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实践报告范文

2023-09-21

本科生实践报告范文第1篇

在学生参加科研活动中,存在一个评价方式的问题。为了了解学生、教师对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的意向,确定学生、教师喜欢的本科生参加科研活动的评价方式,分别对大学生和教师进行了调查。本文对调查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并结合参加过科研的本科生的反馈,分析了几种评价方式,重点分析了发表学术论文和奖励课外实践学分两种评价方式。

1 本科生参与科研问卷调查

向哈尔滨工程大学大三、大二本科生和教师分别发放调查问卷共200份,收回195份,全部有效,收回率97.5%。

与本文相关问题的调查结果统计见表1、表2ㄢ

2 调查结果分析

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对于参加课外科研活动表现出极大的热情,教师对学生参与科研持支持和欢迎态度,76%的同学表示愿意参加课外科研活动。95%的教师表示愿意本科生参与到自己的科研活动中。

对于如何评价学生的科研活动,学生和老师的回答不完全一致。

表1第3题反映出从未参加过科研实践的同学,对评价方式的取向,大二、大三学生的选择差别较大,大二学生选期末成绩加分的占46.2%,大三学生选参与发表论文的占51.7%。

表2第3题则是教师对这个问题的回答,55%的教师选择了奖励课外实践学分。

上述对同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反映出学生和教师的不同观念。产生这些差别是有原因的,我们认为大二学生多数还是以考试分数来衡量自己,因为上大学之前一直以分数评价学生。大三学生已经认识到分数并不能代表一切,能力培养尤为重要。而教师深知发表论文对于本科生的难度,能发表论文的本科生占的比例还很低, 如果仅以是否能发表论文作为评价机制, 不能全面评价大多数参与学生的工作和收获。多数教师选择的给学分的方式更为适合大学教育。

4 学生参与科研实践反馈与分析

为了检验学生参加科研实践的效果,我们对参加过科研实践的同学进行了调查,部分题目的调查结果统计见表3ㄢ

调查结果表明,通过科研实践,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都有了提高。在获得收获方面,75%的人认为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动手能力和协作能力得到提高;90%的被调查者表示愿意继续参加课外科研活动;对于评价机制,55%的被调查者认为参与发表学术论文是最好的评价机制。

本次实践中, 指导教师给参与学生提供了实践证明, 并且花费了较多精力指导本科生撰写论文。相比之下, 目前的本科生通过选修一门任选课程, 得到一两个学分并不困难, 而能在本科阶段发表论文却是凤毛麟角, 并且发表论文的艰辛和被认可程度他们也亲身体会了, 在学校没有设立科研学分时, 我们相信这是55%的参与学生选择参与发表学术论文是最好的评价机制的重要原因。

但是毕竟多数参与的学生还达不到发表论文的程度,仅以发表学术论文作为评价机制会限制大部分学生。借鉴国外的一些模式,我们认为可以更多地以参与学生撰写报告,包括试验报告、阶段报告、研究报告、总结报告、作学术报告等形式进行学生绩效评定,其中优秀的能够发表论文的则进一步凝练成论文。

5 结语

目前,哈尔滨工程大学教务处已经设立了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由教师申请立项,专家审核项目,参与科研训练并合格的学生可以获得2~3学分。

摘要:对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培养创新能力的评价方式进行了调查与分析, 重点分析了发表学术论文和奖励课外实践学分两种评价方式。

关键词:本科生,科研,创新,评价方式

参考文献

[1] 高璞珍, 田瑞峰, 宁德亮, 等.教学科研相结合培养创新人才的实践[J].教书育人 (学术理论教学版) , 2006, 4:23~24.

本科生实践报告范文第2篇

电大本科毕业论文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就电大本科学生的毕业论文而言,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学生选题不当。有些毕业论文的选题过大,超出本科生的能力范围,有些选题又过窄,无法开展研究,有些选题与专业相关性较小;第二,文章结构逻辑性较差,论文的立意和分析过程不能围绕主题,层次不清晰;第三,参考文献在时间上过于滞后,没有参考价值,参考文献中教材太多;第四,东拼西凑现象普遍,缺乏新意,个别学生抄袭现象严重;第五,部分指导教师初评成绩的评语过于简单,没有针对性,体现不了文章的实质内容;第六,论文中文字和处理能力欠佳,格式还不够规范。

毕业论文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学生认识不到位,投入精力不足。电大的本科学生基本上都有工作,有的还有家庭,部分学生以工作繁忙为借口,没有充分认识到毕业论文的重要性,投入精力不足,他们大都具有实际工作经验而缺乏写作能力,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写论文可能是他们经历中的第一次,往往不知从何下手,学生的写作能力很差,是影响毕业论文质量的一个因素。还有的学生不理解毕业论文写作的意义,存在畏难情绪,甚至想采取不正当的手段应付了事,照搬上届学生或抄袭网上论文的现象时有发生,有的学生甚至2、3天就可以完成一篇论文。那些要申请学位的学生比较努力,因为论文的成绩要达到良以上才有资格取得学位,而部分不申请学位的学生则从思想上轻视毕业论文,不愿意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不愿动脑筋思考,认为论文只要通过即可,采取消极应付的态度。

2.指导教师的指导力度不够。毕业论文指导教师队伍的状况直接影响其质量。一方面专业课教师不足,教师工作负担过重,工作压力大,造成没有足够的时间、精力来指导学生的毕业论文,于是就会出现一些仓促选题、平时督促不力的情况。另一方面,指导教师的水平、能力参差不齐,教师的指导能力不同,有些指导老师的责任心不强,业务不精,对学生毕业论文指导不力,从选题到交稿,只与学生交流一两次,几个月时间基本上是在“放羊”,指导毕业论文是走走过场,严重影响了毕业论文的质量。还有的教师碍于情面,给人情分,即使论文质量较差,也予以通过,这就给学生造成了误解,认为不管怎样,论文最终总能通过,这种在毕业论文的考核上存在的迁就态度也助长了学生不重视毕业论文的风气。

