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音乐教学方法范文

2023-09-16

浅谈初中音乐教学方法范文第1篇

首先, 学生的音乐基础普遍薄弱, 导致笔者走上讲台上课时运用的音乐术语学生都听不明白, 更不要说讲些正规的乐理知识和音乐欣赏了。九中的学生大都来自下属的农村, 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 经济有限, 知识有限, 音乐教育更有限。能够从小就学习音乐的孩子是毛鳞凤角, 即使是有的家庭经济实力好一些, 但是由于传统的文化教育导致农民家长们不让孩子进行专业的音乐学习, 比起笔者在大学期间家教时候的经历和在大连工作期间的教学经历, 我们九中的学生接触音乐的时间太晚了。虽然这和一个地区的经济基础有很大的关系, 但在社会文化迅猛发展的今天, 仍然有很多家长都秉承着传统的文化思想, 认为学生的唯一出路就是考上个大学, 从而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其次, 学校音乐设施的不足。在来九中以前笔者对初中音乐课的了解还停留在毕业实习时在省实验的实习认识阶段, 省实验初中部的音乐课是在一个独立的音乐教室完成的, 那里有4架钢琴、一套音响、多媒体教学平台和专业的音乐黑板等教学设备, 并且有自己的音乐教研组和专业的音乐教师团队, 与省市的音乐设施比较起来, 我们九中乃至全县的中小学的教学设施都是不足的:没有固定的教学场地;没有多媒体教学设备, 没有乐器展示间, 更不要讲钢琴和电子琴了, 就连上课时候用的录音机还是在我任职后才配备的。

再次, 无论是县里还是学校, 关于音乐的活动很少。在外省工作期间, 学校安排的活动和比赛很多, 如教师节庆典, 庆十一大型校园露天晚会等。整在这之外, 学校开设了音乐辅导班, 使所有的有志愿报考音乐院校的学生在学校就能够受到很好的专业训练。

上述的种种, 是笔者工作期间的一些感受, 不过正是这样的一些困难和教学的“绊脚石”, 让笔者在有限的条件下上音乐课得到了很大的启发, 收获了无限的快乐;也正是由于这些条件的限制激发了笔者的斗志和很多的想象力。客观条件已经摆在眼前, 笔者只能挺身迎接挑战, 在笔者看来这不仅仅是挑战而是对自我价值体现的最佳锻炼。

针对学生基础薄弱对培养学生音乐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没有任何一种方法能让学生心甘情愿的去学什么, 只有培养良好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才是取得学习音乐的良好基础, 在最初的课堂上我并不急于的给学生讲音乐的专业知识而是以大家喜欢的形式让学生很好的展示自己:比如请一些音乐感觉好的学生为大家唱歌, 或者讲一些大家喜欢的乐队组合和歌手的成长与成名经历, 这样既锻炼了他们的表演自信, 又可以客观的了解到自己喜欢的歌手。

克服音乐教学设施不全, 努力发现和挖掘教学课件并运用到音乐课堂上。

在最开始上音乐课的时候笔者只有一个录音机, 连课本教材相应的音响磁带都没有, 所以笔者就会去网络上下载并转录好磁带在上课的时候播放给学生听;不光如此, 笔者还拓展教材把与教材相关的音响资料带给笔者的学生们, 记得有一次讲电声音乐《夜莺》, 笔者除了录好此曲之外, 还录了雅尼的其他作品, 如《班得瑞》和《神秘园》等, 这样使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聆听不同类型的电子音乐, 即丰富了学生的听觉也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在音乐教学工作进行到一阶段的时候, 学校为笔者配备了电子钢琴, 有了电子钢琴的加入, 笔者的课堂更加丰富多彩起来。

学习音乐是层层递进的, 在大家对专业知识感兴趣的同时, 笔者介绍了多种的合唱演唱形式, 在学习《咱当兵的人》一课中, 笔者分别教会大家用合唱, 轮唱等不同的形式进行演唱, 效果很好。有合唱就有指挥, 在演唱熟练后, 马上教给学生们简单的指挥方法并且进行课堂实践, 笔者常常用小组比赛的形式来带动学生们的学习热情, 而每次效果都很好。

