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降耗知识范文

2023-09-18

节能降耗知识范文第1篇

1. 在自然界中取得的未经任何改变或转换的能源,称之为一次性能源,如__

__、原油、天然气、水能、风能、地热等。

A.原煤B.电力C.焦炭D.煤气

2. 能源按照是否可以再生,分为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下面

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________。

A.太阳能B.电力C.煤炭D.石

3. 循环经济的基本运行模式是“自然产品→产品→______”的循环模

式、相对封闭式和非线性式经济模式。

A.再生资源B.废弃物C.报废产品

D.工业废料

4. 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我国使用的能源以____为主。

A.石油B.煤炭C.天然气D.汽

5. 我国能源资源有限,常规能源资源仅占世界总量的________。人

均能源资源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A.10.7%B.22%C.7%D.4%

6. 我国是世界第________大能源消费国。

A.一B.二C.三D.四

7. 我国目前生物质资源可转换为能源的潜力约_____亿吨标准煤,

今后随着造林面积的扩大和经济社会的发展,生物质资源转换为

能源的潜力可达10亿吨标准煤。

A.1B.5C.7D.4

8. 在同样亮度下,节能灯比白炽灯节约用电——,而且寿命更长。

平时看电视时,只开1瓦节电日光灯,既节约用电,收看效果又

理想。还要做到人走灯灭,消灭“长明灯”。

9.1度电相当于:25瓦的灯泡能连续点亮 小时。

10.2011年全国节能宣传周的主题是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公布,自2008年 起施

行。

12. 所称能源,是指、

以及其他直接或者通过加工、转换而取得有用能的各种资源。

13. 国家实行成情况作为对地方人民政府及其负责人考核评价的内容。

14.国家开展节能宣传和教育,将节能知识纳入国民教育和培训体

系,普及节能科学知识,增强全民的节能意识,提倡。

15. 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每年向 或者

16. 国家对落后的耗能过高的用能产品、设备和生产工艺实行淘汰的用能产品、设备、生产工艺的目录和实施办法,由国务院

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并公布。

答案:

1、A;

2、 A ;

3、A;

4、 B;

5、 A;

6、 B;

7、 D;

8、 80%;

9、 40;

10、"节能我行动,低碳新生活";

11、4月1日 ;12 、煤炭、电力、热力;

13、节能目标责任制 、节能考核评价制度;

14、节约型的消费方式;

15、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节能降耗知识范文第2篇

【摘要】电能计量水平的提升对节能降耗大有裨益,首先阐述了国内用电计量的现状,并介绍了几种常见的电能计量技术。然后分析了智能电表的功能和优势,最后通过实例验证了用电计量对节能降耗的作用。

【关键词】节能降耗;电能计量;智能表;电能计量自动化

引言

如今生活生产中的用电需求量骤增,且对电能质量要求更为严格。加上配电不合理,导致高峰期电力不足、低峰期电力浪费,使得电力系统面临着巨大压力。为缓解用电紧张的状况,在加强电网事业建设外,节能降耗工作也应引起高度重视。

通过节能降耗可节约更多电能,满足社会各方面的用电量。电能计量是电力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若出现计量失误,则会影响到分配的精确度,极易引起供电不足或浪费电力资源。

因此,必须提高电能计量技术,以实现节能降耗的目的。

1.节能降耗的必要性及国内电能计量现状

1.1 必要性

经济的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大幅提升,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环境污染。随着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需要开发利用更多的资源,而由于利用率低,导致资源严重短缺。为缓解这一状况,实现可持续发展,节能环保、降低消耗成了全世界关注的重点。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我国也积极加强低碳环保经济的建设。电力行业直接关系着国民经济发展水平,更应将节能降耗政策落实。

1.2 现状

电能计量是对发电量、用电量和耗电量的统计,可反映出用户的用电情况。以计量数据为基础,电力企业可实时掌握用户的用电需求量,从而更好地规划电能分配,提高电力营销水平。而生产技术单位则能够根据这些数据判断电力设备的运行性能,若耗电过多,则可以更换或加以改进。如今,全国多数地区都出现有电力短缺的情况,阻碍了经济发展。节能降耗是国家近些年来开展的重要工作,即控制超额电量,省略不必要的电能,通过合理调整,充分发挥有限资源的作用。为达到节能降耗的效果,应使用科学高质的电能计量设备,对有功功率、无功功率以及电压等进行高精度测量,方能保证数据的准确性;计量数据分析是否科学对节能改造影响重大,因此要实时检测电网设备,提高数据分析的科学性,一旦发现问题,应及时予以处理。

2.目前使用较多的电能计量方法

2.1 人工抄表

在以往的电能测量中,每一个用户都安装有各自的电表,且以人工抄表为主。由专业的抄表人员定期逐户进行抄表,收取费用。工作量较大,需耗费大量人力财力,且抄表效率较低,常出现失误。此外,有些用户的电表安装在室内,给其生活也带来不便。

2.2 远程抄表

与人工抄表方式相比,该技术充分利用了计算机网络和通讯技术,使得抄表速度和精准度都有了大幅提升。在当前有着广泛应用,通过网络可实现远程监控,不必再挨家逐户的查看抄表,只需利用計算机便可获取用户电能的使用状况。

2.3 智能抄表

该技术使用智能化设备,推动了电能计量迈向信息化、智能化的发展方向。它比前两种技术更快更准,在监控用户电量方面,也能取得更好地效果,且具备自动备份功能,可自动备份保存用户数据。因其管理更加系统化、人性化,在当前倍受青睐,也必将是今后的主要发展方向。

3.智能电表在节能降耗中的应用

3.1 电能计量自动化

智能电网的建设离不开电能计量自动化,该系统是整个系统的关键,可实时掌握电网运行状况,并监控反馈客户端的详细用电信息,以发挥智能电网中的诸多应用。自动化系统具有在线监控及统计功能,能够快速准确地获取各种数据,并能自行检查是否存在违规用电的情况,进而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该系统将采集到的信息数据进行分类处理后,筛选出有利于客户节能的有用数据,借助互联网显示出来。

因用户众多,系统在分析完所有用户的用电情况后,会自动生成报表,如每日的电量柱状图、用电诊断报告等。用户可登陆网站查询,通过简单操作获取诊断报告,在了解用电情况后,可对存在的问题加以改进,实现节能降耗。电能计量自动化系统具备查询、诊断等多项功能,且还能设计改造方案,在节能降耗服务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

3.2 新增功能

①有些用户为节省电能,常会做出偷电、违规用电、修改电表等不法行为。而智能电表具备自动控制和记录功能,可定时对用户的用电信息进行备份储存,并记录各种事件。从而很好地保护了用户用电数据的安全性;

②参数检测及测量功能,如对电流电压及功率的测量,且检测效率和测量精度都较高,有效减少了人力的投入。智能电表还能够实现越限监控,可对用户进行全面检测;

③智能电表还具有电脉冲、光脉冲测试输出功能,误差检测信号、需量周期信号和时段投切信号接口也有所增加,应用起来更加方便;

④费率统计和计算较为复杂,传统电表在此方面显然很不适用。智能电表则增加了两套时段的费率表,能够在不同时段合理调整电能费率,使得电能计量更加灵活;

⑤此外,智能电表既可以发挥传统电表的作用,又具有独特的功能,如有功组合电量。

3.3 技术优势

①在发生断电等故障时,以往的电表并不能自主反馈信息,维修人员只有在巡视中发现或收到通知后才去维修,以至于停电时间过长;而根据以上功能可知,在出现异常时智能电表能够及时主动地将故障信息反馈给供电部门,工作人员可在最短时间内赶到现场进行维修,从而缩短停电时间;

②偷电、窃电现象在当前频频发生,造成了大量的电力资源浪费,而且威胁到社会的正常秩序,给企业和人民带来了重大经济损失。智能电表的使用,可及时发现电路中出现的异常,从而自动找到窃电源,能够保护电力系统安全,围维护人民利益;

③点击事故是当前社会的主要事故之一,多由用户非法用电引起。智能电表的应用,可保证电能根据电气用电量的大小而自动分配,并对电能进行科学的控制,在用电高峰期,智能电表可以阻止高功率电器的运行。从而有效降低漏电情况的发生,防止电力系统隐患所引起的人员伤亡事故。

4.实例分析用电计量在节能降耗中的应用

淮北供电供电2010年的线损率为8.2%,全区共有23台220KV主变,141台110KV主变,20947台10KV主变。根据理论线损计算方法,理论线损值应为7.03%,各类变压器损耗值为1.72%。在线损中,电变损的比重较大,按照当年110亿KW.h的供电量计算,每年将损失近2亿KW.h的电量。

根据计量信息管理系统,对其中部分主变的运行数据加以分析,发现造成损耗的原因主要有主变老化、功率因数较低、设计标准低、地区负荷分配不平衡、运行方式不当等,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可见,电能计量数据分析可为电能设备改造提供科学的依据,从而改善设备性能,尤其是高损耗的设备,在改造后有效降低了电能损耗,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5.结束语

节能降耗是当前时代的呼吁,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作,需要各方面共同发挥作用。电力行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为缓解用电紧张,实现正常供电,需做好电能计量工作,通过对先进技术设备的应用,最终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黄立军.浅析电能计量在节能降耗中的应用[J].华东科技,2014,20(2):109-110.

[2]王辉.基于节能降耗的电力计量技术应用探究[J].中国科技投资,2013,25(1):187-189.

[3]塔玛热·吐尔洪.电能计量在节能降耗中的应用探究[J].中国科技信息,

[4]顾娜.电力计量在节能降耗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28(5):121-123.

[5]王阿明.谈节能降=降耗中如何运用电能计量技术[J].中国科技,2012,23(5):190-192.

[6]徐辉.刍议电能计量在节能降耗中的作用[J].科技与生活,2012(18):147.

节能降耗知识范文第3篇

上世纪中叶开始我国以各种形式复制了这样的道路,这一路承载了一个民族的梦想,创下一个民族复兴进行中的经济奇迹,也给将来进行时埋下或已显露令人担忧的伏笔。

现在,我们正作别这惯用了多年的经济增长方式,转身的过程艰难但满怀坚定。回望与整理半个多世纪的里程,从“饭都吃不饱”的起点一路走来,如何客观、理性地分析与包容因不同时代、不同景况、不同岔路而来的不同方式与选择,以梳理有关一个国家未来需要什么、正在做些什么、应该做些什么的前途大事。

1949-1978 不计成本的赶超战略

新中国建立后,我国意在尽快摆脱旧中国带来的贫困和愚昧,实现国家工业化和现代化,提高综合国力,追赶世界发达国家,此后30年的经济发展,实行的赶超战略。

1949年9月,全国政协第一次会议提出,建国后的3年时问,恢复和整治处于瘫痪状态的国民经济,扫除旧中国遗留下来的贫困和愚昧,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我国提出实现工业、农业、交通运输和国防四个现代化的任务。当时的工业化发展依据前苏联模式,工业总产值比重要占工农业总产值70%,优先发展重工业。工业化时间,要求在3个五年计划内或更长时间内完成,在实际中特别是后期已暴露出工业发展过急过快

对“一五”后期暴露的农、轻、重比例失调问题,毛泽东在1956年的《论十大关系》中及时指出,要正确处理好农业、轻工业与重工业的关系。同年9月,党的第八次代表大会召开,明确当前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该次会议通过了由周恩来主持编制的1958-1962年《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

1957年夏,毛泽东重新分析政治经济形势,重提两个阶级、两条道路的矛盾是我国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党内整风转变为社会上的反右派斗争,这一斗争被严重扩大化,使经济建设受到极大负面影响。

1958年3月,再提加快社会主义建设,加快国家工业化进程,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是年下半年“多快好省”成为“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

