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采访范文

2024-07-08

名师采访范文第1篇

一、提前准备做好功课心中有数成竹在胸

新闻现场采访是一项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多地获取新闻事实信息的工作, 为了游刃有余地开展采访工作, 做好采访前的准备既是必要的, 也是重要的。

新闻现场采访前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对被采访人员的选择和了解、采访主题的确定、采访问题的准备、采访时间、地点以及提问内容等方面。记者应提前对新闻报道的内容进行全盘考量, 预估在采访时可能出现的各种状况, 以便在进行采访时随机应变, 快速反应。

例如, 在选择好被采访人后, 除了应首先了解该被采访人的身份、职业等基本信息外, 还应了解被采访人对采访问题相关的论述和观点, 以便在采访中有的放矢地提出问题, 简洁直接地进行交流, 避免提问者和回答者不在一个“频道”, 双方沟通不畅。有时甚至需要了解被采访者的兴趣爱好, 在采访中如果就采访问题双方冷场采访难以进行, 则可以从侧面以对方的兴趣爱好为突破口打开僵局, 放松被采访人紧张、戒备的心理, 完成现场采访工作。

记者采访某一新闻事件时, 要对事件的发生、发展及结局有初步预判, 再根据采访现场的实际情况, 确定被采访者的论述方向, 提问更加简洁易懂、准确到位。同时, 记者也能充分考虑到被采访者可能提到的问题, 从而进行更深层次地询问, 提升报道质量。

二、随机应变灵活应对感官联动捕捉细节

现场采访的场景环境纷繁复杂, 被采访者的反应也会随着提问和回答不断变化, 要做好现场采访, 就要求记者具备随机应变, 快速反应的能力, 在现场采访中加以应用。

在现场采访中, 记者要充分发动各项感官, 了解周边环境, 捕捉现场细节。例如, 记者现场采访一起装载化学制剂的货车侧翻造成化学制剂泄漏的新闻, 到达现场后, 首先会看到货车侧翻的场景、现场交警、消防、医疗等各路救援人员实施救援, 这是“眼看”, 需要记者细心观察, 不放过任何重要细节;同时, 还要“耳听”, 听到现场拉起的警报声、救援人员的呼喊声等, 从这些声音上更丰富地展现现场情况;化学制剂泄漏, 一般会有刺鼻的气味, 这就需要记者用到“鼻嗅”, 从现场闻到的气味进一步了解情况, 获取细节;此外, 当然还要用询问的方式从现场目击群众、救援人员 (如果条件许可, 还可从货车驾乘人员、化学制剂配送押运人员) 等处了解事故起因经过, 目前情况, 如何处理等信息, 这就是“口说”;在进行这些现场工作的同时, 记者的大脑要积极运转, 根据现场不断变化的情况迅速作出判断反应, “脑想”贯穿始终。所以, 一次现场采访, 记者要“眼看、耳听、鼻嗅、口说、脑想”, 必要的时候还要亲身触碰以增加现场感和真实感, 用到“手触”。多项感官综合运用, 才能做好现场采访, 把最全面、最准确、最细微的新闻事实呈现给广大受众, 让这次现场采访有血有肉, 生动鲜活。

三、增加自身知识储备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对一个记者来说, 丰富的各类知识储备和优秀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必须具备的素质。尤其是在现场采访中, 记者清晰流畅、准确到位的表达不仅能很好地阐述新闻事件的内容, 也能让受众有清晰明确的认知。

例如, 在进行对高铁、航天及高科技产品等事件的现场采访时, 记者应该了解一定的相关知识, 做到不说外行话。同时, 记者需要把一些较为高深、普通受众较难理解的内容转化为通俗易懂、简练平实的话语传达给受众, 这种“翻译”的作用, 也得益于记者丰富的知识储备和清晰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精心设计现场提问“会问会听会抓重点”

在现场采访中, 获取新闻信息最重要、最直接的途径是现场提问。记者要力争做到“会提问题、会听回答、会抓重点引领跟进”。

会提问题。现场采访时间有限, 提问前必须有所准备, 让记者和被采访者都对即将问到的问题有所了解。这就需要和被采访进行良好的沟通, 记者尽可能把采访的问题明确直接, 把目的和要求告诉被采访者, 让被采访者能就问题作出适当的回答, 避免提出的问题空洞无物, 让被采访者无从作答。

会听答案。被采访人回答时, 回答的内容中有些是记者需要了解的, 也有些内容是记者不需要的, 这就要求记者在听答案时能从中找到自己需要的部分, 获取新闻信息。这既需要记者能充分理解对方回答的内容, 也要求记者能迅速反应, 记忆及记录有价值、有意义的内容。

