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信息员心得体会范文

2024-02-19

扶贫信息员心得体会范文第1篇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信息工作,推动信息工作步入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轨道,充分发挥信息工作在上情下达、下情上达、正确决策、科学管理、宣传服务中的重要作用,促进民政事业和谐、健康、快速发展,依据上级有关文件规定,结合我局实际,特制定本工作制度。

第二章 组织机构及其职责

第二条 我局信息工作由办公室统一组织管理。办公室综合协调指导全局的信息工作,所属各科室分级负责。

第三条 信息工作的主要职责:

(一)按照局党组的要求,研究和制订信息工作的规章制度和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二)做好信息的采集、筛选、加工、传送、上报、反馈和存档等各项日常工作。

(三)结合领导和群众关心的问题,组织开展信息调研,提供有情况、有分析、有建议的专题综合信息。

(四)负责民政相关资料的信息刊物的撰写、编辑、报送工作。

(五)及时、准确、全面向上级主管部门报送重要工作信息,同时将上级要求的信息报送要点及时通报各科室。

(六)负责统计单位的信息报送情况。

第四条 局属各科室要明确1名工作人员为本科室信息员,从事具体信息工作。

第五条科室信息员的工作职责:

(一)根据信息工作要求,结合本科室实际工作,完成本科室信息的收集、编写、报送工作,定期向办公室报送。

(二)负责在第一时间迅速收集上报本科室重大突发性事件、重要动态、重要紧急情况,并随后续报送事态进展、处置措施、起因后果和吸取教训的情况。

第三章 信息采集范围

第六条单位收集和报送信息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在本单位工作范围内的执行落实情况。

(二)本单位重要工作部署及有关会议精神的落实情况。

(三)本单位重点工作的进展情况,以及工作推进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四)本单位负责人关于改进全所工作的新思路、合理化建议。

(五)上级领导来我所指导、检查工作或参观、访问情况;

(六)本单位管理范围内的突发事件、重大责任事故及其他突发性重要情况。

(七)其他需报知局领导和局内外其他单位的重要信息。

第四章 信息报送程序及要求

第七条 局属各科室应按以下程序进行信息报送:

(一)科室信息员对所掌握的信息材料进行收集、整理,部门信息 (简报),经科室负责人审核同意后,在最短时间内报送。

(二)对于科室工作范围内的突发事件或其他重大紧迫事项,科室负责人应首先及时告知,同时向分管局领导报告。

(四)信息统一向交通主管部门和政府部门报送,未经批准,各股室不得向外报送全所信息。

第八条 信息报送的基本要求:

(一)上报信息必须实事求是、准确无误,动态类信息要言简意赅、讲求时效,参考类、调研性信息应力求创新、分析透彻、具有借鉴意义。

(二)重大突发性事件的报送必须注意时效性。重大事故、突发事件在发生后立即电话通报,并快速整理成文字信息报送。

(三)各科室报送信息材料作为科室资料存档保管。

第五章 通报制度

第九条 对各科室报送信息的采用情况进行统计,并在全局范围内通报。

第六章 附 则

第十条 本办法由我局负责解释,并根据施行情况适时修订。

扶贫信息员心得体会范文第2篇

的通知

[2012年3月31日]

各教学单位:

自教育部实施高等教育毕业证书电子注册制度以来,在促进实施高校招生“阳光工程”、规范高校办学行为、加强高校学生管理、维护国家学历证书制度的严肃性,保护高等学校及其毕业生的权益,打击不法分子伪造、买卖学历证书行为等方面成效显著。为进一步完善高等教育学籍学历电子注册制度,保证毕业生图像信息采集的准确性,教育部决定,自2009年开始,全国所有高校毕业生的图像信息不再由各高校上报,而是直接用全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的图像信息数据进行链接。教育部要求2011届毕业生在参加新华社图像信息采集后,必须到全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网址:)上去核对自己的图像信息。现将有关注意事项通知如下:

1、学生在点击进入全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后,需要进入学历电子注册图像核对系统,输入学号、姓名、身份证号和验证码进行核对。

2、学生必须对系统中带*号的项目仔细核对,否则将影响毕业证书图像信息上网。

3、如果发现自己的图像信息有误,应点击“信息有误”按钮,提交数据后,学生必须及时与各系年级办公室联系,通过填报数据检查勘误表经学校教务处教务科统一修改。(联系电话:85095180;联系人:陈老师)。待学校教务处教务科审核通过并同意修改后,学生再重新上网确认自己的图像信息。

4、学生必须于4月30日之前点击“信息无误”确认自己的图像信息后,才能用于学历电子注册。

5、图像采集的纸质照片只能用于学历、学位证书的申请和发放,不得另作他用。若照片上学历注册信息有误,请直接在照片上修改。核对后的信息连同四张2寸照片(具体见样板)按照学号顺序在4月30日之前交回教务科,其他1寸照片自行妥善保管。

本次图像信息核对工作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希各教学单位积极配合,做好此项工作。

特此通知

扶贫信息员心得体会范文第3篇

党员扶贫心得体会篇1

20__年10月17日是我国第_个扶贫日,也是世界第23个消除贫困日。10月17日下午,全国教育扶贫全覆盖行动总启动仪式暨河北省山区教育扶贫工程现场会在河北省石家庄市赞皇县举行。在听取了石家庄市政府等5个教育扶贫典型单位发言后,河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许宁说,教育部在河北省举办全国教育扶贫全覆盖行动总启动仪,既是对河北省教育扶贫工作的肯定和支持,更是对我们的激励和鞭策。

