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市场进程管理论文范文

2024-07-29

经济市场进程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企业经济管理工作也面临着更高的挑战,宏观经济管理在企业市场经济发展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宏观经济管理是对整个国家的经济过程采取适当合理的调整和控制措施,国家的经济运作是一个不断重复再生的过程,宏观经济管理是调整和控制过程,使经济市场的投入和收入保持相对平衡,从而加快国家经济的增长。本文对宏观经济管理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宏观经济管理;市场经济发展;作用

0引言

宏观经济的概念是以影响企业市场经济的宏观经济管理思想为特征的。尤其是宏观经济管理是政府的一项监管措施,有助于促进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运作和管理。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突出了部落和问题,需要有一个具有宏观经济管理工具的有效的经济秩序。宏观经济管理对企业市场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了解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性很重要。

1宏观经济管理在市场经济发展中作用的研究背景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为完善的背景之下,我国经济呈现出一种持续稳定发展的态势,在有效应对次贷危机带来世界经济衰退之后,推动我国经济走上一条高速发展道路上。但是除去应当看到市场经济发展带来的成果之外,也应当认识到我国市场经济体系当中仍然存在一定缺陷。市场经济体系当中,宏观经济管理是一项适应性非常强的调控措施,应当在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将宏观经济管理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推动市场经济框架逐渐向着规范化的方向发展,找寻到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管理模式,在对宏观经济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做出保证的背景之下,积极施行各项措施保证经济发展,认识到宏观经济管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占据无可替代的作用。日后实际工作的过程当中,应当切实依据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实际情况,妥善完成宏观经济管理工作,推动我国逐渐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上。

2国内宏观经济管理的特征

国内的宏观经济管理最为显著的特点就是政府进行宏观调控和市场调节,积极运用投资的形式发展经济。这些年,尽管国内的经济发展势头很好,不过和发达国家比起来仍有不足,毕竟西方国家比中国起步早、发展也就相对成熟。而国内的情形是起步晚,所以应当吸收国外的先进经验,取长补短,如此才能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市场经济和宏观调控二者结合有助于处理国内的多数经济问题,所以这就要求国内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时候,也要注意宏观调控发挥积极作用。国内的经济发展区别于其他国家,毕竟主要是依靠引进外资,像是美国则是人居消费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并不需要投资拉动经济发展。正因为如此,政府应当充分实行宏观调控管理,以此调控市场,从而促进国内的经济健康合理发展。

3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宏观经济管理发挥出的作用

3.1填充市場调控的漏洞

市场在经济管理领域中其实存在一些漏洞,宏观经济管理措施施行的过程中,则是可以弥补市场调控中的漏洞,推动市场经济走上一条稳定发展道路上。在市场经济体制施行的过程当中,配置资源的过程中依靠的其实主要是市场,市场在社会资源优化配置的过程中,占据的地位十分重要,但是市场并不是可以在任何一种情况下都保证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有可能遇到各种类型问题的影响,单纯的依靠市场调控措施,难以妥善解决各种类型的问题。比方说,在推动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当中,一定是需要积极的参与到市场竞争当中,从而也就可以为市场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但是在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当中,某些个人或者企业为了获取到更多的经济效益,非常有可能施行不合理的竞争措施,就会对市场的稳定性造成一定影响。在此背景之下,国家及政府就应当施行宏观经济管理措施,除去上文中所说的问题之外,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虽然呈现出一种越发繁荣的态势,但是在以往长时间施行的家伙经济体制的影响之下,市场经济体系当中存在一些不是十分完善的内容,在这样一种经济环境之下,为了能够对市场经济发展稳定性做出保证,肯定是需要科学合理的开展宏观经济管理工作。因为市场机制本身实际上就存在一定漏洞,因此在市场机制难以顺利解决问题的情况下,就可以施行宏观经济管理措施来对市场进行调节,从而也就可以顺利的解决问题。

3.2保障社会主义经济健康建设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内在经济制度上具备着重要的特点。走进新时代后,国内政府的经济职能正在发生着变革,尤其是对国有企业采取了多项改革的新举措,争取在如今政企职能被划分得很开的时候,逐渐地将国企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化,如此背景之下,政府的革新就是要求国有企业也加入到市场竞争中,对于国企的经营活动并不再查收,只是凭借着所有者身份实施部分管理手段,尤其是那些和国民生计相关或者是特殊行业的国企,国家应当始终保持对其的管理活动。

3.3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

随着我们各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市场会变得更快,但在我们经济的重组过程中,我们不可避免地要定期区分经营职能,我们公司的所有权和经营所有权日益分离,国有企业必须进行改革以适应竞争。因此,面对这种现象,企业必须依靠宏观经济管理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保持经济管理领域的活动,代表其合法利益,推动改革和创新,充分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稳步发展;(b)通过宏观经济管理活动,迅速协调我国市场发展需求,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的竞争力,全面促进我国市场的社会经济发展。具体而言,国有企业必须在市场监管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进行积极改革,并根据国家和政府的反应不断改进经营管理活动。为了加强经济管理,加强竞争力,更好地推进经济领导活动,而不引起“坐下来和靠背”的感觉,不断地在竞争中争取核能,我们的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确实是必要的。。

