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妇女范文

2023-09-19

农村留守妇女范文第1篇

摘 要:我国各地区经济存在着发展严重不平衡的问题。农民收入低,为了提高家庭生活水平,不得不把孩子留在农村,离开家乡到城市务工,少则半年,多则几年回家探望一次,这些被留在农村的孩子就是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的成长和教育问题一直是我国难以解决的问题,主要探讨农村留守儿童行为养成教育与农村教育良性发展的关系。

关键词:留守儿童;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教学条件

留守儿童多为从小脱离父母照顾,缺乏父母关心和爱护,在生活、学习以及行为习惯等方方面面都存着严重的问题。学校是留守儿童获得教育的唯一途径,但是农村的学校普遍存在着教育条件差,教师的综合素质不高,教学设备和教学书本严重匮乏等诸多问题,并不利于留守儿童的行为养成教育。只有农村教育得到良性发展,才能促进留守儿童受教育水平的提升。

一、农村留守儿童行为养成教育与农村教育良性发展的关系

目前,我国的留守儿童在行为养成方面普遍存在着比较严重的问题和偏差,留守儿童独立性强,性格孤僻、偏激,具有极强的自卑感和自我保护意识,这些在生活、学习以及行为习惯等方方面面都有所体现。在生活方面主要体现在留守儿童由于没有亲人照顾,不注重饮食,很多留守儿童都有严重的健康问题,不能处理好个人卫生,同时保护环境卫生的意识也极差。在学习方面,无法培养起自己的学习兴趣,不能把学习作为当前的主要任务,不能給自己确定一个合理的学习目标并为之努力,加上没有家长的督促,学习的主动性很差,作业潦草、考试作弊、逃课等现象都发生在留守儿童身上。在行为习惯方面,留守儿童由于年龄小,心理压力大,对一些不恰当的行为没有准确的判断,一不小心就会误入歧途,悔恨终身。

面对这些问题,最有效的解决办法就是促进农村教育的良性发展。留守儿童的父母不在身边,学校必须担负起教育留守儿童的职责。除了传授文化知识,学校也要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担负起教师与家长的双重角色,走进留守儿童的心理,提高留守儿童的综合素质,让其对自己产生自信心,帮助留守儿童建立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

二、目前农村教育存在的局限性

农村教育的发展对留守儿童的行为养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就目前状况来看,农村教育的发展还存在一定问题。

1.农村的教学环境和条件较差

在我国农村,多数还存在着学校数量不足、教学条件差、教育设备落后、教材单一陈旧等问题。只有少数教师愿意回到农村发展,因此农村学校的教师多数专业性差,甚至从未受到过任何培训,这都成为阻碍农村教育发展的因素。学校的数量不足导致很多偏远地区的孩子无法上学,教学条件差导致了很多农村学校存在着一些安全隐患。而设备和教材方面的问题则导致留守儿童无法开阔视野,一些农村学校仅仅只开设几门干巴巴的文化课,没有美术课、体育课、思品课等,课程单一,无法调动起学生的热情和积极性,也无法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学生。

2.教育观念传统,忽视行为养成教育

多数留守儿童上学的目的都是学习知识,通过中考、高考最终改变命运,学校在开设课程中也是抱着这样的教育理念,只开设传统的课程而忽视对留守儿童行为养成的教育。学校在授课时多数以成绩区分学生的好坏,不能做到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对于好学生虽然是一种鼓励,但是对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则无疑是一种不负责任,留守儿童本身已经缺失父母的爱,在学校又受到教师的差别对待,对他们的心理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和打击,不利于留守儿童的健康发展。

3.教师综合素质差,不能营造和谐的教学环境

我国农村学校的教师多数专业水平低,综合素质不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掌握每一个学生的心理状态,针对学生提出不同的教育,不能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留守儿童没有父母在身边呵护,教师必须担负起教师与父母的双重角色,让孩子在和谐的环境中成长,而现如今,有一些教师不但不能履行自己的责任,反而以冷漠的态度对待留守儿童,直接导致一些留守儿童旷课、逃课、厌学现象的发生,这对其成长是极为不利的。

三、农村学校对留守儿童行为的培养对策

首先,农村的学校应该全面遵循素质教育的理念,重视对学生文化知识的培养,同时也要积极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进行培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其次,教师要担负起作为留守儿童的教师与父母的双重角色,让留守儿童在学校找到父母的影子,感受到亲情,有利于其身心的健康发展。同时,学校也应该加强与留守儿童父母之间的联系与沟通,让父母随时能够掌握孩子的心理动态,课下能够及时帮助孩子解决生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学校可以加大宣传,吸纳社会的爱心资金,为留守儿童建立宿舍等,方便留守儿童的生活和学习。

虽然国家一直有相关政策对留守儿童进行补贴,对留守儿童的父母进行思想教育,但是我国留守儿童的数量还是在不断增长。面对越来越多的农村留守儿童,国家必须高度重视,为留守儿童打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对孩子的发展和未来负责任。

参考文献:

王秋香,王旖萱.论农村留守儿童养成教育问题[J].文史博览:理论,2012(9):56-60.

