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诵伴奏音乐范文

2023-09-20

朗诵伴奏音乐范文第1篇

一、准确领悟体会作品创作理念、风格和音乐形象

歌曲伴奏首先是要对歌曲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特征以及风格进行掌握了解, 注重了解歌词和词作者的情况, 才能进一步对作品的内涵进行成功的展现。首先精准把握词作者的生平经历、作词意念和作词特点;细致分析歌词所传达出的更深入的内涵。伴奏者和演唱者要对作品内容进行共同探讨, 找好其准确的艺术形象, 让两者在客观角度从共同出发点出发, 互相协调地对作品进行表达。

作为从事音乐专业的人士同样需要具备基础的文学素养, 作为和器乐音乐作品相比有歌词的歌曲音乐作品, 为对情感进行直接的表达, 就需要伴奏方去理解作品歌词, 了解其主旨。例如以诗为词的音乐作品, 就需要伴奏对诗中所蕴含的情感先进行深刻理解之后, 才可以正确表达其意境。伴奏者从广阔的艺术范畴获取丰富的文学滋养, 全面了解相关历史、作曲者风格特色后, 培养自身审美水平, 用自身对作品深刻的理解, 选择出最适宜的伴奏方式。

二、用适宜的歌唱性触键手法阐述歌曲音乐形象

钢琴伴奏的另一艺术魅力在于可以利用其触键作用。钢琴伴奏者高超的技巧技术可以巧妙地对纷繁变化的音色进行把握及处理。通过协调配合手指、手掌、手腕以及手臂, 钢琴伴奏者可以演奏出想要的各种音色变化。例如对于古典庄重的歌曲音乐作品, 钢琴伴奏就可以利用轻锤式的触键手法演奏出清脆新颖的音色, 表达出作品的典雅风格、精致的结构。

总之, 钢琴伴奏的触键手法可以展示出贴近音乐形象的旋律和音色。

三、在艺术处理时和歌唱部分作出对比和融合

钢琴作为伴奏在歌曲音乐作品中要和歌唱部分相辅相成。在歌曲音乐作品中, 作为其灵魂的旋律, 要在进行音乐处理时进行对立的修订。和主旋律相比钢琴伴奏在伴奏时, 表现出较为独立的音乐乐思, 有给整体的音乐节奏表现锦上添花的作用。

此外, 钢琴伴奏可以通过控制处理音量, 进而和歌唱部分在对比中进行融合。此时要求伴奏既不可过于拘谨有, 又不能在音量上大于歌词音量。通过对音量和旋律上的有效调控, 可以通过和歌唱部分的对比中的融合将演唱者情绪进行调动, 将音乐推进, 进而更为有效地展示歌曲音乐形象。

四、利用各式调式调性、伴奏织体的变换来灵活揭示歌曲音乐形象

对于风格各异的歌曲音乐作品, 就需要有对应的各种伴奏音型。钢琴伴奏依据歌曲作品的整体风格和表现内涵的不同, 伴奏出和其音乐风格、情感相应的伴奏音型, 让伴奏能和歌唱节奏相互配合, 协调一致。

钢琴伴奏的音型主要有:突出歌曲旋律, 位置灵活, 形象鲜明、节奏清新, 方便歌唱者把握节奏和音准的有主旋律的伴奏织体;旋律鲜明、力度较强, 能让歌曲更为激昂, 可将歌曲节奏推向高潮的和弦式伴奏织体;节奏缓慢、适宜陪衬, 能推进旋律, 给歌曲增加情趣, 让音乐形象更为生动的分解和弦伴奏织体;起伏较大, 通过对力度的调整可展现不同意境、气势的琶音式伴奏织体;持续有力, 能烘托热烈氛围, 展现作品情绪的震音伴奏织体。

