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教学理论论文范文

2023-11-05

思想品德教学理论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在思想中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主体”的意识,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努力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率。电化教学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运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在教学活动中,电化教学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使课堂教学形象化、生动化,将抽象知识具体化,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从而构建和谐课堂,极大地提升了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电化教学有效性 能力培养

随着社会的飞速进步,现代化教学设施给我们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变化:速印机取代了手动的油印机让我们工作效率大增,多媒体集视听为一体使课堂变得丰富多彩;计算机及网络应用技术开阔了身处农村的师生的眼界……电化教学手段如同“活水”的注入使我们的思想品德教学增添了生机和活力。

一、创设情景,调动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新课程提倡“以学生为本”,强调学生体验学习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要求将“教室”转变成“学堂”,课堂教学由“教”向“学”转化,让学生达到由吃“鱼”到用“渔”,从而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发展,学会合作和学会创新。富有典型意义的情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而且能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人生观等方面的培养起重要的作用。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引入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案例,使学生的学习从熟悉的生活原型、感兴趣的问题情景着手,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学习“我身边的规则”一节时我就讲解了怎样通过十字路口,怎样乘坐公交车,怎样看比赛……让学生明白规则的重要性。在教学中教师要针对学生好说、好动、好参与的特点,做到讲解与讨论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课本与社会相结合等,充分利用电化教学手段不断变换教学模式,使学生由一种兴奋状态进入到另一种兴奋状态,对教学充满兴趣、充满新鲜感,这样既改变了以往教师“满堂灌”的习惯,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总之,电化教学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以最大的热情,浓厚的求知欲望完成教学任务。

二、激发动机,增强自主性,提高教学效率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因而充分调动学生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学习的自主性是当前教育界研究的热门课题,也是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改革的迫切需求。而正是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恰当地引入了电化教学手段,从而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尊重了学生的个人自由意识,丰富了学生的内心世界,使学生的身心获得了自由的解放,使他们有权利有信心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三、情景交融,激发求知欲,提高教学效率

教师、学生、教材、媒体是当今课堂教学的四要素。面对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的学生,教师要在教学中,运用电化教学手段设置贴近学生实际有一定针对性,能让学生通过特定的情景和活动环节,对书本知识进行深化的理解和延伸,或是对自身的行为进行恰当的评价和反思。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教学情景和氛围,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习积极性,使學生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与教材之间的信息交往,最终达成教学目标。如我在教学《珍爱生命》这一课,我没有讲大道理,而是播放一段 “玉树地震后人们重建家园”的新闻报道就可以作为最好的教育材料。思想品德课中电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弥补了传统教学中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和语言表达能力的不足,在很大程度上为学生创设了情景,激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

四、构建体系,培养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努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造思维习惯。而在传统教学中,许多教师在教学中首先注意的是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其次才注重意其主体性的发挥和能力的培养。新的课程改革则完全相反,把培养孩子的创造性作为重要目标之一。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就应该首先注意学生主体性和积极性的培养。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电化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思考探索、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寻找规律、发现创新,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各方面能力。

1.利用电化教学手段教学,其最大的特点就是生动、形象和直观,而中学生的思维又以形象思维为主。针对学生的特点、利用电化教学的优势,对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营造情境浓厚的课堂氛围创造了有力的条件,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新奇感、惊讶感、新颖感,不仅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而且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带来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进而提高了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率。

2.利用电化教学手段教学,突破时空界限,构建个性化教学环境。电化教学辅助教学,突破了教育教学信息传播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风格不同,构建个性化的学习环境,营造合作教育的学习氛围,教师有更多的机会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率。

3.利用电化教学手段教学,改变师生关系,改变教师职能。教学中电化教学的介入,扩大了教学的信息源,使师生双方在教学系统中的实际地位发生了良性转变,教师可以依据学习目标,以新的方式对人员、教材、教具以及时间、空间等资源进行合理的组合和支配,充当起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咨询者的角色以及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教学资源的开发者、教学活动的研究者的角色,从而提高了思想品德课实效性的教学效率。

4.利用电化教学手段教学,改变教材结构,改变教学模式。教学中电化教学的介入,不仅是直观性很强的教学辅助资料,而且可以使学生不受时间、地点、空间的限制,使不同形式的教学活动具有同等的价值。

总之,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电化教学手段的运用,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构建了平等的师生关系,创造了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了学生自主探求的兴趣和欲望,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情景,在情景中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使课堂教学形象化生动化有效将抽象知识具体化,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今后我们要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利用电化教学手段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效率有效方法。

思想品德教学理论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文章明确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基本内涵,在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索构建以制度保障为基础,以选择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形式为实践教学实施关键的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大实践”与“小实践”相结合的各部门相互配合协调的具有本校特色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本校特色 思想政治理论课 实践教学模式

