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音乐唱法教学范文

2023-09-21

流行音乐唱法教学范文第1篇

摘    要: 民族声乐教学体系的构建需要协调各方同时整理大量的教学资料,各高校一定要予以重视。民族声乐要立足于当代,必须在以往教学的基础上树立新的具有颠覆性的教学理念。

关键词: 民族声乐    教学体系    教学理念

民族聲乐具有较长的发展历史,目前已经形成博大精深的内容体系,在我国民族文化发展中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在倡导民族精神、民族文化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民族声乐,进一步提高对民族声乐教学的要求,因此积极探讨民族声乐教学体系理论建构具有重要意义。

一、民族声乐教学体系理论建构中的基本理念

第一点,立足时代,提出颠覆性的教学理念[1]。对于民族唱法、美声唱法、通俗唱法这三种唱法,教师要对其进行区别和界定,在颠覆性的理念下改变传统声乐教学方式,将学生修饰训练声音作为教学重点,循序渐进,让学生从本质上真正掌握演唱技巧和方式,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素养。此外,在教学中还要遵循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的教学思想。

第二点,立足文化,体现民族的教学理念。民族声乐教学应该遵循民族文化理念,结合本民族特色,在充分应用民族文化育人价值的基础上教学。《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曾经出现过相关唱歌方法:“夫教歌者,使先呼而诎之,其声清徵者乃教之。一曰:教歌者,先揆以法,疾呼中宫,徐呼中徵,疾不中宫,徐不中徵,不可谓教。”这段话指导教师们要善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除了借鉴教学方式外,在民族声乐的词曲中还应该充分体现民族文化,将核心价值观包含在内。

第三点,善于借鉴。人的发音器官是相同的,所以不管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练习声乐时都有共同之处。因此,在进行民族声乐教学的时候可以借鉴外国唱法的精华之处,谓之“西洋唱法”。“西洋唱法”以严谨、科学的特点成为全世界争相学习的对象,尤其是美声训练和嗓音训练。总之,在实际教学中要充分借鉴“西洋唱法”的优点,中西结合,对我国民族声乐发展起到促进作用[2]。

二、如何构建科学民族声乐教学理论体系

(一)民族声乐教学的形式和内容

民族声乐教学体系构建的一个重点是教学形式和内容。首先,在民族声乐教学理论研究中,教师应该从民族声乐的基本内涵和发展历史入手分析案例,对比传统民族声乐和现代民族声乐的区别和联系,让学生清楚地了解民族声乐蕴含的音乐价值和历史价值,这样演唱时才能倾注感情,唱出精髓。其次,加强学生对民族声乐基本原理的掌握,并针对其中一些重要方面开展学术探讨,例如字与腔的关系、演唱过程中的呼吸调节等,通过这种方式加深学生对不同音乐作品演唱方式的理解。再次,教师要不断引导学生对民族声乐教学理论进行整理及归纳,借助对民族声乐教学理论体系的研究,总结分析发展规律,解决当前民族声乐教学中的问题,提高民族声乐教学质量[3]。最后,认真分析优秀的民族声乐作品,如传统戏曲、中国歌剧等都是积淀了几千年历史的文化瑰宝,各种演唱方式都极具研究价值,应该作为民族声乐教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另外,教师还应该根据学生的发音等方面的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模式,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促进民族声乐教学的发展。

(二)民族声乐教学课程的开设

开设民族声乐教学课程时一定要确保其丰富性和全面性。具体有以下几个注意点:

1.心理学、教史学等课程。在民族声乐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对演唱技巧和理论的教学,还要强化相关科目的学习,包括教育学和心理学等。教师要重视对声音的音质、音色等方面的纠正和调整,让学生在发声前先设想一下自己的声音,实现对相关生理部位的调整,做出相应的动作,引导学生在发声中实现人体相关部位肌肉及心理的平衡[4]。此外,在发声过程中,心理因素占主导地位,是影响发声效果的关键,因此将心理学纳入民族声乐教学课程体系是十分有必要的。声乐心理学知识在民族声乐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只有学生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知识,才能正确分析自己发声的心理,正确认知自身,并将这种认知应用到实际训练中,加强演唱功力。根据民族声乐发声特点,教师除了重点关注技巧外,还要结合每个学生的心理状态、情绪变化、思维能力和气质等进行教学安排。

2.加强对音乐、文学两个学科的设置。要加强教学课程建设,就要加强对音乐和文学两门学科的设置,让学生在熟悉音乐的同时熟悉文学。民族声乐作品主要包括歌剧、地区民歌、戏曲等,可以看出民族声乐作品中蕴含丰富的古典文学知识,因此培养学生声乐素养的同时也要注重文学素养,奠定文学功底。课堂上可以为广大学生提供一些民族声乐作品的创作背景,这样学生才能准确把握民族声乐作品创作的时代和内在含义[5]。另外,教师还要积极引导广大学生学习和了解相关音乐知识,熟练掌握不同作品的风格及特点,加强对音乐作品的把握,提高教学质量。随着时代的变化,民族声乐教学内容和方式不断变化,教师应充分结合时代背景创新民族声乐教学课程的开设,加强民族声乐教学建设。

