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竹家具情感化设计论文范文

2024-07-27

现代竹家具情感化设计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现代标志图形设计不仅要符合外观美的基本要求,更要运用视觉美法则提升标志图形设计艺术价值,赋予标志图形设计丰富内涵。标志是校园形象识别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校园文化的精髓,树立了学校的品牌形象。本文以高校标志设计为例,从色彩、图形设计、结构设计三个方面分析了现代标志图形设计中视觉美法则的运用,展望了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标志 图形设计 视觉美

一 引言

由于时代的快速发展,广大民众针对现代标志设计的要求,尤其是视觉美方面的要求愈来愈高:不再仅仅局限于外表的美观,而是在更深的层次中去寻求现代标志设计和当前社会中视觉美两者之间的有机联系。如今,中国高等教育体制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各地众多高校之间同样存在竞争,而这种竞争逐渐上升到品牌竞争,甚至是文化竞争的层次。一个优秀的高校假如没有自己的独特之处,那么就很难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终究会被社会遗忘。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高校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并通过导入校园形象识别系统不断提升自我的品牌形象。本文针对现代标志设计中的独特性从视觉美法则的视角进行分析与讨论,通过列举部分高校形象识别系统中的优秀案例,对视觉美法则如何体现在现代标志设计中进行了深入研究。

二 色彩的表现形式

色彩设计是现代标志设计中的一种非常直接的表现形式,也是最引起受众关注的部分。在当今时代,色彩的运用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它也是现代标志设计的一种最为基本的表现形式,还是人们感知世界的一种最直接的方式。现代标志设计借助各种不同的色彩来反映所承载的个体特点、个性以及内涵等各个方面,例如,蓝色意味着理性,代表科技;绿色意味着环保与自然;红色意味着热情与奔放;黄色意味着活力、警示。

传统的标志设计通常不会将各种色彩联合运用,这和时代背景关系密切,也就是说时代背景对于视觉美法则有很大的影响。即传统而又单调的视觉美法则造就了当时简单而又理性的标志设计理念。目前,大部分高校的标志为红色、蓝色、绿色等单一色调为主或仅有黑白两色,如东北财经大学、山东理工大学、中山大学等,而清华大学则使用了新颖的紫色,使得标志十分鲜明。

当前在现代标志设计中运用单调的色彩已经一去不复返,由于时代的不断进步,广大民众所需求的文化元素日益多元化,使得现代标志设计中所运用到的色彩也更加丰富多彩。多元化的色彩必然成为现代标志设计产生强烈视觉美感的一种流行文化,正如19世纪中后期风靡一时的红裙子,这种视觉色彩受到广大设计人员的青睐。多姿多彩的色彩是现代标志设计中呈现给广大受众的一个重要特点。设计人员利用对色彩进行灵活运用,极大地丰富了现代标志设计的视觉元素,并且使得现代标志设计通过全新的视觉美法则反映出全新的时代特点以及社会文化特色,从而促进了现代标志设计的快速发展。其中有的高校开始尝试运用更加丰富的色彩加入到标志的设计当中,如上海中医药大学标志中,从五行的观点出发,分别用青、赤、黄、白、黑五色代表了木、火、土、金、水,最终融合为太极。

三 图形设计的表现形式

图形设计是一种最为形象而直观的表现形式,能够很好地将文字或事物变得意象化,是文字无法代替的。图形设计呈现出来的内容十分具象与复杂,当然也有抽象与简约的一面,经过笔者的研究发现,现代标志设计的主流是将文字图形化。假如以往的标志设计仅仅局限在图形和文字的相互结合,而现代标志设计通常是将图形和文字更加图像化、使得设计更加整体化。这也正是现代标志设计的一种主流表现方式以及发展方向。和谐是当前社会中最为主流的一种表现方式,从而使得现代设计中的视觉美法则也受到了这种风格的影响。因此,图形和文字在设计过程中完美相融合正是符合了时代特色。在图形设计过程中充分运用视觉美法能够有效地在所承载的个体中呈现出来,两者相得益彰,缺一不可。将文字图形化是许多高校比较热衷的标志设计方法,其中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北京大学,以篆书字体的“北大”二字上下排列,“北”形同两个背向而立的两个人,而“大”则为一个正面站立的人,着重突出了北大的办学理念“以人为本”。

图形设计是现代标志设计的一个关键构成部分,它对于视觉所产生的冲击效果仅次于色彩。所以,它也是现代标志设计中的一个十分关键的表现元素。伴随时代的快速进步,图形设计早已从以往简一的方形、圆以及三角形等,发展到具备十分浓厚的时尚气息、各种不规则图形的多元素组合,并且伴随图形的发展与变化也促进了视觉美法则的发展与变化。例如,海河大学使用了圆角八边形,上海大学使用椭圆形标志,南京林业大学则极具创意地使用了水杉叶,不仅是为了纪念首任校长发现并定名第四纪孑遗植物——水杉的杰出学术贡献,更使得标志极富美感,令人过目不忘。有的高校为了突出地域特征,使用了极具特色的图形。例如,东北大学设计为白山黑水,以此象征长白山和黑龙江所在的整个东北地区,意境深远;深圳大学的标志为一只张开翅膀的“大鹏”,既意喻了深圳的发展如同大鹏般遨游天际,又与深圳的别称“鹏城”相响应;南昌大学以江西省省树——樟树的图形为标志,枝繁叶茂的樟树表明南昌大学是一所文理渗透、理工结合的综合性大学。因为视觉美法则是伴随广大民众接受外界信息程度的发展而发展的,简而言之,即理解与接受流行文化的能力,针对社会文化的认知度。然而,社会再怎么发展与变化,现代标志设计的基本原理也是不会由于时代的发展与变化而舍本求末的。

地球村使得全球不同国家的人们之间的距离愈来愈近,从而导致现代世界文化愈来愈呈现出多元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并且使得广大民众对于视觉美法则也更加时尚化、更加时代特色。所以,图形设计的发展与变化需要和视觉美法则有机地结合起来,才可以让现代视觉美法则更加有效地服务于现代标志设计;同样,在有效运用现代视觉美法则的基础上,现代标志设计才可以更好地反映出时代气息。两者相得益彰,相互促进。

四 结构设计的表现形式

现代标志设计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部分就是结构设计。即使图形设计以及色彩设计均非常完美,然而要是无法融合成一个有机整体,最终出来的标志设计也就无法完美,无法给广大受众呈现出一种整体感。因为结构设计犹如人体中的骨骼分布,图形以及色彩就犹如人体的外形和衣服,假如仅仅是片面地注重华丽的外形与服装而无良好的骨骼,呈现出来的感觉是无法让人舒服的。结构的构成犹如标志设计中的一只无形的手,如何运用这只无形的手对于现代标志设计中的视觉美会产生重大的影响。

