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交通大学是几本范文

2024-08-12

西南交通大学是几本范文第1篇

《浪潮之巅》是今年的新书,不过网络版在07年就开始在谷歌黑板报上连载,几本it历史书读后感。由于IT业的节奏本来比较快,加上08年金融危机加速了IT业的变化,本书出版的时候作者对网络版做了不少修改和补充。

作者是google科学家,当前google中日韩文搜索算法的主要设计者。2010年加入腾讯。

这本书是我近年看过的第三本写作水平空前的希望不要绝后的书。前两本是《圈子圈套》和《侯卫东官场笔记》。这三本书的共同特点是:作者曾经或者还站在时代浪潮的高点,得以有比较开阔的视野,并且愿意把自己的感受、体会写出来。具体到这本书,作者的优势在于:熟悉具体的IT技术,熟悉IT业纷繁复杂的事件背后隐含的商业逻辑,另外由于职位的原因,视野比较开阔。概括来说就是高度、深度(IT、商业)与广度上超过大部分的IT书的作者或者IT业记者。

本书采用传记体来书写,通过给许多大公司写传来叙述整个IT业的发展脉络,忽略了许多小公司、小事件,结果就是整本书显得很有条理。

另外由于作者的技术背景,对书中涉及到的大部分技术问题,都能解释的比较清楚。如果没有技术背景的写手,略微深入的问题就容易出错。

本书提到了许多IT界的逸闻轶事,也澄清了一些不实传闻,由于作者的职位、经历,我认为书中的叙述相对比较可信。

《浪潮之巅》另外一个特色就是夹杂在书中的或者独立成章专门叙述的商业逻辑的分析。同样由于作者所在的高度,作者可以直接与许多美国IT业大佬直接沟通,许多IT业的商业方面的观点比我以前看过的更合理,比如对摩托罗拉为什么衰落,分析的很透彻。

书中写到了许多小公司战胜大公司的例子,作者也给出了原因。不过我认为《创新者的窘境》对这个现象的总结与分析更胜一筹,因为作者发现这个现象不仅在IT业出现,传统的制造业如挖掘机制造、炼钢厂也出现了这个现象。

书的最后作者对未来的IT业大趋势也有一些个人的判断。作者认为手机业、亚太地区的电子商务有可能出现下一个市值上千亿的公司。国内的公司作者看好阿里巴巴和腾讯。

书中立传的公司基本上都是国人熟悉的。书中虽然涉及到许多技术细节,我认为不明白可以跳过,不妨碍对本书的理解。从这个角度来说,这本书显然有资格像吴晓波《大败局》样成为MBA教材,读后感《几本it历史书读后感》。

2:《十亿美金的教训》

也是今年出的新书。这本书抛弃了作者上一本IT史书《沸腾十五年》的编年体写法,与《浪潮之巅》一样使用传记体,显得有条理多了。作者认为这本书不是“互联网大败局”,我读后感觉这个“互联网大败局”正是这本书最好的概括。

书中介绍了51.com、37

21、ITAT、ppG、分众、港湾、联想FM36

5、联众、盛大盒子、8848等10家公司的主要的经历,力图分析失败的原因。作者关注互联网多年,资料比较翔实可靠,值得一读。

作者林军对这10个公司的失败总结了三条经验,我再概括一下就是当局者经验、技能不足,看不清大局。

看《浪潮之巅》,摩托罗拉、雅虎之类的大公司也犯过上面的错误,但是我认为由于美国有200年不间断的商业的传承,有足够多的失败的经验,有斯坦福这样的适合年轻人创业的环境,才能出现盖茨、佩奇、马克扎克伯格这样的年轻人,看似没有经验,但是办的公司却能不犯战略错误,迅速做大。