3.管理制度执行不严。尽管学校有一套毕业论文管理制度,在实施细则方面也比较完善,但监控的力度还不够,造成部分学生对毕业论文漫不经心,教师指导留于形式,管理制度的监控作用未能很好实施。如制度规定一名教师所指导本科学生不能超过十名,但仍有个别教师在不同的分校冒名指导学生。毕业论文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大部分是由于管理不严造成的。

4.选题不知从何下手。正确选题是成功的第一步,往往也决定着论文的成败。邻近毕业,学生往往感觉没有可写的问题,或者说没有观点,学生找不到可以研讨的专业问题,觉得无题可选,自己想到的问题别人都已研究过了,不知道选什么题材好,这与学生从小到大接受的都是应试教育,缺乏这方面的锻炼有很大关系。

5.收集资料不足。资料就是数据资源,收集材料、积累材料、整理材料都是写作论文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我们的学生收集资料的意识不够,以前这方面的工作没有做过,有的学生认为学过的教科书就是仅有的资料,资料的真实与否,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论文的写作质量,学生不能广泛地获取有关资料直接影响了论文的质量。

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对策

1.选派指导老师采取学生自主选择和统一安排相结合的原则。认真负责的指导教师是学生论文顺利完成的基本保障,毕业论文指导老师担负着重要的任务,学生毕业论文成功与否,与论文指导老师关系重大。实践证明,好的指导老师在论文指导过程中善于捕捉学生思想的“亮点”,逐步开拓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完成高质量的论文。根据电大学生的特点,在指导老师的选派上,我校采取了学生自主选择和统一安排相结合的原则,由学生自主选择指导老师,可以增加师生之间的信任感,构建一种和谐的氛围,这也是开放教育学生自主性的直接体现。每一位指导老师首先必须具有指导资格,其次,他们要关注本专业领域重点、难点、热点问题,给予学生充分地指导,为防止指导的学生过多,每位指导老师指导的学生不能超过十名,对于不负责任的指导老师及时取消其指导资格,以保证论文工作顺利进行。只有整体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教师担任指导老师,才能保证毕业论文的教学质量。

2.选题应充分考虑成人学生的特点。认真指导好学生选题,好的选题是成功的一半。电大本科学生与普通高校学生有着明显的不同,他们中绝大部分都有工作,并且大部分学生工作性质与所学专业相近,这一点可以说是电大学生的优势,这是普通高校学生所不及的。选题时,在符合专业要求的范围内,指导老师应鼓励学生选择与工作有关的题目,并与案例相结合,这些都是他们熟悉的内容,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际经验,是学生力所能及的选题,文章言之有物,写起来比较得心应手。

3.充分利用网上毕业论文交流平台和电大网上图书馆。网上毕业论文交流平台是电大的特色,它增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使学生和指导老师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交流,在不见面的情况下也可以对学生进行指导,大大提高了论文指导的及时性和有效性。上海电大的网上图书馆为学生查找资料提供了方便,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学生不会查找文献的难题,其中的文献检索数据库保证了学生毕业论文资料查询的需要,为学生顺利完成毕业论文提供了保障。在论文中增加的“文献综述报告”是培养学生联网全面查阅与消化整理有关资料能力的有效手段,论文结束后学生查阅与利用文献资料能力均有明显提高。

4.论文写作过程应加强指导质量的可控性。不良的论文大多来自选题不当和指导不力,选题确定后,指导教师要把好质量关,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良好的学风。但部分老师在论文指导过程中,基本上只能是保证论文在格式、词汇语句上的准确,而在论文的结构、论述方法和论文的内容上指导不够,更有甚者对论文的格式过于苛求而忽视了论文的内容。当然,这并不等于对论文格式降低要求,但指导老师对论文的选

题和内容的把握更具重要性,应体现实质和形式并重的指导思想,而决不能“形式重于实质”。这就需要强化对论文指导流程和写作过程的监控,特别是在“过程管理”方面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对论文指导的质量有一套监控体系。

总之,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我校在本科毕业论文教学的组织实施过程中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尽管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但我们深信,通过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加深对“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的理解,本科学生毕业论文的成绩会有大幅度提高。

[1]谭剑林.开放教育毕业论文指导与论文质量控制的探讨[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3期.

[2]黄萍.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质量滑坡的原因及对策[J].理工高教研究,2004年第4期.

[3]李艳丽,李利军.渐进式毕业论文教学模式探讨[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年第1期.

本科生实践报告范文第3篇

1 社区健康护理实践活动项目的设计

为了能够成功地组织我们护理本科生开展此次的社区健康护理实践活动, 使我们的课外实践活动更好地与《社区护理学》教学相结合, 真正对我们的综合能力培养有所帮助, 老师进行了社区护理实践课的教育改革。首先积极动员我们全班同学以极大的热情参加本次社区健康护理实践活动, 确定开展此次实践活动的具体步骤与相应的时间, 联系好将去参观的社区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告诉学生本次实践活动的目的与所需完成的各项任务。力求做到将每一项活动细节都详细清楚地告诉学生, 充分体现了以我们学生为主体, 老师为主导的原则。最终达到圆满完成此次社区健康护理实践活动的目标。

