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业发展计划范文

2023-09-18

教师专业发展计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路径分析

[中图分类号] G451

[文献标识码] A

近年来,我国大部分省市建立了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但是,目前各地建立的教师专业发展学校,都建立在条件较好的城市中小学。农村中小学成为 “被遗忘的角落”。事实上,急需快速发展、急需各种教育资源支持的,恰恰是广大的农村中小学。中国有13亿多人口,超过半数生活在农村,一半以上的学龄儿童在农村。温家宝总理指出:“教师是教育之本。有好的教师,才会有好的教育。我国有900多万农村教师,他们长期以来工作在艰苦清贫的环境中,恪尽职守,不计名利,默默耕耘,为我国农村教育事业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我们也要看到,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依然是影响农村教育发展的突出问题,教师的整体素质仍然有待提高。” [1]

建设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有利于促进农村教师的素质提高和专业发展,有利于改变农村教育的落后状况,有利于提升整个农村人口素质。如何建设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我们须关注以下几个问题。

一、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实现大学与农村中小学共同发展、互惠双赢 寻求合作伙伴学校,是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的前提条件,大学与农村中小学要在调查研究、彼此信任的基础之上,在“共同发展、互惠双赢”的原则下选择合作伙伴。伙伴学校的选择条件包括学校的大小、学校的地理位置以及学生的潜能、个性、年龄等特征。不管什么样的标准或条件,最基本的要求是农村中小学愿意与高校合作,成为伙伴学校的一方。建立了合作伙伴后,双方要有权利与义务的约定。这些约定要体现合作互补、互惠双赢。大学一方面为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在职培训、校本课程开发和教育实践问题的解决提供理论和方法支持,提供仪器设备、信息资料等物质资源的支持;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科研水平,推动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满足农村中小学教师发展和学校变革的需要;另一方面,在合作过程中,大学不仅能够不断验证自身教育科研成果的科学性,而且能够获得新的研究课题。农村中小学在为教师职前培养提供教育实践的基本条件与技术指导的同时,一方面促进了自身教师队伍素质的提升;另一方面也获得了学校变革的新理论、新技术和仪器设备、信息资料等物质资源的支持。建设农村教师发展学校,能够较好地发挥了大学为农村中小学服务的功能,在一定的意义上,也促进了大学教师教育的发展。著名教师教育专家古德莱德生动地描述了大学与中小学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学校若要变革进步,就需要有更好的教师。大学若想培养出更好的教师,就必须将模范中小学作为实践的场所。而学校若想变为模范学校,就必须不断地从大学接受新的思想和新知识。” [2] 大学与农村中小学互补性较强,建立合作伙伴关系,能够实现大学与农村中小学共同发展、互惠双赢。

二、面向农村中小学实际,探索适合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的新途径

当前,我国教师教育存在着“城市化”倾向,不论教师职前培养、还是在职培训,脱离农村教育特点的倾向较为严重。建设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必须面向农村中小学实际,探索适合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的新途径。

(一)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应该为职前教师培养提供教育实习平台

1 师范生的教育实习是师范院校的重要任务。但是,师范生的教育实习一直存在实习形式单一导致实习效果不佳,实习时间短导致真实课堂教学体验不足等问题。近年来,为了顺应基础教育发展的要求,一些师范院校积极开展教师教育的探索与创新,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教育实习新模式,其中,作为一种有效的师范生培养模式和农村支教模式,“顶岗实习、置换培训”受到国家教育部门的重视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建设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可以借鉴这种模式。

“顶岗实习”使师范生能够较长时间、“零距离”接触农村教育,能够培养对农村教师这一岗位的认同和热爱。能使师范生的专业水平有所提高,从师技能有所发展。这些效果在美国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也得到证明。美国国家教育协会的教研教育创制权(NEA-TEI)所收录的资料表明:向533个专家型教师调查,其中超过75%的人认为PDS的职前教师相较于非PDS的职前教师拥有更显著的专业能力。此观点也得到美国62所大学94%教员的广泛认同。PDS与非FDS的职前教师相比显示出如下优势:(1)能够更多地利用不同的教育学方法和教学法实践;(2)在现实课堂教学场景中更具反思能力;(3)在教师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他们显得更为自信,并很少烦恼多元文化的“冲击”;(4)面对多种族、多语种使用的差异性学生群体更有可能及时适应并展现出相适切的教学艺术;(5)PDS所培养的职前教师在结束实习受雇正式教师后,在教学工作开始的前几年表现出更低的“损耗率”(attrition rates)。这种更低的“损耗率”源自他们更好的专业准备。总之,在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接受过相关训练和教育的教师,当他们走上教师工作岗位,他们明显感觉到自己的知识基础较其他没有接受过相关培训和教育的教师要扎实得多,这种训练和教育真正为他们走上教学工作岗位做好了准备。

(二)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应该为大学教师实现教育理想提供新天地

大学教师进入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有三条途径。一是担任顶岗实习指导教师,顶岗实习指导教师到农村中小学指导师范生的教育实习,通过指导师范生的教育实习,大学教师能够了解中小学教育教学实际,有利于自己的发展。二是青年教师岗前锻炼,大学新上岗教师,须到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学校锻炼一年,在中学锻炼的青年教师,应从事与自己专业相同或相近课程的教学及班主任工作,在小学锻炼的青年教师,应在一年内完成语文、数学及其它课程的教学,同时应担任班主任,锻炼胜任小学全科教学的能力。三是送培下乡,大学的教育教学理论专家到农村中小学做专题讲座,帮助农村中小学教师解决实际问题,或者帮助他们学习和更新专业知识,把握前沿,了解新动态,从而更好的认识和推动农村中小学教育改革和教学创新。

大学教师走进农村中小学,了解农村中小学存在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从而进行针对性的研究,提出切合实际的解决方案,摒除过去一味地躲在大学里叙述空洞的教育理论的状态。能够扩大教育研究视野,赋予理论以丰富的实践根基。

(三)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应该为在职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更好的契机

