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体育服务概念范文

2023-09-19

公共体育服务概念范文第1篇

乙方公司名称

战 略 合 作 协 议 书

签约时间:2018年1月21 XX XX

日 签约地点:

战略合作协议书

甲 方:XX 乙 方:XX

甲方公司简介及资质等 乙方公司简介及资质等

经甲乙双方友好协商,决定依托甲方资源、产业等优势条件,发挥乙方在技术、人才、科研、项目管理和融资等方面的优势能力,打造“XX技术服务平台”,致力于发挥双方的技术和人才优势,利用远程技术为行业提供高效、快捷、精准服务。

为指导双方下一步工作,特制定本协议。

一、战略合作目标

第一条 双方视对方为重要战略合作伙伴,在国家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允许的范围内,选择对方作为合作伙伴,为对方提供最优惠的政策和最优质的服务。

第二条 共同组建平台管理团队,充分发挥各方优势,共同研究、规划平台发展方向及在行业中的定位。

第三条 以技术服务和数据为核心,以互联网为手段,紧紧围绕有色金属加工企业技术服务需求,充分整合社会优质资源,力争3至5年建成功能完善、技术先进的xx技术服务平台,面

向有xx企业提供产品研发、设备改造、设备维保、备件服务、远程监测等多方位技术服务。

二、战略合作发展方向

第四条 双方充分发挥在各自领域内的优势展开合作,通过互联网平台建设,同步发展线上线下业务,辐射周边乃至全国的铝、铜、镁、钼等多种金属加工企业,提供产品研发、设备改造、设备维保、备件服务、远程监测等多方位技术服务。

三、战略合作细则 第五条

1、组建方案 1)项目名称:XX

2)主管部门:XX有限公司国内业务部、XX有限公司市场发展部

3)拟建地区地点:XX 4)组建内容:门户网站、备品备件商城、行业远程服务中心、行业技术中心、行业大数据中心等。

5)组建规模:行业级

6)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初期投资约XX万元,中期投资约XX万元,远期投资约XX元;甲方负责资金支持、乙方负责相关政策支持等方式筹措。

7)人员配备和设备添置:初期XX人,中期XX人,远期:

XX人。

8)风险防控:通过体制创新防控管理风险,拓宽资金来源防控资金风险,加强合作防控技术风险。

2、运行机制

1)服务内容:备品备件服务、设备改造升级、设备维保、技术咨询、技术培训、设备远程检测与故障诊断等。

2)服务模式:涵盖电商模式、自营模式、外包模式、合作模式、代理模式等多种模式,互联网线上下单,线下交付。

3)盈利模式:项目盈利模式、电商盈利模式、年费盈利模式、广告盈利模式、现金流盈利模式。

4)管理机制:强化组织领导、明确目标任务、落实主体责任、加强激励监督。

5)保障措施:建设完善的信用评价体系和质量控制体系。

四、日常联系

第六条 为促进项目建设,加强沟通联系,双方指定专人负责日常联系:

XX,XX有限公司市场发展部部长 XX,XX有限公司国内业务部部长

五、 其它事宜 第七条

1、本协议未尽事宜,双方另行商定解决方式;

2、签订补充协议,并制定平台发展规划和建设期计划

进度等具体平台建设相关事宜。

第八条 本协议执行过程中,如遇上级重大政策调整、重大自然灾害等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不可抗力因素的影响导致本协议全部或部分条款无法履行的,双方可协商修改本协议。

第九条 本协议一式肆份,双方各执贰份,具有同等效力。 第十条 本协议经甲、乙双方签字盖章后生效。 (以下无正文)

(此页为协议签署页)

甲 方:XX

代 表:

乙 方:XX

代 表:

公共体育服务概念范文第2篇

学号:2009013292

1 选题依据

我国政府已经明确提出把构建公共服务体系作为新时期建设服务型政府的一项基本任务。部分公共部门也相继开始探索各自领域公共服务体系构建的有关问题。近几年来,龙口市立足自身经济实力和基础条件,把城乡体育一体化建设作为引领县域科学发展的中心任务,使整个经济社会向统筹协调快速发展的轨道迈进。但体育公共服务的广泛社会需求、政府服务职能转变的内在要求以及体育公共服务的实践探索,已然对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提出迫切要求。因此,理论界亟待开展对体育公共服务一体化的相关研究。论文

2 我国体育公共服务研究综述

我国政府对完善体育服务体系、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增强国民体质给予了高度重视。20世纪90年代中期,国务院颁布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它是由国家倡导、社会支持、全民参与的有目标、有任务、有措施的大众健身计划,是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相配套的社会系统工程和面向21世纪的体育发展战略规划,也是一项跨世纪的、具有战略眼光和长远生命力的宏伟事业。围绕体育领域的公共服务问题,国内理论界和实际工作部门进行了理论和实践层面的探讨。本文试图从体育公共服务的概念、体系、产品形态、供给和发展趋向等5个方面对体育公共服务进行系统的阐述。

2.1 关于体育公共服务含义

当前学术界普遍使用的两个术语是“公共体育服务”和“体育公共服务”。

针对体育公共服务,刘艳丽、苗大培认为体育公共服务是指满足社会公共需求,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公共物品的体育服务(《社会资本与社区体育公共服务》)。樊炳有等在《体育公共服务内涵、目标及运行机制研究》中指出,体育公共服务就是提供体育公共产品和服务行为的总称;包括加强体育公共设施建设、发展体育公共事业、发布体育公共信息等,为丰富社会公众生活和参与社会体育活动提供社会保障和创造条件。也有学者认为体育公共服务是由公共部门或准公共部门共同提供的,以满足社会成员的基本体育需求为目的,着眼于提供市民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既给市民提供体育文化享受,也提供并保障社会生存与发展所必需的体育环境与条件的公共产品和服务行为的总称(《上海市体育公共服务的实践与探索》)。可以看出,对体育公共服务的界定是出于产品属性视角,即具有公共产品性质的体育服务就是体育公共服务。

针对公共体育服务,闽健等在《公共体育管理概论》一书中认为公共体育服务是指公共体育组织和公共体育服务人员,为社会公众的体育活动所提供的体育产品和体育劳务。肖林鹏等认为公共体育服务是公共组织为满足公共体育需要而提供的公共物品或混合物品。并继续提出我国公共体育服务的供给主体是各类政府为主的公共组织;受益主体是全体公众;提供公共体育服务是政府的责任等观点。大体可以分为基础性公共体育服务、制度性公共体育服务、信息性公共体育服务和政策性公共体育服务。对公共体育服务的界定则是组织视角,即公共组织供给的就是公共体育服务(《公共体育服务概念及其理论分析》)。

综合而言,无论产品属性视角还是组织视角都存在着缺陷。综合当前学术界对“体育公共服务”和“公共体育服务”的各种认识,从需求的视角出发,提出体育公共服务是为满足大众的体育需求而提供的各种体育服务和活动的总称。一般而言体育公共服务可以包括以下六类服务:健身设施服务、健身组织服务、体质监测服务、健身指导服务、体育活动服务、信息咨询服务。

2.2 关于体育公共服务体系

目前,我国学术界对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概念研究尚未见报道。为科学开发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概念,我们不妨先在公共服务体系的“属”概念范畴内,对与体育公共服务体系邻近的“种差”概念进行分析,但这必须首先确定体育公共服务的上位概念—公共服务。所谓公共服务,是指公共组织为满足公共需要而提供的公共物品或混合物品。

学者李静指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是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形成的以满足人民群众体育需求、保障人民群众体育权益的各种公益性体育机构和服务的总和。主要涵盖以下六个基本要素:体育公共政策法规、体育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体育公共组织机构和人才、体育公共服务的主体、体育公共服务的方式和体育公共服务的事业经费(《试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曹可强等以区域性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经验为依托,提出政府是体育公共服务的责任主体,市场与非营利体育组织是体育公共服务的实施主体。建设体育公共服务体系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市场和非营利体育组织的作用。