3.设置生理解剖课程。生理解剖课程看上去和民族声乐教学不搭边,却是其重要组成。掌握一定的解剖知识,对于学好民族声乐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发声器官,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演唱功力。发声器官是演唱的关键,教师教学时不仅要对发声器官、语言器官、共鸣器官、呼吸器官等生理状态进行分析,还要帮助学生灵活调动这些器官,研究这些器官处于什么样的状态时发出的声音才会优美。

(三)民族声乐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教学的主要力量,教师质量对教学质量具有直接影响。民族声乐教师要明确“民族声乐”这一概念的内涵,知道民族声乐是民族音乐和发声技巧的结合,这样教学时才能抓住重点。其次,运用传统教法的同时也要结合西洋唱法。学校要建立完善的教师队伍,构建民族声乐教师梯队。一方面,支持民族声乐教师深入民族内部了解当地的音乐作品,加深对民族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感悟,教授学生们时才能更有效、更真实。另一方面,根据教学实际及时总结教学经验,并将教学经验上传到学校内部的共享平台,大家一起探讨。同时,学校可以和一些民族乐团开展合作,邀请民族乐团老师为学生授课,他们具有丰富的舞台经验,教给学生的知识远多于课本。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进一步提高教师们的教学水平,为更好地开展民族声乐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在民族声乐教学体系建构中,一方面要引进先进的教学理念,形成立足于民族文化的、具有颠覆性的、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另一方面要加强对民族声乐教学课程的设计,除了重视技巧性、基础性理论课程的设计外,还要加强实践性课程设计,提高学生的演唱能力和声乐技能。此外,还要着眼于构建一支高水平、高素养的教师队伍,遵循理论性、实践性等教学原则,整体提高民族声乐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吕鹏.民族声乐理论发展研究[J].黑河学院学报,2018,9(12):180-181.

[2]穆倩.高校民族声乐教学的多元化发展[J].艺术评鉴,2019(6):78-79.

[3]孙雪梅.民族声乐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探究[J].青春岁月,2018(16):122.

[4]杨春强.民族声乐教学理论体系构建研究[J].中国文艺家,2018(003):201-201.

[5]李静.谈民族声乐教学中教学手段的运用[J].戏剧之家,2018(4):217.

流行音乐唱法教学范文第2篇

一直以来, 我们不少人把美声唱法与通俗唱法截然区分开来, 把它们弄的界线分明。前不久, 笔者就通俗唱法和美声唱法的教学进行了问卷调查, 通过对朝阳师专音乐系, 辽宁省孤儿学校音乐教研室和沈阳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的声乐专业教师和学生进行抽样调查, 结果显示:进行美声唱法教学的教师占88%, 进行民族唱法教学的教师占9%, 而进行通俗唱法教学的教师只占3%。有趣的另一组数据, 就是对学生来说, 喜欢美声唱法的占10%, 喜欢民族唱法的占22%, 而通俗唱法学生占了68%。

通过这两组数据的有趣对比, 我们看出, 虽然我们的音乐院校和师范院校的音乐专业教学美声唱法教学的专业教师队伍很庞大, 而真正受欢迎的歌唱形式却恰恰没有因为专业考核的侧重点而改变学生的兴趣。

2 美声唱法与通俗唱法不同的唱法

的确, 美声和通俗的技法都包括在声乐这个范畴里, 都是建立在科学的发声基础之上, 没有科学的方法就不会有持久的魅力。但是, 从演唱方式和风格上来看, 两种唱法之间又有很大的差别。美声讲究松、通、圆、亮, 讲究声音的华丽、华美。如意大利歌唱家帕瓦罗蒂演唱的《我的太阳》, 就是美声唱法的歌曲。通俗则讲究演唱风格的个性化, 如《绿叶对根的情谊》。

美声唱法直译为“动听的歌唱”, 是17世纪在意大利佛罗伦萨形成的。歌唱艺术的发展是有由调音乐转为单声部旋律的变化而促成的。在复调作品中, 旋律线有几个不同的声部唱出, 形成一种复合音乐支体, 而这种新风格是某一单声部的旋律线居主导地位, 由乐器和乐队伴奏。著名的男女歌唱大师、歌剧的主角成了独唱家, 他们华丽的歌声和嗓音特点, 就叫美声唱法。美声唱法要长时间的训练才能掌握。根据人的先天条件和领悟能力不同, 一个人学会美声唱法的时间也千差万别。

通俗唱法多用自然嗓音, 吐字清晰, 亲切随意, 这种因通俗歌曲而产生的唱法就是通俗唱法。通俗歌曲演唱简明易懂, 所表达的情感贴近人们的生活, 而深受大家的喜爱。很多时候人们都会自然而然地哼上几句通俗歌曲。有的通俗歌曲朗朗上口, 很直接的表达或幸福或哀伤的心情, 通俗歌曲也因其难度不大便于演唱而流传很快。

