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落实论文范文

2024-07-15

科学发展观落实论文范文第1篇

学习贯彻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教育强省建设,是江苏教育当前以及今后一个时期的中心工作。为此,我们要振奋精神,齐心协力。做好以下重点工作:

一、全力推进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

江苏是全国最早提出教育现代化目标的省份之一。早在1993年12月,江苏省教委就印发了《关于在苏南地区组织实施教育现代化工程试点的意见》,在全国率先提出了实施教育现代化工程的目标。1999年。省政府下发了《江苏省实施教育现代化纲要》。经过连续多年的跨越发展,江苏教育登上了一个新的平台,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在这样的形势面前,我们尤其要坚持科学发展,大力推进教育现代化,依靠教育提升江苏的科技、文化、人才、劳动者素质,以教育的率先基本现代化来引领和支撑经济社会的现代化。

《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教育强省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提出。到2010年,全省基本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的多元化办学格局;教育结构明显优化,学校布局科学合理,教育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大幅度增强;农村教育重中之重的地位得到巩固,城乡和区域教育差距进一步缩小,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和社会弱势群体的受教育权利得到有效保障;教育整体水平和综合实力位于全国前列,达到或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决定》同时提出了江苏教育现代化的三项具体目标。一是国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学前三年幼儿教育入园率达到90%,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9%,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0%(现在是85.7%),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0%(现在是37%)。二是办学条件和质量明显改善。各级各类学校的基础设施和教育技术装备基本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三是教育体系进一步完善。以开放多样、高标准高质量为特点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基本形成。建立多层次多形式的继续教育网络,构建覆盖全社会的终身教育体系,基本满足学习型社会发展需要。同时,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在全面达小康、建设新江苏的全局性部署中,教育是唯一提出要率先实现现代化的领域,这充分体现了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教育的高度重视。

江苏教育现代化目标有三个鲜明特点。一是既体现了实现的可能性,也体现了发展的超前性。既充分考虑经济发展水平和教育事业的现有基础,又充分反映教育优先发展、超前发展的要求。从“九五”时期、“十五”时期的发展速度看,在“十一五”时期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目标并不是高不可攀,经过努力是可以实现的。二是既突出了国内的先进性,也突出了国际的可比性。江苏将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目标年度定在2010年,要求在全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候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时间提前10年但标准没有降低。现阶段国家尚未形成教育现代化实现程度的统一标准,江苏以中等发达国家为基本参照系,确定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标准,主要指标具有国际可比性。三是既强调了发展的长远性,也强调了工作的阶段性。教育现代化是一个内涵不断拓展、目标不断提升、思路不断创新、任务不断更新的过程。现阶段所制订的目标,突出最基础、最紧迫的要求,是初步达标的“基本现代化”目标。随着时代的发展,对教育的发展还会提出更高的目标要求。

建设教育现代化必须坚持分类指导、分层推进。以县(市、区)为单位推进教育现代化,是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途径。根据201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总体要求,必须分批分期推进县域教育现代化。一是要坚持整体推进。推进教育现代化的着眼点在于引导县(市、区)政府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区域教育的发展,使教育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不断完善区域教育的整体发展规划,促进各类教育的全面发展、城乡教育的协调发展。二是要坚持分类指导。鉴于全省区域之间、城乡之间教育发展不平衡这一实际状况,要坚持共同发展、局部先行、分类指导、分层推进,鼓励经济条件和教育基础较好的县(市、区)率先推进,发挥先进县(市、区)的示范作用,引导其他县(市、区)分指标、分时段、分步骤创建,激发各地建设教育现代化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三是要促进持续发展。要注重教育现代化的过程性建设,既注重主要目标的实现,又强调综合实力的培育,致力处理好改革与发展、普及与提高、速度与质量、公平与效率等重大关系,为江苏教育在更长时期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根据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2007年省教育厅对苏南36个县(市、区)教育现代化建设水平进行了评估,通过评估,有力地促进了全省教育现代化建设水平的提高。推进教育现代化重在建设、贵在实效。不能为了达标而达标,更不能弄虚作假、应付评估、蒙混过关,必须实实在在抓好建设。当前是推进全省教育现代化的关键时期,2008年上半年省委、省政府将召开全省教育现代化推进大会,进一步动员各级党委政府、各个部门行动起来,围绕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目标积极努力。我们要全力以赴做好会议筹备工作,进一步明确目标,弄清情况,找准问题,解放思想,科学发展,扎实工作,认真抓好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是鼓舞人心、催人奋进的一项重大的历史任务。是“十一五”时期全省教育的中心工作,我们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凝心聚力、奋发有为,树立新的发展理念。确立新的发展追求,构筑新的发展优势,着力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加快完善全民教育、终身教育和优质教育体系,继续实施教育均衡化、多元化、信息化、国际化发展战略,认真落实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关键措施,确保2010年全省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