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专业素质,是提高农村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应该通过对教师的培训,进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培训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校本培训,校本培训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在教师的专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校本培训应注重实效,在培训取向突出“学科性”,在培训内容突出“问题性”,在培训方式突出“参与性”。二是置换培训,对置换出来的农村中小学教师大学进行免费培训,为农村中小学教师提供了一个“回炉”深造、更新知识结构的机会,解决教师教学与培训冲突的难题,为农村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新途径。

三、完善支持性政策与制度,使大学与农村中小学合作步入常态化 完善支持性政策与制度是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的基本保证。要使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健康发展,必须建立一整套旨在实现教师专业化,教师教育一体化、终身化的机制。

[3] 2 只有理念和行动而无相应的制度安排,理念会流于空想,行动就成为泡影。教师专业化发展不是个体行为,而是集体行动。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建设由大学与中小学合作进行,这是一种制度安排,不应当也不可能是某个人或几个人的行为。所以,应该建立地方教育行政管理部门、高校、农村中小学三方参与的“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首先,中小学必须获得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大学教育者应该得到大学各院系的支持。其次,三方密切配合,共同管理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地方教育主管部门是教师的管理者,农村中小学是教师的使用者,而师范学院是未来教师的培养者,三方的利益密切相关。“三位一体”模式将行政职能部门加入到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大学与中小学合作过程中,使得在政策、资金投入、时间分配、人员调度、建设质量等方面都有了保障。总之,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需要完善支持性政策与制度,使之制度化、规范化,进而进入常态化的建设轨道。

参考文献:

教师专业发展计划范文第2篇

转眼间这个学期已经接近尾声。在上半学期,我一直没有很认真地学习这门课程(因为潜意识里,网络公选不用花很多精力去学习),这里,我要先道个歉。虽然前期的学习没有放很多精力进去,但是教师专业成长这门课还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那段时间,这门课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一次面授课——华师附小的陈琴老师给我们讲课,确切地说不是讲课,而是陈老师的一个经验介绍会。陈琴老师的经典素读教学令我大开眼界(后来还看了刘老师的一个讲课视频,视频中刘老师介绍了窦桂梅老师讲课时的身体语言),让我意识到原来还可以这样给学生上课;原来优秀的老师不仅仅要有扎实的知识功底,还要有独到的教学方法;原来优秀的老师不只是要教得好,还有一颗善于发现的心,善于放大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每一个积极变化,及时给学生积极地引导和鼓励。

直到亚运放假将近一个月的假期里,我才真正静下心来学习这门课程,刘良华老师是我在大学里遇到的第二个非常幽默风趣的老师(第一个是大一给我们讲伦理学的魏老师)。我发现幽默风趣的老师讲课就是有那么一种气质,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便能引起学生的高度注意力;短短几句话便能把一个事例、一个道理说到学生心坎儿里边去;能把课讲得引人入胜,下课时还令学生有点意犹未尽。魏书生、万玮老师的教学案例是刘老师的讲课视频里留给我印象比较深的两个案例,老实说,我是一个比较温和的人,我不觉得我以后当了老师能像魏书生和万玮老师那般技巧性地制住学生,当然我也不认为老师与学生应该是一种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不过我很认同刘老师的一句话:“做老师的人有时候是需要有教育绝招的。”

刘老师根据自己的生活和教学经历、研究心得,举了很多生动的例子,给我们讲述了什么样的老师是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好的老师应该具备哪些教学智慧和课程智慧„„刘老师在这一学期的最后一次面授课上说:“要用心去做,去感受”,还说“当老师会给我们一种职业的满足感”。我觉得这些还需要我慢慢去体会,去感受,不过我真的很受鼓动,我会坚定信念,学着做一个善于传道、授业、解惑的好老师,学着做一个有爱心、了解学生的好老师!

2.你认为受欢迎的老师应具备哪些教学智慧?(请说明理由)

教学智慧是与老师的课程智慧是连在一起的。韩愈在《师说》中提到“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刘老师也将教师的“教学智慧”概括为三点:第一是传道,第二是授业、第三是解惑。我个人是非常赞同这样的概括的。道”就是道德,是人类高尚的精神和品格,“传道”指的是教师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对学生构成影响;“业”就是学识,是人类经过漫长而艰苦的探索积累下来的知识和经验,“授业”指的是传授“学业”,传授基础知识和相关的技能;

“惑”就是困惑,是一个人面对外界的新事物、新问题产生的迷茫,“解惑”意味着引起学生主动学习:让学生有困惑之后,再引导学生解决困惑。当然,教师应具备的教学智慧,也可以概括为:

一、重视人文教育,既重教书,更重育人;

二、引导主动学习,既授以鱼,更授以渔。

为什么受欢迎的老师要善于“传道”呢?因为教师不能把传授知识当做教学的全部,他还要将“道”传递给学生,他要善于用他的精神气质感染他的学生,让他的学生变成有人格的人。

为师者承担着教育后代塑造灵魂的任务。在教书育人传播文化的时候必须起到关心国家命运和前途的作用,否则别人对你的称谓就是教书匠,而这个称谓和普通的木匠、铁匠、泥瓦匠是一样的,都只是一个以技能谋生的人。所以教师作为知识分子必须要有思想,这个思想是为天下而非为个人,如前人张载所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才是典型的知识分子立身处世的准则。教师是社会上以其脑力劳动获得报酬,独立于世的群体,应不为权和钱折腰,就如孔子云:“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前人说:“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这才是一名真正为师者该做的事。

一个受欢迎的老师,他会是学生的精神领袖,学生会把他的精神高高地举起。老师的人格会影响学生的人格。受欢迎的老师要成为有教学智慧的人,他首先要能够“传道”,而 “传道”是很难传递的,只能用各种活动、交往,慢慢地,让学生能从中影响和感染。

为什么受欢迎的老师要善于“授业”呢?因为对于家长和老师长来说,最重要的期望就是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而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检验,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对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和老师“授业”能力的高低有很大关系。 “会教书”的老师肯定比长得好的老师更受学生欢迎,因为一个老师如果讲课枯燥乏味,那么长得再美,学生也不会喜欢他;而“会教书”的老师能让学生受益无穷,更让学生打心眼里尊敬和喜爱。

一个受欢迎的老师,要把“业”授予学生,那么他首先应该是一个博学的人。其次,他在“授业”的时候,第一,要能够“及时反馈”。第二,要重视“知识结构”。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同“打游戏”那般得到及时反馈与矫正;如同“认地图”那般掌握整体的知识结构。