当前盛行的各种“体育服务体系”,部分可以归结为体育公共服务的范畴,如全民健身服务、基本体育服务等。而多元化体育服务体系中涉及体育的部分也该纳入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范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只是体育公共服务要素的静态集合,要实现体育公共服务要素动态上的提高,需要对体育公共服务体系运行进行深入研究。

2.3 体育公共服务的发展目标

体育公共服务是提高市民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是党和政府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纽带,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根据党的十七大政治报告的基本精神,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完善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是体育公共服务的两大基本问题。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是体育公共服务的基本目标,这不仅是《宪法》的规定和党的十七大政治报告的要求,也是体育本质功能的体现。

作为未来体育发展的方向,体育公共服务的发展目标也是学者们讨论的焦点。樊炳有等认为体育公共服务的总体目标是:以满足社会成员的基本体育需要为目的,着眼于提高居民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既给居民提供基本的体育文化享受,也提供并保障社会生存与发展所必需的体育环境与条件的体育公共产品和服务,他在文章当中同时也阐述了近期、中期、远期目标,其共同之处在于团结凝聚和以人为本。《构建完善的体育公共服务体系》中将体育公共服务发展核心目标确定为:整合社会资源,统筹、组织、协调、配置社会公共体育资源,向市民提供基本的体育公共服务及体育产品,以保障市民的体育权利的实现。

公共体育服务概念范文第3篇

为进一步深化我市艺术表演团体体制改革,建立健全艺术表演团体激励机制,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现就政府购买社会公共文化服务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以人民群众共享艺术成果为宗旨,优化公共文化资源配置,吸收民营资本投资,完善政府采购制度,实行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转变政府财政投入方式,变“养人”为“养事”,逐步建立适应市场的运转机制,推出更多与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精品力作,最大限度地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

二、主要内容

(一)设立艺术表演团体发展专项基金

出精品,参与市场竞争,市县应建立文化艺术发展基金。市级不少于2亿、县区级不少于1000万元,鼓励出新人,除新作。运用借支的方式,支持立意深刻,创意新颖的剧本

1创作、编导、舞美、灯光音响等方面,对艺术作品市场上座率较高、效益良好,给于奖励,激励其出精品、出效益、走出去,县区级的剧目可双向申请。

(二)实行政府买单,自主经营的模式

——实行政府购买公共文化产品。选择我市重点文化产品,按照艺术门类和剧(节)目大小分类定价,实行“群众点戏、政府买单”,无偿为群众提供演出服务。市、县各级文化财政部门,应积极探索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政府年购买精品剧(节)目下乡演出100场次,在当地提供交通、住宿的情况下:按照大、中、小型剧(节)目以及艺术分类定价,分别按照每场3万元、2万元、1万元标准进行购买。

——实行演出场次补贴。对演出成本高、市场价位低,但深受群众欢迎的剧(节)目演出,由政府采取场次补贴的形式,支持市级国有艺术表演团体向城市低收入群体、流动人口、农民工等实行低票价和30%赠票演出,以保障人民群众享有基本的文化权益。演出场次指在剧场和有剧场功能的其他公共场所进行正式对外售票演出的场次,不包括装台、合成和彩排演出。

年补贴延安演艺集团公司演出300场次,大、中、小型剧目各按1/3比例确定补贴标准,按1.5万元/场标准给

予补贴,对各类接待性演出,以大、中、小型演出规模(演出时长、参与人数、投资大小)确定标准,分别按给1万元、0.8万元、0.5万元的场次补贴。

——实行演出场次奖励。指在全市范围内,为激励艺术表演团体多演出多受益,更好地服务广大人民群众而采取的一种激励方式。资助的范围为全市各级各类艺术表演团体(含民营职业艺术表演团体,下同)。

一是配合省上推进百县千乡万场惠民演出,对各级各类艺术表演团体进农村、社区、高校演出,演出场次达到200场次以上(含200场次),取得较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实行 “以奖代补”,视演出情况给予50-70万元奖励。

