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范文

2023-09-20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范文第1篇

一、经济产业链背景及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概述

1、经济产业链

正如上文所述的那样, 经济产业链和各个产业部门有着非常紧密的经济关联与技术联系, 主要结合特定逻辑和各类时空布局的关系构建。一般而言大部分产业链包括由经济价值链、企业链、供需链、空间链几个实际维度, 他们彼此是均衡制约协同进步发展的。随着时间的积累, 产业链会越来越具体完善, 最终构建起客观规律, 进而影响着各个运作环节。相比于其他的联系, 产业链层次非常深、范围非常广, 对于关联程度的重视很高、表现出非常具体、紧密的样式, 对资源的加工度要求高, 对满足需求的情况非常关注。

2、数字媒体艺术专业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是随着数字媒体技术兴起而出现的。数字媒体和数字紧密相关, 指的是信息的载体, 结合各类模拟信号与非连续数字形式所构建的传播装置。借助数字媒体各类信息的实时性准确性、容量大小、检索效率、传播渠道都得到了广泛提升。而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主要指借助着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计算机处理技术等作为支撑, 结合着理论知识的学习, 掌握实际技术、获得相关技能的学科。最终目的是为了向社会大众提供其内容产品和相关服务。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在相关院校里, 和其他学科一样, 都是通过其课程实际的教育模式来提升学生的个人素质和实力, 进而为他们日后发展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在我国经济产业链研究和应用非常广泛的当下, 将二者有机结合, 探讨我国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核心科目的实际情况很有必要。

二、国内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核心课程比较研究

1、国内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核心课程体系构建

整体来看我国大部分院校的数字媒体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包括以下几个模块, 分别是学校安排基础的大学教育模块、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核心课程模块、实习及毕业设计模块、任修课。以笔者所在地区为例, 基础的教育模块所占课程比例大致在33%左右, 核心课程模块大致在50%左右, 而实习及毕业设计则占据10%左右时间, 任修课占7%左右[1]。

2、国内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核心课程设计比较

正如产业链理论一样, 国内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在核心课程设计上有着相互依存依靠关系, 但也存在很大的不同。以笔者从业所掌握实际经验来看, 我国北方地区在该专业核心课程设计中比较偏重于理论, 而南方地区、尤其是经济发展相对比较好的地区, 在核心科目设计上则偏重于技术。各地对于实际价值的追逐都是专业发展的主要目标, 这是比较所得出的实际差异。在国内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发展较好的几个院校中, 都已结合自己的实际安排构建相关体系。比如天津师范大学、上海大学、中国传媒大学都有自己独特的设计体系, 但仔细研究发现其差别不大, 核心课程安排都集中了三个部分, 分别是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基础核心课程设置、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核心课程、数字媒体方向核心课程。在数字媒体基础核心课程中, 主要包括了数字媒体导论、艺术概论、设计思维方法、计算机基础、数据结构、高级语言设计、绘画、数字色彩、构成与造型等基础类的科目[2]。

在数字媒体专业核心课程中, 主要包括数字图像处理、计算机图形学、动画基础、传播学与多媒体技术及游戏设计、计算机网络、编导科目、数字剪辑技术等。部分院校已经将数字媒体资源管理、数字媒体市场营销等课程加入到了自己的体系中, 这符合时代发展最新的特色。而在数字媒体方向核心课程上, 主要包括了动漫产业方向的核心课程和数字影视方向的核心课目两个部分, 包括动画角色设计、三维制作、摄像技术、影视欣赏、视听语言等。

3、实际科目比较研究

数字媒体导论和设计思维培养作为我国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主要的核心课程, 在国内横向的对比来看基本上都差不多, 但与过去相比确实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当前我国数字媒体导论和设计思维培养科目的讲解大致分为导论讲解、艺术素养提升、计算机基础概述等几个实际的部分, 具体培养目标就是提升学生的基础实力、尽力拓宽他们的知识面、讲解业界一些基础的技术和技巧。在我国东南沿海部分发达地区院校里, 该类科目讲解的技术深度以及实际使用的情况已经超越了其它地区, 技术的推广和多范围、深层次的使用会是下个阶段该学科发展的方向未来。

图像处理和动画技术操作是我国国内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核心科目, 他们在各院校间实际的讲解有着比较大的差异, 这也充分体现了各地区的不同产业发展。有的高校以计算机教育为主, 突出硬件的使用, 试图借助硬件推广来提升教育实际效率;有的高校则将实际关注点放置在了创意思维上, 试图借此来提升学生个人的艺术创造力;而有的高校则把关注点放在了工具及个人未来的发展需求上, 试图结合科目的讲解推动学生个人的发展。

