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学范文

2023-09-18

学前教育学范文第1篇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加登纳认为要想理解儿童的艺术发展就需要理解生命过程中的三大系统,这三大系统是:一-------------、——---------、————---。

2.培养幼儿拍感的两个规定性,一是 ------------,二是-------------- 3.要求幼儿理解的段落结构内容是-----------结构、-----------结构、--------一结构、-----------结构、--------- 4.幼儿园音乐作品的四种实用性是________、-----------、---------、--------- 5.旋律经验的年龄目标有---------、一--------、--------- 6.力度经验的年龄目标有-----------和----------- 。 7.--------------是一种找舞伴并与舞伴对舞的集体舞。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音乐作品的表现性 2.档案夹评价 3.音乐技能 4.自发咏唱

5.学前儿童音乐课程的内容组织

三、简答题(每小题7分,共35分)

1.符号运用阶段儿童的艺术感知特征是什么?

2.学前儿童的音量趣味给学前音乐教育的启示是什么? 3.进行即兴表演的两个条件是什么? 4.器乐曲动作意象有哪三种方式?

5.打击乐器音色经验的获得机制是什么?

四、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柯达伊教学法中,歌唱教学的主要方法有哪些?幼儿歌唱教学的要点有哪些?

2.表现性目标准确表述的要求有哪些?举例说明。

五、音乐材料分析题(共10分)

写出双圈舞“德国波尔卡”的动作说明。

试卷代号:2507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0-2011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 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2011年7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制作系统 知觉系统 感受系统 2.在歌曲中进行 在动作中进行

3.主副歌结构 二段体结构 三段体结构 回旋体结构 引子与尾声

4.教育性 说教性 知识性 娱乐性

5.声音的高与低 旋律的上行与下行 旋律的跳进与级进 6.重与轻 渐强与渐弱 7.邀请舞

二、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答:指音乐作品中的句法与非句法形式对人类情感、情绪的表达性质。

2.答:指根据课程目标,有意识地将各种有关幼儿表现的作品及其其他证据、信息收集起来,并通过对档案夹制作过程和记录结果的分析与解释,反映幼儿在学习、发展过程中的优势和不足,反映幼儿在达到目的过程中付出的努力与取得的进步。

3.答:指对感知到的音乐再现性与表现性做出符合音乐形式特性的表达,即音乐能力。

4.答:幼儿基于一个很熟悉的歌曲片断或一个简单的词,或是无词的,哼唱出在一个简单的音调上绕来绕去的旋律。

5.答:指在音乐价值观的指导下,将选出的课程内容要素妥善地组织成幼儿园教育活动结构,使教育活动要素在动态运行的教育活动结构系统中产生合力,以便有效地实现幼儿园音乐课程目标。

三、简答题(每题7分,共35分)

1.答:这一阶段儿童艺术感知的特征是脱离了对事物、对人物的“直接知识”,可以借助符号间接地来理解事物、人物了。

2.答:(1)在让幼儿感知器乐作品时,我们有责任让幼儿听到最好的音响效果;(2)在让幼儿感知器乐作品时,教师尽量少用嗓音;(3)在歌唱学习中,教师发出悦耳的声音很重要;(4)对打击乐器的演奏,幼儿感兴趣的是让他自己去探究如何发出好听的声音并演奏,而不是严格地按照教师所要求的拿乐器的方式、教师所要求的节奏型去打击。

3.答:(1)经验铺垫;(2)明确的任务意识。

4.答:(1)依据作品原意进行情节性的动作意象;(2)离开作品原意,进入幼儿能理解的生活情节的动作意象;(3)带有舞蹈意味的无情节的动作意象。

5.答:(1)用打击乐器模拟日常生活音色;(2)探索录音中的打击乐声音是如何发出来的,并实践尝试;(3)即兴创作打击乐器作品的演奏。

四、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

答案要点:

1.答:(1)歌唱教学的主要方法有:字母谱与节奏谱;手势;指挥。

(2)幼儿歌唱教学的要点有:按照准确音调歌唱;克服幼儿的不良音调;歌唱能力的发展步骤。

2.答:表现性目标的的制定准则是情境与任务的双维度制定,即交代儿童需要完成的任务情境与具体任务。

举例(略)

五、音乐材料分析题(共10分)

答:动作说明:

A前半段:全体幼儿拉手朝顺时针走。 A后半段:全体幼儿拉手朝逆时针走。

B前半段:里圈左手搭前面舞伴的左肩,右手拉右边舞伴的手;外圈左手拉左边舞伴的手,右手侧平举。双圈共同朝顺时针方向走。 B后半段:反向同B前半段。

C段:里圈拍腿二下,拍手一下,拍左右侧一下。

学前教育学范文第2篇

《比较学前教育学》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文献法:文献法是通过分析重要的学前教育文件来了解外国学前教育情况的一种方法。

2.仓桥物三:东京女子师范学校教授,兼附属园园长。创立日本保育学学会,任第一任会长。主要著作有《幼稚园杂草》《幼儿园保育法真谛》等。他的理论被称为诱导保育论,对日本幼儿教育产生很大影响。 3.乌索娃:乌索娃(1898—1965),前苏联学前教育家,前苏联教育科学研究院学前教育研究所首任所长,兼教学法实验室主任,首次将马列主义教育原理中的“教学”一词运用到学前教育领域,创立“学前教学论”。 4.《国防教育法》》:美国1958年颁布的一项教育法令。主要内容是通过增拨教育经费来迅速提高教学质量。《国防教育法》影响了二次大战后美国教育发展的倾向性。

二、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40分) 1.简述美国学前教育沿革的特点。

答:(1)学前教育的发展与美国各个时期经济发展和现代生产的发展密切联系。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学前公共教育的发展。

(2)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学前教育的性质和职能发生很大变化。

学前教育由创办时期把孩子看管起来,不至于流落街头,重保育,逐渐转向教育,注重发挥教育的多种功能。这些功能主要有教育功能、补偿功能、诊断、治疗功能。 (3)政府参与学前教育,制定法案,保证学前教育的持续发展。 政府制定《家庭援助法案》,发给津贴家庭托儿费。国会也提出相关的儿童保育提案, 90年代,每四年拨

