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论文范文

2023-09-16

初中地理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地理,微课制作

在现代的教学中,摒弃了旧的落后的教学方法,升级成现代化的思维来进行应用探索,这对教学的实践效率和理论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信息技术的微课与教学犹如有机物和无机物数以亿万次的碰撞和杂交,积极影响着彼此。那勃勃生机的微课就像肆无忌惮的野草,享受这片教学的心间蛮荒,填满这片祖国花朵渴求知识的土地。

一、信息技術

信息技术是用于管理和处理全球数据库的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信息技术改变了人们很多的生活习惯,大大提高了人们生活的便捷度,使人类文明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另一方面,人类活动的一个分支,即教学管理,它大大丰富了教学方式,颠覆了以往的传统教学方式。将信息技术运用到教学管理中,并将其作用发挥到极致,这势必会创造一个新的教育里程碑。尤其随着移动网络进万家,以及手机的普及,微课的移动学习,跨距离学习,在线自习打卡,广泛学习将会越来越普及。教师通过利用信息技术如Camtasia Studio、Audition、会声会影等应用进行微课制作,这一方面能提高自身的信息技术,另一方面能更好的使自己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率,岂不是两全其美。

二、初中地理微课教学

地理是一门兼顾文理科特点的综合性学科,主要研究地理要素或者地理综合体的空间分布规律、时间演变和区域特性。而微课也叫做微课程,它的全称是“微型视频网络课程”,以知识为主体,以短视频为教学载体,以某个教学重点、难点或者教学实验等任务为对象而设计研发的一种生动活泼的在线视频课程资源。 初中地理尤其是敲开学生对这一学科的兴趣发展的关键。

把微课与地理教学相结合,极大的方便了学生的学习,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欲望,能提高学生对地理的兴趣,更好的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使学生更好的掌握地理知识体系。同时,我们也可以将学生的生活场景呈现得更贴近现实生活,增加微资源的亲和力和吸引力。而“求慧”要求微课程贴近现实,真实恰当,由小到大,从而产生隐形知识,因此,地理微课程必须重视知识点之间的关系。

(一)地理微课的特点

1.教学时长较短

地理微课一般是五到八分钟之一区间不等,最长不会超过十分钟。所以相对于传统四十五分钟,这个就叫做”课例片段”或”微课例”

2.教学内容较少,主体突出

由于教学视频的容量比较小,而且地理微课程主要是围绕某个重点或难点进行具体教学,主体突出。

3.教学结构”情景化”,反复利用

地理微课程使教学结构更加生动活泼,而且克服了距离障碍,随时随地满足学生的学习欲望。活灵活现的地理知识都印入学生眼帘,大大培养了学生对地理这一学科的兴趣。

4.反馈及时

学生以及其他教师通过观看视频,对教师提出意见,使得教师的教学效率有所提高。

三、微课制作

微课制作的门槛非常低,每个人都可以去研发创造课程,但是要以使用者为对象,是”为了更好的教学和通过教学”,视频内容一定是正确科学的,切记研发的视频内容掺杂学术造假或者会误导青少年。微课制作的应用方法多种多样,但”分析、整理、制作、发布和反馈”是其五个基本步骤。

(一)深入分析,科学选题

微课涉及的对象分别是制作者和使用者。即制作者是教师,我们就要考虑分析教师自身制作微课视频的时间和精力,以及使用APP的技能高低;使用者是学生,我们就要考虑学生的时间和精力,微课视频内容学生的难易接受度等因素。结合这两方面因素去考虑分析,然后得出哪种地理教学风格的视频更适合教师和学生,能更好的让学生感受地理世界中的风土人情,以此来科学选题。

(二)谨慎整理,合理设计

在教师进行微课制作前,需要首先准备好地理教学视频中所需要用到的课件,PPT,图片,视频等素材,然后素材准备齐全后,要大致写出用来拍摄的脚本。素材和脚本必须谨慎整理,合理设计。以便后期剪辑制作。就这样,教学视频已经初步成型。

(三)精心制作,审核发布

地理教学视频不是技术,关键取决于教师本人。教师用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去感染和引导学生,使其身临其境,培养对地理的兴趣,更好的理解知识点。教学视频可以用摄影机等设备来进行拍摄,后期用会声会影等一系列应用剪辑制作。教师经过对视频中每一个知识点的审核复查后,可以发布到自己学校的校园网或者学习通等APP上,开放时间尽量两到三天,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消化掌握。