三、结语

国内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核心课程存在着很多相似的地方, 但也有很多不同。数字媒体设计专业核心课程应当结合时代的特色、比如产业链理论, 来合理的设置高校的核心课程体系, 为学生个人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摘要:随着我国整体国力的迅速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升, 各行各业的结构都出现了大量的新调整, 对于教育行业而言也是如此。产业链是产业经济学中常用的概念, 主要指的是产业部门间与实际经济逻辑与技术上的关联。笔者试图借此展开相关研究, 探索其间的关系。

关键词:经济产业链,国内数字媒体,核心课程

参考文献

[1] 徐耘春.视觉艺术教育的新动向:数字时代背景下的中学新媒体艺术课程与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 2015.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范文第2篇

由于独立学院现有专业视觉传达设计与动画设计, 基本上属于传统专业, 与其他院校在专业设置是和方向上有较大的重合, 因而缺少自己的特色, 课程的设置仍然按照专才的培养目标为依据构建, 课程在结构设计上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选修课的优势是将学科发展和社会需求紧密结合, 正好弥补必修课在此方面的不足。因此, 改变必修课独占“半壁江山”的现状, 适当增加选修课, 是实现素质教育“基础+特色”的培养模式、满足社会对人才多样化高素质需求的有力保障。

二、构建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群课程体系的思路

在对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群课程的研究过程中, 为了能够有效的达到培养目标, 对该课程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上初步建立了一套有效的三种方式:

1、以实践教学为基础, 以能力培养为主线, 以产学研结合为途径, 开发建成体现工学结合特色的课程体系

数字媒体艺术是一门科学与艺术的交叉学科, 秉承“求创新, 重技能”的教学理念, 培养设计专业的宽口径人才。通过对课程教学进行深化变革, 加强实践性的建设, 建成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体现工学结合特色的课程体系。在课程设置方面, 增强主干课程的特色与实力, 精简传统课程的教学周期, 对专业基础课程进行优化, 适当压缩必修课, 大量增加选修课, 丰富学生的创作视野, 增强学生的对新媒体的驾驭能力。

另外, 通过对课程模块的和调整, 确定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学生可以根据学分制度, 在各专业课程模块间自由选择课程, 减少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两者之间的屏障, 拓宽学生的专业技能, 并且展现出新体系的变通性。

2、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数字媒体设计专业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是使教学走出课堂, 面向新技术和新发展。因此应该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校外实践机会, 通过学校与相关设计企业签订合作协议, 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 双方资源共享, 努力争取企业的帮助和支持, 并拓宽学生实践活动的空间。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了实践学习的场所, 创造就业机会, 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积累经验, 而企业也能全方位参与到人才培养体系中, 日后也可接纳一部分毕业生就业, 企业与毕业生共同创造双赢。当前独立学院学生存在的问题是实践能力比较薄弱, 加之大多数独立学院的实践课程条件不足, 设备老旧, 维护更新不及时等现状, 因此更应该以岗位需要为导向, 以实践教学为基础, 以能力培养为主线, 以产学研结合为途径, 与企事业单位、网络传媒公司、游戏公司、动画设计公司、数字媒体制作, 影视广告公司等单位签定合作协议, 借助外力加强实践教学的硬件环境和条件。

3、建立满足专业群实践教学要求的校外实训基地

数字媒体设计专业群的课程需要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实践性的课程体系中得以体现于提高。为了改变重理论轻实践的课程结构现状, 设计系与多家广告设计公司建立了产学研合作教育关系, 因而保障了实践教学, 尤为关键的是, 学生在就业岗位中积累了经验, 专业技能和职业技术应用能力上也得到了提升, 并且在企业内涵文化的熏陶下, 增强了职业意识。

三、数字媒体设计专业群课程的系统化设置

1) 课程结构的优化:“教育技术必须有教育理论基础、技术基础和艺术基础三大基础的支撑”的主导思想是桑新民教授提倡的, 可以根据这个观点来确定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主干, 对课程的结构进行重新的整合、归纳, 改变课程结构多而杂, 系统性差的缺点, 增加专业特色, 使书本知识倾向于实际应用。一些有实践性质的软件类课程, 可适当增加学习周期;专业实践类课程设置要少而精, 根据学校的优势特点, 围绕主线清晰的培养目标制定专业实践课程。

2) 课程内容的优化:对课程的内容进行重新整理, 把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进行合理的安排, 着重将课程设计科学、合理的编排、重构, 强化其可操作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和潜在创造力, 更好地体现知识结构紧密联系学习者的兴趣和就业, 社会的共性需求和学生的个性需求的有利结合。

