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调控论文范文

2023-09-16

税收调控论文范文第1篇

一、税收调控法与税收法定主义的关系分析

通常来说, 很多人都觉得宏观调控法有一个特点, 那就是它的立法内容方面有着多样以及变动的可能性, 这个特点是随着宏观调控法的调整对象, 也就是市场经济形势的变化所决定。从这里可以发现, 宏观调控法的立法体制方面一般都是运用授权立法这种方式, 而在法律表现方式方面, 宏观调控法则大多是行政法规。

具体来说, 宏观调控法一定要对市场经济发展的形势展开深入的分析, 并及时有效针对这些变化制定解决方案。不过从实际情况来看, 相关的法律通常都是滞后的。这是因为只有某类社会现象发生, 且其已经成为社会中常见的情况, 相关的学者或者立法机关便会针对这类社会常见情况进行概括与总结, 然后得出普遍性的调整原则, 然后在转变成相关法律。所以, 不能因为这种及时性, 就对宏观调控法的立法有所松懈, 而且还是在受税收法主义统领的税法领域。我国通过各种税法手段对社会经济展开宏观调控, 大多是对征税对象、税率等要素展开规定或者变动。不过, 税收法定主义便是要求需要确定好各类课税要素, 也就是这些课税要素必须要通过法律的方式具体的规定好。不可以因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形势出现变化, 我国的最高立法机关确立法律的时间会比较长, 就让行政机关随意的通过行政法规对课税要素进行规定。

不仅如此, 市场经济发展形势的复杂性以及多变性对于宏观调控法造成一定的影响, 导致其有所变动。不过关键是市场经济这类复杂、多变的情况是由于市场经济体制自己的调节造成, 抑或者是由于市场失灵引发的。若是之前的原因, 这类复杂、多样的市场经济体制调节便是正常情况, 还正好形成了组织我国展开不合理敢于的坚实理由, 若是市场经济复杂、多样是由于市场失灵导致, 那么我国采取相关的宏观调控方法才拥有一定的科学性。在税收调控方面, 虽然税收法定主义对于授权立法并不排斥, 不过授权立法还是需要确保科学性, 不过也正是由于税收法定主义的原因, 授权立法变得非常严格。税收调控法是税法整体的构成部分之一, 自然也会受到税收法定主义的约束。

二、税收调控法和税收公平原则的关系分析

所谓的税收公平原则其实就是税收以及税法都需要遵守的原则, 税收公平原则对纳税人的税负公平性展开分析判断时所采用的负税能力标准, 根据相关的法学发展, 在税法方面则通过量能课税原则的方式展现, 也就是说纳税人他的税负大小就是从其实际的负税能力进行确定, 不仅如此, 两者相对来说是公平的。税收调控法一共有两种措施, 那就是优惠以及税收重课。从优惠措施来说, 因为对部分纳税人进行税负优惠, 这也就说明其他不能得到税收优惠政策的纳税人的税负将会侧面的加重。从税收重课措施方面来讲, 这类措施就是对相关纳税人直接加强税负。不管是优惠措施抑或者是税收重课措施, 在对实施对象选取的过程中, 并不是根据纳税人负税的能力, 这其实是我国对社会经济发展展开的宏观调控。

税收调控法针对的纳税人, 其负税能力也许比其他的纳税人还要强, 但他们的税负却相对较小, 不过也可能他们的负税能力其实很弱, 却承担了相对较重的税负。因此, 税收调控法这类措施并不符合税收公平的原则以及量能课税原则。也有相关的学者认为, 税收调控法并不会受到量能课税原则的限制和约束, 它相适合的原则其实是需求以及奖惩原则。需求原则其实指的就是, 税收调控法一定要结合促进经济发展的要求进行制定。奖惩原则是对纳税人的经济行为展开相关的奖惩, 从而引导他们经济行为的正确和规范性。不过其中的关键就是税收调控法不会受到量能课税原则的限制和约束。不过因为税收调控法在其措施针对的纳税人与其他纳税人出现了很大待遇差距。所以, 税收调控法一定要拥有实行这类差别待遇的充分理由。比如说, 税收调控法一定要保证公有的利益, 促进社会整体利益的提升。还有就是要遵守比例原则, 需要促进我国政策目标的实现。

三、税收调控法和税收效率原则的关系分析

税收效率原则其实是税收以及税法一起遵守的原则, 具体来说, 其由两个方面构成, 一方面就是税收的行政效率原则, 这种原则的目的就是尽量通过最少的征管成本得到最多的税收。第二个方面就是税收的经济效益, 这种原则其实指的就是税收对于社会资源的分配和经济的发展存在着怎样的影响。相关的检验标准就是能否让税收的额外负担变得更小, 并且获得更多的额外收益。具体来说, 税收调控法其针对的纳税人和其他纳税人存在的很大的区别待遇。因为那些适用的纳税人和其他纳税人存在着很大的区别待遇, 从而需要对这部分适用范围内纳税人的资格进行审查和确定。相关的工作量很大, 涉及了优惠或者重课税率的确定, 税收退还或者加成征收、适用纳税人的违法行为查处等。所以说, 税收调控法的征管成本一定会有所提升。不仅如此, 税收优惠措施还会让其税收的收入变得更少, 因此需要在提升征管成本和税收收入两者之间进行思考权衡。两者之间的比例若是越大, 那么效率越低。所以, 税收调控法这种方式并不契合行政效率原则。

四、结语

根据上文论述可以得知, 过去的税法一开始由于坚持财政唯一目的的原因, 对税收经济法非常的排斥, 一直到后来, 税收调控功能的事实已经非常明显, 其在实际的社会经济发展中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在这样的形势之下, 其才被一步步承认是税法构成部分之一, 不过税收调控法在税法整体都需要遵守的基本原则却能够根据适合与否进行一定的选择。具体来说, 税收调控法其一定适合税收法定主义这个原则, 还有就是其与税法公平和量能课税原则之间存在冲突, 不过却会引来比例原则更加严格的审查, 不仅如此, 根据税收效率原则可以发现, 税收调控法并不能满足行政效率原则提出的要求, 但是其却和税收经济效率存在着紧密的关联。不仅如此, 宏观调控法相关的学者大多都觉得, 税法其实也是宏观调控法的构成部分之一, 且一直到现在我国相关的经济教材当中关于宏观调控法的内容也一定有税法的章节, 不仅如此, 这部分内容往往都非常全面, 并没有将财政税法和税收经济法进行区分。除此之外, 从大量宏观调控法相关的论文可以发现, 其中几乎都认为税法就是宏观调控法的构成部分, 不过事实并非如此, 换一种严谨的说法, 便是:税法调控法和财政税法存在一定的区别, 其不过是税法整体的构成部分之一, 并不能等同于税法整体。