(四)教学反馈

这个教学反馈包括学生对这个教学视频的反馈。学生通过观看微课,产生自己的问题和思考,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意见和疑问,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或者方式。还包括教师对学生掌握情况的了解,并建立奖惩机制或等级制度,如对表现良好的同学进行奖励。

四、结语

人类生活起起伏伏,但总是以人为本为主体。即教育要以学生为本。微课只有经过大风大浪的跌宕起伏,才会成为一个精致的时代产物。而现在的地理微课程就仿佛是一块璞玉,只要经过打磨,走过一片荆棘之路,结合信息技术特点然后解决自身短板,化缺点为长处,将信息技术微课这一分支的作用发挥到极致,定会所向披靡,走出一条教学的康庄大道。

参考文献:

[1]潘财华. 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微课的制作思路[J]. 文理导航(上旬), 2017,56(8):76-76.

初中地理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地理是初中课程中必修课程之一,也是将来初中文科生必须学习的课程之一。根据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需要“学会阅读和使用地理图表”技能,地理图表是学习地理特有的重要工具,也是每年初中会考的重头戏。地图对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思考力、判断力、记忆力,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通过有效的地理图表教学提高学生的地图能力,对于激发学生的地理知识联想,开拓思路,启发思维,发展智力至关重要,是中学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基于此,针对图表教学法和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初中地理;图表教学法;优点

首先,初中地理具有综合性,“文史不分家”“史地不分家”就体现了地理这一特性,初中地理与许多诸如经济、政治、文化、交通等等都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也使得初中地理比较复杂。其次是地域性,在不同的地方存在不同的地理现象,这在生活中的反映不尽相同,使学生将地理知识拿到现实的环境中的时候,不一定能很好地解释当地的特殊地理现象。第三是时空性,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地理环境的各要素都存在时间和空间的变化。其中空间变化又可分为水平变化和垂直变化。如气温在空间上的变化表现为:(1)水平变化:一般由赤道向两极递减。(2)垂直变化:在对流层一般由低向高处递减。气温在时间上存在日变化、季节变化、年变化。这是自然地理环境的时空变化。第四是科学性,现代地理研究跟科技紧密相连,很多现代技术在地理研究中得到很好的应用,甚至将这一技术编写进初中教材,例如GPS(全球定位技术)、RS(遥感技术)在地理中的应用。这些特性决定了初中地理的学习的难度,因此,制定科学的教学方法对学生来说是学好初中地理的保障。

一、图表教学法与初中地理联系分析

1.图表教学法的定义

现在比较合理的图表教学法的定义是这样的:图表教学法是由教育家沙塔洛夫倡导,为了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而建立的,通过由字母、单词、数字等直观性较强的事物组成的各种信号,简单地把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表现出来,便于学生联想和记忆,迅速理解和抓住知识要点,提高知识效果,提高思维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2.图表教学法与初中地理教学的关系

根据以上定义,我们将其拿到地理的教学中可以这样说,地理的图表教学方法,是以一种或几种有机图形、表格或其相结合的方式,揭示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和地理本质特征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的特点在于运用形象、逼真的图形、图像及设计合理的表格、图像、图解等形式来传授地理知识、地理概念、地理规律,形象地揭示地理事物、地理现象间的内在联系和本质特征,使学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获得一个完整、准确、比较稳定的表象,使课后易于理解、复习、掌握,使学生尽可能快地得到一系列地理知识和地理规律,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地理图表是地理知识的载体,是地理教学的直接教具,是丰富的地理信息源,是地理思维能力尤其是形象思维能力培养的最好工具,地理新课标特别强调学生读图,运用图表分析地理问题的实践能力。图表一般比较形象直观并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对知识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学习,有利于知识同化与顺应,符合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让学生成为地理学习过程的参与者、探究者及实践者,老师成为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者、组织者以及促进者。

二、图表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优点

1.图表教学法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主动性

当过老师的人都知道,学习有两种不同的学习状态:一是主动学习,二是被动学习。两种方法虽然都是在学习,但是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很多学生的成绩的差异也来自于此。传统的教学法一般情况是,老师讲,学生记;老师主动,学生被动,一成不变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很容易产生厌烦的情绪,教学质量就不必说,而图表教学法不仅是一种比较新的教学法,而且图表的制定在形式上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这就让地理学更加具备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学生有浓厚的兴趣,学习的主动性也就随之上升。