3) 实践性教学的改革:数字媒体设计专业的“动手能力”需要在实践性课程中不断累积经验, 才能得到提升。因此, 教学环节中运用项目实战法展开教学, 项目教学可划分为分为项目选取、项目实施、项目验收与评价、项目总结四个阶段。让学生在具体的项目运作中理解理论知识, 掌握设计和参与的项目流程, 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学习如何对话沟通, 提高创新能力, 奠定良好的职业生涯基础。

4) 运用现代设计教育的新思路、新观念, 借鉴国外艺术设计学科数字媒体艺术基础教学的成果, 结合国内数字媒体艺术基础教学的现状, 对数字媒体艺术的教学目的、规律、内容进行分析、比较、研究, 确定本课程教学目标, 使之符合艺术设计学科基础教学人才培养的特点与需要。

四、结论

建立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群, 将科技能力与艺术修养进行结合、培养即懂技术又懂艺术的创意型人才, 有利于我院现有的视觉传达和动画专业的整合与发展, 从而带动其他专业发展, 也对加快学科建设、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增强办学竞争实力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摘要:按照独立院校专业分类发展的指导思想, 以培养目标为起点, 结合现有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群的课程体系进行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分析与研究。通过阐述该专业群课程体系的必要性, 提出相应的建设思路, 以及具体课程的系统化设置。

关键词:独立学院,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群,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1] 杨改学.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发展——路在何方[J].中国电化教育, 2006 (7) :8-11.

[2] 彭建祥.创建具有特色的平面设计课程体系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 2007 (12) .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范文第3篇

一、数媒人才培养的主导原则和培养机制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是一个技术及艺术相融合、涉及领域宽泛的新兴学科, 具有新文化、传播性强、科技含量高、跨媒体的特性。这个专业培养的是同时具备科学和艺术技能的双栖人才。要想让学生在创意产业站稳脚跟, 就必须创建合理科学的人才培养机制。我院是一所农业类院校, 作为非艺术专业院校来说, 完善培养人才机制就更为重要。既要注重学科知识的完整性又要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的重点是要提升学生的美术和技术相结合的综合素质。

二、构建秉承传统、彰显特色的数字媒体人才培养的类型和课程体系

作为非艺术专业院校的农业类大学来说, 招收艺术学生对其进行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培养, 在师资力量和教学经验方面就相对处于劣势地位, 而对于录取的生源来说往往也是没有被专业院校录取的考生, 这些学生的专业素质文化基础相对薄弱。基础夯不实学习专业课就比较费力, 比如说学生在编程以及专业软件使用的时候往往表现出理解困难、动手操作能力不强。如何破解类似的人才培养瓶颈, 就要建立符合生源条件和学校特色的教学体系。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是相互交融的科目, 可以把它划分为专业知识模块;专业能力模块、专业核心模块和综合素质四个部分。

(一) 专业知识

专业知识包含导论性课程 (数字媒体导论、媒体艺术与科学) 、艺术素养课 (美术、设计、色彩搭配) 、基本技能 (动画、三维、剪辑、录音) , 这三大专业知识对于每一位同学都是必须要掌握的, 学生的头脑要构建数字媒体的整体框架。在学生掌握数字媒体美术理论的基础之上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想象能力、实践能力和观察能力以及交叉性学科之间的对接思维。

(二) 专业能力

专业能力说的是学生的设计能力、创意能力以及计算机应用能力。学院要根据教学进度的安排, 积极对学生开放实验室, 在不同的教学阶段为学生提供不同种类, 各种梯度与教材和实际工作相接轨的训练并且要积极给予学生技术指导, 使学生的技能得到充分的锻炼。积极和相关企业单位合作, 聘请经验丰富的设计师担任专业课教学, 也可以带领学生到相关单位实地进行考察参观, 激发学生的专业感情, 稳固专业思想。

(三) 专业核心

这并不是仅仅要求学生会使用典型的软件, 而是以实际项目教学为核心。学生在参加一个项目后, 指导老师将任务进行分解, 给不同小组的同学独立完成。从搜集信息再到设计方案再到最终实施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真正了解项目里每一环节的要求和重难点, 在围绕大系统运行的前提下, 注重对学生自身“业绩”的培养, 明确老师在教学中的作用是咨询和答疑。

(四) 综合素质

综合素质主要是数字媒体艺术专刊教育的主要目的。并不是为了培养一个创造人才而是一个知识丰富、计算机操作熟练的复合型人才。这就要求学校开设一些心理类、人文类、传播领域导论与方法类以及艺术修养方面的课程, 同时还要加强学生的写作应用力。

