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防范论文题目范文

2023-09-23

财务防范论文题目范文第1篇

摘 要: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对我国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大企业如果在不能把握好全局,完善各方面工作,将会面临着金融风险的危机。为适应这一发展形势,企业必须不断完善自身,尤其要完善对内部控制的管理方法,提高对财务风险的规避能力。

关键词:企业;内部控制;财务风险;防范

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化发展,现代企业管理理念的不断深入,企业的内部财务风险控制越来越重要。制定以财务风险为导向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有助于提高企业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发掘企业的发展潜力,同时可以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本文主要通过对企业的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进行解释分析,并论述怎样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规避财务风险,促进企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一、企业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防控

全美反舞弊性财务报告委员会(简称COSO)发布的《企业风险管理——整体框架》(草案)(简称ERM)对我国企业的财务管理和会计工作有着深远的意义。COSO指出,内部控制是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必要手段,可以帮助企业减少经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也就是为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保驾护航”。并表示内部控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由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监测活动等五项要素构成。而其提出的企业风险管理基本框架包括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以及监控等八个内容。

内部控制是企业为了保证自身的财产安全,实现其经济目标,提高经济效益而在经济活动中建立一种相互制约的职责分工制度和业务组织形式,是随着企业的经济发展而发展的,对企业的管理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企业的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进行财务管理与投资活动中所面临的不确定因素,如企业流动资金的使用、筹资与投资等,若是这些因素没有得到严格的规范与管理,会对企业的经济运转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阻碍企业的发展。而财务风险控制则是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利用特定手段及有关信息,对上述因素进行调节管理,以规避财务风险。

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其财务风险防控制度的基础,是企业风险管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财务风险的防范则是内部控制实施的目的,二者密切相关,相互影响,相互作用。COSO发布的这份企业风险管理框架涵盖了内部控制,并且成为现行规则与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因此这份文件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定义和框架依然有着一定的有效性。

二、企业财务内控的重要意义

第一,企业的财务内部控制可以对企业内部的资金走向及经营活动进行及时有效的调节调整,并将有关信息反馈给高级管理人员,使其能在第一时间掌握经济形势,并采取相应的财务措施进行管理与决策,降低企业财务风险。第二,科学有效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能够协助相关财务部门,从而确保财务管理围绕企业的经营活动展开,切实发挥财务监督监管职能。第三,企业通过实行财务内部控制,可以降低企业成本,优化投资结构,拓宽资金渠道,增加企业的经营利润,发挥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优势。另外,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财务风险是最为严峻的问题,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济发展,若是不能及时预知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对其加以防范,企业将会面临巨大的发展障碍。

三、我国正在面临的财务内控问题

(一)内控人员素质能力不足,风险意识不强

当今世界国际信息的交流越来越频繁,资本互通越来越便捷,但由于发展时间较短,我国财务管理的网络化、信息化仍落后于发展潮流,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经济信息,尤其是培养不出新型的财务管理人才。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我国财务管理人员只掌握理论知识,缺乏实践能力,财务管理专业技能也得不到提高,不能在实际中解决问题。另一方面,缺乏对国际经济形势的正确分析,导致领导人对财务管理的决策失误,对企业的经济发展产生极大影响。

(二)企业内部发展不平衡,资金利用率不高

由于缺乏有力的监管力度,我国大部分企业领导人在决策过程中单方面追求经济效益,因而采取不当的发展措施或经济手段,造成企业内部财务问题的产生。同时部分管理人员挪用或占用企业资产,以提高自身或本部门的经济利益,导致其他部门得不到自己应得的资源或资金,使企业内部各部门的经济或人才等发展不平衡,阻碍企业的健康发展。

(三)缺乏专业的风险管理部门,财务统计数据不一致

企业的风险管理部门具有专门处理企业内部的财务和资金管理问题的职能,负责制定风险管理、信贷管理办法和操作规范等,并建立和维护全行风险控制体系。我国有些企业并没有设立专门的财务风险管理部门,造成进行财务工作时无相应规章制度可循,人员职责混淆,部门间财务关系混乱。同时,由于网络化财务管理方式的不普及,企业内部预算的统计数据数量与质量差别大,产生并堆积了很多财务问题,使企业蒙受巨大损失,不利于企业的经营管理。

(四)财务管理经验不足,管理理念落后

我国大部分企业领导人员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与专业技能等不能够胜任决策工作,眼界狭隘,不能站在相当的高度提出对策解决问题,缺乏相关企业管理经验等,导致企业产生了严重的财务后果。另外,有些企业部门实行封闭式管理,不能及时了解外界信息,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导致企业发展越来越落后。

四、如何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提高风险防范能力

(一)强化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与能力。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必须要及时更新管理技能,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和综合处理突发事情的能力,还必须了解相关法律法规,保证财务工作依法进行。因此,企业应当重视对这类财务人才的培养与吸纳,加强工作人员对现代信息技术的掌握,只有建设高素质高质量的人才队伍,才能最大限度的控制企业内部财务,提高经济效益。

(二)企业必须建立健全预算制度,实行多种财务策略,确定最优的资本结构,实现投资效益最大化,并树立风险意识。另外,健全完善的财务预警系统可以对企业的资金流通及走向进行全面跟踪监督,及时分析并解决经济上出现的问题,使决策者及领导者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确保企业投资的有效性。

(三)设立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建立科学的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科学合理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是防范企业财务风险的最佳途径。首先,在完善的内控制度下,工作人员职责分工明确,可以提高决策的正确性和科学性,降低企业财务风险。其次,科学的企业财务内控制度,可以保障企业内部资金和财务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同时做到防微杜渐,提高企业风险防范能力。

