教育机构网络教育范文

2023-09-21

教育机构网络教育范文第1篇

生命——要珍惜生命,在与自我、他人、自然建立和谐关系的过程中,促进生命的和谐发展。 生存——要正确认识生存的意义,了解生存知识,把握生存规律,提升生存能力,学会应对生存危机和摆脱生存困境,善待生存挫折,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正确生存观。 生活——陶行知先生指出:“教育不通过生活是没有用的,需要生活的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要正确认识人生的价值,培养积极乐观、自强自立、永不放弃、懂得感恩等生活态度和情感以及社会责任感,改善自身的生活品质,为创造今后的更加健康、文明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础。 “三生教育”的主要内容

1、生命教育是帮助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健康地发展生命,提升生命质量,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教育。

2、生存教育是帮助学生学习生存知识,掌握生存技能,保护生存环境,强化生存意志,把握生存规律,提高生存的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树立正确生存观念的教育。

3、生活教育是帮助学生了解生活常识,掌握生活技能,实践生活过程,获得生活体验,树立正确生活观念,确立正确的生活目标,养成良好生活习惯,追求个人、家庭、团体、民族和人类幸福生活的教育。

4、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三者之间互为条件、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生命教育是前提、是根本,生存教育是基础、是关键,生活教育是方向、是目标。

“三生教育”是一项创新性、理论性、实践性较强的新工作,我们将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不断探索、研究、积累经验,将以“三生教育”为契机,抓好学校各项工作,努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学生在这个充满挑战的时代,释放他们的生命激情,让生命之花开得更灿烂、更亮丽!

珍爱生命

有了生命,我们才能感受大自然的五彩缤纷, 有了生命,我们才能品味生活的酸甜苦辣。 有了生命,我们才能去创造自己的美好未来!

好好珍爱今生,因为只有活着,才有美丽!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人生的每时每刻都是现场直播,走过去了,就不能再重演。珍爱自己的生命,让你们的生命变得有价值,关爱他人的生命,让你们的人生更加美丽!

正视挫折,战胜自我,超越自我,成就自我

纵观历史长河,那些杰出的伟人都是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历经磨难,凭着坚强的意志、无畏的精神,才取得事业的成功:司马迁蒙受宫刑之辱,却给后人一部《史记》;曹雪芹遭遇抄家之灾,却留给世界一部《红楼梦》;蒲松龄承受落第之痛,却完成了传世名著《聊斋志异》;贝多芬经受失聪之苦,却留给后代一部《命运交响曲》。他们与困难、挫折、失败抗争,信念坚定,自强不息,不屈不挠,从而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学会生存

和谐美好的生存环境是幸福生活的必备条件,健康的身体是生命发展的基础人类从呱呱落地的那一刻起,就开始了生命季节里的徘徊,开始了新长征路上的生存。学会生存,就要有所追求。人的生命需要有水和空气的孕育滋养。但只有水和空气保持这唇上热气的呼出,这不是真正的生存,是“植物式”的生存。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一个人的生命如果没有追求

的鼓舞,是空虚而渺小的。”所以人不能做天上的风筝,盲目无目标地被线牵着走,要为追求而生存。学会生存,就要学会坚强。人的生存受环境的制约,但我们要做环境的主人。生活也少不了坎坷,但我们不能谈失生活的道路。不要在生存中耗尽了自己,我们要战胜脆弱。学会生存,就要勇敢超越。水中的鱼儿不能超越,怎能进化为较为进步的两栖动物呢?陆地脊椎动物不能超越,也不能变成鸟类。佛家俗语“超度”也是要人类学会生存,发掘人类的超能力。上天永远不会偏爱那些双手合

十、虔诚祈祷的人。而把机遇留给勇于超越的人。做好自己,做回自己。因为不能主宰自己的人,是世上最可怜的奴隶。太阳的生存,为人类提供火与热,照亮人的心田。指南针的生存,为人类指点方向,引航导航。花儿的生存,为化作春泥给果实的成长输送营养。它们的生存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把千丝万缕的爱献给人间。于是,我懂得了,生存的目的不是生存,而是奉献。人生在世,生存的是否长久,获得的是多是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为人类为社会奉献过,真切动人地生存过。

永中人的樟树精神

永湖中学的校树——樟树。她与一代又一代师生共同成长,见证了永中曾经的沧桑和今天的辉煌。她历经逾50年的风雨洗礼,苍劲挺拔,枝繁叶茂,昭示着昂扬向上、不懈奋争的顽强与刚毅。她默默散发芬芳, 沁人心脾,全身是宝却甘于无私奉献......勤劳智慧的永中人,深受启迪,悟出深刻的道理:做人、做事、学习、工作,就是要有樟树的“坚韧不拔、芳香人间”精神,以“永不言败、广植德本、报效社会”作为做人做事的风格和宗旨,把这种精气神逐步凝练成为永中人的“四永”特质。

永中人的“四永”精神 永不言败 永不自满 永攀高峰 永做好人

校园生活安全教育歌

生活道路不简单,安全时刻记心间。地砖地板光又滑,小心谨慎踩上它。 上下楼梯不追打,礼让三分不为下。不讲粗言和秽语,团结愉快易进取。 室内活动防磕碰,防挤防坠防摔下。小心开水和电器,消防设施要爱惜。 室内易燃物品多,校内严禁玩烟火。贵重物品不要带,以免丢失和损坏。 别人东西不要拿,洁身自爱人人夸。乱扔垃圾不卫生,随地吐痰不文明。 遇事镇定不要慌,自我保护要增强。同学处处守纪律,文明之星属于你。

安全教育歌谣

(一)交通安全

走路要走人行道,过路要走横行道,红灯停,绿灯行,来往车辆仔细瞧, 车行道上不玩耍,人行护栏不跨越。上下车辆不争抢,乘车文明要做到, 身体不向窗外探,上车扶手抓抓牢,身背书包不闲逛,轻易别理陌生人, 流浪小狗有疾病,不要和它来玩耍。

(二)课间安全

遵守秩序进校门,不拥不挤不奔跑,上下楼梯靠右行,先后有序不争抢,

走廊通道慢慢走,奔跑打闹太危险,进了教室要文明,不踩桌椅不攀高。

(三)运动安全

课外活动到操场,检查场地和器械,运动服装先换上,手表饰品要摘掉,

锻炼前,做准备,伸伸胳臂弯弯腰,动作规范讲文明,危险动作杜绝掉,

活动全部结束后,整理运动做做好。

(四)饮食卫生

饮食卫生记心头,饭前一定要洗手,用餐时间不嬉笑,细嚼慢咽消化好, 无证摊贩东西脏,不洁食品不进口,自带午饭要加热,生吃瓜果要洗净。

(五)上学放学歌

下课铃声响,依次出课堂;走廊慢慢走,有序不争抢; 楼梯靠右行,不闹不推搡;运动要适量,上课精神旺; 快乐做游戏,个个守规章;安全记心上,时时不能忘。 放学回到家,别摸刀与叉;插座里有电,千万别碰它; 阳台很危险,能看不能爬;煤气有巨毒,别把火来打; 一人在家蹲,门是保护神;如果有人敲,先从猫眼瞧; 假如生人来,别把门儿开;大声打电话,歹徒最害怕; 坏蛋能吓走,安全得保障;父母回到家,一定把你夸!

