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课堂研究成果范文

2023-09-18

智慧课堂研究成果范文第1篇

黑河学院 吴立红

【内容摘要】: 开设《品位老子感悟人生》选修课不仅可以聆听古圣先哲教诲,解决人生困惑,感悟终极关怀,更能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保持文化自觉,担当历史责任。国学选修课开课过程充满曲折,弘扬传统文化任重道远。 【关键词】: 老子选修课

开课意义

To Light up Life with Classical Wisdom — Personal Experience on Offering the Optional Course of To Study Lao Tzu and

Understand Life

Heihe Institute

Wu Lihong Abstract: Having been offered the optional course of To Study Lao

Tzu and Understand Life, not only can the students be edified by the saints of antiquity and solve confusing difficulties in their life but also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is liable to be inherited and historical responsibilities would be carried out. The process of offering the optional course of Chinese culture is full of complications and the task of carrying forward traditional culture is arduous. Key Words: the optional course on Lao Tszu; the meaning of offering the optional course

2006年被人们称为中国的国学复兴之年,被誉为“一座让专家通向老百姓的桥梁”的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推出了《于丹论语心得》、《姚淦铭教授讲老子的智慧》以及《易中天品三国》等一系列节目,在举国上下掀起了一个学习传统文化原典,弘扬中华人文精神的热潮。我本人一直对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心怀向往,在这个热潮的感染下也在业余时间潜心钻研传统文化典籍,特别在研度读老子的《道德经》过程中深深地被其中高超的辩证智慧所折服,受到醍醐灌顶般的人生启迪。恰逢期末学校报选修课,我心中萌发了把自己的研读体会与学生分享的想法,于是选开了《品位老子 感悟人生》的选修课,现将开课中的两点感想与同仁们交流。

一、 开设《品位老子 感悟人生》选修课的意义

第一聆听古圣先哲教诲,解决人生困惑,感悟终极关怀。 人生在世不可避免地有烦恼和痛苦,从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之忧,到社会工生活中的生存之道。大学时代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学生经过高考的拼杀跻身于大学生的行列,要面对考试及升学就业的压力和人际交往中的困惑与烦恼。小的烦恼需要小的关怀,大的痛苦则需要根本性的关怀。哲学解决的正是精神的焦虑、、人生的危机和意义的失落,给人以终极的关怀。传统文化中有丰富的思想宝藏,教育工作者应该注意挖掘其中的优秀资源。老子是我国古代最重要的哲学家,是唯一可与孔子并驾齐驱的伟大思想家,他所撰述的《道德经》是一部思想深奥、内涵丰富的哲学著作,为人们提供了处世、谋事、治学、养生的智慧原则,成为是中华民族珍贵的精神文化遗产。老子提出的“道法自然”、 “无为无不为”、“不争而善胜”、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天下大事成于细,难事成于易”等思想至今仍对人们具有人生的启迪作用,也应该成为解决学生思想困惑的重要教育材料。有人说老子的《道德经》像散落的珍珠,我们无意将其串联起来,随意撷取一颗就能折射出人生的哲理。为此我把本门选修课的课题确定为《品位老子 感悟人生》,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现实需要确立了道-----安身立命的根本、老子的辩证法思想、向老子学习养生之道、向老子学习竞争之道、向老子学习谋事之道、向老子学习治学之道、向老子学习为人处世之道、体会老子的无为之境、向老子学习说话艺术、向老子学习管理之道、老子的军事思想以及老子的社会政治思想等专题。力求借助选修课的平台,师生一道追寻中华传统文化之源,用经典的智慧点亮人生之路。

