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育论文范文

2023-09-16

小学音乐教育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在小学音乐新课标中提出对学生进行音乐教育要注重传承地方音乐文化,使其认识和理解音乐文化的不同种类,各个区域要结合本地音乐文化在开展音乐课程中合理开发和利用地方音乐资源。江苏地方音乐形式多样,通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音乐文化。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探索地方音乐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使地方音乐和课堂教学进行有效结合,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对音乐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以此促进小学音乐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地方音乐;小学音乐教育;文化传承;运用策略

一、 引言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融入地方音乐教育旨在通过对音乐的学习,促使学生更加了解和喜爱中国的音乐文化,使其树立民族自豪感和热爱家乡的情感。因此,在音乐教学中融入地方音乐教学,有助于让学生理解民族文化和精神。教师要积极营造氛围,提炼地方音乐文化特色,挖掘音乐教材中的地方音乐素材,从地方音乐文化中筛选合适的音乐素材,运用不同的策略对学生渗透地方音乐文化的教育思想,从而丰富学生的情感。

二、 营造氛围,提炼地方音乐文化特色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为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学习能力,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充分运用学生的生活环境,注重对音乐教学的设计形式和内容,利用周边环境熏陶學生的艺术细胞,使其充分感受地方音乐的艺术魅力。首先,创设具有地方音乐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构建艺术长廊,结合本地区的音乐艺术形式,反映出具有江苏特色的地方音乐特色。如民歌、江南丝竹、古琴、戏曲、舞蹈等,促使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民族音乐文化的熏陶。其次,增强学生的听觉体验。即利用学校的广播站在学生自由活动时播放有关音乐,可以相应地融入本地区音乐内容,如播放民歌《茉莉花》、革命歌曲《八月桂花遍地红》等。再者,开展一些课外活动,让学生欣赏一些本地的乡土音乐艺人或音乐家的表演,营造学习氛围。最后,还要借助教材和地方音乐资源的有效融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在音乐学科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地方音乐资源,积极参加有关的地方音乐研讨会和观摩课程,学习一些地方音乐推广方式,以此为传承地方音乐提供有利的平台。教师要通过学习和研究,将地方音乐艺术形式巧妙地融入小学音乐课程中,丰富教学内容,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三、 筛选音乐素材,拓展多种渠道融入音乐教育

(一)从教材中挖掘地方音乐素材

音乐教材是学生们比较熟悉的,教师要积极利用教材发掘地方音乐素材,并对其进行合理开发和利用,促使学生对地方音乐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通过挖掘教材中的地方音乐素材,并对其加以利用,使学生拓宽了视野丰富了知识,进一步了解了本土音乐艺术,既培养音乐素养又提升了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二)从地方文化资源中寻找音乐素材

在音乐课程改革中提出地方和学校要充分发挥地方人文环境和民族文化的教育意义,开展具有地方及民族特色的音乐课程内容。随着江苏省有关地方音乐文化管理部门对地方音乐的大力推广和创新,出现了很多独具本土特色的音乐作品并广为流传,如昆曲《窦娥冤》、二胡作品《二泉映月》、歌曲《姑苏风光》《孟姜女》等。由此可见,将生活中的地方音乐文化资源运用到音乐教学中,对于提高学生的音乐知识和拓展知识面能够起到有利的推动作用,且对于传承江苏的地方音乐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选择激发学生兴趣具有教育意义的素材

地方音乐素材融入音乐教学中,素材要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要能够激励学生意志品质,同时能够对学生进行道德文化的熏陶,歌词、唱法要明快、朗朗上口,才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中激发兴趣,感受音乐魅力。此外,素材还要贴近学生生活,富有地方音乐的特色和生活情趣。

四、 地方音乐素材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随着时代的变迁,地方音乐的表现形式更加丰富多彩,反映出社会和不同区域之间文化的不断进步。在小学音乐课堂融入地方音乐素材旨在对其进行地方音乐文化教育,希望每个学生通过地方音乐的熏陶和学习不仅能够会唱家乡歌,会跳家乡舞,而且能逐渐理解地方音乐文化的内涵,从而促进地方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江苏地区的音乐表现形式比较广泛,在教学中教师要以课堂教学为主,通过引入地方音乐,来对教学内容加以补充,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一)运用探究式教学融入地方音乐

