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场所卫生规范范文

2023-09-21

公共场所卫生规范范文第1篇

答:《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是2011年3月10日颁布的,自2011年5月1日起施行。

2、公共场所有那些?

答:按照《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的规定,我国公共场所的范围主要是指下列公共场所:①宾馆、旅馆、招待所;②公共浴室、理发店、美容店;③影剧院、录像厅(室)、游艺厅(室)、舞厅、音乐厅;④游泳场(馆);⑤展览馆、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⑥商场(店)、书店;⑦候诊室、候车(机、船)室。

3、谁是公共场所卫生安全第一责任人?

答:公共场所的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是其经营场所卫生安全的第一责任人。

4、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多长时间进行一次健康体检?

答:公共场所经营者应当组织从业人员每年进行健康检查,从业人员在取得有效健康合格证明后方可上岗。

患有痢疾、伤寒、甲型病毒性肝炎、戊型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的人员,以及患有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等疾病的人员,治愈前不得从事直接为顾客服务的工作。

5、公共场所哪些指标要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要求?

答:空气、微小气候(湿度、温度、风速)、水质、采光、照明、噪声、集中空调通风系统、顾客用品用具等

6、公共场所经营者如何对上述指标进行检测?

答:公共场所经营者应当按照卫生标准、规范的要求对公共场所的空气、微小气候、水质、采光、照明、噪声、顾客用品用具等进行卫生检测,检测每年不得少于一次;检测结果不符合卫生标准、规范要求的应当及时整改。

公共场所经营者应当在醒目位置如实公示检测结果。

7、公共场所如何应对危害健康事故?

答:

1、公共场所经营者应当制定公共场所危害健康事故应急预案或者方案,定期检查公共场所各项卫生制度、措施的落实情况,及时消除危害公众健康的隐患。

2、公共场所发生危害健康事故的,经营者应当立即处置,防止危害扩大,并及时向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对危害健康事故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

8、国家对公共场所实行卫生许可证管理。

公共场所经营者应当按照规定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卫生许可证。未取得卫生许可证的,不得营业。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有效期限为四年,每两年复核一次。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应当在经营场所醒目位置公示。

9、公共场所经营者申请卫生许可证的,应当提交哪些资料?

答:应当提交下列资料:

1、卫生许可证申请表;

2、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身份证明;

3、公共场所地址方位示意图、平面图和卫生设施平面布局图;

4、公共场所卫生检测或者评价报告;

5、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制度;(使用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还应当提供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检测或者评价报告。)

10、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对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实施量化分级管理,促进公共场所自身卫生管理,增强卫生监督信息透明度。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卫生监督量化评价的结果确定公共场所的卫生信誉度等级和日常监督频次。公共场所卫生信誉度等级应当在公共场所醒目位置公示。

11、对未依法取得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擅自营业的,将负什么法律责任? 答:对未依法取得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擅自营业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以五百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以五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

(一)擅自营业曾受过卫生行政部门处罚的;

(二)擅自营业时间在三个月以上的;

(三)以涂改、转让、倒卖、伪造的卫生许可证擅自营业的。

对涂改、转让、倒卖有效卫生许可证的,由原发证的卫生行政部门予以注销。

12、公共场所经营者安排未获得有效健康合格证明的从业人员从事直接为顾客服务工作的,将负什么法律责任?

答: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以五百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逾期不改正的,处以五千元以上一万五千元以下罚款。

13、室内公共场所禁止吸烟。公共场所经营者应当设置醒目的禁止吸烟警语和标志。室外公共场所设置的吸烟区不得位于行人必经的通道上。公共场所不得设置自动售烟机。公共场所经营者应当开展吸烟危害健康的宣传,对吸烟者进行劝阻。

14、卫生许可的延续与变更。公共场所经营者变更单位名称、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的,应当向原发证卫生行政部门办理变更手续。

公共场所经营者变更经营项目、经营场所地址的,应当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重新申请卫生许可证。

公共场所经营者需要延续卫生许可证的,应当在卫生许可证有效期届满30日前,向原发证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申请。

15、消费者如何了解公共场所的卫生状况?

答:消费者可通过查看卫生许可证、公共场所卫生信誉度等级、卫生检测报告等。上述三项内容应当在公共场所醒目位置公示。

16、什么是艾滋病、性病?

答:艾滋病是一种病死率极高的严重传染病,艾滋病病毒侵入人体后破坏人体的免疫功能,使人体发生多种难以治愈的感染和肿瘤,最终导致死亡。目前还没有治愈艾滋病的药物,但是可以预防。性病是以性接触为主要传播途径的传染性疾病。

17、艾滋病、性病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答:艾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如男女之间、男性之间的性交;公用注射器吸毒;输入或注射被艾滋病毒污染的血液或血制品等;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妇女可通过妊娠、分娩和哺乳把艾滋病病毒传染给婴幼儿。

卖淫和嫖娼是传播艾滋病、性病的重要危险行为,多性伴、婚前婚外性行为、青年人过早的性关系等,既会对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也有可能增加感染艾滋病和性病的机会。

18、如何预防性病、艾滋病?