8、25亿用于学前教育。政府还设立专门的学前教育协调员,顾问等,保证学前教育的持续发展。

2.简述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的幼儿教育。

答:从1955年(昭和三十年)到1989(平成元年),为日本幼儿教育的稳定发展期。在这个时期里,日本幼儿教育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独特体系。

1956年修改了《保育大纲》,并改称为《幼儿园教育大纲》。《幼儿园教育大纲》强调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的一贯性,突出幼小衔接,幼儿园教育的课程内容设计和小学的分科教学十分接近,幼儿园教育严重小学化。

1964年,文部省再次修订并颁布了《幼儿园教育大纲》,新的《幼儿园教育大纲》有如下几个方面的主要内容:

1、规定幼儿园教育的基本方针。

2、教育内容由12项调整到6个领域。这六个领域是:健康、社会、自然、语言、音乐、绘画制作。

3、将历来“保育”改为“教育”。 1964年,日本开始实行第一次幼儿园教育振兴计划(又称七年计划),目标是使万人以上市、镇、村五岁儿童入园率达60%。结果,1971年的幼儿入园率达到了63.5%,振兴计划完全实现。 1972年开始实行第二次幼儿园教育振兴计划(又称十年计划)。该计划旨在提高4-5岁幼儿的入园率,要求到1982年实现4-5岁幼儿全部入幼儿园或保育所。

1965年,厚生省发表了《保育所保育指南》,指出保育所由于所接纳的婴幼儿年龄不同,其教育内容也应的有所不同:2岁以下的幼儿注重生活和游戏,随着年龄的增长,活动内容也逐渐增加;2岁增加社会科目;3岁则分化出“语言”;4岁以上的教育内容与《幼儿园教育大纲》的六项内容相同。 3.简述前苏联学前教育机构的特点。 答: (1)集权的教育领导体制。

(2)幼儿园的编制与各成员的职责有统一的规定。 (3)各种教育机构都是公立的,国家提供80%的经费。 (4)国家统一规定教育任务、内容、方法、教材等。 4.简述俄罗斯学前教育的途径。

答: 一日活动是对儿童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在儿童的一日活动中,注意通过游戏和各种活动来促进儿童体力、智力、道德、艺术能力的发展。

1.游戏活动:游戏是学前儿童的主要活动,游戏,特别是角色游戏、表演游戏、体育游戏儿童身心发展有巨大的作用。

2.教学活动:有严格的专门的教学活动、标准化课程和无严格规定的一般教学活动,虽然对儿童知识的获得、智力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但现在则更加重视后者,以充分发挥儿童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和创 造性。 3.特殊活动:要引导儿童了解艺术,可选择不同民族或地方作家、诗人、音乐家、画家的品,不同民族或地方的民间创作和民间工艺精品,通过建筑活动、美工活动、音乐活动、戏剧活动等 4.交往活动:主张师生要以平等的伙伴关系进行合作、交往,促进儿童道德感的发展。

5.自由活动:儿童既有年龄特点,也有个别差异,应把集体活动和小组活动、个人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让儿童选择自己所喜欢的活动,使每个儿童都能真正从中受益。 5.简述日本幼儿教育的主要问题。

答: (1)各地区发展不平衡。

(2)幼儿园与保育所之间很难保持联系和统一课程,因为前者由教育部门管辖,后者由健康福利部门管理。

(3)保育所接收出生后几个月到5岁的儿童,幼儿园接收3~5岁的儿童,这样就造成了3~5岁的儿童不能获得相同的教育。

(4)某些私立园每班收40多名儿童,教育质量不能保证。

(5)私立幼儿园占幼儿园总数的70%,其收费是公立幼儿园的2.5倍,因而造成幼儿家长负担过重。 (6)国立幼儿园和公立幼儿园、保育所教师的工资较高,造成私立幼儿园无足够合格的教师。 (7)迅速都市化造成儿童游戏活动的安全地带减少,对儿童健康有害的环境污染加剧。

三、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试述当代日本幼儿园教育改革的背景、主要内容,结合我国幼儿园教育改革的实际,谈谈对我国幼儿园教育改革的启示。 答:

1、幼儿教育改革的背景

经济和科技的飞速发展带来社会的信息化,国际化、城市化,家庭的小型化,价值多样化等。给幼儿成长带来许多问题,也为幼儿教育带来不少问题,例如,幼儿直接体验的机会少;家庭和家庭教育能力下降等。需要教育适应新情况,解决这些新问题。随时代发展,要求幼儿教育不断更新教育内容,以便为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奠定个性发展的基础。终身教育思想的影响。作为向终身学习体系过渡开始阶段的幼儿教育,需要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正确的态度和健全的人格。

2、重新修订《幼儿园教育大纲》

日本自80年代起,针对未来世界的要求和本国的社会现实,多少开始摒弃过去那种“国家至上,经济第一”的最高原则,而强调“人性丰富”。在从幼儿园到高中的教育改革中,提出了培养“具有高尚的精神世界、丰富的创造力、自主自律精神的、在世界中活跃的日本人”的教育目的。1990年的《幼儿园教育大纲》提出了幼儿园教育的目标为:(1)培养幼儿健康、安全、幸福生活所必需的生活习惯、态度,为培养健全的身心打下基础。(2)培养幼儿具有对他人的爱心与信任感,启迪自主意识与他人合作的态度,萌发良好的道德品行。(3)培养幼儿对自然界和周围事物的兴趣与关心,启迪丰富的思考问题的能力。(4)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对语言工具的兴趣与关心,乐于听说和积极态度以及对语言的感受力。(5)通过各种各样的体验,培养丰富的感受与创造性。 在幼儿教育内容上,《幼儿园教育大纲》规定幼儿园新的教育领域。包括五项内容:健康、环境、人际关系、语言、表现。“五领域”与原来的“六领域”(健康、自然、社会、语言、音乐、美工)比较,其特点为:注重培养幼儿与他人交往能力,逐步养成社会生活中良好生活习惯和态度;引导幼儿多与自然接触,加强幼儿与周围环境的联系;给幼儿表现的机会,发展幼儿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3、制定了第三个“幼儿园教育振兴计划”1991年,日本又制定了第三个《幼儿园教育振兴计划》,以使3岁、4岁、5岁的儿童都能入园。为了确保该计划的实施,该计划提出国家应尽力提供有效的帮助,这主要包括:(1)扩大幼儿园入园奖励补助费的适用范围,即原来只向4-5岁幼儿提供的入园奖励补助费,从1991年开始扩大到3岁幼儿;(2)增加幼儿园入园奖励补助费的数额,即地方政府对入私立幼儿园(收费标准是公立幼儿园的2倍以上)的幼儿给予较高数量的入园奖励补助费,以减少或消除公立和私立幼儿园幼儿家长负担的差别;(3)确保公私立幼儿园园舍施建设补助费,即各都道府县的知事和教委要保证有足够的资金,以顺利实施新建和改建幼儿园的工作。 2.论述蒙台梭利学校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 答: 1.蒙台梭利学校的教育目标

