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传播的优缺点比较范文

2023-09-16

网络传播的优缺点比较范文第1篇

除尘器可分为两大类:①干式除尘器:包括重力沉降室、惯性除尘器、电除尘器、布袋除尘器、旋风除尘器。②湿式除尘器:包括又喷淋塔、冲击式除尘器、文丘里洗涤剂、泡沫除尘器和水膜除尘器等。目前常见的运用最多的是旋风分离器、静电除尘器与布袋除尘器。下面对各种除尘器做简要介绍:

1. 重力除尘——利用粉尘与气体的比重不同的原理,使扬尘靠本身的重力(重力) 从气体中自然沉降下来的净化设备,通常称为沉降室或降生室。它是一种结构简单、体积大、阻力小、易维护、效率低的比较原始的净化设备,只能用于粗净化。重力降尘室的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含尘气体从一侧以水平方向的均匀速度V进入沉降室,尘粒以沉降速度V沉下降,运行t时间后,使尘粒沉降于室底。净化后的气体,从另一侧出口排出

2. 惯性除尘——惯性除尘器也叫惰性除尘器。它的原理是利用粉尘与气体在运动中惯性力的不同,将粉尘从气体中分离出来。一般都是在含尘气流的前方设置某种形式的障碍物,使气流的方向急剧改变。此时粉尘由于惯性力比气体大得多,尘粒便脱离气流而被分离出来,得到净化的气体在急剧改变方向后排出。

下图几种常见的权性除尘器。这种除尘器结构简单,阻力较小(10-80毫米水柱),净化效率较低(40-80%),多用于多段净化时的第一段,净化中的浓缩设备或与其它净化设备配合使用。

惯性除尘器以百叶式的最常用。(它适用于净化含有非粘性、非纤维性粉尘的空气,通常与其它种除尘器联合使用组成机组

3.旋风分离器

工作原理::旋风除尘器的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含尘气体从入口导入除尘器的外壳和排气管之间,形成旋转向下的外旋流。悬浮于外旋流的粉尘在离心力的作用下移向器壁,并随外旋流转到除尘器下部,由排尘孔排出。净化后的气体形成上升的内旋流并经过排气管排出。

应用范围及特点:旋风除尘器适用于净化大于5~10微米的非粘性、非纤维的干燥粉尘。它是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耐高温、设备费用和阻力较低(80~160毫米水柱)的净化设备,旋风除尘器在净化设备中应用得最为广泛。

4. 布袋除尘技术

工作原理:

⑴ 重力沉降作用——含尘气体进入布袋除尘器时,颗粒大、比重大的粉尘,在重力作用下沉降下来,这和沉降室的作用完全相同。

⑵ 筛滤作用——当粉尘的颗粒直径较滤料的纤维间的空隙或滤料上粉尘间的间隙大时,粉尘在气流通过时即被阻留下来,此即称为筛滤作用。当滤料上积存粉尘增多时,这种作用就比较显著起来。

⑶ 惯性力作用——气流通过滤料时,可绕纤维而过,而较大的粉尘颗粒zai惯性力的作用下,仍按原方向运动,遂与滤料相撞而被捕获。

⑷ 热运动作用——质轻体小的粉尘(1微米以下),随气流运动,非常接近于气流流线,能绕过纤维。但它们在受到作热运动(即布朗运动)的气体分子的碰撞之后,便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这就增加了粉尘与纤维的接触机会,使粉尘能够被捕获。当滤料纤维直径越细,空隙率越小、其捕获率就越高,所以越有利于除尘。

袋式除尘器很久以前就已广泛应用于各个工业部门中,用以捕集非粘结非纤维性的工业粉尘和挥发物,捕获粉尘微粒可达0.1微米。但是,当用它处理含有水蒸汽的气体时,应避免出现结露问题。袋式除尘器具有很高的净化效率,就是捕集细微的粉尘效率也可达99%以上,而且其效率比 高。

5. 静电除尘

静电除尘器的工作原理:含有粉尘颗粒的气体,在接有高压直流电源的阴极线(又称电晕极)和接地的阳极板之间所形成的高压电场通过时,由于阴极发生电晕放电、气体被电离,此时,带负电的气体离子,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向阳板运动,在运动中与粉尘颗粒相碰,则使尘粒荷以负电,荷电后的尘粒在电场力的作用下,亦向阳极运动,到达阳极后,放出所带的电子,尘粒则沉积于阳极板上,而得到净化的气体排出防尘器外。

根据目前国内常见的电除尘器型式可概略地分为以下几类:按气流方向分为立式和卧式,按沉淀极极型式分为板式和管式,按沉淀极板上粉尘的清除方法分为干式湿式等。

1-阳极;2-阴极;3-阴极上架4-阳极上部支架;

5-绝缘支座;6-石英绝缘管;7-阴极悬吊管;

8-阴极支撑架;9-顶板;10-阴极振打装置;

11-阳极振打装置;12-阴极下架;13-阳极吊锤;