(四)完善企业信息系统,建立奖惩机制

信息系统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包括财务会计人员信息、经济信息等,有助于企业财务管理人员掌握准确的会计信息,及时对财务统计工作进行分配与收集,同时便于工作人员精准采集企业财务管理和经济形势的有关信息,为企业决策提供必要准确的依据,使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和经营管理有序进行。建立健全奖惩机制有利于明确奖励与惩罚制度,提高财务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财务工作效率。

结语

企业在其经营管理过程中必定会面临各种各样的财务风险,这是不可避免的,但可以在完善自身内部控制制度的基础上,加强对财务风险的防范意识,实施及时有效的管理措施,对财务风险进行规避或转移,以此达到企业的经营目标,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作者单位:重庆拓天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梁勇,加强企业财务内部防控,防范企业财务风险[J]中国商贸.2014(31)

[2]董凌,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及会计内部控制探析[J]现代营销.2015(08)

[3]杨芸,供电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及会计内部控制探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22)

财务防范论文题目范文第2篇

摘要:近年来,证券市场法律规范日趋完善,但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件却仍旧层出不穷,严重扰乱了证劵市场的秩序。本文通过对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现状与成因进行分析,主要讨论了财务舞弊产生的企业内部原因与外部因素,针对产生原因提出了对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进行规制的具体法律建议。

关键词: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法律规制

作者简介:贾圆媛(1990-),女,汉族,辽宁朝阳人,烟台大学法学院法律硕士,研究方向:经济法。

一、财务舞弊概述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又称财务报告舞弊,指上市公司高管层为了实现不法目的,对财务信息进行虚假披露,误导信息使用者,从中获取利益的行为①。财务报告是传递企业运行、盈利、偿债、发展等各项能力大小的桥梁,是上市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能力最直观的判断依据。而财务舞弊通过虚假的信息误导使用者,其危害性极大,主要包括:扰乱证券市场运行的良好秩序、误导信息使用者作出正确决策、阻碍企业健康长远发展、影响会计行业的诚实信用。

二、财务舞弊的现状及成因

(一)财务舞弊现状

现今,虽然证券市场法律规范日趋完善,但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件却层出不穷。从证监会网站上通告的信息可以看出,每年都有不少的上市公司因为财务舞弊而遭到证监会的处罚,但因舞弊被处罚的企业与个人依然没有下降的趋势。仅2008年到2014年3月,证监会就因舞弊行为做出了39项处罚决定。这些上市公司基于诸多动机和压力,挺而走险,不惜采取各种手段进行财务舞弊。由于舞弊的故意性使其很难被发现,许多对上市公司的处罚都是在舞弊行为发生后的几个年度才作出的,还有更多的幕后财务舞弊行为尚未被发觉。

(二)财务舞弊的成因

1.内部原因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行为产生的原因之一是信息不对称。在上市公司内部,存在着经营者和投资者的委托代理关系,因经营权和所有权的分离,投资者和管理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现象随之产生。管理者凭借对公司的管理经营权,掌握了第一手的信息。而投资者仅能依靠上市公司对外发布的财务报告了解公司的运营及盈利状况。而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为实现不法目的,在披露财务信息时,仅披露对投资者有利的信息,隐瞒不利的因素。长此以往,财务舞弊产生了。

上市公司内部治理机制不健全是引起财务舞弊行为的重要原因。我国上市公司的内部治理机制是包括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在内的公司内部参与者之间的权力制衡机制。首先,股东大会流于形式,董事会滥用职权。在我国的许多上市公司中,股东大会并未实际履行职能,董事会与经理人高度重合,通过财务舞弊为大股东谋取利益;其次,监事会形同虚设。我国上市公司中监事会代表一般是由股东提名由大股东选派,因为其他股东权力小、地位低,意愿很难得到体现,所以监事会的存在就是为了维护大股东的利益,法律赋予的监督作用根本得不到充分发挥。由于上市公司的内部治理机制不健全,财务舞弊行为屡禁不止。

上市公司面临的内外压力成为财务舞弊的动因。上市公司为取得上市资格,须满足《公司法》、《证券法》规定的“公司近三年连续盈利”的条件②。一些不符合上市条件的公司出于恶意圈钱的动机,通过多种舞弊手段篡改公司的财务报告,使其达到法定的赢利水准;《证券法》另规定,上市公司连续3年亏损将被暂停证券交易。并且如果在其后的一个会计年度内仍未能恢复盈利能力,公司就将被终止上市。上市公司为避免退市而粉饰报表,因此产生了舞弊行为。在公司内部,上市公司对高管的评价与公司业绩相关,高管层为了达到业绩标准而实施舞弊行为,也是舞弊的动机之一。

2.外部原因

法律制度的不健全和对舞弊行为的处罚力度小是财务舞弊行为产生的重要原因。现行相关法律多注重原则性的规定而缺乏具体的量化标准,对实务的指导性较差,不能发挥法律本身的规制作用;对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处罚多为谴责和行政处罚,仅有极少数的主要负责人会承担刑事责任。因违法成本较低,也加剧了公司管理层的财务舞弊。

引发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外部动因还包括会计准则不完善、监管力度不够、审计缺乏独立性以及职业道德缺陷。当前我国的会计准则主要遵循现金收付制和权责发生制,而这两种方式均无法避免财务舞弊的出现③。另外,由于国内审计市场不健全,经济和业务上多依赖于客户的需求;负责审计的单位与人员为不当谋利,混乱审计流程,缩短审计时间。审计工作因此丧失独立性,成为滋生财务舞弊的温床。

