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数学教育思想理论论文范文

2024-05-16

儿童数学教育思想理论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对于留守儿童的道德建设,教师要本着关心与爱,用真诚的爱唤醒良知;定期家访,随时联络,将留守儿童时时刻刻放在家长与教师监督范围内,对其行为有所察,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教导;教师要加强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使其讲卫生,有基本修养;教师还要对留守儿童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利用案例或名人实例,对孩子进行有效引导,使其积极向上,为成为道德高尚的人而不断努力。

关键词:留守;思想;教育;习惯

留守儿童是指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父母双方或单方外出打工、经商交由祖辈或亲属监护的未成年人,是近几年我国研究者广泛关注和研究的对象。小學年龄阶段正是孩子身心发展的关键期,农村留守儿童由于无法享受到父母的爱,无法感知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长此以往,容易造成家庭教育缺失。而“隔代教育”的溺爱、放任自流更容易让孩子在认识、价值上偏离社会正能量,容易导致一些孩子个性偏激,心理发展异常。因此,关注农村留守儿童越来越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那广大教育工作者可以从哪几个方面着手呢,下面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加强人文关怀

1.关注个别,帮孩子走出阴影

现在国家也越来越重视留守儿童的教育,逐步建立健全了《留守儿童成长档案册》,有的学校有了专门的心理教师,没有心理教师的学校也加大了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措施。班主任作为学生心灵的导师,更要时时刻刻关注留守儿童的发展,观察他们的一举一动是否有异常。但凡有异常的,要本着正面教育的原则,以鼓励、引导为主,使其向善。

教师可以利用集体的力量,帮助留守儿童走出心灵的阴影。比如鼓励其他孩子多和留守儿童玩耍,可以邀请优秀学生和留守儿童结成“互帮小组”,学习上遇到困难有人帮助,生活上有难题,有人商量,孩子会渐渐融入大集体。教师还可以利用班会、晨间谈话、思想品德课等时间,引导其说说自己的烦恼,引导其倒出情绪垃圾。只有垃圾情绪排解了,孩子们才能更积极地参与到小学生活中来,有了小伙伴的帮助,孤僻的孩子会渐渐走出阴影,变得活泼、开朗。暴躁的孩子在集体里会渐渐学会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伤害到别人。

2.定期家访,不定期联络

教师要做个持之以恒的人,定期对留守儿童进行家访,了解孩子在家的表现,是否帮家里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是否懂事、明事理。凡是打架斗殴或爷爷奶奶反映有不良行为的,教师要结合家庭的力量,结合社区的力量,对孩子进行有效教育,指明不良行为可能产生的危害,将孩子不良行为坚决扼杀于萌芽状态。

现在通讯发达,微信、手机、qq等,都是教师与留守儿童父母联系的纽带。教师要加强与孩子父母的联系,有些言语教师不方便说的,有些教育措施教师不方便做的,可以由孩子父母在跟孩子联络时或回家探亲时对孩子加以影响,使其接受正面引导。

3.用“爱”唤醒

对留守学生的教育关键是一个“爱”字,作为教师有时候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想问题,想孩子所想,用真实的关心和爱唤醒良知。有人说“父母之爱是血缘本能,天下之理;老师之爱是道义和美德,更加神圣和崇高”。生病了,教师探望,有困难了,同伴伸出双手。教师的一言一笑,一句简单表扬的话语,也会激起孩子心灵的荡漾。只有满足了孩子爱的需要,留守儿童才能渐渐彻底走出樊笼,活跃在阳光下。

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实行有效监护

有些留守儿童的坏习惯是由于教养缺失,而不是孩子本身的问题,所以在孩子性格、习惯还未成型的小学阶段,教师一定要抓紧联合其家庭,将孩子缺失的教养补回来。行为心理学家斯金纳认为,孩子越小犯错误,监护人越早用积极强化手段给予刺激,孩子越早有积极的行为出现。

这样,从家庭到学校,从身边的亲人到学习的伙伴,大家都对留守儿童的思想与行为习惯进行全方位的监护与教育,使其抛弃糟粕,重拾教养,使其焕发生机,向讲文明、懂礼貌的方向迈进。

三、加强思想建设,提高思想认识

有的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爷爷奶奶有一些小农思想,狭隘的思想影响到孩子,造成孩子价值观、人生观有偏差,所以教师要有意识地加大对留守儿童的思想教育。不让孩子整天找理由“爸妈不在家,我玩是应该的”,这种心理要不得,因为未来社会不会因为你是留守儿童就放宽要求,在社会这个大熔炉里,只有具备坚强的勇往直前的勇气,才能克服人生旅途上的坎坎坷坷。教师可以利用业余时间讲述一些名人故事,比如湖人队全能前锋拉马尔·奥多姆的《在挫折中前行》的故事,比如毕加索《勇于正视缺点》的故事,比如罗斯福因脊髓灰质炎得了瘸腿,乐观向上的故事。这些名人身上都有一个共同点——努力与拼搏。

总之,对于留守儿童的道德建设,教师要本着关心与爱,用真诚的爱唤醒良知,定期家访,随时联络,将留守儿童时时刻刻放在家长与教师监督范围内,对其行为有所察,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教导。教师要加强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使其讲卫生,有基本修养;教师还要对留守儿童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利用案例或名人实例,对孩子进行有效引导,使其积极向上,为成为道德高尚的人而不断努力。

儿童数学教育思想理论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学前儿童数学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具有基础性、连贯性和前瞻性的特征。教师对数学领域核心经验内涵的理解是有效教学的第一步,也是观察和评价儿童发展的重要依据。教师应当基于学前儿童数学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将抽象概念转化为儿童可理解的数学语言,重视观察和评价学前儿童的学习与发展过程,促进学前儿童过程性能力发展,以促进学前儿童数学学习。