2.图表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图表教学法可以很有条理地梳理知识点,这对学生来说就可以省去很多时间去筛选那些不太重要的内容,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特别是在复习的时候,这也是将一本厚厚的书读薄的另一种写照。另外,图表教学法在图表的制定中非常有利于学生系统学习知识,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提取知识的能力。

3.图表教学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发扬创新精神

图表教学法在教法上还有很大发挥的空间,从图表来源来说,一方面,图表可以是由专家、老师整理的科学合理的图表,这样的图表在学生复习的时候可以有效地提高效率;另一方面也可以是学生自己制作图表,图表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扬创新精神。

图表教学法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方法,在许多方面它还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例如可能导致学生缺乏探究经历,直接死板地接受知识要点,忽略学习过程等问题。因此,我们还需要不断地努力优化这种方法,规避其弊端,让初中生的地理更加科学、有效。

参考文献:

吕明,徐红.新课程背景下教学组织形式的最佳抉择:分层教学与小队教学的整合[J].江西教育科研,2003(11).

编辑 谢尾合

初中地理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各地初中课程改革不断深入,但是凉山彝族地区由于自然、经济等方面的原因,初中地理教学方式基本上没有发生改变,和传统的教学模式基本上没有区别,这一地区的教育发展水平非常落后,初中地理教学面临着一系列的困难和问题,因此,本文主要探讨如何解决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困难和问题。

关键词:凉山彝族;初中地理;教学

一、初中地理教学在凉山彝族地区的发展现状

(1)基础设施落后,办学条件差。凉山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多数地区为高寒山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经济落后,虽然近几年来国家加大了对西部地区教育的支援力度,对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经费也投入了很多,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民族地区的办学条件。但是,学校教学设备简陋、教具不全的问题没有得到真正的解决,很多学校连基本的地理教学挂图都没有,就不用说其他的地理演示教具了。地理是一门非常需要进行直观性教学的学科,如果没有对事物有一些很直观的了解,只是用语言去描述某一地理事物是什么样的,学生根本无法理解。

(2)师资力量薄弱,专业水平低。凉山多数地区正在使用新课标教材,提倡素质教育,但是很多的教师尚未真正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多数教师只是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没有把课堂充分利用好,对本学科不够重视。另外,很多地区没有专业的地理教师,多为其他科教师兼任,专业知识不够强,知识储备不足,很多时候无法解答学生的问题,消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大部分的教师按照提前做好的教学方案进行死板的教学,已经形成一定的套路,没有创新,在课堂没有和学生互动,课堂完全没有活力。另外,由于地理在初中阶段属于副科,不受学校重视,学校没有开展相关的地理教研活动,教师教学水平无法提高。

(3)学生严重偏科,家长不重视。在凉山地区,地理只参加初中阶段的会考,不参加中考,因此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只要死记硬背会考过关可以拿到毕业证就行,最重要的还是语数外之类要参加中考的主科,不参加中考的科目不受重视。这一地区很多家长都是没有上过学的,认为孩子只要在学校就肯定会好好学习,根本就不管学生的学习情况。

二、新形势下凉山彝族地区地理教学策略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办学条件。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地球仪、地型标本、图片和多媒体的形式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又能帮助学生增加对地理的感性认识,避免纸上谈兵。因此,这就要求有关部门和学校充分重视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大对非主科的投入力度,使学校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购置新的地理教具和多媒体设施,为学生创造一个学习的良好环境。另外,政府要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尤其要切实提高教师的福利、待遇和社会地位,教师有了保障过后,就更有动力,也更有兴趣认真地进行教研、教学活动。

(2)改变教师教学方法,加强专业素质。凉山地区的教师首先要解决好的一个问题是自身专业素质不够强的问题。因此,教师需要通过教学相长,与其他地理教师进行交流,相互学习的方式来加强自身的教学水平。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让学生能够发现新问题、创造新的解题方法。还要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材料,在潜移默化的教学中培养学生保护环境,关爱动物,节约水资源等思想。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是地理所要研究的对象,凉山彝族多数居住在高寒山区,也是自然风景和原始风貌保存比较好的地区,这里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矿产资源和其他自然资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分析学生家乡的地理区位优势,结合可持续发展农牧业,一方面引起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另一方面为初中毕业后不再上学的彝族学生指明一条增收之路。

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不仅可以使青少年形成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学习能力,还可以在课堂中接受环境教育、国情教育、生态教育和可持续发展教育。凉山地区的地理教育有其特殊性,需要我们一线教师在地理学科教学中积极开展有关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才能使教育水平不断提高,不断改变凉山地区的教育状况。

参考文献:

[1]马兴礼.少数民族地区更需要开展乡土地理教育[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1993(10).

