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P环境下会计基础论文范文

2024-03-11

ERP环境下会计基础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高校会计制度与企业会计制度是不同的,二者在会计核算基础、会计要素、会计科目设置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分析其差异,对于推动会计制度的完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高校;企业;会计制度;对比

随着社会的完善发展,我国会计体系也不断完善,规范、科学、准确的会计制度逐渐建立起来了。无论是什么样的企业单位,无论是公立机构还是一些民间组织都离不开会计核算,离不开会计制度的有效应用,本文就高校会计制度与企业会计制度的进行对比研究,为会计制度的完善发展提供支持。

1 对比高校会计制度与企业会计制度在会计核算基础方面的不同

会计基础是指会计相关内容记账的基础,是对单位收入与支出进行会计登记核算,按照一定的标准对相关费用进行分析确认的。会计基础的不同选择,对单位而言,其收入和发生支出的会计比例会存在不同,对单位会计核算有直接影响,并能够对单位工作业绩情况发生影响,影响着财务推行的效果。会计基础是一种计量标准,必须要在有效的会计核算制度和财务报告制度下才能发生实际效果。

我国高校会计核算一般采用的是收付实现制,但企业是以盈利为目标的,在会计核算中采用的是权责发生制。企业是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进行会计行为认定的,也是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进行会计计量并做相关会计工作报告的。从这个方面讲,高校会计制度与企业会计制度采用的不同的收入,费用计量的基础。

高校采用的是收付实现制会计核算基础,在会计核算中,需要以实际收到的或者是支付款项进行会计行为确认,主要是以此为依据确认本期收入和本期费用标准情况,在处理会计业务时也需要根据收付实现制开展业务,只要是本期内实际发生的会计收入或者是支出的费用,无论是这种收入与支出的费用在性质上是否需要归属本期,都需要按照本期收入或者支出的费用进行会计核算,反之。如果本期实际上未收到的相关收入,未支付相关费用,即使这些收入和费用在性质上应归属本期,但也不能作为本期收入和支出的费用进行会计核算。高校采用收付实现制进行会计核算,会计行为手续简单,更利于会计核算工作的开展。在会计核算中,高校不需要做过多的考虑,不需要考虑应计收入、应计费用、预算收入、预付费用等情况,但这种制度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在一定期间内不能对收支匹配关系进行有效处理,不能根据收支匹配关系准确地计算和确定会计主体的当前收益和耗损情况。

我国企业会计核算采用是权责发生制。这种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对会计核算的会计行为要求是不同的。在权责发生制下,会计行为是以收入已经实现,费用已经发生,并应有本期负担为标准对本期收入和费用情况进行核算。按照权责发生制实施会计核算行为要求凡是本期内实际发生并应属于本期的收入和费用,无论其款项是否已经收到或者是已经付出,都需要作为本期款项进行会计核算处理;凡是不应该属于本期的收入和费用支出的,即使是相关款项已经收到或者是款项已经支付,也不能作为本期收入和费用进行会计核算处理。采用债权发生制可以是对本期的收入和费用支出情况进行合理的配比,可以有效地计算出会计主体在一定期间内的收入和支出情况,对会计主体盈亏进行有效的计算,这与高校的会计制度是存在不同的。

2 高校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制度在会计要素方面存在差异

高校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制度在会计要素方面存在着差异,高校所实施的会计制度与企业也不同。高校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支出五种类型,企业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种类型。二者都包括的有资产、负债和收入内容,但企业会计要素有所有者权益、费用、利润,高校会计要素中则没有,高校会计要素中有净资产、支出内容。企业会计要素中则没有。进一步进行比较,我们会发现,高校与企业会计要素存在最大的差异是,高校会计要素中没有所有者权益,但企业会计中则包括这个内容,高校会计把所有者权益用净资产进行代替,这主要是因为,我国高校属于公有制性质,高校是由政府建立的,高校没有具体的所有人,其所有权归属国家。另外,国家也不可能轻易就对高校进行投资,或者是转让高校的所有权,因此,高校的会计要素方面与企业会计要素是存在一定的差异的,高校只能将资产扣除负债的余额称为净资产,但不能称之为所有者权益。

高校与企业性质不同,高校属于非盈利性质,其以培养人才为终极目标,其经济活动与企业必定存在差别。高校的运行所追求的是实现其社会价值,因此,在会计制度方面与企业是存在一定的区别的。高校会计预算不会像企业一样,保留企业会计的利润要素,高校会计与企业会计在会计要素方面是存在差异的。

3 高校会计制度与企业会计制度在会计科目设置方面存在差异

会计科目设置依据的是经济业务内容、经济管理要求及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高校会计要素与企业会计要素不同,组织性质不同,导致高校会计科目设置与企业会计科目设置是存在差异的。

目前,根据《高校会计制度(试行)》制度,我国高校会计制度中一级所设置的会计科目有38个,根据《企业会计制度》要求,企业会计制度中一级所设置的科目有85个,后来,随着社会会计环境的变化,企业会计一级科目又增加了一部分,其科目设置更为细化,现在已经增加到了一百多个。与高校会计科目相比,企业会计科目更为精细,更为复杂,但这些科目的有效设置,为企业经济活动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这里我们通过一些具体的例子对高校会计科目设置与企业会计科目设置进行比较研究。通过研究为高校会计制度发展提供借鉴。比如,在高校会计中,净资产类会计科目设置有以下内容,事业结余、经营结余等,这些是企业会计科目设置中所没有的,但在企业会计所有权益类科目中,设置的有实收資本、本年利润等,是高校会计科目中所没有的。另外,对相同的业务,高校会计科目设置与企业科目设置也存在着不同,比如,借款贷款方面在核算中高校与企业就存在会计科目设置的差别,企业科目设置更为详细,能够更为真实的反映出负债情况,这点是需要高校会计积极借鉴的。

总之,高校会计制度与企业会计制度存在很多方面的差异,二者的会计核算基础,会计要素和会计科目设置,会计核算事务中的会计科目设置都存在着差异,研究二者的差异,积极发现我国高校会计制度中存在的不足,有效利用企业会计制度的一些先进要素为高校会计服务,这对于有效提升高校会计工作质量,有效节省人才培养的成本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胡玲丽.收付实现制在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的局限性及改进思路[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10(01).

[2]孙凌峰.关于民办高校会计制度的思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0(03).

ERP环境下会计基础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云会计AIS可信性程度会对云会计环境下的会计信息质量成本产生重大影响。本文在定义云会计环境下会计信息质量成本构成,并分析其与AIS可信性等级之间相关关系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云会计环境下会计信息质量成本控制的要点及在对会计信息质量成本控制过程中应当注意的问题。期望本文的研究能够为新技术背景下会计信息质量成本的控制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关键词:云会计AIS 可信性 会计信息质量 成本控制

一、引言

“互联网+”时代,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在财会领域的运用越来越广泛,会计信息系统(Accounting Information System,以下简称AIS)的可信性对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成本的影响应当引起业界人士的重视。会计信息质量成本是指会计信息提供者为了确保会计信息符合一定的质量要求而支付的费用、会计信息质量无法满足需求而带来的损失以及会计信息使用者为了改善会计信息以满足决策需要而支付费用的总和。AIS可信性是指AIS对会计信息的输入、处理和输出流程符合AIS用户的预期,以及AIS产生的会计信息所具有的相关性和可靠性等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符合企业各级管理人员、审计人员、税务部门以及投资者等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预期。从会计数据的输入到会计信息的形成、输出全过程中都离不开AIS,AIS是否可信决定了会计信息是否满足可靠性、相关性、重要性等信息质量要求,因而云会计AIS可信性将对会计信息质量成本产生显著的影响。云会计是一种“按需定制,按需服务”的会计服务模式,在云会计环境下,企业作为会计信息提供者不再对AIS的可信性负责,转而由云会计服务提供商对云会计AIS的可信性进行维护。因此,研究云会计环境下AIS对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成本的影响就必须充分考虑云会计环境下AIS的特点。

