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规划论文范文

2023-09-17

社区规划论文范文第1篇

编制要点(试

行)

1 总

1.1 编制目的

为实现中共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总目标,结合我省各县(市、区)的实际,规范我省各县(市、区)域村庄布局规划编制工作,统一各县(市、区)域村庄布局规划的内容深度,提高我省村庄布局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的质量,特制定《四川省县(市、区)域村庄布局规划编制要点》(试行)。

1.2 村庄布局规划的归属和作用

县(市、区)域村庄布局规划是县(市、区)域城镇体系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县(市、区)域城镇体系规划的深化和延伸,用于指导县(市、区)域范围内的村庄建设与整治规划。应单独编制。 1.3 编制主体和审批权限

县(市、区)域村庄布局规划由县(市、区)级规划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编制,由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审批。 1.4 指导思想

坚持“区域统筹、城乡统筹、环境统筹、社会服务统筹、基础设施统筹”的指导思想。

1.4.1“因地制宜、宏观调控、统筹发展、规模适度”;

1 1.4.2 遵从农民意愿,适度集中。 1.5 规划原则

1.5.1 依托城镇,城乡统筹; 1.5.2 集约用地,提高效率; 1.5.3 规划引导,重点倾斜; 1.5.4 产业支撑,带动发展; 1.5.5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1.5.6 有利生产,方便生活; 1.5.7 完善功能,改善环境; 1.5.8 尊重自然,保护历史。 1.6 编制依据

1.6.1 县(市、区)域城镇体系规划; 1.6.2 城镇总体规划; 1.6.3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1.6.4 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1.6.5 其它相关的专项规划或专业规划;

1.6.6 《村镇规划标准》及其它有关法规、技术规范、技术标准。 1.7 本编制要点的适用范围

本规划编制要点适用于我省各县(市、区)域范围内建制镇以下的农村地区的村庄布局规划编制。 1.8 本编制要点的解释权

本编制要点由四川省建设厅负责解释。

2 2 村庄布局规划要点

2.1 村庄布局规划的作用

编制各县(市、区)域的村庄布局规划,主要用于指导村庄建设与整治规划,并进一步深化和完善县(市、区)域城镇体系规划。 2.2规划层面划分

村庄布局规划一般分为总体层面和详规层面。

县(市、区)域村庄布局规划属于总体层面,与县(市、区)域体系规划保持一致;村庄建设规划或村庄整治规划则属于建设性详细规划层面。

2.2.1 总体层面:县(市、区)域村庄布局规划

(1)、以县(市、区)域城镇体系体系规划为依据,落实县(市、区)域生产力布局规划和村庄布局规划;

(2)、以行政区划调整和“拆村并点、生态移民”规划为依据,提出村庄撤并、迁移标准,明确迁移和保留的村庄的名称、地点、人口及用地规模;落实并调整近远期中心村聚居点、基层村聚居点、新型社区的空间布局;

(3)、重点解决各乡驻地、中心村聚居点、基层村聚居点和新型社区的布点和发展规模;分区拟定村庄的各项建设标准;

(4)、协调安排村庄的社会公共服务设施、区域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拟定配套设施的建设标准,制定共建、共享方案;

(5)、提出区域空间管制规划要求和环境保护规划要求; (6)、提出实施规划的政策措施。 2.2.2 详规层面:村庄建设或整治规划

3 (1)、依据县(市、区)域村庄布局规划编制要点,对村庄聚居点进行综合布局规划或整治规划,落实聚居点的各项用地规划,

(2)、重点解决村庄各项生产生活设施的具体布局;引导村庄进行建设,促进村庄发展;

(3)、统筹安排村庄之间的共享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

(4)、对一般聚居点提出具体的建设、改造措施;对村庄环境整治和农房改造进行规划设计。 2.3 村庄具体载体

乡驻地、中心村聚居点、基层村聚居点、新型社区。 依据城镇体系规划确定保留的乡驻地的位置和发展规模;

依据“拆村并点、生态移民”规划和行政区划调整规划,确定中心村聚居点、基层村聚居点、新型社区的位置和规模。 2.4 村庄选址

村庄选址条件应当符合建设用地选址的一般性规定。 规划新建的村庄不得在有自然灾害隐患的区段内选址。 2.5 村庄布局

村庄布局应因地制宜,尊重历史,合理利用地形地貌、山林植被、河湖水系等自然条件,妥善保护、延续传统文化和历史遗存。 2.6 配建要求

2.6.1村庄聚居点应按照《村镇规划标准》配置村委会、支部活动室、科技服务点、文化活动室、医疗点、计生服务站、全民健身设施等社会公共服务设施,以及满足生产生活需要的市政公用设施;

4 2.6.2有条件设置小学、托幼、图书室、敬老院、农贸市场等设施的村庄聚居点,应根据人口规模和服务半径的要求进行区域统筹配置。

3 建设规模及用地指标

3.1 人口规模:

3.1.1依据城镇体系规划分配并复核村庄聚居点的人口规模;聚居点的人口规模控制由各县(市、区)依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自行确定。

3.1.2确定聚居点的人口规模时应当考虑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居住习惯、就业途径、配套条件、耕作方式和耕作半径等因素的影响。

3.1.3应避免不切实际、盲目求大、过分集中而造成农民群众生产生活不便;还要避免过于迁就现状,导致布局分散。 3.2 人均用地指标:

3.2.1依据各县(市、区)的村庄建设用地标准自行确定聚居点人均用地指标;

3.2.2新型社区、城郊型村庄聚居点以及从事

二、三产业就业人口比重较大的村庄聚居点,其人均居住用地指标可以取下限;山区、高原的村庄聚居点和一般聚居点的人均居住用地指标可以取上限。 3. 3 配套设施用地

配套设施用地按《村镇规划标准》和配套设施的规划规模进行用地控制。

4 住宅建筑规划设计要求

5 4.1人均住宅建筑面积

4.1.1人均住宅建筑面积依据各县(市、区)的农房建设标准和当地村民的居住习惯自行确定;

4.1.2农房规划设计中应结合各县(市、区)的实际情况,合理配建农用机具停放场地、牲畜圈养设施及杂物堆放、凉晒场地。这些辅助面积不能计入人均住宅建筑面积。 4.2建筑形式

住宅建筑的形式应重视对传统建筑文化的继承与延续,塑造地方特色,并与周边环境和乡村风光相协调。 4.3建筑设计

村庄聚居点建筑层数大于或等于3层以及单跨跨度大于或等于6米的建筑,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设计资质的设计单位的设计人员进行设计;确保村庄建筑的使用安全性。