二、精心组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根据十七大的战略部署和胡锦涛总书记对江苏工作的新要求,省委研究决定,把“推动科学发展,建设美好江苏”作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主题。我们要紧紧围绕这个主题,把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与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结合起来,与落实中央对江苏工作的新要求结合起来,与推动建设教育强省、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生动实践结合起来。与研究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结合起来,认认真真、扎扎实实地抓好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第一,要明确学习实践活动的指导思想。这次学习实践活动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推动科学发展、建设美好江苏”主题,以处级以上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为重点,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努力改造主观世界,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

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提高推进科学发展、深化改革开放、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教育领域的突出问题,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为加快建设教育强省、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提供坚强保证。

第二,要明确学习实践活动的目标要求。根据省委的统一部署和要求,这次学习实践活动的目标要求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在解放思想上有新飞跃。按照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解放思想、统一思想,牢固树立好字优先、又好又快的发展理念,清醒地认识存在的差距和不足,不为过去的成绩而自满;清醒地认识面临的挑战和难题,不为既有的经验所束缚:清醒地认识发展阶段的变化和特征,不为传统的模式所局限;清醒地认识江苏教育在全局中的方位和水平,不为目前的成绩而停滞,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二是在提升能力上有新进步。按照“眼界宽、思路宽、胸襟宽”的要求,着力解决当前干部队伍中存在的知识储备不足、理论水平不高、战略思维不够、创新能力不强等突出问题,教育和引导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加强学习,积极实践,着力提高科学决策、统筹发展的能力,化解矛盾、破解难题的能力,善于学习、开拓创新的能力,依法行政、促进和谐的能力,真正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为谋划发展的正确思路、促进发展的政策措施、领导发展的实际能力,努力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三是在解决问题上有新成效。针对教育事业改革发展中的突出矛盾以及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学习实践活动为契机,努力在深化教育改革、扩大教育开放、加快教育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取得新进展,增创江苏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新优势。四是在创新机制上有新突破。认真研究解决影响和制约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加大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攻坚力度,从创新教育管理体制、深化办学体制改革、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加强教育民生保障等方面人手,出台和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形成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鲜明导向,加快构建有利于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第三,要明确学习实践活动的基本原则。这次学习实践活动。政策性和实践性都很强,必须把握好四条原则。一是正面教育为主。组织全厅党员干部深入学习,自我教育,总结经验教训,明确努力方向。厅领导班子和处以上党员领导干部要联系思想工作实际。自觉查找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坚持典型引路,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二是突出实践特色。坚持学以致用、注重实践,把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与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省委十一届三次、四次全会的决策部署结合起来,与总结改革开放30年来的成功经验结合起来,与“加快建设教育强省、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实践结合起来,与推动全厅各项工作结合起来,与解决党性党风党纪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结合起来,把实践特色贯穿活动全过程。三是坚持群众路线。充分发扬民主,倾听民声、了解民意、集中民智,真诚接受群众监督。要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吸收群众参与、接受群众评议,同时注意教育引导群众。要把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服务群众贯穿学习实践活动全过程,把群众是否满意作为衡量学习实践活动成效的重要标准。四是解决突出问题。在联系实际、务求实效上下功夫,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解决问题要从实际出发,确保取得实实在在成效。

第四,要加强学习实践活动的组织领导。这次学习实践活动,时间紧,要求高,任务重,中央和省委寄予厚望,群众充满期待。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确保学习实践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一是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省委明确要求,由厅党组负责学习实践活动的组织领导和具体指导,厅党组书记是第一责任人。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参加活动,发挥表率作用。二是要始终突出解放思想。学习突出解放思想,统一认识;实践突出改革创新,重在落实。以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为契机,组织开展新一轮思想解放大讨论活动,以解放思想引领实践创新,以解放思想推动改革开放,以解放思想促进科学发展。学习实践活动本身也要体现解放思想的要求,要紧紧围绕中央和省委提出的着重研究解决的八个方面问题,紧密结合江苏教育改革发展实际,发挥主动性,增强创造性,把握规律性,确保学习实践活动有成效、有亮点,为全省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积累有益经验、作出应有贡献。三是要始终坚持注重实效。开展学习实践活动,要根据省委及厅党组的统一部署和要求,严格按照方法步骤进行,突出重点,讲求实效,把学习贯穿于始终,把解决问题贯穿于始终,把依靠群众、走群众路线贯穿于始终,确保不走过场。同时,要从本处室本单位的实际出发,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着重解决什么问题,增强学习实践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真正让群众切身感受到学习实践活动带来的明显变化。四是要着力促进当前工作。以学习实践活动推动各项工作开创新局面,以各项工作的新成果衡量学习实践活动的成效,真正做到学习实践活动和当前工作“两不误、两促进”。