另外本书与《浪潮之巅》相比的一个缺憾就是事情太久远了,没有最新的(比如去年的)案例。

看这本书才知道当年FM365还和国旅合资成立了国旅快捷公司,要搞网上旅游业务。可惜合作不畅,国旅快捷没做网上业务。看过几本写艺龙携程早期历史的书,都没提这件事。

3:《互联网之达芬奇密码?浪潮揭秘:与中国五亿网民互为影响的互联网DNA》

今年的6月份的新书。作者是互联网从业人员,在书中试图揭示中国互联网10年来的成败背后的逻辑。作者认为互联网公司成败的原因在于对用户需求的满足。

个人感觉这个总结不够深刻。

跟上两本书相比,作者高度、深度、广度都有所欠缺。作者目前是移动互联职业经理人,全书在移动互联方面的内容比较多。

想了解中国互联网的历史,这本书也可以做一个参考。

4:《沸腾十五年》

09年出的书,下面的评论基本是09年写的。

从标题看就感觉像吴晓波的几本书,再看书的风格,更像。看到书的后记,果然说受到过吴晓波的指点。

总结了15年以来中国互联网的大事。编年体,头绪比较多,作为一本书来看,有点乱。想了解这15年来的历史,这是为数不多的参考书。

5:《IT通史:计算机技术发展与计算机企业商战风云》

翻译书,05年出的。书中的内容截至到04年。目前已经基本没有读的必要了。

编年体,同样头绪繁多,读起来感觉有点乱。

6:《IT史记》

西南交通大学是几本范文第2篇

《浪潮之巅》是今年的新书,不过网络版在07年就开始在谷歌黑板报上连载,几本it历史书读后感。由于IT业的节奏本来比较快,加上08年金融危机加速了IT业的变化,本书出版的时候作者对网络版做了不少修改和补充。

作者是google科学家,当前google中日韩文搜索算法的主要设计者。2010年加入腾讯。

这本书是我近年看过的第三本写作水平空前的希望不要绝后的书。前两本是《圈子圈套》和《侯卫东官场笔记》。这三本书的共同特点是:作者曾经或者还站在时代浪潮的高点,得以有比较开阔的视野,并且愿意把自己的感受、体会写出来。具体到这本书,作者的优势在于:熟悉具体的IT技术,熟悉IT业纷繁复杂的事件背后隐含的商业逻辑,另外由于职位的原因,视野比较开阔。概括来说就是高度、深度(IT、商业)与广度上超过大部分的IT书的作者或者IT业记者。

本书采用传记体来书写,通过给许多大公司写传来叙述整个IT业的发展脉络,忽略了许多小公司、小事件,结果就是整本书显得很有条理。

另外由于作者的技术背景,对书中涉及到的大部分技术问题,都能解释的比较清楚。如果没有技术背景的写手,略微深入的问题就容易出错。

本书提到了许多IT界的逸闻轶事,也澄清了一些不实传闻,由于作者的职位、经历,我认为书中的叙述相对比较可信。

《浪潮之巅》另外一个特色就是夹杂在书中的或者独立成章专门叙述的商业逻辑的分析。同样由于作者所在的高度,作者可以直接与许多美国IT业大佬直接沟通,许多IT业的商业方面的观点比我以前看过的更合理,比如对摩托罗拉为什么衰落,分析的很透彻。

书中写到了许多小公司战胜大公司的例子,作者也给出了原因。不过我认为《创新者的窘境》对这个现象的总结与分析更胜一筹,因为作者发现这个现象不仅在IT业出现,传统的制造业如挖掘机制造、炼钢厂也出现了这个现象。

书的最后作者对未来的IT业大趋势也有一些个人的判断。作者认为手机业、亚太地区的电子商务有可能出现下一个市值上千亿的公司。国内的公司作者看好阿里巴巴和腾讯。

书中立传的公司基本上都是国人熟悉的。书中虽然涉及到许多技术细节,我认为不明白可以跳过,不妨碍对本书的理解。从这个角度来说,这本书显然有资格像吴晓波《大败局》样成为MBA教材,读后感《几本it历史书读后感》。

2:《十亿美金的教训》

也是今年出的新书。这本书抛弃了作者上一本IT史书《沸腾十五年》的编年体写法,与《浪潮之巅》一样使用传记体,显得有条理多了。作者认为这本书不是“互联网大败局”,我读后感觉这个“互联网大败局”正是这本书最好的概括。