14-外壳15-进口第一块分布板;

16-进口第二块分布板17-出口分布板;18-排灰装置

电除尘器的优点

⑴ 净化效率高,能够铺集0.01微米以上的细粒粉尘。在设计中可以通过不同的操作参数,来满足所要求的净化效率。

⑵ 阻力损失小,一般在20毫米水柱以下,和旋风除尘器比较,即使考虑供电机组和振打机构耗电,其总耗电量仍比较小。

⑶ 允许操作温度高,如SHWB型电路尘器最好允许操作温度250℃,其他类型还有达到350~400℃或者更高的。

⑷ 处理气体范围量大。

⑸ 可以完全实现操作自动控制。

电除尘器的缺点:

⑴ 设备比较复杂,要求设备调运和安装以及维护管理水平高。

⑵ 对粉尘比电阻有一定要求,所以对粉尘有一定的选择性,不能使所有粉尘都的获得很高的净化效率。

⑶ 受气体温、温度等的操作条件影响较大,同是一种粉尘如在不同温度、湿度下操作,所得的效果不同,有的粉尘在某一个温度、湿度下使用效果很好,而在另一个温度、湿度下由于粉尘电阻的变化几乎不能使用电除尘器了。

⑷ 一次投资较大,卧式的电除尘器占地面积较大。

⑸ 目前在某些企业实用效果达不到设计要求。

6. 高温陶瓷除尘器:

对于燃煤联合循环发电系统(IGCC),发展既能满足燃气轮机要求同时又能满足环境保护要求的高温燃气净化系统是非常重要的,它是燃煤联合循环发电技术真正商用化的最关键技术之一。高温陶瓷过滤器,目前被普遍认为是最有前途的高温除尘设备。陶瓷过滤器对高温燃气中的粉尘进行过滤于用砂砾层(颗粒层除尘器)或纤维层(布袋除尘器)对气体净化都基于同一过滤理论。

陶瓷过滤器的过滤元件目前普遍采用高密度材料,制成的陶瓷过滤元件主要有棒式、管事、交叉流式三种。下图为一种交叉流式陶瓷过滤器元件,它由薄的多空陶瓷板组成,通过烧结形成带有通道的肋状整体。含尘气体从短通道端进入过滤器,然后在每个通道过滤后进入通道较长的清洁气体端,清洁气体通道的一端封死是清洁气体流入清洁气体汇集箱,短通道内所捕集的尘粒通过反向脉冲气流定期清除。

7. 下面以水膜除尘器为例介绍一种湿式除尘器:

利用含尘气体冲击除尘器内壁或其他特殊构件上用某种方法造成的水膜,使粉尘被水膜捕获,气体得到净化,这类净化设备叫做水膜除尘器。包括冲击水膜、惰性(百叶)水膜和离心水膜除尘器等多种。

含尘气体由简体下部顺切向引入,旋转上升,尘粒受离心力作用而被分离,抛向筒体内壁,被简体内壁流动的水膜层所吸附,随水流到底部锥体,经排尘口卸出。水膜层的形成是由布置在筒体的上部几个喷嘴、将水顺切向喷至器壁。这样,在简体内壁始终覆盖一层旋转向下流动的很薄水膜,达到提高除尘效果的目的。这种湿式除尘器结构简单,金属耗量小,耗水量小。其缺点是高度较大,布置困难,并且在实际运行中发现有带水现象。

以上介绍的是工程中几种常见的除尘设备,实际中应选用哪一种应根据各自的优缺点及实际情况决定。目前大型电站大多使用静电除尘器或布袋除尘器。

1.除尘效率

除尘效率系指除尘器捕集下来的粉尘量与进入除尘器的粉尘量之比。根据总除尘效率,除尘器可分为:低效除尘器(50~80%),中效除尘器(80~95%)和高效除尘器(95%以上)。

2.除尘阻力

阻力表示气流通过除尘器时的压力损失。据阻力大小除尘器可分为:低阻除尘器(ΔP<500Pa),中阻除尘器(ΔP=500~2000Pa)和高阻除尘器(ΔP=2000~20000Pa)。

3.经济性

经济性是评定除尘器的重要指标之一,它包括除尘器的设备费和运行维护费两部分。在各种除尘器中,以电除尘器的设备费最高,袋式除尘器次之,文氏管除尘器,旋风除尘器最低。

电除尘器:除尘效率高,普遍在99%以上,设计效率最高可达99.99%,

湿式除尘器俗称“水除尘器”: 过滤效率可达85%以上

麻石水膜+旋流板一体化脱硫除尘器>>大概脱硫80%左右除尘可高达95%左右.