答:①尽可能减少性伴数量,每次性交时全程、正确使用质量合格的安全套。

②定期到正规医院进行检查。如果有不安全性行为,最好每三个月做一次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 ③得了性病及早到条件好的正规医院治疗并定期复查,劝说性伴同时治疗避免重复感染。 ④尽量避免不必要的输血和注射、刺针。需要时,要求使用经检测合格的血液、血制品和经严格消毒的器械、针头等。不吸毒,更不要与别人共用注射器静脉吸毒。

公共场所卫生规范范文第2篇

一、单选题

1、 国家对公共场所实行(B卫生许可证)制度。P79

2、 公共场所直接为顾客服务的人员,应持有(A健康合格证)方能上岗。P80

3、 公共场所经营者应当组织从业人员(A每年)进行健康检查,从业人员在取得有效健康合格证明后方可上岗。

P83

4、 公共场所经营者应当按照卫生标准、规范的要求对公共场所的空气、微小气候、水质、采光、照明、噪声、顾

客用品用具等进行卫生检测,检测每年不得少于(A一次)。P84

5、 公共场所经营者需要延续卫生许可证的,应当在卫生许可证有效期届满(B30)日前,向原发证卫生行政部

门提出申请。P86

6、 以涂改、转让、倒卖、伪造的卫生许可证擅自营业的处以(C 五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P87

7、 公共场所发生危害健康事故的,经营者应当立即处置,防止危害扩大,并及时向(B 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

部门报告。P85

8、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开放式冷却塔每年清洗不少于(A一)次。P127

9、 公共场所经营者变更(C单位名称)、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的,应当向原发证卫生行政部门办理变更手续。

P85

10、 公共场所经营者变更(B 经营项目)、经营场所地址的,应当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重新

申请卫生许可证。P85

二、填空

1、

2、 200~1500元的行政罚款。P87

3、 淋浴室通往游泳池通道上应设强制过式浸脚消毒池,池长不小于宽度应与走道相同,深度P119

4、 P14

5、 为满足清洗消毒需要,住宿场所宜设立一定数量的独立清洗消毒间,且有明显消毒设施。P90

6、 P14

7、 P16

8、 理营业执照。P79

9、 大中型商场须设顾客卫生间,卫生间应有良好通风排气装置,做到清洁无异味。P16

10、 沐浴场所经营单位应在沐浴场所门口醒目位置设有禁止性病和各种传染性皮肤病等患者就浴的明显标志。

P27

三、问答题

1、 公共场所的消毒原则?P48

①、 没有传染病流行时的公共场所是相对安全的,平时注意加强通风、保持好环境卫生,进行一般消毒即可。 ②、 传染病流行时的公共场所除加强通风、保持好环境卫生外,需对重点部位以及人员活动频繁的地方、区域进行

专业消毒。

③、 能正常通风处、室外地面以及车厢等交通工具外部一般不需消毒。

④、 消毒的重点部位是电梯间、卫生间及公众经常接触、使用的器具(如柜台、桌椅、沙发、门把手、水龙头、共

用电话、电梯开关及公共厕所、交通工具内部器具等)。

2、 公共场所传染病的预防策略及对传染源的控制措施有哪些?P6

传染病的预防策略是以预防为主、加强健康教育。加强人群免疫、改善卫生条件、加强国境卫生检疫、加强传染病监测。

公共场所卫生规范范文第3篇

**区卫生局卫生监督所 (2012年12月21日)

2012年即将结束。梳理和回顾一年来的工作,繁杂充实,忙碌有序。本年度我负责区卫生监督所全面工作。在卫生局领导的正确带领下,在全体同志的大力支持和热情帮助下,各项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并取得了一些成绩。现就一年来的工作情况,向上级领导和全体同志汇报如下,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一、 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一年来,我始终做到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学习《党章》和时势政治,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通过政治理论学习,更加坚定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牢固树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懂得了在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重要意义。特别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后,我认真参加了区直机关和单位组织的专题学习辅导,自己又进行了自学,注重学有所得、学以致用,明确了加强社会管理和关注民生的重要性,努力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通过系统的政治理论学习,使自己的观念得以更新,理论水平不断提高。

二、增强廉洁自律意识,充分发挥表率作用 在卫生监督所所长的工作岗位上,前来求情、办事的人多。我始终以爱岗敬业为信念,把严以律己、宽以待人、遵纪守法作为自己的工作准则,做到自尊、自重、自律。多谋事、不谋人,时刻以职业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以党员标准对照自己,增强廉洁自律意识,工作敬业,勤奋踏实,乐于奉献;情系消费群体,检查细致入微,为人正派,办事公道,凡是要求其他同志遵守的规章制度,自己首先模范遵守;凡是我职责范围内的工作,我都主动带头做好。坚持依法行政和热情服务相结合,不以权谋私,不吃、拿、卡、要,坚决杜绝了“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热情为私营业主和广大消费者提供优质服务。充分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

三、 立足本职工作,牢固树立服务意识

作为区卫生监督所的部门领导,负责全所行政管理工作,我自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认识到:分工协作与同心协力是做好工作的关键。因此我始终明确自己的职责、摆正自己的位臵,努力营造与局领导、相关部门和同事之间融洽的工作关系。认真思考工作,发挥他人所长,形成工作上积极配合,人格上充分尊重,思想上主动沟通;对下属,我真心帮助,真诚爱护,不断激励。作为所长,我对自己负责的工作认真努力,身体力行,从不敷衍塞责,尽量处理好负责的,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妥善解决,从不上交矛盾。同时,摆正自己的位臵,牢固树立公仆意识和服务意识。