三年“大跃进”给国民经济与资源环境带来灾难性损失。‘这场企图以大搞群众运动形式在短时期内达到极高经济发展指标的经济建设,其结果是全国的土地、森林、草原、江河湖海和野生动植物被严重破坏,环境恶化、资源退化、山岭光秃化、土地沙漠化。1961年国民收入下降29.7%,社会总产值下降33.5%,粮食、棉花产量分别比1958年下降26%和59%。

“大跃进”使中国经济发展至少延迟7年,造成国民经济中积累与消费、工业与农业、轻工业与重工业、工业与交通运输业等重大比例关系的严重失调。一直到1965年国民经济才恢复到1958年的水平。

1964年,周恩来代表党中央再次提出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战略方针,把我国建成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同时提出分两步走的战略步骤。第一步,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全面实现四个现代化。时间还是3个五年计划或更长一些时间。为此,4月国家计委提出“三五”计划(1966-1970年)初步设想。同年8月,由于美国扩大侵越战争,国际形势趋于紧张,中央提出“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战略方针。战略思想发生急剧转变,将原来按农轻重为序,以解决吃穿用为中心的“三五”计划的“初步设想”,转变为1965年9月提出的,以战备为中心的“三五”计划安排情况的“汇报提纲”。

“三五”计划第一年的1966年,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运动。长达10年的时间,我国经济发展处于崩溃的边缘,企业正常生产、经济计划和管理机构陷于停顿和瘫痪。

1975年1月,全国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上重申四个现代化目标。邓小平重新恢复工作,任国务院副总理,主持日常工作。他提出了一系列主张和措施,努力整顿被“文化大革命”扰乱的经济秩序,并取得经济回升的明显成效。当年年底的“反击右倾翻案风”中断这一形势,并进一步发展到企业停工停产“闹革命”,整个国民经济逼近崩溃。

文革十年,我国经历了“三五”、“四五”两个五年计划。“三五”只有一个“汇报提纲”,没有完整的计划。“四五”计划只有“以阶级斗争为纲,狠抓备战”的“纲要”。在这种形势下,四个现代化战略目标和分两步走的战略步骤均成为泡影。

1957年底到1978年底,按可比价格计算,社会总产值增长3.25倍,工农业总产值增长3.64倍,国民收入增长1.96倍,工业总产值增长5.99倍,农业总产值增长0.84倍。我国处于社会经济发展初期阶段的经济发展,建立了自力更生的自然资源供需体系,也是在当时独特的国内外形势下唯一选择,成为支撑经济几十年持续发展的完整资源供需体系,为建立我国独立完整的工农业生产体系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但上个世纪50年代提出国家工业化发展战略后,走了一条片面追求优先发展重工业,片面追求总产值高速增长的路子。尽管经济发展的速度并不慢,但带来了重工业超前,轻工业不振,农业落后,城乡差距拉大,资源破坏和环境恶化等一系列矛盾和问题。在人口问题上的教训则更为深刻,1953年人口普查时,发现我国已有6.02亿人。但到1973年才把人口增长指标正式列入国家计划。从1953-1973年,20年净增人口2.9亿,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0‰。人口的快速增长又给资源环境的消耗带来巨大的压力。

30年的时间,我国一直未形成完善的可供实施的现代化战略思想体系,经济的增加建立在投入和牺牲消费的基础上,经济发展战略思想的探讨时常陷于停滞状态。

1979至今 不断探索与完善

(1)1979-1992年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确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严肃认真地纠正了1957年下半年之后和“文革”中的左倾错误,坚决批判了“两个凡是”,指出当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不是阶级斗争而是落后的生产力不适应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提出了改革开放的战略方针,党的工作中心重新回到了经济建设我国经济发展从此开始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转折。

党的十二大前夕,进一步完善分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和步骤,1987年4月,邓小平第一次全面表述了分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和步骤:“我国经济发展分三步走,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基本解决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0年到本世纪

末再翻一番,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下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和步骤至此得到了完善。

20多年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这个世界人口最多、土地面积第三大的国家,保持了如此之快和如此之久的经济增长。据世界银行统计,中国上世纪80年代的年均增长率为10.1%,仅次于非洲资源型国家博茨瓦纳,上世纪90年代的年均增长率为10.7%,名列榜首,经济规模增长了12倍。这一经济奇迹在世界经济史上只有19世纪后半期的美国和二战之后的日本可堪媲美。

经济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仍然没有走出资源型经济的模式。工业的整体水平和素质不高,结构不合理,资源配置效益差,产品质量不高,一直在走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益、低产出,追求数量(产值)增长而忽视质量提高的道路。在低技术组合基础上靠高物质投入支撑,动用大量的人、财、物等经济资源支持速度型经济扩张。

于是,增长的背后是沉重甚至无可挽回的代价。从世界银行本世纪初公布的数据显示,1952-1987年,我国单位国民生产总值消耗的能源为世界平均水平的3,5倍,我国自然资产损失(包括能源耗竭损失、二氧化碳污染损失、矿产耗竭损失、森林耗竭损失等)占GDP的比重惊人,1970年代初,占GDP的6%-7%,1970年代末到1980年代初,这一损失达到峰值,高达GDP的30%。社会总产品物耗率,1952年仅为42%,1987年上升到56%,1990年达62.6%。目前,我国单位产值能耗是发达国家的3-4倍,能源平均利用率只有30%左右,而工业发达国家均在40%以上。其他资源利用率也很低,如矿产资源利用率只有30%。这种拼资源的发展模式,埋下经济增长缺乏后劲,资源短缺、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不良后果。

其实,伴随经济规模日益增大,关注经济发展方式、质量的声音一直绕梁不绝。1981年底全国人大五届四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把“经济效益”作为经济建设的方针,提出要切实改变长期以来在“左”的思想指导下的一套老的做法,“走出一条速度比较实在、经济效益比较好、人民可以得到更多实惠的新路子”。1982年党的十二大在确定翻两番的奋斗目标时,特别强调了“不断提高经济效益”这个前提。

邓小平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著名论断时,要求“在今后的现代化建设长过程中,出现若干个发展速度比较快、效益比较好的阶段”,首次提出了“又快又好”的发展问题。为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降低增长成本,提高和保持经济增长方式的可持续性,1987年党的十三大进一步又将效益提到经济发展战略的高度,指出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注重效益、提高质量、协调发展、稳定增长的战略”,并且明确提出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经营为主逐步转上集约经营为主的轨道”。

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循环经济”这一术语进入中国学术界,从资源综合利用的角度、环境保护的角度、技术范式的角度、经济形态和增长方式的角度作了多种探讨与研究。

其后,在不断总结发展过程中的经验和问题的基础上,对“好”字不断充实内容。从原来的“效益比较好”,相继增加了“整体素质不断提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等要求,进一步突出了保护资源和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问题。1995年在提出实现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同时,明确提出要实现国民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到集约型的转变,力求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国民经济发展高投入、低产出,高增长、低效益的状况。由此,伴随着经济体制的根本转变,国民经济的增长方式逐步开始从粗放到集约的第一个历史性转变。

然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实践中多多少少演变为“以经济增长为中心”,掂量“又快又好”的排序,还是以“快”为主。

(2)1992年-2003年 可持续发展

经过40多年经济建设,我国在基本解决温饱问题、建立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发展体系的基础上,将“可持续发展”提上日程。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召开,世界上大多数国家规划本国可持续发展,相继着手制定本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或《21世纪议程》。国务院50多个部委、300多名专家,在会后的一年半,在世界上率先完成《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书中指出,中国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中制定了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相统一的战略方针。

可持续发展认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互联系,不可分割,并强调把环境保护作为发展进程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衡量发展质量、发展水平和发展程度的客观标准之一。现代发展越来越依靠环境与资源基础的支撑,而随着环境恶化和资源耗竭,这种支撑已越来越薄弱和有限了。因此,越是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情况下,越要加强环境与资源保护,以获得长期持久的支撑能力。这是可持续发展区别于传统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可持续发展强调代际之间的机会均等,指出当代人享有的正当的环境权利,即享有在发展中合理利用资源和拥有清洁、安全、舒适的环境权利,后代人也同样享有这些权利。这一代人不能滥用自己的环境权利,不能一味片面地追求自身的发展和消耗,而剥夺了后代人理应享有的发展与消费的机会。这一代人要把环境权利和环境义务有机地统一起来,在维护自身环境权利的同时,也要维护后代人生存与发展的权利。

可持续发展呼吁人们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要求人们在生产时要尽量地少投入、多产出,在消费时要尽可能地多利用、少排放。必须纠正过去那种靠高消耗、高投人、高污染和高消费来带动和刺激经济高增长的发展模式,转变为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来促进经济增长的新模式。因为只有大量先进生产技术的研制、应用和普及,才能使单位产量的能源、物耗大幅度地下降,才能不断地开拓新的能源和新的原材料,也才能实现少投入、多产出的生产方式,进而减少经济发展对资源和能源的依赖,减轻对环境的压力。

可持续发展要求人们必须彻底改变对自然界的传统态度,建立起新的道德和价值标准,把自然界不再看作是被人类随意盘剥和利用的对象,而看作人类生命的源泉和价俱的源泉。人类必须学会尊重自然、师法自然、保护自然,把自己当作自然界的一员,与之和谐相处。如果说,哥白尼发现了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在文明史上具有伟大的变革意义;那么,我们现在也应该承认,人类不是自然界的中心,同样具有伟大的变革意义。

1995年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上,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发表《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的讲话,专门论述了我国经济建设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1997年,我国通过《节约能源法》,形成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战略,现代化发展战略已与国际接轨。

2003年11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完或一份能源发

展研究报告——《国家能源战略的基本构想》。为保障2020年国民经济实现翻两番的宏伟目标,中国正加紧研究制定自己的可持续能源发展战略。此时,我国正在进行的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对资源与环境的压力还在难以阻止地加大。工业所需的铁、铜等重要矿产大量需要进口,人均水资源仅为世界的28%,人均耕地为世界的32%,森林为14%,草地为32%。部分地区因内外资企业之别,土地批价相差可达一倍,部分为外企让利的土地价格相当于这些企业50年贡献税收的总和。

不计成本与效益的粗放式经营吞噬着大量紧缺自然资源,而这些紧缺资源当时在我国的利用率比世界平均水平低10个百分点。

(3)2004年 现实催促节约节能

2003年岁末2004年年初,全国范围内大面积持续发生的“电荒”、“煤荒”和“油荒”,带来了强劲冲击。

全国20多个省份拉闸限电。“十多年了,都没停过电,一下子停电真适应不了。”我国能源大省之一陕西成为拉闸限电的省份之一。有的居民连吃水、做饭都成了问题。电力部门认为,与以往季节性、时段性电力短缺不同,中国很多地区进入“硬缺电”,即从盛夏到隆冬均出现全年性电力不足。

作为世界煤炭生产大国,接踵而至的是“煤荒”。当时,我国华北10座电厂、华东12座电厂、山东6座电厂的电煤库存先后降至安全警戒线以下,仅能满足电厂2至3天用煤量。连煤炭大省山西也出现“煤荒”。耗能大户山西海鑫集团,由于采购不到足够的原煤,不得不从海外进口精煤7万吨。在山西这样的产煤大省,这样的进口尚属首次。

一方面是能源紧缺,一方面是能源浪费。中国经济的高速运行是在能源紧缺下的高能耗过程中实现的,这种高能耗达到了令人吃惊的地步。中国能源研究会理事长、煤炭工业协会会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范维唐说,我国能源消费强度为美国的3倍、欧盟国家平均值的3.8倍、日本的7.2倍。以工业锅炉为例,我国平均能耗效率为60%,低于发达国家20个百分点。中国绝大多数钢铁公司每吨钢的耗电量远高于美国、日本同行。即使是水电厂、火电厂等电力供应单位,自身浪费的电能也很多,其中水力发电厂有10%的电力是被电厂内部消耗掉的。此外,“长明灯、长流水、长滴油”等“节约无用,浪费无罪”的现象无论在居家或办公场所屡见不鲜。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部副部长、《国家能源战略的基本构想》的主笔人冯飞对调整和优化中国能源消费结构提出如下建议:逐步降低煤炭消费比例,加速发展天然气产业,依靠国内资源满足国内市场对石油的基本需求,积极发展水电、核电和先进可再生能源,利用20年时间,初步形成结构多元的能源消费格局,使优质能源比例明显提高。