书中介绍了51.com、37

21、ITAT、ppG、分众、港湾、联想FM36

5、联众、盛大盒子、8848等10家公司的主要的经历,力图分析失败的原因。作者关注互联网多年,资料比较翔实可靠,值得一读。

作者林军对这10个公司的失败总结了三条经验,我再概括一下就是当局者经验、技能不足,看不清大局。

看《浪潮之巅》,摩托罗拉、雅虎之类的大公司也犯过上面的错误,但是我认为由于美国有200年不间断的商业的传承,有足够多的失败的经验,有斯坦福这样的适合年轻人创业的环境,才能出现盖茨、佩奇、马克扎克伯格这样的年轻人,看似没有经验,但是办的公司却能不犯战略错误,迅速做大。

另外本书与《浪潮之巅》相比的一个缺憾就是事情太久远了,没有最新的(比如去年的)案例。

看这本书才知道当年FM365还和国旅合资成立了国旅快捷公司,要搞网上旅游业务。可惜合作不畅,国旅快捷没做网上业务。看过几本写艺龙携程早期历史的书,都没提这件事。

3:《互联网之达芬奇密码?浪潮揭秘:与中国五亿网民互为影响的互联网DNA》

今年的6月份的新书。作者是互联网从业人员,在书中试图揭示中国互联网10年来的成败背后的逻辑。作者认为互联网公司成败的原因在于对用户需求的满足。

个人感觉这个总结不够深刻。

跟上两本书相比,作者高度、深度、广度都有所欠缺。作者目前是移动互联职业经理人,全书在移动互联方面的内容比较多。

想了解中国互联网的历史,这本书也可以做一个参考。

4:《沸腾十五年》

09年出的书,下面的评论基本是09年写的。

从标题看就感觉像吴晓波的几本书,再看书的风格,更像。看到书的后记,果然说受到过吴晓波的指点。

总结了15年以来中国互联网的大事。编年体,头绪比较多,作为一本书来看,有点乱。想了解这15年来的历史,这是为数不多的参考书。

5:《IT通史:计算机技术发展与计算机企业商战风云》

翻译书,05年出的。书中的内容截至到04年。目前已经基本没有读的必要了。

编年体,同样头绪繁多,读起来感觉有点乱。

6:《IT史记》

西南交通大学是几本范文第3篇

《浪潮之巅》是今年的新书,不过网络版在07年就开始在谷歌黑板报上连载,几本it历史书读后感。由于IT业的节奏本来比较快,加上08年金融危机加速了IT业的变化,本书出版的时候作者对网络版做了不少修改和补充。

作者是google科学家,当前google中日韩文搜索算法的主要设计者。2010年加入腾讯。

这本书是我近年看过的第三本写作水平空前的希望不要绝后的书。前两本是《圈子圈套》和《侯卫东官场笔记》。这三本书的共同特点是:作者曾经或者还站在时代浪潮的高点,得以有比较开阔的视野,并且愿意把自己的感受、体会写出来。具体到这本书,作者的优势在于:熟悉具体的IT技术,熟悉IT业纷繁复杂的事件背后隐含的商业逻辑,另外由于职位的原因,视野比较开阔。概括来说就是高度、深度(IT、商业)与广度上超过大部分的IT书的作者或者IT业记者。

本书采用传记体来书写,通过给许多大公司写传来叙述整个IT业的发展脉络,忽略了许多小公司、小事件,结果就是整本书显得很有条理。

另外由于作者的技术背景,对书中涉及到的大部分技术问题,都能解释的比较清楚。如果没有技术背景的写手,略微深入的问题就容易出错。

本书提到了许多IT界的逸闻轶事,也澄清了一些不实传闻,由于作者的职位、经历,我认为书中的叙述相对比较可信。

《浪潮之巅》另外一个特色就是夹杂在书中的或者独立成章专门叙述的商业逻辑的分析。同样由于作者所在的高度,作者可以直接与许多美国IT业大佬直接沟通,许多IT业的商业方面的观点比我以前看过的更合理,比如对摩托罗拉为什么衰落,分析的很透彻。