3 美声唱法与通俗唱法不同的情感表达

从歌唱形式上, 美声唱法和通俗唱法更有很大的差别。比如情感的表达, 歌曲创作的初衷, 还有演唱的场合都有不同。环境会对人的情感表达造成一定的影响。东北一望无际的平原造就了东北人豪爽的性格;秀美的的江南水乡造就了南方人的细腻性格。音乐也是同样的道理, 环境恶劣的陕北高原造就了陕北民歌;辽阔的蒙古草原造就了内蒙古民歌, 挺拔的青藏高原造就了藏族民歌。

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特点, 这不仅包括我国各民族各地区之间, 而且也包括世界各民族之间和各国之间。英语、德语、意大利语、日语、汉语在口腔的咬字位置都有不同, 这也是不同唱法之间咬字位置、共鸣位置、呼吸等等存在差别的主要原因。

由于欧洲经历了较长时间的教会统治, 宗教教义总是教化人们要节制和容忍, 所以在欧洲形成的声乐唱法具有既要表现真实感情又要节制特性, 美声唱法中即使是感情极其激烈的, 其表现也是比较有节制的。这一点有些像我国的京剧的表现方式, 因为我国经历了多年封建社会的统治, 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 所以我国民族音乐的表现方式也是节制的。而流行音乐是近代在拉美等国家得到的发展的, 流行音乐的很多方面都受拉美民族音乐的影响。此外, 象美国的许多音乐风格同美国的历史也是有关系的。

总的来说, 通俗歌曲更注重歌曲的表现形式, 通过表演方式、演唱方式等变化达到感染观众的目的。而美声更注重的是声音内在的感染力, 不需要过多的表演方式、演唱方式的变化, 更多是通过演员声音技术等内在的变化达到感染观众的目的。

4 在气息运用上通俗与美声的区别

在气息的运用上, 通俗和美声的运用有很大差别:通俗唱法的气息是胸式呼吸, 接近自然呼吸, 不太讲究呼吸的深度, 一胸式呼吸为多, 吸气位置偏高。只有少数艺术型歌手演唱深情类歌曲时, 呼吸才运用较深。而美声唱法提倡胸腹联合呼吸, 要求吸得深而饱满, 气息流畅自如, 声音托在气上。美声有一整套的呼吸训练方法, 呼吸在美声唱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跨界演唱是近些年来最流行的一种声乐演绎方式, 如刘欢、谭晶、莎拉布莱曼等国内外知名歌手都在美声, 通俗两种唱法上进行了大胆的融合, 达到较高艺术水准的同时, 又做到了雅俗共赏的效果。刘欢的跨界音乐会成功举办, 可以说, 两种唱法的应用自如除了方法的娴熟, 更重要的一点, 还是得益于他得天独厚的良好嗓音条件。谭晶的维也纳音乐会中, 虽然通俗唱法的影子一直若隐若现的笼罩在她的所有包括民歌经典作品、西洋歌剧经典作品之中, 但能在一台音乐会上让观众欣赏到不同风格的声乐作品, 其大胆的创新精神更是值得赞赏的。奥运会开幕式上, 莎拉布莱曼与刘欢的合唱, 把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旋律, 演绎的如天外飘来的和谐之音, 这不能不说是中西合璧, 文化融合的一斑, 更说明在声乐演唱的方法上, 越来越模糊的界限, 对每一个声乐演唱者和教育者, 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5 结语

随着社会的进步, 教育事业突飞猛进的发展, 素质教育早已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作为素质教育的主要方式之一的音乐教育担负着重要的职责, 作为声乐专业教师, 我们有必要把教学任务和学生素质的提高两者紧密联系起来, 既要完成课程标准规定的声乐教学任务, 更要注重因材施教, 因势利导, 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声乐教学中, 注重科学的发声方法和正确的引导, 使学生声乐素质提高的同时, 适应时代进步的潮流, 提高整体的艺术修养。使声乐教学的方法教育普及化, 让声乐教学这一象牙塔里的高雅艺术, 真正成为素质教育的奇葩。

摘要:通过对声乐教学方法的深入研究, 探讨在师范院校声乐艺术教学的最佳方式, 阐述通俗唱法和美声唱法的异同, 并从中体会当今新形势下, 声乐教学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必要性和基本方法。

关键词:声乐教学,通俗唱法,美声唱法,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 黄钊.儒家德育学说论纲[M].武汉大学出版社.

[2] 任超平.关于美声唱法的气息与“打哈欠状态”的技术分析[J].电影文学, 2008[6].

[3] 但夏, 李嵬.试论美声、民族、通俗三种唱法的联系与区别[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2008[10].