5 道路规划建设标准

5.1过境公路

严格执行“三部一委”关于绿色通道建设的标准和要求,确保各级过境公路的建筑后退红线宽度,禁止夹道建设。 5.2村庄对外联系道路宽度

中心村聚居点的对外主要联系道路,路面宽度宜为6-10米;基层村聚居点的对外主要联系道路,路面宽度宜为4-7米;。 5.3村庄内部道路技术标准

6 中心村聚居点内部主要道路红线宽度宜为7-10米,次要道路红线宽度宜为4-6米,道路铺装率应达到60%以上;基层村聚居点的道路等级可适当降低;

道路线型设计应结合地形地貌,避免大挖大填,突出特色。 5.4建设时序

村庄聚居点道路建设应与管线的敷设同步实施。

6 管线工程设施规划

6.1区域共享管线系统

依据县(市、区)域城镇体系规划,确定区域共建、共享的基础设施管线系统。

6.2村庄独立的管线系统

参照聚居点的用地布局规划,配置各类管线工程设施。以远期规划规模进行规划配置。 6.3指标及建设规模

依据各类工程规划设计《规范》,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确定适合当地的工程设施指标和建设规模

7 环境卫生设施规划

7.1区域共享的环境卫生设施

依据县(市、区)域城镇体系规划,确定区域共享的环境卫生设施(如垃圾处理场)。

7 7.2村庄独立的环境卫生设施

参照聚居点的用地布局规划,拟定聚居点环境卫生设施的配置要求及配置标准。

8 防灾减灾规划建设

8.1区域防灾

依据县(市、区)域城镇体系规划,细化区域防灾规划,确定防灾抗灾标准,落实区域防灾减灾规划。 8.2防洪

中心聚居点防洪设施按不低于20年一遇的标准进行规划,排涝设施按不低于3-5年的标准进行规划。位于山区的聚居点应设置截洪沟,位于洪淹区的聚居点应设置避灾场地。 8.3消防

聚居点应按消防规范要求留出消防通道,配置必要的消防设施;有条件的聚居点应结合给水管网设置消防栓,间距不大于120米;没有集中供水设施的聚居点应设置消防水池,并配置消防器材。 8.4抗震

聚居点内的新建建(构)筑物和工程设施,应按国家现行的抗震设防标准和要求进行规划建设;对现有建(构)筑物和工程设施,应进行评估鉴定,提出抗震加固的措施和建议。 8.5防地质灾害

聚居点应远离滑坡、塌陷等危险隐患地,所有建设工程在设计建设前,

8 必须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进行工程地质勘测和地质灾害影响评估。 8.6避灾疏散

应将聚居点内的绿地、广场等开敞空间规划作为灾难发生时的紧急避难场所,并确保疏散通道的畅通。

紧急疏散避难所的人均用地不小于0.5-1.0平方米。

9 历史文化保护规划建设

9.1保护对象

对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保护价值的各类建、构筑物、传统街巷,规划建设中必须进行严格的保护,均应按原貌保存和修缮;对现已破损的按原貌进行修缮和恢复。 9.2风貌协调

新建建筑物应进行严格的风貌控制,其体量、形式、材质、色彩均应与传统风貌协调一致,继承和发扬地方传统建筑文化特色。 9.3文化传统保护

对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非物质要素,如:民风民俗、传说、典故、音乐、技艺、饮食等传统文化应进行传承和延续。

10 规划主要成果要求

10.1 符合编制技术规定要求

县(市、区)域村庄布局规划的编制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和技术规范,

9 符合四川省的村镇规划编制要求。规划期限和规划范围与县(市、区)域城镇体系规划一致。 10.2 基本内容要求

县(市、区)域村庄布局规划应包括“三图一书两表” 具体内容要求如下:

10.2.1 规划图纸

(1) XX县(市、区)域村庄分布现状图 (2) XX县(市、区)域村庄空间布局规划图

(3) XX县(市、区)域村庄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规划图10.2.1 规划说明书

《XX县(市、区)域村庄布局规划说明书》 10.2.1 规划附表

(1).《XX县(市、区)域村庄规划建设标准一览表》

(2).《XX县(市、区)域村庄配套设施规划一览表》

10 附录:成果内容深度规定

1. 规划图纸

所有图纸都应以1:10000的测绘地形图作为工作底图,出图比例可以按照表达方便的要求进行调整。

(1) XX县(市、区)域村庄分布现状图

准确标明县(市、区)域内各个乡界、村界;

准确标明各个乡驻地、中心村、基层村的位置、名称、行政区域人口与区划面积;

列表统计各个乡驻地、中心村、基层村的聚居点人口、聚居点的用地面积;

准确标明各级现状公路的名称、等级,据实标明各类市政工程设施的位置、规模、容量,反映各类主要工程管线的规格、等级和走向;

(2) XX县(市、区)域村庄空间布局规划图

依据行政区划调整和“拆村并点、村庄迁移”规划,准确标明县(市、区)域内规划的乡界、村界;

依据县(市、区)域城镇体系规划,标明经济分区和产业用地; 准确标明规划保留的乡驻地、中心村、基层村的位置、名称、规划的行政区域人口与区划面积;

列表统计各个乡驻地、中心村、基层村、新型社区的规划聚居人口和规划的聚居点用地面积;

11 (3) XX县(市、区)域村庄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规划图

准确标明县(市、区)域内区域共享的中、小学位置、规模; 标明区域共享的医疗、长途汽车站、集市等社会服务设施的位置和规模;

准确标明县(市、区)域内各级规划公路的名称、等级、标准; 据实标明规划的各类区域市政工程设施的位置、规模、容量; 反映规划的各类主要工程管线的规格、等级和走向;

标明县(市、区)域内区域共享的防洪设施、消防站等防灾减灾规划设施内容。

2. 规划说明书

《XX县(市、区)域村庄布局规划说明书》

详细表述清楚县(市、区)域村庄布局规划的编制过程、规划依据、规划目的、规划内容(全部)。做到图文表述一致。

3. 规划附表

(1).《XX县(市、区)域村庄规划建设标准一览表》

社区规划论文范文第2篇

社区建设调研报告一:

4月2日,就当前的社区文化建设作了调研。深入了解了社区文化建设的基本情况、好经验、好做法、面临的困难以及有关意见和措施。现将有关情况

报告如下。

一、社区文化建设蓬勃发展,展现出勃勃生机。

当前社区建设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和全社会的高度重视,社区文化建设作为社区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在人们日益关注文化生活质量的今天,也得到了广泛关注,获得了长足发展,社区文化建设面临着非常好的形势。

(一)各社区居委会对社区文化建设高度重视,普遍建立了社区文化领导,健全了社区文化的工作机制。

社区文化建设成为社区整体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汉丰街道办事处成立了由办事处主任任组长、副主任和居委会主任为成员的社区建设领导小组,为社区文化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并根据1+5社区建设模式,即建立一套社区组织管理体系,建立健全包括文体活动站在内的5个社区工作站,初步构筑起以区为中心、以街道为依托、以社区居委会为基础的社会文化

