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教育教学工作总结范文

2023-09-18

书法教育教学工作总结范文第1篇

一、目的意义:开设书法课可以陶冶学生情感,培养审美能力,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和文化的理解,既有利于写字技能的提高,也有利于增进学识修养。正确书写和运用汉字是有效进行书面交流的基本保证;是学生学习语文和其他课程;形成终身学习能力的基础。也是现代中国公民应有的基本素养。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在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汉字输入技术的同时,更要强化汉字的书写能力、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

二、具体要求 :

(

一、)实施时间 自2012年9月起,我校将在各年级全面开设书法课,把书法课纳入学校课程计划

一、二年级设写字课,三至六年级设书法课。

(

二、)开课要求

1、书法指导课的基本原则是:第一学段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照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第二学段要能用毛笔临摹名家字帖,写好楷书,了解书法的章法,能进行基本的书法创作。在学习中体会汉字的美感。

2、学校要对书法课的教学情况进行检查、评价。本学期至少开展一次学生优秀书法作业的展示活动及收集留底。

3、全体教师要以正确认真的书写为学生做表率,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养成。各学科任课教师在教学中要明确书写要求,各科作业都应书写规范认真端正。

三、组织机构

1、学校校长及教导主任全面负责学校的书法教学研究、评价操作、组织活动等工作,以保证书法进课堂工作的正常开展。

2、语文教师对学生的写字要有作业布置,并书面批改。其他学科教师要通力合作,共同重视学生作业的写字质量和书写行为习惯的纠正,共同推进写字教学的深化。  三、立足校本教研 ,加强检查督促

1、 加强检查、督促,开展竞赛活动。 

2、 定期检查学生《写字本》及各科的写字质量,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3、每学期至少组织1次校级书法比赛,及时展出各班的优秀

作品。

4、开展“我行我秀”活动各班级不定期把本班的优秀作品粘贴在教室里。

四、加强教学研究

 组织全体教师开展研讨,观摩写字教学。对书法大课堂从教学步骤、内容安排、时间分配、指导方法等方面进行研究讨论。探索一套较为科学合理且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同时组织各位教师开展书法活动,并上交自己的优秀作品。

一个学期的书法活动即将结束,在这三个月的学习中,我校的同学初步了解了一些书法知识,并锻炼了自己的书写技能,更重要的是提高了他们学习书法的兴趣。虽然每个星期只有短短的一节课,但同学都能很好地利用这段时间,培养自己的兴趣,逐步养成“认真、耐心”的学习态度。现对本学期的书法活动小结如下。

我校教师从基础的开始辅导,严格要求学生,对于学生的书写进行及时的指导,适时示范。辅导过程中,还经常让学生分析字形结构,仔细观察,在练习中也同样要求学生先对自己所写的字进行笔画、字形结构以及排列位置等方面的分析。如:无论在任何字里,横的写法都是略往右上倾斜的,一个字里同时出现两个及以上横时,要注意它们的长短,并注意横与横之间的间距要均衡等等。如此反复,为的是学生改掉错误的书写方法,慢慢学会了正确的书写方法,提升书写能力,从而形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学习书法,贵在持之以恒,单凭每周一节课的时间是远远不

够的。要使学生的书写能力有所提高,就需要更多的时间进行练习。而且学习书法,进步比较慢,见效也不明显,所以不能有急功近利的想法。一学期中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我校学生在写字姿势和习惯方面有了很大进步,写字的基本功也扎实了许多。

组织学生书法比赛:1——2年级铅笔比赛;3——4年级钢笔比赛;5——6年级钢笔和毛笔比赛。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书法是一门艺术,是一种修身养性的良好途径。指导学生的同时教师也不忘记提高自己,我校教师9月分集中训练钢笔字;10月分集中训练毛笔字。并且将成果进行了收集。

当然,在辅导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部分学生的学习态度还需端正。

总之,水塘寨小学师生通过一学期的共同努力,已经收到了一定的效果,我校师生将会把书法训练这项活动坚持下去!

