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护理教育论文范文

2024-07-14

高职护理教育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在开展高职内科护理学教学时,不仅需要保证学生对该科目涉及的知识点有所掌握,还应在其中引入一系列现代化教学模式,比如翻转教学模式,降低高职内科护理学教学难度,确保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高职内科护理学中涉及的知识点。本文首先介绍高职内科护理学教学现状,之后阐述翻转教学在高职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确保高职学生能够按照教师指导学习相应知识点。

关键词:翻转教学;高职内科护理学;应用

引言

随着信息化时代高速发展的条件下,各项信息化教学模式在我国高职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范围得以扩展。为此,就应针对高职内科护理学教学现状展开有效分析,深入剖析翻转教学在高职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有效处理高职内科护理学教学中不合理的地方。而且在翻转教学的支持下,还能缩小学生与教室之间的思维差距,确保学生能够按照教师指导学习内科护理学知识,以为推进该科目教学顺利开展提供有效参考依据。

1高职内科护理学教学现状

在我国医疗行业高速发展的条件下,内科护理学受到广大医学专业学生一致青睐。为此,必须按照相关要求开展高职内科护理学教学。在提高学生对相应知识掌握力度的同时,确保我国医疗行业与教育行业处于共同发展的状态。但是不可否认当前我国各个高职院校在开展内科护理学教学时还存在一些问题,不仅影响学生对相应知识点的学习水平,严重时还会导致高职内科护理学综合教学质量下降。从高职内科护理学教学现状的角度出发,相应教学过程中不合理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由于高职内科护理学中涉及的知识点较为复杂,学生在学习各项知识点时经常出现问题,这就导致高职内科护理学教学质量低下,对于高职院校医疗专业综合教学质量也有很大的影响。而且学生学习高职内科护理学知识的兴趣不足,影响学生综合学习水平,难以满足我国医疗行业和教育行业协同发展要求。第二,在开展高职内科护理学教学时,教师往往将自身放在主导地位上,想尽办法的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知识点。这就导致小学生丧失自主思考能力,仅仅按照教师指导学习内科护理知识点。如果一直坚持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影响高职学生学习内科护理知识的兴趣,还会导致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索能力变差,这对于学生后期临床工作和我國医疗行业发展等方面也有很大的影响。

2翻转教学在高职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2.1翻转教学高职内科护理学教学中师生角色转变

在开展高职内科护理学教学时,必须保证学生能够处于主体地位,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自主学习内科护理知识,进一步提升高职学生综合学习水平和高职内科护理学教学质量。而在翻转教学的支持下,能够实现师生角色转变的目标,不断提高学生在相应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据此改善高职内科护理学教学中不合理的地方。而且在翻转教学模式的支持下,能够保证教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收集一系列标准合理的教学素材,规划合理有效的高职内科护理学教学方案,使得高职学生全身心的融入相应教学氛围当中,据此提高高职学生学习内科护理知识的积极性。不仅如此,通过翻转教学模式,还能保证学生对教师现有教学思维等方面有所掌握,尽可能的缩小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思维差距,确保学生与教师在相互影响的条件下学习各项知识点。强化教师教学思维和学生学习思维,充分彰显翻转教学在高职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优势。比如在学习《呼吸衰竭临床表现》相关知识点时,可以通过翻转教学转变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角色定位,使得学生和教师对对方的学习方式和教学计划等方面有所掌握,必要时还可以将“呼吸衰竭临床表现”知识点以常规方法表现出来,积极改善高职内科护理学教学缺陷,以满足学生综合学习要求。

2.2强化高职内科护理学教学趣味性

对于高职内科护理学教学来说,其中涉及的知识点较为复杂。如果采取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必然影响高职学生学习相关知识的兴趣,加大高职内科护理学教学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可能。为改善这一现状,就必须在翻转教学的支持下提升学生学习相应知识的兴趣,使得高职内科护理学教学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几率降到最低。加上翻转教学模式与多媒体教学模式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也就是说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借助一系列多媒体设备学习内科护理专业各项知识点,确保学生有足够的兴趣投入到高职内科护理学教学研究当中,深入剖析各项医疗知识的现实意义和临床医学价值,这对于高职学生后期发展和临床实践等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在学习《慢性心衰》相关知识点时,由于该堂课涉及的医疗知识错综复杂,学生在学习各项知识时很有可能会出现思维混乱和跟不上教室节奏的问题。而在翻转教学的支持下开展相关知识点教学,则能够保证学生和教师在相互配合的条件下创设合理的知识框架,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彰显翻转教学优势。

2.3赋予高职内科护理学教学现代化内涵

在信息化社会发展的条件下,应用翻转教学模式开展高职内科护理学教学势在必行。通过该种教学模式,可以在转变原有教学缺陷的同时,赋予高职内科护理学教学一定现代化内涵,缩小相应教学与我国教育行业发展要求之间的差距,继而落实该专业教学顺利开展的目标。一般来说,教师可以联合学生现有学习状况和教材上涉及的知识点制作教学微视频,并要求学生能够在微视频的支持下学习各项知识点。不断降低高职内科护理学教学难度,优化高职内科护理学教学程序。比如在学习《结核菌素试验》相关知识点时,教师就可以通过翻转教学模式制作一系列与“结核菌素试验”相关的微视频。逐步提升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使得学生在微视频的支持下学习各项医疗知识。强化高职内科护理学教学现代化内涵,提高高职内科护理学教学质量,以为促使高职内科护理学教学顺利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结语

综上所述,了解到当前我国各个高职院校在开展高职内科护理学教学时还存在一些问题,不仅影响相应科目教学效果,严重时还会导致我国医疗行业发展之后,难以处理患者自身各项疾病。基于此,就应加强翻转教学模式在高职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力度,有效处理高职内科护理学教学缺陷,不断提升学生学习各项医疗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性,确保高职内科护理学教学能够满足我国医疗行业综合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 陈璐,胡苏珍,曹小萍,袁爱娣,罗艺.基于微课\"翻转课堂\"模式在高职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与康复,2017,16(4):377-379.

[2] 郭建梅.基于微视频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养生保健指南,2018,(11):80-81.

[3] 潘纯钰.翻转课堂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7,35(20):111-112.

