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技术论文范文

2023-09-16

水利技术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由于水利工程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农业发展。混凝土施工作为水利工程施工的重点,其对工程施工整体质量有着直接影响。现阶段我国水利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还存在一些问题,混凝土施工质量不理想,这对我国农业的发展造成了一定限制,不利于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基于此,本文对影响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混凝土施工技术实施要点,以期能够为水利工程施工单位带来一定参考。

关键词:水利工程;混凝土技术;实施要点

引言

現阶段,我国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水平较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及进度。目前,部分施工单位已认识到混凝土施工中存在的不足,并积极对混凝土技术的实施工作进行改进,但是由于受材料、配比等因素的影响,混凝土施工中仍存在一定问题,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水平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基于此,对水利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技术及实施要点进行分析有着较强的现实意义。

1水利工程施工中影响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因素

(1)施工材料。近几年,我国建筑行业竞争愈加严峻,部分水利工程施工单位在实际工作中为寻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采购质量较差的原材料,这导致施工材料难以满足混凝土施工要求,因此对水利工程施工进度及质量造成一定负面影响。另外,原材料保存及运输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混凝土施工工作,施工单位在实际工作中应规范原材料保存及运输工作,为混凝土施工打下良好基础。

(2)混凝土配比。混凝土配比不合理在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中较为常见,其对混凝土施工质量有着较大影响。混凝土是指石子、砂、水泥及掺合料和外加剂通过配比、搅拌得到的产物,因此混凝土配比对混凝土后续施工有着直接影响。不同工程对混凝土要求存在较大差异,水泥质量、水与灰的比例、外加剂用量等差异均会对混凝土质量造成一定影响[1]。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应明确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目标,严格控制混凝土配比,进而为后续混凝土施工打下良好的基础。

(3)温度应力。温度应力对混凝土施工有着极大影响,施工人员如不能充分考虑温度应力对混凝土施工的影响会导致混凝土裂缝的出现,进而降低水利工程施工质量,影响水利工程的正常使用,缩短水利工程的使用寿命。

2水利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技术实施要点

(1)选择优质施工材料。在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应充分认识到原材料的重要性,在保证原材料质量的基础上控制材料采购成本,以此为混凝土施工打下坚实基础。施工单位在材料采购过程中应注意对供应商的资质进行审核,并考察供应商以往表现,确保材料符合实际工作需求,避免采购资金的浪费。另外,在混凝土原材料采购过程中,施工单位应考虑水利工程所处的自然环境,严格控制材料等级,并注意提高原材料配合比,以此提高混凝土施工质量。

(2)控制混凝土配比。施工单位在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混凝土配比,进而保证混凝土的强度,确保混凝土能够满足水利工程施需求,确保工程施工的高效开展。一般情况下,粗砂的比重应在0.8%左右,而且直径应大于等于0.38mm[2]。此外,施工单位应对混凝土结构的层厚进行分析及计算,对混凝土配比进行适当调整,合理控制骨料、水泥、减水剂等物质所占比重,并控制投放顺序,从而为后续混凝土施工打下良好基础[3]。

(3)规范混凝土拌制工作。在水利工程混凝土拌制过程中,施工单位应按照石子、外加剂、水泥及沙子或是石子、水泥、混合料及砂子的顺序完成原材料的投放,并依据工作需求设置拌制时间,确保原材料能够得到充分搅拌。此外,施工人员应注意对拌合物的状态进行观察和分析,根据拌合物表现对拌制工作进行适当的调整,确保拌合物具有较高的流动性、粘聚性及保水性,从而提高水利工程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4)提高混凝土浇筑工作水平。在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应不断改进混凝土的澆筑工作,从而切实提高混凝土浇筑水平,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在实际工作中,施工人员应优先进行基础工程浇筑,为后续施工打下良好基础,避免后续混凝土浇筑对浅层工程造成破坏。而且施工人员应注意判断水利工程不同部位的重要性,优先进行重大部位的浇筑,以此降低后续工作难度。另外,施工人员应根据实际工作的需求选择适当的浇筑方法,并控制混凝土浇筑时间,避免浇筑方式不当、时间过长造成的模板或是钢筋变形或是冷缝问题[4]。

(5)注意开展养护工作。在完成混凝土浇筑及振捣工作后,施工人员应高度重视养护工作的开展,合理选择养护技术,提高混凝土施工水平。混凝土施工过程中会难以避免的受到外界温度影响,施工人员在工作中应注意根据外界温度确定养护方法及时间,以此保证养护工作能够发挥出自身应有的作用。如在夏季,养护人员应注意喷洒冷水,缩短养护工作时间,以此避免混凝土裂缝的出现。在冬季,养护人员应注意保暖措施的应用,防止天气过冷造成的混凝土冰冻情况,进而提高混凝土养护工作的水平。例如,在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竹镇镇光华社区刘岗等组耕地质量提升示范片区项目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在灌溉与排水工程施工过程中高度重视养护工作的开展,从而有效提高了混凝土施工水平,促进了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大幅提升。

(6)对混凝土裂缝进行补缝。混凝土裂缝在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是难以避免的,施工人员应给予足够关注,并采取措施加以应对。施工人员应对混凝土裂缝情况进行分析,通过表面修补、灌浆修补及加固修复法对混凝土裂缝进行处理,以此降低裂缝对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影响[5]。

3结论

综上所述,水利工程施工单位在实际工作中应明确影响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因素,并对相关因素进行详细分析,通过选择优质材料、控制混凝土配比、规范混凝土拌制工作、提高混凝土浇筑工作水平、注意养护工作的开展、对混凝土裂缝进行补缝等方式改进混凝土施工工作,提高混凝土技术的应用水平,进而实现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提升,为农业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曹新强. 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要点分析[J]. 工程技术:文摘版, 2016(7):00162-00162.