此外,冯飞还指出,我国能源领域改革严重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增长和深化改革的制约因素。比如煤炭价格尚未完全市场化;电力部门的“厂网分开、竞价上网”改革还刚刚开始;石油部门分拆后的区域垄断性还比较强;能源领域的竞争主体、市场秩序、市场功能、定价机制等还未改革到位。他建议国家应“成立一个统一的政府能源管理机构”,推进能源改革,建立石油储备体系,制定和实施能源发展战略,以保障中国的能源安全。

(4)2005年 创建节约型社会

年初,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统计局在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辽宁省、浙江省、安徽省、广东省、海南省、重庆市和四川省10个试点省市启动了以环境核算和污染经济损失调查为内容的绿色GDP试点工作,建立中国绿色GDP核算体系和环境污染经济损失估算体系。

2月28日,十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对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规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扶持措施。对处于商业化初期、成本高、风险大、回报率低、不可能依靠市场自发形成的新型可再生能源产业,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基础上,积极推动,而政府推动的主要手段,给市场一个明确的信号,国家在支持、鼓励、限制什么,以期起到引导投资方向的作用。

6月2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政治局集体学习国际能源资源形势和我国能源资源战略,强调要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全局出发,全面做好能源资源工作,促进形成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建立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和资源节约型社会,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和我国的长远发展提供可靠的能源资源保证。同日,国务院发出《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先后制定实施意见。

6月30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全国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全国电视电话会议,第一次提出建立节约型社会的远期目标及其具体工作安排、政策体制建设及协调保障机制等为系统整体。

7月20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确定的发展目标为力争到2010年,建立比较完善的发展循环经济法律法规体系、政策支持体系、体制与技术创新体系和激励约束机制,建成大批符合循环经济发展要求的典型企业,建设一批循环经济工业(农业)园区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我国消耗每吨能源、铁矿石、有色金属、非金属矿等十五种重要资源所产出的GDP要比2003年提高25%左右,每万元GDP能耗下降18%以上,每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下降到120立方米,矿产资源总回收率和共伴生矿综合利用率分别提高5个百分点,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提高到60%以上,城市生活垃圾增长率控制在5%左右等。

10月11日,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这是党中央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和可持续发展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11月7日,2005北京国际可再生能源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78个国家或地区、18个国际组织和非政府组织的代表1200多人参会。大会通过了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北京宣言》。国家主席胡锦涛书面致辞,强调加强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是应对日益严重的能源和环境问题的必由之路,也是人类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11月17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发表题为《树立开放思维实现合作共赢》的重要演讲指出,中国高度重视节约能源。坚持开源与节流结合,并把节约放在首位,在节约能源方面取得了明显进展。中国将依靠科技进步,发挥市场机制和经济杠杆的作用,增强节约能源的能力,全面促进能源的节约和高效利用。

12月17日,由国家发改委、中宣部等13个单位联合举办的全国“2005建设节约型社会展览会”,在北京展览馆隆重开幕。这是对我国节约型社会建设的一次成功的总结和展示,成为举国热议的话题,展期由原计划的5天延长到10天。21日在京中央政治

局常委集体到会参观。

(5)2006年 降低能耗

2006年,我国以占世界总量15%的能耗、30%的钢材消耗、54%的水泥消耗仅产出了占全球产值总量的5.5%国内生产总值,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未得到根本好转。

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批准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等目标。《纲要(草案)》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摆在突出位置,提出了明确任务和措施,规划了一批节能重点工程、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工程、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重点工程。认真落实这些任务和措施,将会明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基本遏制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

3月23日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节约能源法》修订起草组在北京正式成立,备受关注的修改工作正式启动。

节约能源、降低能耗,需要相应的法制保障。但中国于1997年通过的现行《节约能源法》,已在许多方面难以适应新形势下节能管理的客观需求,亟待修改和完善。起草组的有关负责人和专家表示,本次修订要通过立法方式确立较为完善的节能制度,为全面推行能源节约、进一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现降低能耗的约束性目标、缓解能源和环境压力提供更加有效、更具时代性和前瞻性的法制保障。

4月14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办、国家统计局、国家质检总局、国务院国资委下发通知,决定从2006年开始,在钢铁、有色、煤炭、电力、石油石化、化工、建材、纺织、造纸等9个重点耗能行业组织开展千家企业节能行动。据统计,千家企业2004年综合能源消费量为6.7亿吨标准煤,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33%,占工业能源消费量的47%。通过开展千家企业节能行动,“十一五”期间将实现节能1亿吨标准煤左右。

5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14个部门联合发布《2005--2007年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标准发展规划》。根据这一规划,国家将修订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标准926项,包括围绕工业、建筑、交通运输、农业、商用和民用领域开展标准制修订的节能晕点项目330项;节水重点项目150项;节材重点项目101项;节地重点项目23项;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重点项目140项;矿产资源综合利用重点项目44项;废旧产品及废弃物回收与再利用重点项目131项;清洁生产重点项目7项。

6月底国家统计局、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了2005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单位GDP能耗、单位GDP电耗、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标准。此次统计结果显示,2005年全国单位GDP能耗1.22吨标准煤/万元;单位CDP电耗1358.5千瓦时/万元;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2.59吨标准煤/万元。发布的数据作为计算“十一五”时期各地区单位GDP能耗等指标降低率的基数,这份由国家统计局、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领导小组办公室共同发布的公报规定,今后将以省为单位公布相关能耗的4个指标品种:单位GDP能耗、单位GDP电耗、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和单位GDP能耗降低率。

7月26日国家发改委在北京召开了全国节能工作会议,部署下一步节能工作,着力抓好十个方面的重点工作:一是落实节能目标责任制和评价考核体系;二是大力推进结构调整;三是着力抓好重点领域节能,全面实施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四是抓好重点耗能企业节能管理;五是完善节能保障机制;六是加强节能法制建设;七是强化节能管理队伍建设和基础工作;八是推动政府机构带头节能;九是加大节能宣传、教育和培训力度;十是切实加强节能工作的组织领导。受国务院委托,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姜伟新与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14家中央企业负责人签订了《节能目标责任书》。《节能目标责任书》的签订,有利于强化节能目标责任,建立一级抓一级、一级考核一级的目标责任落实体系,对实现“十一五”国家节能目标将发挥重要作用。

8月1日国家统计局、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发布的《2006年上半年全国单位GDP能耗公报》显示:当年上半年,我国的单位CDP能耗同比上升了0.8%,从数字而言,我国上半年的单位CDP能耗未降反升,而且其增幅超过了同期的GDP水平。“十一五”开局之年,全国的节能降耗工作形势不容乐观。

8月23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明确,到“十一五”期末,万元国内生产总值(按2005年价格计算)能耗下降到0.98吨标准煤,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平均年节能率为4.4%。重点行业主要产品单位能耗总体达到或接近本世纪初国际先进水平,并强调,要建立节能目标责任制和评价考核体系,建立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对未进行节能审查或未能通过节能审查的项目一律不得审批核准,从源头杜绝能源的浪费。

11月7日国家发改委正式公布了已获国务院批复的《关于报请审批下达(“十一五”期间各地区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指标计划)的请示》,这意味着“十一五”中国节能降耗指标已经分解到各个省份。根据这份计划,2010年吉林单位GDP能耗要比2005年下降30%,山西、内蒙古下降25%,山东下降22%,云南、青海下降17%,广东、福建下降16%,广西下降15%,海南和西藏下降12%,其它省份降幅均为20%。5年问全国单位GDP能耗降幅最高的省份应是吉林,需要下降30%,最低的是海南和西藏,需要下降12%。国家发改委强调,单位GDP能耗指标是具有法律效力的约束性指标,各省份要将其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绩效考核和政绩考核,并分解落实到各市、地、县及有关行业和重点企业。

12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进行第三十七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他强调,全党、全社会都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充分认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下最大决心、花最大气力抓好节约能源资源工作。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既是长期的战略任务,也是当前的紧迫工作,关键是要加强领导、抓好落实。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作为重要内容列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各类专项规划,加大工作力度,加强监督检查,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务求取得实效。各类企业都要进一步加强管理,加快技术改造,推行清洁生产,充分发挥节约能源资源的主力军作用。

(6)2007年 节约资源成为国策

年初,国务院成立以总理温家宝为组长的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发布《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

上半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务院研究室、发改委国家宏观研究院等多个智囊机构开始着手规划未来专门能源管理机构的框架及职能。中央编制委员会对设立专门的能源管理机构事宜展开了多次范围甚广的调研。

早在1980年,中国成立国家能源委员会,1988年成立了能源

部。虽然该部门运行不到4年的时间,但将石油、煤炭以及电力管理集于一身的架构,已在形式上预演了现代综合性主管机构的雏形。中国能源行业长期处于电监会、发改委、商务部多头监管的状态,2003年,在国家发改委之下成立了能源局,分管能源工作的能源局仅是一个隶属于国家发改委的司局级单位,编制只有30人。2005年成立了国家能源领导小组之下的国家能源办。

我国还取消了553项高污染、高耗能和资源性产品的出口退税,降低了2268项商品的出口退税率,对钢坯、焦炭等142项“两高一资”产品暂定关税。

8月26日,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工作情况。其中就提到“积极开展《能源法》起草工作”。当时,《能源法》正由国务院能源办牵头起草。起草工作目前已经到了“工作稿第四稿”阶段,按照计划,10月将形成“草案初稿”。

始于2006年1月24日、跨部门的《能源法》起草组成立,中国正式启动《能源法》立法起草工作。同年5月1日起,能源办和国家发改委开始以调查问卷的形式通过新闻媒体和互联网向社会征集《能源法》草案的制订意见和建议。此后,《能源法》先后进入大纲草拟和法律文本起草阶段。

2007年3月,“工作稿一稿”成形,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6月底形成工作稿三稿。其间还征求了煤炭、电力、石油和天然气等领域的能源企业和行业协会的意见,并召开了多次高规格的研讨会。

草案的大体框架逐渐显露:将近十三章、九十多条的草案涵盖了总则、能源管理与监督、能源战略与规划、能源开发与生产、能源供应与服务、能源节约利用、能源储备、农村能源、财税激励与约束、能源国际合作、法律责任和附则等内容。这部能源领域的基本法中将会涉及能源开发、流通等领域的监管问题,而市场配置资源的原则有望确立。

7月国家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下发通知,上调铅锌矿、铜矿及钨矿的资源税,新的税额标准将自今年8月1日起执行。与调整前的税额相比,矿石资源税最高调整幅度达到1500%,最低幅度也超过300%。这是1994年开征资源税以来最大幅度的调整。11月之间,我国考虑将资源税的征收方式由“从量计征”改为“从价计征”,拟改革后的从价计征,以产品金额为单位乘以一定的税率来计算税额,此举可以将税收与资源市场价格直接挂钩。税法专家、上海财经大学教授胡怡建说:“国家通过调高资源税,既达到节能降耗的目标,又增加财政收入,可谓一举双得。资源税提高后,企业的成本压力将增大,这将‘逼迫’企业采取先进技术来节能降耗。”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10月28日表决通过了节约能源法修订草案,自2008年4月1日起施行。新的节能法在法律层面将节约资源确定为我国的基本国策,明确规定:“国家实行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实施节约与开发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的能源发展战略。”