[2]江红来.新课程下农村初中地理教育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

(作者单位:四川省西昌市民族中学)

初中地理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文章针对初中地理教学进行研究。首先分析地理教学活动与地理活动教学、基于课堂活动的初中地理教学构成;最后提出基于课堂活动的初中地理教学策略:初中地理教学引入多种类型活动,初中地理教学引入多类型教学方式,初中地理教学具体实施,初中地理教学评价与检验。

【关键词】课堂活动初中地理教学策略

1.地理教学活动与地理活动教学

地理教学活动与地理活动教学存在一定的差异。地理教学活动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和设置的一系列的活动,例如,教师备课、讲课、提问、辅导,学生预习、听讲、回答问题、做作业等环节的活动。地理活动教学是要求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主动参与、积极思考,通过这样的参与和思考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发现能力、探究能力和创造能力等,并且要求学生掌握某种基本技能和有意识投入注意、思维等。

2.基于课堂活动的初中地理教学构成

基于课堂活动的初中地理教学具体由四大方面构成:

第一,传授地理学科的基础知识。传授地理学科的基础知识是基于课堂活动的初中地理教学的根本出发点,通过活动这样的媒介,可以让学生在体验中更多的更扎实的了解相关专业知识,提升自主学习能力以及探究性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地球的自转、公转、东经。西经、南半球、北半球等知识,是学生必须掌握并且铭记于心的,不记住这些知识想要进行其他的活动就难上加难。

第二,实现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实现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是基于课堂活动的初中地理教学的核心,一方面,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没有学生主体的参与,学习活动将不能真正的实现;而另一方面,教师是学习的主导,没有教师主导性作用,学习活动将变得曲折、困难,只有通过课堂活动实现师生的互动才能更为有效的发展学生的思想、智慧、价值观,才能更好地丰富整体教学活动的内容,调节课堂活动与课堂内容的适度性。教师在上课时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如: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法国的葡萄酒如此盛名?为什么新疆产哈密瓜?为什么东北会有黑土?为什么南方不下雪?為什么人们都喜欢去云南旅游?这些看似与地理无关的问题其实蕴含着很深的哲理。

第三,设置地理专题活动。设置地理专题活动是基于课堂活动的初中地理教学的主要构成部分,主要通过自主学习法、讨论法、活动探究法等教学方法来实现,使得学生在动手与动脑的体验中学习与感受对真实生活更为有用的地理知识,发展学生学习终身地理基本思想,同时,设置地理专题活动应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开放学生学习与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在讲到《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时,可以把学生分为青藏地区的居民和西北地区的居民两个代表队,讨论西北地区是否优于青藏地区,让学生收集资料,进行讨论。通过专题活动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进而对地理课程产生兴趣。

第四,开展多样课外活动。开展多样课外活动是基于课堂活动的初中地理教学的辅助措施,针对学生的具体兴趣。以及地理学科的教学目标,教师需结合学校实际开展丰富的地理课外活动,让学生真正的走出课堂,走向自然,不断地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课余生活的内容,延伸课堂学习的范围。在讲\"《天气和气候》中有关于天气预报的内容,老师可以让学生在家观看电视里的天气预报,要求学生记录下预报员预报的概况,并观测天气,在每节课前让学生轮流做天气预报播报员的环节,播报自己观测和收集到的当天的天气状况等。\"这样可以使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

