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设计特色管理论文范文

2024-07-13

城市设计特色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不断延伸,城市的发展重心渐渐扩展到了城郊边远区域,社会公众对环境绿化有了更大的需求,风景园林在改善城市环境方面的作用逐渐突显。随着社会对风景园林重视度的提升,赋予其的意义也越来越重大,怎样才能使规划设计出的风景园林满足社会及公众的需求,并在城市发展中起到推动作用,是风景园林设计与规划者需要深思的问题。基于此,对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要遵循的基本原则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相关的创新策略。

关键词 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创新

我国的园林规划设计通常都是由某些固定的单位来完成的,规划设计部门和政府委托部门通常是上下级关系,因此园林景观的设计大都比较类似。还有一些城市景观完全没有融入历史文化元素和人文因素,更谈不上美感。这些因素导致园林景观设计没有特色,景点规划缺少创新意识和人文特色,设计出的景观园林既不能满足城市发展中的绿化需求,也无法体现城市的文化特色[1]。

现阶段,我国风景园林设计的模式比较单一,设计理念应用不够灵活,导致各地的风景园林大同小异,没有特色。这种风景园林无法体现当地的特色,不能与当地的人文、地域特色相呼应,无法获得长期发展,也不能为园林行业的发展提供可持续因素。鉴于这种情况,在进行园林规划与设计时,必须具有创新意识,体现出景观的特色。

1 风景园林设计与规划应遵循的原则

1.1 体现地方文化特色

随着国际间文化、经济等方面的交流日益深化,国际因素对我国风景园林设计领域产生的影响日益显著,主要表现为设计者在规划园林景观时喜欢用工业化元素表达设计理念。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国际化特征,表现出了与国际接轨的文化倾向,但却忽视了我国的地方文化特色,导致风景园林缺少本土文化气息,不具备地域特点,群众对于风景园林缺少认同感[2]。

1.2 注重视觉效果和功能统一

风景园林常常是一个城市的文化缩影,不仅要具有视觉方面的冲击,更要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和实用功能。设计者在规划风景园林时,要以景观的功能性为基础,在此基础上突出视觉效果。

1.3 风景园林要与周围建筑风格协调一致

实地调研发现,很多园林景观设计者和建筑师的设计理念存在较大差异,具体而言表现为园林景观和建筑不协调。在园林设计中,应注重景观和周围建筑的一致性,保证建筑和园林和谐相融,避免出现格格不入、突兀的景观设计[3]。

2 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的创新策略

在设计和规划风景园林时,设计者可从以下4方面着手进行创新。

2.1 挖掘地方文化

在风景园林的创新方面,设计者可以通过挖掘当地的历史文化进行景观设计与规划。在设计园林景观时,设计人员可以深入了解、挖掘当地比较著名的人文传说和历史人物,将其灵活地融入园林景观当中。一般各地区的人们对当地的地方文化有着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在景观中融入当地文化,使景观具有一定的文化元素,能够丰富当地的人文环境。因此,设计人员在规划景观时,要深入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突出景观的地方特色和人文特性[4]。

2.2 依托区域地理特征构建园林景观

在规划园林布局和景观时,设计者大都依据相关的理论进行设计,以保证景观符合风景园林的行业统一标准。但需要注意的是,按照这种标准化的设计理念设计出的风景园林大同小异,会出现景观雷同的问题。为避免出现这样的情况,设计者在规划景观时可依据当地的地理环境,根据该区域的地理特征展开设计。这样,园林景观就会体现出该区域的地理特征。将人工景观和自然景观融合起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更突出了景观园林的地域特色。

2.3 突出人文特色

风景园林的规划与设计要注重体现当地的人文特色,要强调其在文化传播方面的功能。人文特色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风景园林设计者要在规划和设计当中融入人文特色,使景觀对民众产生潜移默化的文化影响力。以大学科技园的景观设计为例,设计者可以在景观中融入孔子、孟子等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思想,还可以设立孔子雕像,园林中的树木以桃树和李树为主,表达“教书育人,桃李满天下”的理念,还可以设计一些著名文学家、教育家的名作雕刻,如荀子的《劝学》、王国维的“治学三境界”等。这样既能突人文气息,又能通过景观设计潜移默化地影响周围的人,使景观具有突出的人文特征。

2.4 合理利用空间

在园林景观规划和设计当中,空间布置和空间序列的安排对景观具有决定性作用。只有合理利用空间,科学规划景观序列,才能提升景观布局的合理性和视觉效果。我国传统园林的空间布局独具匠心,设计人员可以借鉴传统景观园林的空间布局特征,结合实际情况,科学设计景观布局,灵活运用空间。动静结合是空间利用的极致状态,合理的空间布局要体现空间的动态美和静态美。因此,设计者进行景观规划时要注重合理利用空间,最大限度提升园林的绿化面积,呈现最佳的生态环境。此外,设计者在规划园林景观时还要结合城市的生态要求和当地的实际情况,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为宗旨,在经济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大背景下,保证生态环境和谐[5]。

3 结语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是一项全面系统的工程,为促进我国园林景观的规划和设计工作取得创新性发展,园林设计单位要注重融入创新意识,注重规划和设计工作的创新。本次详细分析了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创新途径:1)深入挖掘地方文化,在园林景观中突出文化特性;2)以地方地理特征为依托进行景观设计,从当地的地理特征出发,因地制宜,突出景观的自然性和人文性,促使人与自然和谐统一;3)在景观设计中突出人文特色,依据地域特征,在景观中融入人文特色,使景观潜移默化地影响周围民众;4)对空间进行合理利用,使景观具有动静结合的美感。在设计实践当中,设计者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进行创新,为我国的园林景观建设赋予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1] 孟祥伟.风景园林中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的程序及其方法探究[J].工程技术研究,2017(5):207-208.