摘要:根据各类目的, 我国的税法一共分为三种, 具体便是财政、经济以及社会这三方面的税法。所以, 相关的学界通常来说都把税收调控法当作税法整体的一般性, 这种看法其实是不对的, 根据税法的基本原则分析, 可以发现, 税收调控法一定会受到税收法定义这个关键原则的限制与约束。不仅如此, 将税法调控法运用在税收公平以及量能课税原则当中并不合适, 还会引来比例原则下更为严格的审查。还有就是根据税收效率的原则可以发现, 税收调控法无法达到税收行政效率原则要求的情况下, 反而和税收经济相关的经济效率原则存在的内在紧密联系。由此可知, 税收调控法和财政税法还是存在不小的差异性, 其并不能等同于税法的整体, 税收调控法其实是税法的构成部分之一。本文对税收调控法与税法基本原则的关系展开分析, 并提出相关策略。

关键词:税收调控法,税法基本原则,关系探究

参考文献

[1] 宋槿篱.中国税收法定原则研究[D].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 2015.

[2] 陈若蛟.文化产业税收优惠法律制度研究[D].西南大学, 2014.

[3] 王宗涛.反避税法律规制研究[D].武汉大学, 2013.

[4] 杨颖.税法的惩罚性规则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 2013.

税收调控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 歌唱表演; 临场心理; 调节与控制

“音乐表演和人类的任何创造行为一样, 都是以创造主体的心理活动为基础, 并受这种心理活动的支配。音乐表演是由多种要素构成的综合心理运动, 涉及认知、 记忆、 情感、 理智、 想象、 直觉、 才能、 意志等各个方面”。[1]在这种综合的心理活动中, 意志即人调节和控制自己行动的心理素质在临场的歌唱表演中表现的尤为突出, 从某种程度上讲, 一个歌唱表演者的这种心理素质完善与否, 在临场的歌唱表演中的心理调控能力如何, 直接影响着他歌唱表演的成败。歌唱中临场心理的调节与控制对于演唱者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为具体的歌唱表演都是不可重复的一次性过程, 如果在演唱中出现什么差错都是无法补救的。在笔者多年的声乐表演实践和声乐教学中, 深感这种临场心理调控能力对于歌唱者的重要性。有些在平时的歌唱训练中表现出色的歌者, 在正式的歌唱表演或声乐考试中其歌唱水平却大打折扣, 而有些人却能在实际的歌唱表演或声乐考试中发挥出正常水平, 甚至超常发挥。大凡从事表演艺术的人都会有这种体会, 就是每次具体的表演实践都会受其临场的心理活动的影响和制约, 从而不同程度地影响到其表演水平的发挥。因此, 如何在每次的临场演唱中尽可能地把自己所具有的水平发挥出来, 甚至还能有一定程度的创造性表现, 这是所有从事演唱的人都竭力追求的目标。下面笔者根据本人多年的歌唱表演实践和声乐教学的感受及综合许多音乐表演艺术家的临场表演经验, 对歌唱表演中的临场心理调控从三个方面进行一些探讨:

一、 全神贯注的投入

这主要是指歌唱临场表演时所应有的心理状态。演唱者要想取得表演的成功, 最重要的就是要力求做到把全部身心专心致志地投入到歌唱表演的情境中, “它不仅要求歌唱表演者注意力的高度集中, 而且更重要的是必须把自己的全部智慧、 热情和才能, 象激光束一样全部贯注于正在进行的歌唱表演之中, 义无返顾地去完成表演创造”。[1][JP2]“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由于这种指向和集中, 人才能够清晰地反映周围现实中的一定事物, 而离开其余事物”。 [2]188当一个歌唱者在临场演唱表演时, 他只有把所有注意力都投入到声乐作品所包含的情境、 意境中, 把他所有的才智和热情都全部专注于表演本身时, 才能不受外在事物的干扰, 为较好地表现出歌曲的情感内涵提供最佳的心理基础; 只有全神贯注于表演活动本身和歌曲的情境内涵, 才能焕发出演唱者内在的歌唱潜能, 从而以最敏锐的思维情感状态去深入地记忆、 感知、 想象所演唱歌曲的形式和内涵, 使歌唱表演实现最佳的二度创造。全神贯注是心理活动中最积极的状态, 这种状态下当歌唱者的心理活动都全部集中在歌曲的情境、 意境中时, 其神经系统和大脑皮层处于最佳兴奋活跃状态, 其所有的感觉器官也就很自然地朝向歌曲中的规定情境进而变得特别敏锐, 这样歌唱者的演唱激情就很容易被唤起, 演唱者就很自然地进入到最佳的歌唱表演创作状态中。[JP]要想全神贯注地进入歌唱状态, 最关键的一点是要在演唱中形成注意的焦点, 这是歌唱者摆脱歌曲作品所规定之情境以外一切事情的干扰, 取得表演成功的重要途径。在临场歌唱表演中, 演唱者对其歌唱对象的注意力越集中, 则对歌唱表演以外的其它事物的感知觉也就越模糊。有些演唱者之所以在临场表演时很容易紧张, 情感投入困难, 就是因为不能把注意的焦点放在所演唱的歌曲中, 而是被演唱之外的事物所分心干扰。比如有些演唱者会情不自禁地被现场观众分心, 特别是如果有专家或自己的导师或他自认为是重要的人物在场, 这样他情绪就会紧张, 就会产生恐惧心理; 又比如有些人由于歌唱基本功欠扎实, 对自己的演唱水平缺乏信心, 那么他就很容易将一部分精力放在如何克服技术负担上, 由于有思想包袱, 其发声的相关器官便会不如平常那么灵活, 这样又会反过来使心理更加紧张甚至慌乱。世界著名歌剧大师、 三大男高音歌唱家之首的帕瓦罗蒂先生把这种能力看成是歌唱家的最重要品质之一, 他说“没有这种全身心的注意力, 即使是世界上最动听的声音, 留给听众的只会是某种不满”。 [3]216