农村留守妇女范文第2篇

从农村留守儿童在我校的表现来看,有一些留守儿童各方面的表现令师生称赞,但是 “留守儿童”的整体状况令人堪忧。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性格孤僻,感情淡漠,严重的甚至出现心理失衡,心理健康发展受阻,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2.学习成绩不佳,学习没有动力,学习目标不明确、不思进取、自由散漫、辍学现象严重。3.祖辈的溺爱,造成留守儿童我行我素、不尊敬老人、固执倔强、情绪波动大、爱发脾气等不良性格。4.存在不愿与人交往的现象,不合群、易嫉妒、叛逆心理严重,不能与老师和同学和平共处。

面对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给予留守儿童生活上的关心,思想上的重视,心理上的关爱;把握留守儿童思想脉搏,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文明礼貌教育,培养他们独立自主的能力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使他们在欢乐、和睦、关爱,健康的环境中成长;培养他们从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他们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奠定坚实基础。

下面就我们在关爱留守儿童方面的经验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学校关爱。学校是孕育人才的基地,是承载梦想的摇篮,是撒播爱心的殿堂。所以我们要发挥学校教书育人的优势,将“关爱留守儿童”这一工作具体做到位。 我校有留守儿童340人,我校历来比较重视关爱“留守儿童”。具体做法有:1.针对他们特殊的心理健康问题,学校要求每位教师必须切实为留守儿童做实事,做他们乐于接受的事,细心观察留守儿童的言行,来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尊重“留守儿童”,了解“留守儿童”、贴近“留守儿童”。防止教师、同学歧视留守儿童,严禁教师以任何理由讽刺、挖苦、体罚或变相体罚留守儿童;2.不使用不恰当的教学评价方式给留守儿童施加心理压力。保证农村留守儿童能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 充分利用有效教育资源,有组织、有计划地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3.建立留守儿童的个人档案,并针对留守孩子的性格,家庭等不同的特点进行分类管理,建立成长记录卡,加强与家长的联系,通过电话、网络、书信等形式,内容上要突出孩子的学习情况,心理状况,以及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的建议,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生活上和心理上的关注。4.避免部分儿童与社会上不良少年接触,使留守儿童日常的学习生活都在学校统一管理下有序进行,并让每一个留守儿童不再孤单,不再无助,在学校同样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使留守儿童得到学校和老师更多的关心与帮助。5.学校让每位老师与相应的留守儿童结成帮扶对子,更多关心学生的生活和思想状况,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帮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做留守儿童的心理辅导老师,对有问题的留守儿童进行教育、引导,使留守的孩子们有较好的亲情和教育补偿。比如我们有的老师利用课余时间给留守儿童洗头发或指导他们讲卫生等生活小事让孩子们感受到浓浓的爱与关心。 6.丰富留守儿童的课余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增加留守儿童与教师同学接触的机会,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有益身心的活动来吸引学生,如书画比赛、文艺活动等,鼓励留守儿童积极参与,在活动中鼓励他们主动与同学交往,注重培养他们合群、乐观开朗的性格,让他们感受生活的乐趣,培养积极稳定的情绪情感,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氛围和环境。7.加强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建设。据我们了解多数留守儿童在家中不听祖辈教导,或顶撞祖辈,或行为不端,我行我素。有些留守儿童不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出现说谎,小偷小摸、打架、欺负同学等诸多问题,如果不加强其纠正的话,留守儿童很容易就会发展成“问题儿童”,因此我校经常对留守儿童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培养留守儿童健康的道德观,正确引导留守儿童健康成长,这也是我校对留守儿童教育的重点。

