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医学专科毕业论文范文

2024-07-16

动物医学专科毕业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 2016年,卫计委正式发布专科医师培训相关指导文件,我国专科医师培训开始走上正规化道路,但目前仍然存在制度不完善、缺乏相关配套措施以及相关政策措施难以完全施行等问题,因此积极完善制度规章、细化相关条例,完善相关配套措施以及加强对专科医师培训工作的监管对我国专科医师制度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专科医师;培训制度;完善措施

2016年1月,国家卫计委、教育部、人社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提出在一些专科开展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初步为建立专科医师培训制度提前打下基础,并在2020年形成相对完善的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一套管理体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体系一起构成完整的毕业后教育制度。2017年,卫计委正式公示了全国首批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其中包括各省市自治区人民医院、解放军医院和各大医学院校附属医院,包含神经外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和心血管病学等重点科室。

1.医师培训相关概念

1.1专科医师。

专科医师是高等医学院校医学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并取得了执业医师资格,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获得某专科医师资格注册的临床医师。一般分为两类即普通专科医师和亚专科医师。

1.2专科医师培训。

专科医师培训是医学院校毕业生通过个人申请,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择优录取后以住院医师的身份接受统一的专业性规范化培训,提升医学生医学素质修养,提高医学生临床实践技能水平。培训对象为完成住院医师培训取得住院医师规培证书,将要从事相关临床工作的医师、拥有中级或以上医学专业技术水平自愿参加专科医师培训的医师以及医学博士学位研究生。

专科医师培训内容主要有专业理论知识学习、临床技能培训、外语以及公共基础课程的学习,考核方式分为日常科室考核、阶段考核以及培训基地组织的统一考核。专科医师培训基地的认定有严格的标准,而专科医师的培训也一定要在国家认定的培训基地中,而且具有严格的时间和规范要求。普通专科医师培训时长为三年,按照要求在相关二级学科内轮转;而亚专科医师培训时长约1—4年左右,在三级学科内进行临床学习。

2.国内外专科医师培训现状

2.1国外专科医师培训。

美国医学生在毕业拿到医学博士学位后自愿申请参加住院医师培训,第一年完成培训后可以参加医师执业考试,通过考试获得医师执照后开始参加专科医师培训,时长为期三到五年不等,考核合格后授予专科医师资格证书。随后,可自愿申请参加亚专科医师培训,一般时长为2—3年,结束后通过考试可获得亚专科医师资格证书。美国的专科医师培训内容包括医学知识、临床技能、职业化程度等,并且通过专科和亚专科的划分使医师培训更加专业化。

英国医学生通过两年基礎医学课程学习和三年临床医学教育,毕业时授予医学学士学位。毕业后接受两年的基础训练,掌握最基础的核心临床技能以及临床诊疗能力;随后医学生要接受专科医师培训,其中包括全科医师培训和专科医师培训。全科医师培训为期三年,期间医学生在各大医院进行科室轮转并在社区参与社区医疗服务;专科医师培训分为初级与高级,不同专业培训年限不等,初级培训在选定科室专科轮转,高级培训进一步提升临床技能水平与临床思维能力【2】。在经过严格的初级与高级培训考核后,医学生可获得专科医师培训合格证书,注册成为专科医师。

德国的专科医师培训属于毕业后医学教育,培训时间长,一般需五年以上才能完成;培训内容多,包括医学理论知识、临床技能、医学思维能力和科研能力。培训者在通过综合理论知识以及临床技能的考核后,国家医师委员颁发专科医师毕业证书。德国的专科医师培训有相当规范的行业标准,在整个医师行业内,医师的准入与考核、相关制度的制定与实施都有统一的标准;课程成绩、资格证书在全国范围内都能得到认可。德国医师法案将专科医师培训以法律的形式加以定义,并制定了相当完善的配套措施来保障专科医师培训制度的实施。

法国教育分为三个阶段,前两个阶段分别进行为期2年和4年的医学基础教育,第三个阶段医学生在经历2-3年的全科医师培训,通过考核后被授予全科医学博士学位和全科医师证书;经过4-5年的专业医学培养,考核合格后则被授予专科医学博士学位和专科医师证书。

2.2我国专科医师培训。

我国专科医师培训起步晚,缺乏完善的制度体系以及相关的配套措施。2004年,我国开展专科医师培训与准入制度的相关研究课题,在北京开始专科医师培养的试点工作,初步提出专科和亚专科的培训标准、准入制度以及考核机制等,为我国后来的专科医师培训制度的正式确立奠定了基础。2006年,卫生部出台了《卫生部专科医师培训暂行规定(征求意见稿)》,正式确立了专科医师培养模式,并进一步区别了普通专科医师培训与亚专科医师培训标准。2013年以来,卫计委相继出台了相关指导文件,将住院医师/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与医学院校医学生培养相结合,联系实际,摸索出医师培养的新模式,即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与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相结合、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与临床医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相结合。

我国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虽然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仍然存在诸多不足之处:首先,专科医师培训基地不足,由于专科基地选取的标准严格,因此卫计委公布的各省市地区专科培训基地数量极少,无法满足专科医师培训工作的需求;其次,缺乏全国统一的质量标准,同一地区不同培训基地之间培训能力、准入与考核标准存在差异,临床各专科岗位的医师素质和水平在不同地区、不同医院之间存在差距,专科医师考核结果无法再全国范围内得到认可;然后,缺乏相关的管理制度、科学的培养体系以及相关配套措施,都给专科医师培养工作过带来了阻力;最后,规培人员在接受培训时,其福利待遇无法得到保证,各方面压力巨大,所以医师参加专科规培的意愿不高,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专科医师培训制度的发展。

3.我国专科医师培训制度存在的问题

3.1制度不完善。

我国专科医师培训起步晚,发展缓慢,目前尚没有一套成熟的相关制度体系与组织管理机构。北京、上海都已作为试点先后开展了专科医师培训工作:北京试点将医学生纳入培训基地,进行统一专科培训与考核,并开展专科医师培训制度假话与实施的相关课题;上海将专科医师培训制度与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相结合,实现规培与学位教育的有效衔接。但二者都没有统一的专科医师规培的准入与考核制度、组织管理体系以及培养机制。最新出台的文件表明我国专科医师培训的对象要求为已取得执业医师资格证书的医师、具有中级及以上医学专业技术资格医师或临床医学专业博士研究生,但具体涉及各专业、各技术等级对于医师的要求以及相关医学博士培养的要求却没有详细的说明。有关专科医师培训的考核没有统一的标准与方式,仍然沿袭传统的理论考核、技能考核与科室考核,但是对于不同等级的培训人员、不同层次的培训人员却没有各自适用的统一的考核标准。当前,我国住院医师规培考核合格后由培训基地颁发统一的规培证书,但专科医师规培没有统一的考核机制,考核合格后也没有相关部门授予的统一认证的资格证书,各地区各基地培训结果互不认可。专科医师培训缺乏完善的培养与管理制度,在一定条件下混同于当前的住院医师规培,无论是师资团队还是管理模式无法完全适用于专科医师培训,在一定条件下降低了专科医师的培训质量。