众所周知,河北省人口多、底子薄,贫困地区尤其是三十几个贫困山区县,群众脱贫任务艰巨。为此,河北省委、省政府决定面向共有110万余名农村贫困人口和37.1万名农村在校中小学生的37个山区县实施教育扶贫工程,并将于近日印发《河北省关于实施山区教育扶贫工程的意见》的纲领性文件,计划利用2015---2018年等3年左右的时间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山区孩子成长成才。国家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肯定河北省教育扶贫工作后介绍,按照党中央部署,教育部近年来会同相关部门面向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启动实施了教育扶贫全覆盖的20项政策,其中包括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学前教育资助政策、教育援藏和援疆政策和内地民族班政策等,这些教育扶贫政策基本覆盖了全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内的每一所学校和所有贫困家庭学生,日积月累,扶贫成效日益凸显。而在10月17日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在河北省和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所在的其他19个省同步启动“教育扶贫全覆盖行动”,以实施精准扶贫为核心,就部署开展学前教育结对帮扶、义务教育结对帮扶、普通高中结对帮扶、职业教育结对帮扶、高等教育结对帮扶、继续教育结对帮扶和建立学生结对帮扶关系等七项工作提出了更明确的要求。

我们从以上的政策到行动观察,都体现出了党中央和国务院对教育扶贫工作的重视和肯定,同时更是党中央对“发挥教育消除贫困,阻断家庭贫困代际传递”的殷切期望。所谓“家庭贫困代际传递”,是既指贫困以及导致贫困的相关条件和因素,在家庭内部由父母传递给子女,使子女在成年后重复父母境遇的遗传链;也指在一定的社区或阶层范围内,贫困以及导致贫困的相关条件和因素在家庭代际之间得以延续,使后代重复前代的贫困境遇。改革开放30多年来,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升,但农村相当一部分家庭仍处于贫困边缘,甚至已出现了贫困“家庭代际传递”现象,“放羊挣钱,娶媳妇,生娃;娃再放羊挣钱,娶媳妇,生娃……”正是这一现象的生动写照。

为我们所知,2012年,党的闭幕不久,到河北阜平县考察扶贫开发工作时,专门讲了这么一段话:“治贫先治愚。要把下一代的教育工作做好,特别是要注重山区贫困地区下一代的成长。下一代要过上好生活,首先要有文化,这样将来他们的发展就完全不同。义务教育一定要搞好,让孩子们受到好的教育,不要让孩子们输在起跑线上。古人有‘家贫子读书’的传统。把贫困地区孩子培养出来,这才是根本的扶贫之策。”习在2015年教师节前夕给“国培计划(2014)”北师大贵州研修班参训教师的回信中也指出:“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党和国家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动贫困地区教育事业加快发展、教师队伍素质能力不断提高,让贫困地区每一个孩子都能接受良好教育,实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成为社会有用之才。”

党的以来,教育部认真学习贯彻关于扶贫开发的重要战略思想,全面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采取超常规政策举措,精准聚焦贫困地区的每一所学校、每一名教师、每一个孩子,启动实施教育扶贫全覆盖行动,先后组织实施了20项教育惠民政策措施,实现了贫困地区义务教育普及、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学生资助体系、教师队伍建设、民族教育发展、职业教育提升等领域的教育扶贫全方位覆盖,为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地区同步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常言道: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治愚”和“扶智”,根本手段就是要发展教育。相对于经济扶贫、政策扶贫、项目扶贫等,“教育扶贫”直指导致贫穷落后的根源,牵住了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牛鼻子”。长期以来,由于我国教育资源的不合理配置,导致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差、教师福利待遇低,学校生源日趋匮乏,农村教师普遍存在“下不去、留不住、干不好”的尴尬状况。去年5月份召开的中央深改组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等5项改革方案,提出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薄弱环节和短板在乡村,在中西部老少边穷岛等边远贫困地区。发展乡村教育,让每个乡村孩子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阻止贫困现象家庭代际传递,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此次党中央把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推出了包括“提高生活待遇、统一编制标准、职称评聘倾斜、城乡教师流动”等多项关键举措,彰显了党和政府勇推教育改革、力促教育公平的诚意与魄力,势必对发展乡村教育、阻止家庭贫困代际传递将会产生积极的作用。

党员扶贫心得体会篇2

帮助贫困群众摆脱贫困过上小康生活,是共产党人的天职,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要像对待家人一样,以一种既有责任又有感情的担当精神,一户一户、一人一人地帮扶贫困户、贫困人口脱贫。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策部署,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加大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力度,提高贫困地区群众文化水平和身体素质,对促进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有着重要推动作用和现实意义。

一、突出责任倒逼,落实各项部署。

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面压紧压实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一是强化一岗双责。

市、县区、乡镇都成立了党政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层层签订《脱贫攻坚责任书》,靠实各级各部门脱贫攻坚的主责主业,特别是落实各县区的主体责任、重点扶贫工程专项方案牵头部门的主抓责任、其余市级部门单位的参与责任,做到职能工作与脱贫攻坚同研究、同部署、同落实,形成“全党动员、全民动手,一岗双责、合力攻坚”的工作格局。

二是强化党建保障。

实施党建扶贫工程,出台党建扶贫21条硬措施,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和各级扶贫干部,特别是通过从严从实选配、从严从实履职、从严从实监督、从严从实考评全面加强第一书记工作,注重选派递进培养学员和后备干部担任第一书记,落实脱贫攻坚的组织保障和干部保障。利州区、青川县对每个乡镇增派1名扶贫副乡镇长。全市每个乡镇都落实了1名扶贫专干,每个贫困村都落实了1名第一书记,第一书记平均年龄38岁,其中后备干部占55%。

三是强化督查考评。

加强跟踪问效,每月督查通报1次进展情况,及时落实脱贫攻坚目标任务。驻村干部考核情况与派出单位主要负责人考评挂钩。加强调查研究,及时总结经验,宣传推广好的做法、好的经验和典型事例。分类制定贫困县“摘帽”、贫困村销号、贫困户减贫的具体标准,精准考核扶贫成效。对完不成脱贫任务的县区和市级部门,绩效考评降低一个等次,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评先评优实行“一票否决”。近期,结合“走基层”活动,我们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集中对全市739个贫困村开展脱贫攻坚专项督查。