[4] 杨茜,刘红,杨晓玲,简丽萍.基于微视频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20):175,177.

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但琼(1978年4月—),女,汉族,湖北省武汉市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硕士研究生,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医疗与护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护理教育 急救。

高职护理教育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高职护理教育属于以培养“能力为本位”的教育。高职护理医学基础课程中的“三理”课程包括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和药理学。教学重点为理论知识,实验教学隶属于理论教学,其实验内容偏向于验证理论和演示现象,忽略了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了提高高职护理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实现综合性人才的培养,通过教学改革将“三理”的实验课程有机整合,独立开展医学机能学实验是必需而紧迫的。

[关键词]高职护理;医学机能实验;教学改革;问卷调查

高职教育以技术应用为核心,强调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高职护理教育亦秉承这种理念,旨在培养面向临床护理和社区卫生保健第一线、具有较强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具备综合职业能力的应用型职业技术人员。因此,作为高职护理教育应着重加强实践教学。然而,当前高职高专护理教育仍以理论教学为主,与现阶段高职高专学生由于动手能力差造成的就业难及中国临床护理人才缺乏的现状相矛盾,这就使得高职高专护理专业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高职护理医学基础课程中的“三理”课程包括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和药理学。以往的教学重点为理论知识,实验教学隶属于理论教学,实验内容偏向于验证理论和演示现象,忽略了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我们借鉴其他高职高专学校的成功经验,依据护理高职教育的培养方向,合并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和藥理学这三门主干基础医学课程,开设针对高职护理学生的医学机能实验技术,以2014级和2015级高职护理专业的318名学生为对象,对实验教学改革做了一些有意义的探索。

一、高职护理专业开设医学机能实验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包含高等职业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2011年-2015年的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要优化护理人员的队伍结构,提高大专层次和降低中专层次护理从业人员的比例。如今,我国正大举实施五年制高职教育,广东省部分高职高专院校施行对口自主招生3+2分段中高职教育,即3年中职教育加2年高职教育的教育模式,用于培养一批社会所需的职业技术人员。

可以以综合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作为护理紧缺型人才的培养重点,在教学中以突出综合素质培养为主,加强操作性教学,着重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和服务水平。如今3+2高职的学生多数是中考后的毕业生,文化程度比高考后的毕业生低,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培养,学习方法需要指引。我们对新入校的护理高职生开设高职生理学课程。虽然他们在中职阶段对生理知识已经有了初步了解,但当他们接触高职生理学这样一门综合性强且难度又高的课程时,有的学生还像中职阶段那样知识点虽背得滚瓜烂熟却不理解,学习存在极大的困难。学生对学习时常表现出畏惧情绪,教师的教学效果也欠佳。因为基础不扎实,到了第二学期随着药理学、病理生理学课程的陆续开课,学生已遗忘了曾经学过的生理学知识,到了上护理专业课时,部分学生已将之前所学基础知识点忘得差不多了,更谈不上知识点、线、面的结合了。所以,为了让高职护理学生拥有良好的综合基础,完成技能型紧缺人才的培养任务,医学机能学实验的开课是必需而紧迫的。

医学机能学实验是一门包括生理学实验、病理生理学实验、药理学实验的实验性学科,其实验对象是活体动物,是对活体动物进行各种生理活动及规律、病理生理改变以及药物和机体的相互作用以及规律(疗效与不良反应及其机制;药代动力学及其规律)的研究。其所有的实验结论都来自活体组织器官、活体细胞或动物的整体反应结果;对传统实验方法及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创新是它的特别之处。它能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和分析能力。“三理”实验课程的主要实验对象都是动物,通过使用相同的设备仪器观测实验动物的正常情况、病理状态和药物的作用等,能有效结合教学资源,让学生们更容易适应教学内容,让教师的教学效果更加理想。因此,将“三理”的实验课程进行整合,独立开设一门医学机能实验学课程是完全可行的。大部分的医学院校已经开始普及这门学科,如果能在五年高职教学中把这项教学进行推广,那么最终的受益人就是将来的护理工作者。

二、适应高职护理需求的医学机能实验技术教学改革实践

(一)建立高职护理医学机能实验技术课程体系

我校开设医学机能实验技术已有十多个年头,但以往课程主要针对临床专业。不同专业医学机能实验课程应该要有所侧重,实行分类教学。这门面向高职护理专业的机能实验技术课程,应当突显它的特色,即它能大力拓展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的临床思维,注重锻炼和培养与护理工作岗位、工作任务相关的观察能力和临床操作能力,培养护理专业的创新观念和团队合作精神。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们编写了适用于高职护理专业的教学大纲,并且开设了医学机能实验技术这门课程,课程共28节课。在同一时间,我校相关教师按照高职护理专业培养人才的目标,主编了适用于高职护理专业的医学机能实验教材,教材已由人民卫生出版社负责出版。另外,还编写了《医学机能实验技术教学大纲》和《医学机能实验技术考试大纲》两本校本教材,制定了医学机能实验操作各项评分标准和实施细则。

高职护理教育最明显的特点就是以实践操作为核心,尤其重视实验教学。因此,建设高职高专医学机能实验技术这门重要的实验课程时,应通过整合“三理”学科实验,避免在教学中出现重复交叉的内容;应削减有关的验证性实验,适当增加一些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以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我们参考张红英等设计的问卷,对2014级和2015级318名高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其中有52%和41%的学生对所开设的实验项目非常感兴趣或比较感兴趣

(二)建立新的考核评价体系

以往大多数学生甚至部分教师重理论、轻实践,认为实验教学是辅助教学,部分学生不动手操作、不记录数据、不分析结果、站着看、照抄其他学生的实验报告;还有部分学生篡改实验数据和结果。为杜绝此类现象,我们建立了一种新的考核评价体系。

1.总成绩的40%来源于平时考核。在课堂上,考核出勤、纪律、实际操作及提问,课后小组内网上互评分,教师对每个实验小组打分。

2.总成绩的20%来源于电子版的实验报告。我们采取在高职护理试行网上提交作业,教师网上打分的方式,根据学生书写是否规范、记录数据是否合理、分析是否全面进行评分。

3.期末实验考核操作占医学机能实验学总分的40%。在考试之前给出实验操作考核范畴,以个人或小组为单元抽签确定每个小组或者个人的实验考核项目。在考实验操作的同时,要求学生有自己合理独特的剖析和阐述。教师按照实验的评分标准给学生的每一个步骤打上相应的分数。