会计信息质量成本的控制已经开始引起学者们研究的关注,吴宁等人在分析会计信息质量成本相关内容的基础上提出了模糊评价的思路,通过建立多级评价的数据模型对会计信息质量成本进行控制。边丽洁等人在分析会计信息质量成本概念和特征的基础上,深入讨论了会计信息质量成本的内容、测算方法及其控制与决策。程平等人提出了一种基于AHP和模糊综合评价相结合的AIS可信性评价方法,该方法通过建立AIS可信评价指标体系和判断矩阵,求解出各评价指标的权重,然后在建立评语集合的基础上,确定评价指标对评价集合的模糊隶属矩阵,最后通过各评价指标的权重、模糊隶属矩阵来对AIS可信性做出综合评价。

综观现有文献,尽管有不少对会计信息质量成本控制的研究,但鲜有文献将AIS的可信性融入到会计信息质量成本的控制研究中。AIS的可信性是AIS必须满足的非功能需求的性质,王凡林认为当会计信息系统输出的财务报告等信息与客观经济事项一致时或在辅助决策方面发挥独特有效的作用时,说明该系统是真实可信的。在云会计环境下,对AIS可信性可以用多个可信属性进行刻画。鉴于此,本文以AIS可信性的等级为基础,从AIS可信性的角度对云会计环境下的会计信息质量成本进行了分析,深入讨论了云会计环境下会计信息质量成本控制的要点,并对控制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重要问题进行了分析。

二、云会计环境下的会计信息质量成本分析

(一)云会计环境下的AIS可信性等级。云会计AIS的可信性不是单一的指标,其包含多个可信属性,在评价时还要考虑到声誉等因素。云会计AIS可以按照其可信性水平分为未知级、可用级、成长级、证实级、已评估级和最优级等6个等级。云会计AIS可信性的等级是基于云会计AIS可信性分析会计信息质量成本控制的基础。

(二)会计信息质量成本。云会计AIS可信性等级影响会计信息质量成本,但这个影响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下面,我们将云会计下的会计信息质量成本划分为预防成本、鉴定成本、信息披露成本和信息使用成本四个种类,再分别描述这四个种类与云会计AIS可信性等级之间的关联关系。

1.预防成本。是指云会计服务提供商为确保会计信息满足一定的质量要求而在云会计AIS可信性等级建设上投入的技术投资和管理成本,该成本最终会通过定价策略被转嫁到云会计用户身上。很显然,云会计下的预防成本和云会计AIS可信性等级建设成本呈递增关系,AIS可信性等级越高,云会计服务提供商在相应云会计产品的AIS可信性建设上投入的成本就越高,最终转嫁到用户身上的会计信息质量成本也就越高。

2.鉴定成本。是指云会计用户作为会计信息提供者,为了满足使用者的需求,确保所提供信息满足一定的质量要求进行审计等活动时发生的费用,主要包括由注册会计师进行的内部控制审计、财务报表审计和AIS审计等方面。

由于社会审计是必须进行的步骤,云会计产品的可信性等级对是否进行内部控制审计、财务报表审计和AIS审计等没有影响,因此,云会计AIS可信性等级对会计信息质量的鉴定成本影响很小。

3.信息披露成本。是指用户作为会计信息提供者对其掌握的相关会计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归纳和使用时,由于云会计AIS可信等级太低使得会计信息质量不高,从而导致的损失。云会计下的信息披露成本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提供者为使会计信息披露满足一定的质量要求而产生的成本;另一类是信誉损失成本,即因信息质量不达标而导致的企业信誉损失。

4.信息使用成本。是指投资者、管理层等作为使用者为了确保会计信息能够满足其决策需求所发生的成本,可以划分为两类,一类是由于云会计AIS可信性等级不高,云会计用户作为会计信息提供者所提供的信息质量低,无法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做出决策时的正常需求,会计信息使用者不得不另外去函证或采取其他信息获取手段而付出的额外成本;另一类是由于云会计AIS可信等级不高,云会计用户作为会计信息提供者所提供的信息不能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实际需求而不得不对相关信息进行二次加工整理而付出的费用。

云会计AIS可信性等级的提高可以有效降低企业因为会计信息质量缺失或不足而导致的额外损失,信息披露成本与信息使用成本都和云会计AIS可信性等级成递减关系,云会计AIS可信性等级越高,用户在这两个方面所付出的成本就越低。

三、云会计下的会计信息质量成本控制

(一)控制要点。云会计和传统的会计信息化建设模式最大的区别在于云会计下用户的变更成本很低,能够根据自身的需求变化对定制的云会计服务进行动态调整。云会计服务提供商应当对云会计环境下AIS的会计信息质量成本进行充分考虑,根据用户需求为用户提供最适合的会计云服务,并控制云会计环境下的会计信息质量成本。

对于云会计下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预防成本,主要反映为企业所定制云会计服务的AIS可信性等级及其使用价格。云会计服务提供商想要在预防成本上对会计信息质量成本进行控制就必须明确把握用户的可信需求,切实做到按需定制,为用户提供满足其最低可信需求的云会计服务。当企业选择仅仅满足企业最低可信需求的会计云服务时,既能对会计信息质量提供保证,又能够降低会计信息质量的预防成本。

对于云会计下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鉴定成本,主要来自于审计机构的审计费用。审计人员应当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技术优化审计工作程序,提高审计工作效率,从而降低审计费用。在云会计环境下,除了传统的内部控制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外,审计机构对云会计AIS进行审计的结果也会对会计信息质量成本造成重大影响。

对于云会计环境下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信息披露成本,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云会计AIS可信性等级不高,使得会计信息质量无法满足企业管理的要求或者是投资者进行决策的要求,为了降低信息披露成本企业应当选择高可信等级的会计云服务。云会计环境下会计信息质量的信息使用成本不在企业的控制范围当中,但其和云会计AIS可信性等级负相关,因此想要降低外部损失成本也应当选择高可信等级的会计云服务。

由此可见,云会计环境下会计信息质量成本的控制与企业所定制云会计服务的AIS可信性等级密切相关,对云会计环境下会计信息质量成本的控制问题其本质是求出云会计下会计信息质量成本的最优解。

(二)应当注意的问题。和传统环境下相比,会计信息质量在云会计环境下,其参与者、会计信息整体质量以及技术背景等方面发生了变化,因此,在进行会计信息质量成本控制时应当充分考虑到这些问题。

1.参与者发生变化。云会计环境下会计信息的交互方由云会计服务提供商、云会计用户和会计信息使用者三方组成,和传统模式下单纯的会计信息提供者与会计信息使用者两者交互模式不同。传统模式下会计信息提供者通过购买的会计信息化系统记录、核算和出具会计信息,会计信息的预防成本高,对会计信息化系统的变更成本也很高。在云会计模式下企业只需要付出会计信息系统的使用费用,极大地降低了预防成本,但是,会计信息质量成本与云会计AIS可信性等级密切相关,一旦云会计AIS不再可信,将会极大地增加会计信息质量成本。

对于云会计AIS可信性等级进行有效评估和认证是进行云会计模式下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成本控制的关键影响因素之一,不仅仅需要云会计服务供应商明确不同可信性程度云会计产品的分级,更需要得到来自权威第三方机构的认证。

2.会计信息整体质量发生变化。云会计能够有效地整合企业的财务数据和非财务数据,并建立勾稽关系,提供更为准确的会计信息。传统模式下的会计信息只立足于财务数据,主要反映为财务报表,不能较好地反映出企业的非财务信息。云会计通过整合企业的业务数据和财务数据,对企业管理层而言就是提供了更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反之,如果云会计环境下企业作为会计信息提供者所提供的会计信息中没有包含业务信息,企业管理层作为会计信息使用者将付出更高的会计信息质量成本。

3.技术背景发生变化。云会计的深度应用离不开大数据技术,这就对会计人员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会计信息的记录、核算和出具都是由会计人员完成,如果会计人员素质无法满足云会计的使用要求就有可能导致会计信息质量降低,增加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成本。

因此,企业在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培训的同时,云会计服务提供商也应当简化云会计的操作,和传统会计信息系统接轨,尽可能让会计人员能够更快地适应从传统会计信息系统到云会计AIS的转变。

四、结束语

云会计环境下会计信息质量成本与云会计AIS可信性等级密切相关,企业在定制云会计服务时应当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尽可能的使得会计信息质量成本最低。本文以云会计AIS可信性等级为重要影响因素,对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成本控制进行了研究并对其应当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为企业进行会计信息质量成本控制提供了思路。

参考文献:

[1]程平,温艳好.基于云会计的AIS可信性层次结构模型[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4,(2).