书法教育教学工作总结范文第2篇

全省中小学书法教育推进活动在南京举行

全省中小学书法教育推进活动1月26日在南京举行,《江苏教育》(书法教育版)同时正式首发。活动总结交流了“十二五”期间全省中小学书法教育工作,表彰奖励了2015年中小学“墨香书法展示活动”获奖学生,部署了下一阶段全省中小学书法教育重点工作。

《江苏教育》(书法教育版)由江苏省教育厅主管,江苏教育报刊总社主办。刊物将追踪书法教育动态,指导书法教育、教学改革,引领书法教育研究,推动书法教育发展。(江 教 报道)

书法教育教学工作总结范文第3篇

一、激发学习兴趣

如果在写字教学中, 老师只是单纯地向学生讲授一些用笔、运笔、笔画的写法和字形结构等理论知识, 空洞而枯燥, 只能使学生望而生畏, 不敢接近, 自然就谈不上喜欢不喜欢了。所以,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书法的情趣, 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情趣, 我们可以利用课内外时间, 让学生了解中国悠久的文化历史和汉字的演化过程, 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可以经常给学生讲述一些通俗有趣的古今著名书法家勤学苦练, 直至成名的故事, 培养学生热爱书法、勤奋刻苦的学习精神;让学生从中感受到书法艺术的无穷魅力, 进一步增强学生对学习书法艺术的兴趣, 使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书法学习活动。

二、优化训练过程

在写字教学中, 要让学生掌握各个字的书写要求, 初步认识一些汉字的书写规律。对学习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必须重视对写字教学的整个过程的优化再优化。

1、优化示范方式。

教学生学习书法, 不仅要指导, 更须示范。让学生从教师的范写中领会每一个字的书写方法, 了解每一个字的关键性笔画, 对临写时可能要出现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如指导学生写“康”字, 教师一定要一边示范一边作重点讲解:广字头的上点要落在横的右端, 撇画舒展, 长直而沉稳;撇的落笔在横的下端, 点横相连而横撇分离;“康”字的竖钩直对首点, 横折高耸, 下面四点变化多端, 向内相聚, 活泼而紧凑。如果教师不在示范时作重点指导, 学生是很难领悟到这些精髓的。因此, 我们在课堂教学中, 必须向学生充分展示各个字的书写过程, 讲清每一个字的关键性的笔画和要求, 做到“字”、“法”并见。

2、优化训练方式。

书法的训练方式很多, 常用的有映写、临写和自由写等几种。研究表明:临写比较适合于中学生。因此, 在一般的写字教学过程中采用临写的方式最为普遍, 训练效果也最为明显。当然, 我们让学生临写也要注重方法, 应该要求学生以教材或老师在黑板上的范字为标准, 每临写一次都要对照一次, 发现不足及时修正, 力求写出的字一个比一个像, 一次比一次好。这样, 学生每临写一次, 都会有所提高, 有所收获, 都能从中品尝到一次成功的愉悦。伴随着这种愉悦而来的是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的日益浓化和临写效果的明显优化。

3、优化评改方式。

教师的评改是否及时得法, 对学生学习书法的效果影响很大。特别是课堂上, 学生在临写的时候, 教师必须在学生中间巡视, 发现问题逐个加以指导, 不应坐在高高的讲台上, 独自备课、批改或做其他的事。如果发现学生执笔方法不对, 教师应手把手地进行指导;发现学生运笔方法不正确, 宜给予示范讲解;发现普遍性的问题, 则应及时采取措施, 进行集体评讲。同时, 对学生的书法作业的批改也要做到认真细致, 讲究批改的方法和效果。在批改学生的书法作业时, 对结构平稳、笔画规范的字打上一个大圆圈以表示鼓励;对局部写得较好的字, 就在写得好的那个部位打个小圆圈, 给予肯定;给“有病”的字写上范字加以指导。对学生的书法作业的整体好坏可以用“优”、“良”、“及格”和“不及格”等表示。每次作业都要进行讲评, 表扬优点, 指出不足, 提出要求, 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到自己的进步。