活动网络,发展了一批集教育、卫生、文体、娱乐、休闲等为一体的功能齐全的新型社区服务中心,受到了老百姓的欢迎。

社区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社区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

(二)社区文化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建设了一批设备先进、功能齐全的社区文化服务设施。

办事处依托民政部的星光计划在每个社区建立了高标准的星光老年之家,室内场馆平均面积为215平方米,室外场馆为3100平方米;远远高于市里规定的50平方米和100品方米的标准。每个星光老年之家都有一校四室(市民学校、棋牌室、健身室、娱乐室、图书室),新购置了室内所需的桌椅、电视、DVD等24件乐器及音响、灯光等,同时投资万元为4个社区安装了31组健身路径,投资4万元购买了星光老年之家室内设施,投资30万元,扩建了创业里星光老年之家在篮球场的基础上新建了

网球场、门球场、羽毛球场及水、电、路绿化等辅助工程,为推动社区的文体活动和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供了物质条件。

二、社区文化建设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社区文化建设的政策法规不健全,缺乏必要的保障措施。目前社区文化活动经费、人员等问题都无法可依,工作存在着很大的随意性。

(二)社区文化发展不平衡。当前社区文化设施建设不平衡,活动开展也不平衡。条件好的地区,设施建设好,活动开展也好;条件差的地区,发展相对较慢。

四、加强社区文化建设和推动农民自办文化的具体政策性建议和措施。

(一)社区文化应实行动态管理。有些社区文化有松劲现象,实行动态管理,可进一步调动各社区的积极性。

(二)动员社区辖区内单位参与社区文化建设,促进资源共享。

社区建设调研报告二:

社区是党的执政基础,政府的行政末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近期,天长街道对所辖社区建设和发展情况进行了综合调研,并就下一步发展提出了初步的建议和意见。

一、社区建设现状

(一)社区基本状况。天长街道现有19个城乡社区,居民户41724个,总人口116853人,其中常住人口89498人,流动人口27355人。二凤社区辖4405户,12334人,为人口最多的一个社区;草湖社区辖933户,2615人,为人口最少的一个社区。

(二)硬件设施现状。基础设施方面:19个社区用房面积总面积为3311平方米(其中办公用房3027平方米,活动用房284平方米),平均为174平方米;在19个社区中,自有产权的 16个,租用办公用房3个。办公用房面积在100平方米(含100平方米)以下的有4个,105-295平方米的12个;300平方米及以

上的3个;社区基本上配备了电脑、电话、配齐办公桌、椅、柜等办公设备。服务设施方面:19个社区只有5个农村社区建有卫生室,其它均未建立社区公共服务站和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警务室19个,社区图书室(阅览室)5个。

(三)人员结构情况。街道现有152名社区工作人员。其中:党组织书记19人,党组织委员71人,居委会主任 15人,副主任24人,委员47 人;年龄结构为:35岁以下的20人,36-55岁之间119人,56岁及以上的13人。文化结构为:大专及以上学历42人,高中(含中专)81人,初中及以下29人,大专以上学历的占总数的28%。

(四)社区工作绩效。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支持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各社区基本职能能够正常发挥,功能逐年提升,对于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一是规范建立健全了组织机构。为切实发挥社区在城乡管理、繁荣经济、维护稳定和服务群

众中的重要作用,规范组建了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社区居民代表会。每个社区按照职能界定和以钱养事原则,先后设立了民政、综治、计生、劳动保障管理、市民学校等内设机构,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办事流程和服务指南,实现了办公前移。二是按要求配齐了工作人员。采取选派、招聘等办法,聘任了社区工作人员。按照以以党建促社建的工作思路,指导19个社区修订完善了《流动党员管理制度》、《社区工作者制度》《居民公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规范社区党组织和居委会活动。三是逐年改善了设施条件。几年来,天长街道多次召开专题座谈会,广泛征求对社区建设的意见;组织业务骨干到省外省内考察学习,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为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当好参谋,并制定落实实施细则,协调各相关部门,明确责任,协力运作,确保社区建设的各项任务基本落实到位,艰难地解决了社区基本办公用房问题。各社区初步实现了六有:

即有办公用房,有办公设备,有市民学校,大社区有警务室,有各项管理制度,有公开栏,并配备了办公桌椅、电话、档案柜等办公设备。安康、园林等社区建起了高标准的宣传栏和政务公开栏;千秋、城北、净业、东外等社区成立了舞蹈宣传队,丰富了居民的文化生活,为社区自治营造了良好环境。四是明确了社区工作职能。通过广泛联系和衔接,将社区职能分别进行界定,明确把城市低保、劳动就业、城区计划生育管理、市民教育、行政事务等职能移交给社区。劳动、计生、住建等部门按照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原则,积极为社区提供经费补助、业务指导、跟踪服务和职能交接,迅速帮助社区进入了角色。各社区明确职能分工,迅速落实职能职责,计生工作常抓不懈,城区社区把城市低保工作作为发挥职能的头等大事来抓,实现了社区申请、民政审核、财政拨款、银行发放的格局;涉农社区重点抓好城市的拆迁改造工作。劳动就业保障方面,各社

区大力开展政策宣传,办理下岗《优惠证》,安置下岗再就业人员。同时,各社区经常性组织市民开展文明常识、法律法规教育培训,较好的调动了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热情。五是努力提高了服务水平。坚持把不断深化社区服务作为社区建设的重点,不断拓展服务居民群众的范围和领域。其中,面向贫困生、残疾人、老年人和优抚对象的社会救助与福利服务,面向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社会保障社会化服务,加强社会治安管理和法律援助服务,消除不稳定因素,已经成为显示社区服务功能的日常工作,开展社区文化活动,丰富居民的精神生活,已经成为展示社区公共服务功能的重要抓手;协助基层政府完成计划生育、环境卫生等工作职能,已经成为社区居委会服务居民群众的重要职责。可以说,凡是党委、政府面向群众的自助服务与管理工作,凡是居民群众的生活需求,都能在深化社区功能发挥中得到不同程度的表现和反映。同时,各社

区普遍推行了为民服务代理制,积极受理群众代办事项,群众满意率不断提高。

二、社区薄弱环节

近年来,尽管天长街道的社区建设取得明显进展,但面临的问题也较突出,亟待解决,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

1、社区工作人员待遇偏低,工作积极性难以调动和发挥。一是实发工资低,档案工资多年未调。目前,天长街道社区工作人员工资远远低于2015年全市企业职工平均工资(2239 元/月),人均仅有980元/月。尽管社区工作人员承担着与街道干部基本相同的工作任务,承受着甚至更大的工作压力,可在工资待遇上,与城镇职工相比,差距越拉越大。同时,在经济快速发展,物价不断攀升的形势下,过低的工资待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加之,多数社区工作人员的档案工资自 2015年以后一直未调,导致部分工作能力强、文化程度高的优秀年轻社区工作人员,纷纷通过各种途径另谋职业,造