[2]程平,何雪峰.“云会计”在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中的应用[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5(1).

[3]王强.会计信息质量对企业的影响分析[J].商业会计,2016,(7).

[4]王凡林.会计信息系统规划特征与可信性关系研究[J].会计研究,2010,(11).

ERP环境下会计基础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工作的发展趋势,随着IT技术的发展,尤其是Internet的网络技术的发展,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又向前迈了一大步,进入了网络环境下的会计电算化。现在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在普及网络环境下的会计电算化,传统的会计内部控制机制和手段已很难适应形式发展的需要。本文就当前网络环境下会计电算化系统中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单的剖析,并提出完善内部控制的一点意见。

关键词:网络环境下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

一、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在网络会计电算化环境下面临的新问题

所谓内部控制,是指一个单位为了实现其经营目标,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可靠,确保经营方针的贯彻执行,保证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而在单位内部采取的自我调整、约束、规划、评价和控制的一系列方法、手续与措施的总称。它是企业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产的安全与完整,确保有关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其目的在于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作为企业各项管理工作的基础,是衡量现代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可靠保证。国内外财务丑闻频频暴发,更凸显了内部控制在企业中的地位作用。而在网络环境下会计电算化,对于以往的手工会计系统的固有内部控制制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1.会计工作内控方式,内控范围发生了变化。传统的会计系统中,通过人员内部的相互牵制达到内部控制的目的。即通过凭证的人工传递,在会计人员的互相核对、相互牵制中完成。例如通过编制科目汇总表,试算平衡,总账与明细账的核对等从而达到信息正确,防止舞弊发生。但是在网络环境下电算化会计,你只需要收集原始的资料,审核无误后将之输入系统。其后的审核、记账、试算平衡、对账、登帐等一系列后序工作,均有计算机来完成。网络提供的在线服务,除了日常的会计业务外,还集成了其他的相关的业务内容,比如网上报税,网上银行支付,远程报表等,一个人操作就可以解决了手工会计时代需要几个人完成的事情。

2.会计信息的记录工具、存储信息的介质发生变化。在传统会计核算方式下,各种经济业务的记录都反应在纸介质上(包括凭证、账本),通过不同的笔迹所有的修改都会留下痕迹,它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从手工阶段到电算化的初级阶段,账本变成了磁盘文件,在电算化发展到网络阶段后,交易的方式采用的是电子化,出现了电子单据。存储的形式也不仅仅是电子数据,还有网络页面数据,其阅读都只能在计算机和相应的程序中进行。储存在计算机磁性介质上的数据容易被篡改,甚至不留任何痕迹;未经授权的人员甚至可以通过计算机和网络浏览数据库内的全部数据文件,以致复制、伪造、销毁企业重要的数据。

从以上两点可以看出,企业的内部控制已经从对人的内部控制制度,发展为要面对的是人、人和计算机、网络,对上述三者的内部控制。

3.政策与法规的建设滞后,使网络环境下的电算化会计使企业的安全风险加大。其一,因为企业的会计信息借助互联网的传播,使原有的单机版的会计信息变成了开放式的。会计信息可以传送到世界任何一个地方,如果遭遇黑客攻击或者被其恶意修改,都会给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带来较大风险。其二,网络计算机病毒泛滥,通过用户下载的文件,通过各种小游戏后者电子邮件等各种途径传播,一旦电脑遭遇计算机病毒侵蚀可导致整个电脑死机,电脑中存储的全部会计资料可能会丢失,可能会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被调用和修改等等,这些都会使得内部控制的风险系数变大,不利于整个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会计电算化下的犯罪是高科技的新型犯罪,必须制定专门的法规对此进行有效控制。所以这也加大了网络环境下的企业电算化会内部控制的难度和复杂性。

4.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缺乏。会计电算化要求会计人员要同时掌握会计和计算机两种专业知识,绝大部分会计人员经过电算化软件的培训只能完成软件的简单操作,电算化系统的日常维护更多的要依赖专业人员。而专业人员的财会知识欠缺,所以无法充分的运用电算化的工具对财务信息进行深度的加工利用,以满足各方对财务信息的需求。

二、网络环境下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对策与措施

1.应进一步完善会计电算化的配套法规,针对会计电算化工作出现的新问题, 对现有的相关法规进一步补充和完善 。同时建立、完善相关的企业内部会计电算化内部管理制度。包括建立和完善会计电算化岗位责任制、会计电算化操作管理制度、计算机硬软件和数据管理制度、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制度等会计电算化内部管理制度。

2.组织与管理上的控制。就是指企业在加强和完善对网络环境下凡是会计电算化涉及到的部门和人员的管理与控制制度。

⑴ 严格职责岗位控制。即将系统中互不相容的职责进行分工,通过不同职责岗位的相互稽核、监督和制约,保障整个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并减少舞弊行为的发生。在会计电算化系统下,工作岗位可分为基本会计岗位和电算化会计岗位。基本会计岗位可包括会计主管、出纳 、会计核算 、稽核 、会计档案管理等工作岗位。电算化会计岗位包括直接管理 、操作、维护计算机及会计软件系统的工作岗位。其具体的工作职责如下:

① 电算化主管:负责协调计算机及会计软件系统的运行工作。可以对系统各岗位人员的工作进行质量考评,合理调整各岗位会计人员;监督检查电算化系统的运行;检查输出的账表数据是否正确、及时等。

② 系统操作员:负责输入记账凭证和原始凭证等会计数据,输出记账凭证、会计账簿、报表,和进行部分会计数据处理工作。数据输入完毕先进行自检核对工作,核对无误后打印输出有关记账凭证。

③ 审核记账员:负责对输入计算机的会计数据(记账凭证和原始凭证等)进行审核,操作会计软件登记机内账簿,对打印输出的账簿、报表进行确认。

④ 系统维护员:负责保证计算机硬件、软件的正常运行,管理机内会计数据。

系统操作员要按会计主管的书面要求为其他人员分配适用权限;检查机内会计数据的安全性、正确性、及时性、保密性,发现故障应及时排除;负责进行数据的备份、恢复。

⑤ 档案管理员:负责管理存档的会计系统的数据软件(磁带)、程序软盘及各类账表、凭证、资料的备份和打印的会计账表、凭证和各种资料的保管工作。

会计电算化系统中,职责岗位的控制重点是制定的互不相容的职责。所以会计核算软件投入正式使用后,对原有会计机构必须做相应的调整,主要有:电算化主管是系统的管理人员,掌握着系统超级口令,其与具体的业务操作职责相分离,数据录入与数据审核职责相分离,系统维护管理与业务操作职责相分离等等,通过建立互不相容职责,能够有效地防止各种错误或舞弊行为的发生,达到了内部控制的要求。

⑵ 严格上机操作控制。上机控制措施的内容应包括:

①授权控制。按照岗位分工的不同,不同的操作人员授予不同的操作权限,防止越权操作。

②上机操作控制。即录入计算机的各种数据均需经过严格的审批并具有完整、真实的原始凭证;对于发现输入数据有误的凭证,需按系统允许的功能加以改正。

③制定上机记录制度、轮流值班制度,建立完备的上机时间、备份制度。

⑶ 会计电算化应用的控制,即指在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运行过程中所采用的经常性控制措施,包括:数据输入控制、数据处理控制、数据输出控制和数据储存控制等内容。