[作者简介]李立菊(1967- ),女,黑龙江龙江人,黑河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何冰(1981- ),女,黑龙江黑河人,黑河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马丽丹(1983- ),女,黑龙江黑河人,黑河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讲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黑龙江 黑河 164300)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3年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专项任务项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依托地方人文资源构建实施高校思政实践课程的教育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253Z004)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基本内涵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依据课程教学内容的需要,组织、引导大学生参加社会生活与实践,获得思想品德方面的直接体验,加深对所学理论的理解和把握,以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和政治素质为目标的教学方式或教学环节。在2010年第8期《思想理论教育導刊》上,教育部全国高校马克思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陈占安教授就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小实践”与“大实践”谈了自己的看法。“我们一般讲的‘社会实践’相对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实践教学’那是‘大实践’。这种实践包括组织大学生参加军政训练、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科技发明和勤工助学等很广泛的内容,这种实践引导学生走出校门,到基层去,到工农群众中去,其目的是促使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增强社会责任感。”“这个‘大实践’是不能全部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承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实践教学’是‘小实践’,它是同课堂讲授这种理论教学既联系又区别的教学环节,偏重于直观性、形象性、感性、便于学生参与的环节,它一般表现为观看教学录像(或电影)、组织课堂讨论、举办征文写作,以及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安排某些调查访问活动,等等。”同时他批评了“那种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把主要的时间和精力用于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想法和做法”。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小实践”的作用,同时处理好“大实践”和“小实践”的关系。

二、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即使制定了计划,但形同虚设,得不到切实落实。传统思维定式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以教材为核心,以课堂教学为重心,以教师为中心,实践教学仅仅是理论教学的补充环节,处于从属的辅助地位。实践教学组织实施过程与理论教学相比要复杂得多,涉及的不仅有教师、学生,还有场所、经费、教学各个环节的详细布置。很多学校实践教学还只是一般性的要求,实践教学多无计划、无大纲、无方案,即使有,在教学形式、教学目标、教学安排、资源配置等方面也没有统一标准,更谈不上将这些标准落到实处。

2.缺乏科学规范的管理组织。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重形式轻实效,主要是因为对于实践教学的组织管理缺乏相应的科学规范。实践教学目标能否实现与科学规范的管理是分不开的。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有效实施,特别是“大实践”的实施,不仅涉及教学部门,也涉及学生工作部门,更需要一些社会团体、机构和相关部门的支持与配合,这就要求建立相应的科学规范的组织管理机制。

3.经费缺乏和基地建设是制约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效实施的重要因素。经费的缺乏是制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有效实施的重要因素之一。实践教学所有学生都要参与,深入社会参加实践就要走出学校,实地参观、调研,广泛接触并了解社会,这就要求有专项资金提供保障。社会实践也需要有一定数量的教学基地,很多高校没有建立实践教学基地或基地数量不足,并且没有专项资金支持,有的学校即使有实践基地,数量也很难满足实践教学的基本需要。“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内容涉及经济社会的发展进程和重大事件,或是社会生活的基本规范,因此其实践教学难以在狭小的实验室和实习工厂里进行,而只能在社会这个广阔的大课堂里进行。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基地建设十分有限,特别是对于庞大的学生队伍而言,短缺将是长久的话题。”①

4.缺乏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效性的评价上,目前也缺乏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在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考核与评价的问题上,有些学校随意性很大,没有形成相应的考核与评价机制。而且受人力、物力、财力等制约,一些高校对学生的实践效果评价不能体现激励性。每次社会实践结束后,不能及时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教学体验的交流、实践教学成果的深化,对实践教学的成果也缺乏必要的管理与考评,有的学生或鱼目混珠、或剽窃他人实践成果也获得合格成绩,对学生实践教学成绩评定分辨不出真正的好坏,客观上挫伤了参加教学实践活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构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

1.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首先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各高校必须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重要地位。2008年9月,《中共中央宣传部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科[2008]5号)明确指出:“要从本科思想政治理论课现有学分中划出2个学分、从专科思想政治理论课现有学分中划出1个学分,开展本专科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要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提供制度、条件和环境保障,确保不流于形式。各类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烈士陵园等有教育意义的场所,要对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行免票。”目前关键是各高校如何从实际出发真正重视起来,进一步制订具体实施方案、组织落实。二是充分调动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充分调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积极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在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积累等方面是决定性载体。实践教学的组织、指导、设计,包括教师的道德水平、人格魅力,以及教学技巧、教学艺术,直接关系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效果的好坏。教学管理和行政管理部门加大力度调动思想政治课教师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有效实施具有重要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参加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实践教学必须改变把学生当作被动的受教育者的传统教育理念,突出学生在实践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成为实践活动的主角。“大学生的知识积累、技能、生活经验和他们对社会的基本看法,是首要的、基本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资源。”②大学生已有的生活阅历,基本形成了带有个性的价值取向和情感态度。这就需要实践教学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活实际,有针对性地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理论分析、处理实际问题,养成良好的情感意识、价值观。精心设计各种生动形象、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加实践教学的主动性、积极性,使枯燥的理论说教变成生动活泼的情感体验,让科学理论入脑、入心,在参与社会生活、参与社会改造的实践中,了解社会,加深对所学政治理论的理解和深化,进而提高思想认识水平。