浅谈初中音乐教学方法范文第2篇

一、教学反思的含义

教学反思就是教师在一定的教育理论指导下,对自己过去教学的一种回忆、思考、评价的教学行为。

反思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教学实践中的反思,二是学习过程中的反思。教学中的诊断与反思是针对某一课或某一阶段的教学进行诊断,实际上教学诊断与反思与医生开处方、对症下药是一个道理,教师的教学应是一个不断调节和校正的过程。通过反思,每一次调节与校正都对以后的教育教学产生影响,教师在一堂课或一个阶段的课上完之后,对自己上课的情况进行回顾与评价,仔细分析教学的得失成败,分析自己的教学是否适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是否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在哪些方面有待改进,再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使之达到最佳效果。二是学习过程中的反思,它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通过学习教育教学文献,运用所学到的理论,对自己过去的某些固有观念、想法及教学行为进行重新审视,找出差距,寻出原因,拿出对策,再把自己的思考和分析写出来,以利于今后的教学。另一方面要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听同行或专家的课,借他山之石来攻己之玉,别人的教学机智、艺术常体现于令人叹服的教学细节处理技巧中,课后将自己听课中最重要的收获、看法梳理出来,从而寻找到适合自己的经验知识。

教学反思就是回顾教学——分析得失——查出原因——寻求对策——以利后行的过程。

二、教学反思的途径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认为教学反思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思成功之处——教学设计的奇思妙想,灵机一动;教学方法的精心安排,巧妙之举;师生交流的精彩发言,火花显现„„教学中还往往出现精彩难忘的片段,如新颖有趣的导言、直观形象的演示、生动得体的比喻、教师适时巧妙的设问、突发事件的处理、简洁明了的板书等,这些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学法指导、信息技术方面的独到见解,都是教学成功的重要因素,课后将这些点滴花絮记录下来,整理归纳,经验就会越积越多,教法会越来越灵活,驾驭课堂的能力和综合素质也会有大的飞跃。

2.思失败的教训——对教学过程中的节外生枝,要进行系统的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在今后的教学中吸取教训,更上一层楼。

3.思教学中的应变——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

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种“想法”要比自己平时想的要高明得多。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后悔莫及。

4.思学生的见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

5.思教案的修正——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若将其记录下来,可以作为今后教学的丰富的材料养分。

6.思学生的课后提问——下课后,学生会提些问题,有些是学生没听懂的,有些是学生的误区,有些是学生对更深层次的思考,这些都记下,可以使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中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减少偏差。

7.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8.课后写日记、随想等——对这些一手的资料及时地整理、思考和研究,可以更好地掌握学生的需要、兴趣和发展现状,客观地评价学生,同时反思也有助于进一步改进教学行为和提高教学水平,为下一步的教学规划提供依据。

浅谈初中音乐教学方法范文第3篇

单位:龙山县第一幼儿园

姓名:姜琪琦 联系方式:18229870493

【摘要】 幼儿思维活跃,将游戏渗透于幼儿音乐教育中,加强了他们的品德教育,更能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进行大胆的表演与创造,使得幼儿只要听见音乐,就会欢欣鼓舞,沉浸在音乐的世界中。

【关键字】 音乐教育 游戏化 幼儿

一、幼儿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课堂程式化,欠缺灵活性

在长沙某公办幼儿园中班,一名老师开展音乐活动《狮子王》,开始部分含举动入室练声、复习等内容,基本部分是学习新内容,占课堂内容一大半,结束部分以动作性的活动,如律动音乐游戏、舞蹈等内容结教束,一堂课下来灵活性不足。这并不适合幼儿园,更不适合音乐教育,他们的教学活动是由导入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三大块组成,强调课堂结构的完整性。又比如在益阳某民办幼儿园耳熟能详的《娃哈哈》音乐课,由浅入深的编排很有科学性。但是,在这个班级情况很特殊,每个幼儿园的班级里面总会有来自各大城市的,同样还有农村的,这样的差异很可能使得他们从小接触的环境,生活的模式都会不一样,如果一站式进行,不随机应变、因材施教、灵活处理就会使教学脱离部分幼儿的现有生活,少了共鸣,教学目标的实现也不够理想。