二是为鼓励市级各类艺术表演团体繁荣演出市场,按照演出艺术门类和剧目大小分类定价。

——对旅游专场演出。累计完成大型剧目演出50-100场次的奖励60万元,完成100-200场次的奖励150万元,完成200场次以上的奖励200万元;完成中型剧目演出100-200场次的奖励50万元,完成200-300场次的奖励90万元,完成300-400场次的奖励150万元,完成400场次以上的奖励200万元;对累计完成小型剧目演出100-200场次的奖励30万元,完成200-300场次的奖励60万元,完成300-400场次的奖励100万元,完成400场次以上的奖励150万元。

——对商业演出。累计完成150场次的奖励50万元,完成200场次的奖励75万元,完成300场次以上的奖励100万元。

——传承剧目演出。对各县区不同传统剧目的演出,按照各县区实施方案具体实施。

(三)实施“走出去、请进来” 战略,满足群众高层次文化需求

一是鼓励优秀剧(节)目走出去,扩大延安对外影响力。对政府要求的剧(节)目演出以及赴地进行艺术交流活动等,纳入财政预算,实行经费包干制。

二是引进国内外优秀剧(节)目,不断提高群众文化品位。对引进的优秀剧(节)目,按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办法,实行公开考核登记并予以奖励(具体办法另行制定)。

三、实施程序

1、核定演出场次。全市各级各类艺术表演团体,按照市文广局统一印制的《艺术表演团体演出记录回执单》共三联,并附演出合同和演出节目单进行演出场次的填报,于每年11月5日前向当地文化主管部门报送上10月31日至当年10月31日演出记录情况,由当地文化主管部门进行初审后逐级推荐上报;市级艺术表演团体演出场次的审核由市文广局负责,并于11月15日前对全市推荐上报的艺术表

演团体进行抽查复核,提出初步安排意见,报政府同意后给予奖励。

2、纳入考核,签订目标责任书。每年由市政府将全市创作、演出纳入考核,对市级国有艺术表演团体,由市文广局与其签订目标责任制,县区级由县区文化部门与相关演出单位签订目标责任书,明确各艺术门类需要完成政府购买公共文化产品服务的场次,夯实责任,确保任务顺利完成。

3、实行招标制。对市政府选定,拟投资的剧(节)目及艺术交流活动等,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的相关规定,纳入政府采购管理,选择文化经营公司、演艺团体等运营机构。对中标的由市文广局与其签订合同,约定双方权利义务。合同签订后报财政部门备案。

四、保障措施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成立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 务项目领导小组,指导全市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开展。领导小组由市文广局、市财政局等有关人员组成,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文广局艺术科,负责具体实施工作。各县(区)政府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文化服务需求作为工作重点,切实落实政府公共文化服务责任。各县可结合实际,制定相关配套文件,进一步深化政策措施,

并做好各项制度、政策之间的配套和衔接,逐步使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二)严格资金使用管理。各申报单位必须实事求是,对于弄虚作假、虚报瞒报的,将取消下申报资格。要加强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资金的管理,确保专款专用,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经费主要用于剧(节)目的推广宣传、市场营销、弥补演出成本等方面支出。

(三)做好舆论宣传工作。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纸等媒体,对建立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制度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和主要政策等进行广泛宣传,为推进该项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四)强化监督检查。市级财政、文化部门对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资金使用情况做定期或不定期检查,或委托社会中介组织进行审计。受资助的单位需配合财政、审计、文化等部门的检查审计工作,提供真实、完整的情况报告、原始单据、会计凭证、报表等相关资料,自觉接受监督检查。

公共体育服务概念范文第4篇

义务教育真正免费了

自2007年我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将全部免收学杂费,同时对贫困家庭的学生将实行“两免一补”的政策。即免收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2008年秋全国城市也实现了义务教育阶段免收学杂费。这样一来,多年来我国义务教育由消费者承担部分成本的现象终于解决了,义务教育终于实现了国家买单。