WMC麻石水膜脱硫除尘器价格:该除尘器一般用于工业锅炉烟气处理,价格和烟气量以及用户要求配置相关的,一般从几万到几百万不等,比如2吨锅炉一般价格在5万左右,4吨锅炉7万左右。该除尘器属于湿式除尘器的一种,经常用在除尘脱硫要求不是很高的场合,实际除尘效率在80—90%,脱硫效率在80%左右,而且要建立沉淀池,碱液池等配套设施。由于设备本身局限,对于安装在线检测的场合以及烟气量较大的手烧炉等设备,不建议使用。该设备属于淘汰型产品,但由于造价低,目前还存在一定市场。

另外还有一种半干式除尘脱硫系统,采用雾化脱硫和布袋除尘相结合的方式,除尘效率可达到99%以上,脱硫效率在90%左右,而且不需要设立沉淀池,耗水量可大大减少,是

目前较为先进的一种除尘脱硫系统。

网络传播的优缺点比较范文第2篇

The usage of Internet becomes one of the most controversial topics in the society. As a college student, I believe Internet is beneficial to me more than the way it harms me. There are many advantages for using Internet. First, I can best use my time to find information online instead of going to different libraries. Also, the information can be dated back in decades ago. It is very helpful to use those information as reference and historical proof. In the library, it is hard to find so much "old" information. Another advantage to use Internet is that I can stay home and have a lecture online. It is much more convenience to me because I can stay warm to have class in the winter time instead of spending two hours on the bus and physically attend class. In addition, Internet provides me a better way to communicate with my friends and professors. I can get response from my professor in a few minutes instead of waiting outside of his door for hours. Some of my friends are living in a foreign countries, I can simply just drop him an email whenever I can and get a message from him very quick. It is much better than waiting for letters. Also, the email will not lose while the letter might be losing in the process of delivery.

However, there are also disadvantage of using Internet. For example, I might spend too much time on the Internet to concentrate on my study. Also, there is a chance that I am cheated because of the Internet purchasing. Last, Internet has lots of information, both helpful and harmful. There might be too much tempatation that I will access some of the harmful information I can on the Internet.

网络传播的优缺点比较范文第3篇

网络传播的优缺点比较范文第4篇

[摘 要]人文素质培养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学教育传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用国学的精髓滋养大学生的精神品格、气质修养,利于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文章着重于国学教育现实价值、大学生人文素质现状及实施策略展开评析,以期对高校国学教育有所启示。

[关键词]国学教育;大学生;人文素质;对接培养

[作者简介]李 晶(1972—),女,辽宁丹东人,学士,辽东学院教师,主要从事汉语言与文学理论研究。

人文素质是由人文知识、人文精神和人文行为三方面构成,是一个人内外精神气质与面貌的综合表现。大学生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应有着丰厚的人文素养,具体表现为高雅的文化品位、健康的审美情趣、高强的心理素质、达观的人生态度等。令人担忧的是,在现在的大学中,大学生人文素养缺失现象比较严重,民族文化所知甚少,道德意识淡漠,人生理想迷茫。国学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历史积淀,它所承载的中华文化价值,是涵养和维系民族精神命脉之源泉。国学教育的目的在于引导大学生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接受人文精神熏陶,塑造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和荣辱观,构建健全的人格。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民族永恒的精神财富,在高校大力开展国学教育、充分挖掘国学中的思想精华,彰显国学价值,有益于全面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质[1]。

一、国学教育对接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现实价值

近年来,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逐渐开展,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成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大学生面临的问题很多,尤其是应试教育给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带来很大的局限性,大学生人文素养缺失现象比较严重。纳入国学教育是重构大学生思想教育体系的必然选择,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质。

(一)有助于提升大学生人文道德素养

应试教育、功利教育的影响,学校往往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忽视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德育、智育的不均衡发展使大学生人文素养缺失严重。《大学》云:“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2]国学教育的显著特点就是尊重人性,教化人性,聚焦于人的人文素质培养,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以人为本这种教育主导思想理应成为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知识体系的主要内容。通过国学教育加强对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正确引导,夯实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基础,使大学生真正懂得做人,人的社会属性提供了大学生完善人文素质的主观可能和客观条件。

(二)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实践创新精神

当前,实践精神已经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时代精神,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概莫能外。国学是一门经世致用实践性很强的学问。孔子强调“听其言而观其行”,朱熹的“读书六法”中,主张读书不仅要纸上求文理,还要“切己体察”,国学教育强调的这种“知行合一”的实践主张,推进了国学教育与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衔接与融合,使大学生在知识习得方面学习古代圣贤的学习态度和方法,吐故纳新,改革变通,促进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活跃社会实践方式,增强体察和认识生命意义和生活价值的实践创新品格[3]。

(三)有助于塑造大学生和谐完美人格

现代高校教育模式专业细化,学生专业素质有所提升,而综合素质却整体下滑,部分学生不尊师重教,考试状态消极,一味追求个性化,自我主义、享乐主义、功利主义明显等。国学经典中蕴含了中华文化的精髓,既有“仁、义、礼、智、信”这些塑造完善人格的要求,又有“厚德载物”“和为贵”“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齐治平”等人生指南的义理和修身养性的准则[4]。国学这些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精华主张人的全面发展,是提升学生整体素质的最佳途径,可以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和谐发展,塑造完美人格。