会抓重点引领跟进。在听取被采访人回答时, 记者如果发现回答中有哪些是有价值有意义的内容, 则要及时抓住该重点, 加以引领并跟进挖掘。同时, 对重点内容要边听边问, 双向交流, 而不是被动接受, 根据谈话内容的变化及时调整自己的提问方式和提问内容, 跟进挖掘内容更丰富、更具深度的新闻事实。

四、结束语

作为一名新闻记者, 做好现场采访, 需要多感官联动, 悉心捕捉细节, 加强各类知识积累,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把真实、全面、详尽、有血有肉的新闻事实呈现给广大受众, 从而提高新闻报道质量, 让广大受众喜闻乐见。

摘要:新闻现场采访是新闻记者了解新闻事实最直接、最重要、最有效的手段, 因此作为新闻记者必须在学习新闻现场采访上苦下功夫, 不断提高, 多感官联动, 掌握灵活、实用、有效的新闻现场采访手法和技巧, 提高新闻报道质量。

关键词:新闻记者,现场采访,多感官联动

参考文献

名师采访范文第2篇

正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公众的马云和公众的阿里巴巴会被贴上各种标签,被各种解读包围。

马云说,很多年前,有人嘲笑阿里巴巴的商业模式就像要把万吨轮船抬到喜马拉雅山上。在马云的记忆中,当年为淘宝在美国找风投时,有投资人听了10分钟不到就起身离去。走也就罢了,这名投资人离去不一会,又特意折返回来对马云说“这次你肯定输惨了”,这才最终走掉。

多年来,质疑声一直未停息过。在阿里巴巴成立十周年的庆典上,马云说,凭着“又傻又天真”的精神,阿里巴巴走过来了,并带动了中国电子商务行业爆发。

三大改变

就在最近一个月,从淘宝网店家售假到支付宝股权变更的“换籍”事件,马云和他的电子商务帝国又一次被推到了舆论风暴眼。

关于马云,关于他的电子商务未来,究竟会发生什么?

《财经国家周刊》:从1999年“互联网生存实验”算起,电子商务这一全新的商业模式进入中国已经有十几年的历史了,你怎么评价电子商务在中国的发展?

马云:中国的电子商务其实已经创造了中国乃至世界的奇迹。

从阿里巴巴集团的电子商务来看,无论是交易量、交易笔数、用户人群,我们都已经超越了Ebay,超越了亚马逊。当然,无论阿里巴巴也好,淘宝也好,能够快速崛起不是因为我们有多厉害,而是这个时代中国的需要。

相比而言,美国的电子商务很难做,因为美国整个的诚信体系、物流体系、包括线下零售的沃尔玛已经把整套商品流通体系做得非常完善,电子商务只是美国经济的重要补充。中国正因为信用体系、物流体系比较糟糕,整体配送和商店体系比较落后,才使得电子商务能在短期内创造奇迹。

在高科技时代,互联网行业诞生奇迹并不容易。因此在今天中国网购发展的过程中,我为淘宝、阿里巴巴、当当、卓越这些企业感到骄傲,他们都是在以一己之力改变社会,我觉得很不容易。

《财经国家周刊》:电子商务奇迹给飞速发展的中国社会带来了哪些改变?

马云:电子商务对中国社会有三个很有意思的影响。

第一,它让信用开始等同于财富。由于有了电子商务,我们在网络上建立起了相应的信用评价机制,信用开始逐渐和财富划上等号。而在电子商务兴起之前,有信用的人未必有财富。

今天在淘宝网上,卖家和买家对每一个好评、每一个差评是何等的关注。假如我们不能在信用越好和财富越多之间划起等号来,商业社会看到的将永远是欺诈。

第二,它让消费者有了更多选择,并在选择中变得越来越聪明。以前你可能到商场去买一件衣服要花三千块钱,但是现在网上同样的衣服只卖三百。一些人习惯思考认为这肯定是假货,否则怎么可能这么便宜。事实上不是网上卖便宜了,而是商场卖贵了,这玩意儿本来就只值三百块。第三,它让国内的制造业懂得不仅仅要会制造,你还需要服务,还需要营销,还需要品牌。

今天中国在转型、在升级。而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中国的许多企业并不是真正的企业,也不是工厂,他们仅仅是车间,只会制造。至于产品通过什么渠道卖出去,贴上谁的品牌,终端消费者是谁,根本不知道。

因此当金融风暴来临,海外经济出现问题以后,这些制造企业傻了,东西卖不出去了。网络购物在国内的兴起,让这些企业在调头时领会到,除了会制造以外,还必须学会营销,必须贴上自己的品牌,最重要的必须知道谁买了你的东西,他的满意度如何。

《财经国家周刊》:电子商务快速崛起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马云:电子商务行业也在承受着中国的转型之痛。我们每个人都在说中国经济要转型、要升级,其实转型是个痛苦的过程。对企业来说转型是很痛很痛的,以前它没品牌、没设计、没渠道,今天都要往国内来开拓内需市场,这种痛在网络购物平台上我们看到了很多,一部分转向而来的产品成为了“假货”。

