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手足口病范文

2024-07-26

认识手足口病范文第1篇

手足口病传染性强、隐性感染比例大、传播途径复杂、传播速度快、控制难度大,容易出现暴发和短时间内较大范围流行,目前既无特异性疫苗预防,又无特异性方法治疗[1],且主要危害学龄前儿童尤其是3岁以下儿童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2]。国家卫生部2008-05-02正式将手足口病列入丙类传染病管理后,通江县手足口病报告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为了解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及报告质量,给预防控制作者单位:通江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 通江 636700)

作者简介:赵廷明,男,大专,主管医师,疾病预防控制

工作提供可靠依据,对通江县2010年手足口病疫情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

1材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通江县2010年手足口病疫情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的《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人口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的《基本信息系统》。

1.2分析方法

1.2.1流行特征分析方法在《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的“统计报表”和“资料分析”导出本地区2010年手足口病相关信息,采用Excel2003进行数据处理,并采用描述流行病学进行流行特征分析。

1.2.2报告质量评价指标及标准“不及时”指手足口病卡自动生成时间-诊断时间>24h。“不完整”指手足口病卡具有以下4种情形之一的:①≤14岁儿童患者未填写家长姓名;②幼托儿童及学生患者未在“工作单位”栏填写幼托机构和学校名称;③现住详细地址未具体填写到乡(镇)、村、社以及街道门牌号或把居住地址填写成工作单位;④未填写填卡医生姓名。“不准确”指手足口病卡具有以下3种情形之一的:①不及时;②不完整;③有逻辑错误(指具有年龄与职业不匹配、诊断日期早于发病日期、填卡日期早于诊断日期或报告日期早于填卡日期的情形)。

2 结果

2.1流行特征分析

2.1.1疫情概况2010年,全县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253例(其中重症病例2例),死亡2例,发病率、死亡率和病死率分别为37.39/10万、0.30/10万、0.79%。报告发病率居当年报告法定传染病病种第3位,全年无暴发疫情出现。

2.1.2时间分布各月均有手足口病病例报告,4月份开始病例明显增多,7月份达高峰,4-7月共报告病例182例,占全年本病报告病例总数的71.94%(图1)。

2.1.3地区分布全县49个乡(镇)中有36个乡(镇)出现手足口病病例,病例数在5例及以上的有12个乡(镇),以诺江镇病例最多占41.90%(106/253),其次是泥溪乡占7.51%(19/253),再次是三溪乡占6.72%(17/253)。

2.1.4人群分布以男性发病为主占63.64%(161/253),男女性别发病比为1.75:1。发病年龄最小7个月,最大12岁,以1~2岁病例最多占54.54%,其次是3岁儿童占15.81%,再次是0岁儿童占9.88%。(表1)。手足口病病例以散居儿童最多占67.59%(171/253),其次是幼托儿童占25.69%(65/253),再次是学生占6.72%(17/253)。

2.1.5病原检测情况采集手足口病住院病例咽拭子标本22份进行肠道病毒特异性核酸检测,CoxA16阳性10份,EV71阳性 4份,检出率分别为45.45%、18.18%。

2.2报告质量分析2010年,全县54个直报单位中有11个填报手足口病卡245张,不及时卡0张,不及时率为0.00%(0/245),从诊断到报告的平均时间间隔为17h;不完整卡157张,不完整率为64.08%(157/245);不准确卡158张,不准确率为64.49%(158/245)。 3 讨论

通江县2010年手足口病报告发病率为37.39/10万,明显高于200

8、2009年的发病水平,也高于四川省2009年27.06/10万的发病水平[3],其原因与2010年全县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认真贯彻执行《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等法律法规规范以及《四川省2010年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方案》[3],加强了手足口病监测、报告与管理工作有直接关系。同时,暴露出全县手足口病防控工作尚存在一定差距,亟待进一步加强。

通江县2010年手足口病疫情的流行特征呈现以下特点:①各月均有发病,但以春末、夏季为主(71.94%)。②以人口密集度大、流动人口较多的乡(镇)尤其是诺江镇(41.90%)为高发地区。③以男性发病为主(63.64%)。④以3岁及以下儿童发病为主(80.23%),尤以1~2岁儿童居多(54.54%);⑤以散居儿童发病为主(67.59%)。⑥以肠道病毒CoxA16感染为主(71.43%)。

