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成本论文范文

2023-09-17

物流成本论文范文第1篇

随着我国物流企业的迅速发展,成本核算问题成为其进一步发展的瓶颈。目前各类物流企业所采用的成本核算方法不一,导致物流企业所核算的成本信息缺管准确性与可比性。

一、物流企业成本核算现状和面临的问题

我国的中小型物流企业一般是由传统运输企业转型成立,如拥有公路运输资产的企业,均沿用交通运输企业成本

核算方法。物流企业成本计算对象一般按业务、营运工具、运输路线来划分,成本费用构成细分为运输营运成本、仓储成本、管理费用。其中,运输营运成本按与成本计算对象的关系,可分为营运直接费用和营运间接费用。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将运输营运成本与仓储成本简单累加,这种核算方法的缺陷在于没有从企业整体业务考虑确定成本计算对象,无法提供不同业务或者不同客户的成本,也无法计算企业提供增值服务的成本。此外,一些为生产企业从事物料配送、为大型连锁超市从事商品配送的配送中心,采用以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三项总费用累加计算企业的成本费用,为了便于同客户谈判,通常以上年的实际营运情况制定一个参照基准费率(上年成本费用总额/上年配送总金额),再根据配送物品具体特征、客户重要性、客户的需要等具体情况在基准费率基础上制定浮动费率。这种成本计算方法并没有确定成本计算对象,只是按月归集实际费用,尚不能称为成本核算。另外,邮政物流企业采用“倒扣法”计算成本。据调查,以快递、速递等业务为主的邮政物流企业因其业务繁杂,求得单项业务成本的计算一直是通过“倒扣法”得到的,即从收入中扣除一定百分比的利润,剩余部分被作为成本,在每个会计期间与收入配比。但是各项业务“倒扣”得到的成本总额与实际发生的费用总额差异很大,不得不采取人为方式进行调节,为此,报表中的成本费用无法得到真实的反映,无法真正体现出收入与费用的配比。

二、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

我国物流企业选择何种成本核算方法进行物流成本核算一直是需要解决的一大难题。传统成本核算方法在物流企业成本核算及管理控制中的局限性日益显著,而作业成本法作为先进的成本计算方法和成本管理方法正逐渐被人们所重视。

作业成本计算法是建立在“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服务)消耗作业”的两个前提之上。根据这样的前提,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可概括为:依据不同成本动因分别设置成本库,再分别以各种产品(服务)所耗费的作业量分摊其在该成本库中的作业成本,然后,分别汇总各种产品(服务)的作业总成本,计算出各种产品(服务)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由此可见,作业成本法将着眼点放在作业上,以作业为核心,依据作业对资源的消耗情况将所消耗的资源的成本分配到作业,再由作业依据成本动因追踪到成本的形成和积累过程,由此而得出最终产品(服务)成本。

三、作业成本法在物流企业的适用性

从物流企业成本的特点来看,较适宜应用作业成本法。

首先,物流企业的间接费用在总成本中比例较高的特点与作业成本管理适用的条件不谋而合。物流企业不生产有形的产品,而是提供无形的物流服务,这可以看成是物流企业的产品。由于物流企业以物流合同为成本计算对象,生产物流服务这一产品所耗的直接人工和直接材料很少,它的成本几乎全部由间接费用构成。物流企业的营运间接费用包含的项目范围很广,种类很多,在营运成本中所占比例也很大。在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过程中,不能归属直接人工和直接材料的费用支出很多,例如运输车辆的营运、维护,仓库的折旧,装卸、搬运、升降设备的折旧、维修,水、电、安保、物业管理及信息系统的开发维护等。物流成本的这一特点与作业成本管理适用的第一条件不谋而合。

其次,物流企业个性化生产的要求高。物流服务产品的物化表现是企业与客户签订的合同,而且几乎没有两份完全一样的合同要求一样的服务,就是说物流服务产品生产的个性化极高。

再其次,作业成本管理能有效解决物流企业产品定价难的问题。由于物流服务产品存在无形性、瞬时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导致物流企业对其产品的定价比较困难,传统成本法对此无能为力,而作业成本法能有效地解决这一障碍。作业成本管理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可以将作业分析的观点应用于物流服务产品的定价决策。它不仅将成本的计算深入到作业的层面,分别对每一作业进行价值确认,计算出整体物流服务的成本,而且还能准确的计算出每个客户的服务成本及客户间的成本差异。这样,企业就可以获得可靠的产品成本信息。而产品的价格建立在产品成本的基础上,因而物流企业可以利用作业成本管理合理制定出产品的价格,有效解决产品定价难的问题。

最后,物流企业建立在供应链、服务链等作业链以及价值链的基础上,而在企业的作业链中,并非所有的作业链都能创造价值,因而物流企业非常有必要运用作业成本管理对企业的“作业流程”进行改造。

四、物流企业应用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流程

根据作业成本法的“产品生产导致了作业的发生,作业消耗资源并导致成本的发生”的基本原理,可得到物流企业“物流服务项目的实施导致了物流作业的发生,而物流作业消耗了资源并导致物流服务项目成本发生”的推理结论。物流企业的生产是围绕物流服务合同展开的,一个服务合同相当于一种产品,计算物流企业产品成本实际上就是计算企业为完成物流服务合同所发生的费用。物流企业履行物流服务合同,导致了作业的发生,而作业消耗了企业的资源并导致了成本的发生。因此,物流企业产品成本的计算方法就是把企业消耗的资源成本分配给各作业中心,再将作业中心成本库成本分配给每个服务合同,从而得到了每个合同应分担的成本。根据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和物流企业的业务特点,物流企业应用作业成本法核算成本的基本流程如下图所示:

五、成本核算账户设计及核算流程

现行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的会计科目中并无“物流成本”科目,但考虑到相对生产企业来说,物流企业的销售是一个时间段,生产企业销售有形产品是个时点。物流企业提供的生产和销售在同一过程的服务,由此,若不单独设置“物流成本”科目,当物流费用发生时直接计入“主营业务成本”,但合同产品在一个核算期间内未能全部完工,出现有未完工的合同产品,其“物流成本”就无处藏身了。因此,本文设计的物流企业成本核算账户一级科目为“物流成本”。二级科目为运输费、仓储费、装卸费、系统开发费、方案设计费等。二级科目是按成本项目设置的,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生产服务产品所直接涉及的业务种类相应调整,如增加“加工费”、“包装费”等明细科目。三级科目为××合同和间接费用。三级科目实际上是按成本对象来设置的,其中“间接费用”是个过渡性科目。凡不能直接追溯到各项合同的间接费用,在发生时先归集在该三级科目,再分配到各项合同。值得注意的是,按合同设置明细科目的方法可能会使物流企业该部分账务系统的明细科目数量较多,这就需要物流企业采用信息化的账务处理模式,在实现会计电算化的前提下即可以实现该账户设计。在一个会计核算期间内,物流企业只生产单一合同服务产品,企业所有的物流成本都是为生产该合同服务产品发生的,属于直接成本追溯到该成本对象。针对这种情况,企业要提供一定的成本资料不是一件很难的事。

在同一个会计核算期间内,物流企业生产多个合同服务产品,应分别按各合同服务产品归集费用核算成本,凡是能直接归属于某一合同服务产品的直接费用,应直接计入该合同服务产品成本;凡不能直接归属于某一合同服务产品的间接费用,应采用作业成本计算法分配计入各合同服务产品成本。因此成本核算流程简单的描述如下:

按与客户签订的各项服务合同确定成本对象;确定物流成本(系统开发费、运输费、仓储费、装卸费等)中的直接费用,发生时直接追溯到各项合同;确定物流成本(系统开发费、运输费、仓储费、装卸费等)中的间接费用,发生时先归集在“物流成本—间接费用”,再采用作业成本计算方法,将间接费用分配到各项合同。汇总各项合同的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计算各成本对象的总成本。

(作者单位:广东白云学院)

物流成本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文章对我国物流成本控制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归结为四个研究方向,并指出了现有研究成果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关键词】中国;物流成本控制;研究现状;综述

我国的物流起步较晚。现代物流理念引入我国虽己有二十余年的历史,但物流真正为中国企业所重视,被提升到企业战略管理的高度则是进入21世纪才刚刚开始。

目前,物流成本管理应用的研究工作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建立专门的物流成本核算体系,缺乏规范的核算,但近几年有不少企业己在探讨和摸索,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成果。理论界也在积极探讨关于建立统一的物流成本计算标准的问题。通过对物流成本的管理来改善物流流程,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己经成为我国物流理论研究的一个核心问题。

企业物流成本管理国内外己提出了“物流冰山说”、“第三个利润源”、“黑大陆学说”和“效益背反论”等理论。近年,我国企业物流成本控制的研究大致分为四个方面。

一、物流成本财务模式论

在我国现行的会计制度中,物流成本没有进行单独核算,而是分散到材料采购、管理费用、制造费用、产品销售费用等账户。我国对物流成本的界定、形成机制及其构成尚未定论,对于这方面的研究一般综合国内外新观点和管理经验,如借鉴日本对物流成本的界定与分类方法和美国物流成本计算的范围与方法, 研究物流成本的范围、形成机制及其构成, 认识和把握物流成本的本质。

物流成本的核算体系研究是整个物流成本控制的基础,其中既包括对物流成本的构成研究, 更为重要的工作是物流成本、物流活动之间的关系机理研究。

当前,我国理论界对于物流成本的构成,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观点。有的以美国的标准分为运输成本、存货持有成本和物流行政管理成本;有的按功能分为仓储作业成本、运输成本、管理成本。也有的学者按物流活动的范围进行成本分类,分为供应物流成本、生产物流成本、销售物流成本、退货物流成本和废弃物流成本。也可按照财务会计中的费用分类方法对物流成本进行分类计算,大体可划分为运输费、仓库保管费等向企业外部支付的费用和人工费、材料费等企业内部物流活动的费用。

物流成本控制以物流成本的数量为依据,而物流成本的多少决定于评价的对象——物流活动的范围和采用的评价方法。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例行的物流成本管理方法。目前国际上对物流成本的计算方法大致有三种:形态类别物流成本控制、功能类别物流成本控制以及适用范围类别物流成本控制。

代坤(2003),王炜,陈俊芳,张平(2004),李建华,顾穗珊(2004),王春华(2006)等提出我国物流成本的核算方法主要分为三大类:(1)统计的方法;(2)会计的方法;(3)作业成本法。

由于物流成本属于间接费用,对物流成本的控制,首先要克服传统成本计算的缺陷,而要用新的方法来计算和控制才能找出问题,降低物流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作业成本法(ABC 法)是适合于这些目的的一种有效的方法之一。

二、物流成本模型控制论

近年来,我国的学术界综合集成国内外有关物流成本计算的模型和新型理论方法, 应用ABC 成本法、聚类分析法等物流成本测算方法,研究物流全过程,开发可操作性强的各类物流成本测算模型:物流成本总量的测算模型、第三方物流服务市场规模的测算模型、物流业成本水平的测算模型、物流成本节约效果的测算模型等。

张令荣,杨梅(2005)提出基于价值链的作业成本法分析一体化物流成本的数学模型。可以根据各项作业在价值增值过程中贡献比例的历史数据以及生产作业的流程分析,详细确定各个矩阵,输入有关决策结果,以此预测或模拟成本数据,并通过有关矩阵对应的变量,求取较优解或最优解,以便于进行物流成本控制。但此模型仅仅是理论上的假设,有待进一步的分析和实证。

李慧(2004)对物流作业成本法中的物流成本与作业量的相关关系进行研究,引入线性回归预测与控制原理对物流作业成本预测和物流作业量的优化控制,提出多作业正态线性回归模型。该模型实证了利用线性回归原理为物流成本计算、预测和物流作业量的优化控制提供一种新的管理和决策手段。但是,在实际应用线性回归模型时,由于物流成本计算、预测和控制是一个系统工作,涉及物流运作的方方面面。作业成本法本身在分析成本动因时就不可能做到全面化,况且在财务上成本与费用又没有一个绝对明确的划分标准,这限制了该模型的普适性。

柳键,马士华(2004)从供应商缺货对购买方的影响为出发点,引入有效库存水平的概念,构造了在供应和需求都不确定的情形下仓库和零售商的库存模型。提出了安全因子整体优化的思路和方法。但局限于对两阶序列供应链的安全因子整体优化进行了研究,并且基于需求和提前期都服从正态分布,且采取定期检查补货模式,待补定货在后续各期中补足的假定。

三、物流系统成本控制论

物流系统成本的提出基于物流的不同环节的成本具有效益背反的特性,系统化是解决物流成本效益背反的关键。这要求物流一体化,用系统化的观点管理企业的物流业务。物流系统化有两层含义:一是指物流的各功能即运输、储存、包装、装卸、配送、流通加工和信息等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有机组合、协调运行并共同产生出的新的总功能;二是供应链内部各企业物流所形成的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整体。物流系统化是物流的本性, 它强调物流综合成本的降低和综合效益的提升,强调用系统化观点来研究物流,从系统的角度出发来挖掘潜力,降低物流成本。因此,把物流的各环节看作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以“物流总成本最低”为系统目标,进行成本效益分析,从整体上谋求总成本的最低化。物流成本控制的对象应为是物流总成本,而不是功能成本。

物流系统成本论的研究分为物流供应链优化技术研究和物流成本控制策略的绩效研究两方面。

物流是供应链管理(SCM ) 的一部分, 从整个供应链的物流行为来控制成本, 既是必然的选择,也是涉及到多方利益共存、风险分担的合作机制的深层次问题。物流供应链优化技术研究从供应链库存优化、供应链的延迟化、供应链环保支持、供应链敏捷化技术等方面着手进行研究。

张余华,翁君(2006)认为供应链物流中,物流作为整个供应链子环节,其决策最终必须服从供应链,单纯对系统自身优化具有很大局限性。供应链背景下,物流系统优化将会遇到来自系统内部和外部的影响,合作伙伴关系与激励问题、快速准时交货问题、信息问题以及绩效衡量问题等都加剧了优化的难度。

张网琴,孙进(2006)提出精益生产方式下的目标成本管理应是以价值链分析作为起点, 客户价值增值为导向,融合精益采购、精益设计、精益生产、精益物流和精益服务技术, 结合精益管理思想与成本管理思想, 从设计、采购、生产和服务上全方位控制企业供应链成本, 不断消除不为客户增值的作业, 杜绝浪费, 从而降低供应链成本, 提高效率, 以达到企业供应链成本最优的目标。

田肇云(2006)提出挖掘逆向物流潜在价值的策略。指出有效的逆向物流管理能够减少企业乃至整个供应链的运营成本、增加利润,改善企业的现金流,提高客户服务质量,并为企业赢得信用和品牌形象。