三、农业院校开设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优势分析

作为农业类院校, 在完善和改进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基础之上, 可以渗透到我院其他的优势专业上。例如可以对智慧农业专业、园林艺术设计等专业进行帮扶优化, 使得数字媒体艺术向相关类似专业靠拢。各学院之间可以每个学期不定期选派学生进行交换学习, 其中重要课程的老师要进行学科融合的讨论研究, 目的是为了更好使我院优势专业发挥特性, 促进艺术专业更好完善。

四、结束语

创意产业知识含量高, 文化容量大, 专业技术难度也不小。对于农业类院校的数字媒体艺术人才培养, 需要结合学校自身能力, 师资力量、优势资源等特点建立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特色人才培养模式, 教学与实践二者需要做到相统一, 把校内课程与校外实训相对接。在同时还要在教学内容改革创新、开放实验、大学生科研立项等方面不断进行探索。提高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和敢于实践的勇气。

摘要:随着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 数字媒体技术已经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无论是军事、科研、教育、广告艺术等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在媒体艺术创作的过程中, 不仅要体现整体构图、镜头设计、配音这些电脑和艺术的双向融合, 更重要的是体现出这个创作团队的合作精神。这都需要完善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素养作为前提条件。但是目前各大高校培养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学生还有许多不足之处, 不能真正满足市场所需, 还需要进一步完善高校的教育教学机制。

关键词:农业院校,数字媒体艺术,人才研究

参考文献

[1] 李中扬.刘桦政关于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性教学[M].艺术设计教育展望 (上) , 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2] 覃家君等.数字媒体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基本经验探析[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0 (11) :353-355.

[3] 方桦.理工科“游戏美术设计”课程的教学实践[J].计算机教育, 2009 (6) :62-63.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范文第4篇

数字媒体艺术, 自诞生以来, 便没有明确定义, 不同的人对其的了解也是大为不同, 许鹏认为, 数字媒体艺术是在多媒体艺术的基础上演变的, 换句话说, 他认为多媒体艺术是数字媒体艺术的重点, 他认为数字媒体艺术的最大亮点之处在于艺术, 是一种新型的创新艺术形态;而李四达则认为数字媒体艺术是人类思维与科学技术的集合体, 在他看来, 所有的数字媒体艺术及相关作品都可以划归于艺术范畴, 诸如服装设计、电脑制图, 都算是其中的一个部分, 而笔者认为, 数字媒体艺术可以分为即数字、媒体、艺术, 三者各自分工明确而又互补的学科。将自己的艺术灵感、艺术思维, 运用计算机技术及其相关辅助技术制作出来, 然后通过媒介的审美加以评定、展现。综上所述, 虽然至今数字媒体艺术依然定义不够明朗, 但不可否认的是其科学价值、艺术价值、审美价值的体现, 它是全面性、多方位的, 展现了艺术与科技的完美融合, 是艺术与科技互补互惠的产物。

二、数字媒体艺术的特征

数字媒体艺术是将数字技术、艺术、媒体有机的整合到一起, 因此, 要寻求数字媒体艺术的特征, 必须从“数字技术”、“媒体”、“艺术”多个方面进行思考, 以此可以看出, 数字媒体艺术是集众多学科优势于一身的新型学科, 其特征大致可以概括为多元化、大众化、高效化, 除此之外, 还包括奇观性、可变性、交互性、虚拟性、融合性等特征。

奇观性:数字媒体艺术可以将作者夸张、抽象的创作思维, 以视频、图像等形式呈现出来, 例如一些著名的影视作品《阿凡达》、《侏罗纪公园》的诞生, 它将原本就不存在的或已经消失的事物展现出来。

可变性:由于数字技术的介入, 使得艺术拥有了可变性特点, 这一特点可以更好的优化作品, 将作品中的不足之处进行修改, 实施编辑, 从而使影视作品更容易吸引住人们的眼球, 画面效果更具审美性。

交互性:体现数字媒体艺术交互性特点的当属时下最为流行的弹幕, 在几乎所有的网络直播平台中, 我们都会看到流动性弹幕评论, 其中包括文字与图案两种, 观众在欣赏视频作品的同时, 还可将自己的思想表达出来, 与众人分享、交流。

虚拟性:展现数字媒体艺术虚拟性特征的代表性事件如影视特效, 在很多的影视作品中, 我们都会看到很多本不存在的特技, 而这些都是运用数字编码实现的, 只是在屏幕上, 这些数字编码, 我们用肉眼是看不到的而已。

