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思维能力培养论文范文

2024-07-29

学生思维能力培养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新时期的教育体制有了显著的变化,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更加关注,要通过日常教学对学生的创新思维、逻辑体系以及知識运用等能力进行全面培育。而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创造教育至关重要,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索意识,而且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为社会的延续和发展提供服务。所以,要更加重视语文创新思维的培养,要摆脱陈旧的授课思路与方式,应用更加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提升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语文;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引言

随着教学的不断改革,对高年级小学语文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教授学生语文知识还要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行培养。所以,本文根据当前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途径,希望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一定的帮助。

一、阅读教学与创新思维的概述

(一)创新思维与想象力的特点

创新思维是相较于常规思维而提出的概念,创新思维具有多向性。创新思维通过多角度、多因素、多渠道进行思考,具有非邏辑性和非定时性,整体思维向开放性方向发展。创新思维相对于常规思维而言,很难得到主流思想的认可,大部分都是经过时间验证后才承认其合理性和先进性。同时,创新思维包含想象、联觉、直觉等诸多要素,它是一种较为高级、较为复杂且人类特有的思维。但创新思维并不是天马行空,而是基于对于事实的发展的推理,在创新思维形成过程中,需要基于想象、求异、批判等各种要素。

(二)阅读教学

著名阅读学家詹森曾指出,阅读和理解只是语言意义上表达存在差别,其实质并没有任何差别。阅读的实质就是去理解问题,将存在的文本信息输入大脑中进行理解的过程。因此,阅读从本质上就是理解语篇与文本进行对话,与作者发生深层次联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就是基于生活实践与语文经验,产生不同层次的理解。阅读教学和写作训练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教授学生一定的阅读方法,使学生拥有正确的阅读取向和阅读方法,加深对文章的深层次理解。

二、目前在小学语文高年级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问题

(一)教师的教学理念更新较慢

尽管近几年我国大力施行教育改革政策,但改革的过程自古以来都是缓慢而由漫长,部分教师即使已经意识到教育改革的重要性也已经开始重视对教育改革方案的研究,但教师由于缺少经验或是自身的专业素养不够牢固导致改革过程中出现了较多的问题。部分教师在教学理念上还是难以转变过来,对教学模式改革的创新意识不够在教学中还是以学生的成绩作为首要的教学目标,对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方式匮乏,教学方法不够有针对性。如教师在改革后只关注成果,在初始阶段就以结果定成败是片面的,教师要更加重视过程。

(二)教学方式单一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教师在意识到改革的重要性后开始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行培养,但由于经验不足在方法上还是比较单一不够创新,这使得学生的能力发展有一定的局限性。部分教师只是用简单的提问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启发,在问题的设计上不够合理科学,提出的问题过于浅显适合低年级的学生。但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基础这种方式不能深化高年级学生的学习。学生会逐渐对语文学习失去兴趣,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也有一定的阻碍。

三、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途径

(一)问题的有效引导

在现如今的语文教学中,应当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充分参与课堂中的活动,在课堂上多去设置一些让学生思考的问题,设置一些悬念,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从而激起学生对获取新的知识的欲望。语文是一种富有生动幻想的科目,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多去提一些让学生能够参与进来、让学生天马行空的想象的问题并且尊重学生的想法,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在班级里大声的朗读课文,在学生阅读讨论时对学生进行引导,鼓励学生勇于表达,敢于质疑,让学生在阅读中逐渐转变思维方式,使自身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得到发展。比如,在学习《找春天》和《小鹿的玫瑰花》时,学生可以将不一样文章内容的情感表达迁移到同一主题风格,感受不一样文章内容的表达手法,真真正正保证举一反三,掌握不一样的景物描写方式。

(二)注重学生的自主性

探究式学习的方式主要分为两种,分别是自主探究以及合作探究的方式。对于小学科学的探究教学而言,两种模式都可以使用。就自主探究的教学方式而言,教师则应当以设问的形式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有效探究;同时,教师还可结合多媒体的形式激发学生的思考,从而提升探究的质量效果。