流行音乐唱法教学范文第3篇

一、简叙合唱艺术的起源

合唱艺术起源于15世纪前后的欧洲教堂, 历经数百年的发展现在已经成为一门新的演唱形式, 是一门独立系统的学科。2013年5月, 《三联周刊》评选出世界十大著名合唱团:美国的:“罗伯特肖圣乐合唱团” (1948年成立) 、俄罗斯的“亚历山大罗夫红旗歌舞团合唱团” (1928年成立) 等。在我国, 合唱大致分为专业性合唱和非专业性合唱, 前者一般指各大音乐学院和专业的演出团体的合唱, 以艺术歌曲或者专业声乐曲、无伴奏合唱曲为主。随着文化的多元化发展, 合唱团也突破了以往的约束, 呈现多元化的趋势, 获得社会的认可。2010年, 上海音乐学院指挥系的学生自发成立了一个由社会各界的合唱爱好者组成的业余合唱团--上海彩虹室内合唱团。该团长期致力于团对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合唱曲的尝试, 大胆创新, 活力四射。其演译的《张士超你到底把我家钥匙放在那里了》、《春节自救指南》等, 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共鸣, 好评如潮, 颠覆了许多人对合唱的固有的认知。以社会责任为己任, 是合唱肩负的特有的责任也是魅力所在。非专业合唱团则以民歌、群众歌曲、革命歌曲和通俗歌曲改编为主。如《我的祖国》、《鼓浪屿之波》等是家喻户晓的经典名曲。

二、民族唱法的发展进程简叙

我国民族唱法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春秋时期, 中国古代声乐理论认为“善歌者, 必先调其气”, “气为声之本, 气乃声之帅”。古代“余音绕梁”的故事间接的反应了歌者的演唱水平。由此可见气息在演唱中的重要作用。近现代直至新中国成立后, 民族唱法不断改进, 吸收结合了西方美声唱法的呼吸方式, 扬长避短, 弥补了民族唱法的不足, 进一步的完善了行腔吐字和归音, 形成了现在比较科学的一套气息训练体系。早期的民族唱法声音特点是真声多, 气息足, 音色铿锵有力但是个别吐字不够圆润。而且歌声中的戏曲成分较多, 早期的戏曲歌曲在旋律上多相同之处。中期, 以金铁霖教授为代表, 对民族唱法加以改革。广义的声乐概念可以是包括民歌在内的戏曲、曲艺、评弹、数来宝、二人转等都可以算入声乐的范围。狭义的声乐则指中国特有的民族唱法, 区别美声唱法和通俗唱法。近年来, 还有一种唱法叫做“原生态”唱法, 本文暂不做讨论。合唱做为一种新的演出形式从这时期开始就和中国民歌密切结合在一起, 在时代的浪潮中独树一帜, 焕发出勃勃生机。《合唱与指挥》作为一门新课程也被纳入到音乐专业的学科体系中来。民歌合唱做为合唱指挥与民族声乐交叉学科, 既有民歌的地域性, 民族风味, 又有合唱的共性审美。比如根据新疆民歌改编的《阿拉木汗》, 云南民歌合唱《半个月亮爬上来》陕西民歌合唱《山丹丹花开红艳艳》等等。在合唱中, 先不谈是什么唱法, 只要是对作品有利的, 表达作品情感的, 我们就可以用。比如曲谱1这条练声曲, 我们带着哼鸣的感觉去唱。

三、当前普通高校《合唱与指挥》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 教学受众音乐知识基础不一。普通高校开设的《合唱与指挥》课程是作为选修课程的, 来学习的都是非音乐专业的, 与专业音乐类院校相比, 无论是生源的专业质量还是教育目的都大不相同。专业类音乐院校主要以培养专业艺术型人才为目的, 而普通高校的公共音乐教育是以培养个人情操, 加强学生审美能力为主, 并且能够促进学生对自己本专业学习的扩展和提高。学生基础良莠不齐, 影响了学生学习合唱的兴趣, 教学效果不理想。 (2) 教学方式和内容过于传统。艺术既要有历史的积淀才显得弥足珍贵, 也需要紧跟时代潮流, 创新求变, 方能吸引观众。合唱作为一门音乐艺术课程, 同样需要与时俱进的。尤其在非音乐专业院校, 该课程的教学的方式还是沿用传统的“唱唱挥挥”的比较多, 没有多少改变, 曲目陈旧, 甚至有的不合时宜。这让朝气蓬勃的青年学子必然会感到教学节奏缓慢, 教学内容枯燥沉闷, 毫无新意。特别是在互联网飞速发展, 资讯高度发达的今天, 外面的世界太精彩, 而课堂教学的世界太无奈, 吸引力有限, 合唱的德育美育功能也就无从谈起。

四、改进高校《合唱与指挥》课程的措施

(1) 主观上重视《合唱与指挥》课程

一门课程的开设是需要经过长时间的专家论证的, 《合唱与指挥》课程虽然不像《音乐鉴赏》、《视唱练耳》等课程一样, 对教学硬件, 如钢琴, 音响等必需必备, 但是因为硬件设备、师资力量、生源质量、学习氛围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学曲谱1校也缺乏配套的硬件设施, 开设出来的效果不太理想, 不尽人意。建议加大对合唱与指挥课程的资金投入, 购买先进的教学设备, 建设一个到2个标准的音乐教室。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好马配好鞍”, 音乐是视听的艺术, 没有好的视听设备, 改进教学效果就比较困难, 从而提高同学们上课的积极性。