[2]陈陶.水利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分析[J].江西建材,2019(4):147+149.

[3] 赵石海. 道路桥梁工程施工中的混凝土施工技术与实施要点分析[J]. 江西建材, 2016(15):185-185.

[4]王爱刚.水利工程灌渠渠道衬砌施工要点分析[J].内蒙古水利,2020(2):34-36.

[5] 于孟舰. 水利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技术与实施要点分析[J]. 中国室内装饰装修天地, 2019, 000(015):383.

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水利建筑工程总公司 224500

水利技术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在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稳定提升,社会环境愈发完善的形势下,农业建设管理正呈现新的发展态势,而农田水利工程在其中尤为关键,是农业生产者维护生产规模与质量的重要工程,其建设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本文以此为背景,探究乡村振兴背景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途径, 为相关工作者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关键词: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

引言

一般而言,小规模水利工程主要是为解决农村地区生活用水和农业用水而建造的小规模水利工程,如小型水库、灌溉渠等。这类农村小规模灌溉水利工程为农民的生产生活提供了许多便利条件。但是,当前我国一些小型灌溉水利工程的建设与管理中还出现了一些问题有待解决,政府有关机构要加强资金投入力度、重视水利工程质量建设与监督管理,从而体现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的意义。

1 农田水利工程概述

1.1 基本介绍

农田水利工程的发展特点体现出学科与行业之间复杂融合的特点,农田水利工程,大都是政府单位从实际需求出发,开展各项工作。政府部门一定要重视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全面激发人民大众的积极性,从而保障各项农田水利工程的高质量发展。大部分农田水利工程并不等同于商业性质的工程,大都呈现出资大但收益小的情况。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应重点落实好国家以及当地政府部门对于水利项目的支持。从整体性来看, 考虑到农田水利工程的公益性质情况,其呈现出较强的垄断性的特点。

1.2 农田水利工程的作用

通过开展高质量的农田水利项目,能有效为农作物健康快速成长奠定良好的环境,使群众生活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在具体的过程中,全面推动农田水利管理工作的高质量发展环节,一定要从农民的实际需求出发,重视实现预期的经济目标,进而保障农村和城市发展的差距进一步缩短,进而更好地实现新农村建设的宏伟目标。总体来看,当前的农田水利项目获得充分发展,有助于全面提升农村的经济水平。但政府部门也不应该忽视农田水利工程进行建设与管理存在着不足之处,应积极探索相应的有效措施。

2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 施工质量把关不严

建设单位内部缺乏完善的内部管理机制,经常发生施工违规问题, 对水利工程整体施工质量造成了非常不利的影响。具体而言,材料的选择没有严格控制。为了降低水利工程施工成本,建设单位盲目地压缩了材料采购成本,造成所购材料的质量不能达到施工要求。在开始之前,没有对施工图进行严格审查,未及时纠正工程中的缺陷,一些设计图中标注不够准确。当施工图确定后,也没有及时将专业技术人员组织到一起向所有参建人员做技术交底,从而会使相当多的人员对设计意图不了解。施工过程中,也就不能对每个施工环节进行严格的控制,加上施工现场管理松散, 在完成每个过程的建设之后,没有组织人员对其进行检查,上一个环节施工完成后,未经仔细检查就直接进入了下一个环节。施工过程把关不严, 不能对施工质量起到良好的保障作用。

2.2 农田水利工程投资不足

加强水利工程建设的投资力度,是确保水利工程建设顺利推进的关键。目前,在一些经济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水利工程建设资金投入力度不足,政府补助是水利工程建设的主要资金来源,但此部分资金投入力度明显不足,无法支撑水利工程的建设与后续管理,加上融资机制不完善, 导致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受阻,工期延迟,影响了水利工程的投资效益。

2.3 建设质量要求较低

很多群众都能难以从整体上落实好水利项目的标准,会造成水利项目实施环节中存在着诸多不足,加上后续的管理环节也没给予足够重视,这样自然难以发挥出农田水利项目的价值所在。同时,农田水利项目大都呈现出比较小的规模,部分专业化的大规模团队没有太大的参与兴趣,造成总体的质量不高。最后,结合农田水利工程的监督管理来看,难以予以足够重视,无法保障满足特定时间内完成相应施工目标。

3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措施

3.1 加强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需提高农民的节水意识,可通过多种宣传渠道,对节水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行宣传,分析节水灌溉对农业生产长远发展的影响,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注重节约水资源,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和设备。其次,要加强节水灌溉技术和节水灌溉设施研究力度,提高再生水的利用水平,对水质进行优化处理, 减少灌溉对自然环境造成的破坏。在节水灌溉设施设备研究方面,应尽量提升设备的性价比,降低设备成本,巩固设备性能,加强节水灌溉设备的补助扶持力度,激发群众购买节水灌溉设备的积极性,持续性增加农田灌溉节水设备的应用力度。最后,以大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及小型农田水利等項目为抓手,科学制定农田水利灌溉方案,连片建设高标准农田,充分利用水资源,坚持节水灌溉方针,大力推进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

3.2 重视工程建设规划设计监管

在水利工程建设工作中,全面有效的监管工作是确保工程建设能够满足实际使用需求的重要内容,也是相关部门维护水利工程质量安全的关键。因此,基于水利工程施工建设流程的监管工作尤为关键。具体工作可从优化规划设计、完善监管制度、合理安排工序等方面入手,以此维护水利工程施工质量。