3.基于课堂活动的初中地理教学策略

3.1初中地理教学引入多种类型活动

基于课堂活动的初中地理教学策略首先需要将初中地理教学引入多种类型活动。课堂活动有三种类型:(1)语言交往型活动,即:表演型活动,辩论型活动,学生授课型活动,竞赛型活动,如阻止农村人口进入城市PK欢迎农村人口进入城市,《中国的疆域和人口》复习课可以在游戏中学习。(2)操作体验型活动,即:观察观测型活动,制作型活动,模拟搮作型活动,如让学生自己制作地球仪、画出学校的地形图、观察天气。这两种类型的课堂活动均有其优点与不足,在课堂教学中一般综合性的加以运用,提升课堂教学的多样性与效率,最终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

3.2初中地理教学具体实施

基于课堂活动的初中地理教学策略再次需要注意初中地理教学具体实施。初中地理教学具体实施会涉及到多个环节,其中,教师的任务主要包括创设课堂教学具体活动的情境、确定课堂教学具体活动的相关要求并引导与组织开展教学活动、总结课堂设置的教学活动实施情况、根据具体的活动布置作业;学生的任务与之相对,主要包括进入课堂教学具体活动的情境、遵守课堂教学具体活动的相关要求并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畅谈课堂设置的教学活动实施情况、根据具体的活动完成作业。教师与学生在初中地理教学具体实施中需要注意自身任务的有效完成。

3.3初中地理教学评价与检验

基于课堂活动的初中地理教学策略最后需要注意初中地理教学评价与检验。完成基本的课堂教学后,教师要从学生在课堂的活跃度、学生对课堂作业的完成效果、学生考试考核成绩、学生对具体地理问题的解决能力、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等进行评价与检验,改善日后的课堂活动与课堂教学过程。

参考文献:

[1] 王海平.初中地理课堂活动有效性教学策略探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02).

[2] 戴成.初中地理新教材\"活动课\"应用探究[J]. 地理教育,2007,(02).

[3] 戴西岳.对初中地理\"活动\"教学的探析[J]. 新课程学习(下),2012, (10).

[4] 张立乾,张渝湘.新课标下初中地理\"活动\"栏目的教学探讨[J]. 改革与开放,2010,(02).

初中地理论文范文第5篇

一、问题的提出——地理学科教学联合体的形成和研修主题的确立

在推进高效课堂的过程中,由于我们区初中地理学科各校教师数量较少,除了个别几个热点校外,大多数学校都是一两个老师,都是自己把一个学年教学,教学任务没有交集,本校的校本研修基本无法进行,所以我们深深体会到有效的校际联合教研,更能充分集合校际优质教育资源,破解校际不均衡,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在校际教研活动中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切实帮助学校真正发现并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智慧,达到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1.我区初中地理学科教学联合体的建立与形成

举措一:就是建立地理学科教学联合体组织机构,实现教学联合体活动的规范化、长效化管理。

全区共19个初中学校,我们建立四个教学联合体,每个联合体四五所学校,每个联合体设定一位教学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作为组长,并且实行教研员、教学联合体组长、各校教研组长的层层管理。

举措二:就是策略跟进,建构教学联合体的研训机制。

一方面注重教学联合体教研制度建设,促进活动的有效性,另一方面科学制订学科研训活动的计划、目标,从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出发,实行“实践—反思—实践”的活动模式,扎实开展教学研究,切实从活动中提升经验,提高研究质量,发挥教学联合体应有的作用。

举措三:就是主题引领。

教学联合体本着活动有内容(各校需要解决的问题),内容有主题,主题有辐射,辐射有生成,生成有收获的研训思路,把教研和培训有机结合,集中和分散相结合,提高区域学科师资队伍建设的有效性。

2.“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地理学科高效课堂的实践应用策略研究”这一研修主题的确立

在这一局域片本研修的机制下,2013年我们大连市初中地理学科提出“引—领—提—达”的教学模式,即教师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学生合作学习探究问题、教师提升、实现学习目标。在这一大背景下,随后的2014年,我带领我们沙河口区初中地理学科的全体教师一起研究,确定“自主导学”教学模式,即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辅以教师点拨与提升,完成学习任务。

而我区部分学校的学情是:每班学生数量较少,形成天然的小班,学生在学习基础、学习能力等方面又水平参差不齐。目前,学生学习初中地理学科的时间基本只有课堂40分钟,如果老师喋喋不休地占据大量时间,学生没有训练地理能力、消化地理知识的时间,等到初二中考时就会攒下一大堆问题解决不了。而“精讲多练”恰恰能帮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强化学习效果。为了给每一个学生提供更多参与和展示的机会,从而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地发展,2015年下半年,我们的第四教学联合体就把“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地理学科高效课堂的实践应用策略研究”,作为近两年的研修主题。