(六):溺水自救歌

溺水勿自慌,迅速离现场。清除口鼻保畅通,拍打后背让肺畅。

若无呼吸人工上,若无心跳挤心脏,赶紧换上干衣裳,尽快送到病床上。

(七):火灾自救歌

同学们,快快来,我们都来讲安全。不玩电器不玩火,把住预防这一关。 火灾一旦已发生,不要惊恐和慌乱,千万不要贪财物,千万不要跳下楼。 听从指挥快速跑,乘坐电梯不安全。浓烟围困呼吸难,要把身体贴地面, 弄湿毛巾捂口鼻,离开火场去求援,快快拨打“119”,消防队来保平安。 如果实在逃不掉,跑到阳台再呼救。

(八):地震自救歌

地震来了不要慌,跑到屋外空地上。如果逃跑来不及,躲到桌下或床底。 洪水洪水低处流,来临之前高处走。高山大树要抓牢,天气预报要看好。 火灾来了真无情,千万不要玩火星。发现拨打一一九,远离火源再呼救。 放学要走人行道,十字路口看信号。独自在家锁好门,生人叫门莫应声。 狗咬猫抓毒蛇咬,及时就医才最好。

(九):烫伤自救歌

小朋友,被烫伤,莫要荒。手指伤,有点红,摸耳朵。 面积大,冷水冲,涂膏药。无膏药,用酱油,搽蜂蜜。 烫得重,送医院,莫犹豫。一冲洗, 二护送, 小朋友,要牢记。

(十)综合篇

吃饭之前要洗手,切记莫把生水喝。过马路,眼要明,斑马线上小心行。 细小物,注意玩,千万别往口中含。水火电,莫乱玩,安全常识记心间。 遇火灾,1 1 9,速离险境求援助。陌生人,莫轻信,防止坏人将你骗。 遇匪徒,1 1 0,机智巧妙去周旋。雷电闪,不虚惊,避开高树地下蹲。 地震时,莫慌张,紧急撤至空地上。

(十一)细节篇

同学们要认真听,安全常识有本经, 时刻注意言和行,老师家长才放心。 私下河,不安全,要防头晕和痉挛,一江大水喝不完,青春少年上西天。 冬天冷,要取暖,火区电器要检查,乱七八糟遍地摆,出了火灾后悔晚。 变压器,不能攀,高压电源危险大,一旦接触人身体,命归黄泉上西天。 电视剧,动画片,躺倒床上不能看,迷迷糊糊睡着了,当心电视被烧烂。 遇车辆,勿阻拦,扒车拦车不安全,出了事故伤了人,轻留疤痕丢性命。 说安全,道安全,安全工作重泰山,教师学生都参与,校内校外才平安。

校园礼仪三字歌

入校园,衣冠整;情绪昂,步履正。见师长,问您好;遵校纪,护校风。 铃声响,进课堂;互致礼,起勿响。坐姿正,勿摇晃;专心听,细心想。 要发言,先举手;起立答,声洪亮。写作业,贵独立;闲暇时,多思考。 课间时,要活动;文明玩,不打闹。言语雅,行为端;重安全,皆心欢。 花儿美,草青青;爱校园,护环境。班集体,是个家;同学们,爱护它。 同学间,要关心;善理解,乐助人。要诚实,懂谦让;团结紧,有力量。 敬人者,人恒敬;集体荣,我亦荣。食堂里,有规矩;勿喧哗,食不语。 寝有规,按时起;会生活,能自理。爱公物,节水电;讲卫生,防疾病。 好习惯,在养成;勤打扫,重保洁。勿乱丢,勿乱划;物整齐,校清洁。 集会时,快静齐;明纪律,姿态端。入有序,位有方;好风格,要发扬。 升国旗,要庄重;身肃立,情感浓。降国旗,止步行;爱祖国,记心中。 生适时,国运昌;立大志,兴我邦。好少年,珍时光;齐努力,奔小康。 校园文明行为 “十讲” “十不准”

“十讲”

1.语言上讲文明

2.行为上讲规范3.学习上讲刻苦

4.生活中讲卫生 5.活动中讲参与

6.集体中讲团结7.待人上讲礼貌

8.处事上讲谦让 9.校内外讲形象

10.时时处处讲安全

“十不准”

1.不说脏话粗话;

2.不乱丢乱扔;3.不破坏公物;

4.不乱写乱画;

5.不吸烟喝酒;

6.不打架斗殴;7.不校内骑车;

8.不大声喧哗、吹口哨、打闹; 9.不进网吧;

10.无不文明不正常交往。

学会宽容 善待他人

宽容是中学生学业进步的良方。在学校,假设你是一个爱斤斤计较的人,必定经常与同学发生大大小小的矛盾和冲突,从而导致同学之间人际关系的紧张,甚至交不到一个朋友,这样就造成了自己心灵的空虚与孤寂。碰到开心的事,同学们不愿意同你分享;遇到困难时,同学们更不乐意帮助你。即使你以前的学习成绩再好,但在这样的学习状况下,很难保证你现在的成绩如以前一样优异,那么学习进步从何谈起?“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海的博大告诉我们,凡事不过沧海一粟,过分的斤斤计较,只会造成两败俱伤。只有对同学和朋友的宽容,我们才能在人生的征途上走好每一步。宽容是一种修养,宽容不是胆小无能,而是一种海纳百川的大度。做人要宽容,更要学会宽容。

帮别人开启一扇窗子,也就是让自己看到了更完整的天空。同学们,让我们从现在起,学会宽容吧!无论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上,我们应多说“谢谢”、“对不起”之类的话。就让我们打开宽容之心的大门,张开双臂去接纳这美好的生活,美丽的世界吧!