2.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必须有相应的制度作为保障。一要建立社会各部门联动机制。实践教学需要较多的社会资源,除了需要校内党委、行政、后勤、团委、学工部门的支持外,也需要实践基地党政及实践协作单位的配合。单靠教学单位和教师本人往往力所不能及,教育部、宣传部及地方党政部门有必要联合发文,要求各省市县的教育部门、宣传部门及相关部门予以配合。二要建立专项资金,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资金保障机制。2008年9月,《中共中央宣传部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科[2008]5号)指出:“各高等学校要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专项经费,列入预算,并随着学校经费的增长逐年增加。”三必须“制定规范化的教学管理文件,将实践教学制度化、常规化”。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大纲的编写、内容的编排与整合、时间的安排、实践形式的设计与选择、教师的指导考评和学生参与的方式方法等都还没有成熟的经验。首先,制订实践教学的教学计划,编制教学大纲、教材和指导书,制订实践教学的计划实施方案和调研课题指南等。将实践教学纳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教学计划,根据教学内容和实现的目标,结合实践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编制教学大纲及实施方案,这是实施实践教学的第一步。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将实践教学课程化、制度化,以避免将实践教学随意化、无序化,导致实践教学有其名无其实。其次,优化课时分配、精选优选教学内容。在编制教学大纲时,把实践课课时分配作为突破口,适当增加实践教学时数,通过实践使学生去理解课堂教学中的理论,真正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达到教学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内容广泛而丰富,包括革命、建设、改革、发展、稳定,政治、经济、文化、内政、外交、国防和党建各个方面,这就需要对实践教学内容精选优选。选择实践教学内容,第一,体现目的性,结合教材,选取教材上的教学重点内容。实践教学活动立足于为理论教学服务、围绕教学目的为教学目标的实现服务。第二,体现渐进性,分阶段、分层次地循序渐进地进行。对于一、二年级的学生,实践教学主要以体验式为主,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相结合、参加志愿活动、义务劳动、走访校内或系内专家或优秀教师、到法院旁听等;对于三、四年级学生,主要应以探讨研究式为主,结合学生专业课的学习,着重让他们利用专业所长,在实践活动中为社会发展作出贡献。第三,遵循知、情、意、行统一的原则。把思想道德观念内化为思想品质,把思想认识内化为行为,这才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真正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内容要紧密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习惯,实践教学内容在选择上要结合时代和学生思想的变化,选择与学生日常生活、学习生活、交往生活、集体生活等密切相关的内容,关心学生、了解学生,做到教育人与关心人、塑造人、服务人的统一。避免脱离实际大而不当流于空泛。④再次,教学设计必须优化。实践教学是个复杂的活动,需要精心的设计。这就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管理部门,特别是教师,必须精心策划。在实践教学之前、过程中、结束后都要精心组织并有效指导。部门制订教学计划,把实践教学列入课表并计算学时,纳入学生成绩考核;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门制定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实施方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根据实施方案,具体实施实践教学。

3.统一规划,选择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形式,是实施实践教学的关键环节。每一个事物都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形式由内容决定,最佳的形式能够更好地体现内容。相同内容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式表现,同一形式可以表现不同的内容。因时、因地、因势地选择最恰当的实践形式,对于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課实践教学的实效性和吸引力十分重要。由于实践教学内容十分丰富,外延十分广泛,划分标准各不相同,实践教学的类型更是多种多样,因此教师在实施实践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选择适当的实践教学方式,做到有的放矢。要统一规划,优化实践教学各个环节的设计,选择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形式,发挥两个资源的优势,做到三个结合。要具体划分出实践教学内容哪些在课堂、哪些在课外;哪些在校内、哪些在校外;集中与分散形式做到科学化,资源配置做到最佳化。

打破传统的单一的“课外实践”教学模式,即课内实践与课外实践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大实践”与“小实践”相结合,形成多部门相互配合的实践教学模式。课内实践主要通过“红色经典影片点评”、主题演讲、辩论、原著选读等形式;课外实践可以通过社区志愿服务、参观考察等,既节约时间、节省经费,又最大限度地扩大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规模。课外可以是校内也可以是校外,校内实践教学根据理论教学实际需要,可充分利用校本资源,结合校园文化建设内容进行,让学生亲身参加实际生活体现自身价值。校外实践教学(大实践)鉴于目前经费等实际情况,可以搭大学生寒暑假社会调查和“三下乡”的顺风车。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需要,安排实践教学,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也应该体现一定的灵活性,遇到重大的、突发的事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并迅速作出反应,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在正确理解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以制度保障为基础,以选择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形式为实践教学实施关键的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大实践”与“小实践”相结合的各部门相互配合协调的教学模式,逐渐建构起科学规范的教学体系、保障体系、评价体系,才能解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实效性。

[注释]

①余京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意义、困境及对策思考[J].滁州学院学报,2009(5):98.

