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管理方法范文

2023-09-17

资金管理方法范文第1篇

1 资金预算编制依据和原则

1.1 编制依据

资金预算以管理局批复的年度成本预算和单项控制指标为编制依据。

1.2 编制原则

实行“以收定支、自求平衡”的原则。资金预算要按照“以收定支、自求平衡”的原则编制, 不得编制赤字预算。按照收付实现制的原则。在以权责发生制编制的成本预算基础上, 采用收付实现制的方法编制资金预算。

2 资金预算的项目和口径

2.1 资金预算项目

期初余额, 本期收入, 本期支出, 期末余额。

2.2 资金预算口径

(1) 经营预算或资本支出预算:预算期经营收支预算或资本性支出预算金额, 将成本预算报表中的相关数据转入本表相应项目。

(2) 折旧、折耗及摊销:预算期内成本预算报表中的固定资产折旧及折耗, 长期资产及无形资产摊销, 此口径金额按照收付实现制原则是不影响资金预算的, 属于资金预算应减因素。

(3) 内部银行结算:管理局所属各单位在管理局内部银行开户, 管理局内部收支结算全部通过内部银行处理, 不涉及资金结算, 属于资金预算应减因素。

(4) 增值税因素:成本预算中收入、支出不含增值税, 根据成本预算中的收入测算出“增值税计税基数”再根据适用增值税税率, 得出预算期预计增值税, 增值税中收入部分涉及的销项税和支出部分的进项税相抵后就是本期预计应交的增值税。增值税属于价外税, 但需要资金支付, 属于资金预算应加因素。

(5) 当期预算收支数:将预算期收入、支出, 剔除不涉及资金预算的应减因素, 加上增值税, 得出预算期含增值税的当期资金预算收支数。测算出预算期新增挂账不能收支资金的部分, 即倒推出当期预计资金收支金额。

(6) 资产负债表项目期初数的增减变动:考虑预算期期初成本预算报表中的资产负责项目期初数, 在预算期内可收可支的部分, 测算出资产负责项目期初数在预算期期末的剩余数。

(7) 本期货币资金预算数:根据“当期预算收支数”和“资产负债表项目期初数的增减变动”中的预算当期资金收支数相加, 得到预算期资金预算数。

(8) 资产负债表项目期末预计数:根据当期预算收支数”中的预算期新增挂账数, 加上“资产负债表项目期初数的增减变动”中的预算期末剩余数, 测算出资产负债项目的预计期末数, 并与成本预算报表的相关项目进行核对。

3 编制资金预算的基本思路

(1) 将收入、支出分为“影响损益项目”和“影响资产负债项目” (包括当年经营活动影响资产负债的项目和资产负债表年初数变动影响数) 两部分, 按项目分别反映出相关的资金收入和支出。

(2) “影响损益项目”的资金收入和支出:以管理局批复的“经营预算和资本性支出预算”为准, 减去“折旧、折耗、摊销及内部劳务收支”, 区分增值税业务和非增值税业务, 得出增值税的计税基数, 计算出销项税和进项税, 加减需要收支的“增值税”, 按照权责发生制的原则测算出“含增值税的当年预算收支数”;扣除内部银行结算 (是指与相关单位或部门通过内部银行进行转账结算而不动用货币资金的业务) 的部分后, 计算出“剔除内部银行结算后的当年预算收支数”;最后再按收付实现制的原则测算出“预计当年收支资金数”和“预计当年新增挂账数”。

(3) “影响资产负债项目”的资金收入和支出。

(1) 影响当年资产负债项目的资金收入和支出:按收付实现制的原则, 将“经营预算和资本性支出预算”预计数减去内部银行结算的款项后, 最后测算出“预计当年收支资金数”和“预计当年新增挂账数”。

(2) 影响资产负债项目年初数的资金收入和支出:按收付实现制的原则, 将资产负债项目的年初数减去预计当年收回或支出年初数的货币资金数, 得出资产负债项目年初数的预计剩余数。

(4) 本年货币资金预算数:对应当年收支预算中的“预计当年收支资金数”, 加上“资产负债表项目年初数的增减变动”对应的“预计当年收支资金数”, 得出本单位“本年货币资金预算数”。

(5) 资产负债表项目的年末预计数:对应当年收支预算中的“预计当年新增挂账数”, 加上“资产负债表项目年初数的增减变动”对应的“预计剩余数”, 分析计算出资产负债表项目的年末预计数。

(6) 根据以上思路编制出资金预算的基础表后, 可根据管理局预算报表的格式生成正式的资金预算, 导入到资金管理信息系统执行。

4 结语

根据在以权责发生制编制的成本预算基础上, 采用收付实现制的方法编制资金预算, 通过资金管理信息系统对资金收付款业务的管理和控制, 并对资金预算实际执行后的符合率进行统计和分析, 能够保证资金预算匡算在成本预算范围内, 加强资金预算的可靠性控制, 减少资金预算编制的主观性和随意性, 提高资金计划的符合率。

随着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的高度集成, 成本预算的管理水平的不断深化, 资金预算管理的进一步提高, 按月编制以成本预算为基础的资金预算, 对资金来源的预测、应 (预) 收款项管理、资金支出的管控、筹融资安排以及资产负债限额指标的控制, 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手段和支撑平台。成本预算对资金预算提供了政策支持和测算依据, 资金预算及管控对成本预算进行了细化和补充, 通过资金预算与成本预算的结合, 建立了财务预算的管控手段, 深化了财务预算的范围, 提高了财务预算管控能力, 为下一步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及全员成本目标管理奠定了基础。

摘要:资金预算编制是否准确, 直接影响到企业货币资金流转是否畅通, 影响到货币资金的利用效益, 乃至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在以权责发生制编制的成本预算基础上, 采用收付实现制的方法编制资金预算, 保证资金预算匡算在成本预算范围内, 加强资金预算的可靠性控制, 减少资金预算编制的主观性和随意性, 提高资金计划的符合率。

