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小组教学反思范文

2024-02-20

学习小组教学反思范文第1篇

随着素质教育、课程改革及创新教育的不断深入发展, 小组合作学习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运用到教学中。历史学科也在积极努力做着这方面的尝试, 我们历史教师也应对这一“课堂模式”做更深入的研究与反思。那么“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如何?怎样才能使“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和质量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呢?我在历史学科教学中尝试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 发现“热闹”的场面背后, 只有41%的同学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具有积极效果, 51%的同学小组合作学习收效甚微, 只是流于形式, 8%的同学小组合作学习则是在浪费时间, 毫无功效。例如, 在教学中有下面一个片断:

在教学《江南地区的开发》 (七年级上册) 时, 笔者让学生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分析, 对这一课淝水之战以少胜多的认识时, 可以用不同的形式把结果表达出来, 例如, 画画、表格、图式等等。教室一下子热闹起来了。笔者身边的一个小组在认真地研究着, 讨论着, 由于意见不一, 争得面红耳赤;离笔者视线较远的地方的一组, 四个女同学在认真地讨论着, 两个男生在嬉闹, 还有一个女同学坐着闷声不响;其他的小组表面看来很认真, 但不知合作的结果如何。

十分钟后, 小组学习结束。各小组开始交流展示, 但效果不理想。有的小组有形式但无内容, 有的有内容但形式单一, 由此可见, 刚才学生的合作学习是失败的。

1 影响小组合作学习的因素

1.1 时机不当

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中, 一些教师为了追求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不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实际, 盲目地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 如:有的教师在教学内容过易或过难的地方设计小组讨论, 有的教师在适合于学生自主探索或动手实践的地方安排小组交流, 有的教师在适合于全班教学或教师引导的地方组织小组探究, 有的教师在一节课中安排了多次小组合作学习。结果由于时机不当, 收效甚微。

1.2 分组不科学

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 最常见的小组合作学习形式是按前后座位自然分成四人小组, 座位的编排往往又是按学生的高矮次序和男女生搭配而成的。这样分组虽然开展小组活动简便易行, 但人员搭配不合理, 不利于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优势互补、相互促进。

1.3 规则不明

在课堂中, 经常出现这种现象, 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立即让学生讨论, 教室里马上就会出现一片热烈讨论的场面。但只要稍加注意不难发现, 这只是一种表面上的“假热闹”, 实际上“活而无序”。有的小组两三个人同时抢着发言, 你说你的, 我说我的, 谁也不听谁的;有的小组始终只有一两个人发言, 其他人一言不发, 只是心不在焉地坐着;有的小组互相推辞, 谁也不发言;有的小组借此机会闲聊、说笑或者干别的事。究其原因, 主要是缺乏小组合作学习的规则,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1.4 时间不足

在小组合作学习时, 往往是教师呈现问题后未留给学生片刻思考的时间就宣布“合作学习开始”, 不到两三分钟就叫“停止”。这时, 有的小组还未真正进入合作学习主题, 有的小组才刚刚开始。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不但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 而且很容易挫伤学生合作学习的热情, 养成敷衍了事的不良习惯。

1.5 评价不全

开展小组活动后常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全班性的汇报交流, 但小组代表一站起来发言就是“我认为……”、“我觉得……”、“依我之见……”, 往往不是代表本组意见, 而是代表个人意见。教师对小组汇报的评价也常常是“你说得真好!”、“你的见解真不错”。显然, 学生的不正确的发言方式是由教师的不科学的评价造成的。其主要问题表现在:一是偏重于对学生个体的评价, 忽略了对学生所在小组集体的评价;二是偏重于对小组合作学习结果的评价, 这种不公正、不全面的评价极易挫伤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更不可能很好地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

2 增强小组合作学习实效性的策略

2.1 选择适当的合作学习时机

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 但不是唯一的方式。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教学环境条件等, 选择有价值的内容。为了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积极主动, 使学习富有成效, 教师必须设计适合多人合作学习的活动和作业。首先, 必须有合作价值, 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这些活动和作业或是引人入胜的场景, 或是令人兴奋的刺激, 或是让人困惑的问题, 或是可以预见的成就。其次, 我们在设计合作学习的内容时, 应该注意内容含量不宜过小, 如果单个人力量就能解决的问题, 就没有大家合作的必要;内容难度要大众化, 过难容易冷场, 或者导致只有少数人的真正参与, 而且, 创作活动不宜出效果, 过易会使学生无须作深入的思考。