第二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保持文化自觉,担当历史责任。

“一个民族之所以伟大,就在于它有伟大的文化,尤其是具有伟大的思想。”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在六千年的人类历史上,出现过二十六个文明形态,但所有这些文明形态惟有中华文明从未中断地发展到今天。中华文化所蕴涵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为人类历史做出了伟大的贡献,在当代仍然具有独特的魅力。西方的有识之士力求吸取东方传统文化的智慧来反思并解决当代人类的困境。瑞典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汉内斯.阿尔文先生1988年在巴黎诺贝尔奖获得者集会时讲过:人类要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两千五百年前去汲取古老的中华智慧。有人预言,二十一世纪是中国的世纪,更是中国文化的世纪。只有具有坚实、鲜明的中华文化传统的现代化中国,才能使中华民族在世界民族之林中立于不败之地。费孝通先生早就提出,要树立我们本民族文化的自觉意识。作为中国的知识分子应该担负起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责任。树立文化主体意识,首先应该从了解传统文化开始,传统文化典籍是我们民族的文化的重要载体,追溯文化源头,了解研读传统文化原典,就应该成为每一个中国学人的必修课,而不是可有可无的选修课。

二、开设《品位老子 感悟人生》课的曲折过程

理想终归不是现实,要把理想转化为现实要经过努力去实现。回想近一年共两次的选修课开设过程,真可谓充满曲折。最初选课时,确定教学目标、编大纲、列目录,好一阵忙乎,光是题目就改了三回。填好选修课申报表后,自己便开始想:能有多少学生选呢?按照学校的规定选课的人数要达到30人才能开班,究竟能不能达到这个数目呢?距离选课的截止日期只有三天,我惴惴不安地去教务处询问,果然不出我的意料,只有20个学生选课。望着电脑显示屏上与我的课列在一起的其它选修课程,人家人数都达到

七、八十,甚至几百人,我这20人夹在中间显得是那么可怜!中华文化典籍在功利社会是缺少市场的,我心中充满了酸楚与悲哀。同事看出了我的心事,好心地给我出主意:可以找一些各系的老师做做学生的工作,他们帮助推荐一下,一旦课开出来了,以后选课的就多了。我真心同事对我的帮助和信任,但我决定不这么做。如果不是发自内心的选择又会有什么意义呢?我不会要这样的选修课!顺其自然吧,够数,我就开,不够数,我宁可呆着,也不会求学生来学的。实际上这时我对开老子选修课已经不报希望了。可在放假前教务处通知我,我的《品位老子 感悟人生》的选修课可以开了,选课人数正好是30人!天不负我,心中又生出峰回路转的欣喜。没想到会有如此戏剧性的转折。其实,我觉得悲哀也好,欣喜也罢并不是为我自己,是为我们传统文化的命运和学生的价值取向。课选上了,我自然很高兴,毕竟我的传统文化典籍选修课可以开了,而且完全是学生自愿选的!

更让我感到欣慰的是经过师生共同努力,教学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教学中我先为自己作了教学理念和方法的定位。我该怎样讲《老子》呢?首先,我不想仅做个工具书。如果只是逐字逐句地抠生词,译句子,那我充其量不过是个工具书。工具书到处都有,何必由你来当?其次,我也不想做个搬运工,只是把各家各派的观点汇总在一起,兜售给学生,学生自己都长着手呢,自己不会去搜集吗?再次,我也决不要做勾兑假酒的酒贩子,用粗制滥造的假货对付学生。我想我力求做一个酿酒师兼品酒师,用我的良心、智慧、经验与技巧去酿造醇酒----第一要“懂”:深刻领悟老子精神;第二要“通”:从熟悉到通晓,各章各句顺手拈来;最重要的是“化”:把老子的思想与自己对人生的领悟融为一体,把远古的智慧与现代人的生活进行有效的融合,化为自己的思想和语言传达给学生。更为重要的是,教学一定要紧扣学生成长和成才的实际,以解决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困惑为中心。在上学期开学不久,学校发生了一件事,一位即将取得硕士学位并将留校任教的学生寻了短见,在学校师生中引起了不小的波动。对这件事我们教师对外是很低调的,但在校内对学生不能回避,应该正视并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为此我把预计最后讲的关于养生之道的内容临时调整前移,结合老子纯任自然 、清静质朴,宠辱不惊、深根固柢的自然主义养生观,对学生进行调节心态、珍爱生命的教育。针对学生对未来就业充满忧虑,却又无所事事的浮躁心态, 讲解老子“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本,躁则失君”、“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思想, 教育学生志存高远,归根复命,坚守根本。针对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向学生介绍老子以退为进的策略之争、回避锋芒的明智之争和以柔克刚的生存之道。针对学生受功利思想的影响片面追求占有和拥有,讲解老子“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的思想,正确对待“有”并珍惜所有,又要看到“无”的潜力与价值。针对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的苦恼,让学生学习老子所推崇的水德—“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居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像水一样与人为善、像水一样处下不争而又坚韧顽强无往不胜……每到周六我们老子选修课的师生们便如约而至,如同共赴一个心灵之约,共享一场精神盛餐。学生通过作业把自己心事向老师倾诉,我感到自己的心与学生的心从未靠得这样近,我深深感受到做一个教师的责任,也品尝到了当一个老师的幸福。 本学期已是第二次开设《品位老子 感悟人生》选修课了,选课学生也增加了。我向学校申请了多媒体教室,制作了配有音像资料的课件,再也不用在学生的帮助下大段大段地往黑板上抄写原文了。为了加深对老子思想的深入研究,我还申报了题为《老子思想及现代价值研究》的省人文社科类的科研课题。今后我会继续开设中国传统文化典籍方面的选修课,为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也为营造我院的人文氛围尽自己的绵薄之力。有不当之处敬请同仁方家指教。