钢琴伴奏丰富音型根据歌曲情绪进行巧妙、对应的调试调性的转变都会让歌曲的音乐形象更为丰富、突出、鲜明, 表现更为精彩。

五、将伴奏的前、间、尾奏和歌曲的音乐形象有机地联系起来

钢琴伴奏通过其前奏、间奏以及尾奏对歌曲音乐形象的分别呈现、贯穿进行和再现的有机相联系。钢琴伴奏无疑在音乐作品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其既能够衬托背景、呈现情境, 又能够将歌曲作品进行进一步完善和补充。钢琴伴奏在歌曲作品中的独奏部分, 即前奏、间奏以及尾奏部分, 不仅可以充分展示弹奏者高超的钢琴弹奏能力, 而且作为歌曲作品的构成部分, 其有效的揭示了歌曲的音乐艺术形象。

钢琴伴奏独奏中的前奏、间奏以及尾奏部分对作品的思想情感有着引导、预示、强化以及升华作用。前奏部分是钢琴伴奏引导和启发歌曲情境、氛围的部分;间奏部分是钢琴伴奏进行承前启后或者引入高潮的作用部分;尾奏部分则通常是钢琴伴奏对之前演唱高潮部分的延续或者是对歌曲意境的回味部分。对钢琴伴奏的各个部分进行对应歌曲情境的相应处理, 让不同阶段的伴奏分别起着自身对应的作用, 进而对歌曲音乐形象进行揭示。

六、结语

作为一门综合性较强的音乐演奏艺术, 钢琴伴奏在当今的声乐艺术教学和声乐表演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成功的伴奏是优秀歌曲作品的必要条件。钢琴伴奏通过演奏者对作品内容和作曲者的准确了解为基础, 然后在各种技巧的运用下和演唱者进行协调的合作, 弥补完善演唱部分的不足, 进而揭示出歌曲音乐形象, 展示完美的音乐作品。

摘要:被誉为“乐器之王”的钢琴, 不仅有独奏的诸多经典音乐作品, 而且在伴奏中有着丰富的表现力。歌唱和伴奏两者首要任务就是揭示歌曲音乐形象。同时, 伴奏在一定程度上是为支撑演唱而存在, 让表演更加完善、出色地表达音乐作品内在的艺术含义。钢琴伴奏作为艺术院校中的艺术指导, 要通过对旋律的把握、拿捏来间接表达情感, 既要让歌唱和钢琴伴奏有主次之分, 又要确保表现钢琴伴奏的支持、烘托的作用。本文就钢琴伴奏怎样揭示歌曲音乐形象进行了相关探讨与分析。

关键词:钢琴伴奏,歌曲音乐形象,伴奏作用

参考文献

[1] 翟鑫.钢琴伴奏艺术在声乐表现艺术中的魅力[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2011, 03:55+75.

[2] 郑莲.论声乐表演中的钢琴伴奏艺术[J].黄河之声, 2016, 15:102103

朗诵伴奏音乐范文第2篇

对于音乐伴奏, 教师一定要起到一个好的引导作用, 并且教师也要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对学生进行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教育, 教师要充分利用音乐对人类心灵的净化作用来教育学生。

一、以伴奏者的审美修养为学生树立榜样

音乐教育的重点不在于学生学到了多少音乐基础知识和音乐演唱技能, 而是如何引导学生从一首音乐中感受到美和人文精神内涵, 这就决定了伴奏者的教学任务是在一节节音乐课堂上以音乐来感染和激励学生, 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 帮助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和创造美, 而二胡作品多是大题材, 善于描绘自然风光和风俗人情。

如在让学生领略“人文风情”时, 让学生体验不同歌曲类型, 这对教师自身的审美能力呈现也是一种挑战。比如王建民的《天山风情》描了新疆的自然风光与西域风情;秦军的《椰岛风情》则是描绘了海南的诗情画意;王之辉的《黄水韵》则是人与自然的交融场景的美好表达。如果仅仅是让学生进行欣赏的话, 效果可能并不好, 但是如果演奏者对学生进行乐理知识讲解的话, 效果恐怕更不理想, 学生还会产生一种抵触的情绪, 因此在上课的过程中, 教师应该采取让学生感受音乐和风景的方式来进行, 比如对于每一首歌曲所描绘的地区和景色, 教师将其搜集, 并归类, 然后让学生边看多媒体图片, 边分段感受二胡伴奏, 通过景色的引导, 学生能够很好地理解这首音乐, 也能很好的去把握其中的情感。这样就能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二、以伴奏实践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