4现今企业市场经济发展的变化和调整

4.1實体经济的变化和调整

国内当前的资源越来越紧张,人口所特有的红利也在慢慢地消失,这也就造成国内的实体经济发展应当进行合理的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以此努力适应国内经济发展的需求。实体经济产业结构及时有效的进行调整有利于国内资源实现最优配置,对于企业而言也是革新技术,提升企业发展竞争力的主要形式。所以,国内的宏观经济管理在内容上也为企业发展指明了正确的方向,有助于企业发展凭借着宏观经济管理的帮助实现有效的自身转型升级。

4.2金融市场的风险性

实体经济的发展让国内的金融市场也日渐成熟,网络金融也逐渐发展起来,这样的发展让国内的企业市场经济发展存在着极大的风险性。信息技术的发展让国内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实体经济转型发展迅速,而金融市场交易频繁,这让市场的结构发生了变化,交叉业务增多,仅仅是单一的金融风险监管形式并不能有效的对金融风险进行监督和预警,对于金融风险的处置机制存在必要的缺失,这会让金融市场出现一些非法集资、不规范金融交易等行为,从而让金融市场的正常秩序被打乱。

5宏观经济管理的主要办法

5.1货币政策

在制定货币政策之后要通过影响物价、影响利率等宏观经济变量来间接管控国民经济。货币政策虽然外部时滞较长,但内部的时滞较短,因为货币政策都掌握在中央银行手中,中央银行的机动性较强,不需要成立专业的研讨小组来进行对货币政策的评价和估算。货币政策主要有公开市场操作、法定准备金率和再贴现率三个方面,其中公开市场操作是指中央银行同业拆借市场吞吐现金,从而实现调节社会货币供应量的作用。这项政策具有调节效果的可控性,发挥作用的速度也较快,应用的较为广泛和频繁。

5.2产业政策

产业政策首先表现为扶持特殊产业,例如国家引入外资,扶持一些高新技术行业的发展,通过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和先进的技术来为我国的行业发展提供帮助和活力,带动一部分技术缺乏的行业更好的发展;其次为淘汰落后产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过程中总会存在阻力,政府应运用正确合理的产业政策来进行调整,在最短的时间内来优化产业的结构。

5.3财政政策

在宏观经济管理中,财政政策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并且其外部时滞较短,在政策实施之后能够迅速的对国民经济产生作用,因此在宏观调控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财政政策主要分为财政收入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财政收入政策主要有补贴政策和收税政策,例如在经济衰退的时期,增加财政补贴、削减税收可以有效的刺激经济,利于经济市场的复苏;财政支出政策主要为转移支付和政府购买政策,转移支付是通过影响居民的收入再影响社会的需求,政府购买是指政府以市场参与体的形式来进行经济活动,从而疏通经济管道。

6结束语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进程向前推进的过程中,宏观经济管理是一项十分重要的管理措施,在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完善起来的背景之下,需要在原有宏观经济管理模式的基础上进行改进,才可以将宏观经济管理提升经济发展、提升就业水平以及稳定社会物价水平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日后逐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应当自己在原有宏观经济管理模式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改进,才能够保证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走上一条正确发展道路上,最终也就可以在我国构建可持续发展型社会的过程中,做出一定贡献

参考文献:

[1]其丽木格.基于宏观经济管理中经济信息的有效应用分析[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9(10):47.

[2]崔亚枫.从经济管理的角度谈现代社会会计的发展[J].现代经济信息,2018(06):304.

[3]黄明澳.宏观经济管理对企业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分析[J].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2018(05):176.

[4]孙焱廓.经济信息在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应用策略[J].中外企业家,2018(02):62.

[5]郑红霞.宏观经济调控下经济发展趋势探讨[J].经贸实践,2017(23):160.

[6].宏观经济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17(10):194.

[7]金春姬.论经济信息在宏观经济管理中的应用探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7(18):12.

[8]刘云浩.有效应用经济信息加强宏观经济管理[J].今日财富(中国知识产权),2017(09):32.

作者简介:

刘鹭南,男,汉族,就读于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方向:经济管理。

经济市场进程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一、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可以进一步巩固法治建设的经济基础

民营经济作为整个经济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加快依法治国进程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一是明晰了各个经济主体之间的产权关系。作为一个直接参与市场活动的主体, 各个参与民营经济活动的主体必须要明确其产权关系, 只有这样, 才能使激发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积极性, 使其主动地参与市场经济活动, 从而发展成为主动参与、谋求发展、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市场主体。二是明晰了各个经济主体参与市场活动的行为准则。作为参与市场活动的主体, 其身份是平等的, 在各种法律法规面前没有例外。各个民营经济主体在参与市场活动当中, 会不断地寻求身份和地位上的平等, 公正地参与各种经济活动。三是明晰了各个经济主体合法权益的保护。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是民营经济主体参与市场活动的主要目的, 为了防止自身利益不受到侵犯, 更好地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各个民营经济主体更希望有科学完善的法律体系来保护自己的权益。

二、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可以进一步加强法治建设的政治基础

民主政治得到巩固和发展基础, 最首要的就是经济的正常发展, 因此必须要重视各类经济实体, 尤其是占很大比例的民营经济的发展。为此目的,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 应当高度支持和培育民营经济的发展。一是要加强顶层设计。要以发展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体制为基础, 以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为抓手, 着力加强法治建设的顶层设计, 为营造崇尚法律奠定良好的政治基础。二是要强化立法工作。完善的法律体系是营造法治环境的基础。要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和民营经济发展的情况, 积极稳妥的推进立法工作, 为民营经济经营, 维护自身正当权益提供依据。三是强化执法监督。作为民营经济主体来讲, 要对执法机关的执法过程进行监督, 对执法机关违背法律规定, 私自设立处罚项目, 滥用执法权力等行为要积极向有关部门进行举报, 协助监督机关做好监督工作, 确保各项法律得到有效执行。

