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发展范文

2023-09-16

乡村旅游发展范文第1篇

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把发展乡村旅游

与休闲观光农业放到解决“三农”、努力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来认识,县、镇、村各级政府领导对发展乡村旅游的态度必须高度统一,努力挖掘本地乡村资源。

规划先导,有序发展。一方面,必须倾听专家的建议意见,开发出切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另一方面,按规划要求,滚动推进,从而极大地提高乡村旅游建设效益,提高乡村旅游产品格调与品位,形成我县乡村旅游特色,确保产品的生命力与吸引力。

出台政策,扶持发展。在乡村旅游起步阶段,确保与体现政府的投入主导作用,形成相配套的战略与信贷政策。对于乡村旅游发展中涉及少量的建设用地,建议相关部门研究建立少量土地用于发展乡村旅游的流转机制。同时,依据我县实际,完善土地与产权的配套政策,形成资产,解决以资产向银行进行抵押信贷的问题,从而建立自身造血机制。建立考核、奖励政策;形成全社会主流舆论导向,完善配套服务设施,切实为镇、村级和工商业主参与建设提供技术要素支撑。

汇聚资源,集中突破。乡村旅游的发展最困难的是启动阶段的投入问题,精心选择目标,汇聚全社会资源,集中一点,重点突破,就能释放出无限的乡村旅游发展潜力。

注重品牌,形成特色。我县乡村旅游的特色切入点要放在水乡、田园上,要做足水的文章,做好田园风光的营造。在乡村旅游建设过程中切忌单凭个人好恶,随意设置与取舍,要多做市场调研、多听专家意见、多注重保留自身特色。西塘古镇能吸引众多眼球的主要要素是河道纵横、明清建筑连片,如果全部是现代化的居民小区,也就失去了古镇特色,也形成不了今天的市场。

注重菜肴,配套礼品。为“农家乐”经营户进行免费培训,组织力量开发品牌菜肴。我县先后举行过河鲜美食节与渔文化节十大金牌菜肴评选活动,对乡村旅游的菜肴形成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今后应多举办此类活动,而且着眼点要土、特,依托我县现有的菜肴资源,搜集有地方特色的家常菜,最终形成具有吴根越角的江南水乡气息特色的品牌菜肴。乡村旅游的另一个节目是购物,虽然我县有众多的农副产品,且均有携带方便的礼盒装,但特色不足、品牌不响、农副产品的标准化程度还得进一步提升。

锁定市场,总体营销。乡村旅游的主体是农户或工商业主,在启动初期,由于受个人素质、理念及财力等制约,一般主动营销的行为较少,大多靠客人的口碑传播。因此,主管部门应承担起协调组织的职能,把全县的乡村旅游产品整体打包促销,在较短时间内形成品牌效应。如果行业达到一定规模可考虑建立县乡村旅游协会,通过协会自理、自律进入市场。

正确导向,延伸经营。在工商业主建设的乡村旅游点上,农民除了土地租金收益外,自身只是一个打工者,加上自种自收农产品的附加收益,客观上讲农民是增收了,但未能最大化地享受发展成果。为此,引导乡村旅游发展一定要坚持政府与个体工商业主并进的建设策略。还要关注要素支撑并进,努力在农家住宿、农产品购物、农家娱乐活动参与等环节上延伸经营,提供服务,实现多点效益并举的目标。

配套服务,完善设施。乡村旅游在发展进程中,消防、卫生、工商、农经、公安等职能部门要主动介入管理,从实际出发提出各类标准要求,努力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杜绝放任自流的现象。针对我国的休假制度调整,短线旅游不断升温的现状,交通方面尽早与上海协商,努力把**公交与上海公交网络贯通。同时,须尽早完成标牌、标识、旅游咨询中心等配套设施建设,从方方面面营造乡村旅游发展的条件和环境。

乡村旅游发展范文第2篇

[摘 要] 乡村旅游是在乡村地区开展,以乡村独特风土民情为依托的旅游活动。西安地区乡村旅游形式较简单,主要表现为以乡村地区特有的民俗风情和独特的饮食文化为“卖点”,吸引旅游者游览的形式。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问卷调查法等方法,通过对西安乡村旅游发展进行整体分析,通过专家打分对相应指标评分,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指标权重,找出限制乡村旅游发展动力的限制性因素,并据此提出有相应的解决措施,以保障乡村旅游持续发展。

[关键词] 全域旅游;乡村旅游;发展动力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Power of Rural Tourism in  Xi’a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Global Tourism

Zhang Liang1,Dong Jing2

(Shaanxi Radio and TV University,Xi’an 710119)

Key word: global tourism;rural tourism;power of development

一、緒论

“全域旅游”的理念早已提出,2016年1月,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在全国旅游研讨会上首次明确提出全面推动“全域旅游”发展的战略部署,将 “全域旅游”理念提升到了新的高度,并且提出要全面推动全域旅游的战略部署,随后发表署名文章《全域旅游大有可为》,国家旅游局公布了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名单,此后,各地开始全面推进建设全域旅游。

“全域旅游”应突出“全”。一个区域只有在 “八全”(全要素、全行业、全过程、全时空、全方位、全社会、全部门、全游客)理念的指导下,树立资源观、产品观、产业观和市场观,才能因地制宜探索符合地域特色的旅游发展模式,最终促进旅游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1]。“乡村旅游”的基础是农业,载体为农村,主体是农民[2]。笔者认为乡村旅游是发生在乡村地区,以乡村地区特有的多种民俗风情、田园风光、特色饮食等为吸引物,能够为旅游业所利用,并能够为乡村地区带来旅游收益的活动都可以称之为乡村旅游。乡村旅游的核心是突出其特有的“乡村性”和“田园性”,主要客源地应该来自于乡村之外的城市地区,以独特的乡村风光和风土民情为主要吸引物。