[2] 王荣.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创新思维[J].低碳世界,2016(8):17-18.

[3] 徐朱峰,孙益丹.关于中国风景园林标准分析及其现状探讨[J].现代园艺,2013(6):119..

[4] 薛瑾.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创新的几点思路[J].现代园艺,2018(7):133-134..

[5] 田晶.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创新思维[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6(33):27-28.

(责任编辑:赵中正)

城市设计特色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现阶段,我国艺术设计教育教学过程中,依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而高职艺术设计教育独有的特色并未充分体现。本文针对当前我国高职艺术设计教育发展的实际现状展开分析,明确其存在的弊端和不足,并提出针对性的改革建议,以期为促进高职艺术设计教育更好地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

关键词:高职教育;艺术设计;弊端;改革思路

艺术设计本身是一门具有较强综合性特点的交叉学科,其内容涉及到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以及产品设计等不同领域。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开设,就是要针对上述领域培养出专业从事艺术设计并且能够熟练应用现代设计技术的专业技术型人才。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中基本上都设置了艺术设计的独立专业,并且也在陆续进行生源扩招,学生规模逐步扩大,然而,因为专业背景以及教学基础条件不充分的影响,目前我国高职艺术设计教育并未凸显出非常鲜明的专业特色和优势。本文针对现阶段我国艺术设计教育存在的弊端进行分析,同时提出改革的建议,以供参考。

一、当前国内高职艺术设计教育的现状及弊端

我国的高职艺术设计教育整体而言发展时间比较短,起步相对较迟,尽管一些院校也在积极推行教学改革的举措,然而现在的发展情况整体而言不够平衡,也并未有效适应现代的市场经济发展环境。具体分析来看,高职艺术设计教育开展过程中表现的弊端主要有下列几点:

(一)职业教育观念未全面形成,缺乏科学定位。

高职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主要是围绕市场,注重人才动手能力的有效培养,高职教育本身有其独特性以及重大优势,也被教育部定位其本质为就业教育。艺术设计本身将人、环境、产品以及社会之间进行连接,并且协调着多种关系,比如设计和艺术之间、和技术之间、和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等各种关系,艺术存在于社会生活环境的很多领域,对于人们的生活生产以及生存方式都有着重大影响。按照艺术设计在各个领域的职业岗位定位,我国也针对性地明确了相应的国家职业标准以及不同的考核等级,但是,现阶段的高职艺术设计教育,几乎和本科教育或者中等职业教育等都是套用一个模板设定的,所以在教育类型、等级分层以及教育定位方面缺乏清晰认知,高职教育独有的理念并未有效树立[1]。

(二)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特色没有凸现。

高职教育的核心目标就是要为社会输送更多的技术应用型人才,或者也被叫作高技能型人才。其人才培养的特色以及优势主要体现在技能、职业以及实用性等方面。高职教育的本质特点在于其职业性,就是要充分加强学生综合职业能力 和素养的培育提升。技能性则要求其重视对于学生动手实践操作的能力培养。而各个高职院校在这个基础共性上,应当深入探究自身专业的个性化特点,结合地方区域性特点来打造特色化专业。艺术设计教育应当重视自身所在的地方区域性特点,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提供有效服务,但事实上现在很多高职院校内部人才培养并未建立非常清晰明确的目标,所以特色并未充分展现出来。

(三)实践性教学体系尚未建立,培养机制缺失。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自身有其独特性,这也决定了其教学改革优化的时候必须要突出教学的实践性特点,进一步促进艺术设计教育本身的实践化。对于高职院校的艺术设计教育专业而言,教学的类型,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考核以及教学管理等都存在着显著的多样性以及复杂性特点。而艺术设计教育教学目标的达成,必须要不断调整完善其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高职艺术设计教育应当充分重视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素养的培育,不断丰富教学内容,与时俱进,优化创新教学方式,利用先进的教学技术手段,从而保障培养出来的优秀人才能够真正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这些就要求高职学校必须要重视加强产学合作教育,但是现在高职艺术设计教育实践教学目前并未有效连接社会市场需求,依然是重理论轻实践的发展状态。

(四)师资队伍建设需不断加强,结构有待改善。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艺术设计教育教师队伍依然存在着不足,根据我国当前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标准来看,虽然高职院校近些年一直快速发展,然而其师资队伍中能够具备丰富教学实践经验以及实践工作能力的比例相对较少,有待于进一步培养更多双师型艺术设计专业教师。

二、高职艺术设计教育改革的思考与建议

结合以上高职艺术设计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弊端和不足分析来看,我国高职艺术设计教育教学必须要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结合院校自身发展实际,针对性地采取人才培育有效性提升的改革举措,具体思路如下:

(一)确定培养目标,构建能力目标。

高职院校必须要牢牢把握办学方向,这是高职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而高职学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清晰定位,也是专业顺利发展的重要基础。例如,针对于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而言,其人才培养目标可以结合国外先进的高职教育理念,将其定位为设计制作师兼设计师,针对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能力培养目标体系建设加以优化和完善,既要具备艺术造型表现的基本能力,还要能够深入理解现代科技、人文以及艺术等方面;还应当具备专业的设计能力,对于设计有较深的理解;能够进行良好的设计制作,正确熟练的掌握不同的设计软件的应用技巧,熟悉不同的平面设计方法和特点,这些都属于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应具备的核心能力,同时还要能够有效沟通他人以及社会、创意人员以及设计人员,具备很强的新事物学习和接受能力[2]。