三、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可以进一步强化法治建设的文化基础

法治建设需要有一个崇尚法律、敬畏法律的社会环境, 必须要树立和培育以法治思维牵引的社会文化。在商工文明社会中, 在认知理性方面, 强调对真理的追求以及对外在事物的正确认知。在实践理性方面, 最主要的是追求利益的最大化。“理性行为的第一要义是追求自我的利益最大化”。为了实现利益的最大化, 行为人的必须要精于算计, 讲求效率, 以最低的成本追求最大化的收益。在追求利益的过程中, 形成了秩序意识与规则意识。“商工文明时代人们对理性思维的运用, 使得他们形成一套用于处理人际关系的行为规则。理性使他们发现, 在各自的逐利活动中, 为了使相互利用、相互协作的关系能够长期持续下去, 必须共同遵守一些行为规则”。“这些理性规则对个人而言, 可能是一种行为限制而似乎不利, 但对整个社会的交往而言, 却是减少了交往的阻碍, 避免了相互损害, 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人们相互交往中因发生矛盾而产生的成本, 从而最大限度地使人们获得自由。”这些理性意识, 均充分体现了法治精神。

四、快速发展的民营经济可以进一步加强法治建设的社会基础

法治建设不仅仅需立法机构、执法机关和监督机关的努力, 也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要促进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 就必须要调动社会各界参与法治建设的积极性。一是要在全社会广泛开展普法活动。要持续开展社会普法宣传活动, 把有关法治建设、执法监督、执法检查等各个方面的内容向全社会进行宣传, 让立法、司法、执法、监督每个环节都能使全社会各个阶层理解和接受, 为全面加强法治建设打下良好基础。二是要充分发挥的立法机关法治宣传作用。充分发挥各个渠道、平台的作用, 把立法的依据、过程具体化, 将立法的过程向社会进行公开, 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三是要充分依靠社会力量开展法治宣传。民营经济占整个社会经济很大比重, 要充分激发民营经济主体参与立法监督、执法监督的积极性, 畅通反映渠道, 灵活反映方式, 在全社会形成尚法、学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 是加强法治建设的经济基础、政治基础、文化基础、社会基础的重要保障。当前, 要深刻认识民营经济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在政策支持、环境建设等方面进一步加强, 破解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制约, 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 为法治建设提供良好保障, 进一步促进经济社会的快速健康发展。

摘要:随着全面依法治国进程的不断深入, 法治建设的步伐在不断地加快, 法制的深度也在不断加深。本文认为, 法治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内容, 推进法治进程仍应坚持马克思关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理论, 在大力引导和推行的同时, 仍要夯实依法治国的基础。而大量存在的民营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法治建设的过程中发挥着尤为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依法治国,法治建设,民营经济

参考文献

[1] 黄孟复.改善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提高建言献策水平[N].中华工商时报, 2009-12-21 (002) .

[2] 王云.中小企业法律风险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08.

经济市场进程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市场经济体制的实施为企业的发展供应了良好的平台,极大地推动了企业的发展。如何才可以实现企业的价值,推动企业的快速发展。文章认为,必须强化对財务的管理。文章主要讨论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财务管理。

[关键词]市场经济体制;财务管理;规范措施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8075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将会有更加宽广的发展空间,也有更大的想象空间,同时也加大了企业之间的竞争力,使企业承受的压力也逐步加大。在日趋激烈的竞争当中,“优胜劣汰”是一个不变的定理,它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其中最关键的是高效合理地进行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因此在市场经济体制的背景下,不断完善企业的财务管理对于企业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1企业财务管理的含义及其主要用途

财务管理是指企业在遵从国家的有关法律规定的情况下,依据我国国民经济的客观发展规律以及企业对资金管理的各类需要,并且对企业的所有财务活动实施有效的管理。简单来讲,企业的财务管理就是对企业以及财务的相关业务进行有效、科学的管理,以保障企业的各项活动顺利推行。

财务管理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核心组成成分,对于促进企业完成经营目标、提升企业经营收益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市场经济体制的前提下,企业要最大限度获取经济收益,此外还要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企业财务管理可以为企业的发展筹集资金,合理规划企业资金的运转,对企业的收益进行合理配置,实现对企业内部的监督,因此高效规范的财务管理是企业各类业务正常运转、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对企业的进步和获取利益都有着极大的作用。

2促进财务管理规范化的措施

财务管理有助于企业的快速发展,可以最大限度地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在市场经济体制大背景下,促进企业财务管理的规范化,促使企业在市场中有稳定的发展地位。

21强化对财务人员的专业培养

要促进企业的财务管理的标准化,第一就要强化对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培养,拓展从业人员的理论知识基础,使其对专业知识有更好的认知,不断使从业人员的从业资格趋于标准化。在对财务人员进行相关技能的培训时,首先要转变其传统的思想观念,学会创新与改变,意识到自我提升的重要性,使自己掌握更多的理论基础。此外,还要依据从业人员的工作状况,对从业人员开展多角度、多层次的业务培训,此外还要健全考察机制和奖惩制度,及时对培训的内容进行检查,督促财务管理从业人员不断地提升自我,具备更加专业的业务处理水平。