①数据输入控制。原始凭证在录入前必须经过适当的授权和审批后,才能准确地填制与录入。这是输入控制措施中最有效的控制。因为在会计电算化中,输入进去的数据高度共享;如果数据输入出错,直到数据处理或输出阶段错误才被发现,那么修改就会很麻烦。所以,以记账凭证为直接输入的依据时,从记账凭证的审核、输入、传递、保管等环节实行全面控制。

②数据处理控制。就是指对数据处理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实施控制。虽然有准确的数据输入,再加上计算机本身强大的运算能力,保证数据处理的正确是毫无悬念的,但是仍应考虑到如果软件遇到程序逻辑错误、重复输入等问题,那处理的结果就无法保证其准确可靠。所以,应设置数据处理的控制措施对输入数据的准确性进行校验,例如总账与明细账余额核对,余额控制等。对于不正确的业务更正与删除等都必须严格按规定设定修改权限和修改的痕迹控制。

③数据输出控制。包括打印输出控制和备份文件输出等控制形式。对于各种数据输出形式,进行权限设置,未经授权的输出指令计算机应能够拒绝执行。输出的会计凭证应与实际经济业务进行核对,防止错进错出现象,减少差错的发生。

3.各项网络安全控制措施。在系统的控制方面,包括对硬件的安全控制:对电算化的硬件设备要做好日常的维护,定期监测设备的使用状况,并做好相应的记录;在系统运行过程中出现硬件故障要及时进行故障的分析并做好记录。对软件的安全控制措施包括:正确性维护、适应性维护、完善性维护;软件的升级、修改,硬件的更换过程,要有相关的人员监督,要保证会计信息的连续和数据的安全。

在数据、程序的控制方面,做到系统的源程序,加密文件等重要资料专人保管,及时备份存档;制定电脑病毒的防范措施,并及时升级本系统的防病毒产品,定期检测并清除计算机病毒,绝对禁止在工作机上安装游戏软件,同时对于外来软件和下载的数据必须用杀毒软件进行检查;

在网络的安全控制方面,在电算化网络系统中设置多重口令,对用户的登陆名、口令合法性进行检查;对传输的数据采取加密措施;对网络实时监控,捕捉非法入侵者,控制网络的访问范围,定期更新密码等等。以确保会计信息传输中的安全性。

4.建立内部审计制度。电算化内部审计是内部会计控制的一种特殊形式 ,是对内部控制的再控制 。通过内部审计可以监督企业电算化会计制度的执行情况,减少电算化会计系统存在的内部质量控制风险,可以发现内部控制系统的弱点 ,促进相应措施的改进,完善内控制度。

5.加强会计电算化档案的管理制度的建设。在实施会计电算化后,会计档案的载体材料扩大了,对会计档案管理技术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更有效地做好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工作,必须制订一系列管理办法:

⑴ 以计算机打印出来的以书面形式保存的会计档案,须经相关人员签字盖章,装订保存。即保存方法按《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执行。

⑵ 对于存储在移动硬盘、光盘等磁性(光)介质或其他介质载体里的系统程序、会计数据,完整的备份,应存放在干净、防潮、防磁的场所。

⑶ 建立完善的电算化会计档案调阅与使用权限制度。应严格会计档案调阅的审批程序和规章流程,严禁随意拷贝、复制,随意调阅会计档案,加强会计档案的安全性与保密性。

⑷ 报废的计算机应将其硬盘彻底格式化,以防数据泄密。

⑸ 建立网络数据备份制度,定期进行复制,执行“AB备份法”双重备份并分别存放与不同地点,防止会计数据的丢失。同时还要建立数据在万一遭损失情况下数据恢复以及灾难补救应急措施。

6.加强“复合型”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不断提高相关人员素质,促进企业电算化事业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实行网络会计电算化后,会计人员面临着新的挑战。仅仅通过电算化软件的操作培训,掌握日常的经济业务的处理,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一个操作系统的安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其使用人员的素质。会计人员不仅要不断学习新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专研会计电算化知识,使自身成为复合型高级技术人才,提高查错防弊的工作能力,同时, 还应选拔具有一定计算机知识的会计业务骨干进修计算机专业。为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储备人力资源,从而推动企业电算化事业由“核算型”向“治理型”、“智能型”转变。

三、结束语

网络会计电算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与趋势,企业内部控制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其管理和效益。一个拥有完善的内部控制的企业将能够有效的降低经营风险,提高经营效率。随着新的挑战的不断出现,企业不断的加强和完善网络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内部控制,是其经营持续 、稳定、健康地发展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 钟爱军:《会计电算化应用教程》,科学出版社,2004.

[2] 刘玉廷:《内部会计控制规范:新形势下加强单位内部会计监督的里程碑 》,《会计研究 》,2006.7.

[3] 周启海,孙经华:《财务软件应用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4] 王花荣:《会计电算化下的企业内部控制》,《财务与会计》,2008.8.

[5] 杨国有.信息时代会计电算化环境下内部控制研究[J].《会计之友》,2007.5

(作者单位:中交武汉港湾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ERP环境下会计基础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本文指出了网络会计信息系统面临的安全问题,分析了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基于“全网安全”的系统管理思想,制定了会计信息系统安全体系架构,并给出了整体解决方案。

关键词:网络 会计信息系统 安全

网络会计信息系统给财务管理带来新的理念,系统的使用者突破时空限制,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网络访问会计信息系统,了解组织的业务状况和财务状况。网络环境为信息资源共享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同时也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对于会计信息系统来讲,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安全问题,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该问题,必将阻碍会计信息化发展进程。

一、网络会计信息系统面临的安全问题

(一)会计系统存在被攻击、窃取的风险 信息系统最容易受到的是病毒与黑客攻击,都会对计算机或信息系统构成安全威胁目前,金融、零售等信息化高度集中的行业很容易遭受到黑客攻击;政府、军队、教育科研等机构也成为黑客攻击的重要对象;会计信息系统,由于涉及到机构的核心机密,更容易受到攻击。据瑞星估算,仅2010年,针对涉密网络的攻击就高达10万次以上,主要来源于美、日、韩等国。一般来讲,经济发达地区受攻击的比例会更高。网络环境下,财务信息将面临被窃取的风险。一方面,许多机构没有成熟的安全管理机制,甚至仅依靠浏览器或Web服务器中的SSL安全协议;另一方面,目前的操作系统主要由国外研制,企业很难判断其中是否存在后门或缺陷,极可能导致财务信息外泄。此外,大型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数据主要集中在服务器上,如果服务器管理人员不小心泄露密码,甚至内外勾结,则所有财务信息都可能被窃取。

(二)会计数据真实、完整、可靠性面临考验 会计数据有可能会失真,主要有数据篡改和数据伪造两种形式。数据篡改是指入侵者从网上将信息截获,按照数据的格式和规律,修改数据信息,然后发送给目的地,数据篡改破坏了数据的完整性。数据伪造则是指入侵者伪装成“商家”或“合法用户”,给对方发送邮件、订单等虚假信息,从而窃取个人密码或商业信息。会计数据一旦失真,企业将面临巨大的安全隐患。网络环境下,会计档案的存储介质不再是以前的纸质文档,而变成了电子数据。电子数据存储,极大提高了存储效率,也为管理数据带了便利,但有其天然缺陷。当存储介质遇到剧烈振动,或突然遇到停电、火灾等情况时,很可能导致存储的数据失效。当被非法修改时,有可能没有任何痕迹;此外,当网络会计信息系统升级的时候,可能不兼容以前的版本,或者数据格式、数据接口等发生了变化,使得以前的信息不能进入当前的会计信息系统,都有可能导致会计档案失效。信息化会计与传统会计存在很大差别,很多企业由于未能及时建立与信息化方式匹配的内部控制机制,容易导致内部控制失效。如操作人员录入了不正确的字段、使用了无效的代码、或从财务的纸质凭证转录了数据等,都可能影响数据质量,如果缺乏相应的监督检查机制很可能导致内部控制失效。此外,由于网络环境下的会计信息系统数据集中存放于数据库,信息交叉程度提高,依靠帐薄及凭证相互核对错误的机制可能也会失效,传统会计中某些职工分权、相互牵制和约束的机制可能失去作用,信息管理人员或专业人员舞弊会给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会计信息化面临的破坏力最大的隐患。如有些数据库管理员通过篡改数据获取不当利益,网络会计信息系统可能连痕迹都没留下。