(1)发展每个儿童对学习的积极态度。 (2)帮助每个儿童发展自信心。 (3)帮助每个儿童形成集中注意的习惯。 (4)形成儿童永久的好奇心。 (5)发展儿童的主动性和坚持性。 (6)发展儿童的心理安全和秩序感。

2.蒙台梭利学校的教育内容,蒙台梭利学校的教育内容包含日常生活练习、感知觉练习和初步的知识学习(书写、阅读和数学)三个部分。 (1)日常生活练习。通过日常生活的体验获得一些生活技能,开始学习把注意力集中在一项活动中,学习按照顺序来做每一件事情,通过自我指导来获得独立性。

(2)感知觉练习。通过视、听、触、味、嗅等感官的练习,增进儿童的经验,让儿童在考察、辨别、比较和判断的过程中扩大认知范围,为智力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3)初步的知识学习。初步的知识学习包括儿童可以学会的阅读、书写和算数。 3.蒙台梭利学校的教育方法

学前教育学范文第3篇

1.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

答:按照某种途径,有组织,有计划,有系统地认识学前教育现象和建构学前教育理论的过程

2. 文献综述

答:是对某个时期或某个专题的若干文献进行系统组织和叙述性概括

3. 抽样

答:是从所研究对象的全体中,按照某种规则抽取一部分被试的方法

4. 假设

答:又称假说,是研究者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对所研究的问题预先赋予的某种答案,是对研究结果的预测,是对课题涉及的主要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设想

5. 无关变量

答:又称“控制变量”,指与特定研究目标无关的非研究变量,即除了研究者操纵的自变量和需要测定的因变量之外的一切变量

6. 结构性访谈

答:访谈者按统一的设计要求和事先规定的访谈内容依次向访谈对象提问,并要求受访者按规定的标准回答提问的正式访谈

7. 教育行动研究

答:教育行动研究特定指在教育情境中,由教育专业工作者(通常指教师)用以改善教育专业实践,实现教育理想的行动研究

8. 质的研究

答: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

简答:

9.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步骤?

答:(1)确定研究课题

(2)查阅文献

(3)设计研究方案

(4)搜集资料

(5)分析研究资料,得出结论

(6)阐述出研究成果,撰写论文

10. 问题的来源?【可能是填空】

答:(1)在教学中发现问题

(2)在阅读中萌生问题

(3)在交谈中激发问题

11. 课题选择的一般步骤?

答:(1)调查研究,选择研究方向

(2)总结提炼,确立研究课题

(3)决定研究的方法

(4)分析梳理,明确研究目标

(5)课题论证

12. 好的研究课题的特征有哪些?

答:(1)问题必须有价值

(2)问题必须是清楚的

(3)问题必须具体明确

(4)问题要新颖,有独创性

(5)问题要可行性

(6)问题要符合道德

13. 学前教育研究方案的设计有哪些内容?

答:(1)研究的主要内容

(2)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3)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4)研究的成果

14. 信度的类型有哪些?

答:(1)标准关联观察者的信度

(2)观察者间的信度

(3)观察者内部信度

15. 学前教育观察实施的步骤?

答:(1)确定观察的问题

(2)制定观察计划

(3)选择合适的观察方法

(4)进入观察现场

(5)观察记录

16. 进入观察现场需注意什么?

答:(1)尽可能注意不干预观察对象的活动(视情况决定完全参与还是完全观察)

(2)保持中立、谨慎的态度,以证明研究者得诚信

(3)定量观察,必须携带笔记记录

(4)研究者要讲究观察记录的方式方法

(5)做好突发事件的预案

17. 问卷设计的准则有哪些?

答:(1)相关原则

(2)简洁原则

(3)礼貌原则

(4)方便原则

(5)定量准确原则

(6)选项穷尽原则

(7)拒绝术语原则

(8)非导向性原则

(9)适合身份原则

18. 访谈的特点有

学前教育学范文第4篇

1、学前教育课程的组织形式有三种 1. 教育环境大致分为哪些方面? 2. 节日活动的功能?

3. 相对其它教育形式,区域活动有三个明显特点? 4. 学前教育课程编制包括什么?

5. 陈鹤琴先生认为,幼儿园课程应以什么为中心?

6. 新纲要在对每一领域进行阐述时,分成“目标”、“内容与要求”和“________”三部分 2)

1. 保教结合原则:

2. 表现性目标:

3. 家长接待日:

4. 游戏法:

5. 领域活动:

6. 整合性原则:

7.学前教育课程: 3)

1. 学前儿童去学前教育机构接受教育是自愿的。( ) 2. 一切教育活动都是在保育的前提下进行的。( )

3. 众多课程的定义所指向的基本内涵是相似的,即教育的内容及其进程安排。( )

4. 影响课程的基本因素有三个,它们是:知识、成人、社会。( ) 5. 课程编制的基本逻辑是追求学问逻辑与教学逻辑的统一。( ) 6. 目标模式和过程模式相契合是我国学前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 ) 7. 在所有课程模式中,领域课程比分科课程、主题课程等更加科学合理。( ) 8. 课程评价的目的是研究、完善和发展课程,以及管理教学。( ) 9. 家园合作共育,主要以学前教育机构为主,家长只需尽力配合。( ). 10.世界学前教育先驱福禄培尔是幼儿园的创始人。( ) 11.保教人员的有效协作与配合是提高班级保教质量的关键。( )

12.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

13.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可以采取相同的方式进行管理。( )

14.小班幼儿对教师有很强的依恋感情,并向往得到教师的赞赏和认可。( ) 在自主性的区域活动中,减少和消除不安全因素是教师不容忽视的问题。( )1.在学前教育阶段以传授系统知识为目标。( ) 2.在幼儿园以教学为基本的活动形式。( )

3.《幼儿园管理条例》是制定《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依据。( )