请分析案例中体现的我国公共财政的职能。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财政职能主要有: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义务教育实现了国家买单体现了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导的延伸和体现,包括教育权利平等和教育机会远行两个基本方面。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石。机会公平的最低要求是每个公平都有接受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的机会,这是宪法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是人人平等的起点,更是现代化社会公平基本人权的体现。教育公平还是解决社会贫富差距的最终手段。

没有教育公平,公民就不可能接受良好的教育,社会就无法创造出强大的中等收入人群,和谐社会也将推动坚实的社会基础和社会保障。教育公平的实现有赖于政府的作为,教育公平理当是公共财政体制教育投入的最终目标。

公共体育服务概念范文第5篇

离开了身心健康, 居民的幸福感就是水中之月。健身运动是促进居民身心健康的手段之一。尤其是公共体育服务是满足与实现居民身心全面发展的最佳路径之一。

(一) 实地考察法

本课题组成员通过对海南各主要体育场馆及筛选出的各区具有代表性的居民小区和部分各级学校进行实地考察, 掌握了研究所需的第一手材料。

(二) 问卷调查法

根据本课题的研究方向设定调查问卷, 针对各阶层市民发放、回收。

选取海口、澄迈、儋州、琼海、三亚的社区健身点锻炼居民为调研对象, 分别发放调查问卷, 对比分析社区服务、资金、健身等基本状况为海南社区服务建设路径提供有力的事实依据和建议。

(三) 文献资料法

本研究通过对互联网站、海南省政府官方网站、cnki数据库、统计年鉴等查询相关新闻信息、年鉴统计数据、专业学术论文和图书报刊等有关信息进行深入分析, 进一步对公共体育服务的相关理论及概念进行界定, 作为本研究的理论支撑。

(四) 座谈访问法

本研究针对性地列举了与本课题有关的一些问题, 对专家学者、政府官员、业界人士和普通市民进行访问, 听取观点和建议;另外在研究的不同阶段邀请相关人员进行座谈, 对本课题展开充分讨论和交流。

(五) 比较分析法

本研究在文献资料、座谈访问等具体研究方法的基础上, 以全民健身的国家战略及建设海南旅游岛为契机, 从海南公共体育服务的现状出发, 全面对海南公共体育服务的发展思路、方法、布局和管理进行分析、归纳、综合、总结, 从而推进海南公共体育服务水平的完善和提升。

(六) 数据统计法

对问卷调查所获的数据用电脑软件进行统计与分析。

二、公共体育服务的内涵、特征与研究意义

(一) 公共体育服务的内涵

社区公共体育服务, 是指为实现和维护社区或社区共同体的公共体育利益, 实现保障社区体育权益的目标, 以政府为主导的公共部门, 依法行使职责和公共权力, 通过不同的手段, 以各种形态的公共体育设施为载体所实施的公共行为的总称。

公共体育服务具有公益性、大众性、基本性和系统性等方面的特征, 第一, 供给主体都是政府部门免费对社区服务;第二, 体育健身需求的目的是为了满足社区的公共体育服务;第三, 公共体育服务包括有形产品也包括无形的劳动行为。第四, 公共体育服务能系统性地满足社区健身娱乐需求。近年来, 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 社区的生活水平基本达到小康水平, 公共体育服务的特征也有所变化。主要表现为:原来公共体育服务的供给主体主要是政府机构, 现在供给主体主要是私营机构和一些非营利协会, 供给主体的变化使公共体育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有了更好地提升。由此可以看出, 公共体育服务的概念是一个动态概念, 我们需要用发展和变化的眼光不断地对其进行研究和探索。

(二) 公共体育服务研究的意义

一个健全完善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不仅可以提高人们的身体健康水平, 还能通过体育锻炼使人们心情愉悦, 改善枯燥乏味的生活习惯, 同时也对建设和谐海南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随着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建设, 海南社区的健身需求高涨, 面对海南现实经济的状况, 2014年10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发展目标指出:到2025年, 体育公共服务基本覆盖全岛。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期, 公共体育服务作为体育事业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议题受到学者们的关注, 成为国内热点研究课题。