三、注重课外发展

为了提高学生的书法成绩, 我们还可以充分利用课余时间, 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书法练习活动, 增加学生参与学习书法的机会和空间。如在春节来临之际, 我们可以组织学生积极开展为当地村民写春联、寿联和喜联的活动, 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为民服务意识, 更重要的是可以极大的培养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在国庆节、劳动节等重要节日来临之际, 我们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迎五·一”、“庆祝国庆”等书法比赛活动, 对获奖的学生除了进行在物质上的奖励和精神上的鼓励外, 还可以在学校书画专栏里展出他们的书法作品, 并鼓励他们积极向各类报刊杂志社投寄自己的书法稿件, 以增强他们的荣誉感和学习书法的成就感。

四、书法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用笔和结构。

汉字写出来要它匀称美观, 有两大要素:一是笔画要劲挺好看;二是它们在字中的位置要适当——这就是常说的“笔法”和“结构”。我认为笔法和结构两者相辅相成, 有机结合在一起, 应同等对待。“书法以用笔为上, 而结字亦须用工”。传统书法教学, 都把“笔法”奉为至尊。所以, 延续至今, 教材里讲书法, 十之八九都是“用笔”的内容;课堂上练功夫, 大部分时间也一定是消磨在“点横撇捺”之中。点有多少种、捺有多少类, 更有“悬针”“垂露”、“方圆正侧”数不胜数。就是钢笔字, 老师的讲解, 也反复强调“行、驻、顿、挫”。

2、“取法乎上”, 还是“取法乎适”。

“取法乎上, 仅得乎中;取法乎中, 仅得乎下。”在书法教学体系中, “取法乎上”也是一条金科玉律。因为唐楷代表书法的最高法度, 于是, 古人学习书法由唐楷入手就成了颠扑不破的真理了。可是, 唐代的楷书所拥有的高度又来源于她本身的难度, 不要说缺少书法经验的少年儿童, 就是学书有年的成年人在她面前也难以短时间内奏效。

3、“阳春白雪”, 还是“下里巴人”?

书法教育教学工作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书法评价标准;尚技风尚;高校书法教育

1 现代书法“尚技”现状和高校书法教育的情况分析

1.1 现代书法发展现状

书法艺术是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笔墨纸砚下一横一竖的中国字承载的是我们千年来的文化积累,楷书、隶书、小篆、金文等字体是各个朝代兴衰更迭的见证。书法艺术作为中国民族文化最具有代表性的技艺,在我国有广泛而深厚的群众基础。近些年来,越来越火爆,话题越来越多的传统文化的兴起带动了人们对书法艺术的重视,各个地区承办的书法比赛和书画作品展览数量繁多,小到学校组织的书法展览,大到中国书法家协会承办的书法盛事和研讨会,大众和媒体的参与度和关注度越来越高,相关研究领域的知识人才也越来越多,大大提升了书法艺术在我国的发展水平。

1.2 高校书法教育开展情况

由于书法热的兴起和国家与公众对书法艺术的重视,各大高校近些年纷纷设立书法专业,同时,相关专业的教师人员的配备和学生人数也在不断扩充。由于书法艺术在我国取得良好的发展,书法艺术相关的评价标准和价值评定已经逐步成熟,这些条件都为书法专业的正常开展提供了基础。

目前,我国开设书法专业的高校很多,除了一些综合类的大学如浙江大学、四川大学等,一些艺术类学校和师范大学也有这一专业的设立。系统专业的培训和学习能够为我国的书法艺术输送一大批高质量的后备人才,同时,高校培养下的书法人才具备一定水准的知识文化水平,对书法的历史变革和字体演变有比较清楚的认识,这些知识无形中提升了书写者的文化底蕴,对书法艺术在民间的传播和发展有积极意义。

