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教育行业分析范文

2023-09-19

智能教育行业分析范文第1篇

【摘 要】智能广告是广告在市场与技术的双重驱动催生的新兴广告形态。在此运行逻辑下,智能广告面临数据孤岛、隐私安全、消费者被入侵心理不适感的问题。为了智能广告的继续优化发展,值的探索的路径包括:发展区块链技术归权数据主体、健全法律法规强化行业自律、数据脱敏与数据共享深化数据价值、叙述性广告降低心理入侵感。

【关键词】智能广告;运行逻辑;数据孤岛;数据脱敏

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强调的是用人工的方式创造出像人类一样思考的机器,以延伸机器可操作的能力范围。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传媒业应用人工智能技术也越来越成熟,人工智能正在解构传统的传播形态,传播走入了人机共存的新阶段。智能化将成为信息传播的关键要素,一切的信息传播形态、产业必将发生内生性的变革,都将嵌入智能的基因。

广告作为信息传播的一种形态,也不可避免地走入了智能广告的新阶段,从逻辑层次上看,智能广告是智能传播的一个二级分支,智能广告具有智能传播的共性,也具有广告这一特定信息形态的个性。共性表现为智能化信息传播的精准化、个性化、定制化,个性表现为广告传播的转化率,其中包括公益广告的道德转化与商业广告的商业转化(以下论述更加侧重于商业广告)。关于何为智能广告,目前学界尚未形成具有公认的、一致性的概念,但大多聚焦于智能化技术赋能下的新兴广告形态。

笔者比较认同学者易龙提出的,智能广告“信息最优化自动整合”和“信息高效合理化沟通”的观点[1],据此结合其他学者的既有研究,笔者对智能广告的理解是:智能广告是以大数据为原料,利用智能化技术实现说服性信息与消费者需求之间,高效合理沟通和最优自动整合的信息传播活动。按照此定义逻辑,本文拟探讨两个核心问题,一是智能广告运行的逻辑;二是智能广告发展的堵点并提出策略建议。

一、智能广告的运行逻辑

智能广告的运行逻辑指向两个维度,一个是智能,另一个是广告。前者继而指向技术层面的人工智能,以大数据为驱动原材料,运用图像识别技术、语音识别技术、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等不断发展的“人性化”演变趋势的技术,对数据进行挖掘、分析后运用算法推荐,实现信息的精准匹配;后者继而指向市场层面的用户需求。技术和市场双轮驱动智能广告的不断运行。两者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一)现实市场逻辑:用户需求

广告的本质是搭建商品或服务与消费者之间沟通的桥梁,以最大程度刺激消費者的消费欲,将其转化为企业盈利。因而挖掘和满足消费需求,对消费者画像的精准描摹,是广告传播的前提。发现消费者的既有需求和隐藏需求,并将其运用于广告创意、广告制作之中,可以使得广告传播效率最大化,即消费者洞察。

限于技术条件的不成熟,传统获取消费者需求的手段主要为市场问卷调查或消费者小组访谈,消费者画像较为模糊、消费需求反馈较为滞后,无法实现精准传播也无法即时应对消费市场的变动。

现实的矛盾是,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与海量广告信息无法满足消费者需求之间的矛盾,这也就是智能广告运行的市场逻辑轮之一。需求侧的广阔市场,刺激资本市场关注消费者的消费欲望,催生智能广告的出现。

(二)技术发展逻辑:算法推荐

市场逻辑轮并不仅仅存在于智能广告阶段,而是在广告发展的每个阶段,都可以窥见市场因素的影子。而将广告带入智能广告阶段的重要动力来源,则来自智能技术的发展,智能技术的发展将原本广阔而模糊的市场,变得清晰而广阔。

大数据技术的出现改变了传统依靠调查问卷和小组访谈进行市场调查的现状,依托大数据消费者洞察,在很大程度还原了客观现实,展现了消费者的真实转态;数据的动态更新,则助力了消费者洞察的数据时效性。真实性和时效性的双重加持,保证了以大数据为驱动原材料的算法计算,可以立体化、多角度的解析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基于多维数据的计算,可以得到精准的消费者画像,这种画像甚至会描摹比现实更加立体真实的消费者画像,实现前台画像与幕后画像的精准融合。

大数据助力消费者画像的精准呈现,算法推荐技术则助力广告的精准投放。智能广告算法推荐技术最大的特点,就是在适合的时间、适合的地方将适合的广告信息推荐给适合的消费者,提高广告曝光率和转化率。算法推荐整合消费者既有购买行为、网络足迹、软件数据,运用程序化投放工具优化广告投放媒体组合,将个性化广告内容进行直达用户的广告投放,形成“千人千面”的智能广告投放。

二、智能广告运行的困境

智能广告运行的原材料就是大数据,没有数据也就无法描摹出精准的消费者画像,也就无法实现精准化传播,广告就无法实现最大转化率。数据成为智能广告运行的关键问题,目前智能广告发展的困境也就集中在数据问题,具体而言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数据壁垒难以打破,针对同一消费者出现多个数据孤岛;二是由数据泄露带来的,心理上被入侵的心理感。

(一)数据孤岛:模糊的用户画像

大数据的价值就在于容量大(volume)、多样性(variety)、高速率(velocity)、价值大(value)。大数据不仅仅是一个智能化技术,更是信息社会智能广告公司发展的富矿,是企业发展的生产要素。人工智能时代,用户大数据资源的多少和优劣成为决定智能广告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性因素。[2]掌握数据资源丰富的智能广告公司就可从数据的富矿中挖掘、分析、描摹出精准的消费者画像,就可针对异构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进行“千人千面”的广告投放。掌握消费者大数据的数量和质量,与智能化广告投放准确到达率之间呈现正相关关系,并出现“马太效应”。

除却技术发展的更新迭代,数据孤岛成为制约智能广告发展的首要问题。数据孤岛具体可划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各数据平台之间的数据壁垒造成的数据孤岛;二是平台内部各组织机构之间独立运作造成的数据孤岛。数据孤岛使得原本具有巨大潜能价值的数据,成为数据熵。一方面,互联网巨头BAT垄断着消费者的头部数据,小数据平台虽然掌握一定的数据,但无法撼动头部数据的垄断地位,形成“二八”格局;另一方面,数据平台内容各组织机构之间零散化的管理方式,造成了数据库之间的组织壁垒。对于同一消费者数据,各数据库成为了松散浮游的原子化结构,各数据库之间的缺乏关联性,也就使得数据的价值无法发挥最大化。

不论是智能广告还是大数据营销,只有在获得多元场景的行为数据之后进行数据交叉分析才能立体化、多角度解读消费者的行为和态度。[3]数据孤岛造成了数据之间的区隔,封闭的数据会使得丰富立体的消费者画像变得模糊化、片面化,继而影响智能广告投放的精准度。

(二)隐私忧虑:被入侵的心理不适

人工智能时代,广告传播进入“无数据,不传播”的数据驱动阶段,数据成为智能广告时代的底层原材料,成为智能广告公司重要的的商业资产[4],数据来源成为智能广告时代的核心问题。而现状是,作为数据贡献主体的数据提供者在数据权力场域中却处于弱势地位,数据平台凭借自身的技术优势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健全,压榨式的窃取数据主体的数据,严重侵犯数据主体的隐私权。

智能广告的数据与隐私问题具体可划分为两个层次,一是数据缺乏有效监管,消费者隐私保护困难;二是智能广告投放过程中,精准投放带给消费者心理上被入侵的不适感。数据安全问题就越发引起消费者的担心忧虑,依托消费者行为数据进行的算法推荐却将消费者自身困于“圆形监狱”之中,消费者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将砌监狱的数据砖块交于数据平台。关于数据安全的问题的三个维度也就浮出水面,一是如何切实保障数据主体的数据授予权;二是如何有效监管数据平台的数据安全问题;三是如何权衡数据安全、隐私保护与大数据使用之间的矛盾。概言之,即三个关键词——保障、监管、权衡。

第一层次指涉的是数据安全的实体层面,第二层次则指涉的智能广告投放的心理层次。基于消费者画像的算法推荐智能广告投放,在实现了“合适时间、合适地点、合适广告投放给合适消费者”的精准投放上,却带来了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被入侵的心理不适。所谓“被入侵的心理不适”指的是由于接受超低时延推荐广告,造成消费者心理上的被冒犯、被入侵。入侵感是广告自身商业属性携带的一体两面,说服性信息无法避免带给消费者的入侵感,甚至会引发消费者的反感。而智能广告在实现精准投放的同时,也变成了“精准打击”。时空距离被智能技术极致压缩,心理层面上被入侵的不适感被放大,甚至转变为消费者对于广告、对于产品、对于品牌的反感,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

三、智能广告的破局对策

数据的的便捷使用及数据安全与消费者隐私保护之间存在着零和博弈[5],寻找到二者之間的博弈点,需要智能化技术的进一步优化升级,也需要相关法制法规的进一步完善健全。针对本文第二部分指出的困境,笔者提出发展区块链技术归权数据主体、健全法律法规强化行业自律、数据脱敏与数据共享深化数据价值、叙述性广告降低心理入侵感,四条对策以推动智能广告突破发展瓶颈。