(二)教科书式传授,轻能力培养

1 在益阳某民办幼儿园蒙氏班大班,教师开展音乐活动《小鸟小鸟》时,教师出现了逐句教唱的现象,这样一来其结果是幼儿只会唱教师教过的歌,接着,老师开始示范,边唱边跳,没有给幼儿自主表现音乐的机会,这样一来,又会出现只会跳老师教过的舞。30分钟时间下来,大多时间都是在歌唱,拿着教材大量的教唱,只满足于教会幼儿这首歌曲,却忘记了将快乐与审美进行统一,幼儿的音乐能力无法得到高效的提高。

二、幼儿音乐教育游戏化的意义

(一)对音乐素质能力有促进作用

一日生活都是以游戏为主,更何况音乐教育本就是有创造性的教学,更需将将音乐教育游戏化,让其主动愿意去感受美的熏陶,萌发感受美的情趣,更能享受音乐、表现音乐。

(二)增强创造力与表现力

音乐教育游戏化能够让幼儿自主发现和关注音乐,不是被动而单一的教学会让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加深,树立起自信心,日渐浓厚的喜爱会演变成行动

(三)促进幼儿发展社会性

中班《找朋友》这一音乐活动,课堂氛围自由,老师很好的把握的教与学的度,没有过分指导,幼儿们在歌唱中相互玩耍,也学会了交朋友的礼仪。

三、 幼儿音乐教育游戏化的策略

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班级幼儿的特点来选择适合该年龄段幼儿

2 的音乐,然后将音乐教育游戏化,还应该为幼儿营造良好音乐教学氛围,这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然而我们在教学中也要把控教与学的度,避免过多插手指导。教学中,还必须把音乐同幼儿的日常,工作融为一体,我们教师还要尊重孩子们的音乐世界。

(一)寓学习于游戏玩耍之中

这就需要老师在选择活动教材时,考虑到教材的趣味性,让幼儿在学习当中能够体验到“玩耍”的感受,这样就能够使幼儿自主发现音乐并感知音乐继而能够让他们表现音乐,提高幼儿对音乐的兴趣。这样一来,对于幼儿参加音乐活动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更能提高我们的教学效果。

(二)创设游戏环境

幼儿园的环境教育是幼儿园教育重要的一部分,而音乐教育则可以利用创设良好的游戏环境来将音乐教育游戏化,充分利用角色形象,构建充满童趣的情景,特别是在年龄偏小的幼儿身上更能体现。比如,小班音乐活动《两只小鸟》,教师创设了小鸟休息的地方大树、小鸟躲避大风的房子等,这样的游戏环境,让幼儿从一开始就置身于音乐作品当中,在优美的环境当中被感染,激发了快乐的情绪,接下来的活动就是“玩耍”和 “ 表演”了,在不知不觉当中实现美的熏陶,起到了烘托氛围,陶冶感情的作用。

(三)调动幼儿学习兴趣

当然,一堂好的活动,拥有了趣味性的教材和优美的游戏环境尚远远不够,还需调动起来幼儿的学习兴趣,有了这份“兴趣”,教师

3 便能轻松引导幼儿开启音乐大门,走进音乐世界。比如,大班音乐活动《胖厨师与小老鼠》,教师运用表演性游戏的游戏形式;小班音乐游戏《碰一碰》,教师运用辨音的小型游戏;大班音乐活动《天空树下的快乐》,教师运用竞赛性游戏的游戏形式;小班音乐活动《丁丁和当当》,教师运用情节性游戏的游戏形式,各种各样的游戏形式都能够很好的调动幼儿情绪,还比如运用猜谜、辨音、打击等小型游戏等等也能够充分调动幼儿学习兴趣,使得教育意义更加深刻。