音乐伴奏的过程中, 让学生们听、看固然重要, 但如果能让学生参与到音乐的实践中, 那么对学生的影响会更深远。学生欣赏音乐, 不仅仅是作为一名观众听听旋律而已, 而是打开自己的心灵之门, 让音乐之声走进心灵, 感受它带给心灵的震颤, 从而获得对于音乐的体验和理解, 唯有如此, 学生方能从一首音乐中感受到美的存在和魅力, 以及它所传递的冷暖情感和人文关怀。因此, 若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观,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 离开音乐的实践是万万不可的, 这就要求在音乐设备可供利用的范围内, 尽量让学生参与到音乐的表演之中, 让他们切身体会音乐。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人人都会唱的, 会乐器的同学可以分工伴奏, 可以谈钢琴, 可以利用打击乐器, 可以吹口琴, 利用一切可以伴奏的形式。让同学们担任不同的角色对音乐进行表演, 让他们切身体验到这首歌的演唱特点和表演技巧。这样一来, 每一个人都可以亲身参与音乐实践。在指挥、独唱、独白、起舞、合唱、伴奏等表演过程中, 雄伟大气、气势磅礴的音乐特点, 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中华民族精神喷涌而出, 激励了同学们战胜一切艰苦困难奔向美好明白的信心和斗志, 在严肃而欢乐的课堂气氛中燃起保卫祖国母亲的决心, 从而增强了同学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使命感和责任心。由此可见, 在音乐欣赏中, 让同学们充分参与到音乐实践, 获得音乐表演的切身体验, 更容易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 培养起学生正确的审美观。

三、以音乐创作提高学生的智力、感受力和创造力

欧洲早期教育家柏拉图把音乐和德育放在了同等重要的位置, “以此操锻炼身体, 以音乐陶冶心灵。”音乐教育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重视, 苏霍姆林斯基、雨果、孔子等教育家和文学家对培养学生的智力、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有着独特作用的深刻论述。伴奏不是学习音乐的目的, 伴奏同样离不开创新, 所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有必要的。

如在上《美丽的草原》这一单元的时候, 先让学生欣赏教材上的几首音乐, 理解其格调和内容。学生对于场景性的音乐, 理解起来不那么困难, 很容易就能想象得到音乐所描绘的场面, 把握住音乐的基调。主要是通过“绿草”、“花”、“彩蝶”、“白鸟儿”、“碧水”、“晚霞”、“骏马”、“牛羊”等具体可想可感的事物来描绘了一幅草原美景图;再就是感受牧民的生活, 特别是《赛马》、《天堂》、《牧歌》等等, 直接地表现出牧民的对草原生活的满足。然后让学生进行音乐的创作和表演, 可以选择合适的乐器进行伴奏、合适的道具进行表演等。让同学自己选择其他人组成两个小组, 每个小组的成员都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编排一个与《美丽的草原》相关的节目。学生的音乐创作既是他们智慧的结果, 也是他们深入音乐的情感体验, 在体验的过程中, 不仅感受力、创造力发挥了作用, 他们的人文素养也得到了丰富。如果没有尝试过这个环节, 我们是不会想到学生会有怎样的创造力和表演力的。

综上所述, 在音乐伴奏中, 把握好新课程改革的重点, 以学生为本才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关键。以伴奏者的审美修养为学生树立榜样, 以音乐伴奏实践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 以音乐创作提高学生的智力、感受力和创造力, 是我们通过教学实践总结出来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有效策略, 但我们相信, 这不会是一个终点, 培养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仍任重而道远。

摘要:在音乐伴奏中, 如何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在学生情感体验的过程中得到高质量智育和德育, 进而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是音乐教学的重点。本文笔者从伴奏者的审美修养、学生的音乐实践伴奏和创作等来途径来审视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音乐伴奏,审美能力,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 薛金.关于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 2010.

[2] 郭宇.高等院校音乐剧人才培养 (本科) 课程设置与实施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 2014.

[3] 佟贺.音乐创造教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2014.