(一)发展区块链技术归权数据主体

在数据产业生态系统中,数据垄断方、数据生产者和数据使用者之间权利不对等是导致数据难以开放和共享的主要成因。[6]消费者作为数据主体——数据的生产者却无法掌握数据的主动权,还要承担数据泄露的造成的隐私风险,是当前隐私数据安全问题的症结所在。区块链技术的出现为解决这一症结提供了技术可能性,通过分布式账本的存储方式,在技术上实现了数据安全的账本记录,每一次的数据变动都会被记录在区块链上,并通过账本的复制实现全域更新,数据被完整的保留在区块链上。运用区块链技术、通过消费者用户协议,将数据授予权归还数据主体,在技术层面已无障碍。

普及运用区块链技术的障碍就在于,协同式的账本存储方式在赋予每个数据独一无二的无可复制地位和高难度修改的同时,对终端设备的存储能力和网络信道的传输效率提出了新的挑战。因而,发展区块链技术归权数据主体的障碍就转化为底层逻辑的物质问题,即发展更小体积更大存储能力的终端设备和提升网络信道的传输效率并最大程度降低二者的设备成本。只有满足以上的物质条件,区块链技术才能真正得大规模普及化运用,惠及普通的消费者数据主体。

(二)数据脱敏与数据共享深化数据价值

数据脱敏[7]指的就是剔除出数据中的敏感部分,以满足数据生态系统的继续发展。在实现数据脱敏的基础上,搭载区块链技术,可以有效维护消费者数据主体的隐私安全。在这一层级上,建立科学的数据共享机制、数据交易机制,就可以实现单点触媒的累积与关联,深度挖掘数据的价值,解决数据孤岛问题。但是智能广告行业作为涉及敏感信息的行业之一,数据的过度脱敏又可能无法定位广告的消费者,也就无法实现智能广告的精准投放。

数据脱敏与智能广告投放似乎在逻辑上存在对立,但是只有寻到到二者的博弈平衡点,才能实现隐私安全保护与智能广告发展的双赢发展。根据不同的数据使用需求,建立适配层级的数据脱敏机制,在不影响广告投放的前提下,数据尽可能不指定于特定的消费者数据主体;其次,建立消费者推荐退出机制,将数据被遗忘权贯彻落地;再次,建立脱与不脱、脱哪里、脱多少、怎么脱的动态脱敏机制。

(三)健全法律法规强化行业自律

2018年5月,欧盟出台了《通用数据保护条例》,对数据搜集、传输、保留和处理设置了法律上的规定;2021年1月1日,我国实行的《民法典》第六章“隐私权和个人信息保护”也对个人信息的相关事项制定了法律规定。法律法规的不断健全,为消费者数据主体的隐私数据安全提供了最低和最坚强的保护。数据可携带权、数据被遗忘权等新兴权利的设置,赋予了消费者数据主体保护个人隐私的主动性。[8]

成文法律的制定和修订都有一定周期,与实践发展之间存在一定的时滞。因而,行业内部的自律就成为法律法规的重要帮手。强化智能广告行业内部的自律,建立智能广告行业内部的纲领性准则,并根据情况适时调整具体行业准则。对于行业内部出现的严重问题,从业者全体排斥,让破坏规则的人承担责任。同时,将卓有成效的行业内部准则,通过立法途径报送立法机关,转化为成文法律法规。法律与自律的结合,为推动智能广告健康发展,提供除技术外的另一重保障。

(四)叙事性广告降低心理入侵感

破除智能广告精准投放给消费者带来的心理上被入侵感的关键节点就在广告文本维度上,广告文本维度具体可划分为广告形式层面和广告内容层面。

广告形式层面而言,智能广告的发展已经探索出一些新的形态。如信息流广告和植入式广告,前者通过将广告伪装成消费者浏览信息的一部分,破除硬广告直接介入的强入侵感;后者通过与其他文本形式的结合,将广告植入其中,通过“广告尾题”的巧妙设置,使得消费者在低排斥感的情境中接收广告。针对两者的问题,信息流广告需要在算法优化提升的加持下,更加精准地匹配信息流广告的主客体;植入式广告则需深耕创意,以更具创意、更加讨巧的方式是植入其他文本。

广告内容层面而言,陈述性广告直白式的广而告之,容易引起消费者的反感;而叙述性广告运用文学创作的手法,将商品、服务的广告信息放进了故事情节中,在叙事的过程中进行广告信息传播,可以降低消费者心理上的入侵感。智能广告在广告内容上要大力创新广告的表达形式,将叙事性基因融入广告创作的过程之中。甚至要故意设置悬念、打破常规的叙事逻辑,创造跌宕起伏、引人入胜的效果,加深消费者对于广告信息的感知,设置消费者符码解读的意图定点。

当前,人工智能已经基本完成了在广告行业的布局[9],市场与技术的双重逻辑轮驱动智能广告的发展。数据孤岛、数据隐私安全、消费者被入侵的心理不适等问题的解决是智能广告继续优化发展的关键。这些关键问题既是广告业在新时代的机遇也是挑战,区块链技术的入场与相关体制机制法律法规的健全完善,或将助力智能广告突破瓶颈实现涅槃。

【参考文献】

[1] 易龙.智能广告初论[J].新闻界,2008(04):170-172.

[2] 廖秉宜.优化与重构:中国智能广告产业发展研究[J].当代传播,2017(04):97-101+110

[3] 姚曦,李斐飞.精准·互动——数字传播时代广告公司业务模式的重构[J].新闻大学,2017(01):116-124+152.

[4] 段淳林,宋成.用户需求、算法推荐与场景匹配:智能广告的理论逻辑与实践思考[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0,42(08):119-128.

[5] 姜智彬,马欣.领域、困境与对策:人工智能重構下的广告运作[J].新闻与传播评论,2019,72(03):56-63.

[6] 周茂君,潘宁.赋权与重构:区块链技术对数据孤岛的破解[J].新闻与传播评论,2018,71(05):58-67.

[7] 郭嘉凯.数据脱敏:敏感数据的安全卫士[J].软件和信息服务,2014(02):66-67.

[8] 百度百科.通用数据保护条例.[EB/OL].(2021-03-01).http://baike.baidu.com/item/通用数据保护条例/22616576?fr=aladdin

[9] 秦雪冰,姜智彬.人工智能驱动下广告公司的业务流程重组[J].当代传播,2019(02):93-96.

智能教育行业分析范文第2篇

摘要: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建筑智能照明控制系统也获得了迅猛发展,想要提升整个建筑智能照明控制系统的光照效果,同时兼顾环保效益就要不断完善建筑智能照明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案,提高智能照明控制系统的现代化技术水平,本文从分析智能照明控制系统的优势入手,结合智能照明控制系统的构成,分析的智能照明控制系统设计,希望在实践应用中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智能建筑;建筑智能照明控制系统;设计方案

引言:

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发展的过程当中,需要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支持,在互计算机网络技术和通信网络不断发展的基础之上,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得到了长远发展,在实现照明功能的同时,也应当充分考虑到绿色环保效应,所以應当不断改善设备的管理,提高灯具省寿命和照明质量,促进智能照明控制系统的发展。

一、智能照明控制系统优势

智能照明控制系统是建立在现代化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基础之上,通过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信息通讯技术,将照明系统当中的单元通过信号总线的形式,连接成局域网支持下或总线形式的智能控制网络系统,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实现对照明系统不同区域,不同功能,不同需求的系统性控制,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可以实现多种照明效果,且具有很好的节能效果,所以推广和应用的速度极快,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可以通过用电负荷控制,通风供热系统等,实现系统中的调光,功能,场景控制等智能变换,而且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和环境变化,自动调节照明系统中设备运行的状态,在优化照明效果的同时发挥节能优势,而且加强智能化控制也有利于提高照明系统的整体安全性,除此之外,智能照明控制系统还具有易安装异步线的特点,极大地方便了建筑物的整体设计和改造[1],

二、智能照明控制系统构成

(一)系统单元

智能照明控制系统的应用愈来越广泛,通常都采用为数字式照明系统管理,这样智能照明控制系统,通常除电源设备外,由系统单元,输入单元和输出单元所组成,且每一个单元都设置唯一的单元地址,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通讯信息技术中的软件对不同单元进行功能设定,以实现整个照明系统的智能控制。

(二)输入单元

智能照明控制系统的输入单元可以包括可编程的多功能开关,输入开关,红外线接收开关以及红外线遥控器,这些输入单元可以实现对智能照明系统的开关控制,定时控制智能照明系统中软件启动和软件关闭,通过红外线遥控器也可以实现灯光调光等功能,所以输入单元在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当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2]。除此之外,输入单元也包括多种功能的控制板,传感器,通过控制板和传感器能够实现对使用环境亮度需求的监测,更好的根据使用需求进行亮度调节,保障灯光的照明度,同时达到节能的作用。

(三)输出单元

智能照明控制系统中的输出环节主要作用是接收网络传输的信号,通过传输来的信号对整个控制系统中的相映回路输出进行实时控制。继电器是输出代言的主要部分,调光器能够对输出单元进行模拟量控制,包括调光接口,红外线输出模块等主要部分。现阶段智能照明控制系统主要采用集中控制和管理,分散执行的方式来实现节能操作,所以需要包括计算机主通信控制器在内的中央监控中心和智能照明控制柜。智能照明控制系统的控制和管理工作主要依靠主通信控制器来实现,而主通信控制器和智能控制柜之间的通讯网络可以通过编程控制器来实现,通过编程控制器能够加强对整个智能控制系统的管理,实现灯光的开关以及调光处理,在异常用电的情况下还能够采取紧急措施,以此来达到智能控制效果和节能效果。