成了社区优秀人才的大量流失。二是补贴标准低,个人开销大。由于没有足够的经济来源,社区工作人员没有参照城镇职工可以享受到的各种补贴,诸如过年过节福利、防暑防寒等补助。因此,几年来大部分社区工作人员没有拿到除职务津贴外的其他补助,而他们个人实际用于工作的开支却不小。据调查,因经常要上传下达,联系和服务社区居民,社区工作人员仅手机话费开支一项,开支多的每人每月要超过100元,开支少的每人每月也要40~50元,若再加上应交社保和医保个人部分、上下班车费等,每月所发工资、补贴所剩无几,更谈不上养家糊口。

2、社区服务水平不能够满足居民需求。目前,社区组织虽然日益成熟,但服务水平及质量仍无法满足居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如社区居民普遍关心的公共安全问题、居住环境优化问题、文体活动组织问题等较多问题还没有完全得到有效地解决。同时,现在

的社区居委会难以发挥群众自治组织的作用,实际上每日从事大量本来由政府职能部门或社会中介组织承担的事务性工作。据我们了解,目前社区大部分时间在处于被动应付,一定程度上加重了社区的工作负担,使社区干部普遍感到工作负荷大、压力大。

3、社区运转机制不能够适应新形势。社区工作联系责任机制和工作协调机构仍不健全,社区所辖改制企业移交工作不够规范,如少数破产、改制企业移交本单位职工组织、户籍、计划生育、综合治理等关系时底子不清,情况不明,少数单位在将各项社会事务向社区移交时,不能相应积极为社区解决必要的办公用房、办公设备,不能提供必要的管理条件等等,给社区工作带来较多难度。

4、社区共驻共建的意识还不够强。目前社区建设仍停留在政府用行政力量推进阶段,社区居民和社区驻区单位参与意识不浓。一是社区居民群众中,

仅有部分热心社区建设,自主、自愿参与社区自治的群众覆盖面还不够广。二是由于体制上的原因,社区对辖区单位缺乏制约,尤其是正常上班的居民,对于自己所在的单位有着高度的依赖性,而对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较弱,社区召集会议辖区单位、居民都不够重视,社区组织活动参与热情不高,支持力度不大。不能自觉地融入社区共驻共建中来。三是社区党建联席会议、共驻共建协调会议等社区共建机制在建立操作中还存在一定困难,如何融洽社区、职能部门和驻地单位三方的关系,使之切实有效地发挥共驻共建作用,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5、社区基础服务设施不够达标。社区的基础服务设施一直显得底气不足。19个社区,仅有3个能够达到300平方米的基本标准,尤其在社区服务设施方面,19个社区基本上都没有户外活动场地;基本都没有养老、心理咨询等服务设施。对社区公共服务人力资源、设

施资源、项目资源都不能有效整合,发展思路不清晰。

三、几点对策建议

XX市委书记韩先聪和XX市委书记杨东坡在两级创新社会管理和群众工作大会上强调指出:要积极搭建一委一居两站一办社区工作新架构,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新格局。当前,社区建设正步入构建和谐社区的新阶段。为加大社区建设力度,针对社区建设的现状和薄弱环节,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是强化认识,明确目标,尽快出台加强社区建设的实施意见。目前,天长的社区建设工作处于尴尬境地。较多单位和部门存在着社区建设是所辖镇(街道)政府和民政部门的事的模糊认识。为此建议,市委、市政府要及时出台《关于加强城乡社区建设,努力提升社区服务工作水平的意见》。参照上级做法,尽快完善充实XX市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一指导、协调、督促、检查社区

建设工作。成立社区工作站。让社区工作站作为政府公共服务向社区延伸的承担部门,实现政府行政管理和社区事务的分离,做到各司其职,责权统一,逐步改变社区自治组织承担大量政府行政工作的现状,从而全面履行社区居委会的职责,广泛发动居民参与社区自治。

二是加大投入,政策扶持,促进社区基础设施整体改善。确保社区工作用房和公益性服务设施的落实,像抓村级组织阵地建设一样,对现有社区基础服务设施用房,采取政府投入主体、镇(街道)适当补助、辖区单位和包挂单位帮扶、社区自我发展的办法,力争社区办公活动用房面积在300平方米以上的五年内达到100%。同时,在制定发展规划时,将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纳入城乡建设总体发展规划,要求建设规划部门在批准新建、改建住宅小区、城镇居民区和村镇建设的规划工作时,应包括社区服务用房和居民活动场地等公益性设施建设规划,确保社区基础设施建设与

城市建设、集镇改造同步。

三是尊重历史,明确权责,确保工作经费和人员待遇的落实。结合我市实际,参照有关标准,探索制定有利于稳定社区干部队伍的薪酬标准,按照上级文件要求,社区居委会成员和专职工作人员工资收入总额原则上不低于当地上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水平,由财政纳入预算,切实改善社区干部的工资收入、福利待遇和工作条件。建立正常的晋资机制,划分补贴档次,体现干得久与干得短的差别,干得好与干得差的不同,调动其潜能,充分发挥其积极性。社区专职工作者的基本补贴及福利待遇,要根据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及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水平的增长和福利待遇的调整情况适时增长或调整。同时,按照2500户以下不低于3万元/年;2500户以上不低于4万元/年的标准补贴社区办公经费,纳入政府财政预算,并建立自然增长机制,确保所有社区工作经费随经济发展适当增长而增长。

四是部门牵头,单位参与,形成共驻共建格局。进一步建全完善党建联系会议制度,促进驻区单位主动参与到社区社会事务决策与管理中;不断规范社区辖区单位重大评选表优征求社区意见工作制度,完善驻区单位参加社区活动的长效机制;协力出台优惠政策,激励驻社区单位、各类社会组织和服务机构开发、开放社区居民所需的体育场所、图书室等活动场地,最大限度地实现社区资源共享,促进社区资源整合。

五是培育发展,积极引导、扶持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服务。营造有利于社会组织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要强化相关职能部门服务意识,如在依法登记中应简化社会组织的审批程序,创新扶持社区社会组织的政策措施;要鼓励、支持社区服务实体、慈善公益组织和专业性社会工作机构等社会组织依法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到社区开展活动;鼓励本社区的社会组织积极参与社区建设,不断拓宽服务社会的领域,提升服务社会的能

社区规划论文范文第3篇

整改方案

为扎实抓好我社区“效能风暴”活动,全面提高社区人员服务水平,我社区对照第二阶段查摆出来的社区干部及工作人员学习、思想建设、工作作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认真分析原因,提出如下整改措施: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形成原因

