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堂安全范文

2023-09-22

小学课堂安全范文第1篇

【摘 要】教师的职业素质对煤矿安全培训教学的质量有着决定性的作用,煤矿安全培训教师对于整个煤矿行业的安全性发挥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对煤矿安全培训教师的现状进行了分析,讨论了煤矿安全培训教师职业特征,并提出了提高煤矿安全培训教师职业素质的对策。

【关键词】煤矿安全培训教师;职业特征;职业素质

煤矿安全培训是安全生产领域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是减少煤矿事故的重要保障,一大批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实践经验丰富、具有较高教育教学水平的、创新能力强的高质量的培训教师是煤矿安全培训所需要的。基于煤矿安全培训师资队伍的现状,从煤矿安全培训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复杂性出发,教师的职业素质的提高对煤矿安全培训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煤矿安全培训教师需要通过职业道德规范、教育科学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学习等方法来提高自身职业素质。

一、分析煤矿安全培训教师的现状

要有高效的煤矿安全培训质量,就必须要有一支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均丰富的教师队伍作为支撑。然而,煤矿安全培训教师的职业素质具有参差不齐的特点。煤矿安全培训教师队伍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首先,女教师偏多。女教师的缺点就是不能经常深入一线了解生产实际,不能及时更新知识,而且女教师大多专业不对口,这就造成专业知识不够丰富。其次是大中专院校毕业的教师。这些青年教师具有学历高、理论知识丰富,但年纪小、实践经验少,培训经验不足。最后是培训机构的兼职教师。兼职教师虽然工作经验丰富、对生产实际工作熟悉、对问题的客观分析能力强,但培训技能欠缺,特别是教学技能水平不高。同时,随着煤矿行业对新工艺、新设备的不断运用,煤矿安全培训工作存在着实践能力弱、知识老化的严重问题,使得教学效果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二、煤矿安全培训教师的职业特征

煤矿安全培训教师是一个特殊的教师团体,从煤矿安全培训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復杂性等对安全培训教师的职业特征进行分析。

(一)安全培训教师职业的特殊性

首先,煤矿安全培训为煤矿的安全生产服务、为煤矿工人安全工作服务,所以亦属于服务行业。煤矿安全培训的内容及培训时间都要结合煤矿生产及工人的培训需要而制定。再者培训对象为煤矿工人,属于非学历教育行业。煤矿安全培训机构的特殊性体现了教师职业的特殊性。

(二)安全培训教师职业的复杂性

1.培训对象的复杂性

煤矿安全培训的对象为成人,由于年龄、心理、生理、环境等方面的差异就构成培训对象的复杂性。培训对象的年龄跨度大,学员从刚毕业的新工人到将退休的老工人均有;学历水平差别大,学员中有初高中学历的、大中专院校学历的,同时也有研究生高学历的等煤矿工人。煤矿安全培训对象由于年龄阶段、学历层次及个人生活经验及工作背景等不同造成其培训动机、培训需求、知识的吸收理解也不同。

2.教师劳动的复杂性

安全培训是一个复杂的安全教育及技能培训的教学活动。教师的劳动不只是简单的知识灌输,而是要结合煤矿工人工种的不同、岗位要求的不同、技能水平的不同而准备教学内容来传播安全文化、加强学员的安全意识、提高安全操作技能水平。安全培训教师即要掌握学科专业知识,又要结合教育教学理论来分析学员学习特点,根据培训对象的需求来采取有效的培训方法和教学技巧来达到培训目标。部分教师还承担着如教学工作、管理工作等,这些构成了教师劳动的复杂性。

三、提高煤矿安全培训教师职业素质的对策

(一)加强职业道德规范的学习

爱因斯坦曾说:“热爱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爱岗敬业要求教师热爱教师这一职业,作为煤矿安全培训教师,只有教师热爱这个岗位,才会把毕生的精力奉献于教育事业,才会把这种热爱转化为事业的不竭动力。否则的话,每天的工作也就成了应付,对所教专业与内容也就放弃了钻研,当然也就不会享受到工作带来的幸福。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发展教育事业的有力保障。要将教师的师德规范,转化为教师个人的内心信念,需要教师有一个自觉学习、接受教育的过程。加强师德规范的学习,有助于提高教师遵守师德规范的自觉性。

(二)加强教育科学理论的学习

煤矿安全培训所针对对象是煤矿从业人员,也就是成人教育。作为教师,首先要学习教育理论知识,了解成人学习的特点。培训对象是有着独立认知能力、有着自己的知识贮备且不断发展的人,所以成人学习带有很强的目的性。教师应掌握教育教学规律,满足成人的经验和兴趣,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学质量和培训效果。

理论的学习是为了更好的付诸于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反复磨练,认识才更明确深刻。在实践中,最重要的就是课堂教学。掌握成人学习的特点,运用现代教育理论通过“七意识”来付诸于教学。①树立目标意识,提高教学目标的达成度。②树立方法意识,提升课堂教学效率。③树立主体意识,把学员当作主人。④树立问题意识,把讨论引进课堂。⑤树立训练意识,把实操当作重点。⑥树立差异意识,促进每一位学员学有收获。⑦树立创新意识,探索创新优秀经验。争取在课堂教学中达到理论讲得清、内容听得懂、要点记得住、技术学得会。