2.2 合作学习的时间要充分

现在, 课堂上的小组合作学习普遍存在着这样一种遗憾:学生刚刚进入角色, 学生的思维刚刚展开, 所研究的问题刚刚有所深入, 教师便偃旗息鼓, 终止大家的讨论, “小组合作学习”因时间的不充裕直接制约了其深入展开。

学习小组教学反思范文第2篇

----小组合作学习

对于小组合作学习,我也始终在尝试、学习和模仿,没有什么值得别人学习的好方法,下面我就谈谈来到逸夫学校通过接触小组合作学习以来的一点想法和困惑:

一、 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期工作至关重要

1、如何分组。

我们班基本上都是按4个人一组划分的,每个组的成员都要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而且还要从性格上考虑,有的学生学习很好,就是不爱说话,也不爱帮助别人,这时候我们就要把这组里分去一个性格开朗的中等生;我们还应特别注意每个组里的后进生,要考虑他是否和组里的学生和的来,是否愿意在本组里学习,因为后进生的自尊心是我们要特别呵护的。而且各组之间必须大体持平。这样做既有利于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又有利于小组内成员互帮互助。

2、如何奖励

我们都有这样的感觉,刚刚施行小组合作学习时,学生热情很高,后来学生情绪低落。或一部分学生兴致勃勃,一部分学生漠然视之,一脸的茫然,像在看热闹一样。这时候教师就要以奖励(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为手段对学生的竞争观念加以巩固。主要是精神奖励,精神奖励是指教师适时、恰当的评价语;以及一段时间可以给学生发一张喜报或者奖状等。另外,这种奖励不要总指向个人,还要对集体的共同成果进行评定,更要对小组的合作水平进行认可。这就更加促进了组间的竞争,强化学生的集体观念,来提高小组的凝聚力。上学期,我们班的付丽雪组凝聚力就特别强,我几次给她们组换后进生,别的组不愿意要的后进生就放在她们组,首先,她要给组员开会,使组中的每一个人都团结一致,每一节课、每一天、每个星期坚持不懈,最终每次班级内、学校里的奖励都不会少了她们组。所以每一次的奖励就成为她们组前进的动力。

3、小组长的培训

前期不要总更换组长,要选择一人,利用一定的时间进行培训。如:组内总有个别同学偷懒,组长可以制定相应的惩罚措施;组内交流的一般问题,要让后进生先说,如果不能说,让其他同学说,他认真倾听,明白后再让他说;要分工明确,组内每名同学都有事做;要公正;这是至关重要的。上学期我们班的同学在组长的带动下,成绩有了显著的提高。

二、只有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合作技能才能顺利地开展合作学习。

交流时小组内各成员都要有自己的想法或提出自己的疑问,然后逐一商讨,把不能解决的问题汇总。记得在学会理财这一课的教学中,每个人都为聪聪家设计了一种存钱方案,设计之后小组内要用大概1分钟的时间交流各自的方案,虽然每个人只设计了一种,但要至少掌握3种方案。

小组汇报时,要做到有序,小组内一名代表陈述,全班同学认真倾听,可以对这名同学的陈述做补充,也可以提出质疑。如果对同学们的质疑解决不了,就由本组的其他同学帮助,如果都解决不了,就让其他组帮忙,但最终这组同学要把刚才质疑的问题讲清楚。发言时要轮流,不能由少数人垄断。在学会理财这节活动课上,要求学生为聪聪一家设计存钱方案,汇报时,小组长是这样分工的,一名同学说说是怎么想的,然后每人说一种设计方案。非常有序,也非常高效。

课后集体性作业先独立试做,疑难之处互相讨论解决。无力解决时派代表询问老师,再对小组成员讲解。这样,班里有很多不爱完成作业的同学在集体的氛围中自然而然就完成作业了。

三、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困惑:

1、为了集体荣誉往往会出现好学生主动讲、差学生被动听的“合作”学习。并且还会出现优生包办差生学习任务的弄虚作假行为。这样的学习会加速学生的两极分化,优劣差距越拉越大。