3.2缺乏相关配套措施。

专科医师培训涉及人事、学位以及组织管理等各方面,目前我国仍然缺乏专科医师培训的相关配套措施。专科医师培训由中国医师协会负责,同时涉及各基地人员的选取、培训团队的选拔以及相关负责人的安排,参与人员众多,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各基地学员通过自愿报名为主,基地择优录取,但今年我国七万多名医师只有千人左右的名额,基地人员的选取尤为困难;教师队伍的选择往往与住院医师规培教师团队相重合,无法迎合专科特色;缺乏独立的负责人,由相关科室工作人员监管导致工作效率低下。上海试点将专科医师培训与临床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相结合,采取“单双证”的形式为完成专科医师培训的人员授予一定的学历证明,即“单证”以同等学力获得博士学位证书,“双证”直接以博士学位研究生身份进行学习与【4】。但不同学制下,针对专科、本科、研究生没有相应针对性的教育模式和培训体系,由“单证”模式向“双证”模式的转变也存在诸多影响因素。同时,本科生、研究生和博士生分别需要进行为期33、24和12个月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再加上2-4年的专科医师培训存在耗费时间长,培训内容重复和生活成本等问题。专科医师的培训由中国医师协会主管,卫计委、教育部和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等各部门参与,各地区卫生部门和培训基地进行管理,缺乏统一的负责机构。

3.3实施难度大。

我国专科医师培训虽然以试点的形式在各地区相继开展,但具体的实施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专科医师培训由中国医师协会主管,卫计委、教育部等多部门共同参與,各部门之间相互合作但多部门的合作使得工作量增大,工作效率低,同时各部门之间培养制度衔接不畅为专科医师培训的开展带来阻碍。培训基地的选取要求严格、各地区之间没有统一的标准,培训基地的层次等级也不同,因此培训人员的培训质量不一。今年,我国专科培训目前开展了神经外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和心血管病学3个试点专科,各省市基地招收培训人员约千人左右,远远无法满足培训人员需求。培训人员的招收以自愿申请为原则,而在进行培训时培训人员与院内人员无法享受同等待遇,且专科医师培训在一定程度上类似于进修或其他形式的继续教育,因此医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不足,培训工作难以开展。

4.建议

4.1完善制度。

2016年,卫计委等多部门发布了《关于开展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其中对专科医师培训的主要任务、组织管理以及相关保障措施做出了要求,但缺乏具体的相关条例。首先,完善专科医师培训准入与考核制度,建立统一的质量标准,统一的人员准入标准、人员培训标准、人员考核标准和基地认可标准,各地区各等级培训基地培训质量达到统一水平,互相认可。

4.2完善相关配套措施。

专科医师培训工作的开展要做好相关配套措施,包括基地建设、经费保障、人事安排以及相关学位教育对接。首先,做好基地选拔与建设,保障经费充足,做好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人员保障工作;同时,做好人事安排工作。在培训基地设立独立的培训管理机构,将住院医师规培与专科医师培训一起管理,由独立人员负责;在各地区设立独立的机构,安排相关负责人处理监管各基地的培训工作,负责人要能够理解医疗政策,把握发展方向结合当前实际能够上通下达,良好的促进专科医师培训的发展;对于培训教师团队的选取要区别于住院医师规培,联系专科特点,选取合适的老师,创建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4.3加大执行力度,加强监管。

在制定详细的专科医师培训相关规章制度的基础下,加大对相关条例的执行力度,加强过程的监管与结果的把控。首先,对于培训基地的选取制定规范化的要求,基地的规模、等级、师资力量以及医疗水平等多方面要严格考核,提升规培基地选拔准入要求,加强对已入选基地定期与不定时的抽检与考核,对于不达标的医院或医疗单位取消其规培基地入选资格;同时,加强对培训老师的选拔与考核,区别于住院医师规培老师的选取,着重带教老师的专科能力,突出专科特色,并将其与带教老师的绩效考核和职称评选相挂钩。通过统一标准来提升各地区之间专科医师培训质量,强化培训结果的认可度。其次,增加专科试点,扩大专科培训名额,目前我国开展了三个专科试点,全国范围内招收约千人,无法满足当前的医疗发展需求与医师培训需求,针对我国当前儿科与妇产科医师的需求量无法得到满足这一现状,开展相关试点,培训儿科与妇产科专科医师,提升医师水平。然后,严格落实相关人员薪酬福利制度,委培基地、培训基地与培训人员签订培训协议,对于专科培训人员按照专业技术等级给予一定的补贴,实现工资水平与院内人员同工同酬,区别于普通继教人员和三生,保障培训人员的生活标准。

动物医学专科毕业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分析当前广西医学类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的状况,提出化解医学类大学生基层就业困局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医学类高校毕业生 基层 就业 状况 调查 分析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主要是指艰苦边远地区、县级及县级以下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及大城市的社区卫生院等。目前,广西基层医疗卫生人员配置存在年龄结构老化、学历层次偏低、人员配置不足等问题。面对日益增长的毕业生人数规模和城市大中型医院已趋于饱和的本专科岗位需求等形势,医学类高校如何动员和鼓励更多的毕业生尤其是本科以上的医学毕业生到基层就业,解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才不足的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一、广西医学类高校招生就业基本状况

(一)广西医学类高校扩招前后人才培养情况

1990年以来,广西医科大学、广西中医药大学、桂林医学院、右江民族医学院、柳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等5所医学类高校共招收本专科学生12.62万人,其中本科生6.67万人,专科生5.95万人;临床医学专业的本专科生5.16万人。国家于1999年实施高校学生扩招,医学类高校招生人数从扩招前后的总体来看是跨越式增长的,扩招后(1999~2011年)广西医学类大学生总数比扩招前(1990~1998年)增加8.87万人,占1990年以来招收医学类高校学生总数的70.29%;但从扩招前后三年(1998-2000年)和近三年(2009~2011年)看,医学类高校招生数增幅相差明显,扩招前后三年医学类高校招收本专科生数平均增幅为47.61%,近三年医学类高校招收本专科生数平均增幅仅为11.71%。在临床医学专业方面,扩招前后三年(1998~2000年)临床医学专业招生人数占当年总招生人数比重依次为72.56%、78.13%、57.12%;近三年(2009~2011年)临床医学专业招生人数占当年总招生人数比重依次为28.65%、25.23%、25.16%。从以上数据看出,临床医学专业招生数在高校扩招后所占比重呈下滑趋势。