朗诵伴奏音乐范文第3篇

1、加大了学科间相互的交融

在音乐专业中, 钢琴伴奏课和声乐课程是各具特色的不同学科, 也都在音乐教学中享有很高的教学地位。那么将这两种课程融合到一起, 形成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既可以使教师更好的表达和比较两者各自的特点, 以及相互融合之后的美好效果。又可以使学生在钢琴伴奏方面和声乐课程方面共同的提高, 同时体会到音乐中的情感以及乐曲中的节奏感。

在钢琴与声乐课程的合作型课程模式下, 我们可以在课程中让学生以分组的形式, 分别的用钢琴来伴奏和来演唱课程曲目。这样进行钢琴伴奏的这一部分同学, 就可以在把握钢琴伴奏的节奏感的同时, 捕捉演唱的同学所表达的情感, 以此来提升自己的伴奏能力以及对音乐情感的把握能力。而进行演唱的这一部分同学, 则可以在注意演唱的音准、台风以及情感的表达的同时, 提升对乐感的把握能力。当然, 也可以让学生们在唱歌的同时自己伴奏, 也会产生同样的教学效果。这样, 学生可以在自己的体验中, 深入的理解音乐作品, 迅速的融合自己的钢琴伴奏知识与声乐知识于一体。

2、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传统的钢琴教学中, 都是一个老师对应的教授一个学生, 更加注重单科的专业性培养。而现在社会, 对人才的要求从重视专业性逐渐的过渡到重视人才的全方面发展。而随着各个高校音乐系的扩招, 学生的增多, 所以原来的一对一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在音乐素质上的要求, 也不能满足对教师数量的要求。而钢琴伴奏与声乐课程合作型课程不但可以使学生的音乐素养得到全方位的发展, 解决教师不足的问题, 更重要的是, 可以使课堂的氛围更加活跃, 能够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使学生在良好的教学氛围中相互学习, 共同成长。

3、带动了教学方法的创新

在教育改革以来, 各个专业都逐渐的进行了关于教学方式的改革, 使我们的教学方式更能适应时代的发展, 和新时代学生的特点。音乐专业也在不断的做出一些关于教学方法的调整和变革, 在这个背景下, 钢琴伴奏与声乐课程合作型课程教学模式的提出是顺应这一改革潮流的, 是针对音乐专业的一种教学方法的创新。

钢琴伴奏与声乐课程合作型课程教学模式突破了传统的钢琴教学中的一位教师教授一个学生的模式, 也突破了传统声乐教学中只需要注重歌唱而无需顾忌伴奏的模式。这种突破提高了对音乐学专业教师们的教学水平的要求, 要求教师从原有的传统教学方法上必须加以改进, 以符合此种模式下的教学, 使得学生能够在钢琴伴奏与声乐学习相结合的氛围下不断的提高, 这高度的符合了现代社会对高校培养人才全方面多方位发展的要求。

二、音乐学专业钢琴伴奏与声乐课程合作型课程教学模式面对的问题

在音乐学专业, 钢琴伴奏课程与声乐课程都是专业课程, 它们也都拥有着各自的学科领域, 并且, 一直以来它们都对中国音乐专业的教学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由于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 钢琴伴奏课程与声乐课程多年的分离教学, 使得有一部分音乐专业学生的钢琴课十分优秀, 而声乐欠佳;另一部分声乐课程上表现很好的学生, 对钢琴伴奏却缺乏兴趣。这就像中学生的偏科, 这是因为在声乐教学中, 教师更加注重学生声乐演唱上的表现, 除了声音的控制, 情感的表达, 甚至连姿态仪表都会照顾到。但是却很少注重钢琴的伴奏, 学生会认为钢琴的伴奏仅仅是一段背景音乐这么简单, 可以使自己的演唱更加丰满, 是服务于声乐表演的。而很少去体会与钢琴伴奏的配合。而钢琴课上的学生更是根本就不会去考虑声乐的表达, 他们只想着如何去更好的弹奏出优美的琴音。