新的节能法由原来的6章50条增加为7章87条。与1998年1月1日开始施行的节能法相比,新的节能法进一步明确了节能执法主体,强化了节能法律责任。其中第六条明确规定:“国家实行节能目标责任制和节能考核评价制度,将节能目标完成情况作为对地方人民政府及其负责人考核评价的内容。”

修改之后专设《激励措施》章节,对节能产品和技术实行税收优惠等扶持政策。国家实行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的税收政策,健全能源矿产资源的税收政策,运用税收等政策鼓励先进节能技术、设备的进口,控制在生产过程中耗能高、污染重的产品出口,明确国家实行财政、税收、价格、信贷和政府采购等政策促进企业节能和产业升级,并明确了一系列强制性措施限制发展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包括制定强制性能效标识和实行淘汰制度。

11月,国家发改委、商务部联合发布新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鼓励外商投资高新技术产业、新材料制造产业,发展循环经济、清洁生产、可再生能源和生态环境保护,限制或禁止高物耗、高能耗、高污染的外资项目进入。对我国稀缺或不可再生的重要矿产资源不再允许外商投资勘查开采。在鼓励目录中,2004年版本中的低品位、难选冶金矿开采、选矿;铜、铅、锌等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不再允许外商勘查开采,铝矿勘探、开采以及硫、磷、钾等化学矿的开采、洗矿都被予以删除。同时,单位GDP能耗考核、统计、监测体系实施方案和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统计、监测、考核办法出台。《节能法》、《循环经济法》也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

节能降耗知识范文第4篇

为了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工作,结合办公室工作实际,现制定以下节能减排工作措施。

一、办公室节能减排措施

(一)节电方面

1、尽量使用光驱播放dvd或者vcd,以减少光驱耗电。

2、闲置或两小时以内不用的电脑,要及时关机,确保人走机关,机关电断。

3、电脑需经常保养、清洁,注意防尘防潮,减少电耗。

4、下班前20分钟关闭饮水机、电脑、打印机等用电设备,并拔掉插头,断开电源。

5、空调使用严格执行26°c标准,离开半小时以上必须关闭空调,减少能耗。

6、禁止使用办公电脑进行娱乐活动。

(二)节能方面

1、文件初稿尽量采用草稿模式,缩小行距,并使用小号字打印,达到省纸、省墨又节电。

2、复印、打印纸使用双面,单面使用后的复印纸,可再利用空白面影印或裁剪为便条纸或草稿纸。

3、对可回收再利用的公文袋进行重复使用。

4、尽量使用网络共享,在共享上互传互阅文件,或用电子邮件代替纸类公文。

5、卫生间根据冲洗污物的用水需要,分别使用大水流和小水流进行冲洗。

6、对跑、冒、滴、漏的水龙头及时更换,减少浪费。

(三)其他方面管理

1、减少或尽量不使用一次性纸杯。

2、使用可更换笔芯的原子笔、钢笔替换一次性书写笔。

3、多使用回形针、订书钉,少用含苯的溶剂产品,如胶水、修正液等。

二、建议

(一)完善相关的节能减排管理制度,加强日常监督检查工作,加大监督检查奖罚力度,形成长效管理机制。

(二)大力实施技术革新,积极推广节能减排使用技术与设备。如用电方面采用变频节电装置,用水方面使用人用即开、人走即停的节能龙头或节能用水、排水装置。

(三)推行电子政务,减少公文数量,提倡无纸化办公。

篇二:公司节能减排方案

一、办公区域:

1、办公室照明。

(1)使用节能电源。

(2)有选择性的开关,外出随手关灯。

(3)不使用的用电设备、电器,应切断电源。

2、办公室空调。

(1)使用空调设定在26度,多用睡眠状态。

(2)把空调排水管加长引到一个桶内, 2小时就可以接一升水。省下的水可用来浇花,洗手,拖地。

(3)在温度适宜的情况下,关闭空调约1小时。

3、办公室电脑。

(1)长时间不使用电脑,应将电脑的主机和显示器关闭。短暂休息期间,尽量启用电脑的睡眠模式。

4、办公室用具。

(1)规定大家每人买一卷纸用(放在更衣室),避免私用餐巾纸现象。

(2)多使用钢笔,少使用一次性水笔。水笔外壳保留,续用笔芯。

(3)要爱护设备及办公用品,减少不必要的破坏,提高工具的使用寿命和效率。 (4)对废旧报纸、电器、废料进行有效利用和监督。

(5)饭店内部办公指令传递采用电脑网络;内部文件用小号字体,纸张两面用。

(6)不必人手一件的用具降低采购量,多人合用。

(7)减少用一次性杯子的机会,个人准备水杯及给访客准备已消毒杯具。

二、公共区域:

1、在洗水槽前挂上节约用水的意识牌和每个宿舍挂上节约用电的意识牌。

2、走廊灯不全开,采取间隔亮灯。

3、员工电梯内灯降低瓦数,提升速率作调整。鼓励员工多走楼梯。

三、其他:

1、新员工培训邀请工程部给员工讲授有关节能减排的知识,从一开始就提高员工的节约意识。

2、宿舍走廊灯采用感应灯,感应亮灯时间缩短。

3、员工制服外套减少清洗次数,鼓励员工自己手洗衣物。

篇三:公司节能减排方案

节能减排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举措。根据国家发改委《关于做好中小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的通知》精神,为切实做好我省中小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充分认识中小企业节能减排的重要性

近年来,我省中小企业暨民营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已经成为国民

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财政增收的重要来源和城乡就业的主要渠道。但也应该看到,我省中小企业在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体现在总体素质不高、增长方式粗放、结构不合理等方面,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工艺和装备落后,资源利用率低、环境污染重。如,节能减排任务十分艰巨的建材行业,落后工艺的80%集中在中小企业;化工、纺织、造纸以及服务业等行业中小企业也存在用水浪费及超标排放等现象。

做好中小企业节能减排工作是深入贯彻xx大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也是吉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战略方针和紧迫任务。做好中小企业节能减排工作,有利于改进工艺装备、提高经济效益;有利于加快技术创新,提升产品质量、有利于引导中小企业尽早走上科学发展之路;有利于增强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全省中小企业系统干部职工和广大中小企业要从战略高度认识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性,积极转变企业发展方式,注重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走投入小、产出多、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二、中小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和任务

(一)指导思想。

按照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以提高能源利用率为核心,以提高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根本,坚持节能减排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加快技术进步相结合,围绕重点领域、重点企业,综合运用经济、技术、法律和行政手段,推动节能减排工作深入开展,努力实现全省中小企业又好又快发展,为完成十一五全省节能减排目标奠定基础。

(二)工作目标。

中小企业能源消耗、用水量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要达到国家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的要求。使中小企业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达到预期目标。

(三)主要工作任务。

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思想认识。要结合学习党的xx大精神,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增强全系统干部职工和广大中小企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努力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部门联合行动、全社会共同推进的工作格局,营造有利于节能减排的良好舆论氛围。各市(州)、县(市、区)中小企业主管部门要采取多种形式,广泛组织宣传发动。要充分利用信息网和主流媒体,宣传节能减排的重要意义、基本知识和先进经验,广泛开展节能环保科普宣传活动,开展针对中小企业节能减排相关培训,切实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观念渗透到广大中小企业及职工心中。

2、淘汰落后产能,控制两高行业的发展。严格按照《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和相关法律法规淘汰中小企业中的落后技术、工艺和装备,重点是能耗高、污染大的钢铁、有色金属、化工、建材、电力等行业。密切关注落后产能转移趋向,防止以招商引资、产业转移等形式新增落后生产能力。各市(州)、县(市、区)中小企业主管部门要搞好规划,按照相关要求,有步骤、分批次实施淘汰两高、五小企业及落后产能企业。

3、加快节能减排技术开发和推广,促进循环经济发展。针对中小企业的特点,加快开发节能减排共性、关键和前沿技术,培育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节能减排技术创新体系,加快科技成果转化。采取多种方式加快高效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和新设备的推广应用。落实全省循环经济十一五规划,深入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工作。鼓励重点行业中小企业使用零排放技术、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等循环经济发展的减量化技术、再利用技术和再循环技术,推动企业实现内资源闭环流动。

4、搭建要素服务平台,健全节能减排服务体系。各市(州)、县(市、区)中小企业主管部门要强化中小企业节能减排咨询诊断功能,积极鼓励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为中小企业开展服务;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为中小企业节能减排开展政策性担保业务,为创新成长型企业、清洁生产企业、节能降耗改造项目、整体实施节电企业搞好融资扶持;着力破解人力资源约束矛盾,加强企业节能减排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和培育,提升企业整体素质。要及时总结和推广企业节能减排的好做法、好经验,推进工作开展。

5、强化工业中小企业管理,促进节能减排增效。工业中小企业是我省能源消耗的重点领域,加强工业中小企业节能管理势在必行。中小企业必须严格遵守节能和环保法律法规及标准,强化管理措施。各市(州)、县(市、区)中小

企业主管部门要引导企业加强管理,夯实节能减排基础;引导企业完善产品质量监测管理制度,加入国际质量认证体系;引导和督促企业依法获得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必须的产品质量资格和许可。加强计量管理,完善计量器具和检测手段,建立健全企业内部节能减排的激励机制,动员全体员工参与节能减排活动。

三、加强中小企业节能减排的组织领导和工作指导

(一)要高度重视。节能减排是一项系统工程,各级中小企业主管部门要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把节能减排工作纳入重要日程,抓紧抓好。各级中小企业主管部门要建立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领导挂帅,指定处(科),落实专人负责。要明确任务,落实责任,保证节能减排工作的有效开展。认真落实国务院《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和《吉林省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并结合本地实际,制定本地中小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

(二)要强化保证措施。各市(州)、县(市、区)中小企业主管部门要协助相关部门,按照淘汰一批、升级一批、发展一批的目标,研究制订利于节能减排工作的财税、信贷、担保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并探索建立落后产能退出机制。

(三)要加强节能监督检查力度。各市(州)、县(市、区)中小企业主管部门要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开展节能监督检查工作。重点检查高耗能企业及公共设施的用能情况,禁止淘汰设备再用情况。严禁中小企业生产、销售和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高耗能产品,同时配合相关部门加强对中小企业安全生产、环保卫生、资源开采、土地使用等方面的监管。

(四)要加强协调。中小企业节能减排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各级中小企业主管部门要经常性深入基层、深入企业,了解掌握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沟通,化解矛盾,解决问题。

篇四:公司节能减排方案

做好节能减排工作,是上海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重点,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节能减排工作的一系列部署,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xx〕15号)要求,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进一步明确主要目标和总体要求

(一)主要目标

到20xx年,全市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比20xx年下降20%左右;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量比20xx年削减15%,二氧化硫(so2)排放量比2005年削减26%;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80%;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保持在96%以上。加快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市建设,把经济社会发展真正建立在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础上。

表1:上海市节能减排主要指标

指标单位20xx年20xx年十二五期间变化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吨标准煤0.88降低20%左右万元生产总值用水量立方米125.3105下降16%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万吨51.338削减26%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万吨30.425.9削减15%城镇污水处理率%70.280提高9.8个百分点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96>96--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3880以上提高42个百分点以上环保重点监管企业稳定达标排放率%7595提高20个百分点

(二)总体要求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加快推进四个率先的主线,扎实推进能源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工作。把完成节能减排任务作为刚性指标,做到决心不动摇,目标不改变,力度不减弱,切实履行政府的庄严承诺。把节能减排工作与实施十二五规划相结合,与实施环保三年行动计划相结合,与建设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城市相结合,确保完成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坚持结构调整,立足体制创新、机制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注重与江苏、浙江等兄弟省市在节能减排与环境保护领域的合作和联动,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强有力的节能减排工作格局和长效机制。