二、策略构想——“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地理学科高效课堂的实践应用策略研究”的研修构想及策略

这一主题研修的宗旨是把课堂还给学生,即“精讲多练”。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单位是学习小组,小组成员之间通过开展交流和合作,可以很好地发挥群体的积极作用,实现优势互补,提高学生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达到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不仅能改变教师垄断课堂而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的局面,而且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

1.研修方法

考虑到地理学科的学科特点,他们选择的研修方法主要有文献法、课堂观察法和研讨法。

2.前期研修解决的问题

经过一个多学期的研修,已经解决了以下三个问题:

(1)如何进行分组和分工?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首先要确定学习小组。因此,他们在最初进行研修时,首先关注的是“如何科学、有效地进行分组和分工”这一问题,并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分组,以小组为单位安排座位,这为开展研修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此,他们主要就小组成员的分工和座位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得出了结论:组内人人都是学习的主体,为了培养组内成员的责任感和合作精神,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分工一定要明确。每个小组应选出一名学习能力和组织能力兼备的学生担任组长,负责组织组内成员的合作学习,为组内每个成员分配合适的学习任务。此外,关于座位,应将学习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安排在组长左右两侧的位置,便于组长检查和指导,而学习能力中等及以上的学生可以坐在相对边缘的位置。

(2)何时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学习多长时间?小组合作学习不同于传统课堂上单纯的小组讨论问题,因为组内学生的知识基础不同,学习能力也不同,所以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的合作需要,有选择地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经过研修,老师们认识到,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自主学习基础上。学生可以在自主学习时完成较简单的学习任务,而这一过程也是以小组为单位的,这样学困生在自主学习时,针对简单问题遇到的困难就可以随时解决;当多数学生遇到较复杂或较综合的学习任务而不能独立解决时,就需要寻求他人的帮助,而这时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无疑像一场及时雨一样,来得恰如其分,不仅能让学困生解除疑问,体会成功的喜悦,还能让学优生发挥所长,帮助他人之余,提高表达能力。

关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如果太短,学生可能来不及表达自己的观点或者互相交流,致使合作学习流于形式,而如果太长,就会降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因此,联合体老师们达成的共识是:要实现有效学习,就要保证有合适的小组学习时间,即刚刚好可以完成学习任务,不至于半途而废,也不至于有空闲时间做与课堂无关的事情。当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还要综合考虑学生学习能力和任务难度后适当增减时间。

(3)以什么形式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由于初中生处在十三四岁的年龄,正是争强好胜的时期,如果利用好学生这一特点,必能为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服务。关于这一点,老师们已经在研修过程中印证——以小组竞赛形式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往往更能调动学生合作积极性,每个小组就是一个小团队,面临任务时,小组成员往往会更多地关注“我们怎样才能更好地完成任务”,从而更积极地为小组贡献自己的智慧。

3.近期研修拟解决的问题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指导是否有章可循?怎样才能通过有效的教师指导,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热情,让更多学生参与到回答问题和课堂展示中?带着这些疑问,在近期研修中,他们以人教版地理教材中的实际课例为载体,以下列问题的解决为研究目的实施研修:

(1)教师是否通过角色转变,提高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效率?

(2)在学生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是否有恰当的指导?

(3)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到底应该讲什么,如何讲,才能更有利于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4)教师是如何创设情境和激发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参与度?

(5)教师的评价对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有哪些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实践探究——我区第四教学联合体活动纪实

2016年4月27日,第四教学联合体在我区的格致新校,以该校张丽老师八年级下册第八章《西北地区》的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一课为课例,进行教学联合体的研修。

听课之后,他们进行了相关研修,研修之后达成以下共识:

1.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参与者与引导者。

在《西北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这节课里,老师时而是组织者,时而是参与者,时而是引导者。教师角色定位的成功,应该是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关键。这种教师身份的变化,充分体现了“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新课程理念。

2.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师指导策略方面,需要遵循传授知识与教给方法相结合、教师的指导与学生的自学相结合的原则。

在学生看书、自学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手脑并用,划出重要内容,在不解之处标上记号,同时在组织学生讨论、寻找依据、得出结论的过程中,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地理学习方法。针对学生在自主学习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再适当引导和点播。