四是强化激励引导。

落实激励政策激发集聚各级各方面推进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对提前2年摘帽的县区奖1000万、提前1年摘帽的县区奖500万;对如期脱贫的贫困村贫困户,提升村三职干部报酬,延续产业扶持、技术培训、兜底保障等政策支持;对下派任职的第一书记,保留原机关工资福利,同时享受每月300月至400元的艰苦边远乡镇津贴;对长期在贫困地区工作、实绩突出的干部优先提拔重用;对参与脱贫攻坚表现突出的进行表彰奖励,营造全社会重视、参与、支持扶贫的浓厚氛围。朝天区对完成脱贫任务、达到小康标准的村三职干部提高补助标准,与社区干部享受相同报酬。

党员扶贫心得体会篇3

目前,我国旅游业发展势头强劲,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日益提高,如今已进入了“旅游+”新时代。“旅游+”,是指充分发挥旅游业的拉动力、整合力和提升力,为相关行业和领域发展提供旅游平台、插上旅游翅膀,催生新业态,提升相关行业和领域的发展水平与综合价值。

为我所知,“旅游+”代表着一种新的先进生产力。“旅游+”是旅游业创新发展的方向。培育旅游大产业,关键是做好做足“旅游+”这篇大文章。当前,我国整体发展为“旅游+”创造了条件。通过实施“旅游+”,我国旅游业将经历一个大调整、大变革、大跨越的过程,进而实现从量变到质变、从数量增长到质效提升、从粗放经营到集约发展的大变化,向旅游强国稳步迈进。

众所周知,长期以来,我们关于旅游的认识停留在简单的消费层面,把旅游看成是孤立的行业。实际上,旅游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不仅仅是消费,而是覆盖消费、投资、出口三大领域;旅游是增强国民幸福感、提升国民健康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产业,也是具有优化区域布局、统筹城乡发展、促进新型城镇化功能的新经济增长点。横峰县是国贫县,乡村旅游资源比较丰富,乡村旅游扶贫也是该县农村扶贫开发的主渠道之一。横峰旅游扶贫既有利于打破横峰县贫困地区的封闭状态,又有利于更新人们观念、提高人口素质,促进实现物质和精神双脱贫。

9月11日上午,横峰县旅游局全体干部认真传达学习全县结对帮扶、精准扶贫暨基层党建工作推进会议精神,并对县委书记饶清华就如何抓好结对帮扶、精准扶贫暨基层党建工作的讲话精神进行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我们作为县级基层旅游部门,该如何做好旅游扶贫工作呢?我个人的思考是:围绕建设文明新村目标,以精准扶贫为突破口,以发展乡村旅游为主线,以产业发展为支撑,以富民兴村为目标,突出“四个一” 工作重点:

一是编制一部乡村旅游规划。

按照“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与挂联扶贫的困难群众逐户见面,摸清民情、民意、民愿,围绕旅游扶贫做好旅游规划基础材料,立足乡村旅游资源优势,围绕乡村旅游产业发展,聘请规划设计单位编制《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在规划文本中,结合乡村旅游开发,把全村产业进行立体化布局,明确将“吃住行游购娱”六大旅游要素与“种养畜林果水”等产业进行有机结合,努力将资源优势向资本优势转化。

二是争取一批旅游扶贫项目。

县级旅游干部要深入挂联扶贫乡村,与挂联扶贫的村委会班子成员进行座谈对接,通过了解村情村貌及存在的问题,找准帮扶对接的重点,根据了解到急需解决的问题,县旅游局与县扶贫办一起将积极争取有关项目给予支持解决,同时将积极引导支持挂联扶贫乡村在草莓西瓜蔬菜采摘、垂钓休闲、农家乐等乡村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及旅游新业态的发展,增加群众的收入。

三是培育一批旅游示范户。

按照统一规划、分散建设、带动示范的原则,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对参与旅游发展意识强的农户进行重点培育,拟选定有条件农户开办农家乐、家庭旅馆、娱乐项目、土特产品开发等,根据乡村旅游发展需要,设立“乡村旅游服务中心”,并在村委会挂牌,主要负责该村旅游资源的保护、管理和服务,同时,县旅游局带领全体党员干部深入贫困户家中开展节日慰问活动,把党的温暖送到群众当中去。

扶贫信息员心得体会范文第4篇

创新消费扶贫模式,发展地区产业,实现增收致富。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任何地方任何领域都需要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只有不断的创新,才能改变现状,才能有新的发展。不同的地区不同的特色,只有因地制宜,深挖产业资源,不断开拓创新,才能做好产业,视线脱贫致富。

打通消费扶贫渠道,维护市场秩序,保证稳定有序。消费扶贫,光有好产品还不行,需要多元渠道购买贫困地区的农特产品,从而帮助贫困地区实现增收脱贫。很多地区有优良的特色农产品,可就是因为缺少有效的渠道销售,让这些特产“养在深闺人未识”。“互联网+消费扶贫”模式让贫困地区农产品流通在线化、数据化,带动了贫困地区的产业发展。

扶贫信息员心得体会范文第5篇

一、坚定信心,勇于担当。

习总书记说过,要把脱贫的职责扛肩上,脱贫的任务抓手中。作为脱贫攻坚这一伟大事业的见证者、参与人,我们应该感到自豪。要赶走一切“拦路虎”,始终牢记住自己的使命,坚定信心,不怕困难,勇于担当。第一书记胡学发的先进事迹曾深深地感动着我们,他是我们每一位扶贫干部都应该学习的榜样。我们要有他那种强烈的责任感和敬业奉献精神,在担当实干中实现人生价值。