4.《幼儿园工作规程》中规定的保教目标基本是按体育、智育、德育、美育等四个方面提出的。( )

5.教学活动是提高教师自身素养、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主要途径。( ) 6.教学活动评析是教学活动可有可无的环节。( ) 7.各领域活动中的知识经验有较强的系统性。( )

8.学前教育只是针对3-6岁的教育,0-3岁不属于学前教育范畴。( ) 9.学前教育机构教育对儿童发展中起着奠定人生基础和发展主导作用。( ) 10.自由活动就是在没有任何规则限制情况下的自由活动。( ) 11.游戏都是虚假的,没有真实成分可言。( )

12.学前亲子教育是指由0-

6、7岁儿童及亲属和教师共同参与的,由科学系统的教育内容编排的各种活动、游戏和教育培训。( )

13.在自主性的区域活动中,减少和消除不安全因素是教师不容忽视的问题。( ) 14.设计区域活动不是设计一次次具体的活动,而是设计综合的主题活动方案。( )

15.社区的自然环境、社会习俗、人口等都会对学前教育产生重大影响,学前教育机构是社区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社区的小环境。( )

4) 1.学前教育课程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2.在围绕主题活动创设区域活动时,应注意些什么?

3.简述儿童游戏的特点。

4.如何选择活动主题?

5.教学活动的功能有哪些?

学前教育学范文第5篇

课本教材

海楼乡中心校

2015年

海楼乡中心校中小学健康教育

课本教材

摘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区的发展越来越被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种先进的教育观念也逐渐深入人心。我们必须正视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发展中起到的积极作用,不断在实践中寻找问题的症结并加以解决,才能够建立起符合现代教学理念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促进学校、教师、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 问题 对策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区的发展越来越被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做为一种先进的教育观念也逐渐深入人心,不仅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带动校园的文化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同时对教育改革也起到了推动作用。由于我区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较晚,随着这项工作的开展,出现的问题将越来越多,所面临的困难也越来越突出。我们必须正视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发展中起到的积极作用,不断在实践中寻找问题的症结并加以解决,才能够建立起符合现代教学理念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促进学校、教师、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为此,笔者专门查阅了大量资料,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进行一番探讨。

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许多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中小学的领导和教师没有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观念,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够。相比城市中小学的教育工作者,他们承受的升学压力更大,许多家庭以让孩子考上大学、拿取文凭作为培养孩子的最终目标,教育行政部门也把升学率看成是衡量学校好坏的唯一标准,因此,他们具有更加强烈的应试教育动机和思维倾向。在这种动机和思维倾向的支配下,心理 2

健康教育变成了一项尴尬的工作,他们经常把心理健康教育挂在嘴上、写在墙上,但就是不落实到行动上。另外,许多领导、教师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观念陈旧,心理学知识储备太少,这严重制约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和普及,也严重影响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这些都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最大障碍。

存在的主要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1、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存在模糊认识

相比学生的身体健康来说,教师和家长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是相当模糊。一般来说,如果学生出现身体健康问题,教师和家长都能迅速带学生到医院进行治疗;然而,学生一旦出现心理方面的问题及由此引起的负面现象时,教师、家长却不懂得结合学生所处的自然及人文环境从心理方面分析和处理。有关“心理健康”、“心理咨询”等一些关于心理方面的知识还了解甚少。对“心理健康教育”更是不知从何入手,不能认清“心理健康课”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2、缺乏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师

由于心理健康教育还是一个相对较新的学科,没有专业的人才,心理健康教师大多是由教辅人员或老师兼任,他们一是在本学科教学经验不丰富,二是没有新知识、新理念,不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不能与学生打成一片,对症下药,形成共识。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心理健康教师责无旁贷,班主任更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学生的思想动态,学生的所作所为班主任是最有发言权的,那么班主任老师如何发现学生的心理疾病、如何判断学生有心理疾病,在学校中具备这样素质的班主任教师还是不多见的。

3、教师、学校教育方法不当,造成学生心理障碍

有的学生专门与老师作对,不服教导,这些表现都是心理出现种种问题。而教师对这些现象不了解,甚至轻率地给学生下评语、扣帽子、做结论,甚至认为学生品质有问题,学生及家长对此事实上也缺乏清醒的认识,学生自暴自弃;家长们漠不关心,久而久之,便生成了品学不优的学生。因此,一定要呼吁全社会要大兴心理健康教育之风,让全社会都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4、心理健康教育资金投入不足

错把心理健康教育与校医、德育工作混在一起等现象在中小学中普遍存在,因此,在资金投入上没有设立专项资金用于心理健康教育,使心理健康教育的资金不能满足目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

总之,要在中小学推行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的观念,只重视成绩、分数、升学率,而忽视了人的全面发展,要在思想层面上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目前我区银川市内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正在大力推行中,不少学校也有了比较完备的心理健康教育系统,比如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比较完善的心理咨询室、正式的心理课程的开展等。周边的地区,如石嘴山、中宁、青铜峡等地的学校也有类似的心理健康教育教育的展开。但是这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里还有不少的是流于形式,也还存在很多问题:

1、集体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机械、单调

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的出现是学生在社会环境下,随着生理、心理的发展在日常生活、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对社会的种种不满足感。因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从学生生理、心理发展实际出发,明确教育内容和方式、方法。而在当今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中,由于对学生现状了解不深刻,分析不透,对外部环境的影响、渗透作用认识不透,一些教育活动仍停留在给学生讲讲青春期卫生、学习方法上,停留在只给学生灌输一些古今中外名人成长的事迹上,或局限于给学生进行一些学 4

习心理辅导活动。学生最反感的是纯说教式的空洞的不实在的内容。有的人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对心理不正常人的辅导。在教育方式、方法上又存在着理论和实践相脱节,简单理论说教,缺乏具体指导。这些都是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片面化、简单化的说明,不利于心理健康教育整体作用的全面发挥。

2、个别心理教育活动,难以为学生普遍接受

个别心理健康教育旨在引导学生发现自身存在的不正常心理因素,及时进行自我调整,将不利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中,达到有的放矢的教育效果。中学生在身心快速发展中时有矛盾和困惑,急需得到心理卫生健康指导和心理健康保健,然而,我国公民普遍存在的内向心理,在成长中的中学生身上表现更为突出,他们常常不愿意轻易将心理的困惑和矛盾展示出来,而是憋在心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影响其正常发展。有的教师在从事这一教育活动时缺乏细心、耐心乃至爱心,很难达到师生情感交融的程度,而往往造成师生之间的心理隔阂,找不到“症结”,也根本实现不了“医生”和“病人”的良好配合。