由这3部分汇合而成的高职医学机能实验综合成绩,不仅能实事求是地反映学生对实验操作和具体原理的领悟、把握情况,还能从侧面清晰地反映學生的操作能力,科学客观地评估了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这种考核评价体系能更加公平、客观、具体地评价医学机能实验教学的效果,推动了学生自身创新观念和能力的培养。

(三)利用网络平台加强对学生的指导与交流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促进了师生很好地即时交流。我们为了更好地给高职护理学生提供及时的帮助,在建设校级医学机能实验技术精品资源共享课网站时,也搭建了机能实验网络教学平台。在医学机能实验网络教学平台上,学生们可以获取各个实验项目的实验操作指导、实验操作视频、实验仪器使用指南、各种实验试剂的配置方法等实验资源,以此来开阔自己的视野,拓展自己的知识。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学生实验失败率高、动手机会少、操作时间不足等问题。同时,我们实现了学生在线提交和教师在线批改电子实验报告,学生每次实验课结束后在网上平台撰写实验小结和小组互评分。绝大部分学生使用一学期后,对机能网络教学平台的评价是正面的。

三、小结

机能实验教学这门课程是高职护理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担着培养具有创新观念和技能的高素质、高技术人才的重担。通过问卷调查我们认为,在高职护理学生中开设医学机能实验这门课程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医学机能实验教学是医学教育中的基础性操作课程,它在目前培育高技术、高水平的人才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高职护理教学中开设医学机能实验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任重而道远。在课程开设中要不断地摸索和分析可能出现的问题,探索课程构建及运行规律,使医学机能实验在高职护理培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 参 考 文 献 ]

[1] 朱彩莲,杨润丰.广东省中高职三二分段衔接及问题探讨[J].继续教育研究,2014(8):25-27.

[2] 王珏,孙国铨,俞月萍,等.关于建设高职高专医学机能实验教学平台的几点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5):30-31.

[3] 张春莺,吴惠文,李锦平,等.完善机能实验学考核体系培养护理技能型专门人才[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5(3):30-112.

[4] 黄雅平.如何提高高职医学院校机能实验教学质量的初步探讨[J].海峡药学,2013(5):286-287.

[5] 张红英,扑日龙,李迎军,等.医学机能实验教学改革效果的问卷调查与设想[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1):18-19.

[责任编辑:陈 明]

高职护理教育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  目的:探讨了微课这一教学方式在高职院校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临夏现代职业学院护理专业的2个班级随机分成了微课组(n=48)和常规组(n=47),常规组学生采取传统教学方式,微课组学生采取微课教学,对比两组学生的学习效果。结果:微课组学生的理论考试成绩为(92.12±3.17)分,高于常规组的(80.71±5.66)分,(P<0.05);微课组学生的操作考核成绩为(90.01±5.08)分,高于常规组的(78.22±3.17)分,(P<0.05);微课组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为95.83%(46/48),高于常规组的72.34%(34/47),(P<0.05);教师对微课组学生教学的满意度为89.58%(43/48),高于常规组的63.83%(30/47),(P<0.05)。结论:在高职院校的護理教学中使用微课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护理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还获得了教师和学生的高度认可,有推广价值。

[关    键   词]  微课;高职院校;护理教学;应用效果

微课作为信息时代下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当前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义务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中。教师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将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知识点、较为抽象的理论知识制作成视频,以视频的方式,让学生加强对知识点的理解。微课的时间短,内容生动有趣,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对护理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兴趣,可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1]。为了能够深入分析微课在高职院校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本研究以本院的两个班级为例,对微课教学与传统教学方式在高职院校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一、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选择了我校的2018级护理专业的2个班级进行对比,随机将其分成微课组(n=48)和常规组(n=47)。微课组中,男3例,女45例,平均(19.21±0.87)岁,常规组中,男2例,女45例,平均(19.41±1.03)岁。学生对研究不知情,教师对研究内容、方法、目的表示知情。学生的智力、理解能力、期末成绩均无明显差异,两组学生可对比,(P>0.05)。

(二)方法

两组学生所采取的教材完全一致,教学时间一致,教师相同。教师均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高的教学水平。两组学生所学习的教学内容为“无菌技术”,无菌技术是一项重要的基本操作,可以有效地避免交叉感染,预防细菌的传播,因此学生必须掌握相关知识。“无菌技术”的主要内容为无菌技术的概念、无菌技术的操作原则、几种无菌技术的基本操作法(工作帽、口罩、洗手等)[2]。

常规组教师采取常规的护理学教学方式,教师采取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课堂上,教师以教材为基础,给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并示范护理相关动作,指导学生进行模仿,教师指出学生的不足,纠正学生动作上的错误。课后,教师布置练习,让学生完成。在常规组的教学中,教师所采取的主要教学方式为讲授法,学生被动学习知识[3]。

微课组教师采取微课教学的方式。首先,教师根据无菌技术相关内容制作不同的视频课件(5~10分钟),并将其发送给每一个学生,让学生在课前进行观看,了解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并将自己在观看过程中的问题进行记录。在课堂上,学生将自己的问题与其他学生相互讨论,如果无法得出答案则寻求教师的指导。教师在课堂上,结合教学内容适当、合理地应用微课视频,充分发挥微课教学的效果和价值[4]。课后,教师与学生交流对微课视频的看法,以及微课视频存在的不足,并对学生进行测试,让学生加深对无菌技术相关内容的掌握,巩固课堂教学内容。

教学完成两周后对学生展开理论考试和操作考核,学生事先不知情,考试后,给教师和学生发放有关教学满意度的表格,让教师和学生根据自己的真实感受填写。

(三)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学生的理论考试成绩、操作考核成绩、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以及教师对教学的满意度。

理论考试成绩:教师结合无菌技术相关内容编制试题,百分制,分值越高说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越深。

操作考核成绩:教师结合无菌技术相关内容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等进行考核,百分制,分值越高说明学生的操作熟练度越高。