(二)2009~2011年广西医学类高校毕业生就业基本状况

截至2009年9月1日,2009年医学类毕业生本专科毕业生总数为9470人,就业总人数8295人,总体就业率87.59%,专业对口率为93.58%。虽然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但医学类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高于2009年广西高校毕业生总体平均就业率85.46%。其中,临床医学专业的本专科毕业生总数为3439人,总体就业率为88.02%。

截至2010年9月1日,广西医学类高校本专科毕业生总数比2009年略有下降,毕业生数为9126人,同比降幅为3.63%,医学类毕业生就业总人数8425人,总体就业率92.32%,专业对口率为93.96%。同期医学类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高于广西高校毕业生总体平均就业率89.87%。其中,临床医学专业的本专科毕业生总数为3069人,同比降幅为10.76%,总体就业率为90.31%。

截至2011年9月1日,广西医学类高校本专科毕业生总数比去年仍略有下降,毕业生数为8383人,同比降幅为8.14%,医学类毕业生就业总人数7757人,总体就业率92.53%,专业对口率为93.10%。同期医学类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高于广西高校毕业生总体平均就业率89.98%。其中,临床医学专业的本专科毕业生总数为2858人,同比降幅为6.88%,总体就业率为90.68%。

(三)2009~2011年广西医学类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情况

2009年,广西医学类院校本专科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占当年已就业总人数的41.65%,其中本科生占已就业本科生总人数的30.86%,专科生占已就业专科生总人数的52.05%。到广西49个贫困县就业的毕业生总数为786人,其中属于临床医学专业的毕业生为469人;到乡镇以下就业的毕业生总数为978人,其中属于临床医学专业的毕业生为507人。

2010年,广西医学类本专科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占当年已就业总人数的35.65%,同比下降了6个百分点。其中本科生占已就业本科生总人数的26.56%,专科生占已就业专科生总人数的44.52%。到广西49个贫困县就业的毕业生总数为724人,其中属于临床医学专业的毕业生为342人,同比减少了127人;到乡镇以下就业的毕业生总数为1100人,其中属于临床医学专业的毕业生为450人,同比减少了57人。

2011年,广西医学类本专科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占当年已就业总人数的31.30%,同比下降了4.35个百分点。其中本科生占已就业本科生总人数的26.08%,专科生占已就业专科生总人数的36.87%。到广西49个贫困县就业的毕业生总数为660人,其中属于临床医学专业的毕业生为301人,同比减少了41人。到乡镇以下就业的毕业生总数为602人,其中属于临床医学专业的毕业生为279人,同比减少了171人。

二、制约广西医学类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主要原因

(一)主观方面原因

在调研中,笔者采取网上匿名问卷形式对5所医学类高校(含广西中医药大学赛恩斯新医药学院)在校大学生开展了问卷调查,共有在校大学生19798人参与,其中男生占22.73%,女生占77.27%;本科生占53.21%,专科生占46.79%;调查学生生源地在城市市区占10.54%,县城占16.62%,农村占72.84%。调查结果显示:

1.大学生对国家基层项目帮扶政策和基层卫生医疗机构认知不足。近年来,在政策上国家制定了多项促进高校毕业生下基层的优惠政策,在考研、升学、公务员考试、学费国家代偿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新措施、新政策,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同时在基层服务质量上,广西也加强了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村卫生室建设,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显著提升,2009~2011年医疗卫生支出年均增幅保持在41%以上,仅14372个行政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自治区财政就筹资11.4亿元。但是笔者在调查中发现,51.31%的大学生反映不太清楚近年来国家出台的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优惠政策,并且他们对基层卫生医疗机构的日新月异变化和广阔的发展前景,也仍然存在认识不到位,了解不清楚的情况。对乡镇卫生院了解不是很多的大学生占52.88%,承认不了解的占30.51%。

2.就业中存在毕业生心态定位高、用人单位期望值高等“双高”情况。由于我国二元经济结构的存在,广大农村地区经济欠发达、科技水平低下、工作条件及福利待遇较差的现实在短期内不可能改变。投资大学教育的家庭,特别是农村家庭倾其所有是希望自己子女毕业后有所回报。而医学大学生多数出身于农村,他们希望毕业后经济能够独立,尽快实现自我价值,获得社会的认同。所以他们就业的期望值与社会实际相比仍是偏高的。调查中,有65.54%的大学生选择在市级地区就业,仅有3.09%的大学生选择在乡镇以下就业。在调查到乡镇卫生院工作所能承受月收入的心理底线方面,有35.17%的大学生可承受月收入底线为2000~3000元。

(二)客观方面原因

1.基层医学人才出现断层。扩招以后,很多医学毕业生滞留在大城市不就业,而基层医护人员需求却日益增长,从基层卫生院数据来看,2011年,广西农业人口约为4070万人。而目前广西每千农业人口卫生院人员数仅为0.98人,低于这一指标的全国平均水平1.28人,全区卫生院医务人员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的缺口人数还约有44560人。近三年广西医学高校毕业生总数为26979人,假如这些毕业生毕业后全在卫生院工作,仅能填补缺口人数的60.55%。从实际毕业生就业情况来看,近年来,医学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一直高于全区毕业生平均总体就业率,医学毕业生基层就业市场呈现需大于供的态势,毕业生在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就能找到合适的就业岗位,所以广西医学大学毕业生下基层还处于“下不去”的状态。据调查,2011年全区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中其中本科学历人数只有4.84%,中专、中技人员接近50%。再由于医学类本科生因学历障碍带来的就业困难,相当一部分医学毕业生把考研作为就业的一个重要途径,出现医学人才分流,导致了许多基层卫生医疗机构更难招到优秀本科大学毕业生。

2.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迟滞。目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建设还属于起步阶段,各项软硬件配套设施有待提高。一是机构普遍设施简陋、医疗设备不足,缺乏名医,无法“传、帮、带”。二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病例少,动手术的机会也少,难以提升医术技能,进而影响执业医师资格证书的考取。据了解,基层医务人员执业医师资格通过率不足30%。三是在基层机构工作时,平时训练的机会少,进修提高的机会也少,医疗技术和技能很难得到提高。四是部分乡镇卫生机构管理体制僵化,没有激励体制,制度上缺乏科学的绩效考核机制,待遇也不高,缺乏吸引力。五是许多县市未设置有中医院,大部分乡镇一级的卫生院更没有开设中医科、中药科,导致中医类毕业生只能前往地、市、县级的中医院才能就业。