三、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现状

1、缺乏创新意识, 思想观念落后

数字媒体艺术是需要有创新思维、创新理念, 而很多的创作人员却缺乏这些。很多资历较老的艺术家不愿接受这种新的创作手段, 仍然坚持着传统的创作思维、理念、手法, 这对于其面对快速发展的社会是极其不利的, 久而久之, 所产生的作品必将难以适应市场需求, 当然也有一些接受数字媒体艺术的创作者, 但却在创新意识上相对缺乏, 这也导致了市场上的大多流通性作品出现大同小异的情况, 而精品则少之又少。

2、缺乏文化底蕴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其文化底蕴是相当丰厚的, 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 市面上的绝大多数数字媒体艺术作品都缺乏文化底蕴色彩, 都是在效仿西方作品创作特点, 这对于还没有完全与国际接轨的中国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长此以往, 我国的数字媒体艺术作品将被边缘化, 无法立足于世界舞台。

3、过于依赖计算机技术手段

老一辈难以接受数字媒体艺术, 而年轻一代则过度依赖。数字媒体艺术的诞生, 方便了创作, 让创作更为简单, 让创作空间更为宽广, 但却因此, 也让很多年轻人对其产生了过度的依赖, 从而导致了他们的作品缺乏神韵、精神、人文等元素。

四、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趋势

1、作品中传统文化的融入

虽然现阶段我国在数字媒体艺术方面没有太多精品, 但是在艺术家综合素质不断提高的基础上, 在从业人员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的基础上, 在作品中不断融入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而从创造出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作品, 未来, 我国的数字媒体艺术前途必将一片光明。

2、将实现多学科知识的融入

未来的数字媒体艺术, 必将融合更多的学科知识, 而其界限也将越来越变得模糊, 而这种融合, 也必将使得数字媒体艺术走向一个新的高度, 不同团队之间也会跨学科、跨领域进行合作, 使其呈现多样化发展势态。

3、带给人们更好的艺术体验

随着科技与艺术的不断融合, 艺术的表现方式必将多种多样, 而人们欣赏艺术的方式也必将从眼观耳闻走向虚拟仿真, 例如现在正在迅速崛起的电影、游戏的3D技术、VR技术, 将带给人们更为真实的感官体验。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 数字媒体艺术是一个具有多元化、新鲜性、又充满创造性和发展潜力的领域, 它是艺术与计算机等科学技术的互相融合、互惠互补的产物, 是对美的一种新的表达方式。而未来的我国, 在人们的不断努力下, 也必将创作出更多优秀的、具有民族特色的作品。

摘要:数字媒体艺术, 是近些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而新兴的一门学科, 它涵盖了自然、社会、人文等多个学科, 是一个综合性学科领域, 在它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科技与艺术的融合, 它一出现, 就被运用到建筑设计、影视制作、动漫制作等多个行业, 迅速成为了时代的宠儿, 本文将从数字媒体艺术的定义、特征、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等几个方面, 对其进行全方位系统的解读, 希望以此能够让更多的人们加深对其的了解。数字媒体艺术的出现, 使得影视制作的画面看起来更为真切, 也让动漫制作变的轻松愉快, 而这些都离不开其强大的综合性功能, 作为一个交叉科学, 它涵盖了艺术设计、造型设计、计算机语言、计算机图形、数字图像处理等多个方面的知识, 为了能够更好的让其在各个领域中发挥其作用, 尤其在这个“数字时代”背景下, 加深对其的了解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关键词:数字媒体艺术,特征,现状,趋势

参考文献

[1] 黄秀渝.浅谈数字媒体艺术[J].剑南文学 (经典阅读) , 2013 (4) :181.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范文第5篇

【摘要】当前时期,社会经济水平得到了快速的提高,人们日常生活的物质需求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在这一过程中,人们对自身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提出了更高的标准,而传统艺术由于形式较为单调,且传播方式较为传统,再加之其他因素的影响,无法满足人们对艺术方面的需要;而随着现代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计算机、网络信息、多媒体等现代技术的广泛应用,带动着数字媒体艺术的不断发展,有效解决了传统艺术中存在的缺陷与不足,同时加强了艺术形式的科学性与完善性,丰富了现代艺术的表达方式,为我国艺术领域整体的进步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文主要对数字媒体艺术对传统艺术的美学突破进行分析探究。

【关键词】数字媒体艺术;传统艺术;美学突破

一、数字媒体艺术的具体概述

(一)数字媒体艺术的具体概念

通常情况下,数字媒体艺术的基础是数字化技术,该技术主要是借助现代计算机、网络信息等技术,对光信号、声音信号等方面进行编辑处理,之后再将其转换为数字信息进行储存管理;同时,相关人员还可以将文字、语言等形式的信息向数字形式进行转化,进一步提高信息传输管理的便利性;而数字化媒体艺术主要是将数字化技术与艺术相融合,在丰富艺术表现形式的同时,创作数字化艺术作品,并为人们提供更加新颖的视觉感受与审美体验,为传统艺术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此外,借助数字媒体艺术的应用于发展,还能够对传统艺术美学进行突破,对部分年轻人的思想观念与思维方式进行有效转变,以此来推动艺术领域整体健康稳定的运转与发展下去[1]。