尽管高校书法教育进行得如火如荼,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问题。高校书法教育体系的培养注重学生对书法技巧的掌握。受到书法界“尚技”风尚的影响,书法专业的学生往往追求自身书法技巧的提升,关注于自己的书法能否在赛事中获奖,并将比赛中的导师评价和取得的成绩作为自身书法水平优劣地唯一标准,这样做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学生在社会评价中难以找到自身作品和风格的定位,容易丧失自我,最终导致学生被社会评价“绑架”,难以在书法艺术的道路上有一个长远的发展。

2 书法“尚技”风尚盛行对高校书法教育产生的影响

2.1 对书法教学的影响

高校书法教学模式和评价标准注定与社会书法界流行崇尚标准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尚技”风尚盛行的今天,各大书法比赛和研讨会的开展过程中,评委和奖项成绩的评判标准,作品的价值衡量都打上了书法作家本身的书法技巧的烙印。尤其是现在的网络和自媒体发展迅速的今天,媒体的引导对书法“尚技”风尚有推动作用,高校书法教育必然会受到这种社会氛围的影响,调整自身的教学节奏和教学评价标准。

由于书法本身具有艺术性的特点,自古就有“文无第一,武无第二”的说法,艺术类作品的评价往往是各花入各眼,没有明确的是非正误判断标准。但是由于社会上书法“尚技”风尚兴起,对书法的评价不再仅仅是从每个人的主观上进行评价,更多的是掺杂了对书法艺术家技巧的评定,这样就为高校书法教学目标的设立和教学方式的安排提供了全新的思路,书法教学变得有规范、有标准,高效的书法专业培养体系能够对学生进行系统性的书法知识传授。

2.2 对书法创作的影响

书法创作过程是书法行业人才创造出有艺术观赏价值的作品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能够综合反映一个书法艺术者的书法能力、艺术涵养等多方面综合素质。书法“尚技”风尚盛行能够促使高校书法教育中加强对学生书法书写技巧的培养,从而为书法艺术行业输送大量基础知识扎实、专业技能过硬、有比较系统书法相关知识储备的专业人才。另外,娴熟的书法技巧是创新的基础,学生在高校专业的培养体系下对书法技巧进行熟练掌握,在创作中能够进行得心应手的应用,这样创造出的作品才能够在符合传统评判标准的基础上给人一种眼前一亮的效果,形成具有冲击力的优秀作品。

在书法创作过程中还存在书法家的个人风格问题,诚然,书法技巧的培养能够通过刻苦的训练和机械化练习在一定的积累后达到质的提升,但是过于“尚技”也会造成书法专业学生自身书法风格缺失的问题。正如成语“过犹不及”所说一样,对一个事物过于追求极致,失去需要把握的“度”,就会产生反面效果。书法艺术也是如此,过于崇尚技巧会使学生在书法学习中将自己的风格逐渐丧失,将自己的作品装入符合社会审美的标准“模板”中,从而形成千人一面的书法风格,这样反而不利于学生自身书法技艺的发挥和整个书法艺术的传承。

2.3 对书法相关研究的影响

现在社会发展中书法界“尚技”风尚的兴起给书法的相关研究一个新的方向。正如我们知道的,我国悠久的历史为我们留下了数量众多的优秀书法作品,从古人的书法艺术中通过对技巧的研习,我们可以了解书法笔法和字体的变迁,这在高校书法教育中也有重要意义。书法专业的学生通过对具体的书法作品进行技巧分析,能够提出系统、科学化的理论,这些理论不是比较空洞的,而是有具体的实物作品支持,能够很好地应用于实际的书法技巧培养中,使书法艺术不仅仅是一门手把手教学式的技巧,而真正发展成一门有理论支撑、有实物验证的科学的学科。