2 社区健康护理实践活动项目的实施

第一步老师在《社区护理学》课堂上讲授社区健康护理程序, 即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五个步骤, 使我们学生在理论上掌握了以上五个步骤的概念和相关内容, 然后组织我们全班同学亲身到社区进行实地走访参观, 听取相关工作人员所作的详细介绍与讲解, 获取大量有关该服务站所管辖社区的信息与资料。

第二步参观实践活动结束后, 回到学校, 将全班46名同学分为六组。每一位同学在参观完该社区后, 再通过上网查阅相关资料, 之后通过整理与总结, 从社区健康护理评估、诊断、计划三个方面撰写一份针对该社区的实践报告。

第三步在个人完成社区健康护理实践报告后, 在六个小组的内部开展小组讨论活动, 使各小组成员充分交流讨论自己在本次社区健康护理实践活动中的感想、心得与体会, 通过讨论交流集结每一位组员的优点, 最后撰写出一份全面完整的小组实验报告。

第四步开展社区健康护理实践小组汇报会。在汇报会上, 六个小组轮流上场, 采用多种形式汇报自己小组的实践成果, 包括快板、电视节目、小品、相声等, 每一组成员都生动活泼地讲解阐述出自己小组的社区健康护理评估、诊断、计划。汇报表演结束后由活动评委评出六个小组的汇报表演成绩。

3 社区健康护理实践活动对我们学生综合能力的影响

3.1 提升了我们学生服务于人群的职业观念

通过社区健康护理实践活动, 强化了我们学生《社区护理学》的学科理念, 使我们更加明确以健康为中心的内涵, 更理解了社区护士的角色[1]。在社区卫生服务站我们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和参观, 对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工作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大家清楚地看到了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医护人员为社区居民在多方面提供各项健康护理服务, 包括为社区居民建立家庭和个人健康档案, 为妇女提供定期免费的妇科检查, 对社区产妇进行定期的家庭访视, 向社区居民免费发放与各类疾病相关的健康资料等。更加理解了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内涵和意义, 同学们都觉得自己所学的专业更有价值了。

3.2 提高了我们学生人际沟通的能力

沟通能力是我们学生职业素质中的重要内容, 也是社会实践活动的目的之一[2~3]。在到社区进行参观学习时, 为了获取尽可能全面的社区健康护理资料, 我们就必须学会与社区卫生服务站的相关工作人员进行有效地沟通与交流, 既要仔细认真地聆听工作人员所做的相关介绍, 也应该在适当的时机与地方提出自己的问题与想法, 使得工作人员能够有重点、有主次的为我们进行介绍。在实践活动接下来的小组讨论中, 个人的沟通和表达能力更是不可或缺。在这次实践中老师重点强调了团队合作精神的可贵, 所以在小组中学会与每位成员进行有效地沟通与交流, 在讨论与交流中能够准确地表达出自己在本次活动中的所感、所思, 同时也学会倾听其他组员的发言, 集结每位组员最优秀的部分, 最终呈现一份最全面的小组实践成果。

3.3 激发了我们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通过社区健康护理实践活动, 挖掘了我们学生的潜能, 培养了我们的创新意识。为了准备社区健康护理实践小组汇报活动, 每组的每一位成员都认真地查阅了大量相关资料, 并且费尽心思想出多种形式的汇报表演形式。通过借助形式各样的表演, 每一组成员都生动形象地讲解阐述出自己组的实践成果。整个活动现场气氛异常热烈, 高潮迭起。这些新颖的学习交流形式凝聚了全班每一位同学的心血与创新。正是同学们敢于创新, 勇于尝试, 才会呈现出一台别开生面的汇报表演。在这次的汇报活动中我们所表现出来的聪明才智和创新能力让老师们都深受启发, 对我们称赞有加。我们抛弃了以往在课堂上只是被动接受知识的角色, 而是运用新形式主动运用和传播所学的知识, 社区健康护理实践活动激发了我们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4]。

3.4 培养了我们团队合作学习的能力

我们以小组的形式进行社区健康护理实践, 分工协作, 不仅锻炼了我们的合作能力, 还发扬了我们之间团结互助的精神。在实践中我们明白了必须具备团队合作精神才能发挥出一个团队最大的潜能。在团队合作中我们学会有效地协调好组员的工作, 不计较个人得失, 始终以团队利益为先。从刚开始大家组成一个全新的团队, 在开展各项活动时大家学习一边磨合, 一边共同努力, 不去计较谁付出多, 谁付出少, 而是以团体利益为先, 凝结每个人的力量, 充分展现出本团队的风采。我们今后所要从事的护理工作就是一个非常重视和需要协调与团队合作的岗位, 因此我们通过参加社区健康护理实践培养了我们团队合作学习的能力为以后能更好地适应社会, 在踏上工作岗位后能够很好的在团队中脱颖而出打下坚实的基础。

摘要:本文通过笔者亲身参加《社区护理学》教学所开展的社区健康护理实践, 认为这是为培养护理本科生的综合能力提供了一个良好的途径, 值得教学推广。

关键词:社区健康护理,实践活动,护理本科生,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 黄万琪, 舒剑萍, 程清洲.社区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构建[J].护士进修杂志, 2006, 21 (3) :254~257.

[2] 徐晓霞.学生社区护理综合能力的探讨[J].中国全科医学, 2006, 9 (19) :1621~1622.6.

[3] 李国荣.浅谈如何培养社区护理人才[J].实用医技杂志, 2005, 12 (12A) :3537~3538.