容榕,邢相勤(2004)提出基于3PL 和信息技术的现代供应链企业库存和运输管理优化模型,通过应用信息技术和将运输与库存外包给3PL,来降低供应链企业的库存和运输成本,从而降低本企业所在的供应链的运营成本,使供应链企业能够致力于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物流成本控制的运作一般是从系统的角度,依照企业的特点对物流成本进行分类来确定企业内部不同成本的控制指标和控制策略;采用数理统计方法、模糊分析法等对物流成本进行归因分析,建立成本控制模型等对物流成本进行控制,从物流成本的降低与控制策略的成本两个方面进行绩效的综合评价;通过各种控制策略的优化组合,选择有利于整个物流过程的总成本最小的控制策略。

石明虹,滕芳(2006)提出制造业企业内部物流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从内部物流成本控制能力、库存物料管理能力、内部物流布局能力和内部物流管理成熟度四个方面构造。

刘高常(2005):利用模糊分析法对一个企业9个物流基本业务流程进行物流成本控制分析,寻找出成本控制点,便于企业进行物流成本控制。但模糊分析法一般适用于评价和选择不完全信息的事物,其前提条件是对评价和选择的事物其评价指标必需可分解,分解到最后的指标因子要能感知或计算其重要性。

王瑛,孙林岩,陈宏(2003)提出基于两阶段的物流系统综合评价DEA/A HP 法的模型,并建立由运输、仓储、库存管理、信息化水平、企业发展潜力5 类指标组成的物流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在每种类型中又分为生产率指标和质量指标进行评价。评价指标比较全面,在实际运用中还存在一定的难度,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由于关于供应链物流绩效衡量还没有形成一个系统、完善、统一的定义,大部分研究以物流运作效率和物流服务为考核指标,而关于物流成本、物流经济效益以及物流发展潜力方面研究得较少,供应链物流没有形成一套统一的绩效衡量指标基本原则。这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由衡量定义理解不同造成的。由于对物流绩效衡量研究侧重点不同,导致在建立物流绩效衡量指标时,依据不同基本原则选取的衡量指标,没有横向纵向的可比性,难以真实反映出不同活动状态参数结果。当前关于供应链物流绩效衡量标准,主要还是集中在以活动为中心的横向衡量和纵向衡量两个标准,对企业市场适应能力方面,还缺乏对应的一个客户适应度满意度衡量标准。虽然有些标准已经对其三者有了相关介绍,但运用过程中也经常出现缺位现象,衡量标准科学性不强,对操作层面的认识相对肤浅。

现有的物流绩效衡量方法主要是对复杂科学原理的运用,这不仅需要比较全面的专业知识,还应该具备极强的数学功底,在衡量模型的建立时,其过程相对复杂,这更是加大了理解和掌握的难度。现在的研究大都没能很好结合具体实践进行实证研究,对物流绩效衡量的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很不健全,存在一定的技术性障碍,这也是存在于绩效衡量中的问题。

四、物流成本控制措施论

现代物流成本控制是企业全员控制、全过程控制、全环节控制和全方位控制,是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结合的控制,是经济和技术相结合的控制。进行物流成本控制,应在物流成本的形成过程中,对其事先进行规划,事中进行指导、限制和监督,事后进行分析评价,总结经验教训,不断采取改进措施,使企业的物流成本不断降低。微观层面,通过对物流成本现状特征分析和物流成本过高的原因分析,探索一系列有效措施,从不同角度全方位地控制物流成本,如制定物流成本控制目标及具体实施细则;加快物流资源整合,构建物流运作体系;物流技术的网络化、信息化、电子化; 依托第三方物流机构,采取供应链管理模式等。

柯尊海(2005)提出物流成本管理应从战略的高度与战略目标相结合,使物流成本管理与经营全过程的资源消耗和资源配置协调起来。制造企业应从流通全过程、平衡生产物流、信息化投入和合理化的商品配送降低物流成本,通过供应链管理削减物流成本。

易华(2005)指出物流成本控制普遍采用的方法:标准成本法和目标成本法。

王小玲,李华军(2004)提出企业物流成本控制的具体措施:运用线形规划、非线形规划、储存论等数理分析方法优化物流过程,减少完成某项作业所需要的时间或耗费;通过作业成本法提供的成本信息与外界相关作业的成本比较,选择成本最低的作业;通过作业链——价值链分析,消除某些不增值的作业;企业的供应、生产和销售的物流部门应尽量实现作业共享,降低资源耗费;利用系统原理协调好构成物流系统的各要素(物流作业)之间的关系以及各要素与整个物流系统的关系,实现企业物流总成本最低的目标。

目前这方面的研究大都基于一个大的框架,对于企业实际物流控制实施的指导意义不够。

参考文献

[1]黄炎波,张汉江.物流成本控制的系统方式[J].系统工程,2004,(1).

[2]边红霞,韩玉强.论企业物流成本控制[J].商场现代化,2006,(9).

[3]柯尊海.制造企业的物流成本管理[J].航天工业管理,2005,(3).

[4]王春华.物流成本核算体系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6,(1).

[5]代坤.物流成本核算体系的构建[J].财会月刊,2003,(10).

[6]王炜,陈俊芳,张平.物流成本核算体系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4,(1).

[7]李建华,顾穗珊.物流成本及其管理模式的研究[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1).

[8]李晓庆,倪卫红.A B C 法在现代物流成本控制中的应用[J].商业时代·理论,2005,(11).

[9]张令荣,杨梅.基于价值链的企业物流一体化成本分析方法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6).

作者简介:邓伟,女,柳州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何翠娟,女,广西大学商学院硕士研究生;邓义宁,男,广西大学工商管理硕士生。

物流成本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 物流成本 成本控制 物流

一、前言

随着现代物流在企业竞争优势中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多数中国企业的经营理念从起初的节约原材料的“第一利润源泉”,到降低人力资源成本的“第二利润源泉”,转向追求降低物流成本的“第三利润源泉”。据统计近年来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例逐年下降,但是直至2007年上半年仍旧高达18.3%,而发达国家这一指标通常不到10%。我国的物流成本一直居高不下,成为我国物流发展和经济进步的巨大障碍。因此加强企业物流成本管理,对于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力竞争地位以及提高国家经济效益,具有重大意义。

二、物流成本的定义及特点

(一)物流成本的定义。物流成本是指在企业物流活动中,物品在空间位移过程中和时间上所消耗的各种资源的活化劳动和物化劳动的货币表现总和。企业物流成本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商品从原材料供应开始,经过生产加工,到获得成品和销售,以及伴随着生产和消费过程所产生的废物回收利用等过程所发生的全部费用。

(二)物流成本的特点。1 整体性。企业的物资流动具有整体系统性,各职能间的物流成本关系往往存在着此消彼长的现象,又称效益背反。因此,必须以总成本的理念,站在整体的角度,通过对流程控制的整合与协作,达到物流成本最优的目的。2 战略性。物流成本的大小往往与企业在竞争中所采取的战略密切相关。尤其是在目前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物流配送服务已不仅仅局限于单一的货到服务,更多企业在营销战略中采取物流的增值服务策略。因此物流成本管理必须通过寻求物流服务水平与成本间的最佳平衡点来获取企业经营活动中的最大利益。3 独特性。由于各企业在业务流程、地理位置、服务水平、人员业务能力等诸多方面存在巨大的差异性,由此决定了企业的物流成本管理不具备统一的管理模式。要降低物流成本首要任务是必须明确物流成本的构成,全面收集物流系统流程的资源配置,建立物流成本数据库。