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师的教学能力、自身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学质量等进行评价。百分制,80分以上为非常满意,60~80分为满意,60分以下为不满意[5]。

教师对教学的满意度:教师对学生的参与情况、课堂表现、学生反馈、考试成绩等进行评价。满意度评价标准同上。

(四)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2.0软件,P<0.05表示对比有差异。

二、结果

(一)理论考试成绩

具体数据见表1。

(二)操作考核成绩

具体数据见表2。

(三)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

具体数据见表3。

(四)教师对教学的满意度

具体数据见表4。

三、讨论

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护理教学的主要教学方式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教师会在教学中给学生讲解教材上的相关知识,而护理学这门学科应用性很强,理论知识较多,部分知识点较为复杂、抽象,对于学生而言,枯燥的文字讲解会让他们无法集中全部的注意力去进行学习。一般情况下,一节课的教学时间是45分钟,在枯燥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无法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听讲,就会使护理学的某些知识点被遗忘或者遗漏,从而导致整体教学质量不高。

微课教学是一种有别于传统教学的方式,可以将护理学中的枯燥理论知识转变为形象生动的视频,降低了知識的理解难度,提高了教学效率。在微课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知识点以及技能播放与之相关的视频,随后让学生进行观看和模仿,然后让学生在观看后对相关知识点进行讨论,并回答学生的问题,通过这一方式能够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此外,不同学生的理解能力、学习能力有很大的差异,而在课前,教师将微课视频提供给学生,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真实水平和学习需求来开展自主学习,能够让学生在反复视频观看的过程中加强对知识点的掌握,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意识和习惯,提高学习能力,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这一教育理论。

本研究中,微课组学生的理论考试成绩和操作考核成绩均高于常规组,学生在学习了“无菌技术”后,微课组学生对相关内容的掌握程度更高,理解更深,说明了微课教学可以加强学生对护理相关内容的掌握。微课组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高于常规组,表明了大部分的学生都认可这一教学方式,且接受程度高。教师对微课组学生教学的满意度高于常规组,表明了教师本人也较为认可这一教学方式,认为微课教学的质量高于传统的教学。究其原因,可能是微课教学是以学生为主的,教师不再是教学的中心,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学习,学生自然而然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

首先,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是有双面性的,有利也有弊,微课教学法也是如此,在内容丰富、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能够生动形象地展示知识点等优点之外,也存在某些缺点。教师在制作微课视频时,所制作的微课视频时间大多会在5分钟左右,主题明确,但是知识点单一,因此,知识会呈现碎片化的状态,不利于高职学生形成系统的临床护理知识体系。其次,微课教学视频的制作需要教师深入分析教学内容、学生的心理、学生的学习基础等,需要教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有一定的掌握。此外,微课教学法对教师的信息化能力、教学素材的选择等有一定的要求,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时间、精力和心血,才能够制作出效果显著的微课视频。因此,这与传统的护理学教学方式相比,会消耗教师更多的精力和时间。

本研究是对微课教学应用于高职院校护理教学的应用效果评价的一种有益探索,但是本研究也有一定的局限性。首先,本研究所选择的研究样本数量较少。其次,本研究的评分标准、考核难易程度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还需要增加研究样本数量,进一步对这一结论进行验证,深入探讨微课在高职院校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综上所述,当前,在我国的高职院校护理教学中,应用微课教学的教学质量优于传统教学方式,而且也获得了教师和学生的高度认可和满意。

参考文献:

[1]林静阳,亚群,尹志强.基础护理教学中微课的应用及效果探析[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20(4):1-2.

[2]潘霞.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立体教学模式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0(2):213-215.

[3]徐宗云,刘清华,李芳芳,等.“慕课”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19,36(3):95.

[4]郭静芹,朱洪岩,李建伟,等.微课在高职护理教学翻转课堂中应用效果的探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24):29-31.

[5]夏莘,王依贵,陈爱军,等.微课结合传统教学法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重庆医学,2017,46(16):2299-2301.

◎编辑 马燕萍

高职护理教育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目的:对儿科护理教学进行“对分课堂”模式教学,提高儿科护理教学质量。方法:以我校护理学院高职2015级护理专业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随机抽取2个班各60名护生。对照组采用以案例为基础、问题为先导的案例导入式教学法。观察组采用“对分课堂”模式。比较2组护生儿科护理教学效果。结果:教学后观察组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也高于本组教学前的得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教学后学生获取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维度得分也高于本组教学前得分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分课堂”模式在高职护理教学中,使学生在有足够的时间内化吸收的前提下进行自主性讨论学习,符合人的认知过程和我国学情,值得借鉴。

【关键词】“对分课堂”模式;高职;儿科护理教学;应用;效果评价

为解决我国高等教育质量全面下滑问题,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心理学系张学新教授于2014年提出了“对分课堂”的教学方法[1]。对分课堂一经提出,就在短期内为包括护理学教师在内的各学科教师所接受并付诸实践,效果良好。本文将对对分课堂提出的背景、教育理念及其在护理教学中的教学效果进行评析。

1 对象

以我校护理学院高职2015级护理专业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随机抽取2个班各60名护生。2个班级的学生均为大专二年级、全国高考统招、学制3年;2个班级的儿科护理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学时、教材、教学进度、授课教师均一致。2组学生在年龄、生源地、高考入学成绩、前期课程的平均成绩等方面均衡可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 方法

2.1教学方法

2.1.1对照组

采用以案例为基础、问题为先导的案例导入式教学法。课前向学生展示案例、设置问题、布置预习任务;上课时教师展示案例、组织讨论,再根据讨论情况引出教学内容,并让学生带着问题边思考、边听讲;最后再回到案例、让学生针对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教师予以反馈、认定。结合板书与多媒体课件,教师按照此教学方法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依次对教学内容进行讲授。