参考书目: 《老子》《论语》今读 陈怡 程钢编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老子评传》 陈鼓应 白奚著 南京大学出版社

智慧课堂研究成果范文第2篇

——探究梁思成的人格魅力

刘丽娟

师:《梁思成的故事》主要是通过两件事来表现梁思成的人格魅力和人文精神。一是险攀应县木塔;二是保护日本奈良古城。我们首先来看“险攀应县木塔”一事,思考作者是怎样表现梁思成对古建筑的热爱,对建筑文化的痴迷的?

生:“想象着梁思成如何打着电筒爬行在灰尘掩埋的柱梁之间;想象着他们为发现一个千年古塔、为他们的古代建筑研究获得一个珍贵例证而如何的惊奇和兴奋。”古塔已非常破旧,被灰尘掩埋,然而梁思成却为此惊奇和兴奋,因为他清楚古塔的价值。这是梁思成求真、务实、敬业精神的体现,更反映了梁思成对古建筑的热爱之情。

生:“梁思成第一个地往刹尖攀援。”“他顾不上九百多年历史的古塔木板已经枯朽,也未想铁索是否锈蚀或断裂。” “古塔木板已经枯朽”,“铁索是否锈蚀或断裂”说明千年古塔经过风霜的洗礼、岁月的变迁,已经非常危险,但梁思成不顾个人生死安危,“第一个抓住铁索,两腿悬空”,这写出了梁思成对古建筑的痴迷,他把古建筑看得比生命还重要,从中我们感受到了一位坚毅、执着、无畏的建筑学家的人格魅力。

生:作者认为梁思成冒着生命危险攀爬古塔,不是为了探险,不是为了猎奇,而是源于一种来自生命的热爱,是为了传承历史,宣扬文化。古建筑是他灵魂中的一个重要元素。若是古塔有知,必把梁思成视为知己了。

师:岁月的烟尘终究掩盖不住文化的光芒,应县木塔现已成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对痴迷古建筑、把古建筑视为灵魂的梁思成来说,一定会看作是历史给予他的最高荣誉了。由此,我们就不难理解抗日战争期间,梁思成保护仇敌日本城市奈良的“惊人之举”了,同学们能就此谈谈自己的理解吗?