针对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为确保工程在整体上与工程辐射范围内的农业生产需求契合,应重视审批制度在工程建设中的作用。相关部门应以实际效益为工程建设规划设计的首要审核标准,确保工程能发挥自身在水利资源分配利用方面的优势,为农业生产提供一定保障。基于乡村振兴对农业生产的要求,地方相关部门应结合地方农业生产实际情况,思考工程规划设计内容的合理性与科学性,从水利工程自身的的施工位置、规模设定、建设资金等方面入手,全面分析工程建设需求,进而将相应内容进行申报,由上级部门对工程规划设计进行审核,得到批准后方可正式进行施工建设。

3.3 投入更多的资金

为了全面推动新时代背景下的农田水利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一定要从实际需求出发投入充足的资金,这样方可以顺利实现预期的施工目标, 保障落实好每个环节相应的施工质量要求。政府一定要充分考虑到实际中各种影响因素,保障构建专项资金制度,能有效开展全面的水利项目的成本控制,全面保障合理化应用相关资金。同时,从外部环境的情况来看, 一定要借助于优化条件来全面吸引外界力量,重视加强水利项目的投资工作,通过全面的多样化渠道来开展高质量的水利工程项目。通过上述的有效措施,能全面保障开展农田水利项目的投资活动,进而保障丰富预期的水利项目目标。合理化应用资金配置,能大幅度降低我国的财政负担,进而能体现出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的社会属性,能全面保障实现预期的更高经济效益目标,从而有效拉近城市和乡村的差距,实现预期的农田水利项目的总体目标。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于农业发展趋势对农田水利工程的需求,为确保其水利工程能够有效配置利用水资源,维护农业生产环境,应从水利工程自身运作机制出发,综合优化其建设与运行管理,维护质量安全,提升运作稳定性,促进农业发展顺利进行,为农业经济增长提供有利条件,为乡村振兴奠坚实基础,提升农业发展对我国整体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厍景国.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的措施研究[J].南方农机,2020,51(24):73-74.

[2]赵漫.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施工建设与管理[J].现代农村科技,2020,(12):46.

[3]李红臣.我国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乡村科技, 2020,11(31):116-117.

水利技术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 当前,随着土地治理绩效评价体系的建立,以土地整治、土地复垦和开发为内容的整治工程为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拓展可利用土地范围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模式。以土地整治中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为研究对象,探究其在农村土地整治中的作用,并提出了优化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 农田水利设施;土地整治;后期管护

1 土地整治概述

土地整治,是指在一定的区域内,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目标和用途,以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为平台,推动田、水、路、林和村综合整治,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促进农业规模经营、人口集中居住、产业聚集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一项系统工程[1]。

我国关于土地整治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在此之后,彭补拙、丁松等学者将土地整治划分为城市土地整治和农村土地整治,而且认为农村土地整治更为重要,是我国当前农村综合建设的重点。目前,农村土地整治主要包括土地平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灌溉排水工程、农田防护及生态环境保持、其他工程五大方面,其中灌溉排水工程就是我们所说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2]。

2 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现状分析

2.1 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与土地整治紧密结合

土地是由气候、地貌、岩石、土壤、水文、植被、地质及各项人类活动构成的一个自然和经济的复合体,可见农田水利建设是土地整治的一项重要内容,二者密不可分。从土地整治的发展历程中可以看出,随着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变化,土地整治的内容、目标在不断地调整和完善。越来越强调综合的土地整治理念,在土地整治过程中充分考虑经济、社会、生态等多方面的原则,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而不是过分注重某一个方面[3]。农田水利工程设计与规划、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及管理不仅是土地整治的重要部分,其投资、建设、管理和后期维护也纳入到土地整治的体系中。整理目标由原先的以农业生产等经济因素为主导,到现在注重有效的土地利用和生态保护。因此,土地整治中的农田水利建设也包含了农田水利工程的科学规划、水资源保护及整体生态环境优化等功能。

2.2 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在农村土地整治中的重要地位

由上可知,农田水利工程是农村土地整治工程的组成部分。从工程预算上来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是农村土地整治工程的主要组成部分。本研究以宁乡县坝塘镇、南田坪乡农村土地整治项目为例,本项目工程施工费总投资金额为6 272.94万元,其中土地平整工程预算为125.06万元、田间道路工程预算为1 358.90 hm2、灌溉排水工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预算为4 769.76 hm2、农田防护及生态环境保持预算为19.22万元。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预算金额占到了总投资金额的76.04%,可见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在农村土地整治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4]。

2.3 农田水利设施在实施后农村土地整治中的现状

开展农田土地整治工作,兴修农田水利设施在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粮食增产增收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缺乏后期管护,修好的农田水利设施再也不能发挥良好的作用。“一年新、二年旧、三年变得不管用”是部分地区农户对农村土地整治项目的评价。当前土地整治项目的实施是一项牵涉面广、系统性强、投入资金和精力巨大的工程,其中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在土地整治项目中投入是最多的,但现在普遍存在因后期管护不到位,农田水利设施不能发挥实效的现象。

面对农田水利设施的现状,最紧迫的就是要做好农田水利设施的后期管护,确保让土地整治项目的效益长久,提高农业生产力。

3 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在农村土地整治中的后期管护

做好农田水利设施的后期管护是确保发挥农田水利工程在土地整治项目中的作用,落实土地整治项目的惠民工程。本研究主要从确定管护原则、管护主体、管护经费和奖惩措施四个方面来对农田水利设施的后期管护工作提出建议。