二、加大结构调整力度

(三)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

十二五期间,全市调整淘汰劣势企业、劣势产品和落后工艺3000个左右,实现节能300万吨标准煤。20xx年,全市调整淘汰劣势企业、劣势产品和落后工艺600个左右,实现节能100万吨标准煤。十二五期间,基本完成水泥、铁合金、小钢铁冶炼调整和淘汰任务,争取关停14家以上水泥企业,关停4家小铁合金厂和14家小钢铁冶炼企业。

表2:加快调整的行业

行业行业细分

稀有稀土金属冶炼钨钼冶炼稀土金属冶炼其他稀有金属冶炼铁合金冶炼铁合金冶炼

纤维素纤维原料

及纤维制造化纤浆粕制造人造纤维(纤维素纤维)制造基础化学原料制造无机酸制造无机碱制造无机盐制造有机化学原料制造其他基础化学原料制造造纸机制纸及纸板制造手工纸制造加工纸制造合成材料制造初级形态的塑料及合成树脂制造合成橡胶制造合成纤维单(聚合)体的制造其他合成材料制造炼钢炼钢

轮胎制造车辆及工程机械轮胎制造力车胎制造轮胎翻新加工塑料薄膜制造塑料薄膜制造

化学药品原药制造化学药品原药制造贵金属冶炼银冶炼其它贵金属冶炼集中调整电镀、热处理、铸造、锻造等生产工艺,加快推动纺织、化工、医药、建材、塑料、皮革、陶瓷等行业淘汰落后工艺和产品。对不按期淘汰的企业,依法予以关停,有关部门依法吊销其生产许可证和排污许可证并予以公布。

表3:限制和淘汰的工艺及产品序号工艺或产品名称

1低档溶剂类涂料、禁用类染料、有机磷农药、粗品泡化碱等重污染和国际禁用产品2铁粉还原技术、隔膜法制烧碱等污染严重的落后产品与工艺3医药行业采用硫代工艺生产的含硫药物以及胺磷产品和技术4严重污染环境和有害人身健康的石棉制品及工艺5国家已限令淘汰的技术落后、耗材高、安全差的电器产品6污染严重的卡车铜水箱等

7低压铁合金电炉、铅烧结锅、敞开炉等落后设备和工艺8黑色和有色金属行业的化铁炼钢、横列式轧机等装备和工艺9铁合金、普通硅、涂料钛白粉、普通有色铸件等产品10铁模浇铸、反射炉熔炼、斜轧穿孔技术及产品11普通钛白粉等落后技术和产品12粘土砖、纸胎油毛毡等产品13玻纤坩埸拉丝、小平板玻璃等产品及生产技术14含致癌芳香胺等禁用染料、含污染环境和影响人体健康化学物质的织物,特别是内衣和童装等产品15落后的棉纺锭、布机和漂炼、染色、印花中污染较严重的工艺技术装备16机电、仪电、轻工、医药等行业的氟利昂产品

(四)扎实推进电力工业上大压小工作

根据市政府与国家发展改革委签订的关停责任书的要求,十二五期间,按照计划关停7个电厂,共计210.8万千瓦小机组。全部改造完成后可节约煤耗110万吨标准煤,二氧化硫排放将从8.85万吨/年下降到0.8万吨/年左右。2007年,关停南市电厂、吴泾老厂两台机组以及金山石化自备燃油机组,共64.5万千瓦。同时,加快新电源项目以及电网、气网工程建设,确保区域供电供热。制定落实配套政策,妥善搞好职工分流安置。建立上海市电力工业上大压小联席会议制度,负责全市上大压小重大问题的协调与监督。

表4:上海市电力工业上大压小进度计划

序号电厂简称机组名称装机

(万千瓦×台)关停时间

1南市电厂8#9#10#6.0×2+2.5×120072吴泾老厂4#5#10×1+12.5×120071#2#3#6#5×1+2.5×320103闵行电厂8#132009

9#10#11#12#13#13+13.5+14×320104杨树浦电厂11#21#2.5×220089#22#3×1+2.5×120090#1#2#3×1+11.2×220105长兴岛第二发电厂1#2#1.2×220106崇明堡镇电厂14#、15#、16#5.5+5.5×220107闸北老厂1#、2#12.5×22009合计29台机组210.8

(五)从源头上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项目

从严控制钢铁、电解铝、铜冶炼、铁合金、电石、焦炭、水泥等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投资项目,上述项目一律由市级项目审批部门审批。建立完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制定实施上海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管理办法。项目申请单位向审批部门提交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或项目申请报告应包含节能篇,否则项目审批部门不予受理;未进行节能审查或未通过节能评估和审查的,不予批准。项目建成后,达不到节能要求的责令限期改正,否则不予验收。

严格实施批项目、核总量制度,所有新、改、扩建项目未取得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的,一律不批准环评文件;项目竣工时污染物排放超过总量指标的,不予通过验收。严格实施环境准入,对建设项目实施环保一票否决制。对未开展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环保基础设施不完备、区域环境质量达不到标准的工业区,不得引进新项目;对不符合清洁生产要求、污染物排放总量得不到落实、能耗和污染物排放超过国家或上海有关标准的新、改、扩建项目,有关部门不得办理相关手续。

(六)积极推进能源结构调整

进一步增加天然气资源和市外电力供应,不断提高清洁能源的消费比重,使煤炭在一次能源中的比重从20xx年的53%下降到20xx年的46%左右。制定鼓励政策,进一步加快发展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20xx年风电装机达到20-30万千瓦,完成太阳能光热当量面积250万平方米,光伏发电达到10兆瓦。

(七)加快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

大力发展低能耗、低污染、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进一步实施上海发展现代服务业实施纲要,重点发展金融、现代物流、信息服务和文化产业等,促进服务外包加快发展。抓紧组织开展服务业引导资金申报工作,努力营造促进服务业发展的良好环境。积极推进电子信息、装备、汽车、船舶、航天航空等产业基地以及重大产业项目建设,不断提升制造业能级。

三、聚焦突破重点

(八)加快实施十大节能重点工程

十二五期间,形成300万吨标准煤的节能能力,累计节能量达到900万吨标准煤。节能重点工程包括:用电设备节电工程、能量系统优化工程、余热余压利用节能工程、燃煤工业锅炉窑炉节煤工程、建筑节能工程、空调和家用电器等节电工程、绿色照明工程、分布式供能等工程、城市交通节约和替代石油工程及政府机构节能工程。组织制定节能重点工程的总体方案和分年度推进计划,2007年重点推进改造燃煤锅炉,通过对3000台燃煤锅炉、炉窑进行节能改造,节约标准煤20万吨;优化钢铁、石化、电力、化工等重点行业生产系统和生产工艺的能量系统;在全市推广应用高效绿色照明产品、节能型空调、高效电机、高压大频率变频调速装置、蓄冷蓄热、余热余压回收利用等节能新技术。

表5:部分重点节能工程

节能工程十二五期间累计节能量工业用电设备

节电工程电机及拖动系统258万吨标准煤其它工业用电设备55万吨标准煤能量系统优化节能工程13万吨标准煤余热余压利用节能工程21万吨标准煤燃煤工业锅炉

窑炉节煤工程提高锅炉窑炉能源利用效率38万吨标准煤燃烧技术或使用优质煤14万吨标准煤空调和其它家用

商用电器节电工程空调系统64万吨标准煤家用及办公电器14万吨标准煤绿色照明工程68万吨标准煤

分布式供能等工程11万吨标准煤

(九)着力抓好主要污染物减排工程建设

按照消化增量、削减存量、控制总量的原则,重点推进燃煤电厂烟气脱硫和城市污水处理厂(及管网)两大工程建设。加快水污染治理工程建设,十二五期间,加大中心城区污水收集管网建设和污染源截污纳管力度,中心城区全面完成污水三期工程,按期完成竹园、白龙港污水处理厂的升级改造和扩容工程;郊区新建、续建和扩建25座污水处理厂,完善30座污水厂配套管网工程,完善28个工业区污水收集管网。

表6:2xx20xx年上海市化学需氧量减排计划

年份削减率(%)削减存量(万吨)控制排放总量(万吨)2006年0.70.230.2

20xx年20.6129.592008年4.31.3128.282009年61.8226.462010年20.6125.9

合计154.5

推动燃煤电厂二氧化硫治理。按照《上海市十二五期

间燃煤电厂脱硫工程实施方案》,14家燃煤电厂(957.2万千瓦)在2010年以前完成烟气脱硫或结构调整。其中,列入第三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中的11家电厂(650.8万千瓦)在2008年底前完成脱硫设施的建设。

表7:20xx20xx年上海市二氧化硫减排计划

年度减排率控制排放总量(万吨)2006年1.0%50.8

20xx年2.0%49.8

20xx年1.4%49.1

20xx年17.9%39.9

20xx年4.9%37.4

合计27%

(十)落实重点领域节能减排任务

1、工业领域。在电力、钢铁、有色、石化、化工、建材等高耗能行业,进一步强化节能减排责任,加强对重点用能企业、重点用能设备、重点产品单耗的管理,开展一批重大节能减排技术改造项目,淘汰一批落后工艺、设备和产品,提高企业能源利用效率,有效控制能源消耗过快增长,减少污染物排放。

优化发电运行方式,优先安排清洁、高效和资源综合利用机组发电,限制能耗高、污染重的低效机组发电。2007年,置换发电量23亿千瓦时,节约20万吨标准煤。

2、交通领域。加快推进枢纽型、功能性、网络化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公路、水路及其他运输方式协调发展。航空、铁路管理部门加强科学管理和科技进步,努力提高能效水平。

实施公交优先战略,加快轨道交通建设和发展。到20xx年,基本建成400公里轨道交通基本网络,建成300公里公交专用道,继续实施中心城区机动车总量控制,城市公共交通客运量占总出行的比重达到33%以上。严格执行乘用车、轻型商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加速淘汰能耗高、排放超标的老旧车型,积极推广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新型混合动力汽车和低能耗、环保的新型公交汽电车。新机动车全面实施国家第三阶段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在用车实施简易工况检测方法,实施联合路检。

3、建筑领域。大力推广节能省地环保型建筑。新建建筑严格执行国家节能50%的标准并加快达到65%的标准,强化新建民用建筑执行节能强制性标准的全过程监督管理,对达不到标准的建筑,不得办理开工和竣工验收备案手续,不准销售使用。

政府办公建筑率先示范,结合旧住房综合改造,加快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十二五期间,实施3000万平方米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结合世博园区和世博场馆建设,对建筑节能新技术、新材料和新体系等进行规模化示范,实现综合技术攻关示范项目300万平方米。十一五期间,可再生能源与建筑一体化的建筑面积年均增长20%。建立全市建筑节能数据库。

表8:建筑节能示范项目

项目示范内容建筑面积

新建居住建筑节能65%50万m2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节能50%100万m2建筑节能新技术、新材料和新体系规模化应用可再生能源利用与建筑结合100万m2低能耗、超低能耗和绿色建筑50万m2

4、商业领域。根据商业和餐饮服务业不同业态、不同行业能耗情况,制订上海市大型商业设施能耗标准体系。对全市350余家5000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商店分批进行节能诊断,开展节能技术改造。所有商业企业严格执行空调温度控制标准及空调清洗措施。对餐饮门店开展优质管理节能达标活动。

(十一)强化重点单位节能减排管理

对重点用能单位实施分层、分类管理。进一步落实责任制,制定和实施上海市重点用能单位加强节能管理工作办法。对列入国家千家企业名单的11家重点单位,在完成能源审计的基础上,进行跟踪检查;对年用能量5万吨标准煤以上的100多家单位,2007年开展对标管理和能源审计;对年用能量5千吨标准煤以上的800多家单位,逐步建立能源消耗月报制度;对年用能量2千吨标准煤以上的单位,由区县政府加强节能降耗监管。重点用能单位设置能源管理岗位,逐步建立能源管理师制度。