一切优秀的声乐作品都蕴含着特定的情感内容和精神境界, 因此其成功的二度创作(即歌唱表演)就要求演唱者在临场演唱时具有丰富深入的情感体验、 深邃敏锐的艺术心灵, 这都有赖于演唱者良好的心理专注能力。我国著名美学家宗白华先生说: “艺术心灵的诞生, 在人生忘我的一刹那, 即美学上所谓‘静照’。静照的起点在于空诸一切, 心无挂碍, 和世务暂时绝缘。这时一点觉心, 静观万象, 万象如在镜中, 光明莹洁, 而各得其所, 呈现着它们各自的充实的、 内在的、 自由的生命, 所谓万物静观皆自得。”[4]61可见要进入特定的情感体验和艺术心灵的二度创作就必须要能排除所有杂念、 全身心投情于所要表达的对象, 必须做到“空诸一切, 心无挂碍”, 对眼前的事物要做到听之而不闻, 视之而不见, 达成“当众的孤独”这样一种超常的心灵状态, 这是歌曲作品二度创作(即歌唱表演)中所应有的心灵状态。一切高水平、 成功的歌唱表演其演唱者临场时所处的, 都是这样一种心灵状态, 这样一种“当众的孤独”的“空灵”的艺术创造境界。此时, 表演者全神贯注于音乐表演本身, 没有其他任何杂念。全神贯注的投入是任何一场歌唱表演要获得成功的最重要的心理状态, 每一位从事歌唱表演者都应该有意识地在平时的声乐学习和训练中, 尤其是在临场表演实践中, 去有目的地训练和培养这一能力。

二、 自然流露的情感

歌唱艺术是情感的艺术, 凡是优秀的声乐作品和打动人心的歌唱表演, 都是真挚情感的自然流露。在临场演唱中, 演唱者应该怀着真挚朴实的感情, 以真诚大方的艺术气质, 把歌曲作品所蕴含的情感意境通过优美的歌声自然地流露出来, 把真情实感传递给听众, 这样才能既感动自己也能感动别人。只有这样, 演唱者在演唱中才能有效地克服一些不利于歌唱发挥的心理因素和外部因素, 才能对临场演唱的心理进行适时而有效的调控。因为凡是有瞻前顾后、 患得患失、 炫耀做作或不良企图等心态的歌唱表演, 其演唱者的心理状态一定是浮躁而不安定的, 其注意力也是无法专注的, 这样他就极易受到外部事物和自己内在不良心态的干扰, 使演唱效果大打折扣甚至失败。在这方面笔者有着深刻的体会: 当临场演唱时如果内心缺乏真情实感, 不能让情感自然地流露, 那么此时一定会感觉到自己所唱出的歌声是不美的, 听众也是不愿听的, 于是心理就会变得慌乱、 不自信, 进而又会更加影响歌唱的表现; 而当演唱时自己感到情真意切, 音乐情感流畅自然, 那么此时的演唱一定是自我感觉越来越良好, 也就越发会全然沉浸于音乐情境之中, 那么唱出的歌声会深深地感动着自己也同时感动着听众, 这样内心就充满着自信和不可言传的艺术享受, 处于一种全神贯注的投情境界和调控自如的心理状态。这是一种最美的艺术境界。因此, 从事演唱的人必须要不断地学习和培养出这种在临场歌唱中让情感随着歌声自然流露的能力。要想获得在临场歌唱中情感的自然流露, 首先要求歌唱者必须具备良好的音乐领悟力和对声乐作品深刻准确的理解力。其次是必须具备扎实的歌唱基本功和对所演唱的声乐作品所需要的技能技巧, 使之在演唱时完全没有技术上的负担。再者是要有自然真挚的歌唱态度, 不能有不切实际的企图或者是不良的心理负担。这样在演唱中即使出现了一些不如意甚至一点差错, 也能对歌唱的声音状态和心理活动进行及时有效的调控, 从而在整体上使演唱达到满意的效果。在歌唱中使音乐情感自然流露的能力是良好的临场心理调控能力的具体体现, 是使歌唱表演获得成功的最为重要的素质之一, 从某种意义上说, 它比全神贯注素质的获得和实现还要困难。因为这种素质要求歌唱者必须具有更丰富、 更高层次的精神境界、 更深邃的文化内涵和更丰厚的音乐修养; 要求演唱者必须把自己的生命和所要表达的音乐融为一体; 要求演唱者必须要有较长时间的心性修炼和表演实践的锻炼; 要求演唱者必须具备十分安定健康的临场歌唱心态以及强劲的调控能力。

三、 临场紧张的克服

临场表演时的心理紧张甚至怯场, 对于从事表演艺术的人来说, 它其实是一种较普遍的心理现象, 这种现象即便在一些非常成熟的表演艺术家身上也时常会出现。有人以为成熟的演奏演唱家们在临场表演时, 他们肯定是不会心理紧张的, 否则他们的表演就不会是如此的生动流畅, 优美感人。然而世界著名的小提琴演奏家帕尔曼先生却认为: “他们一定会紧张的, 事实就是如此。紧张是生活中的一种实际情况。你必须与它相处, 与它相处得越好, 你就能把它控制得越好。”[5]12事实上, 表演艺术是一门非常需要充满激情的艺术, 而要想在表演时充满激情, 那么表演者的心理和精神就要有一定的紧张度, 否则是很难唤起表演激情的, 只是紧张状态不要过头, 否则就会适得其反。因此, 要想表演取得成功, 其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表演前和表演的过程中时是否会出现紧张状态, 而是在于怎样与这种紧张的心理状态相处, 怎样在表演之前和表演的过程中能及时有效地正确处理这种心理状态, 让紧张的状态往有利于唤起表演激情的方面调控发展, 这样对表演有害的紧张情绪就会得到有效克服。那么, 怎样使临场时的不良紧张状态得到及时克服而使之往有利的方面调控呢?在此笔者根据自己的切身体会, 以及综合许多优秀的表演艺术家的观点, 提出以下五点笔者认为非常有价值的建议。第一, 歌唱表演既需要激情, 但同时也非常需要冷静和理性控制, 成功的表演一定是艺术激情与冷静理性共同创造的结果。在临场演唱中, 只有冷静安定的心理和理性的控制, 才能去掉不该有的思想包袱, 才能让歌唱不受周围环境的烦扰, 才能及时调控好不良的紧张情绪。因此, 在演唱前直至整个的演唱过程中要始终保持一种既激情昂扬又理性宁静的心境, 只有这样才能全身心地投入歌唱表演, 取得最佳的演唱效果。[JP2]第二, 要想克服不良的临场紧张, 经常的舞台演出实践是一个最有效的解决途径。对于较少登台的演唱者, 最缺乏的就是临场经验: 环境的变化, 音响效果在听觉上出现的巨大差异, 观众千百双眼睛的注视, 等等所有这些, 都会使他们显得陌生和难以适应, 从而使他们产生心理紧张甚至怯场。因此, 从事歌唱表演的人必须尽可能多地演出, 去不同场合为不同的人演出, 演出得越多, 收获也就越多。[JP]第三, 必须清楚自己在临场紧张时通常会出现什么情况, 这样便于以最快的方式找出办法来克服它。否则, 一旦在临场演唱前或演唱中出心理紧张就会变得惊慌失措, 轻则使应有的演唱水平发挥不出来, 重则甚至会导致演唱完全失败。要善于吸取经验教训, 善于在演出前对即将到来的演唱有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在心理上、 在脑海中有充分的预见性, 这样在临场表演中如果出现不良状况时不至于无所适从。第四, 必须加强歌唱基本功的训练和歌唱技能技巧的掌握, 对演唱的曲目必须做到了然于心、 非常娴熟, 这样在临场演唱时才能信心百倍, 才能抵御所有的不利因素。因此, 解决歌唱临场心理问题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练好基本功, 不断提高演唱的技能技巧, 加强对歌曲作品的理解和把握能力。艺术界流传着这样一句老话: “艺高人胆大, 胆大人艺高”, 这是克服临场紧张和怯场的良方。第五, 在演唱进行中如果出现某些小的纰漏, 一定要镇定自若, 泰然处之, 千万不能气馁, 不能让这种情况在心中留下阴影, 并尽可能把这种小的纰漏对演出造成的不良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事实上, 在演出中出现某些小的纰漏, 即使是有些大的表演艺术家也往往是很难避免的。世界著名小提琴演奏家帕尔曼曾说: “如果发生了这种情况, 重要的是不要让它影响你以后的演奏。你不能让整个演出崩溃, 既然出现了就泰然处之。把后面的演出视为一次新的演出, 不要让这种失误影响你演出的整个精神和情绪。否则会使你惊慌失措和造成连锁反映。” [5]13 综上所述, 如果演唱者能够从以上五点作出努力, 那么, 歌唱表演中的临场紧张问题是可以得到正确而有效克服的, 至少会把它的不利影响缩小到最低的程度。只有这样, 歌唱表演的成功才能得到保证。