二、家庭关爱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可怜天下父母心,整天都“望”着子女成才,却忽略了正确的引导教育,常常会事与愿违。1.家长要转变观念,切实负担起责任,有条件的父母,应该把孩子接到身边;一时无法把孩子接到身边的,要认真从孩子成长需求的角度出发,平时一定要常回家看看,并尽量多地与孩子联系,创造更多的时间与机会与孩子沟通、交流,在情感上多给孩子慰藉。2.农村父母要掌握科学的教育方式,不能一味溺爱或过分严格。孩子取得好的成绩,做了好事,应予以适当精神鼓励,若是犯了错,万不可拳脚相加,要多分析、引导、沟通,从思想道德上进行教育。3.父母要让孩子体会到不在身边的亲情和温暖,使他们能够充分感受到父母的爱。父母可以通过打电话视频等方式经常与子女进行情感交流和亲子互动,倾听子女的心声,询问他们的学习情况,积极鼓励他们的点滴进步,真正关心子女的成长。因为没有什么比父母心中蕴藏的情感更为神圣,要与学校和老师保持经常性的联系,随时了解子女的学习和心理发展情况,并对其进行及时的引导教育,更多地注重与子女的情感交流和心理沟通,从精神上关心子女的发展,防止其滋生消极的思想倾向。

三、自我关爱 。留守儿童是我们民族未来的希望,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是和社会的关心、爱护与正确引导密不可分的 ,“热爱生命、尊重生命、保护自己不受伤害”,是家庭和社会教育的重要内容。学校与留守儿童的父母必须教孩子掌握最基本的自我保护教育, 学校、家长应密切配合,鼓励留守儿童努力学习,在不断完善自我个性,提高心理承受能力的同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校园心理文明建设和社会公益活动中去。这样,便能很好地提高留守儿童的自我教育能力和水平,并发挥其自主参与的热情与积极性,锻炼留守儿童的社会活动能力,从而激发他们热爱生活的信心。

留守儿童问题是当今社会存在的一个普遍和焦点问题,应该得到全社会的共同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不仅关系到留守儿童自身的健康成长,也关系到农村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甚至会影响我国教育的整体发展水平,关系到农村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关爱留守儿童不仅是学校要做的工作,更需要社会各界的关爱。共同的期待给了我们共同的追求,共同的追求给了我们共同的渴望。我们绝不能让一个“留守儿童”成为问题孩子。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关爱留守儿童,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让他们真实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让他们在社会这个大家庭里健康快乐的成长。

官田乡中心小学

农村留守妇女范文第3篇

1细心关爱农村留守儿童

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是作为农村教师的一份责任和义务。特别是班主任教师开学初要认真统计本班级的留守儿童并做到心中有数。留守儿童作为班级的弱势群体,他们的身心非常脆弱,需要班主任老师的关心呵护。

1.1 关心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

留守儿童作为班级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自己常常感觉与其他小朋友有一些不同。如何消除他们心中的这种顾虑呢? 班主任教师要特别关注他们的学习, 发现留守儿童有进步时,老师要及时表扬。留守儿童学习出现困难时老师要尽心尽力地去指导直至他们学会为止,班级要建立留守儿童“一对一手拉手”学习互助小组。

1.2 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

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处境各有不同。生活在爷爷奶奶身边的留守儿童身心健康方面会好一些。因为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虽然苦一些、累一些,但是他们照样会得到老人们无私的关怀和爱护。而寄养在亲属家的留守儿童却不同了,他们的生活虽然比较富足但是他们比较缺失关爱。老师要及时弥补对留守儿童的关心, 要让留守儿童的感觉到老师对他们无微不至的关心,他们在老师心目中和其他孩子一样。如果留守儿童的家庭生活需要帮助时老师要及时发动班级学生解决他们的生活难题,使留守儿童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来。

2帮助农村留守儿童树立自信心

据观察许多农村留守儿童都缺乏自信心,他们不敢面对同学、不敢面对老师,许多微小的事情都不能独立完成。究其原因是留守儿童经常独处缺乏关爱自信心不足。怎样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呢? 首先老师、班级同学要和留守儿童建立亲密的关系,当留守儿童遇到挫折的时候,老师要引导他们保持清晰的头脑、勇敢面对现实,不要逃避。请留守儿童记住一句话———没有永远的困难,也没有解决不了的困难,只是解决时间的长短而已。困难与人生相比,它只不过是一种色彩,一种为人生增添的五彩斑斓的色彩而已。

3指导留守儿童积极参加学校各项活动

学校课外活动的内容丰富多彩, 班主任要充分调动留守儿童的积极性,组织留守儿童参加课外活动。扩大留守儿童的知识领域,发展特长,增长才干,陶冶情操。例如:组织留守儿童参加兴趣小组,比如,航模制作,植物栽培等。还可以组织他们参加读书活动、书法绘画,文艺晚会,歌咏比赛、校园绿化、慰问军烈属,救助孤寡老人以及为残疾人服务等。