(三)写-表达真情实感

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学生把自己的见闻和感想用文字表达出来的思维活动过程,因此每一篇文章都是学生创造性思维劳动的成果。学生具备较扎实语言文字基础后,当心中突然萌发表达思想情感的需要时,就有了\"我要写作\"的强烈欲望。语文教师或许都有这样的体会:要让学生真正爱上写作、乐于写作、有效提高写作能力,单凭课堂上的语文教学是不够的。所以,教师要有\"课内长知识,课外育专长\"的教育思想,努力抓好课堂教学的延伸,利用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充分挖掘学生的写作潜能,让学生在写作路上乐此不疲。教师不要怜悯大力表扬的话语和对学生肯定的目光,要发挥教学语言的魅力,积极引导学生在文章中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做到作文是有感而发,鼓励学生\"用我口说我心\",\"用我笔写我心\"。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还有很大的开拓空间,教师要秉承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潜心研究教材教法,结合教材设计适合发展语文能力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肖生波.谈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策略[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0(09):42-44.

[2]马晓红.小学语文高年级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J].当代家庭教育,2020(22):124-125.

学生思维能力培养论文范文第2篇

1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策略

1.1 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陶行知先生指出:“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作为一名高中英语教师, 首要的任务是在教学中建立起平等与民主的师生关系和宽松和谐的教学“软环境”。

(1) 课前酝酿良好的教学情绪。

在每节课的开始, 教师都要忘却生活中的琐事与不快, 以良好的精神风貌准时地出现在教室门口, 亲切的目光, 自信的神情会给学生一种无形的鼓舞, 使学生精神百倍地投入到英语课中。另外, 教师要适时适地采取一些有效的方法, 对课堂气氛进行“预热”。聊聊几天前的野炊, 对学生感兴趣的热门话题稍作议论 (如能与本节课主题巧妙挂钩则更好) , 为下一步的授课做好铺垫。

(2) 培养自然、真实的教学气氛。

“任务应具有真实意义, 即接近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活动。” (英语课程标准) 真实的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 使他们有机会用英语发表意见和看法, 同时又能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鼓励学生运用语言进行有意义的交流。例如, 在学完Are mobile phones safe? (牛津高中英语模块七unit1) , 我把学生分成2大组进行讨论, 一组认为Mobile phones are safe;而另一组认为Mobile phones are not safe.双方各推举两名代表进行辩论。课堂气氛十分热烈, 双方观点都很有说服力, 既包括来自课文的论点和实例, 又有自己使用手机的亲身体会。通过这样的活动, 学生得以将课本知识与实际经验结合起来, 锻炼了用英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处处营造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

教学中, 教师难免出现差错, 而当学生指出或质疑时, 教师千万不必因爱面子而否认或采取一些"技术处理"。相反, 教师应当坦然承认自己的失误或知识上的不足, 并鼓励学生今后大胆指出或质疑, 把自己严谨的治学作风言传身教给学生, 使学生建立起科学知识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

1.2 运用启发式原则, 激发学生的兴趣,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求知欲望, 我们最好把教学内容悬念化, 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为学生的创新思维提供首要条件。例如, 在练习中遇到这个样一个句子:What was it that the teacher did at last lesson?我觉得这个句子值得大家来研究, 将它写在了黑板上, 让大家来分析、理解。一开始, 没有人对这个句子说出所以然来。此时。我稍作启发:假如把句末的问号拿掉使它变为一个陈述句呢?经过这样一点拨, 有个学生脱口而出:“这是一个强调句型!”我在肯定他的思路后再作启发:假如我把原句中强调句型的结构拿掉呢?大家七嘴八舌地说开了。有一个学生不假思索的说:“What the teacher did at last lesson?”但他这种简单地拿掉强调结构后连起来的方法遭到普遍的非议。有的学生指出这不是疑问句。最后, 我请一位学生提出他的看法, 他认为应加助动词did:What did the teacher do at last lesson?经层层启发, 学生弄清楚了句子的结构, 明白了它的含义, 也掌握了分析类似句子的方法。在整个分析理解过程中, 我不断的设疑、启发、点拨。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激活了他们的思维。经过这样的教学过程, 即突破了教学中的难点, 又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3 精心设计教案, 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教育者必须是创造者。教师本身必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素质, 才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在Boy missing, police puzzled (模块二unit1) 这一节课的教学设计中, 我一改平时复述课文这一教学步骤, 要求学生在下列情况下分组讲述当时的情景:Suppose you are:

(1) Justin’s father——Mr Foster (2) Justin’s mother——Mrs Foster.