三、引导、鼓励医学类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建议

第一,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探索人才培养模式,确保毕业生在基层能够“扎得下”。一是学校应积极宣传,并加强就业指导和思想教育,转变毕业生就业观念,鼓励毕业生“下得去,留得住”。同时,加大政策宣传力度,让大学生了解国家和自治区关于到基层就业优惠政策和规定。开展个性化的基层实践课,组织学生深入基层、服务基层,增强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主动性和责任感。二是在人才培养方面,要以人才对口输送方式解决基层人才不足问题,尝试推广人才“订单式”培养,推行为农村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分配的人才培养模式。一方面,建立定向招生制度,实行招生签约,确保毕业后面向农村统筹或交叉定向分配;另一方面,定向招生实行单列、放低门槛,适当降低分数线,确保一定质量和数量的生源,把这部分特定的生源培养成集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以及相关人文社会科学于一体的全科医生。

第二,加大财政投入,研究和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制度,确保毕业生在基层“成长得好”。经济收入和个人成长需求等仍成为影响大学生职业选择中的重要因素。在调查中,被问及国家及地方政府应该从哪些方面加大对医学生去乡镇卫生院就业的政策支持时,57.13%的毕业生希望政府提高工资待遇,以鼓励毕业生去基层就业。而现有的鼓励和优惠政策吸引力仍显不够。为打通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渠道,使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路径更加通畅,一是有关部门需要研究和制定更为优惠的政策和措施,尤其是在工资待遇、执业医师考试、职称评定、学习进修方面出台一些特殊政策向基层人员倾斜。二是制定科学和公平的人才使用机制,建立宽松的岗位和职位流转通道,保障大学生能去县级以上医疗机构或更高岗位的晋升空间。三是中医医疗通常具是安全有效、成本低廉、简便易学等特点。可推广在乡镇一级地区建立中医诊所,将医院开到农民家门口,此举不但可减轻农民就医负担,还能切实解决中医类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

第三,改革医学教学模式,培养基层适宜的医学生,确保毕业生在基层有用武之地。打造医务水平高、技术能力强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是地方医学院校的使命,也是能否确保新医改顺利实施的关键。因此,学校在承担为基层培养人才任务时,应适应基层卫生工作的需要,改革医学教学模式。在培养目标上应突出应用性,对医疗专业来说,主要培养面向基层的普及型通科医师;教学环节应强调实践性,强化校地共育模式;在教学内容上应突出面向农村基层特色,开设与农村医学教育有关课程,增进医学生对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了解、认识和热爱。

【参考文献】

[1]陈迎红.医学毕业生基层就业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6)

[2]王志伟.两年内将建设14372个村级卫生室[N].右江日报,2011-05-09

[3]涂延.医学院校毕业生基层就业:现状与问题[J].南昌高专学报,2008(6)

(责编 黎 原)

动物医学专科毕业论文范文第3篇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专业】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招生网站-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分数线学校简介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是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公办普通高等专科学校,直属河南省卫生厅、河南省教育厅管理。 学校始建于1952年,前身系河南卫生职工学院(河南职工医学院),主要承担普通高等医学专科教育。 近年来,学校先后荣获 “省级文明单位”、“河南省文明标兵学校”、卫生部创先争优党建活力品牌奖、省直机关“五好基层党组织”、“河南省卫生系统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河南省教育纪检监察先进集体”、“河南省卫生教育先进集体”、“河南省国土绿化模范单位”等称号。 在全省民主评议学校行风活动中,连续五年获得全省高职高专院校第一名,连续七届被评为“全省学校行风建设先进单位”。 学校全日制在校生8704人。 现有专任教师456人,其中高级职称144人;硕士以上238人,优秀教师、教学名师和学术技术带头人等28人。 设置护理系、药学系、检验系、医学技术系、医学系和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部、公共基础部、基础医学部、继续教育部等教学单位;开设护理专业、护理(ICU护理方向、麻醉护理方向、英语护理方向)、临床医学专业、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医学检验技术(输血检验方向)、医疗美容技术专业、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医学影像技术(核磁物理方向)、眼视光技术专业、药学专业、药学(药品营销与流通方向)、医学营养专业、医学营养(营养与保健方向)、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专业、药物制剂技术专业、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等18个专业(方向);拥有河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河南省胸科医院2所附属医院,60余所二级以上实习医院。 “河南省卫生职业教育中心”、“河南卫生人员培训中心”设在我校。 建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和“卫生部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河南分中心”,具备开展护理、医疗美容技术、中西医结合、医学检验技术、药学等专业的职业技能鉴定资格。 河南省临床技能实训中心,在设计理念、硬件设施和功能定位等方面,居国内先进水平。 学校占地面积1122.6亩,分南北两个校区,北校区位于郑州市金水区,南校区位于郑州市南龙湖宜居教育园区。 建筑总面积30万平方米,资产总值5亿元。 拥有现代化的、功能完备的教育教学设施,校园环境整洁美观。 多年来,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和卫生工作方针,以服务行业为宗旨,以岗位需求为导向,走产学高考派—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研结合的道路;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以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突出医学教育的社会性、实践性和服务性。 在60余年的办学过程中,形成了“服务行业,面向基层,开展卫生职业教育”的办学特色,为河南医疗卫生事业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知识技能型人才,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达90%以上,为保障河南广大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做出了积极贡献。 招生计划2014年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招生计划(学校代码:6317)专业名称小计普通专科对口招生学制护理7104702403年护理(ICU护理)180180……3年护理(麻醉护理)5050……3年护理(英语护理)5050……3年药学130100303年药学(药品营销与流通)3030……3年药物制剂技术7070……3年食品药品监督管理7070……3年医学检验技术270240303年医学检验技术(输血检验)7070……3年医学影像技术160160……3年医学影像技术(核磁物理)3030……3年眼视光技术5050……3年医疗美容技术6060……3年医学营养3030……3年医学营养(营养与保健)3030……3年临床医学630630……3年康复治疗技术9090……3年合计27102410300……录取规则按照教育部“学校负责,招办监督”的要求,在河南省招生办公室的统一组织下,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标准和按志愿择优录取的原则,实行计算机远程网上录取,做到公平、公正、公开。 录取结果通过河南省招生考试信息网发布,也可登陆学校招生信息网站(http://高考派—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生/年。 咨询及联系方式电话:(0371)62576816 62576699地址:郑州市新郑龙湖镇双湖大道8号邮政编码:451191网址:http:// 。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重点专业: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全景地图: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历年分数线: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报考指南: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招生计划: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人气校友:

动物医学专科毕业论文范文第4篇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专业】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招生网站-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分数线学校简介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是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公办普通高等专科学校,直属河南省卫生厅、河南省教育厅管理。 学校始建于1952年,前身系河南卫生职工学院(河南职工医学院),主要承担普通高等医学专科教育。 近年来,学校先后荣获 “省级文明单位”、“河南省文明标兵学校”、卫生部创先争优党建活力品牌奖、省直机关“五好基层党组织”、“河南省卫生系统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河南省教育纪检监察先进集体”、“河南省卫生教育先进集体”、“河南省国土绿化模范单位”等称号。 在全省民主评议学校行风活动中,连续五年获得全省高职高专院校第一名,连续七届被评为“全省学校行风建设先进单位”。 学校全日制在校生8704人。 现有专任教师456人,其中高级职称144人;硕士以上238人,优秀教师、教学名师和学术技术带头人等28人。 设置护理系、药学系、检验系、医学技术系、医学系和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部、公共基础部、基础医学部、继续教育部等教学单位;开设护理专业、护理(ICU护理方向、麻醉护理方向、英语护理方向)、临床医学专业、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医学检验技术(输血检验方向)、医疗美容技术专业、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医学影像技术(核磁物理方向)、眼视光技术专业、药学专业、药学(药品营销与流通方向)、医学营养专业、医学营养(营养与保健方向)、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专业、药物制剂技术专业、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等18个专业(方向);拥有河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河南省胸科医院2所附属医院,60余所二级以上实习医院。 “河南省卫生职业教育中心”、“河南卫生人员培训中心”设在我校。 建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和“卫生部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河南分中心”,具备开展护理、医疗美容技术、中西医结合、医学检验技术、药学等专业的职业技能鉴定资格。 河南省临床技能实训中心,在设计理念、硬件设施和功能定位等方面,居国内先进水平。 学校占地面积1122.6亩,分南北两个校区,北校区位于郑州市金水区,南校区位于郑州市南龙湖宜居教育园区。 建筑总面积30万平方米,资产总值5亿元。 拥有现代化的、功能完备的教育教学设施,校园环境整洁美观。 多年来,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和卫生工作方针,以服务行业为宗旨,以岗位需求为导向,走产学高考派—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研结合的道路;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以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突出医学教育的社会性、实践性和服务性。 在60余年的办学过程中,形成了“服务行业,面向基层,开展卫生职业教育”的办学特色,为河南医疗卫生事业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知识技能型人才,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达90%以上,为保障河南广大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做出了积极贡献。 招生计划2014年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招生计划(学校代码:6317)专业名称小计普通专科对口招生学制护理7104702403年护理(ICU护理)180180……3年护理(麻醉护理)5050……3年护理(英语护理)5050……3年药学130100303年药学(药品营销与流通)3030……3年药物制剂技术7070……3年食品药品监督管理7070……3年医学检验技术270240303年医学检验技术(输血检验)7070……3年医学影像技术160160……3年医学影像技术(核磁物理)3030……3年眼视光技术5050……3年医疗美容技术6060……3年医学营养3030……3年医学营养(营养与保健)3030……3年临床医学630630……3年康复治疗技术9090……3年合计27102410300……录取规则按照教育部“学校负责,招办监督”的要求,在河南省招生办公室的统一组织下,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标准和按志愿择优录取的原则,实行计算机远程网上录取,做到公平、公正、公开。 录取结果通过河南省招生考试信息网发布,也可登陆学校招生信息网站(http://高考派—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生/年。 咨询及联系方式电话:(0371)62576816 62576699地址:郑州市新郑龙湖镇双湖大道8号邮政编码:451191网址:http:// 。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重点专业: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全景地图: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历年分数线: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报考指南: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招生计划: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人气校友:

动物医学专科毕业论文范文第5篇

一、通过课堂教学改革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一) 思修课程改革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主要阐述如何培养思想道德和法律修养, 它主要包括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培养法律意识、培养道德修养等内容。主要作用在于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本课程教授学生要确立远大的理想, 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为了有效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水平, 我校思政教研室和语文教研室分别开展了“三段式”和“翻转式”教学模式的改革。“三段式”, 指教师讲授某一专项内容时, 依次按照“看一看”、“议一议”、“讲一讲”三个环节进行。所谓“看一看”, 就是让学生观看一个小视频 (视频一般是一种社会现象) ;“议一议”, 就是让学生在对这个现象进行讨论并且发表自己的看法;“讲一讲”, 就是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评价、引导和讲解。这一教学模式的推行, 一方面将思想教育形象化 (“看一看”) , 可以避免简单、空洞的说教, 另一方面借助学生讨论和教师讲解、引导 (后两个环节) , 帮助学生澄清认识、辨明是非, 大大有利于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内化, 内化于心继而外化于行, 从而提升其人文素养。

(二) 大学语文课程改革

传统课堂重视知识的传授, 学生在教学中处于被动接受的位置, 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大学语文具有工具性、人文性以及审美性的属性。由于传统课堂中学生主体地位得不到充分发挥, 该课程课程人文性就很难发挥出来。鉴于此, 毕节医专大学语文课程组总结出大学语文“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课堂答疑、讨论交流、拓展延伸、能力训练和成果展示。在学生课前自学教学内容的基础上, 教师通过“课堂答疑”解决学生在文学常识和字词等方面的问题。然后, 针对某些作品鉴赏、认识分歧的问题, 教师组织学生开展讨论, 通过讨论和教师的点评、点拨、引导, 帮助学生澄清某些错误认识, 以利于他们正确“三观”的形成。最后, 教师借助朗诵、演讲、辩论、情景模拟表演等实践活动——能力训练和成果展示, 使学生牢固掌握、灵活运用所学人文知识, 铸就医学人文精神, 实现由知、情、行的有效统一。总之, “翻转课堂”为课程开展人文教育提供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平台, 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增长人文之“识”, 而且还能培养学生自觉的人文之“行”。