4培养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技能

4.1 搞好个人卫生

教会留守儿童平时的个人护理。比如,及时剪去指甲,指甲过长非常容易滞留肮脏的微生物等,特别不卫生。衣物的清洗也要及时, 不要把脏衣服扔在一边就好几天不管了。做到及时清洗,及时晾晒,晾晒的时间不宜过长。总的来说,老师要引导留守儿童保持自我卫生的意识,要养成讲卫生的良好习惯。

4.2 学 会打扫房间

教会留守儿童经常打开窗户让阳光和新鲜空气充满房间。教会他们学会分类整理每个抽屉,没用的东西拿出来。把脏衣服放到洗衣机里或是专门装脏衣服的筐筐里。把随处乱扔的鞋子放到鞋架上。及时整理桌子和椅子,把抹布弄湿拧干,电脑、桌子、椅子、书架、窗台、镜子、窗户等等全部擦两次。清理角落时要有耐心,那里的灰尘会比较多。打扫地上的垃圾和灰尘,桌子下面,床下面是重点照顾对象。紧接着拖一下地,喷点空气清新剂。房间就会焕然一新。

5帮助农村留守儿童 ,克服思念父母的情绪

留守儿童是我国农村的一种特殊现象。留守儿童身心存在诸多负面因素。如何有效解决留守儿童思念父母的情绪呢? 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缺乏父母的亲情关爱,难以找到情感倾诉对象,极易形成人格障碍、心理疾病。老师要及时与他们沟通解除留守儿童常常思念父母的情绪。

农村留守妇女范文第4篇

摘要:由于时代的进步,许多农村青年在结婚生育后,转向去城市发展,将儿童留在农村,交与其他人照顾。儿童与父母长时期的两地分居,对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生活学习习惯带来了较大的影响。本文通过对农村留守儿童监护的现状分析,找出农村留守儿童监护的法律问题,探究农村留守儿童权益保障的对策。此次研究目的是为了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监护及其法律問题,促进农村留守儿童能够得到身心健康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法律法规;监护制度

一、前言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进入城市发展或者父母分离,都将儿童留在农村。由于儿童长时间的与父母分离,使其安全问题得不到保障,每年,由于监护人的疏忽,留守儿童的遭意外伤害、非正常死亡率不断增加,并且儿童的身心发展以及生活质量逐渐下滑,对儿童的心身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因此,本文此次研究的课题,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具有重要意义,对儿童的身心健康全面的发展具有现实性意义。

二、农村留守儿童监护的现状

随着社会水平不断的提高,农村父母为了促进儿童未来的发展,我国每年大约有一亿以上的农村劳动人民逐渐进入城市务工。根据央视新闻相关统计,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大约五千万以上,留守儿童的数量目前曾上升趋势。近几年,为了农村稳定的发展,国家对农村实施了大量的优惠政策,保证农村人民的经济水平达到稳定的发展。虽然,国家对农村留守儿童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但由于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较多,并不能对每个儿童进行有效监管,依旧成为了发展社会中的一项重要问题。

三、农村留守儿童监护制度的法律问题

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制度依旧有着缺陷,对于监护人的设立,我国《民法通则》相关规定父母才是真正的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如果父母发生意外导致身亡,那么儿童应由父母的主要亲属进行监管,例如,祖父、祖母、或者外公、外婆来承担监护义务,如果父母双方没有亲属,那么择由农村村委会进行监管或者指定民政部门进行监护,而实际社会监护机制和保障制度的缺失对儿童的成长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并且《民法通则》中,只制定了法定监护和指定监护。法定监护是指由相关地方政府直接规定监护人,而指定监护是指留守儿童在无监护人的情况下,对承担监护的人指定其承担监护义务的制度,对承担监护义务的人有争议性的,由相关的行政部门或者法院判定,直接指定监护人。同时,政府制定的农村留守儿童监护制度并未将监护与亲权进行区分,亲权一般采取放任,对儿童不限制,对子女的财产具有享受权,但对儿童必须有抚养义务。而监护制度对儿童监护人进行限制,要求其不得对儿童实行暴力,不得强行使用儿童财产,儿童未满18前,同样具有抚养义务。不过亲权制度由于抚养人与儿童具有血脉关系,无需相关政府特别批准,在征得儿童的同意下,就可进行抚养,监护制度必须按照国家相应条例,与亲权制度完全不同,这导致农村留守儿童的安全问题出现了大量的隐患。

对于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人来讲,监护既包括抚养义务,同样也包括对儿童财产的使用权,但对监护人具有的权利,国家并未实行相应的对策,由于只规定监护人的职责,而对监护人的权利并未规定,这导致儿童在生活中犯错,监护人不给予及时的纠正,不解决孩子生活素养问题,对儿童未来的身心健康造成了极大影响,不利于儿童未来的发展。