关键词:资金预算,成本预算,编制方法

参考文献

[1] 王化成, 佟岩, 李勇.全面预算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资金管理方法范文第2篇

1 资金风险概述

资金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是企业进行经营活动的血脉,其高流动性使之能任意转换为其他任何类型的资产,如果管理不善,极易引发各种风险。因此,必须建立健全资金内部控制制度,加强企业资金管理,确保企业资金安全完整、正常周转和合理使用,减少和避免损失浪费。

引起资金风险的原因很多,主要包括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内部因素主要是由于管理不善引发的不良债权以及贪污、诈骗、挪用等违法乱纪行为;外部风险主要是生产经营的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如企业从事高风险业务带来的高资金风险。虽说风险无处不在,很难预先确定,但这决不表明对风险的防范无能为力,许多成功防范资金风险的经验都给我们以有益的启示,使我们有可能、有能力对资金风险采取积极的防范。总的说来,必须针对企业所从事业务的特点,按照“职能分割,制约监督”的原则,建立业务管理、风险管理、财务管理三位一体的管理控制平台,完善事前防范、事中控制和事后监督的控制体系。只要设计完整的程序和方法,加强内控管理,就能有效防范资金风险,确保企业平稳运行。

2 福铁投总公司加强资金管理的必要性

从多经发展的历史看,多经创业之初,由于不熟悉市场规则和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导致大量的不良债权和无效投资,有的企业因此破产倒闭,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给我们留下深刻教训。2005年全路统一进行的资产清查,福铁投总清理了大量的不良资产,其中绝大多数是2000年以前因为乱投资、乱借款、乱担保以及对外贸易形成的不良债权。并局后,对外投资、借款、担保的权限统一归口路局,基层企业只有执行职能,因此乱投资、乱借款、乱担保所形成的资金风险不是福铁投总所需防范的重点,福铁投总所关注的重点应该是经营过程中产生的资金风险。

从目前所处的经营环境看,经济全球化,市场竞争日趋剧烈,国际金融环境恶化,全球经济危机爆发,企业资金紧张,面临缺口的困难,特别是中小企业、民营私营企业面临资金链断裂的危险,企业三角债膨胀。这种形势增加了企业的市场风险、经营风险,特别是贸易风险。当前铁路多经的大发展要求企业不断做大做强收入,在收入增加的同时,风险也随之增加,因此,目前对多经资金风险防范的关注处于前所未有的高度。路局所属个别多经企业在近一两年发生的几起贸易纠纷案件更给我们警示:必须加强资金监管。

3 防范资金风险的重点业务领域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多经重组后,福铁投总集团公司的业务主要包括以下几项:大宗商贸、工程施工收入、房屋租金收入、运输代理收入、客票收入等。

由于要完成资产经营考核指标,福铁投总商贸业务比重越来越大,以2008年福建投总收入构成为例,商贸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达到25%,日常需要动用的流动资金达2~3千万元。商贸业务主要涉及路外市场,风险最大,应作为资金监控的重点。而近年来,工程施工和房地产业也逐步做大,成为另一创收支柱,而且工程施工、房地产涉及路外市场的比重也逐步加大,也存在一定风险。

由于商贸的资金安全处于监控的重点,因此,现以商贸经营为例,分析资金监管方面存在的问题:

3.1 交易对象选择不当。商贸合作没有仔细调查合作对象的背景,在对方资信不明的情况下,听信中间人介绍,仓促交易,最后发现对方已经是负债累累、官司缠身的企业。造成了资金风险的前提。

3.2 滥用结算方式。银行承兑汇票是有价证券,是货款支付方式,是合同双方的结算手段。它虽然给交易带来便利,但同时也加大了资金风险。由于银行承兑汇票一般都由业务人员带往外地,脱离了资金的主要监管部门——财务部门的监控,而且业务人员普遍缺乏应有的财务知识,极易发生问题。

3.3 合同管理不严。有的企业在商品购销业务中,签定合同条款不清,合同没有按照规定送上级审核备案,存在重大瑕疵,产生纠纷时使我方陷入被动局面,造成索赔困难。

3.4 内控制度存在缺陷。重大经营项目由企业个别主要经营者决定,没有经过三重一大程序讨论通过,或者程序上虽经过集体讨论,但相关人员并未发挥应有职能,只是举手机器。

4 建立“三全”管理体系,加强商贸资金管理

内控管理制度是企业在经营活动中自我调节、自我约束运营行为的集成体系,是作用于企业活动全过程的改善、监督、制衡的机制管理。内控管理体系的建立,是在企业内控管理的基础上,对企业遵循性目标实行有效地调控,对价值性目标实行严密地监督,保证企业管理水平提升,增强资金风险防范能力,是企业防范资金风险的坚实平台,可以保障企业全面、和谐、可持续地发展。

全面内控管理体系的特点和性质,决定了建立体系必须突出“三全”管理,即全员、全面、全过程地管理。

全员管理。全面内控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需要企业全部成员的自觉参与、精心构筑、认真执行。也就是说,包括了企业决策层、职能层、责任中心层在内的全部人员的共同努力,共同奉献。这其中既含有对全部人员的数量要求,同时也有对所有参与者的规范意识要求。只有全员参与内控管理,才能体现内控管理制度的亲和力,保证执行制度的力度。

全面管理。全面内控管理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始终,全面地反映了企业管理要义的共性与特殊性的要求,是任何一种专业管理方法所不能替代的,其核心体现在:一是企业管理各环节互动配合与和谐支承,二是各管理环节有力监督和制衡。只有体现全面性,才能堵塞权责交叉、权责不清、制衡不到位或重复的疏漏。

全过程管理。全面内控管理体系的建立必须是涵盖企业纵向组织机构和横向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实行对企业全部经营活动的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在全过程的管理中,要着力体现流程控制和结点控制的有机性、职能专业控制和管理体系控制的和谐性、常规控制和预案控制的统一性;要注意克服重决策轻效果、重制订轻调整、重形式轻实效、重人治轻法治的倾向;注意做好对全过程的跟踪监察、指导和考核,确保运行。