2.1.2观察组

采用“对分课堂”模式。

2.1.2.1教学准备

(1)教学内容的安排。课程教学内容分为4大模块,每个模块又分为若干个学习任务,共计36学时。其中模块3的儿童常见健康问题护理中“小儿液体疗法”、“支气管肺炎”、“先天性心脏病”等3次学习任务6个学时由于知识点较难,如果只精讲重点、主干,学生不易理解,进行传统课堂讲授法,余下30学时所有内容皆采取“对分课堂”教学模式。(2)在观察组班级建立班级QQ群,用于共享学习材料和学习成果。(3)每人准备1本课程作业本。(4)学生分组。为了课堂讨论能顺利开展,同时能让先进生带动后进生,所以按照“组间同质、同组异质”原则进行分组,即根据上学期总成绩的排摸,将优等学生、中等生、后进生按4~6名学生组成一组,共计12组。并在每一小组指定1名组长,负责报告小组考勤以及组织讨论。半学期后,根据学生2次阶段测验的成绩以及教学中对学生的观察,按照以上原则对学生重新分组。

2.1.2.2教学实施

(1)课程第1次课:每次课2学时。第1学时:向学生讲明课程的性质、总学时及具体安排、课程学习要求、拟采用的授课方法、课后作业的要求、课程相关资料的查阅途径及课程考核方法等。第2学时:先是框架式精练讲解儿科护理绪论、儿童的年龄分期及特点等教学内容的主干、重点及难点,让学生形成本节内容的基本框架,掌握重难点。然后布置课后作业。作业形式:以“想一想”、“考考你”、“幫帮我”形式完成。“想一想”,针对课堂所讲内容,完成具体作业;“考考你”,写出本次课后复习中自己弄懂了,但是觉得其他同学可能存在困惑的地方,用来在课堂讨论时考考她们,至少3个,更多不限;“帮帮我”,写出本次课后复习中自己还搞不懂的问题,在讨论时求助同学或老师,至少3个,更多不限。作业必须在下次上课前完成。(2)第2次课:第1学时组织讨论。讨论按下面4个环节依次进行,①小组讨论:15~20min,先是每位同学口头表达展示自己的“想一想”,然后互相完成“考考你”、“帮帮我”。②教师抽查:5~8min,随机抽查4~5个小组,每组随机抽人发言,特别抽查在小组讨论环节不认真参与的同学,让其表述刚才小组讨论的精华,或提出小组都感到疑惑的问题。问题提出后请其他同学回答,如果没有人能答出,教师进行阐述。在整个过程教师遵循鼓励为主原则,避免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③自由提问:5~8min,邀请全班自由发言,教师解答共存疑惑。④教师总结与点评:5~8min,教师对教学内容做出总结,最后展示、点评优秀的课后作业。第2学时,教师进行新内容的讲授。(3)后面各次课:授课方式以此类推。

2.2研究质量控制

为了保证本研究结果的真实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求观察组的学生避免和对照组的学生在课后交流儿科护理课程的学习情况。另外,在收集资料过程中,自主学习能力测评量表和“对分课堂”教学评价问卷的调查皆采用匿名形式,整理录入资料时,实行2人双份录入,以保证正确录入。

2.3教学研究的伦理控制

保证观察组的学生均为自愿地参加本次教学研究,并逐一签写知情同意书。学生的调查资料采用无记名形式处理,并告知学生调查数据将有可能引入到学术论文中公开发表。

2.4统计学方法

所有资料用SPSS15.0建立数据库,分析。计量资料以 ±S表示,比较2组学生期末成绩以及课程实施前后自主学习能力得分的组间差异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2组学生课程实施前后自主学习能力得分的组内差异。计数资料以频数、构成比表示,描述观察组学生对教学的态度与评价。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教学后观察组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也高于本组教学前的得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教学后学生获取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维度的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也高于本组教学前得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教学后学生获取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维度得分也高于本组教学前得分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 讨论

4.1“对分课堂”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

能力自我管理能力是自主学习能力的核心,拥有自我管理能力的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能将自己看作学习的主体,学习自觉、积极且目标明确,能较好地对学习活动进行自我支配、调节和控制。教学后观察组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也高于本组教学前的得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对分课堂”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原因可能是在“對分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知道在下次课的课堂讨论中要面对着回答小组其他成员的“帮帮我”“考考你”问题,因此能促使其在课后必须要认真完成作业、积极主动复习,进行知识的内化吸收。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目标极其明确,但是什么时间学、怎么样去学、学多少,可以根据自己对相关知识的实际掌握情况进行个性化安排,这样无形中实现了对自我学习的管理能力的提高。

4.2“对分课堂”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信息能力

在“对分课堂”教学中,教师讲授不力求穷尽所有内容,只精讲知识系统的主干、学习内容的重难点,以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点的基本框架及理解重、难点,然后学生课后根据教师的引导,自己查阅资料、搜集信息,完成“想一想”、“考考你”和“帮帮我”等学习成果用来参加随后的课堂讨论。此过程对于学生获取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无疑是有利的。本研究的结果也证实了这点,观察组教学后该维度的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也高于本组教学前得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我们也发现对照组教学后该维度得分也高于本组教学前得分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原因可能是在以案例为基础、问题为先导的案例导入式教学法中,教师课前展示案例、设置问题,要求学生阅读案例、分析问题做好预习,为课堂讨论做准备。按照教师的要求学生会查阅一些学习资源和参考资料以完成预习任务,此过程对于学生的信息获取、分析、处理能力也会产生一定的积极作用。

5 结论

在目前我国高校课堂教学质量全面下滑的背景下,对分课堂的提出无疑为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注入了一针强心剂。其所遵循的“对分”理念,使学生在有足够的时间内化吸收的前提下进行自主性讨论学习,符合人的认知过程和我国学情。因此,此教学法一经提出,便广泛受到各学科教师的青睐。目前护理教育对对分课堂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其课堂效果有待进一步验证,单从目前有限的研究来看,对分课堂对护理学教学效果的提升还是很明显的。

参考文献:

[1] 张学新.对分课堂: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探索[J].复旦教育论坛,2014,12(5):5-10.

[2] 李欣.对分课堂:有中国特色的大学教学新方法[J].学周刊,2016,10(10):16-17.

[3] 骆海燕, 李美珍, 马腹婵, 等. “对分课堂”模式在高职儿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与效果评价[J]. 护理学报, 2017, 24(05): 10-14.