二、国学教育对接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现状分析

当前我国大学国学教育的势头是好的,一些高校已经意识到国学教育对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现实意义,有的也已开设了相关的课程加以实践研究,然而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如高校对国学教育重视程度、专业教师的培训、课程资源的选择等等,这些都严重阻碍了国学教育的顺利开展,具体问题如下:

(一)国学教育价值观念淡化

20世纪90年代国内掀起“国学热”,给当代教育带来了挑战和机遇。但与此同时,如何制定教学规划,如何修改教学大纲,还有师资、教材、课程设置等问题应运而生,国家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领导手足无措[5]。“什么是国学,为什么要学国学,怎样学国学。”特别是“为什么要学国学”在国学教育校长座谈会上,校长们也提出了一些疑惑,这个问题具有普遍性,不仅老师校长有,学生及其家长也有。究其根源所在,当代国学教育价值观念还很淡薄,人们在思想深处还未充分认识到其深刻价值。

(二)国学教育体制不完备

教育是有其连续性的,一项新的教育内容的增加需审慎考察和细致安排。由于国学教育缺乏国家官方的顶层规划,当前国学教育呈现无序化发展状态,课程设置体系单一、教育模式僵化、师资力量薄弱等方面。

1.课程设置体系单一。国学是系统性的学科,在教育内容和教材的编排上,国家相关教育部门、教师、学校领导及相关研究人员等应该科学地选择教育内容,注意教材前后的衔接、延续性,体现知识的逻辑顺序,有序规划,有机整合,保持其国学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唯如此,才利于国学教育的有效践行。現如今,国学教育已成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分,各大高校都有所行动,但课程设置多集中于政、史、文等人文学科领域,国学知识零碎化、片段化载入,形成系统性国学与单一性学科之间的矛盾,造成国学教育效果不显著,人才培养偏颇。

2.教育模式僵化。在国学教育的热潮中,大多高校国学教育多流于形式,或者开设一两次国学观摩课,或者作几次国学报告,抑或者适当开展一些国学竞赛活动等,不可否认,学生多少接触了一些国学知识,但是对国学知识的领悟和运用能力还得不到有效的检测性,还缺乏国学知识长期培养与引领的专业针对性。如何打破国学点缀式的阶段培养?贯彻新的国学教育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3.师资力量薄弱。韩愈《师说》云: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而国学教育活动中更需要教师具备深厚的文化知识底蕴,才能真正做到传道授业解惑。对于大学国学教育实践情况而言,当前几乎没有专门的国学师资,有相当一部分教師只是跟国学专业接近,例如思政课、历史课的老师;也有一些教师自己对国学经典内容相当熟悉,但缺乏对国学课程设置的有序规划,不知该如何向学生系统地传授;更有甚者还有一些老师自身对于国学经典内容就没有一个深入精辟的理解,更不用谈如何能向学生讲述清楚。这种状态使国学教育举步维艰。

三、国学教育对接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实施策略

国学教育是一种养成教育,也是一种启发教育,为了保障国学教育顺利开展,在大学国学教育中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文主体,注意国学知识的科学合理规划,有序展开。

(一)教师国学素养与国学教育理念有机融合

庄子《逍遥游》有云:“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师资是保障国学教育质量的关键要素,作为国学教师必须具备丰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具备专业的传授国学知识的能力,才能更好地对学生加以引导,使学生深入理解国学和学习国学,进而保证学生人文素质有效提升[6]。基于此,国学教师要完善国学素养,不断地积累学习,不断地提升专业技能,以便为施教奠定强有力的基础。与此同时,教师还要树立新的国学教育理念,适应时代要求,注重知识更新,要充分认识到传承和弘扬国学是当今大学教师的神圣使命,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积极主动地建构自我国学知识体系,时时对国学教育进行有效的审视,完善教学规范,高效地完成教学工作。总之,在开展国学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将国学素养与国学教育理念有机融合,可以深入开掘国学所深蕴的巨大潜在价值,使国学教育在传承中不断创新,适应时代要求进行转换,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意义。

(二)国学必修课与国学选修课相互兼容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要开好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教育的必修课和选修课。国学教育进入大学,必然影响大学生的精神世界与行为方式[7]。一方面开设国学必修课,侧重于国学知识通识教育,重点选取国学经典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入手,如四书五经,诸子百家,合理编排,有序规划,使大学生充分领略国学精髓,有条件的话也可编成校本教材有规划地实施,以此使大学生的价值取向符合社会与时代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以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特质及和谐思想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另一方面加强国学选修课的开设,使之与必修课兼容体系,进一步拓宽大学生的国学视野。授课时可侧重于学生国学兴趣的培养以及对接学生道德观、审美观、思维方式等人文素质的相关影响。需要指出的是,由于课程安排不能开设国学必修课的院校,则需加重国学经典选学内容,深入展开,从而提高学生的国学经典素养。