三、进一步推进教育改革与发展

第一,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义务教育,全力促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均衡发展。要认真贯彻《义务教育法》。继续把农村教育摆在重要位置,进一步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全面缩小城乡学校办学条件差距。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一是健全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近年来。我省各级财政不断增加教育投入,但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尚不健全,中小学校预算内公用经费拨款标准仍然偏低,与江苏经济大省和教育强省的地位明显不相适应,必须着力推动健全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今年要在全面免除义务教育学杂费的基础上,认真抓好城乡义务教育全部免费提供课本工作。抓住省委、省政府加强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机遇,推动提高中小学公用经费标准,提升中小学经费保障水平。加大工作力度,务求全部化解农村义务教育债务。着力完善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危房改造和校舍建设长效机制。进一步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要推动各地依法将义务教育经费单列并全额纳入县本级财政预算,确保学校正常运转和校舍安全,确保教职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

二是切实提升全省幼儿教育发展水平。目前,我省幼儿园的建设和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区域之间和城乡之间办园差距较大,广大农村幼儿园特别是苏北、苏中地区的一些公办幼儿园办园水平不高,普遍存在条件差、规模小、质量低的状况。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今年学前三年入园率要以市为单位全部达到90%。抓紧启动实施“农村合格幼儿园”建设工

程,全年扶持苏北苏中地区改造公办幼儿园1000所。加强对省优质幼儿园创建工作的指导和管理,全年创建500所左右省优质幼儿园。

三是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近年来,我们坚持农村教育“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全面实施了农村中小学合格学校和标准化建设的系统工程,切实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农村教育面貌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城乡教育差距大大缩小。但是,与促进教育公平,均衡发展城乡教育的要求相比,农村中小学、特殊教育学校、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学校的办学条件有待进一步改善。要抓紧启动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食宿条件改善工程,进一步扩大寄宿制学校规模,努力让所有想寄宿的留守儿童都能到学校寄宿:继续推进特殊教育合格学校建设,把每一所特殊教育学校都建成合格学校;推动实施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帮助民办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对农村小学教学点的指导和管理,进一步调整布局,改善办学条件。

四是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始终围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有序推进中小学课程改革,真正把素质教育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要引导广大教师转变教育观念,不断改进教学内容方法,引导学生勤奋学习、独立思考、追求新知,着力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加强课程和教学过程管理,引导教师确立新的质量观,掌握新的教学方式,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和教师的工作负担,保证新课程走向常态。要继续扎实推进高中课程改革,充分发挥样本学校的示范引领作用,在更高水平上深化高中课改。完善义务教育阶段就近、免试入学制度,全面实施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与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的高中阶段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全面实行将普通高中招生指标均衡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办法。进一步完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工作。

第二,继续重视和支持职业教育发展,切实提升职业教育发展水平。职业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直接、最紧密。发展职业教育对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至关重要。

一是进一步加强职业院校基础能力建设。继续抓好职业教育示范性院校建设工作,加强国家、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和中职示范学校建设,加快建成一批高水平职业院校。切实加强县级职教中心建设,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促进县级职教中心发挥应有作用。进一步抓好省级高职教育实训基地规划建设工作。力争国家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和国家级高职教育实训基地总量有较快增长。进一步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实训基地建设,加强规范管理,提高建设水平。切实加强职业院校示范专业建设,推进专业建设与实训基地的有效结合。

二是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坚持面向社会、面向市场、面向企业、面向农村办职教,着力培养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大力推行和完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继续办好职业学校技能大赛和职业教育创新大赛,建立健全顶岗实习制度,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积极推行学分制,加快建立弹性学习制度,为学生分阶段学习、分地区完成学业创造条件。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星级评估,2008年底之前基本消除不合格的中等职业学校。

三是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加强对各市、县调整职业教育学校布局工作的指导,加大工作力度,加快推进步伐,优化资源质量,提高职业教育整体办学水平。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加强校企合作、城乡统筹。推动行业、企业和学校共同办好职业教育,推动城乡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加强民办职业教育的规范管理。促进民办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积极创建国家社区教育示范区和实验区,继续推进城乡一体的社区教育网络建设,促进全社会各种学习资源的整合与共享。

第三,继续加强高等教育内涵建设,提升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高等学校是培养和造就数以千万计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在支撑经济社会发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我们要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一是以长远发展目标为指导,科学制定近期发展目标,重点加强对高校校园、学科、师资的建设规划,增强高水平大学的资源优势;二是扩大研究生规模,着力提高办学水平,提升人才和科研成果对社会的贡献程度;三是优化学科结构,突出办学特色,提升整体实力和综合水平。

四、着力提高师资队伍整体水平

师资是立教之基、兴教之本、强教之源。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推动教育改革发展、提高教育质量水平的关键措施,是建设教育强省、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根本保证。近年来,我省师资队伍建设取得显著成绩,为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但从总体上看,师资队伍的数量、结构和整体素质与新时期教育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与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差距,教师待遇也有待进一步改善。为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省政府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