书中写到了许多小公司战胜大公司的例子,作者也给出了原因。不过我认为《创新者的窘境》对这个现象的总结与分析更胜一筹,因为作者发现这个现象不仅在IT业出现,传统的制造业如挖掘机制造、炼钢厂也出现了这个现象。

书的最后作者对未来的IT业大趋势也有一些个人的判断。作者认为手机业、亚太地区的电子商务有可能出现下一个市值上千亿的公司。国内的公司作者看好阿里巴巴和腾讯。

书中立传的公司基本上都是国人熟悉的。书中虽然涉及到许多技术细节,我认为不明白可以跳过,不妨碍对本书的理解。从这个角度来说,这本书显然有资格像吴晓波《大败局》样成为MBA教材,读后感《几本it历史书读后感》。

2:《十亿美金的教训》

也是今年出的新书。这本书抛弃了作者上一本IT史书《沸腾十五年》的编年体写法,与《浪潮之巅》一样使用传记体,显得有条理多了。作者认为这本书不是“互联网大败局”,我读后感觉这个“互联网大败局”正是这本书最好的概括。

书中介绍了51.com、37

21、ITAT、ppG、分众、港湾、联想FM36

5、联众、盛大盒子、8848等10家公司的主要的经历,力图分析失败的原因。作者关注互联网多年,资料比较翔实可靠,值得一读。

作者林军对这10个公司的失败总结了三条经验,我再概括一下就是当局者经验、技能不足,看不清大局。

看《浪潮之巅》,摩托罗拉、雅虎之类的大公司也犯过上面的错误,但是我认为由于美国有200年不间断的商业的传承,有足够多的失败的经验,有斯坦福这样的适合年轻人创业的环境,才能出现盖茨、佩奇、马克扎克伯格这样的年轻人,看似没有经验,但是办的公司却能不犯战略错误,迅速做大。

另外本书与《浪潮之巅》相比的一个缺憾就是事情太久远了,没有最新的(比如去年的)案例。

看这本书才知道当年FM365还和国旅合资成立了国旅快捷公司,要搞网上旅游业务。可惜合作不畅,国旅快捷没做网上业务。看过几本写艺龙携程早期历史的书,都没提这件事。

3:《互联网之达芬奇密码?浪潮揭秘:与中国五亿网民互为影响的互联网DNA》

今年的6月份的新书。作者是互联网从业人员,在书中试图揭示中国互联网10年来的成败背后的逻辑。作者认为互联网公司成败的原因在于对用户需求的满足。

个人感觉这个总结不够深刻。

跟上两本书相比,作者高度、深度、广度都有所欠缺。作者目前是移动互联职业经理人,全书在移动互联方面的内容比较多。

想了解中国互联网的历史,这本书也可以做一个参考。

4:《沸腾十五年》

09年出的书,下面的评论基本是09年写的。

从标题看就感觉像吴晓波的几本书,再看书的风格,更像。看到书的后记,果然说受到过吴晓波的指点。

总结了15年以来中国互联网的大事。编年体,头绪比较多,作为一本书来看,有点乱。想了解这15年来的历史,这是为数不多的参考书。

5:《IT通史:计算机技术发展与计算机企业商战风云》

翻译书,05年出的。书中的内容截至到04年。目前已经基本没有读的必要了。

编年体,同样头绪繁多,读起来感觉有点乱。

6:《IT史记》

西南交通大学是几本范文第4篇

《浪潮之巅》是今年的新书,不过网络版在07年就开始在谷歌黑板报上连载,几本it历史书读后感。由于IT业的节奏本来比较快,加上08年金融危机加速了IT业的变化,本书出版的时候作者对网络版做了不少修改和补充。