以商贸经营为例,结合全面内控管理体系的原则,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减少风险:

4.1 充分调研,精心选择合作对象

必须组织相关专业人员对项目进行充分调研。调研人员对事实、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必须对合作或交易方的资信情况调查清楚。资信情况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经营资质、资产、财务状况、近期银行资金流转、上年度财务审计报告等情况,并由对方出具资产没有被查封、抵押担保的书面保证书。目前投总集团公司内各单位基本上没有建立专门资信管理部门,一般由业务经办部门负责合作对象的资信调查。建议成立专职的资信调查部门,配备专职的资信调查人员,所属企业如资信调查能力不足,可请求投总协助。资信调查工作可以与市场调查结合进行。日常经营中就应收集拟合作对象的资料,可以从公开的信息,如媒体发布的企业形象介绍,工商注册资料、税务登记资料,了解企业的规模、效益,建立拟合作对象信息库,走访与合作对象有业务往来的企业,了解合作对象履约情况等等。一般情况下,应尽量选择大中型国有企业及有实力的民营企业。经过了解,合作方资信不清,或不具备履约能力的,应立刻停止与其合作进程。

4.2 加强合同管理

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基层单位签订合同不送审,履行不守约,合同签订和履行完全脱节等问题。

签定合同时,特别要考虑付款时间、条件。合同签订后,各单位、部门主管及经办人员必须严格按照合同约定履约,发现对方不履行或不按合同约定履行时,必须采取制约措施并及时报告。货物交验、款项支付环节必须按照合同约定办理,经办人员不得擅自变更约定。如果确需签订补充合同的,必须按原签订合同的程序报上级批准。

4.3 合理设计交易方案

商贸经营一般采用一单一结算的原则,一笔交易结束后,应及时在规定时间内收回应收销售款。及时取得发票冲销结转预付款,上一单未结算完毕的,不得继续支付下一笔的货款

4.4 严格执行大额资金联签制度

大额资金联签是资金流出企业前的最后一道关卡,因此,认真落实大额资金联签,能有效降低资金风险。各联签人要高度负责,仔细审核付款依据,发现疑问的要及时提出并暂停资金支付,待相关手续齐全后方可支付,属于上级单位联签事项的,应报上级联签后方可支付。

4.5 建立风险处置机制,最大限度减低损失

在合同执行过程中发现对方不按合同约定履行义务等异常情况(如款项或货物在合同约定期内未收到)可能对企业造成资金、资产损失的情形,经办人应向主管领导报告,企业对该事项立即风险预警。经过催收后仍无法解决的,应及时采取诉讼措施,避免错过最佳清欠时机而造成损失。

4.6 实行资产抵押

经过考察,确认可以合作的,但对方又属于中小民营企业的,可要求对方提供无抵押、质押的资产,可以有效避免纠纷发生时我方减少损失。

5 克服麻痹思想,确保资金安全

5.1 工程施工企业必须注意的问题

5.1.1严格按照工程合同付款。施工企业必须按照工程进度结算工程款,不得提前支付工程款。支付依据必须合法、有效,严格按照施工企业财务规定办理。

5.1.2严格执行债权债务签认对账制度。工程施工企业,一个项目的施工周期超过一年,债权账龄普遍超过一年以上,部分项目如质量保证金账龄更长,债务单位非路内企业,因此应特别重视债权签认,避免因超过诉讼时效,或债权被其他单位人员恶意冒领,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5.1.3牢固树立依法纳税意识。加强发票管理,工程施工企业在物资采购、工程结算中,需要接受大量发票,在路局施工系统多经企业中发生过接受假发票而造成资金损失的情况,因此,为防范未然,必须加强发票管理,建立相关制度,建立相应的假发票的责任追究制度,防范税务风险。

5.2 资金的风险与所从事的业务紧密联系。一般说来,高风险高收益的业务,资金所面临的风险必然要高,反之亦然。但是,这种情况并不是绝对的,如果管理不善,低风险甚至无风险的业务,也有产生资金风险的可能。如上世纪90年代,个别从事延伸服务的企业,由于缺乏必要的内控制度,审批制度,个人随意同意客户拖欠款项,甚至替客户垫款,产生了本不应发生的不良债权,造成资金风险。因此,对于运输代理等传统业务,在控制资金风险方面要做的就是严禁客户拖欠资金,一旦发生拖欠资金的情况,必须立刻采取措施。

总之,只要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并严格执行上级相关规定,就能够在做大收入的同时,有效防范资金风险,取得企业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 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财政部2008.

[2] 内部会计控制规范——销售与收获(试行). 财政部,2002,12.

资金管理方法范文第3篇

摘 要 铁路企业在推行全面预算管理的实践中,对资金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通过对铁路企业资金管理特点的梳理,阐述了全面预算管理对铁路企业资金管理水平的提升,分析了全面预算管理下铁路企业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优化铁路企业资金管理的对策,以更好地完成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目标。

关键词 全面预算管理 铁路企业 资金管理 问题 优化

全面预算管理由于其“全面性”的特点,是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有效手段和方法。而完善和有效的资金管理体系也是实现全面预算管理目标的必然要求。铁路企业在推进全面预算管理的过程中,存在着基层单位众多,资金分散,帐户管理混乱,资金使用效率低下等问题,如何加强资金的管理迫在眉睫;高铁项目和新建铁路规模的持续增长,对铁路建设资金的管理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铁路企业在发展多元经营的过程中,针对多元经营企业的特点,如何做好多元经营企业的资金管理也是企业管理层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充分发挥全面预算对铁路企业资金管理的作用,分析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优化铁路企业资金管理体系,是解决上述资金管理问题的重要途径,对企业全面预算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铁路企业资金管理的特点