②李尚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J].无锡教育学院学报,2005(3):61.

③孟庆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长效机制的创设[J].教育与职业,2010(12):168.

④常雪,朱雪梅.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长效机制问题的思考[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1):135.

思想品德教学理论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社会需要的是全面发展的人才,就是既要有能力,还要身心健康。要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就要重视思想品德课教学。小学思想品德课是其他学科的方向标,为它们指明了方向,掌好了舵。在小学的思想品德课上,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品德文明习惯,为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小学;思想品德;教学;方法

对于小学生来说,思想品德课的内容枯燥乏味,很难引起小学生的兴趣。而小学的思想品德课对于培养小学生的良好品质又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这就要求小学的思想品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想一些方法,改变原来的教学方式,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面对一群单纯的小学生,要让他们懂得思想教育的内涵,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一些方法。下面,我就谈一下我的几点做法,供大家参考。

一、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采用民主讨论法

在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经常用到民主讨论法。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围绕本课的主题进行讨论,从而完成激情——明理——导行的全过程,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在设计、引导讨论时,要掌握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层次性原则;要注意引导学生辨是非、明事理,是非不辨则事理不明;要注重贯穿激情——明理——导行的全过程,坚持知行合一观;要充分发挥教学民主,让学生各抒己见,哪怕是很幼稚甚至错误的意见也要让他们讲,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教学民主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二、为了引起学生兴趣,采用故事讲解法

小学生都是爱听故事的。讲述生动有趣的故事,寓抽象的道德观念和深刻的哲理于具体形象的故事之中,使学生明理悟道受到启发教育,这就是“故事讲解法”。运用故事讲解法必须紧紧围绕教学目的,紧扣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结合不同年龄段小学生的特点和认识水平,揭示故事所展示的思想道德观念。使用“故事讲解法”时要注意切忌单纯追求故事性、趣味性,而忽视我们所要追求的最终教学目的,舍本而求末。除了使用教材里讲述的故事外,师生可以讲述发生在身边的故事,使教学更贴近生活和贴近实际,从而具有更强的说服力、可信度,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也可以举一些反例,正反对照。

三、利用情景设计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配合说理而创设特定的教学情景。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受到情绪的感染,引起感情上的共鸣,以情入理,情理交融,从而加深对道德观念的理解。这一方法是根据人的情感可以相互感染、相互影响的心理特点提出来的。对于小学生来说,情感的情境性、感染性更为明显,运用情景感染法效果更为显著。因此,在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越来越多地被采用。运用这一方法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师生的特点选择情景类型,如画面再现、音乐渲染、实物演示、生活显示、语言描述等等不同类型的情景。设计情景要有新颖性,使学生喜闻乐见或引发激情,才能收到情理交融之效。当学生离开情境同样可以有效地学习时,就没有必要给学生创设情境进行教学。

四、运用典型分析法加深学生印象

根据教学目标,以领袖人物和英雄模范或者周边的朋友同学为典型,分析他们所具有的高贵品质和产生高贵品质的原因。通过典型分析,使得道德观念具体化、可操作化,又使得学生感到可亲、可敬、可信、可学。典型具有巨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典型的力量是无穷的。运用典型分析法必须注意选择典型,根据教学目标来确定选择什么样的典型,也就是说要注意典型选择的针对性和突出性。学习典型的目的在于见行动,引导学生的践行。如学习邱少云是为了让学生养成自觉遵守纪律的习惯,上完課之后要经常让学生检查自己是否做到了自觉遵守纪律,这样才能收到实效。

五、运用现实演绎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可以通过小品表演或现场演示教学思想品德课的明理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采用“角色换位,引发共鸣”,达到情动欲行的目的。在讲授福建省编小学思想品德课第三册第十课“勇敢的小白兔”一文时,可让学生扮演小白兔、小松鼠、小鲤鱼、黑乌鸦,进行小品表演。这样既使课上得趣味盎然、生动活泼,又能收到教育的效果。在采用角色表演法时要注意在课前进行小品表演的排练,准备好必要的小道具、小布景和音乐伴奏等,寓思想品德教育于艺术教育之中,以艺术的感染力增强这门课的教育性。在没有条件进行小品表演时,也可在课堂上分配角色,进行朗诵、对话和动作演出。

六、运用社会调查法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

教学中需要的很多信息都可以让学生去亲自调查。判断需要信息,信息需要实际调查。可组织学生到社会上去实地调查,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这有助于由感性向理性的飞跃。如对学生进行“注意交通安全”教育,可以组织学生到交警中队去进行调查,通过大量的例子使学生懂得遵守交通安全的重要性、违反交通规则的危害性,以及必要的交通安全常识,从而大大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在进行社会调查时,应当注意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要事先作好准备,拟定调查的目的、内容、步骤,才能保证社会调查的成功,避免负面影响。社会是复杂的,在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往往在主流的下面存在着某些负面影响,在社会调查中要注意避免负面影响,并使学生在辨是非中获得某种免疫力。