三、对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法律规制

(一)公司内部法律规范

1.规范内部治理结构和管理人员行为

针对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的问题,首先要解决董事会成员与经理人身份重叠的问题。身份的重叠会弱化监督职能,导致公司内控制度不能有效执行。其次要完善监事会制度。应建立健全监事选任制度,强化监事会职权,更好地发挥监督作用,以有效遏制财务舞弊行为的发生。另外,从财务舞弊的现状来看,公司高管人员因违法成本较低,舞弊行为频发。因此建议在立法上明确规定管理层人员的法律责任,从源头上消灭财务舞弊行为。不能因为舞弊人员已经受过行政处罚而免除其其他责任。其他责任应包括民事上的责任,确立投资者的民事求偿权;和刑事上的责任,在刑事上修改原有的法律,明确规定财务舞弊与经济犯罪的金额界限划分,超过规定金额者给予刑事处罚。明确刑事罪名,使舞弊参与者受到应有的刑事处罚,这样才能提高舞弊成本减少舞弊行为。

2.建立会计人员内部审计与监督

现阶段,我国的资本市场处于初级阶段,会计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因此需要完善相关的会计准则,以保障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可靠性。内部审计作为企业内控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使其隶属于董事会之下,保持良好的独立性;相关法律与公司章程应明确规定内部审计人员的监督权,使其成为常设的监督机构。审计人员对公司其他部门行使独立的监督职责,以防范财务舞弊行为的发生。

(二)外部法律规范

1.建立健全相关法律制度

法制环境的健全与完善是规制财务舞弊行为的最有效渠道。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发生的根本原因是披露信息的不透明。因此,必须加强监管,创造抵制财务舞弊现象的法律环境。首先要完善有关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内容的真实、全面与合法。并通过严格的执行,确保上市公司履行法定义务,披露高透明度的财务信息。明确责任人,针对财务舞弊行为的参与者,相关部门应严格执法,绝不姑息。

2.构建完善的监督体系

加强对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监管可以有效地遏制财务舞弊的发生。主要加强对上市公司以下两个方面的监管力度:第一,完善相关政府部门的制约监督作用。包括财政、税务、审计、证券监管等在内的各政府部门要分工负责,互相配合,加强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监督,提高政府监管的效率。此外,政府部门还应该加强对会计师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机构的监管,加大对中介机构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第二,尤其要加强证监会的监督作用。在严格执行上市公司市场准入要求的基础上,对于财务舞弊的行为给与严厉的惩罚。这样,才能真正减少上市公司的财务舞弊,实现证券市场的有序运行。

[ 注释 ]

①陈哲宇.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问题探究[J].商业经济,2013(5):111-113.

②王宏哲.<非上市公众公司监督管理办法>涉嫌违法立法[J].财经界,2013(6).

③胡文翰.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问题及治理对策探究[J].中国市场,2014(6):87-88.

[ 参 考 文 献 ]

[1]陈哲宇.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问题探究[J].商业经济,2013(5):111-113.

[2]王宏哲.<非上市公众公司监督管理办法>涉嫌违法立法[J].财经界,2013(6).

[3]胡文翰.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问题及治理对策探究[J].中国市场,2014(6):87-88.

财务防范论文题目范文第3篇

摘 要:财务风险的存在,影响着公立医院的生存与发展。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防范机制,这也是公立医院在市场经济中发展的必然选择。为此,本文笔者就在实践经验基础上,从建立风险事前防范机制、风险事中防范机制、风险事后防范机制这三个方面,论述公立医院财务风险防范机制的建立。

关键词:风险防范;预算管理;防控机制

财务风险的存在,对组织的生存与未来发展趋势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对于任何一个组织来说,财务风险都是一种危机信号。在经济高速发展与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很多企业都陷入财务风险的困境。纵观我国公立医院的發展历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与发展,使公立医院发展环境也有了重大变化。尤其是在市场经济的开放过程中,医疗卫生服务领域也渗透着市场经济的理念。公立医院传统的计划经济管理模式被打破,建立了自负盈亏自主经营的管理模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竞争的环境中,公立医院为了加快规模扩张的速度,一直都是处在负债经营的状态,再加上医疗服务市场竞争激烈的形式,这都给公立医院经营管理产生了压力。长期以来,财务管理在公立医院经营管理工作中,都承担着重要的角色,所以财务管理面临风险的可能性也随之增多,也逐渐变为复杂。为了杜绝医院财务风险,推动医院健康有序地运转,在公立医院建立合理、科学的财务管理制度是非常重要的。本文笔者就在教学实践经验基础上,论述公立医院财务风险防范制度建立之策略。

一、建立风险事前防范机制

对公立医院开展财务风险的事前防范体制。具体来说,就是公立医院采用各种策略来避免财务风险的出现,以及给医院带来的不良影响与经济损失,保障经营管理工作能够正常开展,也能为经营者与管理者的决策做出科学的依据。同时,公立医院为了避免突发性的风险出现,应该设计一套完善的财务风险应急制度,对突发风险采取弥补措施,避免给医院带来的经济损失。

公立医院还应该建立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提高财务决策水平。医院财务风险出现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举债运营和盲目筹资。因此,医院在贷款结构上应做到科学化与合理化。如公立医院可以使用定量计算的方式,从自身经营特诊出发,科学预测消耗的资金,减少盲目投资行为。同时,公立医院也应该多方面拓展筹资渠道。在筹资选择上,应该对资金市场和筹资方式有充分地了解。通过对各种筹资方式的分析与对比,选择适合医院发展的筹资决策模式,把成本耗费将为最低,避免财务风险的出现和经济损失。

加强预算管理,这是公立医院能够根据计划控制财务风险,开展合理经营活动的重心。当公立医院推行全面预算工作之后,才能发挥对财务风险的约束作用。

具体流程来说,公立医院应该结合未来的发展需要与经营实际状况,对医疗服务数量等做科学预算工作。对公立医院在运转过程中产生的费用做好科学预算编制工作,从而确保预算编制、分析、执行、考核等工作环节都能够合理运转。当一部分预算有偏差的时候,应该做出科学地分析,合理调整预算,严格控制资金的支出,从而有利于完善的风险事前防范机制之建立。