三、智能照明控制系统设计

(一)智能照明控制器的设计

智能照明控制器能够实现对整个智能照明控制系统中电压,电流,频率的控制,同时对于灯光高度,位置,颜色也可以实现相应的调整,促进智能照明控制系统照明效果达到最理想程度。因此是智能照明控制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用型智能控制器专用型智能控制器是现阶段智能照明控制器的常见形式,PLC和DC是通用型智能控制器的常见控制器,能够实现对灯光的控制,而专用型智能控制器通常带有微处理器,能够满足照明设计当中的复杂需求,是非常重要的智能照明控制器[3]。

(二)控制方式的设计

通常想要实现照明系统的智能控制,可以通过分区控制,分组控制,分类控制等控制方式。分区控制是需要将整个照明系统根据使用情况划分为不同的子区域,通过计算机软件来实现对每个子区域的独立控制,同时也要对其进行联合控制。分组控制是要根据使用需求和设计要求,将照明系统划分为小组,每个控制小组由若干个照明回路组成,通过加强组的控制来实现整个区域照明的控制。分类控制是指对相同性质的对象进行分类,根据实际的使用需要和设计需求进行不同类别的控制。组控制,分类控制以及分类控制都可以实现对整个照明系统中电压,电流,频率的控制,同时也要可以调节灯光高度,位置,颜色的在确保照明系统正常运转的情况下,最大程度的达到绿色照明的效果,以节约用电[4]。

(三)控制系统的设计步骤

智能照明控制系统的设计需要根据使用的实际需求制作详细的照明回路负载清单,在照明回路负载清单中,应当详细标明照明回路的供电模式,灯具的选择类型,照明回路类型,以及照明回路控制方式。在详细设计照明回路负载清单后,应当加强控制模块的选配,确保智能照明控制系统中的照明回路,最大功率都在控制模块的额定负载容量范围内,以此来提高整个智能照明控制系统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确保智能控制系统的应用。

结语:

智能照明控制系统是建立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发展之上实现的照明系统智能控制,随着微电子技术和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照明系统的设立也应当更具有独立性,节能性,在不断提高照明质量的同时,也应当注重灯具的使用寿命以及绿色环保性。

参考文献:

[1]叶奇影. 试论建筑智能照明控制系统设计[J]. 装饰装修天地,2020(2):182.

[2]林捷. 建筑智能照明控制系统设计探讨[J]. 福建建筑,2018(4):135-140.

[3]鄢华. 现代建筑智能照明控制系统设计[D]. 黑龙江: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

[4]黄忠淦. 医院建筑公共照明智能化控制系统设计[J]. 现代建筑电气,2010,1(2):14-17.

普罗斯电器(中国)有限公司

智能教育行业分析范文第3篇

(个人见解供参考)

进入公司将近一个月时间,对公司现有的运作模式和经营状况、发展规划大致己有了初步的了解。根据个人了解的情况对公司现状分析如下:

一、公司的优势分析

1、目前主营业务为各类XXX、XXXXX系列产品,具备初步的规模

2、目前支撑产业为积累的部份XX客户和XX年开始合作的XX客户(以代理为主,性质为“炒单”)

3、社会资源网尚可,具有一定数量且比较稳定的供应商

4、有一定的经济基础

5、已确定“产业升级”项目一个(XXXX的开发与推广)

6、为满足市场需求,增大产能,将进行战略转移(初步确定搬到XXXX电子城附近)

二、现阶段公司的发展目标

1、属于企业产业升级的投资阶段

2、产业品牌化、正规化、规模化发展

3、配备专业的企业管理团队制定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

4、资金的再次积累

三、公司全局分析与建议

1、公司中层、基层管理、基础管理方面 a、公司中层管理方面

优势:具备实际事务性管理、分析能力、较稳定、忠于公司、有责任心、有大局观、对全局大方向掌控比较好。

劣势:全局性的计划、规划出来之后具体的操作、过程控制的细节方面有所欠缺;个人主义情节较重,对细节管理的理念内心深处不太认同(而生产、技术型企业的生产、开发、物控等各部门都是“细节决定成败”)。对公司前景内心认为不是很乐观(主要体现在公司业务层面上);防备心理较重,大部份时候无法从内心深处与他人进行有效沟通(如果信任一个人,会将自己压抑的一些独到见解和问题点开门见山的说出来)

分析:因之前在规模性的公司里面从事过以生产为导向的管理工作,在满足业务量的前提下能全方位掌控生产系统大局。因在一个规模性的公司针对于生产系统内各部门、岗位都是比较完善。因人员较多,更容易储备各类人才,使得在人才储备培养、工作衔接、人尽其职、其责、其岗等方面都具有较大的优势。反观一个小规模的企业不管是人才储备还是招聘合适的人选,都将会因企业规模的原因形成瓶颈。同时之前规模性公司里面许多事情(特别是细节方面)都可以随手交给相关人员处理(因有专人处理对细节掌控较好),而现在都是亲力亲为,一旦处理的实际事务较多,一些细节往往就被自动忽略或省略了(个人性格方面的缺陷也是一个方面的原因)。同时因前期公司的工资制度与市场不能有效接轨,再加上没有专业的人事、行政导致在人员招聘方面形成“短板”,许多时候生产系统各层级脱产人员、管理人员都加入了生产一线的装配中。在此前提下都不能将订单做出来,于是按时完成生产任务满足客户的出货要求成了公司的第一重中之重。同时中层管理人员也以其职位的影响力将其他部门的工作重心全部偏移到生产。导致仓库进出货、采购的许多流程细节都脱轨(没有第一时间完善相关流程,因为此事特急,特事特办,一旦这种事情多了,仓库肯定散、乱、烦、盘点数据差异较大)。而且其个人做事习惯是将大方向的事情自己思考到位后,直接对下级人员进行安排,在个别下级有异议时强制执行(好的一面是全局能掌控好,不好的一面是无法发挥下级管理人员的相应能力导致辞职、和不发表或保留意见、出现问题不反馈或认为反馈还是自己解决懒得反馈,最后中层人员自己唱独角戏),下级出了一些没到位的地方或问题我们中层管理在处理过程中有点放大(导致团队凝聚力无法形成),在工作过程中过多的对其他人员或下属给予“抱怨”、“指正”、“批评”缺乏对下属各层员工的“肯定”、“认同”、“鼓励”(各层级管理人员都或多或少有此问题在身)

1

建议:中层管理人员以每周为单位,就所管辖范围内的人、事、团队建设、出现的问题、对下属管理人员召开会议(正在进行)。不过任何事情一定要先征求相应事件对应管理人员的意见,逐步提升下属管理人员自动自发、全面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全局性思考的能力和自身修养,在建议和解决方法达不到公司要求时,我们中层管理人员在肯定后再给予补充,“同时给予鼓励”。以适应公司后期进一步的发展打下基础。同时公司就各管理工作岗位的职责、权限、考核以制度形式作出明确规定为后期人员的提升、招聘、用人提供软件平台的支撑。在管理细节方面,个人建议:实行数据化管理(生产过程中必须用报表或单据将计划、领料、生产过程中的直通率、返工量、问题分析、补料、退仓、成品入仓等等);即:销售订单下来后,怎么列表出来将过程全面体现,以减少与上层、营销、厂长、仓库、财务部门的沟通瓶颈和减少成本核算难度。(通过对各类报表数据的收集,养成自动发现问题、掌控细节的习惯)

b、公司基层管理方面

优势:配备了相关岗位(各车间拉长、领班、仓管、组长)

劣势:起到的作用相对有限、公司下放了相关权力因种种原因和习惯并没有按照各自的权责执行(不能做主、)、自身沟通方面缺乏主动性、没有相关的规章制度(岗位职责、权限、考核)作为正规管理的支撑平台。同时自身的管理理念:个人认为优秀的员工每天安排工作都会重点对待,认为不行的员工,自生自灭,随便安排一下工作就行了(在没有给予培养和多次指导、提醒下而逼其自动离职)。最终导致管理与员工离心离得(有没有想过用什么方法能不能提高,不能提高只要不是特殊时期直接辞退,用不着在这里浪费时间,从而导致公司的成本虚高。“只看到了,认为做多少拿多少工资,没看到公司其他配套福利全部都要投入进去,水、电、生产不合格品导致原材料浪费、消极怠工从而影响大部份员工的积极心态、整体工作氛围无法提升起来更不用谈凝聚力了”)。