(三)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

教师只有具有精深的专业知识才能吸引学员,打动学员,才能达到高效的教学效果和培训效果。所以煤矿安全培训教师应精通自己所担任的学科,具有扎实而渊博的专业知识。首先,针对专业不对口的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学习所教专业的知识,并积极下区队实习并向老工人请教学习。安全培训教师所掌握的知识与培训对象的知识形成互补,在某些方面参加培训的学员甚至比培训教师理解更深入。其次,熟悉其培训工种的基本内容,并结合培训大纲和生产实际,达到培训要求。对于井下特殊工种作业,下区队进行实习调研来及时更新知识并反馈工人的培训需求与意见。最后,充分结合现场生产实际合理选用教材,恰当整合教学内容。真正做到教学员想学,练本岗位所用,干啥学啥、用啥学啥。关于这要求教师有丰富的专业知识来提高培训对象的安全技能和安全意识。

(四)掌握一定的现代教育技术

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懂得各种现代技术并学会使用各种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手段,如幻灯、投影、电视、电影、录音、录像特别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可以较全面地调动学员的多种感觉器官,更好地激发学员兴趣,保持学习热情,可以形成立体、直观的教学氛围,将抽象的要领具体化,将模糊的过程清晰化,将深奥的道理浅显化,以减轻学员理解知识的难度,提高认知质量和效率。

四、结语

煤矿企业的安全对于整个企业的运行及发展来说有着关键性的影响,煤矿企业要重视安全培训工作,创新安全培训的思路,全面提高安全培训教师的职业素质,使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安全培训教师也应该不断学习,从而适应现代煤矿安全培训发展的新要求,不仅能够提高煤矿企业中职工的安全技能与安全意识,更能够有效推动煤矿企业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蔡伟.关于煤矿职工安全培训教学的研究[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4,10:164-165.

[2]佟向阳.培训中受训态度的影响因素及改善对策[J]. 煤矿安全,2015,01:233-235+240.

[3]马力,陈晓秋.浅谈安全培训教师应具备的能力与素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7,01:102-103.

[4]杨玉中.安全培训教师职业能力培养浅谈[J]. 教育教学论坛,2013,02:25-26.

[5]张惠聚,王公忠,王国际,赵广兴.浅谈“安全培训”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J]. 职业,2010,02:79.

[6]高德民,张克春.煤矿三、四级教师培训的实践与探索[J]. 煤,2011,04:42-43+60.

作者简介:

李芳,女,(1985.03~),单位:平煤八矿职教中心,助理讲师。

小学课堂安全范文第2篇

1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课堂教学管理类型单一

很多教师习惯于采用专断型课堂教学管理风格。即整个课堂完全由教师负责, 因而, 教师负有控制学生课堂行为的全部责任, 而教师控制学生行为通常是通过建立和强化课堂规则和有关规定来实现的。因此, 课堂教学管理过程被视为教师对学生课堂行为的控制过程, 而且较多地采用主控的方式来控制学生, 规则倾向于周密而严谨, 约束多而弹性少。专断型课堂教学管理强调规则、指令与要求, 在这样的课堂中, 教师缺乏课堂教学管理经验, 只能借助于权威来维护课堂秩序, 简单粗暴地责罚学生, 无法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 难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效果很差。

1.2 课堂气氛偏于消极

课堂气氛是指课堂教学的群体心理情绪, 是课堂教学赖以发生的心理背景。消极的课堂气氛主要特征是:课堂纪律差, 师生关系疏远, 教师不善调控;学生注意力分散, 反应迟钝;有时学生惧怕教师, 上课提心吊胆。消极的课堂气氛广泛存在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教师的业务素质不高, 这是制约语文课堂教学管理效率的主要问题之一。二是部分教师素养不高, 只注重教授教材, 使学生取得良好成绩, 而忽视了活跃学生的思维、养成学生良好人品和调动课堂的气氛。

1.3 旧有的课堂教学评价仍占主导地位

许多学校在进行课堂教学评价时, 重智育轻德育、重知识轻能力、重主导轻主体, 偏离了全面素质教育的要求, 背离了“人的全面的发展”的理念。现行的评价方案虽然重视对“教书育人”、“教学的教育性”的评价, 但只是“开始重视”而己, 离全面素质教育的要求相差甚远。重结果轻过程是课堂教学评价的一个突出问题, 主要表现:只看教学结果, 而不看教师的教学准备及施教中创造教学价值的过程;只重视学生知识领域变化, 而忽视情感领域、学习技能的变化。也就是说, 主要关注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 较少关注学生的素质发展。究其原因, 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旧的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和片面追求升学率倾向的冲击;二是注重终结性评价, 忽视学生的能力发展, 只注重学生的卷面成绩;三是新的评价制度缺乏可操作性, 包括技术、指标构成及指标权重的确定等多个方面。