四、围绕工作中心,努力抓好各项重点工作

在区委、区政府以及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我所不断加强内部管理,创新工作方法,注重卫生执法队伍业务培训,规范卫生监督执法行为,树立卫生监督新形象,认真开展各项卫生监督执法工作,在把好卫生许可准入关,加强食品安全工作, 开展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工作,大力整顿个体医疗市场,卫生监督执法工作有序开展。

(一)加强执法队伍管理,不断创新工作方法

1、抓学习、强素质。积极参加各类培训、专题报告。 从2012年6月起,每天上午利用网络观看视频进行业务学习,全年共修满12学分,使监督执法的视野逐步开阔,业务能力不断提升,综合素质得到加强。

2、多渠道开展法制宣传,提高监督信息透明度

作为所长,我深知:卫生监督工作离不开全社会的支持和配合,向公众及时公布卫生监督信息,有利于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凝聚社会的力量,加深公众对卫生监督工作的了解,从而支持监督工作的开展。今年,我所进一步增强了法制宣传意识,加大了宣传报道工作力度,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网站等宣传形式,大力开展《食品安全法》、《职业病防治法》、《公共场所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等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月”等专项宣传活动。全年共开展“走进社区、走进学校、走进农村”食品安全知识宣讲活动 *次,制作并发放各类办证宣传资料 **份。

3、加大餐饮食品安全整治。

一是抓准入,严把许可标准。在卫生监督权力制衡上实行创新,在内部运行机制上,我们将许可审批、现场监督、稽查考核分设在不同的业务科室。在行政许可上实行一站式服务,有办证厅负责资料审核,事前把关,许可室进行现场指导,督促完善后在由领导审批。这样的体系构架改变了监督员“审批、监督一肩挑”带来的监督盲点和廉政风险。为了使经营业主更直观、更清楚的了解许可办证所需要的硬件设施设备、各类标准要求,我们设计印制了各类办证须知向经营业主免费发放。二是严过程,提高现场执法能力。推行卫生监督综合执法,对外:对管理相对人要实现卫生法律法规一次性检查全覆盖,提高监管效率;对内:规范执法流程。建立行政许可、行政处罚三级审核制度、完善重大案件督办督查制度,全面开展内部稽查工作,重点对行政审批、行政执法文书规范和行政处罚案卷进行质量稽查。落实卫生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质量与奖惩考核挂钩。三是重结果,提升管理水平。餐饮单位、公共场所继续全面实行量化分级管理制度,管理率达*%,目前全区餐饮业A级单位*家,B级单位*家,比去年增加*家,继续坚持卫生信息公示制度,落实索证索票,举办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培训、片区培训、现场观摩会等形式多样、因地制宜的培训工作。四是树优秀,发挥带头作用。多次召开动员会,鼓励经营单位积极争取创建示范店,4月至7月份期间,各餐饮服务单位各自对照示范店、示范街的创建标准完成自查工作。五是抓重点,开展各类专项整治。按照全年的工作重点,集中开展了“瘦肉精”、“工业染料”、“罗丹明B”等添加剂市场清查活动,开展以打击制售“地沟油”违法犯罪活动为主要内容的食用油市场综合治理

4、强化监督管理,把好公共场所消费卫生安全关 根据《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对辖区所有的公共场所行业进行全面的监督检查,对二次供水单位、宾馆住宿、洗浴场所、游泳场所等进行重点检查。在对二次供水单位进行监督检查时采取监督所定期抽检和企业自己送检相结合的办法,规范二次供水单位的行为。按时按要求在国家级卫生监督信息系统中录入相关信息,上报率为**%。

5、重拳打击非法行医

年初制定《2012年**区打击非法行医重点工作计划》和《2012年诊所、门诊部监督重点检查计划》,按照计划每季度开展一次个体医疗机构的监督计分工作和医疗机构医疗器械的抽检工作。对于无证行医保持高压严打态势,发现一家处理一家,发现一家取缔一家。

(二)逐步完善稽查制度,规范执法行为

开展以科室为单位的绩效考核。稽查结果直接影响每个季度各科室的得分和排名,使执法责任制与执法评议制有机结合,管理考核制度更趋合理化、标准化,有效地将执法机构和执法人员的行政权力与个人的职责和利益紧密挂钩,规范了执法行为。

(三)讲求科学,着眼发展,初步实现数字化卫生监督 依托**区社会管理与服务信息系统开发卫生监督模块,将全区餐饮服务、公共场所的许可、日常监督信息全部录入社会管理与服务信息系统。系统中包含行政许可、日常监督、稽查考核、许可档案等模块,监督所可通过系统对监督员日常监督工作、行政许可工作期限进行稽查考核,监督员可通过系统实时掌握辖区许可证超期经营户名单,真正实现全区资源共享,使得卫生监督流程更加顺畅,方式更加便捷,工作更加高效。