高职护理教育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  “互联网+”时代,我国的卫生职业教育需要通过信息化改革,来提升教学质量增强创新力,高职护理作为卫生职业教育领域招生量最大和就业形势最好的专业,该专业的教学改革和教材建设探索在该领域具有“风向标”作用,通过归纳整理新时代高职护理专业教育发展与教材建设现状以及在高职护理精品教材建设中的一些心

得体会,以期为提升我国高职护理专业教材的建设水平添砖加瓦。

[关    键   词]  “互聯网+”;高职护理教材;探索实践

“互联网+”时代中国许多行业正面临着大洗牌,出版的内涵和外延已悄然改变,所有媒体类型,如讲座、视频、音频、网络互动等都共同为出版服务。策划编辑必须适应这种形势,面对崭新的时代,主动探索和总结,实现自己的跨界融合发展。

近年来,医药卫生体制的改革要求医学职业教育应顺应形势调整目标,根据医学发展整体化趋势,医疗卫生系统需要全方位、多层次、各种专业的医学专门人才。护理专业与临床医学互为羽翼,护理专业已列入国家紧缺人才专业,根据相关部门的统计,到2020年我国护士总量需求将增加到445万人,近5年平均年净增加量近20万人,这为学习护理专业的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也对高等卫生职业教育进行高素质技能型护理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使用的教材与新形势下的教

学要求不相适应的矛盾日益突出,加强高职护理教材建设成为各院校的迫切要求。

在“互联网+”时代,人工智能、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快速发展,对传统教育的方式、方法、手段及人才培养方式改革产生了深远影响。在这种背景下,传统的纸质教材已经不能适应当前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以开放资源、互动交流、线上线下融合为主要特征的数字化立体教材出版已成为必然的趋势。打造出教师好用、学生好学、适应“互联网+”时代数字化发展需求的高职护理专业教材成为医学编辑的工作目标和探索方向。

一、“互联网+”时代高职护理专业教育发展和教材建设的现状

(一)新时代对高职护理专业教育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互联网+”时代的卫生与健康服务新需求表现为健康照护、心灵抚慰、人文关怀,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与人民群众的多样化护理需求相比,目前的护理服务供给仍然不平衡、不充分。刘延东副总理在多次批示中强调加强职业教育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很有必要,她在全国护理工作会上进一步指出加快推进护理事业改革发展,建立适应需求的护理人才培养体系,提高护理人才培养质量,已成为当前护理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

(二)高职护理专业教育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1.护理行业发展趋势及人才素质需求

现代护理的目标定位从过去的“以疾病为中心”,逐步发展到“以病人为中心”,现在则强调“以健康为中心”,护士的角色定位,也从医生助手转变为医生伙伴,今后的发展趋势是成为独立职业,可以进行专科护理,开具营养处方,做出膳食指导。新时代护理行业需要的人才应具备以下素质:掌握临床岗位所需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5C”特征(仁爱关怀、沟通技巧、娴熟技能、团队合作和临床批判性思维)职业素养和健康照护能力;能够从事临床护理和社区护理保健工作。

2.高职护理专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高职护理专业教育的规模和结构不合理:高职护理专业目前教育规模仍不能满足人们对高层次、多元化、全方位的健康服务需求,护理教育结构总体发展不均衡,存在东部地区高层次教育结构偏重,而西部地区低层次教育结构偏重的情况;(2)高职护理专业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参差不齐:个别学校单点招生数量过大,生源质量下滑,护理专业在省级层面控制不严,无开办准入制度,“乱办学”现象突出;(3)高职护理专业教师队伍结构待优化:学生数与本专业专职教师数比例失衡,专职教师人数远远不够,双师素质型教师占专业教师比例偏低,课堂教学与临床实际联系不够紧密,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的高层次人才比例较小。

(三)高职护理专业教材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

1.高职护理专业教材建设现状高职护理专业招生量大,据有关部门统计,各院校的平均招生量都接近500,相当一部分院校高职护理专业的招生量在2000左右,用量决定市场,因此高职护理教材市场的竞争异常激烈,高职护理教材的出版社众多,因各门课程的教材版本繁多,同一学科不同版本可多达近百种。这其中,特色鲜明符合新时代高职护理教学特色的优质精品教材并不多见,很多教材在形式和内容上相差无几,同质化现象尤为突出,这种毫无特色的雷同化出版,引发的就是市场折扣和价格的恶性竞争甚至是私下的灰色交易,出版单位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甚至是赔本赚吆喝。

2.高职护理专业教材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不符合高职护理专业教育特色:现有高职护理教材多为本科护理教材的压缩版,不符合高职护理专业教育“必需、够用”的原则,内容编排不合理,形式单一;(2)教材内容落后于“互联网+”时代数字化发展的要求:重教师传授轻学生参与,多采用“填鸭式”的教育模式,教师“一言堂”“满堂灌”,教育方法和教材编排方面缺少师生互动交流,教材无法实现线上线下融合;(3)与专业教材配套的实训类教材质量不高:已有的护理实训教材,知识体系陈旧,教学理论严重脱离临床实际,无法满足现有的临床护理实际需求;(4)教材内容与护士职业资格认证考试内容缺乏衔接:对学生通过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作用不大。

二、“互联网+”时代高职护理专业教育发展和教材建设的探讨与实践

(一)新时代高职护理专业教育体系的发展趋势

1.构建供需平衡的现代护理职业教育体系

高等卫生职业学校要以人才的需求为出发点,构建护理职业教育体系,提高岗位胜任力为核心的职业操守、人文素养、学科综合、实践能力等多方面的素质培养,协调好学生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就业创业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通过医学模式指引,整體构建护理课程体系

以“护理程序模式”打破传统学科形式的护理课程设置,以职业能力、临床任务、工作过程为导向设计项目课程,强调临床护理程序的执行过程,适应护理模式及护理学专业特点的转变,注重人际交往、专业修养和社会适应等能力培养。

(二)新时代高职护理专业教材建设的实践举措

1.紧跟国家大政方针,精准教材定位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必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再次强调“在全社会实行学业证书、执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制度”。《“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等一系列重要文件均为新时期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具有战略意义的指导意见。根据上述文件精神,我社组织编写了一套以“双证书”人才培养为特色理念的高职护理专业教材,以便更好地服务于我国高等护理职业教育教学,创新编写模式,服务“健康中国”对高素质创新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求,变“学科研究”为“学科应用与职业能力需求对接”。