让掌声在校园里响起来

在人生的路上,处处需要掌声,它像春风一样让人感到温暖和快乐。掌声是对胜利者的祝福;掌声是挑战者的动力;掌声是探索者的希望;掌声会让失败者重拾信心,会让失意的人找到快乐。我就是掌声的受益者,掌声给我带来的快乐,也成为我前进的动力。

每当颁奖,同学们集合在校园里,获奖的同学们纷纷上台领奖,站在领奖台上,我们小心翼翼的捧着奖状,用微笑向老师表示感谢,台下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这是祝福的掌声,也是鼓励的掌声。那一刻,我们都会暗暗的下决心,一定要更努力读书,下次一样要拿奖。 当班级量化拿了第一,当同学回答问题正确、当同学在校运会拿了第一„„,让我们张开双手拍响它吧!让掌声在校园里响起来!鼓掌,不再是一个小动作,也不是一个简单的音节,它是一份祝福,一份礼物,收到他的人会幸福,付出他的人也会心情愉快!请不要吝惜自己的掌声,把它送给有需要的人吧!有掌声,我们的生活才会精彩;有掌声,我们的生命才会闪亮。

“今天,你低碳了吗?”

1)在教室里减少使用风扇及电灯的使用率。

2)建议学校将灯泡更换为节能灯;办公室电脑不用时尽量关闭电源,主动切断闲置插座电源。

3)购物时携带购物袋,不买包装过度的商品等。

4)少喝瓶装水,一个瓶子重复使用20次可减少30%的碳排量,倡议学生带上的水壶来上学,尽量少去小店买水喝。

4)倡导爱护植物、多种植树木,一棵树一年大概能吸收265kg二氧化碳,美化环境和环保的两全其美。

5)使用传统的发条闹钟,取代电子闹钟,每人每天可以节省48克的二氧化碳排放。 6)购买本地产品,长途运输产品,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不如选择本地的新鲜产品。 7)任何电器一旦不用立即拔掉插头。

8)不使用一次性餐具,如一次性筷子、一性次饭盒等。

教育机构网络教育范文第2篇

摘要 分析传统教育与网络教育的优缺点,探讨二者以何种方式进行优势互补以及应注意的问题。只有将传统教育与网络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使课堂教学更富有成效。

关键词 传统教育;网络教育;优势互补

Search on Complement of Traditional Education and Network Education//Qiao Guichun, Wang Zhongguo

Key words traditional education;network education;advantages complement

Author’s address Nanyang Normal University, Nanyang, Henan 473061

随着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一种新型的现代化教学方式——网络教育应运而生,它对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的转变产生深远的影响。由于它具有独特的魅力,网络教学在中国刚一露面,就得到了广大教师和学生的认可。但是由于网络教学的开展还处在起步阶段,它必然存在着一些弱点。因此,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在教育教学中的关系仍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1 传统教育与网络教育的对比

谈到传统教育,往往会提到它的种种弊端,比如“填鸭式教学”、学生学习被动、教学内容陈旧等。但是每种教学模式都有它的优势和不足,网络教学也是一样。作为后起之秀,网络教育的优势迅速凸显,吸引着众多教育者的关注。笔者查阅了大量资料,发现很多资料是直接拿传统教育的缺点和网络教育的优点进行比较,这样得出的结论有失偏颇。本文将从2个角度将传统教育和网络教育进行对比(表1、表2)。

通过对比可以发现,传统教育的某些劣势网络教育正好可以补充;而传统教育的某些优势恰恰是网络教育所没有的,这正符合从正反两面看待问题的规律。由此也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目前传统教育和网络教育不是谁取代谁的问题,而是如何和谐共存、优势互补。

2 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的优势互补

2.1 网络教育开发学生的智力,传统教育培养学生的情商网络中存在异常丰富的现代教育信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学习的内容。这种教学信息的多元化,可以激发学生对现代科学的向往。学生在网络中不仅要接受信息,还要对信息进行判断、分析与综合。当学生从传统教育耗时、重复的任务中解脱出来后,他们可以有更多的时间用于思考、学习并进行创造性的活动。

虽然网络教育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但是网络教育在培养学生的情商上却有较大的困难。传统教育可以弥补网络教育的这一不足。传统教育十分重视学生情商的培养。通过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可以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社会规范、道德规范和为人处事的原则,以便在将来更好地融入社会。教师渊博的知识、高尚的人格对学生有着直接而深远的影响。

2.2 网络教育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传统教育发展学生的合作精神网络教育中学生往往是单独学习,单独解决问题。学生独立确定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学习方式、学习进度和学习地点,有很强的独立性。学生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不是动辄求助于教师,更多的是自己通过网络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独立性发展到一定程度,有可能向自我中心转变。传统教育中学生和教师彼此互相联系,经常交流,经常从事同一活动,接触的时间很多,彼此之间也更容易沟通,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合作经常在各项教学活动、游戏活动、体育活动中得到体验,学生的合作精神也日益增强。这种合作精神的培养为学生今后进入社会,开展合作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

2.3 网络教育发展学生的个性,传统教育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网络教育中没有绝对的权威,学生可以置疑权威、调查研究并进行考证,可以把自己的各种各样的新观点、新想法公布在网络中,没有人会阻止他们这么做。在网络世界中,学生可以真正做到个性张扬、观点独特、语言丰富。

然而,网络信息传播中缺少“守门人”的角色,互联网是一个开放的世界,任何人都可以传送信息,这些信息不需要经过审核和批准。面对各种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学生很容易迷失其中,形成不正确的价值观念。而且过度上网容易使学生逃避现实,依赖于网络,对身心带来不健康的影响。传统教育则不同,学生接受的教育材料是经过严格筛选、严格考证的,不符合社会规范、道德标准、法律范畴的内容一般不会出现在教材中,而且学生的日常行为受到教师的严格监控。如果出现不符合规范的行为,教师会运用教师权力对学生的行为进行纠正。

2.4 网络教育侧重用于高等教育和成人继续教育,传统教育侧重于基础教育就目前我国网络教育面对的知识层次而言,主要是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就学历教育而言,笔者认为,网络教育的重点应是高等教育而非基础教育。因为网络教育要求学员自主学习,学习的自觉性很高,这对尚未成年的中学生来说很难做到[2]。对成人来说,很少有充足的时间重返教室进行系统学习,他们更注重高效而实用的知识,对学习时间、地点的灵活性要求较高,网络教育恰恰可以满足成人的这种需求。

对于心智发展尚未成熟的中小学生来说,传统教育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强调的是教师的“教”,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其次,教师都接受过专业训练,能按照教学论原理以班级组织和课堂教学形式有目标、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有利于知识和经验的传授。再次,师生之间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都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是网络教学难以替代的[3]。