当前,西安及周边地区的乡村旅游形式主要为乡村特色饮食品尝、风土民情的展示以及乡村地区优越自然景观的欣赏,对于周边城市居民有一定的吸引力。

二、全域旅游背景下乡村旅游发展的动力指标体系

乡村旅游的全域旅游发展动力系统源于多方面因素,本文把发展动力系统主要分为三个方面,即:吸引力系统、推力系统、支持和保障系统,三方面主要因素相互协调,共同构成乡村旅游的动力发展机制,完善乡村旅游的 “全域旅游”发展机制。

(一)吸引力系统。 主要指乡村旅游地对旅游者的吸引力,吸引力大小是发展全域旅游的基础。本文认为吸引力系统由多种吸引要素构成,主要为:乡村旅游地旅游资源的特色及禀赋状况、旅游资源集群状况、乡村旅游地的文化氛围。

1、旅游资源的特色及资源禀赋状况是乡村旅游地发展旅游业的基础,资源禀赋状况对旅游地发展旅游业的影响,旅游地的资源禀赋状况主要与旅游地景区、景点的数量,旅游地景点特色突出程度。2、旅游资源的集群状况是旅游地吸引力大小的重要因素,是发展全域旅游的基础。旅游资源主要包括自然旅游吸引物和人文旅游吸引物,是传统观光度假型旅游业发展的载体。对乡村旅游地而言,旅游资源集群状况主要与资源禀赋状况有关,主要是指乡村旅游地旅游吸引物在旅游地的分布密集程度和旅游资源相对其他相似地区的优势两个方面的主要因素。3、旅游发展的核心是文化[3],对于旅游者而言,旅游地居民的文化素质水平是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的核心要素之一。乡村旅游地的文化氛围还包含旅游地发展历史的发掘程度;旅游地历史遗址、遗迹的数量;旅游者对旅游地形象的评价等内容。

(二)推力系统。 主要指在全域旅游背景下,推动乡村旅游发展的一系列因素,主要有:政府的政策倾向、乡村旅游地及周边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乡村旅游地产业结构的协调程度等因素密切相关。

1、政府政策倾向对旅游业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政府对发展乡村旅游的态度、旅游业相关法律、法规完善程度以及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乡村旅游的发展,特别是在全域旅游背景下,乡村旅游的发展必然要求政府完善政策保障机制,保障旅游市场规范有序和游客的合法权益。 2、乡村旅游地及周边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对全域旅游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良好的经济基础有利于旅游基础设施的完善,使旅游者能“进得去且能留得住”。良好的经济基础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稳固的经济基础,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客源市场。良好的经济基础主要包括人均GDP(元/人);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的高低等因素。3、乡村旅游地产业结构协调程度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旅游业具有很强的关联性,与相关产业相互配合才能促进乡村旅游的发展。因此,乡村旅游地产业结构的协调程度一方面主要指旅游相关产业的发展水平,另一方面还与相应的人才培养体系的完善程度有密切关系。

(三)支持和保障系统。 是指支持旅游吸引物及直接接触旅游者的旅游部门及存在发展的环境系统。彭华(1999)提出,旅游支持系统是由社会、文化、经济与自然共同构成的旅游大环境,对区域的旅游吸引起着很强的辅助作用,同时也能对区域的旅游产品生产供给进行制约,深刻影响着旅游活动的质量和旅游决策行为[4]。因此,支持、保障系统是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主要包含乡村旅游地基础设施完善水平、乡村旅游地服务水平、乡村旅游地的生态环境质量以及当地居民对旅游者的态度等因素。

1、乡村旅游地基础设施完善水平是发展全域旅游的重要物质基础和保障。主要包括乡村旅游地的可进入性;交通设备设施的完善程度;通讯设施的完善程度;乡村旅游地医疗水平的高低等因素。2、乡村旅游地服务水平是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乡村旅游地的服务水平主要包括旅游地的餐饮、客房服务水平;乡村旅游地的卫生状况;特别是旅游厕所的数量在全域旅游中尤为重要,全域旅游的发展要求以旅游厕所为代表的公共基础设施供给上要有所突破,因此,旅游厕所的数量对全域旅游的发展尤为重要。3、乡村旅游地生态环境质量是吸引旅游者前来游览的基础和核心。城市居民到乡村进行旅游,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体验与众不同的生活环境,因此,乡村旅游地的生态环境质量对于发展乡村旅游至关重要。乡村旅游地生态环境质量主要包含以下因素:旅游地空气质量优良率、旅游地的植被覆盖率。

三、全域旅游背景下乡村旅游发展动力机制的分析

(一)吸引力系统

1、西安市乡村旅游资源相对丰富,市区及周边地区乡村旅游资源均有分布,市区内的永兴坊以陕西关中特色饮食品尝为代表。秦岭地区环境优势明显,主要以农家采摘、特色饮食品尝和登山体验等为主要内容的乡村旅游。整体上,西安及周边地区乡村旅游资源较为丰富,其特色旅游产品对于旅游者有较强的吸引力。 2、乡村旅游地的文化氛围相对浓厚,但游客对本地区独特民俗的了解程度较低。关中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本地区居民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俗习惯,而本地区的悠久历史和独特民俗的挖掘层次较低,游客难以深入了解。

(二)推力系统

在2009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提出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性产业和人民群众更满意的现代服务业[5],这体现了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2014年,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了新的发展理念,提出旅游业转变方式[6]发展,对旅游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部署。乡村旅游是旅游业的重要方式之一,乡村旅游的发展有助于旅游业的整体发展。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具体要求是进行美丽乡村建设[7],从这一角度看,乡村旅游的发展是提高乡村价值的重要途径。通过发展旅游业,发挥其带动作用比较强的特点,带动餐饮、住宿、交通等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还能带动就业、增加外汇收入、加快货币回笼、平衡地区经济发展等优点。