三、中国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的现状分析

(一)信息化程度落后。目前,我国大部分物流企业信息化程度低,硬件技术建设、应用不足,软件技术发展严重滞后,信息处理水平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2.1%。一方面企业由于资金有限,无法过多投资于物流信息设施,手工化作业费时费力,效率低下,精确度差。另一方面,我国信息技术发展滞后也是导致物流信息程度低覆盖率的原因之一。

(二)物流速度缓慢、货损率空载率高。我国商业物流不畅现象严重,主要表现为库存比例过高。据相关资料显示,我国生产企业成品库存约15天,原材料库存约30天,商业销售库存约35天,而国外一些企业的产品库存的时间不超过10天。大量的库存占用了企业有限的资金,同时,物流中的货损率所造成的成本仍然是物流成本的主要部分。每年因装卸运输不当,包装问题,保管不善的损失约700亿元。

(三)物流成本财务核算制度存在制度缺陷。物流成本在现行财务会计制度中没有单独的项目,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只把运输、仓库费用列入企业物流成本。此外,由于没有单独列项,物流活动以及其相关费用经常跨部门发生,传统的成本计算法将其与其他活动费用归结一起,很难明确运作职责以及清晰物流活动的真正成本。

(四)没有完善的企业内部物流体制。物流职能近几年来才开始受到国内企业关注,因此体制改革不彻底,设计依旧存在与社会物流的发展与职能运作不协调的问题。企业在职能制或直线职能制的框架下,条块分割、部门分割,没有从供应链的角度,整合下游以及上游的各供应链单元,物流一体化的组织结构仍旧是难以达到的目标。

四、降低企业物流成本的有效措施

(一)建立完善的物流信息系统。现代信息技术不仅大大缩短供应锚上下游各单元的距离,还实现了信息快速准确的共享。企业在各项经营活动开展过程中,对物流职能进行充分控制,最大范围内降低牛鞭效应,使之减少传统手工环节,降低库存,并且能够增加各环节对市场变化反应的灵敏度和精确度,节约各项沟通以及运营成本。

(二)实施高效的第三方物流策略。企业可以将自身物流管理全部或部分的职能外包给第三方物流,以此来控制物流成本。一方面物流委托外包可以使企业集中资源和精力发展自己的核心业务,将固定成本转化为可变成本,提高了资金周转率。另一方面委托专业的物流公司,可以充分利用其专业人员和专业技术的优势,使企业物流管理更加规范、高效、经济。

(三)建立物流成本核算体系。建立物流成本核算管理体系的基础是正确计算物流成本。由于传统成本计算没有物流成本的单独项,一般所有成本都列在费用一栏,导致物流成本数据很难从财务会计中剥离出来。一般可以从明确物流成本构成和对物流总成本按一定标准进行分配与归结这两方面人手。期间,传统物流成本计算按照运输费、包装费、仓储费等功能类别统计,并没有同物流服务水平联系起来,造成物流成本上升的责任不明确的问题。解决此问题可以采用目前行之有效的“以作业为基础的成本核算方法”。

(四)建立现代企业物流理念和组织结构。现代物流不仅仅要创造供应链的增值服务,同时更追求物流总成本的最小化。根据效益背反理论。物流成本的最小化不再是各职能活动的最小化,各企业应当树立系统性,整体性的现代物流理念,对物流系统进行全局设计,建立现代企业物流组织结构。随着当今社会供应链体系中各企业联系日益紧密,一体化的组织结构应运而生,其主要表现在:物流的每一个领域被组合构建成一个独立的直线运作单元,实现从生产、销售、消费整个供应链的流程整合。一体化物流组织的绩效由于传统组织内的物流功能被归组为单一的命令和控制结构而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提高,从而有效地降低了物流成本,使供应链效益获得最大化。

五、绪论

由于发展起步较晚,我国的物流产业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管理水平偏低,物流成本居高不下。本文初步提出建立完善的物流信息系统,实施高效的第三方物流战略,建立物流成本核算体系以及建立现代企业物流理念和组织结构四项措施来降低企业物流成本。随着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和物流意识的增强,世界各国企业都着眼于通过降低物流成本来扩大自己的利润空间。作为以制造业为主的中国,更应该抓住机会,向发达国家学习先进的物流管理理念及技术,让物流业真正成为企业取之不尽的第三利润源。

物流成本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物流成本是一个企业能够盈利的关键,降低成本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文章主要是运用层次分析法分析物流成本的主要影响因素、成本控制的管理现状;介绍了层次分析法的概念、基本原理,并在物流成本控制和管理的方面应用了层次分析法做了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分析,由此而得出影响物流成本的主要因素,从而提出有利于降低企业物流成本控制的建议。物流的质量和成本是保持物流企业竞争力所在,降低物流成本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综合實力。

关键词:成次分析法;物流成本;控制

物流成本是一个企业能够盈利的关键,降低成本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本文用层次分析法研究了物流成本控制,设立了企业物流质量成本控制体系。从物流分工的角度划分企业的物流成本,根据广为接受的物流成本分解对象,建立物流质量成本指标体系,并通过对主要物流质量成本指标的控制,降低物流成本。物流成本是一个物流企业盈利的关键,分析物流成本的控制对企业有着重要意义,可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最终兑现了企业质量效益的均衡发展。

一、国内外文献回顾

在国外,Mentzen(1992)率先深化对物流资金分布特征的分析,指出物流成本的控制与分析不应是单一的分析,而是可以放在企业系统分析的整体水平上。Gooley Toby(1995)指出物流成本不仅占用企业的流动资金成本,而且占用企业的时间成本,这应该是企业实施物流控制的关键所在。Cebeci(2003)从专业角度选择运输方式,层次分析法可以量化模糊模型,使得企业可以从专业评价的角度来选择运输方案。Amy和Christian(2003)将物流成本分为:运输成本、库存成本、包装成本、风险和货损、海关费用以及管理成本。P.L.Abada&Vijav Aggarwal(2005)讨论了综合运输成本与需求递减趋势的价格策略,建立了确定最优运输量和最优价格的决策模型。

国内学者也紧跟国外的物流成本研究,普遍认为物流成本是决定中国的物流业发展水平的关键因素。学者主要在物流成本分类、特征和中外物流成本比较研究。在物流成本控制研究上,范荣华(2005)指出,中国的物流成本控制相对简单,主要从提高企业物流信息管理水平和对内部物流成本的控制力度入手。王姝,蔡璐,王红双(2011)提出了将物流成本纳入整个供应链环境的研究,并指出必须降低运输成本,实现各环节之间的密切合作,减少浪费,降低其他可控成本。曾学文(2015)指出,调整运输路线成本是影响物流成本的关键因素。郝红强(2014)指出,应建立和完善物流管理体系,完善整个供应链模式和管理循环过程,实现仓储运输成本、服务质量和顾客满意度,以及有效性,同时控制物流成本。鞠彪,翟沛(2015)指出,物流成本应从投资、产品设计、供应、生产和运输等方面加以控制。

从上述文献回顾可以看出,物流成本的控制可以从多方面考虑,国外学者认为物流成本应该在企业层面进行系统分析。物流成本控制的两个最重要的研究方向是库存成本控制和运输成本控制。这两个环节的控制和优化可以有效地降低整个供应链的物流成本。

二、层次分析法

1.层次分析法定义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是一种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决策方法,它总是与决策目标、准则和方案有关,该方法由美国匹兹堡大学教授萨迪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提出。

2.层次分析法的步骤

使用层次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大致分为五个步骤:(1)构建递阶层次模型;(2)构造成对比较阵;(3)计算权向量并做一致性检验;(4)计算组合权向量并做组合一致性检验;(5)如果得出的指标权重不能通过合理性检验,则需要重新向专家询问对指标的重要性,重新填写问卷,重新判断或构建新的层次结构图,并且重新计算。