为什么受欢迎的老师要善于“解惑”呢?因为帮助学生是教师的天职,学生学习上有困惑,老师要善于答疑释惑;但真正的帮助是让学生主动学习。没有哪一个孩子完全是老师教出来的,老师要引导学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同“学走路”那般:老师不

能够代替学生学习,正如人只能自己经过爬行,然后跌跌撞撞,然后就学会了直立走路。走路只能自己走,不能由别人“抱着走”或“背着走”。如果不付出尝试、摸索、跌倒、摔交的代价,人就不会掌握走路的技巧。所以受欢迎的老师应该不只是善于答疑释惑,还应是善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并在学习中不断产生困惑,不断得到“解惑”的老师。

3.教师应具备哪些课程智慧?(请说明理由)

教师的“课程智慧”主要显示为教师的“备课”行为。刘老师在授课视频中提到“‘课程智慧’就是说一个老师上课的时候,他讲的知识比较丰富,这个丰富不是杂多、杂乱,而是这些丰富的知识让学生感觉到有足够的信息量,而不是贫乏、简单。那就要求我们老师拿到教材后,处理好教材。”我相信丰富的知识比单调的知识更有力量。良好的教育首先显示为课程资源(包括知识资源)的“丰富”。尽管丰富的知识还不能保证“知识就是力量”,但至少可以肯定,若知识是单调的,那知识就是乏味和无力的,难以为学生所接受的。丰富的知识总是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求知的冲动,单调的知识让学生感觉沉闷、无聊、无助而孤独。丰富的知识对学生是一种馈赠。这些就要求老师要善于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丰富知识。真正的有课程智慧的老师必须不断地积累课程资源,必须处理好教材:

第一、吃透教材,把握课程资源。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把课备到烂熟的地步,课程的某章某节了如指掌,授课时就能左右逢源,提纲挈领,牵一发而动全身。突出重点破解难点,不怕啰嗦,要言不烦;无关紧要的则轻轻带过,其次老师对所授的课程不但要有个透彻的理解,而且还要对与之相关相邻的知识也有比较深层次的了解,授课时才能高屋建瓴,游刃有余。

第二、超越教材,用好课程资源。 一个优秀的教学工作者,他不是一个简单的“教教材”的人,他应该是一个善于“用好教材”的人。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补充和更新教材:教师可以把教材学习的时间缩短,再补充相关的资料,让学生学到更丰富的知识。也可以大胆地改变教材,就像导演对剧本的再创造一样,教师备课也需要对教材再创造,使之适合学生的需要;教师根据不同的情况创造性地更新教材,使自己所教的知识更具意义。

教师就是应该具备这样的课程智慧,才能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才能真正使学生学到有用的知识,一个有课程智慧的教师,必须从“教教材”的框框里走出来,变为“用教材教”,只把原有的教材当成的一个载体,或者是一个引子,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补充教材”,最后达到“更新教材”,使自己成为一位课程编者。

4. 谈谈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教师如何促进专业成长?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第一是教师专业知识的发展。新课程、新教材和新教法对教师的专业知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只有不断拓展专业知识,提升专业水准,才能满足新课改的需要;

第二是教师专业智慧的培养。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整体把握课程,吃透教材、灵活运用教材,开发和利用更多课程资源,丰富课堂知识,做一个受欢迎的“授业”者;

三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发展。师德是一个教师的立身之本,教师应加强自我教育与提升,与时俱进,言传身教,身体力行,以师德的提升来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以优秀的个人品质去感染学生,做一个受欢迎的“传道”者;

四是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学方式,教师要用新课程观念去指导教育教学。面对新课程、新教材、中小学教师:一是必须更新教学理念,尽快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和程序化的教学模式。即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观;二是要树立现代课堂教学的全新理念,切实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教师要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和促进者,在教学方式上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做一个受欢迎的“解惑”者;

五是进行“反思性教学”和提高自我反思能力。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即研究者”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他给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简洁公式:教师成长 = 经验 + 反思。教学反思能够促进教师加强理论学习,并运用理论设计和指导自己的教学,正确分析和认识各种各样的教学现象,通过自修 —— 反思 ——实践,实现教学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良性循环,促进教师教育素养的提高。

教师专业发展计划范文第3篇

我校地处朝阳区的东南端,在四环与五环路之间。03年随着绿化隔离带的建设,三所农村小学合并迁到了现在的这个新址。现有21个教学班,836名学生,其中外来打工子女占学生总数的66%。现有教师48名,其中35岁以下青年教师37名,占教师总数的77%。校舍新了、教师多了、学生增了,但教师的专业水平并没有改变。且随着学校的合并,有三位骨干教师调出,削弱了原本就不强大的骨干力量。部分青年教师把握不住课堂教学的知识点,用什么样的方法迅速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就成为校领导班子急需解决的问题。正当我们陷入了深深的思考时,是朝阳区教研中心、教科所的领导专家们,引领我们走上了校本教研制度建设之路,并以此模式迅速提升了教师的专业水平,为推进新课程改革提供了基本保障。现就我们开展校本教研情况做一汇报:

一、分析教师队伍现状,准确诊断问题

“校本教研”我们的理解是从学校实际出发,利用现有资源,以教师为研究主体,解决教师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所遇到的具体教学问题。其目的是:促进学校持续发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基于以上认识和理解,我们把利用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作为突破口,对教师现状进行分析诊断。

首先教研员通过听课、座谈,为我们分析了制约教师专业发展的原因,诊断出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校领导深入教学一线,了解课堂教学实际状况;教研组长自行诊断本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自行剖析在实施新课程中最大的困惑、最急需解决的问题。通过四个层面的诊断,归纳起来主要有二方面的问题:

(一) 教师的专业能力不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1.教师的学科底蕴差,把握不住学科知识的本质,教学中不能有效监控与指导。

2.课堂教学中只停留在知识的传授上,不能有效指导学生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不能很好地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和学习能力的培养,不会组织学生交流、合作学习。

(二)常规的教研方式不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求

1.教研组人员的构成和教研活动制度不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求,教研活动流于形式,缺少实效性。