1. 为提升海南公共体育服务质量提供思路、方法

想要改善海南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的问题, 就需要对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的现状、供给模式、供给需求进行分析。通过调查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的现状, 了解社区居民的真实需求, 对现有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供给模式进行改革, 并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 这些对提升海南社区体育公共服务质量, 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 为建设和谐社会、完善政府服务功能进行有益探索

体育公共服务构建服务型政府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是社区居民进行身体锻炼的保障机制, 能够提高社区居民身体素质。这一理念既体现了党和政府坚持“以人为本”, 全心全意为人民, 一切为了人民, 为了人民的一切的服务理念, 构建和谐自由贸易港发展思想, 还能提高科学管理社区水平, 打造城市靓丽名片, 创建宜居宜乐的生活空间, 提高人们的幸福感和享受感, 从而推动社区持续有效发展。现在海南体育公共服务的供给主体是政府为主, 市场、社团为辅, 共同参与完成。在目前这段时间或者将来更长时间, 都将由政府提供服务设施, 因此政府在体育公共服务管理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虽然海南政府在体育公共服务的内容和形式上面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内容, 但是如何能够为社区居民提供真正需求、适合的体育公共服务, 依然是值得我们继续探讨的重要课题。

三、海南公共体育服务的现状

(一) 海南社区居民体育服务供给主体及供给方式

海南供给社区体育服务的主要有:政府部门、营利性体育组织、公益体育组织。海南资金供给主要有政府和社会两方面。政府方面:政府民政部门, 政府体育部门, 体育福利彩票管理中心;社会方面:主要为企业赞助和个人捐赠, 但是企业赞助和个人捐赠的资金相对较少, 大多数社区没有获得捐赠。

(二) 海南社区居民体育服务人力资源供给

社区体育服务的人力资源供给主要是政府通过培养健身咨询服务、健身指导服务、社会指导员等体育运动专业人员, 运用他们对社区居民进行专业的体育锻炼指导和咨询, 保证社区居民体育锻炼科学顺利地进行。海南社区居民的社会体育指导员供给不足, 社区相当一部分的社会体育指导员是自发性的热心居民, 还有部分社区体育指导员来自业余团队或公益组织。

(三) 海南社区居民体育运动场地设施供给现状

海南社区建设的体育健身公园、体育健身路径、体育健身广场等场地设施都主要是政府通过财政拨款建设的。

从表2可得出海南社区居民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27m2, 这其中包括一般居民不常会去的高尔夫球场、有安全隐患的天然游泳场及海上运动场, 如果扣除这些, 海南社区居民仅为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为1.21m2, 与全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1.47m2相比, 低于全国水平。因此, 海南应在坚持“以人为本、服务民生”, 把增强居民体质, 提高居民幸福指数, 促进居民全面发展为根本的科学观念指导统领下, 满足居民不断增长的体育需求, 做到体育发展为了居民, 体育发展依靠居民, 体育发展成果由居民共享。

四、结论与建议

(一) 结论

(1) 从海南公共体育场地设施现状看, 在数量与质量、服务对象与定位、布局与结构、项目设置与功能组成等方面同广大群众的需要仍有相当大的差距。 (2) 在海南社区体育活动现状方面, 囿于居民生活区体育锻炼场地少、器械匮乏, 居民体育组织管理混乱等因素的影响, 致使居民身体锻炼没有得到有效进行。 (3) 海南公共体育服务经费主要分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经费、公共体育活动经费和以营利为目的的私人经费等方面。经费不足制约了海南公共体育体系的建设。 (4) 政府部门在群众性健身活动中的组织、引导等服务措施较多的是通过颁布文件、传媒平台的渠道相对单一。对此, 海南有关部门在公共体育服务职能方面的政府功能建构亟待加强。