1.4 课堂物质环境较差

课堂物质环境主要是指课堂的时空环境, 即课堂的空间组合形式和空间密度。课堂物质环境是课堂活动赖以进行的物质基础, 影响课堂活动的广度和深度, 是课堂教学管理无法避免的制约因素。好的课堂物质环境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和确保学生的安全, 在适应学生及其活动的基础上, 有利于学生参与、互动与成就获得, 也有利于课堂的生长和学生的持久发展。反之, 则会在课堂教学中产生一系列教学问题和管理问题。

2 改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管理的对策

2.1 加强“新课程理念”的宣传

一是要完成传统语文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语文教师必须要树立民主化的教育观念。提倡教学民主化, 首先要求教师真正把学生当作与自己平等的个体, 不偏爱或歧视学生, 帮助所有学生树立前进的信心;二是要对学生加强“新课程理念”宣传, 使其积极主动参与教学管理;三是加强对学生家长的“新课程理念”传播, 使其理解并支持新课程的实施。

2.2 完善小学语文新课程的评价制度

完善小学语文新课程的评价制度, 首先是要在课堂教学中给予学生“完整的人”的教育, 要形成良好的评价氛围, 评价的内容、形式、方法等都要多样化。同时更加细致地落实课堂教学评价的实施工作, 调动教师实现自我价值的积极性。在学校管理中, 需要着力培养教职工自我完善、自我发展意识, 为教育教学注入新的活力。要坚持以量化考核制度为基础, 做到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兼顾、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考评小组评议与学生代表评教相结合, 变单一评价为多元评价, 统筹兼顾隐性劳动和显性劳动, 客观、公正、全面地反映教职工的工作实绩, 充分调动教职工创造性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总之, 只有增强新课程评价的可操作性, 才能使其真正发挥作用。笔者建议从以下方面进行细化:首先, 新的评价需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针对过程的评价、成绩, 制定出科学完整的量化依据;其次, 解决班容量过大问题, 才能使教师有可能实施过程评价;再次, 更新新课程配套的评价制度, 使所有各项评价环节能够相互协调。

2.3 改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管理方法

改进语文课堂教学管理方法, 主要是要管理课堂问题行为、活跃课堂气氛、灵活运用激励手段和方法、增强隐性管理。课堂气氛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率和人格发展,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领导者与管理者, 良好课堂气氛的营造需要教师精心组织与主动创设。激励是课堂教学管理的重要步骤, 教师必须采用多样化的激励手段, 以精神激励和情感激励为主, 尽量避免采用惩罚的消极刺激, 尽可能在课堂教学管理中采用积极肯定的鼓励, 可以较多运用隐性管理来提高课堂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学管理效率。隐性管理在课堂教学中主要体现在以神聚神、以情动情、以意会意和以心换心等四个方面。

2.4 提高教师素质

随着小学语文新课程的开展, 不仅要求学生传统语文学习方式实现现代转换与超越, 同时也要求语文教师教育方式产生重要变革, 其中一个方面就是在一定程度上, 要求教师必须走出课堂, 走向社会和自然, 走进学生家庭, 走近学生生活;要从“科学世界”走向“生活世界”, 从语文学科走进其他学科。语文教师必须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 使自己具有更开阔的教学视野。除了专业知识外, 还应当涉猎科学、艺术等领域。语文教师应对本专业的知识精益求精, 使其具有高度的可利用性和稳定性, 还要精于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研究的手段和方法, 以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摘要: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 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管理方法已不再适用, 本文在阐述新课程理念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管理所提出的要求的基础上, 深入分析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 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管理,新课程

参考文献

[1] 王德清.构建课堂教学管理学理论体系的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 2005 (4) .

[2] 杨毛.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管理[J].现代教育科学, 2004 (3) .

小学课堂安全范文第3篇

“情境”实质上是人为优化了的环境,是促使儿童能更好地活动于其中的环境。这种根据教育目标优化的环境,这种充满美感和智慧的环境氛围,与儿童的情感、心理会产生共鸣,并促使儿童在现实与活动的交互作用的统一和谐中获得全面发展。因为这种人为优化的情境,可以做到主体的能动活动与现实环境优化的统一,激发儿童潜能与创造的统一,最终达到素质的全面提高和个性充分发挥的统一。因此,教师要把握美术新课标的精神意旨,积极运用各种新颖的艺术手段,创设与教材相适合的乐学氛围,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使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产生探究的兴趣,积极参与学习,主动探究创造。笔者在新课程改革的教学实践当中大量使用了情境教学法,取得了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下面分几点来阐述。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1.创设故事情境,捕捉学生的学习心理

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童话故事是最吸引人的,采用童话教学被称作是紧扣小朋友注意力的最佳手段之一,是情境教学的最佳方法。因此,教师要充分挖掘童话故事的文本内涵,并有效利用故事情节,绘声绘色讲述故事内容,配以手势、表情、动作对故事文本进行渲染,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仿佛置身于故事的情境当中,并且在他们的大脑中展开联想,形成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要求学生联系自己平时的生活经历和一些卡通阅历以及动画片的场景,充分感知故事内容,深受感染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激发作画的欲望。每个小朋友的想法各异,等于在学生的脑海各自画了一遍。接着提一些小问题,通过互相描述,说出自己的想法,可进一步丰富画面内容,给学生以更多的表象。