3.层次分析法的应用

成本控制意味着通过开发成本级别指标,成本控制是预防措施过程中的一系列成本和各种因素和条件的一种方式。它基于预先确定的目标成本管理并在实体范围内进行,控制措施确保执行。成本指绝对控制低成本的成本,也称为绝对成本控制;它还包括降低数量和成本之间的安排总成本,收入增长,以及相对节约成本,因此也称为相对成本控制。层次分析法在资本控制中的应用即是重视物流活动中的各个环节成本支付的影响因素。从导致成本发生的因素来看,这些影响因素发生在作业流程的每一个节点上,从最初的原材料生产到产品交付给最终客户的手中,影响因素不同。

三、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东莞DHL物流成本控制分析

1.DHL的简介

德国邮政DHL总部位于德国的波恩,是全球最大的邮政、运输和物流公司,在全球超过220个国家有逾488000名员工,是世界排名第一的合同物流服务提供商,服务覆盖全球60多个国家,占全球市场8.2%。DHL supply chain 1985年进入中国市场,凭借一流的供应链专家队伍覆盖全国的运输网络和先进先出的物流设施持续为跨国及当地企业提供涉及能源、汽车快速消费品,科技医疗等多个行业服务。服务客户超过10万人,网络遍布全国400多个城市,在全国大城市设有200多个办事处和营业场所。DHL供应链在中国拥有仓储服务、运输服务、管理服务和增值服务。

2.东莞DHL物流成本控制分析

(1)指标的选取

根据东莞DHL仓库的实地调研,结合对专家的访问,在东莞DHL物流成本控制中一般考虑以下因素:①运输成本。可以细分为运输工具、货物运输量、运输距离、运输方式等;②仓储成本。影响仓储成本的因素有库存量、库存周转时间、存储时间、产品特性等;③管理费用。管理费用细分为人力资源成本、管理信息系统、订单与客户管理这主要三大类。

(2)指标权重的确定

①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层次分析法首先要求决策者将决策问题根据其性质和隶属关系分化分解成目标层、准则层和方案层,设立递阶层次架构。下面是东莞DHL的物流成本控制模型(如下图)。

②构造对比较矩阵

根据递阶层次结构模型图,把因素B1、B2、B3、逐个进行比较,得到判断矩阵A;目标层与指标层之间的判断矩阵A、B1、B2、B3。

③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应用求和法求出每个矩阵对应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并对其进行归一化,得到对应元素的向量矩阵E=(e1,e2,...,en)T。然后对所求得的向量矩阵执行一致性检查,以获得指标下的权向量。

以判断矩阵A为例求各指标的权重:

也就是说,通过一致性测试,得到的结果是有效的,并且根据上述方法获得结果,如表2所示。

④层次总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

将上面所得数据进行计算,可以算出影响因素对于指标的综合重要程度,如表3所示。

从以上排序结果可以看出,产品特性、运输距离、人力资源成本是控制物流成本的三大主要因素。

3.评估

通过层次分析法对影响东莞DHL物流成本的因素进行主要分析后可以得出结论,产品特性、运输距离、人力资源成本是控制物流成本的三大主要成分,由于产品特性并不是人为可控的,因此,物流成本的控制主要要从运输距离、人力资源成本、管理信息系统这三个方面考虑。控制东莞DHL的人力资源成本和改善运输路径可以很好地控制物流成本,从根本上改善人员的配置和更新信息管理系统是关键。

四、东莞DHL物流成本控制建议

1.改善运输路线,提升运输效率

运输距离是影响成本的重要因素,距离不可以改变,但可以改变运输路线,重新规划运输途径,改善运输路线,能很好控制物流成本,提升运输效率,为DHL节省资源。在运输过程中,运输时间与运输成本之间存在必然的牵连,与其他技术经济指标和运输区间有必定的联系,这是最基本、最合理的运输因素。一切交通工具都有其自身的优势,优化了运输工具的选择,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所有交通工具。优化选择工具和最大限度地发挥车辆的功能和作用是交通合理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流程时间内,大部分时间是在于运输,特别是远离运输花的时间较多。所以,减少运输时间可以缩短整个运输流程,从而达到降低DHL的物流成本的作用。

2.改善人员配置,提高工作效率

改善人员的配置可以很好地降低人力资源成本。DHL的人力资源成本是物流成本中的一个重要的成分,由于大部分人采取的是计时制度,工作效率不高,工作懒散、故意拖延时间的现象普遍存在。要改善职员配置,首先领导态度起着十分重要的影响。DHL的一线管理层主要是组长和主管,需要组长和主管在平时工作期间多激励员工应该恩威并重,公平公正地对待下属,激励员工对工作的改善起着不容轻视的作用。第二,成就动机。成就动机是使员工积极工作的基本要素之一,这样每个员工都可以获得各种成功的经验,发展和提高成就动机的念头,作为自我愿望,有助于提高职工的积极性。此外,同事对员工积极性的影响,使职工重视工作中的人际关系,希望被接受并融入团队。不仅是同一部门的同事需要相处融洽,当其他部门人手不足时,需要积极支援,也需要跨部门相互合作,只有每一个环节衔接紧密,才能共同提高效率。

3.升级管理信息系统,提升管理效率

目前DHL使用的系统主要是ERP和WMS,库存查询都需要用到ERP和WMS,这两个系统目前还不够完善。WMS报表下载行数受限且速度很慢,影响日常的操作和数据监控和运作管理效率。首先就应该对企业对原有的信息系统优化,对现有的物流业务流程进行优化重组,要找出现有各项业务流程中的隐患和解决改进方法。其次,做好详细的调研工作后,在系统软件优化的过程中,要严格把关进程和品质。为使新体系展现先进的管理理念,展示优化后消除隐患的过程。

4.提高周转速度,降低仓储成本

在东莞DHL的嘉达仓库中,货物的进出周转周期太长,有的货物储存有一两年之久,不仅需要存储的成本,还需要人工管理成本,这需要务流程优化重组,要对DHL内部物流的管理流程进行改善。库存管理,库存数量、物品保管,提高周转速度需要从货物的入库日期和生产日期上更改,入库时会将DC(生產日期)录入系统,将所有的物料按照DC和箱号管控,发货是根据系统上的入库日期和生产日期发货,保证录入信息的准确性,以及合理的物品摆放规则等都可以降低仓库的管理成本。提高物料的周转速度能够有效地降低仓储成本,从而降低物流成本。

五、结论

本文运用了层次分析法对东莞DHL的物流成本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希望通过对本文的分析,能够为DHL带来参考价值,并通过改善现有问题,降低物流成本。改善管理信息系统预计可以降低3h/天的工作量;改善运输路线,提升运输效率,预计可以1万-2万每月的运输费;提高人员配置和提高工作效率可以减少5人-7人的工作时间,从而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为DHL节约物流成本,给公司带来更大的收益。

参考文献:

[1]Mentzen,John T.An efficiency approach to logistics performance measurement[J].Journal of business logistics, 1992,12(1):33-52.

[2]Gooley Toby P.Pindinn the hidden cost of logistics[J].Trefficmanagement, 1995,3(3):14-19.

[3]Cebeci U.Multi2 criteria supplier selection using fuzzy AHP[J].Logistics Information Management,2003.

[4]Amy Zeng, Christian Rossetti. Developing a Framework for Evaluating the logistics Global Sourcing Processes.[J].International Jouranl of Physical Distribution & logistics Management,2003.33.