作者是google科学家,当前google中日韩文搜索算法的主要设计者。2010年加入腾讯。

这本书是我近年看过的第三本写作水平空前的希望不要绝后的书。前两本是《圈子圈套》和《侯卫东官场笔记》。这三本书的共同特点是:作者曾经或者还站在时代浪潮的高点,得以有比较开阔的视野,并且愿意把自己的感受、体会写出来。具体到这本书,作者的优势在于:熟悉具体的IT技术,熟悉IT业纷繁复杂的事件背后隐含的商业逻辑,另外由于职位的原因,视野比较开阔。概括来说就是高度、深度(IT、商业)与广度上超过大部分的IT书的作者或者IT业记者。

本书采用传记体来书写,通过给许多大公司写传来叙述整个IT业的发展脉络,忽略了许多小公司、小事件,结果就是整本书显得很有条理。

另外由于作者的技术背景,对书中涉及到的大部分技术问题,都能解释的比较清楚。如果没有技术背景的写手,略微深入的问题就容易出错。

本书提到了许多IT界的逸闻轶事,也澄清了一些不实传闻,由于作者的职位、经历,我认为书中的叙述相对比较可信。

《浪潮之巅》另外一个特色就是夹杂在书中的或者独立成章专门叙述的商业逻辑的分析。同样由于作者所在的高度,作者可以直接与许多美国IT业大佬直接沟通,许多IT业的商业方面的观点比我以前看过的更合理,比如对摩托罗拉为什么衰落,分析的很透彻。

书中写到了许多小公司战胜大公司的例子,作者也给出了原因。不过我认为《创新者的窘境》对这个现象的总结与分析更胜一筹,因为作者发现这个现象不仅在IT业出现,传统的制造业如挖掘机制造、炼钢厂也出现了这个现象。

书的最后作者对未来的IT业大趋势也有一些个人的判断。作者认为手机业、亚太地区的电子商务有可能出现下一个市值上千亿的公司。国内的公司作者看好阿里巴巴和腾讯。

书中立传的公司基本上都是国人熟悉的。书中虽然涉及到许多技术细节,我认为不明白可以跳过,不妨碍对本书的理解。从这个角度来说,这本书显然有资格像吴晓波《大败局》样成为MBA教材,读后感《几本it历史书读后感》。

2:《十亿美金的教训》

也是今年出的新书。这本书抛弃了作者上一本IT史书《沸腾十五年》的编年体写法,与《浪潮之巅》一样使用传记体,显得有条理多了。作者认为这本书不是“互联网大败局”,我读后感觉这个“互联网大败局”正是这本书最好的概括。

书中介绍了51.com、37

21、ITAT、ppG、分众、港湾、联想FM36

5、联众、盛大盒子、8848等10家公司的主要的经历,力图分析失败的原因。作者关注互联网多年,资料比较翔实可靠,值得一读。

作者林军对这10个公司的失败总结了三条经验,我再概括一下就是当局者经验、技能不足,看不清大局。

看《浪潮之巅》,摩托罗拉、雅虎之类的大公司也犯过上面的错误,但是我认为由于美国有200年不间断的商业的传承,有足够多的失败的经验,有斯坦福这样的适合年轻人创业的环境,才能出现盖茨、佩奇、马克扎克伯格这样的年轻人,看似没有经验,但是办的公司却能不犯战略错误,迅速做大。