(二)优化完善高职院校艺术设计教育的办学模式

高职院校可以充分借鉴学习德国的办学模式——“双元制”,或者英国的办学模式——“三明治”,根据美国以及日本的办学理念以及实践情況,结合我国自身实际以及院校本身的发展实际,优化高职艺术设计教育的办学模式。重视实践性教学,要加强学生艺术设计实操能力的培训。针对高职的学制规划,合理安排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内容,针对不同学年设置不同的能力培养目标,通过加强学习实践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自身实践操作能力的有效提升。

(三)结合岗位实际需求,完善课程体系,提升课程的灵活性以及职业性。

高职艺术设计教育改革,还应当充分结合职业岗位需求,打造更加灵活的课程体系,结合职业特点,针对知识以及技能学习划分不同的层级和单元,有效提升课程本身的弹性,重视加强课程的延展性,提升课程的实用性,还可以通过拓展选修课的学时,促进学生艺术眼光以及视野的拓展,培养其综合能力,加强对于各种相关的新技术以及知识的学习以及应用练习[3]。

(四)打造艺术设计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

高职院校艺术设计教育改革过程中,应当积极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不断优化教师人才的培养机制,完善高职教师聘用管理制度,提升专职教师的任用标准,要具备社会岗位工作实践经验和阅历,保障教师队伍整体的实践能力水平提升。

(五)打造融合实效性与科学性的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性教学管理机制

高职艺术设计教育应当积极完善校企合作管理机制,拓展校企合作办学的场所,加强学生实践教学活动学时的占比,融合理论与实践教学,在学生实习内容中加强暑假社会实践活动的运行机制,有效促进学生自身的综合能力培养。

三、结语

总而言之,当前我国高职院校艺术设计教育开展过程中,依然存在很多的问题和弊端,需要进一步采取措施,不断优化完善教育教学理念和模式,创新教学手段,打造师资队伍,重视实践教学,有效促进高职艺术设计教育改革的落地,提升其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李美慧.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探析——评《新世纪高职艺术设计教育改革模式探索》[J].教育与职业,2020,13:115.

[2]董文霞.艺术设计教育体系的多元化发展探析[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3319:45-46.

[3]易希平.论高等职业艺术设计教育的类型特色及教学方式的嬗变[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2603:79-81.

城市设计特色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基于地域文化的城市街道景观设计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突出地域特色、继承和发展文化传统、整体规划以及可持续发展等基本原则,并综合考虑城市地理气候特征、文化传统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需求,对城市街道的路面景观、广场景观、绿化景观进行科学合理的统筹规划。

【关键词】地域文化特色;城市街道景观;设计;基本原则;措施

一、基于地域文化特色的城市街道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的原则

城市街道景观设计的根本依据就是人类的生活规律以及户外出行的基本需求,而景观规划设计水平的高低也直接取决于人们的户外活动需求的满意度以及直观的感受。所以说城市街道景观设计需要坚持以人为本,从人们的日常生活习惯以及心理需求等角度出发,科学合理的规划城市街道的空间环境。而且,基于地域特色的城市街道景观设计,更有结合当地的民风、民情来合理的规划景观,贴近人们的生活、贴近人文气息,充分体现城市街道景观设计的人性化特征。

2、突出地域特色的原则

受气候和地理环境以及文化传统等方面综合影响,每个城市都具有各自的地域特色,而且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街道景观被赋予新的内涵。所以,在城市街道景观设计中,应该充分的结合当地的历史背景、地形地貌、气候特征以及城市居民的生活观念和生活习惯,进行个性化的城市街道景观规划,展现当地城市特有的景观风貌、文化内涵和个性气质,体现市民的精神面貌和独特的地域文化,展示出城市的经济实力以及科技文化的综合水平。

3、继承和发展文化传统的原则

基于地域文化特色的城市街道景观设计不仅体现着市民日常生活的现实意义,还具有深远的历史文化意义。城市街道景观的设计与当地的历史文化传统息息相关,而且具有历史意义的街道景观,不论是在建筑形式、空间尺度色彩还是在文化传承方面,都能引起市民的强烈公民,增强文化认同感。所以,在具体的城市景观规划设计进程中,我们需要充分的考察当地城市的历史演变、文化传统以及视频的心理和行为特征以及价值取向等,在景观规划中融入历史文化传统,并结合现代经济文化发展,形成一种新的城市街道景观文化风貌。

4、整体规划性原则

城市街道景观的整体规划性原则体现在空间形态的整体化以及街道布局的整体化等两方面,这需要我们在具体的景观规划设计中以城市的整体特征为出发点,对城市街道的景观空间的组合性质进行充分的调研,还要充分的考察城市街道的道路交通等客观条件,同时需要强化街道景观小区域环境的共性特征,如此才能进行统一的规划设计,体现城市街道景观的整体特征,确保城市街道景观设计的科学合理性以及经济实用性。

5、可持续发展原则

城市街道景观设计的可持续发展原则直接关系到城市的长期发展规划,所以说基于地域文化特色的城市街道景观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城市的空间结构、城市景观变迁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景观建设的资源使用效率,综合评价城市街道景观对城市生活环境质量以及城市生态安全格局带来的影响,在景观设计过程中要逐步的强化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设计观,建设和谐美好、经济实用的而又生态环保的城市街道景观。