(2) 客观上创新《合唱与指挥》的教学改革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要培养学生对合唱课的兴趣。网络时代, 音乐的媒介多种多样, 教师可以结合当前的娱乐节目, 通过互联网微信等新媒体, 让学生充分投入到合唱中来。比如我们在准备民歌合唱曲的时候, 在课堂上也可以借鉴中央电视台制作的一些优秀的精品节目, 比如《中国民歌大会》、《中国好声音》、《民歌中国》等。这些优秀的节目运用了中国最优质的资源制作, 选取的也是中国最有代表性的民歌。比以往的听听看看的上课形式更能吸引学生的关注。毕竟, 现在媒体多种多样, 单一的教学形式应该要紧跟时代, 相应改变。在合唱曲风格演绎上也可以结合多种音乐风格, 拉丁舞、爵士舞、摇滚风都可以做一些尝试。

(3) 改进《合唱与指挥》课程的考核方式

《合唱与指挥》课程传统的考核方式主要是以撰写论文为主, 这样有个弊端, 即有部分学生不会通过思考, 不会真实的去查找资料书籍来完成论文, 而是在网络百度复制一篇。这样的考核方式无疑是没有发挥到考核的目的的。另外一种常用的考核方式是让学生在考核时, 就现场播放的一首音乐作品来进行点评。比如音乐作品的风格、音乐作品表达的主要内容、音乐作品的情感和情绪等。这种考核方式的优点是课堂完成考核, 真实性高。但是弊端是学生听熟悉的曲子就很容易回答。听不熟悉的曲子就很难回答完整, 个别学生内向的有可能会比较排斥这种考核方式, 进而影响到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我们建议, 教师可以尝试出统一的试卷来作为考核的一部分, 该试卷包括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和合唱与指挥题。

这合唱与指挥题有点类似英语试卷中的听力题目一样, 同学们就现场播放的音乐作品答题。试卷的难度要控制好, 结合所学知识, 做到难易适中。

五、结语

把民族唱法融入到《合唱与指挥》课程的教学中去, 是对高校声乐教学的一次有利尝试, 一种教学方式的创新。洋为中用, 古为今用, 只要是对教育教学有帮助的, 我们都尽力去尝试去探索。“艺术来源于生活, 又高于生活。”高校音乐艺术素质教育应以学生为中心, 和音乐实践活动相结合, 实践出真知, 从而有效的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沉浸到音乐教学中去, 提高合唱与指挥课程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摘要:在非音乐专业普通高校开设《合唱与指挥》选修课程是响应国家教育部对素质教育的号召, 是提高大学生音乐艺术素质的新途径。本文通过对《合唱与指挥》课程教学中的一些问题, 以民族唱法为例, 探讨在该课程教学中融入民族唱法并且结合地方民歌的可行性, 认为既可创新《合唱与指挥》课程的教学改革, 又具有很好的德育美育的功能。

关键词:合唱与指挥,优化,民族唱法,教学

参考文献

[1] 郭超.普通高校合唱教学的现状与思考[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2 (s1) :56-57.

[2] 贺翔.合唱练习在高校和声教学中的几点思考[J].音乐大观, 2013 (3) .

[3] 王益莹.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合唱教学[J].学子:理论版, 2015 (20) .

流行音乐唱法教学范文第4篇

1、美声唱法

美声唱法起源于17世纪的意大利, 该唱法的音色变化多样, 声音的声部有着严格的划分, 对于和谐统一要特别的要求、同时要求声音和气息必须高度的一致。美声唱法在五四运动时期传入到我国, 受到国人的喜爱, 并对我国声乐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美声唱法是比较难学, 要想掌握好美声唱法的要领, 需要不怕辛苦的持续努力, 努力的重点是要实现以下目标:意识保证统一的音色与声区;二是要保证统一的母音位置, 三是吐字必须清楚, 不可以模糊;四是要保持声情并茂, 充满感情;五是表演要大气并且自然, 不可生硬扭捏[1]。

2、民族唱法

民族唱法是在美声唱法的基础上由我国人民加入了自己的喜好与习惯形成的一种唱法, 可以说是美声唱法的中国化, 也被叫做中国唱法。我国民族众多, 各个民族的语言和习惯也不相同, 每个民族将自己的特色与美声唱法结合就产生了一种民族唱法, 所以民族唱法是多种多样的, 既有委婉灵巧的南方民歌又有粗犷豪放的北方民歌;既有舒展自然的平原民歌, 也有声音嘹亮的高原民歌。

二、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艺术差异

1、审美属性与审美标准的差异

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在审美方面的差异主要通过情感、形式与唱法方面来体现。首先, 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两种唱法在音色上存在差异。民族唱法以中国的传统唱法为基调, 并且参考了美声唱法, 将其同传统唱法相结合。而美声唱法对于整个音域范围内追求音色的协调和统一。其次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两种唱法在情感层面存在差异, 民族唱法对于视觉的美感更加重视, 而美声唱法则更加关注听觉上的美感。再次, 二者在传统审美标准存在很大差异。我国传统的歌唱主要有戏曲、唱乐和民歌等形式, 并且在这些形式的基础上以声音优美为追求, 这样就是民族唱法将声音优美当成是审美的参照标准。而美声唱法则以音色的统一为审美的参照标准, 美声唱法对于演唱者演唱所能呈现的声音为标准, 并将音色是不是和谐统一当成是好坏的标准[2]。