分析:参加过公司主持的几个会议,虽然当时提出和布置了现阶段的工作重心,下一阶段的工作任务,不过会议过程中基本是主持者一个人在演讲,其他人都是心不在焉,根本没有融入到会议中。反正你说你的,没有主动献言献策积极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想法,特别是问题出现后,面对的是批评不断。而不是第一时间解决,解决之后是否有检讨会,以后怎么杜绝类似事情,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法。会议记录要形成档案所有人员全部签名。不要发了一通牢骚最好大家都无所谓。会议结束后缺少跟踪、又无人“主动逆向汇报”对过程进行监控更无具体考核(现在的考核因没有数据支撑而导致失去应有的作用,现在大家都认为是“反正你想给多少就多少,又没有明确的指标,就算是有指标都是明明完不成的”)最后变成了你说你的,我做我的,导致会议没有起到多大的作用。虽然各岗位职位定下来,但对岗位的职责、权限、详细考核没有确定,现在主管就做了两个方面的事情;一是自身工作做好起到带头作用,二是将已经到了最后期限还是解决不了的问题向上反馈(很少提前汇报)。至于车间内部团队协助、凝聚力、鼓舞员工势气都没有体现出来。当然产生以上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中层管理人员对下级管理没有真正放开手脚(比如: 30元以下的建议奖惩权、20元以下直接奖惩权、对于本组人员不听从指挥的可以退回公司人事行政部重新要求公司另派人员的权力等);二是基层管理过于依赖中层人员,当然因现阶段中层人员的管理风格(即:部份事情直接或插手处理,并没有给下级管理较大的管理空间;同时一线管理又以实际事务性工作为主,特别是前期因生产一线员工缺少还需亲自顶替岗位,在生产过程中对前后工序临时异常事件的即时掌控有难度)我们可以想一下:过程控制不到位、不好、会有好的结果,反过来,将过程控制每一步落到实处了,结果会不好?出现过的质量问题屦次重复出现,能不能做一个车间的计划板报的备注一栏里面加以注明(注明:哪些工位需重点注意的有哪几个方面的质量,或产生了哪些质量问题;既可提醒新、老员工,又可以加深客户对公司管理的认可)。

建议:建立各管理层级相对应的岗位职责、权限、考核标准;按建立的各级管理程序下放权限、层层监督、管理、考核,提升企业内部管理网络,解决各级管理人员喜欢将事情推托的习惯,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一线管理人员的重点是“过程控制”+“实际动手培训能力(技能培训)”+“发生在本职工作的各类数据报表填写、分析、汇报”+“每日工作计划、安排的执行”+“与其他部门协助与合作”;中层管理是“计划控制”+“细节监督”+“数据汇总、分析、汇报”+“任务目标的分解”+“对下级管理的定位、监督、考核(用数据说话)”+“协调内部各部门各级管理人员的矛盾和异常”(所有一切都要求有记录,

2 能体现工作内容、价值和考核的相关数据)

c、公司基础管理方面

优势:前期积累、沉淀了部份具体工作的流程与执行标准

劣势:现在大部份都“束之高阁”了,而且人员变动较大,三年以上的老员工(含管理人员)没有几个,之前的培训和积累已经消失。而现在大部份的新员工对系统性的基础管理都不清楚,也没有人来主导性的灌输、宣传。

分析:随着时间的推移,部份执行标准因没有人主导和监督、考核渐渐被团队所丢弃与遗忘,从而导致见到不好的现象、稍微动手也能解决的事情在没有吩咐的前提下都选择“漠视”、“无视”、“个人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们瓦上霜”,只要事情扯不到自己身上就行了,其他的都懒得管。

建议:以真正发挥绩效考核的价值为目的:从管理层到基层员工以自身岗位职责和本职工作做起。通过工作日记、职责、权限等的考核,另加上平常的团队协助、献言献策、个人本职工作之外的表现;工作心态和做事效率等方面进行综合管理与评价(真正让绩效考核发挥应有的作用,让员工看到自身优秀点和不足处)。

2、公司客户及营销方面

优势:目前客户资源不够丰富,订单受季节影响较大;近几年淡季保证公司生产一线的运转都有难度;

劣势:优质客户较少;与大部份客户没有形成战略性合作伙伴关系,受客户制约较大;特别是对现阶段的国外市不了解,没有相关调查分析报告和其他相关信息的沉淀从而无法对公司产品的开发进行调整与定位;更不用谈企业的

三、五年规划。 分析:自己品牌定位于中低端市场,但在市场营销这一块思路不到位(针对国内市场:中低端市场不像做高档货,个人认为:主要体现在市场的占有率,一旦市场占有率高相对来说零散客户的购买机率将大大增加,所以认为铺货非常重要,下一步可以产品升级再提升价值。针对国外市场:没有找到足够多的平台和渠道导致寻找的客户数量和接触机会不多,质量差不多,价格便宜为什么没有合作客户,所以必须得先从自身找问题、找差距;给业务员的压力不够)。

建议:销售部营销人员战略性眼光有待加强,不要一天到晚盯着家里面的客观事实来作出个人的主观臆测(销售部更不要因为公司过去的实际情况、现在的产品生产、质量等方面过多的抱怨,没有卖不出去的货,只有不会推销的业务员,当然真出现质量或产量跟不上的问题有专人来解决,每个岗位每个员工根据自身的定位做好自己最主要的工作才是重中之重)。营销一定要走在前面,走在公司任何部门与事情的前面。(我个人认为营销部营销人员的职责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为公司带来多少成交客户;

二、为公司带来多少意向性客户;

三、所有拜访过的国际客户或沟通过的国外客户详细资料及沟通内容;这三个方面都需沉淀成公司的文件或报表每天、每周或每月定期上交到公司高层管理人员。不要因为走了一个人而影响到一个部门的正常运作。所有客户(国内、外)需要根据所属地区、实力、等级分类、资料汇总、才能制定销售、生产计划,这样可以提前让生产及其他部门做好准备工作(预案)。在公司里什么东西都需要用数据来说话),而且老客户的维护成本与新客户的开发成本根本是两个概念问题,悬殊太大(评估机构给出的数据是相差五倍),所以任何一个成熟的公司对于老客户的维护都是重中之重。只有合作的稳定客户群体增加到一定的量,企业才有大纵深、才有回旋的空间。到了后期如果真想把业务这一块掌控起来,最好是聘请专业的销售管理精英来完成。

3、公司成本控制

优势:管理人员有成本控制意识

劣势:管理人员虽有成本控制意识,只是对细节掌控不到位,最终还是浪费了成本;同时在成本控制方面内心处与公司高层的理念有一定的距离。员工大都没有过多的关注成本控制这一块,一味追求速度导致各种问题经常出现(机器方面没有专人更没有定期维修与保养,导致公司一些破旧的设备既占用空间又没有发挥剩余价值,反正出了问题自己人修不好就丢一边先放着,这一放就不知道要放到什么时候了。);中层管理人员在灌输方面的力度不够。同时公司财务这一块对报销细节的审核太过,导致大部份人宁愿自身采购也不想从公司走帐报销,同时此部份人内心深处对公司产生了距离感(认为不被信任,人都是相互的,既然你不信任我凭什么让我信任你)。

分析:因现阶段由于各级管理人员各项职责、考核没有建立,没有过多的要求、比较随性,导致良好的工作习惯和氛围都没有体现

3 出来。同时员工更换频繁、文化水平、职业素质较低,公司对这方面的宣传力度不够也是一方面的主要原因。就目前所了解的情况,目前公司的主要成本有以下:水费、电费、员工工资、福利、建设投资、市场营销投资、车辆费用、设备零部件采购维修费、新设备投入成本、易损易耗采购、税收、产房宿舍租金、设备、车辆、电器设备折旧分摊成本、办公室电话、网络、办公用品、新老客户维护成本等)。

建议:水费、电费由主管负责制(上、下班开关水和电的控制,各车间负责人所需负责的区域);设备维修成本机修或电工负责制(以检查维护、维修记录和维修成本作为评估考核依据,现阶段可以考虑让人兼职);易损易耗由中层管理人员负责制(严格执行公司各类易损易耗品、劳保用品的发放数量,杜绝个别员工将易损易耗品带回家中使用或毫无节制的使用,杜绝管理人员无所谓态度培养良好的职业习惯);以上将在各级岗位的职责和考核中进行体现。同时公司由管理团队以考核形式对各岗位职责每月进行统计与评估在绩效工资中或奖惩办法中进行体现。用钱容易赚钱难,节约一分成本比在市场中赚一分利润容易。(节约一分钱等于多出一分钱的纯利润)现在企业都在讲“找管理要效率”我们还停留在什么阶段?许多员工上班后10分钟之内等待管理人员来安排工作或等待拉线前面的半成品能流到自己岗位前,既影响员工情绪(做不出产量赚不到钱)、又影响生产进度、影响公司成本(占用厂房面积,占用公司流动资金、水、电)。员工在生产线生产过程中我们基层管理人员一定要随时提醒注意安全、注意各工序的质量、注意方法、注意成本(镙丝到处掉、产品没按规定装箱导致刮花报废、方法不对强行安装导致报废等等)、了解员工手头上的工作是否紧促是否安排方面能找到更好方法发挥所有人员最大的价值。有什么心得第一时间在记录本上体现后期可以根据这些心得体会对生产现场进行管理升级,一旦管理提升也直接影响到成本的下降。

4、公司中长期规划 优势:有初步的思路

劣势:没有细化到操作层面(没有具体的规划,属于走一步看一步摸着石头过河了)