【关键词】学前儿童;数学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特征;教育建议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颁布以来,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学前儿童学习与发展的核心价值,学前教育的质量提升成为重要议题。《指南》明确提出了3~6岁儿童在数学认知方面的学习和发展目标,进一步明确了学前儿童数学认知与发展的价值取向和知识范畴,强调学前儿童数学能力和学习品质的习得,为幼儿园数学教育指明了方向。研究表明,学前儿童的数学能力对未来多门学科的学业成绩有较强的预测作用。〔1〕丰富的早期数学学习经验能够激发学前儿童的学习潜能,为其日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学前儿童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会积累大量的正式和非正式的数学经验,这些经验是数学概念学习的感性基础。教师的教学和有效的支持有助于学前儿童将这些经验与数学概念建立关联,从而进一步促进他们数学能力的发展。然而,已有研究发现,多数教师对学前儿童早期是如何理解数学概念的,数学概念是如何产生的,如何支持和评价学前儿童的数学学习等,还缺乏深入的认识,甚至有些教师还存在数学教学焦虑。〔2〕因此,本文通过对学前儿童数学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的特征分析,提出促进学前儿童数学学习的教育建议,以期为教师理解和渗透核心经验提供支持。

一、学前儿童数学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的特征分析

核心经验是学前儿童在这一年龄发展阶段可以获得的最基础、最关键的概念和能力。〔3〕在《指南》“数学认知”的目标导向下,学前儿童数学学习与发展的核心经验进一步梳理了教师可以“教什么”的问题,聚焦儿童理解和掌握数学领域至关重要的概念及技能。数学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聚焦数学学科基础、关键的知识和能力,同时与学前儿童日后的数学学科素养相连贯,具有发展适宜性。需要强调的是,核心经验并不是“学科中心”的“静态知识”,而是体现学前儿童学习和发展过程的知识、能力、品质的综合体系,具备如下特征。

1.基础性

核心经验这一概念源于舒尔曼的领域(学科)教学知识(PCK),聚焦教师应当理解和掌握的领域(学科)知识,但核心经验又不是纯粹的学科知识概念,核心经验还关注学前儿童能力和素养的发展。基于数学学科的逻辑体系及学前儿童早期数学学习与发展的特点,3~6岁学前儿童数学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主要包括集合与模式、数概念与运算、比较与测量、图形与空间等4个主题,下设9个子内容(见下图),每个子内容包括若干条具体的核心经验。这些核心经验既是数学领域最重要、最关键的知识和概念,同时也与《指南》中的发展目标相呼应。所不同的是,《指南》的目标更加上位,而核心经验更加具体化。数学学习与发展核心經验聚焦的是整个数学学科体系的基本内容,与中小学的数学学科体系相一致,同时又符合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特点,具有基础性和系统化的特点。总的来说,《指南》为教师和家长指明了学前教育的方向和基本目标,而核心经验为教师的教育教学提供了细化的参照依据,同时也是支持教师进一步理解和践行《指南》的抓手。

下图的数学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梳理了学前儿童早期数学学习与发展最重要的数学概念和技能,可以作为基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和《指南》导向下幼儿园数学教育的组织框架。《指南》中关于3~6岁学前儿童学习与发展的目标与核心经验相互照应,《指南》聚焦各年龄段学前儿童在各个领域的发展目标,而核心经验则明确了学前儿童应当理解和掌握的某一学科领域的一些至关重要的概念和能力。核心经验并非领域的教学内容,也并非领域教学知识(PCK),而是属于领域教学知识中的学科知识,即“教什么”的部分。在《指南》背景下,数学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能够为教师选择和编排数学教育相关课程内容提供一定的支持和参照。当然,教师在确定教学活动的目标和内容时并非是与核心经验一一对应、逐条落实的,因为核心经验反映的是学前儿童发展和领域知识体系的综合,并非固定不变的知识点。因此,教师需要判断学前儿童核心经验的基础性和适宜性。

2.连贯性

数学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的逻辑体系符合学前儿童普遍的数学思维发展轨迹,呈现出清晰的学前儿童数学思维模型。核心经验的逻辑体系建立在学前儿童大量正式和非正式的数学经验基础之上,将学前儿童需要掌握的最基础、最重要的数学概念组合在一起,并符合学前儿童数学逻辑思维的发展规律。例如,图形与空间主题中的图形子内容包括图形特征、图形的分解与组合及图形变换等三条核心经验。每一条核心经验都是建立在前一条核心经验的基础之上的,学前儿童只有在大量接触和理解图形的基本特征之后,才能理解单个图形或图形之间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进而在日常进行积木拼搭或者拼图时会意识到可以将图形移动、旋转或翻转,又不会改变图形的基本轮廓。这标志着学前儿童开始掌握图形变换的核心经验,并逐步建立图形守恒概念。

需要强调的是,并非所有学前儿童都会按照相同的顺序来发展数学学习与发展的核心经验,因为这一顺序是建立在学前儿童数学认知发展的普遍性规律之上的,不否认个体差异的存在。换言之,核心经验支持教师在理解学前儿童数学能力发展一般性轨迹的基础上深入了解个体的差异。当学前儿童回答“2加3等于几”这样的问题时,成人通常只会关心学前儿童有没有说出正确答案“5”。事实上,即使两名学前儿童都说出了正确答案,他们解决这一问题的思维过程和使用的策略也可能是完全不同的。一位使用的可能是“点数全部”(counting all)的加法策略,即在实物操作条件下,把各个部分的物体放在一起,然后从1开始点数到最后,得出总数。另一位使用的可能是“接着数”(counting on)的策略,即先记住第一部分“2”,然后在第二部分接着数“3,4,5”。〔4〕这两种策略完全不同,反映出两名学前儿童的数学发展水平是不同的。如果教师只关注答案是否正确,忽视学前儿童解决问题的过程,那么可能会造成教学方式的“一刀切”。数学属于逻辑数理知识,关注的是事物之间的关系,往往是抽象的、难以捉摸的。学前儿童需要通过操作和互动来建构这些关系和概念。核心经验能够有效支持教师聚焦学前儿童的建构过程,了解学前儿童的已有经验,更深入地思考和分析学前儿童问题解决的策略和能力,深入理解学前儿童数学学习和发展的动态轨迹。

3.前瞻性

根据克莱门茨(2009)等人对核心经验或概念的界定,〔5〕学前儿童数学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能够为学前儿童日后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促进其数学能力的长远发展。儿童的全面和可持续发展是目前国际范围内学前教育和保育的核心议题。〔6〕《指南》指出,“要以为幼儿的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素质基础为目标,促进儿童体、智、德、美各方面的协调发展”。2014年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教基二〔2014〕4号)指出,“儿童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儿童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7〕学前儿童数学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以学科知识为基础,同时关注过程性能力的培养,是日后数学学科素养发展的前提。《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10项核心素养,即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与学前儿童数学学习與发展核心经验间具有一致性和连贯性。这种一致性和连贯性表现为核心经验之间的联系既是横向的,也是纵向的。横向的联系强调同一发展阶段要学习和掌握的各条核心经验之间是相互关联的。纵向的联系强调新的核心经验是建立在旧的核心经验的基础上的。这种横向和纵向相互交融的关系,形成了儿童早期数学学习的基本知识系统。