[5]P.L.Abada&Vijav Aggarwal.Incorporating transport cost in the lot size and pricing decisions with down ward sloping demand [J].International Production Economics ,2005:297-305.

[6]蔡明明.我国物流成本控制的影响因素与路径分析[J].物流技术,2013,32(3):158-160.

[7]陈正林.企业物流成本生成机理及其控制途径——神龙公司物流成本控制案例研究[J].会计研究,2011(2):66-72.

[8]邹宪民.企业物流成本的管理与控制[J].工业工程,2005(2):15-17.

[9]张永智.“家电下乡”中物流成本的构成与节约——以重庆为例[J].管理纵横,2009,19(2):106-108.

[10]李亚坤.供应链环境下物流成本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3):130-131.

[11]王增慧.美国物流成本的计算对我国物流成本优化的启示[J].物流技术,2014(7):65-66.

[12]范荣华.我国物流成本控制现状与优化路径研究[J].价格月刊,2005(6):57-60.

[13]王姝,蔡璐,王紅双.供应链管理下的物流成本研究[J].中国商贸,2011(24):129-130.

[14]曾学文.层次分析法在物流成本控制中的应用[J].财会通讯,2015(35):73-75.

[15]郝红强.企业降低物流成本的途经研究[J].知识经济,2014(4):122-123.

[16]鞠彪,翟沛.企业物流成本控制的措施与研究[J].中国市场,2015(2):26-27.

[17]毕亚港.辅助决策技术在作战实验中的应用研究[J].军事运筹与系统工程,2010(2):56-60.

物流成本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迎来高速发展机会,传统管理会计仅重视企业内的财务成本管理,由此导致企业难以制定合理的成本战略定位,使成本问题影响到企业的发展。企业成本取得优势,便可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有利于企业进一步发展。作业成本法的主观性强,未能重视闲置产能,因此其在企业中的推广难度较大。本文就对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TDABC)进行介绍,并分析TDABC在第三方物流企业成本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关键词: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第三方物流企业;成本管理

第三方物流也被称为委外物流或是合约物流,是一个具实质性资产的企业公司对其他公司提供物流相关之服务,如运输、仓储、存货管理、订单管理、资讯整合及附加价值等服务,或与相关物流服务的行业者合作,提供更完整服务的专业物流公司。第三方物流的出现,有效降低了部分企业的物流成本,该部分企业无需自行搭建物流系统,从而使其能够更为专注的将精力放在企业核心成品的生产中,同时第三方物流的出现使物流系统变得更为完整,降低了物流成本。第三方物流为了保障自身能够得到快速发展,就需要依靠建立新管理模式,主要包括虚拟化经营,企业无需耗费自身大量的财力物力来建立物流体系,可将企业工作重心放在核心业务上,其次是供应链管理,企业将眼光放得更为长远,不再局限于内部,在行业价值链中找寻自身的定位,从而获取自身的缺略地位[1]。为了满足上述要求,就需要将产品的价格进行准确核算,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TDABC)逐渐得到重视。

1 TDABC的相关概念

1.1 作业成本法

作业成本法简称ABC,其首次被科勒教授于1952年提出,首次出现在《会计师词典》中。随着时间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罗伯特·卡普兰以及罗宾·库柏深入研究ABC,并将其进一步推

广[2]。ABC是将作业作为基础,来实现成本核算以及控制的方法,其依靠对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各类作业与消耗的资源进行确认,向各类作用中依据资源动因进行资源成本配置,然后依据作业动因向各产品上分配作业总成本[3]。

1.2 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

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简称TDABC,其是由卡普兰教授提出,该方法可有效解决ABC无法解决的问题,其将时间要素作为唯一要素,来对估测资源分割系数进行替代[4]。此后Anderson以及Kaplan两位学者进一步对TDABC进行优化[5]。在应用新的TDABC公式时,无法划分复杂的资源动因以及作业动因,仅需将“时间等式”引入。在将ABC的成本追逐放弃后,应用估时的方法,尽管该方法为估计,但对业务掌握比较熟练的管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取得的结果相较于普通员工具备更高的客观性,同时该方程在应用过程中也对闲置产能的可能性予以考虑,其也是通过管理人员应用估算的方式得出,仅需要应用产能成本率以及单位作用耗时指标,不难看出,TDABC的应用更为简便,同时也有利于其在企业中迅速推广[6]。

2 第三方物流企业成本核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ABC为我国大量第三方物流企业应用的成本核算方法,ABC在应用过程中显现的问题也较为突出,首先是难以确认模型,需要借助大数据来对模型确认予以支持,而为了获取相应的数据,就需要实地访问员工,其无法对受访者的主观性予以避免,收集者不仅需要将采集数据中员工自身的主观成分进行剔除,同时还需要对可能存在的谎报情况进行处理,在对数据进行整理的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与物力,不仅需要耗费较高的成本,同时也难以使原始数据的客观性得到保证[7]。其次ABC模型的作业成本库在不停更新,而为了使数据可靠性得到保障,就需要不断为员工开展新的访问调查,由此不仅无法应用普通Excel软件来对大量数据开展处理,还需企业投入资金来对相应的存储器与数据处理软件进行购置,会增加企业的投入,同时也使得模型更新时间长[8]。最后ABC模型存在缺陷,如模型设定中假设工作效率为100%,而企业具备的实际效能无法实现满负荷运行,从而也就出现了闲置产能,而ABC对于闲置产能予以忽视,导致模型的应用实际意义受影响。此外,个别物流企业仍在应用传统成本法,该方法不具备明确的成本构成分析,使得企业无法通过对成本控制关键点进行寻找来有效控制企业的成本投入[9]。

3 第三方物流企业应用TDABC的可行性与重要性

截至2019年12月,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达到216亿元,比前一年增加接近5.7%,占全国GDP收入的14.6%[10]。根据当前的情况,学者们一致认为占全国GDP收入的10%较为合理,其中运输费用比率保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而管理以及保管费用则相对有所提高,由此也可以发现,针对物流过程中的成本控制是尤为必要的。通过对TDABC进行应用,可使ABC法存在的限制得到突破,将员工的工作效率情况进行真实反映,同时可采用有效工作时间来替代ABC法中“处理每项作用消耗的时间相同”这一不合理假设[11]。

3.1 第三方物流企业应用TDABC的重要性

首先通过对TDABC进行应用,可使第三方物流企业取得更为精确的成本计算。其次可更为有效的开展成本控制,TDABC将计算流程进行简化,使得TDABC可高效推广[12]。并且TDABC无需对资源进行重新划分,从而使得企业在激烈的市场变化情况下,能够及时更新成本控制方案,使得成本管理工作不会落后于市场经济;最后TDABC可获取更为明确的战略管理思路,TDABC可依靠时间方程,来对客户所获取的真实盈利情况进行分析,获取准确的生产决策[13]。

3.2 第三方物流企业应用TDABC的可行性

首先,TDABC具备较高的科学性,查阅国外ABC推行调查的相关数据报道可知,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坚持应用ABC的企业所占比例仅为20%左右,而对原因进行分析,主要是由于ABC的应用方法过于复杂,同时具有固定缺陷,而TDABC可解决上述问题。其次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TDABC的应用难度进一步降低,有利于企业进行精细化管理,将成本费用降低,使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14]。最后随着企业对于成本观念的重视度不断提高,在实现经济效益的提高过程中,企业对于成本控制的重视度也不断提升,有效控制物流企业成本,并非是对单项业务进行有效控制,而是需要做好总体控制工作,要将物流成本计算转变为依靠物流总成本开展物流管理才是核心内容,因此企业对于管理会计的期望值也不断提高,而管理会计在应用传统成本控制方法时,将眼光限制在企业内部,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并未引起足夠的重视,未能制定战略方案,从而导致会计参与到企业经济决策的职能丧失,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而TDABC的应用则可有效管理闲置产能,可使传统成本管理方法存在的不足得以规避。