此外,重视举报投诉处理,强化群众维权意识。全年,共接到 起投诉举报案件,坚持处理投诉举报*天回复制度,确保做到了案件登记率、查处率、结果回复率均为**%。

五、存在不足

总的来讲,去年尽自己的努力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所有的工作都离不开区、局各级领导、各部门、各单位和同志们的大力支持和热情协助,在此我表示衷心的感谢。总结自己的工作,与区政府、局领导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如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不够,有针对性地进行业务指导不足;在政治理论和业务学习的深入性和系统性方面尚需努力;有时工作中存在急燥情绪。这都需要我在今后的工作中引起重视,加以改进。今后我将再接再厉,发扬成绩,克服差距,坚持科学发展观,努力争取把我区的卫生监督检查工作做得更好。

六、今后的努力方向

1、自身领导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特别是行政管理理论尚需不断学习;

2、业务要精益求精,要适应形势对卫生监督工作的要求,创新工作思路,积极探索卫生监督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

3、丰富个人修养,加强领导艺术水平和才能,促进领导执行力的提高。

公共场所卫生规范范文第4篇

一、积极组织全员培训

为了保证这次培训效果,街道项目办提前把培训日程及培训内容发放到各社区卫生室,确保所有村医都按时接受培训。

二、精心准备提高质量

为了保证这次培训质量,担任培训的人员认真准备,把培训内容制成课件,采用多媒体方式进行培训。培训人员就各项服务规范的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流程、服务要求和考核指标做了详细讲解。项目办主任重点对居民健康建档表格的填写,逐项进行了讲解,对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如血型、口腔、体质指数和腰臀围比值的计算、足背动脉搏动等内容进行了重点强调。

三、现场模拟注重实效

培训结束后,参加培训的乡镇项目办人员及各村医,现场进行模拟填表,自己为自己建一份健康档案。填表完成后,由培训人员逐人进行检查,对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指导。

通过这次培训,使所有村医掌握了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的内容,能够正确填写居民健康档案,为在我街道顺利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更好地为广大居民的健康提供服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石臼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公共场所卫生规范范文第5篇

关键词:医疗卫生支出;公平;效率

一、我国医疗卫生支出的现状

通常我们所研究的公共医疗卫生支出总是偏向于分析政府在医疗卫生支出方面的财政责任。如果仅以此为出发点,那么公共医疗卫生支出的范围与政府预算医疗卫生支出类似,所谓的公共医疗卫生支出,应该是指中央和地方政府为发展全国范围内、所属地区的医疗卫生事业,由国家财政来向每一位社会成员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支出和公共医疗卫生服务。

在我国,伴随着随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进行,尤其是经过2009年的医疗改革后,政府在医疗卫生领域的支出规模一直呈现出扩大趋势,但是政府在医疗卫生领域的支出水平仍然相对较低,使医疗卫生事业的平衡发展难以实现,集中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我国政府医疗卫生支出的规模不断扩大。我国政府在医疗卫生领域的绝对支出量逐年增长,同时占财政支出和GDP比重也呈上升趋势。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2》和卫生部卫生发展研究中心2012年的一项研究数据我们可以看出,政府医疗卫生支出从1978年的35.44亿美元增加到2012年的9055.48亿元,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由1978年的3.16%上升至2012年的7.20%,占GDP的比重从1978年的0.98%上升到2012年的1.74%。2013年,中央政府卫生支出高至2602.53亿元,同比增长了27.1%,在中央财政预算总支出中占3.8%。可以看出,政府对医疗卫生的支出一直呈上涨趋势,增长速度先慢后快,尤其2006~2012年增长速度较快,而2000~2005年增速相对较慢,趋于平缓;政府医疗卫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总趋势是上升的,发展速度相对平缓,表现为波动循环上升,其中2000~2006年所占的比重一直徘徊在4%~5%,而2007~2012年所占的比重却从5.19%增至7.19%,增幅较快;政府医疗卫生支出占GDP的比重上升总趋势较为缓慢,2000~2012年仅上升了1.02%。综合上述三个要素可以看出,2006年是一个分界点,它标志着中国医疗卫生支出规模增长由快变慢。这是由于2006年6月新一轮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酝酿逐步加大了政府的财政责任。政府在医疗卫生支出方面的增长速度不但加快了,而且在医疗卫生总支出中所占的比例也快速增长。以2000~2012年为例,医疗卫生总支出、社会医疗卫生支出和个人医疗卫生支出的平均增长速度分别为16.40%、18.58%、11.91%,而政府在医疗卫生支出方面的平均增长速度为23.01%,明显高于其他支出。经数据统计得出,政府医疗卫生支出占卫生总支出的比重由2000年的15.47%上升至2012年的31.32%,增长了15.85%。可以看出,政府医疗卫生支出在卫生总支出中的比例一直不断上升,具体表现为2000~2006 年上升较为缓慢,而2006~2012年则增幅较快。这是由于在2006年以前医疗卫生事业以市场的调控为主,2006年以后,我国实施了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保障制度,以政府的宏观调控为主,政府在加强自身责任的同时注重降低居民个人的医疗卫生支出。