(二) 建议

(1) 建议设立公共体育服务的政府专门机构来统筹管理和发展海南公共体育服务体系, 从体育场的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体育经费的引入和使用、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育等一系列关键点入手, 为海南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构建奠定基础。 (2) 为了海南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建设有法可依。建议政府部门出台有利于海南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的相关政策法规。 (3) 政府部门要通过一定的优惠政策鼓励民间投资参与海南公共体育服务, 实现海南公共体育服务经费多元化来源, 保障海南公共体育服务所需资金的供给。 (4) 建议政府部门成立海南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智囊团, 吸收大中小学校的体育专家参与海南公共体育服务的理论设计中来, 为海南公共体育的发展提供理论专家团队的支持。

【相关链接】

公共体育服务, 是为实现和维护社会公众或社会共同体的公共体育利益, 保障其体育权益的目标实现, 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 依据法定职责, 运用公共权力, 通过多种方式与途径, 以不同形态的公共体育物品为载体所实施的公共行为的总称。

公共体育服务具有公益性、普遍性、基本性和文化性四个方面的基本特征, 往往也被称为体育公共服务。

公共体育服务应当由政府来提供, 但并不意味着公共体育服务就应当唯一地由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供给可以由政府单一中心供给模式向政府、社会和企业多中心承担的供给模式转变, 这样看来, 我国公共体育服务的供给主体实际上包括三类组织。

一是政府及体育行政部门。这一系统主要是指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公共体育服务的决策领导机构以及执行机构, 我国县级以上政府部门均设有各种专门和非专门的体育组织机构。如各级党委和政府是公共体育服务的决策领导部门, 负责公共体育服务重大政策制定、主要公共体育资源的协调、对政府公共体育服务部门的监督、对各级各类公共体育服务实施主体考评等方面。一类是公共体育服务的执行机构, 主要由各类事业单位来承担, 如公共体育场馆、博物馆、科研院所等。

二是非营利体育组织 (NPO) 。它们是不以营利为目的, 以开展各种志愿性的公益或互益体育活动的非政府社会组织, 主要包括体育事业单位、体育社团、体育基金会、体育类民办非企业单位, 未登记或转登记的体育组织等, 它们在政府体育政策的指导与安排下, 独立或配合体育事业单位完成各类公共体育服务。

三是营利性的体育组织。它们是以提供各种体育服务为主要内容, 以营利为目的、自主运行的体育实体, 即从事体育经营活动的企业。体育企业可以作为公共体育服务的主体, 它们在国家政策允许下, 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进行公共体育服务的市场供给。

摘要:深入海南社区, 对海南社区的体育公共服务现状、结构及特点进行深入调查。综合分析海南社区公共体育服务的现状, 为解决当前海南社区公共体育服务质量不高的问题, 提出符合海南社区公共体育服务现实的建议, 丰富服务项目、调整服务手段等有针对性地提高海南社区公共体育服务供给。

关键词:社区,服务,公共体育

参考文献

[1] 郇昌店, 肖林鹏.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初探[J].体育文化导刊, 2008 (2) :29-31.

[2] 黄希发, 陈雪龄, 顾灏宁等.我国体育服务业实施标准化战略的思考[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09 (2) :27-31.

[3] 白跃世, 魏鹏娟等.陕西省社区体育服务绩效评价研究[J].人力资源管理:学术版, 2009 (6) :154-155.

[4] 彭春江, 曹焕男, 陈跃华.河北省体育产业现状及结构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2008 (1) :22-24.

[5] 叶清.福州市发展休闲体育产业的SWOT分析与对策[J].广西轻工业, 2008 (2) :83-84.