四、农村留守儿童权益保障的应用对策

为了确保农村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我国对未成年人的监护制度进行了完善,将亲权人和监护人进行了严格的区分,并完善了二者的使用权利制度和相关的义务抚养制度。对于监护人,国家明确指出了监护人享有的权利,在留守儿童权益有保障的情况下,监护人可享有国家对留守儿童的补助资金。同时,农村相关管理人应组织监督留守儿童的日常生活情况。在农村有农民委员会,其委员会中的领导应充分发挥管理和监督儿童的职责,在日常生活中在不同时间段中,对留守儿童的监护人进行检查监督,确保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同时,应对留守儿童的学校和教师进行全面的考察,看是否正常的履行教育职责,学校也应建设奖励机制,提高教师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水平,促进留守儿童对知识的学习兴趣。国家应建立和完善具有针对性的农村留守儿童监护制度,由中央政府投入相应的资金,由地方各级政府配套建设相应的监护机构,责任落实到人,确保每一个留守儿童在乡镇、农村都有监护机构、监护责任人负责监护,促进社会监护职能的建立健全,为留守儿童带来安全和温暖,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基本保障的问题,同时建设各级留守儿童学校,为留守儿童配置专业的教育人员,加大儿童的文化知识普及水平。大力建设社会公益性法律援助,积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以立法和推动法制建设的形式使保护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有法可依,执法有据。

五、结论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应该受到社会的关爱,但面对大量的农村留守儿童,我国应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方法,不断完善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制度,为儿童提供更好更安全的生活环境,促进留守儿童未来的发展,为儿童的快乐成长保驾护航。希望此次研究内容与结果,能够增强社会各界和相关政府部门对留守儿童生存环境的重视程度,为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带来更多保障。

农村留守妇女范文第5篇

[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的整体生活水平有了一定的提升,但在我国偏远地区还存在交通、经济发展不完善、生活质量过低等现象,这些贫困地区的成年男女大多都在外工作,导致这些地方只剩下了一部分留守老人来照看这些留守儿童。我国偏远地区农村的留守儿童大多都由留守老人去照看,农村的老人大多思想文化程度不高,在思想和教育引导方面并不能给留守儿童带来多大帮助,这就导致留守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心理或多或少会产生不利于他们成长的思想观念,以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交焦虑为例,要了解他们焦虑的原因,学会用正确的方式缓解他们的焦虑,使他们能够重新树立社交自信,从而找到正确的发展方向。

[关    键   词]  农村地区;留守儿童;社交焦虑;影响因素;分析

一、留守儿童产生的背景以及现状

在20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期,我国整體经济发展水平有了突破性的提升,推进了我国整体的工业化改革进程,也进一步提升了城市化发展的水平,我国各个地区的农村劳动力都大幅度地涌入城市,大多数的农民工都将家庭迁入城市中,在城市打工生活。但随着农民工的不断增加,他们的子女也不断产生问题,来城市打工的大多都是想要改善自身生存环境的,但是只有少部分人能够将子女带到城市中生活,让他们能够在城市中读书,还有很大一部分的人并不符合城市的物质要求,所以只能将子女留在农村中,由其他人照看,这就使这些父母外出务工、留在农村的孩子们成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也就是留守儿童。这些留守儿童极大部分都缺乏父母双方的关爱,在心理和思想方面都缺乏正确的引导,他们主要的学习来源就是学校,很大一部分儿童的监护人文化水平不高,导致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缺乏教育和引导,从而加重了这些孩子们在心理方面的问题,通常情况下,留守儿童的家庭条件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他们的学习成绩,使他们不能够得到较好的发展。还有一部分农村留守儿童患有各种各样的心理疾病,严重缺乏关爱,这对他们未来的成长并不具有促进意义,反而可能会成为危害他们一生的枷锁。