本科生实践报告范文第4篇

1 方法

先由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社区护理学的理论知识, 比如说第二章社区护理工作方法中的第一节社区中的护理程序, 先由教师在课堂上讲授如何对社区健康进行护理评估, 制定护理计划, 进行护理实施, 护理评价, 然后让学生分小组到各个社区, 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社区护士对整个社区的基本状况包括人口组成, 疾病结构等等, 以及她们的服务内容进行简单的介绍。之后再带领学生到社区内进行参观, 让学生了解社区的整体及周边环境, 同时近一步介绍社区的具体情况以及如何根据这些情况展开社区护理工作。社区实践结束后, 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根据自己的所见及感受对社区的各方面进行护理评估制定护理计划最后在班内进行交流。

2 结果评价

社区实践后, 学生根据自己在社区实践过程中所学的所见所发现的问题, 进行总结, 最后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汇报, 汇报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 然后有教师以及各个小组的组长对其他小组的汇报进行评价, 在汇报过程中可以了解到学生们对社区护理学理论知识的掌握以及实际运用能力。

3 讨论

3.1 加深了学生对社区护理学理论和实践的认识

社区护理不同与医院护理, 它具有自己的特点对社区护理来说预防保健工作与医疗护理服务同等的重要, 服务的对象不仅仅是单个的病人, 而是社区的整个人群, 包括健康人群, 高危人群和患病人群, 同时也包括人群所处的环境, 因此社区护理需要经常深入社区和家庭进行工作。同样对于社区护理学的教学也是如此, 如果只是通过课堂授课来学习社区护理学, 学生对社区护理学只能是一种浅层的认识和理解。大部分学生知道社区护理在具体实践中的几种形式:门诊护理服务, 咨询服务, 下社区服务, 上门服务[2]。可对社区护理到底是如何具体的运用在这几种形式中, 并不明白。在社区实践时, 通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理工作者的讲解, 学生对社区中提供的门诊护理服务以及咨询有哪些内容, 下社区服务, 上门服务的时间, 对象, 具体提供的服务内容以及在进行护理服务时需要注意的事项如何更好的进行人文关怀提高护理质量就会有一定的了解和把握。通过社区实践我们还认识到在进行社区护理时, 由于社区的具体情况不同所提供的社区服务的着重点是不同的, 即使是同样的护理服务但由于护理的社区, 护理对象存在的差异性, 都要求社区护士进行灵活的沟通, 不能生搬硬套书本的理论。

3.2 提高了学生对社区护理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现在学生的学习主要还是通过课堂中教师的讲授, 而通过社区实践来学习社区护理学, 打破了平时教师在课堂上授课“满堂灌”的学习方法, 让学生以“主体’的身份来学习。学生不仅仅是“听课”, 在整个参观社区的过程中除了“听”, 还要“看”, 还要“思考”。社区护理是如何进行的, 与课本上的有何不同, 提出自己的疑问, 这种由被动接受到主动提问的角色转换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而且社区实践, 摆脱那种上理论课时的枯燥乏味, 学生会觉得它很实用, 更主动地去学习去观察。而回到课堂的学习时也会变得更加的认真。在角色的转变、新鲜感与实用性的触动下, 大大提高了学生对社区护理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3.3 提升了学生发现与分析社区护理问题的能力

当今社会要求护理本科生不仅仅要拥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能够灵活的运用已学的知识, 更重要的是懂得如何去发现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社区护士不仅是护理照顾者, 健康代言人, 教育与咨询者, 协调者与合作者, 组织者与管理者,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角色是观察者与管理者。这一点就要求在提供社区护理服务中, 社区护士应具备敏锐的观察力, 能够及时发现居民个体、家庭或社区存在的健康问题。同时, 社区护士有责任针对所发现的健康问题进行研究探讨, 寻求解决的途径和方法, 为制定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提供依据。在社区实践中, 许多时候是要学生自己用眼去看, 用心去观察, 用脑去思考, 去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 教师在其中的作用更多是引导学生如何正确的去解决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 学生针对自己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等等, 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评判性思维。

3.4 利于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的效率

对护理专业的学生来说, “记忆问题”一直困扰着学生, 很多时候都处于“记了就忘, 忘了再记”的循环中, 而社区实践,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学生解决这个困扰。在社区实践之前, 学生都已经通过课堂上的学习, 对社区实践的目的以及所要涉及到的知识都已经有所了解, 在这个基础上通过社区实践的活动, 学生可以非常直观的看到课本上的知识的再现, 真真切切的明白和理解所学的知识。在整个过程中不仅仅是让学生理解也是一个加深记忆的过程, 在我们的平时生活中我们都会有这样一种感觉, 就是不管是对事物的记忆还是对知识的记忆, 对那些生动的生活化的东西亦或是那些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事物我们更加容易记忆。社区实践, 将课本的知识结合到实际生活中, 知识不再是那么的空洞而是非常的生活化, 同时整个过程都是学生的亲身体验, 因为自己经历过所以就会对其印象深刻。无形之中就会把课本中的知识映在脑海中, 这种由被动转为主动地过程, 就明显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摘要:本文笔者从自己亲身学习和参与社区护理学的实践教学过程, 阐述了自己的体会和感想, 认为社区护理学的教学必须要带领学生走出校门与社区实践相结合, 让学生真实感受社区护理学在社区中的具体实践运用, 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社区效率。

关键词:社区护理学,教学,社区实践

参考文献

[1] 周昌菊, 李乐之.社区护理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8 (2) .