正因为发展旅游业有诸多优点,因此需要国家和地方政府在相关法律法规方面加以完善,虽然国家已经出台了诸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旅行社条例》等法律、法规保障旅游者合法权益和规范旅行社行为,但依然有强制购物、游览时间缩水等侵害旅游者权益的行为发生。

旅游业发展与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同时还与居民的闲暇时间有密切关系。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提高了居民的收入水平,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西安是陕西省省会,经济发达,经济总量在全省中占有重要地位,西安市旅游资源丰富,基础设施相对完善。

(三)支持保障系统

1、西安市及周边地区,乡村旅游地交通等基础设施相对完善,旅游地可进入性较强,游客可以方便的进出景区。但是乡村旅游地的医疗设施水平相对落后,不能满足旅游业发展的要求。2、旅游地服务水平方面。景区的整体卫生状况良好,能够满足旅游者的需求,但景区旅游厕所数量较少,设施落后,不能满足当前旅游者的需求。3、乡村旅游地生态环境质量方面。西安市乡村旅游地大部分位于城市周边地区,有部分乡村旅游地临近山地,环境普遍较好。相对于生活在城市中的居民有很大的吸引力。

四、AHP层次分析法的含义及相关分析

(一)层次分析法的相关含义。 层次分析法是将与决策总有关的元素分解成目标、准则、方案等层次,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决策的方法。本文通过采用层次分析法对西安市乡村旅游发展的动力进行系统分析,通过专家打分法对所有指标进行评分,为各项指标的最终计算打下了基础。

(二)运用层次法计算。 本文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西安乡村旅游发展动力的指标权重,采用1——9標度法,请专家对各层指标进行两两比较并进行打分。    通过请专家打分法,确定了各个指标要素的得分,通过相关软件计算得到各个指标的权重如下:

五、结论分析及改进措施

根据层次分析法分析,在全域旅游发展的背景下,西安市乡村旅游发展动力主要是源自于资源本身的吸引力方面,而支持保障系统相对欠缺。资源本身的吸引力主要优势为旅游资源的特色方面,本地区乡村旅游资源特色明显,关中独特的民风民俗、特色饮食等优势明显。虽然本地区特色明显,但各景区之间特色相似性较大,分散了旅游者的吸引力。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其支持和保障系统相对欠缺,主要表现在乡村旅游厕所方面欠缺,因此,需要乡村旅游地和政府相关部门完善相关保障措施,增加旅游厕所的数量并完善相关设施。

在全域旅游背景下,西安市乡村旅游地距离城市较近,如:秦岭地区农家乐所在地交通便捷,极大地方便了旅游者前往游览,此外本地环境优势明显,且西安地区居民收入水平比较高,因此,旅游者众多。由于陕西关中地区在历史上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至今依然存保存着诸多的历史遗迹,各景区充分发掘其历史遗址、遗迹,或按照古代建筑样式建设了相关接待设施,提升了景区的特色,深入挖掘了所蕴含的历史。

本地对旅游业的发展持支持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动力。但是,在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程度方面依然存在一定的欠缺,虽然国家和地方都出台了相关法律法规,但依然不能适应市场的变化。国家和地方应该根据旅游市场出现的新特点、新情况积极完善法律法规,为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提供规范、有序的制度保障。 虽然各乡村旅游地的交通通达性较好,但其在交通设施方面存在一定的欠缺。当前,多数旅游者采取自驾游的方式前往乡村旅游地,这就要求要有足够的停车能力,但是部分乡村旅游地在这方面存在欠缺,如:有些周边村民将土地改为停车场的情况,甚至有旅游者直接将车停放在道路两旁,阻碍了交通。这要求景区在规划中要顺应当前旅游的发展趋势,扩大停车场的容纳量,在旺季时加强对交通的管理,以保障交通顺畅。

乡村旅游区旅游厕所的数量和厕所的设施远远不能满足当前乡村旅游迅速发展的要求。针对此种情况,景区应该加强管理,合理规划旅游厕所,使旅游厕所的数量满足旅游者的需求,此外,厕所的卫生环境对旅游者同样重要,首先,要求旅游厕所在建设中要有完善的设备设施,此外,还要求加强管理,保障旅游厕所的设施正常运转和廁所内卫生环境干净整洁。

在乡村旅游地餐饮、客房服务水平方面,由于从事乡村旅游的从业人员素质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旅游地餐饮、客房的服务水平。旅游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对乡村旅游的发展至关重要。各乡村旅游地首先需要加强对相关从业人员的培训,强化其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此外,在从业技能方面可以与相关高校进行合作,充分利用高校优质的师资对从业人员进行专业教育和培训,发挥相关从业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

[1] 付妍.基于全域旅游的社区居民旅游开发影响感知与态度评测研究——以青海喇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为例[D].青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7:13.

[2] [7]崔水莲.全域旅游背景下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研究——以野三坡苟各庄村为例[D].河北大学管理学硕士论文,2017:7.

[3] [4]钱鸿.全域旅游发展动力机制研究及指标体系构建——以江苏省县(区)全域旅游为例[D].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7.

[5] [6]谢娜娜.全域旅游视角下旅游与城市发展的耦合研究——以厦门为例[D].华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7:1.

[8]陕西省教育厅2017年陕西省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OL].http://www.snedu.gov.cn/jynews/jyyw/201802/06/75721.html.