第二,我国的政府医疗卫生支出水平依然偏低。从我国的医疗卫生支出来看,政府在医疗卫生支出方面的水平仍旧偏低,这是我国公共医疗卫生支出面临的主要问题。其主要表现为政府医疗卫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和GDP的比重依然偏低、政府医疗卫生支出在卫生总支出中的比重偏低、政府医疗卫生支出占财政支出和GDP的比重仍然偏低。只有2012年政府医疗卫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达到了7.20%,其他年份均不到7%,这样的支出水平是难以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平等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国际统计年鉴》2013年的最新数据显示:中国的医疗卫生支出占GDP的比重不仅低于10.60%的世界平均水平,而且低于平均水平为5.28%的低收入国家;政府医疗卫生支出在医疗卫生总支出中的比重较低,且低于我国社会卫生支出和个人卫生支出在卫生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

二、我国公共医疗卫生支出绩效分析

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医疗卫生部门整体绩效水平较低,表现为公平性差、效率低下。集中表现在经济节约程度、公平实现程度和社会效度三个方面。

(一)经济节约度方面

我国的医疗卫生支出必须从经济原理出发,考虑经济节约度。我们可以从医疗设备和病床的使用率、药物使用效率和检查条件的情况来分析我国医疗卫生支出的经济节约程度。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卫生系统的大型医疗设备快速升级,几乎所有附属医院都有数百万美元的X光机、CT、ECT、彩超、肾透析仪和其他医疗设备。先进的医疗设备虽然提高了医院的诊断水平、降低了误诊率,但大量昂贵医疗设备的购进减少了健康基金在其他方面的运用。据卫生部统计,在过去的20年,医院的病床利用率下降了近20%。经分析,过度医疗服务的两种主要形式是多重检查和药物滥用,它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还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健康和利益。由于政府在医疗卫生方面低水平的财政补贴,医疗卫生机构出于获利目的,利用信息不对称对病人进行诱导,使病人承担了不必要的费用。病人不仅要负担自身的医疗费用,还要负担医务人员的工资和补贴。这不仅严重损害了病患的利益,而且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

(二)公平实现度方面

财政的三大职能之一是公平分配。鉴于医疗卫生支出准公共产品的性质,向所有公民提供医疗卫生方面的公共服务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然而,我国的公共医疗卫生支出存在着极其严重的地区偏好和城市偏好等不公平现象。具体表现为,基层医疗机构所得到的政府财政补贴越来越少,在大城市医院中普遍存在着对弱势群体的忽视和冷落等,这些均表明很多医疗机构的财政补贴偏离了政府公共财政支出中的公平性原则。根据卫生部卫生统计信息可知,2003年同等基数的城市病床数分别是县城的2.5倍、农村的4.5倍。1990~2003年,城市医疗卫生费用从是农村医疗卫生费用的1.13倍增加到1.71倍;从医疗卫生支出的比重看,在基层地区,农民个人直接用于医疗卫生方面的支出在医疗总费用中所占的比重上升,而政府和社会医疗卫生投入在农村总医疗费用中所占的比重却有所下降,医疗卫生支出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不公平现象。

(三)效率改善程度方面

真正的医疗卫生由医疗与防疫两部分组成。在我国,存在着严重的重医疗、轻防疫现象,公共医疗卫生的总体效益低下,具体表现为经济效益强的医院得到政府很多的投入,而防疫事业得到的投入很少。然而事实却表明,预防性服务更能提高人们的健康状况,因此我国政府在公共卫生支出方面的效率出现了偏离,不利于总体效率的实现。近年来,我国一直存在着“重医疗、轻防疫”的观念和现状,应对流行病突发的能力差,同时缺乏相对完善的疾病预防机制。近几年,传染病和地方病发生的频率增高,每次危机出现后才去采取措施处理不仅后果严重,还造成大量医疗资源的不必要浪费。根据调查数据可知,我国卫生防疫等公共卫生支出占卫生事业总费用的比重从1990年的27%下降到2001年的20%以下。

经过以上三方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国的医疗卫生支出经济节约度较差,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造成了大量的浪费;公平性实现度低;效率低下。

三、提高医疗卫生支出绩效的建议

(一)强化政府责任,构建科学合理的医疗卫生政府支出责任分担机制

各级政府应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如从人口总量、消费水平与物价指数等相关因素出发,由此来确定各级政府在医疗卫生支出中的责任,明确分担比例。与此同时,各级政府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本地实际出发分析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财政收入状况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情况,以此明确自身在医疗卫生事业中应承担的份额,强化责任,构建科学合理的医疗卫生政府支出责任分担机制。

(二)从兼顾公平和效率的原则出发,增加政府在医疗卫生领域的支出总量

政府作为公共医疗卫生的主要支出者,应该从保障国计民生、提升国民的健康素质的目标出发,增加政府在医疗卫生领域的支出总量。首先,增加公共医疗卫生的支出规模,尤其加大其在总财政费用中的支出比例,保障公平、实现效率;其次,建立完善的政府支出监督机制,下大力气加大对公共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再次,利用近年来政府财政收入增长较快的优势,增加在医疗卫生方面的财政补贴,减轻人民群众的医药负担,尤其加大大型医院对病患和弱势群体的医疗补助。最后,加强监督,完善对药品的价格管理机制,要求并引导医生对病人进行合理用药,在减少病人医药费的同时使医药资源得到节约,实现经济性原则。此外,政府要做到公共医疗卫生支出与经济增长和GDP的增长速度相适应,实现同步发展,实现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