二、基于地域特色的城市街道景观设计实例分析

1、基于地域特色的城市街道景观设计目标

城市街道景观创作在提炼城市文化方面注意追求意境、个性、文脉和哲理,把握深刻的创造意识,形成新的城市环境文化。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街道景观不仅对于城市的影响,而且对于城市中的居民以及外来人群的影响都是深刻的。具体来说,首先,要对城市的特征感进行体现,我国每个城市都有自身独特的文化内涵,可以通过对街道景观的精心塑造来达到对人们视觉和心理的满足需求;其次,要加深游客的认同感和改善市民的归属感。对于游客来说,城市街道就是一部可以读懂的书,而对于市民来说,可以有效促使他们对城市在心理上的归属感;第三,还可以深化人民的自豪感。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城市景观设计,保持城市的历史特色和地方特色,赋予其新的生命和活力,可以明显激发人们的斗志、增强凝聚力并且加深人民的自豪感。

2、基于地域特色的城市街道广场景观设计

城市街道广场属于一种公众活动场所,不仅能为市民提供休憩场所,还能丰富市民的业余生活。所以城市街道广场景观设计应该突出人文气息,一般可以结合当地的文化传统,设置一个主题广场,并配套的建设一些娱乐休闲的设施,供市民排练广场舞或者举行一些文化节、展览会、公益活动基金会等等。在城市街道广场上可以建设一些体现当地文化特色的雕塑,指示牌,融合城市的地域风土民情等多种元素,并赋予时代内涵,充分体现当地文化传承与发展,同时可以配置一些桌椅等,供市民下棋或者是喝茶聊天,营造一种轻松的文化氛围。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设置广场大屏幕,宣传城市的发展历程以及各种文化风俗习惯,增强市民的文化认同感,充分发挥广场的美好生活、传承文化、促进发展的多种功效。

3、基于地域特色的城市街道绿化景观设计

基于地域文化特色的城市街道的绿化景观设计,不仅关系到城市街道整体的艺术欣赏效果,更关系到城市的生态可持续发展。目前城市街道绿化景观设计中比较流行的是一种“绿廊”,它不仅具有防尘、隔音、净化空气的综合效果,而且还能将城市街道划分为不同的区域,使得城市空间布局具有强烈的层次感和韵律感,具有很好的艺术欣赏效果。然而,城市街道绿化景观要体现地域文化特色,在绿化植物的选择以及组合上要特别慎重。具体来说,城市街道绿化植物的选择,要以当地的植物为准,尽量选择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的植被,最好是本市的花草树木来进行街道绿化,一方面可以显示地域植被特色,另一方面又能节约绿化植被的后期维护成本。而在绿化植物的组合上,要盡量体系季节色彩,形成一种四季分明的审美效果,同时可以充分的结合当地的文化传统,用植被组合成一些特色文化景观,并配置一些标语和说明,体现城市街道的文化气息。如此一来,不仅可以增强城市街道的层次感和色彩美,还能凸显地域文化特色,更重要是能体现生态环保的功能,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城市街道景观的设计是一个城市的市民精神风貌、风土民情、文化传统以及城市整体形象的综合体现。为了建设具有地域特色的城市街道景观,我们必须立足城市现实条件,努力寻求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结合点,创造出具地域特色、体现文化气息、满足人们生活需求的生态环保的城市街道景观。

参考文献

[1]龚鹏飞. 地域文化背景下中小城镇街道景观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4.

[2]宋佳. 地域文化在城市街道景观规划设计中的理论研究[D].齐鲁工业大学,2014.

[3]姜小静. 赣州地域文化特色城市景观设计研究[D].景德镇陶瓷学院,2013.

[4]毕晓蕊. 城市街道绿化景观设计中的地域性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

[5]刘乐,偶春,杨冰清. 基于地域文化背景下的城市街道景观设计研究——以钟祥市为例[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24:49-51.

[6]陈大鹏,高娟妮. 根植地域文化,塑造城市特色——白水县杜康东路景观设计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12,20:10472-10475+10525.

城市设计特色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历史名城襄阳的自然与人文景观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极为丰富。通过对襄城、樊城古城区风貌恢复与建设规划,保康县歇马镇新农村建设规划,襄阳特色动画产品的设计与创作,襄阳特色艺术品、工艺品和纪念品的设计创作等几个开发方案或思路的分析,探讨襄阳地域特色文化产品的设计与开发,从而促进襄阳地域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发展。

中国历史文化名称襄阳拥有极为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人文景观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襄阳地区的文物古迹或风景名胜多达七百多处,襄阳历史上名垂千古的文化人物、历史事件和典故不胜枚举。但是这些丰富的文化资源却没有得到充分而有效的开发和利用,当前襄阳的文化市场发育还很不完善,文化产品市场不够发达,文化产品贫乏,设计开发单一趋同,缺少文化品牌,这与襄阳文化资源的丰富多彩形成鲜明地对比。因此,要促进襄阳地域文化资源产业化发展,应大力开发襄阳地域特色文化产品。

襄阳地域特色旅游文化产品的开发

襄阳地区地理条件得天独厚,旅游资源极为丰富。本地旅游资源的特点是融自然风景与人文景观于一体,可供游览观赏的自然风光、历史古迹、名人故居、革命旧址、现代景观等非常之多。这里留下从史前到楚汉,到三国、唐宋、元明清,再到民国、新中国解放,从古至今山水古城文化、军事商贸文化等等的一系列自然与人文印记。