铁路企业的资金是各级铁路单位所有或承担管理责任的资金,主要包括:铁路运输主业资金,多元经营企业资金和铁路基本建设资金。

1.铁路运输主业的资金分散,沉淀额大,在途时间长

从运营资金的投入来看,铁路运输企业由于运输生产组织的特点,实行铁道部、铁路局、基层站段三级管理的组织方式,“点多线长”的特点,使上万公里的运输生产线上,分布着大量的基本生产车间和班组,需要不断投入运营资金以维持运输生产,导致帐户管理混乱,资金分散,沉淀额大,使用效率低下。从运输进款收入资金来看,铁路运输主业财务实行“收支两条线”的管理机制,对运输进款资金采用在当地各资金结算中心和专业银行设立收入专户存储,再逐级上缴的归集程序,致使汇缴环节复杂,在途时间长。

2.铁路基本建设周期长,资金投入大

铁路建设一般属于国家重点工程,每一项工程都需要很长的建设周期,工程量大,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

3.多元经营企业的资金管理具有特殊性

多元经营企业经营范围包括物流、代理服务、房地产开发、贸易、生产加工等各类行业,不同的行业面临着不同的市场环境,有其自身的经营特点和规律,因此,需要在铁路企业集团整体资金管理体系中制定相对灵活和差异化的资金管理政策。

二、全面预算管理有力地提升了铁路企业资金管理水平

全面预算管理由于其“全面性”的特点,是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有效手段和方法,其中最重要的方面是对企业资金管理水平的提升。

1.全面预算管理有利于帐户监管和资金的归口集中,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全面预算管理要求将企业的各类帐户资金全部纳入预算体系,进行统一的管理和调配。一方面,针对在专业银行开立的外部帐户,铁道部与工行、建行、农行、中国银行等大型国有商业银行签订了外部帐户监管协议,各商业银行将纳入资金监管的外部帐户的动态明细、余额和开销户信息实时传输至铁道部,铁道部将其转入资金监控系统,实现对铁路单位各类帐户资金的查询和监控。另一方面,通过对下属企业结算中心帐户和外部帐户内的資金进行归集,对归集的资金进行内部余缺调剂,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2.全面预算管理有利于推行资金预算,细化资金安排

采用全面预算管理模式下,各基层站段、铁路局、铁道部的资金收支活动全部纳入资金预算。科学合理的资金预算可以统筹投融资活动的资金供给,合理规划生产经营活动的各项资金支出,从而细化企业的资金安排,将资金存量控制在预算目标内。

3.全面预算管理有利于规范借款和对外担保行为,化解潜在的筹资风险

企业的资金筹措要建立在合理的生产预算、资本支出预算基础上,结合资金预算对资金需求量的预测,并充分考虑企业财务结构和风险承受能力来进行安排。为此,铁路运输企业有必要对借款的风险评估、决策程序、预算控制、审批控制、执行控制、偿付控制在全面预算管理中予以体现,并定期或不定期对借款与担保业务进行核查,有效化解由借款和对外担保行为带来的筹资风险。

4.全面预算管理有利于规范各类资金的投资行为,消除投资风险

在全面预算管理模式下,企业集团及其所属成员企业对资金预算中的资金结余进行投资,都要紧紧围绕企业集团整体战略目标来进行安排。因此,铁路企业各基层单位帐户的资金,一律不准对外进行购买国债、股权、金融资产等投资行为,从而有效杜绝基层单位由于投资决策失误而造成的资金损失。

三、全面预算管理模式下铁路企业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1.资金的归口集中管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成员企业的积极性

在全面预算管理下实行的资金归口集中管理,铁道部和铁路局层面将资金的筹措和运用权限上收,保证了资金的安全,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益。但权限的上收和资金管理决策的相对集中,成员企业资金风险责任的加大,造成铁路局和下属成员企业在资金管理权限和责任上不对等,一定程度上会降低下属成员企业工作的积极性。

2.资金预算的编制缺乏科学性

铁路企业在资金预算编制上采用年度预算与月度滚动预算相结合的方式,这就要求各铁路基层单位在编制资金预算时,要以各项相关预算调整情况和实际经营业务变化来进行编制,铁路局再以基层单位上报的月度滚动资金预算为基础,考虑集中结算资金的需要来进行安排。目前铁路单位普遍存在财务人员不深入生产经营一线进行调查研究,仅凭对历史数据的参考和主观经验来编制资金预算的情况,造成预算编制脱离实际,缺乏科学性。

3.资金监管职能部门间缺乏沟通与协调

全面预算管理有利于企业推行帐户和资金的监管,但要使监管真正发挥效果,还要加强部门间信息的传递与沟通。铁路运输企业对财务监控和业务监控的主体比较明确,财务监控主要由财务部门、资金结算部门和审计部门负责,而业务监控主要由各个主管具体业务的职能部门负责执行,但财务监控部门与业务监控部门的信息不能有效地传递和共亨,这样容易使得财务部门成为单位的“大出纳”,而无法有效行使对资金的监督控制和管理职能。

4.铁路资金结算中心的职能尚待加强

资金结算中心在集中成员单位资金,办理往来结算,减少资金的汇缴环节,压缩资金在途时间方面发挥了显著成效。但资金结算中心的职能尚存在以下缺陷:

第一,从目前来看,资金结算中心在全面预算管理中的作用未能充分发挥。一方面在铁路成员单位预算资金的支付监管上,依据其支付票据上有无标明“预算”字样作为办理支付的依据,只进行了形式上的审查,而没有进行实质审查。另一方面,在资金监控的手段和方式上,资金监控系统也没有与财务部门的预算管理系统对接,没有建立完善的信息传输与反馈。

第二,从长远来看,资金结算中心模式不能适应铁路企业资金运作的要求。全面预算管理要求企业集团在资金管理的模式上能实现以资金为纽带的全面结合,而在目前的管理体制和模式下,铁路资金结算中心作为企业内部的职能部门,由于不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不能进行外部融资,也不能进行金融产品投资和证券投资,无法满足企业对资金运作方面的要求。