分析:因公司现阶段情况较特殊,在中长期规划方面以高层个人思考和规划为主。同时许多事情又需高层亲自解决(客户引进的最终谈判、客户在销售过程的问题解决、管理人员就现场问题的推拖、客户的维护、社会资源的维护等等)导致精力不够,规划方面无法进行细化或者稍微有点概念性的框架就开始实施,同时在实施过程又需要高层亲自处理(营销策略、重点客户跟进、大客户异常问题处理、中层人员招聘等等)。同时对于“产业升级”整体局势不熟悉特别是营销(只能凭判断而不是事实和数据来说话),对于规划中的后一步工作开展不能做出更多的有效铺垫。有规划才能做基础建设、有基础建设才能做组织架构、有组织架构才能做岗位职责和考核、有岗位职责和考核才能招聘和筛选到适合的人选、有适合的人选才能使企业的中长期规划得到实现。

建议: 以公司现有人员为基础将产业升级运作规划形成书面性文件,同时设立主要团队成员(职责、权限、绩效)及后期工作开展计划(包括时间、各项工作开展进度,并每月召开会议一次以修正计划和工作中的偏差),使工作开展具有方向性和可操作性。(规划包含:公司后期发展方向的定位(行业定位、品牌定位和市场定位)多长时间需达到多大的规模销售量 ,(国内、外客户资料想将一切办法拿到手,平台是一个方面,通过一些非常规的手段找到客户的直接联系方式只要能拿到,后期能合作就可以给出奖励,至于国内客户可以考虑使用“电话营销”的模式直接推广)

5、高层管理:让中层管理人员有距离感

优势:良好的愿景(希望公司发展壮大,内部管理能良性运转)

劣势:因前期个人的工作性质养成了习惯过多涉入到实际事物的处理中导致精力不够,同时对公司整体发展规划与公司发展前景缺乏比较全面与清晰的思路、信息和数据(从公司内、外部获取的信息量无法满足公司发展的需要);个人做事风格无法有效凝聚团队,过多的时候站在自己的思考角度、公司角度和事务产生原因的本职角度来看问题,站在员工立场来思考问题的时间比较少。

分析:由于自身人生经历的原因,对于企业在发展初期、中期和后期只能借助其他企业的实际经验作为参考。但每个公司的实际情况都不一样,同时自身过多的涉入到实际事务的处理当中导致在实际管理中出现茫然或身在局中较难理清全局思路。在沟通过程中不能有效的激励管理人员;前期部份时候越权直接安排或处理下面的员工,形成交叉管理(让员工矛盾,同时也让基层和中层管理推卸责任)。因没有做过规划,同时现阶段所侧重的行业因外部大环境、企业规模和企业现实情况、高素质人员引进成本方面等情况较难招聘到合适的职业经理人导致无法构建一个有效的核心管理团队。使得在企业进行再次投资方面

4 出现人才和思路、规划的瓶颈。同时因高层管理者做事风格,很多时间细节比较关注对问题点的分析也比较透彻;所以在对管理人员或技术人员表达自己意见时过多的指出“不足之外、需注意的地方或提供自己更好的方法”,长久以往让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感觉自己再怎么努力在高层心里面的价值都没有得到有效体现、在公司根本没有地位和相对应的权限。 建议:我们常说没有完美的个人但有完美的团队。这样的团队内部每个人都是发挥自己长处,其他人看重的和盯着的也都是其他人的长处。如果一个团队内部大家都相互盯着每个人的短处,这个团队不可能有凝聚力、也无法形成战斗力。现阶段已在规划公司的组织架构,同时对组织架构内岗位职责的定位、考核、绩效进行书面确认,前期可由内部人员兼职多个岗位,随着企业的发展逐步进行人员的引进、筛选、提升。同时对管理团队给予一定的发挥空间,以抓主线为主,以每周的周工作总结和每月定期的经营会议对执行层面的管理团队进行监管与指导。(个人认为现阶段中高层管理者的格局、心态需有进一步的提升才可能满足现代企业的发展需要,比如:充分的授权和监管、战略性思考“大事精明小事糊涂”等,有人对乾隆皇帝评价过一句话叫“不聋不瞎不配当家”讲的就是团队凝聚力、向心力、追随力的精髓体现,一个没有凝聚力的团队,你还希望他有战斗力?)

6、公司基层员工方面

优势:生产基层管理安排好的工作基本上能按时完成

劣势:工作成绩目前还无法达到公司中高层的需求。工作较被动、个人意识较重、协助性差、没有团队意识(个人意识极重,自扫门前雪),喜欢盯着其他人如有一点吃亏的地方不能容忍。一味提高速度,质量淡漠。部份员工贪玩、思想不成熟、个人脸面看得极重同时在工作中所具体表现出来的方面却又极不成熟(本月已经辞退一部份此类员工)。

分析:企业内部没有良好的管理氛围,管理也没有发挥到应有的作用。公司对员工心态管理、奖惩、考核不到位(灌输、培训没到位),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作为支撑(现阶段虽有绩效考核的实施,不过规定较多且没有考核细则让员工无法了解到具体做到什么程度才能拿到对应的绩效工资。前期招聘难度导致储备人员和后补人员不够。导致管理人员前期过多的迁就与妥协使员工不良习惯找到了生长的空间,致使少部份新进人员有样学样。而现在因生产任务在安排好的前提下经常性调整,许多员工现在也无所谓只要有事情可做就行了,当然长此以往肯定不利于企业的管理氛围提升和正规化发展(现在的部份员工情况是做一天算一天,能做多少做多少,没有任何压力,反正做自己的事,其他的不管,大不了辞职不做了(心态不正常且没有责任感)。

建议: 加强管理团队建设,基层管理的工作职责、考核、权限进行明确规定。新建或重新修订“员工奖惩制度”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同时持续开展“月度优秀员工”评选活动(要有评语,有原因、有比较、有数据;现在是花了钱、做了投资、因方法不对或者说没有从内心深处来运作这个事情,最后的结果是让员工都感到“无所谓”,“反正我得不到”“反正是管理人员指定的;他们说是谁就是谁;就是那几个;我做得再好也没有我的份”„等等产生的这些“负面”情绪。)

7、员工招聘、储备、工资、福利(后勤)方面

优势:员工工资在行业里面属于中等水平,单价属于中等水平(工资主要受多个方面的影响而导致有部份员工特别是新员工产量不能增加而受限制);在招聘方面还没有出现因出现哪个岗位差人而停工的现象。对于有就餐、住宿需求的员工公司目前的条件基本能满足需求,宿舍方面因男员工流动较大,宿舍住到快十人时,行政会劝说合伙外出租房以解决公司在行政方面的行政投入。

劣势:招聘方面现在生产一线员工方面能基本满足生产的需要,在员工的稳定方面不理想。工资方面基本上由于生产有单很急(生产不出来),没单就更急(从两年以上的老员工处了解到的情况:员工拿保底、辞职或公司从成本节约考虑劝退辞退、生产场地和设备闲置),同时福利没有得到有效体现;在福利方面前期全部是口头承诺,设置门槛过多,导致许多员工做两三天就走了,认为根本就拿不到这么多工资和这些福利,这个要扣,那个要扣。所有岗位相对应的福利没有编制出来(特别是脱产岗位),在招聘过程中无法进行有效沟通(比喻:工资定位上下浮动范围、是否有餐补、宿补、加班费、不同岗位的绩效奖范围等全部整合成一个制度作为招聘、提升、加薪的基础文件)

分析:招聘方面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熟手入厂之后,做了几天,发现以上几个方面的原因无法做出产量,导致工资受影响,而立马自动离职。我测算过平均招5个熟手能留下1个就很不容易了。导致工资不高的原因主要有:

1、没有相关制度或数据进行规定、统计和考核(绩效工资);

2、因业务没有与客户形成战略合作关系(订单不稳定)(主要是一些老员工根据去年、

5 前年的情况做出的推算,而影响到新员工的心态),

3、因大部份操作岗位所涉及到的技术含量门槛准入较低(基本上做过几天都可以上手),但要赚取高工资变成厉害的熟手又往往不是短时间能达到的导致部份员工心态不好,过多的寻找外在因素来解释做不出产量的理由;4有时产前准备不到位,及生产过程中管理、工序衔接问题、部份员工自由散漫惯了。最简单的厂纪厂规都没有专人来跟进,员工也视若无睹,导致很多政策出台也没有其他制度作为支撑无法达到“奖”与“惩”有效结合,起不到相应的作用,其他福利因公司之前的规模原因也没有过多考虑。

建议:工资、福利需随着企业的经营效益提升而逐步跟市场接轨,主要体现在全勤、节假日、生日、工龄工资、考核工资、效益工资等几个方面。当然现阶段的当务之急还不仅仅是工资和福利方面,这些都可放到下一步再系统考虑。当务之急:业务开发、稳定;生产理顺、一步一步规划,一个小流程一个小流程的过程控制将它沉淀成公司的执行标准。业务的持续开发与稳定、生产理顺、产量提高、损耗降低、那么员工工资和福利问题都将迎刃而解。

8、工作时间

优势:有具体的上、下班时间

劣势:想请假就请假、随意性较大;虽有处罚(旷工处理)但因大部份员工比较年轻不能用常规思维和方法来处理。

分析:前期因人员不稳定,生产现场及围绕生产的各个环节效率问题导致生产对于销售订单的完成一拖再拖,没有办法的前提下,每天的加班成了目前解决生产瓶颈的出路之一“员工加班成为常态”。因大部份都是新员工,在产品质量、生产速度、工作安排方面都需面对不同程度的困难(有的员工A岗位做得快B岗位做得慢;质量意识比较淡分不清(比如:做到什么程度是最好、做到什么程度只能算一般、做到什么程度只能算合格;因每个人都有快慢之分需要长期磨合基层管理人员才能第一时间根据不同产品给出合理的安排)