教师在教学中融入地方音乐教学可采用以下方法:第一,要反复练习演唱和演奏,使其达到理解音乐内涵,掌握学习方法的目标,为下一步的课堂实践打好基础。第二,要对课堂教学进行详细设计,同时要介绍一些本地的文化、习俗等便于学生理解音乐作品。第三,可组织学生搜集一些地方音乐素材或资料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动手操作、练唱、聆听欣赏等方式感受这些音乐的魅力,提高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在地方音乐教育中,要培养学生对于方言和衬词的学习。如在学唱《姑苏风光》,先播放音乐,并让学生跟随音乐轻声哼唱歌曲。在唱完歌曲后,教师可介绍歌曲背景:它是民歌套曲《大九连环》中的选段,歌曲主要唱出了对苏州美景的赞叹之情。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再仔细听听该歌曲是运用哪里的方言进行演唱的,以此为契机为学生渗透吴文化。然后教师可利用琵琶弹唱为学生再演唱一遍(或借助多媒体教学播放音频资料),并引导学生运用吴语依据歌词音乐的节奏感唱读歌曲。教师用钢琴伴奏,让学生对歌曲的难点进行单独练唱,重点引导学生一字多音的唱法。在钢琴伴奏的练唱过程中,可让学生分为小组或男女声部进行演唱。这样的课堂设计的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反复倾听和体会,降低歌曲学习的难度,既能让学生学会歌曲,又能让“吴”音乐文化深入学生的内心。在了解这一文化后让个学生再随着音乐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教师也可指导学生做一些兰花指、手腕花的舞蹈动作,体会歌曲的魅力。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优化地方音乐

在音乐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是经常使用的教学方式之一。教师在教学中为了增强学生对地方音乐的热爱和体验,可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加深学生的印象。如在《姑苏风光》教学中,教师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吴地音乐文化,可以为其展示苏州地区的地图,由于其范围广泛,形成的音乐文化有所不同(用多媒体展示“吴地”音乐形式),通过不断发展最终通过语言和音乐艺术的传承,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吴地音乐文化(用多媒体展示吴地的一些民间乐器和舞蹈等),教师最后为课程做出总结。这样在教师简单的讲解中,促使学生了解“吴地”“吴语”,进而感受由吴歌、吴乐、吴舞形成的吴音文化,在地方音乐的教学中运用多媒体优化教学内容,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水平,开阔了视野。

(三)运用实践活动传承地方音乐

江苏不同地方的音乐文化形式多样,每到节假日,一些乡土音乐艺人或爱好者便会聚集在公园、广场等地唱民歌、跳舞、戏曲表演等,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因此,为音乐课程的实践活动创造了多种形式和发展平台。第一,可在课堂上进行实践活动。首先,在教《献给人们献给党》《生起了炉火架起了桥》课程时,通过听赏歌曲,教师向学生介绍江苏的地方戏曲,使其感受不同戏曲的特点,如锡剧,它兴起于无锡故得名,其特点是民歌和说唱形式相结合,曲调优美抒情,极具江南特色,作品有《双推磨》,此外还有苏州评弹、扬州评话等。通过了解地方戏曲能够让学生逐渐喜爱上这些地方艺术形式。其次,在不同的音乐中融入地方方言,有助于让学生感受家乡的味道。如,为了让学生对歌词加强记忆,可让学生用方言来念一念歌词,体会它的地方特色。通过对比体会不同的地方音乐的艺术形式。如听赏京剧《林海雪原》、锡剧《红色种子》或扬剧《红嫂》等,这些都是表现革命精神的经典曲目,既能让学生在音乐熏陶中感受艺术的魅力,又能接受到革命精神主义的教育。第二,可在课程拓展中进行实践活动。如在学唱完《姑苏风光》后,教师可让学生收集一些类似的民歌,并让学生了解这些歌曲的创作背景,如《拔根芦柴花》《杨柳青》《茉莉花》等,有的学生通过收集《茉莉花》的信息,知道了该歌曲很早便已流传到西方,并逐渐享誉海内外,在著名的欧洲歌剧《图兰朵特》中,该歌曲是被引用多的江苏民歌。通过对背景知识的了解,使学生进一步增强了民族自豪感。此外教师引导学生以《姑苏风光》的旋律来创作歌词,使用方言来歌唱自己的家乡。如学生创作通州方言版的“通州风光”。通过这样的课堂即兴创作,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对音乐的热爱之情。第三,可走出课堂开展实践活动。在多种地方音乐的熏陶之下,让音乐的学习具有更强的实践操作性,教师可组织学生创建合唱队、舞蹈队、乐器学习小组等,依据本地区音乐的地域特色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在校内进行汇报演出,参加校外的比赛等,使学生在各种活动实践中发展和传承地方音乐文化。

(四)借助不同的地域音乐文化拓展学生认知

教师在音乐中融入本地音乐文化的同时,還要注重让学生认识和了解我国或国外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文化,感受更多的音乐形式和多元化的音乐魅力,打破学生对音乐文化认知的界限,开阔眼界,有助于培养学生对音乐知识的欣赏和品评能力。如在学习《跳吧!跳吧!》时,教师可引入《四小天鹅舞曲》,让学生感受欧洲的音乐文化。在学习《唱的幸福慢山坡》时,教师可引入北方不同地区的民歌或舞蹈形式,让学生结合本地音乐文化体会我国南、北地方音乐文化的不同风格等,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和感知音乐文化的内涵和魅力。

五、 结语

综上所述,只要通过对地方音乐文化资源合理、科学的开发,就可以逐渐实现对地方音乐资源的有效利用。在音乐教学中学生不仅要掌握音乐、舞蹈或乐器的常识性内容,还要从中让学生感受到民族文化的魅力,使其增强对地方音乐和文化的了解,树立文化自信和学习自信,培养学生对地方音乐文化的热爱之情,并让其真正理解和感悟到音乐不仅是一门艺术,而且还是文化的象征。

参考文献:

[1]季雨茜.地方音乐课程在学校音乐教育中的现状及研究综述[J].艺术评鉴,2020(14):103-105.