2、看似场面热闹,实则杂乱无章。

讨论中部分学生闲聊(与课题不相干的交谈);讨论后有时几个小组或小组内几个人同时争着发言,各不相让;有的小组讨论后一个人发言,其他人心不在焉,置身事外;有的小组讨论后互相推委,无人发言。

3、 小组汇报时,总有学生不倾听。如何调动学生这时候的积极性。

学习小组教学反思范文第3篇

摘 要: 作者根据新课程理念,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结合相关理论,分析小组合作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的具体实施过程及教师在合作学习中的作用。让学生在平等中合作,在合作中交流,在交流中共享,在共享中互动,在互动中竞争,在竞争中成功,让成功提高兴趣,兴趣转为动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小组的凝聚力,使学生以正确的态度积极参与合作学习,人人体会成功的喜悦。

关键词: 小组合作学习 英语教学 应用

随着21世纪人才培养模式的多元化发展趋势,“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正受到人们的关注,成为教育教学研究和探讨的热点。在英语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常用教学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是使学生在小组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动性的学习。它的基本要素是使学生积极地相互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地进行互动,积极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部分。期望所有的学生有效地沟通,建立小组成员之间的互相信任。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相互间实现信息与资源的整合,不断地扩展和完善自我认识,而且可以学会交往、学会参与、学会倾听,学会尊重他人。这些都是21世纪公民所应具有的素质。下面笔者就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认识与做法。

一、合理分组,自拟组名

开展合作学习,首先应合理地划分学习小组,创造适合于学生学习的心理情景,以激发学生参加学习的兴趣,产生学习的内动力。教师应按班级正常的座次将座位邻近的学生组成学习小组,以四人为一小组。为更好地实施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可在学期初与班主任协商,将男生和女生、学习好、中、差,性格内向和性格外向的坐到一起,组成异质组,以发挥异质小组的互补性,保证小组活动顺利进行。教师每学期调整一次小组的划分,以便让小组有更广阔的交流空间。

小组编好后,由学生为自己心爱的小组起个富有竞争力和个性的名字。如“必胜组”、“超人组”等。各种背诵、课后练习、疑难反馈等均应在组内得到落实,组内的成员人人都有任务,人人都有一定的合作能力,从而在组织形式上保证全体同学参与合作的可能性,提高合作的参与度和合作效率,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全方位的发展。

二、规范操作,明确任务

小组中只有两个角色:一个是学习的操作者,一个是学习的检查者,这两种角色由小组成员轮流担当。当一名成员向其他人说明自己的理解过程或陈述自己的观点时,其他成员要对其发言进行评价。

在全班交流只有中心发言人,没有小组长,而中心发言人是轮流担任,每个人的机会是均等的。这样做是为了在合作学习中消除权威,体现地位均等和机会均等。培养学生平等合作的意识,中心发言人的交流代表是小组而不是个人,师生对中心发言人的评价不是对个人的评价,而是对这个小组的评价。

当然,开展合作学习的任务选择非常重要,必须选择那些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开放性、探索性的问题才能开展合作学习。如在教学Book1 Unit 8 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Section B时,布置给学生任务:Interview each other .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What sports do you play?How often do you eat vegetables/fruit/junkfood?How many hours do you sleep every night?Then write down your own ideas individually with 50 words.学生分组,小组成员互相采访,尤其对一些同学吃垃圾食品这种不健康的饮食习惯提出了批评和建议。这样使学生们在共同参与、平等互助的轻松氛围中,学会了用英语描述基本饮食结构和用英语综合信息、表达思想的能力。

三、整合交流,共享信息

形式整合是指合作学习实施中要与其他学习形式进行整合,以求得最佳效果。如教学“How do we deal with our problems?”时教师可在屏幕上呈现几个问题。A.Can you think of any problems you have had recently?B.How did you deal with them?C.Think of another way of dealing with problems.D.Which way of dealing with problems do you think is the best?然后让学生个别学习,勾画单词、词组、重点句,思考问题,在此基础上再开展合作学习。这个组合非常重要。独立思考是交流的前提,没有独立思考,没有形成自己的思想与认识,在合作学习中只能是观众和听众,教师总是给一定的个别学习时间,还要求学生当自己的思考有了一定的结果时,整理自己的思维,从心理上做好与人交流的准备。