二、心无旁骛,聚精会神。

我县将每周六确定为扶贫工作日,全县扶贫干部都会对结对帮扶贫困户进行走访慰问,找出实际困难,解决燃眉之急。在走访帮扶过程中,同志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一心一意想把帮扶工作给做好,但我们年轻干部由于帮扶经验不是很充足,想好办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从而走访日达到的预期效果不够明显。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在我们的日常工作当中,特别是在脱贫攻坚工作,要始终做到“想办法、出实招、见真效”,静下心来,聚精会神的专注于工作,工作才会见真效。

三、**,沉下身子。

前阵子在《乐安发布》上看到了一篇快讯,大致内容是招携镇东炉村“连心”小分队队员刘平平在县人民医院无微不至地照顾所帮扶贫困户徐毛生,被医生护士认为是徐毛生的孙子。我认为他的事迹,正是我们千千万万帮扶干部的缩影,既然做了扶贫工作,就应该沉下自己的身子,扎根

于基层,扎根于群众。始终以贫困百姓能顺利脱贫为己任。

在脱贫攻坚中绽放党员光芒

脱贫攻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最艰巨的任务。习近平主席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渐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党员干部应牢记时代赋予的责任,勇于担当,在脱贫攻坚攻城拔寨之时,尽己所能,发挥所长,实实在在为群众谋福祉,谋幸福。

党员干部应勇担当,做表率。由于地域发展不均衡,城乡差距拉大等方面因素,年轻一代不断涌入城区,农村留下的都是年纪偏大的群体。这部分农村“留守群体”受教育程度较低,思想较为陈旧,往往难以接受一些先进理念和部分政策。这时,党员扶贫干部就应积极行动起来,勇于担当,争做国家政策的宣讲者、践行者,以实际行动告诉贫困群众国家扶贫政策有效性、科学性、可行性,积极引导群众依靠政策转变观念,早日实现脱贫致富。

党员干部应扬所长,当先锋。在脱贫攻坚中,每名党员扶贫干部应充分发扬自己专长,当先锋,做示范,带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有的是养殖能人,可以以“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方式,壮大自己养殖规模,在实现经济效益增大的同时,带动贫困户就业;有的是种植大户,在完成自己种植任务的同时,将自己的种植经验和销售渠道资源分享给贫困群众;有些是乡村医生,可以通过健康扶贫的方式,关注因病致贫的贫困户身体健康情况,为脱贫攻坚贡献自己的力量。每个党员所处的行业不同,自己所长不同,但只要全心全意为贫困群众做实事,都可以在脱贫攻坚中贡献力量。

党员干部应转作风,筑基石。在做好扶贫工作过程中,党员干部应不急躁,不蛮干、不消极、不拖延,形成真抓实干、脚踏实地的良好作风。每名党员都代表着党的形象,能不能向广大群众传递正能量,很大关键在于党员作风好不好、能不能树立公道正派的形象。党员干部要在信念上有坚守、行动上有落实,切实做到为民服务、务实清廉,筑牢干群关系的基石

三尺讲台上助力脱贫攻坚

近期,我阅读了《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这本书后,深受启发,也备受鼓舞。在书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党和国家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决心,也深深感动于习总书记对全国人民尤其是广大贫困群众的关心和牵挂。作为一名党员教师,要深入学习贯彻习总书记的扶贫工作新思想、新观点,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为祖国下一代健康成长作出自己的贡献。

要学习一种情怀——一心为民。“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党领导广大农民‘脱贫困、奔小康’,就是要让广大农民过上好日子”、“我最牵挂的还是困难群众,他们吃得怎么样、住得怎么样”……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把脱贫攻坚摆到治国理政突出位置,多次在重大会议和活动中作出脱贫攻坚的指示,一句句庄严的承诺,一声声平实感人的牵挂,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务实行为、亲民作为,生动诠释了“一切为了人民”的情怀,为我们全党同志树立了良好的学习榜样。作为青年党员,我们要学习习总书记这种“一心为民”的情怀,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将个人的前途命运同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振兴紧密联系起来,在三尺讲台上发光发热。

要牢记一份责任——脱贫攻坚。习总书记强调,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之策。人民教师作为教育扶贫的重要执行者,积极行动起来,打赢扶贫攻坚战,乃义不容辞之己任。教育扶贫工作启动以来,我通过家访、结对帮扶、慰问等形式,在贫困学生“扶志、扶智、扶生活”等方面做了许多工作,贫困学子偏远的家庭、艰难的生活、复杂的情况,在深深感受到脱贫攻坚任务艰巨的同时,也让我深刻体会到了贫困家庭对孩子和美好未来的无限期望,自己能做、要做的太多太多。今年是乐安县决胜脱贫摘帽关键之年,我将继续牢记自己的职责,扎实做好教育扶贫各项分内工作,不让任何一个贫困学子在小康路上掉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助力脱贫攻坚。

要提高一种本领——教书育人。古人有“家贫子读书”的传统。把贫困地区孩子培养出来,这才是根本的扶贫之策。习总书记强调,教师重要,就在于教师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基层教师承担着让贫困地区的孩子掌握知识、改变命运、造福家庭的重大使命,一个好老师至关重要,这就要求我们要在提高自身本领上下功夫。作为一名党员教师,要坚定理想信念,时刻牢记初心和使命,下定埋头苦干的信念和决心,在平凡的岗位上努力奉献;要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强化专业技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要加强自身道德修养,以身立教,为人师表;要常怀仁爱之心,呵护学生、尊重学生、关爱学生,满怀欣喜地期待学生健康成长。

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

——学习《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心得体会

4月16日,习近平在重庆主持召开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时强调,脱贫攻坚战进入决胜的关键阶段,各地区各部门务必高度重视,统一思想,抓好落实,一鼓作气,顽强作战,越战越勇,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扎实做好今明两年脱贫攻坚工作。