(3) Justi n’s siste r——Kelly (4) a n e i g h b o r.

同样是一个复述课文的教学步骤, 但每个学生角度不同, 学生觉得这种复述有新意, 兴趣很浓。于是, 他们“添油加醋”地把事发当时的情况描绘得有声有色。而正是这种“添油加醋”使学生的创造思维得到了升华。

1.4 挖掘教材因素, 丰富想象能力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 因为知识是有限的, 而想象力概括这世界上的一切, 推动着进步, 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没有想象, 就没有创新。善于创新, 就必须善于想象。如在学习了The lost civilization (模块三unit3) 后, 我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庞贝城中的一员, 对当时火山喷发时的情景和自身可能的感受作出描述。他们根据自己的想象, 思索出了许多不同的可能性。如:

(1) a farmer nearby (2) a slave in the city (3) a shop owner (4) a nobleman (5) a mouse

学生们的想象都很合理, 很丰富, 有的学生甚至把自己想象成一只老鼠。如果学生们能经常这样大胆的猜测、想象, 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定能较好的发展。

1.5 积极评价, 鼓励创新思维

“赞美犹如阳光”, 赏识和赞美学生就是承认学生的成功。获得别人的肯定和赞美是人们共同的心理需要, 一旦得到满足便会成为其积极向上的原动力。对学生的有创意的或与“标准答案”不同的观点, 要多说:Good idea!或Sounds interesting!并适当地加以点评, 从而表明教师对于他们发自内心的赞赏和喜爱。

2 结语

美国著名行为科学家罗伯特.沃尔森说:“一部人类文明史, 就是一部创造史, 一步向外改造世界, 向内改造自身, 从而不断走向自由与进步的历史。”可以说, 人生的本质和价值就是创造。作为最活跃, 最能动的教学要素——教师, 只有致力于创新教学的改革和探索, 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真正让学生学会创新。

摘要:本文分析了什么是创新思维, 并从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精心设计教案、积极评价四个方面探讨了如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学生思维能力培养论文范文第3篇

1 强化创新演示实验的功能

1.1 引导学生学设计、找方法, 引发创造性思维

演示实验中蕴含着化学思想和化学规律, 体现了化学的研究方法, 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典型教例。因此, 演示实验不仅示范操作, 还要巧妙设疑, 演示如何观察, 如何分析, 在常规演示实验中围绕“实验原理、装置原理、操作原理”引导学生展开思维活动, 在教学中提出“常规的系列设问”, 学生按常规思路去思维, 就有章可循, 良好的思维习惯就会养成, 从而引发创造性思维。

1.2 创新演示实验,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1.2.1 教师要创新演示实验

教师在演示实验中要规范操作, 巧设问题, 更要创新演示实验, 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1.2.2 引导学生创新演示实验

化学课本中的演示实验是经过反复验证的, 但实际操作中仍存在着不足, 教师应鼓励学生对其不足的方面加以改进, 使之更合理, 培养他们敢于创新的精神, 进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

2 培养学生求异思维, 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习惯

思维的基础是求异, 在探究性实验中引导学生打破思维定势是十分重要的。例如, 学习钠与水反应时, 设问:将钠投入到盛有硫酸铜溶液的烧杯中有何现象?学生会想当然认为可置换出Cu, 让学生动手做实验, 结果出现气体和蓝色沉淀, 学生就会对原来的“想当然”产生疑问。再设问:如果将硫酸铜溶液反滴入盛有钠的试管中会有什么现象?学生又会认为和上述实验出现的现象一样, 这时让学生再次做实验, 结果反应很剧烈, 壁上有红色固体析出, 现象又不一样, 这时学生又产生疑问, 经小组间讨论, 在教师帮助排除错误见解后, 得出结论:硫酸铜溶液少时, 剧烈反应后产生的热, 使Cu (OH) 2分解为Cu O, 又在H2的氛围中Cu O被还原成Cu。因此, 创设不同的实验情境, 设计一些具有启发性、趣味性而又有鲜明现象的演示实验, 对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起到积极的作用。