二、建立风险事中防范机制

公立医院财务风险逐步出现,对医院发展产生消极影响。因此。医院应该设计合理的管理制度,杜绝财务风险的蔓延,减少财务风险带来的经济损失,减少财务风险给医院带来的不良影响。

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权力监督与制约制度,这是预防财务风险出现的重要策略。公立医院可以在原有组织体制基础上,设立专业化的财务风险监控组织。它的职责与作用,就是开展财务指标分析工作。当财务指标有异常情况出现的时候,有关工作人员应该向上级管理人员汇报。医院还应该建立科学的资金内控机制,强化对资金流动过程的控制,避免不恰当资金使用行为造成的消耗,有效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通过这些活动,能使内部审计工作的管理职能与监督职能获得有效的发挥,实现经济的健康且合理地运行。

建立风险事中防范机制,还应该强化对公司生产经营管理各个环节的成本控制。对医院的成本控制,主要是对各项医疗费用开支标准的严格控制,严格审核与把控各种经济费用的申请。在医疗消耗上,应该尽力使各项资金使用效率提高,对医疗消耗定额做严格的控制。在医院总体成本控制环节中,应该把后勤部门的成本核算与管理部门核算也纳入其中,合理分摊间接成本

三、 建立事后风险防范机制

公立医院建立完善的事后风险防范机制,主要就是总结防范风险的经验与吸取风险出现的教训,杜绝因为财务风险出现带来的不必要经济损失。

对企业财务风险的事后防控,重要是合理评价与合理评估财务风险。通过对财务风险的分析,分析财务风险自身的大小,能对财务风险做出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了解财务风险自身的严重状况。同时,公立医院应该分析影响财务风险存在的影响性因素,从一次财务风险中总结教训,可以减少由于同一种因素造成财务风险给企业带来的不必要经济损失。

建立风险事后防范机制,企业应该合理规划财务风险管理工作。企业在平日应该规范财务管理的各项流畅,设计安全的财务安全规划机制与财务管理体制。通过这些措施,能保障各种风险防控措施有效发挥作用,杜绝财务风险的出现。

通过合理规划财务风险管理流程,能推动公立医院经营管理与财务管理的精细化与规范化,进而建立完善的风险时候防控机制。

参考文献:

[1]李国武.申农与信息科学的创立[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5).

[2]鲍新中,武鹏,周雨等.基于聚类一灰色关联分析的财务预警指标筛选研究[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2,(07).

作者简介:

皇甫嘉鑫,河南省直属机关第二门诊部。

财务防范论文题目范文第4篇

摘 要:随着经济水平和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业以强劲势头发展。由于旅游业产品和服务的特殊性,旅游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成为企业正常经营运作的重要环节。旅游企业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进行财务管理工作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文章以中俄合作为背景,分析了黑龙江省旅游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为黑龙江省旅游企业财务的实际管理提供可参考依据,促进旅游财务管理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中俄合作;旅游企业;财务管理

黑龙江省位于我国东北边陲,与俄罗斯相邻。独特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历史条件使黑龙江拥有得天独厚的旅游条件。随着中俄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推进,黑龙江旅游业在注入中俄合作因素后发展态势更足、发展前景更加广阔。近年来,黑龙江省旅游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跟不上旅游业发展速度的现象日趋明显,若不及时发现及时解决旅游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就将制约全省旅游业的发展,甚至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绊脚石。

一、中俄合作背景下黑龙江省旅游企业面临的机遇

作为世界大国,中国和俄罗斯互为领邦,一方面,中俄享有经济贸易合作的地域优势,另一方面,由于中俄两国的经济结构体系存在很大的不同,通过经贸合作的方式能够实现产业优势的互补。众所周知,我国的人均自然资源非常匮乏,国内需求市场远远供大于求,决定了我国自然资源具有一定的外部依赖性的特点。与中国相比,俄罗斯具有绝对的自然资源优势,人均资源非常充裕,具有巨大的机遇与潜能。因此,中俄两国经贸合作的加强,是一种必然的趋势,能够促进两国的技术、资源及产业结构的发展及优化。

1.中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我国和俄国的经济合作走出了原来的困境,有了全新的历史性突破,如腾飞的东方巨龙般高歌猛进,持续增涨。两国经贸合作呈现多元发展的态势,也就是双方将加强在矿产、化工、能源、农业、交通等众多领域的大型项目的合作。在交通领域,中俄将共同建设两个大型高铁项目;在科技领域,中俄签署了共同研发、生产的一些重点项目。2014年5月,普京总统访华期间,两国元首签署了《关于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新阶段的联合声明》。这次总理会晤,实际上是落实两国元首共识,体现新阶段的历史性的重要会晤。从两国签署的一系列重要合作文件可以看出,中俄在经贸领域的合作向全方位、深层次方向发展。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中俄贸易的稳定和高速进步,给黑龙江的对俄贸易提供了发展的有利环境。

2.俄投资环境日趋强大

20世纪末期,由于苏联解体造成的削弱,俄国经济急剧下滑,当年GDP下降到世界第二十三位,排名奥地利之后。然而21世纪以来,俄国不断发展工业,增加外汇储备,使得经济平稳增长,全年通货膨胀率稳中有降。再加上俄国启动新一轮税务改革,政策环境全面放宽,法律体系日渐完善,运输环境提高等国内原因,使俄的投资环境日趋强大。而黑龙江省作为中国的北部边境,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自然风光,自然成为了俄国投资的第一选择。