3 正确对待网络教育和传统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3.1 理智看待网络教育和传统教育首先,尽管网络教育有着传统教育无法企及的优点,但不能因此全盘否定传统教育。毕竟传统教育已经发展得比较成熟,有着一套相对完善的管理体制和教学模式。另一方面,要理智对待网络教育,不能走极端。一种极端是将网络教育作为“花瓶”:目前网络教育多出自名校,一些单位为追求新技术,打造名校效应,花费大量人力物力构建网络教育平台,却不能充实信息和利用,信息孤岛、建用脱轨、效率低下等问题屡屡出现,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花瓶”;另一种极端是过分依赖网络,自己的教育思想就会迷失在丰富的网络资源和名师的教学风格之中,剩下的就只能是拼盘似的教案和课堂。

3.2 加强网络教育资源的建设和共享从表面上看,目前网络知识的数量很多,但真正适合于学习的网络知识较少,并且这些有限的网络资源水平也参差不齐。网络课程资源重复且不能共享,网络教育机构自行设计制作自用的课程资源几乎是各做一套,造成人力物力上的极大浪费,在课程资源的建设上做不到相互取长补短,存在一种无序的状态[4]。笔者认为,要改变这种局面,各网络学院应该建立相应的合作机制,共同把某些课程打造成精品,切实为广大学习者服务。在适当的时候,教育机构或政府应起到一定的协调作用,引导网络教育走向系统化、规模化、品牌化的道路。

参考文献

[1]余效诚.关于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关系[J].天津工业大学学报,2002,21(3):22-25

[2]王焕玲.浅析我国网络教育的发展[J].中国成人教育,2008(3)

[3]张小巧,郭根生.浅析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的优势互补关系[J].电化教育研究,2008(2)

[4]周福恩.网络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08(5)

教育机构网络教育范文第3篇

1 环境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势在必行

1.1 严峻的环境问题现状

随着社会和科技的高速发展, 人类面临着环境污染、资源破坏、生态系统失衡等一系列环境问题, 并且已经渗透到了社会、经济、文化乃至政治等各个领域, 呈现出了日益全球化和国际化发展的趋势。环境问题是人类在21世纪的生存与发展中遇到的、共同关心和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之一。提高公民的环境意识, 增强保护环境责任感, 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成为时代发展的主题。因此, 环境教育迫在眉睫。

1.2 专业人才的大量缺失

解决发展中的环境问题需要有大量的、具有较高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高等专业环境教育是向社会输送环境科技人才的主要基地, 但是高等专业环境教育只占高等教育10%左右。长期以来, 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 对大学生的环境教育往往偏于专业环境教育, 而且迄今为止, 我国仍未将环境课程列为高校非环境类专业的必修课, 使得非环境类专业开设环境课程缺乏规范性和约束力, 随意性很强。所以, 环境教育应作为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环境教育既是环境保护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教育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高校进行环境教育是很有必要的, 而且是当务之急的事。

1.3 严酷的高校环境教育现实

我国高等院校的环境教育分为两种类型:一是环境专业教育, 通过设立环境科学类专业进行环境教育;二是公共环境教育, 即前者相对而言的非专业性环境教育。据统计, 目前我国仅有不足10%左右的高校在非环境类专业中开设环境保护课程, 大学生接受环境信息和知识的渠道主要为零散的新闻传媒和生活积累, 缺乏较为全面的环境教育, 而且随着年级升高, 学习压力和就业压力逐渐加大, 这些信息来源也日渐萎缩, 出现了环境感知能力随着年级升高而逐步削弱的现象。这一变化趋势值得重视。而且, 现在的大学生最缺乏的不是文化科学知识, 而是环境意识。因此, 必须加强环境道德教育, 使他们能够识别和抵制人类的生活和生产过程形成的种种有损于环境的行为, 形成良好的行为道德规范, 从而自觉地处理与协调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之间的矛盾, 达到生态、经济协同发展。

2 环境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可能性

2.1 国内环境教育出现改革态势

我国的环境教育虽然起步较晚, 但在环境教育开展的过程中, 环境教育方法、目的、内容等方面得到了广泛深入的研究, 环境教育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正慢慢步入改革态势, 主要表现在: (1) 教育教学模式传统化封闭的教育教学组织形式使学生的知识局限于书本之中, 社会实践严重缺乏, 对环境保护缺乏可操作性, 目前环境实践活动开展得愈来愈多, 以增强学生的专业能力; (2) 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新型教育法, 如:“合同教学法”、“个性化教学法”等正在渐渐得到使用, 对重要的讨论课、实验课、习题课开始给予重视; (3) 新的现代化教学慢慢开始得到普及, 这也是影响环境教育效果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些都为环境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打下了一定基础, 使得学生能够通过更加活泼、实用的途径提高环境素质。

2.2 环境学本身具有的综合性学科性质[1]

环境学是一门交叉性的综合学科, 环境教育自然也就成为一项全面综合性的教育。将环境学及其相应的环境技能纳入大学的教育体系, 渗透到各学科中, 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结构, 开启他们的思维, 提高他们的素质, 而且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 增强对国际与国内的环境问题及政策、法律法规的认识, 并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使他们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新型人才, 对他们今后的工作和我国的环境保护有着极为深远的意义。

3 环境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路径

3.1 将环境教育课程列为高校各专业的必修课

高等学校有各种专业人才, 通过环境教育, 可提高他们的环境意识, 一旦他们走上工作岗位之后, 即可将环境意识渗透到各行各业工作中, 这不仅有利于作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决策, 自觉加入到环境保护行列中来, 还可带动全民环境意识的提高。同时, 环境教育, 环境素质的提高也是高校学生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因此, 应将环境教育课程列为高校非环境专业的公共必修课。而且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 不仅要介绍环境知识、普及环境意识, 探究环境问题起源, 而且要注意人与自然协调、人与自然合理化的方法、途径及相关的新思想观念 (如伦理道德观、价值观、消费观、资源观、科技进步观) 的探索。

3.2 加强高校各专业教师的环境意识, 将环境教育融入各专业教学

实施环境教育, 提高全民的环境意识, 关键在于教师的环境素质。教师将环境教育内容渗透到各门学科的课程中。因此, 教师是需要首先接受环境教育的人群。目前, 高校非环境专业环境教育师资缺乏、教师环境意识与能力薄弱。教师在教学中视野狭窄, 观念陈旧, 仅着眼于所教学科, 尚欠缺把环境教育融入本学科的能力。政府和学校主管部门应高度重视教师的环境教育, 给予政策上的倾斜和资金上的扶持。安排相关教师进行继续教育, 如参加进修班、学术研讨会;到国内环境教育较成功的地区做国内访问学者;出国进修、学习和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等。

3.3 将环境教育融入德育及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德育教学的内容是根据德育目标和教育对象思想政治品德发展的一般规律而确定的, 并随着社会发展进程而不断充实和调整, 把环境教育的内容纳入德育教学体系, 将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如, 在讲述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时候, 突出讲述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观的内容;在国情教育中讲述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状况, 讲述环境问题的严峻形势;在人生观教育中, 讲述新的生态价值观、自然观、科学观、发展观、消费观, 人对自然的态度等内容;在道德品质教育中, 将环境伦理作为社会公德教育的重要内容, 使他们具备良好的环境素质和环境意识。

摘要:环境教育是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 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 也是全民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环境意识的提高对于我国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应受到特别重视。实现环境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 是我国走经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途径, 不容忽视。

关键词:高校教育,环境教育,专业教育,融合

参考文献

[1] 孙成访, 吴运建, 程发良, 等.高校非环境专业环境教育改革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2007 (10) .