现代标志设计的基础与核心就是图形设计,这是当前广大民众基于现代生活所产生的一个广泛共识,并且这种美的视觉美法则是在科学合理的结构基础上所呈现出来的。因此,结构设计的一个重要的基础来自于形式美法则,两者是相得益彰、缺一不可的。不管是从节奏到韵律、个体及比例,还是从比例与和谐、统一与差别,图形设计的终极目标都是为了满足视觉美的韵律要求。通常一种耳濡目染的感受,是设计人员在外界生活所获得的体验从而得出一种综合的感受;这也是现代标志设计的一个核心基础,通常而言,需要呈现给广大民众一种十分稳当而又平衡的感受。假如图形结构的布局、选择的色彩都十分恰当,但是二分部对于视觉的整体产生了不利影响,将会导致整个标志设计产生遗憾。中山大学以中山大学发源地大钟楼为设计主体,借用园林中的海棠式洞窗与大钟楼形象组合成“中山”二字图案,增强标志的层次感和空间感。同时,中间图形的弧形巧妙地形成一朵红棉花,这是只有岭南地区树种的代表物种,寄寓了中山大学立足于岭南地区的发展理念。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标志的中心图形为DNA双螺旋结构组成了小麦麦穗,突出了学校在小麦育种专业的杰出地位。这种成排向上构图均衡对称,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由此可见,结构设计一般具备审美和使用两种功能的,同时也具有传达信息的功能,并且结构设计的好坏对于传达信息的内容以及视觉感受会产生较大的影响。所以,结构设计对于现代标志设计而言,是最能反映视觉美感的一个重要部分。

五 发展与展望

设计人员在创作的思维活动当中,需要始终保持着一份特定的美感,而现代标志设计以独特的视觉形态以及结构方式带给广大受众一种特别的视觉美感。从而营造一种秩序美、理性美以及抽象美,给广大民众带来一种全新的视觉感受,并且富有节奏韵律之美,呈现出一种简约之美的情感感受。这样的视觉美感通常来自于现实生活中的感性之美。已经有一些高校开始摆脱传统的图形结构,运用更多点、线、面的变化组成标志,为校园标志设计开创了新思路。例如,在山东理工大学的标志中,其内圆的中心部分是“理工”两个字的汉语拼音第一个字母“L”和“G”,通过书写笔划的抽象和变形形同一个草书“山”字。这就将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有机地融合在了一起,时代感十分鲜明。

视觉美法则的实质就是和谐统一。因此,现代标志设计和时代的快速发展与社会文化的完美结合紧密相连。广大民众针对审美心理和外部的自然规律是和谐的,不管是从艺术的层面还是从设计的层面进行审视,视觉美法则和现代标志设计都是相得益彰。当中所蕴含的不同的美法则全部是围绕着和谐这个中心法则,只有将它们两者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所设计出的作品才是一件十分完美的艺术作品。视觉美法则有着十分广泛的美学意义,古希腊极富传奇色彩的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曾经说过:“艺术是通过与对立物相联合产生的和谐。”从形象思维的层面而言,现代标志设计和视觉美法则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是针对形的意化以及美的图解;现代标志设计是通过视觉美法则从而转化为艺术实践。只有把握美的核心本质,才能更好地对该法则加以运用,并且将其灵活运用到各个设计领域中去;只有把握住了这个关键,设计人员才可以创作出更加优秀的设计作品。

六 结语

利用对现代标志设计中的三个基本要素的作用与功能进行深入分析,对现代标志设计和视觉美法则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诠释,从而反映了视觉美法则对于现代标志设计中的关键性,并且对现代标志设计将来的发展进行展望。此外,由于时代的快速发展,视觉美法则也应当与时俱进,只有通过与时俱进的视觉美感才可以创作出极富时代气息的艺术设计品。视觉美法则和现代标志设计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犹如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生产力促使全新生产关系的出现,生产关系则会加速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只有生产关系发展和进步了,才可以为社会创造出更好、更多的社会财富;只有视觉美和现代标志设计两者之间的关系更加融合而默契了,才可以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加美好的视觉美感。时代的车轮是不断向前发展的,视觉美法则也应当伴随历史车轮向前迈进。只有将人们所感悟到的和谐之美有效地运用到现代标志设计中去,才可以推动现代标志设计的快速发展。同时,视觉美法则还为现代标志设计指明了发展与前进的方向,并且现代标志设计也充分体现了视觉美法则所特有的魅力。假如说视觉美法则犹如一棵树的根的话,现代标志设计便是一棵树的枝杈。不管是标志设计或者是其余的承载媒体,只要和美学相关的任何形式均会受到视觉美法则的影响。所以,只有抓住了视觉美法则的精华部分:秩序之美、理性之美、和谐之美以及抽象之美,才可以创作出更加优秀的艺术作品。

由于视觉美法则的存在,使得人们拥有了更加美丽的生活方式,人们才可以充分感受到人间万物的美好。因此,视觉美法则在人们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无所不在;也正是由于视觉美法则的存在,现代标志设计才能持续进行。

参考文献:

[1] 金琳、赵海频:《VI设计》,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年版。

[2] 仁秀、豫民:《中外著名大学徽标欣赏》,《美与时代》(上半月),2009年第7期。

[3] 张宪荣:《设计符号学》,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年版。

[4] 杨东平:《大学精神》,辽海出版社,2000年版。

作者简介:王英才,男,1981—,广西桂林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广告设计,工作单位:广西职业技术学院。

现代竹家具情感化设计论文范文第2篇

1 中国古典家具设计概况

中国的家具起源于夏朝, 历经了七个不同阶段的发展历程与变革, 从最初产生于夏朝简洁的“榻”到明清时期秀丽华美的木雕家具, 其演变过程均反映出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中国人民用自己独特的智慧开辟了一条专属于中国人自己的家具艺术风格, 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中国的家具发展到明清时期达到了艺术高峰, 明清时期的家具做工精致、材质优良, 充分反映了这个时期人们对文化、对艺术孜孜不倦的追求。而明式家具与清代家具又有着不同之处。明代的家具造型简练、结构严谨、装饰手法多为局部装饰, 如在椅子的背板上进行小面积的雕花与镶嵌, 在床的局部, 进行透雕或施以卡子花等。明代家具的装饰手法可谓是琳琅满目, 异彩纷呈, 可它的装饰从不喧宾夺主, 常常以适宜的领域夺取人们欣赏的目光。在装饰材料上, 木材的选择和纹理的搭配常常成为明代家具发挥其自然特性的有利武器。由于明代家具大多使用如黄花梨、紫檀、鸡翅木等高级硬木, 其优美的纹理和唯美的色调常常成为明代家具的首选, 而清代家具在继承明代家具艺术成就的同时也根据特定历史时期发展除了适合清代特色的家具形式。清代家具在造型上比明代家具更加浑厚稳重, 雄伟庄重。装饰手法抛弃前朝的局部点缀, 以多、满的装饰手法来表现家具的富贵华丽。其装饰材料也秉承多、满的华丽风格形成了多种材料兼用、多种工艺结合的制作特色。清代家具一味的追求华丽, 过分的追求装饰的繁复, 使中国古典家具达到了空间的富丽与辉煌。

