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研究生教育范文

2023-09-21

医学研究生教育范文第1篇

摘 要:相对于传统的医学教学模式,“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综合课程教学模式有利于加强学科间的联系,避免学科内容重复的现象,有利于培养医学生的整体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升。

关键词:综合课程;器官系统;医学教育

多年来,我国医学教育一直沿用“以学科为中心”的三段式教学模式,医学基础课与临床课之间缺少有机联系,课程结构与课程功能之间的矛盾日渐突显。1993年爱丁堡世界医学教育高峰会议上推荐了“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模式,其特点是以人体器官系统为中心,紧扣医学生培养目标,淡化学科意识,强调基础和临床课程之间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具体做法是围绕各个器官系统的解剖结构、生理功能、病理改变,常见疾病的典型临床表现、诊断治疗等相关知识统筹组织教学,实现形态与机能、宏观与微观、正常与异常、生理与病理等多学科的综合教学。国内如第三军医大学、安徽医科大学、锦州医学院等高校先后进行了“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课程模式的教学改革。

本研究从我国发病率较高的病毒性肝炎着手,探索“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综合课程教学模式在我国专科学校临床医学教育中的应用,以克服传统医学教育模式中各学科知识脱节、教学针对性不强、学生不知所学何用、课堂教学效果不佳、临床实习前基础知识几乎遗忘殆尽等问题。现将具体研究方法和结果分析总结如下:

一、研究方法

1.研究思路

本课题的整体研究思路见图1。

2.研究对象

在2013级4个临床专业班级中随机挑取临床3班、临床4班,考虑科别、入学成绩、性别等因素合理分布,分别抽取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人,两班共计120人,见表1。其中实验组在入校第一学期即采用“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综合课程教学模式教学,对照组则随班采用传统的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3.基本内容及学时分配

以肝脏为中心的综合课程教学内容、学时分配见表2,按单元次序依次授课,每次理论课后安排相应实验课及该单元内容理论及技能考核。

4.问卷调查

为了解教师、学生对综合课程的认可度、参与度等,随机发放调查问卷180份,其中学生问卷120份,教师问卷60份,有效回收率均为100%。问卷共设置6项内容,见表3。

5.教学评价

课程结束时,分别对两组学生进行病毒性肝炎相关知识闭卷考试,由国家卫生部医学考试中心出题组卷,由八个单元内容组成,共计50道A型最佳选择题,时间45分钟。

6.统计方法

采用SPSS 统计软件对有关数据进行分析,以P<0.05 为差异显著性指标。

二、结果

1.实施准备

首先,根据综合课程实施的需要,组织编写新的教学大纲。确定总体教学目标及每单元教学目标,将肝脏形态、机能、病理等知识有机融合,淡化学科界限,减少知识重复,保证基础知识和临床的衔接。

其次,编写教学讲义。由课程负责人从相关教研室抽调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教材编写经验的教师,在明确综合课程教学模式和教学大纲要求的前提下,遵循系统、实用的原则,分别编写每一单元的教学讲义,最后由课程负责人统一把关。

再次,组织培训教师。先后共计有34位教师参与综合课程的理论、实验教学及考核环节,为保证教学效果,采取了逐级、多次集体备课的形式,务必使所有参与教师明确综合课程教学的任务和要求,熟悉课程实施的各个环节,特别是对授课内容尺度的把握、课程评价的实施办法等。

最后,制作教学多媒体课件,包括理论、实验、实训及考核课件,为课程实施做好准备。

2.问卷调查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知识可接受性、参与度、推广价值等多方面,学生和教师均对以器官为中心综合课程教学模式更加认可(见表3)。当然,也有部分学生和教师对这种教学模式尚不了解,需要我们在下一步的教学探索中进一步扩大影响,让更多的师生参与进来。

综合课程教学考试成绩分析如表4所示,可以看到实验组成绩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学生成绩分布情况显示实验组的优秀比明显高于对照组。

三、讨论

相对于传统的医学教学模式,“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综合课程教学模式有利于加强学科间的联系,避免了学科内容重复的现象,有利于医学生整体思维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了提升。

本研究以肝脏为切入点,进行了基础和临床课程的初步整合,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对学生而言,专科学生由于基础知识底子薄弱,进入大学以后对繁重的医学课程往往力不从心,疲于应付考试,更难以融会贯通。综合课程教学,更加注重学科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删除了学科间的重复内容,学生的课业负担减轻,整体意识、综合思维能力大大增强。对老师而言,能够适时更新教育观念,积极参与到课程实践中,在探索过程中自身能力也得到了提高。下一步我们将进行更加全面、深入的研究,扩大到人体各个器官系统的综合课程教学,进一步完善教学大纲,编写适用教材,建立适合专科学生的综合课程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洪先本,苏炳银,胡志安等.高等医学基础综合课程体系的实践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4,(6).

[2]陈晓宇,贾雪梅,陈晓蓉.以器官为中心的基础医学形态学综合课程建设[J].四川解剖学杂志,2010,(1).责编:思 源

医学研究生教育范文第2篇

1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应用研究

目前全国上下在大力推进信息技术教育, 它是落实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一项重要举措, 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需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在提高学生职业能力方面有着无比的优越性。

1.1 让现代教育技术走进课堂

(1) 让现代技术进入课堂, 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集中注意力, 使学生思维加强, 印象加深, 对知识的理解、应用和记忆有很大帮助, 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极大优化了学生的知识结构、改变了学生的思维方式。

(2) 让现代技术进入课堂, 极大地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 增强课堂教学的信息量, 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与学生对话速度快、效率高。它对学生的询问或学生对它的请教都能较快的进行应答。对错明确, 并能提出解决错误的辅助方法, 直到学明白为止。一堂采用现代教育技术作为教学手段的现代教学课, 能把课堂教学容量最大化, 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形象思维和空间想像能力, 更能充分展示教师的教学风格和个性, 从而使课堂讲授的内容给学生留下更深刻的印像。