[2] 汤斌纺, 汪勤峰.论高校环境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通[J].消费导刊, 2008 (7) .

教育机构网络教育范文第4篇

我们在家还小时,妈妈评价爸爸是五好丈夫五好爹,父母感情很好,妈妈是没文化的粗人,爸爸从来都是理解和包容妈妈的唠叨和抱怨。直到现在邻居也都夸赞家父,八年了,没雇佣外人,爸爸把不能自理不会说话的妈妈照顾的无微不至,是打着灯笼都找不到的好丈夫,让女儿们安心工作。

父亲从小手把手教我姐们写毛笔字,手里抱着还不会说话的我,脚上还放着书看,把我们当模特练速写,老家具都是爸爸打的,父亲是天,勤奋好学;母亲简朴本分,从小都觉得有爸爸在,什么事都难不倒。

我上小学在东洲二校,因为两个姐姐在那所学校,更因为朱恕然校长与爸爸是“莫逆之交”。学校有个校办印刷厂,活字印刷的字戳修复,书本的封面设计,以及卷子的插图,都是我爸爸来绘制的。书写“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等宣传语,还有橱窗布置。爸爸既是学校的家长代表,也是有求必应的校外共建力量。那时候的操场一到春天就翻浆,表层干裂,下层是稀泥,踩在上面像现在的气垫床。朱校长带高年级的师生到三院的山上取土,铺操场。我是鼓号队的成员,少年时大队辅导员也是我参加工作的第一个领导。她工作讲原则铁面无私,对她我总是敬而远之。在小学我参加了书法小组,体育小组。绘画小组也要我,但分身无术。受家庭影响,我爱好挺多,都是没有压力的玩中学,所以成绩平平。

班主任蔚老师,正统师范毕业生,工作作风严谨,写得一手漂亮的粉笔字。她不会以厂长夫人自居,对我们一群野孩子教导有方,不知倾注她多少心血,没有更多精力教导自己的孩子。如今早已在病榻上不能自理,去看望她时,还说着我们儿时的某某,家长的理解配合。好人难做,良心几何?

如今我当老师才知道:不相欠的了无牵挂,相欠的如何割舍?小时候比较灵活,但吃不了苦,班主任评价我华而不实。体育老师是退伍转业兵姓杨,绰号“杨大包”,多淘气的男学生都怕他,他带我们在学校后面的苗圃训练,跑两三圈(一圈500米多),我怎么跑得下來?拐过弯杨老师看不见我就走,还带一脚的泥巴,所以只训练没让我参加比赛。世界真小,当我再回母校当班主任时,教杨老师的孙子和外孙。教音乐是陈老师,给我班带过一学期班主任,工作态度也绝对是劳模级的,我上学前班时,陈老师家俩女儿大毛二毛有时会来,后来大毛也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妈说陈老师娘家在阿金沟住,年轻时唱歌好,是金嗓子。绝对怀旧版的老黄历,亲切还有几分百味掺杂。

一路上在父辈的光环下走过,遇到的是好老师、好校长、好姐姐、好领导、好学生,顺风顺水上的是好中学,考上幼师,做一名教师,但还是不懂得珍惜和维系良好的上下级信任关系,所处的成长环境都是好的,凭什么好人都让我遇上呢!有时会抱怨。没觉悟到自己肩负的使命。

从事本专业美术教学工作中,我不怕麻烦开展国画课,学生动手又动脑的手工课。利用仅有的一点休息时间开展扎实的书法二课堂活动。用真诚赢得学生的尊敬和爱戴,这也是我教师职业的最大收获和奖赏。多年后的今天,再看看学生们长大成人,他们何尝不是以真诚心、责任心回馈社会呢!

无论在哪工作愿我能发挥主人翁精神。支教时,充分挖掘农村学校特色,发挥能写善画的特长,为所到学校出谋划策,上满课时,还用烙铁烙了十个少年宫门牌,利用放假时间,根据各活动室设计并烙了十个工艺葫芦。做展板、橱窗、写板报等这都是我的专业特长。与校领导协调配合,完成设计绘制4米×1米的少年宫匾额和简介。

是党的培养和关怀,领导的严格要求使我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希望不断提高政治觉悟,放下个性,站在更高的视野上。有效沟通协调上级,团结社会或家长的力量,关心学生全面协调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做了母亲后,我有幸接触到传统文化,把两岁儿子扔家,在道德讲堂封闭学习了一周,一周对孩子的成长相当于几个月,而这一周对我的影响是接下来以后的生活,我回到家好像变了个人吧!我觉得很值得。改变的是什么呢?我还是我,应该是观念和想法变了。那里的老师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做教材,以诚心传授,本是陌生人,不知为什么我感觉到从未有过的真诚和亲切。学习很有仪式感,也就是很郑重严肃,后不知为什么就把这个纯公益的学校取消了。我诚心学习受益良多,不过做的还很不够。如果学校也有这样的教育形式就好了。

如阳光,乐观,向上。如春雨,润物细无声,育人无痕。与无数个默默无闻的一线教师一样,为孩子成长的道路上提供良好的环境。育人,先是律己。上学时老师会带我们去学校后的苗圃写观察日记,长大后我成为一名教师,也曾带学生去观察植物写作文。苗圃用高压水管三百六十五度喷淋树苗时,会看到美丽的彩虹。多少年来城市变迁,许下愿望:不变的苗圃,祖国的苗苗壮大,花朵健康成长!