本科生实践报告范文第5篇

摘要:应用型本科会计实践教学质量的好坏,关系到会计学专业的办学规模,关系到能否向社会输送合格的应用型会计人才。目前许多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实践教学的研究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实践教学的开展只不过是走马观花,收不到预期效果。因此,我们有必要多渠道采取措施,改善和提高应用型本科会计实践教学的质量,以实现会计教育的目标。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质量;重要性;现状;途径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社会各行各业对会计人才的衡量标准和价值观念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而应用型本科会计教育的实践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养成,以及职业判断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关系到能否向社会输送零距离对接的应用型会计人才。因此,应用型本科会计学专业开展高质量的实践教学活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提高会计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性

1.提高会计实践教学质量,是实现应用型本科会计教育目标的关键。1990年9月美国的会计教育改革委员会在其1号公告《会计教育目标》中指出:“会计教育的目的不在于训练学生毕业时即成为一个专业人员,而在于培养他们未来成为一个专业人员应有的素质。”由此可见,美国会计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综合能力。在我国,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重心转向学生实际技能的培养已成为会计本科教育的目标。我国教育部2007年在其发布的1号文《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中强调:“高度重视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特别要加强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等重要环节”。教育部所做出的这些举措,充分说明高校实践教学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实际技能的重要性。显然,通过实践环节的教学,千方百计提高会计实践教学的质量,是实现应用型本科会计教育目标的关键。

2.提高会计实践教学质量,有利于更多地培养应用型本科学生的职业素质,向社会输送高质量的应用型会计人才。目前社会上一些用人单位普遍认为会计本科毕业生还不是高校的“产成品”,尚需到企业进行“再加工”,才能派上用场。这就是说高等应用型本科院校,如不重视和提高会计实践教学的质量,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就不能向社会输送他们所需要的应用型会计人才。因此,高度重视应用型本科会计实践教学环节,推进实验内容和实验模式的改革和创新,拓宽学生校外实践的渠道,才能使会计实践教学真正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尽快适应工作岗位。这样,应用型本科的会计实践教学才真正实现了与社会的零距离对接。因此,会计实践教学落到实处,有利于更多地培养应用型本科学生的职业素质,向社会输送高质量的应用型会计人才。

3.提高会计实践教学质量,有利于促进应用型本科会计学专业办学规模的扩大,推动会计类专业人才的发展。会计实践教学质量的高低,可以反映高校会计教育水平的高低。许多单位在会计人才市场招聘会计人员时,最看重的是应聘者是否具有实践经历与经验,是否具有较强的操作能力。因此,加强实践环节的会计教学,培养操作能力强的应用型本科会计人才,可以满足市场对会计人才的需要,永葆应用型本科会计学专业旺盛的生命力。

二、会计实践教学质量的现状及成因

1.实践教学教材编写不规范,缺乏真实性、完整性和系统性。会计实践教材是会计实践教学思想和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是实现实践教学目标的重要条件。目前相当一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在会计实践教学中使用的教材是自编教材,编写的内容不统一、不规范。而且实践教材上的许多资料是按照理想的模式编制出来的,所设计的经济业务不具有代表性,与企业的真实业务存在一定的差距。同时,模拟实践教材中大多是以制造业企业即工业企业某一特定时期的会计资料作为模拟对象,进行会计实务的操作训练,很少涉及其他行业(如商业、施工业、金融业、行政事业等)的经济业务情况;教材中普遍存在过分重视会计核算方面的实训,忽视会计监督方面的内容。另外,编写专业课程的模拟实践内容各自独立,没有做到互相融通,致使学生处理会计工作的能力得不到全面的演练。笔者认为,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一是长期以来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教育存在着重理论知识传授,轻实践环节教学的思想观念,教师积累的实践知识太少;二是编写实践教材的教师本身就不具备从事会计实践工作的经历、经验,对各行各业的社会调研太少,搜集的会计实务资料也不多;三是学校在组织编写实践教材时,没有从企事业单位请进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会计专家联合编写。

2.实验室建设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实践教学设施、设备简陋、陈旧,实践教学手段也相对落后。前已述及,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综合素质高、动手能力强的应用型会计人才。因此,会计实验室的建设对于开展实践教学活动至关重。近些年来,大多数本科院校虽然都建立了自己的会计模拟实验室,但由于实验室建设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导致会计手工模拟实验室的实训设施比较简陋。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室的实训设备比较陈旧,计算机及网络配置等硬件设备达不到要求,会计软件的开发尚不能满足会计实验的需要,会计电算化程度不高。会计模拟实验室实训设施、设备的简陋、陈旧,导致学校在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时,难以使学生进入一个完全仿真的经济现实环境中去完成会计实验项目的操作,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受挫。同时也导致实践教学的手段相对落后,不能给学生在感觉上的清楚认识。综上可见,会计实验室基础设施建设的好坏,是影响会计实践教学质量提高的一个重要前提因素。那么,本科院校会计实验室建设资金为何投入严重不足?笔者认为其原因主要是学校领导认识、重视不够,部分领导认为社会科学不同于自然科学,会计模拟实验比较简单。因此,学校将有限的资金大部分用到工科类实验室的建设上,而忽视对会计实验室建设资金的投入。

3.实践教学方法呆板、单一,缺乏灵活多样性。会计实践教学方法是实现会计实践教学目标,完成会计实践教学任务的手段。现阶段一些应用型本科院校开展会计实践教学时,往往忽视学生的主动地位,偏向于以教师为中心,实施“注入式”的教学方法。如在进行会计手工模拟实践操作时,教师在实验室讲台上通过模拟教材上的一套模拟企业会计资料,讲解每一笔经济业务如何编制记账凭证,怎样根据记账凭证登记会计账簿,如何根据账簿资料编制财务报表等,接着让学生根据所给模拟实践资料和教师的讲解过程,照葫芦画瓢地完成从记账凭证到会计账簿到财务报表的整个操作过程,在规定的实验时间内再上交手工会计模拟实践的结果。同样,教师在上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课时,很少讲解财务软件的设计思想、账务处理系统的内在联系,以及如何检查账务系统出现的差错等内容,只讲解所购财务软件的操作过程和操作方法,接下来就让学生走过场,上机输入手工模拟资料中的数据,让计算机自动生成证、账、表等财务信息资料就算了事。同时,在教学中以上两种实验基本上是各自为政,手工模拟实验的结果不能为电算化实验起到基石作用,不能通过电算化实验得到验证,割裂了两者之间的有机联系。这种侧重于以教师为中心的“注入式”教学方法,只能让学生进行机械被动式的实践操作,显得格外的呆板、单一,因而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利于全面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思维的能动性,培养出来的学生只能是理论搞不清、实践路不通的機械教条型人才。