这就使得在音乐专业钢琴伴奏与声乐课程的合作型教学模式中, 很多学生在钢琴伴奏上和声乐演唱上, 对于同一作品的把握大相径庭, 甚至会产生表演风格上的严重分歧。还有一些学生在合作型教学模式下的课堂上, 会在钢琴伴奏时忘记自己的伴奏作用, 而发挥出独奏时的风格, 无意识的干扰了声乐演唱的声音。或者声乐演唱者自顾自的演唱了, 而忘记了配合钢琴的音调走向。这些都会导致声乐演唱者与钢琴伴奏者无法进行默契的配合, 无法将作品在钢琴与声乐的相辅相成下完美的展现给观众。可见, 钢琴伴奏与声乐课程的合作型教学模式是一个必然教学的改革之路, 是对音乐教育发展有利的改革之路, 当然, 也是一条对音乐教育者们而言任重道远的改革之路。

三、音乐学专业钢琴伴奏与声乐课程合作型课程的教学方法

1、钢琴伴奏与声乐演唱的密切配合

在钢琴伴奏与声乐课程的合作中, 伴奏与演唱是相辅相成的, 它们之间必须有着十分密切的配合, 才能共同的演绎出一个成功的作品。这时候, 就需要全面的提高学生对这两种学科的理解程度, 不能厚此薄彼。比如, 学习声乐的学生, 就应该着重去研究钢琴伴奏的基础理论以及实际应用, 去从五线谱开始研究, 逐渐的使钢琴素养提升到与声乐知识齐头并进的水平。而学习钢琴的学生就应该注重的学习声乐知识, 研究如何在声乐演唱中进行伴奏, 而不是独奏或者协奏;再去体会如何在伴奏中演唱, 这两种能力的学习也是相辅相成, 相互促进的。首先在学生演唱的时候, 要充分的理解作品, 理解作品的情感、韵律以及伴奏。要结合自己的歌唱特点可以与伴奏同学进行沟通, 演唱时则要发挥演唱者的主观能动性, 以积极的表演方式及情感表达来带动伴奏的演奏。而伴奏的时候, 则要在充分的理解作品的基础上, 与声乐学生做好交流, 配合声乐表演的学生的节奏感与表情力度等进行伴奏, 把握好哪里会出现起伏与高潮, 全力的把握歌曲的情感, 与演唱者共同将歌曲的意境完美的展现给观众。

2、对作品进行深入透彻的理解

想要实现钢琴伴奏者和声乐演唱者的密切配合, 就需要二者都深入透彻的理解所要演绎的作品。理解作品的所表达的内容、情感以及创作背景, 理解作品的伴奏织体以及曲式结构等。声乐演唱的学生要在可以标准的演唱作品的基础上, 能够结合自身的演唱特点, 通过调整自己的语调、语气等, 来达到对作品的升华。钢琴伴奏的学生则要在把握作品所需要的层次、力度、节奏的基础上, 通过音色、层次的调整, 来表达自己用手指赋予作品的感情, 增加作品的渲染力。最后, 才能够将这两种对音乐作品成熟的理解力融合到一起, 使之成为一种更加强大的力量, 去演绎这个音乐作品, 达到钢琴伴奏与声乐演唱的合二为一。所以, 对作品进行深入的理解是钢琴伴奏与声乐课程合作教学模式的基础, 只有对作品有了深入的理解才能更好的唱出作品所要表达的感情, 只有对作品有了深入的理解, 才能更好的弹奏出作品所要体现的意境, 也只有深入的理解了作品, 演唱者和钢琴伴奏者才能达到思想上的统一, 行动上的相互支持, 才能在共同的努力下呈献给观众一场视听上的盛宴。所以对作品深入透彻的理解, 合作教学模式的基础, 也是是重中之重。