近年来,我社区干部及工作人员在解放思想、改变观念、依法行政、提高效率、改变作风、服务群众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离“科学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意愿还有距离,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为此,我社区通过全面查摆和重点查摆相结合、开门纳谏查摆和自查自摆相结合、群众查摆与个人查摆相结合的办法,发放征求意见表,召开组织生活会,公布投诉电话,等多种方式广开言路,广泛听取了各方面对我社区效能风暴行动的意见和建议。

(一)对社区领导班子方面的意见与建议:

1、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领导班子再接再厉,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努力为群众做实事、做好事。

2、社区领导班子要经常深入居民家中,了解居民生活

所急和所需。

3、领导干部要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提高领导干部

工作能力,树立领导干部威信,提高领导干部整体素质。

4、希望领导班子成员更好地为社区干部及工作人员提供合理化决策和建议,以便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5、建议社区领导班子加大领导力度,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良好形象。

(二)对社区干部的意见与建议:

1、要进一步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加强干部服务意识,坚定理想信念。

2、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树立廉洁自律意识。

3、落实作风责任制,从实际出发,加强社区作风建设。

(三)对社区工作人员的意见与建议:

1、群众关心的各项政策宣传要更新形式,注重实效。

2、为辖区居民办事的过程中态度要亲切。

3、加大宣传力度,让辖区居民懂得自己的身边遇到什么事可以通过什么途径来解决。

存在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

1、有的领导和工作人员服务理念淡薄,服务观念显失,不能换位思考,对自身的地位和作用缺乏正确认识,从而造

成社会责任感淡漠,服务意识淡化,不能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从而影响了社区工作的效能。

2、监督机制还缺乏严肃性,监督的合力还没有形成,且重事后监督轻事前监督,监督的实效没有真正体现。针对这些问题和根源,迫切需要通过加强效能风暴行动,进一步加强全体社区领导班子、干部、工作人员的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提高干部业务素质,转变工作作风,同时加强宣传,争取各级各方面的理解和支持,努力开创社区工作的新局面。

3、有的干部思想僵化、固步自封,总认为自己的部门职能较弱,求稳怕乱,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工作中畏首畏尾,得过且过。

4、管理规章制度的不够健全,造成少数工作人员作风松散,纪律松驰和工作不作为的问题。

二、下一步整改措施

加强行政效能建设是实践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是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干部队伍素质,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重要措施。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依法行政能力的高度,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加强行政效能建设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加强行政效能建

设,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工作效果和工作效益。

针对存在的问题,特制定如下措施:

1、干部“明区域、定责任、立承诺”。针对辖区居民群众需求全方位、多层面、多领域的特点,注重针对性、实效性和广泛性,着力解决居民群众诉求的各种难事,将工作职能、工作分工、联系电话等内容公布于众,方便与居民保持联系;对居民反映求助的事,分类进行处理,一般性事务,由社区责任人现场处理,登记备案,需要协调处理的工作,向***汇报,并带回所属社区协调处理并将办理结果反馈给当事人。

2、服务“全天候、全方位、全覆盖”。在做好业务工作的同时,学习掌握工作方法,提升综合办事能力,变以往只管一线,为独当一面,打造出一支“专业全能”的复合型干部队伍。实行一人负责一个区域制度,管理责任和服务措施等各项任务落实到人,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服务新模式,在干群之间建立民情信息沟通网和干群感情联络网,提高服务覆盖率。

3、塑造好整体形象,社区干部要带着课题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广泛听取社区居民的意见、建议,并详细记录我社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在例会上交流讨论,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方法。

4、班子成员按照分工不同,侧重解决社区居民生活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确保社区领导班子、干部及工作人员接待来访群众热情,在工作中要认真倾听群众的有关要求,接受群众监督,让社区的工作更上一层楼。

社区规划论文范文第4篇

社区教育发展规划

为全面推动社区教育发展,促进学习型社会建设,充分利用社区内的教育资源,立足社区、依靠社区、服务社区、建设社区,大力发展社区教育,推进全民终身教育,提高社区全体成员的整体素质和生活质量,加快“学习型社区”创建步伐和学习型社会建设。结合**社区实际,特制定本实施规划。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出发,全面推动社区教育,促进终身教育文章来源于-http:///体系的建立和学习化社区建设,为大力推进社区建设,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社区教育体系,建立与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相适应的终身教育体系奠定基础。

二、基本目标

社区教育是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充分利用各类教育资源,以全体社区市民为教育对象开展的旨在提高全体社区成员素质,促进社区建设和发展的全员、全程、全方位系列教育。

学习型社会是以终身教育体系以及学习型组织建设为基础,保障社区成员受教育权利并满足其终身学习需求,从而提高社区成员素质和"两个文明"程度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社区。

**社区要在三至五年内实现下列目标:

进一步推进教育社会化示范工程,促进社区教育向社会化、法制化、科学化方向发展,逐步形成社区管理与依托社会组织教育相结合,社会广泛参与的社区教育工作格局。

有计划地发展各类市民教育,实现社区各类教育资源的统筹、衔接、沟通,基本构建**社区区域终身教育体系;建设社区教育组织网络,实现纵向社区、共建单位,贯通的全方位覆盖教育;实现学者有其校的多种方式、途径的创新教育;创建学习型家庭、学习型组织和学习型楼群,为最终建成学习型社会奠定基础。力争用五年时间,在全市率先建成学习型社会的社区。

三、主要任务

(一)进一步建立、健全社区教育的管理体制

1.建立社区教育委员会领导小组

建立“**社区教育委员会领导小组”,由社区主任任社区教育委员会主任,由主管社区教育的副主任、委员、社区共建单位负责人、辖区学校、单位主要相关部门领导和聘任街道、市有关教师为成员。委员会领导小组实行例会制度。

社区教育委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社区居委会“副主任室”,具体负责制社区教育发展规划和实施意见;研究社区教育管理,运行机制等;推进规划的落实,对社区教育进行指导、联系、服务;组织培训社区教育的有关人员等。

2.建立社区教育协会

依照"加强社区居民自治组织建设"的发展原则,探索建立社区教育协会,不断提高社区教育管理的社会化程度,逐步形成社区管理与依托社会群众组织教育相结合的社区教育工作格局。协会作为社会参与的群众组织,主要是开展社区教育活动和社区教育志愿者活动,积极宣传、推进社区教育。会员包括社区教育管理干部、社区教育工作者、社区教育志愿者等。理事会成员由社区干部、社区教育专家、学者、知名人士和街道主管干部组成。

3.设立社区教育培训中心

社区教育培训中心,要在多功能、服务型、开放式特别是在提高市民素质教育开发上,发挥社区教育的龙头作用。为加强协调和统筹,负责制定社区教育计划,指导组织社区教育培训,编写教材,协助文明社区创建工作,实施对文明市民学校的组织指导。