4.实践课教师指导学生从事会计模拟实践,缺乏真实性、权威性。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实践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对实践学习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因此,作为会计学专业的教师必须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熟练的专业操作技能。然而,就目前一些应用型本科会计学专业的教师来看,其实践动手能力并不强,在指导学生从事会计模拟实践的过程中,缺乏真实性、权威性。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主要有:第一,一些应用型本科院校对教师的要求往往忽视他们是否具有企业单位的背景,注重的是高学历、学位和科研能力。在会计模拟实践教学中,因为教师大多是刚走出大学门就任教的,只能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理论知识来指导学生进行实务操作,而理论的指导又往往与企业单位的实际情况相脱节,这就使得他们在指导中的解释难以让学生信服。第二,一些应用型本科院校向企事业单位引进、聘请业务素质高、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会计专家来校任教或当兼职教授的不多;另外,还没有真正把会计专业教师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纳入教学管理的计划或形成制度,在客观上也造成了会计专业教师脱离社会实践的现状。因此,会计教师队伍中缺乏真正的“双师型”教师,不能满足会计实践教学的需要。综上分析可知,实践课教师会计实践经验的丰富与否、动手能力的强与弱,是影响会计实践教学质量提高的一个关键因素。

三、提高会计实践教学质量的途径

1.构建仿真性强、完整系统的会计模拟实践教材体系。模拟实践教材的质量直接影响着会计实践教学的质量。为弥补目前应型本科院校会计模拟实践教材编写方面的不足,应重新构建模拟实践教材体系。在编写过程中,应组织有丰富实践教学经验的会计教师进行实地调研,搜集资料,与从事会计实际工作的专家共同编写会计分级实践教材。模拟业务的内容应尽可能贴近企业实际,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模拟对象来设计实验的内容,并随着会计理论、实务的发展不断更新和完善,提高实践教材的仿真性,同时应注意拓宽会计模拟实践的范围。实践教材的内容除工业企业外,还应涉及其他行业(如商业、施工业、金融业、行政事业等)的经济业务。还应注意加大模拟实践的广度和深度,提高会计模拟实践的层次。在保证会计核算模拟实践的基础上,应增加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分析、审计等相关实践内容,使编出来的教材既独立成体系,又相互融合具有系统性。如中级财务会计与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分析、审计之间的部分业务资料就可以相互融合。编写这样的实践教材,可以使学生受到全面、综合、系统的操作训练。另外,为解决模拟实践教材中重会计核算、轻会计监督的情况,我们可以采取在实践资料中加入一些虚假的经济业务,如假发票、假单据、假合同等,让学生在进行会计核算实务操作的同时,练习审核原始凭证的真实性、合法性、合理性以及完整性,以加深学生对会计两大基本职能的理解。

2.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改善校内模拟实验室的条件,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无论是校内模拟实验室,还是校外的实习基地,都是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实践教学的基本硬件设施,是提高会计实践教学质量的物质保证。鉴于目前一些应用型本科院校校内实训、校外实习基地明显不足的现状,应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建立专门的会计手工模拟、电算化模拟实验室,配备必要的各项实验教学设施和设备,如会计手工操作台、篮子、柜子、装订机、复印机、幻灯机、投影仪、计算机等,及时更新财务软件。同时要加强对实验室的设施、设备的管理,制定相应的管理责任制。这样,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会计实验室的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进行有效的会计模拟实践教学,还可以利用所购买或自行开发的财务软件,共享会计手工模拟资料,开展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使会计电算化模拟与会计手工模拟实践有序地进行。学生还可将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的结果与手工模拟实验的结果进行核对,以便发现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在条件良好的会计模拟实验室中进行的模拟操作训练,可以大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动性,使其动手能力明显得到加强。同时,应用型本科院校应拓宽建立校外实习基地的渠道,注重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选择那些符合应用型本科会计人才培养目标、满足教学要求的大中型企业、会计师事务所等作为实习基地,签订正式的实习协议或合同,定期为学生提供实习的机会。学校还应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在企业等单位实习。这样学生通过现场实习,获得了亲身经历,增强了对社会的认识和了解,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等。

3.采用灵活多样的现代实践教学方法,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逐步被“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所取代。在这种新型的教学方法下,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变传授知识为主成为培养能力为主。应用型本科院校为实现其会计教育的目标,必须采用灵活多样的会计实践教学方法,以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去获取真知。如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一定的会计理论知识后,教师将“案例教学法”引入会计教学中,通过设计与理论教学各阶段相配合的具有针对性的案例,引导、启发学生,让学生对案例中的会计问题或困惑找出解决方案,形成书面报告,最后由自己进行评述和归纳总结,通过案例教学,把抽象的理论变得生动活泼,深化学生对理论问题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帮助学生建立感性认识,提高學习兴趣,增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和可理解性,教师可采用“演示教学法”,即通过制作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模拟演示原始凭证的填写与审核、记账凭证的编制与审核等会计实际操作,使学生快乐地、兴致勃勃地接受所学知识。为使学生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检验所学理论知识,将来尽快适应会计岗位工作,教师可引入“情景教学法”,即模拟企业的工作环境、岗位设置、业务流程进行演练,让学生充当岗位上的角色,一步一步地完成会计工作任务。学生会有一种身临其境、置身其中的感觉,充分感受和体味企业实际的会计工作。通过情景教学,可以训练学生实际动手的能力,实现学生与社会的零距离对接。