二、校园文化建设提升人文素养

马克思说:“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优秀的校园文化对于高职医学生确立高远的理想志向、高尚的道德情操、高洁的人格品质等方面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引导作用。所以在建设校园文化时应把医学专业教育的特征与人文特征相融合。校园文化建设是配合医学专业能力的培育, 主要目的是把高职医学生培养成兼备医学专业素养和人文修养的医务工作者, 所以校园文化建设应该重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高校校园文化是指以大学校园为主要区域, 以学生、教师为主要群体, 以课外活动、社会实践等为主要内容, 包括校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四个基本形态[1]。”本文主要从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三个层面介绍毕节医专建设校园文化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 物质文化建设

高职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离不开环境的熏陶作用, 好的环境对于高职医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校园环境的设计应该有一个系统的人文规划, 加大人文景观建设的投入, 还可以为学校的教学楼、食堂、宿舍、寝室、办公楼等等建筑重新命名, 名称必须兼具人文底蕴和医学内涵, 还可在显眼的地方阐述命名的原因, 让学生能够理解命名的人文底蕴, 从而达到提升其人文素养的作用。通过树立名人雕塑, 并对其经历和医学贡献进行简介, 还可以把医学生誓词刻在显著的位置, 通过名人雕塑和医学生誓词时刻提醒同学们牢记自己是一个医学生, 应该具有高尚的医德和精湛的医术, 还需要有博爱的思想和奉献的精神。物质文化建设一定要在精不在多, 一定要具有自己的特色。

(二) 精神文化建设

人文精神是人文素质教育的精髓, 校园文化建设要重视人文精神的塑造, 才能够形成健康的校园精神文化。它能够培养高职医学生的理想信念, 道德修养、品格修养等等, 对高职医学生人文素养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精神文化表现为:校风、教风、学风、校歌等方面。校风指一个学校稳定的精神状态, 表现为校训、校徽、校歌, 这三者在设计时一定要具有自己的特色, 同时又要与医学教育的办学理念和医务工作者的职责相关, 比如能够表现医务工作者救死扶伤的奉献精神, 或者具有儒家思想中具有“仁爱”之心的儒医精神。毕节医专针对自己的教学理念和办学特色凝练出校训:“厚德博爱笃学弘医”。希望高职医学生能够拥有仁爱的儒医精神、专心致学的精神。校歌《展翅的天使》体现了校训精神。毕节医专还努力建设教风和学风, 把教师的师德建设放在首位, 强调立德树人、严谨治学教风以及专心致志、求真务实的学风。

(三) 建设高品质的校园活动

人文素质教育要以校园活动为载体, 高品质的校园活动才能促进高职医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

1. 举办人文类讲座

学校可以邀请校外的专家、教授来学校举办人文类讲座, 也可以让本校的人文类教师定期举行人文类讲座, 讲座的主题要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 同时还应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还可以把本校教师纳入教学工作量化考核, 激励本校秀教师举办人文类讲座。同时对讲座要进行严格的审核, 策划系列人文讲座时, 首先要确定讲授人, 让讲授人根据自身的特长确立人文主题写作讲座提纲。其次将提纲由语言与教研室初审再由上级领导审核。再次由学生考核, 达到一定的人数方可开设讲座。最后是实施阶段, 一定要做好前期宣传, 选择恰当的时间举行, 切不可强制安排同学参与。讲座之后, 还可用调查和采访的方式让学生反馈意见和建议。毕节医专曾举办了一组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讲座:中国节日、浅谈中国饮食文化、汉语色彩词的文化印记, 传承传统文化培育人文精神等, 受到了学生的好评, 起到了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效果:中国传统文化包含着深刻的哲理和智慧、民族精神、爱国主义精神、儒家的仁爱和诚信等等, 有利于提升高职医学生的爱国情感以及民族认同感、仁爱之心, 诚信的品格。

2. 社团活动

学校应该鼓励学生按照兴趣爱好成立各类社团, 这样既能够在学习之余丰富其业余生活缓解学习压力, 又能在参与社团活动的过程中提升人文素养。为了提升社团的质量, 在活动策划时要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导向, 加强对社团思想上的引导, 但不能一味地只注重活动的热闹性。毕节医专举办过关于母校60年华诞的作文比赛、辩论赛, 诗歌朗诵比赛、红歌比赛、专业技能大赛等等, 在赛前组织参赛人员参加专业的培训, 每个参赛队安排有一个军师作指导, 这样才能够策划出高素质的人文类社团活动, 让同学们能够在参与和观看社团活动时受到人文知识感染和熏陶。学校还可以举办一些模拟面试大赛, 求职信大赛, 中医问诊大赛、医学法律知识竞赛等, 可以通过竞赛提升高职医学生的沟通能力、应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

三、校外实践提升人文素养

校外实践可以扩大人文素养教育的范围, 是提升高职医学生人文素养的有效路径之一。高职医学生通过这种亲身经历的实践体验比在学校接受的人文素质教育更为深刻, 在实践中同学们更容易把人文精神转化为个人的品格修养。通过社会实践作用:1使学生把理论付诸于实践, 提升专业操作技能;2使学生了解社会知晓民生疾苦, 进而培养高职医学生的爱心、同情心;3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 塑造其高尚的品格修养。学校可以针对自身和学生的情况, 采取临床实习、社会调查、社会服务等方式进行社会实践教育。

(一) 实习过程中提升人文素养

高职医学生人文素养培养是一个漫长的潜移默化的过程, 见习和实习占据着高职医学生大学生涯三分之一, 是医学生将理论付诸于实践的重要时刻, 也是培养其人文素养的重要阶段。

1. 临床教学中加入人文素养教育。

在临床教学中加入人文素养教育, 首先要提高带教老师的人文素养。带教老师的言谈举止直接到学生的一言一行, 表现在带教老师的人格修养, 价值观以及敬业精神等等。因此医院在选择带教老师的时候要对其医术和人文素养进行评估, 合格者才能成为带教老师, 还可以把带教老师送出去学习, 进行人文素养方面的提升。带教老师应该把人文素养教育融入实际的临床教学中, 使学生理解现代医学模式:生物-社会-心理模式, 在以后的工作中不再把患者当成是机器, 而应该在看病过程中要实现人文关怀, 学会很好的与病人沟通、交流, 带教老师还要重视实习生的医德的培养。

2. 建立人文素养评价考核机制。

学校应定期向医院领导、带教老师、患者调查高职医学生的人文素养状况, 并且采取学生回避制, 可采取患者进行抽样调查, 让其反馈高职医学生在人文素养方面的问题。这样可以公正的看到实习生的人文素养状况。发现问题后, 可以请专家和学校老师对实习生针对所发生的问题举办讲座解决问题。还要把实习生的人文素养调查报告反馈给学校教务处, 为下一年的高职医学生人文素养培养计划提出意见, 从根源上杜绝此类问题再次发生。