二、农村地区留守儿童社交焦虑的表现

患有社交焦虑的留守儿童在一般情况下,无论是与其他人交流还是互动,都会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得非常不自信,同时在独立做一件事的时候,留守儿童不会主动去寻求别人的帮助,他们不大善于和别人沟通,连问问题他们都对自己非常不自信。留守儿童的社交焦虑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留守儿童大部分都缺乏相应的自信心,甚至还会产生一定的自卑心理,当社交焦虑的留守儿童来到人流量大、人声鼎沸的陌生场所中,就会在很大程度上感觉到不安和恐惧,他们不断地想要逃离或者避免这些场所,也想避免和过多人的交流和沟通。及时进行沟通,他们的语言表达也并不流畅,有意回避别人的目光,表现出一副极其不自信的状态。社交焦虑的留守儿童过于害怕自己在人多的场合出丑,他们不愿意去做自己没有尝试过或者不了解的事情,不能勇于接受自己,过分在意别人的看法和想法,对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过于在意,社交焦虑的留守儿童会随时处于一种极其不自信的生活状态。社交焦虑的留守儿童对自我的认知并不完善,由于受家庭环境的影响,会严重怀疑自己,即使不是自己的错,也会将其归结于自己的错误,面对任何事情都不敢大胆地去做,唯唯诺诺,胆小怕事,同时还非常害怕别人对自己做出负面的评价。

三、影响农村地区留守儿童产生社交焦虑的具体因素

(一)农村地区留守儿童受自身家庭环境因素的影响

农村地区留守儿童总是不能够在得到父母共同的关爱下健康成长,这也就意味着这些留守儿童在父母陪伴这一方面和其他的儿童存在差异,也就是让留守儿童在无形中发现了自身和他人的不足,这就会使留守儿童内心中无形地产生一些不一样的想法,如果没有人及时加以正确的引导,就会使留守儿童陷入自我认识不完善、缺乏自信的思想死循环中,更加严重的留守儿童可能还会厌恶父母,不正确认识自己等,最终酿成惨祸。正因为留守儿童的家庭情况和其他儿童相比起来存在差异,这才为他们以后的思想、心理逐渐蒙上了一层阴影,使他们不能正确地看待自己和看待父母。留守儿童的父母由于不能经常回家来看望自己的孩子,就导致留守儿童和父母之间会存在一定的隔阂,父母不了解孩子,孩子也不愿意和父母有过多的交流,虽然心底里还是期盼他们能够回来的,但长时间的疏远,使留守儿童的内心不再那么善于表达自己的感情,再加上留守儿童的父母回来看望孩子没多久就要继续务工,导致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感情并没有完善,反而进一步加剧,这不利于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二)农村地区的留守儿童受自身学习成绩的影响

留守儿童的社交焦虑在学校生活中主要表现为,不敢主动大声地与同学、教师说话,在课堂中也不愿意主动回答问题,同时也害怕教师在课堂上点自己的名字,遇到教师和同学不乐于积极打招呼,上台发言过于紧张等,这些都属于留守儿童的社交焦虑。而留守儿童产生社交焦虑和其在学校的学习生活和学习成绩有着很大的影响。由于缺少父母双方关爱的留守儿童可能在性格和心理上存在一定的缺陷,再加上学习成绩也并不理想,这就导致留守儿童在学校中并不受老师和其他学生的关注,存在性格缺陷的学生一般情况下很少有学生能够主动和他做朋友,这也就意味着教师和同学都不能正确帮助和引导留守儿童,很多其他学生的家长也教育自己的孩子要和学习优秀的学生做朋友,而教师也比较注重学习优异的学生,忽视了留守儿童,使他们最终形成社交障碍,加剧了社交焦虑的不安感,这些留守儿童逐渐变得缺乏自信,不善于和害怕同其他人交往,在多数人的情况下,这些留守儿童大多数都自信不足,不敢直面回答老师、同学的问题,做事唯唯诺诺,过于紧张,这并不利于留守儿童以后的健康成长。

(三)农村地区的留守儿童受自身家庭经济的影响

大多数农村的留守儿童都是因为自身家庭的经济状况而成为留守儿童,这些留守儿童的父母为了能够增加自身的收入,改变自身的家庭生活环境,减小压力,所以都離开了家庭,外出务工。一般情况下这些留守儿童的家庭条件都不够好,甚至还有一部分留守儿童的家庭状况过于贫困,使留守儿童小小的年纪不仅要在接受教育的同时还要负担家庭生活的压力,这就使这些留守儿童大部分失去了自己的童年,很小的时候就要很懂事,使他们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和同龄其他儿童的不同之处,逐渐改变留守儿童的内心思想。虽然农村生活的留守儿童对经济还没有完全的概念,但是留守儿童会由于自身家庭条件的原因多少会在性格上存在一定的不足,这也会最大限度上影响留守儿童在社交方面的表现和自信心,一个做什么都缺乏自信的人不能很好地立足于社会中,也不能使自身不断发展和完善。