二、黑龙江旅游企业财务情况

1.企业财务信息失真

由于当前黑龙江的旅游企业对其财务以及业务信息的管理还没有专业的集成化处理模式,其相关信息主要来源还是一线的业务工作人员,对于他们的财务管理,大多采取票据审核反馈,缺乏必要的规范制度对其进行必要的约束管理。因此很容易出现疏漏和失真。对于信息的反馈管理不能做到准确和及时,公司对于财务的各种决策就很可能出现问题。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企业必须能够对市场进行及时的跟踪和把握,并依据其不断调整方向,才能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财务决策信息的不及时还可能影响企业对资产负债的总结分析,导致亏损严重的后果。

2.企业财务部门冗杂

很多企业的财务部门交叉冗杂,部门内部没有明确的分工。其个根本原因在于多数企业没有对财务管理投入足够的关注,在对利润的重点投入的同时,没有兼顾财务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导致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下降,严重时甚至会令企业资产出现流失。

三、黑龙江省旅游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旅游财务管理的信息欠缺

现阶段,黑龙江省旅游企业普遍存在财务管理流程方面的缺陷,企业的决策信息需要由相关的业务人员进行反馈获得,造成了旅游财务管理信息的欠缺。黑龙江省旅游企业只能通过核算手段来判断资产的收益情况,且不同财务管理人员的核算方法存在较大的差异,使得企业的决策缺乏真实情况的支持,企业财务管理部门无法进行准确的评估,造成了旅游企业财务管理的信息滞后且准确性较低,严重影响了黑龙江省旅游财务管理的发展。

2.旅游企业财务管理制度松散

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就是该企业的财务信息统计以及财务工作安排的相关制度总称。对于旅游企业来说,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是其进行财务管理工作所必须遵循的规则和条件。所以一个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的完善与否直接影响着整个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对目前黑龙江内大多数的旅游企业来说,其财务管理制度存在如下问题:由于近些年来黑龙江省旅游业的高速发展,大部分旅游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滞后,其中相当一部分旅游企业属于小微企业,其经营规模偏小,财务管理机制和会计核算机制十分落后,企业对内部控制重视不足而且观念落后,并且企业对于内部控制的认识不足、执行力低下使得大部分规则制度只能纸上谈兵。而其他很多企业即使有先进的财务管理制度,却也不能把财务管理和其经济业务有效结合起来,从而导致不能保证财务管理职能的充分发挥,不能为旅游企业正常经营和运行提供保障,反而使企业的运转变得更加缓慢,成为了企业的负担。

3.旅游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机制不健全

目前黑龙江省旅游企业面临的主要风险主要有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及收益分配风险。结合黑龙江省旅游企业的财务管理现状,我们发现,有些旅游企业在面临较常见的旅游突发事件如旅游项目被动发生变化、旅游项目环境或制度发生变化等有可能影响到旅游企业经营的财务危机时,处理起来不够及时和灵活,这也大大降低了企业抵御风险能力,从而影响旅游企业的长期生存和发展。究其原因,是由于这些旅游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机制不健全,而这些容易被人忽略的风险防范机制却恰恰成为了大部分旅游企业的致命伤。建立健全的旅游企业风险防范机制,成为了黑龙江省大部分旅游企业的当务之急。

四、解决黑龙江省旅游财务管理问题的对策

1.采取有效的旅游财务管理模式

针对黑龙江省旅游财务管理模式相对比较落户的特点,在实际的旅游财务管理过程中,要提升旅游财务管理的观念,采取有效的旅游财务管理模式,重视旅游财务管理的核心价值和地位,切实提升旅游财务管理的实际水平。要求黑龙江省旅游财务管理人员学习先进的旅游财务管理的知识和方法,提高旅游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督促并支持财务管理人员履行职责,充分认识到旅游财务管理的核心作用,落实旅游财务管理的规章制度,发挥旅游财务管理在黑龙江省旅游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不断提高旅游财务管理的能力,保障黑龙江省旅游财务管理的健康发展。

2.旅游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建设及管理力度

旅游企业要进行有效的财务管理,需要依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在法律法规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实际发展情况来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各个旅游企业应在分工合作的基础上,设置科学合理的工作岗位,让各个员工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来进行有效科学的内部管理;制定科学的财务监管机制以及会计核算的标准流程,并在出现问题时及时的进行修复和完善;深入了解参与财务管理各个环节和相关岗位的员工,以加强对岗位的控制管理,尽量减少违规违法的财务行为的发生。

3.逐步健全旅游企业财务风险预估体系

财务风险的管理对于企业来说至关重要,激烈的市场竞争风险无处不在,对于各类财务风险,企业应当投入大量的精力进行预估和避免,树立足够的财务风险意识,密切关注企业运作过程中的可能发生问题的各个环节。企业的财务风险预估需要有可靠的机制作为依托,合理管理各生产要素的矛盾。同时要有效的评判相关风险,对企业运作的内外经济环境进行评估。另外,为对不同的潜在风险进行管理,企业应有自己的预警系统,对于各类预警信息进行规范化的系统管理,使各类的都处于企业的可控范围之内,最大化的减少由财务风险产生的企业亏损。

4.引进现代化信息技术,建立旅游财务管理的信息系统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影响旅游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现代市场经济中,信息技术能够获取准确、全面的信息,进而促进旅游财务管理活动的高效发展。黑龙江省旅游财务管理过程中,要积极引进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扩大财务信息的获取途径,全方面的采集旅游财务管理信息,建立旅游财务管理的信息系统,对各种旅游财务信息进行及时快速地处理,规范旅游财务的有序管理,提升黑龙江省财务管理的水平。同时,旅游财务管理人员要强财务管理的信息理念,关注与旅游财务管理相关的有效信息,为财务管理提供有价值的反馈信息和财务决策依据。

五、结语

在中俄合作背景下,黑龙江省旅游企业面临着极好的机遇,可是企业财务管理方面的问题却层出不穷:企业财务管理制度松散、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机制不健全。这需要采取有效的旅游财务管理模式,不断完善旅游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加大企业管理的力度,逐步健全旅游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机制,引进现代化信息技术,建立旅游财务管理的信息系统,让黑龙江省旅游企业在中俄合作的良好背景下迅速发展,成为黑龙江省经济发展的特色企业。

参考文献:

[1]关瑜.浅议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改革[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2(02).