3、有的心理教育多集中于被动地解决已出现的“问题”,属于补救性的工作,得益者为少数学生

教育是从观察和了解开始的。种庄稼,首先要知道各种作物的生长发育的特点,才能适时地施肥浇水;治病要了解每个病人的具体病情,才能对症下药。教师必须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方能选择确定教育的方法、措施。这些要求作为教育者必须有一双敏锐的眼睛,能从学生转瞬即逝的神情和一闪而过的动作中体察出他们的欢乐、兴奋、喜悦、惊奇、疑惑、沮丧等感情,即善于捕捉到学生细微表情所蕴含的意义,甚至某一心理活动内容,同时,作为教育工作者,还必须结合学生身心特点,适时开展心理预防教育。如果只被动地等待着问题,发现之后去补救,尽管忙的不可开交,但到头来仍是事倍功半。

4、心理健康教育太神秘

心理健康教育同其他教育一样,也要考虑青少年人接受水平、理解水平和年龄特点,使心理健康教育在活动中、在娱乐中进行。同时要善于分析个别学生反映出来的问题是否是心理问题。不要因为一丁点小问题就上纲上线,其实问题远远没有某些老师想象的那么严重,稍微正确引导一下就没问题了。而我们有的学校在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时,往往表现出种种与青少年心理特点不相适应的做法。凡事都对学生上纲上线,把一丁点小事说成比天还大,闹得学生一天到晚精神晃。搞得他们什么事情都不敢和老师勾通,害怕被老师误解,以致很多非常简单的问题最后复杂化了。不但解决不了问题,反而最后把事情闹大了,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5、心理健康教育只局限于心理健康课和心理咨询

学生的心理问题表现在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需要全校教师全方位地进行疏导、诱导、指导、引导,各学科本身就蕴含着许多培养良好心理品质的因素。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只有在潜移默化中完成的教育才是最有效的。”而有的科任教师不能将心理教育与自身的学科教学结合起来,或在平时的言谈举止上不注意个人的修养,这无疑是一种教育的失职。有的老师只在一味的要求学生却从来没有反省过自己的一言一行。有的人甚至以为只要对学生实施“五爱”教育,那么心理健康问题也自然解了,其实,如今学生中产生的非思想政治、非道德品质、非组织纪律方面的问题比比皆是,比如他们渴求独立,注重个性发展等等,这些绝非以往那种单一封闭式的教育能够解决的。比如中学生早恋的问题,我们当中有的老师说就是喜欢拿起棒子随便乱打人,不是说纵容学生的这种行为,我们应该做的是好好引导。我们也都是从那个时代过来的人,回过头来看一看又有多少同学是因为这个问题影响自己的一生呢,我们的同学不是大都没出什么大的问题,在我看来,我的同学当年谈恋爱比起我们现在的学生热烈的多,这是学生身心发育的一个阶段,只要引导 6

好了,不是什么大不了的问题。我们有的老师动不动就是让同学们在众目睽睽这之下写检举,弄得满城风雨,到头来只能压抑学生心理,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是极为不利的。

针对这些问题,必须采取有效地对策才能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健康开展。

二、加强中学生心里健康教育的对策思考

1、正确理解“心理健康教育”,摆正心理健康教育的地位。

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指学校积极地建设性地按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个性心理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去施加直接或间接影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心理品质,预防心理偏差和心理障碍的产生,使学生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个性得到发展的教育。心理教育是学校其它各种形式的教育都不可取代的,在新形势下,心理健康教育又构成了学校德育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的过程中,在社会心态的冲击下,导致一部分中学生心理和行为适应性障碍。

目前,中学生厌学、逃学、辍学、焦虑、孤独、自杀、违法犯罪、心理变态等问题的日益严重。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德育结构的新要素,它是政治、思想、道德教育的基础,没有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作基础,政治、思想、道德教育就难以顺利进行。在实践中常常碰到这样的情况,一个有逆反心理或有其他心理障碍的学生是不可能很好的接受政治、思想、道德教育的。有些教师经常叹息,现在中学生难教育,老办法不行,新办法不行,不知如何是好,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的“心锁”没打开,因此,我们要掌握心理教育这把“金钥匙”,去打开一些学生已生锈的心灵“闭锁”。当然,我们不能把心理教育与政治、思想、道德教育人为地割裂开来,更不能相互取代,因为它们是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的,这种新的德育结构模式正是与欧美国家开展心理教育的不同之处,由于彼此社会背景不同,民族特点不同,因而从科学的角度看,也只能是借鉴两方面经验,而不能依葫芦画瓢——照搬。

2、确立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体系

在心理健康育的目标确立上,要通过实验,分析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现状,积极地、建设地按照中学生的心理发展规章制度律和个性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建立学校心理教育的目标体系:学会主动学习,学会主动发挥心智潜能;掌握心理调整知识、方法,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克服发展中的心理问题,促进心理健康的发展。

具体目标可以是:(1)开发心智潜能,促进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和思维力、创造力的发展,形成较强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2)促进心理健康。即防止各种异常心理及相应行为的发生,促进学生形成初步完善的人格。包括正确的自知、坚强的意志、稳定的情绪、良好的品格、积极的心态。(3)建立合理人际关系、认识交往的意义,掌握正常的交往准则和技巧;克服孤僻、封闭、自卑、羞怯等社交心理障碍,学会礼貌、诚挚、大方的交往态度,能够合群、乐群。(4)促使高效学习。在认识自己的基础上,确立学习目标;认识学习的规律,形成合适的动机水平;掌握方法,学会学习;合理竞争,正确对待成功与挫折;科学应试,减轻紧张、焦虑程度。(5)进入正常的青春期性心理状态,能愉悦接受自己青春期身心变化,选择异性交往的适当方式,克服异性情感带来的烦恼,珍惜青春年华的大好时光。