其实,早在2012年12月,习近平在河北省阜平县考察扶贫开发工作时便指出,按照扶贫十年规划,深入推进扶贫开发,帮助困难群众特别是革命老区、贫困山区困难群众早日脱贫致富,到2020年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是中央确定的目标。

《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多次针对如何确保“两不愁三保障”,如何完善扶贫开发长效机制,增强内生动力,促使扶贫开发工作目标的顺利实现,提出了具有实际操作性的办法。比如,要把脱贫攻坚重点放在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上,着重加强农田水利、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和技术培训、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建设,特别是要解决好入村入户等“最后一公里”问题。又比如,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必须下大气力抓好。贫穷并不可怕,怕的是智力不足、头脑空空,怕的是知识匮乏、精神委顿。脱贫致富不仅要注意“富口袋”,更要注意“富脑袋”。

党的政策对老百姓好,才是真正的好。多年来,每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是涉及老百姓的切身利益,表明中央就是始终把关注的重点放在农村农民和农业问题上,放在老百姓的身上。假如连老百姓的“温饱”问题都没有解决,又谈何摆脱贫困,谈何一同奔小康?汉代桓宽在《盐铁论》中提到:“赋省而民富足,温食饱衣,藏陈出新”。放到如今社会来理解,就是国家要出台优惠政策,为困难百姓解忧,动员和促使老百姓勤劳致富,确保“丰衣足食”。“温饱”问题是解决贫困问题的第一步,也是体现共产党好和社会主义制度好的最基本问题。这个问

题解决的好不好,老百姓直接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举网以纲,千目皆张。”现实生活中,导致贫困的原因五花八门,而解决“两不愁”问题并不难,但是我们不能把贫困简单地理解为缺吃少穿的“温饱”问题,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的“三保障”才是脱贫攻坚的重点。如果仅仅局限于一时的表面上脱贫,却忽略了“因学”“因病”问题,很容易使脱贫户再次返贫。高昂的教育支出和繁重的医疗负担,才是真正压在贫困群众心坎上的石头,解决好这两个问题,才是解决贫困的“症结”所在。所以,解决“两不愁三保障”问题,主要的目的在于要想方设法帮助贫困群众脱离困苦的环境,寻找脱贫的途径,给他们提供更多能力和机会,尤其是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身体素质和教育水平,变“输血”为“造血”,帮助他们创造条件,改变思维,主动寻找有效而持久的致富路子。

国家在脱贫攻坚中倾注了大量的财力物力,尤其是“两不愁三保障”的各种惠民项目和资金越来越多。如何精准把握,具体落实,真正将“两不愁三保障”相关政策兑现到位,确保相关项目资金安全、规范、高效运行,切切实实的将每一分钱用到贫困户身上,才是重中之重。如,在“两不愁三保障”相关项目实施、资金发放过程中还容易发生不平衡情况、不廉洁情况,有的把项目资金发放作为“人情”优亲厚友,作为“筹码”搞利益输送,有的擅自扩大资金使用范围,重点不突出、损失浪费,有的热衷于搞形象工程、不切实际,劳民伤财,有的甚至还有挪用、私分、侵占项目资金现象。上述问题的存在,主要是相关职能部门监管机制不健全、不完善、制度之间关联性不强,一味地重审批、轻监管。“纸上谈兵不如下马服务”,在“两不愁三保障”工作上,职能部门责任重大,要有担当和负责的态度,来不得半点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保障“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实现,就要聚焦突出问题,拿出过硬举措,就要干部群众齐动员、真用心、勤奋斗,就要端正态度、转变作风、改进方法,就要加强督导检查,严肃追责问责,把惠民政策和“两不愁三保障”项目资金不折不扣的落实好、落实到老百姓身上。“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两不愁三保障”这个问题解决了,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实现贫困地区的脱贫致富和社会文明。

为民造福是最大的幸福

——学习《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心得体会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是唐朝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里的名句。这首诗是诗人由当时自身遭遇联想到天下百姓的苦难,感慨万千,推己及人而作的诗。这种忧国忧民、推己及人的仁者襟怀,令人景仰。

新中国成立后,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党和国家扶贫政策的落实,我国的贫困人口不断减少,人民群众的住房条件不断改善。特别是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到2020年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是中央确定的目标。习总书记多次提出:“十三五”的最后一年是2020年,是我们确定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间节点。“十三五”规划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规划。党和国家在脱贫攻坚中“五个一批”政策,决定要在2020年前,让全中国无房的群众住有所居。这充分体现了党对人民群众的关心、关爱,体现了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

“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这是白居易六十岁时因新缝制绫袄想到农民劳作的艰辛而作的诗句。当领导的要了解真实情况,心里想着群众,倾听群众呼声。不论何时何地,为民着想是从政者义不容辞的职责与使命。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努力践行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心里要时刻想着群众,注意倾听群众呼声,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李纲这首诗《病牛》,充满了强烈的恤民情感,表现了一种身体病弱却力耕负重、死而后已的精神。是那种“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奉献精神。

读《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让我想起那些心系百姓,倾听百姓心声、关心百姓疾苦的古人以及他们所作的反映为百姓做实事的诗句。让人欣慰的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国人民的努力下,真正做到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扶贫工作是一项具有针对性、方向性、普惠性的惠民政策,是要普惠广大贫困偏远地区的群众,促长贫困偏远地区人口的内生动力,解放贫困偏远地区的生产力,要让贫困偏远地区的群众在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中实现自己的价值。“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扶贫就是要让偏远贫困地区的群众在新时代赶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步伐,跟得上、不掉队,同样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作出自己的一份努力。