(二)建立全方位、立体式社区教育培训网络

1.健全三级纵向培训网络

一级为社区党校;办公室设在社区居委。

二级为社区居委会文明市民学校。朝着"三个自我"(即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方向,加强基层社区教育建设。

三级为社区其它的市民培训学校,“学生假日学校”、“市民各类培训班”。实现教育培训实体"五有"即健全的组织管理、适用的教育场所、适应的专兼职师资队伍、实用的市民教材、必要的教育投入。

2.建设各类教育指导服务小组,健全横向网络

发挥特色优势,健全五项教育工程(即胎教、家教、特教、外来人口教育、社区教育中心),在五个指导服务小组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培训建设,合起来分别为:普法教育(公德教育)、健身教育(医疗保健)、妇女教育、婚姻教育、家政教育、科普教育、社会文化(休闲教育)、婴幼教育(要在"胎教"基础上扩展)、青少年教育、成年人文章来源于-http:///教育(从业教育)、老龄教育、特殊教育、外来人口教育,在街道业务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建设成不断完善的专兼职教育的

横向网络。

(三)形成适应社区市民多种需求,重点突出,针对性强和多内容、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开放灵活的大教育体系。

1.大力加强社区教育中心建设,积极发展市民实用技术、职业技术教育、基础教育;

2.发挥基础优势,为社区适龄人口提供高水平、高质量的基础教育和岗位技能教育;

3.统筹

、优化配置教育资源,利用市技工学校的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实体,发挥社区成人教育力量和社会力量办学实体作用,提供多样的职业文化教育培训;

4.充分发挥三级学校的作用,并与各种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相结合,为社区居民提供便捷的社会经济生活、法律法规、社会公德、科学普及等培训服务;

5.结合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协同社区内中小型企业推进教育制度的建立,利用社区教育资源,为企业员工进行岗位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

6.积极组织青少年开展社会公益活动,以及其他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校外教育活动;

7.充分发挥各类教育指导小组作用,针对专门人群、专项需求,提高胎教、特教、家教、外来人口教育、妇女教育、医疗保健、婚姻教育、老龄教育等专门教育、专项教育的水平。

(四)推进具有时代特色学习型组织(学习型单位、学习型组织、学习型家庭、学习型楼群)的创建,为21世纪成为"人人皆学之区"奠定基础。

(五)建立一支高素质、专兼结合的社区教育工作者队伍。通过选聘、兼课、培训方式,使之成为一支能够适应社会化管理并具有一定理论研究能力的社区教育管理队伍。

(六)加强理论研究,不断总结实践经验。在社区中学、小学、幼儿园等教育部门,设立**社区教育研究室,加强社区教育理论研究并与社区教育协会的工作相结合,提高理论水平,取得研究成果。与市**中学合办不定期《社区教育》小刊,做好经验交流、理论成果推广以及咨询服务工作。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宣传,提高认识

做到三个结合:即结合和市、街道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纲要的学习贯彻、结合可持续发展和社区建设的重要任务、结合终身教育理念的确立,进行广泛宣传,提高认识。

充分利用黑板报、墙报、宣传窗等多种媒体进行宣传。宣传窗重点栏目要增加社区教育的宣传内容。

探索社区教育及学习型社会的理论与实践,纳入到社区干部干部、骨干居民、学习型典型家庭示范户的学习之中。

围绕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每年确定一个主题,开展一次学习型社区宣传教育活动。

(二)实现社区教育的"三个纳入":即纳入社区社会发展计划、纳入区社区建设的计划、纳入文明社区创建计划。

(三)实现对社区教育计划的"三个督查":即人大、政协代表的法律督查、社区居民代表的民主监督、街道及上级的工作督查。

(四)保证社区教育的经费投入。结合社区教育实际,每年安排社区教育经费,每年递增8投入,采取向单位赞助经费,市民个人投入,上级补助和社区自筹,用于增加设备、改善条件、开展教育培训及咨询等。

(五)加强推进学习型社区建设,大力推进社区教育与社区文化、社区体育、社区科普、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紧密结合。深入进行社区教育与社区发展、可持续发展与提高社区人口素质等研究,形成具有指导意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具有可行性的研究成果。

(六)推动区域内的资源共享。辖区中、小学、职业学校、幼儿园、其他教育机构和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共建单位等要有计划地积极参与社区教育工作,向社区成员开放必要的教学场地和活动设施,为社区成员参加教育培训提供服务。要在资源开发与共享中建立稳定的三大教育教育基地(社区居民素质教育基地、社区青少年教育基地、社区婴幼儿教育基地)。

(七)依据上级街道、市的有关标准,适时评选社区教育的先进楼群、先进家庭示范户、先进个人,抓好典型,表彰先进,全面带动学习型社区建设。

附件:**社区十大教育培训工程

1、大力开展下离岗市民技术教育和培训。使市民掌握1项实用技术。在培训中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培训原则,以培训为手段,提高市民上岗技能素质。

(1)、大力开展《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纲要》为主要的知识培训,市民每年接受2次以上培训,每年达到3000人次。

(2)、科普知识培训。按照现代新科技知识培训市民,每年计划完成200人以上培训的骨干培训目标任务。

(3)开展岗位技能证书培训。推荐市民,向街道或市劳动与就业中心推荐培训人员,以专业的单科教育,取得证书培训。

2、对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单位)开展创建学习型企业活动,每年至少有一个企业(单位)开展创建活动,并按照“创建学习型企业”标准组织实施。

3、开展计算机和外语培训。联合社区有关单位,对市民开展计算机培训,学习办公基础知识和相关的软件,每年培训不少于50人。同时,对青年人开展英语培训,学习简单的日常用语。利用节假日对中、小学生开展上述活动。

4、开展青少年社区教育活动。为加强中小学生的素质教育,提高他们对社会的认知能力,增长社会知识,培养爱祖国、爱家乡、爱集体、爱劳动的精神,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组织1—2次的青少年社区活动,并纳入教学计划做出安排部署,年底撰写活动总结。

5、对外来务工经商人员开展有关法律、法规,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教育,使他们遵纪守法,诚实劳动,文明经商,力争培训率达到80以上。

6、坚持开展法律、社会公德和公民道德教育。为了提高社区居民的法制观念,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维护社会的稳定,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同时,要充分利用广播、标语、橱窗等形式加以宣传。

7、开展文明生活教育、心理和健康教育活动。为了提高社区居民崇尚科学、学习科学、应用科学的科学意识,反对封建迷信,改变生活陋习,提高生活品位和生活质量,保障社区居民的身心健康,社区中心将大力开展科普教育,利用多种形式宣传科普知识;