[2]赵娜.旅游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J].财务管理,2012(33).

[3]杨静海.旅游企业财务管理问题初探[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5(02).

[4]孙杨.基于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两国边境地区旅游发展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4.

[5]王苏达.旅游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的探索与分析[J].新财经(理论版),2013(12).

[6]赵娜.旅游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2(33).

财务防范论文题目范文第5篇

【摘要】高职院校财务风险主要表现为财务状况在中长期平衡过程中的总体失衡现象,有主客观原因,本文从负债观、决策程序、筹资渠道、法人经济责任制、部门预算管理等方面提出了风险防范的对策。

【关键词】 高职院校 财务风险 原因分析 防范对策

一 、原因分析

1.客观原因

(1)法律环境。《高等教育法》规定“高等学校应当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实行民主管理”,从而确定了高职院独立法人的实体地位,改变了过去高校对政府的依附关系,为学校负债办学提供了法律依据。

(2)金融环境。在近几年的高校热中,各商业银行纷纷以信用方式向高职院校提供银行贷款。但是随着包括高职院校在内的高校贷款数额的快速增长,以及国家金融政策的调整,银行贷款政策已经开始紧缩,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高职院校的偿债能力和财务风险。

(3)经济环境。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市场已属于卖方市场,人们接受高等教育的愿望十分强烈。生源的良好态势极大地刺激了高职院校进行负债办学,高职院校普遍期望抓住这几年生源充足的机会,扩大办学规模,而很少考虑到2010年以后生源的下降以及自身办学的客观条件。

2.主观原因

(1)对学校的定位认识不清。在高校不断扩招的影响下,高职院校的管理者对学校的办学层次、发展规模不明确,不顾自身条件追求扩大办学规模,大搞新校区建设,不切实际地提出学生规模超过一万人,甚至二万人,造成盲目决策投资。

(2)对财务风险认识不足。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拥有越来越多的自主权,同时也给高校带来了风险。不少高职院校的管理者没有充分认识这一点,认为学校每年有很稳定、可靠的学生学杂费收入,不会出现资金短缺的现象,有的甚至认为银行贷款到时还不出,由国家财政来偿还。

(3)财务管理及整体制度落后。高职院校大部分从中专校升格而成,各项管理制度比较陈旧落后,并且由于办学规模扩大,无法抓内部发展,很难科学配置学校资源,努力节约支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主要表现在:

第一,财务支出缺乏有效的预算管理。虽然部门预算工作已经开展了好几年,但从实际执行情况来看,部门预算仅仅作为财政部门核拨财政拨款的依据,财务决算与财务预算差距较大,并且往往没有内部的各部门预算与学院整体部门预算相配套。并且,预算管理实行财务包干制度,其方法缺乏科学性、合理性,包干依据经常发生变动,实际支出超过包干的部分,往往只能追加预算,使预算流于形式。

第二,财务支出结构不合理。随着近几年扩招,高职院校教职工队伍迅速扩大,人员经费支出迅速增长,如某高职院校2001年人员经费支出占事业支出的比例为42%,到2004年这一比例已达到65%。这加大了收支平衡的难度,导致教学投入不足,直接制约了教学、科研的发展。

第三,财务支出管理方法落后,支出不足与浪费并存。在财务支出不足的同时,某些支出的浪费现象严重,如水电费、业务招待费等开支超过合理的水平,存在严重的浪费。

二、防范对策

1.充分认识负债办学的财务风险,增强风险意识,树立正确的负债观

按照利益与风险共存的原则,负债会给学校带来经济利益,解决资金短缺问题,缓和教育资源紧张的局面。但是,如果运作不当,它会使学校陷入财务困境,遭受损失。为此,高职院校应将债务控制在自身的偿债能力许可范围内,以确保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2.坚持科学发展观,合理确定发展定位

(1)制订总体发展战略规划,确定合适的办学规模。办学规模是确定投资规模的基础,也是防范财务风险的起点。高职院校应从实际出发,根据教育部有关生均占地面积、生均建筑面积等指标,并结合自身的条件确定适合自身发展的最佳办学规模,从而确定投资规模。要与时俱进,学校的发展要一次规划,分步实施。根据不断发展的情况分阶段实施新校区建设,控制和调整新校区建设投资,以取得新校区建设过程中的阶段性成果。

(2)做好财务规划,确保现金流畅通。财务规划是学校发展规划的重要部分。各高职院校应根据事业发展规划和新校区建设计划,结合现有的资金投入政策和来源渠道,编制中长期财务资金收支计划。对银行的贷款,要认真制定还本付息计划,落实各项经费保障措施,保证学校可持续发展。 为防止由现金性财务风险转变为收支性财务风险,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人员应充分考虑今后5~10年的现金流量,合理安排好还贷资金。

3.不断创新,开拓投资多元化和办学新模式

高职院校不能囿于负债办学,要办出高职教育教学特色,以吸引社会资金投入教育,开创投资体制的多元化和办学的新模式,以解决建设资金的困难。如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进行股份制办学,学校吸引江苏国信集团投资,占学校股份的30%多,开创办学新模式。