2 中国古典家具设计在现代家具设计中的运用

2.1 中国古典家具的造型是现代家具设计的骨骼

中国古典家具的结构充满运动感、质量感和空间感。中国的古典家具强调用“线”来造型。西方古典家具强调用“体”来造型, 直至巴洛克后期的家具设计在受到了中国古典风格影响之后, 造型才由注重“体”变为注重“线”。中国古典家具重视曲线的变化多样, 建造的家具多与建筑物神似。用线的虚实、疏密、粗细、长短、开合、抑扬顿挫等来表现节奏、韵律。加上线本身具有表现与装饰两种功能, 所以更注重线的造型价值。中国古典家具在造型上特别注重虚实对比, 如在橱柜、书柜中经常会使用透雕、格子细工等镂空造型。在细节处理上, 中国古典家具也是非常的考究, 即便是体量很大的家具, 都会在局部略加装饰, 装饰多以透雕、圆雕等表现。在造型上灵活运用人体工程学。主要体现在家具的比例尺度与人体各部分关系的协调上。如中国古典家具中的“S”靠背, 这种造型意在托住人体背部的腰胸脊椎一两个突出点, 以适应坐姿的需要, 并根据人体休息时背部的必要后倾度, 设计了近于100度的背倾角。这样的处理使人坐在椅上, 后背与椅子靠背有较大的接触面, 韧带和肌肉都能得到充分的休息, 因而产生舒适感。从美观上来看, “S”形靠背以窄背板形式出现, 这样在保证舒适度的同时还能保证椅背通透的虚实效果。椅子的“搭脑”对椅子的造型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因此, 古人对“搭脑”的设计也费尽心思, 其形式变化十分丰富考究, 有“桥梁式、衣架式、书卷式、驼峰式”等式样, 反映出古人对家具设计细节上的精细考究与对美感的不懈追求。而在现代家具设计中, 设计师们一直强调的人性化设计, 就是要求设计师所设计出来的东西要符合人体工程学, 同时要有对美的认知和融入能力。这一基本原理古人早已将它奉为设计的宗旨并予以实践, 也可以说, 中国古典家具的设计一直是现代设计的骨架, 后人们在其基础上进行演变、发展与创新, 以各种新模样呈现在消费者的视野。但我们不能否认, 传统的、民族的精髓一直引导、支撑着我们现代家具设计的发展。

2.2 中国古典家具的装饰纹样是现代家具设计的脉络

从夏商周时期开始, 家具的装饰就已经成为家具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 家具的装饰纹样不断的丰富、变化, 具有浓郁的民间特色。夏商周时期的装饰纹样题材神秘而奇妙, 多反映原始的图腾崇拜。到了秦汉时期, 装饰纹样开始出现人物纹、云纹等线条流畅的纹理样式。再到魏晋时期, 纹样出现与佛教文化相关的内容, 文人士大夫喜欢的山水、花草、人物、文字等陆续遍布家具的纹样装饰中。到了五代以后, 如意卷云纹以多种形式变化出现, 成为当时最具代表性的典型纹饰之一。直至明清时期, 中国古典家具的装饰纹样主要体现在饱含吉祥、富贵寓意的题材上。聪慧的古人采用象征、寓意、谐音、比拟等方法, 创造出许多富有生活气息的吉祥图案。如“鹊上梅梢”谐音为喜上眉梢, “五蝠捧寿”谐音为五福捧寿, 还有如“麒麟送子”“双鱼吉庆”“松鹤万年”“五福齐来”“多福多子”等吉祥寓意的纹样也深受老百姓的喜爱。这些吉祥符号贴切传达了当时社会中百姓对于当朝政府的盛世歌颂和对美好生活的殷切向往。龙纹和凤纹也是设计师们经常会运用到的纹样, 可以说, 龙凤呈祥是我国千年文化中的经典之作。龙凤纹作为皇族的象征, 多刻饰于宫廷及皇族使用的家具上。总的来说, 丰富多彩的装饰纹样在家具中将美学、人文还有民情风俗自然地融入了家具的装饰制作中, 形成了异彩纷呈的家具文化。

2.3 中国古典家具中的传统文化是现代家具设计的魂魄

千百年来, 儒、释、道思想根植于中国人的血脉。以明代家具为例。明式家具最初发展于江南私家园林, 而私家园林中家具的设计多来自于文人墨客的理念, 中国的文人墨客凝聚了中国文化的精髓, 他们的思想和理念渗入到家具设计中, 无处不闪耀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气韵。在设计理念上, 儒家思想中的“礼”文化影响中国家具设计呈现出庄重大方、对称的均衡之感。在装饰纹样上, 人们在对于吉祥花卉和人物的雕刻中则主要体现出饱满豪放的文化基调, 中庸之道则集中反映在明式家具的雕刻艺术风范上, 小面积的装饰锦上添花, 不多不满, 留有余地, 让人觉得明代家具质朴简练却又不失美感, 正迎合了中庸即美的观点。在造型上, 中国家具的曲线造型表现一种自然伸展, 反映中国“师法自然”的哲学观点。而道家的“天人合一”的哲学观一直以来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方式和审美情趣。明代家具的设计理念无论从材料、装饰、造型均源于自然。明代家具的设计语言精简质朴, 结构严谨, 比例精妙, 以线为主, 而线条却耐人寻味, 值得考究。流畅的线条最具魅力, 自然界中的万事万物无处不彰显线条的魅力, 如纷飞的柳絮、风中起舞的发丝、湍急的河流、袅袅炊烟, 自由的线条无处不在, 它们组合变化、动静结合、虚实相生, 在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里达到了对美最从容的追求。

3 走一条中国特色的家具发展之路

中国古典家具鲜明的中国传统民族艺术风格是中国民族文化艺术的载体, 在演变的过程中走出了一条与西方家具完全不同的道路。独特的东方特色更呼唤我们现代家具应该注重理念的回归。在设计上我们要秉承继承传统而不拘泥于传统, 借鉴经典而不复制经典。在弘扬中华文化的同时, 推陈出新, 开辟一条独具特色的现代家具设计系统。以传统家具为骨架, 结合现代的时代特征、生产工艺, 大胆创新, 在造型上吸取传统的制作工艺和文化符号, 把中国装饰纹样所蕴含的精神元素通过设计师主观的再造融入到现代设计中去, 使民族的文化内涵与世界设计接轨,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中国家具的设计要走出国门, 迎来设计上的又一高峰, 就要停下匆忙的脚步, 寻根溯源, 拥抱经典, 再造经典。

参考文献

[1] 许柏鸣.明式家具的视觉艺术及其文化内涵[J].家具, 2000 (06) .