[2]褚小波,柯兴,喻晓琴.本土音乐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实践研究[J].教育科学论坛,2019(26):3-7.

[3]李畅.安徽谢郢锣鼓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开发和利用[J].北极光,2019(6):53-54.

[4]石坤.对乡村音乐教育的若干思考:以四川凉山白乌镇小学彝族特色音乐教学为例[J].戏剧之家,2019(10):192.

作者简介:

唐素,江苏省南京市,南京市金地自在城小学。

小学音乐教育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小学;教学管理;创新;管理模式

小学阶段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教育,对于帮助他们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小学的教育管理模式也发生了新的变化,在注重教学效率提升的同时,也对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认识水平进行了重点关注。本文从当前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出发,对小学教育管理的创新策略展开探究,以期能够促进教学管理效率的提升,促进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

一、当前小学教育管理中存在的胡主要问题

1.教育管理队伍的建设不够完善

随着社会经济与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教育事业也应当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且应当处在思想变革的最前沿。这就要求学校的教育管理者要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当前我国小学教师的整体教育水平和教学素质虽然得到了有效的提升,但是在教育管理方面的高素质人才却比较短缺,教育管理队伍的综合素质并不高,尤其是在偏远的农村地区小学。这就导致了很多学校用人机制和淘汰机制都不够完善,存在着工作岗位和个人才能不相符的情况,严重阻碍了教育管理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降低了教育教学管理的有效性。

2.教育管理模式落后

教学管理涉及到小学教学的方方面面,教学管理模式的落后则会对小学教学的总体水平造成直接的影响。尽管新课程改革已经实施多年,各个学校也能够积极响应,但是大多数学校改变的只是教学内容,教育管理模式并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变革。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在教育管理手段方面依然行政管理手段作为主要的方式,虽然行政手段的强制性、权威性在曾经的教育管理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教育改革的逐渐舍内,这种管理手段已不再适应当今小学教育的发展。(2)在小学教学管理的过程中缺乏相应的人文关怀,使得在教学管理的过程中教师的个性和学生的诉求都无法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发展,一切都以规章制度为准,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为师生的行为提供了规范性指导,但是却严重阻碍了师生创造性的发挥。

3.学生自主管理意识不足

小学阶段的教学不仅要培养小学生扎实的基础知识,还要更加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但是在当前的小学教育管理工作中,教师过于强势和面面俱到的管理,不仅会扼杀小学生学习的灵性,还会降低小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不利于小学生今后的成长的与发展,另外,现代家庭对于孩子过于宠爱,为了不耽误他们的学习,替孩子做了一切能做的事情,也见解阻碍了小学生自主管理意识的发展。

二、加强小学教育管理的有效策略

1.提高教育管理者的自身综合素质

(1)转变教育管理者的管理理念

观念的更新是一切工作的先导,没有一个正确、先进的思想理念,就不会有一个良好的教学管理工作。所以,作为教学管理者应当注重自身素质的提升和思想观念的转变。在新课程改革实施不断深化的背景下,教学管理者要积极的开展有关教育管理的理论知识,积极转变自身的教育管理理念。首先,教师要深刻的理解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实质,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确定科学、合理的教育管理目标。其次,教育管理者要对教师的内在需求进行深入了解,创造适合教师专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并建立能够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多元评价模式,保障师生在教育教学发展中能够充满活力的发展。

(2)提高教育管理者的管理能力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发展,教师为本。所以,要加强小学的教育管理,就要提升教育管理者的专业杜洋和管理能力,从而将积极、创新的教育管理理念落实到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去。首先,學校要为教师的学习创设适宜的条件。比如为教师订购有关教育教学的书籍、杂志、邀请教育管理专家到学校进行讲座,定期组织教育管理者进行专题探究活动等,从各个方面对教师管理能力的学习与发展创造条件。其次,学校还要重点培养青年骨干教师,实现新老教师的优势互补,提升青年教师的成长起点,也使老教师的优秀教学经验得以传承,从而从整体上提升学校教育管理者的管理能力。