从报告质量分析结果看,通江县2010年手足口病病例报告的及时性好,完整性、准确性差。影响完整性和准确性的主要因素是现住详细地址填写不完整,其次是幼托儿童、学生患者工作单位空缺,再次是≤14岁儿童患者家长姓名空缺。

要进一步切实加强手足口病防控及报告管理工作。建议重点落实以下措施:①以儿童家长为重点对象,以托幼机构及学校为重点场所,把《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4]等法律法规规范以及手足口病主要症状、临床特点、预防常识、危害后果等作为重点内容,采取多种形式和方法深入开展健康教育,全面增强社会公众的法制意识以及对手足口病的识别能力和防御能力,促进他们主动采取措施加以防控。②把《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等法律法规规范以及《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9版)》[1]、《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2]作为重点内容,进一步加强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业务培训,全面增强他们的法制意识、报病意识、防控和诊疗能力以及突发疫情应急处置能力。③根据手足口病聚集性病例定义[1],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要把托幼机构、学校等人群集中单位作为重点场所,加强首发病例和聚集性病例监测、报告与处置。鉴于手足口病传播特点,在托幼机构发现第1例病例后应当要求立即实施班级停课措施[5],对于学校也应如此。网络直报单位必须严把报告及时性、完整性和准确性关口,特别要详细填写儿童患者现住详细地址、真实的家长姓名和幼托儿童、学生患者工作单位,同时还要进一步缩短手足口病从诊断到报告的时间间隔,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聚集性病例监测早期预警比例

[6]。县级疾控机构要及时通过《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根据手足口病卡载明的托幼机构、学校、自然村、家庭等信息认真开展聚集性病例监测,以便及早发现聚集性病例并加

强落实防控措施,有效遏止暴发疫情。同时,县级疾控机构还要加强对各级医疗卫生机构手足口病防控及疫情报告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指导落实整改措施。④各级医疗机构对监测发现和主动就诊的手足口病患者,要按《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全面加强隔离治疗工作,对于重症病例要严格落实专家会诊与讨论制度,及时落实抢救措施,必要时按规定要求转运上级医疗机构诊治,努力提高治愈率和重症病例救治成功率,切实降低病死率[7]。同时,要严格执行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切实落实消毒隔离等控制医院感染各项措施,防止发生手足口病医源性传播[7]。⑤手足口病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本病的传染源,隐性感染者难以鉴别和发现[1],因此疾控机构每年在完成常规病例监测检验任务的同时,应当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对不同年龄别健康人群开展手足口病肠道病毒监测检验,收集、掌握本地区各型肠道病毒分布规律,以便提前做好预测预报并落实相关防控措施。 4参考文献

[1]卫生部办公厅.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9版)[S].2009-06-04.

[2]卫生部办公厅.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S].2010-04-20.

[3]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关于下发2010年全省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方案的通知

[Z].2010-03-09.

[4]卫生部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试行)

[S].2006-04-06.

[5]施文平,申惠国,倪政,等.3起CoxA16引起的幼儿园手足口病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J].疾病监测,2010,25(1):24.

[6]张燕,宋静,李竹.北京市西城区网络直报监测聚集性手足口病效果[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11,27(2):99.

认识手足口病范文第2篇

活动内容:小学预防与应对手足口病的措施 活动地点:三年级教室 活动时间:4月23日 活动目标:

1、了解关于手足口病的传播和预防的知识。

2、教育学生注意个人及饮食卫生,预防疾病的发生。

3、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手足口病,不恐慌。 活动过程:

一、认识“手足口”

1、出示手足口病的患儿图片,你看了有什么感受?

2、教师介绍全国手足口病的发病情况。

3、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

⑴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好发于小儿的传染病,近些年来在世界各国广为流行。

⑵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亦可通过飞沫和呼吸道传播。 ⑶患儿摸过的玩具、图书;带有病毒的苍蝇叮、爬过的食物。

⑷全年均可有发病,但3-11月份多见,6-8月份为高峰期。这种病传播速度极快,传播范围极广,发病年龄可从4个月的婴儿到30岁的成人,但以3岁以下的婴幼儿发病率最高。

4、症状:

潜伏期2—5天,初期:低热,困倦、头疼、咳嗽流涕,食欲不佳;之后粘膜出现疼痛性小泡。并发症:脑膜炎、脑炎、心肌炎、迟缓性麻痹、肺水肿。

二、预防“手足口”

1、预防措施:

⑴注意保持口腔卫生,饭后漱口。

⑵不吃生食物;饭前便后要洗手、勤剪指甲。 ⑶健康学生可口服板蓝根、大青叶等药物。 ⑷少去人群拥挤的公共场所。

⑸夏天少吃冷饮,不喝生水,瓜果洗净削皮,不吃变质的食品。幼儿加强营养,注意1 休息,避免日光暴晒,防止过度疲劳而降低抵抗能力。

⑹花卉:吊兰、龟背竹、满天星、芦荟、龙舌兰。

⑺艾叶煮水泡脚,患儿隔离2周。水泡结痂,皮疹消退,热度消退。

2、正确洗手:

(1)、湿在水龙头下把手淋湿,擦上肥皂或洗手液。 (2)、搓:手心、手臂、指缝相对搓揉20秒。 ①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摩擦。

②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搓擦,交换进行。 ③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摩擦。 ④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搓擦,交换进行。

⑤弯曲各手指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搓擦,交换进行。 ⑥搓洗手腕,交换进行。

三、活动总结:学生通过主题班会的学习,知道了手足口病预防关键是从日常生活的预防。只要做好预防措施,发病率就会下降。我用15字方针“常洗手、勤开窗(通风)、喝开水、食熟食、晒衣被”概括了预防措施,同时提出健康的生活方式:不要过于劳累,增强免疫力。此外,建议学生少去拥挤的场所,尽量减少与家畜的直接接触等预防措施。最后,我还教给学生正确的五步洗手法:湿、搓、冲、捧、擦。这次班会再次让大家认识到了预防疾病,从我做起的重要性。

2

大大班健康教案----《预防手足口病知识》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手足口病的传染方式、发病症状。

2、能说出预防疾病的方法。

3、增强学生预防疾病的意识.

二、教学准备: 手足口病的教学挂图、收集有关此病的资料.

三、教学过程:

1、疾病概述:该病传播方式多样,以通过人群密切接触传播为主。病毒可通过唾液、疱疹液、粪便等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间接接触传播;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如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亦可经水感染;口腔器械消毒不合格亦是造成传播的原因之一。 手足口病分布广泛,无明显的地区性;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高发。本病常呈暴发流行后散在发生;流行期间,学校易发生集体感染,家庭也亦可发生聚集发病现象。该病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在短时间内可造成较大规模流行。

2、预防措施 讨论:怎样预防手足口病的传染(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不去人多的公共场合;多吃蔬菜和新鲜的水果;多运动增加抵抗疾病的能力;了解洗手的正确顺序:正确的洗手方法是个人良好卫生习惯的重要内容之一,能有效的防止肠道病毒的传播。在与患者接触后,触摸眼、口、鼻前,打喷嚏或咳嗽后,如厕后,戴口罩前及摘口罩后,接触3 公共设施如扶手、门柄、电梯按钮、公共电话后、从外面回家后等均应及时洗手。推荐五步洗手法:湿、搓、冲、捧、擦,把好“手”关,教会学生正确洗手方法。

一、湿在水龙头下把手淋湿,擦上肥皂或洗手液。

二、搓:手心、手臂、指缝相对搓揉20秒。

(一)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摩擦。

(二)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搓擦,交换进行。

(三)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摩擦。

(四)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搓擦,交换进行。

(五)弯曲各手指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搓擦,交换进行。

(六)搓洗手腕,交换进行。

三、冲 用清水把手冲洗干净。

四、捧用清水将水龙头冲洗干净,再关闭水龙头。

五、擦用干净的毛巾擦干,或烘干机烘干。

3、延伸活动将所述的预防方法用图画的形式画出来,并用简单文字写出图画内容,制成宣传品。

关于手足口病的防治活动教案

活动主题:手足口病的防治

活动时间:4月27日

活动目的:使学生对手足口病有较深得了解,从而在生活中积极预防。并加以宣传。

活动准备:制作有关手足口病的课件 活动过程:

4 1.介绍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情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

少数患者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少年儿童和成人感染后多不发病,但能够传播病毒。

引起手足口病的主要为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的肠道病毒71型(EV71),其中以V71及COXA16型最为常见。EV71感染引起重症病例的比较大。肠道病毒传染性强,易引起暴发或流行。病毒在外环境中可以长期存活。