[2] 杨耀.明式家具研究.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

现代竹家具情感化设计论文范文第3篇

1、明式家具的选材

随着著名的郑和下西洋, 开拓了海外丰富优质木材对国内需求大量补充, 明式家具的设计对优质材料的选择更为广泛。注重木材本身的材质特性, 在发掘木材本身的纹理走向或是生长特性所留下的独特结构等, 是明式家具选材的首要考虑。明式家具是独具特色的传统家具, 在充分考虑到打造一件家具的选材包括木器, 铜器, 配饰等, 关键在于能否充分地体现这一家具的设计目的。自明代中叶以来, 能工巧匠用紫檀木、杞梓木、花梨木等制作的硬木家具。一方面选择这些优质的木材能保证家具在使用功能与结构上的稳定与经久耐用, 另一方面也能体现出当时的设计者们具有的对家具设计寄托“硬、滑、素、净”的人文情怀。

2、明式家具的风格与结构

在资本主义萌芽的明末清初, 伴随着传统文化思想的发展与时代的富足进步, 明式家具在设计风格与形式上形成了极具浓墨重彩的时代印迹。在选材考究与巧妙的铺垫基础上, 明式家具着重体现在其产品对使用者的关怀与情感寄托。榫卯则是其中的集大成者, 传统中国建筑与造物的结构绝大部分依靠榫卯来链接与固定。榫卯的使用一方面减少了家具对螺钉的依赖另一方面使家具的完整性与使用性达到了更严谨的与科学的高度。

随着结构稳定的提高进一步推动了明式家具在风格造型上的革新与进步, “造型洗连、结构严谨、装饰适度、纹理优美”是明式家具不可忽略的主要特点。这些特点与其选材的丰富、结构的严谨、制作工艺的考究是密不可分的。同时, 明式家具还特别注重对人体舒适与使用性在家具造型与结构的分部。在圈椅的靠背与扶手上我们往往能深刻地感受到明代家具设计师们超前的人文关怀设计思想与人体人机工程学的时代超前指引。

3、明式家具的设计思想

在明式家具博采众长的设计形式, 功能结构, 造型寓意等典范中, 其设计思想的前瞻性与以人为本的实用性无疑为其在家具产品设计史占据一席之地具有功不可没的积极作用。在明代家具设计大家李渔先生提出的几点基本思想中我们可以得到一定的启发:1) 注重功能, 突出实用第一的设计思想。2) 崇尚俭朴, 主张创意标新的设计思想。3) “宜简不宜繁, 宜自然不宜雕斫”的设计思想。同时对材料选择的不苛求注重自然美与人性化是其中的又一大亮点。注重功能与结构, 进一步的促进了榫卯结构在传统家具的使用与发展;崇尚俭朴注重设计创新而非追求材料的奢华。宜简不宜繁则着重使设计者们从材料的自然属性出发, 更多的从关注材料自身色调纹理的特点着手而非单纯的追求矫揉造作的装饰与造型。

因此, 从这一点上来说明式家具对现代家具设计思想传承与创新所提供的养分和含义是极其丰富而且值得考究与借鉴的。

二、Y型椅的简介

1、Y型椅的基本特点

Y型椅是1950年, 由丹麦著名家具设计大师汉斯·瓦格纳一手打造的。, 因为背靠造型呈现出“Y”字型, 因此俗称为Y型椅。我们从它的造型上可以发现其完美的融合了东方和西方的设计元素, 具有明显的明式椅特征。一方面其吸取了明式圈椅天圆地方的思想另一方面也十分注重北欧的人机工程学, 巧妙地将东方意向与西方的触感融为一体。Y型背板支撑着人后靠的身体, 后腿足直接向上与圆弧形的搭脑相连, 并往前弯。在这一结构上与明式家具的圈椅是有异曲同工的传承作业的。20世纪的欧洲被包豪斯倡导的功能主义深深影响, 生冷的德国线条与人性化的丹麦思想相悖。此时Y型椅的出现, 以其温润特质的木头、简约圆滑的线条、匠心独具的造型, 让看到Y型椅的人都有一种莫名的亲切感与舒适感。从Y型椅的坐面中, 我们可以看到西方设计的巧妙之处。中式椅子的坐面一般采用实木面板, 而Y型椅则由120米长的纸绳手工缝制。这样的设计, 让椅垫具备舒适的弹性, 同时较强的透气性, 在上面久坐也不觉得闷热。

2、Y型椅的时代创新性

Y型座椅的成功与形成对后世的典范在与其打破了当时一成不变的以装饰主义风格或机械的现代主义风格为潮流的产品设计风格。更多的从人文与材料、自然与结构这些方面去深层地思考一张椅子的特性。因此, 在既兼顾了家具使用性与功能性的前提下设计者很好地融入了当地的民族特色与文化精神。一方面Y型椅在人体工程上考虑到了椅子的舒适性, 很好地诠释了家具的结构性与使用性;另一方面在坐垫及靠背的材料与形式使用上做出了改革与创新, 在融合了当地特色与民族的设计风格与使用习性后打造出的产品更具亲切感与创造力。这一点是Y型椅在借鉴了明式圈椅的基础上做出的时代飞跃, 也是无数设计者们的优秀教学典范所在。

三、现代家具设计的传承创新

现代家具设计在工艺美术运动与新艺术运动以后向着现代主义风格发展经历了由偏向繁复装饰与造型转为侧重结构与功能的新发展。然而一成不变的设计风格或是一味在时代局限中追求极致并不是设计所提倡的本质。在Y型椅的案例中我们可以发现不局限与任何一种优缺点的束缚, 在取长补短与糅合本身民族与文化的精神以及内涵的基础上所作出的创新设计必然能将传统的优势与创新的活力以一种巧妙的形式所呈现在大众面前。

四、结语

明式家具在设计史上能占据一席地位长盛不衰必然有其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在传统工艺与设计思想衰落的今天, 如何能仔细发掘在传统设计理念中对我们今日设计提供养分显得尤为重要。从Y型椅的设计与成功我们不妨可以窥探一般, 经得住时间冲洗与世人推敲的优秀艺术设计作品往往有着相似之处, 那就是坚持对传统优秀设计经验的传承与借鉴。在保留或提取了其中的精华后不断融合具有时代特色的创新与磨合, 只有这样, 我们所打造的设计产品才能既保留了传承与创新的使命的同时又具备前瞻与不变的高超地位。