加大重点污染源的监管和限期治理力度。环保重点监管单位按要求安装在线监控设备,并与环保监管部门联网,实施环境监测、监察、监管的三监联动机制,污染物达标排放率由2005年的75%提高到20xx年的95%。市、区县政府根据职责分工,依法责令污染环境的单位限期治理。治理期间,采取限产、限排措施,确保符合限期治理决定的排放要求。逾期未治理或者未达到治理要求的,由环保部门依法严肃查处。

四、加快发展循环经济

(十二)深化循环经济试点

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对第一批循环经济试点的要求,推进落实《上海市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积极做好参加国家第二批循环经济试点的推荐和推进工作。在继续推进协调浦东新区和漕河泾高新技术开发区等市级循环经济试点的同时,进一步扩大试点,选择一批单位开展各种类型试点,探索不同层面发展循环经济的有效模式。

(十三)推进资源综合利用

推进墙体材料革新,禁止和限制墙体材料消耗粘土资源。

重点开展高钙粉煤灰、电厂脱硫废渣和废弃混凝土的综合利用,到20xx年,形成100万吨脱硫废渣综合利用能力。支持若干家汽车零部件等机电产品再制造企业和电子废弃物回收利用企业发展。全面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系统建设,建立和完善再生资源回收网络,提高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建设老港固体废弃物综合处置和资源化基地,在郊区建设一批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厂。到20xx年,全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从20xx年的26%提高到50%左右。积极发展循环型农业和生态农业,进一步提高秸秆和畜禽粪便的资源化利用程度,到20xx年,商品有机肥施用面积达100万亩。

(十四)建设节水型社会

严格取水许可管理,逐步实现计划用水管理全覆盖并加强对用水户的考核。20xx年前,所有取水户实行装表计量。严格控制高耗水、高用水行业发展,对火力发电、石油石化等高用水行业全面进行节水技改。推广节水技术和器具,新建全装修住宅全面使用节水型卫生器具,完成中心城区60万套老式便器水箱的节水改造。在市政、环卫、绿化、景观等领域扩大使用河水、雨水和中水。积极发展节水型农业。在工业园区、校区、社区和企业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示范试点。到20xx年,全市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20xx年下降30%。

(十五)推进清洁生产

结合第三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巩固和推进100家企业实施清洁生产,重点开展钢铁、化工、医药、电镀等行业的清洁生产。对污染物排放浓度严重超标或超过排放总量的重污染企业,依法开展清洁生产强制性审核。逐步扩大清洁生产试点范围。

五、加强技术开发与机制创新

(十六)强化节能减排的技术支撑

围绕突破节能减排技术瓶颈,加强相关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示范、推广。在电力、冶金、石化、化工、建材、交通、建筑等高耗能高排放行业中选择一批节能减排规模效应大、具有行业共性的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进行产学研联合攻关。加大新能源汽车、新型照明、节能型空调、余热回收利用、建筑保温隔热、电厂脱硫副产品综合利用、污泥资源化无害化等领域的研发力度。加快节能减排技术支撑平台建设和人才队伍培育,建成若干工程中心与重点实验室,培育创新团队和领军人物。

(十七)加快建立节能技术服务体系

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重点支持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为企业以及党政机关办公楼、公共设施和学校等实施节能改造提供诊断、设计、融资、改造、运行管理一条龙服务。培育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年内形成120家节能服务公司,两年内形成2-3家具有全国辐射力的大型节能服务公司。健全有利于节能服务业发展的良好环境,拓宽融资渠道,完善中介服务,建立专业性的节能技术交易市场。

六、强化节能减排责任

(十八)建立强有力的节能减排领导协调机制

成立由市长任组长、相关副市长任副组长的上海市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市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领导小组成员。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发展改革委,负责承担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其中有关污染减排方面的工作由市环保局负责。各区县和重点用能单位结合各自实际,相应建立领导机构。各区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对本地区节能减排工作负总责。

(十九)建立政府节能减排工作问责制

将节能减排指标完成情况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实行行政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十二五期间,全市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下降30%,第三产业(包括交通、旅游、商贸等行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下降15%,建筑节能15%,政府机关用能减少20%,各区县和开发区的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20%,教育系统和卫生系统的能耗指标有所下降。严格控制能耗总量,进一步完善节能指标逐级分解和考核制度,将节能降耗责任和成效纳入各级政府、各个部门目标责任制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体系中。市各部门根据职责分工,负责相关领域的节能减排工作。区县政府负责推动中央、市属以外各类企事业单位的节能减排工作,并配合行业主管部门落实节能减排责任。在国家出台考核方案的基础上,针对国有控股企业、外资和民营等企业、区县所属企业的不同情况,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

研究制定污染减排的统计、监测、考核办法。把污染减排纳入各级政府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体系,实施环境空气质量分区日报和水环境质量分区报告制度,定期公布各区县环境质量状况、污染物排放总量减排情况,并将考核情况作为干部奖惩的依据之一。

(二十)加强能源统计和计量等基础性工作

建立和完善全市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指标季度核算制度和公报制度,对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的能耗情况进行内部通报。20xx年,推进80多家大中型工业企业开展能源统计数据联网直报工作。加大能源统计工作的巡查力度,加强能源统计队伍建设。对重点耗能企业以及区县主管部门的统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强化对统计数据的审核评估,提高数据质量。按照国家《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的要求,推进用能单位配备完善的能源计量器具,依法搞好能源计量管理。

七、发挥政策激励和约束作用

(二十一)充分发挥价格杠杆作用

深化能源资源价格改革,进一步提高能源资源价格,推进燃气、水、电力价格改革。对冶金等高耗能行业中的落后企业,加大实行差别电价的力度,对列入淘汰类的劣势行业和企业实行差别化价格。实施累进加价措施,对新增项目超出节能审查核定水平部分,以及既有项目超过能耗定额部分,实行累进加价。运用价格手段,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完善水价改革方案,建立促进节水的价格机制,推行阶梯式水价,合理提高各类用水价格。按照补偿治理成本的原则,逐步提高排污收费标准。

实施脱硫电厂优先上网和有利于烟气脱硫的电价政策。适时出台居民生活垃圾收费政策。

(二十二)加大节能减排投入力度

市、区县两级政府在财政预算中安排一定资金,采用补助、奖励等方式,支持节能减排重点工程、高效节能产品和节能新机制推广、节能管理能力建设和污染减排监管体系建设等。进一步发挥政府各项节能减排专项资金的作用,重点用于支持节能技术改造、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建筑交通节能、可再生能源开发等。制定能源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大财政基本建设投资向节能、环保和资源综合利用项目的倾斜力度。十一五期间,全市环保投入保持在相当于同期全市生产总值3%的水平。政府环保投入重点支持主要污染物减排工程和环保监管能力建设。健全水资源使用、保护和其他敏感生态区域保护的支持政策,探索污染排放总量有偿使用和排污权交易,研究征收生态环境补偿费的措施。吸引和鼓励企业、社会增加对节能减排的投入。

(二十三)落实和细化节能减排税收和金融政策

进一步落实国家有关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节能技术改造等方面的税收优惠政策。跟踪了解政策执行情况,加大节能税收优惠政策的宣传力度,引导企业用足用好有关政策。

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循环经济、环境保护及节能减排技术改造项目的信贷支持,优先为符合条件的节能减排项目、循环经济项目提供直接融资服务。推动金融、节能、环保、征信等部门建立环境信息通报制度,将企业节能、环保信息纳入企业征信系统。

八、加强立法和标准建设

(二十四)进一步加强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工作

按照法定程序,加快《上海市节约能源条例》、《上海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办法》、民用建筑节能、废旧家用电器回收处理管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管理、环保设施运营监督管理、排污许可、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城市排水和污水管理等方面规定的修订及制定。抓紧完成节能监察管理、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节约用电管理等方面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及修订。开展上海市工业区环境管理办法、饮用水源保护条例等的立法调研。

(二十五)完善节能和环保标准

抓紧制定和完善主要耗能产品、大型公共建筑能耗限额标准和各类民用建筑能耗标准定额。严格执行国家已颁布的有关产品能效标准,重点对汽车、空调、冰箱、风机、水泵等节能潜力大、适用面广的用能产品,加快实施能效标识制度,加强能效标识监督检查。对国家尚未制定出台能耗标准的行业和能效标准的产品,由市有关部门加快制定地方性标准。加快制定钢铁、石化和化工行业污染物排放等一批地方环境技术规范和标准。

(二十六)加强节能减排执法监督检查 强化对重点耗能企业和污染源的日常监督检查,对违反节能环保法律法规的单位公开曝光,依法查处。对年耗能5万吨标准煤以上的重点耗能单位,实施远程监控。对新建项目的审批及项目设计、建设、验收和运行等环节加强节能监察。以工业区污水治理为重点,加大对超标排放水污染物、严重污染水环境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严格实施限期治理和试生产期间污染管理的有关规定。积极推进环保执法专项行动,重点组织开展直排河道污染源专项执法检查,对烟囱冒黑烟进行专项整治,继续开展清理整顿不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和水源地保护专项执法行动,组织开展医疗废物专项执法检查,并继续曝光典型环境违法行为,公布违法企业名单,有效打击不法排污企业。建立节能环保执法责任追究制度。

九、加强宣传教育

(二十七)加强节能减排宣传报道

各主要新闻媒体要制定年度宣传报道计划,将节能减排纳入重大主题宣传活动,开设节能减排专题,在重要版面、重要时段进行深度报道;制作刊播节能减排公益性广告,宣传节能减排的重要性、紧迫性以及国家采取的政策措施,大力弘扬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社会风尚,普及节能环保知识,提高全社会的节约环保意识。积极宣传节能先进典型,揭露和曝光浪费能源资源、严重污染环境的反面典型。

(二十八)组织好重大主题宣传活

动精心组织全国节能宣传周、全国城市节水宣传周及世界环境日、地球日、水日宣传活动。组织有关单位编制发放节能、环保知识的小手册。组织企事业单位、机关、学校、社区等开展经常性的节能环保宣传。对在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由政府部门定期予以表彰和奖励。

(二十九)加强对青少年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

有关部门组织编制相关材料,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观念渗透在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教学中。中小学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主题活动,从小培养青少年的节约和环保意识,达到以教育影响学生、以学生影响家庭、以家庭影响社会的效果。

(三十)动员市民和社会团体广泛参与

大力提倡绿色消费。组织编写消费行为导则和资源节约公约,鼓励购买和使用绿色产品,引导市民合理消费,减少浪费。

将节水、节电、节气等作为文明单位、文明社区的评选标准之一。组织开展百万职工节能降耗竞赛活动。发挥社会团体、行业协会、民间组织的作用,鼓励其开展节能减排咨询研究、培训、研讨、宣传等活动。

十、发挥政府表率作用

(三十一)健全机关节能管理制度

努力建设崇尚节约、厉行节约、合理消费的机关文化。各级机关落实节能管理人员,开展本单位能源利用状况分析、提出节能阶段性目标建议及采取相应节能措施等。按照要求做好能耗数据季报工作,建立能耗信息采集责任制和数据统计台账制度。定期公布能耗统计情况,适时发布市级机关各单位节能工作信息。建立市级机关能耗标准与行政经费预算互动的管理模式,逐步加强对机关事业单位水电气等支出预算的审计和监督。通过定期抽查、单位自查等形式,建立科学的能耗督查和行为节能考评机制,定期组织节能示范评选,对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存在浪费行为的单位进行通报。

(三十二)抓好办公设施和设备节能

以集中办公楼宇和年能耗千吨标准煤以上的单位为重点,开展能耗状况调研和节能诊断,分步骤、分阶段实施节能改造项目。尽快提出并实施食堂节约用气的改造方案。加强公务车节油方面的督查,在控制车辆编制数和车辆配备标准的基础上,核定公务车节能标准,进一步推广车辆定点维修、保险等,实现一车一卡定点加油制度。