整体来说,国内的电子商务正从无序走向有序,从没有规则走向规则。不能有问题就一棍子打死,今天我们正越走越好,越来越受人欢迎,而不是越走越差。

哪里营养越丰富,它边上的细菌也越多,电子商务也一样,正因为有利益,所以边上难免产生“细菌”。这个行业内一定有坏人、有骗子。但这棵苗正在茁壮成长,对我们来说,要做的是怎么把它周边的细菌清理掉,而不是把苗掐死。

《财经国家周刊》:随着网购群体的扩大,社会对于网络售假的关注度也在提高,其中也不乏对淘宝网的指责声。

马云:有人指责我说,马云,淘宝网是靠免费、靠卖假货挣的第一桶金,你们发财致富靠这个。我说,第一我还没发财,我还没致富;第二这不是我的第一桶金。淘宝网这么大的规模,如果想恶狠狠赚一点钱出来还是很容易,绝对不需要靠卖假货。

我跟淘宝网讲得最多的是,阿里巴巴集团有两个命根子动了是要死人的,就是说我们的模式里面有两样东西受到伤害后必死无疑。

第一是消费者买到的是假货,他就不会再来买;第二是制造业的知识产权受到伤害,企业就不会上来卖。我不理解别人为什么说我们故意纵容假货,因为这等于我们自己弄两把刀捅死自己。

《财经国家周刊》:阿里巴巴集团在打击网络假货方面做了些什么?

马云:我们集中了所有可以用的力量来打假。我们不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但是我们的人很勤奋。

2010年淘宝网处理的维权案件达到了216万起,数字看起来很大,但也只占整个交易的万分之六。工商部门统计的资料告诉我们,淘宝网产生的消费者投诉比率仅为线下的十分之一。

淘宝网去年的员工总数是四千四百人,用在维权上的有两千多人。这应该是全世界最大的公司维权团队。公司还设立了2个亿的先行赔付基金,集团董事会给淘宝授权,如果买家卖家纠纷说不清,淘宝网先赔了再说。每个客服人员自己有三百到五百块钱,可以不请示领导就先行赔掉。

在打击假货方面,我们尽了最大努力。我想告诉大家,无论在网下还是网上,好人一定比坏人多,好商品也一定比坏商品多。

《财经国家周刊》:事实上,假货并不是网上生产的,它也来自线下,互联网和假货之间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关系呢?

马云:互联网最伟大之处在于它开放、透明,没有什么问题不可以被监督、被关注。我个人认为,电子商务、网络经济是打击假货最好的手段。在网络上,找到谁在售假是最容易的,并且可以顺藤摸瓜,查处谁在制假。而在线下店,你要找他们很难。

网络上的假货,生产制造基地都来自现实世界。要打击网络上的假货,如何找出假货的根源,找出假货的制造基地才是最根本的。

支付宝之争

雅虎和阿里巴巴,互联网行业的两大巨头,因为2005年的一次联姻,如今成了各自“背上的猴子”。

2005年8月,雅虎以10亿美元外加雅虎中国的全部资产参股阿里巴巴,并获得了其约39%的股份。

曾经被设想得异常甜蜜的“婚姻”,如今却因两大巨头地位的改变而“瘙痒”无比。没落中的雅虎,因为这场偶然的收购,获得了新势力“阿里帝国”的控制权。与之相应的是,阿里巴巴们突然发现,崛起后的自己却不再属于自己。于是乎,雅虎和阿里巴巴间的控制权之争启幕。

不久之前,当雅虎对外发布消息称,阿里巴巴集团已将支付宝的所有权转让给马云名下的一家独立的中国公司时,“雅巴之争”的烽火再次被点燃。马云对记者说,当年和雅虎结亲目的不是为了钱,一是为了把小的风险投资商退掉,二是为了获得美国的搜索引擎技术。尽管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阿里巴巴成长为如今的电子商务帝国,当年的这桩并购案并未起到预期效果。不过马云认为,对双方的这次合作以及由此带来的各种争端,大家都应该抱着“尊重历史,展望未来”的态度。

“我不会伤害股东的利益,同样我也不会伤害雅虎和软银的利益,他们也是我们的股东。”5月14日,在阿里巴巴于香港举办的股东大会上,马云如是说。

《财经国家周刊》:对支付宝的股权进行变更,全部转移到你控股的一家内资企业名下,目的是什么?

马云:转让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公司能获得第三方支付牌照。央行2号令(即央行在2010年颁布的《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规定:外商投资支付机构的业务范围、境外出资人的资格条件和出资比例等,由中国人民银行另行规定,报国务院批准。支付宝股权变更,更有利于获得支付牌照。支付宝如果拿不到牌照,支付宝要瘫痪,淘宝也要死掉。对于管理层来说,必须要做正确的事情。

《财经国家周刊》:我们注意到,雅虎在谈论支付宝股权变更一事时,声称己方不知情,事实是怎样的吗?