(四)精心设计游戏环节

一堂音乐课中有丰富多彩的游戏,幼儿更能接受。比如,益阳市某民办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木偶记》,全班所有的小朋友都非常喜欢这首乐曲,这与老师的教学方法有很大的关系,老师将游戏渗透于幼儿音乐教育中,以音乐的生动形象性陶冶幼儿内心,老师原创的蓝精灵和小木偶玩游戏的游戏让幼儿沉浸在快乐中,神秘的蓝精灵与小木偶的故事氛围提高了幼儿的审美能力,专注于音乐的改变,也专注于自己角色的改变,达到了教学目标。再比如,大班《机器人时代》,通过模仿小朋友喜爱的机器人和白胡子老爷爷,再通过命令和执行命令的游戏,在友好的情境中相互促进,共同提高,这堂活动不单单是学习,而是自发的大胆想象与表现,发展了幼儿想象力,让幼儿真正成为了音乐教育游戏化的主人。

(五)尊重幼儿自发的音乐游戏活动

我们要以尊重和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小朋友们的音乐世界,他们会表现初各种各样的音乐认知,他们自发的音乐游戏活动对于他们自己

4 来说,有着非常强烈的情感,为此兴趣也相对更加浓厚,所以,教师要灵活把握幼儿想要唱歌、跳舞的情绪,在不影响教学的前提下,顺着幼儿自然产生的音乐反应,来开展游戏活动,比如,看到电视里的巧虎的换衣时装世界,在进区域时,在表演区域的幼儿根据音乐伴奏开始自发地进行换衣show,教师把握时机,进行一堂即兴的教学,出示各种衣着道具,和幼儿一起参与表演,进行示范,音乐教育游戏化即能达成,我们还需不断发现孩子喜欢的,各种各样的游戏化方法来开展音乐活动。

四、结语

幼儿音乐教育游戏化,可以让幼儿在一堂音乐教学活动中,真正得到艺术的享受,感受艺术的魅力,自觉自愿的去感受和感知音乐。实质上,音乐教育游戏化的宗旨只有一个,那就是让幼儿快乐,我们要采用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方法,让幼儿在多种形式的游戏化教学中,快乐的学习。

参考文献:

浅谈初中音乐教学方法范文第4篇

1 直面“音乐的意义”至关重要

在中高等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 大多数教师都是就音乐作品而谈作品的音乐, 通过介绍作者的创作背景、创作意图和作品的结构特点来欣赏音乐:或者是通过评论家对作品经过透彻的分析而赋予了固有的意义, 从而模式化的来欣赏音乐作品, 特别是经典的作品, 更容易形成从千篇一律的角度去理解音乐、欣赏和感知音乐, 难以让学生跳出作品的框框与音乐进行交流。这样的欣赏在某种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思想, 也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没有去触及“音乐的意义”这个最基本的问题。

中高等学校的学生大都是15~18岁的青少年, 之前所接受的音乐初级教育基本局限在音阶、音律等基础乐理知识, 对音乐欣赏与音乐交流仅限于本能的或格式化的初级教条理论。而在我们所经过学习历程中, 正是他们逐渐具备个人品格、个人性格, 真正的拥有理解音乐的能力的几年, 所以在这几年中, 我们应尽力争取让学生对音乐及音乐的意义有一种交流和思辨的理解。

2 解读“音乐的意义”不能教条

从早期的柏拉图至今, 绝大多数关于美学与音乐的讨论, 哲学家们和批评家们都肯定他们关于音乐有能力在听众中唤起情感反应的信念。大多数有关音乐创作和演奏的专题论文强调情感与情感交流的重要性。作曲家们在他们的作品中, 以及通过他们在音乐总谱中所用的表情符号, 已经证明了他们对音乐的感情力量的忠诚:过去的以及现在的听众, 以明显的一致性, 证实音乐的确唤起他们的情绪和情感。但是, 虽然如此, 我们却找不到任何一种与此有关的精神的特定知识, 那么, 我们该如何让学生把握音乐的意义呢?