结语: 歌唱表演的临场心理调控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 它因人、 因时、 因地而有着各不相同的表现特征。但是, 如果从事声乐表演艺术的人善于从以上三个方面进行训练和把握, 他就可以很好地应对演唱中所可能遇到的各种临场调控问题, 从而使他的表演艺术水平日臻成熟。[LL]

[HT5”H]参考文献:[HT6SS]

[1] [ZK(]张前. 音乐表演心理的若干问题[J].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1990(3): 26-31.[ZK)]

[2] [ZK(]曹日昌. 普通心理学(上册)[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2. [ZK)][3] [ZK(](美)杰罗姆•汉涅斯. 大歌唱家谈精湛的演唱技巧[M]. 黄伯春, 译. 北京: 中国青年出版社, 1996. [ZK)][4] [ZK(]宗白华. 美学散步[M].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9. [ZK)][5] [ZK(]赵世民. 与大师面对面[M]. 北京: 东方出版社, 1999.[ZK)][FL)0][HJ10mm][HJ]

[WT4HZ][JZ]The Psychological Control of the Spot for Performing Arts in Singing[WT][HJ10mm][HJ]

[WT4"BX][JZ]LONG Tao[WT]

[WT5"BZ][JZ](School of Arts,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angzhou 510640, Guangdong, China)[WT][HJ8mm][HJ]

[WT5HZ]

for performing artists, which directly affects the success or failure of the singers who show even their

artistic achievements. This paper gives an in-depth discussion of full concentration, natural expression of emotion and triumph over anxiety which are the three very important factors for performance. The present study can play a significant guarding role in strengthening and improving the mental control ability on the point of performing.

[WTHZ]keywords: [WTBZ]the singing performance; spot psychological; regulation and control

(责任编辑: 邓泽辉)

(上接第96页)

参考文献:

[1] [ZK(]郭海燕, 石中英, 王远, 等. 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建设的措施与反思[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09(11): 27-31.[ZK)]

[2] [ZK(]翟亚军, 哈明虎. 我国研究生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中国高教研究, 2004(6): 39-41. [ZK)][LL]

[3] [ZK(]温静, 胡显莉. 加强研究生课程建设 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J]. 重庆工学院学报, 2006(12): 182-204. [ZK)][4] [ZK(]姚利民, 王燕妮. 教师培养研究生科研能力的问题及原因分析[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06(12): 58-63. [ZK)][5] [ZK(]熊玲, 李忠.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10(8): 27-31.[ZK)][FL)0]

[WT4HZ][JZ]Thoughts and Exploration about the Construction on Graduate Curriculum[WT][HJ10mm][HJ]

[WT4"BX][JZ]XIONG Ling, LIU Fang, LI Zhong[WT]

[WT5"BZ][JZ](Graduate School of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angzhou 510640, Guangdong, China)[WT][HJ8mm][HJ]

[WT5HZ]

[WTHZ]keywords: [WTBZ]graduate education;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curriculum system; curriculum evaluation

(责任编辑: 邓泽辉)

税收调控论文范文第3篇

每年岁末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外界研判下一年中国经济的“风向标”。2004年底的会议已经表明:中国政府2005年将以更多市场手段继续宏观调控。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确定2005年中国GDP的增长目标为8%,有着丰富的政策含义。一方面,从经济的惯性考虑,2005年经济增长不可能回落到更低的7%左右,与持续快速经济增长形势并不太协调,与预期相差太大的经济增长目标会变得没有意义,且有人为压低经济增长率之嫌;另一方面,目标也不宜过高,设定为8%是向外界传递一个明确的信号,宏观调控的政策仍然趋紧,当局将继续推动从追求增长速度到追求增长质量的转型。

因为要大规模推进多项改革,所以,高层将2005年定位为“改革之年”。

每年岁末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外界研判下一年中国经济的“风向标”。2004年末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使中国很多学者为之欢欣鼓舞。他们认为,中国向着市场化改革的方向又迈进了一大步。从这次会议中,很多人看到了中国政府的转变。

为防止经济的大起大落,中国政府更强调平稳地推进市场化改革,以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取代过去行政色彩相对要强的积极财政政策。

宏观调控转向市场

持续了一年多的宏观调控将如何走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通过对会议公报的仔细阅读、逐条分析之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袁钢明说:“在当前宏观经济大幅度波动因素仍然存在,围绕过去和未来一段时期宏观调控问题而展开的争论尚未结束之时,会议公报的论述,给认识和展望宏观经济运行和宏观调控走向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和理论启示。我认为,未来中国的宏观调控方式将转向重视市场手段。”

这一点成为了学界的共识。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教授说,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宣布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这对于稳定人们对宏观经济政策走向的预期、减少不确定性是大有好处的。同时表明,2005年的宏观经济调控将更多地采用适合于市场经济的总量手段,这也是非常好的。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谢伏瞻也认为,在调控的方式上,中央政府将注重使用经济手段,减少行政干预,运用经济杠杆,提高政策的灵活性和有效性。