综上所述,教学方法是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最优化的一个举足轻重的因素,也是最重要的一种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的优劣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思想品德教学的方法很多,教师教育中应注意有所选择,对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学生,在选择方法上应有所侧重;教师对不同内容的教材,也应采用不同的方法。我们广大教者都应当十分重视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基本方法的应用。

思想品德教学理论论文范文第4篇

随着当今社会的逐渐发展,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以及重视。不过对小学生来讲,思想品德的知识内容会有些难以理解,因而采用情感教学法能更加有助于学生对思想品德内容进行理解。为此,在情感教学法于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重要性的基础上,对其有效的应用策略进行相应的探讨分析,能使小学思想品德教学更加有效。在目前教育观念的逐渐转变下,对教师和学生的地位已经有了较新的认知,因而在教学过程中,逐渐开始将教师的教学作为学生发展进步的外在因素,而把学生自身的素养以及能力方面的因素作为内在的影响因素,这种内在的影响对学生发展的作用也是巨大的。情感教学的方式主要是和学生之间建立情感上的沟通,从而促使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学习效果。因而在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教学工作中进行情感教学,能在向学生传授思想品德知识的同时,用相应的情感鼓励学生进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由此可见,在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中应用情感教学法是一种必然趋势。

一、情感教学法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调动学生积极性,有效提升教学质量

情感教学法主要是教师以情感为纽带,建立自身与学生之间的情感联系,这样能在课堂中引发更多的情感共鸣,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能较为主动地进行学习,有效提升教学的综合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比如,在“我们的学校”中描写了诸多不同的景色,每个景色都各有不同,这便是作者情感变化的体现,因而在当前将情感融入景色便会更加有利于情感教学法的实施。针对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课程,也应对情感教学的融入予以重视。比如,在针对“爸爸妈妈在我心中”以及“家庭的记忆”这类课文的讲解过程中,教师便可以让学生回到家中与父母多相处,感受家庭的氛围以及家庭的温馨,同时感受自己如果没有回家会面临什么样的压力以及环境变化,从而提出“家是最温暖的地方”主题,加深学生对这一课题的理解,有效提升教学的综合质量。

(二)关注情感教学能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在小学这一义务教育的初始阶段,小学生思想品德都尚待培养,对周边的情感会有一定感知,因而对其进行情感教学以促进思想品德教育是行之有效的。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教学不仅是要进行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要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通过情感的感化,让学生能感同身受,进而促进学生表达能力、思考能力以及创新等能力的有效提升。例如,在讲解“合理消费”以及“买东西的学问”这一类型的内容时,教师要向学生传达的并不仅是消费的具体理念,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进行理性消费,对此通过情感教学法进行教学,让学生感受到生活资源来之不易,这样学生能更加深刻地意识到应合理消费,进而培养学生的消费观,能促使对学生的认知能力有所提高。由此可见,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利用情感教学法能从多方面提升学生的能力,使其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念。

(三)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小学阶段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最为主要的便是提高学生道德方面的认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通过情感教学法则能更好地达成这一重要目标。小学生虽然还处于待开发的阶段,但学生对一些事物已经拥有自己的看法,如果强制其转变,学生可能比较难以对其进行接收,而通过情感教学法,便能让学生比较真实地对所要讲授的知识进行理解,从而对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以及道德方面的认识予以培养,能帮助学生养成较为良好的学习以及行为习惯。由此可见,在小学阶段的思想品德教育中,进行情感教学法能有助于学生与教师之间形成情感共鸣,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联系,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从而通过思想品德教学更好地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

二、思想道德教学中无法正确应用情感教学的原因分析

(一)教师方面的原因

教师是传授知识的重要载体,教师工作能力水平的高低能极大程度地決定教学效果与质量,而教师导致情感教学无法正确应用在思想道德课堂的主要原因主要如下:首先,存在教师个人教学能力不足的问题,情感教学的重点就在于教师要利用正确有效的教学手法引发小学生的情感共鸣与情感认知。在此情况下,教师教学素养的不足就无法将正确的情感传递给小学生,很可能会导致小学生无法共情甚至理解偏差等不良情况的发生。其次,部分教师的教学态度也会导致情感教学无法应用至思想道德课堂教学中。小学生的行为习惯以及思维模式具有一定的矛盾性与复杂性,他们的许多行为与对待事物的看法都是随心而动的。例如,他们对“给妈妈洗脚”这件事情的理解在教师的引导下可能是“感恩母亲的辛苦”,但转念间就有可能变成“妈妈的脚臭”“不洗会挨打”等成年人看来匪夷所思的答案。部分教师在小学生前后言行不一、思维过于跳跃的情况下,就极易产生暴躁、不耐烦的心理。能端正态度,及时调整情绪的教师尚可维持课堂秩序,但如果教师自身的态度不端正,就很有可能导致其思维、情绪等受到小学生言行的影响,不仅无法正确应用情感教学,还有可能影响到正常的教学节奏,延误教学进度。最后,情感教学的教学方式应该是多元化且富有趣味性的,在此情况下教师过于死板、严肃的教学习惯就难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小学生无法全身心地参与教师构建的教学情境中就无法正确理解教师讲述的知识内容。因此,教师想要利用情感教学帮助小学生更好地掌握思想道德知识,就一定要转变自己的教学习惯,利用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动作、表情与言语激发小学生的参与兴趣,从而获得更高质量的思想道德教学,发挥情感教学的最大效用。