乡村旅游发展范文第3篇

关键词:乡村旅游;示范模板;必要性

1 乡村旅游的发展概况

1.1 乡村旅游的发展

乡村旅游是随着城镇化推进而出现的旅游类型,是以农村自然资源、农业经济资源和民俗文化资源为旅游吸引物,以大中城市居民为目标客源市场,以满足旅游者娱乐、求职和回归自然资源等需求为目的的旅游方式。其最早兴起于欧洲,不少国家的政府倾向于将乡村旅游看作乡村传统产业的替代产业。在我国乡村旅游的概念提出是在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前,我国旅游业基本上是一种以接待外国客人为主的接待型旅游形式;改革开放后,随着收入的增加,国内旅游市场开始逐渐繁荣,发展成为至今的创汇型旅游形式。旅游消费逐步由以大众观光为主的单一形式发展成为观光、休闲、度假、商务、会展、生态、探险、自助等多种旅游形式并存的格局。

1.2 发展乡村旅游的意义

(1)乡村旅游为农村经济拓宽了增收渠道。他利用已有的农田、果园、林地、牧场、养殖场,加以美化、修饰,增加旅游接待设施,建成观光农园、观光果园、观光林场、观光牧场、观光养殖场等观光农业项目,这些都有利于提高农民经济收入,帮助农民摆脱贫困。

(2)乡村旅游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提供了可能。世界旅游组织指出旅游业每增加一个就业人员,能为社会提供6—8个就业机会,乘数效应极大。而发展乡村旅游会促使农民利用农村现有的空间和自然资源,实现“零距离就业”、“足不出户就能挣钱”、“既不离乡,也不离土”,以地生财,使就业竞争力弱的农民,通过一定的就业职能培训,便可以承担起乡村旅游所需的接待、服务、导游、卫生和管理等工作。

(3)乡村旅游能够提高乡村旅游的开发程度。旅游业是促进人流动的产业,由于人的频繁流动,带动了信息,技术、资金的流动,促进了当地农民思想观念、价值观念的转变。给他们带去科学文化知识和先进的经营管理知识,使他们摒弃小农经济观念,参与市场竞争,提高自身的素质。

(4)乡村旅游能够促进当地农产品的销售。乡村旅游的特点之一就是游客的参与性,游客可亲自参与采集、品尝农产品,农产品就地销售,减少了农产品的营销环节,降低了交易成本。

(5)乡村旅游为优化产业结构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提供了契机。我国农业仍然是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农业结构不合理,农村第三产业比例太小,农业经济效益低下等是国内农业的普遍现象。乡村旅游不仅能够带动农村商业、服务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加工业等相应产业的发展,从而带动产业结构的调整;而且能够带动农村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为农村人和农产品走出村落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2 国内乡村旅游面临的发展机遇

(1)从宏观方面看,中国新农村建设给乡村旅游带来了发展机遇。

中国作为世界农业大国之一,2006年底统计显示,全国共有农村家庭28000万户农村人口将近70000万人,占到全国人口的67%,这一基本国情决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在于农村。

(2)从微观方面看,发展乡村旅游也是发展农村的有效途径。

第一,农村有着可观的投资需求。借助这一次全球金融危机开发农村巨大的投资潜力,农村的基础设施、公益事业、工业企业、学校村镇建设以及各项服务设施等都有巨大的投资潜力。而这些设施也是发展乡村旅游的保障。不管是“家电下乡”还是“汽车下乡”,这些政策无非都是想拉动农村消费市场,来向下寻求城市不能给予的经济增长。在一切都追求“利内需”、“利分配”、“保增长”的情况下,乡村旅游无疑是一个最好的选择。

第二,乡村旅游已经成为当代农村的一种经济产业。当今乡村旅成为城市居民休闲、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和谐发展的重要产业。就当前全球的金融形势来说,还担当着中国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重大责任。与其说是重任倒还不如说是机遇,是全球给中国解决农村发展、农民增收问题的机遇。

3 乡村旅游目前的开发状况

(1)乡村旅游不同于景区旅游。

首先乡村旅游需求量大。随着国内旅游的兴盛,乡村游的市场需求逐步增长。城里人希望摆脱高楼峡谷、水泥森林,缓解工作高负荷的压力,荫足怀旧和对自然的向往的需求。其次乡村旅游与休闲度假旅游具有类似的特点。注重休闲和娱乐、健康身心等需求,同时,乡村游很大程度上也存在重复消费的特点。再次乡村旅游强调乡村气息、旅游体验与城市生活方式相结合。乡村气息要突出,如天然的山水,原汁原味的农村风情等。

(2)目前的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①最普遍的问题是政府和开发商盲目的搞乡村旅游,对乡村旅游开发的认识不到位。就拿重庆市九龙坡区的“景观乡村嘉年华”来说,他实际上并非乡村旅游的范畴,因为他犯了乡村旅游开发的致命错误,即空心化开发模式。所谓的空心化开发模式就是圈出一块地,毁掉该划定区域内的所有建筑和设施来重新规划开发。空心化开发模式是广泛应用于景区开发的一种模式,然而景区开发远非乡村旅游开发。怎样开发好乡村旅游是在不违背其本质的前提下来规划的,而不是在一块毁掉了的农村里的一块土地上异想天开。乡村旅游游的就是不同于城市的乡村味,而且这种感觉要真实,而并非是让城里人看一块建在农村的农村公园。

②乡村旅游同质化现象十分严重,一些乡村旅游项目更是脱离了“朴素、自然、协调”的基本原则,由贪大求全的迹象,其娱乐配套设施与乡村旅游的特点不相符合,,高档餐饮、高档洗浴、豪华客房等设施越来越多,这种做法严重扭曲了乡村旅游的根本,严重阻碍了乡村旅游的成长和发展。