(三)国学教育内容的教与学互动链接

国学就其本质而言,是经世之学,是生命之学,是一门互动的学问。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发展个性,增强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在国学的教学内容上,教师要打破单一传统的程式化分析模式,要充分调动、引导、发挥和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构建的自觉性和主体性。授课过程中,教师可适当组织国学讨论、国学诵演、国学网络传播、社会实践等多种灵活手段,引导学生作为主体参与到国学学习中来[8]。这种注重双边互动式教学模式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国学经典的兴趣和热情,引导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古代圣贤的思维方式,掌握古代圣贤的智慧和立场,思考人生的目的和价值,进而完善学生人格,培养人文素质。

(四)国学专业教育与国学普及教育和谐统一

就当今高校国学教育与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而言,可根据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目的灵活规划国学内容,使国学专业教育与国学普及教育和谐统一。

课程设置上,采取灵活的点面结合的形式,在国学专业层面着重于国学经、史、子、集的精华内容展开学习与研究,在国学普及层面渗透于其他人文类课程开展国学通识教育,两层面彼此协调,形成互补、互渗、互助、合理的知识体系。

学习路径上,国学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还需重视课外实践感知。学生可组建国学社团,开展国学实践活动,如国学演讲、国学文化宣传等;学校还可以集中开展弘扬国学内容的讲座、诵读、辩论、国学知识竞赛等,推动学生国学素养提升。另外,在推广层面上,要充分利用各种校园媒体,将国学普及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广播、学刊报纸、橱窗文化、网站等媒体,广泛开展和宣传国学教育普及活动,为学生营造浓郁的校园国学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走进国学,自觉参与到国学中来。“博学以文,约之以礼”,在大学校园中增添国学色彩,有助于提升校园文化品位,使大学校园更有文化底蕴、书香气息与人文关怀,从而让大学生身临其境,潜移默化,真切感受国学的博大精深。

以上策略的实施,体现出国学教育的时代现实性,专业系统性,实践灵活性以及普及和谐性,几方面相辅相成,有机统一,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此外,教育主管部门应该不断完善国学教育课程体系,规范国学教材,制定课程标准,以及完善国学教育的评价体系等,力求从每一个环节保证国学教育的质量,让国学知识不是躺在书本上的“死知识”,而是具有鲜活生命力的 “活知识”。同时亟须重视教师师资力量配备,可将国学纳入常规继续教育培训中来,提升老师国学素养,为国学教育的开展提供人才保障。

国学的精粹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一切更新、更高的文明的源头活水。国学中所包含的深刻的哲理、优美的意境、高雅的情趣、广博的知识,正是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最佳教材。弘扬国学,传承经典,及时有效地开展大学国学教育,用国学的精髓滋养大学生的精神生命、精神品格、气质修养,就能塑造出既具有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又具有深厚的人文素养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9]。只有这样,当今的大学生才能成为时代发展的继承者,成为民族未来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孔增强.论国学教育与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J].思想教育研究,2014(5):51-53.

[2]聶翔雁.国学教育在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的作用[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0(2):10-12.

[3]朱林,新时期大学生国学教育研究[J].文教资料,2017(16):166.

[4]骆兵,王中云,等.论国学教育与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8):32-36.

[5]令狐国芳,边建利.试析国学教育活动与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1(12):116-118.

[6]毛向樱.国学经典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的作用及策略研究[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4(1):151-153.

[7]张宝林.论大学生国学教育的缺失与重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8):65-67.

[8]王晨.论国学教育的现状、问题与出路[J].西部素质教育, 2016(6):39-40.

[9]黄宇鸿,欧丽明.国学经典与高校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J].钦州学院学报,2011(8):51-55.

Key words: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education; college students; humanistic quality; targeted cultivation

网络传播的优缺点比较范文第5篇

关键词:网络技术,农业科技信息,信息传播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历来受到高度重视。农业作为基础产业,农业发展创新决定了国家创新实现。农业创新就是要以信息化为推动力,构建新型现代农业体系。在我国农业底子薄,农村基础差,农民素质低的情况下现代农业体系建设必须依靠农业科技,只有将农业科技知识、科学方法、科学精神传播给农民,农民改变自身的生产行为,实现真正的农业科技知识转化,才能大力的发展农村生产力,提升农业效率,增加农民收入。

农业科技信息的传播离不开各种传播媒介,经调查研究发展,由于农民的收入水平、文化程度、农业信息化水平等多方面的原因,农业科技传播中农民获取信息的渠道主要还是传统媒介,网络通信技术的利用率还不高。而有一部分思想比较开明,具有先进文化理念的农民从中尝到了甜头,获得了不少益处,极大地提高了生活质量,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地带动其他农民的提高经济收入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网络技术的应用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加快农业科技传播速度、缩短科技知识推广周期、改善信息重复率高和推广效率低的状况,能够促进农业科技信息,能够跨越时空限制,而更加快捷、高效地传播。