生:因为梁思成“想得更远、更深”,因为“他知道,地球上所有文化遗产,都属于全人类。”所以,在民族仇恨很容易支配人们行为的战争年代,梁思成凭着他对古建筑的执着和痴迷,对文化的理解和热爱,毅然为保护古城奈良奔走呼告。

生:梁思成不仅是中国人,而且是一位建筑学家,出于对建筑的热爱,出于对人类文化的历史和职业的责任感,梁思成才冷静下来,理智下来,做出了让美国军官困惑不解的“惊人之举”。

生:梁思成保护仇敌的古城,并不是不爱国,并不是不仇恨日本侵略者,而是“理性战胜了仇恨”,文化超载了战争的结果。“保护日本奈良古城”这件事既可看做梁思成对古建筑的热爱与痴迷,但更多体现的却是梁思成浓厚的历史责任感,这是梁思成人格魅力的

1 最光彩之处。

师:正是出于对古建筑文化发自生命的热爱,才使梁思成做出了平常人想不到,也做不出的“惊人之举”!梁思成是一位前无古人的真正的建筑学家!保存完好的历史文化名城,不正像梁思成的文化精神的历史丰碑吗?!

作者:刘丽娟

智慧课堂研究成果范文第3篇

一、积极投入硬件建设

学校按照江苏省一类标准,为五校区全面配置了班班通设备,电子白板、录播教室、交互式大屏、智慧黑板、智慧教室等现代化教学设备也逐步更新配备。

为实现各校区内部高速互联互通,学校租用电信光缆,把五个校区组成了一个局域网,出口接入总带宽为1200兆的电信网,为学校智慧校园的软硬件系统提供了安全、稳定的运行环境。

二、不断完善智慧办公系统

学校目前通过钉钉软件对人、财、物、事进行全面管理,做到组织在线、沟通在线、协同在线。通过钉钉的校园管理、校园服务以及家校互通等功能,不断推进学校在智慧办公、智慧教学、智慧家校、智慧德育以及智慧物联方面的应用。

三、深入研究智慧课堂

自2014年开始,学校先后引进了三大智慧课堂系统,开展网络个性化学习研究。重新审视课堂,再塑智慧课堂教学文化,重新定义了学生角色、教师角色;重建了智慧课堂教学模式,一是任务驱动型模式,二是主题探究模式;实现了学习过程的智慧优化,学习内容从封闭到开放,学习方式从固化到自主,学习评价从滞后到及时,学习关系从单向到交互。

目前,学校在江苏省“十三五”重点课题“支持儿童思维协同发展的智慧学习社区建设的研究”引领下,推进智慧课堂年级层面的应用研究。

四、全力助推教师发展

学校努力开发教师专业化发展平台,提升教师的教育现代化水平。一是开辟了教师教研圈,供教师们发表教育教学见解,展开讨论。二是建立了课题管理平台,进行专项课题研究,并与市内外名师在网上取得联系,更大范围内获得专家支持。三是开发了教师成长档案系统,为教师专业化历程发展提供网络管理平台。

五、打造学生成长平台

学校为学生开发了书香网、班队主页、乐群少年宫三个网上实践活动空间,用于展示读书心得、班队活动、校本及班本课程等情况,积累学生个体和各个班级的发展历程数据。目前又利用钉钉的班级圈等功能展示学生的进步;通过钉钉校园宝学生评价系统,从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等方面量化学生的成长历程。

近年来,学校在信息技术与课堂学习深度融合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多次在全国性的课堂教学评比中获一等奖;不断开展片级、江阴市级、无锡市级的智慧课堂展示活动。2019年,实践成果还被推广到江苏省基础教育科研学术活动、江阴市政协视察信息化工作等活动中;《无锡日报》、无锡教育电视台对学校智慧教学作专题报道。

智慧课堂研究成果范文第4篇

幸福指数可以说是当下中国讨论最火爆的一个词汇之一。不同的人对于幸福的理解不一样,其自身所感受到的幸福感当然也就不一样。

《智慧引领幸福》是周国平从价值观角度叩问幸福的一本最新散文集。全书通过十一辑百十篇的文章幸福是一个价值观问题,结合哲学上对幸福的理解,加上自己的体悟,作者认为:幸福在于生命的单纯和精神的丰富。做到这两点就是好,就是幸福。