(二)数字媒体艺术的特点

随着人们对精神文化追求的水平不断提高,数字媒体艺术的出现能够有效提高人们的审美水平,为艺术领域整体的进步提供充分基础与保障,其中,数字媒体艺术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特点,分别是:

1.与视听等感官相结合

将传统艺术与数字媒体艺术相比发现,传统艺术的画面主要以静态形式为主,而数字媒体艺术则包含色彩、光影、构图、时间及空间等元素,并不会局限于某一点位,其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移动位置,且运动的速度不定,由此而展现出了现代数字媒体艺术的动态美感。

2.以现代先进科技为基础

同时,数字媒体艺术在应用及发展时,对现代先进科技有着较强的依赖性,当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得到一定的进步时,对数字媒体艺术的进步同样提供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其中3D、VR等技术属于极为常见的几类技术,并与数字媒体艺术进行了有效地融合,借助3D技术的应用,能够令观众更加直观的感受艺术作品的景物与气氛,而通过应用VR技术,可以促使观众更加深入的融入艺术作品中,进一步促进现代数字媒体艺术的进步与发展。

3.缺乏足够的完整性

众所周知,当某一艺术作品在创作过程中,其自身意图主要是通过创作人员所赋予,并根据创作人员自身的思维特点、行为模式等方面对艺术作品的长度等方面进行管控,由此而对作品自身及传统艺术整体领域的发展造成一定影响;而随着数字媒体艺术的应用于发展,当艺术作品在创作及播放时,人们可以根据自身的思维模式与喜好特点等方面对其进行评论修改,导致这些作品没有进行终结处理,缺乏足够的完整性,在另一方面能够对观众审美及创作等方面的需求进行了有效满足,为现代艺术领域整体的进步与发展提供了充分的保障[2]。

二、数字媒体艺术的具体优势

同时,借助现代先进科学技术的应用,当数字媒体艺术在创作及发展的过程中有着极大的便利,再加之计算机、网络信息等现代技术与设备广泛应用于人们日常工作生活中,数字媒体艺术同样能够对人们日常生活习惯于行为模式等方面造成较大影响,为现代数字媒体艺术领域的进步与发展提供了较大的促进作用。

(一)虚拟、综合性方面的优势

研究表明,当数字媒体艺术作品在进行创作的过程中,相关人员可以借助数字化技術的应用,根据自身的想法进行模拟还原,同时提升作品视觉、听觉方面的效果,强化提高作品自身的艺术表现形式,充分发挥出数字媒体艺术的虚拟性优势;同时,由于传统艺术作品在创作时技术水平较低,且缺乏丰富的表现形式,导致作品自身质量与精度较低,而通过加强数字媒体艺术的应用,能够借助数字化技术对传统艺术表现形式进行丰富完善,并加强艺术性与数字化之间的充分结合,保障艺术作品整体的质量与精度,由此而体现出数字媒体艺术的综合性优势。

(二)高效、交互方面的优势

由于数字媒体艺术的基础是数字化技术,该技术在应用时能够快速有效的将信息传递至接收方,且操作简便,应用于数字媒体艺术中能够有效提高工作效率与质量;同时,利用数字化技术对艺术作品进行创作室,还能够减少手工操作的数量,以此来降低创作人员自身的工作强度与压力,为作品自身内容进行丰富完善,从而促进现代数字媒体艺术整体的健康发展。

此外,由于数字化技术在应用时能够快速有效进行信息传递工作,而在对艺术作品进行创作的过程中,创作人员可以借助该技术,促进艺术之间交流沟通水平的提高,并加强作品内容与空间等方面的交互,提高资源利用率,充分发挥出艺术资源自身价值,为数字媒体艺术及行业整体的进步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数字媒体艺术对传统艺术的美学突破

在现代社会运转过程中,计算机、网络信息、多媒体等技术在人们日常工作及生活中有着极为广泛且深入的应用,并对人们日常生活水平的提高发挥着极大的促进作用;传统艺术由于其技术水平及视听感受等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无法满足现代人们日常生活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而数字媒体艺术主要以数字化技术为基础,其技术水平较高,且符合现代人们日常行为及思维方面的模式,同时为人们提供更加直观且丰富的视听体验,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精神文化的需求,由此而实现了传统艺术美学的突破[3]。