22提升财务管理的精细化程度

细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决定事情最终的结果,提升财务管理的精细化程度能够促进财务管理工作高效率地完成。在开展财务管理工作时,第一,要加强对预算评估的管理,高效地分配企业的财务资源。在处理预算相关业务时,要保障预算的精细化,对处理的过程予以高度重视,进行作业预算,完成与公司业绩的相互协调。第二,还要强化企业的成本管理。在市场经济体制的作用下,通过缩减企业的各类成本支出并具备良好的业绩水平才能获得更大的经济收益,如果忽视对各类成本支出的管理,将对企业的经济收益有较大的影响,因此对于成本的预估,要以节省为基础原则,减少企业原材料的耗费,缩减企业的成本支出,从原材料的购买到产品的营销的整个流程,一定要对成本进行合理的控制,创建一个以节约为主题的企业。此外,还要强化对企业财务基础的管理,提升企业财务信息的精确性,还要保障信息的及时性,促进各个部分细化程度的提升,促进企业的发展。

23使用财务集中管理体制,加强财务的控制能力

財务管理最关键的职能就是控制能力,它能使得企业的各项业务顺利进行。在市场经济体制大背景下,我们要建设现代化的企业体制,使企业的财务管理机制更加完善和成熟,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的控制能力,以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我们要逐步完善企业结构组织,保障企业各项活动的顺利实施。为了保障企业的财务管理可以充分发挥优势,实施财务集中管理制度,集中管理可以保障企业内部人员的凝聚力。在企业的管理中,开展财务集中管理,有利于促进形成更加有次序的分层管理。对财务管理内部不断进行完善,对财务部门进行重组,成立总会计师室,并将原本的每一个部门都由总会计室管理,既能实现资金的高效配置,使资金的分配更加均衡,同时也促进收益的分配更加合理。总会计师室的创立,能够完成企业财务的集中管理,推动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24强化与企业内部审计的相互配合

鉴于市场经济体制的作用,使企业中间的相互配合出现问题。存在一部分不合法的经济行为或是个人行为,这对企业的发展有重要的阻碍作用。财务管理工作人员要重视自己的职责,要做好所有的风险评估,提前做出相应的应对措施,以降低风险对企业的影响。为了减少财务的风险出现的概率,要加强内部审计协调合作,强化企业财务收支审计的监管,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责,以防出现问题时大家互相推诿责任,这对企业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25强化对档案管理,完善信息数据的存储

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与企业的各种业务活动都有联系,因此财务管理信息和数据与其他每一个部门都有关联,这些数据记录了企业的发展历程,对于企业的进步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尤其是记录的最初数据,为企业制定未来发展趋势,发展目标以及决策提供的重要理论支持,所以财务管理部门一定要对原始数据进行归纳与总结,然后详细记录档案,为今后的使用提供便利。所以,在企业的日常财务管理活动中,财务管理从业人员要认真处理企业的信息档案,完善企业信息和数据的存储和记录,为企业今后的决策提供数据信息支持。

3结论

财务管理能够促进企业的稳定快速发展,在市场经济体制背景下,必须加强对企业的财务的标准化管理,以推动企业顺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第一,要强化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培养,提升财务管理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第二,还要提高财务管理的精细化程度,并使用财务集中管理体制,加强财务部门的控制职能,强化与企业内部审计之间的相互合作,以推动企业的健康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董艳浅谈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加强妇幼保健院财务管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94):149,154

[2]王桂月市场经济条件下构建报社财务管理体制的思考[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8):138

[3]安娜,孟宪军基于市场经济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现状与分析[J].北方经贸,2015(3):118,120

[4]王守如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和体制下的电信企业财务管理[J].财经界:学术版,2015(1):156,245

[5]冯自武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务管理模式[J].中国市场,2014(52):150-151

[6]杨晓红探究市场经济下如何加强水电站财务管理的思考[J].财经界:学术版,2014(19):233

经济市场进程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经济法是针对社会市场经济的法律,其社会经济功能的发挥,可维持市场经济的正常秩序,保障着各参与主体的合法权益,杜绝市场经济中的不和谐问题,净化社会经济环境,保证社会经济的良性发展。因此,本文针对经济法的社会经济功能进行了分析,明确了其对社会经济调控与管理的职能,并提出了强化其社会经济功能的对策,以提升社会经济管控的法治化水平。

关键词:经济法;社会经济功能;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虽然受到经济法的约束,但其仍然存在着自身的不足,其包含了众多的元素、众多的参与主体,市场经济管控的难度非常大,而经济法在其中的作用,维持着市场环境下各参与主体之间的自由、公平交易,确保了市场经济的正常秩序。但是经济法干预、介入的程度与力度,对于其社会经济功能的发挥有着直接的影响,需在社会主义经济环境下,灵活运用社会经济功能,以实现最佳的市场经济管理、协调、干预的效果。