3 “尚技”风尚促进高校书法教育的思考

“尚技”之风已经成为现在书法界评判书法作品的标准之一,必然将影响书法界从业者学习的各个阶段。而高校书法教育作为未来书法艺术传承者的重要培养途径,影响我国书法界未来的发展走向和人才质量。由于两者与书法的现在和未来密切的关系,所以两者在各方面都会彼此影响。当代我国在轰轰烈烈开展高校书法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密切关注书法界“尚技”这一股东风,使“尚技”风尚为己所用,切实完善好高校书法教育的体系建设。

书法属于艺术的范畴,由于难以评价,所以对书法自身的发展造成阻碍。“尚技”风尚的出现给当代书法一个主流上的评价标准,补充了书法评价的相关因素,在一定程度上扫除了书法在我国发展的障碍。当代高校书法教育开设课程的过程当中要立足于当下,既注意对当下社会条件下书法“尚技”氛围的适应,又不能够丢弃传统的书法知识,书法主流艺术应该注意时代发展特点,在新的社会条件下对传统进行创新,使之迸发出新的生命活力。我国高校书法专业开设中,集中了大量专业师资力量对书法领域研究并授课,能够起到使书法专业学生学习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尚技”风尚的流行也是立足于古人笔墨格局、笔法规矩等提出的系统的总结,今人在学习中应该着重学习古人的“書法”技巧与创作心态,但不能食古不化,墨守成规。

4 总结

当代书法“尚技”风尚的发展对高校书法教育的推进还是功大于过的,我国的书法艺术经过了上千年的传承,其中的书法字体演变和笔墨纸砚的相关知识都极其丰富,“尚技”风尚的盛行为高校书法教育提供了书法艺术的评价标准,也能够为高校书法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学生的基本功提出具体的要求,从大局来看有利于为我国书法事业的传承输送大量综合素质较强的书法人才。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尚技”风尚的盛行不能使学生盲目追求技巧的高超,学生本人的书法风格和书法知识也十分重要,千人一面的书法作品缺少了艺术收藏价值,不利于书法写作者长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孙强.当代高等书法教育研究透视——以《中国书法》刊发的相关文章为例[J].中国书法,2019(14):192-197.

[2]陈樟楠.高校实施素质教育开设书法艺术必修课的研究——以G学院为例[J].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2):95-97.

[3]高全欣.高校书法教育现状之我见[J].艺术科技,2019(4):249.

[4]段成贵.当代书法的“尚技”风尚与高校书法教育关系研究[N].中国书法报,2019-01-08(007).

书法教育教学工作总结范文第5篇

[摘要]学习书法不仅仅是“临帖”“习帖”学执笔,学运笔等,最主要的是了解碑贴的历史文化以及有关书法的品评和相关的文史知识,不管是甲骨文、小篆、隶书,都是向前发展的,展现的也是人们审美的演变。

[关键词]兴趣 临摹 辅导 修养 创新 循序渐进

中国是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国家,使用语言文字及书写工具也与众不同,特别是中国的书法是一门独特的视觉造型艺术。书法教学不同于文字教学,书法练习须用艺术的眼光去评审,需广纳、博取、能容,天地为师,人人为师,需注重书法内在文化与外在文化相结合。要想真正把书法课上好,不是件容易的事。

一、激发兴趣,培养感情,端正认识——是上好书法的前提

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俄国教育教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愿望。”人们往往是对自己喜欢和喜爱的东西常会是百看不倦,百摸不厌,爱不释手。初学书法者会因种种情绪或各种原因对其产生厌倦不愿学习,这时教师就要发挥自己的学识与智慧,把学生的兴趣引导出来,培养学生对书法艺术的喜欢与爱好,端正对书法的认识态度,让学生从书法中吸取丰富的精神营养。

首先,对古今大书法名家的感人事迹是引导学生培养兴趣的良方,向学生展示书法的发展历史,让学生明白书法艺术宝库中的精髓,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中国从古到今就非常重视书品及人品。“品格不高,落笔无法。”练字的同时也是修身养性的一种途径。大书法家颜真卿,他是唐代中期书法上杰出的和很有代表性的大书法家,曾经做过平原太守封鲁郡开国公,社会地位经济条件较好,而且有着高度的文化艺术修养,他的书法以沉着键劲的笔力,丰腴开朗的气度,形成了雄伟沉厚的风格。在书法领域开创了一个新的境界。文化塑造人,人把这种文化当作是自己生命的一部分去写字。