4.建立一支具有娴熟操作技能、稳定的实践师资队伍。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学专业培养的是综合素质高、实际技能强的应用型会计人才。因此,作为会计教学的教师队伍,不仅要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而且还要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要造就一支具有较高技能的实践教师队伍,首先,学校应有计划地安排和鼓励一些年轻的、会计实践经验少的教师到已建立的校外实习基地的企事业单位去调研或顶岗锻炼,在经费上也给予相应的保证,让他(她)们向企事业单位具有丰富实践工作经验的财会人员学习取经、得到一些真传。通过调研与顶岗锻炼,切实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加强教师实践教学指导的真实性和权威性。其次,学校可以采取内引外联的方式,从已建立的校外实习基地的企事业单位聘请一定数量的业务素质高、实践经验丰富的会计专家来校担任兼职教授。他们来自企业,能带来生产第一线的新情况、新问题对学生言传身教,使课堂生动有趣,指导学生进行会计模拟实践时,更具说服力。另外,他们还可以为实践经验不足的青年教师传经送宝,以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的实践教学水平,打造一支稳定的、真正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参考文献:

[1]吴涛.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会计本科教育目标[J].会计之友,2008,(1)上.

[2]梁邵华.新会计准则环境下的会计模拟实验建设研究[J].会计之友,2008,(4)中.

[3]敬采云.创新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基于中小企业需求视角[J].会计之友,2008,(9)上.

[4]曾杨.论高校的会计实践性教学改革[J].会计之友,2008,(11)中.

[5]王秀萍,汪炜.财务管理专业本科教学改革的有关思考[J].财会月刊,2009,(8)中.

[6]会计实践课中所运用的教学方法初探[EB/OL].2010-01-30.

www.51lunwen.com.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省教育厅2011年度普通高校教学改革研究立项资助的项目“应用型本科会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研究与实践”(湘教通[2011]315号)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邓亦文(1964-),男,湖南攸县人,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商学院会计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财务会计,税务会计。

本科生实践报告范文第6篇

摘 要:基于资产评估实践教学在资产评估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针对资产评估实践教学体系的目标、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原则、实践教学体系各环节的内容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资产评估;实践教学;教学目标

引言

资产评估本科专业经过近10年从无到有的逐步发展,对其是一门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为一体、极具应用性特色的综合性学科已达成共识。为实现资产评估本科学历教育与资产评估实务界人才需求的有效对接,各高校对资产评估专业的建设问题进行了积极探索。基于资产评估学科的特点,实践教学作为连接资产评估理论知识学习与实际应用的桥梁,在保证资产评估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方面,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目前各高校资产评估实践教学往往流于形式,尚未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主要原因是未能建立有效的资产评估实践教学体系。下文就资产评估实践教学体系的目标、构建原则和实践教学的内容进行探讨。

一、资产评估实践教学体系的目标

实践教学是普通高校本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本科教育的始终,由不同阶段实施的多个实践教学环节组成。因此,要构建资产评估实践教学体系,首先应当制定科学、明确且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目标,以保证实践教学体系的系统、全面和有效;其次是围绕实践教学目标确定实践教学的具体内容和方法,将实践教学的目标和任务落实到各个实践教学环节中。

普通高校资产评估本科教育是要培养熟练掌握资产评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将其应用于所从事的资产评估专业社会实践的创新应用型人才。因此,资产评估实践教学目标是指学生通过实践教学活动后,在实践能力和创新素质上应达到的标准或水平,由实践教学体系的总体目标和构成实践教学体系的各实践环节的分目标组成,总目标包含和统领分目标,分目标是总目标的具体化。资产评估实践教学通过让学生在真实的业务情境中体验专业知识的应用,检验其对专业理论和技能的理解及掌握程度,并为将来从事相关专业工作奠定基础。由此,总目标可以表述为以下方面。

一是开阔学生视野,活跃学生思维,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实践中修正、深化和拓展其所学理论知识;二是通过实践教学中对实务问题的具体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从而培养其资产评估基本技能、专业技术技能和执业技能;三是通过学生对实务情境的体验,潜移默化形成其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起探索和创新精神。

二、资产评估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原则

为实现资产评估实践教学的总体目标,构建资产评估实践教学提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特色化建设原则

在普通高校本科专业中,资产评估是典型的跨学科专业;在实务中,资产评估的服务更是涉及价值鉴证、财务绩效评价、企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等诸多领域,其有包括资产评估师、房地产估价师、土地估价师和珠宝鉴定师等许多的专业分工。受制于教学资源的局限性,各高校所培养的资产评估人才只能是某一或某几个专业领域的人才,而不能是资产评估行业的通才。因此,各高校的资产评估实践教学体系也应根据自身所培养人才专业领域的不同,设置不同的实践环节。

(二)资源整合原则

资产评估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资源整合原则是基于实践教学的特点和资产评估跨学科特性。实践教学资源整合包括两个层次:一是校内、校外资源整合。实践教学的场所包括课堂、实验室和企业生产经营场所,实践教学参与人员包括学生、教师和相关工程技术人员等,实践教学项目是教学、科研和工程项目的结合。综上,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应当整合校内、外资源。二是校内资源整合。主要是基于资产评估的跨学科特性,从有效利用已有资源的方面考虑,要综合使用学校的实验室和师资资源。比如,房地产评估和机器设备评估实践环节可能利用建筑和机械制造专业的实验室和师资。