1.经济法的作用

颁布经济法的目的是进行社会经济活动的干预,采用法律手段维护社会经济的正常秩序,该法具有管理与宏观调控的作用。在经济法研究方面,主要针对的是其概念的分析与研究,经济法概念是其立法的基础,其将社会经济的组成要素进行依法管理,并明确了各项管理规定。我国是社会主义经济体系,政府可以宏观的角度进行市场经济的调控,确保社会主义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但是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经济对外开放,使社会经济面临发展机遇的同时,面临着较大的挑战,在这一形势下,政府职能部门在行使自身调控职权过程中,要宏观与微观调控并行,对社会经济进行精细化的管理与协调,那么就需要经济法社会经济功能的发挥,在法律层面进行社会经济的管控,以降低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风险,实现社会经济稳步持续的前行,并彰显社会法治化建设的成果。

2.经济法社会经济功能分析

2.1提供信息功能

现阶段,大数据技术、信息技术在市场经济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市场经济信息是各个参与主体经营决策的依据。在经济活动过程中,参与主体需要全面收集市场、行业等信息,预测市场发展势头,评估自身经济活动的可行性,以及预估出活动的盈利水平,以便将自身的活动风险控制在最低水平。经济法社会经济功能在其中的作用是为各参与主体提供关键信息,比如,社会功能行使自身的调控职能,制定社会经济发展的大方向,而参与主体依靠这些信息,进行自身经济活动方向与各项措施的调整,以社会经济发展方向为主导,开展各项经济活动,提升经济活动的成效。

2.2配置利益功能

市场经济主体开展经济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在经济法框架内,对市场经济获取的利益进行优化配置。经济法介入市场经济主体的各项活动中,依据各参与主体的实际情况,为其配置相应的利益,其采取的不是平均分配原则,而是根据参与主体的资格、规模、资源情况等,并衡量参与主体各方的利益进行配置,以发挥出参与主体的最大效能,使其创造出相应的经济价值。

2.3激励功能

经济法对社会经济活动不但有着约束性的功能,还有着激励功能,激励功能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干预,将成为市场经济创新发展的推动力,激发整个市场经济的活力,促进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要想激励功能发挥作用,在经济法制定阶段,应着重激励内容的制定,以增强经济法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激励效用。此外,在社会经济活动过程中,经济法同样具有激励功能,参与主体依照经济法的规定,对经济活动进行评估,以及在活动中出现问题时,参与主体可按照经济法的各项规定,去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政府层面,可在经济法规定和要求的范围内,为参与主体提供必要的政策与资金扶持,充分利用激励功能,形成对社会经济活动中各参与主体的激励作用。

2.4管控交易成本

社会经济活动中交易频繁,在交易中会产生一定的交易费用。经济活动的基础是各参与主体成本费用的投入,每一项经济活动都有着自身的成本,而这些成本可以通过多种措施和手段进行控制,将成本降至最小程度,以此增加参与主体的收益。经济法对于社会经济活动有着指导性的作用,在其指导下各参与主体获取了准确的信息,提前进行经济活动的成本预测和风险控制,以此形成对活动成本的有效监管。而且经济法保障着各参与主体的合法权益,规范其交易行为,在双方交易过程中,保证了交易各项信息和交易产品的准确性,避免交易活动出现违规操作问题,增加交易成本。

3.强化经濟法社会功能的对策

3.1加强保障体系建设

经济法维持着社会经济活动的正常秩序,从其实质来看,经济法关系到民生问题,其采用宏观与微观的调整对策,确保收入分配的最大限度公平性,合理的管控与协调社会经济活动的各项内容,促使社会经济活动创造最大的价值。基于此,一是针对收入分配建立与之匹配的监督机制,避免分配出现不合理、不公平现象,可构建政府、群众、经济组织等监督体系,实现全社会的参与;二是加强社会经济法律体系建设,政府相关部门需进一步的完善经济法的内容,使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相适应,切合市场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以规范化、法治化社会经济活动。

3.2加强依法行政

依法行政是社会法治化发展的体现,为了形成对执法机构的约束与规范作用,需着重强调依法行政的要求,落实执法主体的责任,避免乱执法问题的出现。为了发挥经济法的社会功能,需贯彻落实经济法,并进行依法行政,及时治理社会经济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而执法机构要充分行使经济法赋予的职权,依据法律法规的要求,对社会经济的参与主体进行依法管控,从而构建和谐、公平的社会经济市场环境。

3.3强化群众的法律意识

经济法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深度参与,需要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国民经济的发展与广大群众密切相关,构建广大群众参与的大格局,为经济法社会经济功能的发挥奠定了基础。采用宣传教育手段,对群众进行法治教育,充分践行依法治国理念,增强广大群众的法律意识,赋予群众监督的权力,并可维护自身在市场经济中的合法权益。

结语:社会经济关系到国计民生,需要完善的法律做后盾,以保持其良好的发展态势,为社会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然而由于社会经济参与主体数量众多,市场环境过于复杂,管理与协调非常的重要,而经济法具有社会经济功能,其深度干预社会经济活动,发挥提供信息、利益配置、激励、管控成本等功能,可形成对社会经济的管控作用,始终维持社会经济活动在正常的轨道上,实现社会经济活动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康冲.新时期经济法的社会经济功能[J].法制博览,2019,(11):229-229.

[2]王金香.论经济法的社会经济功能[J].中国农村教育,2019,(14):35-35.