4.建立有效的风险预警提示制度和防范机制

(1)建立预警提示制度。高职院校可参照教育部、财政部共同组织开发的“高等学校银行贷款额度控制与风险评价模型”的方法和思路,研究确定本校合理的贷款控制规模,通过贷款风险指数随时掌握和了解自身的财务风险状况。高职院校主管部门应加大对高校贷款管理的宏观监控力度。对于个别已超出偿债能力、财务风险达到预警线的高校,主管部门应及时发出预警通知,要求这些高校调整建设规划、停止贷款。

(2)建立完善的风险防范机制。第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资金使用方案,通过优化贷款资金结构,降低贷款成本,减少财务风险。第二,要制订切实可行的归还贷款计划,合理安排调度资金,避免因准备不足、资金周转困难而出现的延期还款损失。第三,要建立健全内部监控制度,充分发挥审计、监察等部门的监督作用,对贷款项目实施全方位、全过程监控。财经领导小组应定期进行分析和评价,对资金使用效益不高的项目及时采取措施予以改进和纠正。

5.强化法人经济责任制

院长是高职院校法定代表人,对学院的经济工作负有法律责任。建立健全院长经济责任制,是依法治校的必然选择。高职院校财务状况总体失衡风险实质上是一种经济责任风险,它是由管理层的决策失误造成的,法人经济责任制就是将这种风险直接与决策层挂钩。高职院校作为独立的法人实体,要对国家和社会投入负责,对经费使用的效益承担相应的责任。因此,在高校必须建立法人经济责任制,加强财务管理,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益,增强经济工作的责任心,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从财力上保证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

6.建立两级财务管理体制和强化部门预算管理

高职院校要尽快建立适应院、系两级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构建二级财务管理、一级会计核算的框架,明确学院与各系之间的责、权、利,让各系有职有权,发挥其管理和筹集资金的积极性,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高职院校在建立两级财务管理体制的同时,要强化部门预算管理。预算管理是高校财务管理的中心工作,各项财务管理工作要围绕预算进行。高职院校要树立一切财务收支通过预算进行管理的理念,学习和借鉴传统高校先进的预算管理制度和方法,积极贯彻“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的原则,做到量入为出,收支平衡。总的来说,日常经费支出要定员定额管理,专项经费支出要有计划、预算和论证。具体措施有:第一,建章立制,实现预算的制度化管理,明确学院与各系在预算编制和执行中的职责和权限。第二,建立预算管理机构,加强对预算工作的指导和考核。第三,建立预算管理工作的考核和奖惩机制,以维护预算的严肃性和有效性,充分调动学校内部各方面预算管理的积极性,以更好地做好预算管理工作。

财务防范论文题目范文第6篇

摘要:随着房地产行业的快速发展,高风险的行业特征也因此显现出来,最显著的特征就是风险高、投资高、周期长,房地产行业的发展与运营,同外部各种客观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也产生了相应的财务风险。本文主要通过房地产企业存在的财务风险进行分析,明确财务风险的主要来源,进而提出有效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应对策略

引言:

近年来,我国不断推进城市化进程,进而影响了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另外国家不断对行業进行宏观调控,地产行业的问题也更加突出,进而暴露出更多的财务风险。通过对房地产行业出现的特征剖析,房地产行业主要面临以下三种风险:新立项项目的投资风险、开发过程中遇到的财税风险、运营期间的投资风险等。通过分析这些存在的财务风险,进而对房地产企业提出更有效的应对策略,以使房地产企业健康稳健的发展。

一、房地产开发企业存在财务风险

(一)新立项项目投资风险

地产行业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开发周期长,资金投入量比较大,面临风险也比较高,并且该行业容易受到国家宏观政策等各种客观因素影响。目前,大多数房地产企业更加重视资金的筹集和效益创造,但忽略了新立项项目投资风险。因为不能慎重对待新立项项目各种风险与管理,进而使风险出现时,无法有效应对,甚至有时不能清楚地分析目前面对的各种经济环境,盲目对市场进行投资,导致整个项目的投资风险加重,使企业面临严重的资金危机。这种盲目的投资,不仅不会给地产行业带来经济利润,更有甚会加重房地产企业的负债,使地产行业的发展受到一定的阻碍。

(二)开发过程中遇到的财税风险

近几年,房地产行业通过“招拍挂”方式取得土地,在出售时,受到限价、限贷、限售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一些盈利能力差、利润率低的项目,就会面临提前交税的风险,这种提前交税的情况,大量占用了企业资金,而且后期还要同税务机关沟通相关退税事宜,资金占用和退税程序的复杂,使地产行业存在着相当大的财务风险。

(三)运营期间遇到的筹融资风险

房地产作为资金密集型企业,在资金筹集上,存在相当大困难,进而激化重大财务风险。我国一直倡导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政策指导,而且各地针对房地产企业采取了各类融资信贷政策,调整房地产行业的授信额度和利率等。房地产行业为了保证其稳健发展,要通过各种渠道筹资,进而使房地产行业的开发出现了多元化趋势。在此过程中,一些房地产开发商忽略了相应融资风险,继续通过单一筹资方式进行融资,同时也不能重视目前各项政策的引导,使房地产企业进入融资困境,进而影响了企业正常运营与发展。

二、房地产企业防范财务风险的对策

(一)加强土地经营前置

土地经营工作前置不仅是对一个项目分析和策划,更主要是清楚整个运营各阶段的工作,更多地考虑了新项目开发过程中遇到的风险及相应的对策。土地经营工作主要包括项目定位、方案研讨、对政策环境及特殊条件应对措施、融资环境研究、合作单位的初步确定等。通过加强土地经营工作的前置,能够淡化相应的项目投资风险,也能提前预测后期遇到的各种问题,防范企业各类风险。