数学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不是单纯强调静态的数学知识,而是重视学前儿童经验和数学概念之间的关联,既关注学前儿童数学知识和能力的获得,也关注学前儿童普遍性的学习品质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认为彼此之间是相互促进的。核心经验的要素构成是静态的,聚焦不同的内容,如数、量、形、空间等,体现了要素之间的内在关联。核心经验的发展过程是动态的,如基于数学知识的推理和验证等能力的形成是过程性的。总的来说,核心经验的静态要素为日后数学学科素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而基于核心经验的过程性能力的培养又是形成数学学科素养的前提,与之伴随的学习品质则为数学学科素养的提升提供了保证,三者在静态和动态上的统一是日后数学学科素养发展的必要条件。

二、基于核心经验促进学前儿童数学学习的教育建议

学前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如何组织和实施有助于学前儿童学习与发展的活动,是实现学前教育质量提升的主要途径。在《指南》导向下对学前儿童数学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的梳理,进一步明确了学前儿童学习与发展的关键知识和能力,对促进学前儿童发展以及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PCK理论强调学科知识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具备的首要知识,即对核心经验的理解和内化是教师有效组织教学和支持学前儿童发展的基础。教师对学前儿童数学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的理解和内化是一个不断深入的过程,既与教师基于个人知识和经验的理解和反思有关,也与实践中与学前儿童的互动密不可分。基于核心经验促进学前儿童数学学习的教育建议如下。

1.将抽象概念转化为儿童可理解的数学语言

舒尔曼认为,教师教学的第一步是理解,对所要教的一系列内容有批判性的理解,还要理解要教的这些内容与学科内的其他内容,甚至其他学科的一些内容之间有哪些联系。〔8〕核心经验是教师思考和设计教学活动的逻辑起点,能够支持教师理解并确定教学目标和重点,明确“教什么”和“为什么教”。教师要基于个人知识和经验,内化和理解所授学科及其具体内容。这种内化和理解既包括对所授数学学科知识点的理解,也包括对数学学科逻辑体系的理解,体现出教师数学教学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教师设计与组织数学教学活动过程中应当透彻理解学前儿童数学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的概念与结构,并理解每一条核心经验中包含的特定概念,然后将重要的概念转化为学前儿童容易理解的表征方式,再采用多种教学方式,选择适宜的教学材料加以辅助,根据学前儿童的个体差异采用不同的方式加以引导,以促进学前儿童掌握核心经验。例如,在有关集合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不能直接告诉学前儿童“这是ABAB模式”,因为“ABAB模式”对学前儿童来说是抽象的,所以教师需要先理解ABAB模式中所包含的核心经验,然后将其转化为学前儿童能够理解的数学语言,如“这些积木是两个一组一个一个间隔排列的”。

2.重视观察和评价学前儿童的学习与发展过程

核心经验不仅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依据之一,也为教师观察和分析学前儿童提供了专业“支架”。对核心经验的深刻理解有助于教师更加敏锐地抓住一日生活中的教育契机。例如,小班儿童在点数的过程中常出现“1,2,3,4,5,7,9,一共是6个”的情况。部分教师认为这是“跳数”“漏数”的问题,认为儿童说错总数是“忘记了”。然而,从核心经验的角度分析就会发现,这是因为小班儿童在点数的过程中还没有掌握数数的固定顺序原则和基数原则。基于此,教师应当先引导小班儿童学习流畅地说出数字的顺序,记住数词的顺序,然后再向小班儿童强化点数的最后一个数词代表了集合的总数,即教师可以先引导小班儿童练习20以内的唱数,掌握20以内数词的顺序,再在每次点数完成之后强调“一共有×个”。基于核心经验来观察和理解学前儿童数学能力的发展过程,有助于教师更加深入地分析儿童的表现,进行过程性评价,并能有针对性地支持学前儿童的学习。〔9〕

3.促进学前儿童过程性能力发展

日常生活中存在丰富的数学情境,学前儿童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与数学有关的经验。教师对核心经验的理解越深刻,越能熟练、准确地发现一日生活中非正式的教学情境,在这些情境中引导学前儿童将数学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迁移到具体的情境中进行联系、表征、推理、交流、问题解决,促进过程性能力发展。教师在数学教育中应当特别注意“数学化”情境,将“学数学”与“用数学”统一,促进学前儿童数学能力的全面发展。

在整合课程背景下,我们强调教师对核心经验的理解,并不是强调学科本位,而是为了避免教师将“整合”理解为各领域的机械组合,为了促进教师灵活地在主题活动中渗透数学学习与发展的核心经验,从而更加深入思考学前教育的价值,为核心素养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4〕DUNCAN G J,DOWSETT C J,CLAESSENS A,et al.School readiness and later achievement〔J〕.Developmental Psychology,2007,(43):1428-1446.

〔2〕黄瑾.领域教学知识视角下学前教师培训效能提升路径探析〔J〕.中国教育学刊,2017,(10):80-83.

〔3〕黄瑾,田方.学前儿童数学学习与发展的核心经验〔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21.

〔5〕CLEMENTS D,SARAMA J.Learning and teaching early   math:The   learning   trajectories  approach〔M〕.New York:Routledge,2009.

〔6〕OECD.Starting  strong  V:Transitions  from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and care to primary education〔M〕.Paris:OECD Publishing,2017:151.

〔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4.

〔8〕SHULMAN L S.Those who understand knowledge growth  in  teaching〔J〕.Educational  Researcher,1986,15(2):4-14.

〔9〕WILSON  M  S.Exploring  teachers  thinking〔M〕.Sussex:Holt,Rinehart & Winston Press,1987:104-124.