8、开展社区老年教育。为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使他们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根据老年人的特点,开展多种文化、体育活动,并为开展活动创造条件,使60以上的老年人参加相应的活动。

9、做好学习型楼群、学习型家庭的试点和普及工作。社区教育协会制定“学习型楼群标准”和“学习型家庭标准”。选择一个小区(天一家园)为学习型小区试点,选择20户家庭为学习型家庭试点。总结经验,逐步推广,每年召开一次学习型家庭(户)的交流会或研讨会。

10、开展其它教育培训活动。根据三个文明建设的需要,适时开展时事政治、政策法规、人口知识和计生等方面的教育,使我镇社区居民紧跟形势,与时俱进。

西北街道**社区

2006年3月

社区规划论文范文第5篇

努力开创社区党风廉政建设新气象

十字街街道建设桥社区党支部

建设桥社区隶属南昌市西湖区十字街街道管辖,面积0.5平方公里,居民5700人,中共党员316人,驻地单位有南昌福田物业、千禧城置业等2家。2003年8月31日,胡锦涛总书记亲临建设桥社区视察后指出:“看来,这个社区功能齐全,服务完善,今后社区建设的模式就要朝着这个方向发展!”这既是对我们工作的充分肯定,也是对我们的鞭策与激励!

建设桥社区先后被评为“全国文化先进社区”、“全国百佳学习型社区”、“全国学习型家庭创建示范社区”、“全国妇女健身示范社区”“全国首批绿色先进社区”、“全国社区商业服务示范社区”、“全省建设示范社区”、“全省十大文明社区”“江西省廉政文化建设示范点”,市“十大文明社区”、“三八红旗集体”、“青年文明号”、“平安社区”等;社区党支部先后被评为省、市“城市社区党建红旗单位”,市、区“先进基层党组织”,并被评为全市第一个的“五星级社区党组织”。近年来,建设桥社区党支部按照上级纪委的部署和要求,围绕“改革创新、防惩并举、统筹推进、重在建设”的工作思路,紧密结合社区实际,以建设和谐社区为目标,促进廉政勤政为重点,以实施“基层基础工程”、“制度创新工程”、“廉政文化工程”等三项工程为切入点,积极探索加强社区党风廉政建设的新途径、新办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实施基层基础工程,着力抓好“二个优化”

我们把社区党风廉政建设纳入目标管理,纳入社区党支部的整体规划,做到同规划、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同落实。社区党支部从夯实基础工作入手,在社区党风廉政建设的组织建设、和队伍建设上逐步实现了二个优化。

一是优化组织机构,建立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为了抓好抓

实社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社区成立了由支部书记担任组长,副书记担任副组长,支委委员为成员的社区党风廉政建设领导小组,协调指导开展社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支委会通过开展创先争优教育主题实践活动、“红五星党员先锋行”等活动在居民群众当中牢固树立起威信,初步形成了组织健全、领导有力、配合协调、运作有效的廉政工作网络。

二是优化队伍设置,设立了“七岗”“七员”。为把廉政建设融入到服务居民工作中,设立了党建工作岗、公益服务岗、参政议政岗、民主监督岗、治安维护岗、环境美化岗、文明新风岗等“七岗”,在岗位上设立了政策宣传员、信息联络员、治安巡逻员、纠纷调解员、卫生监督员、活动组织员、居民服务员等“七员”。通过岗位作用的发挥、人员特长的施展,拓展了廉政活动空间。

二、实施制度创新工程,着力开展“4+1”工作模式

依靠制度是做好反腐倡廉工作的根本途径,是开展社区党风廉政建设的有力保证。建设桥社区党支部经过多年工作探索,总结创新出一套基层社区党风廉政建设“4+1”工作模式。

“4”是指建立四项工作制度。一是社区党风廉政监督室工作制度。监督相关决议执行是否到位,社区重大事项是否经过社区两委会议、民主协商议事会、党员大会和居民代表会议讨论,是否实行社区党务、居务公开;对近年来社区新出现的许多组织及其工作人员的违法乱纪和不正之风行为进行有效监督和内部处罚,将廉政建设涵盖社区所有的自治组织、中介组织和群众组织,不留空白和死角。二是社区党风廉政监督员制度。社区聘请10名党员干部和居民代表担任社区党风廉政监督员,公开亮明身份和举报电话,设立意见箱,收集廉情民情信息,加强社区党员干部违法乱纪和不正之风行为的监督,加强对居住在社区内的党员干部“八小时之外”行为的监督。三是走访党员群众制度。社区党员干部通过分片包楼院形式,定期入户走访居民,每月不少于10户,主动收集、及时反馈民生问题四是社区纪检工作例会制度。每季召开一次社区党组织纪检委员工作会议,研究处理党员群众反映的问题、意见和建议,

督促社区党组织、居委会和有关部门处理。

“1”是指制定一项管理条例,即社区党员干部纪律处罚条例。按照社区党员干部及社区工作者的工作内容细化考核项目,由社区每年进行一次积分考核,并对考核结果排名靠后的社区党员干部和社区工作者进行诫勉谈话,同时将考核结果上报街工委,作为调整基层干部的重要依据。

三、实施廉政文化工程,着力实现“三个创新”

我们把廉政文化建设做为加强社区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载体和抓手,在探索社区廉政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实现了“三个创新”。

一是创新活动阵地,办好“一个园地、四个基地”。 在市、区纪委的直接关心、指导下,充分利用社区内优美的居住环境,投资7万余元,建成全国首家社区廉政文化主题园区——“清风园”,园区分廉联柱、美德墙、爱莲池、连心桥、廉石路、路幔、清风展、廉政文化长廊等8处文化景观,使廉政文化散发出无穷的魅力,社区党员干部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廉洁意识,不断提高拒腐防变能力。依托社区党员之家建立廉政教育培训基地,组织党员看廉片、听廉课、根据小区内私营业主较多的实际,开展“讲诚信、促发展”等主题教育;依托社区文化多功能中心建立廉政文化活动基地,编排廉政文艺节目、组织廉政文艺演出;依托社区阅览室建立廉政文化艺术基地,举办廉政文化书画展;依托社区阅览室建立廉政理论学习基地,组织社区党员、干部开展读廉书、写廉文、做廉人等学习教育活动。

二是创新活动载体,开展“四德四心”活动。为拓宽途径,增强廉政文化的影响力、渗透力和感染力,将社区廉政文化延伸到进楼宇、进家庭、进商户、进单位,通过开展家庭美德有孝心,社会公德有爱心、职业道德有诚心、从政之德有公心等主题活动,在社区形成了浓厚的讲廉、书廉、画廉、论廉的廉政文化氛围。

三是创新活动组织,抓好“一室”、“一团”建设。办好社区“党风廉政监督室” 举办廉政讲座、反腐倡廉典型报告会10余场;组织好“清风艺术团”进行说廉、唱廉、演廉等廉政文化汇演活动