2.创设角色情境,让学生在学习当中体验生活角色的教学方法

笔者在上《各式各样的帽子》这一课例时,以帽业公司招聘设计师的形式展开,要求应聘的设计师以自己设计的帽子作为应聘的条件,然后把这些作品展示在应聘公司(黑板)上,让全班同学作为消费者来选购、欣赏,最后评选出最受欢迎的作品和设计师,并颁发“应聘书”。整堂课下来,学生的参与热情高涨,信心十足,整堂课充满着童趣又展示着活力。尤其以人才交流的形式展开,恰当地把竞争引入课堂,不仅能培养学生进入未来社会的心理素质,也符合学生的求胜心理。更重要的是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同时更会产生对美术课的期待,从而喜欢上美术课,喜欢上教师。这种方法笔者在教学当中屡试不爽,而且堂堂有精彩,节节有亮点。

二、身临其境,激活探究

“百闻不如一见”,有什么比亲自感受更好呢?带着这么一个想法,笔者在上《春天来了》这一课时,带着全班同学利用十分钟的时间(可以带纸和笔)去观察校园,感知春天,回来后让几个同学把自己的所见所想讲给大家听,其中一位女同学的表达让笔者为之一震。她是这样描述的:春天来临,春姑娘来到了,田野立刻活跃起来。春姑娘来到了我们校园,校园顿时春意盎然。校园里繁花似锦,处处飘香,不过这其中最可爱的当数紫荆花了,它的花瓣很可爱,有的像手套,有的像月芽儿……这个学生平时表现不是很好,但是那节课她的表现真是太超常了。一切的一切都在于这位学生认真观察,认真思索,把心中的所感所思表达出来。她一说完,赢来的是全班的掌声,相信这样的表达对于她来说是终身受益的。全班同学都有了强烈的共鸣,随之而来的是学生画春天的激情高涨,同学们讨论春天用什么颜色入画比较合适,笔者利用两组颜色进行对比,学生联系刚才的实际轻而易举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此时,作为教师,也是学生学习美术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把这些角色演绎得生动极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也已基本体现,深层的感悟已触及学生的心灵,接下来学生的作品也非常成功。

三、演绎情境,巩固新知

学生的创作热情源于美的启迪,也是通过绘画的形式达到巩固新知、发展思维、反馈信息的一种训练过程,更是反映教学效果的主要环节。因此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实际出发,利用学生的好奇、爱动、争强好胜的心理,演绎情境,进行启迪诱导,激发学生的创作欲,巩固所学的知识、技能并结合点、线、面的教学,巡回辅导,因材施教,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效果。

例如,在训练学生绘画装饰“鱼”时,笔者让学生在课外了解有关鱼在我国传统民间的故事以及民俗的意义(吉庆有余等),而且在课上将收集的资料共同分享,让学生仔细观察各种不同外形的鱼嘴、鱼眼、鱼鳃、鱼尾等;鱼处于静止状态和畅游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表演鱼的不同动作(如钻出水面、抢吃食物)。这样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开动脑筋,展开想象,并急于表现、尝试。经过一番指导,学生创作出了自己独特的作品。

总之,学生在创设的宽松、愉快的情境当中,主动充当角色,必然迸发出创新的火花,创造出新颖的美术作品来,使创造思维得到尽情发挥。情境教育为儿童提供了一个最适宜的成长环境,拓宽了美术教育空间。入情入境,才是美术课堂教学的根本所在。

小学课堂安全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提问艺术 小学语文 高效课堂

语文是一门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综合实践能力的学科,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推动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发挥着重要作用。但长期以来语文教师为了完成教学进度,往往采用讲授法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一定程度上忽略学生的接受能力,减少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降低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语文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巧妙利用提问艺术,给学生提供能够发挥个人能力的空间。特别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合理利用提问的形式,引发学生独立思考,构建高效语文课堂。

一、有针对性的提问

利用提问艺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需要教师首先设计好问题,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教学内容,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因此,教师应当对本班学生的语文水平和学习能力有一定的把握,保证提出的问题学生都能在一定的思考之后给出答案。教师最好针对同一问题,设计几种不同的问法,根据不同的学生,运用不同的提问形式,降低学生理解和思考的难度。同时,要以教材内容为中心,有计划有目的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在思考过程中明晰学习目标,准确掌握每节课所涉及的知识点。这样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学生才能准确把握教师提问的意图,配合教师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上册的《我不能失信》一课时,教师首先让学生归纳总结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再让学生思考宋庆龄的做法是不是值得自己学习,最后可以让学生分享自己经历过的与诚信有关的事件。学生在教师的一步步引导之下,更深入地认识到诚信是一个人必备的优良品质,对一个人今后的长远发展起着重要影响。这样教师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也能突出课文的中心思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把握提问密度与时机