回顾一年多来的宏观调控,袁钢明以2004年4月底为界分为两个阶段:2003年下半年至2004年4月底前,宏观调控主要运用经济手段;2004年4月底以后一段时期主要采用行政手段。

袁钢明认为,经济手段调控与行政措施不同,两者对投资及经济运行状态产生了差别很大的影响。2004年初未采取行政措施前,投资增速猛然上涨,采用行政措施后投资增速顿然下降,很多人认为由此可以看到市场机制和经济手段的失灵及行政措施的有效。但从另一视角看,投资增速突然高涨,既可能是行政措施临近出台所引发的投资逆向选择,也可能是经济调控不到位,未及时上调利率抑制需求所致,如果充分采用经济调控手段而不是行政措施,有可能不会出现投资的大起大落。2004年10月底央行上调利率,终于表现出重视经济手段的宏观调控新动向。

公报在论述此次宏观调控所运用的手段时,没有提及前一段时期很多论述极力主张的行政手段,指出此次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加深了对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和加强宏观调控关系的认识,增长了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领。袁钢明说:“中国政府对重视运用经济手段和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认识深化,远比宏观调控取得的当前成果意义更为重要和深远。”

财政货币走向稳健

在2004年10月底的加息之后,就不断有消息透出,中国的财政政策要转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这样的政策指向:2005年将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为了应对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自1998年起中央政府采用积极的财政政策。但是,多年的积极财政政策,形成了中国经济对财政支出扩张的依赖,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局部经济过热现象。况且如果继续大量发行建设国债,会使财政风险进一步积聚。应该承认,在过去的经济过热中,对原材料的强烈需求及煤电油运出现的供应紧张,政府投资的大项目难辞其咎;而稳健财政政策正是为了抑制投资需求,防止过热。

实际上,从2002年~2004年,长期国债发行量就呈现依次递减的趋势,分别是1500亿元人民币、1400亿元人民币和1100亿元人民币。这可以视为中央政府为财政政策转向所释放出的明显信号,亦是官方为积极财政政策有步骤淡出悉心铺路的表现。

为防止收油过猛,2005年会继续保持一定的赤字规模和长期建设国债规模。财政部部长金人庆解释道,这样做的必要性是:第一,政策需要保持相对的连续性,国债项目的投资建设有个周期,在建、未完工程尚需后续投入。第二,保持一定的赤字规模,有利于集中一些资源,用于增加农业、教育、公共卫生、社会保障、生态环境等公共领域的投入。第三,保持一定的调控能力,有利于主动地应对国际国内各种复杂的形势。

针对当前宏观经济走势,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主任范剑平认为,2005年国债发行量在800亿元人民币左右为合理数字。

同时有专家认为,2005年长期建设国债资金的投向将有所调整,由过去主要用于重点项目建设,扩展至在建重点工程的后续投入、公共项目的欠账填补、以及支持亟待进行的重大改革举措,国债资金很可能承担起一部分税制改革的成本。

改革开放多年,市场化配置资源已是共识,而不宜过多强调政府配置资源。财政政策走向稳健是大势所趋。

全面推进改革

在经历了20多年的改革后,中国经济中的深层次矛盾依然没有解决,所以在面临全面开放的WTO后过渡期和中国“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改革成为了最响的声音。高层已将2005年定位为“改革之年”,致力于改善中国经济运行环境的各项深层次改革将在2005年全力推进。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陈东琪认为,双稳健的宏观政策为系列改革措施的出台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2005年改革会获得更多的机遇,改革的机遇会大于改革的挑战。

在2005年,中国将加快实施中央政府直属的国有企业改革。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和诸多行业的改革也要加速推进。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厉以宁教授认为,结构调整的必要性现在已受到人们的密切关注。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除了通过政策按部门、按地区地细化,可以做到“有保有压”之外,同样会给人们一种信号,即结构调整今后将通过经济手段来进行,由利益趋向来引导,并将在市场经济框架内实现。随着人们信心的增强,对结构调整的有利影响是可以预料的。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谢伏瞻表示,2004年已经开始的投融资体制改革,2005年将会出台一系列配套的融资措施;此外的改革重点还将包括:集中在资金、土地以及能源的价格改革,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完善汇率形成机制,加快财政体制改革,理顺中央和地方的财政关系,以及继续推进农村费税改革等。

另外,2005年是中国第十个五年计划的最后一年,也是最后汇总的一年,为同2006年开始的第十一个五年计划顺利衔接,各种重要的经济项目等有必要看到相应的结果。

税收调控论文范文第4篇

宏观经济景气波动对我国农产品价格的影响

摘要:我国农产品价格与宏观经济之间的联动性日益明显,宏观经济景气波动通过农产品产出、农产品需求和政府宏观调控等三种途径影响农产品价格,经济波动与农产品价格存在相互作用关系。在农产品产出传导路径上,经济波动刺激了农产品产出,影响了农产品价格的波动;在农产品需求传导路径上,经济增长促进了城镇居民收入的增加,购买力的加强,刺激了农产品价格的波动;在政府宏观调控传导路径上,经济增长使得国家广义货币供应量增加,货币的超发刺激了经济波动对农产品价格的冲击。

税收调控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近年来,国际收支持续不平衡,经常项目与资本项目持续双顺差现象呈现强化趋势,纠正国际收支失衡和妥善处理大量外汇储备成为我国当前亟待解决的一个宏观经济问题。但是,妥善处理这一问题与实现宏观调控目标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冲突。从多种角度、综合多种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并使这些措施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关键词:双顺差;宏观调控目标;外汇储备

中国分类号:FO15 文献标识码:A 

1 问题的提出

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四大目标是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近年来,双顺差现象呈现强化趋势,纠正国际收支失衡和妥善处理随之而来的大量外汇储备成为我国当前亟待解决的一个宏观经济问题。如果处理不当将严重影响我国宏观经济的健康发展。但是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及措施将可能对我国经济健康快速增长、增加就业、物价稳定以及货币政策效果等诸多宏观经济目标的实现带来负面影响。

2 内外目标冲突的现状

2.1 物价稳定与国际收支均衡的冲突

自1994年以来,中国连续出现经常项目与资本项目双顺差格局,国际收支呈现大量盈余。同时人民银行承担了无条件买卖外汇、平衡外汇市场日常供求义务,导致了外汇储备大幅增加,由此引发的外汇占款对基础货币投放的影响使我国的金融经济的发展受到很大冲击。一方面,外汇储备过高,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另一方面,巨额外汇占款引发基础货币投放增大,导致货币供给的内生性扩张,为了对冲外汇占款引起的基础货币投放,央行采取了一系列货币冲销手段,但这些手段不论在市场基础上还是操作技术上,都是不可持久的,其效果稳定性也将是难以预期的。在这种情况下,人民币对内贬值,对外升值,使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很难实施。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两大目标的冲突加大。