四、全面预算管理模式下优化铁路企业资金管理的对策

1.完善授权审批,建立资金管理内部控制制度

在资金由铁路局集中管理的情况下,各下属成员企业尤其是多元经营企业也需要有一定的资金自主管理权限,以便充分调动下属企业工作的积极性。为此,要建立完善的授权审批制度和资金管理内部控制制度:包括大额资金的集体讨论和资金使用联签制度,明确资金使用的权限和额度;重大事项和大额资金动态报告制度,建立资金风险预警机制;对建设资金和多元经营企业的资金进行分类管理等;同时,建立资金管理责任追究制度。将铁路局资金归口集中管理与下属成员单位资金自主管理相结合,更大地发挥资金管理的效用。

2.建立资金预算分析例会制度,强化财务人员现场调研

全面预算管理要求企业全员参与,全过程控制。在全面预算的执行过程中,要对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和问题及时进行分析,找出原因,改进管理,使预算编制更科学实际。

第一,建立预算执行分析例会制度。成立由单位负责人牵头,财务、业务、计划、审计等相关部门人员组成的资金管理委员会,建立定期或不定期的预算执行分析例会制度,及时对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出预算偏差的原因,合理的调整下期预算。

第二,强化财务人员现场调研。上级财务人员要参加下属单位的预算分析例会,以便及时掌握下属成员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对下属单位上报的资金预算做到心中有数。同时,财会人员要深入基层单位生产一线,加强对生产业务的了解,使预算编制与企业生产经营实际相适应。

3.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预算信息的传递与共亨

预算信息的及时传递和共亨,是资金监督管理部门间加强沟通与协调的重要手段。铁路企业要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加强铁路财务会计核算系统,预算管理系统,资金监控系统,资金结算系统间的对接和数据共亨。充分利用铁路办公网络,加强财务部门,资金结算部门,审计部门,业务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加强上下级单位之间预算信息的及时传递,形成对预算的闭环控制。

4.转变资金结算中心的职能,充分发挥结算中心在资金管理上的优势

随着铁路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持续推进,资金结算中心以其自身优势,除充分发挥帐户监管,资金归集,资金预算监督,资金余缺调剂的职能外,在铁路企业资金管理中应继续做好以下方面的改进。第一,在预算资金的支付监管上,对现有的RFS系统(铁路资金结算系统)进行升级,增加同预算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接口,将年度,季度,月度的资金预算数据和预算调整数据及时导入RFS系统,并对铁路单位的预算内资金支付项目在RFS系统内实现自动累加和比对,以更加有效的监督资金预算的执行。第二,在资金监控的手段和方式上,加强资金结算中心稽核后督的事后稽核职能和现场监督权限,对可疑的资金支付项目,深入企业现场进行核查。第三,在时机成熟时,转变资金结算中心的地位,由铁路局发起成立铁路财务公司,充分发挥财务公司在筹资管理、投资管理和信息集中方面的优势,使其成为铁路企业集团的金融中心、信息中心和投资中心。

结论:在对全面预算管理模式下铁路企业资金管理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后,我们认为:全面预算管理能够有力地提升铁路企业的资金管理水平,而不断完善和有效的资金管理体系又对铁路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目标的实现发挥着重要作用。铁路企业在推进全面预算管理的实践中,要针对企业不同发展时期全面预算目标的要求,不断完善资金管理工作体系,为实现铁路企业快速、协调、健康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参考文献

[1]谢建宏.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问题探讨.会计研究.2009(11):44-47.

[2]邓有跃,张宏,史奔经.全面预算管理在铁路运输企业的实践与探索.中国铁路.2006(5):27-32.

[3]杜哲.浅析铁路企业集团资金管理模式.中國证券期货.2012(4):94.

[4]邹莹.试论如何加强企业集团资金管理.会计之友.2009(6上):29-30.

[5]温化岚.铁路企业资金管理模式探讨.财会研究.2011(14):56-57.

资金管理方法范文第4篇

摘要:如何用好资金管理好资金,充分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确保企业资产的保值和增值,这不仅是一个值得研究的理论问题,同时也是衡量一个企业是否真正转换经营机制的重要标志。

关键词:资金管理;财务管理;水平分析

一、财务资金管理深不下去的原因

1.有效的资金集中管理模式还没有形成。企业管理中的集权和分权是对立统一的,从国外跨国公司的实践来看,事权可以分散,但财权必须集中。我国目前的企业集团管理层次过多,“子不认母”、“母不识子”、“集而不团”的现象普遍存在。大多数企业职能部门分割,相互缺乏信息联系和数据集成,产、销、购、存信息脱节,原本集成连贯的业务被人为地割裂成多个环节。旧的管理模式被打破而新的模式尚未建立,母子公司之间对集权与分权的认识很难统一,过去曾一味强调的分权管理模式,已明显不适应现代企业集团扁平化集中管理的要求。

2.管理的技术手段和方式落后。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生产经营活动日益复杂,市场遍布各地,产品千差万别,需求多样化,经营跨国化,由此形成的规模化大生产和高度集中的管理模式,需要大量准确的基础数据和相关信息作支撑,而要把这样复杂的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及时准确地集成起来,传统的管理手段是无法做到的。大多数企业资金占用不明,产品成本构成不清,材料消耗、工时定额不准,考核决策无依据,满足不了企业现代化、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单纯依靠传统的手工方式来统计、核算、传递有关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种信息,不仅速度慢、效率低,而且难以跨越管理幅度、地域分布、交通通讯方面的限制,监督管理必然滞后。

3.新技术、新经验的学习和推广不够。大多数企业对以财务管理软件为核心的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缺乏了解,对推行计算机财务信息化管理需要什么条件,本企业到底采用什么样的财务资金管理模式,什么样的财务管理软件能切实改善财务资金管理水平等问题心中无数。认真总结和大力推广企业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成功经验,全面比选和强制推行统一和适用的财务管理软件,已成为当前强化细化企业管理的当务之急。