马云:阿里巴巴董事会近3年来都在讨论这个事情,雅虎每一次都参与了讨论。事实上早在去年,支付宝就已完成了70%的股权转让,这是经过董事会讨论并同意的。雅虎当时没有提过异议,没有作公开披露,因此它声称不知情是说不过去的。

目前,双方只是利益问题没谈妥。公司和公司之间的利益之争,目前谈判还在进行。谈判中我提了三个要求,一是必须百分百合法;二是必须百分百透明;三是必须保障支付宝安全,持久,健康成长。

生态、心态、姿态

马云这个多次登上《时代》周刊的小个子男人,其鲜明的个性和极富感染力的语言,在年轻一代中有着非同一般的影响力。

记者在多个场合都听马云谈到过,从来没有认为自己这样的人有理由取得成功,因此对于目前取得的成绩充满了感恩之心。

在言语上,马云一直声称“赚钱不是目的”。在行为上,马云也履行着一个“偶像”的职责。

《财经国家周刊》:阿里巴巴说要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除了生意之外,你和阿里巴巴还做了些什么?

马云:阿里巴巴集团现在每年拿出千分之三的收入从事环保。我个人现在也出了很多精力在水保护、森林保护上。中国的水、森林不进行保护,后果难以设想。

中国现在有2000多块保护地,这是我们的“绿肺”,但是正在日益缩小。我们现在在做的工作,就是要把他们保护起来。

我们在四川做个了试点,整片有几万平方公里,用来保护大熊猫的生存地。我们几个企业共同买下了70年的保护权,70年内谁也不许砍伐,然后由企业家想办法帮当地农民来解决生存之道。

《财经国家周刊》:除了生态保护之外呢?

马云:中国现在需要三态:生态、心态、姿态。怎么去修复这三态,是我个人目前考虑最多的。

做生态是保护我们的生存之地。做心态是让年轻人不去埋怨、抱怨,而应该积极向上。一个环境、一个心灵,这两态做好了,人们的姿态自然也就好了。

名师采访范文第3篇

关键词:新闻写作;采访技巧;培养敏感

初学新闻写作者常常感到无新闻可写,实际上新闻处处有,看你留心不留心,有没有新闻敏感。美国新闻学家卡斯柏•约斯特说:“一个不善于辨别色彩的人,不能成为一个画家;一个不懂得和谐的人,不能成为音乐家;一个没有新闻敏感的人,也不能成为一个新闻记者。”

本人在煤炭系统企业报从事新闻写作二十年,深深意识到只有培养新闻敏感,善于发现新闻线索,才能在“风起于青萍之末”时,敏感地感觉到它,从而写出好的新闻作品来。

那么怎样才能培养新闻敏感呢?笔者认为除平时唱好“首季开门红,二季双过半,三季战高温,四季收好尾”的四季歌外,还要“身入”基层一线,勤动脑,勤动嘴,勤动腿,勤动笔,处处留心,这样才能写出有血有肉、生动的新闻作品来。

一、脚板底下跑新闻

古代写作有句名言,叫“博观约取”,把这句话用于采访,就是说记者在采访中,要多搜集丰富的材料。“约取”首先要“博观”,第一手材料在新闻发生的现场,记者不到现场,根本无法得到第一手材料,所以记者要到一线采访,抓第一手材料。记者多深入基层,多深入一线,才能写出感人至深的新闻作品。

前几年领导安排我根据全国劳模谢国如的材料,整理一篇新闻作品。谢国如是矿上的一名煤机维修工,以前我也在那个矿工作好多年,也多次采访过谢国如,自认为对他还比较了解。按照常规,我完全可以照材料写出一篇新闻来。但是后来想想谢国如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煤机维修工能评上全国劳模,肯定有他的过人之处,尤其是近年来是不是有啥新的变化。我决定把材料丢在一旁,重新采访。为了更深入的采访,几天来我和老谢同下井同上井,感受他的工作,还采访他的领导和工友,并到他家里进行了采访。感觉不深入不知道,深入下去感人的事情真不少,后来稿件从谢国如的工作、家庭、生活等各个方面下笔,从细微处入手,写出了工作中的、领导眼中的、工友身边的、妻子心中的谢国如。作品见报后,反响较好。大家认为作品丰满,看起来亲近,写出了栩栩如生的全国劳模谢国如,让劳模人物鲜活了起来。

二、会议当中找新闻

会议报道也是新闻记者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新闻记者除就会议报道会议外,还要学会从会议中寻找新闻线索,写出会议以外的新闻。