2.改革教育管理机制,注重校本管理

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一直是我国教育改革的关键内容,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领域改革和发展的方向。这就要求小学教育管理者既要具备较强的管理能力,还要具备先进的教学理念,从而从本校的实际情况出发,不断的完善教育管理机制,制定出具有一定预见性和前瞻性的教育管理规划。首先,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应当改变传统教学管理中死板、生硬的管理制度,建立一个充满活力、符合本校实际发展情况且能够规范运作的教育秩序。其次,学校还要不断的完善管理主体的用人机制以及淘汰机制,以教育改革的发展作为导向,支持更多有能力、高素质的管理者走上学生的管理岗位,对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进行统筹规划。最后,教育主管部门要适当的将管理权力下放给学校,给予学校充足的自由和权力,使学校能够根据自己的意愿、实际的情况来确定自身的资源分配、管理机制,优化学校的教育资源,提升学校的管理质量和教育质量。

3.建立合理的教育评价体系,完善教育激励与竞争机制

传统的教育评价体系往往将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唯一评价基础,忽略了对学生学习态度和实践能力的考察,严重阻碍了教育教学的发展。所以,要加强小学教育的管理,实现小学教育管理的创新,就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建立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培养学生学习和自我管理意识,帮助学生形成自主管理理念。可见,合理的教育评价体系要注重对学生的连续性考察,将对学生课业考察的关注转移到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对学生采用开放性的评价方式,比如建立学生的个人成长记录袋、进行行为观察、情景测验等评价方式,建立健全能够使学生获得终身学习能力的评价机制。此外,教师在教学管理中处于主体地位,也是对学生进行直接管理的主体。学校可以通过制定一系列的公开招聘制度以及择优聘任的制度,吸引和留住更多的优秀管理人才。然后,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管理能力进行综合测评,实施差异性的工资分配制度,引导教师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中去。实践证明,只有在管理的过程中为教师提供能够发掘其潜能的制度环境,才能够实现教育管理质的飞跃。

总之,小学生的教育问题不仅是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还关乎到国家未来的发展。因此,教育管理者要积极的改变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创新管理方法,建立健全小学教育管理体制,不断的完善管理团队,使小学教育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晓龙.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教育教学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28):31-32.

[2]雷云芬.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现状分析[J].学周刊,2019(07):166.

[3]梁元亨.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的有效途径探索[J].内蒙古教育,2019(02):19-20.

小学音乐教育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在小学音乐的学习中,学生日常接触最多的是西方音乐与流行音乐,在这种音乐环境下成长,学生的思想和音乐素养过于狭隘。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应该重视民族音乐教学工作,积极挖掘我国民族音乐中的优秀内容,从而促使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形成。教师在教师实践中,必须对小学音乐核心素养有一定的认识,之后结合民族音乐与小学生的特点,展开相关的教学探索工作。

关键字:小学民族音乐教学;音乐核心素养;培养

引言:随着小学音乐课程改革的推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成为当前教育工作开展的核心。音乐是小学生智力与情操成长的助力,而民族音乐又有其自身的优势,教师在教学的开展中,必须以音乐核心素养为目标,突出民族音乐的特点,从而推动小学民族音乐教学水平的提升。

一、相关概念简述

(一)小学民族音乐教学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课业压力较小,主要的任务更多的是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习惯。而小学民族音乐与我国劳动人民的生活生产关系密切,能够反映我国的民族文化和精神,借助在小学音乐中的教学,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1]。

(二)音乐核心素养浅述

在小学民族音乐教学中,音乐核心素养更多是指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而小学生民族音乐学习中,教师更应重视兴趣的培养,让学生主动学习民乐,加深对民乐的理解,从而促使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形成。

二、民族音乐教学中音乐核心素养培养的意义

长期以来小学音乐教学中,对民族音乐及核心素养重视程度不高,学生音乐素养提升缓慢,不利于小學生身心健康发展。而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核心素养受到了广大教育者的关注,教师对民乐音乐核心素养培育的正确认识,能够促进小学民族音乐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能够帮助学生稳定情绪

小学生年龄较小,在接受学前教育中,学习的内容知识性不强,主要以娱乐和习惯培养为主。而小学教育阶段的学习,学生除了掌握相关学科知识之外,还要掌握相关的技能,学生身心发育不全,在面对这种学习转变时,适应能力较弱,情绪极不稳定,不利于小学教育的顺利开展。而民族音乐内容多以生活题材为主,音乐语言轻松、舒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身心能够得到完全放松,自身的压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缓解,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新的学习方式的转变。

(二)有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我国经济的发展,使得人才竞争愈发激烈,人们对教育质量的关注度不断提高,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从知识型人才向创新型技能型转变,而这需要极高的素养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小学民族音乐教学的核心素养培养,是学生自身素养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借助音乐核心素养的培育,有助于学生小学阶段其他学科的学习,学生综合素养也能够得到全面提升[2]。

三、在民乐教学中培养音乐核心素养的方法探讨

(一)充分挖掘民乐的生活性

民族音乐的创作极具民族特性,其内容和风格非常贴近民族日常的生产生活,教师在民族音乐核心素养培育中,应该重视民族音乐的特点,积极挖掘民族音乐的生活性,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还能够增强学生民乐欣赏体验感,借助兴趣的激发,促使学生形成喜欢民乐、欣赏民乐的好习惯。