3、加强教师心理教育科研,提高教师素质

教育者先受教育,要使学生的心理健康地发展,教师必须首先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然而,目前很多老教师都没有经过系统的学习或培训,即使一些教师接受过培训,也没有将心理健康教育放在一个应有的位置上,这种状况令人担忧。在学校教育中,教师的不健康心理堪称是一个“无形的杀手”,由于教师缺乏健康心理导致赏罚无度,喜怒无常,像有的教师用直接的(如嘲讽、辱骂、体罚等)或间接的 8

(如指桑骂怀,含沙射影等)手段给学生的心理造成严重的伤害,轻则导致学生产生的新障碍,重则造成学生自寻身亡。在我们的身边,也不是没有类似的悲剧,有的因为老师的一次批评,受不起老师的批评而产生自杀的念头,好在发现及时没的造成大的责任事故。因为一个心理不健康的教师会源源不断地制造出心理不健康的学生,所以只有尽量堵住污染心理健康的源头,才能确保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因此,在进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广大教师十分有必要全面持久的学习教育心理学,并逐步运用教育心理学理论去指导,解决学生中存在的各种错误复杂心理现象,同时,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应成为一个心理健康的辅导员,在这方面首先要树立崇高的职业道德,对自己所培养的“精神产品”高度负责。平时在课堂教学中就应仔细观察学生的一举一动,及时发现学生的反常性行为,及时疗伤。

4、挖掘潜在的心理素质教育因素,创设心理健康教育环境

学校的物质环境,心理环境和人际环境,对学生心理发展有着很大作用,健康的校园文化可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从众行为中逐步形成健康心理;在活泼、上进的气氛中,学生能保持较高的学习热情,敢于发表见解、乐于人处,合理的竞争,可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激发上进心,正确对待挫折,主动调节情绪。

一是建设校园文化。从校园物质、制度、精神、行为等方面开展校园文化建设,配置学生学习、活动的场所,如阅览室、微机室、书画室、音乐室等、校园布局合理、建筑考究,绿化、美化、幽雅、制度健全,宣传栏、黑板报、广播站、定期开展文体活动。二是创建良好的班级气氛、民主班级,养成学生自主、自治,自理能力,师生平等,学生参于班级管理,创造宽松的班级氛围。三是形成管理竞争的意识,通过开展普通话比赛、演讲比赛,书画比赛、体育比赛,为每个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增强学生竞争的兴趣和信心,从而培养起学生拼搏,积极向上的精神。

5、突出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主体地位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中,都是必不可少的,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显得尤为重要。同为主体心理获得健康发展是心理教育的目标;学生始终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检验心理健康教育是否有成效完全取决于学生主体的变化和发展。因而在正常心理教育活动中,要积极探索和实践主体性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一是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要实行学生对提高自己的心理品质有无限潜能,他们有改变自我,发展自我的积极性,他们有参与教育活动的主动性。二是教育内容要符合学生发展需要。需要是个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的基本动力,如果我们把学生所关心的热点作为心理健康的主要内容、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表现出来积极性、主动性是不言而语的。三是教育形式要适合学生的特点。用讲座或者座谈,讲授一些心理常识是必要的,但针对学生喜爱活动,思维活跃、易于接受新事物,参与意识强的特点,

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标不是向学生传授系统的心理学知识,而是要通过多种多样的途径,强化其与学科教学的结合,将心理健康教育有机地结合在班主任工作和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之中,体现在各种丰富多样的活动训练中,反映在环境优化和潜在教育资源的利用上。一味地追求心理健康教育学科化,只能是流于形式,无法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但是,对于我们目前的师资力量和教学理念来说,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面开展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而要和风细雨,润物细无声。

摘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区的发展越来越被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种先进的教育观念也逐渐深入人心。我们必须正视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发展中起到的积极作用,不断在实践中寻找问题的症结并加以解决,才能够建立起符合现代教学理念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促进学校、教师、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 问题 对策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区的发展越来越被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做为一种先进的教育观念也逐渐深入人心,不仅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带动校园的文化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同时对教育改革也起到了推动作用。由于我区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较晚,随着这项工作的开展,出现的问题将越来越多,所面临的困难也越来越突出。我们必须正视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发展中起到的积极作用,不断在实践中寻找问题的症结并加以解决,才能够建立起符合现代教学理念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促进学校、教师、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为此,笔者专门查阅了大量资料,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进行一番探讨。

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许多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中小学的领导和教师没有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观念,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够。相比城市中小学的教育工作者,他们承受的升学压力更大,许多家庭以让孩子考上大学、拿取文凭作为培养孩子的最终目标,教育行政部门也把升学率看成是衡量学校好坏的唯一标准,因此,他们具有更加强烈的应试教育动机和思维倾向。在这种动机和思维倾向的支配下,心理健康教育变成了一项尴尬的工作,他们经常把心理健康教育挂在嘴上、写在墙上,但就是不落实到行动上。另外,许多领导、教师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观念陈旧,心理学知识储备太少,这严重制约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和普及,也严重影响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这些都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最大障碍。

存在的主要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1、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存在模糊认识

相比学生的身体健康来说,教师和家长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是相当模糊。一般来说,如果学生出现身体健康问题,教师和家长都能迅速带学生到医院进 11

行治疗;然而,学生一旦出现心理方面的问题及由此引起的负面现象时,教师、家长却不懂得结合学生所处的自然及人文环境从心理方面分析和处理。有关“心理健康”、“心理咨询”等一些关于心理方面的知识还了解甚少。对“心理健康教育”更是不知从何入手,不能认清“心理健康课”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2、缺乏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师

由于心理健康教育还是一个相对较新的学科,没有专业的人才,心理健康教师大多是由教辅人员或老师兼任,他们一是在本学科教学经验不丰富,二是没有新知识、新理念,不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不能与学生打成一片,对症下药,形成共识。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心理健康教师责无旁贷,班主任更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学生的思想动态,学生的所作所为班主任是最有发言权的,那么班主任老师如何发现学生的心理疾病、如何判断学生有心理疾病,在学校中具备这样素质的班主任教师还是不多见的。

3、教师、学校教育方法不当,造成学生心理障碍

有的学生专门与老师作对,不服教导,这些表现都是心理出现种种问题。而教师对这些现象不了解,甚至轻率地给学生下评语、扣帽子、做结论,甚至认为学生品质有问题,学生及家长对此事实上也缺乏清醒的认识,学生自暴自弃;家长们漠不关心,久而久之,便生成了品学不优的学生。因此,一定要呼吁全社会要大兴心理健康教育之风,让全社会都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4、心理健康教育资金投入不足