提问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思考,但在课堂教学中过多地提出问题,容易造成学生的思考疲惫,使知识点过于细化和散乱化,不利于学生形成知识体系,降低教学效率。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要把握好提问的密度与时机,保证提问的优势得以最大化。教师要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选择提问的时机,最好选在学生走神或者在理解知识点出现困难时提出问题,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指明思考的方向。同时教师要注意每一个问题的提出都是有针对性的,帮助学生解决某些问题即可,最好是根据教学进度,伴随理解课文加入提问。这样把握好提问的密度与时机,才能保证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给出相对合理的答案。

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上册《鲸》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在学生初读课文之前,让学生思考课文从哪几方面介绍了鲸,鲸有哪些特点,保证学生在初读课文时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在学生初步了解鲸之后,可以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鲸鱼,这样能够加深课文给学生留下的印象,也让学生感知说明某一物体的方法和角度。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介绍其他的自己比较熟悉的动物,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观察能力。这样在教学中针对主要内容和重要环节提出问题,可以保证问题的价值和学生思考的有效性,提高教学质量,从宏观上把控学生的学习状态,构建高效课堂。

三、重视对问题与答案的评价

小学语文课堂上运用提问艺术开展教学活动,还要教师重视对问题与答案的评价。每提出一个问题,教师都需要保证其提高学生某方面的能力,或者是针对教学某一环节做出的提问,在学生回答之后可以有意识地向学生传达提出该问题的目的,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题目,更深入地思考。在学生回答之后,教师要耐心地予以评析,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所做答案准确的一面与不足的部分,特别是需要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解题思路。教师要注意针对一些答案出现偏差的学生予以鼓励,肯定其敢于表达自己的勇气,不能挫伤学生思考的积极性。

例如在教学六年级下册的《桃花心木》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沿着文中主人公情感变化这条线索理解文章内容,揭示文章主旨。学生在思考过程中很容易出现不能准确把握文章内涵的情况,教师要引导学生一步步分析课文,从中得出一定的感悟,并及时总结和点评学生的答案,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文章内涵。这样教师重视对问题和答案的评价,明确提问的目的,点明学生的不足,才能引导学生通过回答问题有所收获,增强语文教学效果。

四、结语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利用提问艺术,引发学生思考,需要教师注意有针对性提出问题,把握好提问的密度与时机,并重视对问题和答案进行评价,真正发挥提问的作用,让小学生在思考中不断加深对各项知识技能的理解,从而更顺利地落实教学目标,构建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

参考文献:

[1]刘长娟.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J].中国校外教育,2015,32:71.

[2]康计永.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J].学周刊,2016,36:216-217.

小学课堂安全范文第5篇

【摘 要】美术课堂教学小学开展创意教学的主渠道。小学美术创意教学实施“五化”策略,即“同课异策化”、“氛围宽松化”、“传媒多层化”、“操作多元化”、评价宽容化”,是发展自我实现创造力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小学美术 创意教学 同课异策化 氛围宽松化 传媒多层化 操作多元化 评价宽容化

“重教有余,重学不足;灌输有余,启发不足;复制有余,创新不足。”是应试教育中存在的弊端,它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思维活力,压抑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在小学美术教学方面也同样存在着上述不可忽视的问题。

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方面,美术教育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独特优势。美术学科所表现的创造力有两类:一为特殊创造力,它是与天才、勤奋和专业能力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另一类创造力则表现为相对的自我实现能力。虽然不能形成惊世骇俗的作品,但也能开启思维的深度与广度,形成一种广义的形象思维文化教育。因为这种教育作用于大多数,故对创新思维的普遍提高有积极意义,更应引起美术教师的关注。笔者认为,实施美术创意教学“五化”策略,即实施同课异策化、氛围宽松化、传媒多层化、操作多元化和评价宽容化,是发展自我实现创造力的有效途径。

一、同课异策化

个性,也就是一个人在其生活和实践活动中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点。人的个性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表现为兴趣、能力、气质、动机、理想等方面的不同特点,这就需要我们设计不同的教学预案与受教育者相吻合。再者,从美术本身的流派来看,有就艺术作品与它所描绘的现实世界的关系而言的再现主义;有强调艺术家与他们所表现的世界之间关系的表现主义;有突出艺术作品本身所包含的各种因素和形式之间相互关系的形式主义;有侧重艺术作品与艺术家的创作状态和意向之间关系的意向主义等。况且,美术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繁杂过程,无论多么完美的教学设计都会因课堂教学的不断变化而变化,都会在师生互动中生成新的问题。美术教师往往一人同时任教多个平行班级,教师应根据已授课班级出现的情况,及时寻找对策,调整其它班级的教学预设,实施“同课异策化”,让课堂精彩生成。

“同课异策化”,这既是为了顾及各个班级学生之间的差异,也考虑到期望目标与实际结果之间可能出现的差异。教师面对相同的课题,结合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寻求对策,建构出不同意义的设计,赋予静态教材以生命活力,培养出各具个性特色的创造性。从而突破传统教学中僵化的教育观念对教学设计单一化的定势,且学生通过“同课异策化”教学,充分发展自我实现的创造力,避免“千人一面、异口同声”的场景。美术教育活动是一种人类复杂的多层次的创造活动,任何教育模式都不可能无条件地适应一切美术课堂教学,在实践中就需要美术教师不断探索、改进、完善教学预案。