(3) 让现代技术进入课堂, 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使学生渐渐从“填压式”的课堂讲授转为自己主动的获取知识。这样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就会转变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实现了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例如在生理教学中, 有很多抽象的理论知识, 如生物电现象、肌肉收缩的机制、血液凝固的过程;同时还有许多具体的形象的东西, 例如心音现象等。这些具体的内容就旧的教学方法而言, 在讲授上是有一定困难的。例如心音, 通常在课堂上老师都是先给同学们解释心音由几部分构成, 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然后就开始模仿心音给同学们听。事实上老师不是口技演员, 是肯定不能让同学们对心音产生直观的印象的。又例如生物电现象,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尽管老师很尽职地又是讲解又是画图, 但在实验中通过实验班和对比班的调查比较发现, 在对比班中学生基本上都是处于迷迷糊糊、似懂非懂的状态。

而在实验班级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制作了系列课件, 在课件中把基本的概念准确地展示出, 以使其起到传统教学中黑板板书的作用, 给同学们构建起结构清晰、层次分明的知识体系。更值得一提的是, 在课件中加入了大量的图表和动画以及声音, 以便更加形象、生动展示生理学的知识理论。例如骨骼肌的收缩机制, 一般的讲解同学们是很难理解的。当在课件中加入了肌小节收缩过程的模拟动画以后, 老师一边演示, 一边讲解, 同学们对该问题就能很容易理解。

1.2 让现代教学技术应用于实践性教学

实践性教学环节是职业教育特有的教学组成部分, 是培养学生技术、技能的一种教学方式。它包括实验, 实习等内容, 和课堂教学一样, 实践性教学环节, 也急需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在实践性教学中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有着比传统教学法无比的优越性。

(1) 实验上的应用。实验教学中, 实验原理、实验过程的描述和实验结构分析等, 应用传统手段讲述困难, 难以讲清、讲透。通过应用现代教育技术, 就能较好、较形象地解决以上问题。例如, 在各种生物化学中, 有许多实验过程在讲述中难以用语言描述清楚, 而实验结论也难观察到。用多媒体技术就能很形象描述具体过程, 使实验结论清晰。

(2) 实习中的应用。实习教学是护理职业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 学生在实习中往往掌握不好关键技术、关键设备等重要实习教学内容, 只能了解表面、外观, 效果很不理想。通过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 学生能在实习中借助现代计算机模拟、仿真了解整个实习过程的关键技术等内容, 极大地提高了实习教学的效果。例如, 在进行配制药液实习教学中, 采用多媒体演示, 把药液配制的关键环节形象的展示出来。这样就能更快、更好地完成教学实习任务。

2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职业教育课程多, 教学内容千变万化。我们经过实践, 把所有课程的教学内容划分为以下几种类, 进行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研究。

2.1 理论讲解课

理论讲解课是属于讲述课程中的某一理论内容。这部分内容, 重点要求教师介绍理论知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最大容量的传授理论知识, 避免了“一支粉笔, 一张嘴”的传统教学方法, 同时利用多媒体美妙的旋律及生动的画面,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防止课堂精力不集中的现象, 使每课堂课程讲解的效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尤其是通过课件的反复演示, 把重点、难点及时复习巩固。按照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先快后慢”的规律, 在复习中, 使课堂整个理论的重难点, 牢记在学生的大脑中, 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2.2 技能操作课

技能操作课是护理职业教育的关键。它是解决某一技能、讲述技能操作方法的课。这种类型的课, 通过计算机多媒体技术, 模拟自然现象操作过程, 生动形象地分解操作步骤的技术要点, 并能反复重复进行, 使学生能顺利、熟练地掌握操作技能。

2.3 问题求解课

问题求解课是护理职业教育专业课程教学中常见的解决问题并综合运用知识的课型。在这一课型中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把要解决的问题、问题的解决方法及求解过程展示出来。通过问题的展示, 让学生思考问题的精髓和实质;通过解决方法的展示, 让学生讨论和选择;通过求解过程的展示, 让学生评价巩固。

3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师素质的应用研究

让现代教育技术真正走进课堂, 让现代教学技术应用于实践性教学, 让现代教育技术在课程教学中得以实施, 必须从教师本身抓起, 让教师首先认识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作用, 并能通过培训等方式熟练掌握运用现代教学手段的方法和技巧, 这样才能从根本上真正实现教育教学的现代化。

通过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研究, 探讨现代教学模式的结构, 研究现代教学的方法, 以讲座、竞赛、课件制作评比等形式, 全面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我校自2000年以来, 多次开展课件制作竞赛活动, 其中在2004年由山东省教育厅组织的课件评选中, 我校申报6个课件10人次全部分获一、二、三等奖。开创了我校在历次课件评比中的新纪元。同时我校还把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和研究与“业务骨干”和“学科带头人”的评选工作相结合, 使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逐步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 为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提供切实可行的方式和方法。构建了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

摘要:本文就现代教育技术在护理职业教育中的应用与实践, 着重探索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改革教育观念;提升师生的综合素质, 优化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内容, 实践教学过程等方面的内容。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护理职业教育,应用

参考文献

医学研究生教育范文第3篇

1 PBL性质和特点

PBL (problem based learning) 即“基于问题式学习”或“问题导向学习”, 其核心是问题为基础、学员为主体、教员为导向的小组讨论式教学方法, 打破学科界限, 围绕问题, 以塑造学员的独立性, 培养创新力、有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教学目标。它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景中, 通过学习者的合作来解决真正的问题, 从而学习隐含在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 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3]。