2.教学后,教师没有问题意识和反思意识,不具备提出问题、反思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教研组活动中,教师缺乏互动,被动参与教研活动。

要想切实解决好这样的问题,单靠常规的教研方式,不能达到课程改革的要求,需要校本教研工作的有效跟进。帮助教师实现教学理论向教学实践的转化;把课堂教学研究作为突破口,调动教师主动参与教研活动,树立自觉反思问题的意识,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组建校本教研的基本组织

(一)重建教研组,构建学习型组织

过去旧教研组按年级化分、缺少骨干教师领衔、教研活动形式单

一、教师之间的横向交流处于同一层次和徘徊不前的局面。针对这些现象我们重新组建了教研组。我们的思路是:打破年级界限,跨越学科,确定头雁,新老搭配,强弱结合。根据这个思路,我们把教师分成了六个组,并让有奉献精神,能够引领课题研究,长期参加区中心组活动的教师做教研组长。

校本教研基本组织建立后,我们着重从教研组活动研究什么,怎么研究入手,初步构建学习型教研组。让教师明确学习型教研组具有学习和研究的任务,每位成员都具有参与和组织的双重身份。要求教研活动内容要广泛,形式要多样,在研究中以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的。

(二)开展专题培训

1.在区教研中心的支持下,聘请专业人员进行专题讲座

首先从教师中征集最急需解决的教学问题,然后凝练问题,聘请专业人员根据问题进行专题讲座。其次,在每次的专题讲座中都留有互动时间,让教师提出问题,专业人员再次凝练问题确定下次的专题讲座内容。一年来我们开展了“如何在备课中体现课标要求、课堂上如何落实三维教学目标、如何把教学中的问题转化为课题研究,如何增强教师反思意识,提高反思能力”等专题讲座。

2.聘请专业人员指导实践操作

每月我们都分学科聘请教研员到学校进行大面积的“听课”和“评课”活动。教研员每两周来我校一次进行专业支撑服务,他们对教师“备课”、“上课”、“评课”及“课后反思”进行具体指导,结合课堂教学实际中的具体问题进行深入浅出的解读,使教师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提高了教师的课堂教学研究能力。 3.引领组长成为研究型教师

让教研组长先行一步,探索路子,创造经验,以点带面是校本教研的重要途径。对教研组长的培训,一是,学校领导进行一对一跟踪指导;二是,推荐到区中心组参加专题教研活动;三是,派出去学习,把新信息带回来,向本组内教师传递;四是,聘请教研员进行专题讲座,对教研组长进行“听课、上课、评课”等强化指导;五是,压担子,给任务。让教研组长尽快成长为学校的头雁,成为研究型教师。

三、构建新型校本教研模式

为了提高校本教研活动的实效性,我们构建了新的教研模式:个人设计??集体交流??互相观摩??研讨反思??再次观摩??再次反思??达成共识。在以上的环节中我们主要抓了集体交流、互相观摩、研讨反思三个环节。

(一)抓集体交流,实现优势互补

学校规定教师听完课后都要针对课堂教学中教师教的情况、学生主动参与情况、三维目标落实情况和教学方式、方法等方面进行集体交流研讨。通过交流研讨教师彼此支持,优势互补,共同提高。

在集体交流中我们主要采取的是“任务驱动式”的工作策略,让教师参加集体研讨时做到“四带”,即带着教学的新信息,带着教学的好资料,带着教学的真方法,带着教学的实任务。每次集体研讨,教师都能获得新收获,明确新的教学任务和目标。教师们在彼此合作中提升了专业知识,教研组真正的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抓互相观摩,开展“三课活动”

1.上“模仿”课

听区级研究课后,教师要模仿研究课在校内上一节模仿课,体会研究课的内涵,互相研讨交流。

2.上“创新”课

根据学生实际,在“模仿”课基础上取长补短,反思、改进。

3.上“样板”课 在“模仿”课、“创新”课的基础上,通过教研组集体备课,形成集体智慧的新成果。共享教学资源,形成同伴互助的学习型组织。

(三)抓教学案例,提高教师反思能力

培养教师自主反思意识是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的有效途径。为此,我们开展了“三反思”、“周交流”、“月评比”活动。要求教师每天对课堂教学中三维目标的落实情况进行反思。每周对“重点课例”的成功之处与失败之处进行反思,每月写一篇反思案例放在校园网上,供大家学习借鉴。每周二选取部分教师的反思日记或反思案例进行交流研讨,重点解决反思什么,怎么反思的问题。每月评选出学校级“十佳“案例刊登在学校的月刊上。通过反思交流评比提高了教师的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使教师逐步养成时时分析自己教学中 得与失,知道为什么得和失的道理。

(四)搭建交流平台,开展研讨活动

1.定期研讨 每周五下午是校本教研活动的时间,各教研组根据集体“备课、上课、评课”情况开展研讨。使教师周周都有机会在主动参与中提高,在合作互助中发展。

2. 录像课研讨

研讨的方式有:①“课例”研讨。抓住录像课中教师的优点、创新点、生成点、不足点和上课教师进行对话。②重点研讨。抓教师普遍认为有欠缺的地方进行切磋、争论,探索解决此教学问题的可行方法,然后到课堂中再去实践。③跟踪研讨。对重点问题不求一次彻底解决,反复实践与改进,力求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策略。

3. 沙龙式研讨

研讨的方法有:①分组研讨。按学科组对教学中的问题进行研讨。②“引领式”研讨。把学校骨干教师组成“引领团”,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和教师群体的潜能,解决教学中的热点问题。③“任务驱动式”研讨。提前把研讨主题告诉教师,并把主题内容分成几个部分,让教师认领发言问题,准备发言内容,保证沙龙

研讨活动产生实效。教师能围绕专题各抒己见,纷纷把自己教学中的真实感受毫无保留地与大家交流,使教师在漫谈式的研讨中,了解到新的信息和理论,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抓问题意识,让问题转化为课题