摘要:作为传统中国家具的崔璨明珠, 明式家具是人们不可忽略的传奇存在, 其专注于设计理念的人性化、功能化;在设计与制作过程中专注于材料本身与结构关系等在传统家具的设计史上留下了值得后人回味的浓墨重彩的一笔。今天我们从现代家具设计的新观点出发, 找到传统明式家具的影子为我们今后在家具设计理念与构思中获得更多与更广泛的经验与学习榜样。

现代竹家具情感化设计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本文以文化会展中的可拆卸家具设计实践为主要研究内容,通过对会展家具的可拆卸性、设计准则、模块化设计及模块化建设和维护的系统化研究,阐述了采取拆卸设计对于会展家具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的适用性和集成度的现实意义和设计价值。

关键词:会展家具 可拆卸 设计 实践研究

[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课题:当代中国文化会展中的可拆卸家具设计实践研究。课题编号:11SJB760007]

一、会展中的可拆卸家具设计概述

近年来中国会展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展览的规模和层次不断提高。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不断重组,会展已经从建筑和室内设计行业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和规模庞大的新兴行业。

随着会展的规模和频次逐渐提升,其中造成的铺张和浪费也愈加明显,比如一个不到一周的临时性展会,其投入却经常能达到实体展馆的投入程度。然而展会结束以后,很多展会搭建和会展家具却不能够回收再利用,给带来社会资源带来巨大的损失,城市环境也收到一定程度的污染。若可拆卸会展道具能够得以普遍引入会展业,展台展架中的许多零部件即使不能继续使用,其材料通过分类回收后,也可以继续使用,从会展家具的全生命周期可以看出,可拆卸是其生命周期中的重要阶段之一,是实现会展家具从“襁褓”到“再生”这一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二、会展家具的可拆卸设计研究

(一)会展家具可拆卸性信息的系统设计

会展家具的可拆卸设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在设计的前期调研和构思阶段对设计进行整体评估,提前确定大量的相关的产品信息,比如功能信息,材料信息,工艺信息,零件信息,使用方法、维修信息,回收方式等,建立会展家具的信息模型。建立了产品的信息模型后,就可以根据这个模型对产品的拆卸和回收做出分析,确定各零件的拆卸和组合方式,计算出全过程的实际成本。

(二)会展家具的拆卸流程和生命周期分析

现有的会展家具的结构通常较为繁复,为了减少其复杂度,有利于将其拆解以利于大规模定制、生产及批量回收,可以将产品拆分成几个子部件,子部件通常可以被分为功能子部件(功能相似性的部件)、生产子部件(生产方式相同的部件)、几何子部件(装配关系相似的部件)、生命周期子部件(生命周期相似的部件)等。

可拆卸会展家具的生命周期设计是从概念生成阶段就考虑产品周期的各个方面,从提高产品综合性能的角度出发,尽可能的满足产品的绿色设计和和持续发展的要求。研究出既满足大规模产业化需求,又满足消费者的要求,具有良好的环保性能的可拆卸会展家具产品。下图为会展家具的拆卸流程和生命周期分析图。

三、可拆卸会展家具的设计准则

(一)会展家具模块化设计准则

模块化设计是在对不同功能或相同功能不同性能、不同规格的产品在进行功能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功能分解和模块优化,通过模块的重构和再次组合构成不同的产品,并满足市场需要的一种设计方法。图2所示为可拆卸会展家具的模块分解图。

可拆卸会展家具的模块化设计的一般准则如下:

1.模块的分层级准则:在会展家具设计中,可以将产品按功能进行重新拆分和模块分解。层次和级别越低,模块越简单,产品的通用化程度就越高。在这个过程中,进行合理的模块分级是首先要进行和最重要的一个步骤。

2.模块的扩展性准则:模块在尽可能的相对独立的基础上,个体和个体之间又具有某种联接性和功能的可拓展性,在在模块设计时要充分考虑模块的这种可扩展性,在同一件或一批产品中尽可能使用具有相同功能的模块,从而简化拆卸组装和产品回收利用的过程。

3.模块的维修性准则:根据产品的各方面特点、如组装方式、分解单元、材料消耗、更新可能性等来归纳模块内容。对于相同产品,模块应具有通用性,同时寿命等级应该相同或相似,这样会有利于会展家具的回收和再利用,从而降低维修和拆卸工作的难度和技术强度。

4.模块的重复利用准则:在模块设计时充分考虑模块的回收重用,尽量避免零件表面的二次加工,如油漆、涂层、电镀等。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给模块的修复留有余地以便于模块修复再利用,如留有加工余量;或者在模块设计时设计多余结构,如设计多余的装配孔,从而实现模块的直接重用。

5.模块的功能集成准则:在满足会展家具的功能的前提下,尽量减少零部件数量,简化掉一些不必要的功能,合并后的零件结构要易于成型和制造,以免增加制造成本。

(二)紧固件、连接件设计准则

可拆卸零部件的结构和联接方式对会展家具的可拆卸性有很重要的影响,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应尽量采用简单和易拆解的联接方式,并适当减少连接件的种类和数量,使操作会展家具的拆卸过程具有良好的可达性。

1.紧固件数量最少化准则:在满足会展家具的使用功能的前提下,紧固件使用的数量要尽可能精简,这样在拆卸过程能够减少重复操作,提高组装效率。

2.紧固件类型统一化准则:会展家具的连接件类型要尽可能精简,以减少拆卸工具的种类,简化拆卸工作。

3.装配过程简单化准则:拆卸的操作过程尽可能简单,尽量避免复杂的旋转运动,以直选运动为主并减少拆卸距离。

4.易于装配和拆卸准则:会展家具的设计中应尽量减少如铆接、焊接、粘接等不宜拆卸的联接方式,使用易于拆卸的联接方式,比如搭扣联接、插销联接等结构方式。

四、会展家具设计的模块库研究

(一)可拆卸会展家具的模块分类

1.从作用上划分:功能模块、装饰模块

功能模块:会展家具设计中首先需要考虑的要素,也是会展家具的可拆卸性设计的开发人员确定产品的基本功能、辅助功能、特殊功能等的主模块。装饰模块:在满足产品基本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对会展家具进行装饰和艺术化处理,以满足人们的审美和精神需求的主模块。

2.从级别上划分:零件级模块、部件级模块、单体模块

单体模块:构成会展家具的基本结构单元,即是特定产品,又能够以模块的形式存在。部件级模块:由产品的零部件级模块组合而成,是会展家具的部件单元。零件级模块:它是会展家具最低级别的模块,是最简单的模块单元。