(二) 社会调查

社会调查可以让学生培养文化和民族认同感, 还能够感受到民生疾苦, 从而激发其内心的同情心、爱心和奉献精神。学校可以让学生做一些与自己专业相关又能够起到提升其人文素养的作用的调查。毕节医专在2015年寒假进行了一次中国传统文化的社会调查, 让同学们感受自己身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 培养其文化认知的能力、培养学生文化认同感、民族认同感。我校专业课教师还带领学生深入农村进行义务体检, 对农村60岁以上老人的身体状况影响因素进行调查, 通过调查能激发高职医学生的爱心、同情心, 意识到作为一个医者的责任, 从而学会对病人实施人文关怀。

(三) 社会服务

一个合格的医务工作者应该具有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医德、博爱之心和同情心。学校为了培养学生的医德、爱心、同情心, 在寒暑假都会带领学生去敬老院做爱心服务, 为老人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比如谈心、表演节目等等。还会组织学生去农村看望留守儿童和孤寡老人, 很多同学会给老人洗衣服, 做饭、聊天, 给孩子们辅导作业、讲故事。我校医学专业的教师经常会带领同学们去农村为老百姓举行免费体检、看病。这些活动使高职医学生能够了解社会和弱势群体, 起到培养其同情心、爱心、奉献精神, 对塑造医学生品格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活动结束后, 应该让学生撰写心得体会, 这样才能够让其通过反思的过程中把在社会服务过程中培养的精神内化为自身的人格修养。学校还可以在众多志愿者中选择优秀的学生作为雷锋典型, 表扬其爱心和奉献精神, 这样就可以起到榜样在身边的作用, 进而提升学生们的人文素养。

四、结语

提升高职医学生的人文素养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不能操之过急, 也不能忽视。今后, 我们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做出努力:第一, 此项工作应该引起学校领导班子的高度重视, 还需要建立一个分工明确从上至下的领导团队。第二, 在教育理念、教学计划、学生管理等方面都要医学专业与人文素养教育双管齐下,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重视人文精神的作用, 在见习实习过程中要加强学校与医院和带教老师的联系, 共同以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为目标制定培养方案, 这样才能够教育出医德和医术兼备的高素质医务工作者。第三, 需要学校、医院、高职医学生三方共同协作, 才能够为社会培养出医德和医术并举的医务工作者。

理解"人文素养", 遵循字面的内涵表述和组合意义, 就是最实际、最便利的途径。"人文", 在这里当为确定的"人文科学" (如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哲学、文学、法学等) ;而"素养"肯定是由"能力要素"和"精神要素"组合而成的。所谓的"人文素养", 即"人文科学的研究能力、知识水平和人文科学体现出来的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人的内在品质"。

摘要:为了提升高职医学生的人文素养水平, 帮助学生尽快成长为优秀的医务工作者, 文章基于毕节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的教育实践, 从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建设、校外实践三个方面对高职医学生人文素养培养路径进行了探索, 以期促进医学专业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同步提高。

关键词:高职高专,人文素质,路径研究,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 姚海涛.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理论与实务[M].北京:学出版社, 2009:21.

[2] 葛金国.论校园文化的内涵、特征和功能[J].高等教育研究, 1990 (03) :60-63.

[3] 石亚军.人文素质教育:制度变迁与路径选择[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8:178.

[4] 吴敏.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现状及对策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5 (04) :202-203.

[5] 诸敏, 周厚彬.校园文化建设对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影响[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3 (09) :31-32.

动物医学专科毕业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法律专科;就业;措施

收稿日期:[HTSS]2007-01-25

作者简介:王倩(1973-),女,山东临沭人,讲师,硕士,从事法学研究。

到目前为止,全国已有608所普通高等院校设置了法律院系或法律专业,比五年前翻了一番。法律专科生的招生人数一直超过本科生人数,但其就业状况却不容乐观。据教育部2006年6月底公布的统计结果:截至6月20日,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的平均签约率达到50%左右,其中,专科(高职)生签约率约30%。如何解决法律专科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成了一个亟需解决的难题。

一、法律专科毕业生就业存在的问题

1.毕业生人数众多,但就业途径少

近年来,法律专业成为大学里的热门专业。除了普通大学普遍设有法律专业外,几乎所有的高职院校也都开设了此专业。据招生部门统计,2006年与2005年相比,大专生的招生增加速度比本科生快3.3个百分点。法律作为热门专业,增长的速度还要更快。与招生人数的增加相反,法律专科生的就业面却越来越窄。据笔者调查的数十个市的公务员招考和事业单位招考条件中,几乎都要求是本科及以上学历;有一些企业法治观念淡薄,狭隘地认为,企业不会每天都有法律问题要解决,法律人才不会给企业带来直接利润,而不去聘请法律人才。即使有些大型企业招聘法律人才,一般也要求是本科及以上学历。用人单位的学历歧视无形中提高了法律专科毕业生的就业门槛。根据中国人事部人才市场公共信息网的统计:2006年专科生的需求比2005年吸纳的专科生数有大幅下降,降幅达39%,名列需求前20名的专业中只有3个专业要专科毕业生,但法律专业不在其中。

2.学校对学生培养与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相脱节

由于我国法学教育起步较晚,没有比较成熟的法学教学经验,绝大多数法学院、系的专科教育没有明确的培养方向。特别是在教学过程中,尚未形成自身的特色,在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成为同专业本科教育的“压缩饼干”,没有充分体现出法律专科教育的目标特色。另外,法律专业的设置比较单一,一般只开设法律事务专业,而没有对法律事务作更详细的划分,这与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的现实需要不相适应。法律专科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等法律专业实用性人才,“实用性”和“职业性”应是学校培养的重点。但很多学校都只注重对学生知识的灌输,却忽略了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与社会所需的法律实用型人才是严重脱节的,也造成了许多法律专科学生面临着学无所用的尴尬局面。

3.毕业生自身能力不强,但就业期望值很高

随着高校扩招,专科生的录取分数也一路走低,这直接造成了毕业生素质的良莠不齐。很多学生的学习能力、思考能力、自控能力都很差,而学好法律又需要这些能力。先天不足再加上我国传统的教育方法存在的问题,造成了法律专科学生在知识结构和实践能力等方面存在很多问题。社会上普遍反映,法律专科毕业生缺乏对法律的实际运用能力,对法律实务的实际运作方式不了解。他们多是单纯地硬搬、硬套法律条文,而缺乏对案件的具体情形进行具体分析的能力。毕业生的能力有欠缺,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但是许多学生对就业却有着不切实际、盲目乐观的追求。江苏警官学院关于“法学专业学生就业的调查报告”中显示,工作稳定的公务员是法律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首选,并且大多选择到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就业,选择到基层或者到西部去工作的不到8%。他们对就业后的收入期望与实际情况也有很大的差距。从社会的人才总需求量来看,专科毕业生的就业并不十分困难,难的是摆正好自己的就业心态。应该说理想和现实的错位,加大了专科生择业的困惑,造成了他们的就业难。