错把心理健康教育与校医、德育工作混在一起等现象在中小学中普遍存在,因此,在资金投入上没有设立专项资金用于心理健康教育,使心理健康教育的资金不能满足目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

总之,要在中小学推行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的观念,只重视成绩、分数、升学率,而忽视了人的全面发展,要在思想层面上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目前我区银川市内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正在大力推行中,不少学校也有了比较完备的心理健康教育系统,比如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比较完善的心理咨询室、正式的心理课程的开展等。周边的地区,如石嘴山、中宁、青铜峡等地的学校也有类似的心理健康教育教育的展开。但是这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里还有不少的是流于形式,也还存在很多问题:

1、集体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机械、单调

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的出现是学生在社会环境下,随着生理、心理的发展在日常生活、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对社会的种种不满足感。因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从学生生理、心理发展实际出发,明确教育内容和方式、方法。而在当今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中,由于对学生现状了解不深刻,分析不透,对外部环境的影响、渗透作用认识不透,一些教育活动仍停留在给学生讲讲青春期卫生、学习方法上,停留在只给学生灌输一些古今中外名人成长的事迹上,或局限于给学生进行一些学习心理辅导活动。学生最反感的是纯说教式的空洞的不实在的内容。有的人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对心理不正常人的辅导。在教育方式、方法上又存在着理论和实践相脱节,简单理论说教,缺乏具体指导。这些都是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片面化、简单化的说明,不利于心理健康教育整体作用的全面发挥。

2、个别心理教育活动,难以为学生普遍接受

个别心理健康教育旨在引导学生发现自身存在的不正常心理因素,及时进行自我调整,将不利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中,达到有的放矢的教育效果。中学生在身心快速发展中时有矛盾和困惑,急需得到心理卫生健康指导和心理健康保健,然而,我国公民普遍存在的内向心理,在成长中的中学生身上表现更为突出,他们常常不 13

愿意轻易将心理的困惑和矛盾展示出来,而是憋在心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影响其正常发展。有的教师在从事这一教育活动时缺乏细心、耐心乃至爱心,很难达到师生情感交融的程度,而往往造成师生之间的心理隔阂,找不到“症结”,也根本实现不了“医生”和“病人”的良好配合。

3、有的心理教育多集中于被动地解决已出现的“问题”,属于补救性的工作,得益者为少数学生

教育是从观察和了解开始的。种庄稼,首先要知道各种作物的生长发育的特点,才能适时地施肥浇水;治病要了解每个病人的具体病情,才能对症下药。教师必须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方能选择确定教育的方法、措施。这些要求作为教育者必须有一双敏锐的眼睛,能从学生转瞬即逝的神情和一闪而过的动作中体察出他们的欢乐、兴奋、喜悦、惊奇、疑惑、沮丧等感情,即善于捕捉到学生细微表情所蕴含的意义,甚至某一心理活动内容,同时,作为教育工作者,还必须结合学生身心特点,适时开展心理预防教育。如果只被动地等待着问题,发现之后去补救,尽管忙的不可开交,但到头来仍是事倍功半。

4、心理健康教育太神秘

心理健康教育同其他教育一样,也要考虑青少年人接受水平、理解水平和年龄特点,使心理健康教育在活动中、在娱乐中进行。同时要善于分析个别学生反映出来的问题是否是心理问题。不要因为一丁点小问题就上纲上线,其实问题远远没有某些老师想象的那么严重,稍微正确引导一下就没问题了。而我们有的学校在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时,往往表现出种种与青少年心理特点不相适应的做法。凡事都对学生上纲上线,把一丁点小事说成比天还大,闹得学生一天到晚精神晃。搞得他们什么事情都不敢和老师勾通,害怕被老师误解,以致很多非常简单的问题最后复杂化了。不但解决不了问题,反而最后把事情闹大了,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5、心理健康教育只局限于心理健康课和心理咨询

学生的心理问题表现在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需要全校教师全方位地进行疏导、诱导、指导、引导,各学科本身就蕴含着许多培养良好心理品质的因素。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只有在潜移默化中完成的教育才是最有效的。”而有的科任教师不能将心理教育与自身的学科教学结合起来,或在平时的言谈举止上不注意个人的修养,这无疑是一种教育的失职。有的老师只在一味的要求学生却从来没有反省过自己的一言一行。有的人甚至以为只要对学生实施“五爱”教育,那么心理健康问题也自然解了,其实,如今学生中产生的非思想政治、非道德品质、非组织纪律方面的问题比比皆是,比如他们渴求独立,注重个性发展等等,这些绝非以往那种单一封闭式的教育能够解决的。比如中学生早恋的问题,我们当中有的老师说就是喜欢拿起棒子随便乱打人,不是说纵容学生的这种行为,我们应该做的是好好引导。我们也都是从那个时代过来的人,回过头来看一看又有多少同学是因为这个问题影响自己的一生呢,我们的同学不是大都没出什么大的问题,在我看来,我的同学当年谈恋爱比起我们现在的学生热烈的多,这是学生身心发育的一个阶段,只要引导好了,不是什么大不了的问题。我们有的老师动不动就是让同学们在众目睽睽这之下写检举,弄得满城风雨,到头来只能压抑学生心理,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是极为不利的。

针对这些问题,必须采取有效地对策才能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健康开展。

二、加强中学生心里健康教育的对策思考

1、正确理解“心理健康教育”,摆正心理健康教育的地位。

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指学校积极地建设性地按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个性心理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去施加直接或间接影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心理品质,预防心理偏差和心理障碍的产生,使学生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个性得到 15

发展的教育。心理教育是学校其它各种形式的教育都不可取代的,在新形势下,心理健康教育又构成了学校德育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的过程中,在社会心态的冲击下,导致一部分中学生心理和行为适应性障碍。

目前,中学生厌学、逃学、辍学、焦虑、孤独、自杀、违法犯罪、心理变态等问题的日益严重。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德育结构的新要素,它是政治、思想、道德教育的基础,没有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作基础,政治、思想、道德教育就难以顺利进行。在实践中常常碰到这样的情况,一个有逆反心理或有其他心理障碍的学生是不可能很好的接受政治、思想、道德教育的。有些教师经常叹息,现在中学生难教育,老办法不行,新办法不行,不知如何是好,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的“心锁”没打开,因此,我们要掌握心理教育这把“金钥匙”,去打开一些学生已生锈的心灵“闭锁”。当然,我们不能把心理教育与政治、思想、道德教育人为地割裂开来,更不能相互取代,因为它们是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的,这种新的德育结构模式正是与欧美国家开展心理教育的不同之处,由于彼此社会背景不同,民族特点不同,因而从科学的角度看,也只能是借鉴两方面经验,而不能依葫芦画瓢——照搬。