例如,在《美丽的东乡我的家》教学中,本首歌曲主要描绘了东乡族对自己家乡中生活的各种事物,如云彩、大夏河、喜鹊等等,歌曲曲风活泼,语言生动形象。教师可以提前对东乡族进行查询,了解东乡族的聚集地和生活风俗,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示出来。之后带领学生一起学习本首歌曲。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对东乡族的家乡有了更深的认识,感受到了祖国的包容性和民族的多样性,发现民族音乐与生活的关系,加深了对民乐的喜爱之情,借助民族音乐生活内容的增强体验与渗透,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爱国主义情怀受到了激发。

(二)重视民乐氛围的营造

小学民族音乐内容丰富,有赛马场景、自然风光、故事等,教师在音乐核心素养培养中,要利用好民族音乐的丰富内容,充分展示民族音乐的故事性、趣味性、艺术性,使得学生在长期熏陶中,形成民族音乐的核心素养。

例如,在《梁祝》音乐的鉴赏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梁祝》动画中草桥亭畔、共读共玩、化蝶等经典片段,借助动画内容,不仅能够让学生沉浸在梁祝的音乐氛围中,还能加深学生对故事内容的理解。之后教学可以播放梁祝音乐,结合自己的感受,与乐曲的行进,为学生缓缓讲解梁祝音乐,学生在教师刻意营造的氛围中,感受到了真情的珍贵和难得。教师也可以对主题进行升华,不仅仅是世间爱情难得,更应该引导学生珍视师生之情、同学之谊、父母之爱。

(三)重视民族特点的突出

小学民族音乐,选取的民乐,民族风格较为突出。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重视不同民族各自的音乐风格和特点,在教学中着重突出民族音乐的民族性。如蒙古族音乐多为高亢、开阔;朝鲜族民乐温婉回转。教师只有突出各民族音乐的特点,才能加深学生对民乐的认识,从而促使其音乐核心素养的形成。

结束语:教师在开展民族音乐核心素养培养教学中,应该充分认识到小学生年龄小、自控能力弱等特点,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要积极将现代社会的教育成果引入到教学中,重视课程聂荣的创新设计,努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民乐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在赏析、实践中逐步形成自己的音乐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刘宇英. 传承民族音乐文化,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小学音乐课堂传承民族音乐的价值和策略[J]. 文艺生活·文海艺苑, 2019, 000(012):240.

[2] 陈小菊. 小学音乐课堂中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落实策略研究[J]. 北方音乐, 2020, 000(008):204-205.

小学音乐教育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小学音乐;德育;课堂教学

引言

为适应新时代的教学要求,小学音乐教师需要及时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吸收先进的教学经验,为促进小学教学发展贡献一份力量。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德育教育越发重要,因此,对于小学音乐德育教育策略的研究有着鲜明现实意义。

一、学习红色歌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红色歌曲是抗战过程中产生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教师选择合适的切入点进行红色歌曲的训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民族情怀。让学生在歌曲欣赏中体会时代的风貌,感受优秀历史人物的精神,提升学生对红色歌曲的感悟能力,能够促使学生自觉传承革命时期的优良传统,实现音乐教学的德育,促进其道德的发展。例如,在小学音乐《映山红》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进行红色歌曲的渗透,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这节课的作品是20世纪70年代影视剧中的作品,表现的是人民对红军的热爱以及对英雄的崇拜之情。为了提升学生对革命歌曲的认识,教师在导入之初,可以播放《长城谣》并对其诞生背景进行细致介绍,由于这首作品传播度比较广,学生应很容易便可以对其前两句进行模唱。学生模唱完成后,教师可进行歌曲体裁的介绍,让学生进一步认识革命歌曲,增强其对革命歌曲的理解能力。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利用革命歌曲为导入,让学生简单了解了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进程,培養了学生对英雄的崇敬与对祖国的热爱。红色歌曲的传唱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熏陶的良好途径,教师也可以组织类似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收集革命歌曲,并在实践课上进行展示,鼓励学生自觉接受优秀音乐作品的熏陶与影响。