(三十三)严格执行绿色采购制度

节能降耗知识范文第5篇

2011年节能自查报告

2011年12月15日

自“十一五”以来,节能减排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指导性方针,越来越引起全国民众的重视。我国的“十二五规划”更是明确提出了节能减排的细化目标,其严格的约束性指标进一步体现了国家节能减排的决心。

自公司成立以来,我公司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学习了省政府《批转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及考核实施方案和办法的通知》(鲁政发„2008‟55 号)、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东营市能耗统计监测及考核实施方案的通知》(东政办发„2008‟22号)和县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广饶县节能目标责任考核实施方案》(广政办发„2010‟40号)等文件,在开发区领导及各主管部门的指导和帮助下,坚持“经济效益的实现必须以节能减排为前提、向节能减排要效益”的方针,最大限度地利用能源、保护环境、提高工作效率,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我公司2011年节能减排工作情况简报如下:

(一)节能考核指标完成情况

2011节能目标责任书对我****集团的要求是:重点企业万元GDP能耗比2010年降低3.80%以上。2010年11月我公司耗电量9669040千瓦时,生产总量为178296吨,产值2210.51万元,万元GDP能耗为22.86万元/千瓦时;截止2011年11月,我公司2011年综合耗电量7885645千瓦时,生产总量1619976吨,产值17332.65万元,万元GDP能耗能耗为21.98万元/千瓦时,比去年同期降低3.81个百分点。

(二)采取的主要措施

我公司通过对节能减排相关文件的学习,确定了依靠管理、依靠制度、依靠组织进行节能减排工作的主导思想。

在公司机关成立以董事长、总经理为组长,综合办公室、工程管理部、安全质量环保部、经营管理部等有关部门为成员的节能减排小组,加强对节能减排工作的领导、组织、协调和监督。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积极营造节能减排的浓厚氛围,培养干部职工节能减排的行为习惯:

1、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节约公务用品,对办公用品

的领用实行严格控制,杜绝浪费现象。

2、大力推广无纸化办公,同一部门内充分利用各部门

的局域网,各个部门之间推广即时通讯软件,提高工作效率,减少纸张的使用。

3、加强控制各种电器的使用,保证有需要时才开机,

杜绝电脑及打印机长时间通电待机的现象。

4、由公司办公室通过即时通讯软件召集需要用车的部

门,统一协调外出用车计划,除紧急事务外,杜绝为一两个人派车出行的现象。

5、在项目部成立由项目经理、执行经理、总工程师、

专职安全员、土建工长、水暖工长、电气工长等相关人员组成的节能减排执行小组,切实将节能减排工作纳入项目部的日常工作,务求实效,提高设备用能效率、降低资源消耗、减少污染物减放、实现清洁生产。

我公司在建的项目分布广泛,涉及稻庄镇、陈官乡多个地区,虽然各个地区的环境不同,同一地区的各个项目部具体情况也有所不同,但节能减排工作的原则是一致的,针对这一情况,我公司对所属项目部进行了如下规定:

1、利用场地自然条件,合理考虑生活区及办公区的相

对地理位臵,充分利用自然通风和天然采光,减少使用人工照明和空调。生活区用电采用统一管理,如有条件,采用节能型灯具进行照明。在电源供应处设臵节约用电标志。

2、施工现场采用节能型用水器具,在水源处设臵节约

用水标识,施工现场设臵废水回收再利用措施,避免管网漏损。现场交通道路和材料堆放地同意规划排水沟,控制污水流向,设臵沉淀池,严防施工污水直接排入市政污水系统或自由流出施工区域,污染周边环境。

3、优化施工组织设计,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工作面,

减少作业区域的机具数量,安排施工工艺时,优先考虑消耗电能及其他能源较少的工艺,充分利用可再利用的工具及材料(如模板等),减少浪费,提高施工能源利用率。

4、施工过程根据施工进度定制采购计划,库房内严格

控制限额领料制度,严格控制材料的消耗。尽量采用工业化生产的成品,减少现场作业。

5、节能技术进步和节能技改实施情况

(1)按规定淘汰落后耗能工艺、设备和产品:

2011年我公司累计淘汰落后设备12台,新上耗能低设备10台,真正实现了淘汰落后工艺,学习先进经验的目标。

(2)制定实施节能技改计划和重点耗能设备更新改造计划,并按计划完成任务:

2011年,为了完成节能办公室给予的目标,我公司把节能技改计划落实到每个组、每个班、每个人。树立了“人人要节能,人人要高效”的良好工作作风。

(3)安排节能研发专项资金并逐年增加:

2011年,******有限公司安排技能研发专项资金100万元,比2010年提高了10个百分点。

6、节能技术进步和节能技改实施情况

(1)按规定淘汰落后耗能工艺、设备和产品:

2011年我公司累计淘汰落后设备12台,新上耗能低设备10台,真正实现了淘汰落后工艺,学习先进经验的目标。

(2)制定实施节能技改计划和重点耗能设备更新改造计划,并按计划完成任务:

2011年,为了完成节能办公室给予的目标,我公司把节能技改计划落实到每个组、每个班、每个人。树立了“人人要节能,人人要高效”的良好工作作风。

(3)安排节能研发专项资金并逐年增加:

2011年,******有限公司安排技能研发专项资金100万元,比2010年提高了10个百分点。

7、节能目标分解和落实情况

(1)按将节能目标分解到车间、班组或个人:

2011年,为了完成节能办公室给予的目标,我公司把节能技改计划落实到每个组、每个班、每个人。树立了“人人要节能,人人要高效”的良好工作作风。

(2)对节能目标落实情况进行考评:评选了黄建光等积极分子。

(3)实施节能奖励制度。2011年累计罚款5000余元,奖励3500余元。制定了严格的奖惩制度并实施到位。

(三)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公司对节能减排工作给予了足够的重视,但实际工作中仍然有多种问题需要解决:

8、 节能减排目标的制定缺少充分的科学依据,无法形成细致的、量化的约束性规定,随意性较强。同时,项目部工程所需能源及排放的统计、报告、核实制度体系尚不健全。

9、 节能减排领导班子虽然已经确定,但在节能管理、节能改造、节能应用、尤其是节能效果等方面,尚未建立起行之有效的奖惩制度,做得好了没有与之对等的奖励,做的不好也没有相应的惩罚措施,无法调动各部门员工及项目部工作人员在节能减排工作上的主观能动性与工作积极性。

10、 虽然我公司对节能减排工作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对有些项目工程的业主方对节能减排工作认识不足,对我公

司及项目部针对节能减排工作的具体布臵持保留甚至否定态度,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诸多影响。公司和项目部及业主方等利益相关者参与综合决策的渠道和机制还显不足。

(四)2012年节能减排工作的安排

2012年,我公司要巩固机构设臵、调整人员配备、提高经费保障,建立统一的能源消耗定额和支出标准,做到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以适应节能减排工作的要求。

同时,公司机关及各项目部要加强对节能减排工作的宣传,进一步提高公司各级员工对节能减排工作的认识,引导大家树立“节能是进步,减排是美德,节能减排就是发展”的理念。

另外,公司要责成各个项目部,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节能减排技能培训,号召广大一线职工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为节能减排献计献策。另各级职工从“要我节能减排”转变为“我要节能减排”。

******有限公司

节能降耗知识范文第6篇

1工程概况 2实施原则和目的 3实施方法 4节能减排措施

5施工中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与新工艺的推广应用 1工程概况

1.1总体概况

工程名称:万泰时代城华府

3、

5、

7、

10、

11、

18、

19、20、21#楼

工程地址:范公路西侧,黄海路北侧 建设单位:万泰房地产盐城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江苏省盐城规划市政设计院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江苏伟业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湖南省沙坪建设有限公司 1.2建筑概况

万泰时代城华府

3、

5、

7、

10、

11、

18、

19、20、21#楼工程项目南至黄海路路,东至范公路,西至文港路,北至小洋河,交通便捷,配套服务设施齐全。

本项目总用地面积29858.64㎡,总建筑面积105748㎡,地上建筑面积82564㎡,其中住宅建筑面积73620㎡。

3、

5、

7、

10、

11、

18、19#楼分别为

18、

18、

18、

18、

18、

18、19层的高层住宅,地下建筑面积约23184㎡。

2实施原则和目的

根据公司文件精神,为大力推进公司的节能减排工作,提升项目部精细化管理水平,实施节能环保、降本增效目标,建立节能减排标准化工地,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必须以降低能耗、促进环保、增加效益为核心,坚持效益为本、节约优先的原则;坚持技术为本、管理优先的原则,以期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实现公司利润、效益最大化。

3实施方法

(1)健全组织体系:项目部应成立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项目节能减排的指导工作,指定专门的部门和人员具体负责节能减排工作。项目经理是节能减排第一责任人,对此项工作负总责。 (2)建立节能减排考核制度:定期组织人员对各节能减排项目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绩效挂钩,以利提高参与人员的积极性。 (3)建立节能减排标准化工地公示制度:在施工现场的展示区建立节能减排公示牌,公布节能减排主要责任人、工作目标及指标、主要措施。

4节能减排措施

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与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的施工活动,实现四节一环保(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同时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和高能效设备,推行应用示范工程。

本工程节能减排工作包括以下内容:

(1)环境保护措施,制定环境管理计划及应急救援预案,采取有效措施,降低环境负荷,保护地下设施和文物等资源。

(2)节材措施,在保证工程安全与质量的前提下,制定节材措施。 (3)节水措施,根据工程所在地的水资源状况,制定节水措施。 (4)节能措施,进行施工节能策划,确定目标,制定节能措施。 (5)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措施,制定临时用地指标、施工总平面布置规划及临时用地节地措施等。 4.1环境保护措施 4.1.1扬尘控制

1、运送土方、垃圾、设备及建筑材料等,不污损场外道路。运送容易散落、飞扬、流漏的物料的车辆,必须采取措施封闭严密,保证车辆清洁。施工现场出口应设置洗车槽。

2、土方作业阶段,采取洒水、覆盖等措施,达到作业区目测扬尘高度小雨1.5m,不扩散到场区外。

3、结构施工、安装装饰装修阶段,作业区目测扬尘高度小于0.5m。对易产生扬尘的堆放材料应采取覆盖措施;对粉末状材料应封闭存放;场区内可能引起扬尘的材料及建筑垃圾搬运采取降尘措施,如覆盖、洒水等;浇筑混凝土前清理灰尘和垃圾时尽量使用吸尘器,避免使用吹风器等易产生扬尘的设备;机械剔凿作业时可用局部遮挡、掩盖、水淋等防护措施;高层或多层建筑清理垃圾应搭设封闭性临时专用道或采用容器吊运。

4、施工现场非作业区达到目测无扬尘的要求。随现场易飞扬物质采取有效措施,如洒水、地面硬化、围挡、密网覆盖、封闭等,防止扬尘产生。

5、在场界四周隔档高度位置测得的大气总悬浮颗粒物(TSP)月平均浓度与城市背景值的差值不大于0.08mg/m3。 4.1.2噪音与振动控制

1、现场噪音排放不得超过国家标准《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的规定。

2、在施工场界对噪音进行实时监测与控制。监测方法执行国家标准《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的规定。

3、使用低噪音、低振动的机具,采取隔音与割振措施,避免或减少施工噪音和振动。 4.1.3光污染控制

1、尽量避免或减少施工过程中的光污染。夜间室外照明灯加设灯罩,透光方向集中在施工范围。

2、电焊作业采取遮挡措施,避免电焊弧光外泄。 4.1.4水污染控制

1、施工现场污水排放应达到国际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的要求。

2、在施工现场应针对不同的污水,设置相应的处理设施,如沉淀池、隔油池、化粪池等。

3、污水排放应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废水水质检测,提供相应的 污水检测报告。

4、保护地下水环境。采用隔水性能好的边坡支护技术。当基坑开挖抽水量大于50万m3时,应进行地下水回灌,并避免地下水被污染。

5、对于化学品等有毒材料应有严格的隔水层设计,做好渗漏液收集和处理。 4.1.5土壤保护

1、保护地表环境,防止土壤浸蚀、流失。因施工造成的裸土,及时覆盖或种植速生草种,以避免土壤浸蚀;因施工造成容易发生地表径流土壤流失的情况,采取设置地表排水系统、稳定斜坡、植被覆盖等措施,减少土壤流失。