二、解决法律专科毕业生就业难的措施

1.控制法律专科生的招生人数,拓宽就业途径

(1)教育行政部门应该控制法律专科生的招生人数

首先,限制没有相应的办学条件的学校开设法律专业。如前所述,高校扩招后,法律院校、系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其中有很多学校的教学设施、师资力量等根本不具备设立该专业的相应条件。而这些条件又是提升法律专科毕业生的教育质量和社会形象的重要保证。其次,在招生制度方面,允许法学类高等院校提出一定的特殊要求。法学类人才从事的主要是审判、检察、法律服务等方面的法律职业。这些职业对人才的要求是很高的,它不仅要求从业者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论辩能力,还要有很好的写作能力;不仅要精通法律专业知识,还要熟悉相关的社会知识……为了避免就业时的困难,应该在招生的环节上把好关。

(2)组织、人事部门和劳动部门应该拓宽就业途径

首先,组织人事部门应进一步完善公务员招考、选调和选拔等人员录用制度。从目前来看,应届法律毕业生就业的首选途径就是参加各级公务员考试,而这些考试的报名条件一般会有学历上的要求:本科及以上学历。这就把专科生排除在外了。其实既然国家允许招收法律专科生,就应该给与他们与法律本科生同样的机会,不应有学历歧视。其次,劳动部门应该采取各种措施,广开就业渠道。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服务工作目前仍有很多尚待完善的地方。就法律专业毕业生而言,举办法律人才市场专场很有必要。目前,多是用人单位直接到高校挑选学生,或者学生通过熟人推荐就业,法律专业毕业生就业的专门人才市场尚未发展起来。如果能在一定的区域组织专门的法律人才市场,对毕业生的就业必将大有裨益。

2.学校要积极改革法律专科人才的培养模式

学校担负着为社会培养合格法律人才的重任,学生认识法律、运用法律的能力首先是在学校养成的。要使法律专科生就业时有竞争力,学校的教育教学就要面向市场需要,改革现有的培养模式。

(1)根据市场需要设置实用和急需的专业

法律专科教育的目的在于急社会之急,为社会培养应用型、技能型的法律人才,所以在专业设置上要通过对法律职业岗位的社会需求的调查与分析,设置出更适合社会需要、更受社会欢迎的专业。自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国家和社会对涉外法律职业人才的需求大大增加,而我国目前非常缺乏这类人才,因此可以考虑设置法律英语、涉外经贸法律事务专业等等。设置了合适的专业后,就要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具体要考虑学生的兴趣、能力、特长以及以后的就业期望等。不同专业的教学重点也应该不同,专科教育的重点就要体现出“专”字。

(2)在教学方法上,要加强案例教学和其他实践性教学

能否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最重要的环节就是教学方法的选择。我国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讲授法为主,比较注重知识的系统性传授,却忽略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法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目,为了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就业市场的需要,必须改革目前的教学方法,加强案例教学和其他实践性教学。

首先,实施案例教学和诊所法律教育。案例教学,是指以简洁的语言文字形式,再现一个法律实践活动的基本过程,从中提出法律制度完善问题或者法律适用问题,引发并组织学生讨论,使之由此掌握法律知识,获得法律技能,形成法律观念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自觉性,适应学生构建知识、接受知识的内在认知程序,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诊所法律教育,则是指法学专业的学生在律师或老师的监督和指导下参与到律师通常所做的行为中来,包括为当事人代理诉讼等。广义来讲,诊所法律教育包括了作为法律角色的学生在某种受到指导的环境之中,通过开展某些有效的形式,如法律援助,有意识地让学生直接参与司法案例的处置,从而将法律理论、法律条文融会贯通到法律咨询服务和诉讼代理服务等实践活动中,使学生真正掌握对实体法和程序法的操作运用,培养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责任意识,成为一名合格的法律专门人才。

其次,组织好课外实践活动。课外实践活动包括法院旁听、律师事务所见习等。法律教学单位及任课教师可以选择一些较为典型的案例,组织法律专科的学生去法院参加旁听。借助旁听,让学生直接目击庭审的全过程,学习、观摩法官、检察官、律师运用法律知识的技巧和风采,了解庭审的程序,加深对所学法律知识的理解与运用。也可以联系一些律师事务所或法律服务所让学生在周末和寒暑假去见习,通过和当事人的直接接触了解真实的案例,培养学生在纷繁复杂的社会涉法问题中以法律的思维考虑问题,提高灵活运用法律知识和法律操作手段以解决法律问题的能力。

(3)在教学评价上,要以考查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为主

考试制度是教学评价制度的核心。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对应,目前法律专业的考试内容一般是以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为主,而忽略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考查。因此,应该改变传统的考试方法,以采用口试、笔试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将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及其在人才市场的竞争能力作为评价法律教育质量的重要内容。

(4)加强就业观念教育,指导学生务实就业

学生从一入学,学校就应有意识地对他们进行择业观念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新型职业观和“先就业、再择业”的新型就业理念。鼓励他们拓宽视野,到公检法系统以外的单位寻找就业机会,特别是引导毕业生到山区、到西部、到基层去就业,指导他们就业和创业并举,参与竞争,自主创业。

3.毕业生要提升、完善自身素质,降低就业期望值

法律专科学生应针对就业市场,选择自己的目标,调整学习锻炼的方向和策略,及早做好择业的准备。尤其是要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选好专业。在校期间应珍惜大学学习机会,合理利用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并积极参加专业实践活动,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提高就业竞争力。同时,要降低就业期望值,专科毕业生必须冷静面对现实,积极调整自我认识,务实寻找就业机会,到最需要自己的地方去工作。应该看到,基层部门或者我国西部地区还是非常需要法律专科人才的。

参考文献:

[1]贺卫方.中国法律职业:迟到的兴起和早来的危机[J].社会科学,2005(9).

[2]苏力.当代中国法学教育的挑战与机遇[J].法学,2006(2).

[3]朱林,邓荣华.关于法学专业学生就业的调查报告[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6(5).

〔责任编辑:东升〕

上一篇:关于打折的数学小论文范文下一篇:风力发电控制系统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