合作学习最终要让各小组向全班交流,分享成果。大教育家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又强调“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说明了彼此切磋技艺、交换心得,有助于个别学习。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间的合作互动能促进认知成长。合作学习是同学间的互教互学、彼此交流的过程。交流的内容一是认知和技能方面的;二是过程和方法方面的;三是情感和价值方面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活动,小组发言人做记录,教师巡回指导。学生不仅交流了知识,还交流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交流过程中教师还不断提醒学生注意倾吐发言,记录下自己没有想到的,从而实现小组成员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这种交流达到了更大范围的资源整合的目的。

四、突出互动,指导帮助

教师是合作学习的指导者和引导者,不要做局外人。教师深入每个小组,认真倾听大家的发言,适当地组织小组成员交流,及时发现和处理合作中的问题。当学生和小组面临问题时,要帮助学生分析问题所在,并及时指导。例如,要对异质小组进行调控和促进组织技能,时刻对小组进行合理有效的调控和促进,同时在合作学习中要巧妙地把你对学生个人和小组的期望传递给学生,使学生产生共鸣,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互动技能和社会技能。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勒温认为:不管团体的大小结构及活动如何,所有称为团体的活动都需建立在其他成员彼此互动上。因此在合作学习中教师也是团体的其中一员,教师应放下居高临下的架子,主动参与到学生的小组学习当中,真诚地与学生探讨问题,倾听并尊重学生的意见,尽量多走动、多观察、多倾听。在学生合作学习时,教师要在小组中巡回指导,提供必要的启发、帮助和建议,也可以以合作者的身份自然参与其中,形成一种师生合作的良好氛围,同时也进行适当的干预,对学生进行一些探索和发现等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学会在合作中发现,不断激活学生的思维碰撞,把学生的探索引向深处。

五、创造环境,学会合作

合作本身是一种技能,它和认知技能、动作技能一样,也需要在实践中得到系统的训练。“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这句话说明,合作学习不仅是课堂学习取得成功的条件,而且是一种重要的学习目的。因为英语学习的实质就是交际,合作本身就是一种交际活动,要想使这种交际活动顺利进行,教师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就要教育学生学会尊重别人,做虚心的倾听者,同时为别人着想,不能只为突出自己而忽略别人的存在。同时要教育学生有自信,积极参与合作。教师和学生共同营造好的合作环境。首先是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安全的心理环境,如赞许的目光,体态语等,利用各种方式给学生一种“你真棒”的心理暗示,使其产生一种心理上的安全感和精神上的振奋,多表扬、理解、宽容、少一些纠错和批评,组织学生营造和保持教室中积极的心理氛围:其次教师要给学生发言、补充、自查、更正,以及小组讨论中辩论的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使枯燥的学习学起来饶有兴趣。最后教师要为学生提供热情的帮助,实现角色的转换,使教师和学生自然地走进互动的境界。

六、引进竞争,感受成功

合作学习从学生的学习心理和个性差异角度来看,肯定不是绝对意义的平等模式。相反,它是建立在学生之间个性品质有差别、学习情态不一的基础上的一种互帮互助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强调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合作,但不排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学习的竞争建立在集体的荣誉上,小组成员为着共同的目标和期望,会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经常的、合理的评价可以调动各组奋勇争先的积极性,增强个人进取向上的竞争意识,使每个学生都有竞争对象,有追赶的目标,使学生始终处于竞争状态中,不断强化其竞争意识。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认为,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过激励后,其能力可以发挥80%—90%。从这个层面上说,引进竞争,激化动力,无非是为了更好地巩固合作学习效果。可通过组间竞争展开,如:“看哪一组猜出的单词多”“看哪个组汇报最全面”“看哪个组汇报最流利”,等等。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采取“累计积分制”,这是整体性的评价办法,对培养团队精神很有好处。每个小组成员为了小组的荣誉,组员之间凝聚力很强,学习好的学生会主动帮助学习差的学生,学生之间互相制约,学生违纪行为消失了,使后进生也能正确对待学习,学生为了集体荣誉而战,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巩固了合作学习的效果,增强了学生的合作的效果,调动了学生寻求最佳合作方法的积极性。

教师还要给学生一定的欣赏激励,让他们感受成功。教师要在小组合作成果展示时,有意识地用传神的手势、生动的表情、欣赏的目光来鼓励学困生,激发他们的潜能,使其参与合作和完成合作。教师对其满意的成果可以给予表扬,如“”Well done!You are clever!A good job!Your group is the best.也可以让全体学生cheer for him/her.配上有节奏的掌声,一起向成功者竖起大拇指并说:“Best!”学生此时此刻就会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会更有信心和兴趣去大胆参与合作,认真合作并追求成功。这样合作学习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合作才是合理、高效的合作。学生不仅在合作中学到知识,而且在学习中树立团队合作意识,英语课堂教学将会更加精彩和完美。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陈波,关文信.新课程理念与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实施.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5.