二、如何指导企业加强和改善财务资金管理

1.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完善结算中心制度,实施资金的集中管理

预算作为一种控制机制和制度化的程序,是实施资金集中管理的有效模式,一个健全的企业预算制度实际上是企业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的体现,预算制度完备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序进行的重要保证,也是企业进行监督、控制、审计、考核的基本依据。企业要切实改变目前财务预算形同虚设的状况,建立健全全面预算管理机制,对生产经营各个环节实施预算的编制、分析、考核制度,把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资金收支纳入严格的预算管理程序之中。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广泛运用,为资金的全面预算和及时结算提供了可能,从而使资金的集中管理成为可行。

2.适应形势,整顿基础,抓好定额流动资金管理

定额流动资金管理是企业资金管理的重要环节,不断优化和降低定额流动资金的占用是提高资金利用效果的关键。新的核算机制产生了,定额流动资金的管理内涵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价格双轨制的运行给企业定额流动资金管理增加了难度。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原有的定额资金管理存在着许多薄弱环节。几年来,单位一直把流动资金占用指标作为考核财务部门的主体承包指标之一,列入模拟市场考核体系进行严格考核。对流动资金实行高度的集中管理,并将指标分解落实到各归口单位,形成一整套资金占用指标考核体系,与目标成本指标考核体系并行运作,形成模拟市场核算全面的财务指标考核体系。

3.推行企业会计委派制和内部审计制度,强化财务的监督与控制

(1)推行会计委派制。目前,国有企业还存在所有权结构单一,所有者缺位,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监事会的监督乏力,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等问题。如何强化企业集团对其参股或控股子公司的财务监督与控制,客观上需要寻找一种所有者对经营者的监督机制,以保证资金的集中管理和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要结合本企业集团实际情况和特点,实行财务总监、财务部长下管一级等形式多样的会计委派制,强化事前、事中的及时监督,同时,确保集团内统一的财务管理软件的有效运行,切实维护出资者利益。

(2)强化企业内部审计制度。企业的内部审计是严格监督、考核企业财务资金管理的重要环节,是强化监督约束机制、使预算取得实效的保障。与国外大集团相比,目前国有企业一个很大的差距就在于内部审计力度不够。因此,大型企业都应建立高层的内部预算审计监督机构,配备专门人员,确立其地位,明确其职能,并健全内部审计监督考核制度,保证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可靠。要加强对企业内部规章制度和重大经营决策执行情况的过程性审计和监督,前移监督关口,变过去的“事后监督”为事前、事中监督和适时监督,围绕企业的发展目标和年度预算,对其全资或控股子公司的投融资、资金流向、财务状况变动等情况实施全过程的跟踪和监控,定期检查,及时反馈预算执行中的突出问题,并给予纠正和处理,确保预算的严肃性和企业发展目标的如期实现。要将企业内部的预算审计和外部的财务审计结合起来,内部审计主要是对预算执行情况和实际运行效果的审计,外部审计主要是借助社会会计师事务所,对其财务报表、账目、凭证等合法性进行审计。

总之,加强和改善企业财务资金管理是实现管理创新,推动企业管理工作上水平、上台阶的重要环节,也是落实现代企业制度管理基本规范的迫切需要,抓好这项工作,就抓住了现阶段企业管理工作的牛鼻子。因此,当前选择一批重点国有企业强行推行计算机财务管理软件的应用,并积极总结经验,加快推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周东辉,徐瑾:浅谈如何建立适应集团发展的资金结算管理中心模式[A];上海烟草系统2000年度学术论文选编[c];2000年

资金管理方法范文第5篇

近年来,为了创造一个安全稳定的生产经营环境,各油田企业不断加大保险资金的投入,保险资金已在原油开发成本中占据了相当比例,需要及时地加强管理,促进原油开发成本的降低。

油田企业保险资金投入与索赔状况

一般来说,油田企业的保险资金投入,整体上分为两部分:一是由中石化股份公司统一核定的安全生产保证基金(即安保基金),二是在地方商业保险公司投保的财产和运输车辆险。不论是哪一方面的投入,目前都在呈现逐渐膨胀的趋势,其原因是:中石化从维护企业安全生产形势出发,扩大了安全生产保证基金的保障范围,增加了安保基金的硬性投入;地方商业保险公司从自身利益考虑,调用地方政府和权力执法部门等各种社会关系,迫使油田企业对部分低风险的资产也进行投保,使得车辆、财产等保险资金投入增加。

与此同时,各油田企业的保险索赔收入却没有同比例地增长。综合胜利油田上市部分2000~2002三年的统计数据,总的索赔率平均只有34.4%,最低年度的2001年只有25.25%。当然遇到自然灾害年度,索赔率也会急剧地高涨,如胜利油田1992、1997年的索赔率分别达到576.1%、208.75%。但是,这样的情况不可能、也不会经常发生,所以大量的保险资金白白地流入了保险公司。这种状况已经引起了企业领导的重视,决定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保险资金的投入管理。

油田企业保险资金投入管理现状

从管理的角度看,各油田企业自身也存在着一些管理薄弱环节:一是没有对自家资产的风险种类进行详细地划分,究竟哪些资产需要投保以及投保哪些种类的保险,缺乏整体规划;二是具体的业务操作流程和制度不健全,无形中也给各种外来力量以空子可钻,缺乏硬性的制度、办法来堵塞这种漏洞。