(二)强化税收筹划工作

税收筹划是企业面对的财务风险中最核心问题,对于房地产企业来说,如果项目销售计划结束后才计算税收,就会使税收筹划这项工作显得相当滞后。如果能在项目获得后前期做好税务筹划,那么就会使企业规避提前纳税和多纳税的风险,进而减少企业资金的占用,以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

(三)建立健全的财务战略体系

房地产开发企业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科学实用的财务战略体系,而且这一体系要适应企业发展并与实际情况相结合。根据这一财务战略体系来监督约束企业的投资决策,从而科学地引导企业的发展。另外,房地产开发企业要不断地掌控国内外市场总体发展情况及动态,结合各种经济政策和宏观政策,来制定科学的战略体系,不断完善地产行业财务战略体系,以控制财务风险。

(四)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房地产开发企业可以建立一套完整风险预警机制,设定科学指标数据,来防范企业资金能力、偿债能力,进而判断分析一个项目是否可以投资,是否存在财务风险。同时,要借助各种财务手段、融资手段、营销等经营手段分析,量化企业可能出现的风险,为企业的项目投资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地产公司搭建起来财务预警信息平台,通过使用公司内部财务报表数据信息,财务人员设置相对敏感性的财务信息指标,建立起财务信息化模型,对公司未来可能会产生的财务风险,做好及时的预警。构建出财务预警信息模型,当预测到地产公司存在财务风险时,就及时给相应的管理者提示,这样就能够给地产公司的财务人员预测未来可能会发生的风险。国内地产公司的财务预警系统建设时间比较晚,而且地产公司缺少财务风险预警的工作经验,地产公司管理者可向同行国内外行业借鉴其构建预警系统的经验,并以此作为依据,强化地产公司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搭建。

(五)融资渠道多元化,优化资本结构

地产公司向外部借款举债,来优化调整公司内部资本结构,在保证公司有一定偿债能力前提之下,偿债能力不会快速下滑满足项目开发建设的资金需求,保证公司项目投资能够顺利推行,这样有助于给地产公司带来更多经济效益。地产公司还要不断拓宽自身融资渠道,向金融机构借款及发行公司债权等方式来获取项目开发建设的资金,确保地产公司有着稳定的资金供应。除了过去传统公司融资渠道之外,还可以通过发行股票等方式,助力公司拓宽资金流,来实现企业的强力发展,同时引入外部战略投资方,或者引入外部债权人来获取发展资金,不断优化改进企业资本结构,这样才能够降低财务资金缺口,减少项目开发建设带来的风险。

(六)采用合理措施去规避利率风险

为了能够有效规避利率风险,地产公司要针对市场贷款利率,做好全方位的分析,对银行贷款利率的提升,进行全方位的财务风险分析预测,做好风险的预判工作及采取一些合理有效工作措施。对可能会存在的利率风险,进行全面把控,加强风险的全方位防范。一旦发现可能会存在的利率风险,要做好及时预警,尽早给地产公司的财务或高管发出警示信号,以便地产公司的经营人员能够迅速采取合理有效的防控措施,减少风险给企业带来的影响。地产公司在向银行借贷时,要签订具有固定利率的贷款合同,这是由于浮动利率会受到外界市场经济影响变动,易给地产公司带来利率方面风险影响。地产行业属于资金密集型的投资型行业,而且资金投资量大,投资期间项目开发建设时间长,在对地产进行投资建设时,地产公司还要对投资项目进行科学规划,购买土地及开工建设并销售项目,整个投资时间长,会带来巨大的投资风险。

(七)强化预算管理与资金管控

1.强化全面预算管理

房地产开发企业要不断地创建和完善企业的预算管控系统,从而科学的调控突发投资项目风险,以减少企业可能面临的风险,进而避免由此造成的损失。通过预算管理体系的建立,合理控制企业经营项目与经营业务上的差距,从而规避财务风险。同时要经常观察企业运营状况及对比分析,使企业经营决策更加科学明确。

2.强化资金流动管理

房地产开发企业要重视企业资金流动性,防止地产项目周期经营性和运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资金断裂问题,科学预测计算,并分析企业资金状况和收支情况等,以便科学地计划资金的使用,使资金得到充分利用,实现资金的高效周转,这样才能使企业所投资的项目健康稳健的运营。加强企业资金的周转使资金得到良好的使用,通过扩展了资金来源渠道,调整资金结构,让资金库存处于科学的管控之中,进而使企业资金具有足够的偿付能力,为后期业务提供周转的可能性。

3.优化调整资金结构

房地产开发企业要调整企业的资金结构,清楚企业现有资金及资金偿债能力和各种负债比例,选择多样化投资方式。通过拓宽投资渠道,以此降低企业财务风险。为了防止企业资金陷入困境,规避出现各类财务风险,房地产开发企业就要加快资金回笼,不断追回企业应收账款,以确保企业资金稳定安全供应。同时,房地产开发企业可以凭借其他股票、债券等融资方式,来拓宽企业的筹资渠道,以增大企业的规模,实现企业的发展。

三、结束语

房地产开发企业要时刻关注行业动态及各种政策调整,深刻意识到企业面临的各种财务风险,并做好积极应对工作。提升企业风险防范意识,加大风险防控力度,采取科學有效的风险管控措施,来保证企业的资金供应安全,同时营造健康良好的经营环境,助力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许研.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识别与防范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20.

[2]黄丽群.新时期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评估与防范研究[J].大众投资指南,2020(12):23.

[3]赵媛.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及其防范探究[J].纳税,2020(03):112.

[4]段爽.浅析我国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及其防范措施[J].纳税,2020(08):56.

上一篇:读者协会招新策划书范文下一篇:实体书店毕业论文题目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