二、体会爱国歌曲,增强学生的民族情感

民族归属感是教师在日常授课中需要培养的内容,增强学生的民族情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认同,帮助学生树立起文化自信。在小学音乐教材中有许多爱国歌曲的内容,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爱国歌曲的联唱,有利于优秀音乐作品对学生的熏陶,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道德认识,实现民族精神的传承。在小学音乐《男儿当自强》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利用爱国歌曲,增强了学生的民族情感。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树立起阳刚之气,让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可以具有坚韧的意志,也让学生在了解歌曲创作背景的同时形成强烈的民族感,树立学生的民族自信。在教学目标的指导下,教师可组织学生观看影片《黄飞鸿》的片段,让其通过观看影视作品,直观感受时代人物的爱国情感,增强学生对歌曲的了解,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民族情怀,也让学生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少年强则国强的概念,为学生提供持续学习、报效祖国的长远目标。民族情感指的是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对本民族尊严的自觉维护。培养学生的民族认同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让学生可以在生活中树立起远大的目标,促进学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三、在情景教学中渗透德育,树立学生健康观念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情境教学是常用的有效教学形式,在教师设立的情境中,学生能更好地感受音乐作品的意境。在音乐情境教学中渗透德育内容,可以通过身临其境的方式,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让学生在音乐的引导下,获得更加丰富的精神体验。例如,在学习小学《美丽的家乡》时,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通过视频、图片的形式,为学生展现草原的壮丽景象,同时,通过播放充满思乡之情的采访或朗诵,为学生创设思乡的音乐情境,引导学生沉浸在思乡的情感中,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情境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全身心的投入中感受德育,促进学生对德育内容的理解和体会。又如,教师可以通过小学音乐下册歌曲《爱我中华》的教学,给学生展示中国少数民族的风俗风貌,并让学生自己搜集关于少数民族的特色内容,在课堂上通过表演让同学和教师猜测是哪个民族。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让学生体会民族团结的力量以及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培养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

四、在拓宽学生音乐视野中,充分渗透德育

在小学音乐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为学生讲解中华传统音乐知识,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并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充分渗透德育的内容。教师可以先通过视频的方式向学生展示中国传统的戏曲艺术,为学生介绍京剧的生、旦、净、末、丑五个行当,川剧的变脸艺术,黄梅戏的质朴情感以及豫剧等地方戏曲的地域风格。在不断加深对中华传统音乐了解的同时,学生会感受到传统戏曲中的中国艺术魅力,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及各地的民风民俗,激发学生对中国国粹的崇敬与喜爱之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及文化自信。在现代改编戏曲的欣赏过程中,学生可以深刻体会到革命时期先辈们的艰苦奋斗精神、顽强不屈的力量,看到他们为革命事业将生死置之度外的英勇,领悟到如今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由此,学生在学习更多音乐知识的同时,也提高了思想觉悟,领会了中华民族的伟大以及中国的时代力量。

结论

总之,小学音乐教师要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德育的渗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音乐作品中感受各种优秀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文化传承与家国情怀,让学生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促进个体的持续进步。

参考文献

[1]张玥.小学音乐教材中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探析——以湖南文艺出版社小学音乐教材为例[J].湖南教育(D版),2020(05):21-22.

[2]段晓雯.以生活为出发点——试论小学音乐教学中的生活教育[J].智力,2020(15):47-48.

[3]孙丽.论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节奏教学策略[J].艺术大观,2020(15):87-88.

[4]张婧玮.让音乐走进心灵——小学音乐有效教学之探讨[J].试题与研究,2020(13):109.

[5]孟晓,马瑶.小学音乐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策略[J].科普童话,2020(20):94.

小学音乐教育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现代社会的进步促进了人们综合素质的提高,同时也对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培养学生知识文化素养的学校教育,在学科教学中也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的各个方面能力的培养,将教育教学改革理念贯彻落实到学科的课堂教学内容中,以此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其中在小学音乐的课堂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是其重要的教学目标。本文就是对小学音乐学科中审美教育的若干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小学音乐;审美教育;问题浅析

引言:所谓的审美教育,就是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使得学生具有欣赏美的能力,让学生能够对文学、艺术等作品中存在的美在一定程度上进行感受、评价。在小学音乐课堂的教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而且能够让学生的综合素养有所提升。

1.小学音乐审美教育的重要性

1.1 提升学生的感知力

审美能力的形成需要具有对美的感知能力,只有感受到美,才能学会欣赏美以及评价美,由此可见,感知能力的培养在审美教育教学中也是极为重要的。而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会通过“听”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利用听觉器官感受捕捉音乐的美,以此使得学生感知能力得到锻炼与提升[1]。比如,小学音乐教师在教授学生《致春天》这首歌时,会先播放这首歌曲,让小学生通过聆听歌曲的内容感受春雨、小鸟带来的春意,从而体会到春天的美,进而体会大自然的美。

1.2 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审美能力的培养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还能够使得学生的创造力得到激发。小学音乐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大多数会先让学生聆听音乐歌曲,然后让学生对听到的内容进行想象,以此启发学生对音乐进行赏析,这样的音乐教学在使得学生审美能力获得培养的同时,也让学生的想象能力得到一定的锻炼,进而促使学生的创造力得以激发与提升,更使得学生能够全面发展。

1.3 引起学生对音樂的兴趣

小学音乐教师对学生进行审美能力的培养,在学生本身就对音乐感兴趣的基础上,增加了小学生对音乐的喜爱之情,从而对学生学习音乐的过程产生一定的影响,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也让学生在音乐教学中的学习效率得到提高,进而促使学生的审美能力获得提高。