儿童数学教育思想理论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慕课”这一教学形式在给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带来巨大影响的同时,也引起人们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取向许多深层次问题的思考,比如“慕课”教学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应用的优势,是否有利于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目标等。在这种背景下,本文在概述开放教育“慕课”教学模式内涵的基础上,探讨了开放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慕课”教学模式的优势、设计与局限。

关键词:开放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慕课;教学模式

作者简介:汪继红,博士,福建广播电视大学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福建 福州 350013)

近年来,在开放教育资源(Open Educational Resources)的理念下,在线教学开发出虚拟校园课程的新形式,最近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又称“慕课”,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MOOCs)引起了广大教育者的关注。“慕课”具备免费、开放、网络化等特性,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互动、合作、开放与创新的教学环境,任由学生学习自己喜爱的学科知识,以及自主安排他们的学习历程。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采用“慕课”模式,有助于学习自主、赋权、人际关联性及社群化的教学发展,能够创新教学法。

一、开放教育“慕课”教学模式的内涵

“慕课”意指大量招生的在线开放课程,注册学生来自四面八方。2008年以关联主义(Connectivism)为教学原理的“慕课”称为cMOOCs(c指connectivist)。在这种类型的“慕课”中,参与者可以使用多种在线传输及交流工具,通过网络环境进行学习,课程为了方便个人化学习,让学习者选用自己常用的在线媒介进行讨论。2011年出现了xMOOCs,意指“延展(extend)学习资源给更多人通过网络获得教育”。其经营模式采取学校与民间机构签署商业合同合作关系的方式,热衷于采用商业平台。与cMOOCs相比,xMOOCs平台的营运较具有规模性,强调由专家学者或教师担任授课,以及大量且多元的学生自主开放的学习。这种学习模式有别于传统教育运作的体制。

cMOOCs属于一种分布式、网络化的模式,让学习者聚焦在某一主体上讨论,进行非线性的学习。cMOOCs着重于参与者对话,并不强调专业教师存在的必要性,让学习者通过本身的先备知识,参与社群自主学习进而创建知识。xMOOCs类似大学课程,是由授课教师主导课程内容的铺陈,让学生进行线性式的循序学习。xMOOCs是让学习者借助教师主导的课程对话来进行知识的建构,可以转变为一种开拓财源的途径,如以收费的方式来办理认证及考试前的补习、公司培训课程。

数字时代使教育朝个人化、多元化及自主学习的方向迈进。许多学生挑选自己喜爱的xMOOCs教师注册课程,并非看重名校光环。一般学生自主性较高,相对地教师则难以掌控学生的流动及低完课率。许多学生只是要学到他们想要学的东西,且当学习者知觉社会临场感越高,越能提升学习满意度,并不一定在乎得到形式上的修业证书。xMOOCs 的学生认为教师是重要的领航者角色,学生是依循教师讲授课程来进行学习。修业完成的学生一致认为他们的学习成绩来自于xMOOCs教师的教导,特别是课程影片的内容。对教师而言,广大学生来自四面八方,却是见不到面的陌生背景,这带给教师极大的震撼,也是新的挑战。所以,让教师体验“慕课”教学,对于磨炼教学技能及提升专业成长是有帮助的。“慕课”授课教师面临不少来自实践的挑战,教师应对这些实务过程产生的经验即是经验性的知识,而这些经验有助于教师磨炼教学技能及专业成长。

二、开放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慕课”教学模式的优势与设计

1.开放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慕课”教学模式对教育主体的优势。①实现公平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慕课”教学模式打破了校墙的阻隔,让有心向学的人都能接受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②旧式教育的革命。“慕课”模式的出现,使得过去习以为常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方式产生了巨大的改变。除了教材、教法有所提升外,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习习惯上的改变,学生不必再局限于课堂,也没有固定的时段,可以随时、随地学习。③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通过网络,我们有机会在平等的基础上,向全世界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独特价值,网络教育的传播力已开启了一个全新的局面。

2.开放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慕课”教学模式对学校的益处。①展现优越教学实力。在过去,学校拥有好的老师和课程,但往往只能被校内所知,最多也不过就是全国知名。但如今通过“慕课”模式,却能让学校优良的教学实力展现在全世界的面前。②提高学校知名度。“慕课”的传播十分广泛,只要有好的老师和课程,任何一所学校都有可能广为人知。在目前许多学校急需生源的情况下,再也没有比“慕课”课程成本更低、效果更大的正面传播方式。③融入世界潮流。哈佛商学院把学生是否拥有多张“慕课”证书作为申请入学的参考依据之一。由此可见,“慕课”已是大势所趋,作為积极希望与世界接轨的学校而言,更是应该大力投入的新领域。

3.思想政治理论课“慕课”教学模式设计。如何设计思想政治理论课“慕课”课程呢?由过往经验来看,大致可分为9个步骤:①撰写课纲。首先必须在网络课程平台上撰写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大纲,说明课程的内容和相关信息。这一点很重要,因为网络上的课程成千上万,一份好的课程大纲可以吸引许多有兴趣的学生愿意花时间来选修。②聘请助理。制作一门好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慕课”课程,需要花费教师大量的时间和心力,因此一个好的助理非常必要。他必须对课程有相当了解,对网络平台的运作也十分熟悉,更重要的是认真。③教材制作。思想政治理论课“慕课”课程虽然是以影片的方式上传到网站中,但绝不能只把上课的录像放上去。目前全球“慕课”课程竞争非常激烈,绝大部分的课程都是从头制作教材,并引进各种新式的教法。如果说过去的网络公开课程像是拍摄纪录片,那么“慕课”课程就像是拍摄剧情片。④了解要求。每个网络课程平台对于在线课程都有不同的要求。如果壳网会要求在正式开课前一个月必须上传好两周以上的课程。对于这些相关的要求,开课教师必须注意。⑤课程录制。这是制作“慕课”课程的重头戏,其中关于课程内容的部分,需要注意场地和设备的问题。由于目前网络课程竞争激烈,许多学校都不惜投入大量经费去制作课程。如果要录制自己的“慕课”课程,也要找到相应的设备。⑥QUIZ设计。“慕课”课程为了避免学生上课进入疲态,要重视在课程中安插QUIZ,也就是小型的测验。这样的测验如果设计得好,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成为课程的亮点。⑦课程上传。每周课程都有固定上传的期限,因此教师最好准备足够的影片存量。⑧作业设计。思想政治理论课“慕课”课程不是看影片而已,授课教师必须如同在学校开课一样,为学生设计作业或考试。⑨网站经营。思想政治理论课“慕课”课程和实体课程最大的不同就在这一点上。作为授课教师,绝不能只是想上课、出作业、考试就以为完成了。上课之后的讨论区经营极为重要,学生可能对课程有各种各样的问题,甚至提出各种意见,授课教师都必须用心回应。