2.教材编写充分体现新一轮教学计划的特色,契合高职护理学生的实际需求

(1)紧跟教改,接轨“双证书”制度:紧跟教育部教学改革步伐,注重学业证书和执业资格证书相结合,紧密围绕执业资格标准和工作岗位需要,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2)创新模式,理念先进:创新教材编写体例和内容编写模式,迎合高职高专学生思维活跃的特点,教材的编写以纵向深入和横向拓宽为原则,突出课程的综合性,淡化学科界限,对课程采取精简、融合、重组、增设等方式进行优化,加强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3)优化课程体系,注重能力培养:内容体系整体优化,注重相关教材内容的联系和衔接,避免遗漏和不必要的重复;教材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获取信息及终身学习的能力,实现高职教材有机衔接与过渡作用,为中高衔接、高本衔接的贯通人才培养通道做好准备;(4)紧扣大纲,直通护考:密切结合最新的护理专业课程标准,紧扣教育部制订的教学大纲和最新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随章节配套习题,全面覆盖知识点与考点,有效提高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

3.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打造纸数融合的立体化教材

我社通过升级原有的教学资源网,于2016年搭建了我社的教材数字化服务支持平台,旨在建立满足学校师生对教材结合教学信息服务的要求,优化并整合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利用这一在线教育增值平台,我社推出了一批纸数融合的高职护理专业教材。以我社的一本护理专业基础课程教材为例,该书我们采用了新颖的版式(边白设计,便于学生课上笔记)、全彩印四色印刷,图片清晰,数字资源形式丰富多样。配套从作者、脚本、拍摄、剪辑、配音等多维度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高清视频近30个,案例、知识链接等数字资源近200个,配套二维码,扫码即可获取相关数字资源。视频原片采用4k级别的双机位摄像机进行拍摄,片头、片尾风格一致,后期由专业播音员统一配音,统一配备字幕,专业剪辑成片,成片显示格式均达到行业规格最高的1080P标准。该教材由从南到北包括福建、广东、江苏、河北、北京等多省及直辖市的多所医学院校专业教师共同编写完成,参与学校多,覆盖范围广,出版不到半年就实现重印,得到了行业专家和院校师生的一致好评。

综上所述,“互联网+”时代高职护理专业教材建设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作为策划编辑应当从时代发展需求出发,开发出以内容为王的纸数融合精品教材才是真正的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余惠琴.我国高职护理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概述[J].中华护理教育,2015(7).

[2]崔青峰.高等职业教育教材建设创新[J].科技与出版,2014(2).

[3]黄乐.“互联网+”背景下教材编辑的角色转换与素质要求[J].出版广角,2016(4).

[4]唐红梅,岑金.我国护理教育的研究趋势分析[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1).

[5]陈国忠,秦红兵,侍杏华.新医改视阈下高等卫生职业教育改革初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4).

[6]杨玉亭,沈宗娣.高职护理教育研究现状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6(3).

[7]冯宏声.关于新出版时代新编辑工作的思考[J].出版参考,2018(11).

编辑 李 静

高职护理教育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目的:研究高职护理专业学生首次真人注射练习的心理体验及该活动对护理专业教学双方的影响。方法:应用质性研究的方法,收集学生首次注射时的心理感受、体会,再进行整理、归纳和分析。结果:首次注射对护理专业学生巩固专业思想、提高学生专业学习动机与兴趣、正确地认识自己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首次注射护生有紧张、害怕、兴奋等的心理体验。结论:改革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与动机;关注学生心理,促进教学相长与反思;改善师生关系,提升综合素质与能力。

【关键词】护生;注射;心理体验;质性研究

注射是每个护理专业学生必须学习和掌握的一项重要基本技能,也是日后在护理职业生涯中每天必须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我院护理系多年来在注射操作技能练习时,采用学生相互注射即实战演练的方法,颇受学生的欢迎。本文旨在对学生首次真人注射练习的心理体验进行质性研究,了解该活动对教学双方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护理系学习《护理基本理论与技术》课程的学生890人,共18个班级,其中男生47人,女生843人。研究对象都经过了一些护理专业基本理论的学习与技能的模拟训练,对注射方法(皮内注射和肌内注射)都经过了多次的模拟练习。

本次真人注射练习,即每个学生轮流扮演“护士”和“病人”,分别进行注射和被注射的练习,在注射前、后每个同学们就自己扮演“护士”和“病人”的不同心理和本次注射活动过程的感受进行描述;随机访谈5个参与注射带教的老师,然后就收集的资料进行阅读、整理、归纳、分析。

2 结果

同学们写了很多的感受、感想、感慨和感谢,经仔细阅读、整理,归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2.1 做“护士”的心理体验:不同年制、班级、性别和年龄的学生在首次扮演“护士”角色时,均有不同程度的紧张、兴奋、害怕、勇敢、新奇、激动、恐惧、焦虑、刺激、期待、开心、成就感等的心理体验,并在注射前后分别表现出不同的心理。

2.1.1 紧张:95%以上的学生首次做“护士”感觉紧张。“双手发抖,无法控制”、 “双手无力,不听使唤”、“ 双手冰冷,手指僵硬”、“手心全是汗”、“双腿发软”、“脑袋几乎一片空白”、“心嗵嗵地跳个不停”等等,紧张心理的发生主要与平时的操作练习对象是模拟人而这是第一次真人注射、要求比较严格有关。在注射完后,学生们普遍由紧张转为兴奋,感觉自己很勇敢,很有成就感。

2.2.2 害怕:在做“护士”前,学生普遍感觉害怕,怕打痛了同学,怕打错了部位,怕针断了,怕自己的技能不熟练,怕同学不配合,怕老师的训斥,怕同学嘲笑自己等等,害怕心理的发生主要是担心彼此技术糟糕和心中有所顾虑所导致。在注射完后,学生们普遍感觉自己的害怕、担心颇为多余,没有必要顾忌太多。