从古到今各种学派和理论家、各种文化背景的作曲家、演奏家、持不同观点的美学家和批评家都同意说:音乐具有意义。而且这种意义以某种方式传达给参与者和听众, 这一点是确定无疑的。我们可以毫不犹豫地对我们的学生讲, 音乐具有意义。绝对论者坚持认为, 按照对音乐艺术作品内部所表达的关系的知觉来说, 音乐的意义唯一存在于作品自身的上下文之中:参照论者长久主张, 除这些抽象的、理性的意义之外, 音乐同样传达意义, 这种意义以某种方式归于音乐之外的概念、行动、情感状态和性格领域。很明显, 绝对意义和参照意义不是互相排斥的, 他们永远共同存在于同一个音乐作品中。

3 感知“音乐的音义”在于交流

首先, 我们选择在上大课的时候来讨论这个主题, 原因有二, 其一上大课时学生多, 容易引起共鸣。同时也更便于进行交流和讨论。因为我们所要得到的学习目的是, 音乐是有意义的, 音乐的意义存在于作品本身的上下文之中。其二上大课的课时长, 便于一次性或尽量快地完成这个课目的初步学习, 也有可能做到将一部不太长的音乐作品一次性听完和讨论充分。其次, 我们选择一部感情色彩非常明显的音乐作品, 比如贝多芬的《欢乐颂》, 因为这类作品非常容易引起同学们一致的感情倾向。刚刚欣赏完作品而进行的专题讨论, 会出现热烈而非常一致的感情及情绪认同, 快速而且确实的让学生直接体会音乐之绝对意义。

为了巩固学生的学习过程, 我们将此单元分为两个课题, 先讲述《喜悦的音乐》, 以一首明显倾向喜悦、欢快情绪的音乐作品来讨论, 得到同学们共识后, 再讲述《悲伤的音乐》, 以一首忧伤的缓节奏的音乐作品来讨论, 同样得到同学们的共识, 总结得到对音乐的绝对意义的肯定。

目前, 许多学校对音乐的意义一课只讲音乐的绝对意义, 而不讲音乐的相对意义, 这是片面的, 多少有些误导的, 对于音乐欣赏教学来讲, 完全应当继续讲述音乐的参照意义。关于音乐的参照意义, 也就是抽象的理性的意义之外, 音乐同样传达意义。即所谓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在这一单元的讨论中, 我们所要得出的结果是, 同一音乐作品, 不同的人去听, 不同的心境去听, 会得到不同的音乐认可和音乐情感。而这是没有任何的科学理论来证实的, 只能凭借感知和讨论去完成。

我们尽量选择大课、小课交互进行的学习方式来进行对此种意义的学习和讨论。首先我们在大课上向同学们播放一首我们精心选择的情绪比较中庸感情色彩倾向不大的, 如贝多芬《第三交响乐》开始的和弦, 它们没有在特殊的风格之中, 它们自身也没有特殊的音乐风格的趋向。它们没有建立运动的模式, 也没有引起趋向于一种特别要实现的目标的紧张。然而, 作为人们所关注的整个审美文化的一部分而言, 它们是有意义的。因为我们的学生正在他们的人格建立阶段, 也基本拥有了自己的喜怒哀乐和个人性格。我们在第一节大课上, 要求同学们带心情去欣赏。欣赏完不要急于进行讨论, 而是进行第二轮同一音乐的欣赏, 留给同学们独立的思考时间, 以纸面形式在下节小课进行再一次欣赏。由于是一首中性音乐, 所以每一位学生所听所感, 会有非常大的不同, 是学生和音乐交流所产生的。第一节课完成了初步欣赏和布置了作业, 第二节我们以小课形式对学生单个或分批进行讨论。由于人数少, 所以很少产生大课讨论所易发生的盲从和讨论结果过分一致的现象。在讨论时, 尽量肯定和支持学生的观点, 使其更加自信于自己的欣赏力, 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肯定自己与音乐的交流情绪的正确性, 并布置书面作业, 使学生在向不同的方向更坚定地走远一步, 这堂小课为下一堂大课打下了坚实的心理基础。在接下来的大课中, 我们首先进行关于这一音乐作品的讨论。由于各种论点都分别得到了老师和自己的坚定认同, 所以争论就会非常激烈, 也会给每一个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得到和前一次关于音乐的绝对意义欣赏讨论课所完全不同的讨论结果。音乐给每个人留下的印象是不同的, 有人感到忧伤, 有人觉得兴奋, 有人快乐, 有人联想。音乐本身仿佛不再重要, 而参照成为更重要的元素。由此, 我们完成了音乐的参照意义的讲述。