(二)教学配套资源不足

正如在日常生活中会产生多种多样的情感一样,教师在开展情感教学时也不应拘泥于“照本宣科”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而是通过多元化的教学载体将知识正确传递至每一名学生的心中。因此,情感教学的教学效果也同样会受到教学配套设施的影响,例如,教师在讲述爱国之情时如果想利用情感教学帮助小学生加深理解,那么最好的方式就是通过播放相关影视资料、带领学生参观红色纪念馆等方式引发小学生的情感共鸣。小学生的感知力、联想力都尚未发展成熟,他们不仅难以对书本上枯燥的文字内容产生足够的学习兴趣,也难以理解文字以及教师“说教”背后蕴含的深厚情感,他们需要多媒体播放器、教学用具、教学活动等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记忆相关知识。由此,在学校相应教学设备设施不足的情况下,教师就无法把知识以更直观的方式传递给小学生,自然无法获得理想中的教学效果。

三、情感教学法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重视道德形象的示范与激励

情感教学法主要是通过向学生传授情感,引起师生之间的情感共鸣,进而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以及道德教育,不过在目前情感教学法虽然有一定的使用,但是对榜样的力量没有足够的重视。小学阶段正是学生应重视道德形象示范与激励的重要时期,这一阶段的学生正有着对外界的强烈好奇,对外界的事物会进行一定的模仿。对此,教师可以通过一些以往或当代的优秀人物对学生进行教学,播放一些视频,让学生深刻意识到重要人物身上的精神品质,并向其学习。比如,在讲解“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以及“传统美德 源远流长”等类型的课程时,教师可以播放一些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也可以带领学生认识一些中华文化的传承者,使学生对中华文化的了解更加深刻,从而学生便可能会发掘更多感兴趣的事物,从而对传承人进行模仿,做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者。除此之外,在进行情感教学法的应用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对小学生存在的好奇心进行利用,小学阶段的学生对外界的事物都会下意识模仿,这样能促进学生更好发展,那么在选题以及素材选取的过程中便一定要选取正面、积极向上的资料以及人物,避免让学生接触过多的负面信息。因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讲,英雄人物对学生来说可能过于遥远,学生的模仿程度也不是很强,但是教师与家长是学生身边时时刻刻的榜样,因而教师与家长也应对学生形成良好的示范,在学生面前树立良好的道德典型,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生活,向正方向发展,进而形成良好的品质,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相较于传统的理论知识传输道德示范可以让抽象化、概念化的思想品德知识变成一个具象化、形象化的人物形象或一个具体的事件,构建一个有效的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认知。小学生本身的模仿能力是相对较强的,但是因为缺乏相应的知识储备和社会阅历,导致小学生在辨识能力上相对较弱,而引入相应的道德模范,树立相应的道德榜样,可以发挥小学生本身模仿能力相对较强的优势和特长,塑造学生的价值观念,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及正确的价值观。

(二)创设情境教学进行思想品德教学

对小学生而言,大多还没有形成较为固定的思维,因而课堂的氛围十分重要,较为浓厚的课堂氛围能有效将学生带到课堂教学过程中,因而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融入情感教学法还可以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让学生与课堂内容形成共鸣,建立情感上的联系,从而推动学生主动学习。对此,教师在对相关知识点进行阐述的时候,可以利用一些图片、视频等,使课本中对应的内容以及知识能生动地展现在学生的眼前,从而调动学生的感官体验。同时教师也可以依据课本内容,组织学生进行相应的角色扮演或课堂辩论,让学生对知识产生真正的理解。比如,在进行“完善自我,健康成长”这一个单元的讲解过程中,小学生对自我的目标可能并不明确,教师便可以让学生之间形成小组,自己设定一个工作学习的情境进行演示,从中体会尊重他人、学会宽容以及学会反思等的重要性,从而与内容形成情感共鸣,促进其思想品德的发展。构建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下进行思考和探究,一方面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和态度,另一方面也可以有效指导学生的生活实践。当学生在生活中面临同样的问题和决策困境时,脑海中会回忆起当时的学习内容,进而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提高学生的问题处理能力和灵活应用能力,同时情境的构建和视频资源、音频资源、图像资源的引入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实现感官联动,这样学生在知识理解上面临的问题和困境相对较少,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也会得到明显提升。