(一)满足社会大众艺术审美的体验

经过对大量传统艺术的调查发现,由于传统艺术作品在创作的过程中,其创作人员自身技术与文化水平较高,由此导致作品自身水平较高,与社会生活实际存在较大的差距,普通人群无法有效感受作品内容及氛围;而随着数字媒体艺术的应用,有效降低了艺术作品的水平与高度,促使普通人群可以充分了解作品内涵,极大满足了社会大众的审美需求;同时,相当一部分艺术作品是有普通人群所创作,贴近实际生活,对社会大众艺术审美需求提供了极大的满足,为现代数字媒体艺术的进步与发展提供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二)对传统艺术审美逻辑进行突破

通常情况下,当传统艺术作品在创作的过程中,创作人员将自身的思维融入其中,而人们则需要具备较高的审美逻辑对作品进行了解,明确作者自身的情感等;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加强数字媒体艺术的应用及发展,相关人员在创作艺术作品时主要运用非逻辑性思维,且作品内部的表达方法与素材数量与类型较多,在对这些作品进行欣赏时,凭借传统审美逻辑无法充分体会作品内容与含义,由此而体现出数字媒体艺术对传统艺术审美逻辑的突破。

(三)为人们带来超现实的艺术体验

研究表明,当传统艺术作品在进行创作时,由于技术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其创作材料、设备、方式及灵感等方面都需要以现实事物为基础,由此导致艺术作品自身有着较强的局限性,当人们在观看作品时,缺乏足够的新鲜感,由此而影响着传统艺术的进步与发展;而数字媒体艺术作品在创作时,相关人员可以借助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为人们描绘出一些新颖、超现实的作品,为观众人群提供充分的视听体验,进一步提高了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水平。

(四)提升艺术审美体验的开放性

除了以上内容之外,當传统艺术作品在设计创作时,其工作内容及流程等方面大多是由创作人员独立完成,相关作品具备较强的完整性,观众人群无法有效参与其中,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艺术领域整体的进步与发展;为此,相关单位及人员可以加强数字媒体艺术的应用,通过加强与观众的交流,明确艺术作品所存在的缺陷与不足,并对其进行及时修改与完善,有效提升艺术审美体验的开放性,在满足社会大众审美需要的同时,促进艺术作品自身的健康发展[4]。

四、总结

综上所述,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日常生活的水平得到了极大的进步,物质方面的需求得到了充分满足,由此而对精神追求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在这一过程中,由于传统艺术技术水平等因素存在较大的缺陷,无法有效满足人们的需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相关单位及人员需要加强对数字媒体艺术的了解应用,结合现代计算机、网络信息等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加强数字媒体艺术自身交互性、虚拟性、综合性及高效性等优势的发挥,确保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人们精神文化的发展需求,并对传统艺术美学进行突破,推动我国现代艺术领域整体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罗丹.数字媒体艺术的新美学特征表现与应用研究[J].传播力研究,2018,(08):185.

[2]王余烈,熊倪.数字媒体艺术中再现性时间艺术的研究体现[J].中国文艺家,2019,(09):289-289.

[3]李晓.数字媒体艺术的新美学特征表现与应用研究[J].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19,(21):118-119.

[4]杨舒文.数字媒体艺术的美学价值研究和省思[J].四川戏剧,2020,(02):12-15.

作者简介:

彭宏芬,女,汉族,湖南郴州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视觉艺术策划。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范文第6篇

1.1 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历史

20世纪末, 数字化成为时代的显著代表, 而人类也进入数字化时代的鼎盛时期。数字媒体的诞生波及且推动了艺术发展, 使人类的审美活动, 与艺术创作接受模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数字媒体形成了一门真正的综合艺术——数字媒体艺术。艺术家不再以传统的材料为展示媒介, 而是利用计算机为核心的数字信息处理设备, 通过构建在数字信息处理技术基础上的创作平台, 对自己的创作灵感进行表现与实现, 最后完成基于数字技术的艺术作品。数字媒体艺术作为一种新的艺术形态, 不但成为当代艺术的新宠, 也会成为未来艺术的主要趋势。按照其形态它可以分为几类, 一是传统艺术作品的数字化产品, 这是数字媒体艺术的初始阶段;二是借助数字技术创作艺术品;三是网络媒体艺术作品, 比如网络动画等;四是宽带交互式多媒体艺术作品, 如网络视频游戏等。作为人类创意与科技相结合的数字内容产业, 已经成为本世纪产业核心。