PBL教学模式具有很多特点[4~5]。它具有: (1) 开放性, 它突破了课堂教学的限制, 使学生研究和学习的时间、空间得到拓展和延伸。 (2) 探究性, 使学生通过自己的调查研究取得结论。 (3) 全员性, 强调面向全体学生, 鼓励所有学生参与课题研究, 倡导学生自主选题。 (4) 交互性, 不仅强调教师与学生的互动, 而且也强调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 (5) 系统性, 它克服了传统教学中, 人为将知识划分得支离破碎的弊端, 在问题解决中, 学生要综合各部分知识, 形成自己的解决方案, 建构起与此相适应的知识经验。

PBL有很多优点, 这使它的应用将很大程度上改变现今医学高等教学模式的现状。当然, 它也有缺点, 它取消了各门基础学科教学, 改为以临床问题为引导, 进行基础课程学习, 打破了基础理论知识的完整性, 使得临床推理能力和自学能力较差的学生无法适应。另外PBL教学的某些课程按要求需配备专业教师, 每5~7名学生配备一名指导教师, 这就需要一支庞大合适的临床教师队伍。而临床医学研究生早已学过医学的基础知识, 自我实现及独立成就倾向强, 每个研究生都有自己的导师和专业指导老师及指导团队, 这些条件都为在我国的临床医学研究生的教育中实行PBL教学模式提供了很好的基础。

2 PBL在临床医学研究生教育中的应用

PBL作为医学教育的一种途径, 在欧美医学院校得到广泛运用的原因在于, 这种学习途径有助于提高学生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如何结合我国医学高等教育的特点, 对临床医学研究生教育进行PBL教学呢?本文认为应做好以下工作。

(1) 经过长期实践研究表明, 适合PBL模式的学生具有年龄较大, 自主能力强, 独立成就感强的特点, 国外学生一般在综合性大学学习了4年, 取得了学士学位, 自学能力较强, 具有开展PBL教学的基础。[4~5]本文认为在临床医学研究生的教学中开展PBL教学模式是非常适宜的。在临床医学研究生教学中能更好地发挥PBL教学法的优势,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利用其进行自我评估, 充分利用原有知识。

(2) 实行PBL教学, 首先需要一套各专业的PBL教材, 这要求教师打破原有的教学体系和方法, 舍弃许多不相适应的内容, 增强改革意识, 编写出自学的教材、自学提纲、思考题, 以指导学生运用参考书目。[4~5]要使所学知识和本学科研究的最新进展以及社会需要紧密结合。PBL是以“问题”为核心的, 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都围绕着问题, 问题本身的质量和水平直接影响着学习的效果。因此, 问题的设计是应用的难点和关键。教师要根据学科的特点, 精心设计针对于这门课程的问题。要确保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动机, 能够引出与所学领域相关的概念原理, 并和课程本身的目标相一致。

(3) 促使教师改进教学方法, 改革课堂教学模式, 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培养创造性人才。教师应该首先学习国内外PBL教学的成功经验和吸取失败的教训, 尤其是在医学上的成功应用, 仔细研究他们所写出的研究报告, 认真研究问题的提出、对学生分组的策略、教学指导策略、对每一环节的具体实施以及评价标准和体系等。教师应从理论到方法, 从对系统课程内容的处理到具体的实施和评价措施, 从组织学生到促进指导学生等各方面进行培训, 并从实践经验上得到认知和体会。

(4) 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和学习的能力, 发展高层次思维能力, 让学生学会学习。通过PBL教学, 学生将学会如何获取知识, 能够独立自主的学习。学习的精髓和本质之一是学会学习, 不仅仅是学“答”, 更重要的是学“问”、学会学习和发展高层次思维能力。在PBL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解决复杂和实际的问题, 学生围绕问题进行丰富的求知活动, 可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和学习的能力。

(5) 建立评价标准, 并对教学工作进行跟踪分析。教学方法或教学模式的变革, 要求其评价方法和标准与之相适应, 传统的评价方法和标准肯定不能适用于PBL。因此, 要建立与PBL相适应的评价标准和体系, 并建立一套对教学和学习实验记录的方法, 对实施过程进行跟踪分析并不断地进行修正。在现行的中国高校教育体制中, 教师没有权利任意改革教学的评价方法, 而且PBL也影响系统课程知识的传授。

通过适应我国临床医学研究生的PBL教学, 在临床医学研究生正式进入临床工作之前能够建立比较详尽的知识体系, 对其进一步学习和更快的适应临床工作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和平台。PBL教学模式作为一条改革思路在国外教学改革中已经卓有成效, 相信它也将为我国医学研究生教学改革提供一种新的方法和思路, 取得有价值的成果。

摘要:本文从临床医学研究生教育的发展现状出发, 阐述了PBL的性质和特点, 提出将PBL应用于我国临床医学研究生的教育中, 并从PBL教学模式如何在临床医学研究生教育中的应用, 及其作用和困难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关键词:PBL,临床医学研究生,研究生教育

参考文献

[1] 刘冬林, 郭永松.科技进步与高等医药教育的未来发展[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1 (2) :10~11.

[2] 胡凯.21世纪医学发展趋势与医学生素质教育[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1 (1) :16~17.

[3] 温彭年, 贾国英.建构主义理论与教学改革[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2 (5) :17~22.

[4] 陈幼华, 黄淑华.PBL教学法在护理程序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 2000, 15 (8) :616.