二、网络会计信息系统安全问题原因分析

(一)网络系统的开放性和共享性网络系统的重要特点是开放性和共享性,使网上信息安全存在先天不足,可能会带来一些安全问题。一方面,由于互联网的开放性,网络上所有用户均可共享信息资源,给一些非法访问者提供了可趁之机。另一方面,互联网上的数据往往是没有加密的,这使得用户密码及其他重要数据可能在传输过程中被监听和窃取。此外,在诸多信息系统中实行了分级权限管理,某些部门的操作人员被赋予了太高的权限,可以接触到整个企业的财务会计系统,增加了财务信息被盗的风险。

(二)硬件设备配置不合理网络信息系统中硬件的配置非常重要,尤其是网络服务器及路由器等设备,对网络安全有很大的影响。如果选择了不合理的服务器型号,不仅网络可能不顺畅,网络的稳定性及扩充性也会受到影响;如果选用的路由器缓冲区过小,则在网络延时过程中,可能会流失数据包;如果路由器缓冲区过大,则可能会增加网络延时,这些都会导致网络不安全。

(三)软件系统不合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软件系统规划不合理,开发的系统本身存在缺陷;二是软件开发工具选择不合理。(1)软件系统的不合理规划与开发。在规划过程中,系统分析人员没有与会计工作人员及相关用户充分沟通,从而系统的需求分析可能并不能完全反映真实要求。基于这种规划开发的会计信息系统,可能会引起一系列不安全的后果。另外,用户自行开发软件数据常常无法与购买的财务软件数据交流,从而造成资源浪费。(2)软件开发工具的不合理使用。以数据库工具为例,SQL server、Oracle、Sybase等主要适用于大型系统;Acess、FoxPro等则主要适用于小型系统。值得注意的是,各类数据库工具的安全机制有所不同,所以必须根据系统的规模大小及安全性要求合理选择数据库工具。

(四)制度建设不健全网络环境中,会计系统往往要和业务系统,如采购系统、销售系统、存货管理系统等相关联,实现信息共享,提高会计系统的自动化处理程度。为了让信息安全共享,必须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分配角色并赋予权限。此外,股东、银行、税务等机构也可能通过网络与企业的财务会计系统连接,也需要建立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

(五)人员风险人员风险主要分为胜任能力风险及道德风险。胜任能力要求从业人员既要熟练掌握国家会计准则及会计制度,掌握相应的信息技术,而且要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道德风险,则要求财务人员面对诱惑时,能够坚守职业操守。

三、网络会计信息系统安全管理的策略

(一)安全管理的目标对于会计信息系统来说,信息安全主要是要保证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真实性、可控制性、可审查性、不可抵赖性等。数据保密性是指数据在网络上传输的时候不被非法窃取,或者虽然被窃取但窃取者不能破解其真正意义;数据完整性是指数据的精确性和可靠性,指数据在传输过程中不被增加、删除、修改内容;可用性是指对于合法用户的正常使用,要保证能够实现而不被拒绝;真实性是指鉴别数据来源,消除非法数据源,确保进入系统的数据是真实可靠的;可控制性是指数据的输入、输出、处理过程是可以控制的;可审查性是指对数据的任何访问与操作(增加、删除、修改)均被纪录下来,便于“信息”追踪或审查;不可抵赖性是指随所有用户的操作进行纪录并存档,防止用户否认已作过的操作。

(二)安全管理的基本思想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在规划系统时候要全面考虑,按照“全网安全”的思想,实现多层面控制。(图1)是基于该思想的安全体系框架。可以看出,该架构主要由三部分组成:技术体系、组织体系、管理体系。(1)技术体系:技术体系安全架构主要是为系统安全提供技术保障,包括安全技术和技术管理这

两大部分。安全技术又分为网络环境安全及信息环境安全两部分。网络环境安全主要指物理安全和环境安全。为防范物理安全问题而导致会计信息安全隐患,要将计算机及相关设施受到物理保护,免于被破坏、丢失等;信息环境安全主要是指系统安全和信息安全。技术管理又分为三大部分:符合ISO标准的技术管理,从安全服务、体系规范、实施细则、安全评估几个侧面分别对会计信息系统安全进行管理;审计监测方面进行技术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实时的状态监测、非法入侵时的监控;实施策略方面进行技术管理,财务系统的安全策略、密钥管理。(2)组织体系:组织体系主要为系统安全提供组织人员保障。从机构设置、岗位设置、人事设置三方面进行构建。(3)管理体系:管理体系主要为系统安全提供制度保障。从国家法律立法、企业规章制度、企业业务培训三方面对系统安全给予保障。