2、沉淀池、隔油池、化粪池等不发生堵塞、渗漏、溢出等现象。及时清掏各类池内沉淀物,并委托有资质的单位清运。

3、对于有毒有害废弃物如电池、墨盒、油漆、涂料等应回收后交有资质的单位处理,不能作为建筑垃圾外运,避免污染土壤和地下水。

4、施工后应恢复施工活动破坏的植被(一般指临时占地内)。与当地园林、环保部门进行合作,在先前开发地区种植当地或其他合适的植物,以恢复剩余地地貌或科学绿化,补救施工活动中人为破坏植被和地貌造成的土壤浸蚀。 4.1.6建筑垃圾控制

1、制定建筑垃圾减量化计划,如住宅建筑,每万平方米的建筑垃圾不宜超过400吨。

2、加强建筑垃圾的回收再利用,力争建筑垃圾的再利用和回收率达到30%,建筑物拆除产生的废弃物的再利用和回收率大于40%。对于碎石类、土石方类建筑垃圾,可采用基坑回填、铺路等方式提高再利用率,力争再利用率大于50%。

3、施工现场生活区设置封闭式垃圾容器,施工场地生活垃圾实行袋装化,及时清运。对建筑垃圾进行分类,并收集到现场封闭式垃圾站,集中运出。

4.1.7地下设施、文物和资源保护

1、施工前应调查清楚地下各种设施,做好保护计划,保证施工场地周边的各类管道、管线、建筑物的安全运行。

2、施工过程中一旦发现文物,立即停止施工,保护现场并通报文物部门。

3、避让、保护施工场区及周边的古树名木。 4.2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4.2.1节材措施

1、图纸会审时,应审核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的相关内容,达到材料损耗率比定额损耗率降低30%。

2、根据施工进度、库存情况等合理安排材料的采购、进场时间和批次,减少库存。

3、现场材料堆放有序。存储环境适宜,措施得当。保管制度健全,责任落实。

4、材料运输工具适宜,装卸方法得当,防止损坏和遗撒。根据现场平面布置情况就近卸载,避免和减少二次搬运。

5、采取技术和管理措施提高模板、脚手架等的周转次数。

6、优化安装工程的预留、预埋、管线路径等方案。

7、应就地取材,施工现场500公里以内生产的建筑材料用量占建筑材料总重量的70%以上。 4.2.2结构材料

1、推广使用预拌混凝土和商品砂浆。准确计算采购数量、供应频率、施工速度等,在施工过程中动态控制。结构工程使用散装水泥。

2、推广使用高强钢筋和高性能混凝土,减少资源消耗。

3、推广钢筋专业化加工和配送。

4、优化钢筋配料和下料方案。钢筋制作前应对下料单及样品进行复核,无误后方可批量下料。

5、采取数字化技术,对大体积混凝土等专项施工方案进行优化。 4.2.3围护材料

1、门窗、屋面、外墙等围护结构选用耐候性及耐久性良好的材料,施工确保密封性、防水性和保温隔热性。

2、门窗采用密封性、保温隔热性能、隔音性能良好的型材和玻璃等材料。

3、屋面材料、外墙材料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和保温隔热性能。

4、当屋面或墙体等部位采用基层加设保温隔热系统的方式施工时,应选择高效节能、耐久性好的保温隔热材料,以减少保温隔热层的厚度和材料用量。

5、屋面或墙体等部位的保温隔热系统采用专用的配套材料,以加强各层次之间的粘结或连接强度,确保系统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6、根据建筑的实际特点,优选屋面或外墙的保温隔热材料系统和施工方式,例如保温板粘贴、保温板干挂、聚氨酯硬泡喷涂、保温浆料涂抹等,以保证保温隔热效果,并减少材料浪费。

7、加强保温隔热系统与围护结构的节点处理,尽量降低热桥效应。针对建筑物的不同部位保温隔热特点,选用不同的保温隔热材料及系统,以做到经济适用。 4.2.4装饰装修材料

1、贴面类材料在施工前,应进行总体排版策划,减少非整块材的数量。

2、采用非木质的新材料或人造板材代替木质板材。

3、防水卷材、壁纸、油漆及各类涂料基层必须符合要求,避免起皮、脱落。各类油漆及粘结剂应随用随开启,不用时及时封闭。

4、幕墙及各类预留预埋应与结构施工同步。

5、木制品及木装饰用料、玻璃等各类板材等宜在工厂采购或定制。

6、采用自粘类片材,减少现场液态粘结剂的使用量。 4.2.5周转材料

1、选用耐用、维护与拆卸方便的周转材料和机具。

2、优先选用制作、安装、拆除一体化的专业队伍进行模板工程施工。

3、模板应以节约自然资源为原则,如有条件,推广使用定型钢模、钢框竹模、竹胶板。

4、施工前应对模板工程的方案进行优化。多层、高层建筑使用可重复利用的模板体系,模板支撑宜采用工具式支撑。

5、优化高层建筑的外脚手架方案,采用整体提升、分段悬挑等方案。

6、现场办公和生活用房采用周转式活动板房。现场围挡应最大限度地利用已有围墙,或采用装配式可重复利用围挡封闭。力争工地临房、临时围挡材料的可重复利用率达到70%。 4.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4.3.1提高用水效率

1、施工中采用先进的节水施工工艺。

2、施工现场喷洒路面、绿化浇灌不宜使用市政自来水。现场搅拌用水、养护用水应采取有效的节水措施,严禁无措施浇水养护混凝土。

3、施工现场供水管网应根据用水量设计布置,管径合理、管路简捷,采取有效措施减少管网和用水器具的漏损。

4、现场机具、设备、车辆冲洗用水必须设立循环用水装置。施工现场办公区、生活区的生活用水采用节水系统和节水器具,提供节水器具配置比率。项目临时用水应使用节水型产品,安装计量装置,采取针对性的节水措施。

5、施工现场建立可再利用水的收集处理系统,使水资源得到梯级循环利用。

6、施工现场分别对生活用水与工程用水确定用水定额指标,并分别计量管理。

7、对混凝土搅拌站点等用水集中的区域和工艺点进行专项计量考核。施工现场建立雨水、中水或可再利用水的收集利用系统。 4.3.2非传统水源利用

1、优先采用中水搅拌、中水养护,有条件的话可以收集雨水养护。

2、处于基坑降水阶段,宜优先采用地下水作为混凝土搅拌用水、养护用水、冲洗用水和部分生活用水。

3、现场机具、设备、车辆冲洗、喷洒路面、绿化浇灌等用水,优先采用非传统水源,尽量不使用市政自来水。

4、力争施工中非传统水源和循环水的再利用量大于30%。 4.3.3用水安全

在非传统水源和现场循环再利用水的使用过程中,应制定有效的水质检测与卫生保障措施,确保避免对人体健康、工程质量以及周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4.4节能与能源利用 4.4.1节能措施

1、制订合理施工能耗指标,提高施工能源利用率。

2、优先使用国家、行业推荐的节能、高效、环保的施工设备和机具,如选用变频技术的节能施工设备等。

3、施工现场分别设定生产、生活、办公和施工设备的用电控制指标,定期进行计量、核算、对比分析,并有预防与纠正措施。

4、在施工组织设计中,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工作面,以减少作业区域的机具数量,相邻作业区充分利用共有的机具资源。安排施工工艺时,应优先考虑耗用电能的或其它能耗较少的施工工艺。避免设备额定功率远大于使用功率或超负荷使用设备的现象。 4.4.2机械设备与机具

1、建立施工机械设备管理制度,开展用电、用油计量,完善设备档案,及时做好维修保养工作,使机械设备保持低耗、高效的状态。

2、选择功率与负载相匹配的施工机械设备,避免大功率施工机械设备低负荷长时间运行。机电安装可采用节电型机械设备,以利节电。机械设备宜使用节能型油料添加剂,在可能的情况下,考虑回收利用,节约油量。

3、合理安排工序,提高各种机械的使用率和满载率,降低各种设备的单位耗能。

4.4.3生产、生活及办公临时设施

1、利用场地自然条件,合理设计生产、生活及办公临时设施的体形、朝向、间距和窗墙面积比,使其获得良好的日照、通风和采光。

2、临时设施宜采用节能材料,墙体、屋面使用隔热性能好的材料,减少夏天空调、冬天取暖设备的使用时间及耗能量。

3、合理配置采暖、空调、风扇数量,规定使用时间,实行分段分时使用,节约用电。 4.4.4施工用电及照明

1、临时用电优先选用节能电线和节能灯具,临电线路合理设计、布置,临电设备宜采用自动控制装置。采用声控、光控等节能照明灯具。

2、照明设计以满足最低照度为原则,照度不应超过最低照度的20%。 4.5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措施 4.5.1临时用地指标

1、根据施工规模及现场条件等因素合理确定临时设施,如临时加工场、现场作业棚及材料堆场、办公生活设施等的占地指标。临时设施的占地面积应按用地指标所需的最低面积设计。

2、要求平面布置合理、紧凑,在满足环境、职业健康与安全及文明施工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废弃地和死角,临时设施占地面积有效利用率大于90%。 4.5.2临时用地保护

1、应对深基坑施工方案进行优化,减少土方开挖和回填量,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土地的扰动,保护周边自然生态环境。

2、红线外临时占地应尽量使用荒地、废地,少占用农田和耕地。工程完工后,及时对红线外占地恢复原地形、地貌,使施工活动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

3、利用和保护施工用地范围内原有绿色植被。对于施工周期较长的现场,可按建筑永久绿化的要求,安排场地新建绿化。 4.5.3施工总平面布置

1、施工总平面布置应做到科学、合理,充分利用原有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管线为施工服务。

2、施工现场搅拌站、仓库、加工场、作业棚、材料堆场等布置应尽量靠近已有交通路线或即将修建的正式或临时交通路线,缩短运输距离。

3、临时办公和生活用房应采用经济、美观、占地面积小、对周边地貌环境影响较小,且适合于施工平面布置动态调整的多层轻钢活动板房、钢骨架水泥活动板房等标准化装配式结构。生活区与生产区应分开布置,并设置标准的分隔设施。

4、施工现场围墙采用连续封闭的轻钢结构预制装配式活动围挡,减少建筑垃圾,保护土地。

5、施工现场道路按照永久道路和临时道路相结合的原则布置。施工现场内形成环形通路,减少道路占用土地。

6、临时设施布置应注意远近结合,努力减少和避免大量临时建筑拆迁和场地搬迁。

5施工张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与新工艺的推广应用

5.1施工方案应建立推广、限制、淘汰公布制度和管理办法。发展适合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技术,对落后的施工方案进行限制或淘汰,鼓励施工技术的发展,推动施工技术的创新。

5.2大力发展现场监测技术、低噪音的施工技术、现场环境参数检测技术、自密实混凝土施工技术、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粗直接钢筋连接技术、新型建筑防水技术、建筑固体废弃物再生产品在墙体材料中的应用技术、新型模板及脚手架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等。

5.3加强信息技术应用,如三维建筑模型的工程量自动统计、数字化工地、基于电子商务的建筑工程材料、设备与物流管理系统等。通过应用信息技术,进行精密规划、设计、精心建造和优化集成,实现与提高节能减排的各项指标。

湖南省沙坪建设有限公司 万泰时代城华府项目部

上一篇:化学实验预习报告范文下一篇:编导艺术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