2.小学音乐审美教育的现状

2.1 传统教育思想观念的影响

受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的影响,以往的音乐教学并没有受到学校以及教师的重视,更不用说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多数教师更着重于语文、数学等在考试中占据重要位置的一类学科,而对音乐、美术等偏向于素质培养的这类学科的重视程度极低,部分小学教师在音乐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也只是让学生听听音乐或者讲解一下简单的音乐知识,也没有加深学生对音乐教学内容的理解,而教师对音乐教学的重要性缺乏一定的认知,使得以往传统的音乐教学无法适应现在的教学需求[2]。

2.2 学唱的教学模式不合理

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模式大多是以“教师唱,学生学”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教师并没有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讲解,使得小学生在音乐的课堂教学中虽然学到了相关的音乐知识技能,却没有让学生的音乐学科素养以及审美能力获得相应的培养。比如,有的小学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牧羊姑娘》这首歌曲的课堂教学时,教师会反复的唱或者用教学设备反复播放这首歌曲,让学生学唱,教师有对学生讲解《牧羊姑娘》这首歌曲正确的唱法,却没有对学生讲解歌者的情感,使得学生对于歌曲中所包含的情绪与情感的变化无法进行深刻的理解,以至于学生在学唱这首歌曲时的效率并不高,而且在这种反复学唱的过程中还会感觉到枯燥乏味,降低学习效率。

3.小学音乐审美教育问题的解决方法

3.1 创新教学模式

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模式早已不能满足现代学生对于音乐的心理需求,也无法实现新型教育教学理念的贯彻与施行,因此小学音乐教师要转变自身的传统教学观念,对以往的音乐教学模式进行改进与创新,使得小学音乐教学模式不再以传统的学唱方式为主,而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音乐教学时,不仅要传授学生唱歌的技巧,还要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中的美,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教师可以在音乐教学过程中采用课堂游戏教学、课堂情境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以此让音乐审美教育教学能够顺利开展。例如,教师在教授二年级学生学唱《郊游》这首歌曲时,可以先利用小游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体会郊游的快乐,然后引出学生将要学习的歌曲,让学生对《郊游》这首歌曲进行聆听,并要求学生根据歌曲内容创编出与郊游相关的动作,使得学生可以感受到在大自然中畅游的快乐,进而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3.2 丰富音乐教学内容

以往的音乐教学内容比较单一,教学方式也较为乏味,这就使得学生无法通过单一的教学内容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因此,小学音乐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增加相关的具有趣味性的教学内容,以此激发学生对于音乐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使得音乐审美教育的教学活动更容易开展;或者可以在曲目上选取一些积极向上的流行歌曲,向学生传递正能量,使得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避免受到现代社会各种不良信息的影响[3]。小学音乐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课堂教学时,可以向学生讲授一些关于歌曲的创作背景或者关于作者的一些创作经历,加深学生对歌曲的了解,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要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进行讲解,向学生传达出歌曲中所包含的情感,让学生感受到音乐中的情感美,为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奠定基础。

4.结语

通过上述对小学音乐中审美教育的分析,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提高学生自身综合素养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一教学理念的实行。因此,小学音乐教师不仅要重视对学生专业知识技能的培养,还要加强对学生音乐素养以及音乐审美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马佳.有关小学音乐审美教育的若干问题探析[J].音乐时空,2015(11):185.

[2]冯宇.小学音乐审美教育若干问题浅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2.

[3]龚晓丹.小学音乐审美教育若干问题浅析[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10);45.

小学音乐教育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文化历史的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岁月中,劳动人民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音乐,它是我们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小学音乐的教育实践中,民族音乐应该成为小学音乐教学的核心,充分发挥民族民间音乐的教育作用。本文从民间音乐的概念及特征入手,分析了我国民族民间音乐在小学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并且对如何培养小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的情感的策略。

关键词:民间音乐 小学音乐教育 作用 培养途径

一、民间音乐的概念及特点

(一)民间音乐

对于民间音乐的概念界定,比较科学并被大家认可的观点主要来自于伍国栋和周青青两位研究者的论述。伍国栋在他的《中国民间音乐》中指出:“民间音乐是当今世界、各民族传统音乐文化中存见的一部分既古老又现代的音乐文化类型,是创始于人民大众又供人民大众在日常社会生活中口耳相传的方式来共同操纵、共同享有、共同阐释和共同传承的一种非专业创作的社会音乐文化产品。”周青青在其《中国民间音乐概论》中就“中国民间音乐”的“既古老又现代”的重要特征进行了进一步的阐释,认为中国民间音乐“伴随着中国各民族社会历史衍进,经受了社会生活环境变迁的影响、考验和选择,并在接受这种影响、考验和选择的漫长历史过程中,不断地在形式结构上进行构建,在题材内容上进行新的提炼和充实,从而具备了能够适应当代社会生活新环境的若干特征,具备了现代人所需求的艺术审美品格”。伍国栋就中国民间音乐的“类型”和“特征”等重要问题进行了较准确的阐述,周青青就民间音乐的古老性及其形式结构与内容做了阐发,可见两人的观点基本一致。