教育机构网络教育范文第5篇

挫折教育和赏识教育 先生们女士们:正如正方一辨所说,赏识教育有这样或那样的好处,我们不反对赏识教育。但是一味的赏识教育,造成孩子受不的半点委屈,所谓峣峣者易折,古住今来,凡有大成者试问那一个离的开逆境和挫折的考验。中国古代,像左丘明、孙膑、司马迁等优秀人物都是在逆境之中锻炼出来的,而且都有杰出的成就。远的不说就是近在眼前的如张海迪。身残志坚,谱写了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可是形成鲜名对比的是我们地大学生,号称天子骄子。却屡有跳楼事件的发生。究其原因从小到大,都是优秀,周围都是赞赏。全是顺境,突然到了一个全新的环境稍有挫折一蹶不振。所以说赏识教育可以有。但是挫折教育必须有。故我方观点是挫折教育比赏识教育好。下面我说一说何谓挫折教育以及挫折教育的好处。 挫折教育就是有意识地利用和设置比较艰苦困难的条

二、我们认为挫折与逆境拓展了人的视野及格局,当我们发现,这条路比我们想象中走得更困难的时候,下一次我们做的那种预期将会做得更高,我们做得准备将会更多。一个人如果预期他三分钟完成一个问题,结果他花了八分钟的时间,下一次他就会做八分钟的准备。第三,我们认为,挫折与逆境有助于刺激我们的潜能,在路上我们有风险,有了挑战,我们才会激发出我们原来自己也想像不到的这种能力。在心理学上来看,孩童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如果老师对他在高于预估的能力上挑战,发展的结果是更美好的。 现代的独生子女在其成长过程中,父母总想方设法排除一切干扰,让其顺利成长,几乎没有经历任何磨难,适应力从何而来,遇到挫折又怎能输得起呢?

教育机构网络教育范文第6篇

杨永久

(安庆师范学院文学院,246000)

2007国家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委托研究项目阶段成果

摘要:文章从大学教育与文学创新的关系切入,以青年作家、学者陈进为例,分析通识教育理念中非理性与理性的融合、校园文化环境里的内在自由与创新动力、地域文化资源的学科视野与本土情怀,论证出它们对大学生文化创新的促进作用,从而洞悉高等教育在时代创新中应有何作为,辅导员在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上应从何处着手。

关键词:文学创新陈进通识教育校园文化地域文化

现代文学的产生和发展与现代大学教育是密切相关的。结合现代文学史考察后,我们可以这样认定:没有北京大学的贡献,五四新文化运动很难取得实绩;没有北平的学院文化氛围,京派文学也难有立身之处;没有西南联大的存在,九叶诗派便无从谈起。这一切,都喻示着大学的教育对文学创新的促进作用。在创新精神不断被时代召唤,人文素养不断被加以重视的今天,我们不妨从大学教育与文学创新的角度切入,从而洞悉高等教育在时代创新中应有何作为,辅导员在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上应从何处着手。本文便试以青年作家、学者陈进为例,探讨大学教育与文学创新的内在联系。

陈进曾就读于安庆师范学院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现为安徽大学中文系09级硕士研究生。他在读大学期间,就出版有两部长篇小说《固都》与《青春那么八卦》,成为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安庆市作家协会理事,因其作品中展现出的渊博学识和睿智设譬,而被美誉为“少年钱锺书”。在第十二届庄重文文学奖(中国青年文学最高奖)的评选中,他一举成为安庆市的唯一推选人。《中国教育报》2005年2月3日发表评论文章,评价其是超越韩寒、郭敬明的青年作家。

在文学创作成果丰硕的同时,他在学术研究上也同样有不凡之处。他的本科毕业论文《言文互动——中国百年新诗流变》深受学界专家好评,并发表于中国社科百强学报《安庆师范学院学报》上,成为该学报历史上发表的第一篇本科毕业论文。他撰写的大量学术性评论发表于《文汇读书周报》、《山西日报》、《新安晚报》等全国各级报刊上,并被收入《石楠文集》(中国戏剧出版社)、《国际国内中学生获奖作品精品集》(人民日报出版社)等重要选本,还曾为一些青年作家的著作作序。他先后出席过安徽省第二届签约作家评论会议、安徽省农村题材作品创作座谈会等学术会议,并宣读论文。目前,他正在主持编纂《1919—2009:安庆新文学史》这一浩瀚的学术工程,并应出版社之约,独自撰写《诸葛亮评传》、《钱锺书评传》等著作。

在对陈进的成长经历进行研究后,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他的文学创新上,高校的通识教育理念、校园文化环境、地域文化影响这三重因素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通识教育理念:非理性与理性的融合

爱因斯坦曾说过:“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能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1]310同样,仅仅接受专业教育,也无法进行文

学创新。在陈进的文学创新上,可以很明显地考察出通识教育的作用。

陈进的长篇小说《固都》素来以睿智幽默和旁征博引著称,知识涵盖十分广博复杂,很多评论者认为其有钱锺书《围城》之风,但是很少有评论者对其中的知识结构进行分析。在《固都》的征引中,除了古今中外的文史哲典故外,还包涵了很多理科知识与流行文化。而在他的短篇小说《上帝之手》中,那种引经据典的风格更是发展到无以复加的程度,不到两万字的小说先后引经据典一百多处,而且包罗万象:先秦哲学、唐宋诗词传奇、明清小说、亚非欧美文学、西方哲学、拉马克的“用进废退”学说、亚当·斯密的经济学等等,无一不纳入小说之中,且很巧妙地和叙事融合在一起。这种学院派风格的小说在今天的文学界是非常罕见的,没有足够知识储备的社会作家难以表现出如此从容的学者风范,一般只接受专业教育的作家也无法进行如此炫智炫博的写作。考诸文学史,会发现能有如此腹笥的作者基本都是如钱锺书、林语堂这样的学贯中西之士。可以如此断定,假如陈进不接受通识教育,便不可能进行此项文学创新。

然而在高校推行通识教育又谈何容易?在今天这个功利至上的社会,很多人将接受大学教育视为习得一技之长,并藉此而谋得稻粱的途径。在这种急功近利的教育理念的指引与塑造下,很多大学生的知识结构仅仅由自己的专业知识组成,专业之外的东西一概不闻。这种单一的知识结构很难具备创新的能力。但是,另外一个不得不直面的现实是,高校学生在毕业时将面临极大的就业压力与竞争,这又不得不使他们埋首专业技能的学习上。

从理性的角度来说,大学生确实应该为日后的就业而进行专业的训练;而从非理性(而非反理性)的角度来说,大学生则要广收博采,接受通识教育,“为求知而从事学术,并无任何实用的目的”[2]5,毋庸置疑,这两者之间是有矛盾的。因此,协调两者之间的矛盾,将是大学生能否进行文学创新的关键,也是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必须重视的问题。

从这一角度考察,会发现陈进在通识教育理念下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了非理性与理性的融合。