扶贫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的任务是在2020年全国贫困地区实现脱贫摘帽。“致富不致富,关键看干部。”在脱贫攻坚战场上,各级干部都起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基层干部在宣讲政策、整合扶贫资源、分配扶贫资金、推动扶贫项目落实等方面具有关键作用。领导干部对人民群众要有深厚的感情,这是为人民服务的基础。在扶贫战线上有无数个默默奉献,牺牲个人,为脱贫攻坚事业鞠躬尽瘁的干部,他们是把人民群众当父母,时刻想着群众、关心群众,全身心地为人民服务。这些干部正是如习总书记说的“无我”的精神,这种感情不是简单的恻隐之心,而是政治责任和价值取向。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下定了决心,必须在

2020年实现全国贫困地区脱贫摘帽,这种就是“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政治责任和价值取向。

中国共产党在带领全国人民奔小康过程中的核心领导地位,必须体现人民公仆的根本宗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宗旨是不变的硬道理,脱贫工作最终的落脚点还是看偏远贫困地区群众的实际评价和生活现状。政策层层部署,精神层层传达,责任层层压实,压力层层传导,最终的目标任务还是要靠干部抓落实、抓效果。脱贫攻坚关键在人,关键在党员以身作则,干部以人民为中心,在以此前提下富有创造性的开展工作,不断提升帮扶干部的业务、专业、素质等综合能力,才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成效。

扶贫信息员心得体会范文第6篇

扶贫工作心得体会(一)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县委关于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工作的部署要求,民勤县医保局积极作为,紧盯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和国家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反馈医保扶贫相关问题,采取多项措施,狠抓医保扶贫政策宣传工作,助力全县打赢脱贫攻坚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开展集中培训宣传。实行领导包片、干部包镇的工作机制,划分政策宣传任务,切实做好镇、村干部和医疗机构人员医保扶贫政策宣传普及工作,对各镇、村领导干部、帮扶干部、驻村工作队员、镇卫生院工作人员、村医进行参保资助、住院报销、大病保险、医疗救助、门诊慢病、欺诈骗保等政策进行集中宣传培训,着力提高相关工作人员对政策的知晓率,确保扶贫干部做到医保政策“一口清”,真正成为“政策通”“活字典”。

落实全覆盖宣传。按照“最简必须”原则,围绕“生病找谁看、大病怎么转、报销怎么办”等群众关心的问题,印制2.5万册《医保政策问答手册》,做到了建档立卡贫困户逐户发放,全县帮扶干部、驻村帮扶工作队员、镇村干部人手一册;印制2万张《医保扶贫明白卡》,建档立卡贫困户均发放到户;印制“民勤县城乡居民医保政策”“2020城乡居民医保扶贫政策”“打击欺诈骗保、维护基金安全”等宣传彩页各2万份,在便民服务大厅、医疗机构就诊大厅等场所张贴,并对办事、就医人群进行不间断发放和深入讲解,切实提高群众医保扶贫政策知晓率。

进行进村入户宣传。积极组织驻村帮扶工作队员、镇村干部、镇村医务人员等工作力量走村、入户,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员面对面、一对一宣讲医保政策,发放宣传资料。全力做到人人懂政策,待遇全享受,进一步提升医疗保障扶贫政策的知晓度和影响力。

扶贫工作心得体会(二)

4月30日,广西金融助力脱贫攻坚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在南宁举行。据介绍,“十三五”脱贫攻坚以来,广西贯彻落实中央关于金融扶贫的决策部署,把金融扶贫工作纳入脱贫攻坚总体规划同步推进,取得了显著成效。各级金融部门主动作为、合力攻坚,着力创新金融扶贫政策、产品和服务,一大批金融特惠产品投向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注入强劲动力,有力推动金融扶贫助推脱贫攻坚。

广西金融扶贫工作成效显著

截至2020年一季度末,广西累计投放支农、扶贫、支小再贷款443亿元、金融精准扶贫贷款3244.57亿元。3月末金融精准扶贫贷款余额1839.39亿元,同比增长13.91%。建立包括贫困农户在内的农户信用档案约881万户,评定信用农户数591万户、信用村7911个、信用乡(镇)660个,创建面分别达到59.47%、55.98%、58.77%,实现金融机构与扶贫对象的“精准对接”。

构建金融扶贫实施主体体系。形成了由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保险机构、村级资金互助组织等合作性金融和民间金融等机构(组织)组成的金融扶贫组织体系。各金融机构根据自身特点,融入当地扶贫事业中,直接或间接、批量、稳定地对应服务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形成了地域性的金融扶贫体系。

改善贫困地区农村支付环境。积极支持和协调商业银行、支付清算组织、支付机构等共同改善贫困地区支付服务环境,实现了两个“全覆盖”,即:农村支付服务行政村全覆盖、现代化支付系统对银行网点全覆盖。截至2020年一季度末,共建立县域物理网点2.82万个,设立银行网点4105个,布设ATM机1.38万个、POS机18万台,建成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点2.83万个,满足了农户查询、小额取款、转账等基础支付需求。县域地区银行卡存量1.3亿张,人均持卡量2.98张,比2016年增长54.44%,卡均消费1.08万元。县域地区共开立单位银行结算账户66.09万户,个人银行结算账户1.44亿户,开立的银行结算账户占比已超过50%,人均拥有银行账户数量达到3.3户。云闪付县域累计注册用户数482.3万户。

扶贫小额信贷事业蓬勃发展。坚持推进放贷与防范风险两手抓、两手硬,按照“应贷尽贷、应收尽收”的原则,激活贫困户内生发展动力。截至2019年末,全区累计向56.3万户贫困户发放扶贫小额信贷254.12亿元,贫困户获贷率52%。其中:32.2万户贫困户贷款137.33亿元用于发展生产;24.11万户贫困户贷款116.79亿元与企业结成密切的利益联结机制,累计获得分红25.84亿元。2019年全年全区到期贷款168.93亿元,到期贷款总量在全国排第2位,广西从政策制定上下功夫、在回收处置上出实招,累计处置贷款188亿元,处置率99.89%;累计现金收回164.2亿元;贷款逾期率0.32%。国务院扶贫办对广西扶贫小额信贷回收处置工作给予高度肯定,在《扶贫信息》(第66期)上刊发了《广西多举措抓扶贫小额信贷回收管理》,在全国推广广西的经验做法。