教师科研课题的确立要源于教学问题,解决问题的策略、过程、效果就是科研课题的研究成果。让教师深切体会到科研就在身边,就是课堂教学的实际问题。

四、建立校本教研基本制度

我们建立了教研组工作条例、教师课后反思等一系列制度,规范了教研活动,调动了教师参与活动的内驱力。

五、校本教研成果

校本教研的实践探索使我们这所普通的农村小学迈出了自己成长的坚实脚步。校本教研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在校本教研活动中,我校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自主反思能力、教育科研能力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多篇论文在市、区级获奖。校本教研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学习积极性、学习兴趣得到激发,学习质量有了显著变化,区级教学质量监测成绩优异。校本教研促进了学校持续发展。合校后学校的办学质量不断提升,使农村孩子也享受了优质的教学资源,得到了地区百姓的认可,家长的赞誉,社会的满意,提升了学校的办学效益。

六、今后的思考

教师专业发展计划范文第4篇

在教育事业发展稳步推进的今天,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觉得自己要成为一名主动学习者,做学习型的教师,使自己成为适应时代发展,符合高品位要求的教育者。“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做任何事情,只有在做之前有一个明确的目的和方向,才能在开展工作时能够比较顺利地进行,为此特制定个人专业发展规划,为自己今后的发展指明方向。

一、指导思想

敬业爱岗,为人师表,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规范和提高自己的道德观念,形成敬业爱生、明礼诚信、勤学乐教、廉洁奉献的师德风尚。在教育事业发展稳步推进的今天,给教师自我价值的实现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教师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也更多,教师要将个人的发展与学生的发展紧密的结合起来,积极提高自身的思想和业务素质,做一个学习型、研究型的教师。

二、自我分析

工作踏实,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在工作上能够积极完成学校领导布置的各项任务;与同事关系融洽,能和同事和睦相处,乐于助人;善于接受别人的不同意见,虚心向他人学习;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和理论知识;能够积极参加各类教研活动和教师继续教育学习。

三、个人专业发展目标

1、提高自身修养,做高素质高品位的教师。培养自身高尚的道德情操及职业道德修养,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深厚的人文素养,广博的知识积淀,真挚的博爱以及对学生高瞻远瞩的责任感影响教育学生,使之形成高尚的品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做一名业务上、教学上都过硬的教师。养成善于学习、乐于学习、主动学习的习惯,为自己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认真学习学科专业知识及系统的教育理论知识,广泛阅读教育教学的报刊、杂志及专著,提升对新课改理念的认识。使自己具有综合的科学文化素质,掌握多层次、多元化的知识结构,使自己能科学、系统的驾驭教学内容成为一个具有多元化知识结构的人。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学-研"一体化,领会生活化、情境化课堂教学的精髓。工作中要善于积累,勤于思考,做到教学中既有理论依据,又有实践创新,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再上一个等级。

3、做一名轻松快乐的受学生欢迎的老师。向身边优秀的教师学习管理经验,学习掌握教师工作必备的专业知识及工作艺术,掌握儿童心理学及生理学等系统的科学知识,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把对学生的做人教育放在首位,树立为学生的一生负责的理念,培养人,塑造人,形成自己独特的教育教学风格。

4、做一名"善于反思,勤于积累"的老师。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反思,及时积累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成功与失败,总结经验、教训。及时将自己的反思整理提炼并与教师交流分享。

5、现代化技术水平上一个台阶,进一步学习教学课件的制作,让这一片天地更好的为自身、为教师发展服务。

四、实现个人专业成长目标的具体措施

1、努力完成日常教学工作,认真备课,认真上好每一堂课,爱岗敬业,按要求完成反思,及时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经验,积累经验,善于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发现问题,并努力解决问题,认真研究学科特点,学习理论知识,不断拓宽自己知识视野,增加自己知识储备。

2、勤于学习,更新观念,认真研究学科特点,认真学习数学课程标准,与时俱进,开拓进取。

3、积极参加各种听、评课活动,进行高质量的教研活动,争取机会让自己在校内或校外都开一些有质量的公开课,向更有经验的老师学习,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4、及时进行教学反思,撰写教育随笔和教学反思,加强课题研究和论文写作;平时抓紧时间加强自身学习,阅读教育专著和教育教学文章,做好读书笔记。

5、加强自身课堂调控能力和教学方法手段的灵活运用,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深入研究;注重倾听学生的心声,尝试走进学生的心灵,主动与学生交流。

6、每个学期末对自己的的教学进行总结,对学生的成绩作出分析,及时反思自己的不足,总结经验。

教师专业发展计划范文第5篇

[摘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了我国未来十年教师队伍的建设目标,教师培训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加强教师培训改革,突出教师在培训中的主体地位,注重教师培训的全程规划,设计个性化的培训内容,采取实践取向的培训形式等,是提高教师培训质量、早日实现教育建设目标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阶段 教师培训

[作者简介]梁萍云(1965- ),女,壮族,广西梧州人,梧州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课程与教学论及教师专业发展。(广西 梧州 543002)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西教育厅基金项目“广西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需求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项目批准号:桂教科研[2009]25号)和梧州学院基金项目“梧州市中小学教师培训需求调查研究”(项目批准号:梧院发[2008]57号)的研究成果。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严格教师资质,提升教师素质,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教师培训是提升教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要实现这一教师队伍的建设目标,就必须进一步加强教师培训工作。当前,教师培训工作存在针对性不够强、实效性低等诸多问题,培训质量不尽如人意。本文依据教师成长的特点,遵循教师专业发展的规律,从以下几方面加强教师培训工作的改革,以促进教师队伍建设目标的早日实现。

一、突出教师在培训中的主体地位

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的内在专业结构不断更新、演进和丰富的变化过程,这种变化以教师的“自我引导”为主,具有较强的自主性。教师对自己专业发展的必要性有清醒的认识,能够将环境的压力和外在的要求转变成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准确把握专业发展的方向,正确定位发展目标,制订适合自己的专业发展计划并付诸实施,自主选择学习内容,主动寻求多渠道发展的机会。因而在培训过程中,培训者应该充分尊重教师在专业发展中的这种自主发展特性,树立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为主体的意识,通过教师自身的努力实现其专业的不断发展。以教师为中心,突出教师在培训中的主体地位,表现为五个“相一致”:培训目标与教师的专业发展目标相一致;培训内容与教师的教育教学以及自身发展所需的知识和技能相一致;培训方法手段与教师作为成人学习者的特点相一致;培训的评价与教师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自我的实际变化发展相一致;培训效果与教师的培训期待相一致。为此,培训者必须做到:一是更新观念,转变角色。要改变以培训者为中心的传统观念,树立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根本的现代教师培训理念,改变知识传授者、道德说教者的传统角色,代之以教师成长的引领者和指导者。二是变任务型培训为需求型培训。摒弃以完成上级教育机构布置的培训任务为目的的任务型培训,形成科学的培训机制,通过广泛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活动,充分了解和掌握不同阶段不同教师的不同专业发展需求,在此基础上合理设置培训课程,科学选择培训内容,以满足教师的个性化专业发展需要。