三、开放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慕课”教学模式的局限

1.制度上的不鼓励。目前现行学校对于教师的要求,主要以研究发表论文为主,其次则是课堂上的教学和服务。至于制作“慕课”课程,完全不列入任何评价的制度中。换句话说,授课教师必须有心理准备,可能花了大量的时间制作出一门好的“慕课”课程,却没有任何回报,只能当作个人兴趣。

2.惊人的时间消耗。制作思想政治理论课“慕课”课程消耗的时间远比大家想象得更惊人。很多老师在制作“慕课”课程时可能会因为经验不足,花费更多的时间,这对一个新进教师来说,负担是很大的。

3.难觅适任助理。如果能找到一位好的助理,特别是在网站经营上发挥作用,就能大大减轻教师的负担。因为他能够及时反映学生的意见,帮助解答简单的问题,给予教师许多有帮助的建议。但这样的助理必须有认真负责、精益求精的态度,而不能只有得过且过、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

4.他校课程的竞争。当全世界所有学校的同类型课程都被放在一起审视,在失去校墙保护的情况下,这将使课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慕课”课程来说,这种竞争主要来自国内各类学校,但竞争力度依然十分严峻。

5.全新的师生关系。在实体课堂上,学生为了得到学分和好成绩,对教师十分尊重。但在“慕课”课堂上,这个前提是不存在的。学生多是匿名,全部纯粹为兴趣而来,他们关心的永远只有这门课程的好坏,他们的评语极为直接,授课教师要做好这方面的心理准备。

6.被放大的评价。这是“慕课”最特殊的地方,网络上的课程可以被反复放一百遍,甚至是慢速播放。因此每一门课程,不论是优点或缺点,都将被放大一百倍以上。

总而言之,对于教师而言,由于缺乏制度上的正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慕课”是一个吃力而未必能得到回报的事物。对于學校而言,思想政治理论课“慕课”是一件能够大大提升学校知名度并展现教学实力的平台。对于教育本身而言,思想政治理论课“慕课”是一件正确而有意义的事情。因此,对于“慕课”教师而言:①在教师胸怀方面,要抱持宏观的态度,履行教师的天职,以授业解惑为己任;②教师要知道如何展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材,善用多媒体特性编导的故事,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③在教学精神方面,要勇于尝试与挑战,以顺应科技发展创新教学方法为目标。实际上,“慕课”意义植根于“慕课”的情境脉络之中。因此,建议学校推行师徒式的模式,建立教师彼此之间的信任感,这将有利于通过“慕课”形式传授知识。另外,建议主管单位除了举办经验分享的活动之外,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慕课”教师的核心职能,提供给学校参考。

参考文献:

[1] 赵科慧.关于高校思政理论课载体的高效性分析[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8,(1):109.

[2] 陈玉琢.基于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政理论课“教学做一体化”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纳税,2018,(8):223-224.

[3] 孙功.同城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手拉手”共建的探索——以安徽省淮南高校思政理论课同城联盟为例[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11).

[4] 周强.关于高校思政理论课贯彻“四个全面”重要思想的实施路径探索[J].现代经济信息,2016,(22):382,384.

责任编辑 秦俊嫄

儿童数学教育思想理论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数学的核心在于其思想方法,因此数学的思想方法教学是最重要也是最本质的。数学的学习不单纯是知识层面的学习,更应抓住其深层次的数学思想并在此层面上有所领悟和提升而可以应用到其他学科的学习或生活方面。所以为实现这样的思想跨越,教师应做好引导工作。比如,教师在小学教学时有意识地将数学思想和相关的内容结合,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容易理解在生活中应用的数学思想,而且能够更好地掌握如何应用。同时,这样的结合应用还在学生以后的工作学习生活中为数学铺平了道路。

【关键词】数学思想方法;小学数学教学;教师灌输引导;结合应用

数学思想方法即是对待一个问题,从以前的套子里钻出来,试着从数学的角度提出疑问、考虑问题、处理问题所采取的所有手段、门路和行为方式之和。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基础知识互为作用和反作用。数学基础知识扎实才能汲取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思想方法掌握应用后又强化所学的数学基础知识,使数学能力得到提升。但在抽象总结方面还是有区别的,数学基础知识侧重其理论领域,数学思想方法倾向其思维领域,从这一角度来讲又印证了上面所说的互为作用和反作用的观点,正如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检验理论。在小学教育中就开始灌输引导这些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不只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基础数学知识,还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有助于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灵活、不受拘泥地、应用数学思想来解决问题,提高自己的处理问题能力,从而让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掌握有阶梯式的提升。

一、小学教学中需要灌输引导的数学思想方法

依从小学的教学要求和小学生的认知理解能力,在小学教学中应结合相关的教学活动灌输引导如分类、转化、归纳、集合、数形结合、方程等的思想方法,下面分别以分类、转化做例子讲述。

1.1 数学思想方法——分类的结合应用

对一个数学问题用整体的观念来看,即这个数学问题本身是一个整体,再按照一定的分类标准将这个整体剖开,分为不同的几个部分,我们逐一地对每个部分做仔细的研究分析从而在其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用这一思路来解决问题的方法即是数学中的分类思想方法。这一思想方法的重要性不用多加赘述,而其在小学教学活动中的应用也是非常的广泛。利于分类的思想可以轻松地使学生对复杂的数学对象进行简化分类,把相同的对象的共同性质和不同对象的性质差异鲜明地表示出来,这将极大地促进学生对概念、性质、定义的理解掌握和解决处理问题的能力。例如四边形可以分为规则的四边形和不规则的四边形。规则的四边形可以划分为常见的正方形、矩形、菱形、平行四边形,这些分类有助于小学生掌握对四边形的定义。