2.1 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中心环节。因此, 要在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 多方开阔学生思路, 拓宽思维领域。在创造思维活动中, 发散式思维起主导作用。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如果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将大大地激发学生思维的敏锐性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2.1.1 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的能力, 要教给他们一些多向思维的方法

在实验中培养并发展多向思维, 可以从多角度、多方面看问题, 使发散思维更加灵活而有广度。例如, 在铁的氧化性教学中设置了“碘化钾溶液与Fe C13溶液反应产物”的研究, 开始学生不以为然, 但是当不同课题小组所做的报告内容不同时, 学生就表现出兴奋状态, 然后让学生通过创造性思维, 再分析归纳, 概括出结论。实践证明, 这类专题研究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提高灵活运用知识和实验操作能力, 还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1.2 结合实验习题, 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学生学习知识, 最终要达到举一反三的境界。在习题教学中进行一题多解与一题多变的练习, 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广阔性。引导、鼓励学生多问, 在教学中力求摆脱习惯性认识程序的束缚, 只要我们善于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创设不同的条件, 就能全面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方法和能力。

2.2 开展实验方案的设计创新, 强化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

化学实验设计应是中学化学教学的最高目标, 实验设计是对学生各项能力的综合测试。完成实验设计的题目, 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 可使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创造思维能力得到全面的提高。合理地创造性安排实验教学, 使学生通过观察、记忆、思维、想象、总结等一系列心理活动, 让学生努力思考解决问题, 从而达到训练思维能力, 培养创新精神的教学目的, 探索性实验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 既可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又可点燃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学生所学知识都是前人已发现的或创造的经验。这些真理或经验若由学生本人像科学家那样从未知开始研究, 也就是重复科学家的研究思路, 也是一种创造过程。学生通过对科学研究思路的模拟, 不仅亲自获取了新知, 而且也熟悉了创造发明的规律, 培养了创造性思维能力。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而中学化学主要以具体物质丰富的性质为基础学科。具有实验多, 实验现象生动有趣, 知识本身易于理解的特点。在学习中将受到各种各样的刺激, 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时期,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满足学生的好奇心, 所以只要教师在课堂上调动起一切积极因素, 设计好课堂教学梯度, 就很大程度的刺激学生的思维发展,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化学教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主要标志是以实验为基础, 在化学实验中引起学生认知兴趣的是实验中产生的现象, 这些现象能引起学生强烈的探索欲望, 准确把握“以实验为基础”这一特点, 做好各种实验, 以生动、新奇、鲜明的实验现象对学生的认知情感、意志、思维等产生影响, 是使化学课堂教学充满创造性的关键。

摘要:在知识经济时代, 科技发展的水平已是衡量一个国家强盛的标准。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 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问题已得到广泛重视, 而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构成创造力重要因素。在基础教育中, 创新教育应和学科相结合, 化学实验教学是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根据在校中学生的现状和教学实际, 在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改变实验教学方法, 改进创新演示实验, 培养学生质疑能力, 以及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等途径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关键词:化学实验,教学培养,创造性思维

参考文献

[1]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Z].2008:1~2.

[2]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Z].2008, 4.

学生思维能力培养论文范文第4篇

仪征市青山中心学校宣小梅21世纪的教育强调知识学习的探索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发展创造力,发展创新能力,是现代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创造性作为民族自主之本、人类最有活力的行为、科学研究的第一要义和生命线,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和科学进步,起到了灵魂的作用。学校如何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在加强学生全面素质培养的同时,注重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培养出来的人对,具有高素质、富有创造力,以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这是摆在教育面前的一件大事。

创造性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是人们完成创造活动的基础,所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一项极其重要的教育任务。那何为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指个人在头脑中发现事物之间的新关系、新联系或新答案,用以组织某种活动或解决某个问题的思维过程。它要求人们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重新组合并产生新颖的、前所未有的、具有社会价值的思维成果。创造性思维有以下三个特点:其一,表现在思维结果和产物上的新颖性与效用性。其二,创造性思维既要有发散型思维,又需要集中思维,但更多地表现在发散型思维上。其三,在创造性思维活动中,必须有想象尤其是创造性想象的参与。。