(三)安全管理的整体解决方案基于(图1)的“全网安全”思想,可以从如下方面对网络会计系统进行整体安全保护:平台安全、硬件安全、软件安全、安全管理制度、人力资源素质。(图2)是基于该思想的网络会计信息系统安全问题整体解决方案。(1)平台安全。保证网络办公平台安全,是网络会计系统中最重要的部分。本方案中采用三种技术保证平台安全:防火墙、虚拟专用网(VPN)、入侵检测技术。防火墙充当屏障作用,合理使用防火墙能保护企业会计信息安全有效。主要作用在网络入口处检查网络通讯,过滤不安全服务,防止非法用户进入内部网络;限定用户访问特殊网站;对内外部网络进行有效隔离。所有外部网络的访问请求都要通过防火墙检查,使得企业内部网的会计信息系统相当安全。当然,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应保持相对封闭状态,不能连接与业务无关的终端,更不能连接互联网,仅能与业务相关部门实现资源共享。VPN(Virtual Private Netwrok)是利用公共网络资源形成企业专用网,它融合了防火墙和Ipsec隧道加密技术的优点,可以为整个集团内部通信提供安全的信息传输通道,还可以简化网络管理、节约成本。VPN有隧道技术、加解密技术、密钥管理技术、使用者与设备身份认证技术四项核心技术,为网络安全提供了一定保障。入侵检测是指通过对行为、审计数据、安全日志或其它网络上可获得的信息进行操作,检测到对系统的闯入或闯入的企图。入侵检测技术是为了弥补防火墙的不足,主动检测来自系统外部的入侵、监视防火墙内部的异常行为。实时监控是会计信息系统必备的措施。通过建立操作日志,对日常会计活动中进行全程跟踪,对大额的、异常的经济业务单独列示,详细反映,及时提醒。(2)硬件安全。硬件系统安全,会计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必须要有良好的硬件设备,从硬件系统的配置和管理两方面提出保证。配置方面,选用合适的输入输出设备、调制解调器(MODEM)、路由器等互联设备、及适当的网络服务器。同时,硬件设备必须有过硬的质量和性能,并且数据安装双硬盘,数据双重备份;管理方面,制定机房相关设备的定期检查制度,做好机房防火、防尘、防水、防盗及恒温等保障措施,使用UPS电源(防止停电导致信息中断),重要数据远程备份,安装机房报警系统等。(3)软件安全。操作系统是整个信息系统安全的基础。一方面,要尽量选择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操作系统,减少“暗门”等对系统安全的影响。目前,我国计算机所使用的操作系统基本上是舶来品,因为缺少自主的技术,会计信息资料网络安全性较低,不能满足会计信息所要求达到的保密程度,对高水平的国产化软件有着迫切的需求;另一方面,会计信息从业人员要注意对操作系统的正确使用,如实时扫描漏洞并进行修补,对帐号、密码及权限进行管理,纪录安全日志并进行审计,下载补丁等,都可以提高操作系统的安全性。数据库软件,会计信息系统的核心就是存储在数据库中的数据,这是一切应用的基础,故需要对数据的安全性、完整性、保密性等方面采取保护措施。在开发数据库软件时,要考虑数据库系统的稳定性、可扩展性和高效性,以及安全性。各种外部数据信息导入之前,必须要经过病毒检测程序,同时对财务数据的导出,必须严格控制,防止信息外泄。对财务软件系统的修改维护必须报经相当领导批准同意。数据备份和数据容灾是保护数据库的重要措施,数据备份是指在远程网络设备上保存数据,防止数据的丢失和损坏;数据容灾是指在异地建立两套或多套功能相同的IT系统,相互进行状态监视和功能切换,当一处系统因意外停止工作时,整个应用系统可以切换到另一处,使系统功能可以继续正常工作。(4)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应用控制、数据控制、访问控制、安全管理体系、内部审计五个方面。应用控制是指在会计信息系统中,应用控制指的是对具体的数据处理活动进行控制,包括数据的输入、输出和处理控制。数据输入时,会计信息系统要能达到纠正数据合理性、重复输入校验、逻辑关系测试等工作。网络环境下,会计资料的输入由多人承担,可设置不同的复核方式,由系统对存在差异的数据进行比较。多用户同时进行操作时,系统自动生成连续的凭证号,使数据有效清晰。严格限制财务数据的修改权限,对修改数据的操作,应提供可打印备查界面。电子数据发放及接收都有认证机构提供的记录清单,以保证双方权益。数据控制又称数据保护,可分为安全性控制、完整性控制、并发控制和恢复。安全性控制主要是为了防止数据泄密和破坏,主要措施是授权和收回授权。对企业前内部人员,一定要及时收回授权;完整性控制是为了保证数据的正确性和相容性。数据通信传输过程中保证数据的完整,如果有被篡改的情况,接收方能通过软件及时检测出来。数据输入能否正确进入系统,与数据库软件的输入方式、数据格式及相关数据导入兼容转换有着很大关系。我国很多企业有结合自身特色的会计信息系统,为提高会计信息系统的管理层次,还需将财务信息系统与企业其他管理信息进行有机结合。同时,各不同的财务软件之数据交换,制定统一并规范的标准。并发控制是确保在多个事务同时存取数据库中同一数据时不破坏数据库的统一性。恢复这是指数据库系统发生故障后,能够自动恢复到正常的机制。访问控制是保证网络安全最重要的核心策略之一,主要任务是保证网络资源不被非法使用和访问。访问控制涉及的技术比较广,包括入网访问控制、网络权限控制、目录级控制以及属性控制等多种手段。会计计信息数据的访问仅限于经过授权的用户,并且层层加密,禁止处理未经授权的业务。对关键财务信息资源,授权范围应尽可能小。按照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的需要,设定各级岗位责任及权限,防止非法操作;对不相容的职务要注意分离,不同岗位之间设定一定的制约机制。如系统管理员不能从事日常会计处理业务,记帐凭证一定要复核员复核才能生成帐簿。安全管理体系,严格完善的法律、法规与规章制度是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安全的制度保证。我国目前还没有专门的网络会计信息安全的法律法规,暂时还不能满足现有信息安全的需求。因而应逐步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的网络会计法律体系,规范网络交通购销支付以及核算行为,为网络会计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法制环境。另一方面,企业自身也应建立安全管理部门,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对操作人员实行安全技能培训。使会计信息系统从开发、用户管理、业务操作、数据存

储、档案管理等各方面都有章可循。内部审计是指审计人员要熟悉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运行机制,不仅要对数据的输入、输出结果进行审查,而且也要对各种规章制度进行审查,确保符合当前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对关键岗位人员,必须进行严格的审查和监督,以防止泄密或对外发布被篡改的数据或信息。企业应定期及不定期实行安全审计,及时发现系统及用户存在的异常行为。网络环境下也可积极推进远程审计工作,以审计分析软件进行辅助分析判断,通过网络远程审计及时发现问题,公布审计报告,及时纠正错误作法,促进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5)人力资源素质。通过对从业人员思想道德建设,加强员工的职业操守水平,树立职业道德情感,来提高判断是非的能力,使之自觉遵守企业关于信息系统安全的各种规定。选拔会计信息化从业人员时,要进行专业素养考察,使其具备相应的专业能力。同时,建立严格的继续教育及培训制度,提高从业人员胜任能力。加大对现有财务人员的培养力度,尽量培养复合型人才。对于因客观条件的限制,现有企业财务人员不能解决的会计信息系统安全隐患,应咨询相应的企业信息安全机构,得出解决方案,通过逐步改进,提高财务人员的安全技能。

(四)构建整体解决方案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在构建会计信息系统安全问题整体解决方案中,必须注意以下问题。(1)进行成本/效益分析。构建信息系统安全解决方案需要消耗大量企业资源,故在实施前必须作成本效益分析,才能保证信息安全构建的进展顺利。成本/效益分析有利于企业内部统一认识,共同推进信息系统的建设与维护。(2)全局观原则。站在系统工程的角度,对信息系统安全的具体措施错进行详细分析。一般情况下,可以采取的安全措施包括:专业技术措施、行政措施和各项管理制度。其中专业技术措施包括认证识别、存取控制、加密技术防火墙等;管理制度包括所有工作流程处理、系统维护等方面。一个周全的安全管理方案应该是由多种方法综合起来发挥作用的。(3)一贯性原则。对网络安全的防范应该贯穿会计信息系统的整个生命周期,采取的安全措施必须与存在的问题对应。会计信息系统的规划、设计、系统实现等都需要相应的安全制度和措施。一般来讲,系统的安全是从规划开始的,而不是建设完成后才考虑的。(4)方便易用。系统所采用的安全措施应该尽量简单易用,便于操作。无论定义多少安全措施,最终需要人来执行,如果安全措施过于复杂,操作人员失误及舞弊的概率就会加大。同时,如果安全控制过于复杂,可能会影响会计信息系统的运行功能。(5)适应性原则。当网络环境、数据库环境或者用户的安全需求变化时,安全架构要能够适应这种变化,并能够进行相应的修改。

ERP环境下会计基础论文范文第5篇

我国会计理论的当前发展过程中,已经逐渐受到网络环境的深度影响,影响效果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依托于网络环境开发出各类新型技术的使用,从理论层面全面细致指导实践过程;另一个则是分析了在新时期网络环境下会计工作当前面临的挑战,从而让最终构造的我国会计理论取得更好的建设和发展,从而让我国会计理论更加合理完善。
网络环境对我国会计理论造成的影响

基本概念的影响

网络环境下,大量的会计工作渠道已经从原有的纸质媒介转变到了网络媒介,这不但意味着会计工作环境的转变,也意味着会计工作职能的逐渐完善,因此,在当前我国会计理论的建设过程中,已经开始全面充分考虑网络环境对于会计基础理论方面所造成的影响,并需要在此基础上对理论层面作出相对应的调整,最终让所有的会计人员能够更好应对新时期网络环境对会计工作本身造成的影响,让会计人员能够更好地顺应这类影响,并且完全根据会计行业的相关工作标准和工作规划,实现对个人道德水平和工作能力的升级。

会计对象的影响

原有的会计工作通常只是对于企业或者单位本身资金流动过程的分析和监管,而在当前的工作阶段,无论是企业的内循环还是企业的外部循环,都会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对各类信息的短时间内高精准度交互。比如在整条供应链中,企业的上游和下游现有企业、单位,都需要借助会计工作实现对于财务信息和物流信息的有序跟踪,因此对于会计工作理论来说,要能够了解如何在网络技术的全面使用过程中,完全根据当前已经制定了的各类基础性的会计准则,完成相对应的指导性工作。