3.从组成结构上划分:通用模块、专有模块、接口模块

通用模块:适用于多个不同会展家具产品的模块,是可拆卸会展家具开发的重点。专有模块:专门用于某种特殊产品或结构的模块,其在模块化设计中的使用数量要加以控制。接口模块:此种模块作为连接方式而存在,可以连接各种模块的标准化接口。

(二)会展家具模块库的建立和维护

1.模块库的建立

在前面对于可拆卸会展家具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将已经分类好的模块进行设计和更新。其中包含两方面内容:(1)对会展家具的各模块进行分类,并编号,将现有模块进行功能设计、结构设计、接口设计等,然后把设计分类好的模块存入模块库。(2)根据会展业和参展企业的需求,及时结合新技术和工艺,改进现有模块,以保证会展家具的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

2.模块库的后期维护

已经建立好的模块库需要定期进行更新和维护,根据不同市场和客户的特定要求,对原有模块进行修改或重新设计,以保证模块库中的模块组成的产品符合会展市场的要求,符合国家标准和会展企业的个性化需求。建立和管理好可拆卸性会展家具的模块库,可以减少新设计的工作量,并在合理继承的基础上进行传承和创新,在大幅度降低成本的基础上,保证了产品开发的系统化和准确性,为会展企业赢得优势

参考文献:

[1] 李雪莲.家具模块化设计方法研究与设计实务[D].南京林业大学,2007:24

[2] 陈志伟,徐鸿翔.面向拆卸设计的可拆卸性评价指标研究[J].制造业自动化,2003(07)

作者简介:

周 波,南京工业大学副教授,南京林业大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展示设计、室内设计。

杨京玲,博士后,南京艺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室内设计、展示设计。

现代竹家具情感化设计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以人为本的家具产品设计理念在产品设计过程中更加关注人的因素,在家具产品设计中越来越重视对尺寸、颜色、材料、造型等细节的关注。这种家具产品设计从根本上保证了家具产品设计的人性化,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满足了其使用功能和人们对家具产品的心理期待。基于此,本文阐述了以人为本家具产品设计的理念,探讨了以人为本设计理念下家具产品设计需要坚持的原则,重点分析了以人为本设计理念在家具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关键词】以人为本设计理念 家具产品 原则 应用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在我国古书中,最早明确提出“以人为本”的是春秋时期齐国名相管仲。以人为本,不仅主张人是发展的根本目的,而且主张人是发展的根本动力。人是发展的根本目的,也是发展的根本动力。一切为了人,一切依靠人,二者的统一构成以人为本的完整内容。只讲根本目的,不讲根本动力,或者只讲根本动力,不讲根本目的,都不符合唯物史观。以人为本理念下的家具产品设计意指设计中需要按照人对尺寸、造型、颜色、材料和功能的需求来设计。

家具产品设计的以人为本设计理念,在保留人原有的生活方式和居住方式的基础上,使设计的产品与家庭环境更加协调和舒适,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对家具产品功能性的需求。人性化理念下的家具产品设计,不仅从根本上保证了家具产品设计的人性化,而且还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同时这种家具产品的设计即满足了其使用功能,又满足了人们对家具产品的心理期待,从跟不上体现了家具产品设计的人性关怀。

1 以人为本家具产品设计的理念

所谓以人为本设计理念,是指在家具产品设计过程中,要秉承以家具产品功能为中心的设计思想,这种设计思想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满足人们对家具产品的功能性的需求。同时在满足人们对家具产品功能性需求的基础上,还要能够满足人们对家具产品的心理需求和心理期待,使最终的设计产品能够为人们服务。以人为本的家具产品设计理念,在产品设计过程中更加关注人的因素。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家具产品不再局限于对其功能性的需求,对家具产品精神性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近些年来,在家具产品设计中人们越来越重视对尺寸、颜色、材料、造型等细节的关注。以人为本的家具产品设计理念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舒服适度的尺寸、舒心愉悦的色彩、流畅又不缺美感的线条、亲切的用材以及自然淳朴的风格,让人性化的家具大大受到人们的青睐。

由此可知,新时期在家具产品设计过程中,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在人们使用家具产品的过程中要能够真正体验其功能,使生活更加丰富并有意义。同时在家具产品的使用过程中能够得到心理的慰藉,产品的设计与家庭室内的各种环境要素有机结合起来。最终,家具产品更加贴近人们生活,提升生活质量。

2 以人为本设计理念下家具产品设计需要坚持的原则

以人为本的家具产品设计理念,在产品设计过程中更加关注人的因素。在家具产品设计中,人们越来越重视对尺寸、颜色、材料、造型等细节的关注。家具产品设计的以人为本设计理念,在保留人原有的生活方式和居住方式的基础上,使设计的产品与家庭环境更加协调和舒适,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对家具产品功能性的需求。以人为本设计理念下,家具产品设计需要坚持以下原则。

2.1 家具产品设计需要坚持分析人的心理反应的原则

以人为本的家具产品设计理念,在产品设计过程中更加关注人的因素,家具产品设计的直接服务对象就是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家具产品不再局限于对其功能性的需求,对家具产品精神性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近些年来,在家具产品设计中人们越来越重视对尺寸、颜色、材料、造型等细节的关注。家具产品设计的空间结构、颜色、造型等都可能对人们的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家具产品在设计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能够满足人们的心理期待和需求。

由于人们生活的特定环境不同,这就会使人们形成不同的观念和审美意识,这些都会影响人们对家具产品设计的观念。由此可知,并不是每一个人家具产品设计的观念都是相同的。因此,家具产品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人的心理反应,要从人的生活环境中来分析他们的审美特征和心理期待。比如说,对于一些年轻的女性来说,她们比较喜欢色彩鲜明、亮丽和新潮的家具设计风格;而对于年长的人们来说,他们一般比较喜欢端庄、大方和典雅的家具设计风格。因此,家具设计者在产品设计过程中,需要分析人的心理期待和心理反应。

2.2 家具产品设计需要坚持使用功能合理分区的原则

人们在使用家具产品时考虑最多的就是如何有效地使用室内空间。由于人们生活的家庭环境具有相对稳定性特点,作为家具设计者,应该能够根据人们居住的环境这一特点,合理设计家具产品的尺寸,确保使用功能合理分区,使其更能体现人性化的特点。对于家具产品设计者来说,在家具产品设计过程中不仅仅只是为了美化生活的居住环境,还应该考虑如何有效地进行生活空间的设计和利用,以达到提升人们生活质量的目的。以人性化理念下的家具产品设计,不仅从根本上保证了家具产品设计的人性化,而且还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同时,这种家具产品的设计即满足了其使用功能,又满足了人们对家具产品的心理期待,从根本上体现了家具产品设计的人性关怀。家具产品设计者,需要根据家庭的居住环境和家具产品本身所具有的使用功能,来分析使用者对家具产品的需求,从而设计出满足使用者心理期待的产品。因此,家具产品设计在产品设计中需要坚持使用功能合理分区的原则。