医学研究生教育范文第4篇

现阶段,研究高校贫困生教育的文献很多,大多研究当前前高校贫困生的特点和应对模式,许多研究[4]的领域集中在提出出当前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不少问题,倡导高校贫困困生总体的教育等。高燕[5]等学者就曾指出不同年级医学生的心心理健康状况存在差异, 在医学生的素质教育中必须有针对性地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江琴[6]的研究中提到一年级医学生心理健健康状况优于全国大学生, 但稍差于全国青年。其他差异性现阶阶段还未曾有人研究。而且针对医学类贫困生的年级差异性研究究却寥寥无几,模块式教育也未有人提出。

1浙江中医药大学医学贫困生调查问卷样本构成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医学贫困生相关情况,我们曾以问问卷的形式对三个临床医学院的在校的660个贫困生做了一次次调查,回收了有效问卷635份,有效率约96.21%。

2当前医学贫困生的现状

在大一学生调查问卷中,有38.18%的学生会以身为贫困生生而自卑,还有55.45%的学生有时会产生自卑心理,在这些学生生中, 看待贫困生这个称谓很丢人、会被人看不起的竟然占到到51.02%。58.52%的学生没有勇气在同学面前承认自己贫寒的出出身。39.51%的学生认为贫困大学生心理不健康的表现是沉默寡寡言,不主动与人交流,17.48%的学生认为是虚荣与依赖心理强,11.19%的学生认为是嫉妒攻击性较重 ,31.82%的学生认为是自自卑感强烈,嫉妒敏感;44.60%的学生觉得作为医学生,比其他非非医学生更容易产生心理焦虑问题, 同时,63.18%的学生也认为为作为医学生,心理素质应该要比非医学生更强大。而在其他年年级的比例相对较少。在大二学生调查问卷中,65.16%的学生认认为诚信意识很重要,54.76%的学生认为诚信教育应该作为贫困困生的首要教育 ,87.65%的学生认 为已经开 始适应医 学生的生生活, 开始能够承受压力,59.52%的学生开始毫不卑微的在同学学面前表露身份。在大三、大四学生调查问卷中,63.21%的学生认认为贫困生这个称谓没什么, 知识说明一个人的实际家庭情况;92.22%的学生认为责任意识和感恩意识很重要 ,63.23%的学生生认为责任教育和感恩意识应该作为贫困生的首要教育;在大五五学生的调查问卷中,77.89%的同学认为上了大学后最大的挫折折是就业竞争太激烈, 如果能再给一次改变自己的机会,56.67%%学生希望改变的是知识,87.2%的学生认为在贫困学子的成长过程中,从自身解决,树立自强自立的品格、艰苦奋斗的精神更为重要,在首要教育中,有89.02%的学生选择了能力教育为首要。

3问卷调查折射出来的几个突出问题及原因

3.1 不同年级的贫困生的能力欠缺

问卷调查显示, 大部分大学一年级的贫困生会因为自身的家庭条件而感到自卑,在压力的承受多半是因为经济上的压力,甚至有些同学怕别人知道自己的身份而嘲笑自己。在问到当今的大学贫困生的诚信问题时,61.22%的大二学生承认在贫困生认定过程中为了评上高等级,会夸大家庭的贫困程度。71.98%的学生认为学校国家给贫困生补助是理所当然,其中大三、大四的学生占到80.67%; 他们中的51.34%承认现在还没有意识到作为今后的医生应承担的责任;在对少部分大五的贫困生调查中,几乎百分之百的学生认为自身能力不足对即将跨入社会的他们来说是一种困扰。

3.2 不同年级的贫困生对学校教育的需求不一

为了调查本校医学生对学校教育的反馈程度, 我们专门设计了“您认为不同年级的贫困生应该统一模式给予教育吗? ”这一问题,选择“应该”的占28.22%,选择“不应该”的占57.41%,“不清楚”的占14.35%。同时 ,还有针对不同年级的问卷 ,我们做了罗列和分类,发现各个年级学生面对的困境也各不一样,比如大一学生大多是心理问题,大二同学认为诚信意识需加强,大三大四学生认为更应该看重责任和感恩意识, 大五同学面对就业压力和竞争,他们认为学校能够提供能力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3.3 当前医学贫困生现状的原因分析

从高校自身的教育情况来看,由于高校扩招,在校学生数量庞大,思想认识水平参差不齐,高校一般给予学生进行“大锅饭”教育, 不同时间不同地点进行集体宣传和教育, 忽略个性化教育, 社会影响主要是社会上的利益熏心和不正之风对大学生道德观的侵蚀,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大学生与社会的接触也越来越密切,社会的思潮很容易影响到大学生,加上医学界时常发生的医患关系, 无时无刻冲击着没有社会经历的在校医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准则。

刚进入陌生环境, 一些来自农村和城市特别困难家庭的大一学生, 除了要承受以上的压力和问题, 加上由于经济上较拮据,和家境较好的学生在强烈对比中,家境贫寒的他们更容易产生自卑等心理。这时对他们的心理辅导刻不容缓; 到大学二年级,开始适应了大学生活和熟悉大学各项政策制度,同时昂贵的医学院校学费让部分贫困生开始谎报自身家庭状况, 而真正贫困的同学没能得到应有的补助;这时,引导他们进行诚信教育势在必行。大部分贫困生接受学校国家无偿补助达两年后,开始认为补助理所当然, 少部分同学甚至为了贫困等级采取各种极端措施,令人反思;作为医学生,他们缺少一份职业的责任心,这对他们以后走上临床岗位面对病人起着非常不利的作用, 此时的大三、大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开始对自身的职业有所萌芽和向往,这时如能正确告知其感恩品质和责任意识对其职业的重要性,可为他们的今后的职业生涯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随着体制的改革,各类高校的扩招,就业的压力越来越大,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医学生的就业尤为激烈,而社会地位为富裕子弟提供了就业机会,但是对于贫困家庭,他们无法给予其子女特殊的社会关系,此时,提高就业竞争力就成为大五学生最迫切的需要,能力教育当之无愧的成为他们最首要的教育。

4模块式教育的提出和方法

通过上述分析的原因, 我们得知不同年级的贫困生特点各不相同,高校应该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年级的医学贫困生采取一种主要的教育模式,其他教育为辅的方式。在大一年级开展心理教育为主,其他教育为辅,在大二年级中开展诚信教育为主其他教育为辅的方法,在大三、大四年级中开展责任教育、感恩教育为主其他教育为辅的方法, 在大五年级中开展能力教育等并辅以其它教育方式。接下来便讨论下如何实施的方法:

4.1 发挥并提高当今大学辅导员的主观能动性

大学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教育的主力军, 由于大学里专业老师与学生接触较少, 在原本就比较紧凑的课堂时间上难以再开展其他课外的思想教育, 而大学辅导员与大学生接触最多,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家庭都有所了解,所以辅导员义不容辞的接任大学生思想教育的主力任务。所以首先要培养辅导员的思想意识,要认识到不同年级的个体差异,在思想政治教育上不能以一竿子捅到底的教育模式, 不仅要了解贫困生的家庭经济情况,关注特殊群体对象,也要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个性化差异, 和他们建立良好的关系, 经常性的进行个别交流和感化。当前大学辅导员队伍开始不断的专业化,在主攻心理学、就业创业,职业生涯规划等上各有建树,这也为模块式教育提供了机会和途径。高校以200:1的数量配备辅导员,每个年级至少配备一个辅导员,辅导员各有不同专攻。这也为模块式教育提供良好的途径,不同年级辅导员可以通过轮换的方式,对某一特定的年级的贫困生进行专业化的教育和引导。比如:大二辅导员主攻心理学,他可以经常对大一年级的贫困生进行经常性心理辅导,以此类推。

4.2 第二课堂是模块式教育的主阵地

校园文化本着显著地教化、导向和激烈的功能,可以承载当前的模块式教育。校园文化活动在当前我国高校非常丰富,将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专业教育、技能训练及文化素质教育等凸显的淋漓尽致, 所以我们的模块式可以利用校园文化活动展现和引导学生。当前高校应本着“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模式锻炼学生能力,让他们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来诠释对心理因素、诚信、责任、感恩、能力等的认知和行为。高校可以通过校园文化活动的主力军-学生干部来宣传该模式理念。特别是由贫困生组建的学生组织, 他们在开展在不同团体的校园活动时可以利用每个年级的不同特点策划丰富的集体活动。同时医学生在不同年级的教学任务也为他们提供了极好的机会,如大一的暑期公益劳动,大二的见习,大三的社会实践,大四的医院实习,大五的毕业。可以利用这些不同的教学活动在贫困生中开展实践教育活动让他们更加将各种能力和信念贯彻到底。

4.3 模块式教育的具体实施方案

根据分析得知不同年级医学生贫困生的特点, 我们应对不同年级采取具体措施和方法:针对大一新生刚评定的贫困生,可以通过先深入了解全体对象,后通过“心理知识讲座”、心理知识竞赛、个别同学谈话等方式对同学的适应、自卑等问题进行心理疏导, 让他们慢慢地适应大学生活并坦然的面对自己的家庭现状。在大二年级中,除了开展一些常规的诚信教育外,还要将诚信教育融入到他们生活中去,还可以建立一种诚信评价体系,这个体系可以包括任何方面,如成绩、作业、学费、借书等,组建贫困生团队,成员自己给自己打分,真正意义上做到自我管理。在大三大四的学生当中,除了形式上的感恩讲座和会议,每月召开“感恩我来说”等活动 ,让这些经济困难的学生交流、表达这段期间他们遇到比较感动的事情, 首先让他们认识到外界让他们感受到的恩惠,并产生极大程度的认可度,在认知的基础上,将从得到恩惠的事件上产生一种愉悦的幸福感, 并愿意将这种幸福感转化为回报恩情的行为冲动, 最后大家说出愿意用何种方式来表达自己得到的恩惠:如参加公益劳动、当义工、在社会实践上为留守老人带去爱心等方式。而在大五的学生中,不仅可以在校内开展各种求职、临床模拟等训练,也可以更多的邀请社会人士来给这些特殊的学生加以引导和训练, 或者开设专门为贫困生提供创业就业能力的窗口。

当然, 我们并不是说在进行医学贫困生每个年级进行模块式其中一种教育的时候就忽略其他教育, 实际上是加大了对医学贫困生的教育强度,针对每个年级的团体差异性,在原来的基础上更加细化、更加着重某一种教育,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原则,特别是有着特殊经历的医学贫困生, 能让他们和普通同学一样健康快乐的成长,成为真正有道德,有思想,有文化,有理想、有素质、有能力的优秀医学人才。

摘要:本研究以浙江中医药大学三个临床医学院的贫困生为标样,试图通过归纳和总结现阶段对高校贫困生和医学生教育特点的研究,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形式分析各年级贫困生的特点和困境,找出当前教育的不足,提出一种模块式教育体系,并在不同年级的贫困生中重点推行一种模块教育即心理教育、诚信教育、责任教育、感恩教育和能力教育等,同时辅以其它教育方式。

医学研究生教育范文第5篇

摘要:基础医学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关乎国家医药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实力。省重点实验室通过营造科研创新氛围,创设学术交流平台,并加强导师对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通过培养研究生职业道德、思想意识和人文精神,提高身心素质,加强团结协作精神,使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关键词:基础医学研究生 实验室 科研创新能力

近年来,医学及生命科学在不断寻求技术突破的过程中得到迅猛发展,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等一系列新技术、新知识飞速发展使得基础医学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基础医学研究生作为医药类高等教育结构中的高层次人才,毕业之后将成为国家医药经济建设、科学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如何培养具有良好的科研知识、严谨的科研精神和先进的科研思路的基础医学研究生,是当前高等医学教育的一大主题。实验室中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从微观上看关系到整个实验室的可持续发展,从宏观上看关系到整个国家的科研实力。因此,培养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提高综合素质成为各个实验室的重要目标之一。然而,就目前形式来看,由于在本科教育时缺乏科研的基础训练,研究生在初涉科研领域时的创新能力不尽人意,我国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并没有达到相应的要求。随着时代的发展,市场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挑剔,各重点实验室也越来越重视对高素质、应用型、强科研型研究生的培养。我们实验室属于广东省重点实验室,每年有十几位基础医学研究生进入实验室学习,如何培养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一直是我们思考与探索的问题。