陈进最初并非是中文专业的学生,在中学时他学习的是理科,2001年高考之后,被录取为安徽工程大学应用数理系数理金融和应用软件专业的本科生,这是一个复合型的新兴专业,并非只有数学。陈进先后学习了数学分析、高等代数、空间解析几何、大学物理、初等会计学、C语言编程、微观经济学等专业课程,在2003年9月退学之前的两年时光中,陈进所学习的知识可以说横贯了数学、物理、经济学、计算机、会计学等各种学科,理科方面的知识面不可不谓之全面。相对于一般文科学生对理科知识的了解只是阅读科普读物,他的理科知识却来源于专业著作,除了定性的了解之外,还可以进行定量的计算。所以,当我们看到《固都》中出现的广博的理科知识,《青春那么八卦》里灵动跳跃的思维时,也就不以为奇了。

在应用数理系学习的过程中,陈进迷恋上了文学,阅读了大量的文史哲书籍,并且开始创作长篇小说,这也为他日后在中文系能驾轻就熟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同时他对文学的兴趣越来越炽烈,2003年6月,当他的处女作长篇小说《固都》确定可以由广东出版集团花城出版社公费出版时,他毅然作出了一个令所有人感到吃惊的决定——从安徽工程大学应用数理系退学,重新参加高考,由理转文,报考中文系。从理性的角度来说,他的这一行为会浪费金钱,推迟毕业,延缓就业,是极其得不偿失的;从非理性的角度来说,学习自己喜欢的学科,丰富自己的知识面,既是出于自己内心的需要,日后也甚至有可能成为具备创新能力的通才。陈进的这一决定带有浓厚的理想主义色彩,此时,我们还不能说他融合了非理性与理性,而是青春年少的他以非理性压倒了理性。

2005年9月,陈进考入了安庆师范学院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大一刚进校时,他就立志要博览群书,横扫安庆师范学院图书馆。安庆师范学院图书馆藏书177.3万册,横扫岂是人力可为?但大学四年里,他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的图书馆度过,阅读面极其广泛驳

杂,虽然远远没有做到横扫,但也确实成长为一位博学的青年。

在钻研学术的同时,他也着力提高综合素质。因为综合素质高,他成为安庆师范学院第二届十佳青年学生,并在安徽省十佳青年学生评选中进入前30名,获得省优秀青年学生荣誉称号。

毕业之前,因为综合素质高,他受到了多家用人单位的青睐,包括一些垄断性的能源国企、公办中学、报社都纷纷向他抛出了橄榄枝。陈进最终因为考取研究生,而谢绝了这些用人单位的邀请。毕业时,陈进既拥有大量的文学创新成果,同时也没有影响到自己的就业问题。可以说,在安庆师范学院学习的四年,陈进自觉地融合了非理性与理性,他并非没有考虑到将来的就业的目的,而是“实现这些目的是靠着一种特殊精神的努力,这种精神一开始的时候是超越这些实际目的的,他这样做是为了以后以更大的清晰度、更冷静的态度返回到

[3]20这些目的中。”

这至少给我们高校教育工作者两个启示:

一、解决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关键在于提高毕业生的综合素质;

二、提高毕业生综合素质的关键在于坚持通识教育理念,而非从大一就开始进行专业训练。注重就业和培养创新人才并非不可兼得。

校园文化环境:内在自由与创新动力

每一所大学在它的发展过程中都会沉淀下它的文化底蕴,形成特有的文化氛围。在校大学生“不仅接受学校里传授的各种专门知识,还把学校传播知识的宗旨、目标、手段、途径,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来加以反省,而不是盲目地接受或拒斥”,“将‘大学’作为一种教育形式、一种社会组织、一种文化精神,仔细地阅读、欣赏、品味、质疑。”[4]101所以说,校园文化环境对于大学生的创新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相对于课本知识的灌输,校园文化环境对大学生的塑造更加自由,是一种激发学生内在自由的教育方式。“自由是大学教育最重要的因素”[3]83,这种自由不是对学生的放任,而是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作用。“教师要把学生的注意力从教师身上转移到学生的自身,而教师本人则退居暗示的地位。”

[5]8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拥有内在的自由,而不是服从外在的压制,如此便可以转化为创新的动力,释放创新的空间。

陈进本科时所就读的安庆师范学院具有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文学创新在校园里具有浓厚的风气与土壤。

首先,安庆师范学院的一些制度性措施,如建立创新奖学金,对发表文章实施奖励,优秀读书笔记评选活动,学生科研立项鼓励办法,等等,对大学生进行文学创新提供了制度性的保障与促进。陈进的评论《暗夜所言 烛照人世》便曾获得优秀读书笔记评选的全校一等奖,并被《安庆晚报》择优发表,然后迅速被《山西日报》、《北海日报》、《马钢日报》等全国各大媒体转载。

在文学院的学生工作中,这些制度便更加具有针对性。文学院以院刊《季节风》与《敬敷文学》为平台,大力弘扬文学创作的风气,并且逐渐形成传统,届届相传。几乎每届学生中都会涌现出一些文学创新人才,如李进、胡源、葛启文、谷卿、游庆文、王光龙等。

其次,安庆师范学院的校园文化具有青春理想的诗性光辉。从菱湖之滨波光潋滟的老校区,到龙山脚下山清水秀的新校区,安庆师范学院美丽的自然风光为青年学子的吟咏创作提供了曼妙的素材。而热爱文学的激情一旦与之合拍,校园文化中便会荡漾起青春理想的诗性色彩。在陈进的文学作品中,那些充满诗意的描写俯拾即是。小说《江南》不以情节取胜,而是以魔幻现实主义手法和意识流技巧展现出现代人的心灵孤独感,从容的笔致将初冬水乡的风景融入到少年维特式的悠悠情怀中,读之余味无穷。《青春那么八卦》虽是一部长篇小说,但却显示出陈进跨文体写作的能力,很多地方竟仿佛“独语体”的散文诗,语言充满了

奇峻的变异,在古典与现代的张力中,传达出诗性的魅力。

第三,安庆师范学院的校园文化具有探索学术的求真精神。在这种精神的指引下,会极大地提升学生的思考与研究的治学意识。大一时,陈进对研究金庸小说产生了兴趣,便经常带着大量的问题在图书馆中查阅资料,进行研究。四年下来,他的研究成果终于汇集成了一篇数万字的《杨过的原型是谁》的讲稿,并且登上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的周末讲坛,进行专场学术报告,其思路新颖别致,征引磅礴有序,给广大同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深受好评。

探索学术的求真精神不仅只针对学术研究,也可以用理论来指导写作,促使创作精英化,研读过大量西方现代主义著作的陈进,在《青春那么八卦》中“以先锋的写作姿态„„及西方现代派的表达方式,表明青春文学正式走入了纯文学的殿堂”[6]3。

以学养人,沉浸于学术也可以养成节制情感、敦厚平和、勇于批判的学院派性格。《固都》曾被如此评价:“没有郭敬明拖拖拉拉、莫名其妙的长篇感怀,也没有韩寒一大筐道不尽的尖酸刻薄,陈进以温和幽默的语句,表达了对现实最强烈的批判”[7]6,这显然和陈进养成的学院派性格密切相关。