1.2 數学思想方法——转化的结合应用

转化即是将问题的形式进行改变,转化成为学生已经掌握的简单形式,也就是说通过转化的思想实现了将复杂未知的问题变为已知简单的问题,从而实现了用简单的方法解决问题。比如说在给小学生授课讲如何计算多边形的面积时就会用到转化的思想,这种思想方法无论是对小学生的数学知识的掌握还是学习的能力都有重要作用。它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一.把将要学习的内容和已经学过掌握的内容串联起来,用已知去探求未知;二.在问题被转化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吸收知识的过程,是深刻记忆的过程。三.这一过程有助于小学生提高自己处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在小学教学中灌输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指导

整体的思路来说,要依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接受理解能力来适时地把数学思想方法结合到其他方面,让小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形成初步的认识,然后随着小学生年纪的增长、心理的成熟和理解能力的提升,这种认识也会随之加深,达到深刻而清晰的认识。

2.1 突出新知识被推理的过程,让学生领会其中的数学思想

数学知识和数学的思想方法始终是贯彻联系的,因此数学思想方法的灌输引导离不开数学知识的讲解,数学知识被讲解展开的过程就是数学思想方法被引出的过程,而数学知识被讲解展开的结果就是数学思想方法起作用的效果。所以,我们建议教师在小学教学中要突出强调新知识被推理展开的过程,这样留给小学生的数学思想方法印象才深刻。比如,在给小学生讲授小数乘法时要给学生设定一定的情境,需要小数乘法的计算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首先,让学生依给出的关系条件列出相关的式子,然后列乘法竖式,再将小数乘法转为整数乘法运算,最后注意进位工作。完成这样的讲述后,试着让学生归纳总结小数乘法运算的步骤要点。这样不仅让学生掌握了数学知识还能把握应用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

2.2 丰富下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

课堂上,教师应尽能量多的让学生参与到主动探索,设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从问题的来源,即要解决的心理需求;到如何做,即思考的过程;再到表达述说,即总结的过程。这些过程的精彩亲历有助于学生把握其中的数学思想,为他以后应用这些思想奠定基础。

2.3 注意章节的整理和归纳数学思想方法

在具体的教学活动,要注意知识的联系记忆,让学生回忆具体讲了哪些知识以及这些知识是如何推导出来的,这些回忆的过程就如同再次经历这些知识产生的过程。比如在整理多边形面积计算这一章节,让学生回顾什么是三角形、正方形、矩形、平行四边形、菱形及其各自的面积求法,那么在求解一个不规则的多边形面积时,让学生动脑思考是怎么求的,进而让学生归纳出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即把不规则的多边形划分为若干个已知可求的规则多边形,这样一一求得面积累加即可。这样的思想对小学生的思维开拓有重要作用。

三、总结

因此,为实现数学思想的渗透灌输,要求教师花费精力去把一些数学思想和其他方面的东西结合,让基本的数学思想被小学生理解,扎根小学生的脑底,为其以后的发展在数学上铺平道路。相信上面提到的一些初探路径会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徐刚.谈小学科学教学中数学思维的渗透.《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4年19期

[2]陆启威.走进数学视界,触摸科学背后的风景——例谈数学思维在科学教学中的创生与实践.《江苏教育:小学教学》.2012年1期

[3]郝金莲.提升小学生数学观察能力的科学教学策略研究.《华章》.2014年7期

[4]朱敏.激活儿童思维的萌芽——探索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发展学生数学思维.《小学科学:教师》.2012年4期

[5]蒋隆俊.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科学导报》.2014年16期

作者简介:姓名:陈梦迪,出生年月:1985.12,性别:女,籍贯:浙江慈溪,最高学历:本科,职称: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数学,单位:浙江省慈溪市崇寿镇中心小学。

儿童数学教育思想理论论文范文第5篇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结合数学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民族自尊心,为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而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可见,数学教学不仅重视知识的传授和技能技巧的形成,而且更重要的是对学生有计划地施加思想政治教育。以养成教师关心国家兴旺的思想转化为学生本身的爱国思想。数学是一门充满爱国思想的科学,下面浅谈我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思想教育的做法和体会。

一、结合数学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思想教育

数学教育活动的目的也是和整个学校教育活动的目的一样,必须结合数学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思想教育。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有联系的。如,我在上教“余弦定理”之前,先给学生读了一则通讯:“不应该出现的坟茔。”报道我军在越南反击战中的一个悲痛故事:“我军炮兵连指挥长接到一个紧迫命令,要求立即向越寇炮击。为了准确严厉地惩罚敌人,指挥长叫身边的九名高中生重新计算下发炮的方位。通过计算发现,炮位是向我军方向射击的。指挥长急了,再叫这九名高中生计算一下。可是,在计算的过程中被一条“余弦定理”难住了……时间就是生命,生命就是胜利。只见敌人的炮口慢慢升起,敌炮口却对准了我们……‘一条余弦定理’葬送了我们一连最亲爱的人。”我重重地问道:“同学们,这些坟茔应该出现吗?”学生都睁大了眼睛。有的说“学好余弦定理,当炮兵去。”有的讲:“学好余弦定理为我们的战士报仇。”霎时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励学生为祖国、为人民作出贡献,学好数学的爱国心。

二、结合数学教学目的对学生进行爱国思想教育

学习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取决于明确的学习目的性。目前,有些学生把学习数学的目的只当成是传授知识,相当一部分学生都这样认为:学习数学是为了升学的。否则,回去种田、养猪或当工人学那么多数学干什么?我们认为,有这种看法的老师是对教数学目的的不明确,是单一性的。数学教学的目标是什么?不仅是为学好数学知识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习现代化科学,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具有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品质。数学教学目的,务必通过多种途径和采取多种形式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

爱国是多方面的。数学教育必须与多方面的爱国需要结合起来。我有一个学生春节来我家,他讲了这么一句话:在我的工作中,数学给我帮了大忙。当然,这个学生决不是用三角函数或切割线定理去侦破偷盗案件的,而是数学的逻辑推理能力起了作用。维护社会治安,创造一个安定环境让人们搞“四化”建设也是爱国。有些学生讲:谁不爱国呢?我们是有其心无其力啊!此话是有爱国之心无奉献国家之力的人的一句俗话。是的,的确也是这样。如果工人不懂测量、农民不懂配比、技术人员不懂绘图、政府工作人员不懂处理数据等能力,还谈什么对人民作奉献?从某种角度上讲,没有奉献能力的人,讲爱国是空洞的。所以,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爱国必须具有工作能力,而数学在你将来的一切工作中,都能给你以很大的帮助。

三、结合古今中外的数学成就对学生进行爱国思想教育

德育的因素极为广泛。它不仅包括学校设置的教育环境、教育内容等控制的因素,还包括个人的心理成分得到相应的发展而产生情感。我在多年的课堂教学中,讲述了我国古代发现圆周率的数学家祖冲之勇于探索的精神;讲述了苏联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在我国数学家华罗庚通过精密计算才上天的故事等等,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崇敬的情感。同时也讲述了90年前,由于印刷厂排版时,把菠菜含铁量的小数点错移一位扩大了10倍,到后来才被德国化学家劳尔赫发现。不然,营养学家和医生还会认为菠菜中含有大量的铁,有养血补血的功能,使高血压的人不敢吃菠菜。这都是数学知识造成的失误啊!