一次参加会议,发现在主席台后排有个空位,原来被评为中央企业先模人物的周脉好临时接到井下设备抢修任务,而缺席了本次会议。开完会后,我感覺到有新闻可写。于是就联系周脉好进行采访。经过深入采访,了解到他二十多年如一日扎根矿上,刻苦钻研技术,多次在技术比武中夺得大奖,是矿区有名的技术大拿。采访完稿后,以《主席台上缺席的人》为题,以缺席本次会议为由头,介绍了周脉好由一名农民协议工成长为区队跟班队长的奋斗历程。稿件见报后,在矿上掀起了以周脉好为榜样,苦练技术本领,立足岗位成才的热潮。一条从会议以外寻找到的新闻,真的没有想到会产生如此反响。

三、汇报材料挖新闻

汇报材料是对工作的总结,尤其是先进事迹汇报材料,其中有不少闪光点。记者在听取汇报材料时要学会从中捕捉闪光点,挖出新闻来。一次,有个单位在汇报精神文明建设材料时,提到一名职工坚持三十年如一日为职工义务理发,虽然短短的一句话,但是在我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我抓紧进行采访,了解到这位职工在参加工作之前就在家里学习过理发的手艺。他刚开始的初衷是班余时间帮助工友理理发,给职工提供一点便利,没想到这一坚持就是三十多年。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我以《剪不断的矿工情——陆文龙义务理发三十载》为题,对他的事迹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报道。有的职工看到报纸后,风趣地说:“谁说雷锋三月里来,四月里走,陆文龙就是我们身边的活雷锋。”

四、街谈巷议出新闻

街谈巷议顾名思义大街小巷里人们的议论。别小看这东家长李家短,有时就有新闻。

5•12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人们把目光聚集到这里,当然抗震救灾成为人们议论的话题。我晚上散步时正好遇到一群人正在谈论着,看到我来了,其中一位我熟悉的大哥好心地说:“王毅率领的一支第一时间进入汶川的200人的队伍中,还有名咱矿工子弟呀!……”我听后感觉这是一条重要的新闻。在有关部门和热心人的帮助下,我采访了参加抗震救灾的岳凯父母,尽量多的了解岳凯的情况,并通过电话采访了岳凯。由于采访工作做得比较充足,稿件一气呵成。稿件刊登时,为了增强现场感还配发了岳凯参加抗震救灾的一些图片。广大职工看到报纸后无不感到自豪。八一节,岳凯的父亲还受到人武部门的邀请,作了先进事迹介绍。这篇稿件还获得了2008年度中国煤炭新闻奖(报纸通讯类)一等奖。

五、下班路上遇新闻

2006年7月10日中午下班路过门卫,正好得到了一条线索:据说湖南卫视《真情》栏目组派记者到拓特厂采访一位资助孩子上学的职工的事迹。得到消息很模糊,但是,我们立刻意识到事情本身的价值。在与湖南卫视记者简短交谈中得知,拓特厂有位叫侯汝芳的职工,从2002年秋天起资助湖南湘西贫困山区的一个素不相识的小女孩上学,由于侯汝芳在平时汇款时使用的是“沛县113信箱”,他们无法知道侯汝芳的下落,希望我们帮助他们找到这位好心人和他的家人。在记者的身旁站着一位小姑娘,流露着渴求的眼神,这个小姑娘就是被侯汝芳资助的韩陈媛。经过多方联系,我们终于掌握了侯汝芳的粗略信息,并和湖南卫视记者们一道完成了一次难忘的采访。侯汝芳家徒四壁、身患病痛,却在心中依然惦记着那个在大山深处因家境贫寒而上不起学的小女孩。

在《真情》栏目组记者采访结束后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又进行了深度了解和报道,写出了《真情感动〈真情〉》等稿件,侯汝芳捐资助学的事迹相继被人民网、《中国煤炭报》、《新华日报》等诸多媒体披露,侯汝芳的事迹在社会上也产生了轰动。《真情感动〈真情〉》还获得了2006年度中国煤炭新闻奖(报纸通讯类)二等奖。

回顾侯汝芳事迹被发现、报道的全部过程,我们觉得有很多非同寻常的感受。在我们从事宣传思想工作过程中,能够下班路上遇到这样一件事情无疑是我们的幸运;从我们工作的本身来看,发现事情经过、挖掘和宣传事情所包含的精神是我们的责任,这份责任意识在此次报道的实践中得到了很好地体现。随着采访的深入和对侯汝芳及其家人接触的加深,我们也深受感动和鼓舞。

六、吃饭席间有新闻

饭店是社会的一扇窗口,发生在饭店的新闻也能折射出社会的小小变化。

一次到餐馆就餐时,发现一些餐馆减少或停止使用大蒜做菜,问老板或者厨师均告知,2010年大蒜价格翻了好几倍,谁还舍得用呀!一篇《蒜?算了吧》的小新闻反映出了这一社会现象。