4 乡村旅游开发示范模板的必要性

(1)开发乡村旅游的经济效益。

在中国台湾,农业旅游被认为是面临利润下降、需要新的经济支柱的农民在乡村产业优势的基础上进行的经济选择,是克服低收入和提供就业机会的有效途径。我国大陆的情况也是如此,很多地方的乡村旅游业是在国家扶贫政策的指引下陆续发展起来的。但乡村旅游发展的实践证明,通过乡村旅游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进而促进农村社区发展从长远来看是一种促进增收的有效途径。

(2)开发乡村旅游的社会效益。

世界旅游组织指出旅游业每增加一个就业人员,能为社会提供6—8个就业机会,乘数效应极大。而发展乡村旅游会促使农民利用农村现有的空间和自然资源,实现“零距离就业”,“足不出户就能挣钱”。中国的大量剩余劳动力都接种在广大的农村,发展乡村旅游不仅可以繁荣农村,更能解决农村人口的就业问题,实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3)乡村旅游的发展前景展望。

“98华夏城乡游”,“99生态环境游”等都是国内乡村旅游发展的一个标志。2004年胡锦涛视察上海时又指出:要发展农业旅游,生态旅游,促进农民增收。2005年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在全国旅游工作年会上也指出,旅游业发展要有新思路,要把旅游业与解决“三农”问题结合起来,积极开发农村旅游资源,大力发展农业旅游。2006年国家旅游局又提出“中国乡村旅游年”,宣传口号“新农村 新旅游 新体验 新时尚”。乡村旅游在国内全面启动。

5 结语

乡村旅游发展范文第4篇

一、扶贫为旅游业的发展开辟了“一方沃土”

以前,中国旅游业主要集中在名山大川、A 级景区和一些历史文化场所。广大农村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蕴藏着丰富的旅游资源,但因交通不便、自我封闭、观念落后,美丽风光长期处在“深闺”人未识。随着扶贫攻坚的深入推进,贫困地区的“神秘面纱”逐渐被揭开,优美的自然风光、良好的生态环境、深厚的人文底蕴展露出来,极大丰富和拓展了旅游发展的空间。

( ( 一) ) 扶贫政策的落地 —— 为发展旅游打下了坚实基础。长期以来,基础设施滞后是制约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原因,特别是贫困山区,山高路远、道阻且长,通行十分不便。精准扶贫则盯紧贫困症结,直击贫困根源,着力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壮大村集体经济。于是,一条条通村公路在广袤的乡村大地上奔跑了起来,一根根自来水管铺排到了农户家中,一盏盏路灯点亮了美丽乡村的夜晚,“厕所革命”的大力推进

也有效改变了群众的生活观念、改善了生活条件,这让贫困地区的好山好水有机会得以展露在外界面前,具备了最基本的接待能力。凤凰县竹山村的进村公路由原来的 3.5 米宽、弯陡险峻的水泥路改扩建为国家三级“炒砂”路后,旅游业迅速发展起来,由原来的“落后村”一跃成为了新兴的“旅游村”。同时,“一超过两不愁三保障”解决了广大贫困群众的基本生活问题,从温饱线上获得自由的他们也有了精力和余力参与到发展旅游中来,共同奔向致富的道路。

( ( 二) ) 扶贫工程的实施 —— 为发展旅游增添了全新景观。精准扶贫实施以来,我国乡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崭新的沥青公路连通了原生态的乡村之美,豪情满怀的扶贫队伍激发了乡村活力,易地搬迁、产业扶贫等扶贫工程的落地实施则为乡村之美增添了全新内容。凤凰县麻冲乡老洞村的 89 户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房屋依山而建,整齐排列,房屋将民族的和现代的建筑风格有机融合,青瓦黄墙,桃红柳绿,与老苗寨隔空相望、相映成趣,传统与现代景观在同一个画面里呈现,给人独特的视觉审美体验。围绕着易地搬迁安置点,村里已经开发了荷花观光池、帐篷露营地、无边游泳池等业态,扶贫工程已然成为不可或缺的旅游元素。再如笔者曾经工作过的慈利县通津铺镇,利用产业扶贫项目在集镇附近种植了200 亩油菜田,每年三四月油菜花盛开季节,满目皆是绚丽的金黄色,镇里已举办了多届油菜花节,吸引了上万游客前来观光。

( ( 三) ) 扶贫攻坚的聚焦 —— 为发展旅游吸引了更多目光。脱贫攻坚战是全国人民共同参与、共同战斗的伟大事业,“五级书记”亲自抓,体现了重视程度之高,全国上下一盘棋,展现了影响范围之广,而且在脱贫攻坚之后接续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显示了新时代农业农村发展在党中央心中重中之重的地位。随着顶层设计的规划引领、工作重心的逐渐下沉、自身优势的不断挖掘,贫困村的发展蜕变之路开始吸引众多目光。政府的目光、社会的目光、投资者的目光、游客的目光纷纷汇聚,像是一盏强力聚光灯照射在贫困村的土地上。于是优势、特色被发现被放大,资本、人力等资源逐渐倾斜,迸发出强劲的发展势头。而这种强烈的关注度,成为发展旅游业不可多得的优势,为宣传营销推广带来了诸多便利。

二、旅游业的发展为脱贫注入了“ 强大动能”

旅游业的发展可以激活乡村产业,增加农民收入,优化乡村环境,像是一注“催化剂”,搅活了 “一池春水”。与简单分钱、给物相反,旅游扶贫是激发内生动力的“造血式”扶贫,可以为脱贫提供“持久动能”,为贫困地区带来多层效益。

( ( 一) ) 带动了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旅游业是产业要素丰富、产业链条长、结合紧密的综合性产业,有“一业兴,百业旺”的特点。当发展旅游将山区的大门敲开,青山绿水成为游客最想游览的目的地,农户自制的土特产品成为不可多得的“伴手礼”,依山傍水的农家乐成为必须要品尝的美味,古朴雅致的客栈民宿也成为游客夜