作者信息: 刘丽华,女,1985年7月出生,汉族,云南昆明   学历:本科 单位:云南工商学院

经济市场进程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 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成熟推动市场经济进步与发展,同时社会各行各业都面临着新的困难与契机。而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构成内容,其也在不断的进行改革与优化,因此为了能够适应新时代背景下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企业必须要在经济管理模式上进行创新发展,最终才能够在剧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但是在对经济模式进行创新的过程中受到诸多因素影响,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需要解决才能够达到相应的效果。本文从实践出发,以市场经济背景作为基础,对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优化进行深入分析,为企业进行相关工作展开提供借鉴。

[关键词] 市场经济 企业管理 经济管理模式

1 引 言

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体制逐渐成熟。因此企业竞争愈加激烈,要想能够在新的市场经济背景下取得生存的能力就需要就经济管理模式进行调整,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条件,以市场经济作为推动企业发展的重要动力。因此,企业只有结合市场经济背景,同实际情况进行结合,形成独有的经济管理模式,从整体上为企业市场竞争能力提供保障。

2 市场经济背景下企业经济管理模式内涵

企业组织中经济管理模式从广义角度看,主要是一种对企业各种资源、价值等采用综合性管理的形式,能够通过对企业生产运营活动的组织、协调以及控制为企业未来发展、需求以及经济利益等提供保障。因此,能够将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看作是一种企业自身管理运营的特有形式。但是在企业进行实际的运营管理过程中,一定要结合企业行业特征、发展特点与企业文化来对经济管理模式进行确定;同时还能够以企业资源运用效率、职工工资福利待遇等情况进行整体性的提升。

通过经济管理模式将生产运营进行更高效的组织,将资源运用效率与经济效益都进行大幅度提升是企业管理的最终目标。结合目前我国市场经济的实际情况,经济管理模式很早就诞生于企业管理模式当中,随着市场经济的变化,经济管理模式也有着不同的发展阶段。尤其是在建国初期计划经济时期,经济管理模式是十分保守的,主要是由国家层面进行资源的配置;而当下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成熟,则是由市场负责资源的配置;而且随着与国际经济的接轨,新的时代背景下对于企业来说,经济管理模式的发展显得更加重要,不仅是增强国内的竞争能力,同时也能够提升国际竞争能力。

3 当下企业经济管理模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路程极为坎坷,而且整个的体系建立或多或少存在一定漏洞,而且在管理形式的时效性与科学上都存在欠缺。企业在市场经济背景下的经济管理模式都是出于摸索发展时期,在进行实际落实过程中,基本上都是参照西方企业的经验作为借鉴,运用到企业自身经济管理模式当中,该过程就极易造成“水土不服”的情况产生。因此,从客观上出发看,我国市场经济背景下的经济管理模式仍然还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对其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3.1 欠缺健全的管理机制

经济管理模式同其他管理模式一样,需要管理机制进行相应的指导。但是因为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经济管理模式机制并没有构建出一套系统科学的管理机制。根据笔者实践经验来看,尽管市场上多数企业制定出经济管理模式,但是更多的是在边应用边摸索,在管理制度的建立上很难摆脱传统思维。而且在整个企业管理中就极易造成经济管理模式处于摆设地位,企业实际经济管理能力并没有多大提升。不仅如此,目前企业多数职工对于经济管理模式没有任何概念,而且制度构建工作人员对于经济管理制度的构建也是处于消极状态,对于整个经济管理制度的完善是极为不利的,同时将经济管理模式的作用进一步降低。

3.2 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科学理念薄弱

在企业的整个运营环节中,人力资源管理机制通常能够体现出企业的发展趋势。目前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并没有合理的对待人力资源,同时对于一线职工过分重视,而对基层、管理等职工缺乏足够的重视。此外对于人力资源制度的完善也没有提上日程,多数企业对于人力资源的管理方式仍然是处于管理层直接管理当中,盡管该方式能够从某种程度提升人力资源质量,但是不利于企业规模的扩张。而且这种人力资源权力集中于管理层也容易为腐败滋生创造环境,同时人力资源配置在规范性上也有所欠缺。人力资源机制科学理念的缺乏不利于企业人力资源的配置与扩充,无法为企业发展提供保障。

3.3 经济管理架构的不完善

客观角度看,我国市场经济起步到现在发展时间较短,同时国情同西方国家也有所差别。从而造成我国目前市场经济背景下企业经济管理架构的不完善。在实际的运营管理当中,经济管理架构的保守也极易对企业造成不良影响,同时极易让企业追求眼前短期利益,而对于长期战略目标往往有所忽视;而且也不利于经济管理模式的效用的发展,无法将企业各部门的协同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

4 市场经济背景下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优化策略

企业在进行实际运营管理时,经济管理模式的应用必定会牵涉到企业生产运营的各个环节,因此要想从根本上提升经济管理模式的质量就需要将优化策略落实到各个环节当中,让企业从思想上构建出经济管理模式,甚至结合企业特点形成独有的经济管理模式。

4.1 经济管理理念的不断创新

经济管理理念创新是企业经济管理模式创新的基础条件,同时也只有结合市场经济背景进行理念的创新才能够为经济管理模式创新提供思维。因此作为企业管理层,必须要先将经济管理理念进行解放才能够将保守经济管理理念进行摆脱;而且在学习西方先进经济管理经验时,切忌生搬硬套,一定要注重与企业自身发展特点进行结合。最终致力于将企业经济管理理念进行创新,从思想上自上而下的为经济管理模式打下良好的基础。