[3]张冬云.英语教学中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率.English Weekly,2004.11.17.

学习小组教学反思范文第4篇

摘  要:小组合作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合作学习是一种特色的教学方式,小学数学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课堂活动的设计、授课内容的补充、有效策略的实施,对于学生综合素质与综合能力的双向发展而言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应用;研究;思考

一、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一)合作拘于形式,合作作用无法发挥

目前,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很多教师并没有真正地认识到小组合作教学的作用,只是将其当作一种教学的工具,很多教师都会在公开课上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但是效果却非常一般,学生也无法从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收获到知识。

(二)合作目的不明确,合作效率低

小组合作学习中,由于教师本身的教学经验不充足,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前并没有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在教学的过程中也没有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将小组合作的课堂变成了自由讨论的课堂,整堂课并没有固定的主题,再加上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自制力往往比较差。

(三)合作分工不合理,合作效果差

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合作分工不合理也是常见的一种现象,由于学生的性格差异以及学习成绩不同,很多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往往占据一定的主导地位,合作过程就变成了他们独自发言的过程,其他小组成员没有机会发表自身的见解和看法,这就使得小组合作失去了原本的意义,小组内部没有深刻的交流,小组和小组之间也缺乏沟通。

二、解决办法

(一)创设合作学习情境

以“统计”这一教学内容为例,教师可创设实际情境,提出“统计某个商场进出的客流量”问题。提出问题后,教师先播放相关视频,让学生进行单独统计,然后报出每个学生统计的数量。在这个实验中,学生会发现自己与其他人统计的数据并不一致,然后教师就可以分小组让学生分析并讨论这一问题出现的原因,引导小组进行讨论学习,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兴趣。

(二)分组合理化

在进行数学学习过程中,每个小组中应该有一名小组长,方便最后阐述小组讨论结果。教师在进行小组成员分配时注意要搭配合理,组内成员根据自身特点担任不同角色,使小组内每个人都能发挥自己的作用。小组成员要认识到自己在小组中的重要性,积极参与到小组讨论中去。

(三)给足讨论时间

一般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留给学生讨论的时间不宜太长,但也不能过短。留下的小组合作时间要让成员之间的意见得到充分交流,但是切记不能耽误教师的正常教学。

(四)加強交流指导

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仅要让小组之间进行合作学习,教师也要参与到学生合作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小组进行观察,用平等的姿态和学生进行交流,注意小组之间遇到的问题,并及时进行指导。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引导者,教师要在小组学习中充分发挥作用,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数学难题。

(责任编辑:淳  洁)

参考文献:

[1] 何红.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J]. 数学学习与研究,2021(21):92-93.

[2] 罗光文. 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J]. 当代家庭教育,2020(32):80-81.

学习小组教学反思范文第5篇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在这一教学模式中,教师要将学生分成多个小组,并且对学生进行指导,从而使学生通过合作获取知识。实践表明,这种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有很大的帮助。因此,教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要注重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应用。下面我就对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应用进行简要的分析。

一、 营造氛围,培养合作意识

良好的学习环境对初中学生的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营造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进行质疑,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热爱与好奇。要想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有效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教师就要创设一种适合合作的环境,而这种环境就是我们所说的平等、和谐的环境。只有在这种环境中,学生才能有效展开合作,并获得成效。

例如,我在讲课的过程中常常请几位学生一起分角色朗读某段话,通过朗读,学生就能根据我的要求合作完成相关任务。由此可见,分角色朗读是一种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会逐渐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树立起合作意识,从而更好地融入小组合作学习之中。因此,教师在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时应营造良好的氛围,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二、 稳抓重点,突破难点

在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时,教师应立足教材,稳抓重点,突破难点,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上的困难,实现合作与学习的完美结合。

例如,在教学“夏、商以及西周的兴衰”的相关内容时,我先将全班学生分成小组,然后让每个小组挑选一个朝代,讨论它的建立者、起始时间、灭亡原因等相关信息。经过几分钟的讨论之后,学生不仅有效掌握了相关知识点,还掌握了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