流行概况:手足口病是全球性传染病,世界大部分地区均有此病流行的报道。1957年新西兰首 次报道该病。1958年分离出柯萨奇病毒,1959年提出手足口病命名。早期发现的手足口病的病原体主要为柯萨奇A16型,1969年EV71在美国被首 次确认。此后EV71感染与COXA16感染交替出现,成为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

20世纪70年代中期,保加利亚、匈牙利相继暴发以中枢神经系统为主要临床特征的EV71流 行,1975年保加利亚报告病例750例,其中149例致瘫,44例死亡。1994年英国发生一起由COXA16引起的手足口病暴发,患者多为1—4岁婴 幼儿,大部分病人症状较轻。英国1963年以来的流行病学数据显示,手足口病流行的间隔期为2—3年。20世纪90年代后期,EV71开始东亚地区流行。 1997年马来西亚发生了主要由EV71引起的手足口病流行,4—8月共有2628人发病,4—6月29例病人死亡。

2.如何预防:

5 应注意班级的换气通风,特别是玩具、被褥、桌椅、体育器材等进行消毒,同时做好教室、寝室、食堂、厕所等消毒处理。组织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重点是饭前便后要洗手。对定诊学生要隔离治疗满21天方可复课。

3.点拨:今后,你打算怎样做?( 学生汇报) 活动小结:通过本次活动,学生对手足口病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都决心做一个讲卫生的好孩子。

活动反思:近一段时间,手足口病在各小学及幼儿园流行严重,因此对孩子们进行相关的知识的教育是非常必要的,特别是当看到孩子们那么认真的学习手足口病的知识时,感到这次活动的意义是多么重大。

认识手足口病范文第3篇

**镇**幼儿园幼儿人数,发病时在园数为1100名。2012年5月8日至6月1日该园先后发生16例手足口病临床诊断病例,分别为:首例为5月8日发病, 5月11日-14日又有8名发病。至6月1日共发生16例手足口病临床诊断病例。

**镇卫生院防保所负责传染病管理的人员于2012年5月14日下午在网络上搜索机关幼儿园发生手足口病聚集性病例后,立即将疫情向院领导作了汇报,防保所负责传染病管理的工作人员,带着消毒剂、手足口病防治宣传资料和手足口病个案调查表、流调表、访视表等于14日下午赶到机关幼儿园,分别向园长、保健员、保育员询问了在园幼儿数、已患病的幼儿患病前后的生活起居情况及其可能的感染途径,离园后园内已采取的预防措施以及目前在园幼儿的情况等;查看了幼儿园的卫生设备和各种儿童保健帐册。根据现场调查所见,该园食堂能做到生、熟、成品与半成品分室存放,每天菜谱有留样备查。食品从购进有登记台帐,加工流程符合卫生要求,有专用的清洁池、消毒池。有专供幼儿用的水冲厕所、自来水洗手池、洗手用小毛巾、小肥皂,有供餐具消毒用的消毒柜、室内空气消毒有紫外线灯。幼儿园有晨检用的保健室和隔离室,有晨检药械和晨检记录。患病儿童所在教室地面墙壁(包括桌椅、玩具、茶具)、寝室和活动时所到过的场所(包括门把手、楼梯扶手、游乐设施等)每天二次用1:200含氯消毒液进行消毒。被褥、床单、书籍等经太阳暴晒处理。

在做好调查和指导消毒方法后,对幼儿园保育教进行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培训,共培训幼儿教师30名。同时将编印的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家长版发给所有幼儿,供家长阅读。幼儿教师人手一份手足口病防治指南和托幼机构日常消毒方法。现场指导日常清洁消毒方法和消毒液的配比,要求幼儿园每天做好入园晨检,发现可疑病例要及时向防保所报告,做好晨检记录,对缺课儿童要进行登记和随访。就如何做好手足口病防治工作,书写现场指导笔录。同时到手足口病患儿家里

进行了个案调查、流行病学调查,并进行了疫点处理。

机关幼儿园自2012年5月8日发生首例手足口病病例后,并在7天内连续发生8例手足口病感染者,属聚集性病例,经过采取以室内通风、环境消毒、开展晨检、停课隔离传染源等一系列的防控措施,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经过10天的隔离、停课、医学观察,末发生新病例。本次聚集性病例结案。

**镇卫生院

调查人:*** ***

认识手足口病范文第4篇

尊敬的幼儿家长:

您好!接上级通知,特此印发有关手足口病的知识如下,望家长仔细阅读,密切配合,做好手足口病的防治工作。

1.什么是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之一,其型别较多,但主要以CoxA16及EV71最常见。多发生于5岁以下婴幼儿。潜伏期通常是2-7天,以发热、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溃疡为特征。初始症状为低热、食欲减退、不适并常伴咽痛。发热1-2天后出现口腔溃疡,开始为红色小疱疹,然后常变为溃疡。口腔疱疹常见于舌、两颊部及唇齿侧。1-2天后可见皮肤斑丘疹,有些为疱疹,皮疹不痒,常见于手掌和足底,也可见于臀部。

2.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人群间的密切接触进行传播的,手足口病主要透过受患者的粪便污染的食物而传播,直接接触患者穿破的水泡亦会传播病毒,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患者的粪便在数周內仍具传染性。

3.手足口病容易感染的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受感后可获得免疫力,各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主要5岁以下儿童为主。

4.手足口病的流行特点本病常易在幼托机构中发生集体感染。院内交叉感染等也可造成传播。此病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强度大,传播快,在短时间内即可造成大流行。

5.如何预防手足口病在手足口病流行时,不要带幼儿频繁出入公共场所。应做好环境卫生、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预防病从口入。对家居日常用品、食具、玩具等应消毒处理,衣物置阳光下暴晒,室内保持通风换气。 做好粪便等排泄物的处理。

我们也恳请家长密切关注幼儿的细微变化,发现疑似手足口病,早隔离早治疗。谢谢您的合作。祝全家健康快乐!

大齐幼儿园

认识手足口病范文第5篇

20

12、2

1、加强手足口病防控知识宣传教育,让广大师生和学生家长充分了解病例知识。手足口病病例主要表现为:起病急,早期表现主要为发热,部分伴有手、足、口腔部位疹、咳嗽、呕吐等。

2、养成良好的个人生活、饮食卫生习惯。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剩饭剩菜要热透后再食用。学校要加强对环境、用具等的日常消毒,保持教室和寝室等活动场所的通风换气,并告诫家长要经常对孩子居住的房间进行通风换气。

3、家长、教师要多注意观察孩子身体状况的变化,一旦发现有发热、出疹等情况,应尽早到医院就诊并积极配合治疗。加强晨检工作,发现患有疱疹的患儿,立即动员就诊治疗,直至病愈后方可返校。一旦发现手足口病患儿,应及时报告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并及时落实消毒隔离等相应措施。

4、加强校内食堂、饮用水管理,做好厕所等公共场所环境卫生工作,防止肠道、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

5、近期,学校应尽量避免大型集体性(聚集性)活动。教育学生尽量少去拥挤的公共场所,特别是避免与其他有发热、出诊性疾病的儿童接触,以减少疾病的间接接触传播;减少与家禽、家畜的直接接触。

认识手足口病范文第6篇

手足口病(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儿童常见传染病,可引起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患者病情进展快,可导致死亡。对手足口病重症病例流行特征进行分析,探索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发病流行规律,为进一步做好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手足口病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整理的黄石市2012年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报告的手足口病重症病例。人口资料来源于黄石市统计部门。

1.2 病例定义

手足口病的诊断依据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版)》〔1〕诊断标准进行判断,手足口病重症病例为出现神经系统受累,呼吸及循环系统功能障碍等临床表现。 1.3 调查方法

根据卫生部《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9版)》〔2〕要求,使用《手足口病重症或死亡病例个案调查表》对96例手足口病重症病例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 1.4 检测方法

随机采集重症病例咽、肛拭子或疱疹液标本进行RT-PCR方法检测。 1.5 统计方法

个案调查资料数据使用Epidata3.1软件进行录入,运用Excel软件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 2 结果

2.1 发病概况 2012-01-01/12-31,全市通过疫情网络直报系统共报告手足口病8 948例,其中重症病例96例,死亡6例,全市手足口病发病率为343.97/10万,重症发生率为1.07%,病死率为0.07%。 2.2 流行病学特征

2.2.1 人群分布

96例重症病例中,男性发病64例,女性发病32例,男女性别比为2︰1。发病年龄最小的1个月,最大的9岁。年龄﹤1岁18例,占18.75%;1~3岁70例,占72.92%;4~6岁7例,占7.29%;﹥6岁1例,1.04%,见表1。