4.2 经济管理制度的优化

经济管理制度是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重要指导方针,而且也是企业扩张发展的重要保障,其科学理念直接决定了企业的实际管理水准。因此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经济管理制度的优化,同时对其科学理念的灌注。经济管理制度的优化中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改革是首要的,因为人力资源是整个企业运用的主要构成部分,也是其发展的不懈动力,因此如何将人力资源的效益发挥到最大就是人力资源管理制度需要落实优化的环节。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对人力资源制度进行优化时,要结合企业人力资源实际情况,制定出人性化、科学化的人才管理机制,强化对内部职工的培训,提升人力资源的综合素质;同时积极进行优秀人才的引进,将人力资源体制形成多样化、系统化,为企业发展解决人力资源的困扰。

4.3 加强经济组织架构的健全

目前许多企业的经济组织架构基本上是处在十分保守的状态上,但是在市场经济背景下,该经济组织架构已经无法满足市场发展的需要。必须要对企业组织架构进行创新、调整。对于经济组织架构的健全需要审时度势,强化与市场发展的联系,同时通过高效科学的方式作为技术手段,对经济组织架构进行优化、健全。在健全的过程中要积极的接受专家、职工等意见,形成企业凝聚力,为落实新的经济组织架构打下坚实的基础,保证企业能够平稳的进行经济组织架构的健全。

5 结 论

目前市场经济的发展已经给企业形成激烈的竞争环境,企业通过经济管理模式的优化能够给企业发展带来新的发展动力,同时也将管理层次再度提升,为企业扩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裘国平.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研究分析 [J].品牌,2015(12):112.

[2] 胡生军.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经济管理模式探析 [J].中国商论,2016(7):32-34.

[3] 陈卫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研究 [J].中外企业家,2016(1):84,86.

[4] 雷真.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济管理模式分析 [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1):167-168.

经济市场进程管理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基础设施建设面临着资金和技术的双重挑战。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应该加强吸引外资的力度。在交通运输系统、邮电通讯系统建设方面应该推进债券型外资引入,在生态环境保护设施和防灾系统建设方面应该推进“技术型”外资引入,在供水系统、能源动力系统方面应该推进“管理型”外资引入。

【关键词】城市化 基础设施 吸引外资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成为城镇化率增速最快的国家之一。城镇化率从1980年的19.4%增加到2011年的51.27%。2011年末,中国大陆城镇人口69079万人,乡村人口65656万人,数量首次超过农村人口。根据《全国城镇体系规划(2005~2020)》,到2020年,全国总人口将达14.5亿,城镇人口达8.1~8.4亿,城镇化水平达56%~58%。城市基础设施主要主要包括交通系统、能源系统、供排水系统、邮政通讯系统、生态环境保护系统和防灾保障系统。研究表明,每增加一个城市人口,城市基础设施新增投资最保守估计需要9万元。按此比例,为了容纳未来几年中国城镇人口的增长,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还需要投入13.5万亿左右。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对城市基础设施领域提出了巨大的资金需求。

在当前我国地方融资平台债务受到严格限制、央行加大银行贷款额度控制的宏观调控背景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面临较大的融资压力。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吸引外资的力度的同时引进先进的城市建设技术,这将是我国应对城市基础设施资金、技术双重挑战不错的选择。

各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引入外资经验借鉴

英国:外资引入的PFI模式。为了进一步解决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缺口问题,英国政府在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实施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的改革。改革的核心内容是将原由公共部门所提供的服务、公共建设及营运委托给民间来做,政府变成公共服务购入者的角色。英国前财政部长拉蒙将这个概念的具体化命名为PFI,意为“民间主动融资”。外资进入英国基础设施领域主要就是通过PFI模式参与竞标。在PFI运营模式下,政府并不买入公共设施等固定资产,而是最终购买由这些固定资产产出的公共服务。在外资问题上,英国的态度是一视同仁,不强调区别内资或者外资,给予外资充分的国民待遇。除了一些关系到国家安全,如国防、金融保险、核能等相关领域外,英国政府对外资进入本国各个行业经营采取全部放开的态度。在基础设施的建设领域,不区分外资与本国私人资本是英国最大的特点。

美国:通过地方市政债券吸引外资。美国信奉自由经济哲学,认为市场能解决的问题政府绝不干预。在这一原则指导下,尽可能由民间资金提供基础设施服务,政府在其中的作用是宏观规划控制与查漏补缺。美国基础设施建设的特点是使非盈利性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作尽可能的市场化,从而通过市场力量提升基础设施建设的效率和投资力度。美国的州政府和地方政府在开展城市基础设施融资工作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比较有特色的是市政债券在美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成为一种主要的融资工具。由于有政府信用的保证,市政债券融资成本比较低,市政债券帮助美国基础设施建设吸引了大规模、低成本的社会资金。美国地方政府发行债券的方式非常灵活,针对自身偿债能力确实有限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以采取各种方式提升项目收益后再发行市政债券。美国的市政债券对国内外投资者平等开放,外国投资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由选择投资品种,购买市政债券的外国投资者为相关的基础设施项目提供了所需的建设资金。因此,凭借全世界最发达的资本市场,资产证券化和债券化成为国外资本服务于美国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途径。