德育大纲明确要求:“各科教学是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最基本的途径……各科均要教书育人。”其意是讲,数学这门学科在实际应用中的范围不仅广阔,而且它还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紧密相连。把富有生命力的数学思想教得干巴巴的。这难道不是教师最大的失职吗?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经常要注意用生动具体的例子教育学生不“离经叛道”,每个教学环节都要增强学生对祖国的爱。因为现在的学生既没有受过旧社会的苦,也不知道中国科学文化落后曾受帝国主义国家的入侵,而日益成为一个贫穷落后的半殖民地国家,甚至也不了解中国的现状,终日一心只读“圣贤书”和愿望“一举成名天下知”;直到1997年,香港才回归祖国。科学落后是与数学知识有紧密联系的。在数学教学中讲讲这些情况,使学生不断得到这种熏陶。

寓爱国思想教育于教学之中的尝试,我们在实践中体会到:它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还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更重要的是激励了学生为祖国、为人民作出奉献,学好数学的积极性和强烈的爱国心。

编辑 薛直艳

儿童数学教育思想理论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随着时代经济的迅速发展,农村和城镇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日渐增大.而教育水平的高低与经济水平的高低一向有着密切的联系,这就意味着农村教育水平的均衡发展也因此受到了嚴重的制约.在提倡教育公平、资源均衡的当下,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的课堂学习效率成了备受关注的问题,尤其是对于较为抽象复杂的数学学科而言.为了更好地促进教育发展,笔者认为作为学校管理者的我们也必须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思考、创新,力求在现有的经济水平条件下不断提高农村的教学水平,让农村数学课堂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从而从源头上提升农村小学生数学课堂的效率,让农村儿童也能接受高质量的教育.

【关键词】农村教育;小学教育;教育管理

数学学习因其特有的抽象性、严谨性、记忆性与学生好奇欲强的心理特点和爱玩好动的身体特性相矛盾.数学一直是让学生头疼的重点科目,尤其是小学六年级数学科目学习难度的进一步加深让学生更加难以理解,再加上农村小学的学生在数学学习时还面临着学习观念错误、教育资源有限、评价体系单一等问题.因此不少农村小学生难以在数学学习中充分调动学习积极自主性,不愿意将自己的注意力充分集中在数学课堂上,这就导致了学生出现“课堂上三心二意,课后作业难以下手”的恶性循环.因此作为农村小学管理者的我们应当如何制订正确的教学方略,从而让数学教师从源头上打破这种恶性循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内驱力从而提升农村小学生课堂学习效率.

一、从根本提升观念,以沟通促进发展

笔者认为作为学校整体教育方针的制订者,首先需要让农村小学数学教师认识到农村相比于城镇具有更加鲜明和突出的特点,即思想观念的隔阂.农村地区因为经济发展落后导致长时间教育普及缺失,农村学生家长普遍受文化教育程度低、思想观念落后、工作收入不稳定,他们自身处于为生活温饱奔波、想改变现状却又无能为力的焦躁状态.这就导致了有的学生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应当尽早打工挣钱养家,不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这类家长不仅缺失家庭教育观念,还对学校工作的展开存在抵触心理,这种落后的观念必然会影响到农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心中多少也会产生“学习无用论”的想法,这种消极落后的想法势必会影响到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积极性.还有的家长存在“只有读书才能有出息”的偏激心理,过度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孩子稍微顽皮懈怠,就动辄打骂斥责,没有掌握正确的教育方式,让学生心理压力过大,反而会产生适得其反的负面效果,导致学生更加厌烦数学学习.此外,部分农村家庭还有着严重的重男轻女封建思想残余,让女生的受教育之路更显艰难,自然也无法在数学课堂上集中自身的注意力.

因此,作为农村小学的管理者在给各个农村小学数学教师布置教学任务、探讨教学方法时,首先就需要向数学教师强调在开展农村教育管理时,需要明白“教育是需要深入人民群众的”.数学教师应当了解学生家长心里的所思所想,知道出现数学课堂效率低下的问题的关键点在哪儿,是学生自身落后观念的问题?还是学生家长根本上的观念问题?管理者应当不断提醒教师考虑农村当地的思想落后的现实情况并且去主动适应农村当地的交流方式,同时自己应当身先士卒,主动尝试和学生家长沟通.面对那些有抵触情绪的家长,作为学校管理者必须耐下性子、放下身段,以友好真诚的态度去面对每一位学生家长,甚至是可以带头定期展开家访活动,在一次次的沟通中,让学生家长逐渐明白“孩子的教育是一个家庭发展的希望”“正确的教育方法是正面引导和激励”“女生和男生一样有着受教育的公平权利”,哪怕不能从根本上纠正改善学生家长的落后观念,至少让他们明白自己的孩子必须要接受教育并且是正确良好的教育.只有让学生家长从思想层面重视教育的开展,让每个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有着正确的观念和态度,才能从根本上让学生有可能将注意力完全集中在数学课堂上.

二、情境式浸入教学,巧妙利用地理优势

在正确的学习观念的基础上,农村教育硬件设施的落后也在客观程度上制约着农村小学数学教育的发展.信息技术相对落后陈旧,学校环境又相对封闭简陋,导致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能借鉴参考的学习资料相对稀少,课堂的教学形式也较为单一刻板,导致农村学生无法将注意力集中在课堂学习上,无法在心底产生对数学学习的热爱和向往.而且农村孩子们的生活环境单一,在有限条件内接触到的新鲜事物和先进思想都较少,因此他们的视野、知识面都比较狭隘,也缺少忍耐力和坚持不懈的优秀精神品质,这就让他们更加难以在数学课堂上完全集中注意力.可是在短时间内,农村的经济水平无法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因此当地的教学设施问题也难以解决.