1.2 数字媒体艺术的特征

数字媒体艺术的成熟是依赖于人和电脑的整合, 它并不是因为技术的自然发展而形成的结果。数字媒体艺术所蕴含的文化理念、审美、创作流程和价值观念是开放的。文化理念的开放, 通常可以形成艺术形态出现的背景, 不同的文化理念背景也将导致不同的艺术形态。数字技术的开放性, 表现为时空关系、人际关系, 可以是绘画、音乐、戏剧、雕塑等, 在这种开放理念下的数字媒体艺术, 必然是多元文化整合的结果, 数字艺术只有在多种不同的元素结合下才能表现出不同以往的艺术形态。审美的开放是指数字技术所支撑的艺术创作及其审美是开放的。比如电影电视比任何一种艺术带给人们的影响都直接, 因为核心技术的可复制性使艺术成本降低, 数字技术所能开拓的空间更为广泛, 从而降低了艺术的审美成本, 使审美空间不断扩增。创作流程的开放指数字媒体作品的可修改性、参与行、完善性。当一件作品在网上发布以后, 其允许修改的版本可以被再度创作。而这种无限创造的能力是数字媒体艺术创造流程开放性的体现。

因此, 数字媒体艺术的基本特征是:变化、多元化、虚拟性、交互性。数字艺术的作品展现是观众和创作者之间互动交流的过程, 在数字艺术形态下, 观众可以参与其中创作或者修改, 因此可将作品再创造。

2 数字媒体艺术的影响

2.1 新媒体对于艺术创作的影响

数字媒体艺术作为新的艺术形式出现, 新媒体艺术行业对艺术创作的影响可以分为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第一, 丰富了创作形态, 这种作用主要表现在创造者可以利用计算机, 创作出特殊的效果, 赋予更多的元素。第二, 扩展了内容表现空间。传统艺术创作通常会受到时间、地点、材料等载体的限制, 而计算机扩展了艺术创作的表现空间, 不管是表现过去还是未来, 宏观的还是微观的, 都可以真实展现当时的景象, 从而节约了资金。第三, 提高了工作效率。计算机的应用, 大幅度缩短了艺术呈现时间, 提高艺术创作的效率。但是,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我们不能忽略其消极的一面:人们可以通过计算机将艺术作品更快更有效的创作、发布出来。这对于快速传达给群众来说, 是很有利的。但是对于创作者来说, 运用快捷的工具对艺术品进行大批的生产, 把艺术这种神圣灵感的创作, 变为理性且机械的生产活动, 把艺术品与商品相混, 对艺术创作是不利的。如果长时间的商业化、模式化的生产, 必然会减少艺术性和创作成分。

2.2 数字媒体艺术的未来发展

数字媒体艺术已经扩展到我们的生活的很多部分, 电影、电视、手机、游戏、杂志、动画等这些都离不开数字媒体艺术, 因此它是一个多元化的创新艺术, 且科技与艺术已经结合使用。比如, 网络游戏是数字媒体艺术未来发展目标之一, 过去简单的二维画面, 到现今流行的三维空间, 网游也会继续朝着真实逼真的效果靠近。再比如, 电影可以播放出画面清晰度高, 色彩鲜艳、饱满的画面, 有些电影运用三维和虚拟现实结合的技术, 吸引眼球, 使观众仿佛置身画面之中, 那种感觉无法比拟。

结论

虽然当今社会, 艺术品的产生形式上有所变化, 它集艺术化与商品化于一体, 但是其艺术性始终占主要地位。回看历史, 许多新科技刚推出时, 都被认为是“技术”而不是“艺术”, 就像当初的埃菲尔铁塔, 建造是建筑科技发展的展示, 而现今却成为艺术的代表作品。因此商品化永远无法替代艺术性, 艺术性是每一件艺术作品的固有属性。而如何让观众感受艺术才是重要的话题。艺术希望人们去想象与思考, 而其他比如游戏或者电影与之有交集, 而部分创作者有意无意的将技术特质放入创作中, 但观众是否可以同时兼顾两者呢?如果可以, 我想能够提高对作品的认知度, 从而积累艺术人文的厚度。所以无论我们是强调他的关键性还是实验性, 数字媒体艺术都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机会, 它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丰富了今天的艺术形态。

摘要:本文的研究目的是分析新媒体的渗透对数字媒体艺术发展的影响, 研究数字媒体艺术的特征和它的具体呈现形式, 探索数字媒体艺术的特征与发展。

关键词:数字媒体艺术,艺术

参考文献

[1] Beauchamp, K.G..Applications of Walsh and Related Functions.New York:Academic Press, 1984.

[2] 李四达.数字媒体艺术概论.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0:5.

[3] 黄鸣奋.数码艺术学.学林出版社, 2004.

[4] 百度百科.数字媒体.http://baike.caidu.com/view/237696.htm.

上一篇:铁道工程毕业总结范文下一篇:城市道路景观绿化设计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