二、注重教师培训的全程规划

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认为,教师专业发展既有阶段性,也有连续性,是一个连续的、动态的发展过程,贯穿在教师的整个职业生涯。这种连续性一方面表现为教师的几个专业发展阶段之间的互为影响、密切联系的关系,前一阶段是后一阶段的基础,后一阶段是前一阶段的提升和发展,呈现波浪式、重叠式地发展趋势。另一方面表现为教师在不同的专业发展阶段所关注的对象由关注教育现象转向关注教育本质,由关注自身外部需求转向关注自身内在需要发生了转变。

当前,各教师培训机构在培训目标设计、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选择上的随意性较大,缺少国家层级的统一规划,各阶段的教师培训也没有形成相互衔接过渡发展的关系。教师培训缺乏整体规划从而大大削弱了其在教师专业发展中应有的作用。依据教师专业发展的连续性特点,针对教师培训缺乏整体规划问题,培训机构必须将教师的整个专业发展过程纳入教师培训工作之中进行全程规划,统筹安排,建立整体的、衔接的、连续的纵向培训体系。

第一,全程规划培训目标。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认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大致经历了五个阶段,即“非关注”阶段、“虚拟关注”阶段、“生存关注”阶段、“任务关注”阶段和“自我更新关注”阶段。教师培训的目的就是促进教师以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最佳的效果从低一级阶段向高一级阶段发展,最终达到“自我更新关注”阶段,成为专家型教师。培训者要认真剖析教师成长的每一阶段的专业特征,充分把握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科学判断教师专业的“最近发展区”,准确定位教师的专业发展目标,制定出有层次有梯度的培训目标体系。同时,要全程规划培训内容。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涅认为,人类的学习是由简单到复杂依次推进的,学习任何一种新知识技能,都是以已经习得的、从属于它们的知识技能为基础的。教师培训内容的组织设计应该遵循人类学习的规律,遵循教师专业发展特点,不同阶段的培训内容要互相联系、循序渐进,从适应学校教育教学生活所需要的基本规范、基本技能,到深入了解和把握教育教学活动的内在本质规律所需知识技能,再到教师主体认知对教育教学活动客体的改造创新所需理论技能,形成基础与提高发展的递进关系。

三、设计个性化的培训内容

由于教师的个体发展目标、知能结构、专业方向、教龄等方面存在差异,教师在不同的专业发展阶段对培训的期望及其要求也表现出个性化。

“生存关注”阶段的教师刚刚离开校园走上工作岗位,他们面临的是转变和适应问题,即从师范生向正式教师角色的转换,从大学校园到中小学校园的变化,也面临着所学理论与实践的“磨合”。由于缺乏教育教学和学生管理经验,处理问题缺乏灵活性而收效甚微,导致产生强烈的职业焦虑与紧张,使他们特别关注专业发展中的最低要求——专业活动的“生存”技能。相关调查表明,“初任教师经常遇到的困难或问题依次是:教材不熟,重点难点把握不准;教法不灵活,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管理能力差,难以维持课堂纪律;不能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沟通;不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对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难以解答;不能妥善处理课堂偶发事件;教学材料匮乏;难以处理与同事的关系;教学设施简陋;教学语言不流利,有时出现口误;板书不规范等”。由此可见,师范教育阶段的虚拟性使初任教师缺乏适应真实的专业生活环境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因此,对本阶段教师的培训应以帮助新教师顺利度过适应期为目标,在培训内容的设置上应侧重于教育教学技能以及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方法和技能的内容。

“任务关注”阶段的教师经过了几年的专业生活,逐渐了解了教育教学工作常规,在实践中逐渐积累了一定的教育教学经验,掌握了恰当处理与领导、同事、学生之间的关系,职业思想基本稳定,教学能力和智慧进入迅速发展期,渐进形成娴熟的教学技能,对专业生活的自信心日益增强,工作状态从被动变成主动,专业关注也由最初的专业生活的生存技能转向教育对象和教育教学活动本身,并在评定职称和晋升等方面的任务驱动下,开始从教育理论角度分析学生,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思考教育教学问题,期望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这一阶段的教师对教育教学常规已驾轻就熟,开始对教育现象和问题进行理性思考,探索教育教学的本质和规律。因此,对本阶段教师的培训应以加强其教育教学理论素养和教育教学科研能力为主要目标,在培训内容的选择上应侧重于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知识以及教育教学研究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

“自我更新关注”阶段教师已经具备了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形成了个性化的教学风格,对教育现象有独特的见解,他们不满足于现有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方法,能够从实际出发积极进行大胆的改革与创新,寻求更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途径和方法。因此,对本阶段教师的培训应以拓宽、加深教师教育科学理论功底,提升其教育教学创新能力为目标,培训内容应侧重介绍国内外教育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和研究成果以及创新思维和方法方面的知识。

四、采取实践取向的培训形式

杜威认为,经验是“对事物的主要动作”和“被动地承受事物的影响”二者的“关联”,它是主动尝试和被动承受的结果。而经验的这种性质,决定教育必须紧密地结合实际,并使学生产生和增加经验。因此,实践是主观和客观的结合点。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其专业所赖以依存的教育教学环境。教师的许多知识和能力是依靠个人经验和对教学的感悟而获得的,教师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与行为,不断自我调整、自我建构,从而获得持续不断的专业发展。另外,教学情境具有不确定性,也赋有挑战性,教师的专业发展必须与教学实践、教学情境相联系,并与同事、专家、家长合作,在学校中建立一种相互合作的文化,以促进教师的成长。从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看,教师从低一级阶段向高一级阶段的推进,是教师立足于教育教学实践,并对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反思和探究的结果。因此,教师专业发展具有情境性。根据这一特点,教师的培训形式应采取实践取向。