笔者根据实验室研究生培养工作的一些经验,谈一下基础医学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的一些体会,供研究生、导师和管理部门参考。

一、重视和培养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

研究生教育的本质体现在科研创新能力方面,通过后天的学习和训练能够得到提高,这也是培养和提高高校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关键。研究生科研能力是指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在各学科领域进行旨在探索真理的普遍理智创新活动所需的能力。创新能力是通过学习和掌握已有的相关学科的前沿知识,并开展创造性的活动。知识创新为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不竭动力,医学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国家医学创新体系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因此,重视和培养基础医学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使之成为推动临床医学发展的关键力量,是我们实验室的重要目标之一。研究生在进入实验室学习之后,通过一系列措施,培养和发展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

1.营造实验室科研创新氛围

我室致力于营造一个学术氛围浓厚、开放、科学、平等、自由的科研创新环境。刻板、严肃的学习生活环境,不利于研究生创新水平的发挥。实验室建设期间,力求物质环境体现现代医学的气息和特色,同时也体现传统中医药学的文化内涵,充分融合现代医药和传统中医药的高新技术、工艺和成果,使实验室环境融于基础医学专业特色的环境之中,营造浓郁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的熏陶环境,丰富研究生的想象力,学生能够在这个灵活、开放的环境中激发创新灵感。此外,在学校大力支持下,实验室形成了自己的优势和特色,建成高水准的科研平台和实验基地,获得了一批国家级、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同时,加强实验室硬件设施建设,除常规科研仪器外,还购置了流式细胞仪、高效液相色谱仪、荧光定量PCR、倒置荧光显微镜、蛋白层析仪等大型仪器,各种质粒、菌株和细胞都得到完好保存,这些丰富的资源,使研究生的科研创新思维不用受到条件限制而充分发挥出来。

2.创设学术交流平台

以重点学科、创新平台和科研基地为依托,各个学科、专业和不同研究领域都能够相互交流相互合作。思想的交流可以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病原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免疫学等不同学科的导师和研究生经常进行学术交流和切磋,能够发挥多学科的团队效应,使得整个实验室富有活力和创造力。实验室每周定期召开组会,邀请知名专家和国外学者进行最新学术报告,形式多样,带领研究生接轨学科前沿。研究生在与专家和学者的沟通中能够获得他们的成功经验和科研精神,以此激发学生的科研热情,并掌握科学研究的正确方法和技巧。研究生汇报近期科研工作进展和科研体会,导师和实验技术人员可根据研究生的报告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见,通过各种学术问题相互切磋和促进,能够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创新激情,通过交流,博采众长,开阔知识视野,提高科研学术水平,增强科研创新能力。

3.重视导师对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

导师在培养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中居重要地位,其严谨的工作态度、坚定的学术信念以及良好的科研方法和作风都是研究生学习的榜样。研究生在实验室的创造都是在导师指导下的自由创新、自主行为,使研究生的选题更加注重对人类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意义,能够解决对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具有实际意义的问题。研究生进入实验室阶段,开始参与课题研究、确定研究方案、实施研究和撰写研究论文,实验室导师对研究生创新活动和行为给予认同和鼓励,允许其在导师的指导下自由选题并鼓励非传统观点,培养学生独立创新意识,并在科研活动中注意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聚合思维、分析思维和直觉思维的综合思维能力。通过与研究生分享创新成果,在论文和专利署名的顺序上给予鼓励、建立导师和研究生之间的平等关系来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同时,当研究生在学习和科研遇到困难时,能够感同深受,帮助他们克服困难,解决问题,从而有效地培养研究生科研能力。我们实验室多数研究生能在毕业前发表较高水平的SCI论文,并申请获得专利,多人次获得国家奖学金、优秀研究生、优秀毕业生、优秀毕业论文等。

二、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素质

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培养和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素质,成为研究生教育的重要使命。研究生的综合素质主要是指建立在自然特质基础上的,通过社会环境的影响、教育学习以及社会实践而形成的稳定属性,主要包括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素质。基础医学研究生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是提高就业率的保证。随着科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医药类行业对研究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础医学研究生在校期间应注重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使之成为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转换的软实力,对我国医疗行业发展产生积极地推动作用。

1.重视职业道德与思想意识

我们实验室在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不仅注重学术研究,更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道德和理想,这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需要长期坚持,不懈的磨练和学习。研究生在进入实验室学习时,心智处于成熟半成熟期,由于受到自身成长环境的局限和各种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容易热衷于追求功名利禄,急功近利,而不能刻苦钻研学术。因此,在研究生进入实验室最初阶段,召开政治思想教育讲座,加强学生思想和职业道德方面建设。研究生作为科技强国、民族复兴的主力军,培养他们坚定的政治理想、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摒弃“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风气对研究生职业价值观产生的负面影响,引导和鼓励学生奉献他人,服务社会。实验室通过规范管理和严格履行职责角度对学生的职业道德和思想行为进行约束管理。充分发挥实验室导师的引导作用,并以身作则,遵守进行科学研究的职业道德规范,严禁出现伪造注释、篡改数据、抄袭剽窃他人研究成果和一稿多投等学术道德失范行为。出现以上行为者,实验室将进行严肃处理。

2.培养人文精神

本实验室对基础医学研究生在进行专业素质培养的同时,也加强他们对人类社会性质的了解,包括政治、经济、管理、文学、哲学和文化传统等。多数研究生的学习往往只注重在自己的研究领域进行深入研究,而忽视了人文素质的培养,表现为研究生知识面狭窄,视野不宽阔,文字功底薄弱,写作水平低,人文社科知识缺乏等。实验室加强研究生人文教育的培养,鼓励学生充分利用 学校图书馆丰富馆藏资源,阅读相关类图书,拓展视野。通过营造实验室浓厚的人文氛围,使研究生思想得到熏陶,鼓励他们在闲暇时间阅读政治、经济、文化类的书籍,鼓励研究生参加学校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社团活动,参加科技、文体、社会实践等活动。加强与各学科专业和不同层次研究生的沟通和了解,使其语言表达能力增强,个性得到发展,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