晚留宿的理由。游客的接踵而至,为餐饮、住宿、景区等各行各业带来收入,而农户通过务工、入股分红、售卖农产品等方式很快让钱袋子鼓了起来,直接共享旅游产业发展的成果和收益,走上脱贫致富之路。慈利县罗潭村 2014 年被确定为“省级重点贫困村”,有贫困户 67 户 253 人,人均纯收入仅 2140 元。自 2015 年开始发展旅游, 2016 年该村人均纯收入已增加到 6580 元,贫困发生率由31.94%降至 0.88%,提前一年实现了整村脱贫摘帽目标,被评为“湖南省脱贫攻坚示范村”。截至去年底,湖南全省旅游扶贫精品线路上 531 个贫困村均全部成功脱贫出列。旅游业的发展富了百姓,也带动了住宿、餐饮、购物、文娱等全产业的发展,为地方财政贡献更多税收,在带动周围贫困村脱贫致富的同时,更辐射带动了整个区域的脱贫摘帽和经济社会发展。

( ( 二) ) 改变了贫困群众精神面貌。长久以来,贫困地区的人们被高山隔绝、被险滩阻挡、被自我封闭,环抱的“好山好水”却认为是造成不便、发展落后的“穷山恶水”。而通过发展旅游,紧闭的大门被打开,曾经的“穷乡僻壤”摇身一变成为 “风水宝地”。他们习以为常的青山绿水成为游客向往羡慕的度假胜地,他们平凡普通的日常劳作成为游客好奇追逐的“新事物”,他们的民族文化、历史传统、风俗习惯被尊重被认可,对自身环境、历史、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从心底油然而生,脱贫致富的信念更加坚定,追逐美好生活的斗志更加昂扬。很多长期在外务工的青年也纷纷回到家乡,参与发展旅游、建设家乡,曾经的“空心村”重新焕发生机。

隆回县向家村打造的牛天岭景区,景区内游乐项目免费给本村村民开发经营,吸引了众多外出青年回到家门口就业、创业。而在发展产业的过程中,农户们也逐步掌握了种养殖方法、管理营销技巧,提升了接待服务水平。“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发展旅游是用“扶志”、“扶技”来帮助贫困人口摆脱贫困,改变了他们的精神面貌,为脱贫提供了内在的、根本性的动力,彻底切断了“穷根”。

( ( 三) ) 提供了可持续的发展路径。贫困地区发展旅游最大的优势是优越的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而要发展旅游、吸引更多游客、提升旅游产品品质,就必须要打造、维护一个更好的乡村生态环境,让山更清、水更绿,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这是有利于千秋万代的绿色、生态、可持续的发展路径。浙江余村在上个世纪通过开石矿、办水泥厂发展很快,但环境污染也越来越严重。近年来该村转变发展理念,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村集体和村民的收入都显著提高,环境也越来越好,走出了一条集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于一体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同时,旅游业的繁荣发展也在敦促乡村不断自我革新、自我完善、自我发展,以更好的形象迎接游客的到来,于是村子更美丽了,旅游配套服务设施更完善了,老百姓的行为习惯更加文明有序了,乡村治理更加有效了。这些改变,都通过旅游这样一个窗口来向外界展示,与此同时外界新的思维观念、新的生活方式、新的发展模式、新的时代潮流也通过旅游窗口时时传送到村子里。如今直播带货能让十几个村的农产品几小

时内全部售罄,从前的“封闭村”、“落后村”也能与时代同频共振,及时吸收运用新的发展成果,在未来的发展中也更能抢抓新的发展机遇,不会输在“起跑线”上,彻底切断了返贫的“路子”,牢牢稳固了脱贫攻坚的成果。

三、用好脱贫成果,以旅游业的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旅游扶贫已将不少贫困村变成了旅游村、度假村。但是如何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效,用好脱贫成果,用好“四个不摘”政策,引导更多贫困村以旅游业的发展助推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还需要各级各部门抢抓机遇、主动作为。

( ( 一) ) 增强旅游意识,引导更多市场主体参与乡村旅游开发。当前,我国城镇化建设的迅速推进让城市变得拥挤、嘈杂、压抑,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开始感到被钢筋混凝土“围墙”束缚,向往乡村的宁静、悠远、开阔。而城市居民又具备很强的消费力和购买力,于是他们会利用假期远离城市、回到乡村,呼吸新鲜空气,欣赏自然美景,体验传统农耕方式,获得心灵栖息,发展乡村旅游具有广阔的市场和优越的发展前景。而我国不少贫困村坐拥绿水青山、特色民俗,通过脱贫攻坚改善了基础设施和生活条件,具备了一定的接待能力和发展基础,因此,贫困村应充分利用脱贫成果,瞄准乡村旅游这一巨大市场,增强旅游发展意识,立足地方特色发展乡村旅游。在政府部门引导的基础上,要更多地发挥市场主导作用,吸引专业的企业、人才来开发经营管理,将农村特色产业、生态环

境、农耕文化等优势资源有机融合,创造出贴近市场需求的新产品新业态。同时,要引导和鼓励当地农民积极参与到旅游产业链条中来,扶持有条件的农户修缮、改造自有住房发展民宿、农家乐,让农村劳动力以农田、山地等资源入股参与产业经营或是直接参与旅游接待服务,为游客提供自制农副土特产品,共享旅游发展红利。