建议:公司任何制度或文件出台后必须兑现,一线基层管理人员的现场发现问题的能力与习惯为重点性工作;对员工的临时性培训和讲解必须到位;在巡线、巡拉过程中对每位员工做事方法、态度都要心中有数。同时以此次ERP系统上线为契机,针对生产线及围绕生产线的所有流程及衔接点和问题点(纵向与横向的直接、间接联系部门)都将以报表、联络函、纠正预防单等形式给予疏理,一旦产生异常发现问题的部门必须第一时间找到相联部门与上级做出记录(比如记录内容:什么问题、产生原因、解决措施、预防方案、相关人员签字确认、统一上呈公司备案)。基层管理人员以现场所有员工的工作动向(熟练程度、是否心态异常、质量问题、纪律、整个现场工作氛围)不断给予指点和激励;同时分析操作工艺流程是否可以更优化更合理的保质保量;从而留住员工、凝聚员工。(这样才能从管理层面上来解决工作时间长反而效率低的问题)

9、公司组织架构

优势:因规模较小,现只有事务性的岗位安排

劣势:没有明确、成文的组织架构、没有相关职位的岗位职责、权限、考核;归口管理者心态直接影响到事情的走向

分析:小企业人管人,中型企业制度、组织架构管人、大型企业企业文化管人。当问题向上反馈没有第一时间得到解决或搁置都将影响到下级管理者的做事积极心态和情绪,而我们中高层管理人员因为身在“局中”杂事、琐事缠身同时个别人员带有“个人喜好”或“个人主义”都是问题出现后解决过程中效率低下的原因之一。

建议:此一部份需逐步制定与完善;权责分清,给多少权力就需承担多少责任;同时注明归口管理者、下级人员、考核目标与细则。

10、公司规章制度

优势:有临时性的制度和各个环节的“作业指导程序”

劣势:在对岗位职责、考核、权限方面没有明确规定。没有指定人员进行跟踪、过程控制和考核(有时会议上指定了人,但被指定之人往往缠身在实际事务中脱不开身或没有做有效的资源安排)。

分析:相关制度和程序,建立出来没有指定专人来对过程和结果的考核进行监控,最后形同虚设高置墙壁,无人问津。现在所了解的情况是罚不罚款,管理人员说了算没有对应的规章制度作为支撑;而员工认为反正无所谓你想罚就罚呗,你是管理人员你厉害;导致员工不能正确理解公司所有制度都是为公司正常经营而服务的工具的思路,与公司产生对立情绪。

建议:不同时期需要不同的制度来支撑,制度的关键在人而不仅仅是制度本身,因为执行者、被执行者、监督者都是人在做。没有合理、完善的规章制度,没有细化的流程指导,靠经验、靠习惯能保证过程控制的完美。所以建议:完善和编制“各部门负

6 责人职责与权限”、 “企业员工奖惩制度”(或者员工手册)、“员工保底、加班工资发放标准” 、“劳保、低值、易耗用品领用规定”、“仓库管理制度”、“采购管理制度”、“企业员工行为规范”、“设备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月度优秀员工评选规定”等。

11、企业文化、团队的建设

优势:从团队总体氛围上来看有一点散,但从工作层面上来讲还是能够消化现有的“销售订单和生产任务”。

劣势:灰色的企业文化;团队上、下级之间沟通、个人理念和理解出现较大偏差,导致执行力较差。同时指令的下达经常出现推诿和消极对待。

分析:一个合格的领导对下属的影响力能达到70%左右。企业文化通俗一点,就是企业除制度外的“游戏规则”,也就是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的做事习惯和风格。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灵魂,就像《亮剑》里面一个部队的军魂是由组建这支部队首任军事长官的性格和气质决定的。其实这和企业是一样的。团队协助不理想,跟整体管理认识和水平有关。作为一个主管及以上管理人员都不能正确理解公司指令下达的意图,那么他对下面的执行如何进行。其实现有管理人员都想将事情做好,关键缺的是思路、缺的是主动沟通和有效沟通的能力、“个人认为还缺乏一样最重要的是:公司对其个人的信任、关心、鼓励、肯定”;当然其个人心态是否摆正和心怀是否大度也将直接影响到其在团队中价值的体现。

建议:管理者的心态一定要调整,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看得多远就能走得多远。全体管理人员严以律己,随时注意自身在企业中的定位。管理层级之间对权力的下放、过程控制、结果导向、考核保持以公开、公平、公正的心态,培养良好的职业习惯。在公司各项制度编制、强制执行后逐步改变企业现有状况,以发展规划和目标为导向推动企业健康、快速成长(如果能够执行到位,实际上也可以看成是“公司的一次企业文化变革”)。

(到一家公司工作如果没有一至两个月的真实了解和感受是提不出具有建设性建议的特别是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因他面对的是公司的全局。所以以上只代表个人在一个月之内的见解,可能有很多不了解或没有观察到位的地方,敬请谅解。同时因没了解到位估计一些建议的可操作性将有所下降,希望在后一步的工作能真正协助到公司体现自身的价值)

(行政部下一阶段的工作重心:第一步,从考勤、员工行为规范、“5S基础管理”三个方面为主导进行工作开展;第二步,以总经理、厂长临时性工作安排为辅融入公司实际运转;第三步,根据现阶段公司的实际情况制订和规范部份流程的运转;第四步,持之以恒的进行检查、督促、奖惩、灌输公司的理念)

人事行政部

2013-4-29

许多学者认为二十一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认为人才和由人才构建的团队才是任何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任何一个公司的任何流程、标准、制度、核心技术都是由人来做、来完成、来体现的)。特别是制造行业很多思路和模式都是能很快复制的,只有打造一个有竞争能力的团队才是立于不败之地的基础。一个好的项目当选择的执行团队不同,出现的结果也将大不一样。经营人才、经营团队我认为最关键是团队内部要有灵魂性人物存在,一般中小企业是高层来办演着这个角色。高层是负责方向的如果方向错误,离正确目标将越走越远;企业是一个大家庭,过日子是问题叠问题,企业在运作和发展过程中也同样是问题叠问题,怎么看待问题、解决问题这都是个人的人生经验积累和个人心胸决定的。

智能教育行业分析范文第4篇

一、 人口环境

2007年中国手机市场竞争激烈,从低端市场的短兵相接,到高端市场的开启;从区域市场的打响,到各品牌新战略的发布,手机市场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中国手机用户数量呈几何级的速度发展,国内手机厂商出货量停滞。

2007年区域市场成为厂商竞争的焦点。各大品牌渠道下渗,向

三、四级乃至更低的区域市场延伸。相对于国外四大品牌激烈对抗,国内品牌的表现乏善可陈。此外,“黑手机”抢夺市场,使得国内品牌的生存空间更加狭窄。

二、 经济环境

近期,多家数据统计机构公布了2007年中国市场手机的销量,其中赛迪顾问公布的数据为1.51亿部,易观国际的数据为1.49亿部。对于中国手机市场表示出浓厚兴趣的,远非上述几家机构,包括中国台湾的数家机构也发布了相应统计数据,预估总量在1.4亿至1.5亿部左右。

2007年,2000元以下中低端手机占大半江山,但高端产品关注度上升明显。音乐与智能手机均价差距缩小至647元。未来中国手机消费市场,智能机的发展前景极为广阔,各大厂商之间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

三、 自然环境

2007年,整体品牌竞争格局保持稳定,诺基亚获得48.2%的关注比例,超过索尼爱立信、摩托罗拉与三星三个品牌的关注比例之和。国内品牌无力应对,关注份额日渐萎缩。新品牌进入市场,对整体市场的影响尚不明显。

音乐手机初期在容量方面为用户所诟病,但是在2007年,2GB、4GB乃至更高容量的机型不断上市,给音乐手机市场注入活力,使其关注比例在2007年第四季度反弹,达到55.6%。智能手机2007年实现三级跳,关注比例上升10.3个百分点。200万像素拍照手机主导市场,占据46.9%的关注份额。

四、 技术环境

2007年,各大手机厂商采用不同策略推动市场发展,导致品牌竞争激烈。诺基亚推动娱乐市场战略并涉足互联网服务领域;索尼爱立信弥补智能手机软肋;三星放下架子攻低端;摩托罗拉发展受阻,其他国外品牌如LG、飞利浦等表现不佳。多普达锋芒毕露,其他国产品牌在生死线上挣扎。手机市场再现黑马,苹果高调入市,魅族、纽曼先后进入手机市场。

五、 政治环境

2007年,运营商单向收费为消费者带来惊喜。运行五年之后的手机核准制寿终正寝,这对于各大厂商来说有喜有忧。国内三大手机运营商之间的明争暗斗势必会推动中国手机消费市场的发展,但对于国内手机厂商而言,国际市场的发展空间有待于开发,国家和政府应该出台相应政策鼓励企业“走出去”。

此外,截至2007年底3G牌照仍未发放。

六、 文化环境

智能教育行业分析范文第5篇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应急照明正朝着智能化、科学疏散人员、实时控制应急灯具的方向发展。本文对比分析了传统应急照明系统与集中控制型应急照明系统的利弊。并结合工程设计实例,分析了集中电源集中控制型系统和自带电源集中控制型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点。