去年春节老家要来人,我赶忙提前两个多月到饭店预定年夜饭,结果费了好大劲,才在一家饭店订了一桌年夜饭。为何这年头年夜饭一桌难求?原来有好多顾客在吃年夜饭的时候,就提前把下一年的年夜饭都预定好了。了解原委后,我又采访了部分消费者,大家认为随着生活水平质量的不断提高,到饭店吃顿丰盛的年夜饭已经成为许多家庭过春节的首选。一篇《火爆的年夜饭》就这样出炉了。

多年来,发生在身边的新闻还有许多,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总之,新闻记者平时要加强理论学习,不断培养新闻敏感,善于发现新闻线索,提高捕捉新闻的能力,练就一双识别新闻的慧眼,担当起新闻工作者的责任,不要让发生在身边的新闻悄悄溜走。

国务院公布修改后的《出版管理条例》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11年3月19日签署第594号国务院令,公布新修订的《出版管理条例》。新华社3月19日受权播发了这一条例。

条例共9章74条。条例的制定,旨在加强对出版活动的管理,发展和繁荣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出版产业和出版事业,保障公民依法行使出版自由的权利,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

条例强调,出版活动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传播和积累有益于提高民族素质、有益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促进国际文化交流,丰富和提高人民的精神生活。

条例明确,从事出版活动,应当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

条例规定,公民依法行使出版自由的权利,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予以保障。公民在行使出版自由的权利的时候,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不得反对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条例规定,出版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已经取得的违法嫌疑证据或者举报,对涉嫌违法从事出版物出版、印刷或者复制、进口、发行等活动的行为进行查处时,可以检查与涉嫌违法活动有关的物品和经营场所;对有证据证明是与违法活动有关的物品,可以查封或者扣押。

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选自新华网)

名师采访范文第4篇

如何充分体现对象主体的价值?

以较大篇幅详细叙述,以相应背景进行烘托,造成鲜明强烈的对比 事实的“五性”:重要性、显著性、时新性、接近性、趣味性 新闻真实性的基本要求:据实报道,如实报道

如何从诸多方面确保新闻真实性:1.新闻五要素真实准确 2.对现场的描写务求真实 3.追求细节的真实 4.使用真实可靠的数据 5.确保引语的真实准确 6.讲究分寸、留有余地

如何在真实的前提下追求时效:1.记者要有拼抢意识 2.记者要有新闻敏感 3.要坚持新闻的真实性 4.记者要有一定的写作能力

新闻媒体 文字符号:文字符号是人们比较熟悉的传播信息的介质,它通过能指代客体的文字字符来运载信息。

视听符号定义:视听符号,以人们可直接感知的声音、图像来传递信息。 异同点:

同:它们都是用于信息传播的介质。 异:文字符号是一种间接性的表现符号,字符与客体之间需借助社会既定编码规则才能发生指称作用,提供宽广和深邃的阅读和想象空间,视听符号是一种直接性的表现符号,图片、声音、形象都是可以直接感知的,这些符号或取自客体的外在体现,或源于报道者自身感受,它们在人类共同经验范围内都有比较确定的意义指向,提供具有真实性、现场感的新闻。 图片符号在报道中有什么重要作用:1.凸显新闻事实瞬间的视觉冲击力 2.凸显外在直接意蕴和内在含蓄意蕴的结合 3.凸显图文配合的审美趣味 4.印证新闻的真实性

广播电视的优势:1.在新闻事实发生后,报道迅速、先声夺人 2.对新闻事实的展示生动传神、现场感强 3.以电波发射形式传播,能形成较大的覆盖面 4.广播电视对受众无“门槛”限制

广播电视的劣势:1.受众被动接受、无自主性可言 2.节目转瞬即逝,选择性差

电视:凭借声音、图像传播新闻 “谋在先”和“断在现” “谋在先”,即在开机之前对新闻事实中可能引起公众关注的重点内容的判断、思考。明确重点和信息传达给公众。 “断在现”,即在开机采集时面对新闻现场诸多信息时的决断。“断在现”的“现”,指的是新闻现场。电视记者需要在丰富、庞杂的信息之间做出决断。

互联网:包容诸多优点的新媒体 网络传播的优缺点:

优点:1.拥有电子媒体的全部传播优势,图文并茂,渗透力极强,选择性好,保留性好。 1. 在信息流程方面,兼有人际传播的全部功能,是名副其实的“多媒体”“全媒体”。 2. 在信息综合包容方面,开创了信息虚拟表达、信息交互、信息搜索等全新功能。

缺点:1.网络媒体对使用者的素质要求较高 2.网络终端设备的价格比收音机、电视机昂贵

3. 网上信息真假混杂,有时不易鉴别

一、网络新闻信息编码的若干特征

1. 多媒体写作 2.超文本链接 3.全方位互动 4.大功能检索

二、网络新闻写作和编辑的特殊要求 网络新闻标题和电视新闻的标题相近,都用一句话来表示具体的新闻事实和实在的意思。新闻标题也只能是一行字。

注意:1.将新闻的主要事实在标题中加以展示 2.标题的文字简洁,意思明了 要求:1.在采写要求上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2.注重标题的制作,不能成为标题党