1. 襄城、樊城古城区风貌恢复与建设规划

提升襄阳城市形象和品质,要充分发挥襄阳古、近代历史文化遗存丰富的优势,精心打造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品牌,构建文化型、创新型的旅游发展格局,突出城市特色品牌文化,实现“文化立市、旅游活市”的发展战略目标。打造襄城和樊城古城文化旅游品牌。以襄阳古城开发和樊城古城开发为重点,以古城历史背景和文化遗迹为线索,以历史风貌建筑为载体,精心设计、开发、恢复、修缮襄阳古城墙及东、西、南门城楼,护城河,荆州北街,襄阳王府和绿影壁,樊城九街十八巷,定中街,友谊街等旅游主题板块。精心设计旅游品牌路线,突出设计古城墙护城河观光游、老街古巷风情游、汉江码头风光游、名人故居文化游、宗教历史建筑游等,着力打造襄阳历史文化名城品牌形象。

对襄城和樊城古城区的修复和建设,应严格保护历史文物建筑,建设控制地带内的建筑和环境应与重点保护区的整体风貌相协调,避免大拆大建。新建建筑应注意历史文脉的延续,建筑的形式、高度、体量、尺度、色彩和材料等应与周边的历史建筑和传统风貌相协调。规划不仅只考虑每个建筑和街道自身,而且包括与周围整体环境、景观、绿化等的协调统一,应把古城墙、古码头、街道、建筑与设施小品等各景观要素有机结合、统一规划。

2. 保康县歇马镇新农村建设规划

近几年来,湖北文理学院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师生持续为保康县歇马镇48个村庄设计制订了《歇马镇新农村建设规划方案》,并获保康县规划局批准。歇马镇位于保康县的西南部,历史文化悠久、资源丰富。美丽的自然风光与丰富的人文底蕴相得益彰。县域规划定位歇马镇为旅游型发展目标:利用九路寨自然风景区丰富的旅游资源,同时依托省道等良好的交通区位优势,大力发展休闲度假产业,形成南部的旅游节点城镇。

歇马镇新农村建设规划本着突出地方特色、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充分考虑地形地貌、传统的历史文化和地方民风民俗。景观规划则突出山、水、城、林、田为一体的自然环境,保护和强化自然生态景观,特别是关键性的自然要素,包括山体、水体等,从长远角度控制乡村的景观生态质量,突出其生态景观特色。梳理村庄的空间结构,使景观要素之间具有较好的连续性、一致性和协调性,通过营造景观亮点,创造有特色、可识别、和谐悦目的乡村审美品质,建构一个点、线、面相结合的景观体系。以各现有散状分布居民点为基础发展形成的居住片区。居民点的空间布局依据地形条件灵活布置,各户之间有道路相联系,各户的建筑布局形态进行分类规划,要求与自然环境相协调。建筑外观应尽量统一风格,体现地方特色,可通过建筑装饰符号,建筑色彩等建立各住户间的呼应关系,强化整体效果和视觉连续性。建设商业点,结合村民住宅进行商业活动,为日常百货、小吃店、农家乐休闲等服务设施,满足村民自身及村对外服务的不同功能要求。

襄阳地域特色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

襄阳地区深厚的人文资源和历史文化积淀,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和文化产品的设计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和素材。其中楚汉文化、三国文化、汉水文化、古城文化最具代表性;卞和、宋玉、刘秀、诸葛亮、孟浩然、米芾等一大批本土历史文化名人也可为襄阳地域原创动画的创作、文化艺术产品设计等提供人文素材;而襄阳地区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风景秀丽的山水文化、汉江文化和多彩的民间民俗文化等,也是本土文化产品设计与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和源泉。

1.襄阳特色动画产品的设计与创作

湖北文理学院美术学院动画系与浩翰动画有限公司联合创作了多部地域特色鲜明的襄阳本土动画作品,如《喊彩迎春》、《卧龙金凤》等襄阳贺岁动画片,在襄阳电视台播出获得很好的反响。动画片《喊彩迎春》是以盛行于清末民初襄阳民间春节期间的一种民俗活动形式为主题创作的,作品中人物角色设计、动画场景设计都取材于襄阳地方风土人情和襄阳地方风景;动画以色彩斑斓的画面体现了襄阳地区民间美术和装饰风格;动画中的对白则是配以地地道道的襄阳本地方言,生动活泼地演绎襄阳乡景、乡音、乡情。动画片《卧龙金凤》则是讲述诸葛亮娶襄阳才女黄月英的故事,动画中运用了许多襄阳和三国文化元素,动画人物主要有诸葛孔明、诸葛亮的妻子黄月英、诸葛亮的岳父三国名士黄承彦等,动画场景取景襄阳古城门楼、襄阳特色古建筑、襄阳名胜黄家庄(今黄家湾)、襄阳秀丽的山水等,动画中以鄂西北襄河流域一带的“襄河道坠子”为唱白,由襄河道坠子的著名传承人郝桂萍演唱,襄河道坠子音乐简洁、唱腔流畅,擅演长篇大书和即兴抓词,演唱中尤其注重人物性格的刻画。动画以多姿多彩的画面、诙谐幽默的说唱形式演绎了一段流传千古的佳话。以三国人物和故事为题材的动画系列剧《智圣诸葛亮》则正在创作开发过程中……这些襄阳本土动画产品都取材于襄阳历史文化、民俗传统和民间故事等,艺术创作表现形式则大量运用襄阳本土民间美术、民间曲艺、说唱、方言等元素,彰显了浓郁的襄阳地方文化魅力。