【关键词】应急照明;疏散指示;集中控制

1、传统应急照明系统的不足

1.1 无法实时监测应急灯具工作状态

传统应急照明系统中使用的应急灯具大部分都是以灯具作为独立单元,其系统不能实时监控每盏应急灯具的工作状态,因此传统应急照明系统会增加物业后期管理和灯具维护的工作。

1.2 应急灯具供电电压为非安全电压

传统的应急照明灯具使用的电压等级是220V。在火灾初期,探测器报警并启动有关消防设施引导人员疏散,当火灾发展到需要启动自动灭火设施的程度时,则会启动自动灭火设施,极易使应急灯具进水,进水后的应急灯具易导致人员触电事故的发生。

1.3.应急照明系统联动可靠性较低

发生火灾时,传统的应急照明系统需由消防联动控制器联动消防应急照明配电箱实现。应急照明灯具强制点亮是结合继电器、线圈和接触器来实现的。由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是一个庞大的系统,需要控制和联动所有的消防设备。传统的应急照明系统需通过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联接,并和消防联动控制器形成联动才能完成,因此其可靠性较低。

2、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的分类与组成

2.1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的控制系统分类

在高层住宅项目中,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可采用自带电源集中控制型系统和集中电源集中控制型系统两种形式。设置了消防控制室的场所应选择集中控制型系统;设置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但未设置消防控制室的场所宜选择集中控制型系统;其他场所可选择非集中控制型系统。两类系统又可细分为:自带电源非集中控制型系统、集中电源非集中控制型系统、自带电源集中控制型系统以及集中电源集中控制型系统。

2.2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的组成

2.2.1应急照明控制器

应急照明控制器能接收、显示、保持火灾报警控制器的火灾报警输出信号。在非火灾状态下,应急照明控制器实时监控每一盏灯具的工作情况,当灯具发生故障时,能第一时间反应在应急照明控制器上并报警。其次,在停电状态下,应急照明控制器可控制非持续型灯具应急点亮,且点亮时长为0.5h,当超过0.5h主电源仍处于停电状态时,应急照明控制器会将非持续型灯具全部熄灭,以保证此时发生火灾的情况下,应急灯具可以按规定的持续供电时间继续工作。

2.2.2应急照明集中电源(EPS)和应急照明配电箱

应急照明集中电源与应急照明配电箱的主要区别为:应急照明集中电源内配置了蓄电池,当主电源切断后,应急照明集中电源中的蓄电池为应急灯具供电。应急照明配电箱内没有配置蓄电池,当主电源切断后,应急灯具自带的蓄电池为自身灯具供电。

2.2.3消防应急灯具

消防应急灯具包括消防应急灯和疏散指示标志灯,其中疏散指示标志灯应选用持续型灯具。消防应急灯具采用直流36V的电压等级,此电压等级为安全电压,因此避免了人员发生触电事故。每一盏灯具都有独立的地址编码,物业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应急照明控制器实时监控每一盏灯具的工作状况,以方便物业管理人员的管理和维护检修应急灯具的工作。

3、集中控制型应急照明系统在实际高层住宅中的应用

以某两个高层住宅项目为例,两个项目的应急照明系统分别采用了自带电源集中控制型系统和集中电源集中控制型系统。

3.1自带电源集中控制型系统

项目由9栋一类高层住宅组成,本项目消防负荷为一级负荷。该项目采用自带电源集中控制型系统,应急照明控制器设置在消防控制室内,应急照明配电箱设置在竖向电井内,沿电气竖井垂直方向为不同楼层的灯具供电时,住宅建筑的供电范围不宜超过18层。以其中一栋17层高层住宅为例:共设置了1个应急照明配电箱供电给公共走道、前室中的应急灯具。另外防烟楼梯间应设置独立的应急照明配电箱,所以本项目单独设置了1个应急照明配电箱专门供电给防烟楼梯间内的消防应急灯具,且同一回路的应急灯具在楼梯间内竖向引上或引下,以减少供电线缆的长度。应急照明双电源配电箱电源来自专供消防负荷的消防设备主供箱和备供箱,再由应急照明双电源配电箱供电给应急照明配电箱。

3.2集中电源集中控制型系统

另一个项目为超高层住宅项目,包含6栋超高层住宅。本项目消防负荷同样为一级负荷,并采用集中电源集中控制型系统。设置在电缆竖井内的集中电源额定输出功率不应大于1kW。同时,因为该项目采用集中电源供电,所以公共走道和楼梯间的应急灯具可共用一个集中电源供电。以其中1栋44层住宅为例,本栋共设置3个1kW的集中电源,分段供电给本栋的应急灯具。应急照明双电源配电箱电源由该栋的消防主供箱和备供箱供给,集中电源由应急照明双电源配电箱供电。其中,集中电源同时供电给公共走道、前室和楼梯间。

4、总结

在这两个项目中,消防负荷均为一级负荷,分别采用了两种形式的集中控制系统,两种系统各有利弊。首先,相比于自带电源集中控制型系统,集中电源集中控制型系统可省去一组专供防烟楼梯间应急灯具的应急照明配电箱,节省了投资建设成本。其次,自带电池的应急灯具后期会增加物业管理人员维护灯具的成本和时间,所以选择集中电源集中控制型系统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建设方和后期物业管理的成本。但是,采用集中电源集中控制型系统,一旦在发生火災时集中电源故障,影响的面积比灯具自带电池的情况更广。因此,需根据高层住宅项目的工程布局特点来进行选择。

结语:

集中控制型应急照明系统相比传统应急照明系统,完善和改进了很多不足的地方,在设计中更加结合实际情况,突出了应急灯具联动控制的重要性,使系统运行的实时状态能被监测和控制。对于高层住宅而言,应急照明系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有效、科学地组织人员疏散。只有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才能让其更好地为人员的安全服务。

参考文献:

[1]杜成煌.集中控制型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设计简析[J].福建建材,2019,第7期:27~28.

[2]陈凯、王燕燕.高层住宅应急照明系统优化设计探析[J].中国,730030.2019;

[3]陆萍.智能消防疏散应急照明系统的分析与应用[J].光源与照明,2019,第3期:4~7.

[4]王永光、袁力.集中电源控制型应急照明在住宅建筑中的应用[J].中国,272100.2019;

智能教育行业分析范文第6篇

聚焦区域专题各地区采访陆续进行,在与各地经销商的接触过程中,我们渐渐明晰的感受到智能家居在各区域市场上的蓬勃生机,一些在传统意义上被认为是二、三线市场的省份,所呈现出的发展势头和迸发出的创新思路着实令我们感到欣喜。本期我们就将引领大家走进山西智能家居市场,共同解构区域市场,分析消费特点中所显现出的共性问题。

相对全国来说,山西市场贫富差距的两极化趋势比较明显,相对上层的消费群体对于智能家居的感性接受并不会受到单纯的价格因素影响。客户更为看重的是在服务过程中,所产生的直观印象及横向对比中体现出的价值。

在这片承载着厚重历史积淀的三晋大地上,“智能家居”对于很多人来说或许还称的上一个名副其实的新鲜概念,但近年来随着以煤矿为主体的能源经济快速发展,一批具备较强消费力的消费群体应运而生,这同样也为定位高端的智能家居产品提供了一片独特的市场空间。

另一方面,国内外一线品牌敏感的“触角”早已深入了这座太行山脚下的内陆省份,看似平静如水的市场表象下,悄无声息的竞争正不断推进着市场对于经销商们的检验。在采访过程中,从这些智能家居市场的“晋商”身上流露出的那份对于行业的执着与信心,着实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影响。

市场两极分化

高端客户需求凸显

每个地区都有自身的地域性特色,虽然存在些许差别,但在根本问题,尤其是与住宅、高尚生活、享受这些元素相关领域,消费需求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相似。易品智能总经理王文博告诉本刊记者:“相对全国来说,山西市场贫富差距的两极化趋势比较明显,相对上层的消费群体对于智能家居的感性接受并不会受到单纯的价格因素影响。客户更为看重的是在服务过程中,所产生的直观印象及横向对比中体现出的价值。”

目前工程项目覆盖太原及周边地区的引航商贸,近期正在施工的一个项目是太原某别墅区,在采访过程中,引航总经理毕雷表示:“已经有不少客户流露出对智能化方面的兴趣,因为别墅本身配备有地下室,这样为专业家庭影院的配置提供了条件,公司更为注重智能家居和家庭影音房相结合,前期会由专业设计人员为业主制定相关的系统方案,一般的工程造价平均在二三十万左右,目前这一别墅区已有十几套的预定量。”

众所周知智能家居在家庭应用外,在商用市场方面都是以项目性和工程性为主,易品智能也在尝试这种交叉式的运行,王总认为:“这样可以更好的将一些建筑智能和商用智能的技术更好的运用到家庭,而把家庭应用的细腻属性和客户心理的沟通融合到商用领域,毕竟家庭应用的基数还是很大的。”

终端用户认知低

装修合作瓶颈多

一如全国其他区域市场,与装修渠道的合作,目前在山西市场经销商的经营中同样占据重要的份额,但随着市场的发展,这种渠道模式的实际操作过程中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诟病。新兴市场开发难度大,较成熟市场却很难实现量的积累成为了困扰不少区域经销商的瓶颈所在。