3.1 管护原则

项目工程管护应坚持“谁受益,谁养护,谁管理”的基本原则。具体为:确保项目单体工程的长效使用,维护项目区群众的利益;引入市场机制,充分调动工程管护者的积极性;坚持责、权、利的统一,明确工程管护各方的利益与责任;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积极稳妥落实工程后期管护工作[5]。

3.2 管护主体

明确落实管护主体,按照“谁受益,谁养护,谁管理”的原则,项目竣工并验收后,项目主导部门应迅速与项目所在乡镇办理项目工程移交手续,将项目资产及管护职责移交给乡镇主管机构,由其作为总负责,并以合同或协议的方式,逐项明确管护目标、内容、措施和责任。

对于项目区内的农田水利设施这些具体设施的管护,乡镇主管机构可委托村集体通过承包、租赁、拍卖和业主负责等多种市场手段确定专门的管护主体;也可安排责任心强的村民代表、退休村干部组成管护小组,进行24 h专门维护[6]。总之,在明确管护主体身份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设施使用者的力量,形成以设施使用者管护为主,乡镇主管机构定期监督检查的管护局面。

3.3 管护经费

多渠道筹集管护资金,才能使项目后期“有钱管”。工程后期管护资金的来源渠道主要包括:土地承包经营者自筹资金,对于微型农田水利工程是农户自己使用的,其产权归农户所有,实行“自用、自管”的原则,资金由农户自筹;从省级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中,按一定比例提取工程后期管护资金,这种资金筹集渠道是实施最广泛的一种渠道。但随着土地整治项目数量越来越多,新增建设用地的增长数量要慢于土地整治项目的增长数量,导致部分地区的新增建设用地使用费填不满后期管护资金的缺口;基础设施经营权拍卖所得(产权激励制),这种渠道的原理在于运用市场机制,在广泛征得村民意见的基础上,科学设定泵房等农田水利设施的使用费标准,将设施使用权分标段进行拍卖,竞得人负责这些设施的日常管理和维修,并享受其他村民使用设施所得的收益。这种措施在有效激发村民管护热情的同时,为后期管护提供源源不断的资金保障;项目竣工后结余的工程施工费关于后期管制资金,该渠道只适用于土地整治项目中,工程施工费有结余的情况,不具有普遍适应性[7]。

3.4 设立奖惩制度

严格考核奖惩,使项目后期能够“管得住”。建议各县(市)根据农田水利设施的后期管护情况实行奖惩。按照下级服从上级的原则,实行上级对下级定期检查制度,检查后,对管护措施落实到位、项目后续利用效益显著、社会反响好的地区,实施相应的鼓励措施或政策,并可为其上报更多的土地整治项目;反之,短期内不再对各级上报的土地整治项目予以受理。

4 结语

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既是农业生产能力提高的关键,也是确保农民增收的主要措施。利用好农村土地整治工作中兴修的农田水利工程,有利于改善我国农村基础水利设施的改善,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从而增加农村农民财产性收入。本研究旨在于探讨如何有效解决农村土地整治工作中农田水利建设的后期管护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确保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在农村土地整治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改进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助力,使农业现代化建设实现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陈云鹏,陈艳珍.对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思考[J].理论探索,2011(4):80-82.

[2]刘石成.我国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11(8):40-44.

[3]余周武,龙振华.对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和创新运行管护机制试点成效的思考[J].中国水利,2016(8):34-36.

[4]艾华文.关于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几点思考[J].民营科技,2015(7):215.

[5]陈亚恒,王晋,李子良,许皞.河北省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中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分析[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CSAE).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中国农业工程学会(CSAE),2011:6.

[6]杨绍荣,董甲敏.农田水利工程在农村土地整治中的发展探究[J].科技与创新,2016(6):41.

[7]张凯,马培衢.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国际经验与启示——以中国河南省为例[J].世界农业,2016(2):51-55.

(责任编辑:赵中正)

水利技术论文范文第4篇

古代水利工程及水利遗产曾在区域发展中扮演过重要角色,在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历史长河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天,许多古代水利工程仍然得以保存,且在继续发挥作用。它们全面完整地体现了不同时期、不同区域水利建设的状况及其与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联系,体现了不同时期、不同区域自然环境的状况,揭示了不同时期、不同区域的水利工程建设理念和科技价值。

然而,近几十年来,随着现代大规模的水利建设,以及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加之社会各界甚至是水利行业内普遍缺乏对古代水利工程价值的认知,大量古代水利工程遭到破坏、废弃,或者被新建工程所取代,且其速度正在加快。加强保护和合理利用在用古代水利工程和水利遗产已刻不容缓。

2010年,水利部组织了在用古代水利工程与水利遗产的调查。调查历时一年半,这是我国首次全国范围内展开水利文化遗产的调查。目前调查工作基本完成,根据调查结果,我国水利文化遗产类型、数量十分丰富,其中以古代水利工程为多。但是,多数工程经过不断改造,而仍然保持原有工程形态的古代水利工程占总数不到30%。

调查确认

调查始于2010年1月,2011年6月完成,历时一年半,调查范围为1911年以前兴建的水利工程与水利遗产,主要包括灌溉工程、防洪工程、城市水利、园林水利、水运工程、水土保持工程、水电工程、供排水工程、海塘工程和水力工程等。其中水力工程是指利用水能的灌溉、粮食加工机械或机具(如水碾、水磨、轮式水车等)。调查以在用的古代水利工程重点,对具有重要历史文化影响的水利工程与遗产,其时限可延长至1949年。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工程位置、工程类别、工程主要效益、始建年代、保存和利用现状、管理部门、存在问题等6个方面。