由此可见,教师抓住重点引导学生合作讨论不仅能使课堂活跃起来,还能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因此,教师要稳抓重点,突破难点,促进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三、小组合作多样化

初中生正处于心理与生理成长的关键时期,他们对事物往往有着极为强烈的好奇心。由于具有这一特点,初中生很难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克服这一不利因素,开展多样化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

例如,在讲授“中华文明的起源”这部分内容时,我先组织了一个热身活动,将学生进行分组,让每个小组展开激烈的知识竞赛,比一比哪个小组知道的远古人类最多。在我宣布比赛正式开始后,每个小组所派出的代表都积极回答,组员们也及时进行补充,所有学生都积极参与到了活动中。

由此可见,这种方式能使学生积极投入学习,激发学习历史的兴趣。当然,开展小组合作的方式并不仅仅局限于竞赛,讲故事、朗诵、角色扮演等都是有效的合作方式。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多种方式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

四、科学调控,悉心指导

虽然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比较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教师的主导地位也不能被忽视。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扮演着多种角色,既要激励学生不断前进,又要指导学生开展学习,还要监督学生进行学习。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时,教师要注重指导与调控,以确保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顺利开展。

例如,在我的教学中曾经出现过这样的事情,在教学“丝绸之路”这部分内容时,我让学生分小组讨论汉武帝的功与过,讨论后每个小组要派代表进行发言。但是在经过几分钟的激烈讨论之后,有几个小组并没有讨论出结果。我追问为什么没有得出结论,这时有学生支支吾吾地说:“刚才我们并没有讨论问题,而是说了一些有趣的事情。”

由此可见,由于初中生心理尚未成熟,自制力也有所欠缺,教师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要主动与学生进行互动,这样既能监督学生的讨论,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也能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因此,教师要科学调控,悉心指导,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将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应用于初中历史教学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实践动手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以及探究能力,全方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习小组教学反思范文第6篇

小组合作学习是小班化教育中一条极为重要的教学策略。它主要是充分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间的互动,特别是学生之间的和谐互动,在合作学习中共同达到教学目标。小组合作学习不仅有利于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加学生的语言表达机会、交流机会和活动机会,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进而培养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一、有关背景

该班属一所乡镇小学,自入学一年级就实行了小班化。大多数学生透着农村孩子所特有的朴实坦率、活泼真诚,学习热情高,思维活跃,发言积极。本次教学课文《落叶》是H版语文第三册中的一篇科学童话。文中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描述了深秋季节枯叶飘落、候鸟南飞的情景,并通过小动物们富有生趣的活动,反映了秋天给它们带来的喜悦与欢乐。Z教师是一位青年教师,教龄15年,工作以来主要从事低年级语文教学。在本教学案例中,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安排了四次小组合作学习,提高了单位时间中学生学习、交往、表达等的频率与效度,进而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二、课堂观察与分析

(一)搜集信息,合作汇报 ……

T:哪个小组先汇报一下?

(好几组跃跃欲试,小手举得高高的,争先恐后)

S1:我们小组搜集到了许多有关秋天的信息,有黄叶几片,有枯草一把,还有一幅美丽的菊花图。 T:谁有补充?

S2:我有补充。我搜集到的叶子是半青半黄的,这是我在上学路上捡到的。 S3这幅菊花图是一位大哥哥帮我画的,画的就是我们的校园花坛里的菊花。 …… ……

(大家争相拿出自己的成果与同伴分享,由于采用异质编组,再加上小组已相互交流,所以大伙儿全员参与,兴趣盎然。)

鲜活的生活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源泉。《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要拓展学习时空,从学生生活出发、联系实际,丰富经历。……‛综观以上教学过程,我们不难看出,当时正值深秋,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秋季时令特点,激发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老师已提前一周布臵任务:多渠道搜集有关秋天的信息。课伊始教师让学生把搜集到的信息在自己小组内交流,再安排全班范围内的合作汇报。这样做,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了学生对自寻信息的印象,并了解其他学生找到的不同信息;另一方面,使学生更能深入地了解生活,形成自己对生活的独特的认识和感受,开阔了视野,并增强了学生的团结互助合作的精神。