一是加强和改革教师教育。优化中小学新师资培养院校布局结构,加快构建开放灵活、规范有序的现代教师教育体系,提高教师教育的层次和水平。加大对教师教育的支持力度,加强师范院校建设,充分发挥师范院校在教师培养培训中的主体作用。将师范生免费教育试点和改善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待遇,吸引优秀毕业生取得教师任职资格后安心基础教育特别是经济薄弱地区中小学任教工作结合,吸引优秀青年读师范,鼓励优秀人才当教师。根据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要求,积极推进教师教育创新,深化师资培养模式和课程改革,提高新师资培养质量。进一步完善培训制度,创新培训机制,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学历水平。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倡导教师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爱岗敬业、关爱学生的职业精神,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是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健全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制度,逐步建立县域范围内中小学教师定期交流制度,合理配置教师资源,促进城乡教育协调发展。深入推进“千校万师支援农村教育工程”和“万名大学毕业生支援农村教育工程”,争取到2010年实现选派1万名大学毕业生的目标。继续实施“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选拔培养一批农村师资教育硕士生到经济薄弱县(市、区)农村学校任教。实施“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十一五”期间对全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普遍开展一次轮训,加大农村骨干教师培养培训力度,提高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三是加快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大力推进人才强教、人才强校战略,构建优秀人才可持续发展的培养和支持体系。深入实施高校“青蓝工程”等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重点建设一批高水平教学团队和科技创新团队,培养和造就一批学术大师、教学名师和学科带头人。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引进海内外优秀

人才,实施江苏省高校“江海学者”特聘教授计划,“十一五”期间面向国内外聘任300名江海学者。加强中小学特级教师、骨干教师和高校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他们在青年教师中的表率和示范作用。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每年选派一批中青年骨干教师到海外培训和进修。建立和完善有利于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体制机制,形成有利于杰出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

四是完善现代教师管理制度。落实以县为主的中小学师资队伍管理体制。根据教育发展实际情况,合理调整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依法执行教师资格制度,把好教师入口关,积极吸收具备教师资格的优秀非师范毕业生和社会人员到中小学任教。全面推行教职工全员聘用制,建立教师能进能出的流动机制。通过竞聘上岗、转岗、提前离岗退养等途径,切实解决中小学教师学段、区域、学科结构失衡问题。改进高校教师人事管理制度,完善教师岗位分类管理、公开招聘、业绩评价和薪酬分配办法。健全教师考核评价机制,把师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考核教师的主要标准,不断优化教师队伍。

五是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采取有力措施,保障教师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维护教师合法权益,不断提高教师待遇,完善教师医疗、养老、住房等社会保障,努力改善教师的工作、学习、生活条件。大力宣传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让教师职业成为社会上最受尊敬的职业,使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进一步发扬光大,为教师教书育人创造良好环境。

五、切实维护学校的安全稳定

近年来,我们坚持把维护学校稳定作为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在维护学校稳定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全省高校持续保持总体稳定,特别是圆满完成了党的十七大和“两会”期间的维护高校稳定工作。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维护学校稳定工作仍然面临着严峻挑战。境内外敌对势力、“三股势力”、“法轮功”等邪教组织以及一些境外非政府组织对我高校的渗透破坏活动从未间断。高校自身也存在一些不稳定因素,特别是学生食堂问题、学历文凭问题、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毕业生就业问题、离退休教职工要求改善待遇问题。今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也是改革开放30周年,我国还将举办奥运会。维护学校稳定,意义十分重大。要继续坚持把安全稳定工作作为工作全局的重中之重,从“抓基层、打基础”和“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思路上通盘考虑和谋划维护稳定工作,健全机制、夯实基础。综合施策、着力防范,不断增强工作的预见性、主动性和系统性、实效性。

一是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自觉承担起维护稳定的政治责任。胡锦涛总书记强调:“发展是硬道理,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硬任务,是第一责任。发展是政绩,稳定也是政绩。没有稳定这个前提条件,什么事情也干不成。”我们要深刻领会胡锦涛总书记关于维护稳定是第一责任的重要论述。切实担负起维护学校稳定的硬任务。对这项工作要经常研究,主动协调,周密部署,精心组织。尤其对影响高校稳定的突出问题要做到心中有数,切实管好自己的人、看好自己的门、做好自己的事。发现影响稳定的突出问题特别是出现群体性事件时,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一线,靠前指挥,及时协调解决,必要时要面对面地做好工作,防止矛盾激化扩大。要严格落实维护高校稳定工作责任追究制,对由于责任不落实、工作不到位引发群体性事端的,要按责任制查究责任。

二是围绕北京奥运会安全,抓紧落实维护稳定的有关工作措施。确保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是今年维护稳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结合教育系统实际,全面落实涉及北京奥运会安全的各项措施。对可能出现的各类苗头隐患,要认真梳理,逐项排查,不留死角。对排查出来的各种问题,要重点分析哪些问题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明确化解的责任部门、工作措施和目标时限,千方百计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要加强综合分析研判,主动争取公安、安全等有关部门指导协助,依法稳妥地处理境内外敌对势力对我高校的渗透破坏活动。要积极参与学校及周边治安专项整治行动,严格校内安全管理。