本次调查首先以省为单位开展函调调查,在此基础上对影响重大的工程,进行实地调查;针对有明显缺失的工程与遗产,依据江河水利志等相关资料加以补充。调查确认古代水利工程与水利遗产379处、584项,其中包括世界文化遗产2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7处。

价值认定

古代水利工程与水利遗产类型多样,按功能可以分为防洪、灌溉、水运、园林等类,按建筑型式可分为拦河坝、溢流坝、渠道、闸门、分水堰、水道制导工程、堤防等。古代水利工程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生态价值,在区域历史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

中华文明史是一部水利文明的历史,水利的历史与中华文明史同样源远流长。世代居住的人民以多样化的自然资源为基础,通过因地制宜的生产实践活动,创造、发展、管理着许多独具特色的水利工程系统。这些在本土知识和传统经验基础上所建立起来的古代水利工程巧夺天工,充分反映了人类及其文化多样性和与自然环境之间深刻关系的演进历程。

中国古代水利工程具有丰厚的文化价值,有些领域是现代水利工程尚未超越的,如水权理论、水利管理中的人文内涵。西方现代水权和概念水权的运用在中国古代的水利管理中有很生动的体现。唐代《水部式》作为国家的水利法规,首先对郑白渠以法律的形式提出了国家水权的主张,即首先是灌溉需求,其次是水磨、水碾等粮食加工的需求。民间乡规民约对水权同样有严格的规定,维护了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行。凡是水利工程得以延续的地区,都有完善的乡村自治组织。因水利管理和水行政而构成了水与社会及文化之间血浓于水的联系,产生了相应的文化现象,比如都江堰水神崇拜,也因此诞生出二王庙、伏龙观、禹王官等美轮美奂的宗教建筑。古代水利的文化价值体现在它延续的历史时期,与区域民俗、宗教和建筑文化的融合以及相互的影响。

古代水利工程依据区域内河流形态、水文条件而建,随之而来的是质量较高的景观环境、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古代水利工程从规划到建筑,大都体现出与自然的融合,以及随自然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完善的特点。如无坝引水是中国古代水利工程最基本的建筑形式,其特点就是充分利用河流水文以及地形特点布置工程设施,使之既满足引水、防洪和通航的需求,又没有改变河流原有的自然特性。目前,随着淡水利用接近极限,江河湖泊逐渐枯萎,水环境和水域生态日趋恶化,生物多样性不断消失等水危机的全面突现,古代水利工程“人与自然和谐”的规划和设计理念越来越得到重视。

古代水利工程的水利设施布局巧妙,既具有防旱抗涝、灌溉农田,又有便利生活、美化环境等综合功能,而且其水利工程的分布,还体现着古代社会一种特殊文化。许多地区因水利工程和水库的建设而成为著名风景旅游区;有些因水利工程而闻名于世;而有些是以发展水文化而成为旅游热点;有些更成为了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复合生态系统及农耕文明与当地民族民俗完美结合。

现状分析

根据调查我国古代水利工程和水利遗产的管理长期缺失,主要面临着困境:

1 适合区域自然特点、河流特性的传统水利型式濒临消失,生态环境、水价值观和文化形态发生蜕化。

典型的例子是新疆吐鲁番地区坎儿井。坎儿井是绿洲特有的传统水利型式。据新疆坎儿井研究会统计,1950年代前坎儿井的数量约1784条,2003年剩614条,干涸1170条,2009年剩427条。多数坎儿井因绿洲地下水位下降而废弃,这主要是机井盲目发展和超采失控所致,其代价是天山南麓吐鲁番盆地良好的地下水循环机理被破坏,以及由坎儿井灌溉产生的旱区水文化层面的损失,即当地居民对需要大量投入和维护而获取到水所衍生出来的水的价值观发生改变,区域水资源公平占有的文化基础消失。事实证明在干旱地区恢复或部分恢复本土传统水利型式,对于区域生态环境的修复有多方面的重要价值。

2 在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中,缺乏对古代水利工程针对性的保护,建设性破坏比较突出。

长期以来,古代水利工程没有像城市历史街区、古代建筑的保护那样,纳入城市规划和管理中,社会普遍缺乏文化认知。城市发展中,古代水利工程建设性破坏更为突出。

北京是没有天然河流流经的城市,水利工程造就了北京的河湖

水系,它经历了元明清各时期不断建设而形成,是古都风貌重要的构成。但是在20世纪50至60年代的城市建设中,护城河加盖的长度超过总长的2/3,通惠河、长河等河道在治理中盲目加宽河道,加高河堤,不仅增加了河道置换水量和蒸发损失,区间雨水不能汇流入河,也使河湖的文化景观价值遭到了破坏。城区湖泊多数被填埋,城市失去了蓄滞洪水的场所,最近几年北京逢雨必涝。

3 部分古代水利工程管理权属不清,长期管理缺失,使工程处于自生自灭的状况。

目前相当数量的小型水利工程属于乡镇或村管理。由于乡村土地所有制的改变,基层公共工程管理缺失,使这类水利工程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

例如贵州安顺有一批明代屯田时兴建的乡村水利工程,在1978年实行土地承包制以后,土地所有制变化了,这些小型工程名义属于乡镇水利站管理,不在灌区管理范围内,事实上等于无人管理。安顺地区有500多年历史的乡村水利多数失效,只有少数在宗族意志浓厚的乡村管理维持下来。