会计职能的影响

会计的工作职能方面,在原有的工作时间段内,实际上会有少数会计人员完全参与企业内涉及的所有财务管理工作,然而在当前的工作过程中,对会计人员的工作内容、工作素养和工作标准都做出的新的要求,从职能上可以分为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两个大类,因此从会计人员的职能上来看,人员自身的工作内容、工作标准和所能够取得的工作权限之间已经具有了差别。在网络环境下,所有的财务管理系统的人员,必须要能够通过网络技术实现对各类信息的交互,因此也可以说,会计职能的体现必须要能够依托于信息化技术,才可以得到更好的展现。

会计要素的影响

会计要素有多种,既包括日常企业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所有会计信息,也包括实际工作过程中所生产的所有数据。对不同的会计人员来说,其肩负的工作职责和主要分析的财务数据之间本身就有差别,在网络环境下,无论是企业的定位、信息交互还有企业的外部信息交互,在各类信息要素的分析和取得阶段,都需要通过对这类信息的标准建设和优化,才可以让最终所取得的所有专业化结果本身具有更高的精准度。此外也可以认为,在网络环境下,我国的会计理论发展过程中,已经充分考虑了网络环境对会计人员思想和工作要求方面所造成的影响。
我国会计理论的发展现状

网络信息甄别缺陷

网络信息甄别缺陷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当前公共网络空间内,对于会计人员本身的工作项目之间存在一定的不了解和恶意诋毁问题,这就会导致一些会计人员会在该过程中,主动和网络攻击者进行辩论,当会计人员消耗过多的时间应用于这一过程时,则会导致其无法把所有的工作精力投入到工作阶段,容易导致日常的工作过程中导致会计信息的处理工作出现问题。另一个层面是对各类网络技术的使用不到位,这类信息对会计人员所造成的影响较为滞后,会计人员无法第一时间完成新型技术的全面识别和利用。

工作思维优化缺陷

新时期的会计工作中,必须要能够在互联网环境下,实现对个人工作思维、工作路径和工作方法的全面调整,尤其是对于工作地位方面,不同的会计人员必须要能够主动转型。比如财务会计就要转变成会计信息的初步处理和向其他人员提供者身份,管理会计则要成为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和针对财务会计的监管者身份。目前的工作中发现,一方面在会计理论上并未做出这类表述和相关说明,只是让企业自主优化和完善对所有会计人员的管理模式,另一方面会计人员本身也并不注重对自身工作地位的改革,这就导致会计人员的工作思维完全按照旧有的企业会计工作标准制度,管理自身的行为。

工作理念转型缺陷

新时期的会计工作过程中,必须要能够主动践行转型工作,然而从当前取得的主要成果上来看,在工作理念的转变方面存在严重问题,一方面是转型工作落实过程中,各类会计人员实际投入的精力过多,但是取得的成效较差,这就导致大量的会计工作人员并不再主动参与到对个人工作理念的转型阶段。另一方面由于会计人员的工作理念转型过程缺乏全面的监管。

会计技术推广缺陷

在网络环境下,大量会计工作已经开始借助互联网工具完成工作,因此可以说,在会计技术的推广过程,必须要能够以这类互联网技术为核心,让更多的会计人员通过对这类技术的全面细致了解,让个人的工作能力得以提升。然而在目前的我国会计理论发展过程中发现,针对会计技术的推广并未作出明确的说明,这导致不同企业对新型技术的使用、培养工作存在过大的差距,会计人员本身也并未对这类新型的技术主动加深了解。
我国会计理论的今后发展方案

网络信息甄别方案

网络新型的甄别过程中,必须要能够根据当前的网络环境,实现对各类会计工作内容和工作标准作出专门说明,同时要对企业内的会计人员素质方面和工作能效方面作出表述,从而让其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正式的工作阶段,防止由于存在的工作问题,导致无法对企业当前存在问题作出全面细致的发掘。同时对各类网络信息的取得和研究阶段,必须要能够充分实现对所有信息和资源的科学加入,从而在企业内部建立依托于网络技术和网络环境的新型技术体系,最终让所有的工作人员,可以全面参与到各类新型技术的了解、加工和利用阶段,唯有如此才可以讓已经建立的工作标准本身具有更高的科学性。

工作思维优化方案

在工作思维的优化过程,一方面要能够让所有的会计人员能够理解如何借助新型的互联网技术,提高个人的工作能效,另一方面要能够在工作思维的建立过程构造更为高效全面的工作。对于前项工作,主要是让当前已经开发出的专业性会计互联网技术,能够在企业内部得到全方面的推广,从而让企业中的所有会计人员可以完全根据这类新型技术的使用原则提高个人能力。而对于思维的建设,要能够在企业内部建立管理会计、财务会计以及出纳人员的相互监管制度,并且必须要能够对其他人员的工作内容有全面地了解,唯有如此才可以更好发掘其他子系统工作过程中的问题。

工作理念转型方案

在工作理念的转型过程中,要求所有的会计人员必须要能够完全根据新时期的企业工作要求和财务管理系统的相关要求,实现对工作理论的管理,而对于会计理论来说,必须要能够在其中把这类转型后的项目和工作内容作出明确说明,之后才可以让会计人员在具体的工作过程,通过对这类信息的充分合理发掘,让个人能够完全根据新时代的会计工作标志和会计工作规范,提高个人的工作素养。此外在工作理念的具体转型阶段,企业也必须加强对所有会计人员当前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的监管,从而了解具体的转型过程中,是否存在工作问题,并第一时间将其解决。

会计技术推广方案

在会计技术推广过程中,一方面要能够了解针对当前网络环境下,已经开发出的各类专业性的会计工作技术,另一方面要能够组织所有的会计人员,參与到对这类技术的了解和学习过程。对于前项工作,企业方要能够搭建专业的会计工作平台,并且在会计理论层面上,要对可以选用的平台作出说明,让企业可以根据当前的经济发展模式和资本积累情况自行选择。对于集中组织学习过程,可以由企业组织或者由专业的会计培训部门组织,让会计人员能够借助这类技术提高工作效能。

综上所述,网络环境对我国会计理论发展过程造成的影响包括技术使用成本的影响、技术推广方面的影响等,在当前的具体工作过程中发现,无法完全根据网络环境的相关标准实验对会计理论的科学建设。为了能够提高建设水平,今后需要落实的工作包括会计技术的推广、工作理念的转变、工作思维的优化等,从而让所有的会计人员可以提高对各类技术的使用质量。

(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ERP环境下会计基础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财政部于2017年10月24日颁布了新《政府会计制度》,并要求2019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新制度要求采用“双基础”“双功能”“双报告”的会计核算模式,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于如何做好新旧会计制度的衔接工作是财务人员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文章旨在通过分析新《政府會计制度》实施的必然趋势、新旧会计制度的不同之处,总结出在衔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对策,为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新旧会计制度衔接过程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提供借鉴。

[关键词]新旧会计制度;双基础;双功能;双报告

1 新《政府会计制度》实施的必然趋势

政府会计是指政府会计主体运用专门的会计方法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负债、运行情况、现金流量、预算执行等情况进行全面核算、监督与报告的一套会计信息系统。长期以来我国实施的政府会计制度是以收付实现制为主的会计制度,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政府会计制度。

目前,随着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公共财政体制的建立与完善,旧会计制度的缺陷逐渐暴露出来,越来越难满足当今社会飞速发展的需要。其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旧会计制度核算的经济业务内容较窄,不能完整、客观的反映政府各项经济业务活动形成的财政资源和财政责任。二是不能全面、客观的反映行政事业单位资产负债情况,科学地评价事业单位的运营和受托责任情况。三是在旧会计体系下,针对不同类型的行政事业单位制定了许多会计准则,导致这些单位进行会计核算的口径不一致,各单位提供的会计信息可比性较差,不能全面、客观的反映各行政事业单位真实的会计信息质量情况。