3.小组内每个成员的分工和小组活动评价机制是调控学生参与度与覆盖面的关键。

首先,小组内每个成员分工明确,人人有具体事可做,这样每个成员的参与度就高、实效性就好。其次,老师设置问题的难度有梯度,回答问题时注意到每个层次的每个学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参与回答问题或者展示的机会。再次,本课小组活动的评分规则中规定,整节课每名成员都发言的,在PK结束后,会另外加分,以示奖励。

4.要使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必须给学生留有适当的时间,尽量做到先学后讲,根据每节课的不同教学内容处理好“讲”与“不讲”的关系。

(1)知识含义、结构、层次层面的教学内容。如关于“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的突出特征”,老师讲了,但只是在学生自主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上,用简单的语言总结概括,精准简洁,一语道破。

(2)学习方法指导类型的教学内容。如关于“如何描述一个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老师没有直接讲,而且是先提问学生,尽量让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北方地区、南方地区等学习过程,思考同类知识学习方法上有无可借鉴之处,在学生思考无果之后,给出与自然环境相关的文字描述,给学生以启发与引领,小组讨论完成,最后在各小组交换小白板互相批改和展示中,归纳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这样解决起来就得心应手、顺理成章。

像“西北地区自然环境的成因”的掌握程度和要求,老师巧妙地将有声的讲变成无声的讲,利用直观的示意图,引导学生分析西北地区干旱的原因并强化,效果颇佳。

本节教学内容,就知识本身来说比较简单,所以老师把大部分内容放在小组合作中得以解决,教师只是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既培养学生的自主探讨习惯和自主发展的能力,又节省大量的教学时间,对教材拿捏得很准。如西北地区的位置和范围,西北地区干旱的成因,西北地区自然环境对农业的影响等,都是利用小组合作,运用景观图连线、看图填空等多种形式,通过各种习题训练方法加以解决,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大大提高。

5.要让学生享受到合作学习的乐趣,从而激发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

(1)小组合作学习要帮助学生在地理学习中找到乐趣,拥有学习的成就感,树立自信,激发学习兴趣,获得自主学习的持久动力,尤其要关注学困生。

(2)小组合作学习要给学生提供满足需要的机会和形式。

(3)小组合作学习要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刺激成功的欲望,从而产生持续的学习动力。

6.在课堂教学评价上的思考。

(1)教师的评价要有鼓励性、针对性、指导性和全面性。本节课,老师在学生回答问题之后会说“很好”,并用到“表述完整”、“准确”等词语。这种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可以让学生充分体验合作的乐趣,充分享受成功带来的快乐,促进组内互动、互助、互勉、互进局面形成和进一步发展,给学生多一把衡量的尺子,为“合作学习”步入成熟注入新的催化剂。

(2)老师在评价过程中必须做必要的修正和补充。所谓积极的评价绝不是一味地表扬,要适时地纠正学生的错误。在学生到前面指图说明西北地区的范围和位置、主要地形区、干旱形成的原因等教学过程中,老师多次纠正学生的指图规范,充分体现地理学科的特点——要会读图、会看图、会用图,在这种潜移默化的评价中教给学生一种学习方法,将知识进一步内化。

(3)经常评比最佳小组,激励所有成员主动承担责任,强化学生合作意识,全面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所以,要使小组合作更有效,教师必须进行角色的转变;要做好预设、指导到位;要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要完善评价,调控秩序。这些都属于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行为策略的精细化追求。

四、反思重构——区域教学联合体活动的后续方向

在民主、开放的教育环境中,越是班级规模大、人数多的班级越需要小组合作学习。但在本次教学联合体的研修过程中老师们还感受到:有的在小组内各自为政、有的以小组活动为掩护开小差、个别情况下小组活动流于形式。因此,要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除了完善教师的行为策略外,还要注意要求学生,明确学生的行为规范、做法程序和注意事项。因此,该联合体的老师们确定下一次活动的研修主题为“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的行为规范、做法程序和注意事项研究”。