4 古代水利工程毁灭性的破坏造成区域生态环境的整体蜕化。

在经济的大潮冲击下,最近10年来大规模的采矿、房地产开发、经济园区建设,使地处城市或风景名胜区的古代水利工程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毁灭性破坏。

山西太原晋祠引泉工程,曾经是太原地区有近千年历史的水利工程,不仅是晋祠风景名胜的重要组成,更是本区域工农业生产和城乡供水的基础设施。但是,大规模的煤矿开采使本区地下水含水层截断,引泉工程全部失效,晋祠地区的文化景观、自然环境因此而遭到严重破坏。

保护建议

1 完善保护管理体制

设立古代水利工程与水文化遗产管理指导委员会,组织制定必要的法律法规,成立国家级别在用古代水利工程及水利遗产的申报标准和认定程序,建立各级保护管理制度,执行对其保护、管理和利用的监督。

颁布《在用古代水利工程及水利遗产保护规划编制要求》、

《在用古代水利工程及水利遗产保护规划规范》等规范性文件,对在用古代水利工程的保护提出强制性要求:涉及到古代水利工程(范围可逐步扩大至50年以上的现代工程)的改建、扩建、施工等要有专项规划、报批手续,按程序审批。

2 完善法律体系

为了推动水利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开展,必须节制盲目开发和非科学活动,惩治破坏行为,将单位及个人的保护责任用法规和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使保护工作有法可依。建议在已有的各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组织制定适于我国国情的《在用古代水利工程及水利遗产保护管理条例》,明确在用古代水利工程及水利遗产身份的认定、保护、管理等方面内容。

3 采取多元化的保护手段

根据水利工程及水利遗产的现状、功能、保护的侧重与目的、不同要素的具体情况以及规划的不同目标和内容,区别对待,分区规划,多元化保护,分别提出保护方法。

已基本改建成为现代工程,只保留有地理位置、范围、工程名称的水利遗存。如秦渠、汉渠、四川通济堰、新疆林公渠等,对其的保护与利用侧重于保护文化价值与历史符号。

主体结构完好,但有扩建的工程的保护策略是:整体保护,适度开发,永续利用。在保障发挥水利功能的前提下,保护其历史文化价值。文物保护、工程管理和运用的优先次序为:文物保护与防洪、水资源调配、河道整治、水毁工程修复等工作发生冲突时,水利功能优先。

对基本保留,建筑材料有改变的工程,在保护现有遗产的基础上,逐步、科学的采用传统水利材料与构件,适度恢复历史风貌。

对主体已完全消失,只有遗址存在的工程,以保护历史、文化价值为主。通过保护其场地或历史遗存,保留历史信息,作为水利展陈与科普的实例,结合水文化建设的需要,通过各种标识、展示手段阐释其价值。

对占地面积较大的遗存或遗址类工程,可适当对其场地进行功能置换和重新利用,通过建遗址公园、风景名胜区等,进行保护性的展示利用。

除工程设施和遗址遗存外,对在用古代水利工程的保护还包括对工程环境的保护,包括水体水域、陆地水岸、山体植被等。对于面积较大的,比如灌区、乡村水利工程等,可进行规划分区,确定哪些区域可以进行改造或开发利用,哪些需要进行保护恢复。

相关遗产包括物质和非物质遗产,物质类如碑刻等,非物质遗产如传说、维持工程运行的乡规民约、在生产实践过程中产生的民风民俗等。保护方法是对其文化的多样性进行充分的展示与传承。

本文为水利前期项目:在用古代水利工程与水利遗产保护(2010-2012)

水利技术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本文探究滑模技术在水利工程的运用,分析滑模技术的优点,滑模技术的要点,为水利工程的施工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

【关键词】滑膜技术;水利施工;滑模

近年来,洪涝灾害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人们开始退耕还林、治理洪灾,洪灾地区人们不得不移居他乡重建家园。为了防止洪灾的威胁,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就必须加强水利的施工技术,提高水利工程的质量。随着水利施工技术的不断发展,滑模施工技术开始得到广泛的运用。滑模施工技术将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与混凝土施工技术相结合,汲取两种混凝土施工技术的优点,弥补其中的不足之处。滑模施工技术由于自身具有很好的优势,被许多的水利施工单位所应用。滑模施工技术设备主要由工具模板、动力滑升设备、施工配件等构成。

1、滑模技术概述

在通常情况下,在滑模施工模板中,主要是以液压千斤顶来作为滑模动力设备的主要动力源,其作用原理是在很多组千斤頂的共同作用下在刚成型的模板表面或混凝土平面带动模板或滑框滑动,在模板的上口分层向套槽内浇灌混凝土,就当在模板内的最下层混凝土浇筑达到了一定强度后,依靠提升机具的作用,模板套槽沿着已浇筑的混凝土模板外表面滑动,采取这样连续循环的作业方法,一直到达到设计要求的高度,来完成整个施工。然而与铁路、桥梁等工程所采用的滑模施工技术相比,水利工程滑模施工具有施工结构复杂、控制精度高、混凝土浇筑量大等诸多特点。

1.1滑模施工技术在梯形断面渠道边坡施工中的运用

在梯形断面渠道边坡采取滑膜施工中,在刚成型的混凝土表面或模板表面上带动着高3—5米、长4~5米的工具式模板或滑框滑动。就像这样采取连续循环作业的方式,达到设计要求的高度,来完成整个工程施工。