另外本书与《浪潮之巅》相比的一个缺憾就是事情太久远了,没有最新的(比如去年的)案例。

看这本书才知道当年FM365还和国旅合资成立了国旅快捷公司,要搞网上旅游业务。可惜合作不畅,国旅快捷没做网上业务。看过几本写艺龙携程早期历史的书,都没提这件事。

3:《互联网之达芬奇密码?浪潮揭秘:与中国五亿网民互为影响的互联网DNA》

今年的6月份的新书。作者是互联网从业人员,在书中试图揭示中国互联网10年来的成败背后的逻辑。作者认为互联网公司成败的原因在于对用户需求的满足。

个人感觉这个总结不够深刻。

跟上两本书相比,作者高度、深度、广度都有所欠缺。作者目前是移动互联职业经理人,全书在移动互联方面的内容比较多。

想了解中国互联网的历史,这本书也可以做一个参考。

4:《沸腾十五年》

09年出的书,下面的评论基本是09年写的。

从标题看就感觉像吴晓波的几本书,再看书的风格,更像。看到书的后记,果然说受到过吴晓波的指点。

总结了15年以来中国互联网的大事。编年体,头绪比较多,作为一本书来看,有点乱。想了解这15年来的历史,这是为数不多的参考书。

5:《IT通史:计算机技术发展与计算机企业商战风云》

翻译书,05年出的。书中的内容截至到04年。目前已经基本没有读的必要了。

编年体,同样头绪繁多,读起来感觉有点乱。

6:《IT史记》

西南交通大学是几本范文第5篇

《浪潮之巅》是今年的新书,不过网络版在07年就开始在谷歌黑板报上连载,几本it历史书读后感。由于IT业的节奏本来比较快,加上08年金融危机加速了IT业的变化,本书出版的时候作者对网络版做了不少修改和补充。

作者是google科学家,当前google中日韩文搜索算法的主要设计者。2010年加入腾讯。

这本书是我近年看过的第三本写作水平空前的希望不要绝后的书。前两本是《圈子圈套》和《侯卫东官场笔记》。这三本书的共同特点是:作者曾经或者还站在时代浪潮的高点,得以有比较开阔的视野,并且愿意把自己的感受、体会写出来。具体到这本书,作者的优势在于:熟悉具体的IT技术,熟悉IT业纷繁复杂的事件背后隐含的商业逻辑,另外由于职位的原因,视野比较开阔。概括来说就是高度、深度(IT、商业)与广度上超过大部分的IT书的作者或者IT业记者。

本书采用传记体来书写,通过给许多大公司写传来叙述整个IT业的发展脉络,忽略了许多小公司、小事件,结果就是整本书显得很有条理。

另外由于作者的技术背景,对书中涉及到的大部分技术问题,都能解释的比较清楚。如果没有技术背景的写手,略微深入的问题就容易出错。

本书提到了许多IT界的逸闻轶事,也澄清了一些不实传闻,由于作者的职位、经历,我认为书中的叙述相对比较可信。

《浪潮之巅》另外一个特色就是夹杂在书中的或者独立成章专门叙述的商业逻辑的分析。同样由于作者所在的高度,作者可以直接与许多美国IT业大佬直接沟通,许多IT业的商业方面的观点比我以前看过的更合理,比如对摩托罗拉为什么衰落,分析的很透彻。

书中写到了许多小公司战胜大公司的例子,作者也给出了原因。不过我认为《创新者的窘境》对这个现象的总结与分析更胜一筹,因为作者发现这个现象不仅在IT业出现,传统的制造业如挖掘机制造、炼钢厂也出现了这个现象。

书的最后作者对未来的IT业大趋势也有一些个人的判断。作者认为手机业、亚太地区的电子商务有可能出现下一个市值上千亿的公司。国内的公司作者看好阿里巴巴和腾讯。

书中立传的公司基本上都是国人熟悉的。书中虽然涉及到许多技术细节,我认为不明白可以跳过,不妨碍对本书的理解。从这个角度来说,这本书显然有资格像吴晓波《大败局》样成为MBA教材,读后感《几本it历史书读后感》。

2:《十亿美金的教训》

也是今年出的新书。这本书抛弃了作者上一本IT史书《沸腾十五年》的编年体写法,与《浪潮之巅》一样使用传记体,显得有条理多了。作者认为这本书不是“互联网大败局”,我读后感觉这个“互联网大败局”正是这本书最好的概括。

书中介绍了51.com、37

21、ITAT、ppG、分众、港湾、联想FM36

5、联众、盛大盒子、8848等10家公司的主要的经历,力图分析失败的原因。作者关注互联网多年,资料比较翔实可靠,值得一读。

作者林军对这10个公司的失败总结了三条经验,我再概括一下就是当局者经验、技能不足,看不清大局。

看《浪潮之巅》,摩托罗拉、雅虎之类的大公司也犯过上面的错误,但是我认为由于美国有200年不间断的商业的传承,有足够多的失败的经验,有斯坦福这样的适合年轻人创业的环境,才能出现盖茨、佩奇、马克扎克伯格这样的年轻人,看似没有经验,但是办的公司却能不犯战略错误,迅速做大。