3 以人为本设计理念视角下家具产品设计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家具产品不再局限于对其功能性的需求,对家具产品精神性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近些年来,在家具产品设计中人们越来越重视对尺寸、颜色、材料、造型等细节的关注。人性化理念下的家具产品设计,不仅从根本上保证了家具产品设计的人性化,而且还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同时,这种家具产品的设计即满足了其使用功能,又满足了人们对家具产品的心理期待,从根本上体现了家具产品设计的人性关怀。

3.1 以人为本设计理念下材料的选用

材料是家具产品设计的载体,产品设计只有通过材料才真正能够设计出来,材料在产品设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家具产品设计者在产品设计过程中,考虑最多的因素之一就是材料的选用。由于家具产品是与人们接触最多的产品,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家具产品设计者在家具产品设计时,需要考虑材料对人体最小伤害性和材料的舒适性。当前在家具产品材料选用上较常见和用的最多的就是木质材料。木质材料具有最小伤害性,尤其是在儿童家具产品设计上,更应该考虑安全性和最小伤害性,设计者应该避免使用金属材料,应以实木材料为主,这样能够保障儿童的健康成长。随着木质资源的日益枯竭,尤其是优质木质材料越来越少,产品设计者在材料的选用上,需要把自然木质材料和人工符合材料有效结合起来,以保障家具产品设计的人性化。

3.2 以人为本设计理念下家具产品尺寸设计

家具产品的直接服务对象是人,家具产品的使用功能只有通过人的使用才能体现。因此,家具产品的设计需要根据人的舒适度来进行思考,尤其是家具产品的尺寸设计。家具产品在设计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使用群体来对其尺寸进行合理设计。比如说,对于大众的人群来说,在设计座椅和写字台时,就需要考虑人体的坐姿尺寸,以此来测算座椅和写字台之间的合理设计尺寸;而对于轮椅的使用者来说,需要考虑使用者的坐姿尺寸,据此来进行设计。如果座椅的设计尺寸不符合人体坐姿的基本尺寸的话,久而久之就会损害使用者的身体健康。家具设计者在设计座椅时需要充分分析人体的基本尺寸,根据人们的各种活动范围所展现出来的尺寸,合理设计座椅的尺寸,从而设计出人性化的家具产品。

3.3 以人为本设计理念下家具产品色彩设计

家具产品在设计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能够满足人们的心理期待和需求。由于人们生活的特定环境不同,这就会使人们形式不同的观念和审美意识,这些都会影响人们对家具产品设计的观念。任何产品的设计都不可能离开色彩,色彩的视觉和知觉有着非常丰富的内涵。色彩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影响人们的心理反应,对于产品设计者来说,做好色彩设计就显得至关重要。比如说,浅色的设计基调可以给人一种轻松、舒适和安静的视觉,对于室内空间比较小的家庭来说,可以采用浅色来设计家具产品。中灰色可以让人们产生一种收缩视觉的效果,这对于居住环境比较大的家庭来说,可以选择采用这种色调来进行家具产品设计。就目前我国家具产品设计的色彩来看,普遍采用的是浅色,这样的色彩配合能够避免房屋空间给人们带来的压迫感。由此可见,对于家具产品的设计者来说,要想做好家具产品的色彩设计,就需要充分考虑家庭的居住面积和居住环境,在色彩设计上要能够做到与人们的居住环境相搭配,从而创造舒适、轻松的居住环境,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

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家具产品不再局限于对其功能性的需求,对家具产品精神性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近些年来,在家具产品设计中人们越来越重视对尺寸、颜色、材料、造型等细节的关注。家具产品设计的以人为本设计理念在保留人原有的生活方式和居住方式的基础上,使设计的产品与家庭环境更加协调和舒适,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对家具产品功能性的需求。人性化理念下的家具产品设计不仅从根本上保证了家具产品设计的人性化,而且还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家具产品设计者需要坚持分析人的心理反应和使用功能合理分区的原则,合理选用产品材料、设计产品尺寸和色彩,最终设计出符合人性化的家具产品。

参考文献

[1]张凡,王聪聪.论“以人为本”理念在现代家具设计中的应用[J].中国包装工业,2014(4).

[2]何晓佑,谢云峰.人性化设计[M].江苏:江苏美术出版社,2001.

[3]刘娜.浅谈家具的人性化设计[J].美术大观,2009(06).

[4]柯舒雅.论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的家具设计[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5(7).

[5]李伟栋.“以人为本”理念下的新中式家具产品设计分析[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5(4).

现代竹家具情感化设计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在当前新农村建设政策的大背景下,对废旧木质家具的现状进行分析,可以为新农村建设中废旧木质家具的再生设计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通过了解当前废旧木质家具的常规处理办法,发现农村废旧木质家具的特征性和特殊性。为合理解决新农村建设中废旧木质家具的再利用问题,为其找寻更有针对性和价值性的再生设计方式,提出更适合新农村建设废旧木质家具再生设计的方法,并针对其具体设计方法进行相关研究。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废旧木质家具;再生设计方法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湖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课题“农村旧房改建中废旧木质家具再利用与创新研究”(S20191230302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一、废旧木质家具的现状

十九大以来,各地积极响应中央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政策,各地都大力实施以“示范性美丽乡村”和“示范性帮扶村镇”为主要内容的新农村建设工程。众多美丽乡村积极建设,使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在新农村的建设过程中,众多的翻新改建工作奋力开展,无形中产生了大量的废弃木质材料及木质家具。这些纯木质旧家具无处安放,绝大部分的处理方式都选择扔弃或闲置,极少数会进行回收处理。这无疑会造成许多资源浪费,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矛盾也日益凸出。

据有关资料表明,中国每年将产生约9000万吨的废弃木制废料,这里面包括旧房改造拆下的木质装饰件、废旧木制家具和废弃建筑木料等。针对新农村建设中,废弃材料的产生最多也就是以旧木制家具、装饰木件和木料为主的废弃木制材料。当前废旧木质家具的回收途径有:给旧家具改变颜色、改变旧家具前景和背景、把旧家具拆分使用、扩充流行色彩和开放空间等,但回收使用率并不理想。而新农村建设中产生的大量废旧木质家具,多为老物件,具有传承性,有特殊的家庭意义和情感价值。这些极具传统传承意义的老旧家具,因无法找到合适的再生方法而遭到闲置或废弃(如图1),可见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废旧木质家具的再利用现状仍很严峻。