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幸福是人们的一切行为的终极目的,正是为了它,人们才做所有其他的事情。”有些人弄反了幸福与其他事情的重要性的顺序,于是乎做出南辕北辙的荒唐事。

很多人无法参透幸福的来源,所以他们将幸福定义为物质与欲望得到满足。而在精神方面的财富却是相当贫乏,价值理念的异化指导他们过着争名于朝,争利于市的疲惫生活,对物质财富的追求近乎疯狂,甚至不惜出卖自己的灵魂与尊严。或许在表面上他们是风光的,但在其内心深处一定是孤独和寂寞的,他们也可能真正感受到幸福。因为他们中的大多数被欲望蒙蔽了双眼,成了被欲望操控的行尸走肉,很多人忘记自己当初的理想与豪情,走着看似与自己的目标越来越近但实际却越来越远的路。

人是有思想的动物,所以我们才能够在上亿年的历史长河中立足于生物界的顶端,我们为什么要具有思想?如果仅仅是为了满足自己类似于野兽般低级的欲望,那人又和野兽有何区别?我觉得我之所以具有思想,是为了让我们的满足于安逸,能为我们剖析自己的内心世界提供一个途径从而更多的追求精神层面的满足感和幸福感。

在探索幸福的路上,本书向读者分享了作者对生命、自然、财富、成功、友谊、快乐、爱、做人做事,甚至与幸福相对的孤独、苦难等主题的思考,倡导人们珍惜简单的平凡的生活,注重丰富的内在的精神生活,对于今天疲于生活、为名利所累的现代人,如同一股股清泉,抚慰着心灵,指引着人生方向。

个人认为获取幸福,生命的单纯只是一个前提条件,幸福的最终达成要看精神的感受,主要是三个方面的表现:

一是具有良好的智力品质,主要指智力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在此基础上找到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儿,拥有属于自己的事业。这个意义上的成功才是能带来巨大幸福感的真成功。

二是具有良好的情感品质,主要是指自我的充实。内在生活的丰富,爱的体验和能力,这些都是自己身上的快乐的源泉。

三是具有良好的灵魂品质,主要指善良高贵的品德,真诚的信仰。这是做人的最高的幸福。

幸福之难在于生命单纯之难和精神丰富之难。生命的单纯绝不是贫乏枯燥,它是指一种清晰明了的状态。要维持这种状态,需要人们对自己的生命,人生有一种透悟的认识。从精神的三个方面表现看,首先要有先天的禀赋和资质,另外还要凭后天的修养和提升,两全者少之又少。由此见,幸福的魅力并不在获取后的享受与满足,而在于追求道路上的期冀和愉悦。

如果世人都能真正做到清楚认识自己的内心世界,明白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并

智慧课堂研究成果范文第5篇

这次公开课促使我自己思考,用什么的理念指引上好一节课。——其实点拨、引导之法我一直在使用的方法,但那只是具体做法,——整节课都以某种理念指引,偶尔想过却没有做过。这次公开课有明确要求,我选择了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实际使用了,学生也会不大习惯。这次公开课学生对此很不自然,课堂组织也难以连贯;再加上备课比平时要深,教学内容往往也就无法完成。安排的自主学习五个环节,仅实现了四个。一直认为语文课要依据每篇课文本身的特色来教,变幻多端才是美的。这次教学提醒我,虽说教无定法,但是教学要以一个理念来支撑,形成相对稳定成型的教学模式,而且这一模式要以学生的学为中心。以前我在这方面做得太少了,如果在教到退休,还没有自己的教学程式,课前都要思考用何种形式组织这一课,那是在太累了。因为备课的压力是其次,在初中教学中

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室应该是学堂。“以学定教”、“多学少教”、“以学论教”是很有道理的。合肥实验学校自育自学的经验很值得学习借鉴。感此,要抓紧学习实验学校的经验,学习魏书生等名家的语文教学经验,并且利用暑假,整理每篇课文的本色教学学案,尽快形成自己的教学规范和程式。