2.2 充分就业与国际收支均衡的冲突

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安国之策。双顺差的产生对充分就业带来了好处。其一,经常项目的顺差是由外贸出口导致的,而外贸出口的增加势必会增加国内人员的就业,提高就业水平。其二,资本项目的顺差是由资本的大量流人造成的,而大量流人的资本大部分构成投资,由外商投资企业主导的加工贸易的制造环节在境内主要采取劳动密集型生产,对扩大就业的效果十分显著。如果出口急剧下降,或外商直接投资出现大幅下滑,势必会影响到我国的就业状况,不利于社会与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可见,调节国际收支失衡与充分就业之间的矛盾一定要权衡利弊,采取适当的措施。

2.3 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均衡的冲突

国民收入的构成要素包括消费、投资和净出口,它们的增长对国民收入的提高起着决定性作用。由于当前中国消费疲软,人们偏向于储蓄,所以消费对国民收入的增长贡献有限。因此,当前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是投资和净出口。目前中国人们的储蓄并没有顺利地转化为国内投资,即对国民收入起到主要作用的投资来自外资的流入。这也是双顺差中资本项目顺差的功劳。净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从近几年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净出口一直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主力军。当然这支主力军导致了双顺差中经常项目的顺差。

3 解决措施

双顺差对我国宏观经济目标的实现有利也有弊。要充分利用双顺差的利同时减少它的弊需要政府充分利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等多项综合措施。

3.1 减少双顺差

3.1.1 经常项目

经常项目顺差的根源就是国内储蓄大于国内投资。这部分资源国内居民消费不了,所以只能出口到国外,向国外寻求销售途径。

(1)抑制国内通货膨胀,然后扩大内需。

当前国内出现的困境是通货膨胀和内需不足并存。这两个矛盾可以并存的原因是它们产生的原因和渠道不同。通货膨胀是结构性,它是由猪肉和石油的短期供不应求引起的,进而引起粮价和其他物品的涨价,而内需不足是由于我国国民偏爱储蓄引起的。所以,我们应该针对通货膨胀的起因采取措施控制物价上涨。而扩大内需可以通过降低储蓄率,稳定人们的支出预期,减少预防性储蓄,央行也要降低利率;也可以通过增发国债,优化经济结构,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2)调整对外贸易发展战略,减少出口。

今年来,我国一直奉行“出口至上”的贸易战略,如出口退税等,忽视了进口和国内市场的作用,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外汇储备的不断增加,这一措施没有及时得到修改,致使中国内需不足和外汇储备的过度增加。为了减少双顺差,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出口对经济健康平稳增长的作用。当前,政府应该实行出口、进口和内需并重的平衡贸易战略。取消过度激励出口的措施,降低部分产品的出口退税率,促进国内产业结构和出口商品结构优化,激励出口商品提高国内增值程度,增加高附加值、高技术、低能耗、低污染商品的生产和出口。从国际收支的角度来看,这样做带动了服务贸易进口、更有助于国际收支平衡。

3.1.2 资本项目

(1)稳定汇率,减少人民币升值压力。

一直以来,人民币汇率未能反映外汇市场供求关系,不利于均衡价格的形成。并且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较窄,缺乏足够的弹性。所以,外汇管理改革应重在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适当增加汇率弹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以促进经济的均衡发展。具体地说,首先要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增加外汇市场交易币种,让更多的金融和非金融机构参与进来,使人民币汇率能真实的反映外汇市场供求状况;其次要逐步放松资本外流的限制,放宽个人外汇业务、促进海外投资等,采取更加弹性的汇率制度方法,不断扩大汇率变动的区间;最后要积极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因为有效的利率形成机制是形成有效汇率的基础。我国应积极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从而促进汇率市场化的实现,以促进经济的均衡发展。

(2)减少外资流入,引导并合理利用外商投资。

近年来,我国引进外资的主要目的是补充国内储蓄的不足和引进先进的技术。而如今,中国居民自己的储蓄率已经很高,只要合理地把它转化为投资,中国就没必要去引进外资。所以,引进外资应重在引进先进技术、提高资源的配置和使用效率。具体来说,首先要取消地方政府把对外资的引入状况作为政绩考核标准的做法,同时取消对外资的优惠政策,做到对外资实行国民待遇。其次要适当转变外资政策,引导外资流向高技术含量的行业,使其有利于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和节约能源。真正把利用外资和提高国内产业结构结合起来,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

3.2 妥善处理大量外汇储备

外汇占款的增加改变了我国基础货币的投放结构。降低了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推动了国内通货膨胀的发展。

3.2.1 纠正外汇管理观念

管理层对于外汇储备的管理存在观念上的误区必然会导致管理方式产生失误,如人们普遍认为外汇储备是国家经济地位的象征。但我国的外汇储备主要来源于经常项目的顺差。产品大量出口被外国使用。对于我们这个资源相对缺乏的发展中大国来说,是个资源的浪费。所以我们应该出口高质量、高附加值和有高新技术的产品,而不应注重顺差的“量”,更不能简单地把外汇储备看作是国家实力的显示。另外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本资源发展经济。我们可以用这些钱还外债,也可以去国外投资,或者购买外国物品投放到国内经济发展中等等。

3.2.2 建立国家外汇储备管理的动态目标系统

目前,外汇储备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力正在加强,而我国对外汇储备的管理却相对滞后。处于被动状态。建立国家外汇储备管理的动态目标系统变得越来越重要。这需要慎重选择多项指标,比如外汇储备最优量、外汇持有币种和外汇储备的调节手段等。

税收调控论文范文第6篇

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之下,进入高等院校开始接受高等教育的孩子基本上都处于17至19岁这个年龄段,此后4年的高校生活,既是知识学习的阶段,也是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是学生心理成熟的关键时期。高等院校的教师,传授知识固然非常重要,但育人的职能也很重要。教师通过言传身教,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政治思想观,培养学生的心理走向成熟。心理成熟,主要是指作为社会人的心理的成熟。但是在知识的学习方面,心理因素占据很重要的地位。学习过程中的心理活动称为学习心理。学习心理是大学生们进行知识学习的重要基础,尤其是艺术学习,心理影响更为重要[1]。但是目前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声乐教学,主要是从声乐的训练、艺术素质的培养、教学方法的学习等方面入手,培养学生在声乐表演和声乐教学方面的素质和能力;而往往忽视了对于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学习心理素质是学生进行声乐学习的基础,对于学生的声乐学习、声乐表演以及将来从事声乐教学都有很大的影响,学习心理素质是否成熟,很大程度上决定学习的效果、表演的质量和教学的成果。在高校声乐教学中,教师应当从培养学生健康成熟的学习心理素质开始,提高学生的综合艺术能力,培养能够适应社会工作的合格的声乐艺术人才。