以上两个单元分别讲述了音乐的绝对意义和参照意义, 我们还要用至少一课时的时间来向同学们混合讲述音乐的意义, 而且一定要讲清目前没有一种普遍的感情理论适合作为音乐的意义的完美解释。因为音乐在时间中流动, 听众和评论家一般不可能确认它们所描绘的, 唤起情感反应的特定的音乐过程。而且这一课还要让同学们知道, 无论是绝对意义还是相对意义都还因为能独立存在而互相争论不休。使同学们对音乐意义的思考, 不至于受到因局限而且继续深入展开思考和学习下去。

总之, 音乐是人与人交流的产物, 也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工具, 音乐的意义存在于音乐的参与者 (作曲者、演奏者) 与欣赏者的交流关系之中, 在整个审美过程中, 起决定作用的仍然是音乐作品本身。

摘要:音乐是人与人交流的产物, 也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工具, 音乐的意义存在于音乐的参与者 (作曲者、演奏者) 与欣赏者的交流关系之中, 在整个审美过程中, 起决定作用的仍然是音乐作品本身。

浅谈初中音乐教学方法范文第5篇

一、中国古代音乐史学的研究方法

1) 技术性研究方法:指的是音乐史学的工作者掌握了一定的相关基础知识之后, 运用的形式逻辑的方法即归纳法和演绎法从而进行研究的方法, 这种方法是搞音乐史学研究的基本的方法。

2) 导向性研究方法:导向性方法是在研究者的研究过程中他的音乐史观无时无刻都起着指导性的作用, 我们每个人都有每个人不同的音乐观, 不同的音乐观判断的前提也不一样, 这种指导原则称为音乐史学的导向性方法。研究者的音乐史观不同即指导原则不同, 研究结果也会大相径庭。

3) 文献法与考证法:这是中国音乐史学的两种基本方法, 字面意思比较好理解, 在此就不做进一步的解释。

4) 逆向考察法:逆向考察是相对顺向考察而言的, 是一种“由后及先, 由今及古, 由结果到原因”的考察。进行逆向考察也是有前提的, 就是考察的对象要确确实实有历史遗留的成分在里面, 如果没有则不能用此方法。此外它还受到更替的朝代、迁徙的民族、流动的人口、转变的文化风气、变化的音乐风格情趣等许多方面的影响。这也是“逆向考察”危险的地方。所以关键性的问题是对研究者的深入探讨分析, 只要仔细踏实的研究和认真辨别, 这种方法的益处一定是巨大的。

5) 横向性研究:这种研究方法比较注意音乐和当时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背景的关系, 比如说我们研究唐代乐府, 我们要从多个方面来研究, 比如唐朝的经济、思想、文化等, 通过这种横向性的研究, 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音乐的本质, 认识音乐的多种艺术价值, 认识音乐的发展和社会各方面相联系的一些规律性的东西, 可以从多各角度、多个层次地去观察和审视研究音乐。

6) 纵向性研究:与“横向性研究”相对, 是音乐自身发展的传承性。它研究音乐发展的命脉和继承与创新之间的关系, 音乐发展的文化内涵与艺术风格, 音乐发展的传播与流向, 音乐发展的繁荣与衰败等。它是从前及后纵向之间的联系来探讨音乐发展的规律。比如说研究汉代的乐府和唐代乐府, 这就是一种纵向性的研究方法。