2.襄阳特色艺术品、工艺品和纪念品等的设计开发

对襄阳地域特色的艺术品、工艺品和纪念品的开发设计,要注重挖掘襄阳本土特色和地域文化内涵,创新设计艺术表现手法,提升产品的艺术品质和文化品味,才能提高产品的市场吸引力和创造品牌效应。襄阳地域特色鲜明,文化内涵深厚,可供开发利用的文化资源和设计创意来源甚多。如开发雕龙碑新石器时代文物陶瓷复制品、石器复制品;荆楚文物青铜器复制品、玉器复制品、漆器复制品等;襄阳三国人物和历史文化名人剪纸、木版年画、皮影、布贴、陶瓷、泥人、雕塑、屏风、装饰画、折扇、挂饰、布娃娃、玩偶、公仔、明信片、书签等;米芾书画折扇、明信片、书签、装裱画、书籍印刷品等;襄阳民间特色服饰、T恤、鞋、帽、包、织绣工艺品等;以及襄阳观赏石工艺品、书画艺术品、柳编工艺品、根雕艺术品、木刻艺术品、石雕艺术品、孔明灯等特色文化艺术品和纪念品。在设计艺术手法上,要注意运用形式美的法则,使造型、比例、色彩、材质、装饰、工艺等各方面创造元素达到完美结合,并体现出襄阳地方独有的文化风格和特色。

(作者单位:湖北文理学院美术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3年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成果(项目编号:13q119 )

作者简介:马佳,女,汉族,湖北省襄阳市人,职称:讲师,学位:硕士,研究方向:艺术设计, 邮编:441021。

城市设计特色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建筑是室内设计的载体,也是室内设计的结果,建筑和室内设计是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文章从我国的传统文化着手,深挖传统文化的魅力,传承我国传统文化,探索一条具有我国特色的建筑室内设计。

关键词:传统;建筑文化;空间;室内设计

室内空间是建筑的主要内容也是建筑的最终结果,如何设计一个美观、舒适、适用的室内空间是我们对建筑的最重要求。最近几年,室内装潢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居住、办公空间质量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室内设计也越显得重要。空间是建筑的主体,但是室内设计也不是孤立的,它是依托建筑空间而存在的。现在我国的室内设计由于受到过来因素的影响,显得越来越轻浮,缺失了我国文化内涵,尤其是与其息息相关的建筑文化内涵,面对现有的建筑室内设计,重新思考我国传统的建筑文化,可能会在室内设计中发现一条全新道路。

一、我国建筑文化的内涵

在世界建筑文化体系中我国传统的建筑文化拥有悠久的历史,它与西方建筑文化保持了平行发展并保有自己独特的艺术和结构特征,雕梁画柱、斗拱飞檐那种美仑美奂的造型是人们比较熟悉的我国传统建筑文化的一部分。我国传统建筑文件究竟包括哪些,传统建筑文化的精髓在哪里,哪些是值得我们现在室内设计借鉴和发扬的呢?

多元性是我国传统建筑文化的一大特色,值得我们室内设计借鉴和发扬的主要是我国传统建筑文化中的美学原则和人文思想,这也是传统建筑文化的精髓所在。它是引导我国建筑形式的深层次的东西,凝聚了我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例如,人们所熟悉的我国建筑的结构独特的形态,它同样具有美学原则和建筑形态,崇尚天人合一的精神、关注环境和建筑形态、崇尚人性文化和自然美所演绎的物性共鸣的构成原则。这种以人为本、尊重自然的建筑文化并不落后,和今天西方建筑文化的追求倒有很多相似之处。我们现在倡导发扬我国传统的建筑文化并不是倒退、复古、而是在寻求我国建筑文化的根源。我国传统的建筑文化可以用博大精深形容,是我国文化精神的凝聚形成的。只有探讨影响我国几千年的的传统文化,才能找寻我国传统建筑文化的根源。儒家、道家、禅宗、诸子百家都是我国文化的根源。

创作我国的建筑文化一定要引进西方的建筑文化。但是西方的经验文化并不可能成为我国新的建筑文化。我们要以传统建筑文化为根,重新审视我国传统建筑文化、发扬其精髓,我国建筑文化拥有不可估量的空间,这对我们的建筑室内设计会起到很大的指导意义。

二、建筑文化和室内设计的关系

我们之所以在室内设计中提到建筑文化,领悟其内在含义,找寻其根源,正是因为室内设计和建筑文化息息相关。没有建筑就没有室内设计,室内设计开始于建筑设计,是建筑设计的深化;室内空间是建筑的灵魂,是人与环境的联系。它不是建筑设计的结果,更重要的是它是建筑设计的有机组成,其设计过程自始至终都应保持与建筑的一致性,即强调的是二者在文脉上的关联连续性。

(一)室内设计的主要任务

内部空间是建筑的主体和主要内容,而室内设计的主要任务就是对建筑的内部空间进行重新的创造和完善。室内空间是由许多不同的因素构成的,例如,内部空间结构形成的围合、室内摆设、绿化、材质、光线、色彩等等,这些因素都对室内设计效果产生重要效果。如果一个建筑单纯的把外部做得很华丽、很堂皇,看起来像是一个艺术作品,但是室内设计却是一团糟,那么这就不会是一件完美的艺术品。

我认为室内设计的第一任务就是对建筑的内部空间进行完善,是建筑设计的延伸,并不是脱离建筑设计之外的重新设计。室内设计的任务是对建筑空间进行完善,对空间进行再创造,使其它的每个部分都能更好地发挥自身功能作用。室内设计第二个任务是美化环境,美化我们居住的环境。在我们的建筑空间完成之后,不能随便找几个破烂板搭起,分开就行了,要把其提高到人们艺术的角度去完善它,美化我们的生活环境。因此全面理解室内设计是完善空间和美化环境。只有全面了解了室内设计的任务,才能比较全面地把握室内空间的设计。