在日常的管理和监督上,也存在明显不够到位的情况。首先,对涉险工作监控手段少,力度小,缺乏权威性。限于人员配备不够,制度不健全,对涉险工作的管理仅仅局限在审批付款上,没能真正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原则,指导下属单位开展涉险业务的管理工作。同时,各油田企业已经下发的有关保险业务的通知和文件,部分下属单位没有很好地贯彻,或者加以变通执行。其次,对涉保财产的风险评估、认定不到位。从各油田目前投保的险种看,对下属单位并不是普遍适合,风险程度也有所不同,但却千篇一律地进行了相同的投保。同时,由于缺少丰富的现场经验和相关的保险知识,对风险的评估和认定很难做到准确把握,也使日常的监督和管理失去了必要的基础。再次,保险公司对各油田保险市场的竞争激烈且无序,受安保基金的挤压,还在进一步加剧。由于份额分配不均,引起了地方政府和执法部门的干预,使得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受到了影响。

完善内部管理,降低保险资金投入

从缓解紧张的成本形势、降低不必要的保险资金投入出发,油田企业需要全面做好财产保险和安保基金的管理工作。

第一,建立健全各类规章制度。明确各级资产管理部门及相关人员的涉险业务职责权限和审批程序,堵塞管理上的漏洞,变人为操作为制度约束,降低社会力量的干预程度。

第二,对涉险财产进行分类分析。明确哪些是高风险资产,哪些是低风险资产,哪些是必须投保的财产,做到有实有据,账实清楚。

第三,积极开展保险支出管理。一方面做好对中石化的解释工作,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缩小安保基金的保障范围;另一方面要大幅度降低在地方商业保险机构的保险资金,一切以安全和成本的紧张与否为依据。成本紧张的时候,对低风险资产可以不投保或少投保,保证高风险资产投保;在成本宽余的时候,可以在规章制度允许的范围内适当扩大投保范围。

加强保险业务筹划,提高保险资金投入效用

1、开展“套餐”保险业务,进行单项索赔。所谓“套餐”保险,就是把单位的全部车辆和财产进行整体投保,在签定保险合同时,就要对全部的涉险事项进行界定,以法律条文的形式确定各自的责任、权利和义务。保费投入控制在单项资产保费总和的60%~70%左右,一旦任何一项资产发生理赔事项时,都要进行相应的全额索赔。由于企业大多数资产都是无风险或低风险资产,进行整体全额索赔的概率很小。开展“套餐”保险业务,开创了保险公司和企业的“双赢”局面,于保险公司而言,扩大了业务范围,增加了业务收入;对油田企业而言,在减少了不必要保费支出的情况下,仍然为生产经营创造了一个安全稳定的环境。

2、缩小投保范围,压缩保险资金,采用内部模拟投保。从各油田近年来的投保索赔情况看,综合索赔率高的年度主要集中在发生自然灾害的年份,索赔率高的对象主要是海上开发平台及海防大堤。因此,从企业的自身利益出发,可以压缩投保范围,对地方保险公司只投风险高、索赔率高的涉险财产种类,而对机器设备、房屋、管线等出险几率较小、索赔率低的资产实行内部模拟投保。

所谓内部模拟投保,实际是一种内部保险制度,或者是一种内部安全保护措施,就是对各油田财产除石化集团公司进行安保以及少量必须向社会投保的涉险资产外,不再对外投保,年初核定预算指标时扣除财产保险费项目,由各油田财务资产部门根据以往出险情况,预提部分涉保资金。下属单位出现事故或意外损失后,由油田财务资产部门对出险情况进行核定,确认后核销损失金额,核销部分不纳入年度考核。对管理完善,一年内没有出险的单位给予一定的奖励;而对于管理松散,经常出现事故的单位则要给予处罚。该种方式的优点是:促使各油田企业的下属单位加强资产管理,避免或减少事故的发生;减少保险资金投入,增加流动资金使用量。缺点是:不利于维护油地关系,正常的工作开展将会受到干扰;在出现事故进行核销损失时,缺少法定的依据,做出的裁决没有法律效力。

3、开展集中投保、集中索赔。在这种方式下,各油田企业成立一个统一的、跨部门的、非独立的车辆财产险业务协调组织,进行兼业代理业务,积极开展国家保险法律、政策的研究分析,深入进行油田投保财产、保费支付与索赔情况的调查研究,更新和完善油田的涉险业务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统一经办油田的涉险业务、保费支付和出险索赔,既节省人力、财力,降低不必要的保险资金开支,又加大索赔力度和及时兑现,避免一切不必要的损失;同时,开展保险兼业代理,由于不是独立法人,不用缴纳营业税和所得税。难点是各油田企业存续与上市部分、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协调缺少机制保障,容易强调部门利益而忽视全局利益。

4、按照控股形式,组建专门保险公司。这种形式就是由各油田出资控股,吸收控股企业或其他社会企业投资入股,组建专门的商业保险公司。凡是油田涉险业务,一律都在该保险公司投保,参股企业保证一定的比例或份额。保险公司的运作严格遵守国家保监会确定的相关条例和法律,按照公司治理模式进行日常业务管理。发生索赔事项时,由保险公司按照相关的条例、法律的规定进行相应赔偿;盈利由公司董事会研究决定留存和分配比例,股利按照股权构成进行对应的分配。以青岛海尔和大庆石油管理局为代表的国内特大型企业已经开始这方面的尝试,胜利油田也正在积极地进行论证研究,这种形式可能成为今后一个时期保险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这种“盈余归己”的模式可以很好地实现各油田主营业务以外的利润回报,避免了企业资金的外流,实现了生产经营资金的再利用。

从源头上进行治理,从模式上进行优化,以适量的保险资金投入,创造企业安全稳定的生产经营环境,是新形势下保险资金管理的一个重要方向,可以很好地促进各油田企业原油开发成本的降低,也将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

资金管理方法范文第6篇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石嘴山市各级党组织坚持“治标”与“治本”相结合、“当下改”与“长久立”相结合,注重在建章立制、完善长效机制上下功夫,把主题教育中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好模式用规章制度固定下来,形成管长远、固根本制度成果819个,有效推动了主题教育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有力推动了全市经济社会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