针对创造性思维的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

正确的学习动机是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的强大动力,也是发展创造性思维的必要条件。教师要引导学生把当前的学习与祖国的前途、命运联系起来,与个人的前途、命运联系起来,促进他们自觉、主动地学习,积极开展创造性思维活动。

孩子的求知欲对于发展创造性思维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这种欲望在幼

儿时期就已萌芽。人们都想了解新事物,取得新经验,但如果对这种新事

物完全一无所知时,反而引不起兴趣,或者觉得有些惴惴不安。如果是与

已知的事物有某些不同,又有新的资料可供了解它时,求知欲就会增加了。

因此,要通过孩子实际获得的经验来启发兴趣,依靠各种视听手段给予间

接经验,或者提供资料,说明它与已掌握的知识之间的联系,来促使孩子

求知欲的产生。

二、培养学生的集中思维与发散思维

培养集中型思维主要是通过训练学生的抽象概括、判断和推理的能力而

实现的。在课堂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对新概念、新原理产生实质性的理解,

真切地掌握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以及事物之间的必然联系。并指导他们运用

概念进行判断、推理,应用一般原理解决练习题和实际问题。这样,学生

不仅掌握了学科知识,也能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渐进形成集中型思维能

力。

培养发散型思维的途径是:其一,教师应经常提供一些具有多种答案可

能性的题目,经常让学生做一些一题多解的练习。教师的提问也应尽量做

到激发学生的发散型思维活动。一般说来,提出述理性问题和扩散性问题

更富有成效。述理性问题有“为什么?”、“你为什么要这样想?”提问的

目的是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扩散性问题是:“你想到了哪

些可能?还有没有其他方法?”其二,排除定势干扰,训练思维的灵活性。

在教学中教师要破除定势对学生思维的干扰,引导他们的思维向新的或多

个方向探索。如果学生思维受定势干扰时,可让学生说出他是用什么方法

解决的?为什么?再启发他们尝试用新的方法。如果还是想不出来,教师

可指出定势干扰的情况,让学生有意识地予以克服,从而让学生的思维顺

利地向新的方向发散,直至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其三,可采用国外心理学

家提出的急骤的联想式或暴风雨式的联想训练法。具体方法是:要求学生

迅速地提出一些观念与想法,不要犹豫迟疑,也不要考虑质量好坏与数量

多少,待到结束后再加以评价。研究表明,这种训练方法对培养学生的创

造性思维有很大帮助。

三、以课文为“原型”,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想象

所谓创造性想象是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独立地创造出新事物形象

的心理过程。在教学中,结合课文,运用幻灯投影的形象性,对学生进行

创造性想象的培养十分重要。

例如,在讲完《狐假虎威》这一课后,我们提出“有一天,老虎又碰

到了狐狸------”的问题,引导学生想象他们之间会发生的情形,让其将

想象的情形画在玻璃片上,然后映示在银幕上,再让他们发挥想象根据自

己的画面讲出故事来。现仅举有代表性的三例,来说明学生确实发挥了丰

富的想象,画出了各异的画面,讲出了生动的故事。学生甲在画面上画了

狐狸捂着肚子,他讲的故事是:狐狸看到老虎以后,就捂着肚子假装生病

了,老虎问它得了什么病,狐狸说:“我得了非典------”狐狸的话还没说

完,老虎已跑的无影无踪了。学生乙画了一棵大树,他讲的故事是:狐狸

看到老虎后,装做对老虎很亲热的样子,老虎说:“你别想再骗我了,这次

我一定要吃了你。”狐狸眼珠一转,对老虎说“老虎大王,我们来比赛,你

能先跑到前面那棵大树下,我就让你吃。”老虎一听,撒腿就向前面跑去。

狐狸悄悄地从后面逃跑了。老虎跑到大树下很高兴,心想:这回狐狸没话

说了吧!它掉头想看看狐狸跑到什么地方了,哪里还有狐狸的影子呦?老

虎气得------这里以课文中的内容为原型,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想象,不