笔者通过查阅大量的资料后,认为民间音乐是由各民族劳动人民根据自己的生活实践体验和对生活的理解自发创编的、依靠口头传承的方式代代相传、具有浓厚的趣味性和最基础的层面——民间大众所特有的思想、行为、情感、审美趣味等各种音乐体裁的总称。其主要音乐体裁包括民间歌曲、民间舞蹈、民间器乐、戏曲音乐、说唱音乐五大类。民间音乐是我国民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二)民间音乐的特点

1.形象性强,俗味浓郁

在民间音乐中,民间歌舞中常常使用形象化、艺术化的道具,如:舞狮中的狮子、绣球,跑旱船中的旱船、轿子等这些具体形象化的实物,具有很强的民间文化色彩,俗味浓郁,具有大俗之美。它反映了民间百姓对这些和他们生活密切相关的音乐形式的挚爱,这些俗味浓郁、形象性强的民间音乐具有夸张性、拟人性和性和“亲融性”。

2.生动活泼,富有生活情趣

民间音乐有其独特的节奏、旋律,其音韵生动活泼、音乐情节起伏变化等都具有一种雅趣,音韵和谐,富有民间音乐的活泼性、趣味性,乡土气息和地方色彩都很浓郁,并且与方言紧密结合,尤其一些语气词、感叹词,比如梆啊梆等象声词富有很强的生活情趣,显得既生动有趣,又雅俗共赏。

3.适合游戏,富有戏趣

民间音乐是劳动人民为缓解劳动的劳累而自娱自乐的载体,它具有游戏性、娱乐性、因而富有戏趣。如民间音乐舞狮、舞龙、腰鼓、扭秧歌等都是集游戏性与娱乐性于一体的。如:嬉戏、诙谐的民歌《对歌》、《号子》、《小调》等。这些富有游戏性的音乐作品迎合了儿童喜爱游戏的天性,因而备受儿童青睐。

4.浅显易懂,便于传承

民间音乐既是对各民族特有文化的一种记忆与表现,同时又是大众所乐于接受的一种音乐形式。它的通俗、浅显、易学、易懂很便于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如民间歌曲和民间戏曲,歌词简单,曲调通俗,生活性强且俗味浓郁,不仅大众喜欢,而且极易于幼儿理解、记忆并帮助幼儿积累感性经验并进行想像与创造

二、民间音乐在小学教学中的作用

(一)具有民族精神的教育作用

民族精神是维系一个国家的精神纽带,它大则关乎国家命运,小则影响个人的言谈举止、喜乐好恶。因此要弘扬民族精神,就必须重视这个民族的历史文化,继承和发展他。而民族文化的精粹之一就是民族民间音乐,它集中体现了一个民族的民族精神、气质、心理素质、风土人情和审美情趣等,具有非常鲜明民族特征,是一个民族优良传统得以传承的重要媒介。

通过民族民间音乐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它是一种伟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是建设和保卫国家的巨大的精神力量。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在小学中开展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教育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所以在音乐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学会欣赏,演唱或演奏民族民间音乐作品,更重要的是通过一些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作品培养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且在潜移默化的教学中从小树立学生民族荣辱感,形成民族凝聚力、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具有思想品德的教育作用

在小学音乐教育中,我们的教育任务是让学生在掌握一定音乐知识的基础上使其具有理解音乐的基本能力,从而使精神受到陶冶,心理素质得到提高,而不是专业教育。而且,我们必须清楚的意识到当代小学生在思想品德方面存在过分追求自我价值、集体观念淡漠等问题,所以通过民族民间音乐的深层内涵来影响学生的品德素质,从而提升学生的品格和思想境界。卡尔奥尔夫认为,在音乐教育中,音乐只是手段,教育人,培养人才是目的。教育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学会做人。

三、结语

尽管我国的民间音乐还存在种种的局限,但作为劳动人民的心声,从本质上说,它还是充分展现了人民精神面貌最积极、最光辉的方面。虽然因创作和传承方式所决定,民间音乐在技巧上发展得比较缓慢,但经过了千百年来历代人民集体的积累、加工和筛选,使之不断得到提炼和升华,其艺术水准和表现力日臻完美,成为人世间至真、至善、至美的音乐。它是人类文化成果中最优秀的部分。它可以净化人的灵魂,提高人的境界和情操,培养、改善人的艺术感受和鉴别能力。它具有不朽的艺术生命力,在小学音乐教育当中加强民族民间音乐的教育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事情,在加强他们自身的素质之外,还能让我国的民族精华一代一代的发扬光大。

上一篇:数字化艺术论文范文下一篇:建筑类专业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