3.提高身心素质,加强团结协作精神

加强实验室对研究生的日常管理,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提高他们的身心素质。健全的体魄、坚强的心理承受力和团结协作精神,是21世纪基础医学研究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本实验室主要从事与医药学相关的基础研究,研究生在从事科学实验时,由于实验要求需要,时间控制方面难以把握,作息时间紊乱,忽视了身体素质的锻炼。同时,科学实验充满了未知,实验失败经常发生,研究生容易产生紧张、焦虑和抑郁等心理反应等。为此,实验室经常组织学生参加羽毛球、乒乓球、篮球、排球和轮滑等比赛,丰富研究生的体育生活,使他们在体育锻炼过程中不仅提高了身体素质,也培养了集体凝聚力和战斗力,加强了团队合作精神。加强学生心理健康咨询队伍的建设,适时举办心理卫生健康知识讲座,在学生遇到困难时适时给予帮助,并帮助他们调整心态,学会自我调节和缓解心理压力的技巧,使他们能够以积极平稳的心态来进行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和科研工作。实验室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例如实验室技能操作大赛、我爱做实验系列、大夫山烧烤、包饺子比赛等,寓教于乐,彼此之间相互关心,相互沟通,不断增强他们的团结协作能力。

三、结语

医学和生物科学的迅猛发展,对基础医学研究人员的科研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础医学研究所的培养质量对于我国医学事业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我们实验室通过对基础医学研究生几年学习、科研和生活的管理,旨在培养他们创新科研能力,提高科研效率,让他们在自己最擅长的领域为社会做出贡献。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使他们思维活跃、视野开阔、沟通和管理能力得到加强,最大限度地锻炼研究生适应未来发展职业的能力,使之成为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为我国医疗水平的提高和医疗事业不断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孙禺,袁本涛,赵伟.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状况综合调研报告[J].中国高等教育,2007,(09):32-35.

[2]段丽.研宄生科研能力的培养研宄[D].湖南大学,2003.

[3]廖建勇,陈寿灿.培养和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的路径选择[J].理论月刊,2007,(07):100-102.

[4]刘平安,刘粤惠.大学生综合测评与综合素质的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16):42-43.

[5]李庆祥.浅谈医学研究生综合素质的培养[J].继续医学教育,2014,28(11):102-105.

项目来源:2014年广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

医学研究生教育范文第6篇

【关键词】医学生 医学人文精神 培育 实践

医学具有科学和人文双重属性。社会文明不断进步,医学科学不断发展,对医疗工作者的医疗水平和人文关怀要求越来越高。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在其综合素质中起着正本清源的作用,医学人才培养中愈加凸现人文属性。

一、医学生人文精神培育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高等医学院校依据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战略和实际需要,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同时,把对医学生的医学人文精神培育作为培养合格医学人才的重要内容来抓。通过医学人文教育机构的设置,积极引进优秀医学人文教师,深化医学人文课程改革,重视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实践教学以及网络课程的设置,加大校园文化的建设等,积极探索医学生人文精神培育的有效途径,取得一定成效。但是,缺乏对“医者仁心”的医学人文精神的关照,成为医学教育面临的严峻挑战。

医学生对人文素质类课程学习的内涵及意义认识不足。目前,我国在经济迅速发展的转型期,人们面对经济讯速发展和数字时代的到来,部分大学生滋生着一些自我利我、懒惰的情绪,甚至出现了一些享乐主义,漠视真理、道德遗失、沉迷游戏与网络,逃避自己的社会责任和担当,不会也不懂敬畏自然和生命等。部分学生离开学校走向社会后,其理想信念缺失,直接影响到医患关系。

医学生重医轻文现象不能忽视。首先,医学院校的大学生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与其他院校学生相比具有学制长、课业负担重的特点。为了按时完成学业,需要在专业课上付出更多时间和精力。长期以来,我国高等医学院校侧重套用其它学科类专业教育的模式,实行了文理医分家,强调实用性和侧重医学专业知识的传授。由于过分强调医学专业课的灌输,一部分大学生忽视了人文素质的学习,使专业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相分离,妨碍了医学生走上社会后的人际交往和医患关系的融洽。其次,由于重医轻文的倾向存在,医学生的人文课程教育得不到重视,处于被弱化、边缘化的境地。大多数学校的医学人文精神教育课程还仅限于开设校公共任选课和限选课的位置,未被纳入医学生人才培养方案的主体教学规划之中。再次是在医学生的人文培育中,还有相当大的隐性、显性人文类的教育资源尚未被充分调动和利用。医学是人学,关乎着人类最宝贵的生命。因此,应在医学生教育的各个门类课程中渗透生命教育的人文理念,从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精神健康、道德健康四个维度来印证医学人文精神培育的重要功能和作用。

二、医学人文精神的内涵及其现实意义

医学人文精神就是一切从人性出发,是对病人的尊严、精神、健康的维护。以病人为根本,强调在医疗过程中对患者的关心、关怀和尊重,是行医人所应该追求的人生价值观。医学人文精神体现了医学本质,而医学生的人文精神培育则体现了医学的使命,即尊重生命和敬畏生命。

人文精神培育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以及自身实践等教育活动,使其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对于医学生来说,具备较高的人文素质,是在现代医学模式下成为一名合格医生的重要条件。