一、网络技术在农业科技信息传播中的作用

网络技术具有方法的科学性、工具设备的先进性、作用过程的快捷性、功能的高效性等特点,广泛渗透到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管理的各个领域,融合日益深化,特别在促进农业科技信息传播方面而更是游刃有余,成为新时期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特征。

1、网络技术是连接农业生产与科技支持的桥梁。对于农业生产、农业科技信息的及时、有效、有用是农业的最大效益和农民的最大需求。因此,农业科技信息传播如何及时地把有效、有用信息传播给农民就显得尤为重要。和口耳相传、文语传播、电子传播等传统的传播方式相比,基于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的网络技术环境,在农业科技信息传播的广度、深度和时效性方面拥有明显的优势,它实现了农业信息最快、最准确、最生动、最有效的传播,拓宽了农业科技信息传播的应用空间。网络技术无疑成为有效连接农业生产与科技支持的桥梁。

2、网络技术连接农业与市场信息的桥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网络技术为现代农业产业化经营提供技术支撑,扩大农业生产中的成本收益率,缩短农产品进入市场的流通时间,提高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从某种角度来看,网络技术开创了农业科技信息传播的新体系或者新天地,它根据农业科技信息传播的特点,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在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基础上构建的新型科技传播体系,使得农业的发展更好地同第

二、三产业的发展相协调,同自然的规律相和谐。例如:电子商务就是网络技术在农业经营中的典型运用,它集多种信息技术于一体来进行农业贸易活动,其高效率、高收益的特点弥补了传统营销的缺陷,成为现代农业生产经营和组织营销方式的发展方向。其主要的优点有:第一,加快了农副产品的流通,增加农民收入。互联网超越了时空的限制,可将触角伸到世界的任何角落,使得普通农民也能够利用它推销农产品,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农产品流通的中间环节,从而减少了农业生产和销售成本,增加了农民收入。第二,拓宽了农产品的市场空间。随着我国农村网络技术环境的不断完善,农副产品信息网应运而生,为农民提供了及时准确的生产和销售信息,拓宽了农副产品经销的市场空间。第三,减少市场交易风险。市场经济是信息引导的经济,掌握了信息就掌握了市场的主动权,就能更好处理好农业生产分配与消费的动态关系,从而使农业顺利进入市场,网络技术的应有使用农业供求关系在市场中不断获得新的平衡。不可否认的是,在农业生产中,农产品具有一定的周期,而农产品市场信息却瞬息万变等,往往导致农民生产什么、生产多少的决策往往带有盲目性和滞后性,增加了农产品生产和交易的风险。农业信息化通过其强大的物质技术支持,很好的解决了这方面的问题,实现了决策、生产、分配、消费等有机衔接和运转。农民掌握了及时、准确、真实的交易信息,就掌握了主动权,减少了生产的盲目性和滞后性,降低市场风险,大大提高农产品市场流通效率。

二、构建网络技术条件下的农业科技信息有效传播的环境 在农业科技信息传播发展的进程中,技术的进步一直在推动着农业科技信息传播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越高,农业科技信息传播的效能和速度就越高,农业发展的水平人就越高,我国的农业现代化就能尽早实现。因此,构建农业科技信息有效传播的环境,就是显得尤为重要。

1、创新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为网络技术环境下的农业科技信息传播创造条件。随着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发展,我国农业科技推广体系逐步形成了“主多元化”的推广体系,“主”是以政府主体构建的农业科技传播管理体系,它主要依托国家、省、市、县、乡的农业管理部门;“多元化”指各类农业科研院所、农业专业协会组织和涉农企业等通过小同的途径构建多元化的农业服务模式,比如“企业十专家十协会十组织”和“企业十基地十农户”等模式。但是,截止目前,网络技术在我国农业科技信息传播中的应用还很薄弱、农业现代化的程度还不高、农民利用科技等能力还不强,这也是我国同西方发达国家农业的主要差距。为更好的实现网络技术环境下的农业科技信息有效传播,我国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在发展中应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首先,政府主导型多元化农业科技推广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其次,农业科技在农业生产、销售等方面的服务领域要不断拓宽;再次,农业科技服务方式实现向双向互动型的转变,不断提高农业科技服务的实效性;最后,农业科技推广手段要更趋信息化和现代化,从而为网络技术环境下的农业科技信息传播创造条件。

2、要进一步加强农村网络建设。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有利于激发农民对科技信息的需求。做好农村网络建设,需要政府和公共机构做好协调工作。首先,政府和公共机构应该在农业信息网络和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方面而起着主导作用。农村的信息主干网应由政府投资建设,从主干网到中心局的管道可以考虑由电信企业投资建设,从中心局到用户的网络,由电信企业负责政府给予经费补助。随着我国“村村通”工程的逐渐深入铺开,电信网络的基础建设会更进步加大和基本保证网络全覆盖率。互联网依靠电信网而发展,发展的趋势是“三网融合”,主要通过电信提供的ISDN、ADSL、DDN等宽带服务。其次,还可以制定优惠措施方便农民上网,同时农村水产网站的信息免费给农民使用。农业科技信息媒介建设是农业科技信息传播的物质基础。