7) 比较研究法:比较研究法分两种, 一种是历史比较法, 是通过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区的某些音乐文本和实物相同或者不同的纵向之间的比较, 逐步比较出这些音乐文本和实物的历史样貌、联系和演变过程, 进而推断出与这些历史音乐事实互相联系的一些演进规律;还有一种是一般比较法, 主要是比较两个或两个以上类型的音乐, 通过对比音乐作品或音乐文化等来研究它们的共性和个性, 描述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以此达到形态学或分类学的目的, 一般不会涉及到年代问题。

8) 曲调考证法:主要运用历史考证的方法对存留下来的音乐作品本身进行历史的考察。

二、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学研究方法

1) 上世纪40年代以前, 中国音乐史学在研究方法上主要是从古代的文献里寻找蛛丝马迹进行考据论证。例如王国维的“二重证据法”。

2) 20世纪50至70年代, 田野考察成为比较重要的研究手法, 对音乐文献和民间音乐的结合加以分析的研究方法非常重视。例如:杨荫浏奔赴无锡采访艺人并把器乐曲录音并记录成谱。

3) 20世纪80至90年代, 形成了以中国音乐史、民族音乐学、音乐文献学、音乐考古学等学科研究方式和资源的相互融合、互相参考借鉴的研究方式的热潮, 这对我们以后的很好研究某一史料坚定了夯实的基础。

总而言之, 中国古代音乐史因为年代久远, 古代并没有我们现在先进的录音设备来把音乐保存下来, 再加上古代记谱法没有很好的保存下来, 我们现在研究古代的音乐绝大多数都要靠文献资料;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主要是对某一作品或者某些作品进行的考证, 对曲子的版本风格的研究。中国古代音乐史大多是各民族之间的融合;近代音乐史比如二十世纪初期的中国, 跟随一场提倡民主与科学的运动浩浩荡荡地展开, 伴随而来的是许多西方民主思想与科学理论, 一些留学欧洲、日本的学者接受了西洋历史研究的方法, 在音乐历史的研究中, 逐渐开始注重西洋历史研究方法的运用。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并且对比中国古代音乐史和中国近代音乐史的研究方法, 结合具体实际的例子, 为以后学习中国音乐史和其在今后的发展提出一些思考。

关键词:中国音乐史,对比,研究方法

参考文献

[1] 《中国音乐史学研究的现状与方法》刘顺.艺术百家2007年第2期.

[2] 《民族音乐学研究方法对中国音乐史学研究的借鉴作用》朱国伟.

[3] 《历史发展与反思:中国古代音乐史学术方法与研究之关系探赜》王志军.中国音乐学2015年第一期.

[4] 《百年中国音乐史学研究综述》徐元勇.

[5] 《九十年代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研究方法论综述》兰燕.今传媒2011年.

[6] 《关于中国古代音乐史学研究现状的若干思考》罗原.音乐探索2013.4.

浅谈初中音乐教学方法范文第6篇

1强化音乐欣赏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情感的体验,我们的教学目的就是要训练学习听音乐的能力。音乐欣赏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最直接的过程,音乐的审美要从学会欣赏、评价一首作品开始,了解歌(乐)曲所体现的审美特征。在整个初中音乐教材中的欣赏里,既有古今中外名家名作,又有中西方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代表作。种类之齐全,内容之丰富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极好教材。利用教材的这种刻意安排,充分发挥欣赏课的作用,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使音乐欣赏取得良好效果,必须处理好以下几个环节:

1.1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包括教学手段和方式。首先要避免生硬的强调作品的历史意义和作者的情感态度。而要在生动地提供学生能够接受而又必须了解的音乐知识和有关的背景知识的情况下,引导学生体会作品的艺术语言和音乐要素的运用,进而了解作品的艺术特点。所有的音乐概念都应尽量用音响来体现。在安排多首作品一同欣赏时,可简单地进行一些比较和联系,区分不同作品的不同处理法及它们的审美特质。将学生触过和了解到的音乐知识及技能使用到对作品分析中来,以训练和培养学生对作品的艺术分析能力和对美的感受能力。