一、学习的基础来源于学习的动机

心理动机是人们在需要的刺激下,激起并维持其活动的一种心理活动倾向。这种心理活动倾向具有鼓舞、干预和指导活动方向的能动作用。对于一切学科,学习的动机是学习的基础,动机直接导致效果。学习声乐的动机和学习声乐的需要是声乐学习的基础,是学习的始动因素,是个体发动维持行动的一种心理状态。其本身也是声乐教学的主要目标,是渗透思想教育的一个重要产物。在声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动机,是进行良好声乐教学的基础。

良好的演唱动机,应该是将自己艰苦努力排练好的精神产品,负责地、精心地再现于观众面前。表演时以新鲜体验和创造使自己进入角色和演唱内容,从而使观众受到艺术感染,得到艺术享受。事实上,在培养良好的演唱动机之前,演唱者必须具有良好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心理动力。从热爱和追求声乐艺术的美感出发,参与演唱也是为了在表演中间使自己和观众一起进入特定的艺术氛围,一起通过声乐的形式得到艺术享受,这样的动机才是良好的声乐学习动机[2]。人的音乐心理活动动机是多种多样的。根据音乐活动的目的和起因,可分为自然生理性音乐心理活动动机和社会性音乐心理活动动机等。根据音乐活动目的的对象不同,可分为简单音乐心理活动动机和复杂音乐心理活动动机等。演唱者在歌唱之前首先应对自己的演唱动机有所认识,进行分析。这是歌唱成败的前提因素。

学习声乐的动机是行为动机的一种,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源泉,是一种为满足知识和情绪需要而渴望了解、掌握声乐的心理状态。声乐认知的需要是一种以获得声乐技术、技能、技巧为目标的需要,即求知的欲望。主要通过学生对歌唱艺术的兴趣和喜爱引起学生想学、想唱的欲望从而驱使需要了解声乐知识,如学习发音技术、发声技能、发音技巧以及掌握和处理音乐表现的各种心理因素。这种认知具有动机力量,通过长期的亲身实践、听觉感应、体验、有目的的反复训练以及不断取得进步而逐渐形成,使各项能力得以稳固。而且在学习歌唱的过程中,由于多次训练、实践及演唱的成功,体会到一种心理满足,这种满足又反馈刺激求知欲。从而又形成了一种比较稳固的声乐学习动机。用动机唤起维持行动、指导行动方向的心理力量,使行动指向更具有一定的目的。

学习声乐的动机的始发因素有的是机体自发的,比如一些声乐条件比较好的学生,他们具有良好的音质、音色、乐感等;还有的是由学生自身需要得到发展而引起;有的则是由外界某事物刺激而引起,如看影视及听音乐会或演唱比赛中一位演唱者的演唱,或特别欣赏的一首歌曲令自身十分陶醉而引发心里非常想学、想唱……外界引发而起的作用称为激励,激励动机的外界刺激一般称为“诱因”。在诱因和目标发生联系之后,便形成了动机——诱因状态。从而个体对能满足自己一定需要的事物或情境产生明确的向往和追求。有的想从事声乐表演,成为一名歌唱演员;有的想从事声乐教育,去培养更多的声乐人才等等。诱因具有诱发或激起目标及指导行动的作用。从心理学的角度研究分析,利用这种自发的积极性来调动学生在学习声乐的过程中克服困难、坚持不懈、勇于实践、不断开拓进取,激起、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际上就是提供诱因,以促使学生把自己的行为指向努力学习、不断实践。声乐教学心理的研究和实践表明了这种由于获得声乐知识、技术、技能、技巧的本身而产生的兴趣的动机对于学习声乐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作为声乐教师,了解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通过引导、强化等方式增强学生健康的学习动机,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心理的前提。在笔者的教学中,对每一个学生,在初次见面时,都会有意识地通过询问本人、沟通家长、引导等方式来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一般而言,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有以下三种:1、学生具备很好的声音条件、表现出很好的乐感,想通过学习发扬这一长处,成为声乐工作者;2、受到歌手优美演唱或者被声乐作品陶醉的刺激,决定接受声乐学习,促使自己也能够具有这方面的能力;3、学生家长对声乐的喜爱或者是考虑学生升学及求职的需要。这三种动机,要区别对待,对于第一种,在教学中笔者有意识地采取积极鼓励、增多表演机会等方式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对于第二和第三种,笔者一般都要先和学生或家长进行交流,指出学习需要勤奋和刻苦,需要持之以恒,声乐学习不是一时的兴趣,而是长期艰苦的努力。对于无法坚持的学生,劝其放弃;对于选择继续学习的学生,通过增加对作品的讲解,增加作品欣赏等方式强化和刺激声乐艺术的吸引力,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由于能够针对不同的学习目的采取不同的动机强化手段,笔者的学生在学习中一般都能够坚持不懈,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教学效果来源于良好的教学情绪

声乐教学活动中,教师处于教育的主导地位,学生处于教育的主体地位。声乐教学过程就是通过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来促使学生朝着声乐教育培养目标的发展过程。在声乐教学过程这一特定环境下师生都有其自身的主导情绪状态和特点。

教师的主导情绪状态是声乐教师在声乐教学活动中情绪状态的基调,它受教师对声乐教育和学生情感的制约,是教师自身的性格和气质特征的反映,与声乐教师本身的自我修养有关[3]。有的主导情绪状态是充满热情,精神振奋,有的则常常显得平静而缺乏激情,更有的则情绪低落,爱发脾气。教师的主导地位导致教师的情绪状态决定教学过程中情绪的发展方向。

学生的主导情绪状态是学生在声乐教学活动中情绪状态的基调,这种情绪基调对学生的演唱水平发挥、歌唱技能学习等有着直接的调节作用,对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各方面都有极为重要的影响。学生的情绪状态受学生对声乐课的情感、对任课教师的情感、当时自身健康状况、声乐课堂上的情绪气氛等多方面的制约。