(三)强化学生的情感实践训练

理论最终还是要应用在实践中,因而在进行情感教学法融入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过程中还应强化对学生的情感实践训练。在学生对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课本内容形成一定认知以后,对学生进行情感实践训练,从而帮助学生形成更好的行为规范。与此同时,教师也要在情感实践训练中,及时观察学生的情感变化,并给予学生正确引导,在实践中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例如,在课堂教学外,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学校外进行实践体验,可以带领学生进行公交车模拟游戏,让一部分学生扮演青年人,一部分学生扮演老年人,向学生传授尊老爱幼的思想,这样能让学生在活动娱乐中,真正意识到思想品德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情感实践活动是充分尊重小学生学龄特点和学龄兴趣的,只有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实践学习的过程中才更愿意主动思考、分析、探究问题,进行深入挖掘,进而做出相应的判断,有效塑造学生的价值观念,渗透德育的内容和核心观点。教师在实践教学开展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引入更多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成长,在实践中分析,在实践中学习。

四、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教学的不断改革与发展,思想品德教育在教学中的作用愈发凸显。而在素质教育的理念下,情感教学法被广泛应用,因而在思想品德教育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当前,对小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便更应注重情感教学法的作用,其不仅有利于学习效率以及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还能有助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因而在目前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应妥善融入情感教学方法,首先要重视道德形象的树立与激励,小学阶段是一个极其容易被周围人影响的阶段,因而一定要向其传递更多的正能量。其次,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教学的方式進行思想品德方面的教学。最后则要将理论结合实践,强化学生的情感实践训练,从而促进思想品德教学的发展。

(吴淑媛)

思想品德教学理论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导入生活内容,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效率与质量,促使学生更好的掌握与理解思想品德的重要内涵,使学生能够德育与智育共同发展。

【关键词】思想品德 课堂教学 生活化

德育教育在任何时期都是教育的重中之重,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然而,目前很多的学校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过程中,过于强调理论知识,教学模式单一,没有将思想品德教育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从而导致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兴趣不高,难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没有起到提高学生思想品质的效果。

一、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意义

随着新课改的大力推进,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也迎来了全新的挑战,激发课堂活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已经成为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重要课题。然而,目前很多思想品德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仍然在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方式上,一味的按照教案开展教学活动,没有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与学生缺乏互动,导致学生的思想僵化,难以掌握思想品德的重要内涵[1]。

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可以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下沉默的课堂气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将学生从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中拉入到实际生活中,同时,培养学生的生活技能,养成善于观察生活、品位生活的习惯。此外,学生可以通过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及教师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更透彻的掌握并体会思想品德的内涵,从而使学生的情感得以丰富,思想品质得以提高,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二、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策略

(一)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引导者,而学生才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教师要充分认识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予学生平等对话的权利,与学生加强互动,形成亦师亦友的和谐关系,让学生能够从根本上愿意接纳教师以及教师所传达的思想[2]。此外,教师要充分挖掘学生自身的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包容学生的缺点与错误,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接受学生的建议,听取学生的见解,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例如:在教授人教版教材中关于《网络交往新空间》一节时,本文的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了解网络交往的特点与规则,同时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自我保护意识。在正式教授前,教师可以先讲述自己曾经的经历,如通过什么方式、认识了什么朋友、发生了哪些难忘的事。从而用自己的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自身的情感,通过让学生主动分享自己的故事,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感,然后再进入正式的教学内容中,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最后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具备对网络信息内容的分辨能力,学会具备自我保护能力,让学生充分的将课堂知识与自己的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结合实际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思想品德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改变完全以教材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采用更丰富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充分结合在一起,從而使学生能在生活中体会到思想品德的内涵,并促使学生主动去发现知识、探索知识,并学会利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3]。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思想品德教师要充分发挥创新精神,可以结合学生身边的环境或者当前的热点新闻,对教材中一些过时的内容进行替换,以便使教学理论更好的与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

例如:在教授人教版教材中关于《珍爱生命》一节时,本文的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懂得生命的宝贵,学会珍爱生命,并掌握一些求生、救生的技能,同时,让学生学会如何判断紧急情况,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教师可以将不久前发生的九寨沟地震事件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并向学生提出问题“如果你遇到地震,你该用什么方式保护自己?”通过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向学生传授求生、救生的知识。同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成立讨论小组,让学生自由发挥自己的见解,对于正确的见解,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与表扬,对于错误的见解,教师要及时加以引导,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三)改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传统的教学模式过于强调思想品德的理论知识,往往还没有正式进入内容,就已经提前点明了教学的目标,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心理暗示,强迫学生被动的接受某一思想理论,从而导致学生的思维被固化,难以受到更深层次的启发。因此,教师要改变教学模式,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从而使学生通过自身体验而领悟其中的思想,让学生主动的去理解思想品德教育中的内涵[4]。

例如:在教授人教版教材中关于《师友结伴同行》一节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本市周边的旅游胜地、名胜古迹或者有特色的乡镇进行开展出游的活动,把学生从枯燥的课堂教学中解放出来,走入生活当中去。教师在活动中要放下架子,与学生拉近距离,使学生在生活中切实体会到“师友”的含义,并通过与本次活动,感受到友谊的温暖与美好,从而使课堂教学得到质的升华,提高教学的效率与质量。