二、废旧木质家具再利用的意义与价值

增高趋势。木制家具作为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用具,不仅伴随着一个家庭的成长,更见证了一个时代的变化。而农村老旧木制家具与城市木制家具不同,大多都是传承已久的老物件,极具历史性和传承性,是人类情感的重要载体。古人有“千年木千年用”的说法,可见木制家具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之高。因此对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如何将废旧木制家具通过设计方法进行再利用,成为我们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新农村建设中产生的大量废旧木制家具,无论从材质、造型以及使用功能上都有特定的特点。其材质大部分采用榆木、红木等结实的实木。木材特点不易变形、损坏。在其装饰题材、造型及风格上都蕴含着一定的地域文化或传统文化特色。面对当前森林覆盖率仅18.21%的木材消耗,将新农村建设中所产生的废旧木制家具进行再生设计,是对这些废旧木材的高效利用,也是对当前环境资源现状的缓和。对新农村建设中废旧木制家具设计方法的研究,为探寻新农村建设中废旧木制家具再利用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新的方法。

三、废旧木质家具再生设计的方法

对于废旧木质家具的再生设计,当前多以改变家具颜色进行再利用,少有通过设计手法进行再生。运用设计方法使其获得再生,其实可以通过木构件的特殊结构进行模块化设计或结构的可拆装设计,以达到标准化设计。这些手段均有利于农村废旧木制家具的回收设计再利用。以椅类家具为例,农村椅类多由靠背、扶手、椅面和椅腿组成,将损坏部件进行更换重构,可以形成新的家具款式或类型。再如农村老式柜类家具的门板、饰面、内部搁板等,农村老式床类家具的床屏、床饰面、床板等部分的互换和重构,或选择性地保留其具有特殊意义的部分,这都有利于新农村废旧木制家具的回收处理。我們也可以根据形体特征保存的完整性来做再生设计方法的区分。整体保存较完整的木质家具,可以采用改变表面涂装、添加装饰等方式,弥补表面缺陷,遵循翻新修缮的再生原则。针对基本形体或功能被破坏的木质家具,选择保留可再生部分,运用重构、衍生等再生设计方法,使其脱离陈旧状态重新焕发生机。

(一)翻新设计再利用

翻新回收是市面上对于废旧木质家具的常用处理方法。将木质旧家具进行打磨去漆后,更换部分零部件、加固辅件,在不改变木质家具原型特征的基础上,开展翻新工作。但翻新设计并不局限于更换破损的零件,还可以通过后期粉刷、涂装等方式,达到风格上的改变。将两个老式抽屉组柜,通过外饰面颜色的改变,再加以其他材料的结合,形成新的家具类型和新的家具风格(如图2)。这种翻新方式不仅可以对老木质家具的饰面进行改变,还可以对其使用功能进行整合。这也是木质家具翻新设计中最为常见的方法之一。对于翻新设计再利用这一方法,更多的是针对其结构功能完整,仅存在饰面和零部件问题的木质旧家具,能够通过饰面处理和部分材料的结合,完成再生。虽然这种翻新设计的局限性较大,只能依据旧木质家具的原本形态进行翻新,基本不能对木质家具造型和结构进行改变。但其功能性和实用性较为完整,是保留废旧木质家具原始形态最完整的设计方法之一。

(二)重构设计再利用

面对部分破损严重的家具,或具有特殊情感价值的家具,可以选择打散重构设计进行再利用。打散重构也叫做分解重构,将原本的设计形态结构进行分解,然后从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特征的部件、可再利用的结构重新作为构成元素。这些分解后的部件可以是整体的结构,也可以是原物件上的局部物件和细部内容。通过对这些可再利用的物件按照一定形式进行重新设计,就可以构成新的家具款式或类型。通过重构设计,不仅能保留废旧木制家具中的精华部分,更能最大化的将废旧木制家具通过设计手法得到再生。也可以把类似的废旧木制家具打散成元素,将具有共同特征的部件整理成一个类别,形成元素库,既方便汇总,又方便进行重构设计。例如,可以将桌腿、零部件造型、装饰图案零部件、可用结构等归为不同类别,在这样的一个分类系统中,可以在其中各个模块挑选合适的部分来组成具有新特征的再生家具,也可以通过适当的元素变形进行组合[1]。

将废旧木制组柜的抽屉及面板部分进行分解,通过重构设计成具有装饰作用和收纳作用的新家具样式(如图3)。不仅改变了其原本的形态及功能,而且使废弃木制家具重具实用性和功能性。重构设计的运用,为家具设计的创造性提供了新的思路,不再局限于原本家具的功能和款式,将装饰功能与实用功能相结合,设计性和自主性更强。通过这样的设计形式,再生出来的新形象既具有原物体的风格特色,又有了新的内涵。

(三)衍生设计再利用

衍生设计法是以语意代码为基础,从社会文化和历史传统角度入手,将有意义的母体形态通过分解与提练,整合出全新的构造成分、元素等符号系统,并结合人的自由想象,创造出能够延承“母体本质”的新形态[2]。将废旧木制床架进行分解,通过分类整合,提练出相同的元素符号,保留其可重组部分,将其重新设计组合成新的构造形式(如图4)。将卧具通过衍生设计,整合成具有新功能、新形态的椅类家具。期间只进行了同母体间构件的组合,通过外饰面和漆面的改变,可将废旧的木质床架,衍生为新的家具类型及风格形式。

针对农村废旧木质家具,通过衍生设计进行再利用,也是在尊重传统文化、深度挖掘地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剥离母体本质形态,整合零部件结构模块,重构衍生出新的元素内容。这是现代与传统的结合,以及对木质旧家具独特情感价值的传递。衍生设计的再生方法,打破家具再利用模式的局限,不再局限于废旧木质家具原型及结构,可以使其再生设计更具灵活性、设计性,大大增强了废旧木质家具的可利用性。

四、结语

随着我國家具业的快速发展,废旧木制家具的再利用问题也愈加凸显。通过对新农村建设中废旧木质家具的解析,运用设计手法解决这些废旧木质家具的再生问题,提出新的再生设计概念。这不仅是对农村废旧木质资源的合理利用,还可以为所有废旧木制家具的设计再利用指引新的方向,更是对继承和发展传统木制家具文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通过对翻新设计再利用、重构设计再利用、衍生设计再利用方法的研究,为家具设计理论与方法的实现起到一定的助推作用。

参考文献:

[1]喻天骄,胡领.打散重构思维在家具设计中的运用[J].大众文艺,2018(16):97.

[2]杨元高.衍生设计法在新中式家具设计中的运用[J].装饰,2013(9):143-144.

作者简介:谭宁双,湖南涉外经济学院环境设计专业。

杨元高,湖南涉外经济学院环境设计专业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上一篇:电站导流隧洞施工管理论文范文下一篇:医疗服务保险研究管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