2、呼吸运用上差异

歌唱中要求的呼吸和我们日常所说的呼吸是大不相同的, 唱歌要求呼吸应当具备限度。美声唱法要求演唱者所使用的呼吸不仅仅是日常我们所使用的自然呼吸方式, 还要求演唱者必须发挥胸、腹的呼吸功能来进行呼吸。而民族唱法更注重的是咬字的清晰, 所以就有了美声唱法是“声”, 民族唱法是“字”的说法。在民族唱法中, 对于呼吸的要求是通过胸腹结合的方式, 一开始先缓慢的将气吸到肺部和腹部, 然后让气保持不动的状态, 歌唱开始后, 气体同声音一起慢慢的呼出, 在这个过程中要一直在主动的状态, 而吸入的气的多少应当以歌曲的内容为依据。不要一下子将气全部吐出去, 要保留一部分气做好接了下来的准备。美声唱法在吸气的过程中, 通常是用尽全力在吸气, 吸气是将全身都打开, 小腹应当不变同时有一点点的收缩, 横膈膜应当慢慢的扩张开来, 腹部也同横膈膜一样。用这种呼吸法唱的歌才会让人觉得更加自然和放松, 否则会让观众觉得声音十分的僵硬, 同时采用这种方法演唱者更容易掌握自己, 并且用自己合适的方法进行发声。二者虽存在不同, 但我们可以看出, 呼吸对于两种唱法都是十分重要的, 在唱歌时都要保证气息的稳定, 不能出现气息忽高忽低、漂浮不定的问题[3]。

3、歌唱韵腔的差异

通常情况下, 演唱者在演唱西方的古典声乐作品中不可以添加任何韵腔的, 必须遵循作品谱子演唱, 而在我们的传统声乐作品中, 韵腔也从传统作品中延续到了现今。就民族歌唱来讲韵腔是歌唱的关键技巧。韵腔不是通过高度练习获得的, 她具有一定的技巧性。韵腔通俗来讲就是歌唱声音的润泽。我们的民族唱法要“字正腔圆”的说法, 这就要求歌唱者在唱歌时要达到音质美、吐字美和行腔美同在。行腔韵味不仅是歌唱艺术创造的核心, 也是民族唱法的独特魅力所在。一首歌曲唱的成功与否, 是不是能够引起共鸣, 就要看他是不是呈现出了民族韵味[4]。

4、演唱风格的差异

早期美声唱法的演唱风格是在歌剧的发展中兴起而出现的。在十九世纪以前的正歌剧创作中, 美声唱法更多的是以声音的效果为最高标准, 以演唱技术的表现为骄傲, 而不在乎感情的投入。在二十世纪初期的美声唱法发生了一些转变, 人们对于单纯的演唱技巧已经不敢兴趣了, 更希望从歌曲中听到情感的传达, 顺应人们的需求, 演唱者将情感的表达放到了通明亮的音色、辉煌的声音同等重要的地位。我国的民族唱法具有明亮、圆润、宽广的特点, 它在呼吸上更加关注“丹田”之气的实用, 在演唱过程中注重情感的投入, 希望通过歌唱来传达情感, 引起听众共鸣。民族唱法的风格尤其显著, 并且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随着民族唱法的发展, 特别是近几十年来, 我国民族声乐创作者们不断的吸收有些的民族唱法并且不断的创新, 希望以此推动民族唱法的长久进步。特别是在借鉴美声唱法使用真假声混合为技巧的训练方法上取得了较大的成果。目前我国的民族声乐的演唱理论与方法已经逐渐完善, 并且形成一个科学的、系统的民族唱法体系。同美声唱法比较而言, 我们的作品更加关注作品中的情感表达, 尤其重视声、情、字、味、表、意等的完美结合。美声唱法虽然在情感表达方面进行了改善, 但是作品主题的表达、作品形象情感的传达方面还是比较内敛, 没有我们的民族唱法如此的直接。但是虽然二者有着不同的情感表达方式和表达程度, 但是当前的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都是重视情感表达的, 并且希望用自己的特点来引发听众的共鸣, 希望受到听众的喜爱, 向听众更好的传达他们对于艺术的理解。

摘要:随着全球化的进展不断加快, 各国文化交流也越来越深入。美声唱法同民族唱法在大环境下也不断的交流、借鉴、渗透与整合。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虽然不断的交融发展, 但是在共同性的基础下仍然有很多差异, 对于这些差异的研究能够更好的推进二者的发展。本文介绍了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 并重点分析了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艺术差异。

关键词:民族唱法,美声唱法,审美,呼吸

参考文献

[1] 郝晶华, 徐寅晨.声乐教学中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相互借鉴与融合[J].音乐创作, 2013 (6) :186-187.

[2] 邹淑珍.浅谈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的咬字吐字[J].甘肃高师学报, 2004, 9 (3) :107-108.

[3] 吉钰梅.中国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比较略论[J].艺术百家, 2012, 28 (02) :205-207.