(三)提高服务质量,增加医疗卫生服务的总供给

目前 “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是我国普遍存在的问题,尤其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同时,我国存在着严重的老龄化问题,老龄化人口在我国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日益增加,因此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量也逐渐增加。面对上述问题,政府在加强宏观调控的同时应引导市场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建立科学合理、多元化的医疗卫生供给机制。一方面,建立并完善医疗服务机构,鼓励医药企业研发经济性的医药品,加大专业性医护人员的培养,医疗卫生供给与医疗卫生的需求状况相适应。另一方面,加强财政支持力度,完善公共医疗卫生保健体系。进一步减小城乡间公共医疗卫生支出份额的差距,缩小城乡间公共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的差异,实现地区间的资源配置均衡,做到公平、合理,实现供给与需求相适应。

(四)完善公共医疗卫生支出政策,调整医疗卫生政府支出的方向和结构

一方面,调整政府医疗卫生支出的方向,在注重培养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加大对贫困地区的供给力度、实现公共卫生培养层次的多样化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逐步加大对初级卫生保健,基层医院综合改革,城乡医疗救助制度,新农合改革,城、县、乡医疗卫生保险和卫生人才培养方面的财政资金支出,优先保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公共卫生、基本医疗保障方面的财政支出。另一方面,调整政府医疗卫生支出结构,逐步增加对公共卫生保健、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公立医院改革、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建设、医疗保障体系建设等方面的财政资金投入,满足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需求,保障公共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

目前,虽然我国医疗卫生政府支出水平偏低,较世界平均水平存在较大的差距,但我国在进一步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方面做出了巨大努力。我国通过构建科学的医疗卫生政府支出的责任分担机制,提高医疗卫生政府支出总量水平,加大医疗卫生服务的总供给、提高服务质量、满足城乡居民医疗卫生服务的基本需求,不断优化医疗卫生政府支出的结构和方向。

参考文献:

[1]王晓洁.中国公共卫生支出理论与实证分析[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 2012[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2012.

[3]武剑,方芳.我国公共医疗卫生支出绩效分析[J].开放导报,2007(02).

[4]梁学平.我国医疗卫生政府支出现状及国际比较[J].分析预测,2013(07).

[5]王浩林.医疗费用价格与医疗卫生管理体制改革探讨[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2(01).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与推进河北沿海地区发展对策研究”(项目编号:12BJY005;负责人:刘邦凡)的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燕山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公共场所卫生规范范文第6篇

关键词:公共卫生 公共财政 效率 公平

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共卫生事业有了很大发展,公共卫生事业为保 护和增进人民健康,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发展中也逐渐暴露 出一些深层次问题,如公共卫生资源在配置上缺乏效率,在分布上存在明显的地区、城乡和 不同收入人群之间的差距等。这与中央关于建设“全民健康社会”与和谐社会的发展目标是 相悖的。因而,我们需要在广泛、深入了解目前我国公共卫生支出现状的基础之上,明确具 体目标、制定发展战略,为实现以上两个目标进行更为深入的探索,做出有意义的工作。因 而本文将对我国公共卫生领域的公共财政支出效应进行实证分析,以检验我国的公共卫生财 政支出在资源配置上是否是有效率的,在地区、城乡和不同人群配置上是否是公平的,并针 对发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和分析。

一、评价公共卫生财政支出效应的理论分析

(一)支出效率的理论分析

公共财政介入公共卫生领域的直接出发点在于解决资源配置在市场失灵下的效率问题。 即政府作为公共卫生产品的提供者来解决由市场提供的不足问题。因而,公共財政在公共卫 生领域的支出效率至少包括了以下三方面涵义:

第一,总体上政府的卫生支出应在一国卫生总支出占主导地位,以确保具有公共品或准 公共品性质,又具有正外部效应的医疗卫生服务的有效提供和避免社会福利的净损失(dead weight loss)。

如图1所示,假设市场对医疗卫生服务产品的需求曲线为D,在没有政府干预下,市场 对医疗卫生服务产品的供给曲线为Sm,政府对医疗卫生服务产品的供给曲线为Sg。由于医疗 卫生服务产品本身所具有的公共性(或准公共性),外部效应和信息不对称性等市场失灵问题 ,使得同一价格之下,政府的供给数量将高于市场的供给量,即Sg将位于Sm的右方。从微观 经济学的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理论来看,图中阴影部分即是由市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产 品所带来的社会福利净损失。

第二,政府的卫生支出结构本身应达到有效的配置效率。政府卫生支出的投向应以投资 公共产品、创造有利公共卫生条件和矫正外部效应等公共性更强、社会效应更大的公共卫生 服务为主,而不是其它市场本身能够解决的项目上(如公费医疗),这样才能使有限的政府 卫生支出达到最优的配置效率。