所谓实践性取向的培训形式,是指培训者为教师创设一个真实的或虚拟的学习情境,使教师通过参与、体验、感悟,理解新知识,掌握新技能,获得专业的发展。真实学习情境的创设就是选择具有较好教育教学改革基础和经验的中小学校为教师培训的实践基地,具体学习方式有以下几种:一是基地听课评课的现场教学研究活动。组织教师现场观摩示范课,在培训专家的引导和参与下,教师围绕上课内容、教学设计、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行为以及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沟通交流,分析评价,提出进一步完善的建议和意见。在交流中通过教育教学观念的碰撞、交锋、转化、融合,实现教师教育理念的更新和发展,教学经验的丰富和升华。二是导师式基地研修。由基地骨干教师以一对一或一对多的方式对受训教师进行专业指导,从备课、上课、作业的布置和批改、课外辅导等教学环节到班级管理以及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等班主任工作,受训教师实质性地参与到导师的专业生活中,在导师的指导下从做中学、做中悟,使教学技能日益娴熟,专业能力不断增强,专业思想进一步提高。三是以课题为载体的岗位实践研究。以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为研究课题,在工作中运用行动研究法进行课题研究。培训者对教师的研究工作给予全程跟进和技术指导。通过课题研究发展教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教师教育教学创新能力的发展,进而成长为专家型教师。虚拟学习情境的创设主要是借助现代教学手段来实现,如网络教学,利用网络资源共享、虚拟性等特点,为教师创设虚拟的学习环境,使教师仿佛置身于教学现场,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观察、思考、交流、操作,从而拓宽视野,丰富知识,深化思维,促进专业的发展。

总之,教师培训应该起到加油站、能源库的作用,在教师专业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地提供动力来源,推动教师专业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叶澜,白益民,王枬,等.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王本陆.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王鑫.从对农村中学新教师的调查反思高师课程改革[J].课程·教材·教法,2008(11).

教师专业发展计划范文第6篇

摘 要: 当前,高职院校改革不断深入,带来了对英语师资教育与发展的新认识。高职院校英语师资的教育与发展除具有高校英语师资教育的共性外,还具有特殊性。为提高英语教学质量,除教师的自我发展外,建立学校的英语教师职业发展管理系统是英语教师发展的一个关键环节。

关键词: 高职院校 英语教师 专业发展 学校管理

目前,高职院校改革不断深入使得高职院校英语师资教师的职业发展问题因此变得至关重要。国内外对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已经从注重教学知识和技能转向探讨英语教育改革对教师素质要求的研究上。因此,英语教师必须进行自我发展,以适应英语教学的新变化,使自身素质达到既定兴趣、能力和技术等方面的要求。这其中学校管理的主要任务是确保英语教师的长期兴趣和专业发展得到学校的保护,使其能够发挥出自己的全部潜力,即实施职业管理。管理的重点是使英语教师能力最大化,并且为他们创造一个不断成长及挖掘潜力和职业成功的机会,因此必须建立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学校管理系统。

一、高职英语教师的现状与特殊性

1.高职英语教师的现状。据调查,高职院校英语教师中35岁以下人数占比例最大,但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仅占20.8%,高级职称与初级职称的教师比例为1:6,结构失衡。显然,高职院校英语教师在学历和业务进修方面进一步提高任务繁重。92.5%以上的英语教师周课时在12-16节以上,76.8%的教师缺乏足够的时间进行教育教学研究。94.2%的教师对多媒体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在英语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性持认同态度,大部分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进行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反思,表明高职院校英语教师有责任感和紧迫感,希望进一步提高水平。这正反映了高职院校英语教师专业教育与发展必要性。调查还发现,93.2%的教师都能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教法的融合。在实行具体教学理论和原则方面,被调查的教师根据自己形成的教学经验和掌握的教学理论知识,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各自的见解。相当一部分教师使用的教学手段是科学有效而且切合学生实际的,某些方面具有创新意义,但在教育教学研究方面,近50%的教师在科研上未能有所建树。教师们对优秀英语教师必须具备的条件和素质抱有相同态度,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英语知识储备丰富;具有创新思想意识、良好的交际沟通能力、不断更新的知识结构、独具一格的教学方法、较强的研究能力和敬业精神等。多数学生认为“教师素质和能力,语言环境,教学设施,以及学生学习自主性”是影响英语教学的主要因素。总体上,高职院校英语教师在教学和研究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成绩,基本能够胜任教学需要,但在许多方面仍然存在差距,急需进一步提高。

2.高职院校英语教师的特殊性。高职院校英语教育在培养目标、教学模式和学生水平等方面与普通本科院校均有差异,其语言知识触及的领域广泛,语言的实践性与应用性更为明显,这决定了高职院校英语师资的教育和发展与普通高校的师资教育具有共同性外,还具有一定特殊性,即不仅要体现高职教育教学规律、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而且要反映特定的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和要求。高职英语教学实用性和实践性要求更高,对于专业相关知识的掌握更为重要。《高职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提出:“在完成《基本要求》规定的教学任务后,应结合专业学习,开设专业英语课程,这既可保证学生在校期间英语学习的连续性,又可使所学的英语得到实际的应用。”高职院校以实用性专业为主,教师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尽可能向学生灌输与专业有关的知识,如电子商务英语、旅游英语、计算机英语和有关经济管理方面的英语知识。教师不可能依靠个人努力掌握相关知识,学校介入与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二、高职院校英语教师学校管理的内容

高职院校应该认识到提高英语教师职业发展的重要性、紧迫性,把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视为提高英语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性工作。学校应建立年龄、学历和职称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培养工作,鼓励教师围绕教学质量的提高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创造条件因地制宜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促进教师在教学和研究工作中进行富有成效的合作,使他们尽快适应新教学模式。