(四)善用赏识教育,促进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运用赏识教育的方法,通过对学生的赞赏,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增强学生的荣誉感,有利于学生的自我发展[5]。例如:在面对课堂提问时,有的学生喜欢踊跃回答问题;有的学生有回答问题的欲望,但是可能担心回答错误会被其他同学嘲笑或者被教师批评,所以缺乏起立发言的勇气;还有的学生,确实不理解教师所讲的内容,所以难以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要合理运用赏识教育,对于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要对其进行赞赏,并鼓励他要继续保持这样的良好习惯,从而提升学生的荣誉感与成就感;对于不敢回答问题的学生,教师要树立他的自信心,鼓励他不要怕错误,因为只有知道自己有错误,才能更好的改正,而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是他朋友,是他的小伙伴,没有人会嘲笑他,教师也不会批评他,反而会赞赏他的勇气,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促进学生的发展与进步;对于确实不懂教师所讲内容的学生,教师要多一些耐心,详细了解他到底是哪个知识点没有理解,并针对这个内容仔细为其解答,从而使学生加强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同时,教师要对他的每一个进步表示赞赏,激发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学习热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总而言之,思想品德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将生活化的内容与课本中的理论知识进行有机融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寿康.浅谈如何实现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生活化[J].新课程学习·下旬,2014(12):264-265.

[2]邱善海.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理性思考[J].科教文汇,2013(29):172-173.

[3]姜春玲.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思考[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2,28(10).

[4]包慧琴.取之于生活,用之于生活——打造“生活化”课堂,提高中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考试周刊,2012(91):125-126.

[5]庄东兰.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生活化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6(7):78.

思想品德教学理论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思想品德教育关系着中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以及他们对生活和生命的态度,所以,思想品德教育是教育教学的基础。文中简单论述了我国目前中学思想品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从教师对思想品德教育教学策略方面说明了思想品德教育不仅仅单纯是书本知识教学,而且还是生命教学。

关键词:中学思想品德;品德教育;问题;思考

思想品德教育是教育的基础,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关乎学生对生活与生命的认识,所以说思想品德教育也是一种生命教育。中学生的思想正处于转折时期,因此,在中学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对生命意义与目的地认识水平,培养他们自我保护生命的能力,进而使他们健康成长,所以,中学思想品德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中学思想品德教育中的问题

思想品德教育的教育理念是育德为先,育人为本。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却存在着一些问题。

1.教育目标理想化

在学校德育教育方面,一直以来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和身心发展特点,只是单纯地从总的教育目标出发,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将思想品德教育过于理想化。在教育过程中,不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只是大而空的进行教学,没有具体的教学目标,最终致使思想品德教育在实施过程中遇到很多问题。

2.教育内容抽象化

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脱离学生的年龄特点,致使学生很难理解其中的概念和道理。学生对思想品德的学习只是一味地死记硬背,缺乏自主性和创新性。长期以来,学生就处于被动接受的状况,这也就背离了思想品德教育的初衷。

3.教师教学方法传统化

教师的教学方法影响着思想品德教育的教学效果。教师在进行教学时,缺乏灵活性,不注重学生的自我领悟与体验,而是按照课本上的知识将思想品德教育变成呆板的说教式教学,所以,思想品德教育教学没有取得理想效果。

二、中学思想品德教育的教学策略

在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结合中学生的身心特点,根据教学情境,运用教学理论将抽象化的内容具体化,从而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1.创设民主的课堂气氛

课堂上教师应该改变以往的教学角色,创设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通过课堂氛围感受生活。初中生处于青春期,他们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渴望别人理解他们,追求自我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创设民主的课堂气氛,给学生创造自我表现的条件,从情感上让他们感受思想品德教育的真正意义。

2.创设激励课堂教学

思想品德教育内容的抽象化,致使很多学生都认为学习思想品德极其枯燥、乏味,所以,他们在课堂上只是形式性地学习,在内心深处根本不情愿学习思想品德课。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结合实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3.创设期望的课堂

思想道德教育并不是照本宣科,而是通过一些事例感染学生的情操。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一个鼓励的眼神或一句鼓励的话语也会影响学生自我观念的改变,日积月累,就会对学生产生一种力量和信念,从而达到教师的期许。

这些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观念的形成与改变,它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品德。所以说思想品德教育不仅仅是对课本知识的学习,还应该让学生从生活中感受,从而提高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教学效果。

中学思想品德教育关乎学生的思想观念的变化,教师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要明确教育目标,结合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因材施教,使学生不仅对思想品德教育课感兴趣,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珍爱生命并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参考文献:

张小秋.试析当前中学思想品德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科技导刊:上旬版,2012(6).

(作者单位 河南省濮阳市清丰县城关镇中学)

上一篇:道德情感思想品德论文范文下一篇:企业纳税筹划类型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