虽然在短时间内教学设施问题难以解决,但是并不意味着农村的数学课堂效率无法提升.既然农村当地的固有缺陷无法弥补,那作为学校整体教学方针的制订者就应当鼓励教师深入农村当地,转变教学思路,利用农村当地特有的教育资源优势和农村学生爱玩好动的身体特性来构建更具有农村特色的独特数学课堂.农村当地虽然设备落后、地域偏僻,但是也具备大城市所缺少的大片活动区域和自由空间,同时正因为农村村落较为聚集、生活环境相对闭塞的特点,使得农村人员流动单一,学生的人身安全问题能够得到更好的保证.因此,校长不妨鼓励农村小学数学教师采取更加灵活变通的数学课堂形式,将数学课堂更多地与课外活动相关联.

例如,小学数学教师在讲解小学六年级数学应用题中的难点“植树应用题”时,学生常常难以理解.一般的城镇教师在讲解时需要构建具体的物理模型,先让学生借助手边的事物感知数学问题的本质,让学生对复杂的问题产生亲近感.但是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农村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环境资源,将学生带到学校外面的绿化丛中甚至是麦田中,让他们自由观察然后回答提出的问题:“你们看这五棵树中一共有几个间隔呢?”有学生在观察后回答:“四个.”教师接着追问:“那每两棵树之间呢?每三棵树之间呢?每四棵树之间呢?它们有什么共同的规律吗?”学生在思考后回答:“间隔数总比树木的数量少一.”这样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观察就可以轻松得出“间隔数总比树木数量少一”的结论,从而具体地感知到间隔在数学中的意义.接着教师就可以将学生带入题目中设问的情境,继续向学生提问:“假设窗户外面的道路长为二十米,我们每隔五米栽一棵树,道路的首尾都要栽树,那么我们总共需要多少棵树呢?”学生在思考时,教师可以继续引导:“是不是可以借助我们刚刚观察到的实际现象呢?”有的学生受到启发,回答:“可以先计算间隔数,间隔数为四”,更多的学生领悟了教师的意思:“然后借助间隔和树木的关系,用间隔数加上一就可以得出树木的数量了.”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和表扬后再次启发学生:“那么如果是公交车行驶线路总长为两千米,每隔两百米有一个公交车站台,总共需要几个公交车站台的问题是不是也和植树问题类似呢?”学生再次进行思考,此时学生在思考时就可以以“道路植树问题”构建思考模型,将两个问题结合、对比思考,然后发现异同点就可以在理解的基础上轻松解决了.用这样的情境式浸入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时,农村小学数学教师凭借农村的自然地理优势可以轻松完成,相比于城镇化的多媒体教学方式也不失为吸引学生课堂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好办法.

三、多元化评价方式,正向化激励学习

农村学校的小学生与城镇的小学生相比较,他们的学习基础较弱,学习习惯较差,甚至对数学学习有一定程度的厌恶抗拒心理,这就使得农村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上高效率地完成应有的教学任务更加困难且更具有挑战性.同时农村学生由于自身成长环境的影响,导致相当一部分农村小学生的自卑心理嚴重,缺少基本的道德观和礼貌,学习意志薄弱,无法在确定长期目标的基础上持之以恒地努力,往往会半途而废、浅尝辄止.但是在另一方面,大多数农村小学的学生往往更加善良单纯、质朴纯真,也是想要认真学习数学知识的,但可能苦于无法从学习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因此,笔者认为农村小学的管理者应当在综合考虑农村小学生个性特点的基础上,从爱护学生的角度出发,秉持着立德树人的宗旨,构建特殊且高效的多元评价体系,让评价本身成为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帮助教师更加清晰地了解、把握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学习状况,从而及时与学生沟通数学学习上的问题,帮助学生解答数学学习上的困惑,从而更有针对性地提升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教师可以通过评价机制的构建及时对学生取得的成绩和进步进行表扬和肯定,从而让学生因为成就感和自豪感而不断继续努力.长此以往,教师就可以通过评价机制与学生搭建良性互动的桥梁,形成一系列的正向反馈机制,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取得数学学习应有的成就感,他们自然就会乐于在数学课堂上更加集中自身的注意力.

具体而言,笔者认为数学学习多元评价体系的构建可以分为结果评价和过程评价两大部分.结果评价目标具体分为学生的数学期中考试分数和学生的期末数学考试分数.过程评价目标分为学生数学学习态度的考查和学生数学学习的进步程度,这里的进步包括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提升和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高.学校应当建立“重过程、轻最终考试”的学生评价体系,给予过程评价内容更高的占比,以力求真实还原学生现阶段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态度,改变教师分数至上的错误评价理念,并且让教师更加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表现,形成教师和学生对于数学课堂学习效率的双向促进机制.如果以每一部分总分都是100分来假定,学生的结果性评价占40%,其中期中考核成绩和期末考核成绩各占20%,学生的过程评价占60%,包括30%的学生平时表现,20%的课堂展示评价和10%的教师、父母评价.其中学生的平时表现的评价标准包括学生自己对自己每一阶段的数学学习进步程度的打分、合作小组中组员的评价、课堂展示成果水平的高低这三部分.而作业完成情况中如果学生能够连续三次作业成绩为“优秀”、总体作业情况不低于良好则可以认为是高效认真完成作业.课堂回答问题表现可以以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是否积极、是否能够在课堂上独立思考、是否能够就课堂内容与教师进行提问和质疑为标准构成.而教师、父母评价则需要综合平均二者每一阶段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态度的反馈和记录意见.

结 语

农村要想发展,教育必须先行,而农村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更是农村教育管理中的重点问题,在小学生数学学习的整个过程中,课堂效率的提升无疑是至关重要的关键问题,因此到底如何才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是每个农村小学管理者都应当不断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刘泽,朱艺丹,李瑞,等.陕西省农村小学教育问题及对策浅析——以西安市白鹿原区域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20(22):9-10.

[2]魏后凯.“十四五”时期中国农村发展若干重大问题[J].中国农村经济,2020(1):2-16.

上一篇:数学课程学科教学改革论文范文下一篇:思维导图模式初中历史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