30余场,为宣传廉政文化,营造良好社会环境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通过实施“三项工程”,使社区呈现了四个明显变化:一是增强了居民对社区工作的信任感。二是提动了基层民主建设,社区“党务、居务公开”工作成效明显提高。三是提高了社区工作者的廉洁自律意识。四是社区居民群众廉政意识、监督意识明显增强。两年来,社区“居务公开”达到了100%,社区为居民解决实际问题260余件,群众对社区工作的满意率达99%。

我们在抓社区党风廉政建设上,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上级党委、纪委的要求,与其它兄弟单位比还有差距。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拓宽思路,不断创新工作的方式、方法,进一步完善社区党风廉政建设的长效机制,努力推进社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

十字街街道建设桥社区党支部

社区规划论文范文第6篇

近年来, 在居住社区的建设过程中越来越多环境好、规模大、功能齐全的社区逐渐建立起来, 相对于以往的社区建设具有很大的优势, 但依旧存在着较多的不足及缺陷, 因此有效的现代化居住社区建筑规划理念的应用及实际运用过程中的总体规划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不仅能提高居民的舒适程度, 还能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 完善其基础设备, 为社区居民提供便利的服务。本研究首先针对现代居住社区建筑规划的相关理念进行了分析, 继而提出了相应的建筑规划原则及具体的居住社区建筑规划的总体规划方式进行了分析。

1. 现代居住社区建筑规划的理念分析

现代居住社区建筑规划理念主要包括以下几点:首先是环境景观的良好性理念, 主要是指居住环境资源的共享性, 在规划过程中公共设施与绿地应尽量进行均衡协调分布, 使得每一户居民均能享受良好的居住环境, 针对资源无法进行均衡共享的现象应及时给予相应的补救措施, 创造相应的景观进行填补[1]。此外, 还应注意控制物理环境的良好性, 让每一户用户能感受良好的通风、采光及日照, 减少噪音的感染, 提高居民的舒适度;第二是社区理念, 现代居住社区在建筑规划的过程中为了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 应建设相应的物质基础, 树立社区理念, 将社区理念贯彻在整个建筑设计及施工过程中去, 根据地理位置、实际情况添加各种配置, 健全小区的功能, 提高社区居民的归属感及幸福感;最后是自然理念, 居住社区建筑规划过程中应树立生态化的整体环境, 利用建筑周边的自然资源通过合理规划及设计形成一个自然、和谐的居住社区环境, 通过对自然环境进行加工及改造创造具有特色的居住环境, 让居住在社区生活过程中紧密与大自然联系, 共同和谐发展。

2. 现代居住社区建筑规划的原则及其总体规划方式

2.1 现代居住社区建筑规划的原则分析

在现代居住社区建筑规划过程中的原则为下:首先是规划过程中以人为本的原则, 在现代化居住社区建筑规划过程中首先应考虑以人为本的原则, 深入分析建筑物周围的环境及人们生活方式的基础上建设更能符合及满足居住居民生活要求的建筑, 利用各种能够利用的资源提高件数设施的数量及质量。第二是总体规划过程中的靠操作性原则, 现代居住社区建筑规划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建筑所处地理位置的实际情况, 加强地形地貌特征的分析, 为合理规划提供有力参考。最后是绿色生态性的原则, 为了增加现代居住社区建筑长时间使用过程中的生态效益, 应在规划过程中纳入绿色生态的原则, 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重视生态平衡及和谐发展[2]。

2.2 精心对现代居住社区建筑进行选址

现代居住社区建筑的选址尤为重要, 直接影响着社区居民居住的自然环境及人文环境, 在现代化居住社区建筑的总体规划过程中首先应确定小区的地址, 针对小区周围的自然环境、人文特点及地形地貌等进行综合考察, 保证在建筑规划过程中每一户居民均有足够的采光及日照, 注意建筑物的朝向, 避免将建筑物规划在风口位置, 减少风吹侵蚀建筑的现象出现, 提高现代居住社区建筑的稳定性, 与建筑周围环境进行综合考虑及规划, 减少污染现象的出现。

2.3 针对现代居住社区建筑进行合理布局及设计

在针对现代居住社区建筑实施相应的布局及设计过程中应充分针对居住居民的出行及日常生活情况进行相应的考虑, 将建筑周围的自然环境纳入居住社区建筑的规划过程中, 针对道路、绿化带的分布情况对社区建筑的分布、朝向等进行合理规划, 提高居住社区建筑整体规划的合理性及舒适性, 提高居住居民的生活质量[3]。在实践的社区建筑合理布局过程中相应的设计人员应针对建筑周围地形及自然环境等进行综合性的考查, 考虑相应的公共设施设置情况, 提高社区建筑的整体性及合理性, 提高社区建筑的整体美感。

2.4 针对现代居住社区的自然景观及人文景观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

现代居住社区规划设计过程中的景观规划属于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现代居住社区的自然景观及人文景观规划设计的主要目标为满足居住居民的群体个性化需求及多元化需求, 将居住居民的安全及舒适程度放在首位, 在对居住社区建筑景观实施规划设计的过程中首先应针对小区的自然环境进行分析后, 将居住社区建筑的具体景观规划方向及预期目标进行确定, 综合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设计及规划[4]。

3. 结语

在进行现代居住社区建筑规划过程中应立足于现代居住社区建筑规划的具体理念的基础上, 遵循现代居住社区建筑规划的原则, 实施相应的精心对现代居住社区建筑进行选址、针对现代居住社区建筑进行合理布局及设计及针对现代居住社区的自然景观及人文景观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等措施及途径, 提高现代居住社区的和谐性、舒适性、美观性, 提高现代居住社区的服务功能, 提高居住居民的生活质量。

摘要: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及城市化进程速度的加快, 现阶段的现代化城市基础设施逐渐完善, 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居住社区建筑的总体建设及规划。现代居住社区建设过程中为了健全现代居住社区的使用寿命、提高居民的舒适度, 完善各项建筑服务功能, 针对现代居住社区应用了相应的建筑规划理念及总体规划措施。为了分析现代居住社区建筑规划的理念及其总体规划方式, 笔者针对现代居住社区建筑规划的理念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现代居住社区,建筑规划理念,总体规划

参考文献

[1] 陈海涛, 杨英姿.现代居住小区规划设计探讨[J].引文版:工程技术, 2015, 26 (6) :137-137.

[2] 刘存发.浅谈现代居住小区规划建筑设计新理念[J].城市建筑, 2014, 20 (21) :59-60.

[3] 张杰.现代化居住小区的建筑规划设计分析[J].工程技术:全文版, 2016, 30 (6) :00228-00228.

上一篇:国际法博士论文范文下一篇:税收立法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