二、氛围宽松化

每一个人都拥有创新的欲望和潜能。但是要把潜在的创新欲望和潜能转化为现实的创造力,离不开和谐、积极、开放、宽松和民主的课堂学习氛围。正如外国一位著名教育家所说:“只有环境和教育,才能把牛顿变成科学家,把荷马变成诗人,把拉斐尔变成画家。”因此要正确定位师生角色,教师要根据不同教学课题和教学内容经常变换角色,有时是主角,有时是配角,有时是学生的“啦啦队员”。同样,学生的角色也要不断变换,有时是学生,有时是合作伙伴,有时是“小小科研员”,有时是指挥员„„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心理的安全与心理自由是有利于创造性发挥的一般条件。因而教师要给学生心灵上的自由,给学生思想上、情感上、行动上的自由。允许学生对书本知识、圣人言论、教师说教有不同的理解,尊重学生对世界形成的价值取向,在课堂上要容忍学生的一些“小动作”。教师在教学中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独立感知、思考、操作的机会和条件,公开展示学生作品,让他们自己说说作品的构思、创作方法,鼓励学生进行充分的自我表现。

值得一提的是,美术活动所需要的气氛,即创造性、探索性培养所需要的环境,与数学课需要的气氛、环境是截然不同的。在教学实践中,有的教师在用一条条“行为规范”和一个个“标准”来束缚学生的思维和创造的手脚,有的教师虽有心给学生“松绑”,创设“活”而不“乱”的课堂氛围,但无力抵挡来自“舆论”等方面的压力,因为“活”与“乱”只有一线之差,只得“从众”了事。我们观察小学生的美术活动,可见小学生作画,通常是在愉快喜悦和专注的情绪中进行的,往往心随画转,形露于色,有时还自言自语,甚至画其物还要模仿其声音。但是,学校“常规”一次又一次地征服学生的“违规”行为,使学生不敢越雷池半步,折断了学生心灵自由飞翔的翅膀,其结果是学生的想象力被压抑,创造才能被埋没,艺术个性被抹杀,情感受“伤害”。显然,其“美术教学”与艺术教育、创新教育的本质是背道而驰的。

三、传媒多层化

教学传播媒体是教育信息传播的载体,没有教育传媒,教育教学活动就无法开展。美术又称视觉艺术,美术作品的创作过程和欣赏过程只能诉诸视觉形式来完成,形象、线条、色彩、肌理、质感、空间都表现为视觉直观性特点。美术的直观性特点确定了媒介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艺术创造是一种运用物质媒介进行创造性知觉的活动,媒介的运用,带来了知觉的形式化,从而使知觉的意义得以扩展和丰富地表现。因此,媒介是艺术创造和表现的重要环节。”

作为现代教学传媒的多媒体辅助教学,已在教育教学中占据了不容忽视的地位,它已经给教师带来了成功的喜悦,也给我们带来新的思考:有的教师只是在公开课时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平时却很少用;还有的教师没有认识到多媒体教学的辅助功能,以至不管是否有实效,每个环节都用;有的认为只要使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代表着采用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就是一堂成功的课。我们认为,在多媒体教学中要注重处理好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之间的关系,若教师只是单方面为扩大课堂容量而一味播放、放映,学生只能成为热闹的观众,就谈不上发展学生学习的能动性,更谈不上发挥学生自我实现的创造力。有些教师在设计媒体时,总是在思考哪些教学环节可使用多媒体,而忽视成本与效能的关系。我们应该这样思考:哪些环节可以不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而用其它媒体替代,且更有利于学生发展自我实现的创造力,剩下的教学环节就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如此,才能体现教学传媒多层化,体现教学传媒运用的“低成本、高效能”原则,实现教学传媒组合的最优化。

一切创造性活动都伴随着美的创造和审美愉悦。因而在活动操作这一主要环节上,要使学生感受到“多元、活泼、愉悦”等存在价值,从而充分利用自己的天资、潜力等,发展自我实现的创造力。

就人的气质主要类型来说,西方现代心理学家荣格将其归纳为外向性格和内向性格。在美术活动中,一类作者其创作主体是对趋向客体的外在运动发生兴趣,另一类作者则是离开客体而对趋向主体及自己的心理活动过程的内在运动有浓厚的兴趣。这也就是美国著名美术教育家罗恩菲德提出的视觉型和触觉型两种气质类型,其实每个人同时皆备两种形态的心理活动,只是在复杂的外界条件下,这两种心理活动时有交替。不同气质的人,其艺术特征也不相同。就版画制作而言,并不是所有的版画形式都适合于不同气质的学生,有的学生喜爱用线条,有的学生则擅长黑白对照的三度空间效果,蚀刻版画适合触觉型学生的制作。而石版画则吻合视觉型学生的表现。因而美术训练中的工具、材料、技法,应供学生有很大的选择余地,美术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性格、爱好、特长去优选运用,找到适合于自我表现的契机。正如被誉为“儿童绘画之父”的奥地利美术教育家费兰兹·西泽克那样——在其“青少年美术教室”里实施表现材料的自由选择制,以最大限度地发掘儿童的表现可能性,儿童根据自己的兴趣、特点随意选择,绘画可选用木炭、铅笔、粉笔、蛋彩、不透明水彩等材料;亦可选择剪纸画、胶刻版画、蚀刻版画等;个人的意愿得到尊重,个人的主体性得到实现,因而创作出想象丰富、用色大胆、各具特色、富有生气的作品。