流行音乐唱法教学范文第5篇

——湖南科技大学官网报道

音乐对我来说意义非凡, 她已成为我生活中的一部分, 用专业唱法的演唱歌曲作品, 无论是古典派的艺术歌曲, 还是符合时下流行的通俗歌曲, 都流露出我对他最忠实的爱, 更成为我的使命……我希望能引导听众进入音乐的世界, 这对听众来说是一个挑战, 对我来说也是一个挑战。但我觉得这是一件值得去做的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在赛前的交流中马志祥如是说

2017届研究生毕业晚会暨“唱响心声·音为梦想”第九届研究生校园十佳歌手总决赛精彩开唱, 作品《爱的史诗》既是对学姐学长的临别欢送, 也是马志祥、张敏两位专业唱法演绎组合作品的小试。

2017年6月7日晚, 湖南科技大学举行2017届研究生毕业晚会暨“唱响心声·音为梦想”第九届研究生校园十佳歌手总决赛, 赛中唯一一只用专业唱法演绎竞技曲目的, 名为“贝拉组合”的在众多参赛选手中引人注目。参加汇报演出及比赛是马志祥、张敏两位艺术生涯的重要事件, 同时也是实现她艺术梦想的重要时刻。为此, 科大媒体做了较大的宣传, 官网、报刊、公共多媒体平台等等对其报道全面铺开。

当晚, 南校俱乐部灯光璀璨, 尖叫声呐喊声鼓掌声, 声声不绝。副校长陈安华、刘友金, 美国阿拉巴马大学华人学者王钢教授, 相关部门负责人及各教学院分管研究生工作副院长、副书记、研究生导师、研究生秘书、研究生辅导员与现场千余名研究生们欢聚一堂, 共享音乐盛宴。两人当晚的演唱内敛的乐感、自然的表达、美妙的音色以及严谨的结构将音乐的原貌和魂灵诠释得淋漓尽致, 不仅赢得了来自艺术学院评委老师的认同和赞赏, 其独特精湛的演奏技艺也征服了在场的听众。

“贝拉组合”打磨的作品名为《爱的史诗》由节选自颂歌《最美是你》、意大利选段《快给城里的大忙人让路》以及通俗歌曲《美丽的神话》三首组合, 给人的感觉是整体结构清晰, 具有细腻的处理和极强的交响性。在保持三首歌曲作品原本鲜明的歌曲特色特征外, 整体的处理演绎上速度和韵律有了与原曲所有版本都不一样的处理:颂歌《最美是你》选段由张敏演绎, 依托演唱者浑然天成的对于这一类型歌曲透入骨髓的理解, 配合鲜明的个人嗓音特色, 重构了一个全新的演绎版本, 独树一帜;罗西尼创作的意大利选段《快给城里的大忙人让路》由马志祥完成, 处理上既不同于著名歌唱家里奥努奇的滑稽幽默和廖昌永的傲慢自负, 而是多了分欧式的儒雅浪漫, 同时也向两位大师致敬, 是演唱者本身对于作品的结构和多维意境的表达;通俗歌曲选段《美丽的神话》由马志祥、张敏两人共同表现, 美声男中音的醇厚音色和民美抒情女高富于歌唱行的旋律, 在横向的旋律展开和立体的听觉感受上都给予作品焕然一新的音乐意向。

流行音乐唱法教学范文第6篇

从一般的理解来说, 美声唱法又被称作为“柔声唱法”, 这种唱法的要求是歌唱者在演唱过程中, 不需要花费很大的力气, 尤其是在歌曲达到高音时, 歌者不必用强烈的气息进行冲击, 而是从下腹位置发出气息, 在经过一个顺畅的通道后, 让声音从头的上部发声而出, 是一种非常自然的柔美的音乐发声。从美声唱法的本质来说, 它是以歌唱者的呼吸为发音动力和主要表现, 美声唱法最先发端于意大利, 其作用不但对西方国家的声乐艺术带来了很大影响, 同时对我们国家的声乐发展也起到了很大作用[1]。

二、我国民族声乐与美声唱法的差异性

1) 文化底蕴的差异;我国的民族音乐多数产生于人民群众当中, 是人民大众为了借助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演唱艺术, 其发展也很大程度上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而出现了许多不同的形式。比如人们在劳作中的号子、山歌、小调及田歌等等, 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它们伴随着社会环境和人类文化的发展, 其演唱风格也出现了相应的变化, 不断的形成独具特色的演唱风格和演唱方法。而美声唱法是17世纪随着正歌剧兴起而逐渐形成的一种独特的唱法和艺术立体, 其根源是古希腊文化和基督教音乐。

2) 气息运用的差异;民族音乐在歌者演唱时, 注重气息是是声音的根本, 认为气息使用是否得当直接关系着声音的好坏。要求演唱家对于气口的掌握比较娴熟。不同的音色、声音的力度等, 都需要依靠气息的调准进行配合。而美声唱法则更多的是注重声音旋律性的连贯, 不受歌词的语言和音律的限制, 主张歌唱者发音一气呵成, 注重的是语句的唱完以后再进行换气。所以美声唱法要求气息深沉饱满、灵活而有弹性, 这种气息运用使得发出的声音更加的圆滑饱满。