(四)农村地区的留守儿童受自身家庭教育因素的影响

目前,在我国农村大多数留守儿童的家庭中,普遍存在整体家庭教育水平不高的问题。大部分留守儿童的家庭由于父母外出打工,导致一般情况下都是由家中的老人或者亲人进行照顾,而留守家庭中的老人教育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同时思想观念在一定程度上也较为落后,还因为老人由于年龄大的原因,身体开始出现各种各样的疾病,不能很好地照顾留守儿童,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留守儿童的生活压力,有的留守儿童不仅要照顾自己,还要照顾家里的老人,让本该拥有美好童年的留守儿童承担了生活中的压力,对一个还没有成年的小孩子来说,这实在是太辛苦了,留守儿童唯一获得教育的有效途径就是上学,在遇到困难的问题时,家庭中并没有人能够帮助和引导留守儿童进行解答,又因为自身的家庭条件导致留守儿童小小年纪就扛下了生活的重担,他们开始不善于与人交流,在教育方面,遇到不会的难题也不主动开口去询问教师,这就使他们的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在思想道德方面,农村留守家庭中的亲人都缺乏思想文化方面的培养,更别说提高对留守儿童思想方面的教育,因此,在留守儿童心理产生问题的时候,他们的亲人不能正确地发现和引导,使留守儿童一步步拒绝和别人交流,加重自身的社交焦虑,使自己在生活、学习中不断感到不安和恐惧。

四、结语

我国留守儿童的数量还在不断增加,解决留守儿童的各方面心理问题成为现阶段我国有关部门重点关注的问题。大部分留守儿童都有严重的社交焦虑问题,这并不利于他们未来的发展和进步,这就要求我们不断重视留守儿童的社交心理问题,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立足于社会。

参考文献:

[1]李梦龙,任玉嘉,蒋芬.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社交焦虑状况的meta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9,33(11):839-844.

[2]徐善霞.初中留守儿童社交焦虑现状及催眠干预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18.

编辑 马燕萍

农村留守妇女范文第6篇

摘要:西部农村学校办学条件普遍比较差、教育资源短缺、师资力量薄弱、教育理念失当、教育机制不够健全等困境严重制约了学校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因此学校必须从评价机制、师资配备、校园活动等方面寻求出路,以保证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发展。

关键字:西部农村留守儿童;学校教育;困境

留守儿童是西部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由于家庭固有生态系统发生变化,亲子关系失谐,导致这些儿童学业失教、生活失助、心理失衡、道德失范、安全失保,面对这一严重局面,学校承担着艰巨的使命。然而,西部农村学校办学条件普遍比较差、教育资源短缺、师资力量薄弱、教育理念失当、教育机制不够健全以及措施不够得力,严重制约了西部农村留守儿童学校教育的开展。因此,探讨西部农村留守儿童学校教育的出路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1西部农村留守儿童学校教育困境

1.1地方教育部门对留守儿童学校教育缺少关注

学校教育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留守儿童要接受良好的学校教育,离不开当地政府的积极关注。而西部农村留守儿童的学校教育,当地教育部门的教育态度不是很明确。好多地方虽然要求建立了留守儿童档案,并要求每年基础教育汇报里对留守儿童人数做出详细统计,但在规范留守儿童学校教育行为方面,没有制定翔实可行的规章制度,留守儿童的学校教育根本没有纳入当地教育发展规划当中。

1.2学校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不力

1.2.1学校只有制度而没有行动根据留守儿童身心发展特征,对留守儿童开展富有针对性的学校教育,这是当前形势对留守儿童学校教育的要求。学校教育要在课堂上关注留守儿童,在课外还要为留守儿童提供必要的发展空间和机会。目前大部分西部农村学校建立了留守儿童教育管理规章制度,部分学校在中国妇联和中国儿童少年发展基金会的援助下,成立了“留守儿童之家”,但在课外没有为留守儿童提供发展的空间和机会,学校教育工作没有落到实处。

1.2.2学校缺乏经费支撑虽然国家实施了农村基础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但现在大部分农村中小学面临生源紧缺的局面,学校经费维持正常的教学活动都已捉襟见肘。如果再加上留守儿童教育经费开支,这就使得本身比较贫瘠的西部农村学校教育难释重负。

1.2.3学校缺少必要教学设施西部农村学校校舍建筑紧缺,除供教师办公和学生上课外,几乎再没有其它室内空间供学生从事课外兴趣活动。学校体育、音乐、美术教学设备不能满足正常教学的开展。学校均图书偏少,自然科学实验仪器老化,药品短缺,致使学生(包括留守儿童)的实践操作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

1.2.4学校师资力量薄弱,教师的工作量过大在西部农村学校,没有配备专业的音乐、美术、体育教师,更没有心理辅导教师,部分学校开设英语课都存在困难。小学教师的平均周课时量在18节以上。部分村级学校由于师资紧缺,采用复式教学法开展教学活动。教师整天不停的上课,晚上还要备课、批改作业、政治学习、业务研修。教师工作量过大,对教学缺乏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中留守儿童出现的一些问题只能漠视对待。