这些学习模仿不能停留在书本上,要思考内化,结合眼前的实际,落实到现在的课堂上。

智慧课堂研究成果范文第6篇

培训总结

2018年4月17日—21日,我在学校的安排下,参加了由中国教育技术协会组织《关于智慧课堂微课程及教育技术创新研修班》的培训,在为期四天的培训过程中,我受益匪浅。看到了我自身,在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发现自身的业务水平,已经不能满足新时代教育的要求;也开始反思,现在的学生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教学;为什么学生越来越难教;为什么越来越不爱学习。通过这次培训,我也了解到一些教育的新名词,找到了一些教育的答案。

培训的第一天是由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潘克明教授,给我们做名为《运用融合创新理念指导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实践》的理论讲座,通过这个理论讲座,我认识到了,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深刻改变着人类的思维、生产、生活、学习方式,深刻展示了世界发展的前景。应因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教育变革和创新,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培养大批创新人才,是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作为一门普通的中小学教师,应该深入学习当前教育的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探索、构建以互联网、云平台和大数据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教育发展新形态。将“以学习者为中心”作为核心理念,探索深度融合的新模式和新方法 。

例如1;互联网+教育:在互联网时代,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对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具有革命性影响的教育发展新形态。其核心特征是:教育必须适应互联网时代的要求,并充分发挥互联网对教育的“革命性影响”,以培养出互联网时代的新人。

例如2;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以求实现从教育专业质量向大资源转变,从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向提升信息师生素养方面转变,从龙头发展向创新发展的转变。将首先从构建互联网+人才培养新模式着力,探索基于信息技术的新型教育的模式,实施因材施教、个性化学习的新型教学方式。

培训的后段是由桂林理工大学的专家负责——讲授新概念多媒体快捷技术体系,分为两部分:一是交互式微课程设计制作(春/夏);二是APP速课微信课堂及精准教学(球/冬)。陈三明,博士、教授、硕导;桂林理工大学多媒体软件开发与运用研究所所长,全国教师信息技术培训认证专家。在接下来的几天培训中,我们主要学习了陈三明教授的新概念多媒体快捷技术,通过学习使我感受良多,也提高了我们在制作课件上的水平。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不断的发展,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是新时代教育对教师基本的要求,也是现代教育的大趋势。但是许多一线教师害怕做多媒体课件、害怕做微课,当学校要求教师用多媒体课件上课时,许多一线教师和老教师,都有诸多的借口,推进现代教育技术难度很大;归结原因都是多媒体技术不熟,技术工具成了制约他们的拦路虎。而陈三明教授的交互式微课程设计制作(春/夏)的课程,就是解决许多一线教师和老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和微课中遇到的问题。陈三明教授从一线教师天天使用的PPT入手,,然后提升一个层次,深化其内涵,拓展其外延,称新概念 PPT 。通过一些软件工具,如PPT美化大师、好好字体、新时代指挥棒、PPT遥控器和一些图片视频编辑软件,让老师们过去的多媒体课件,变得丰富多彩,生动形象,更加的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这就是陈三明教授说的第一课堂(正课堂),目的是吸引学生的目光与专注。通过学习培训后,我觉得陈三明教师的第一课堂,是对我们,特别是乡镇中小学教师来说,是最重要。可以通过陈三明教授推荐和培训的软件工具,提升我们制作多媒体课件的水平,进而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

除了第一课堂(正课堂),还有陈三明教授的第二课堂(课网)、移动课堂(PAD上APP微课)和翻转课堂(反课堂)四个教学空间,以知识的主线贯通了学生在四种不同空间的学习体验。把枯燥无味的软件讲成生动有趣的故事会,从知识故事中,学会软件,领悟教育。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发现了很多存在的问题,让我一直苦恼不堪。这次参加了新概念多媒体技术的培训,让我从软件技术上找到了一些解决的办法,让我受益颇多。我会在今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把这次培训的一些理念和软件技术,运用到教育教学中,去探索的解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新哨中学 王志恒

上一篇:服装专业教学范文下一篇:绿色建筑预评估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