敬畏生命,关爱病患。要坚守科学人格与人文人格的整合,敬畏生命,关爱病患是医学人文精神培育的灵魂。将生命的价值和患者的感受贯穿整个医学的全过程,把病人的利益放在首位,这就是医学人文精神培育的核心所在。因此,关爱病人、敬畏生命是医学人文精神的终极价值。法国医学家、哲学家、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阿尔贝托·施韦泽 (Albert Schweitzer)提出“善是保存生命,促进生命,使可发展的生命实现其最高的价值。恶则是毁灭生命,伤害生命,压制生命的发展。这是必然的、普遍的、绝对的伦理原理”。

人文的目的是止于其所当止,以维持社会的和谐与安宁。医生的操作对象直接是人,更应该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救死扶伤、身心双治、救人离苦、劝人从善,以顺应天地好生之德。特别是当今新时代,借助于互联网建立起来的新的沟通渠道,诸如在线医患沟通平台、医医交流社区、患患交流社区等新事物不断出现,我们要在探索中不断反思与总结,构建出符合时代发展的医学生人文精神培育的新体系。引导医学生从医为学,处理好与社会、与同事、与患者之间的关系以及自身的理智、情感、判断、意志等方面问题。医学生人文精神培育体系的构建与不断完善,对培养全面发展的医学人才、改善医患关系、适应向“生物——心理——社会”新型医学模式的转变,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和现实意义。

三、医学院校人文精神培育的体系构建与实践

近代医学从文艺复兴开创的人文源头发展而来,现在又进入新的历史螺旋,向着人文的宿命回归。科学在回归人文,医学也在回归人文并与人文统一,应构建和践行医学生的医学人文精神培育的教学体系。

医学生人文精神培育的目标定位就是界定医学生人文精神培育的概念、性质、特点、地位和价值。培养人道主义、利他主义的医学职业精神立场,是优秀医务人员的必备能力和品格,正如美国学者Pellegrino指出的,医学生人文精神培育的目标就如同作為医学基础的科学知识和能力一样。同时,“也体现以人为本的时代要求”。因此,我们必须把对医学人文精神的培育融入到医学生培养的全过程,落实到教育教学和校园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使医学生为学、为人、为事严格自律,倾心为患者奉献自己的才智和热情,实现医学人文精神培育体系的实践性效果。要培育学生把发扬医学人文精神转变成一种行动自觉,将医学人文精神根植于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之中,在内心深处积淀出对生命、健康以及死亡、疾病的正确观念,真正理解医学的含义,并发自内心地关爱病人,敬畏生命。

一是应当构建合理的人文精神培育课程体系。就现在而言,必须是新的课程体系框架,即主要由公共基础性的人文课程、医学基础的人文课程和医学专业的人文课程等三个体系来构成。以科学教育为基础,以人文培育为导向,重视人文课程的积极作用和不容忽视的地位。人文课程要有合适的比重,按优先与重点原则、侧重与平衡原则、相容与互补原则进行合理分配,并规定受教育的学生要在每类人文课程中选修一定学分的课程。课程面向不同年级的学生开设,从一般到特殊,从宏观到微观,相辅相成,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果。此外,在征求学生意见的基础上精选好人文类选修课,如艺术类、社会心理学等,构建一个门类齐备、结构合理、科学论证、学生喜欢的课程体系。

二是在医药临床的专业课程中渗透医学人文精神。医学人文精神的培育在医学院校不只是人文教师的任务,而是所有教育者的责任。要把医药临床类专业课程与人文精神培育的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專业课程的教学内容里融入丰富的人文精神。比如医学生誓言的“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维护医术的圣洁和荣誉”等。可以说,医学专业课程中渗透人文精神,会起到润物无声的作用。

三是以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进行医学生人文精神培育的教学。除必要的理论讲授采取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讲授法、指导法、谈话法、讨论法之外,要灵活运用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演示法、参观法,和以引导探究为主的发现法等多种形式的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质疑问难、调查探究、自主合作等多种方式,甚至走出教师、走出学校、走向社会,来感受人文精神的温度。同时,利用在线教育公开课、在线答疑课、学术讲座等场景,扩充教学的内容和形式,使教学过程不断便捷化与灵活化、形象化和生动化,有效提高学生兴趣和教学的效果。

四是把医学人文精神容入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精神文化建设、环境文化建设、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之中。校园文化是一种具有广泛内涵的隐性课程,可以对学生的人生与社会、理想与追求、情与爱等文化心理层面产生重要影响。如广西中医药大学形成的“弘毅自强,传承创新”的时代精神。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团队凝聚力,激发他们勇于挑战、敢于突破的优秀品质;建设校园文化长廊、纪念亭阁等,渲染医学人文精神。如广西中医药大学新校区注重环境的绿化、美化、净化,重视学校人文景观建设,精心打造“廊文化”,有科普长廊和艺术走廊;“壁文化”有校训文化壁、经典再现壁;“园文化”有生物园和药用植物园;“馆文化”有图书馆、中医药博物馆、壮瑶医药展示馆;以及由张仲景的雕像为中心转圈构成的一个文化活动广场。每间教室都有特色文化的体现,每间宿舍都是学生温馨的家园,提高环境建设品味,丰富学校文化载体,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每一块绿地都有文化气息,让学校成为一座充满智慧的校园、温馨浪漫的乐园和人性关怀的家园,使师生时时处处受到艺术文化的熏陶与浸润。

医学是人类认识生命活动规律,保护和加强人类健康,预防和治疗疾病与痛苦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高度结合的综合学科体系。医学生医学人文精神培育与人的生命活力之美和身心健康之美息息相关,应不断探索医学教育改革新路径、强化医学生人文精神培育贯穿教学的全程,推进医疗卫生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姜兰姝,孙宏亮,宫福清.医学生医学人文精神培育时效性解析[J].医学与哲学,2014(6)

【作者简介】熊素玲,广西中医药大学教师,研究方向:中国传统文化,生命美学。

(责编 丁 梦)

上一篇:收费工作总结范文下一篇:金融脱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