(二)预习课文,合作检查 在预习时,教师先让学生自己进行常规的‚预习四步曲‛,即读准字音、巧记字形、想想词义和读读课文。随后,由小组长组织检查,进一步合作学习。具体操作也有四个程序:

1、读卡片,过音关。要求每个组准备好本课12个生字的卡片,由组长负责组员一一抽读过关。其中‚催(cuī)‛、‚藏(cáng)‛和‚躲(duǒ)易读错,要特别优待学困生。

2、报难字,献计策。每个组长准备好难写本,先记录组员报出的自己认为难写易错的字(一般一至两个),大家一致认为‚藏‛字最难。再请组员说自己的记忆方法,如‚藏‛字的左下和里面部分,有小朋友就说:‚‘片’字反倒写,大臣害羞里面藏‛。这样,大家献计献策,相得益彰。

3、议词义,共解疑。每位组员说出自己预习时碰到的不理解的词,请同伴援助解疑。讨论下来,有好几组都不理解‚催‛和‚电报‛的意思,组长便把它们写在纸上,反馈给老师。教师在组织教学时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4、读课文,两结合。要求每组采用大家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具体目标为读顺句子,读通课文。在此基础上,采用自荐和推选相结合的办法产生参加大组交流的朗读者。

充分的课前预习是保证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前提。小组学习必须建立在自己学的基础上,否则会流于形式或质量不高。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这一环节,教师先保证让学生有与学习内容相适宜的独立自学的时间。没有经过独立自学,效果不会好,经过自己的自学思考才会提高发言的质量,还会吸收小组成员的意见,或提出异议,展开争辩,真正达到思维的碰撞。然后在异质分组中渗入了合作讨论检查的学习方式。在小组合作检查之时,教师还可不失时机地进行个别化辅导。这样大组交流时,课堂上便出现了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人人参与,互帮互助的可喜现象,提高了单位时间内学生学习、操作、交流的频率,最大限度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感悟语言,合作表演

这篇课文语言优美,音韵和谐,是对学生语言训练的好材料。教学时,老师不分析,只是让学生自己去读,去悟。老师将选择权还给学生,允许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利用自由组合的小组合作学习,允许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展示成果。

(教室里一下子活跃起来。大家三五成群,有演有读,煞是热闹。) 汇报开始了,每一组都争先恐后。

组长1:‚我们一组分角色朗读。……‛ 组长2:‚我们一组分小节朗读。……‛ ……

有好几个小组编演了课本剧。你瞧:娇小文静的钟佳怡同学表演的‚小鱼‛,缩成一团,悄悄地藏在‚伞‛里;活泼调皮的谢超超同学表演的‚小鱼‛弓着背,小手当鱼尾,左右摆动,躲到‚伞‛下,还不时地四处张望……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惜学生独特的感悟、体验和理解。‛‚对学生独特的感悟和体验应加以鼓励。‛教学中用这种新理念,借助小组合作学习,让每位学生转换角色,用自己独特的感受去感悟、体验课文语言的准确、生动,充分发掘他们的潜能,最大空间地给每位学生参与学习的机会,使课堂充满生趣和活力。

(四)拓展训练,合作评价 《落叶》课文第二至第五节,结构相似。教学结束时,教师先让学生自己读读这几节,看看有什么发现?然后师生总结出:这几小节都是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接着请学生学着课文中的写法,说

一、二句话。最后教师设计了一份分层练习单。

A层:树叶落在 , 爬过来 ,把它当作 。 (哪里 ) (谁) (怎么做) (什么)

B层:树叶落在 , 爬过来 ,把它当作 。 C层: 。

具体训练时采用动态分组,即由原先的异质分组改为同质分组。随后先小组内学生互相评价,再以同质小组为单位开展竞争。由于题目的难易有差异,切合各组学生的实际状况,学生觉得自己‚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因而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就比较高,学习气氛非常浓郁。最后评比结果:中等及较差学生与较好学生都能较完整迅速地完成本次练习。

评价是小组学习的导向。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评价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作为一员深入学生中去,听取学生的意见,发表自己的看法,为他们提供一些指导性的帮助。这样不仅有利于使学生了解自己的情况,及时改正错误,而且还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和创新意识,使学生在良性循环中领悟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体验集体组合的力量。

三、反思

上一篇:学校兴趣活动方案范文下一篇:学校学习制度方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