这可从微观经济学的一般均衡和福利理论上得到说明。①如图2 所示。假设政府的卫 生支出在公共卫生服务和非公共卫生服务(以公费医疗为主)中分配,图中横纵轴分别代表 公共卫生服务和非公共卫生服务的数量。PP线代表政府的卫生支出在两种服务的生产中所能 达到的生产可能性边界(production possibility frontier),U代表社会无差异曲线(soc ial indifferent curve)。因而,在PP线上所有可能的生产组合中,只有PP线与U线(U2) 的切点E处才是政府卫生支出在公共卫生服务和非公共卫生服务之间最有效的配置效率。对 非公共卫生服务的过多投入(如图中的F点)只会带来效率的缺失和社会福利的降低。

第三,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支出结构本身也应达到有效的配置效率。即公共卫生服务经费 的投向应以公共性更强、社会效益更大的防治防疫事业和妇幼保健事业为主,适当减少医疗 机构补贴的数额。经济学上的理由同上。

(二)公平效应的理论分析

经济学家对公平的定义是与收入分配相联系的。在一般意义上可将公平区分为两种原则 ,即:机会均等(process equity)和结果平等(outcome equity)。另WHO和InternationalDevelopment Cooperation Agency(SIDA)认为,公平性指生存机会的分配应以需要为导向 ,而不是取决于社会特权。②这两种公平观反映到公共卫生财政支出领域,就要求全体社 会成员获取公共卫生服务的机会、数量和质量具有均等性。不管是发达地区还是不发达地区 ,不管是城市居民还是农村居民,不管是高收入人群还是低收入人群,人人都能均等地享受 基本医疗保健和卫生服务,而不取决于其支付能力。

二、我国公共卫生财政支出状况的实证分析

按照WHO提供的指标体系,卫生总费用分为公共卫生支出和私人卫生支出。公共卫生支 出包括社会保障卫生支出、政府卫生支出和外援卫生支出。在我国,卫生总费用包括政府预 算卫生支出,社会卫生支出和居民个人卫生支出。政府预算卫生支出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公 共卫生服务经费和公费医疗经费。③其中,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又以卫生事业费为主。本 文 所指的我国公共卫生财政支出即为政府预算卫生支出中的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是政府预算卫 生支出中用于公共预防、医疗、保健等服务的经费。

(一)公共卫生支出的效率检验

1.总体上看,政府卫生总投入不足。医疗卫生服务得不到有效的提供,存在效率扭曲和 社会福利净损失。1978-2004年,政府预算卫生支出从35.44亿元增长到1293.58亿元,增长接近36.5倍。④但是,政府预算卫生支出在卫生总费用的比重却从1978年的32.16%下降为2004年的17 .04% ,社会卫生支出所占比重从47.41%下降到17.04%,个人现金卫生支出由20.34%上升到53.64% 。同时,虽然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重由1978年的3.04%上升到2004年的5.55%, 政府预算卫生支出占GDP的比重却从0.97%下降到0.81%。⑤我国卫生总费用筹资结构的 这种 变化情况直接反映了我国医疗卫生领域市场化程度的加深,我国居民开始成为卫生支出的主 要负担人。具体表现为政府的卫生费用支出比例不断减少,而居民个人医疗负担不断加重。

2.政府预算卫生支出的投向存在资源配置错位问题,没能使有限的政府投入达到最优 配置效率,社会总福利存在改进的可能。从政府预算卫生支出上看,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所占比重逐渐减少,而公费医疗开支则在 逐渐增加,从1978的14.4%上升到2004年的25.01%(其中,在1996-2002年间,这一比例一直 维持在30%左右),也就是说政府预算卫生支出有将近25%到30%被公费医疗花掉。 公费医疗费用的增加意味着政府有限的卫生支出中越来越多的资金用于对一小部分人的临床 服务上,而使全民受益的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投入则相对减少,这种支出状况大大扭曲了资源 的配置效率,通过重新分配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和公费医疗经费可以增进社会总福利。

3.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的投入方向同样存在资源配置错位问题。 从卫生事业费⑥的分配情况来看,具有很强公共性和社会效益性的防疫费和妇幼保 健 费投入不足,而对医疗机构补贴比例过高。另外, 据统计,2000年国家卫生事业费中防治防疫事业费和妇幼保健经费总共只占18.8 % ,比医 院经费低25.9%个百分点。⑦

(二)公共卫生支出的公平问题

1.地区差距。。在我国,由于缺乏有效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各省政府为本地居民提供公共服务的水平 就取决于本省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实力越强、人均GDP越高的省份,居民获得卫生公共服 务的水平越高。由此导致了我国地区间卫生支出的不公平性。

我们可以从人民健康水平、财政能力、卫生健康投入和卫生服务可及性⑧等四方面 看 地区间的差别。有关数据反映了这样一个事实:人民健康水平越低(死亡率越高,平均预 期寿命越低),人均财政收入水平越低的地区,其医疗保健支出也相应越少,所拥有的卫生 服务可及性也越低。说明我国地区间卫生支出差距显著,且与其健康水平的要求不相对应, 不公平性较为明显。

2.城乡差距。在我国二元经济结构下,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城市经济,导致财政支出、尤其是公共服务 方面(包括卫生)的支出也主要用于城市居民。