1.2.5学校对留守儿童的认识不够,评价机制不合理学校把留守儿童的教育认为是让他们接受更加扎实的文化知识教育,把由于缺失亲情和监护不当造成的情感发育不足忽视。衡量学生发展的好坏只以考试成绩为标准,缺少对学生的身心健康的关注。

1.2.6学校与监护人缺乏交流留守儿童身边的监护人一般在家庭事务方面起不到决策作用,他们对留守儿童的约束与教导不具有示范性和威慑性,留守儿童对他们的教育管理往往表现出轻视和不配合的态度。学校或教师下达给监护人对留守儿童教育管理任务不能有效完成。教师因监护人发挥的作用不够而忽略了与监护人交流,留守儿童出现的成长问题不能及时发现,富有针对性的学校教育难以开展。

1.3西部农村教育观念落后

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和教师的业绩考评以学生的文化课考试成绩为标准,西部农村群众普遍认为只有学生文化课考试取得好成绩,将来才会有出路。评价机制和社会要求的双重影响,使得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只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个性的发展。以文化课成绩作为衡量学生健康成长的标准,严重背离了素质教育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阻碍了西部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

2西部农村留守儿童学校教育发展的出路

2.1改善农村的办学条件

西部农村经济不发达制约了教育的发展,要让学校教育功能得到全面发挥,我们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改善办学条件,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①当地政府在落实国家基础教育经费保障制度的同时,还要进一步加大地方性教育经费投入。对教育经费的投入主要应集中在学校校舍的建设和教学设施的配备上。只有为学校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个安全宽敞的学习工作环境,学校教育工作才能正常开展;只有为学校配备足够的教学设施,才能开阔学生的眼界,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能的全面发展。②当地学校校长要转变观念,自主探索改善学校办学条件的出路。学校校长不能关起门来搞教育,而是要扩大社交范围,宣传学校的办学特色,公开学校当前面临的困难,积极寻求企业、社会团体的资助。筹措资金,改善办学条件。

2.2改革评价机制

不管是上级教育主管部门还是西部农村学校,要提高认识,明确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改变以往以学生成绩为考核标准的评价方法,简化考评制度。评价机制要注重过程评价,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学生特长培养。同时还要关注教师的全面教育。坚持以人为本,建立和完善有益于素质教育发展的评价机制。

2.3加大师资配备,促进学校教育专业化发展

师资短缺和专业教师缺乏是制约西部农村学校教育发展的瓶颈。只有扩大编制配备教师,确保教师教学工作量适度,教师才能精心组织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才能精准处理出现的各类问题;才能对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引起关注;才能对学校开展留守儿童兴趣活动给予支持。在音乐、体育、美术课程方面配备专业教师,开齐开足所有课程,学生的情感体验才能得到全面提升,留守儿童的课外活动才能有吸引力。配备专业心理教师,针对留守儿童出现的不同心理问题给予及时疏导,留守儿童的学校教育才会取得实效。

2.4学校要办成功的家长学校

通过家长学校对留守儿童家长开展家教培训,让其明确家庭教育对于留守儿童的重要性,传授必要的教育管理方法。加强学校与家长的交流,家长与家长的交流,准确把握了解留守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留守儿童培养方案。

2.5学校不仅要组织开展兴趣活动,还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积极组织开展兴趣活动,提高留守儿童学习的积极性,增强留守儿童对自己的认同能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留守儿童认识到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增强留守儿童抗挫折的能力,培养留守儿童的感恩意识,促进留守儿童社会化和人格提升。

2.6制定留守儿童培养目标和过程发展档案

全面分析每个留守儿童的成长特点,发现成长不足,寻找理性的解决策略,制定翔实可行的发展目标;通过富有针对性的活动,暴露留守儿童存在的成长问题。整合每一个问题,记录每一个实现的目标,为下一步制定留守儿童学校教育计划提供依据。

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意义深远,而西部农村学校更要以积极的态度投身到留守儿童的教育当中,社会各界也要对留守儿童学校教育建言献策,提供资金支持,营造良好氛围。留守儿童只有在这样一个和谐的大环境中才能健康成长,为我国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袁强,陈丽.农村留守儿童:学校教育的缺失与应对[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5.

[2]黄颖,叶敬忠.家长学校在留守儿童教育中的作用研究[J].小学管理,2007.09.

上一篇:诗话总龟范文下一篇:唯美文章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