另外,活动操作除个人独立完成这一形式外,还可采用两人或两人以上自由组合的形式,既有合理分工与有机合作,又有独立操作与整体配合,学生感受个人智慧在小集体中得到肯定的愉悦,使其天分得到充分的体现,探索精神、合作精神和自我组织能力进一步得到培养,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自我实现的创造力。

五、评价宽容化

数理化学科都有一个标准答案,并且是唯一答案,而美术学科却难有“标准答案”。在美术欣赏过程中,审美主体——学生的精神完全处在一种自主的状态,在客体——美术作品那形象的、直观的、强烈情感的刺激作用下,展开思维想象的翅膀自由遨翔,带有令人解放的气质。因而欣赏美术作品,只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面对学生绚丽多彩的创造性作品,教师不一定能看懂、理解,客观上也不允许长时间去“读”,每一份学生作业以完全理解其深意,即使看懂了,教师也没有办法“判”出其高低,这如同我们无法对达·芬奇、毕加索、齐白石的作品评出依次一样。因此,美术教师要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包容所有学生的不同个性和不同创见,不以自己的好恶干涉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鼓励学生挖掘自身的潜力,弘扬自己的个性,发挥自己的创造才能。可利用实物投影仪投影、宣传窗、班级一角、艺术节、校报等展示每个学生的作品。鼓励学生将自己画上的故事写在画的背面,教师可写上简短的评语与之进行思想交流。

教学实践中,有的教师在作业评讲这环节上,匆匆忙忙,在未弄清学生的动机而极主观地评价其作品,以一件作品来揣测学生其人,或单从技巧掌握上来评判其艺术价值。有些家长在评价儿童的作品时,往往以画面干净、比例适当、涂色均匀、所用颜色与实物一致为标准,而忽视儿童画的想象力、创造性、表现力等指标。如此,对作品和学生来说,都是不公平的。无论什么样的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心理活动。美术教师要从中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及时加以鼓励和表扬。对于好的正面肯定、扩展,对于需要改进的方面提出建议,在评价学生作业时,以鼓励为主,以创意为评价尺度,创意好,画面效果佳可以评为“优”。创意不够,画面美感不强者提出努力方向,留给改进的余地,画好后下堂课再评。教师灵活的评判,能给每个学生以再表现、再创造的机会和希望。

参考文献:

小学课堂安全范文第6篇

一、激发兴趣,提高学习热情

心理学家认为,学生具有好奇、好动、有意注意时间短、持久性差等特点,而这些又常常影响课堂学习效果。因此,课堂教学中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情趣,让学生自始至终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是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升必须解决的问题之一。今天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为我们提供了“武器”;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课件不仅用来传递教学内容,而且还会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有利于调节课堂气氛,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在教“平移与旋转”这一章内容时,有的学生很难看出图象是怎么旋转的,但通过动画效果,学生很容易找到旋转角,旋转中心等。多媒体应用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一堂课成功的教学课,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定是很高的,信息技术是我们的好帮手。恰当 1

地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比传统的教学手段更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它可使学生快速、高效的获取知识,发展思维,形成能力。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可以在导入新课时运用一个动画讲授一个故事,提一个问题,设置悬念,创设新奇的问题情境,这样会激起学生积极探究新知识的心理。大家知道数学课程的特点之一是内容抽象。如何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做到生动形象,是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时常思索的问题。而计算机技术整合到数学教学中可以较好的解决这个难题。例如在四年级教学直线、射线、线段的判断中,学生对“线”的特征虽然了解,但应用上把握不定。我在设计课件这一部分时,采用动画显示直线、射线和线段。例如,可以使线段自左飞入,然后按动画叠放次序播放,射线是线段基础上一端的无限处长及把线段两端处长得到直线,这种在原有图形基础上的动画展示过程的方法让学生体验到线间的对应关系,加深了对“线”的特征的掌握。增加问题情景设计,激起课堂高潮。

二、创设情境,提高教学效果

新《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合理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让数学走进小学生的生活,发展学生的能力,做到“数学知识生活化,生活知识数学化”。恰当地选准多媒体的运用与数学课堂教学的最佳结合点,适时适量地运用信息技术,就会起到“动一子而全盘皆活”的作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 2

增大课堂信息容量和教师控制教学信息的灵活性,提高教学效果,从而让他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数学巨大的应用价值。