三是要确保新高考方案顺利实施。2008年是实施新高考方案的第一年,要精心制定高考考务实施意见和命题评卷办法,确保命题、考试和评卷工作万无一失:精心制定普通高校招生录取办法及具体操作方案,确保录取工作平稳高效;精心做好录取软件开发、测试和培训工作,确保录取信息和录取网络安全可靠;认真做好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考试及信息技术考试的各项工作,精心做好宣传和信息发布工作,主动引导舆论,营造良好氛围;精心处理好每一个问题,避免酿成事端,省教育考试院和厅机关服务中心要做好预案工作,确保2008年普通高考改革平稳、顺利实施。继续全面实施高校招生“阳光工程”,建立和完善“全程公开、信息透明、接受监督”的招生工作机制,确保招生录取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近来,社会上不断有人对08高考方案提出质疑,我们要虚心听取意见,认真分析研究,慎重冷静应对。要继续做好08高考有关招考政策的宣传工作,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类媒体,持续、广泛、深入、细致地向广大考生、家长和社会各界宣传2008年我省高校招生考试工作的各项政策和办法,积极主动地争取社会各界对新高考方案的理解和支持。今年的高校招生录取工作结束后,要认真回顾总结。尽早计划好2009年的高校招生录取工作。

2008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也是“十一五”发展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教育改革和发展既面临新的机遇,也存在新的挑战,做好今年的各项教育工作意义重大。让我们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团结奋进,不断开创全省教育改革发展新局面,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科学发展观落实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是要全面理解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长期坚持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又好又快发展。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实践,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 可持续发展 以人为本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是要全面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实践。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既是一个重大的理论课题,又是一项艰巨的实践任务,它直接关系党和国家工作的大局,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长远发展。

一、全面准确地理解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

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是多方面的,只有全面、准确的理解其重大意义,才能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与坚定性,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简单来讲,主要有四个方面的意义:

1、科学发展观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的理论,与马克思主义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2、科学发展观坚持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的宝贵经验,汲取和借鉴了世界各国的发展经验与当代发展理论的新成果,反映了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现实要求,以及当代世界发展进步的潮流。

3、科学发展观是实现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行动指南。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要在21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族更加健全,科技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诸多方面和领域的综合指标,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乃至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的目标。只有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够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才能够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才能够不断地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一句话,只有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4、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长期坚持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深刻的解释了发展的丰富内涵,指出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既合规律,又合目的,它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进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以及和谐社会建设整体推进的发展,是不断满足人民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文化、政治权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整体素质的发展,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有机统一的可持续发展,是和谐发展与和平发展相统一的发展,因此科学发展观对于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作出了统一的安排。

二、全面准确地理解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

又好又快发展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深刻认识和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十七大报告精辟地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1、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题,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题。把发展作为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正是反映了这一思想和要求。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就必须坚持科学发展,科学发展才是硬道理。我们要求的发展,既要快速发展,也要注重质量和效益,实现发展的质量、效益和速度的统一。过去一个较长时期,我们一直把经济又快又好发展作为主要方针。现在则要求发展的质量、效益与速度相协调,好与快的统一,好中求快,坚持把发展的质量效益放在首位。在“好”的基础上保持较快发展。把“好”放在快之前,这不是简单的顺序的调整,而是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转变,是经济建设指导思想和发展理念的重要发展,意义重大。

2、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要以人为本,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本质和根本宗旨的体现,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创新。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就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让发展的成果惠及人民。加快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要把改善民生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和谐的重中之重,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住有所居,积极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3、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协调发展,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经济建设提供物质基础,政治建设提供政治保障,文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社会建设提供有力的社会环境和条件。坚持可持续发展,就是实现发展的速度和结构相协调,速度和质量效益相协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使人民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4、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十七大报告在“五个统筹”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因而,拓展了统筹兼顾方针的内涵、对象和范围,体现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切入点和实现途径的创新。因此,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切实做到统筹兼顾、总揽全局,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新时期新阶段我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都是前所未有的。我们要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顺应国际形势的变化全面统筹,把握机遇,应对挑战,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科学发展观的这四个方面是相互联系、有机统一的整体。它的思想内涵、精神实质,体现了发展本质与发展动力的统一、发展目标与发展方式的统一、发展要求与发展方法的统一;深刻反映了我们党在发展问题上的新认识,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新飞跃,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三、提供措施保障,确保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要从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和制度上形成有力的保障。

1、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不断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是要进一步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使之真正为全党同志所掌握,真正把它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努力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为谋划发展的正确思路,转化为促进发展的政策措施,转化为领导发展的实际能力,确保实现科学发展。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首先,必须加强科学发展观的学习教育,把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统一到科学发展观上来。把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同学习贯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走和平发展道路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结合起来。科学发展观是统领、贯穿其他重大战略思想的主线,其他重大战略思想是科学发展观在各个方面、各个领域的展开,彼此相互贯通,相互联系,形成有机的整体。其次,在全社会大力宣传和普及科学发展观,使科学发展观深入人心。再次,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研究,同时还要结合实践,研究新情况、新问题,总结新经验,不断推进理论创新。