2.2.2 时间分布

重症病例主要集中在4-6月,占93.75%(90/96),其中以4月病例最多,占57.29%(55/96),死亡4例;其余依次为6月19.79%(19/96),死亡1例;5月16.67%(16/96),死亡1例;7月5.21%(5/96);8月1.04%(1/96)。其他月份无重症病例报告。 2.2.3 地区分布

重症病例发病最多的是大冶市,共发病55例,占57.29%,其中死亡3例;其次为阳新县发病37例,占38.54%,其中死亡3例;西塞山区发病2例,占2.08%;黄石港区发病1例,占1.04%;铁山区发病1例,占1.04%。

2.2.4 职业分布

重症病例中以散居儿童居多,共发病78例,占81.25%,其中死亡5例;幼托儿童16例,占16.67%,其中死亡1例;学生2例,占2.08%。

2.3 临床表现

在96例手足口病重症患者中,有90例出现发热(93.75%),温度大部分在38℃以上。92例有皮疹(95.83%),其中发疹部位主要为手、足、口部的有91例(94.79%),臀部或伴臀部皮疹62例(64.58%),口腔粘膜出现溃疡型疱疹75例(78.13%),有咳嗽等呼吸道症状49例(51.04%),有呕吐等消化道症状33例(34.38%),有嗜睡等神经系统症状62例(64.58%),有心率加快等循环系统症状24例(25%)。 2.4 死亡特点

死亡病例6例,占重症病例的6.25%,死亡率为0.07%,分别为4男2女,均在3岁以内。从发病到死亡时间为3~5 d,平均4.3 d。死亡原因主要是并脑干及脑炎引发神经性肺水肿导致呼吸衰竭、循环衰竭。

2.5 病原学检测

随机对53名重症患者进行了RT-PCR核酸检测,其中EV71有46例,占检测数的86.79%,但6例死亡病例中有5例病例检测为EV71。 3 讨论

国家卫生部于2008-05-02将手足口病纳入丙类传染病管理,特别是2009年以来,对重症诊断标准进行了规范后,该病是黄石市高发传染病之一。2012年手足口病发病大幅上升,全年发病高于前四年发病的总数,特别是重症病例大幅增长,造成死亡人数是前4年死亡总数的3倍〔3〕。因此该市应进一步加强手足口病防治工作,控制病例的聚集暴发,必须抓好重症病例监测报告、做好健康教育等方面工作。

手足口病重症病例主要集中在农村及城乡接合人员流动频繁的区域,发病呈现散发状态。季节性强,93.75%的重症病例和全部死亡病例都集中在

4、

5、6月份发病,以4月病例最多占57.29%,与全市报告的手足口病病例发病高峰基本一致。重症病例及全部死亡病例主要发生在3岁以下儿童,男性高于女性,可能与男孩喜好运动,相互密切接触,感染病毒的机会增大有关,但随着年龄组的增加,重症发病率不断降低〔4〕。发病以散居儿童居多,其次是幼托儿童,可能与散居儿童的个人卫生意识差,且活动多较难管理有关。提示春、夏季是防控救治手足口病的重要时期,对农村及流动人口集中区域的小年龄组人群开展预防干预和抢救治疗是今后的工作重点。

重症病例主要临床表现以皮疹、发热和神经系统症状为主,体温大部分在38.0℃以上,一般均出现手、足、口、臀等部位的典型皮疹,提示临床应注意监测体温,仔细观察患儿手、足、口腔及臀部,以免漏诊。重症病例的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主要为易惊、精神差、呕吐、烦躁不安、嗜睡、抽搐、惊厥等,其次为呼吸道症状、消化道症状、循环系统症状等方面表现,因此在治疗重症病例时应做好对症治疗,积极监护病情进展,及早干预防止发生危重症。而6例死亡病例均在发病后第3~5 d内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导致多系统衰竭,提示应在患儿发病后第3~5 d警惕并发症的出现,临床诊断及救治上必须给予高度重视〔5〕。重症病例中EV71阳性率高,而在死亡病例中有5例检测为EV71阳性,这与李苑等〔6〕的研究结果一致,提示肠道病毒EV71感染更容易导致手足口病并发症的出现,是造成当前本市病例发病重症或死亡的主要原因。一般认为EV71具有嗜神经性,病毒通过神经通路侵犯中枢神经系统,继而发展为神经源性肺水肿/肺出血〔7〕。

上一篇:人生感悟学生范文下一篇:人生如棋作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