1.2滑模施工在u型渠道边坡施工中的运用

在中小型渠道中,采用滑模现技术具有多、快、好、省等方面的巨大优势, 在灌区续建配套工程中已经得到了相当广泛的关注和应用。在滑模现浇整体混凝土u型渠道施工中,渠顶轻轨支承悬模机型和以渠床土膜作支承成为其主要的两类机型。农渠、毛渠为主作为其主要的配套工程, 因此在施工过程中一般以渠床土膜作支承机型作为其选择。

2、水利工程滑模施工技术的优点

水利工程施工的结构复杂,施工技术的要求高,为了降低水利建设的成本,提高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益,施工人员要善于掌握新的施工技术,保证水利工程的顺利完成。水利混凝土滑模施工技术是水利工程建设中常见的一种混凝土是施工技术,具有多的优点,为水利工程建设提供有利的条件。滑模施工技术的优点主要有:施工效率高。滑模施工技术解决了水利施工难的问题,加快了施工的速度,缩短了施工的时间,提高施工的效率。可以减少施工成本。滑模技术在水利施工过程中的模板周转数减少,加快施工的速度,降低了模板的损耗,节省了施工的成本。加快混凝土浇筑速度。滑模施工技术具有连续施工的优点,大大提高了混凝土浇筑的速度,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

3.水利工程中滑模施工的技术要点

3.1在施工中混凝土的质量要求较高

首先就是要采用优质优良的原材料,对混凝土的配比设计工作要做好,混凝土质量优劣与否混凝土的配合比有很大的关系,而且它也是滑模工艺施工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在滑模施工有较大影响的另一个因数就是混凝土的和易性(工作度);混凝土的入模坍落度,在对混凝土的输送、保温、初凝时间和工作度都有很大的影响。

3.2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事项

混凝土要得到均匀浇筑,要在浇筑过程中要匀速前进,以保证有利滑升;混凝土浇筑振捣时要分区分层等厚度的进行,从吊斗或布料杆中而直接浇入模板内是一种不正确的做法。不要将混凝土浇筑到钢筋上,在最后的清理工作中,既不易清理,又会严重影响工程质量,进而影响着下一道工序的顺利进行。

3.3滑模的控制

滑模水平的控制是滑膜控制中的重要环节,它有两个方法,第一种方法是利用水准仪测量来进行水平检查;第二种是充分利用千斤顶的同步器来进行水平控制。滑模中线的控制,为了保证滑模结构中心不会发生偏移,在出线竖井测量中要采用激光照准仪以及吊线相配合着使用。在整个过程中,模板可能会发生变形,而采用上下面全部测量的方式可以最大限度的来保证竖井结构的大小尺寸。将激光照准仪固定在相应的井口,激光点穿过施工平台与竖井底板基准点相重合。在该部位将总共使用三台激光照准仪进行测量,将其中的两台布置于竖井圆弧段与直线段的交界处,而另外一台则布置在圆弧段的中心地区,因为这样的布置会非常便利于竖井的准确测量。在很多情况下,因激光点被阻隔,这时我们可以采用古老的吊线方式对滑模进行相应的校验,已达到精准度。还有很多因素影响着测量的精准度。为了尽量减少误差以及保证测量的准确性,在使用的吊线中,应该采用弹性较小的钢丝。而吊线锤的选取则要以钢丝可以承受重量为前提,尽量选取较大重量的以减少吊线左右摆动的幅度。

3.4模板的滑升控制

钢筋的安装于制作,钢筋安装的工作量很大,相关的交叉作业也很多,在劳动力安排的过程中和其他工种要加强相互合作,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保证工程的整体质量和工程的施工进度;在初滑阶段,要有较少的滑升行程,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对整个滑模装置进行带负荷检验,用以避免粘模,并且要检查出模的强度,来确定出模 时间和滑升的整体速度;在正常滑升的阶段,每层的浇筑高度应在200mm-300mm之间,以这个高度滑升9个-12个行程,并且其中每隔20min-40min滑升1-2个行程的滑升速度和出模强度之间要相互协调进行。

3.5滑模施工的纠偏要点

滑膜施工中非常容易出现错误和一些小的偏差,因此,要根不同的工程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纠偏,利用千斤顶垫铁纠偏的方法,在测量过程中利用钢垫板的方式将千斤顶的底座偏移方向一侧相应垫高,以迫使千斤顶和支承杆偏离偏移的方向,就带动整个平台及模板系统向一定的方向滑升,进而达到纠正偏差、纠正扭曲的目的。利用顶轮纠偏的方法。这种方法就是利用已经出模并且具有一定强度的混凝土墙体作为整个平台的支点,相应的通过改变纠偏装置的安装位置而产生一个外力,在滑升过程中缓慢的平台及模板系统,来达到纠正偏差的目的。改变模板坡度平台。当模板滑升到相应的高度后,再将模板坡度朝向纠偏的一方调校,然后在进行混凝土浇筑,在后续的滑升过程中,采取利用新浇混凝土导向作用的方式,来迫使平台及模板系统偏向原滑升的相反方向,向着纠正偏差的方向继续滑升,从而达到相应的目的。

结束语

滑模施工技术在水利水电方面受到了极大地欢迎,被广泛的应用,由于其机械化水平高,因此要对相关的机械进行准确的操作;另一方面,对混凝土的要求也是相当的高。因此,还要对它进行深一步的研究,以取得更高的技术突破。水利工程施工与普通的工程施工相比,水利工程的结构设计复杂、施工难度大,混凝土施工量多。管理人员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加强施工人员的专业知识,提高施工人员的滑模施工技术,以保证水利工程滑模的施工质量。