3、要借助网络技术服务于农民信息素养的培养。农民对农业科技信息的认可度决定于农民对农业科技信息的接受程度。接受度高的农民会更快地将农业科技信息应用于实践,而这种能力恰恰取决于农民的素质。在信息社会、农民在对信息接受能力的素质主要表现为信息素养,也往往被称为农民信息素养建设。农民信息素养提高往往通过“科技传播”和“教育”这两个途径。但对于农民,在没有直接利益驱动下,他们主动参加农业科技培训和学习的动力不足,“教育”的效果已经非常有限。唯一有效的办法就是通过网络技术条件下的科技传播,从传播效果中的利益驱动激发农民获取农业科技知识的热情。可见,农民信息素养的培养决定着农业科技传播的成败。

4、要丰富网络技术手段实现农业信息化建设。现化农业的支撑是农业的信息化,只有将网络技术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在网络技术环境下发展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这过程也就是农业信息化建设的过程。农业科技信息传播的目的是发展优质、高效农业、提高农业的效率,进而提高农民的收入,改善农村的落后状况。在信息社会,农业信息化建设不仅包括硬件的投入和建设,软环境建设的重要性更凸显其重要性,特别是农技信息网站要迅速发展,通过网络技术传播农技信息要进一步延伸,农技实用数据库以及业务应用信息系统更加大开发。比如,农业科技信息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农业网站的传播,它的建设要充分考虑农民的特点,以最大化的适应农民的科技需求。其中,网站资源应加强几种类型资源的建设:第一种是各级政府部门专门创建的农业信息网站,其涵盖的农业科技信息是对当地的农业生产与发展进行宏观指导,在加快农副产品流通、推广农业科技知识、宣传政府的相关政策法规、进行农业科技交流和引资招商等方面进行的公益信息服务;第二种是我国教育部门和农业科研单位创建的农业科研教育信息网站,它们不仅具有专业权威性、服务范围地域性和公益性的特点,而且在农业科技研究与服务方面而具有极强的专业性、知识性和教育性等优点;第三种是涉农企业和赢利机构所创建的农业信息网站,它们一般以企业经营范围为中心,进而自身产品及科技的宣传、销售、服务等,并通过开展相关的农贸电子商务活动,实现共享与双赢。

三、结语

振兴农村经济、加快农业科技信息传播,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教育发展、网络技术的发展促进农业科技进步,从而带动农业科技普及的开展。在新形势下,农业科技传播是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而进步的,网络技术无疑是推动农业科技信息传播的主要力量,应引起广大农业科技推广人员的关注和思考。“三农”问题关系亿万农民福祉、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要想解决“三农”问题,依靠科技进步是关键,只有将农业科技知识、科学方法、科学精神传播给农民,使之转化为真正的生产力,才能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加快网络技术在农业传播中的作用,无疑对我国农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栾美晨:《关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中网络技术服务的思考》,广东农业科学,2010(07)

2)王辉:《网络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河北农业科学,2009.13(7) 3)周金花:《试论网络技术对农业传播的影响与变革》农业网络信息,2011(09)

网络传播的优缺点比较范文第6篇

美国是互联网的发源地及最为发达的国家。在美国,网络新闻的重要性已经仅次于电视。美国报纸协会2006年10月发布最新调查报告指出,尽管美国各大报读者数下降,但2006年上半年,上网浏览报纸网站的读者人数平均增长了31%。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上半年,每月访问报纸网站用户达到5550万人,高出2005年的4220万人,2006上半年,新闻网站的阅读人数则增长了52%。调查还发现,网络对年轻读者群特别有吸引力,报纸网站的读者群中,25-34岁的读者增长最多,高达15%,而18-24岁的用户也增长了10%,《华盛顿邮报》网站 25-34岁读者更是大幅增长60%左右。美国高度发达的网络新闻业为其网络新闻传播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网络新闻传播是必修课程

网络已经迅速成长为一个重要的新闻获取渠道,哥伦比亚大学这一传统媒体学术大本营敞开胸怀拥抱网络媒体,这是一个重大变化,反映了目前正在不断增长的网络新闻及其教育的重要性得到了全美新闻传播教育界的肯定。此外,美国网络新闻奖(Online Journalism Awards)始于2000年,每年一次,迄今为止已举行六届。由美国网络新闻协会(Online News Association)联合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南加州大学安纳堡传播学院共同主办,旨在表彰在网络新闻报道做出突出贡献的网站。在此环境下,美国网络新闻传播已经成为所有新闻传播高校的必修课程。

尽管美国网络新闻传播的课程名称并不统一,但其教学内容却比较一致。主要包括:网络新闻传播定义、特征,从互联网收集信息进行报道的方式与特点,网络新闻写作,网络新闻编辑,网络中的新闻摄影学,相关伦理问题,在网络新闻报道中图像与动画的应用;网络新闻报道中音频与视频信息的应用与处理;新闻网站设计,网络新闻受众分析;网络新闻法规、案例分析等。