针对以上旧会计制度中存在的缺陷,为加快适应市场经济环境,加快推进新会计制度的实施是各行政事业单位的必然趋势。

2 新旧会计制度的主要不同之处

2.1 核算模式不同

旧会计制度主要采用收付实现制为会计核算基础,对经济业务只进行财务会计处理,不进行预算会计处理。对于预算仅纳入各部门预算编制中进行管理。所以,旧会计制度只有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费用5大会计要素,不包括预算会计所涉及的会计要素部分。会计报表也仅由财务报表及报表附注构成,不包括预算会计报表。

根据新会计制度的要求,会计主体采用了“双基础”“双功能”“双报告”的会计核算模式。即:对同一经济业务分别采用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作为会计基础进行财务会计处理和预算会计处理,与现金收支无关的业务只做财务会计处理,实现双基础会计核算。新会计制度下的会计主体不仅包括财务会计要素,还包括预算收入、支出、结余3大预算会计要素,实现双功能会计核算。新会计制度对会计报表也进行了优化整合,要求对单位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同时编制财务与预算会计报表,实现“双报告”会计核算。最后,通过“预算结余与净资产变动差异调节表”来反映报表之间的相关性。

2.2  会计科目设置不同

相对于旧会计制度来说,新会计制度下会计科目的设置有做一些调整,主要增加了“业务活动费用”“单位管理费用”“受托代理资产”“受托代理负债”等会计科目,同时也删减了“对外投资”“事业基金”“固定基金”“结余分配”等会计科目。通过调整之后,使得新会计制度下的会计科目设置更加规范、完整,更能客观反映经济业务内容。

3 新旧会计制度衔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财务人员对新会计制度的理解不够

与旧会计制度相比,新会计制度要求采用“三双”的会计核算模式,使得对财务会计核算与预算会计核算的要求更加详细具体,核算难度明显增大,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明显提高。目前,我国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的账务处理能力仅停留在财务会计处理上,对预算会计的处理还需要深入的学习与了解,在思想意识和专业技能方面都比较落后,对新旧会计制度下会计科目的转换、资产账务的清理与并账、新会计制度下会计分录的编制等问题都不能熟练处理,不能及时掌握和完善自身专业技术能力,新会计制度的实施,对财务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和职业判断能力都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3.2 新旧会计制度下会计科目衔接的准确性有待商榷

行政事业单位新旧会计制度的衔接工作主要是将原账期末科目余额表按照新会计制度的要求调整、编制成新账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的期初科目余额表,未入账事项登记新账科目,并对相关科目余额进行调整。所以需要分成财务会计科目衔接和预算会计科目衔接两部分进行处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财务人员对新会计制度的把握不够,也使得一些会计科目衔接的准确性有待商榷。

3.3 资产、负债清查工作存在很大难度

做好资产、负债的清查工作,保证资产、负债衔接数据的准确性是实现行政事业单位新旧会计制度顺利衔接的保障性工作。新会计制度对资产方面增加了受托代理资产核算科目,负债方面相应增加了受托代理负债核算科目,对资产、负债都进行了更加明确的规定和细化,扩大了核算范围,使会计账务处理更加繁杂。长期以来资产清查中存在的盘盈、盘亏、账实不符、长期挂账不清理等历史遗留问题就成了非常棘手的难题,要推进新会计制度的实施,就必须解决掉这些历史问题,以客观的实物盘点数据为基础,以保证初始数据的准确性,这无疑对资产、负债的清查工作增加了难度。

3.4 缺乏完整、实用的财务软件

新会计制度要求采用新的会计核算模式,增大了核算范围与核算难度,大量的核算工作如果仅凭财务人员人为处理的话,既不能保证基础数据的准确性,也降低了财务人员的工作效率,这无疑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软件的账务处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使用的财务软件已经不能同时满足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平行记账的要求,针对新会计制度要求,进行研发的财务软件仍在调试和修改阶段,还无法达到智能完成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同时进行账务处理的水平,仍然需要财务人员针对经济业务内容进行判断,决定是否需要进行预算会计账务处理。

4 如何做好新旧会计制度衔接工作

4.1 加强对新会计制度的学习与理解,提升财务人员专业水平

要做好新旧会计制度的衔接工作,财务人员必须按照新会计制度的要求不断提升专业技术能力水平。单位必须组织财务人员针对新会计制度的核心内容、相关要求进行定期的、系统的学习与培训,要做到能明确区分新旧会计制度在会计科目设置上的不同之處,新旧会计制度衔接过程中应特别留意的核心之处,新会计制度下进行会计业务处理时需要注意的地方等问题,能分析总结出新会计制度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

4.2 编写会计科目衔接操作手册,提高会计账务处理的准确性

在认真研读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基础上,一一找出在实施新旧会计制度时的不同之处,例如衔接前事业单位不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不摊销,不计提坏账准备等,衔接之后需要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和坏账准备等问题,以及在实际操作中出现的不确定性问题,对其进行整理,并根据各自单位的特点,借鉴其他单位的有效经验,编写出切实可行的会计科目衔接操作手册,以此提高会计账务处理的准确性,真正做好新旧会计制度的衔接工作。

4.3 加大资产、负债清查处理力度

在对单位资产、负债进行全面盘点的基础上,针对较难处理的资产、负债等问题,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解决。一是资产方面,主要是固定资产的清理。首先,应该根据资产管理办法,针对固定资产的购置日期、已使用年限等相关数据,对固定资产进行一次性补提折旧。之后,将盘盈或盘亏的资产先转入“待处理财产损益”科目,查明原因后请示领导,审批后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最后,将不满足固定资产条件的资产全部转入“低值易耗品”中进行处理,清查之后的资产必须账实相符。二是负债方面,主要是分析债权是否可收回。若不可收回则需减少净资产。个人借支导致的债权,要了解是否为因公借支。若为因公借支,则取得发票后即可冲减借支,若为个人借支,则需在规定时间内进行冲减借支,否则将通过扣减工资的形式冲抵借支。若存在拒不配合进行资产、负债清查处理行为的相关人员,将对其进行严惩。清查处理之后的资产、负债金额必须与实物金额一致。

4.4 改进、完善财务软件

完整、实用、操作简便的财务软件是保证新会计制度顺利实施的前提条件,要加强与软件开发商之间的联系,根据新会计制度的相关要求,结合单位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对财务软件进行升级、开发,将新旧会计制度下相关会计科目数据进行衔接,增加预算会计处理模块,在进行财务会计处理时能智能的判断是否需要进行预算会计处理,实现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平行记账功能,行之有效的财务软件能够推进新会计制度的实施进程,大大提高财务人员的工作效率。

5 结论

新《政府会计制度》是在借鉴国外先进会计制度实施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在实行精细化管理的前提下,针对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在财务监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规范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保证会计信息质量,而制定的制度。新会计制度对会计核算模式进行了创新,也为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是我国政府财务管理工作的一项重大突破。要发挥出新会计制度实质性的作用,就必须要做好新旧会计制度的衔接工作,对新会计制度进行深入研究,及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通过解决相关问题来达到积极推动新会计制度实施的目的,从而进一步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朱爱丽.高校实施《政府会计制度》的衔接实务探析[J].会计之友,2018(22).

[2]罗惠月.高校新旧会计制度衔接问题浅析[J].经贸实践,2018(8).

[3]许崇建.高校做好政府新旧会计制度衔接的难点及建议[J].时代经贸,2018(10).

[4]杨秀绣,郑敏.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新旧衔接实务操作详解[J].财会学习,2019(1).

[5]傅小韵.事业单位新旧会计制度衔接问题与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9(1).

上一篇:金融会计困境化解研究论文范文下一篇:网络广告发展态势分析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