首先从卫生健康投入方面看,城市和农村人均卫生费用的绝对差距自1990年以来不断增 大,由1990年相差120元增加到2004年的960.3元,⑨并成不断上升趋势。其次,从人民 健 康水平、财政能力、卫生健康投入和卫生服务可及性等四方面来衡量,2004年,农村婴儿死 亡率、孕产妇死亡均是城填的近2.4倍,而农村的人均医疗保健支出却仅是城镇的1/4,在卫 生服务可及性方面,城填是农村的近4.4倍。

注:每千人醫疗机构床位数和卫生技术人员数是根据2006年中国统计年鉴中有关“按市 县区分的卫生机构床位数和卫生技术人员”的数据计算得到。

3.阶层差距。 从不同的收入阶层来考察,这种医疗卫生方面的支出差距也较为明显。根据卫生部有关 城市和农村不同收入组的平均收入、平均消费支出及其医疗卫生方面的支出方面的调查显示 ,⑩在城市地区,收入在1000元以下人群是严重收不抵支;收入在1000-2000元的人群 是 收入略低于支出;收入在2000元以上人群基本上都是收大于支。进一步考察医疗保健支出占 总支出的比重,我们发现,收入越低的群体,这个比重越高。在农村,年人均收入在500元 以下人群严重收不抵支,收入在500-1000元收入组人群收入略低于支,收入在1000元以上的 人群收大于支。同城市一样,农村居民中收入越低的群体,医疗卫生支出的比重越高。按收 入五等份分城乡居民家庭基本情况来考察,也说明了这种阶层的差距,城市地区,高收入户 的平均每人医疗保健支出是低收入户的4.2倍;农村地区,这一比例也达到2.87倍。(11) 

三、结论和政策建议

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导致其公共卫生支出领域发生了深刻的变 化。虽然我国在增加基础设施投资,提高医疗救治水平,防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方面取得 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公共卫生支出政策的转变是不完整的。通过本文上述的分析,可以得出 政策的缺陷具体表现在:支出政策在宏观经济层面的效率问题;财政支出在地区、城乡、阶 层分配的公平问题,以及支出政策对宏观经济变量的作用与影响问题。

为了深化改革以完善我国公共卫生支出政策及其政策效应,本文提出如下建议:

1.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公共卫生支出。细化预算内容,具体到项目和下属单位, 改变目前资金切块到部门自行分配使用的状况。按照建立公共财政的要求,对现行财政支出 结构进行调整,削减用于经济建设方面的投入,增加公共卫生等社会性支出。财政支出的重 点对象包括:各级疾病控制中心、妇幼保健机构、卫生监督机构、农村公办乡(镇)卫生院 、村卫生室等。确保政府卫生支出不低于财政支出的增长幅度。

2.改革中央和地方政府间财政关系,使各级政府的卫生支出职责与其财政资源相匹配 。中央政府的职责是提高公共卫生服务的公平性,通过完善中央与地方、地方与地方之间的 财政转移支付体系,缩小各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差异。地方政府的职责是提高地方基本公 共卫生服务水平,充分利用财政分权的优势,研究设立适合地方特色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标 准。

3.建立全民医保体系。2005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其成员国都要为国民建立全面的医保 体系。根据“蓄水升位,平稳过渡”,我国应逐步建立一个医疗保障制度、城镇职工基本医 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商业保险和医疗救助相结合的,“低水平、广覆盖”的复 合型基本卫生保健服务制度。

4.通过在卫生领域建立更加明晰的绩效考核来增加地方政府的可问责性和责任感。这 些标准中不仅应该包括总量目标,对于省级政府,还应包括对其管辖的市、县等基层政府统 一的绩效评价指标。

注释:

①此部分分析参考:苗俊峰.我国公共卫生支出经济效应分析[D].山东大学,200 6:P9。

②陈家应,龚幼龙,严非.卫生保健与健康公平性研究发展[J].国外医学•卫生 经济分册,2000(17):153-158。

③其中,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包括卫生事业费,中医事业费,计划生育事业费,高等 医 学教育经费,预算内基本建设支出,医学科研经费,卫生行政管理费和其他部门卫生支出等 ;公费医疗经费包括享受公费医疗人员正常的医药费开支,和列入事业编制的公费医疗管理 机构的经费支出两部分内容。

④中国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网站有关数据计算得到。

⑤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网站。

⑥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的主要构成部分。

⑦李蔚东、胡光宇、胡琳琳.卫生与发展建设全民健康社会[M].北京:清华大 学出版社,2004:P135。

⑧这里以死亡率和平均预期寿命代表健康水平,以人均财政收入代表财政能力,人 均 医疗卫生保健支出代表健康投入,以每千人医疗机构床位数和每千人卫生技术人员数代表卫 生服务可及性。

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网站有关数据计算得到。

⑩数据来源:卫生部,《第二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

(11)资料来源:2006年中国统计年鉴。

参考文献:

1.龚向光.从公共卫生内涵看我国公共卫生走向[J].卫生经济研究,2003(9)

2.孟庆跃.公共政策、公共财政和公共卫生:“非典”防治策略对公共卫生体系改革与 发展的启示.中国卫生经济,2003(7)

3.汝信,陆学艺,李培林.2007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M].北京:社会科学 文献出版,2006

(作者单位:中央财经大学中国公共财政与政策研究院 北京 100081)

(责编:纪毅)

上一篇:建筑监理述职报告范文下一篇:一般贸易交易方式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