2、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有力保证。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有力保障。一方面,把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在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中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另一方面,把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同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围绕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把先进性建设的要求贯穿于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各个方面,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有力保障。

3、从作风上保障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必须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求真务实,就是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断深化对事物本质的认识,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把握真理,坚持和发展科学理论;就是要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并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加强调查研究,总结和运用广大干部群众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创造的成功经验,进一步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进一步增强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本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确定符合实际的发展战略、发展目标、发展规划和发展重点,把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牢记“两个务必”,全面落实“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要求,大力提倡艰苦奋斗、自强不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认真解决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干部生活作风方面的突出问题,使全体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始终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做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工作。

4、要建立起一整套保证科学发展观得到落实的体制机制和制度,从制度上保障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加快建立相关的制度保障和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认真考虑各项政策措施是否符合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是否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使科学发展观真正成为衡量各项工作的尺度。牢固树立和坚持正确的政绩观。坚持创造政绩是为了发展、为了造福人民的观念,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追求政绩的目的。凡是符合科学发展观、能够推动科学发展的事情就全力以赴地去做,不符合的就毫不迟疑地去改,真正使促进发展的各项工作都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干部考核指标和考核办法,努力形成促使广大干部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导向,促进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

总之,只要我们党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同时又坚持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也一定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实现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中共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党史》

科学发展观落实论文范文第3篇

武永胜

教学管理是学校教育管理的一项核心内容,是维持正常教学秩序,实施基本教学运行,实现教学质量目标的根本保证。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时代的不断变化,教学管理内涵不断加深,要求日益提高,教学管理如何达到“科学、和谐、高效”呢?

学校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学生,学校管理的动力和核心是教师,学校管理的成功与失败的标志是学生和教师素质的高低。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出发点,也是其必然归宿。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的实质,就是重视人本身的发展,将个体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统一起来,将个体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养成统一起来。坚持以人为本,实施和谐教育,要从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身心发展需要统一实现出发,调控教育场中诸教育要素的关系,使教育的节奏符合学生发展的规律,促进学生基本素质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因此教育管理要以人为本,学校管理要以教师为本,教学管理要以学生为本。

一、 以教师为本,让教师工作有成就感、生活有幸福感

1、 要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教师作为学校教育工作的主导和学校管理的主体,脱离了教师,或者教师作用发挥不够,学校的一切不堪设想。那么如何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呢?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1)要尊重教师,理解教师,广泛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作为管理者,要真正树立为广大教师服务的思想,摆正自己和教师的关系,决不能在教师面前高人一等,唯我独尊,只有和广大教师保持零距离接近,教师们才能内心无愧的工作,全身心投入教学工作。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被尊重的需要,何况是颇具知识的教师?

(2) 调动教师“民主治校”参与学校各项管理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主人翁精神。教师的劳动表现为劳动过程的个性化和劳动成果的集体所有,要全面完成教学任务,必须依靠全体教师的通力合作,要依靠教师通力合作,就必须发挥教师的群体智慧,畅通信息反馈渠道,鼓励教师献计献策,通过教师们广泛讨论,献计献策,学校的工作丰富多彩,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了搞好教学管理工作,

作为管理者,要经常性“沉”下去,了解教师的呼声和管理中的热点,对来自教师中的问题一定要有回复,不能让教师们感到困惑,要做到“言必信,信必行,行必果”通过不断改善工作方法,向民主管理要质量。

(3) 要关心教师

关心教师,就必须自觉为教师服务,搞好教学管理,要时时处处心里装着老师,关心他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因此 ,要经常深入教师之间谈工作、拉家常、议时事、了解情况、征求意见,同时注意减轻老师的负担,给教师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由于教师的工作具有繁琐性的特点。因此,要体谅教师的苦衷,在教学上无关紧要的工作不搞,拘于表面应付的事不做,立足高效求实,时时刻刻,时时处处,想到教师,。在任何情况下,都设身处地为教师考虑,急教师所急。以教师为先,真正以一个集体来为一个个人进行排忧解难,雪中送炭。教师真切地感受到自己被尊重,被认可,自己有地位。因而,他们也就以积极的工作,认真的学习来回报学校。只有这样,教师的积极性,才可在不言之中调动起来

(4) 满足教师的正当需要,从根本上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教师作为人类社会成员的有机组成部分,工作动机依然需要自身以外的推动力量来激发。因此,要关心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物质推动力。教师作为社会的人,也无不打上社会经济发展中一般人们生活的烙印。因此,物质需求是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的无可非议的客观动力,要尽力创造条件,对学校微不足道的物质、奖金刺激,尽量做到公正、公平,确实体现有付出有回报,能者多劳,多劳者,多回报。第二,精神推动力。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更注重于精神上的满足和追求。首先,应对教师不断加强教育,培育他们敬业奉献的精神,帮助他们树立高远的志向,工作中实行各种有效的精神奖励,实行多表扬少批评,把诸如评选先进、提职、晋级等与教师的工作业绩挂钩,要建立平等公正的竞争机制,不要因为一点蝇头小利,搞假象蒙蔽教师。