消息写作

消息的含义:以最直接、最简练的方式报道新闻事实的一种新闻文体,是最经常、最大量运用的报道体裁。 分类:

(一)篇幅长短:长消息、短消息、简讯、一句话新闻

(二)结构是否完整:结构完备的消息、结构不完备的消息

(三)报道的内容:经济消息、时政消息、文娱消息、体育消息的具体分类:1.动态消息 2.述评消息 3.综合消息

消息结构的外部特征: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尾 基本结构:1.倒金字塔结构 2.非倒金字塔结构:(1)时序结构 (2)并列结构 (3)悬念式结构

倒金字塔结构:根据事实新闻价值的高低来排列叙述新闻事实顺序的文本结构。 消息结构的特点:1.重要信息放在最前2.允许不完整的消息结构的存在

消息标题

标题概念:新闻标题是新闻内容高度概括和浓缩出来的,揭示新闻内容简明而醒目的文字。 消息标题的不同形态:1.单一结构标题 2.复合结构标题:正题、引题(正前)副题(正后) 消息标题撰制的规律:标题展示,点明新闻事实,简洁明快。受媒体特点的制约。在复合结构标题中,引题和副题应该围绕正题而设,为正题服务。

消息标题的技巧:1.借用修辞格,增强标题的表现力 2.运用新鲜活泼的群众口头语言,增强消息标题的鲜活性 3.借助于标点、符号或数字,增强消息标题的情趣 4.想方设法求新、求变

消息导语

导语的含义:导语是消息文本的开首部分,在文首引导读者阅读的文字。 导语的特点:1.用生动的语言展示事实的最具有新闻价值的部分 2.用简洁的语言道出新闻事实中受众最感兴趣的部分 3.用明晰地语言讲述新闻事实所体现的鲜明特点

导语写作的要求:1.概括内容,提供有效信息 2.展示亮点,吸引受众眼球 3.设置悬念,激起阅读兴趣 4.变换套路,借鉴散文优长

消息主体的含义:主体是消息的主干部分,也是具体展示和叙述新闻事实的部分,是提供相对完整的新闻信息的部分。

主体写作中的关键环节:1.处理好主体与标题、导语的关系 2.处理好主体与主题的关系 3.注意报道中的转折与连接

消息背景的类型:1.烘托性背景 2.说明性背景 3.揭示性背景 消息背景运用的原则:1.必要性原则 2.简明性原则 3.灵活性原则 3.趣味性原则 4.通俗性原则 5.真实性原则

消息结尾的作用:1.对新闻事实加以概括 2.对全篇报道进行升华 3.对事实的新闻价值和隐含意义进行点化 4.就报道的事实加以引申,以此启发受众思考 5.对前文所报道的新闻事实予以补充 消息结尾的写作方法:1.背景性结尾 2.描写性结尾

通讯写作

通讯的含义:是一种比消息详细生动地报道客观事物或典型人物的新闻体裁 通讯的特点:1.较之消息有所延展 2.运用多种表现手法 3.产生多层次的效果

通讯与消息的比较:

共同点:时效性,真实性,凸显新闻价值

不同点:消息时效要求强于通讯,文本结构有差异(署名,标题,重心),消息文本容量小于通讯,表达方式上通讯更加自由。

通讯主题的特点:深刻性 新颖性独特性 集中性

叙事记述型通讯的结构:1.纵式结构 2.横式结构 3.纵横交叉式结构 4.浓缩时空式结构 5.蒙太奇式结构 6.特殊结构方式

新闻小故事的含义:又叫“小通讯”,是“一种记述情节曲折完整的新鲜事实的短通讯”。 新闻小故事的特点:1.报道具有故事性的事实 2.讲述具有新闻性的故事 3.演绎具有趣味性的情节

新闻特写的含义:抓住最能反映人物、事物特征的精彩片段,生动形象地再现典型事件、人物和场景的新闻体裁。

新闻特写的要求:1.对片段加以突出和放大 2.写富有特色的片段 3.着力写富于情趣的片段 4.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

小故事与特写的区别:小故事故事性强,情节完整;特写是指抓住最能反映人物、事物特征的精彩片段,生动形象地再现典型事件、人物和场景的新闻体裁。 大型人物通讯的写作的概念:以报道新闻人物事迹或活动,展示人物精神面貌为内容的通讯类型

人物通讯写作的一般要求:1.根据事实写人物 2.写活生生的人物 3.写出人物的特点

调查分析型通讯的写作

与叙事记述型通讯的比较:

同:两者都以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为基础,都对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进行较为详细的报道。异:1.采访中关注点不一样,调查分析型作者采访时关注问题、症结、原因、本质。2.写作侧重点不一样。调查分析型通讯侧重于在深入调查、掌握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对事件的成败得失进行分析思考,在分析思考中直逼题旨。叙事记述型通讯侧重于对人、事、景、物的具体叙写,通过具体叙写显现作品之旨。3.所产生的效果不一样。调查分析型通讯的效果是启人思,更多地影响人们的理想层面。叙事记述型通讯的效果是感人心。

深度报道的写作

深度报道的概念:深度报道是某些通过展示宏观背景,对新闻事实进行分析、解释、预测并达到相当深度的报道的总称。 深度报道的分类:

名师采访范文第5篇

间:2017年6月5日上午11点。

二、地

点:******广场。

三、主 持 人:**环卫所所长。

四、参加人员:***领导、***董事长、*****70多名

环卫工人。

新闻单位:***电视台、爱**网、**零距离生活网

五、活动流程安排:

1.全体人员到场(上午11点)。

2.主持人介绍本次活动及到场人员并发言(11点5分)。

3.**镇领导讲话。

4.***董事长讲话。

5.发放慰问品。

名师采访范文第6篇

预设目标:

1、增强保护鸟类、关注环境的意识。

2、知道有内在联系的几种物品。

3、了解与人类关系和谐的各种事物,知道它们也可以做我们的朋友。

4、熟练的背诵儿歌。

活动准备:

1、实物水壶、水杯、桌子、椅子、钥匙、锁、雨伞、雨鞋等。

2、教学挂图、录音机、音乐磁带《找朋友》、《交朋友》。

3、幼儿连线作业纸、绘画作业纸、彩笔、油画棒等。

设计理念:

《纲要》指出: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幼儿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培养尤应参透在多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要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感受到接纳、关爱和支持的良好环境,避免单一呆板的言语说教。而《好朋友》这一活动我以儿歌的形式,参透对幼儿进行环境保护教育,让幼儿了解到与人类和谐的各种事物。

设计思路:本活动共四个部分:开始部分:、听音乐《找朋友》,基本部分:每人一张作业纸,进行连线练习活动;学习儿歌《好朋友》;结束部分:听音乐《交朋友》,师生做游戏。活动延伸:老师帮助孩子们进行儿歌《好朋友》录音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找朋友》,和幼儿一起听歌词做找朋友的游戏 ,孩子们边拍手边走步,找朋友。

2、师:刚才,老师看到小朋友们都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开心吗?(开心--)老师这儿有几种物品,不知道它们的好朋友在哪儿,请小朋友们帮它们找一找好不好?(好)。

二、基本部分:

1、分别出示水壶、水杯、桌子、椅子、钥匙、锁、雨伞、雨鞋。

师:小朋友动脑筋想一想从中找出它们的好朋友。

2、每人一张作业纸,进行连线练习。让孩子们一边连一边说出谁是谁的好朋友。加深巩固一对一好朋友的关系。

3、教师小结:刚才,我们小朋友连线做得很好,都知道水壶的好朋友是水杯,桌子的好朋友是椅子,钥匙的好朋友是锁,雨伞的好朋友是雨鞋,它们呢谁也离不开谁,它们也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所以小朋友在用它们的时候,一定要好好爱护它们。

4、出示鸟笼:

师:哎,小朋友,这是什么呀?(笼子、鸟笼子)那你在哪里见过呢?(我家里就有,老爷爷有鸟笼子&&)那谁知道鸟笼的好朋友是谁呢?(小鸟)师:小朋友想一想,如果把你们整天关在屋子里不让出去,你们愿意吗?(不愿意)那同样的,你们想一想,把小鸟整天关在笼子里它们也不愿意啊。小鸟啊,也愿意飞向蓝天、白云、大森林和绿草地。所以 ,蓝天、白云、大森林和绿草地才是它们的好朋友。老师相信小朋友都喜欢小鸟,所以爱鸟的孩子也是它们的好朋友。

5、出示教学挂图,学习儿歌《好朋友》。

(1)老师示范朗诵儿歌。

(2)逐句教幼儿朗诵儿歌。

(3)幼儿跟随录音机一起朗诵儿歌。

(4)集体朗诵儿歌。

(5)幼儿分组比赛读儿歌。

6、幼儿讨论:人类的朋友还有谁,想想怎样才能和这些朋友和谐相处。

7、绘画:

我们人类有这么多的好朋友,他们就生活在我们的周围,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现在用我们手中的画笔把好朋友描绘下来吧。

幼儿在作业纸上画出自己的好朋友,也可以画出儿歌中的或生活中有着内在联系的好朋友,并把画好的张贴在互动墙壁上,进行展评。

三、结束部分:

听音乐《交朋友》,师生做游戏。

四、活动延伸:

上一篇:闽通卡等范文下一篇:暖心文章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