3) 共鸣运用的差异;我国传统民族唱法追求的是声音明亮自然、声音的焦点小, 音色明亮, 所展现的是鼻腔共鸣。美声唱法则要求歌唱者在演唱工程中, 后头下降, 使其保持吸气时的低喉位, 保证所发出的声音通畅呈直线, 追求的是混合共鸣的效果。

总的来说, 美声唱法和民族声乐二者两者唱法之间还是存在很大差异性, 民族声乐蕴含了我国劳动人民对审美的追求和自身情感的展现, 同时也中国五千年历史文化息息相关, 如古代诗词的演唱也是对民族声乐影响的重要因素之一。而西方的美声唱法则在很大程度上由于近代科学的发展, 声乐与物理学、音响学、剖析学等学术结合, 这也是美声唱法音乐体系具有严密逻辑性和理性思维的表达方式。

三、美声唱法对民族声乐发展的价值

1) 气息的运用;民族声乐在保持传统声乐中富有的特点和发音技巧以外, 还需要通过不断的吸收和借鉴美声唱法的呼吸演唱技巧。让歌唱者能够有效的利用呼吸肌肉群体所产生的对抗气息作为发声的支点, 在演唱的整体上实现气息的连贯或者是突出作品的抑扬顿挫。另外, 结合美声唱法的气息运用, 也需要做到依据不同的演唱作品随之的进行气息的调准, 从而最大限度展现了作品的情感和风格[2]。

2) 咬字技术的运用;美声唱法发端于意大利, 由于意大利语言当中“子音”和“母音”的距离相继较远, 从而出现了与我国语言发音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民族音乐在借鉴美声唱法过程中, 在咬字技术方面, 要强调喉头位置的降低, 把发音的着力点靠后, 在喉壁立起来的基础上, 建立一个稳固的发音咽腔, 从而保证了发音找到更好的共鸣。同时还需找准声音的高位置, 确保声音能够统一连贯, 圆润的散发出来[3]。

3) 共鸣的运用;传统的民族音乐的民间唱法多数是运用口腔共鸣的技术, 注重的是局部共鸣的运用。而在借鉴美声音乐进行融合以后, 就需要打开喉咙, 让发出的声音经过一个稳定的通道, 让所有的腔体都调动起来产生整体共鸣。这种共鸣的运用有效的克服了传统声乐的挤、压、卡的发音方法, 使得声音变得要饱满圆润。另外还需要根据作品的风格不同, 对嗓音和共鸣的使用进行不断的调整, 进而在演唱过程中表现出不同歌曲的风格特点。

四、美声唱法对民族音乐的影响

没手术能够唱法作为西方历史文化发展的产物, 是在“五四运动”发展以后传入到我们国家的, 从当时我国的国情出发, 就需要西方先进文明的理念用以促进我国的发展。美声唱法在这样的背景下在我国传统民族声乐中的应用, 很大程度上促使了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解体。如在美声唱法的影响下, 出现了大量的音乐社团、音乐院校及专业的音乐教育, 这些团体机构不但成为了国家美声唱法的前言阵地, 而且很大程度上加速了美声唱法的普及。

美声唱法的传入, 成为传统民族声乐发展的重要转折点, 使得传统民族音乐不再局限在本土的层面上发展, 而是为民族声乐添加了新的文化艺术气息, 实现民族声乐与美声唱法的相互交融、相互补充, 促使民族音乐最大限度的得以完善和发展。同时我国传统民族音乐的发展, 大多数是由劳动人民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社会生活的需要, 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缺乏系统的科学性和理论知识, 可以说是存在一定程度的欠缺。而西方美声唱法的传入, 正好弥补了传统民族音乐发展的空白, 对民族音乐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和积极的意义。

五、结束语

美声唱法传入我国以来, 对促进我国传统民族音乐的发展有着很重要的现实意义。二者相互交融相互补充, 并且在心理上、生理上等各个方面展开了深刻研究, 使得我国民族声乐开始走向全新的系统化发展。但是由于社会历史背景的不同, 我国传统民族声乐和美声唱法在思想文化内涵的指向上存在很大的差异。所以, 我们要在发扬传统民族声乐精华的基础上, 牢牢把握传统声乐艺术思想的根本, 不断的借鉴美声唱法的科学训练体系, 形成一套具有中国特色、赋有时代鲜明气息的声乐艺术体系。从而有效的推动了传统民族声乐的发展。

摘要:美声唱法是声乐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起源于意大利的歌唱艺术, 在“五四运动”后不断的传入到我们国家, 对于我国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外来音乐元素。美声唱法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历程当中, 经过不断的尝试以及与传统民族演唱艺术不断交融与影响, 在不断完善其自身的同时, 也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民族声乐的发展。本文就美声音乐在我国的发展进行了相关介绍, 并且在此基础上叙述了美声音乐的对我国民族声乐的影响。

关键词:美声唱法,民族音乐,发展价值,价值影响

参考文献

[1] 刘湘林.谈美声唱法对民族声乐发展的价值[J].音乐生活, 2016, (5) :70-72.

[2] 张伟娜.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声唱法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D].河北师范大学, 2011.16-18.

上一篇:守望作文范文下一篇:中介买卖合同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