“所学课程或许相同,但效果就是不一样。因为,我们都被所在的大学氛围所浸润。这些各具特色的‘校园空气’,无法在互联网上传递,这也是大学永远存在而不可能被‘虚拟课堂’或‘标准教授’一统天下的原因。”[4]101所以,在推动大学生文化创新上,我们必须重视校园文化环境的作用,并且努力形成与维护每所大学所特有的校园文化。

地域文化资源:学科视野与本土情怀

地域文化往往可以为大学教育提供丰富的本土资源。这种资源是双向度的,一方面,它作为教育资源对青年学生进行濡染和熏陶;另一方面,它又可以其历史文化特征成为青年学生的研究对象与创作素材。

从前者来看,陈进父亲一脉的祖籍是安庆怀宁石牌,这里是皖江文化的发源地和黄梅戏之乡;母亲一脉的祖籍是徽州黟县,是徽文化的中心和程朱理学的兴盛之处。虽然陈进的成长过程并没有与这些地域产生直接联系,但是先民的文化积累在血液中代代流传,从而形成一种集体无意识。“一个舞蹈并不是舞蹈演员本人情感的征兆,而是它的创造者对各种人类情感的认识的一种表现。”[8]8在对陈进作品的文化批评与原型研究中,我们可以发现这种集体无意识的存在。《固都》里的叛逆少年陆帆影和80后作家春树、孙睿笔下的边缘青年群体有着显著的不同,他并非那种“叛逆得要命或是狂妄得要死的类型”[7]6,也没有对主流文化采取决绝的姿态,而是始终在传统教育的束缚中追求价值认同,又竭力保持自我的独立;在精神世界里寻找柏拉图式的早恋,又在插科打诨中渲染市井俚俗,这双重矛盾可以看出皖江文化的精英意识和黄梅戏剧的通俗特征在文本中无意识的流露。而《固都》里的初恋少女林郁嘉既心仪于陆帆影,又拘于礼法,耽于前程而不得不若即若离,这又依稀可见程朱理学和世俗爱情的抗争。

陈进从小成长在安庆市,这里曾是安徽的首府,文风昌盛,人民群众普遍视读书为崇高之事,有“穷不丢书”之说。这种民风对孕育文学创新人才是大有裨益的。陈进的外公程崇宗曾是徽州儒商,是我国最后一批接受传统私塾教育的士人。在他的指导下,陈进幼年就接受了国学启蒙,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背诵《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小学时即熟读四大名著,以及《封神演义》、《七侠五义》、《残唐五代史演义传》等古典小说的原著,极大地超越了同龄人的阅读层次,并且开始实践文学创作,9岁时第一次公开发表文章,13岁时便在《新民晚报》上发表楹联。由于经常濡染陈独秀、朱光潜、张恨水等家乡先贤的事迹,幼年的他便萌生出将来要成为大作家、大学者的理想。文学功底的积累,远大理想的树立,由

此看来,当他17岁时用《围城》笔法创作21万字的长篇小说《固都》其实只是水到渠成。

进入安庆师范学院后,陈进则有了一个更高层次的提升。安庆师范学院的大学教育尤其重视本土地域文化资源的利用,不但成立了皖江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专事本土地域文化的研究,还编写了《安庆师范学院与皖江文化》、《皖江近现代高等教育人物研究》等校本教材以熏陶广大青年学子。

当然,仅仅施以地域文化教育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重视专业教育以拓展学生的学科视野。离开整体性的学科视野,地域文化显然会陷入狭隘的境地。如果没有清代文学的视野,对桐城派的理解便缺乏宏观背景;如果没有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视野,对陈独秀的认识只能浮于表面;如果没有文学理论的指引,那么所有地域文化知识只能变成材料的堆砌„„为此,拥有多个省级精品课程文学院先后制定完善了多个版本的学生培养方案,科学设置课程。文艺学、中国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语言文字学、外国文学、文献学,等等,几乎每个专业都拥有较强的师资条件,这对学生的学科视野的奠定与拓展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可以这样说,专业教材建构了陈进的学科视野,而校本教材则培养了他的本土情怀。陈进开始在他的学科视野里对皖江文化进行初步的研究:大一时,他从姚斯的接受美学和读者批评入手,别开生面地研究了安庆著名作家石楠的成名作《画魂》,写成评论《迟到的第三只眼睛——谈评论〈画魂〉的新视角》,发表后不但引起很大影响,还和苏雪林、公刘等大家的评论一起被收入《石楠文集》第十四卷;大三时,由他创意并撰写剧本的DV《走进安庆,走近皖江文化》获得安徽省首届大学生电影节二等奖;大四时,他结合中西文论,研究陈独秀诗歌中的器识胸襟;现在,他又在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的视野下研究安庆文学的现代性,着手主持编纂《1919—2009:安庆新文学史》。

地域文化以其独特性,可以为大学生的文学创新提供特有的资源,这也是一条便捷的途径,但是必须做到专业教育与地域文化教育双管齐下,如果偏于后者,那么缺乏学科基础,地域文化的优势便无法发挥,更谈不上创新,这是大学教育中必须重视的一个问题。

文学创新的本身是一个复杂的命题,它的内在特点决定它无法批量生产,不可能模式化,也无迹可循,而是出现在创新主体灵光突现的瞬间。但是,文学创新的环境却可以建立。大学教育正是要为这种创新建立良好的环境,提供合适的土壤。通过陈进的案例可以看出,通识教育理念、校园文化环境、地域文化资源都是大学教育中值得重视的因素——通识教育理念要求我们必须权衡理性与非理性,极大可能地使学生以超功利的心态去读书治学;在校园文化环境上,我们必须给予学生以内在的自由空间,使他们产生创新的动力;而在地域文化资源的利用上,也必须绳之于专业的学科背景之中。我想,对于大学生的文学创新应当如此,那么,大学生在其他专业上的创新也同样应遵循这一规律。

参考文献:

[1] 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文集第三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2] 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

[3] 卡尔·雅斯贝尔斯.大学之理念[M].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4] 陈平原.弄花香满衣——阅读大学的六种方式[J] .河北:社会科学论坛.2009.4(上).

[5] 卡尔·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北京:三联书店.1991.

[6] 本报讯.青春文学进入第四阶段 少年作家陈进将成旗手[N].海南经济报.2006.7.14

[7] 刘雯.迷糊的青春还能重来一次吗?[N].中国教育报.2005.2.3

上一篇:医药行业技术分析范文下一篇:不该错过的风景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