太原盈智科技总经理杜智广认为,“本地市场的认知情况还不是很乐观,在产品营销中,消费者对产品的认识和了解都依靠设计师及营销人员的‘渲染’,不少高端别墅业主选择智能家居产品,往往是看智能家居产品在总的装修报价中所占的比例并不大而选择的,并不是对智能家居具有更多功能层面上的认知,在这样的情况下由设计师进行智能家居的概念引导便显得十分重要。”

对于一些智能家居处在一个萌芽状态的二三线市场,装饰装修公司对智能家居的概念更多的还是停留在大概了解的阶段。长治元邦智能总经理李绍元表示:“现在同装修公司的合作还处在一个起步阶段,虽然开展了大量的工作,但如何提高家装设计师的认知度还在逐步的尝试,设计师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向客户推广,还没有深层的意识到智能家居这个设计卖点。”

“作为主要客户来源的装修公司与设计师对智能家居的认知度还比较低,大部分的装修公司并未将智能家居融入到其整体设计理念当中,而是将其视作与传统建材类似的产品,主要的销售动力还是来自于产品本身创造的利润,虽说大家也都将智能家居作为发展的趋势,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同样是有一些来自方方面面的阻力,比如:客户的预算,客户对智能家居的认知度和设计师对产品本身的理解,设计师对于智能家居知识培训普遍热情不是很高,设计师在销售过程中主要还是负责前期对客户的引导,起到桥梁作用,主要的销售工作还是由自身销售人员完成”,尚品智能崔经理在与装修渠道的合作中也总结出了其中所存在的问题。

突破装修模式桎梏

迈步渠道多元化

智能家居需要发展,无论是在消费理念还是在用户接受度上,都离不开更多消费者的认同,正如很多厂商越来越多提到的智能家居需要直面终端的市场理念,智能家居在营销模式上,突破目前占据较大比例的装修渠道,全面走向渠道多元化,已成为必然趋势。

在采访过程中,我们也了解到,越来越多的经销商开始重视自身的体验店建设,其中大型建材卖场成为不少经销商的首选,在居然之家卖场中设有智能家居门店的太原引航商贸主要客源已经摆脱了完全依赖装修公司渠道的局面,逐步向多渠道并进过渡,其中令人欣喜的是,“之前已经有几个单子是来自门店体验厅,原先居然之家没有专门的智能区域,通过与卖场积极沟通,让他们对智能家居也有了认可,目前太原居然之家的智能化区域也形成了多家商户聚集的效应。虽然在卖场中处于拐角的位置上,但由于临近卖场中的餐饮区,人气还是得到了相当程度的保证”,引航商贸总经理毕雷告诉记者。“结合居然之家卖场中定期的促销活动,同样吸引了大批装修业主,目前通过门店渠道来的客户还是年轻人居多,对于智能家居是很多客户听说过,但却不了解,通过在卖场体验厅的展示和体验,考虑到90平米的小户型花费在万元左右,而实现局部功能也只需几千元,灯控、影音共享也比较受消费者的青睐。针对不同层次的客户群体,引航也会为其订制不同的消费套餐,无论是90平米的小户型还是200平米的复式,都有适合他们的选择”。

在智能家居这片新兴市场上,经销商们更多扮演着探路者的角色,易品智能王文博总经理在与采访过程中也谈及了多年来在智能家居市场上所收获的感悟,作为接触智能家居相对也比较早的专业经销商,从中自然获得了一些成功的喜悦,当然也经历过一些不愉快的坎坷,对于记者提出的销量预期,王总则认为销量对于智能家居市场为时过早,毕竟两年内市场还是不够成熟的,经销商的思路应该是稳扎稳打,目前的易品智能的客户来源也同样是几种渠道方式相结合,实现整合营销。

发展“鱼水关系”

实现共赢发展

通过观察我们不难发现,随着几年下来的市场积淀,正有一批区域经销商在市场的扩展中,逐步走向成熟,他们对于市场发展症结的探索也逐步走向理性和客观。

在分析厂商、经销商、用户三者关系上,易品智能总经理王文博谈到:“经销商与客户的沟通过程中,如果总是站在经销商自身的立场上或是利益上,这样很难与客户达成共识,很难得到一种互相的理解和支持,经销商与厂商之间也同样是‘鱼水关系’,我们希望与厂家建立融洽的关系,但也必须是建立在好的产品和技术基础上,专注于做高品质的智能家居的前提下,我们主张建立一种厂商融洽的市场推进关系和客户服务关系。”

引航商贸总经理毕雷则从经销商与厂商的互动、沟通机制出发指出,目前相关厂商定期安排相关市场及技术人员来当地常驻一段时间,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指导。与此同时,对于经销商有价值的建议,厂商也都会来收集、整理和采纳,这种互动机制也成为当下市场上厂商对于经销商最大的支持。

而另一方面,“作为使用中的产品,难免会有问题,关键在于有了问题需要能够及时解决。售后方面,经销商自身也需要定期对客户进行回访和沟通,当然最好还是没有售后,因为没有售后就意味着产品质量的过硬。智能家居作为新生事物消费者的认识还是需要一个过程,智能家居产品的前景还是很好的,这一点我很看好。”经过多年的坚守,毕总话语间更多还是流露出的是对行业发展信心。

挫折中自我调整

守候市场升温

在记者对以太原为中心的山西智能家居市场采访过程中发现,一些前两年接触智能家居并且在本地开始市场拓展的经销商朋友纷纷因为各自的原因或转行,或压缩了智能家居自身经营中的份额,在问及导致这一局面的原因时,这些经销商的回答也无一例外的集中在了本地市场消费者的认知度不高上,这也直接影响了智能家居产品经销对于量的要求。

山西美佳智能前两年也曾经营过智能灯控、电动窗帘等智能家居产品,据美佳智能吴经理透露:“随着智能产品经营状况的不尽如人意,公司的主营业务还是回归到之前的地板经销上了。在智能家居方面基本上停滞了,现在有客户需求的话,我们也可以安装,但不做专门的推销。”

吴经理认为,关键还是智能方面的业务量比较少,但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并不是竞争的激烈,而是消费者的认知度不高,其原先经营的灯控产品安装起来整套造价也不过三、五千元,但有的客户在布线方面嫌麻烦,怕复杂。特别是碰到一些客户前期完成布线后,又突然变卦,这也让前期的精力都白白浪费。但之所以没有像其他转型经销商那样完全放弃智能家居,关键还在于其对于未来的发展还是满怀希望,公司还具备自身经营传统建材具备的门店和客户资源,在整体市场升温时,还是会考虑重回智能家居市场。

同样是前两年将侧重点放在智能家居市场的盈智科技,目前已转向以监控业务为中心,杜智广总经理指出:“智能家居量比较小,我们这边别墅业主主要都是煤老板,对安防的要求比较高些。一般都是以安防为主肩带做一些智能的单子,要靠智能家居根本养不活公司,必须得考更多的工程业务。智能家居利润并不低,关键还是量的积累。”

产品本质成最大市场瓶颈

在本地市场的推广过程中,引航商贸通过卖场体验店以及口碑营销等方式不断完善着自身的市场渠道。在被问及目前市场存在的瓶颈问题时,毕总指出:“事在人为,市场拓展中的困难肯定是存在的,我们所希望的是无论哪个厂家的产品,稳定性必须放在首位,智能家居给客户提供的自然也是他们在以往所想不到的功能,对于产品的后期维护,不能是安装过后两三年后就损坏了,客户对产品稳定性的要求至少得在十至二十年以上,对于本地市场的拓展和销售都不成问题,关键还是在产品的质量,智能家居市场发展这么多年来,很多以前接触的厂商现在都消失了,这样的问题也是存在的。”

无独有偶,易品智能王文博总经理对于市场瓶颈的焦点也同样集中在了产品本身,“目前国内的智能家居技术较之国外先进水平还相差很多,从技术和品质,哪怕是一些需布线的总线品牌在降低故障率和保证稳定性方面还有待突破,产品本身的设计和品质也存在较大的差距,如果市场上充斥过多的不稳定产品,便会造成消费者对智能家居的印象就会逐渐趋于不可靠,卖弄噱头的印象,稳定性、故障率、品质工艺性、融合性功能扩展性都是衡量的关键因素所在。”

据元邦智能李绍元总经理介绍,目前其在长治所推广的这几个品牌,国外产品价格很难被普通的消费者承受,而占据价格优势的国内品牌,却在性能稳定上有待提高,因此,李总指出:“目前国内的这些品牌要从产品质量、外观、做工以及达到的功能、产品人性化多方面下功夫,只有这样才能多方位的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厂家还要在技术上和售后服务上加大对经销商和代理商的支持。而不是在代理合同签署以前承诺的很多,但是合同一签就不热心了,致使一些问题不能及时解决。”

目前尚处于初级阶段的山西智能家居市场,同样承载着全国市场的普遍性现象,广大经销商对于上述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市场表象也大都抱着理解的心态,并不断探索市场的出路,正如易品智能总经理王文博所言:“不管我们自身是否从事智能家居,或是其他抱着各自不同的心态的经销商做好与不好,但市场向前的发展趋势是任何人都无法阻挡的,市场的成熟不过是时间的问题。”

上一篇:家装合同范文下一篇:对口帮扶情况汇报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