1.2充分准备教学资料。如果资料准备不足,光靠教师在前头说教、灌输,学生所能了解掌握的知识将是零散的、单纯的和不怎么完整的,课堂的效果也不活跃,学生的兴奋和兴趣也不太容易激发起来,其对教材的吸收率将是很低的。因此,为使音乐欣赏课更有效果,教师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同一首歌(乐)曲的不同音响资料),挂图、幻灯片,录像片、图片等等,可增加信息量,增强欣赏课的艺术感染力。

1.3采取生动灵活的教学方法。可以采取讲故事、讨论、游戏等方式进行,增强课堂的气氛和活力。例如:欣赏音乐作品时,老师有意安排一些情境可调动学生动脑思考和联想,使学生整体参与意识增强。参与和配合将会提高欣赏效果。

1.4注意电教媒体的应用。实践证明,发挥现代教育媒体在作品欣赏中的应用,可拓宽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提高教学效益。例如:MP3中的歌曲欣赏和DVD音乐欣赏中的背景画面,给音乐的意境提出了良好的效果,使学生更容易了解音乐,在图片幻灯放映的特定氛围中,老师动听的引导讲述、清晰明静的画面、将会引起学生情绪的强烈反应,激发起学习兴趣近而参与产生共鸣。兴之所至,趣味盅然。

2挖掘美育素材

在音乐授课过程中,教师要对蕴含在教材中的美育因素加以概括和提炼,并加以刻意地强调,增加审美教育的效果。如:对音乐的速度,让学生参与律动去感受苦乐,对于节奏,可让学生玩弄打击乐,去进行感受和领悟。既可扩大学生的审美领域,又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使学生增加对美的认识和分辨,加深对美的理解。

3重视美感的训练

音乐课属于美育范畴。我们既要使学生具有美的意识、美的观念,又必须具备表现美的方法和技术,也就是说既要注重对美的感受力、判断力、想象力和理解力的训练,又要注重表现美的知识和能力的训练。我们应明确学校艺术教育是非艺术专业的人才教育。可适当降低对学生技能的要求.以便面对全体学生,让大家都能够接受,都能感受到音乐的美。一个学生想要有音乐修养饣脑子里必须装有大量的音乐旋律。这需要长时间的积累。故,从一定意义上说,音乐课的每一环节,音乐教学的整个过程,教师都必须贯穿对美感的训练。具体地说,就是要培养学生的音乐记忆、音乐想象、音乐认知能力。让学生充分理解感受课业练习中多种美的类别和特征,引导他们将各自对美的感受和理解、贯穿到练习之中进行应用,获得艺术表现的愉悦和快感。

4营造审美氛围

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增强美育的效益,还应当积极创造条件,努力营造艺术氛围。如:请一些在器乐、声乐、表演上有特长的学生上讲台来演唱、演奏、表演节目。进而使每个同学都能上台来表演节目,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及与人合作的精神。也可让学生各自带一些自己MP3和家里的笔记本电脑存的等自认为好听的音响资料,在上课前几分钟甚至后几分钟,播放给大家听。开阔他们的视野,提高他们对其他音乐的评价能力。同时,在音乐教室开辟音乐教学园地、张贴着名音乐家的挂像,等等。久而久之,形成一个积极的良性循环,对巩固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审美能力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

5审美教育的关健在于教师

教师的自身素质、知识结构、艺术修养、专业视野等等,这些都是贯彻审美教育的先决条件。因此,必须要求教师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乐业,以主人翁的姿态、认真钻研教材。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精心设计教案,组织教学程序,努力营造美的氛围设计美的过程,从教师的仪表美和语言美,到授课的每个环节都有美育的渗透和参与。再次,必须培养自身好的艺术修养,提高自身的美育素质。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先进的教学设备,尽可能自己制作音乐电脑教学课件。正确引导学生体验美的情意,了解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提高音乐课的美感,激发学生表现美的愿望,大胆表现美好事物,从而出色地完成音乐教学任务。

上一篇:全省会议精神传达提纲范文下一篇:全市人才工作调研提纲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