仅开发了学生的创造潜能,而且又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书画能力,

真可谓“一举两得”。

四、指导学生运用经验培育创造性思维及能力

1、通过细心观察,自由操作来丰富经验

孩子们都想摸摸,动动或摆弄一个东西,也喜欢仔细地观察、操作物

件,想了解它们,这是创造活动的基础。喜欢玩玩具的儿童,长大以后思

路就比较开阔活跃,遇到问题想出的主意办法也多,富有独创精神。在这

方面加以培养,就是培养创造性的品质。

2、开辟活动内容丰富的场所,备齐充足的设备让孩子自由地探索,启发他

们的思想、观点。

在准备有用的充足材料和设备时,不要把半成品或破旧物品扔掉,它

们也是有用的。让孩子拆卸这些破旧东西也能有新发现,或者用这些破旧

东西想出新的玩法,或者制造出重新组合的新玩具来。

3、对孩子的探索要有反应

对孩子的探索活动,要作出适当的反应,这能促进孩子好奇心的发展。

家长首先要给予鼓励,其次是要准备有关的材料如图书、视听教材给予帮

助,也可以让自己的孩子和别的孩子讨论,通过他们相互之间交流,更促

进好奇心,丰富信息。

4、让孩子尝到创造活动的乐趣

在培养孩子创造性时,要让其进行创造活动,尝到创造的乐趣,体会到

创造活动的价值。例如,让孩子试着发明一些东西,体验创造的快乐;自己

总结出某数学公式,写出有创意的作文,完成一幅图画等,要予以肯定,由

此来提高发明创造的欲望,培养创造的意识。

5、让孩子从失败到成功的过程中获得经验

在指导孩子时要注意使孩子不怕失败,不闹情绪。失败从创造过程来讲,

是走向成功的道路。这种失败不是作为结果的失败,而是过程中间的失败,

它实际是创造的基石。因失败了不要就此结束,而应该指导孩子进一步努

力,使他们尝到最后成功的欢乐。

五、积极评估,鼓励创新,促进孩子自身独立学习的能力

创造的内容是独创的、有个性的。创造活动从创造过程的角度看,都

是单独进行的,要训练孩子自己思考。要重视孩子在学习时与其他人不同

的见解、观点和活动,尊重孩子的个性和独创性,要使其养成不断改进创

新的态度,训练思维的灵活性。家长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孩子进行思维的积极性,让其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知识,发展能力。孩子的创造性思维正是在实践中由于经常独立地处理问题中逐渐发展起来的。

学生在大胆创新的尝试中也有可能理解失误或思路不当,对于这种情况,教师要善于欣赏的角度,肯定学生能独立思考并引导其思路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学生需要体验成就感,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标新立异、异想天开加以保护,对学生点点滴滴的创新都要给予重视。教师肯定的评价,对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增强创新信心,有着不可估量的力量。“你的理解是个创造?”“你有独立见解”“老师还没有想出你就想出来了,真了不起”这一声声的赞扬像股股暖流流入学生心田,使学生不仅得到极大的喜悦与满足,还能无形鼓励学生以更大的热情投入下一次的创新活动。

六、发展直觉思维

直觉思维是指没有完整的传统逻辑过程,迅速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合理的猜测、设想或突然领悟的思维过程。它可以帮助人们从大量事实提供的各种信息中迅速作出抉择,抓住时机,把握方向,作出预测,一步就看到问题的结果或答案。科学研究中的发明创造,多数始之于直觉思维。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也经常表现出直觉思维。如猜测题意、应急性回答,提出种种不合常规却含有合理性成分的想法等等。对于这一现象,教师应给予适当的鼓励与积极的引导,以促使学生直觉思维的发展。但是,在鼓励学生直觉思维的同时,还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推理判断等逻辑思维形式来论证和检验自己的直觉思维是否正确。让直觉思维与分析思维结合使用、相得益彰。

七、善待学生的“偏常”行为

作为教师,当然希望自己的学生今后能有一番大作为,能够在某一领域取得创造性的成就。但是,当学生在学校中表现出具有创造性萌芽的“偏常”行为时,教师又每每感到无法接受。研究表明,创造性强的学生多数