水利技术论文范文第6篇

一、水利管理的发展现状

时代在进步, 社会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 高科技的应用是我国社会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传统的工业、农业技术逐渐被取代, 机械化、自动化、现代化生产已经成为主流。虽然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但我国自然环境却受到了严重污染。一直以来, 人们过于重视生产与发展, 却忽略了环境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受到了严重污染, 由于国土面积大, 治理起来难度也较大, 因此始终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环境被破坏, 生态自然难以维持平衡, 大大增加了自然灾害发生的几率, 如果降水量过大, 将会引发洪涝灾害, 严重威胁到人们的生命与财产安全。如果城市的排水设施得不到及时更新, 造成排水管道阻塞, 雨水无法及时排出, 引发内涝。会直接影响到城市发展。以上问题都可以通过水利管理来解决, 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 我国城市水利管理情况并不乐观, 因此如何提高管理能力, 确保人们的正常生活与城市的顺利运转是当前相关单位的重要任务。

二、水利技术与水利管理能力的关系

水利事业的长足发展, 与水利技术和水利管理密切相关, 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在发展过程中, 水利技术是水利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而水利管理则在其中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是保障水利事业有序运行的前提。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 各种将先进水利技术的引用, 促进了水利事业的发展, 通过科学有效的管理手段, 能够全面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在合理水利管理措施的推动下, 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水利技术的作用, 通过深入创新来提升水利工作效率, 例如GIS技术和RTK技术的应用, 大大增强了水利监察能力, 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 为工作质量提供了可靠保障, 以便于水利事业能够为工农业发展提供更为有效的服务, 从而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三、水利技术的创新提高水利管理能力

时代不断发展, 我国科技水平也随之提高, 传统水利事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并逐渐朝着现代化方向推进, 经过近些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其中水利技术的创新最为突出, 传统的手工操作被摒弃, 机械化、自动化已经成为主流。水利工程关乎民生大计, 作为基础工程, 水利技术的更新至关重要。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当持续加大投入力度, 全力支持水利事业的发展, 不断创新水利技术, 通过先进的管理模式, 推动我国水利事业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一) 引进生产新技术

我国水利事业经过多年的发展, 对社会进步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 由于重视程度相对不足, 再加上技术落后、设备陈旧等原因, 导致当代水利已经无法满足我国工农业发展的需求。而RTK技术的出现, 为水利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发展动力, 该项技术指的就是实时动态系统, 融合了计算机技术的优点, 采用动态和静态测量的方式, 在提高计算数值精确度的同时, 还提升了工作效率。与GPS技术相比, RTK技术主要是利用了实时差分计算的方式, 精度达到了厘米级。此外, RTK技术的信息反馈也更加及时、准确, 对于观测质量和定位精度大有益处。就水利工程的测量阶段来说, RTK技术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其时效性高的优点得以充分发挥, 在计算机的远程控制下, 水利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

(二) 提高污染治理水平

水利工程运行过程中, 新的设备、新的工艺的应用, 能够有效的改善当前水资源污染、浪费的问题。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利用, 尽可能的减少生产过程中废渣、废水的排放, 不救你能够提高能源利用率, 还有助于降低运营成本, 增加经济效益。另外, 水利技术的创新还能够减少环境污染, 在这个过程中, 相关单位要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 通过加大科技投入, 与时代接轨, 引用多种新技术, 科学处理废水问题, 切实按照国家标准行事, 以此来保护水资源。

(三) 强化水利管理

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 强化一系列水利管理手段, 能够有效于提升水利管理水平, 促进水利事业更好、更快地发展。在城市建设过程中, 由于人们缺乏水资源保护意识, 导致城市污水排放量逐年增加, 进而引发水资源污染问题。因此, 加强水利管理手段势在必行, 首先要做好宣传工作, 呼吁所有人共同保护水资源;其次, 相关部门要发挥自身引导作用, 加强监督管理, 一旦发现污水乱排放的现象, 要及时处理, 并督促各单位引用先进污水处理设备, 尽可能的降低水污染。我国近些年也出台了不少相关法律法规, 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一套水利管理体系, 为水利管理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但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 相关单位还要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与职业素养, 明确各部门只能, 要求他们必须按照国家规定的管理制度开展工作, 确保各项管理手段落到实处, 打造一支高水平的水利管理队伍, 确保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

此外, 水利单位还要重视水利技术的管理, 在不违反管理制度的前提下, 充分发挥技术的作用。工作过程中, 要不断加快水利管理中监督机制的建设, 并结合以往工作经验, 对其进行完善, 科学有效的管控水利技术。

四、结语

综上所述, 水利事业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 作为一项基础产业, 为了保障生活用水质量, 需要进一步加强水利建设。总所周知, 水资源是不可再生的, 其也是人们日常生活必不可缺的一种资源, 当前世界资源紧缺问题日益严重。对此, 水利部门的相关工作者应当创新、引进现代化水利技术, 提高水利管理水平, 保证工作质量与效率, 推动水利事业大发展。

摘要:在水利管理方面, 相关工作人员必须根据实际情况, 大力创新水利技术, 在创新中求发展, 力求进一步提高水利管理能力。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我国水利管理现状, 基于水利技术与水利管理的关系, 深入探讨创新技术和提高管理能力的方法, 以供参考。

关键词:水利管理,技术创新,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1] 谢子渊.水利技术创新与水利管理能力提升浅议[J].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7 (22) :110-111.

上一篇:信息安全议论文范文下一篇:幼师本科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