固化经验,健全完善学习教育工作机制。把学习教育贯穿主题教育全过程,不断健全完善学习教育工作机制,推动党员干部在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常学常新、常新常学。一是健全完善理论学习机制。将主题教育中采取的领导领学、主题学习、集中研读和研讨交流等有效学习方法上升为制度,建立健全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考勤、考核和督查通报制度;建立常态化干部教育培养机制,制定《2019-2023年全市干部教育培训规划》等制度,把学习融入日常,抓在经常。二是健全完善现场教育机制。突出现场警示教育效果,健全完善现场警示教育机制,石嘴山市委常委班子集体到贺兰山生态环境整治现场接受教育、交流研讨,算清政治账、经济账、生态账、社会稳定“四本账”,进一步增强实施生态立市战略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集体到自治区廉政教育中心和石嘴山市扫黑除恶涉案财物扣押现场,开展“以案释法、以案明纪”警示教育,进一步校准践行初心使命的方向坐标,做法得到自治区党委的充分肯定。三是健全完善分类促学机制。在抓好分层分类学习上下功夫、建机制,街道社区推行“六学模式”,扩大学习覆盖面;乡镇农村通过“六重六亮”机制,推动主题教育扎实开展;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发挥22个网格党组织和14个党建工作指导站作用,推动学习不走样;对异地老党员采取“六送”机制,确保学习教育一个都不能少;在流动党员中实施“风筝计划”,固化常态化学习教育、管理服务有效机制。

补齐短板,健全完善问题整改工作机制。坚持把检视问题整改和建立健全制度结合起来,在原有的制度中融入新要求新规定,持续填补制度建设短板漏洞,形成常态长效。一是紧盯上级部门反馈问题整改完善制度。对标对表中央、自治区巡视巡查、环保督察“回头看”、扫黑除恶等反馈的问题,及时查找现有制度的漏洞,修订完善了《石嘴山市坚决治理民族宗教领域突出问题指导意见》《关于推进乡村宗教事务依法治理工作的指导意见》《石嘴山市网上信访工作制度》等制度,有力推动了问题整改。中央、自治区巡视巡查、环保督察“回头看”、扫黑除恶第20督导组等反馈的157条问题,已整改落实103条;交办的1016件信访件,已办结1007件;石嘴山市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進步示范市。二是针对本级部门查摆问题整改完善制度。根据对照党章、《准则》《条例》等规定检视出的问题,及时分析原因,修订完善了《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具体措施》《石嘴山市从严监督管理村干部实施办法(试行)》《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二十条》等制度,有效补强了工作短板。对192个村、社区309名基层党组织书记进行轮训,完成52个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转化,新建、改建34个村(社区)党员活动阵地;石嘴山市委、政府发文同比减少35.5%,市直部门发文同比减少32.1%;全市性会议压减45.5%,各类检查考核同比下降71.2%。三是通过下级部门反映问题整改完善制度。通过广泛开展“三听两问”征求意见,对基层反映的干部不担当不作为、基层党建主体责任缺失等问题进行深刻剖析反思,修定完善了《石嘴山市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加快推进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政绩考核办法》《石嘴山市直机关党建工作责任制落实办法》《关于加强全市中小学校党的建设工作实施意见》《石嘴山市党员关爱帮扶资金管理使用暂行办法》等制度,有效填堵了风险漏洞。先后调整交流国有企业班子成员6名,提拔企业正副职6名,免去职务10名;全面推行部门党委(党组)书记党建述职评议做法,发放第二批党员关爱帮扶资金50人25万元。

持续发力,健全完善推动社会发展和服务群众工作机制。坚持把推动石嘴山市经济社会发展和解决群众最急最忧最盼的问题作为制度建设的落脚点,积极推进制度机制创新。一是聚焦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制度机制。紧紧围绕全市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研究制定了《石嘴山市加快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石嘴山市深化城市基层党建工作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大武口区推进城市特色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19—2021年)》等一批强基础、管长远、利大局的措施,2019年石嘴山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8%,高于全区平均水平0.4个百分点;石嘴山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5%,位列全区第一;黄河石嘴山出入境断面平均水质达Ⅱ类,获批国家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石嘴山经开区获评国家外贸型升级基地,净出口额增长58.1%;打造“珍硒石嘴山”区域公用品牌,龙泉村入选首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二是聚焦为民办实事创新制度机制。健全完善为民办实事解难题长效机制,围绕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重点领域,建立为民办实事、解难题事项和承诺事项清单,并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开承诺践诺,集中解决了大武口区红领喜来、静和苑、民生小区、潮湖雅苑等住宅小区不能办理房屋不动产产权证问题;先后筹措1.2亿元完成公交国有化收购,投放新能源公交车230辆,大幅降低群众出行成本;推进医联体、医共体建设,实现远程诊断中心覆盖全部乡镇卫生院,县域内就诊率提高到90%以上;在村(社区)改造建设20个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站(点),城镇养老设施和社区服务站覆盖率达100%;改建农户卫生厕所1.4万户、改造老旧小区20.88万平方米,有效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三是聚焦上下联动解难题创新制度机制。健全自治区与地级市上下联动解决问题工作机制,通过区、市两级相关部门积极协调、联动发力,影响石嘴山市搬迁安置劳务移民就业创业难、教师队伍结构失衡人才流失严重等一批难点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健全市级与县区上下联动解决问题工作机制,通过建立协作配合、问题清单督办、限期销号等制度,群众反映强烈的一批老大难问题得到解决。石嘴山市住建局、市自然资源局等部门与大武口区联动,完成沐春园、尚层龙城、盛世广场、半岛官邸等小区2000多户房屋竣工验收备案,解决了群众不动产登记证办理问题;石嘴山市民政局、市委组织部等部门与各县区联动,建立村(社区)工作事项准入清单,有效为村(社区)减负。

责任编辑:李 妍

上一篇:卫生院绩效考核方案范文下一篇:区域发展战略研究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