有以下三个特征:淘气、顽皮和放荡不羁;所作所为时逾常规;处事不固执,较幽默,但难免持有嬉戏的态度。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许多教师都喜欢循规蹈矩、从不与教师唱反调,也不提出“怪异”问题的学生。恰恰那些具有高度创造性的学生却常常有意无意地出现种种叛逆行为。爱因斯坦上小学时,就因为顽皮,上课时有破坏性而被开除学籍。爱迪生小时侯就由于问了“二加二为什么等于四”,被认为是故意捣蛋而被赶出校门。其实在儿童顽皮、淘气甚至荒唐越轨的行动中,就孕育着创造性思维的幼芽。正是从这种意义上,我们建议教师要对儿童的“不轨之举”作出分析,善待其中包含有创造性思维成分的“偏常”行为。

学生思维能力培养论文范文第5篇

一、抓住心理特征激发创新兴趣

兴趣是创新的源泉、思维的动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引发学生创新的兴趣,增强学生思维的内驱力,解决学生创新思维的动机问题。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教师应抓住学生的这些心理特征,加以适当的引导,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创设问题情景引入思维境界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只为讲而讲,学生容易乏味,激不起兴趣,在此情景下进行教学收不到好的效果,如果先给学生创设一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进入情景之中,赋予生命力,使学生在情景激发的兴奋点上,寻求思路,大胆创新。创设问题情景就其内容形势来说,有故事法、生活事例法、实验操作法、联系旧知法、伴随解决实际问题法等;就其意图来说,有调动学习积极性引起兴趣的趣味性问题,有以回顾所学知识强化练习的类比性问题,有与实际相结合的应用性问题等。

三、再现创新过程培育创新思维

数学课堂教学,不仅要重视结论的证明和应用,更要重视探索发现的过程,要让学生沿着教师精心设计的一条“再发现”的道路去探索和发现事物变化的起因和内在联系,用归纳类比邓推力方法,从中找出规律,形成概念,然后再设法论证或解题。

四、寻找素材时机训练创新思维数学课本中大量存在着能训练学生创新思维的素材,应该把他们挖掘出来,不失时机的训练创新思维。

1、利用一题多解,训练发散思维。教学中注重发散思维的训练,不仅可以使学生的解题思路开阔,妙法顿生,而且对于培养学生成为勇于探索新方法、新理论的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一题多解是训练发散思维的好素材,通过一题多解,引导学生就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位、不同的观点分析思考同一问题,从而扩充思维的机遇,使学生不满足固有的方法,而求新法。

2、利用互逆因素,训练逆向思维。逆向思维是在研究问题时从反面观察事物,去做与习惯性思维方向完全相反的探索,顺推不行时考虑逆推解决,探讨可能性发生困难时考虑探讨不可能性,由此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事实上,正向思维定势经常制约了思维空间的拓展,有时,正面解题很难,不妨改变思维方向,就会柳暗花明。

3、抓住分析时机,训练联想思维。联想能使学生进行多角度地去观察思考问题,进行大胆联想,寻求答案。在教学中,教师应抓住有利于训练联想思维的时机,强化训练。

学生思维能力培养论文范文第6篇

1.1 建设创新型国家, 要求培养具有创新思维能力的人才

党中央国务院一直将自主创新放在极为重要的战略地位上,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把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 大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 要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

数据显示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75%靠技术进步, 25%靠能源、原材料和劳动力的投入。我国的情况恰好相反, 主要行业的关键设备与核心技术基本依赖进口, 这种状况如不改变, 就会严重掣肘我国经济的发展。改变这种状况的关键, 在于培养一大批具有创新思维能力的人才。

1.2 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决定了必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当前, 我国正大力发展高职教育。高职教育肩负着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具有创业意识、创新能力和创造精神的新一代创新型劳动者的重任。它的培养目标是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高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这些人才将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最前沿的生力军。

高等职业学校作为高职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 是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摇篮, 必须大力营造学生勤奋学习的氛围, 使他们在校期间学有目标, 学有动力, 学有收获, 以期达到学习的最终目的—学会创造。

1.3 创新思维能力有利于高职学生的未来发展和个人价值的实现

实践表明, 创新思维、创新意识一旦转化为自觉的行动, 学生就会积极改变自己以增强对不断变化的环境的应变能力, 从而立志在知识、技能上赶超他人, 在技术上精益求精, 在知识技能上不断求变创新, 努力进行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从而使高职学生毕业后在社会竞争中占据有利的态势, 有利于个人发展和个人价值实现。