4 结语

在企业进行成本控制管理时,TDABC具备的优势主要包括:可清晰反映企业内部成本构成,取得的数据真实与准确度均较高,可为管理人员提供参考,使其更为有效的优化成本控制,其次是可解决物流企业的定价难问题,从根本来看,企业竞争实际是顾客的竞争,第三方物流企业属于价值链中的一环,将市场作为导向,获得价格优势便能够在市场中取得先机。TDABC作为成本管理方法,其科学性高,先进性好,但始终仅属于成本管理的一种方法,无法实现一劳永逸,企业需要不断改进,寻找适合自身的成本管理方法。

参考文献

刘海潮,王磊.第三方物流企业TDABC物流成本核算体系——基于天水物流公司的案例研究[J].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2012,5(03):195-204.

张小蓉.基于TDABC法的农产品物流成本管理研究[J].山西农经,2019,52(20):71-72.

劉馨远,俞小平.作业成本法视角下的DB物流公司成本管理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9,41(11):56-57+69.

张洁.导入全价值链成本管理工具,变革企业计划与物流管控全流程——重庆长安工业精益生产经营方式的案例实践[J].中国管理会计,2018,32(01):86-95.

马贝贝.ABC作业成本法在物流企业成本管理中的应用[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9,56(09):243-244.

金诺,房君,张瑞霞.PDCA循环《物流成本管理》情景模拟教学法应用研究[J].邢台学院学报,2018,33(04):167-169+178.

丁含钊,郑淑娟.物流企业中客户满意度的重要性——以SF速运为例[J].商场现代化,2018,10(23):75-76.

杜丽慧.自营配送模式下Y冷链企业物流成本管理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9,40(18):21-22.

周永福.中小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现状与有效途径分析[J].中国高新区,2017,68(24):206.

唐金强,吴骑宇,黄晓佼.大智移云下成本管理路径、效果与改进——以顺丰控股为例[J].财政监督,2019,14(05):112-119.

树中叶.作业成本法在物流企业成本管理中的应用——以HK公司为例[J].经贸实践,2017,63(20):186.

夏秀红.“一带一路”背景下连云港港口物流企业减费降本策略研究[J].商业经济,2018,47(12):25-27.

朱聪,徐天计,程亚晶.基于TDABC法的区域物流平台成本分析与控制研究[J].中国市场,2017,58(24):108-110.

季小立,周伟杰,马滔.物流成本管理创新与长三角制造业企业竞争力——基于中、美制造业物流效率的比较[J].现代经济探讨,2018(08):91-97.

物流成本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从物流作业成本控制的目标、出发点、成本控制依据、流程优化的角度分析精益生产方式与物流成本控制思想的一致性,提出基于精益生产方式的企业物流作业成本控制架构,探讨在物流过程中,如何利用精益思想和方法来消除与物流作业相关的浪费,使企业物流成本得到控制,物流流程得到改善。

[关键词]精益生产方式;物流成本控制;作业成本管理

[作者简介]黄沫,广西东方外语职业学院教师,研究方向:工业工程和物流管理,广西南宁,530222;周斯斯,广西东方外语职业学院,广西南宁,530222;吕国清,广西东方外语职业学院,广西南宁,530222

[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现代效益观念是以客户需求为最终目标,以尽可能少的投入,争取最大的价值,为企业创造更大的效益[1]。长期以来,在企业生产过程中人们一直从产品本身的角度考虑降低成本,这种方式现在看来已经没有太大的余地,并且已难以支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成本产生于产品(或服务)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并在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中伴随着新价值的创造和各种资源的消耗。因此,在价值流中蕴含着更多的成本控制机会。现代的物流成本管理方法中的作业成本法虽然把物流成本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但是缺乏持续改善的思想。企业作业流程中有许多不必要的功能浪费,如何消除这些浪费从而达到更深层次的降低物流成本,需要精益生产的思想和方法。考虑到顾客导向已是当今的主流,精益生产方式的成本控制正是强调了为顾客创造价值的一种方式。

一、精益生产方式与物流成本控制思想的一致性

精益生产方式的基本思想与物流成本控制的思想具有一致性,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目标

物流管理的目标就是要提升企业的物流能力,实现物流活动的效率化。物流企业要在总成本最低的条件下,提高有竞争优势的客户服务,完成商品从供应地到消费地的流动。不论是以5R还是7R的原则来衡量物流服务的质量,还是以活动基础作业成本法来控制成本,物流成本管理最终的目标在微观上体现为以尽可能低的成本为顾客提供最好的服务[2]。该目标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低成本和高质量服务,而精益生产的目标,就是实现短交期、低成本、高质量。因此,可以说精益生产的目标与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目标大体上是一致的。

(二)依据

物流成本存在着效益背反性,人们在进行物流成本控制时是以物流总成本最低为依据的。精益生产方式的目标就是低成本、高效率、高质量地进行生产,最大限度地使顾客满意[3]。在这种思想下,实行精益化的成本控制,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成本控制的着眼点。精益生产方式下的成本控制,是把成本控制的重点放在对制造成本总体的控制而不是个别成本上[4]。因此,精益生产方式的成本控制思想与物流成本的控制思想相一致。

(三)流程导向性

物流作业管理的基本管理思想是,以顾客链为导向,以作业链——价值链为中心,对企业的“作业流程”进行根本性、彻底的改造,强调协调企业内外部顾客的关系,从企业整体出发,协调各部门各环节的关系,要求企业物资供应、生产和销售等环节的各项物流作业形成连续、同步的“作业流程”,消除作业链中一切不能增加价值的物流作业,使企业物流成本处于持续降低的过程,促进企业整体价值链的优化,增强企业成本竞争优势。总体来说,就是通过优化整个物流过程,把物流成本管理分为成本避免和成本控制,创造时间和空间的价值[5]。

精益生产是通过降低成本、资源耗费和生产时间,最大化地增加产品价值,进行精益生产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形成连续的价值增值流的过程。由于精益生产方式一般都是流程导向型方式[6],因此,基于流程作业的成本分析,即把精益生产方式应用到企业物流作业成本分析与控制中是理所当然的选择,同时它也符合流程价值分析的逻辑。

(四)现代管理观念——客户需求

物流系统的目标是向客户提供适当的物流服务,在物流成本管理中,强调了客户服务的重要性,把客户服务看成是一种管理理念,即“以客户为中心”是企业营销哲学的核心内容,是企业实施管理的指导思想[7]。这与精益生产方式实施的出发点是一致的,精益生产方式的拉动式生产就是从客户需求开始拉动生产流程的。因此,把客户需求放在第一位是现代管理的观念,也是精益生产和物流成本控制的主要出发点。

(五)精益生产的浪费原理

精益生产的浪费原理:并非所有的工作都有价值,超过客户要求的任何生产所必需的设备、材料、场地及人工都是浪费的。这些浪费各不相同;同时,浪费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一种浪费往往会衍生出多种浪费。在所有浪费之中,物流是关键,从削减库存着手,是精益生产的典型做法[8]。从大量的实践经验发现,库存浪费是标志性的浪费。为什么说物流是关键,因为作业现场的一切活动都是围绕物流展开的,一切浪费、不合理的活动,最终都会在物流场体现。管理不善必然带来物流不畅。