新加坡:打造优越投资环境引入外资。新加坡政府把利用外资从单纯引进转向与优化本国的产业结构相结合,使其外资政策日臻完善化、具体化、透明化,并以法律形式加以保证。国际投资者认为,新加坡之所以能成功地引进和利用外资进入基础设施的各个领域,其重要原因是创造了一个优越的投资环境。新加坡政府有专门机构向跨国公司的子公司授予“营业总部”,对有总部地位的在新子公司仅征收10%`的所得税(一般子公司为31%),可见其优惠政策力度仍然在加强。新加坡政府所属外资管理机构较为精简,办事效率很高,对外资普遍实行国民待遇,允许外国投资者自由汇出资本、利润和股息。各种投资政策均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以切实保护投资者的利益。为此,外商几乎都认为新加坡是一个投资天堂,在新加坡投资“机会最大、风险最小”。

德国:前期规划、法制化与国民待遇。德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融资活动具有两个重要的特点。一是强调各种政策制度的法制化。二是通过具有前瞻性的前期规划确保基础设施建设的合理性。德国政府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极具战略眼光和前瞻性,政府长期规划的周期可长达十年。德国对外国资本进入本国各类产业基本持国民待遇的态度,在税收和投资激励方面保持与德国企业的同等待遇。德国的各种经济和投资促进措施均通过法律形式规范下来,虽然没有哪部法律法规专门针对外国资本制定,但由于能够享受到国民待遇,外国投资者非常认同这种公平的竞争环境,投资德国的积极性非常大。在吸引外国资本进入方面,德国政府通过投资宣传机构推进海外资本的对德投资。德国政府在20世纪70年代专门成立了德国各新州工业投资公司,负责为德国东部地区引进投资。1998年德国又成立了科佩尔投资公司,负责从整体上宣传德国以吸引外资进入德国。

不同类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外资引入政策

交通运输系统、邮电通讯系统建设:推进债券型外资引入。交通运输建设的特点是资金需求量巨大,缓解资金压力是引进外资的主要目的。在交通运输建设方面可以借鉴美国外资引入经验,大力发展债券融资。目前国内发行带有“市政债券”性质为轨道交通建设融资的城市首推上海。上海久事公司1999年向全国发行了规模为40亿元的上海轨道交通建设债券。上海久事公司的实际出资人是上海市政府,其78.5亿元注册资本来源于市财政拨款。上海轨道交通建设项目得到了上海市政府给予的各种优惠,包括资本金拨款、税收减免、财政贴息、沿线土地综合开发和轨道交通票价调整等。上海久事公司发行的企业债券实际上以一种“准市政债券”的形式出现,是上海市政府采取的变通办法,即设立隶属于市政府的投资公司,在公司的平台上进行发债和融资的活动。这样的做法突破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不允许地方政府发债的限制。由于发债机构都是AAA级企业,回报有很大的保证,债券的销售比较顺利。

生态环境保护设施和防灾系统建设:推进“技术型”外资引入。与城市交通系统不同,在城市生态环境系统建设方面,尤其在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方面,我国当前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不是资金缺口问题,而是国内技术落后,不能适应未来现代城市发展需要的问题。污水排放和垃圾处理技术关系到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关系到城市环境能否可持续改善,因此,在利用外资时,获得先进的处理技术比融资更为重要,技术引入型利用外资策略显得尤为重要。在防灾系统方面,我国目前的管理水平比较高,但是救灾设备技术水平相对比较低,其引进也应该偏重技术性外资。

供水系统、能源动力系统建设:推进“管理型”外资引入。由于自来水价格、电力价格和燃气价格的高低关系到每一位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和生活成本,城市供水和能源动力系统的效率高低至关重要。外资进入应该侧重于在引资的同时更多地引入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盈利模式,一方面降低居高不下的营运成本,走出亏损的困境;另一方面也相应提高产品服务品质。为了获取管理水平提升带来的收益,政府在城市供水和能源动力系统引入外资时应该适当地对外商直接投资(简称FDI)附加一些要求。例如,进入的外资企业应当具有一定的先进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中方高管数量达到一定比例。通过对FDI本身附加激励、约束和要求来增加FDI的管理知识的溢出效应是一把双刃剑。这样的“附加条件”实际上降低了外商投资的积极性,政府必须在成本(FDI的减少)和收益(知识转移性增加)之间进行权衡。

结语

政府的角色定位是决定基础设施建设效率最为关键的要素。外商投资是一种市场经济行为,外国投资者非常重视东道国的法律背景与融资环境。清晰的法律体系及其良好的投融资环境是外资投资最为重要的决策考虑因素。基础设施建设的各种商业模式在引入外资的过程中涉及到许多复杂的法律关系,例如产权确认及交割问题、项目条件谈判问题、履行及违约的仲裁与处理问题、汇率波动问题、利润汇出问题、双边课税问题、渠道与担保问题等。完善的法律体系是这些问题能够得到解决的保证和前提。因此,政府必须逐步完善法律体系及其相应的投融资环境。利用外资的竞争实质上是投资环境的竞争,政府要做到并坚持市场经济的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的理念,进一步提高外资引导和监管水平。

(作者分别为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副教授;本文系北京市社科基金“北京经营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吸引外资策略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05BJDJG163)

上一篇:科技创新进步发展论文范文下一篇:财务会计教学教改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