另外本书与《浪潮之巅》相比的一个缺憾就是事情太久远了,没有最新的(比如去年的)案例。

看这本书才知道当年FM365还和国旅合资成立了国旅快捷公司,要搞网上旅游业务。可惜合作不畅,国旅快捷没做网上业务。看过几本写艺龙携程早期历史的书,都没提这件事。

3:《互联网之达芬奇密码?浪潮揭秘:与中国五亿网民互为影响的互联网DNA》

今年的6月份的新书。作者是互联网从业人员,在书中试图揭示中国互联网10年来的成败背后的逻辑。作者认为互联网公司成败的原因在于对用户需求的满足。

个人感觉这个总结不够深刻。

跟上两本书相比,作者高度、深度、广度都有所欠缺。作者目前是移动互联职业经理人,全书在移动互联方面的内容比较多。

想了解中国互联网的历史,这本书也可以做一个参考。

4:《沸腾十五年》

09年出的书,下面的评论基本是09年写的。

从标题看就感觉像吴晓波的几本书,再看书的风格,更像。看到书的后记,果然说受到过吴晓波的指点。

总结了15年以来中国互联网的大事。编年体,头绪比较多,作为一本书来看,有点乱。想了解这15年来的历史,这是为数不多的参考书。

5:《IT通史:计算机技术发展与计算机企业商战风云》

翻译书,05年出的。书中的内容截至到04年。目前已经基本没有读的必要了。

编年体,同样头绪繁多,读起来感觉有点乱。

6:《IT史记》

西南交通大学是几本范文第6篇

第一条 学校全称: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

第二条 学校国标代码:13675

第三条 学校地址:广东省珠海市唐家湾金凤路6号,邮政编码:519085

第四条 办学性质:独立学院

第五条 办学层次:本科

第六条 学校主管部门:广东省教育厅

第七条 办学类型:全日制

第二章录取规则

第八条 学院在高考成绩达到同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的考生中,按照招生计划的100% - 120%调阅考生档案。

第九条 在思想政治品德考核和身体健康状况检查合格、统考成绩达到同批录取控制分数线,符合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投档要求的情况下,学院依据考生专业志愿顺序,从高分到低分顺序录取。

第十条 如果学院提档分数线上第一志愿报考人数少于招生计划时,学校将接收非第一志愿考生。学院不设志愿级差。

第十一条 对符合国家政策,享受加分政策的考生,按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办的规定加分提档,但录取专业时以实际分数为准。在高考成绩总分相同的情况下,优先录取政策照顾加分考生。

第十二条 报考普通本科艺术类(美术)专业的考生必须参加美术专业课考试,美术类拟录取考生必须具有艺术类(美术)专业课考试成绩。我校艺术类专业课(美术)考试承认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美术联考成绩,考生须参加当地招生办组织的艺术类(美术)联考。

第十三条 美术类录取时,对生源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办投出档案考生,按考生专业课成绩排名,择优录取。

第十四条 根据我校专业培养要求和教学安排,本校公共外语教学为英语,请非英语语种考生慎重报考。

第三章录取体检标准

第十五条 学校录取考生的体检标准按照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和《教育部办公厅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学生入学身体检查取消乙肝项目检测有关问题的通知》(教学厅〔2010〕2号)的有关规定执行。对残障的考生,若其生活能够自理、符合所报专业要求,且高考成绩达到录取标准,则予正常录取。

第十六条 新生入学后,学院对新生进行身体健康状况复查,对经复查不符合体检要求或不宜就读已录取专业者,按有关学籍管理规定办理,予以转专业或取消入学资格。

第四章收费标准

第十七条 我校按照广东省物价局核定的学费标准收费,各专业每年学费为16000—20000元,学生不能申请减免学费。

第五章附 则

上一篇:项目投资计划说明书范文下一篇:新民主主义革命属于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