用好用足各项贷款政策。充分运用国家金融扶贫政策,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及服务,金融精准扶贫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截至2019年末,累计发放易地扶贫搬迁贷款399.9亿元,余额225.31亿元。扶贫开发项目贷款余额45.37亿元,支持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建设项目覆盖22个贫困县。累计发放扶贫再贷款74.26亿元,支持企业在银行间市场发行扶贫中票等债务融资工具42亿元,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金融供给提供有力支撑。

发挥保险扶贫作用。紧紧围绕农业保险、大病保险等支持重点,为贫困户提供保障适度、保费低廉、责任明晰的惠农、涉农保险产品,有效巩固了脱贫成效。截至2019年末,农业保险已覆盖全区44个农产品,累计为超过210万户次贫困户提供风险保障281.61亿元,仅2019年当年就为84.17万户次贫困户提供风险保障123.33亿元,县均赔付规模是广西全区平均水平的近3倍。大病保险累计为超过90万人次贫困户减轻医疗负担、支付医疗费用近12亿元。

扎实推进金融支持与脱贫攻坚有机衔接

壮大金融扶贫服务主体,提高金融服务能力。鼓励有能力、有意愿的金融机构参与到脱贫攻坚中来,借助金融杠杆激发贫困户内生发展动力。鼓励有条件的保险机构开办农业保险,做好村级保险服务,加强“政银保”合作。引导各金融机构在县域设立分支机构,为涉农主体提供金融服务。

提高农村地区金融需求,扩大扶贫领域投融资规模。发挥财政资金对金融资金和社会资金的引导撬动作用,整合扶贫、水利、农业等项目资金。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农业规模化经营、农业布局调整和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等,解决农户分散带来的金融服务高成本问题。优化农业保险产品和服务,完善农业保险体系,创新特色农产品“保险+期货”模式,综合运用期货、期权等金融工具防范农业经营风险。

加大金融扶贫工作力度,推动精准扶贫深入开展。建立扶贫信息定期采集和更新制度,推动建档立卡信息系统与金融机构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建立符合农村扶贫金融业务特点的差别化考核评价体系,适当提高风险容忍度。加强现代金融知识的宣传与普及,形成重视金融、运用金融、发展金融的良性循环,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广西金融扶贫的典型经验与模式

建设广西金融扶贫大数据管理平台。人民银行南宁中心支行自主研发建立的金融精准扶贫信息系统,率先疏通了金融与扶贫对象的对接机制,获得了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的高度肯定,并在全国推广上线运行。

金融扶贫“田东模式”。田东县以农村金融改革为突破口,建立金融扶贫组织体系、支付体系、信用体系、保险体系及担保体系,创新贷款使用模式,有效了贫困户贷款难的问题。

扶贫工作心得体会(三)

通过此次扶贫干部脱贫攻坚专题培训班培训,更充分地了解了相关指标解读、措施运用,更深入地了解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以及脱贫攻坚三年行动的决策部署。通过此次学习培训,我学习了《村集体经济等政策及指标解读、措施运用》、《教育扶贫政策及指标解读、措施运用等》、《财政扶贫资金使用管理政策解读等》以及扶贫领域廉洁作风教育,既提高了认识,受到了启发,又增强了信心,明晰了思路,同时也掌握了实际工作的要领,使我受益匪浅、感受颇深。

目标就是方向,目标就是任务,目标就是标准,目标就是初心!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成绩值得充分肯定,但困难、问题和风险也不少。做好脱贫攻坚工作,要敢于动真碰硬,要用绣花的精准抓扶贫,用铁杵磨成针的坚持做好工作,绝不能手榴弹炸跳蚤,要落实责任制,要细琢磨、擦亮眼、迈开腿、讲落实,在脱贫目标上,必须彻底改变过去只追求完成脱贫任务的单一目标,需要构建完整系统的脱贫目标体系,才能提高扶贫工作实效性、群众满意度和社会认同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的重要战略思想,进一步熟练掌握脱贫攻坚的思路、政策和方法,整体提升全县脱贫攻坚扶贫干部的业务素质和能力,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打下坚实的基础。

坚持上级领导,主动融入大局。整合资源和工作力量,聚焦同一目标、协力同一规划,助推脱贫任务圆满完成。坚持履职为民,促进共享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弘扬脱贫济困优良传统,密切联系贫困群众,积极反映民意民愿,切实在保障改善民生、缩小收入差距、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公平正义上献计出力,促进贫困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坚持实事求是,着力久久为功。深入的解读扶贫相关政策,按帮扶对象实际情况制定脱贫计划。积极入户宣传扶贫政策,帮助贫困户们算好受益账、发展好产业、享受好政策。分析掌握致贫原因,切实摸清各户的真实贫困原因,准确掌握贫困户基本情况,针对贫困户因病、因学、缺资金、缺技术等致贫原因,“分门别类”制订切实可行的帮扶措施。严格按照上级文件精神,公众号逍遥文稿整理,做好脱贫工作,重点进行产业帮扶、小额信贷、危房改造、易地搬迁等专项帮扶,“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坚持以发展扶持为主,资金扶持为辅的做法,整合资源,集中力量搞好贫困户脱贫规划,从发展项目选择、技术服务等方面,增强贫困户造血功能,让贫困户逐步形成脱贫产业,最终脱贫。