其次,在教学中采取碑帖品评。电教手段,参观展览,让学生了解优秀书法作品笔法,章法及气韵。让学生懂得书法欣赏,树立学习书法的信心,培养学习兴趣。我国教育学家程颐指出“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我们只有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对书法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感受快乐的兴趣,书法学习才能全面发展,才是上好的书法课的前提。

大书法家赵孟頫,是一位非常聪明而又善于学习者。他早年学智永,宋高宗,中年学王羲之,王献之。他的作品《湖州妙严寺记》中字的结体,方阔,壁画开张舒展,点划精妙,使转灵语。腴庄严规整中见潇洒俊逸,书法艺术水平很高,是学习“赵体”书法的良好范本。

二、个性特征与读贴、临帖,是书法教学的主要途径

学生刚开始学习书法,常常为选那种帖,那种字体而头痛,在这问题上,建议学生以个人意见为主,老师意见为辅,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选择。实践证明,性之所近的事物,也就是人们所感兴趣的事物,学起来往往易见成效。另外,学习方法,必须从临帖入手,而临帖要做到几点:首先,是读贴。用心去感受去分析所临的碑帖,了解原作者当时的历史文化,以及每个字的间架结体,用笔的特点。其次,是要对临,对临就是对每个字的间架结构,运笔规律进行掌握。再次,就是在对临的基础上对字帖的选择性的临摹,对对临过的字进行归纳,总结,常用字重点临。比如,颜真卿的《多宝塔碑》。最后要做到背临,包括意临和临意,必须建立在“对临”的基础上,在反复临习书法作品的同时,尽可能背诵作品文字内容。凡是临摹各家,不过窃取用笔,非规矩形似只取大意,尊古为实临,意临为求新;同时也可以抛开章法临意,借“意”书写,做到走出字帖,写出自己的风格。《小仓山房诗文集》中说,不学古人法无一可。竟似古人何处着我。可以说,临帖知识学习书法的前提途径,是一个“跳板”。一旦离开“跳板”,就得走自己的路,不能老停在“跳板”上,要通过不断的实践探索,取其各家长处,为我所用,慢慢形成自己的特点风格。

三、以勤为径,加强辅导,是书法教学的有效方法 书法家冯国语先生的名言“无情何必来斯世,有好终须累此身”。可见,要想在书法艺,书法学习方面有所进步,不经过勤学苦练,不经过深钻细研和认真的体验醒悟是不能的,但光“闷着头”苦练也不行,易走弯路。教师的课堂辅导,课堂引导,课堂辅导实践课占比重较大。明解晋的《春雨杂述论学书法》中说:“学术之法,非口传心授不得其精大要须临古人墨迹,布置间架,但破管画破被,方有之大。”学生大量临,加上老师课堂指导,作业点评,课堂示范,为使学生少走弯路,更快地提高自己。

四、学生要勤抓“外财”提高知识广度

人们常说“马无夜草不肥,人无外财不富”。就书法来说“外财”不仅仅是指向外人学习,更重要的是要知晓文学有关知识、要向书法课堂外延伸,如茶与书法的联系。中国书法艺术,讲究的是简单的线条中求得丰富的思想内涵。就像茶与水那样在简明的色调对比中求得五彩缤纷的效果,特别是唐宋以后茶与书法的关系更为密切。有苏东坡《一夜帖》、米芾《召溪诗》等作品是在品茶之际创作出来人。另外,书法与文学,武术,音乐等。可见,“外财”对于书法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五、教师自身知识、自身的书写修养的提高,是教好学生书法课的有力保障