师生间的情绪互相影响,互相作用,对教学效果产生直接影响。在声乐教学过程中,师生要共同处于充满爱意、充满热情的声乐教学气氛中,双方配合默契,情绪交流自然和谐,使双方都能把注意力集中于声乐知识与技能的传递过程,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从笔者的教学实践总结可以看出:要保持声乐教学中积极的情绪状态,避免消极情绪的影响,需要做好以下几点:首先,调控教师在声乐教学中的教学情绪。要保证教师的主导情绪快乐、向上、饱满、热情,使师生在快乐积极的情绪状态下从事教学认知信息的传递。教师的积极情绪会感染学生,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活动有促进作用,对教师的教学活动也有相应的促进效能[4]。其次,合理处理声乐教学内容中的情感因素。声乐教师需要有分析、理解、处理教学内容并深入体验内中情感的能力,并且会用语言、歌声富有表情地表达传递教学内容,特别是歌曲中所包含的情感因素,更要给予明确的情绪性表达,使不同情感类别的教学内容都能在教师的处理下变得富有情感色彩,并能通过积极的情绪性教学传递给学生。最后,调整并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状况选择适当的声乐教学内容,在教学中通过良好的声乐竞争机制,采取鼓励、对比、表扬等措施提高学生的学习和训练情绪。

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呈现千变万化的师生交流的过程。教师在调整教学过程、调控学生情绪的方法手段上有很多种。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针对不同教学对象,根据不同的教学情形采取灵活多变的调控策略。

三、保持心理放松,消除紧张情绪,培养正确的歌唱心理

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有的学生往往学习的时候表现很好,但一上台或者一考试就过于紧张,就会出错。紧张是指精神处于高度准备状态,兴奋不安。紧张本身在表演时会提高注意力,具有正面效果。但学生往往表现为过度紧张,这是一种心理问题。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客观环境的改变和思想负担的加重。这里的环境主要指表演场地,如舞台、考场等,以及观众、评委及现场气氛。由于心理不适应变化而产生某种心理压力,结果导致歌唱不能正常发挥,甚至歌者自己失去信心,演唱失败。针对这种情况,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决:

第一,在学习中加强锻炼,保持心理放松,消除紧张情绪。在某种程度上,心理紧张是由歌唱者对演唱技巧掌握不纯熟所造成的。优秀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是培养学生良好歌唱心理的基础。正确的歌唱方法,高超的演唱技巧,需要教师的准确传授和学生的反复练习。歌唱教学具有一对一教授的特殊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待学生不能简单粗暴,批评挖苦,否则学生就会始终处于一种紧张的心理状态,久之条件反射,紧张心理定型。一上课或者上台,心理上就会出现难以抑制的习惯性紧张情绪。而应当是积极、热情,以鼓励和表扬为主,使学生保持心理放松,消除紧张情绪。

第二,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歌唱是一项全身性的协调运动,身体健康状况无疑会影响到歌唱技能和技巧的发挥及歌唱心理的变化,尤其是歌唱器官不佳,如声带疲劳、伤风感冒等都会破坏演唱技巧的正常发挥,造成紧张心理。因此,必须教授给学生适度且良好的身体锻炼方法,特别要教会学生保护嗓子,培补中气,长期保持身体健康的训练方法,使他们从心理上深切地认识到:要想取得良好的歌唱效果,必须要有健康的身体条件作为基础。

第三,培养正确的歌唱心理。歌唱心理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歌唱实践的效果。它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培养出来的,它需要一定的时间和实践,歌唱者必须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和老师的正确引导把声音进行对比、判断,进而逐渐形成良好的认知。建立起正确的歌唱心理。“好的歌唱心理是非常自然的,“自然”是我们判断声音是否优美.方法是否正确的最低标准。因此.无论学生是在声音概念上产生了错误,还是在方法概念上产生了错误.我们都要提醒他们:检查自己的歌唱是否自然。从声音上说,世界上没有两个人的歌唱条件是完全相同的,我们要让学生认识到:根据自己的条件形成自己的特色才是有益的。一味的模仿只能葬送自己的前途。就方法上而言,正确的、科学的发声方法都是建立在不违反人体生理规律的基础上的,而一切不自然、造作的声音都是违反生理规律的。在教学当中我们也常常会遇到:有些学生在长时间的用一种不自然的方法歌唱之后反而觉得“自然”了。这时老师们不得不用更多的耐心去帮助他们:首先从听觉上改变其歌唱心理,多做示范多对比,教学生学会“听”是建立正确歌唱心理的前提。之后要在感觉上体会自然与造作的歌唱状态。弄清了这些问题,再歌唱时效果一定会好得多[5]。然后我们还要根据学生具体实践的情况不停地加以调节和讲解。在学生未建立正确的歌唱心理之前,准确清晰的讲解和优美动听的示范是至关重要的。正确的歌唱心理是正确歌唱的前提.也是我们声乐教学中对心理教学的的基本要求。

四、结语

端正的学习动机、浓郁的学习兴趣、健康的学习心理、良好的歌唱心理以及轻松愉快的教与学的情绪,是学生掌握声乐知识,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基础。它们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有机联系,是相互依赖、相辅相成的,培养学生端正的学习动机,激发他们积极的学习兴趣,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使学生消除过度紧张的歌唱情绪,维持放松心态,是声乐教学的前提;持之以恒的注重学生健康的学习心理的培养,在反复的歌唱实践中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歌唱心理素质,从而获得良好的艺术学习效果和艺术表演技能,也是声乐教学的目标。而心理学是研究学习心理和歌唱心理的科学理论依据,是音乐活动心理动机和歌唱行为发生的前提。音乐活动心理动机是因为歌唱者的表演欲望这一音乐兴趣和刺激因素而产生的;兴趣的指向性、情绪性、动力性特点使其在歌唱中起着积极的能动作用。在音乐学习心理学及歌唱心理学方面有待于我们研究和讨论的课题还很多很多,作为一名声乐教师,必须十分注重对学生学习心理的正确引导和培养;只有在长期的教学活动实践中,注重学生健康学习心理的培养,才能使学生最终获得良好的歌唱心理;只有使学生具有了全面优良的音乐素质和心理素质,才能使他们的综合艺术表现能力得到升华,无论毕业以后做什么工作,都会得心应手,取得好的成果。

注释:

[1]田丁:《论高师声乐教学中的心理训练》,载于《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2年第2期。

[2]蒋君卉:《从心理学透析歌唱心理》,载于《艺术百家》2004年第5期。

[3]张 进:《试论情绪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载于《音乐探索》2001年第4期。

[4]马雪山:《声乐教学中学生演唱心理调控的因应对策》,载于《艺术评论》2007年第3期。

[5]魏艳:《给学生一个健康的歌唱心理》,载于《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4年第z1期。

刘 笃:西安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声乐副教授

责任编辑:李 雷

上一篇:宣传教育论文范文下一篇:会计核算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