1.教师发展档案管理系统。教师档案是记录教师教学行为,能最集中代表教师教学成果的材料的集合。Kilbane和Milman将档案分为两大类别:“一类叫做工作档案,内容包括日常教学各个方面,以及对其的思考与自我评价。另一类叫做展示档案或材料档案,主要用来评价教师的教学行为,描述一门课程或班级,展示教师优秀的工作等,因此教师往往发挥创造性,丰富档案袋中的内容,例如学生作业、教学计划、观察记录,甚至是教学录像等。”[1]“教师档案的建立一般经过四个阶段:资料搜集,包括文件、图片等;精简归类,按照教师个人的成果、学生成果、学习成绩表等归类,一定要确保选择的档案材料具有典型代表意义,以证明教学的真实状况;反思评价,对档案内容进行优缺点分析和评估,对纳入其中的每个档案文件进行反思或评价;成果展示,按照统一标准形式装订或以网络、软盘等形式呈现。教师档案的优势表现在以下方面:总结教学中的宝贵经验;获得成就感并增强信心;便于同事交流与合作;学生间接受益”[2]。

2.校本培训管理。所谓校本培训管理,是以教师任职学校为基本的在职培训模式,也称“以学校为定向”的培训模式,它区别于以校外培训为本的模式。“校本培训的初衷在于解决教育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分离,强化教师专业的实践性,加强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的联系。它以任职学校为载体,在形式上强调任职学校所在的空间。学校应提高对增强英语教师职业发展的认识,并成为增强英语教师职业能力的组织者”[3]。首先,学校要对英语教学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各种形式和渠道获得英语教学的客观实际。如学校的专业优势、特色和发展方向对英语教学的要求,近年来学生入学的英语水平及变化特点,学校开展英语教学的现有模式及存在的差距,英语教师的专业知识背景及教学能力水平状况,影响英语教师教学能力提高的主要因素等,都是调研的重点。其次,了解情况、掌握问题后,应制订符合学校实际情况的解决方案和发展规划,并且配有相关的资源投入、实施计划。重要的内容应是:一要为英语教师创造必要的发展条件;二要根据英语教师的专业背景,提供和鼓励有利于增强发展能力的各种形式的专业培训;三要组织教学团队进行合作学习,实现发展经验、方法的扩散和共享,使英语教师的能力发展成为组织行为。最后,要制定激励和管理机制,并保证机制的有效进行。激励和管理机制是促进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动力和制度保障,是英语教学工作的政策导向和发展战略的具体实现,必须设计周密,使之有可操作性、实践性和前瞻性,并在实际工作中得以贯彻执行。

3.在职培训。在职培训是“学习是现代人的基本生存方式,在职进修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途径,因此世界许多国家都在教师教育改革中保证每一位教师都有机会进修,建立教师终身教育体系”[4],而这也应当成为学校努力的方向。因此学校要对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进行多层面、多层次、多角度的关注,以促进教师的自我完善和发展,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英语教学形式和英语教学改革的精神。一是脱产进修,包括出国深造到更高层次院校或机构继续学习,这是教师教育最有效的方式,教师可以直接而迅速地获取需要的知识和信息。但由于如资金、时间等条件的限制,脱产进修会有一定的难度,也不可能满足每一位教师。二是积极参加各种机构提供的短期进修和培训,目前主要形式有英语教学年会、各出版机构提供的教学研究会,以及各教育部门和高校组织的短期培训等。教师对先进的教学方法和观念应持有开放悦纳的姿态,拓展视野,博采众长,为己所用。

4.加强英语课程理论与教学实际相联系的培训。在教师培训中,理论学习虽然十分重要,但理论学习必须与教学实际相结合。第一,应对英语教师必须掌握英语的词汇、语义、语言、语用等方面的知识及整个语言体系进行具体理论培训,夯实基本功。教师只有在专业上有一定的造诣和较深功底,才能从整体上驾驭教材,把握好重点、难点,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英语知识,实现学习英语的目的。第二,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它所传承的是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风俗习惯,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涉及使用英语国家和民族的政治、经济、历史、地理等方面的知识,因此英语教师必须具备相应的知识储备,唯此才能帮助学生学习掌握英语国家和民族的优秀文化知识,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第三,促进英语教师掌握一定的非英语专业知识。目前,英语教材中的课文内容广泛,涉及政治、经济、历史、地理和自然科学等各个领域,教师只有对相应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才能使课堂教学获得良好的效果。

5.建立教师合作联盟。教师联盟旨在寻求同事、同行之间的合作,倡导团队精神,通过相互间的分析观察、建议与评价来丰富并改善自己的专业视域。教师专业团队的形式多种多样,学校应发挥其组织功能,建立长期的、集中的、内部的或跨区域的同盟等。在同盟中专业引导者或学科专家在教师发展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教师提供多元化的理论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有效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另外,“同事互助”的教师发展模式在实质上与教师联盟的作用是相一致的。“如果具有不同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的教师能够开放自己,与同事进行专业研究、协调与合作,共同分享经验,提供相互支持,就能实现共同发展。例如通过英语教师之间的听课、示范教学、教学研讨、课程研究等来实现互相之间学习新的教学模式或改进教学策略,进而提高学生学习成效,达成教育目标”[5]。

6.社区教育模式的借鉴。社区教育模式是指以社区教育机构为依托,利用社区资源,对教师实施的以丰富社会阅历,增强社会问题意识,提升社会参与能力为主的教育模式[6]。社区教育模式是使工作与生活在不同环境下的教师群体积极参与本地区的各种教育与研究活动,了解本地产业结构、经济情况,以及发展趋势,了解社区内各种群体的生存方式与生活态度,获得更多的有利于教育教学的过程知识与背景知识,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提高教师驾驭教学的能力。

随着我国高职英语教育的快速发展,英语教师的专业教育与发展也必定会呈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而学校管理系统的建立,对高职院校英语教育的改革和教师的专业发展会起到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Kilbane,C.& N.Milman.The Digital Teaching Portfotio Handbook[M].Boston:Allyn and Bacon,2003.

[2]Murphey,T.&Chen Lin.教师发展档案与业绩标准[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3]崔允郭: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49.

[4]宫雪:国际职业教育师资培训模式述评及其启示[J].职教通讯,2006(8):55-57.

[5]傅建明.教师专业发展——途径与方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0.

[6]时伟:当代教师继续教育[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211.

上一篇:随笔集范文下一篇:善意取得制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