2、确立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体系

在心理健康育的目标确立上,要通过实验,分析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现状,积极地、建设地按照中学生的心理发展规章制度律和个性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建立学校心理教育的目标体系:学会主动学习,学会主动发挥心智潜能;掌握心理调整知识、方法,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克服发展中的心理问题,促进心理健康的发展。

具体目标可以是:(1)开发心智潜能,促进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和思维力、创造力的发展,形成较强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2)促进心理健康。即防止各种异常心理及相应行为的发生,促进学生形成初步完善的人格。包括正确 16

的自知、坚强的意志、稳定的情绪、良好的品格、积极的心态。(3)建立合理人际关系、认识交往的意义,掌握正常的交往准则和技巧;克服孤僻、封闭、自卑、羞怯等社交心理障碍,学会礼貌、诚挚、大方的交往态度,能够合群、乐群。(4)促使高效学习。在认识自己的基础上,确立学习目标;认识学习的规律,形成合适的动机水平;掌握方法,学会学习;合理竞争,正确对待成功与挫折;科学应试,减轻紧张、焦虑程度。(5)进入正常的青春期性心理状态,能愉悦接受自己青春期身心变化,选择异性交往的适当方式,克服异性情感带来的烦恼,珍惜青春年华的大好时光。

3、加强教师心理教育科研,提高教师素质

教育者先受教育,要使学生的心理健康地发展,教师必须首先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然而,目前很多老教师都没有经过系统的学习或培训,即使一些教师接受过培训,也没有将心理健康教育放在一个应有的位置上,这种状况令人担忧。在学校教育中,教师的不健康心理堪称是一个“无形的杀手”,由于教师缺乏健康心理导致赏罚无度,喜怒无常,像有的教师用直接的(如嘲讽、辱骂、体罚等)或间接的(如指桑骂怀,含沙射影等)手段给学生的心理造成严重的伤害,轻则导致学生产生的新障碍,重则造成学生自寻身亡。在我们的身边,也不是没有类似的悲剧,有的因为老师的一次批评,受不起老师的批评而产生自杀的念头,好在发现及时没的造成大的责任事故。因为一个心理不健康的教师会源源不断地制造出心理不健康的学生,所以只有尽量堵住污染心理健康的源头,才能确保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因此,在进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广大教师十分有必要全面持久的学习教育心理学,并逐步运用教育心理学理论去指导,解决学生中存在的各种错误复杂心理现象,同时,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应成为一个心理健康的辅导员,在这方面首先要树立崇高的职业 17

道德,对自己所培养的“精神产品”高度负责。平时在课堂教学中就应仔细观察学生的一举一动,及时发现学生的反常性行为,及时疗伤。

4、挖掘潜在的心理素质教育因素,创设心理健康教育环境

学校的物质环境,心理环境和人际环境,对学生心理发展有着很大作用,健康的校园文化可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从众行为中逐步形成健康心理;在活泼、上进的气氛中,学生能保持较高的学习热情,敢于发表见解、乐于人处,合理的竞争,可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激发上进心,正确对待挫折,主动调节情绪。

一是建设校园文化。从校园物质、制度、精神、行为等方面开展校园文化建设,配置学生学习、活动的场所,如阅览室、微机室、书画室、音乐室等、校园布局合理、建筑考究,绿化、美化、幽雅、制度健全,宣传栏、黑板报、广播站、定期开展文体活动。二是创建良好的班级气氛、民主班级,养成学生自主、自治,自理能力,师生平等,学生参于班级管理,创造宽松的班级氛围。三是形成管理竞争的意识,通过开展普通话比赛、演讲比赛,书画比赛、体育比赛,为每个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增强学生竞争的兴趣和信心,从而培养起学生拼搏,积极向上的精神。

5、突出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主体地位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中,都是必不可少的,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显得尤为重要。同为主体心理获得健康发展是心理教育的目标;学生始终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检验心理健康教育是否有成效完全取决于学生主体的变化和发展。因而在正常心理教育活动中,要积极探索和实践主体性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一是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要实行学生对提高自己的心理品质有无限潜能,他们有改变自我,发展自我的积极性,他们有参与教育活动的主动性。二是教育内容要符合学生发展需要。需要是个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的基本动力,如果我们把学生所关心的热点作为心理健康的主要内容、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学生在 18

心理健康教育中表现出来积极性、主动性是不言而语的。三是教育形式要适合学生的特点。用讲座或者座谈,讲授一些心理常识是必要的,但针对学生喜爱活动,思维活跃、易于接受新事物,参与意识强的特点,

学前教育学范文第6篇

阅读本书,我想从“儿童观”这一点进行两方面的分析、反思。 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到祖国的前途和命运,只有不断的更新儿童观,才能进一步完善现有的教育观点,使之符合新时代对儿童的需要,才能保证我们的教育有效地促进儿童的全面和-谐的发展。

一、活动“做中学”。儿童是一个全方位不断发展的“整体”的人,应尊重并满足儿童各种发展的需要。活动对学前儿童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价值,不论是婴儿期,还是在幼儿期均如此。而操作活动却是儿童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所谓操作活动,就是儿童通过与物体的相互作用而获得发展。儿童在做中学,做中成长。所以,在针对很多抽象问题的理解时,我们应该放手让孩子去做,不要怕麻烦,不要省程序,所谓“做中学”就是说的这个道理。

二、活动“游戏化”。儿童期也叫游戏期,游戏既是儿童的一项重要权利,也是幼儿的主要活动,幼儿可以通过游戏学习和成长,其能力水平也是在游戏中得到充分的发展!在幼儿的日常活动中,游戏分很多种,如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智力游戏、体育游戏、音乐游戏等等,面对多种多样的特色游戏,作为教师,我们一方面要认识到游戏的价值,更重要的是将游戏巧妙地贯穿到幼儿的一日活动中。

上一篇:电力工程招投标管理范文下一篇:折纸玫瑰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