(三)“渐进式”原则

实践教学各环节的时间和顺序安排不当,均会影响实践教学的效果。资产评估实践教学体系的各环节根据其教学目标的不同,应在整个本科教育时间段内渐次展开。通常情况下,实践教学各环节的安排应与理论教学进度相匹配,并与学生实践能力“递进式”提升规律相适应。

三、资产评估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资产评估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是指根据实践教学目标,设置具有不同教学内容的实践环节,并将这些实践环节按照学生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的认知规律进行合理配置,由此而显示出的实践教学内容结构体系。它是资产评估实践教学体系的核心。根据资产评估实践教学目标,构建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由三个层次五个环节构成,其中第一层次是专业认知,第二层次是技能素养,第三层次是创新能力。其基本构造如图1所示。

图1 资产评估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一)专业认知

专业认知是资产评估实践教学体系的第一个环节,在大学新生入学的第一学期开设。该环节主要教学目标是解决大学新生对所学专业的认知不足,增强其专业自豪感和荣誉感,激发其学习兴趣,引导其建立适合自身的大学学习和将来的职业规划。该环节的要教学手段包括:(1)通过参观工作场所和听取工作人员的工作内容及流程介绍,了解日常工作内容,建立对所学专业的感性认识;(2)听取行业精英的讲座,了解专业发展现状和趋势以及职业对求职人员的素质和能力要求;(3)通过与优秀校友座谈,了解其学习和工作经历,从中吸取经验,从而有效利用大学的学习时光,增强就业竞争力。该环节可通过学生提交专业认知实践报告来检验实践效果。

(二)技能培养

该层次包括三个环节,这三个环节即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在内容上呈现出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的循序渐进关系,在时间安排上也存在先后顺序,一般按“照课程同步实践—实验室模拟实验—实习基地适岗训练”顺序进行。该层次的主要教学目标是通过三个环节的实践教学活动,逐步培养学生资产评估的基本技能、专业技术技能和执业技能。

课程同步实践环节的时间安排与理论课程的进度同步,其手段主要为案例教学,具体可分为理论教学时的案例辅助和专门的案例讨论分析课(通常安排在理论课之后)。理论教学时的案例辅助教学主要是通过教师对案例的讲解,使学生了解理论知识如何在实际业务中运用,从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专门的案例分析讨论课则是学生为主,老师为辅,通常包括“学员自行准备—小组讨论准备—小组集中讨论—总结阶段”等环节。专门的案例讨论分析课,教与学双向交流,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独立思考,促使学生的书本死知识转变为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室模拟实验环节通常安排在理论课之后,通常采用项目教学法,内容包括房地产、机器设备、土地及金融资产等单项资产和企业价值评估,具体内容可以根据各高校资产评估专业特色设置。该环节主要通过资产评估环境的仿真模拟,使学生熟悉资产评估程序的具体流程(具体从“明确评估基本事项,签订业务约定书”开始至“工作底稿归档”为止的全部程序)。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完成每个流程的工作任务,形成包括业务约定书、收集的评估资料、资产评估明细表、评估方法的选择及参数测算、资产评估报告等工作底稿,作为该环节成绩评定的依据。实验室如采用了资产评估软件,学生应熟悉软件的应用。此外,该实践环节主要注重资产评估流程的完整,而较少考虑评估结果的合理性。通过实验室模拟实验环节的实践活动,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提升其操作能力,从而培养学生资产评估的基本技能、专业技术技能及一定的执业技能。

实习基地适岗训练环节通常安排在第四学年,这时学生已完成所有主要专业理论课的学习,接受了课程同步实践和实验室模拟实验等实践教学活动的训练,并已具备初步的职业技能。在该环节,学生作为单位的员工,直接参与资产评估相关业务活动,面对复杂多变的业务环境,运用大学所学知识和已具备的职业技能,相对独立地完成工作任务。在学生适岗训练期间,实践指导老师应给予适当地指导,重点帮助学生分析其工作中不足之处。实习基地适岗训练环节是一个全方位提升学生执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环节,能够增强学生信心,为其即将到来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此外,为保证该环节的顺利进行,学校应与企事业单位及资产评估机构建立长期的实习基地合作关系。

(三)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毕业论文(设计)实践环节实现,时间安排在最后一学期。毕业论文(设计)是学生在校学习成果的重要体现。毕业论文(设计)需要经过开题报告、论文撰写、论文评定、论文答辩以及论文评分五个过程,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理论,去分析、解决一两个实际问题。毕业论文(设计)的创作过程,能够使学生了解专业领域的发展动态,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巩固与扩展所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和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值得注意的是,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应还包括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实践教学保障体系和实践教学评价体系。通常情况下,实践教学管理体系主要包括实践教学组织管理、运行管理和制度管理3个方面;实践教学保障体系主要是师资保障、经费保证及实验设施和环境保障等方面;科学、完整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主要由督导体系、教师评价体系和学生评价体系构成。由于上述内容通常与高校其他专业是共通的,本文就不再详述。

参考文献:

[1] 袁桂萍.浅议资产评估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商业会计,2009,16(8).

[2] 常丽,王景升.基于建构主义的资产评估实践教学设计[J].中国资产评估,2012,(5).

[3] 杨凌云.浅议资产评估本科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1,(6).

[4] 徐爱农.资产评估专业实践教学的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4,9(2).

[责任编辑 柯 黎]

上一篇:校本培训制度范文下一篇:企业文化战略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