下一步,我们准备在各个教学联合体进行观摩,力求各个联合体的活动主题与各自存在的实际问题相贴切,无论从形式上还是从效果上,都真正解决本联合体内部存在的真正问题。

初中地理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初中地理;乡土地理;教学策略

为了顺利开展乡土地理教学,首先需要对乡土地理的范围加以明确。在《辞海》中,对“乡土”的解释为“家乡,故土”,而在地理学科中,“乡土”也可以泛指“地方”。因此,“乡土地理”作为地理教学中一种特定的学科概念,可以理解为省区以下比较小的地区。开展乡土地理教学的直接目的,就是为了帮助学生准确了解所在地区的地理环境,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以致用,并在这一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起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感情。由此可见,无论是对于地理知识的学习,还是对于个人修养的培养,乡土地理教学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该利用恰当的方式将乡土地理教学融入于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从而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综合地理素养的发展。

1.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乡土地理知识

从乡土地理的内涵来看,其内容涵盖的范围是十分广泛的,所以为了使乡土地理知识的应用价值得到充分的发挥,一个十分重要的前提条件就是引导学生对乡土地理知识进行整合。这样一来,不但能够有效完善学生的知识储备,而且能够使相关地理知识与学生的生活与认知经验结合起来,从而初步优化学生的认知体验。

在组织本班的乡土地理教学活动时,我会从不同角度引导学生进行乡土地理知识的建构。如:(1)借助地理图片对家乡的地理位置进行描述,并对地理位置的特点加以分析;(2)根据相关的地理资料对家乡地理事物的变迁进行描述,并对产生变迁的原因进行分析;(3)举例说明本地存在哪些自然灾害,并分析本地自然资源对家乡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4)对本地的人口资料进行分析,并将其与全国的人口情况进行对比,以此来说明家乡人口数量以及人口变化的特征;(5)准确了解本地和外界的联系情况,并思考本地改革开放的重要性;(6)借助相关资料对本地的发展规划进行准确的了解,密切关注家乡未来的发展变化,并且要立志参与到家乡的发展建设中。最终,通过全面的引导,逐步使学生对本地发展中的地理要素有了比较准确的把握,从而为学生区域认知能力的发展奠定了较为坚实的知识基础。

2.在课外活动中强化地理实践能力

简单来说,地理实践能力主要是指在模拟实验、调查、考察等不同形式的地理活动中所具备的行动能力与意志品质。地理实践能力的发展,可以帮助学生在更加真实的情境中观察、理解、感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从而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因此,在初中乡土地理教学中,既要将培养学生地理实践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的培养目标,也要将其作为进一步发展学生地理素养的有效途径。这样一来,不但能够使学生对所在区域的地理事物有更加全面的了解,而且可以使学生对本地的发展进行深入的思考。

如:本地的地形地貌具有比较鲜明的特征。因此,为了锻炼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我组织学生对本地的地形进行了实地的调查活动。在这次活动中,学生需要了解本地主要的地貌类型,并借助相关工具和软件观察本地的地势走向。之后,要根据此前所学的地理知识绘制地形图,以此来对本地的地形進行更加全面的认知。接着,要认真分析本地的地形特点对于农业、工业、交通、聚落分布等地理要素产生的影响。最终,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得到了有效的锻炼,并且深化了学生对区域地理知识的理解。

3.在乡土地理资源开发中深化认知

开展乡土地理教学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深化学生对乡土地理资源开发的理解。正如前文所述,乡土地理涵盖的内容十分广泛。因此,在乡土地理知识的教学中,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相关的地理知识资料,并引导学生按照正确的观念对这些地理素材加以分析。这样一来,有利于进一步深化学生对相关地理知识的认知。

在乡土地理教学中,我会不断给学生提供本地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生活等方面的地理资料。同时,我会循序渐进地向学生渗透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也就是说,在突出区域地理特征的基础上,我会引导学生根据人地关系协调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对相关的地理材料进行分析,并使其思考不同地理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与影响。最终,通过这种方式,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思考了如何对乡土地理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这对于学生地理素养的深化无疑会产生积极影响。

总之,在初中地理教学中,乡土地理教学的顺利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将教学内容与本地的地理事物紧密联系起来,并引导学生对乡土地理的相关内容进行更加恰当的思考,从而通过乡土地理知识逐步促进学生地理学习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边环宇.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乡土地理案例的应用[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7,(45):152.

[2]李浩.浅析乡土地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7,(10):68.

上一篇:现代农业论文范文下一篇:药学毕业实习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