公共体育服务概念范文第6篇

近年来, 农村体育健身取得长足发展, 受到了很多农民的欢迎和赞扬。不少村庄都兴建了体育文化活动场地, 打篮球、乒乓球, 开展得红红火火。但也有一些村民反映, 他们村庄里的体育健身设施器材还不够多, 农民强身健体缺乏指导老师, 适合孩子们强身健体的专业场馆太少。得益于有关部门采取的多项措施, 不少乡村都兴建了体育健身公园, 装备了不少的体育健身设施, 在帮助农民健身方面应该说发挥了很好的作用。特别是一些中老年人利用这些体育器材, 强身健体, 效果良好。但也有一些村庄体育健身器材安装得位置不佳, 由于多数都是露天设置, 导致有些体育健身设施发生缺损, 影响了农民的正常使用。还有一些体育健身公园没有配备夜晚灯光设施, 造成夜间体育公园无法正常使用。有一些青年农民反映, 有些村庄缺乏他们喜欢的体育健身器材, 比如, 足球场、羽毛球场等, 室内健身场更是稀少。由于没有适合的场所和器材, 导致一些青年农民不得不到城区一些专业体育场馆开展体育活动, 不但花费多, 还需要耗费大量时间。

开展体育活动, 能够满足人们在健身、娱乐、休闲等方面的活动需求, 是体育的本质所在。我国体育倡议“每周参加三次体育活动, 每次活动半小时, 活动强度为中等”的体育活动标准, 但是当前的农村人口参加体育的时间并不多, 和城市社区的体育参加情况还存在有较大差异。城市社区当中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在各个年龄段都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 同时老年人参加体育的情况明显增多, 而农村人口当中年龄增加参与体育的人数却是呈下降的趋势, 尤其是60岁以上人群, 这主要还在于农村老年人的体育观念和城区存在着较大差异。这主要是因为农村老人还需要在农田务农, 再加上农村在体育观念上认为体育锻炼是在玩闹, 和自身年龄不符合, 所以当前的老年人年龄越大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就越少。

2 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的对策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在体育方面首先要完善“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以各个村落为实施对象, 主要建设小型公共体育健身场地, 同时推动建设农村体育组织和体育活动, 开展广泛充实的农村体育运动, 构建新农村服务体系。大力推进全民健身事业发展, 可以专门成立农村人口健身工作领导小组, 加大体育事业经费投入, 不断完善体育基础设施建设, 规范公共体育设施开放, 积极倡导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 使得农村村民的获得感与幸福感显著增强。搞好场地设施建设, 提供合适的健身器材, 首先将农村缺少健身器材的问题解决了, 然后开展体育健身指导和相关的体育活动。由于很多农民都是在田间进行分散农业劳动, 并不利于组织集体活动, 而体育健身活动就将大家聚集到了一起, 能够有效丰富农民生活, 促进农民身心健康。

在经济条件较好的一些乡村、村镇开始兴建了专业的体育健身场馆, 不但有篮球场、羽毛球场, 还有游泳馆、健身房等。这些民企投资的健身场馆得到了当地政府的支持, 取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农民花较少的钱, 强身健体;投资的民营企业也得到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值得借鉴。可以开展举办全民体育会, 将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融合, 包含有攀岩、马拉松、象棋在内的各种大项群众体育比赛项目都可以纳入到农村体育服务中来。这一举措能够让普通百姓能够参与全运会, 分享体育竞赛带来的乐趣, 切实践行“全运惠民, 健康中国”的办赛理念, 让更多的“草根选手”和民间高手在运动会赛场上展现风采, 举办全民体育盛会, 让人民群众成为群众比赛的主体, 让普通群众在赛场上唱主角。

结束语

提升农村公共体育服务, 能有效保证农村体育的长足发展, 让农民群众主动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 使农村人口的公共体育服务获得良好的体育权益。在很长一段时间以来, 农村的体育场地建设基础还过于薄弱, 农村体育场地面积还不不够, 健全体育保障制度也迫在眉睫, 这也是国家体育总局处于更加长远的考虑。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理念的快速推进, 农村公共体育逐渐被重视起来。本文就对当前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进行论述, 了解平时农民进行体育健身的实际情况、分析进行体育健身的各种影响因素、解决农村体育当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农村,公共体育,现状调查,对策研究

参考文献

[1] 卢文云, 梁伟, 孙丽, 等.新农村建设背景下西部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体育科学, 2010, 30 (2) :11-19.

上一篇:初级职称工作总结范文下一篇:教育信息技术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