课程名称多样

美国网络新闻传播课程来源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美国高校新闻传播学中开设的Online Journalism。当时授课内容是新闻类与学术类数据库的检索,及计算机辅助报道。自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逐渐出现了网站设计、网页制作等内容。

但是,Online一词的本义是联机、在线。根据美国《桌面型计算机百科全书》(Computer desktop encyclopedia,2003版)的解释,虽然人们现在可以将与因特网(Internet,也译为互联网)相连接称为Online,但是Online也可以指一个外围设备(如打印机)与计算机相连。但是人们所称的“网络新闻传播”中的“网络”一词无疑是指因特网。可见,将“Online Journalism”与“网络新闻传播”或“网络新闻学”等同起来并不准确。

因此,出现了Web Journalism、Digital Journalism等新名称,但是并没有引起教育界与学术界的共鸣。因为,Digital(本意是“数字的”,此处也可以指“数字媒体”)一词的内涵与外延超出了因特网。而且随着数字电视的兴起,Digital Journalism是否也应该将数字电视纳入这一门课程的教学范畴?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笔者要特别强调,美国新闻传播学教育界与学界没人使用“Internet Journalism”或“Internet communication”一词作为课程名称或学科名称。值得指出的是,“网络传播”也不能翻译为“Internet Communication”,在美国凡是冠以“Internet Communication”的书籍无一例外属于计算机类或通讯类图书,这是因为Communication是个多义词,除了有传播的意思外,还有通讯、交通等含义;此外,Internet也已经是一个被人用滥的词。

但是笔者发现,使用“Interactive Journalism”或“Interactive Communication”作为课程名称的院校越来越多,已经成为一个趋势。的确,从技术上看,网络新闻传播的根本特征是数字化;从传播学角度看,网络新闻传播的根本特征是互动性(Interactive也翻译为交互性)。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一些大学新闻学院积极推进“媒体融合”专业,而不是推进名为“网络新闻传播”“新媒体”等专业。例如:从2005年开始,密苏里新闻学院增设了“媒体融合”的本科专业。在当今时代,由于各种新媒体不断涌现,新闻传播手段多样化,传统媒体之间、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界限正被不断突破,各种媒体由冲突、竞争走向融合,已经成为媒体格局变动的大趋势。因此,培养出来的新闻传播专业学生在采写编、录制制作新闻的时候,应具备突破媒体界限的思维与能力,能同时适应不同新旧媒体的需要。在研究生教育中,也对“媒体融合”给予高度的重视,开设了相应的方向和课程。

与业界联系密切,重视参与实践

美国新闻传播学院的师资来源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教授传播理论、研究方法等课程;另一类是专业实践教师,一般都具有丰富的新闻从业经验,或有突出业绩的新闻工作者。

美国新闻传播学院的兼职教师非常多,在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等知名高校,兼职教授数量超过全职教师。大量兼职教师来自业界,使得新闻传播学院与实务界关系十分密切。

美国新闻传播学院不教新闻理论,也不招收新闻理论方向的研究生,这与中国的新闻教育差别很大。在网络新闻传播的教学内容上,也体现了美国新闻学教育的实用主义传统,即重网页设计制作技术、网络新闻编辑实务,轻网络传播理论。

美国大多数新闻传播学院办有小型报纸、电台、电视台、网站,一般由教授担任主编,并做指导,学生负责采访写作、网页设计等具体业务。此类由学院办的媒体,主要由学院投入资金和人力;但亦有一小部分广告收入,可以弥补部分开销。例如哥伦比亚新闻学院网站就完全由学生制作各类新闻作品;但是由学院出资聘用网站管理人员作为技术支持。

美国网络新闻传播教育也存在一些不足。最明显的在于普遍没有对网络媒体赢利模式、经营管理进行教学研究。这在一个媒介经济、网络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度里令人难以理解。这或许与美国高校新闻传播院系的教师不少出身于记者编辑,对网络新闻实务有特殊偏爱有关。此外,美国的手机媒体不如日本发达与普及,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新媒体教学研究的完整性。

作者: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背景资料

美国网络传播比较有影响的参考教材

Mike Ward,《Journalism Online》( Focal Press,2002);

James Glen Stovall,《Web Journalism:Practice and Promise of a New Medium》(2003);

James C. Foust,《Online Journalism:Principles And Practices Of News For The Web》(Holcomb Hathaway Publishing,2004);

Kevin Kawamoto,《Digital Journalism:Emerging Media and the Changing Horizons of Journalism》(Rowman & Littlefield Publishers,2004);

Richard Craig,《Online Journalism:Reporting,Writing,and Editing for New Media》(Wadsworth Publishing,2004)。

上一篇:网络电信诈骗心得体会范文下一篇:网络电信诈骗调研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