2 高职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现状

(1) 有较强的创新意识, 但缺乏培养和训练。大多数学生虽然都有强烈的创新精神, 也有创新的行动, 但缺少系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2) 缺乏创新的兴趣。在兴趣的广度方面, 认为自己“兴趣广泛”的学生不到1/5;在兴趣的深度方面, 超过3/5的学生认为自己“对兴趣的关注程度不够”;在兴趣的稳定性上, 接近半数的学生回答“自己的兴趣是随着时间、环境、心情经常变化的”;在兴趣的效能上, 1/3的学生“很少采取具体行动”。

(3) 缺乏创新思维能力。高职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总体评价为“较差”, 表现在缺乏深层次思考、另辟蹊径的自我总结和学习能力。考虑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方法常常较为单一, 没有新意和突破。最明显地表现在发言、作业、答卷和论文等缺乏新意。

(4) 缺乏创新的毅力。虽然高职学生都能意识到毅力在创新活动中的重要性, 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虎头蛇尾, 见异思迁, 缺乏恒心和毅力。

(5) 缺乏创新所需的观察力。调查结果显示, 在观察的速度和广度、观察的整体性和概括性、观察的计划性和灵活性等方面, 高职学生普遍存在不足。

3 培养高职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策略

(1)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主要环节。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新思维能力和掌握创造方法与策略的推动力。研究表明, 一个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的人, 往往勤奋自信, 善于钻研, 勇于创新。

(2) 强化学科教学中的创新思维知识传授和训练。创新思维能力的训练需要通过各门课程综合训练才能实现。在学科教学中系统地增加创新思维知识的传授, 全面培养和增强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在教材分析中增加每节课中可以实施的创新思维能力训练的目标, 如何训练该目标、如何检验该目标完成情况等方面的内容。

(3) 发展多样化的课程模式。发展多样化的课程模式可以开阔学生视野, 扩大学生知识面, 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并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 为创新人才的培养打下坚实基础。在课程的实施上, 尽量满足不同学科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 体现多元化特点。这对于丰富学生的知识面,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大有裨益。

(4) 大量的实习实训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新的培养模式将强化实践环节措施贯穿于整个培养过程, 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改革和更新实习实训教学内容。对高职学生科学研究活动、毕业论文工作改进等提出具体要求和可行性方案, 切实促进学生科学素质的养成和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

(5) 发展开放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大胆尝试, 勇于创新, 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方法, 既可采用讲解式, 也可采用讨论式;可以经常和大量采取开放式的教学方法。可以经常带领学生走出课堂, 走向工厂、农村, 在“大课堂”中去学习和研究。

在课堂教学内容的组织方式上, 可以采用课堂讲授、讨论式教学、互动式等教学组织方式, 并将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和网络课程的使用引入教学中, 体现以人为本, 以能力培养为主的教学理念。同时采用多种形式注重培养学生的文献查阅能力、自主思维能力。促进教与学的发展。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 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

(6) 采用新的考核评价体系, 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高职学校的考核评价体系应该实行知识与能力并重, 理论与实践结合, 重点测试学生理解、掌握、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可以采取书面答卷与科研论文、产品设计、社会调查报告等相结合的方式, 做到既考知识, 又考能力和综合素质, 以促进大学生积极主动提高自己的创新意识与创新思维能力。

4 结语

在高等职业学校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过程中, 学校要创造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和发展的良好环境, 形成学术上自由讨论, 创新思想火花进发, 优秀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氛围。使学生在一个学术交流更为广泛、学科交叉和渗透更为密切的环境中成长。使学生具有宽厚的知识基础, 掌握最新的专门知识, 参与知识创新活动, 学会学习和研究问题的本领, 培养和锻炼创新思维能力。

摘要:高职教育肩负着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具有创业意识、创新能力和创造精神的新一代创新型劳动者的重任。培养高职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高职学生就业后自主创新实践的关键。本文对创新思维进行了综述, 阐述了培养高职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必要性, 并针对高职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现状, 提出了培养高职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高职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参考文献

[1]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M].人民出版社, 2007.

[2] 黄华新.试论创新思维的基本构成与测试方法[J].浙江: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00.

[3] 梁良良.创新思维训练[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1.

上一篇:影子银行国民经济论文范文下一篇:初中语文之文言文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