( ( 二) ) 突出乡村特色,因地制宜推进农旅融合发展。对于城市游客而言,乡村旅游的魅力在于传统农耕景象、农家民风民俗、优美自然风光,可以从烦扰现实中得到超脱,回归到自由、本真的一种状态。正是城市与农村生活形态和水平不一,去体验不一样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趣味成为城市居民前往农村度假的动因。因此贫困村发展旅游业要旗帜鲜明突出乡村特色,依托乡村优势资源,充分挖掘独有地域文化内涵,打好“农”字招牌,以“农业+旅游”开发自然观光、农业观光、农耕体验等旅游产品。在产品设计中要注重游客的参与度,让游客在游览自然山水的同时,可以亲自体验采摘、耕种、农产品制作等劳作过程,了解当地的风俗习惯、体会农事的艰辛、获得放松身心的快乐,得到一种全新体验,从而进一步增强旅游产品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乡村旅游在内涵上要突出乡村特色,在外观上更要保留乡村原貌。在村容村貌、建筑的规划设计上切忌效仿城市,大肆修建现代化建筑、娱乐设施,整体风格要与当地民居建筑、村庄环境风格保持一致,避免城镇化和商业化,保持乡村的原汁原味。

( ( 三) ) 完善配套设施,全面升级乡村旅游品质。经过多年的持续攻坚,山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贫困村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已经获得极大改善,而要推动旅游品质的提升、促进旅游事业的蓬勃发展,要在现有扶贫成果的基础上,继续推动乡村旅游设施的优化升级。要整合部门项目和资金,结合地方民俗建筑风格建好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游步道、标识标牌等基础设施,提高旅游的便捷度;要进一步提升住宿、餐饮、文娱等设施的接待水平,用好脱贫攻坚成果,打造以脱贫攻坚工程为载体的亮点项目,不少贫困村围绕易地搬迁安置点开发新的旅游业态已成为游客必打卡的“网红点”;要紧扣地方文化内涵,以地方风俗、文化为内核设计丰富多样的晚间娱乐活动,增加游客的多重体验;要紧跟时代发展潮流,提升乡村信息化管理水平和网络覆盖面,满足人们的新时代生活需求。

( ( 四) ) 加大培训力度,不断提升农民旅游服务水平。旅游业属第三产业,服务业特征明显,因此服务的意识、能力、品质对旅游业至关重要,是留得住游客的关键。而乡村旅游发展的主体是农民,服务主体也是当地农村劳动力,他们大多没有接受专业系统的旅游知识、服务能力培训,服务水平参差不齐,应对新时代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需要还有差距。因此相关部门要定期邀请旅游专家、老师,对乡村旅游从业人员进行经营管理、食宿服务、接待礼仪等分层次、分岗位的学习培训,让他们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掌握旅游服务基本技能,提升服务水平和能力。要全面提升农民综合素质,帮助他们转变思想观念、培育文明习惯、提升对乡村绿水青山和农

耕文化的自信心与自豪感,展现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要加大乡村旅游人才培养引进力度,在本地培养一至两名乡村旅游带头人,重点吸引大学生村官、外出务工青年、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回乡创业,为农村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乡村旅游发展范文第5篇

XXX位于XXX市北10公里处,与XXX市接壤,景色秀丽多姿,文化底蕴深厚,山奇、地绿、水清,堪称:“灵山秀水、林海果园”,先后被评为:省级风景名胜区、山东省旅游强乡镇、山东省特色旅游景观名镇、山东省农业旅游示范点、山东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山东省自驾游示范点。

一、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一)围绕主题功能区建设,加快推进乡村旅游发展。 近年来,XXX紧紧围绕“XXX特色镇”建设要求,突出“农业观光、乡村旅游、土地流转”“三位一体”发展思路,以发展生态观光和休闲旅游为重点,重点突破,分批推进,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整治、道路绿化、资源开发等工作,乡村旅游得到快速发展,先后建设了XXX民俗村、欢乐向前冲实景基地、XXX中心、XXX等休闲娱乐项目,XXX成为集生态旅游、水果采摘、农业观光、农家餐饮等为一体的休闲旅游胜地。

(二)不断开展乡村旅游品牌创建工作,提高乡村旅游知名度。

及时与上级有关部门沟通,了解最新旅游业务,积极争取上级乡村旅游扶持项目。同时,为不断提高旅游服务标准,提升旅游服务档次,我们积极开展各种乡村旅游品牌创建工

- 1④田园家庭农场

建设有花卉盆景温室大棚种植区、“微田园”果树认领区、休闲垂钓区、民俗风情体验区、餐饮食宿休闲区、立体养殖观赏区,是一处集观光、餐饮住宿、会议培训、民俗体验与一体的农业生态庄园。

山景自然游 ①XXX线路

由XXX、碧霞元君祠、南天门、中天门等景点组成的XXX寺庙群,于岱岳泰山相媲美,游人拾级而上,旅游观光、赏景踏青、远离城市喧嚣,融入山野风光之中。

②孔子石线路

25亿年前自然形成的孔子石乃天赐瑰宝,于吴道子所绘孔子行教图无异,形神兼备,比例适当,儒雅高古,神情谦恭,给人以无限遐想。

③XXX线路

XXX景区垒砌工事城池为宋代呼家所营造山城,南有面积约1000平方米呼家练兵场。北有可与沂水大峡谷相媲美的景点,重峦叠嶂,雄伟无比。

欢乐采摘游

采摘时段从4月下旬开始,一直持续到11月中旬,采摘品种齐全,深厚游客喜爱。

- 3利用”的十六字方针,在加大对主要景观景点、文物古迹和古建筑的维修、保护的同时,积极开展促销宣传活动,连年举办XXX三月三庙会、农民文化艺术节、登山比赛、摄影大赛、大樱桃采摘节等载体活动,吸引了周边大批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带动了三产服务业和旅游产品业的发展,大大增加了旅游收入。