2.2.3 兴奋:尽管紧张、害怕,但在操作前仍然充满了兴奋、激动、好奇,因为是第一次,更主要的是觉得自己终于学有所用、可以大显身手了,兴奋、激动之情油然而生。注射结束后大多数的同学们还沉静在兴奋、激动中,“仿佛注射的不是生理盐水而是兴奋剂一般”,期待着下次真实的注射练习早点到来和有更好的表现。

2.2.4 遗憾:在注射结束后,同学们对自己整个过程的表现都感觉小有遗憾,毕竟这是人生经历中的第一次,少数同学有自责、郁闷、内疚、沮丧等负性情绪产生,“连一副小小的针筒都拿不好,真没用”、“怎么一碰到真的就不灵了呢”、“眼高手低,连个小小的皮丘都不能一次性成功”等等。

2.2 做“病人”的心理体验

2.2.1 痛苦:同学们几乎都有过做病人、被注射的体验,记忆中曾经的痛苦被此次的注射练习唤醒,在注射前普遍感觉痛楚,“肌肉紧绷”、“眼睛紧闭”、“双手紧握”、“心揪着”、“眼泪不自主流下来”;在注射完后感觉没有预想的那样痛苦,也没有记忆中那么恐怖。

2.2.2 害怕:同学们几乎都害怕被注射,与小时候曾经有过的注射经历有关。其中最多的是怕痛,其次怕“护士”的技能不熟练,还有怕断针带来的不良后果;因为是同学之间的练习,没有同学怕护士态度不好。在注射完后感觉害怕没用,只有面对,“忍一忍就过去了”。

2.2.3 勇敢:尽管害怕,痛苦,“病人”普遍在想着要好好配合“护士”同学,调整自己,放松自己,免得引起“护士”的紧张,并且思考自己如何做一名好护士,勇敢、奉献、合作的精神得以体现;少数同学对自己的表现有些不满,“就蚊子咬一口,我却一直哭,真没用”。

2.3 学生体会:学生们在这次真实的练习中有很多的体会,他们深深感悟到亲身体验的重要,“理论用到实践会更深刻”、“对别人负责就是对自己负责”、“重要的是双方的心态,合作要好、沟通要畅”、“要认真,胆子要大、心要细”、“良好的心理素质需要锻炼”、“无论从自己或从他人角度都能学到很多”、“害怕、担心解决不了问题,需要学会面对和解决”等等;认为得到了很多重要的东西,如“提高了专业学习的兴趣”、“提高了自信心”、“培养了同理心”、“很有成就感、满足感”、“找到了做护士的感觉”;不少同学从这一活动中反思了自我,发现了自身的优点及存在的问题,勉励自己学得更好,做得更好,对未来充满信心;还纷纷表达了对老师的敬佩和感恩之情等等。

3 结论

对护理专业学生首次注射练习时心理体验的研究發现,该活动对改革教学方法、巩固学生专业思想、有助于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提高学生专业学习动机与兴趣、促进师生反思与教学相长、改善师生关系、提升综合素质与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

不同的人对同一件事情有着相同的心理体验,同一个人对同一件事情有着多种不同的心理体验。从首次注射反映出学生的心理普遍比较积极、健康,能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化解自己的不良情绪,能和同学合作愉快,并为对方考虑,相互鼓励相互支持,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善于从经验中学习,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但是每个学生家庭背景、成长过程、个人需求、专业学习的态度等等的情况不同,所表现出来的心理反应也就不可能相同。少数同学自始至终都表现得乐观、积极;大部分同学开始表现紧张、害怕、退缩,有的经过自我鼓励就可以得到改变,有的则需要带教老师或同学的鼓励才能改变;少数学生对自己整个过程的表现有些遗憾,对于负性情绪的体验,能调整并决心在今后的学习中改正自己的缺点;极个别学生自始至终都表现出消极倾向。

4 讨论

3.1 改革教学方法,增强学习动机与兴趣:护理操作技能训练在护理专业学生中已经成为学生学习的一种非常有效的形式。但“学生在模拟病区的实践过程中存在机械性的模仿、机械性的操作现象[1]。”本次注射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个相对真实的环境,在与“病人”的沟通合作时,同学们获得了比较真实的感受,能够站在“病人”的角度思考,在反思自己的语言与行为中,不仅发现了自身的优点与不足之处,还提高了护理专业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进一步巩固了专业思想,确立了今后的目标,为将来成为一名优秀的护士奠定了基础。

3.2 关注学生心理,促进教学相长与反思:传统的班级授课形式比较多地在于教师的知识传授,技能的示范,较少能够关注到每个学生的心理特征,而学生之间真实的注射练习要求每个教师必须耐心地带教、严密地观察、严格地规范每一个学生。因此,本次活动在因材施教、启发式教学、关注学生心理方面,在给每个个性化的学生带教过程中得到了很好的发挥与展示。

阅读了学生心理体验的描述后,教师们也开始反思自己的教学,引发了教师们进一步的讨论与学习。“对于不同特点的学生如何灵活采用不同的方法”、“学生的沟通训练还有待进一步加强”、“这个学生的问题究竟何在?”、“毕竟他们是第一次,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更多地予以耐心、鼓励与支持”等等。

3.3 改善师生关系,提升综合素质与能力:学生学习各种知识,不能直接转化为能力,只有把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经过形成技能这一环节,才能形成作为个性心理特征的能力[2]。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理论课教学形式,容易使学生产生烦倦,同时也不利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不利于全方位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3]。在注射练习时,每个同学都和老师零距离的接触,面对面的交流;学生的描述,也为老师和学生的沟通提供了平台,老师及时地反馈更增加了彼此之间的理解。此外,在注射中,“护士”对“病人”的不同表现有了一定的了解,掌握了一些应对的方法,特别是一些意外状况,既锻炼了老师们的应急处理能力,也为同学们做了良好的示范。同学们在将所学的理论知识用于实践的过程中,在与老师和“病人”的沟通合作中,综合素质与能力得到了提升。

参考文献

[1] 纪忠红.论学校教学模拟病区的建立[J]. 中华护理教育,2005,9(4):23-25

[2] 叶奕乾,何存道.普通心理学(修订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394

[3] 李秋萍.人际沟通[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52-175

上一篇:区级产业结构论文范文下一篇:林业科技创新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