3、伴奏时的音色调整

对于相同一个作品, 由于演唱者的不同, 便会呈现不同的效果, 其中有对作品的理解不同的原因, 更重要的原因是, 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生理条件, 也就是每个声乐演唱者的音色音质都是有所差别的。这就要求钢琴伴奏者能够结合不同的演唱者, 仔细的辨别其中的细微差别, 对音色音量等进行调整。比如, 在与男高音或者戏曲类的女高音合作的时候, 为了跟上声乐演唱者的那种穿透力和表现力, 钢琴伴奏的音量就要高一些。而与女中音或者抒情歌手合作的时候, 为了避免掩盖住演唱者的声音, 钢琴伴奏的音量就要调小一些。音乐专业的钢琴伴奏与声乐课程合作型课程教学模式, 是一种相互渗透的模式, 应该在教学中循序渐进的将二者相互融合。可以将适合钢琴伴奏与声乐演唱合作教学的曲目带到课堂中, 鼓励学生反复的练习实践, 反复的在二者的融合中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四、音乐学专业钢琴伴奏与声乐课程合作型课程的实践步骤

1、熟悉作品

声乐演唱的同学和钢琴伴奏的同学要首先熟悉作品, 研究作品所表达的内容、情感以及创作背景, 从理论上分析好每一个音节如何处理, 每一处节奏如何把握。然后演唱的同学结合自身的演唱风格, 体会作品所要表现的意境, 在与乐谱相对应的同时, 充分的发挥自己对于作品理解的情感。与此同时, 钢琴伴奏的同学也要将钢琴伴奏谱熟记于心, 结合伴奏谱与歌词, 了解每一个需要铿锵有力的地方和每一处需要声音柔和舒缓的地方, 密切关注演唱者在声音情感上的细微变化, 与演唱者共同将作品升华。例如。抒情叙事歌曲《爱人送我向日葵》, 这首歌曲的钢琴伴奏是需要有非常强烈的色彩性的, 在这首歌曲中, 声乐演唱和钢琴伴奏的同学都应该尽量的熟悉作品, 了解作品的分节特点, 并且体会到作品中表现的浓浓深情和细微的变化, 为共同的合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2、合作练习

在声乐演唱者与钢琴伴奏者都充分理解作品之后, 双方就可以对作品的情感、节奏等有了共同的理解, 这时候就可以进行反复的合作练习。在练习中, 可以让声乐演唱的同学先演唱作品, 并且说出自己的演唱风格和特点, 提出自己对于钢琴伴奏的某些期待。

钢琴伴奏者则要把演唱者的风格特点、对自己的伴奏要求逐一记下, 并结合自己对曲目的理解分析好哪里应该注意的, 在钢琴谱上做好标记。然后钢琴伴奏的同学再单独弹奏一遍, 双方各自提出自己的建议, 再反复或者合作练习。在合作中, 钢琴伴奏的同学要准确的演奏出作品的节奏、音准和速度, 以保证声乐演唱同学能够进行完美的表演。

3、完美表演

为了使钢琴伴奏与声乐演唱的合作能够发挥正常, 双方要在表演前进行模拟表演, 就像每次大型演出前的彩排一样, 演唱者与钢琴伴奏者都要以正式演出的态度来面对模拟表演, 将作品完整的展现出来, 对作品的磨合才会更为深入, 这时, 老师与其他的同学要对模拟表演的同学提出自己的意见, 以争取在正式表演时可以有更好的表现。

五、结语

音乐学专业钢琴伴奏与声乐课程合作型课程模式加大了学科间的交融、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且带动了高等院校音乐学专业教师在教学方法上的创新, 是顺应时代潮流的教学改革。钢琴伴奏与声乐课程的合作还面临着一些问题, 在本文中, 提出了对应的教学方法, 并对合作型教学的实践方法进行了阐述, 希望能对高等院校音乐学专业的教师们所借鉴。

摘要:在音乐专业中, 钢琴伴奏课和声乐课程是各具特色的不同学科, 也都在音乐教学中享有很高的教学地位。本文阐述了音乐学专业钢琴伴奏与声乐课程合作型课程模式的优点、现在存在的问题以及可以解决对应问题的教学方法, 和具体合作时的实践方式。

关键词:钢琴伴奏,声乐课程,合作型课程,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 张佳林.钢琴演奏与伴奏技巧[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2004年6月.

[2] 《试论歌曲演唱的钢琴伴奏》, 吴红燕, 广州星海音乐学院, 2005年.

上一篇:幼儿拼音教学范文下一篇:风狂雨猛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