通过学习更加充分认识提高扶贫精准度的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扶贫开发工作时指出,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要精准扶贫,切忌喊口号,也不要定好高骛远的目标,各级党委和政府都应想方设法,把现实问题一件件解决,探索可复制的经验。

新形势下,我们要深入学习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背景、主题和角度的讲话中一以贯之、科学深邃的原则立场和观点方法,真正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不断完善扶贫开发战略和政策体系,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扶贫工作心得体会(四)

古人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这就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要实现这一任务,扶贫工作首当其冲。

一是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切实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攻坚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理论联系实际,用党的最新理论知识指导扶贫工作的实践。

二是强化业务能力与素质的锻炼,不断深入农村工作的第一线,掌握扶贫工作的第一手资料,为扶贫工作决策者提供可靠信息,为确实贫困者提供最合理的扶持。

三是培养扎实的工作作风,扶贫工作者的作风尤其要踏实,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走村串户,把好事做好、做实。扶贫工作面对的是最困难、最底层的老百姓,他们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

四是要清政廉洁,克己奉公。牢记“两个务必”,注意自身形象,常修从政之德,常知贪腐之害,常怀律已之心。做到身可危而志不可夺;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富不傲物,贫不易志。从平时抓起,从点滴做起,做到依法行政,清白做人。

扶贫工作心得体会(五)

湖北省相对于甘肃省在扶贫开发方面,不论是在地理位置、自然资源、气候条件上,还是在经济实力、基础设施、贫困程度上,都有着绝对的优势。但要实现到20_年“精准扶贫,不落一人”的攻坚任务目标,还必须学习甘肃、贵州的经验和作法,在“精”和“准”上做好结合文章。

一是学习甘肃省扶贫攻坚的精神。这次到甘肃参加扶贫开发培训班,所见所闻给我映象最深刻的是“真扶贫、扶真贫”。主要表现在:宣传氛围浓厚,所到之处的公路两旁、政府大院、村部门前、小组湾落均看到各类扶贫工作宣传标语,营造了扶贫开发工作的浓厚氛围;机构设置健全,县、乡、村三级分别设立了扶贫开发指挥部、指挥站和指挥所,将扶贫开发作为一项重要的常态化工作来抓;组织领导到位,各级扶贫开发机构实行主要领导挂帅、县乡干部到贫困村驻点,并且对贫困村状况和基本信息能够“一口清”,充分体现出领导的重视度和干部的参与度;目标措施精准,各级政府部门和领导干部在制定扶贫目标措施时,明确了“三不原则”,即不现实的目标不说、不切实的任务不讲、不实际的办法不提,在深入调研和广泛听取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做到因地制宜、一村一业、一户一策;信息资料齐全,各级扶贫开发部门均规范建立了一套完善的贫困村、贫困户信息资料,包括贫困原因、扶贫措施、脱贫目标和计划,同时开发了一套精准扶贫工作网络平台,通过点击某个村某个贫困户,就能直观地看到该户的人口、致贫原因、帮扶需求、脱贫计划和进展等详细信息。虽然甘肃与湖北在贫困程度、贫困面和自然环境、资源优势等方面截然不同,有些方面不能照搬照套,但甘肃省在推进扶贫开发上的信心、决心和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二是精准产业项目支撑群众脱贫。贵州省海雀村之所以能把风沙四起的荒山变成万亩林海,关键是找到了科学发展、生态富民的精准路子;甘肃省平凉市之所以能在干旱贫脊的土地上发展苹果产业带动村民致富,就是因为因地制宜找准了扶贫项目。因此,我们强调“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关键要做到对症下药、精准滴灌,不搞大而化之地大水漫灌,在扶贫对象、产业项目、资金安排和规划措施等方面,要做到因人、因地、因贫困原因,有针对性地精准扶贫之策。

三是从解放思想上实施精准扶贫。一位曾经在甘肃部队工作过15年的朋友讲过这样两个事例,其一:某村支部书记到县里开会回来,自豪地对大伙说,我们今年又把贫困村的资格给争回来了!其二:部队到当地结对村去扶贫,给某户贫困户送去两头优质种羊,鼓励他发展养殖业脱贫致富。再去时发现羊没了,已经被农户宰掉吃了,问及原因,农户理所当然地说道“你们送来就是给我们吃的嘛!”。在我们当前实际工作中,有的干部认为戴上贫困村的帽子,肯定会给村里带来真金白银和项目扶持,宁愿守着这顶帽子不愿摘去;有的群众争着要当贫困户,等着上级领导送来慰问金和物资。这种等人授鱼、等米下锅的思想,严重制约了扶贫政策的实施和脱贫计划的实现,必须要在实施精准扶贫措施的基础上,正确引导贫困村和贫困对象转变思想,树立干中求助、积极脱贫的信心和决心,同时对建档立卡对象要算好收入账,达到脱贫标准的要予以标识,及时退出贫困之列,才能有计划、有步骤地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全面小康的目标。

四是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扶贫攻坚和精准扶贫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在涉及到土地开发、利用和资源配置上,不能盲目冒进,不能单一地追求高产出、高效益的产业项目,同时还应兼顾环境和土地资源保护,做好科学规划,决不能以脱贫致富为目的而私开乱挖、毁坏地形地貌、严重污染生态环境,决不能为了当前脱贫摘帽的目标而吃子孙饭、断子孙路,确保扶贫攻坚与坚持绿色发展统筹兼顾,既要顺利实现精准脱贫、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又要做到科学、可持续发展。

​相关文章:

1.2020学习扶贫论述摘编心得体会范文5篇

2.2020驻村脱贫攻坚工作心得体会

3.2020关于脱贫攻坚的心得体会范文5篇

4.2020精准扶贫脱贫攻坚心得体会5篇

上一篇:发热诊断和鉴别诊断范文下一篇:法人变更股东会决议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