二、基于精益生产方式的企业物流作业成本控制架构

通过以上理论分析,本文提出基于精益生产方式的企业物流作业成本控制模式,主要从客户需求价值方面出发,利用精益管理的价值流分析方法,优化物流流程,采用职能的观点来分析各个部分内部活动的成本,消除物流流程中的成本浪费,解决传统的作业成本法的大部分缺陷。

精益生产方式下的企业物流成本控制应是从成本发生的源流——作业挖掘成本降低的潜力,它要求企业管理成本从成本发生的源流着手,成本控制的重点内容应该是成本发生的源流,成本控制措施的着力点也应该是成本发生的源流。因此,基于精益生产方式的企业物流成本控制模式围绕物流作业的精益化管理为核心,其过程分为四部分:分析物流作业,建立物流流程;识别浪费,确认物流作业的增值性;运用精益生产方法进行作业改善,消除物流流程中的不必要浪费作业和成本支出,并持续优化物流流程,根据物流成本的乘数效应,使企业流程一次性改善,成本得到持续降低;全员参与持续改善,及时反馈、改进物流活动,寻找新的物流成本降低点。基于精益生产方式的企业物流成本控制模式的四个环节是一个有机整体,应循环反复,围绕精益化管理的核心持续进行,才能不断推动物流活动的改进,整体降低企业物流成本。其相互关系如图1所示:

(一)企业物流流程的精益化管理(以物流客户服务为中心)

以丰田为首的日本企业精益生产模式引发了精益生产学习的浪潮,贯穿供应链的物流需要精益化来支持采购、生产、销售等活动。作为第三利润源泉,为整个供应链节约成本,提高效率从而提升其竞争力也是当前物流的发展目标。所以,精益化是社会生产的要求,也是物流自身发展的需要。

企业物流按物流范围分可分为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和废弃回收物流。在这一过程中,保管、运输、装卸、包装等内容或操作过程会反复出现。一个产品从原材料到加工制造到最终成为产品的过程中,加工、装配等工序在产品的生产周期中约占5%~8%,而搬运、存储等物流过程却占到了生产周期的90%左右。由此可见,对物流流程进行精益化管理具有现实的意义和重要性,物流流程的精益化管理按照这一物流流程分阶段。不同的阶段运用不同精益生产方法进行管理。

1.供应物流过程的成本控制。选择合适的供应商,控制采购成本,实行准时化采购,在准确的时间、准确的地点,以准确的数量、合格的质量提供合适的物品,消除库存和不必要的浪费,进行持续改进。

2.生产物流过程的成本控制。对企业生产物流进行合理化的设计,使各生产活动环节衔接更有效,缩短整个生产物流时间和生产物流距离;运用成组技术和GIS系统,可以简化物流,避免重复劳动,提高效率和效益,物流控制中心可利用GIS系统对定制零部件的时间与空间上的流动情况进行适时监控,达到控制成本的目的。

3.销售物流过程的成本控制。由于市场环境的变化,传统的深入式的长渠道销售模式明显与大规模定制销售物流不相符合。大规模定制的销售交货渠道要求超越不必要的中间环节,直接向终端分销网点或零售商或客户进行销售和供货,采用短渠道模式快速地将定制品送到客户手中,通常具有定制和配送双重职能。

(二)物流作业分析

首先,进行成本动因分析,找出发生物流成本的相关作业,形成相应物流流程。作业是企业为了某一特定的目的而进行的资源耗费活动,是企业划分控制和管理的单元,是链接资源和成本对象的桥梁。一个制造企业的物流作业主要有以下几种:(1)原材料或劳务的接收、存储、分配,如原材料搬运、车辆调度等;(2)生产物流活动,如材料准备、设备测试等;(3)产品集中储存和销售,如报价、定价等;(4)仓库、物流设备设施等投入活动,企业物流管理、物流会计等活动。

(三)识别浪费,确认物流作业的增值性

物流的目标是提高顾客服务水平,减少浪费,降低成本。关于“浪费”的概念在物流领域中可以总结如下:(1)不准时的物流活动(过早或过晚);(2)物流整个过程的中断等待;(3)多余的搬运、移动;(4)多余的库存;(5)冗余的物流流程;(6)低效率;(7)顾客不满意或顾客不需要的物流服务。在物流整个过程下道工序相对于上道工序,下游物流单位相对于上游物流单位都是“顾客”。

识别物流浪费要从物流作业出发。通过运用价值流分析方法对物流流程进行分析,识别浪费,同时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找出关键的物流作业,并建立有效物流作业库,从而形成一条精益化的物流作业过程。找出浪费后,同时要对物流作业进行控制,消除库存、运输、包装、管理浪费。

(四)消除浪费,改善物流作业流程

基于精益生产方式的企业物流成本控制是指采用精益生产方式中的工业工程改善方法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IE相应的主要技术方法有:生产能力研究、成组技术、流程研究、动作研究、搬运与布置研究等。基本的思想方法有:5W1H(目的、地点、时间、人员、根据、方法)提问法、ESCRI(删除、简化、合并、重排、新增)改进原则、4M(机器、材料、作业者、作业方法)分析法等[9]。在精益生产中,IE的工作重点转向物流。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的工作来达到物流成本管理的目标:(1)建立良好的作业环境;(2)物流作业标准化。IE追求高效与优质统一。IE产生以来,推行工作简化(Simplification)、专门化(Specialization)、标准化(Standardization)即所谓“3S”,对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起到了重要作用。每一次生产技术改进的成果都以标准化形式确定下来并加以贯彻是IE的重要手法。在不断改善的同时,更新标准,推动生产向更高水平发展;(3)提高物流作业效率。作业改善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有效方法。常用的方式有:作业消除、作业选择、作业减低和作业分享四种。

(五)开展全员持续改善

为了反映各物流作业的贡献率,及时反馈、改进物流活动,进行全员持续改善活动。

首先,确定目标。建立使客户满意和物流成功运营的目标。根据实际情况可以设立短、中、长期目标。其次,将目标落实到个人。参与物流活动的每个人都应该了解目标,并且知道自己的职责和权利。5S活动是基础。5S的目的之一是创建一流的生产环境。5个S,是创建一流生产环境的5个步骤,分别是: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再次,对每项物流作业采用适当的计量方法,正确反映各项作业的贡献,作为改进活动和奖励的依据。

三、结论与展望

通过整个物流作业流程精益化管理框架的设计,把物流作业成本控制的出发点、过程控制、流程优化实行了精益化的控制策略,采用精益求精的观点来分析各个部分的内部活动的成本,消除物流流程中的成本浪费,解决传统的作业成本法的大部分缺陷。

[参考文献]

[1]胡元木.精益生产方式与成本控制[J].山东经济,2004,(6).

[2]耿勇.对物流成本管理目标的认识[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3,(7).

[3]池海文.精益生产方式的成本管理模式[J].审计与理财,2006,(12).

[4]詹秋梅.精益思想下的成本管理[J].审计与理财,2005,(2).

[5]王小玲,李华军.企业物流成本控制研究[J].物流科技,2005,(3).

[6]冯云翔.精益生产方式[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1995.

[7]李伊松.易华.物流成本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8]孙亚彬.精益生产实战手册——单元生产与拉动看板[M].深圳:海天出版社,2006.

[9]汪应洛.工业工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6.

上一篇:教师学生论文范文下一篇:消费文化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