(二)加大招商力度,加强旅游项目建设。通过文化招商、旅游招商等一系列招商活动,先后启动建设了XXX旅游二期开发建设工程、启动芦斗寺佛文化中心建设工程、圣山度假中心、XXX民俗村建设工程等一系列旅游项目。

(三)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旅游服务功能。XXX先后投入6000余万元完善景区基础设施。在加快旅游开发的同时,高度重视生态保护与旅游安全,成立了旅游管理中心,负责旅游咨询、投诉和景区内环境卫生管理工作,保证了生态环境优美,旅游秩序有序。不断完善服务设施,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公厕、停车场、游客咨询中心等相继建设完成,旅游导引标识基本完善。

(四)拉长旅游链条,不断丰富乡村旅游内容。围绕XXX原始森林、九仙天池等自然风光,打造经典风景区;充分挖掘孔子石、碧霞祠、芦斗寺等历史文化积淀,打造集儒释道三教相融合的主题风景区;以曹刿论战地、凤凰城遗址为依托,恢复建设历史传统特色景点;立足林海果园,开发采摘

- 5入,限制了乡村旅游规模的扩大。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广辟渠道,加大投入。积极争取相关部门的政策倾斜,加大乡村旅游扶持力度;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更多的外部资金、社会资金和民间资金投入乡村旅游开发。

(二)改善设施,营造环境。在提高对乡村旅游发展重要性认识的同时,加快道路、停车场、厕所等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加大对食品卫生、公共卫生设施等直接关系到游客身心健康的设施的建设力度,抓好各项卫生防范措施,为游客营造洁净、健康、卫生的旅游环境,让游客吃住放心,娱乐舒心。

(三)挖掘特色、打造品牌。深度挖掘本地人文、民俗、历史内涵,突出特色和差异性,塑造个性鲜明的乡村旅游形象,打造地域品牌,增强竞争力,继续深入开展各类旅游荣誉品牌创建工作,以提高我镇乡村旅游知名度。

(四)加强管理,规范经营。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合理布局”的原则,制定XXX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同时加强旅游知识、服务规范等方面的培训,加大监督检查工作力度,引导乡村旅游从业者树立合法经营、诚实守信的思想观念,着力提高乡村旅游服务质量和水平,以优质服务和风格独具的“农”家特色来吸引广大游客,不断提升乡村旅游的文化品位和服务档次。

乡村旅游发展范文第6篇

二、韩坊村发展乡村旅游的优势

韩坊村地处新市镇东约4公里,现有138户人家,人口525人;民风淳朴,历史文化深厚,在历史上曾有临邑至济阳的官道,近三十年来踩高跷,鼎盛时达150多人,小迷戏在1978年左右最为鼎盛,当时有四十多人参与;土地宽满,土质肥沃,可耕地面积905亩,主要种植玉米、小麦和大棚蔬菜等,该村的大棚菜从1991年就开始种植;土马河横穿本村,水资源丰富,水质洁净、清澈,野鸭、白鹭等水禽众多,鱼类、植被资源丰富,发展乡村旅游业条件优越。

三、发展乡村旅游产品的定位

结合自身实际,遵循现代理念和乡村旅游业发展的大趋势,韩坊村乡村旅游产品定位于“乡村观光游览+民俗文化体验”。

四、发展乡村旅游的基本思路

以发展观光游览型乡村旅游产品为基础,计划在村内建设一个以农业采摘、渔业养殖、垂钓、餐饮等为一体的高标准生态园,大力规范、引导和发展农家乐、农业旅游园以及现代新农村等乡村旅游产品;以文化体验型乡村旅游产品为特色,深入挖掘农根文化,为游客提供一种真实的、感性的、可观的、可体验、可参与、全方位的本土文化体验空间。

五、发展乡村旅游的具体措施

发展乡村旅游要坚持“因地制宜、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全民参与”的原则,结合社会主义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发展现代农业、服务业等,重点解决好土地、资金投入上的问题。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加强组织领导。把发展乡村旅游业提到重要议事日程上来,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营造发展乡村旅游的良好环境。及时出台相关政策和措施,保护投资开发者的各项权益,并列出专项资金支持乡村旅游业解决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问题。同时,加强乡村生态环境保护,对重要乡村旅游资源进行评估和开发指导,使其强化自身特色,更好地改善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二)广泛宣传促销。多与农业、林业、新闻媒体等部门联系,通过定期举办各类旅游节庆活动、旅游交易会和旅游推介会等,积极宣传推介韩坊乡村游。同时,加强策划包装,细分客源市场,通过专项促销、与旅行社结盟、与周边景点联动等形式,增强宣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广泛吸引游客。

(三)优化旅游环境。加大道路、交通、住宿、餐饮、通讯、厕所等基础设施建设,彻底改善乡村脏、乱、差的局面。同时,规范旅游运作,引导和鼓励农民建立乡村旅游发展行业协会,规范乡村游的经营与管理,确保在食、住、行等方面的接待条件符合旅游业发展的要求。

(四)多渠道融资。积极探索和创新资金筹集的方式和途径,引入市场机制,为发展乡村旅游提供稳定可靠的资金来源。改变由政府包揽的做法,树立“谁投资、谁所有、谁管理、谁收益”的理念。进一步创新投资体制和机制,消除发展乡村旅游的体制障碍,

构建以政府为导向,企业为主体,社会资金广泛参与的多元化投融资体制。

六、几点请求与建议

一是请县政府确定专人负责来抓韩坊村的乡村旅游工作,并尽快派驻工作组、专家和技术人员。

二是请县建设、交通、土地、财政、农业、科技、旅游等部门实行对口帮扶,并落实具体项目。

上一篇:西安游玩攻略范文下一篇:巡察工作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