2、 帮助教师转变教学观念

思想是先导,有了思想才能指导行动,有了先进的教学思想,才能保证取得高质量的教学效果,我们虽然经过了几年的新课改实验,但是,还存在着教学思想落后,教学观念陈旧,不重视学生活动、能力培养和课堂封闭等现象时有存在。虽然接受了新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思想,但是对新课改精神的领会不深不透,把握不了

实质性的东西,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成绩变化不大。因此,我们必须把教师教学思想认识的提高和观念的转变,作为加强教学管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切入点。具体可采用以下措施:

(1) 创设学习机会,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组织广大教师经常到知名学校参观学习,或者邀请名师到学校讲学,教师写出自己的感想和体会,让广大教师感受到新课程的理念,感受到课堂教学的动态变化。提出“培训即福利”的理念,积极开展各类培训,帮助教师积淀、充实自身。

(2) 鼓励教师博览群书

阅读增加智慧,阅读增加精彩,阅读使人摆脱平庸。尤其现在知识更新换代的信息时代,要培养出创造性的人才,教师原有的知识水平根本不能满足现代的教学发展,因此,要鼓励教师多读教育杂志,教学名著,学习现代课堂教学的特点,基本观点和操作模式,让广大教师穿过时空的隧道,进入信息时代,使广大教师掌握教育思想的动态变化。

(3) 精心设计,认真教研

充分发挥广大教师的群体力量,组建学科优秀群体。大力开展集体备课,一课多教,案例分析的形式。提高广大教师的教学研究水平,充分利用每周大教研及小教研时间,积极开展有实效性地教研活动。强调同伴互助,推动共同提高,为教师搭建学习、研讨、提高的平台。

鼓励教师写教学后记,教育随笔,教学论文,用笔记录课程改革的点点滴滴,记载自己课改的探索之路,让新课程理念占领教师的精神圣地。

3 、加强人文关怀

给教师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建立教师成长的激励机制,鼓励教师钻研业务、提升教学艺术,为教师的成长搭建平台,以充分挖掘他们的专业潜力,实现其工作效益的最大化。每一个教师都有长处,要善于用发现的眼睛去探寻教师的闪光点,帮助教师找到自信,给予教师工作的动力,以促进教师内驱力的提高,要为教师创设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教研氛围。不要让纪律规则等去约束教师,让教师去自觉遵守纪律规则等。不能让教师时时、事事、处处围绕考核转,把学习、研究、教学当成任务去完成。要激发教师由要我学,要我做,变为我要学,我要做,

我该学,我该做,让每一位教师时时刻刻都能保持忘我的工作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当教师看到自己的进步与成功,其成就感就会油然而生;如果自己的劳动能得到领导、同行、学生和社会的认可与肯定,心里的愉悦将不言而喻。

4、落实教学常规,抓好细节

“把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

教学常规与教学质量是高度相关的。教学质量看常规,常规工作看落实。教学常规,说到底,都要贯彻到教师身上,要教师去落实。因此,教学常规的核心是教师,从这个意义上说,抓常规就是抓教师。

(1)签订师德师风、安全目标责任书,规范教育教学行为,强化师德师风学习和考核机制。

(2)制定一套完善可操作的常规管理制度,是管理的标准,是考核的依据。比如:备课常规、作业布置与批改常规、学科课堂教学常规、课后辅导要求、考试要求等。

(3)常规管理工作检查做到公平、公正、公开。

坚持领导抽查与教研组检查相结合。教研组检查每月必查,教导处抽查跟踪问题。检查时根据检查标准量化打分,分出优劣,及时公布和反馈,学校奖优跟劣。使常规管理工作检查科学而富有实效

二、以学生为本,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我们应该转变教育观念,遵循教育规律,着力构建有效课堂,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让孩子们的成长充满欢乐的阳光。

1、遵循教育规律,实现减负增效

根据“最近发展区”原则,我们提出:要让孩子能够“跳一跳摘桃子”,稍微努力就能实现目标,这样让孩子对教育内容产生兴趣,从根本上消除厌学思想;引入发展性指标,改革教师评价机制,不再单纯依据学生短期的成绩评价教师,从而从根本上消除以成绩论英雄的狭隘思维。学校严格控制学生在校时间和作业量,严格执行课程计划,严格控制考试次数,严格规范节假日教育培训活动,严格把好教辅用书关,确保底线合格;出台各类检查方案、考核方案,以教师的水平提升和课堂效率的提高确保减负增效落到实处。

2、倡导爱的教育,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进一步强化教师职业道德建设,通过专著选读、教师论坛、“爱生标兵”评选等活动,大力倡导“爱的教育”,尊重学生、充满期待,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愉快的心境”“平衡的心态”“师生的情感交融”“需要的满足”中,体验学习的乐趣,享受成功的喜悦。