(二)室内设计是建筑设计功能的延伸、继续和发展

室内设计本质上和建筑设计是一致的,二者都是为了给人们创造一个舒适、适用的内部空间。室内设计是建筑设计的后期,为的是弥补建筑设计存在的缺憾,完善我们生活的内部空间。因此可以说室内设计是建筑设计在功能上的继续与发展。所以建筑功能的延伸给室内设计提出了很重要的任务。建筑功能的延伸更重要的是建筑精神功能的延伸,在室内空间设计中,心态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很细腻的一个过程,对这个细化过程进行研究,研究人在空间里的感受,也是精神上的功能要求。

建筑本身也是一种文化,室内设计应当是最集中、最为容易让人感悟的一種文化现象。一个良好的室内设计应该是建筑文化的继续、延伸和发展。如果室内设计脱离了建筑设计文化,那么其就不可能与建筑本身很好地结合,就不能称之为良好的室内设计。

三、室内设计中如何传承我国传统文化

伴随着我国建筑行业发展的影响室内设计也迅速发展,现在人的追求不仅仅是一个能够遮风避雨的空间,而是对生活空间有了更高层次的追求。于是人们越来越关注和重视室内空间设计。但是我国的室内设计长时间一直处于一个较为疲软的状态,行业内照抄照搬之风盛行,没有形成自己特色。对于室内空间我们怎样进行设计?如何才能从我国博大精深的建筑文化中汲取营养,走出现在的困局呢?对西方建筑文化我们应该持一种怎样的态度?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继续探讨。

(一)自然和谐共生

我国传统文化对自然景观的喜爱可以说是达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很多成就极高的传统建筑几乎都取材于大自然。我国文化对自然态度不是对抗关系,而是那种极尽亲和、顺乎自然,是将自然移植到建筑设计中,而不是把其作为仅供游人认知的事物。也因此形成我国建筑文化中独有的自然审美观和认识观。

自然景物在我国传统建筑空间设计中多被作为背景,是将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最大程度的达到和谐统一。在建筑设计、空间设计上也始终贯彻着和自然亲和与自然共生的思想。用抽象和象征的手法将自然景色融合到建筑设计和空间设计中,以使达到内部空间各种形式都和自然环境关联起来,自然因素也以多种形式应用到内部空间设计中。

(二)礼乐合一的人本思想

从本质上说我国传统文化是一种“人的文化”。这便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人论的核心内容。晋商多推崇儒家学说,这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大部分晋商谋生的思想关键是“儒贾相通”。他们的一言一行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儒学的约束和支配,其中儒学中的礼乐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也深入到了建筑领域。

我国传统文化中深层观念衍化形成了空间环境营造的主旨和审美价值标准。《乐记》曰:“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儒家美学最重人倫教化,强调礼、仁、乐及礼乐中和,将古礼之祀神变为祀人,主张以礼治国,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级秩序,倡导依顺天地阴阳秩序。在建筑体系,他强调的是主次等级秩序。基于和乐的人本思想,“礼”这种分别尊卑关系不能够给予差别对待的社会制度被移植到了空间营造过程中,突出的变现为主轴语法原则及空间组织,传统建筑的主轴空间组织最大的特色是,通过主轴的空间是院落与建筑的厅堂,所组合而成的参差空间,其动线的行进,是通过连串实体空间及经过虚实不同的空间变化。在合院式住宅中,通常为了机能上或者象征上的意义将最重要的空间置于主轴的末端,作为空间组织的终结,更好地满足使用者的登记次序需要。

室内设计中也应该借鉴这种“礼”,在室内设计中应有重点的区别。同时也要考虑所有因素的关系,这既包括室内空间设计的各种因素,也包括建筑这一主题要素,使各要素“和乐”,共同为人服务,达到以人为本的这一设计目的。

(三)继承传统,兼收并蓄

我国建筑体系博大精深,自成一派,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源远流长的建筑和室内装饰文化,无不值得我们自豪与骄傲。但是伴随着社会国际化和统一化的趋势发展,未来的设计是多元化的设计,每个国家的设计文化特色与鲜明的地方风格设计作品理应受到尊重和推崇。不可否认,外国的建筑和室内设计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优点,不能一味地排斥,也不能一味地推崇,只有取众家之长,避自己之短,才能达到更高的成就。

国虽然外来文化中有一部分糟粕在我国落地,但是这并不能代表我们要抗拒所有的外来文化。对待外来文化不能以偏概全,必须加以区别对待。正如现在我国建筑界前辈、两院院士吴良镛先生说的:中国一切有抱负的建筑师都应当学习外国的先进东西,但是各种学习的最终目的在于从我国的实际需要出发并探索,创造自己的道路。比如著名的华裔建筑设计大师贝聿铭在设计北京香山饭店时就注重吸收我国传统建筑文化中园林和民居的设计语言,将其融于现代建筑与室内环境设计,使我国的地方风格与国际化语汇交融,开创了现代建筑与民族文化结合的典范。同时,贝聿铭先生在设计北京中国银行建筑与室内环境设计中在建筑室内四季厅的大空间中融入了北京四合院的神韵,并与庭园绿化设计有机结合,使其室内空间设计中的文化性受到了较高的评价。由此可以看到,对于我国这样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的发展中大国来说,一味抄袭西方商业化的设计模式实不可取。