作为教师,要时时刻刻注重提自己的文化素质及自身素质修养,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权威人物,教师一言一行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作为教师,如果不懂书法理论,不懂书法技巧不懂美学知识,凭现有水平想把书法课教好。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在实践中深造,在教学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提高自身教育教学能力。“能力只能由能力来培养,才干只能由才干来培养。”“受教育者是教育者的一面镜子。”教师书写得好,能作示范,才有可能深入地把握教材,灵活地驾驭课堂教学,有效地指导课外活动。教师要加强书写基础知识的进修,阅读必要的参考书,并经常练功,做到“曲不离口,字不离手”,为中华传统的书法艺术扎根开花献一份力。

我认为,书法教学应敢于突破旧有的教学观念及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应贯彻探究性教学思想,并本着系统、循序渐进的原则,多样、灵活地去开展教学。书法是中国所特有的,书法教学模式无可借鉴,一切都得靠教师去积累、探索、创新。

参考文献:

书法教育教学工作总结范文第6篇

素质教育离不开德育教育,应包含思维、道德、心理、行为等许多要素。单纯的讲道理,对小学生来说,往往感到枯燥无味。在书法教学中,结合有关的教学媒体,联系书法五千年文明的丰富内涵,不失时机地进行点滴渗透,使之潜移默化,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书法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旨在研究书法艺术教学和德育教育两者的和谐统一关系,研究书法教学中开展德育教育的方法、途径,分析德育教育对学生书法技能、鉴赏能力、素质提高的作用方式、影响效果。寻找德育教育对书法教育发挥的功能优势,关注学生的艺术学习,提高书法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书法能力的进步、提高。因此,书法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就要注重德育与书法教学的相辅相承。书法教学不单单是书法技法的训练,不仅关注学生书写能力的培养提高,更要着眼于通过书法教学,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发挥“以书载道,书道融汇育人”的德育教育形式。对学生进行“规规矩矩写字,认认真真做事,堂堂正正做人”的教育。德育在书法教学中的渗透,表现形式应该是一种潜移默化式的,不是为德育而进行的“德育”,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自然般和谐统一。

一、讲述书家人品,塑造美好心灵

清人刘熙载说过:“书者,如也,如其人,如其学”。书法强调书品与人品的统一,学书先学做人。古代许多著名书家不但书艺精湛而且人品高洁,在他们身上体现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王羲之“骨硬”,虞世南“德行忠直”,颜真卿“忠义光明”,柳公权“心正则笔正”,蔡襄“才德俊伟”,黄道周“不谐流俗”,他们的品格令人高山仰止。在书法教学时,教师有意识地用生动的语言叙述,介绍中国历史上顶天立地、坚贞不屈、英勇顽强、勇于抗争外辱,敢于为民请命,且书法上有一定造诣的英雄人物、著名政治家、知名学者等的故事,激发培养学生崇高的民族气节和正确的人生观、是非观,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通过讲述,可以引导学生向人书俱佳的书家学习,不断提高道德修养,塑造美好心灵,从而影响学生在书法学习过程中,养成沉着冷静,做事有始有终、勤动脑、善观察的良好品质。

二、欣赏书法之美,陶冶高雅情操

鲁迅先生有言:“中国文字有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书法是通过线条和空间的运动产生出无穷的意境,可表现书者的胸襟,表现生命的活力、意志以及无限的情愫。不同的书体,如篆书的古雅朴厚、隶书的沉雄遒劲、楷书的严整瑰丽、行书的秀娟活泼、草书的奔放奇逸,传递给人们不同的情感信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与书法艺术产生一种心灵的交流,情感的共鸣,精神得以升华,心理得到愉悦,性灵得以陶冶,情操得以培养。由于书法本身所具有的特殊美,我们可以指导学生从书法中体察提按、转折等用笔的美,刚柔、粗细等线条的美,浓淡、枯润等墨色的美,俯仰、向背等结构的美,疏密、穿插等章法的美。另外,我们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引领学生从不同的书体中汲取营养,感受诸家书体的美,如先秦书法的稚朴古雅、魏晋书法的奇逸开张、唐楷书法的法度森严、明清书法的个性张扬,以及现代书法的异彩纷呈。通过对优秀书法作品的学习、观赏和评点,既可以丰富学生的美感,培养学生的审美和鉴赏能力,还可以指导学生在读帖时欣赏到汉字的结构美,从而在书法实践中产生审美体验,进而起到陶冶情操、培养高雅情趣的作用。