3、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校园变乐园

我们有优良的传统,每学年都会开展田径运动会、歌咏会等比赛。努力创造条件,继续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课外文化活动,组建多种多样的学生社团,书法美术、篮球长跑小组,丰富了校园文化、提升了学校办学品位。通过丰富的活动充实学生的学习生活,提高学生的活动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动脑、动口、动手,在活动中创新、创优、创造,在活动中成长、成熟、成才,努力使校园生动、活泼、充满活力,努力使学校对学生充满魅力和吸引力,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生活的乐趣和幸福感。

4、以生为本,优化策略,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有效教学已成为基础教育的基本理念和自觉追求。近年来,在课改实践中,我们坚持牢固确立正确的学生观、质量观, 以学定教,以构建"以生为本,先学后导"的课堂教学模式为抓手, 充分尊重学生是课堂主人的地位,以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为目标,努力打造,务实、高效的课堂,教学效果不断提升,有力地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科学发展观落实论文范文第4篇

科学发展观处处体现的都是“以人为本”是这一理论的核心,并把它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联系起来,从根本上回答了为什么发展、为谁发展、发展的目的问题。可以说,这就完整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理论创新的一个突出成果,体现了中央新一届领导集体对发展内涵的深刻理解和科学把握,对发展思路、发展模式的不断探索和创新,对我们把握大局、做好各项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通过学习科学发展观,加深了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和认识,明确了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途径。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开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新局面,就必须抓好“发展”这一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而“发展”这一第一要务,必须是以科学为前提。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用科学的态度,发展的眼光,处理好:

1、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

2、正确处理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关系。

3、正确处理好经济增长、经济发展与社会全面发展的关系。

4、正确处理好经济增长、经济发展

科学发展观落实论文范文第5篇

科学发展观处处体现的都是“以人为本”是这一理论的核心,并把它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联系起来,从根本上回答了为什么发展、为谁发展、发展的目的问题。可以说,这就完整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理论创新的一个突出成果,体现了中央新一届领导集体对发展内涵的深刻理解和科学把握,对发展思路、发展模式的不断探索和创新,对我们把握大局、做好各项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通过学习科学发展观,加深了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和认识,明确了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途径。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开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新局面,就必须抓好“发展”这一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而“发展”这一第一要务,必须是以科学为前提。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用科学的态度,发展的眼光,处理好:

1、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

2、正确处理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关系。

3、正确处理好经济增长、经济发展与社会全面发展的关系。

4、正确处理好经济增长、经济发展

科学发展观落实论文范文第6篇

1 要着力在转变观念上下功夫, 努力营造和谐的良好氛围

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必须注重情感关怀, 从拉近情感距离入手, 从营造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和谐的相互关系入手, 彻底改变传统的你讲我听、你高我低、你上我下的教育与被教育的关系, 在平等、真诚、理解的氛围下拉近距离、消除隔阂。一是要树立“人人平等”的思想观念。相互尊重、平等相待, 才能保证交流沟通的畅通。新世纪新阶段受教育者一般都有着较强的民主意识, 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和尊重。教育者要善于把握这一特点, 放下架子, 端正态度, 与被教育者平等相待, 建立起民主平等的人际关系, 以从善如流的姿态开展教育, 切实畅通开展教育的沟通渠道。要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 维护他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以热情的鼓励代替严厉的训斥, 以友善的提醒代替冷酷的批评, 以温婉的引导代替求全责备。要主动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坚持公开、公正的原则, 要积极营造宽松自由、民主和谐、畅所欲言的教育氛围。二是要树立“真诚相待”的思想观念。感情投入会拉近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距离, 为思想教育创造有利的环境。古语曰:“感动人心者, 莫先乎情。”教育者要以极大的热忱投入教育, 对受教育者抱有足够的耐心和恒心, 给予真诚的关爱, 帮助他们解决思想中遇到的困惑、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三是要树立“理解万岁”的思想观念。教育者要善于换位思考, 多从教育者的位置去认识、体验和思考问题, 设身处地地为他们打算, 将心比心地理解他们的冷暖疾苦。

2 要着力在开拓创新上下功夫, 尽力形成有效的方法手段

新形势下, 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必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一是要创新教育的内容。思想政治教育要与当前的形势任务紧密结合, 与现实问题紧密结合, 用党的创新理论回答人们最关心的热点问题。此外, 还要在素材引用、角度分析、语言运用和思路结构等方面关于推陈出新。做到老话题中有新视角, 老问题中有新讲法, 在出新出彩中让大家觉得听得进去。二是要创新教育的方法。要大胆采用教育对象喜闻乐见、容易接受和乐意参与的方法。要广泛开展开放式、互动式、启发式教育方式, 让教育对象从台下走到台上、由被动转为主动、从配角变为主角, 切实使教育对象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主人翁意识得到激发。三是要创新教育的手段。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紧跟科学技术的前进步伐, 走出一条教育手段多样化、现代化的改革发展之路。

3 要着力在人文关怀上下功夫, 切实增强教育的说服力

上一篇:防火墙技术探究论文范文下一篇:手术室停电应急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