近年来一大批有理想的室内设计师,立足本民族的文化根基继承、超越传统,创造出了一系列具有我国文化特色,又有时代精神风格的建筑室内环境设计作品。比如,钓鱼台国宾馆、中国国际贸易中心、中国工艺美术馆、上海大剧院、浦东国际机场、浦东时代广场花园酒店等等,都充分体现了我国当代室内创作设计的水平。它们在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建筑文化精神的基础上又与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材料及装饰技艺有机结合,从而创造出既有文化特色又有时代美感,令人耳目一新的当代建筑室内空间环境来。

四、结论

室内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的设计艺术学科,其发展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我国的建筑室内设计应该结合时代的需要,继承和发扬中国博大精深的建筑传统文化精神,并广泛吸收世界上一切优秀的,有时代特点的文化成果,才可能使我国的建筑室内设计走向世界与未来。让我们以满腔的热情去开辟我国当代建筑室内环境设计传承中国建筑文化,走出一条具有我国特色的建筑室内环境设计的道路。

参考文献:

[1]陆峰,开先洪. 住宅室内空间的组织[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01):10-12.

[2]李竹. 室内装饰到室内设计演变的历史研究[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02):24-27.

[3]裴雪静,王卫军. 居住小区室外空间环境设计与园林造园艺术探讨[J].平顶山工学院学报, 2006,(04):19-21.

[4]王丽君. 现代中式室内设计对传统色彩文化的传承研究[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2008.

[5]向正祥. 传统与当代——中国传统居室文化与当代居室文化的发展趋势[J]. 艺术·生活, 2006, (04):14-21.

[6]李玉堂. 建筑室内环境设计的风格及其发展的趋势[J]. 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学报, 1999, (04):11-14.

[7]杨乔娴. 传统建筑的现代表达——品评贝聿铭的苏州博物馆新馆[J].建筑, 2007,(21):60-63.

[8]金志平. 三大教派的思想与中国的室内设计文化[J].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 (03):69-71.

城市设计特色管理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 班级管理;班干部;沟通机制;研学旅游

现代教育是一种全新的开放式立体化的教育,需要多方协作、共同努力。信息化社会的发展,给初中班级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如何在当前新形势下做好初中班级管理工作呢?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实行班干部轮流制度,激发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常常有老师抱怨,学生一旦离开班主任的视线,就不能专心学习。事实上,班级管理不是班主任一个人的事情,也不是班主任与几个班干部的事情,长期以来的那种以班主任为主、以班干部为辅的班级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在班级管理中只有激发全体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才能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在班级管理中,笔者并没有设置专门的班长,而是对全体学生进行培训,告诉他们如何做好一名班长,并实行班干部轮流制度,按照学号先后顺序让每位学生轮流当班长来管理班级。这就使得每位学生都能将自己积极的一面展现出来,而不像以往只有个别学生才有管理班级的权力,同学的意见不能及时传递给班主任。在当天放学前,笔者会利用5分钟时间与值日班长进行交流,对当天值日过程中的不足与优点进行点评,并对班级管理提出意见。

二、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提高整体工作效率

很多班主任或者科任教师都是因为与学生缺乏良好的沟通,不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心声,无法准确把握学生的内心想法并给予良好的心理疏导,从而导致学生的学习成绩不理想。为此,在班级管理中,笔者让学生准备一个练习本,每周利用班会课的时间让学生在本子上写出最想对老师说的话。所写的内容不仅仅局限于学习方面,可以是对某些学习重点难点的困惑,可以是对教师授课提出的意见,也可以是内心真实的想法。当笔者把这些本子收上来之后会一一认真阅读,并在每一个学生的本子上写上鼓励性的话语,必要时会找部分学生面谈,及时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对其中涉及到的问题给予解决。学生在本子上对其他科任教师提出的意见,笔者也会及时传达,便于科任教师改进,以求得共同的进步。这种建立在文字形式上的沟通方式,能够及时传递学生的心声,便于学生与教师间的交流,为学生科學学习提供了保证。而班主任写给学生的批语,都是鼓励性的,学生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温暖。这种沟通方式是最原始的也是最能打动人心的,只要合理地去运用,必然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组织学生研学旅行,拓宽学生视野,培养社会责任感

教育部明确提出:研学旅行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学校应选择合适的时间组织学生走出校门,以研学旅行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让学生感受祖国的变化,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研学旅行是团队活动,最能体现团队合作精神,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活动中,学生不仅要注意安全,还要以展现出当代中学生的风采来要求自己。研学旅行不要仅仅局限于学生参加,也可以组织家长一起参与,考虑到人数的问题,可以以班级为单位组织。为了不影响学生的校内学习,可以将研学旅行的时间安排在周末,让家长与学生一起参加活动,使教师、家长、学生三者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增进交流。在研学旅行之前,笔者会要求学生精心准备节目,通过才艺展示,丰富整个旅途生活。整个活动过程家长也可以参与,节目的形式多种多样,歌唱、朗诵、演讲、相声都可以,只要是学生愿意看的节目都可以表演。从实际操作的效果来看,家长是比较乐意参加研学旅行活动的,这既能给他们以放松机会,也增进了亲子之间的交流。

总之,初中班级管理工作并不是千篇一律的,也不是杂乱无章的,它是一门学问。要更好地做好班级管理工作,要求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要善于观察,准确把握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主要矛盾,遵循教育教学工作规律,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个性发展,为师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最终实现双赢。

编辑:孟 刚

上一篇:激励法下班级管理论文范文下一篇:计量检测质量管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