三、临摹书法作品,树立健康人生观

书法艺术的表现形式以汉字书写为基础,要达到汉字书写形式与艺术的和谐统一,历代书法家都作了大量有益的探索,留下了许多传世佳作。往往古代许多著名书家又是文学史上重要的人物,如王羲之、苏轼、郑板桥等,因此学生在临摹书法作品中,大量接触的是歌颂祖国、歌颂人民、弘扬优秀文化传统、积极向上的经典诗词、名人名言、智人睿语,能使学生在亲身实践中汲取有益的营养,以提高精神境界,净化心灵,树立健康向上的人生观。同时教师在指导学生临习书法作品时,要求他们能平心静气地考虑好作品的布局安排,有效地控制好心情,眼到、心到、手到,心手相应则写出的线条就有轻重、粗细、深浅、敛舒、险丽之变化的效果,最终达到抒情达意、精神愉悦、心专意畅的最佳目标。

四、坚持书法训练,塑造健全人格

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人的成功起着重要作用。“每个人都在某种程度上具有创造禀赋,但只有心理正常、健康的人才会把创造潜力付诸实现。”

首先,书法训练可以培养学生高度认真的精神。一位心理学家讲:调整学生的心理素质,规范其行为有两种好办法,一是练习平衡木,二是练习书法。这两种练习均能使学生进入到一种相对静止的心理状态。练习书法,必须进入一种全身心投入的状态,这种状态叫静止状态。只要这种状态能持之以恒,就能使学生养成逢字不苟、严谨认真的好习惯。写字前,要求把笔、墨、纸、水瓶放得有条不紊;下课后离开座位,手与桌面上不留一滴墨迹和水迹,这对培养学生动作的准确及谨慎细致的心理很有好处。正如郭沫若先生所说的:“养成这种习惯有好处,能够使人细心,容易集中意志,善于体贴人。草草了事,粗枝大叶,独行专断,是容易误事的,练习写字可以逐渐免除这些毛病。”

其次,书法训练可以培养学生坚韧不拔,不怕困难的优良心理素质。

实践表明,学习书法急功近利,反而欲速则不达。要心静气和、端正姿势、持之以恒地苦练。如果没有长期艰苦的磨炼,就无法领悟到艺术真谛,难以敲开艺术之门。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经常以名家刻苦练字的故事教育学生,如:唐代的怀素,因家贫买不起纸笔,便种下三万株芭蕉,采芭蕉叶练字。老叶摘完了,新叶还小,舍不得采摘,干脆就在嫩页上悬臂练字,终于成为书史名家。郑虔家贫,练字常常没钱买纸,听说长安城南恩寺里贮藏着几屋子柿叶,于是就住在寺里,以柿叶当纸练字,正面用完用反面,竟把几屋子柿叶全写完了。后来,他把自己写的诗和画合成一卷献给皇上,唐玄宗称之为“郑虔三绝”。北宋的欧阳修,小时候家贫如洗,没钱买纸笔,母亲见他好学,就教他用芦秆在沙地上练字。由于他勤奋刻苦,书法终有成就。正是在这一笔一画的书写练习中,学生获得了韧劲与耐力,形成了锲而不舍、精力专注、耐心细致、不怕困难的优良品质。

在书法教学中如果能注重挖掘这些德育因素,并恰当地将其融合、渗透在教学当中,充分发挥书法艺术美的育人功能,使学生心智与德行一同成长,对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提高他们自身的道德素养和知识水平会大有裨益。

上一篇:临床护理工作意见范文下一篇:一分钟演讲稿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