例如在教学“相遇问题”应用题时,运用直观演示辅助教学,创设情境,帮助学生较深刻地理解题目中数量间的关系。教师简单地操作鼠标,屏幕上首先出现了一条铁轨,上面有一辆火车从左往右地行驶,一会儿,另一辆火车也从右往左地驶过来,两列火车在逼真的火车运行时发出的声音中相对开出,直到相遇。这时屏幕上出示了一道应用题:“甲乙两列火车从两地相对行驶,甲车每小时行驶75千米,乙车每小时行驶69千米。甲车开出后1小时乙车才开出,再过2小时两车相遇。两地间的铁路长多少千米?”教师再操作鼠标,屏幕上出示了线段图,在线段图上分别标出了每小时火车所行的路程。这样难点在火车形象运行的动态演示和直观的线段图中得以解决,它比老师的任何解释都具有说服力,增强了感观上的剌激。演示一结束,学生们很快就列出正确的算式解答。在教学过程中,时刻注意把数学与生活紧密的结合起来,让数学在孩子的眼里,变成看得到,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从而使学生从枯燥的公式中、从抽象的符号中解脱出来。数学是源自于生活的,如果脱离了实际生活,内容就会显得空洞而乏味。因此我在教学中就尽量缩短课堂与实际生活的距离,创设一些生活情境,让学生在他们熟悉的生活环境中学习,让他们觉得数学这门学科并不抽象难于理解,相反它就存在我们的周围,在我们的生活中。所以,在我们的数学教学中要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让学生多动口、动手、动脑,使他们在活动中获取新知,做到“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领悟”,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

三、 化静为动,揭示内在规律

动态的事物比静态的事物更能剌激学生的感官,引起学生的注意。教材中尽管有色泽明丽、充满童趣的情境画、示意图,但毕竟都是静态的,有些概念的理解、公式的推导、物体的运动过程不好体现,而动画的表现形式对学生来说更具吸引力和感召力。所以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优势,把这些图制成动画课件,充分利用它的形、声、色、动、静等功能,使静态的画面动作化、抽象的知识形象化,让“死”的东西“活”起来,渲染气氛,提高效率。例如,我在教学《平行四边行面积的计算》,首先让学生用数方格的方法初步感知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联系,再在多媒体计算机上动态演示,用“割补法”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过程。我引导学生有序地观察演变过程,让学生在观察平行四边形至长方形的转化过程中,理解“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长方形的面积就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最后要求学生仿照图的方法剪一剪,拼一拼。整个过程演示与讲解观察与操作融为一体,从不同的角度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为学生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现代教育是信息传播的载体。传播信息时,在大与小、远与近、快与慢、动与静、整体与部分、外表与内容等方面相互转化,不受时间、空间限制,教师可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进行设计和处理。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四、实现精讲,突破重点难点

多媒体与网络技术充分体现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像并茂的特点。所以恰当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调

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例如教学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一课时,由于学生的空间观念还没有形成,很难掌握量角器的摆放方法,因而不能正确地量角和画角。运用多媒体在大屏幕上认识量角器,学生可以清楚地看见量角器的每一小格,每一条刻度线,内外圈刻度,比使用教具更清晰、更直观。从而正确认识量角器。量角画角时,动态的显示量角器地摆放方法,变换不同角度摆放量角器,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然后让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量角和画角,展示学习效果,这样,较好突破了量角、画角这一教学难点,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又例如在教学六年级《圆的面积》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圆面积计算公式推导过程这一重难点,我利用课件形象生动的剪、拼动画,把圆分割成相等的两部分共16份,然后通过动画把这两部分交错拼好,这样就可以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学生从视觉上体会到把一个圆转化成一个长方形的过程,再让学生自己亲手剪拼,最后体会到这个近似的长方形面积与原来的圆的面积是完全相等的。引导学生观察,怎样才能使这个圆转化成最近似的长方形?然后再以剪拼动画32份、64份„„形像生动的活动过程展现眼前。再问学生还发现了什么?这个近似的长方形的长、宽与圆的什么有关?从而导出求圆的面积公式。使得这课的重难点轻易地突破。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五、发展能力 ,培养信息素养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运,在课程实施和学习方式的变革中提出了学生五大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五大能力是培养创新人才不可缺少的,其中收集信息能力是最基本的。教师在教学中,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引导学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从网络收集与教学相关的有价值的信息,有效地处理、应用这些信息探究学习数学,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拓宽数学学习的渠道,发展信息能力。

如在四年级学习《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时,课前安排学生通过自己喜欢的途径,如上网、翻工具书,询问等方式收集一组自己喜欢的数据,课上请各小组小组长汇报。他们汇报的数据:有蜂鸟每分钟振动翅膀的次数,有地球与月亮之间的距离;有珠穆朗玛峰的高度,也有中国土地面积的大小;有中国人的多少,„„,教师紧密联系现实生活实际,通过让学生运用网上下载收集信息,并指导学生处理信息,进而组织学生进行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活动,在紧密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中,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扩大了知识面,发展了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了信息素养,同时也使学生在生活中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综上所述,现代化教育技术是实现课堂教学最优化的重要途径和有力措施。把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到小学数学教学中去,发挥其主导作用,创设生动形象的生活情境或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让学生从繁琐的学习中解脱出来,形成合作交流、主动探索的学习氛围,把课堂教学过程转变为学生在学习中自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

上一篇:人才统计工作计划范文下一篇:运球转身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