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的人文精神范文

2023-11-13

医学的人文精神范文第1篇

【摘要】现代医学科学精神 人文精神 统一

医学人文精神集中体现在对病人的价值,即对病人的生命与健康,病人的权利和需求,人格和尊严的关心和关注。这就要求医务工作者做到①尊重病人的生命,这也是医学人道主义的最基本的或最根本的思想。②尊重病人的人格。人都有自己的尊严,医务人员应尊重病人的人格与尊严。③尊重病人的医疗权利。人人都有平等的医疗权利,医务工作者不得以任何借口“推诿病人”,“见死不救”,剥夺病人的医疗权利。④尊重病人的生命价值

1中国自古就把医学定义为“仁术”,晋代名医杨泉在《论医》中写道,“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唐代名医孙思邈在《大医精诚》中也提出,“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仁爱救人”不仅是中国古代医学崇尚的精髓,也是西方古代医学人文精神的核心,《希波克拉底誓言》提出的行医宗旨是“为病家谋幸福”;《迈蒙尼提斯祷文》写道,“启我爱医术,复爱世间人”。历史表明,不同时期的医学都将“救死扶伤”、“仁爱救人”的医学人文精神渗透到诊断、检查、治疗、护理等临床实践的各个环节之中。然而,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人们在满足不断增长的物质欲望的同时,却淡化了医学中的人文价值和人文精神。 医学的科学精神是以求真、求实和推崇理性为特点,强调医学知识和技术在医疗过程中的作用,强调尊重临床客观事实、尊重医学规律、依循实证方法、遵循规范的程序,强调临床发现的客观性、准确性和效用性,强调排除主观因素的干扰作用。医学科学精神的焦点是科学理性所揭示的客观规律。2在医学科学的视野中,人是客观存在的生物有机体,是一切机制都可以用科学的理性去加以剖析的。在探索人类的健康与疾病的工作中,医学工作者总是带着科学问题,不断地解决科学问题,并为人类健康创造新的知识与技术。医学工作不断的推陈出新,拓展人类认识疾病的深度、广度和真度。它借助于实践的、实验的、逻辑的种种手段去证伪或证实医学知识的真实性、合理性、科学性。医学科学通过确凿事实得出正确的理论对一些错误、愚昧、落后的伪医学思想进行揭露和批判。医学科学精神使人类对健康与疾病的认识走出了蒙昧的状态,促使生物医学得以蓬勃发展现已深入到分子水平。

医学科学精神是随着近代实验科学的兴起得以确立并逐步深入人心的。医学的发展依赖于生物科学的成就,把人作为生物学的人去研究其健康与疾病问题,立足于生物科学基础之上,认为每种疾病都必须并且可以在器官、细胞或生物大分子上找到可以测量的形态和化学改变,都可以确定出生物的和理化的特定原因。人们一再强调生物科学对医学的重要意义,从而启用了生物医学这个术语,这种研究医学的方法和形式被称为“生物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是迄今为止获得巨大成功的医学模式,具有重大历史作用。生物医学模式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从事实出发来认识生命现象的真实原因,对人体形态、结构、生理、疾病的研究比较深入,对生物和理化致病因素的探讨较为深刻。在生物医学模式的指导下,

采用预防接种、杀菌灭虫、抗菌药物三种方法,能有效地降低传染病、寄生虫病的死亡率和发病率,取得了人类第一次卫生保健革命的伟大胜利。生物医学模式是医学的最基本模式,因为医学所面对的是具有生物特性的人,医学研究的是人体内一系列生物学变化的机理。自然界、社会环境等外部因素,最终都要在生物特性这一内因上起作用,这是医学的根本出发点与落脚点,所以说生物医学模式是未来医学模式的基础。在近代以医学科学精神为主导,生物医学模式统治医学的较长历史时期内,认为医学面临的所有问题只有通过科学理性加以剖析,运用科学技术才能解决;只有依靠科学理性,解决科学问题,运用科学技术,人类才能达到战胜疾病的目的,以此为出发点在医学领域中形成了推崇医学科学精神的技术至上观念. 医学人文精神对医学模式的影响。医学不是一门单纯的自然科学“, 它有着深刻而明显的人学标记”。医学研究的对象是人,要考虑到人的特殊性和感情性,不象其他自然科学,研究的对象是物,涉及到的只是对象的事实。将涉及到自然、生物、社会、伦理的医学归结为单纯的技术,将复杂的具有生物、心理和社会属性的人,简单地归结为多个器官或系统的集合的还原论思维模式是不恰当的。正因为医学研究对象的独特性,医学体系必然是多元化的,包括医学的目的、模式、手段均包含多重的价值趋向,有实证的、理性的,也有社会的、文化的和心理的。1977 年,美国罗切斯特大学恩格尔教授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临床应用》一书中指出了单纯生物医学模式的片面性,提出了“生物- 心理- 社会医学模式”。该模式认为对人群健康的综合性影响除了生物因素外,还有心理、社会因素。心理因素对于人体,既有医治和预防疾病的作用,又有致病、导病作用。人的心理活动会作用于身体的生理、生化过程,对神经内分泌系统、遗传因素、免疫系统产生影响。社会因素也是引起疾病的原因之一,它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进而对人的身心健康产生影响。一些研究结果表明,四大类社会因素最易影响人的健康而导致心身疾病: ①激烈竞争导致工作和学习上不适当的长期紧张;②人际关系不协调; ③生活中和社会上的突发事件; ④环境因素。人们的生活方式及行为与健康亦具有密切关系,如污染、吸烟、酗酒、滥用药物、不合理的饮食习惯、不良性行为等均给健康带来直接或间接影响。恩格尔教授指出,生物医学模式逐渐演变为生物- 心理- 社会医学模式是医学发展的必然。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处于复杂的相互关系之中,他们的发展变化都受一定的背景和关系的影响,完全孤立的事物是不存在的,人具有整体性、社会性的特点,生物医学模式忽视了社会因素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作用,它只注重人的生理属性,忽视人的社会属性;注重人的生理功能,忽视人的心理因素;注重生物理化的致病因素,忽视人的行为因素;只从局部的具体病史出发, 没能全面正确地解释复杂的生命活动和疾病过程的本质,只注意人体的机械性,忽略了人的社会性和生物复杂性.对医学科学精神的推崇,使医务人员关注更多的是运用技术进行的观察、判断和治疗,而缺乏理性、全面地辩证思维和综合思考,难以用现代医学模式的整体医学的观点对病人的心理、精神、行为方式等方面予以关注。因此,现代生物- 心理- 社会医学模式虽然在理论上得到人们的认可和支持,但是在实践中的转化是困难的。

现代医学不断的向微观渗透已经达到了分子水平,诊疗仪器和诊疗手段日新月异,医学工作者的受教育程度也有了大幅提高,可是,疾病并没有被消除,人的健康水平也没有得到与之相对应的改观。目前,随着疾病谱、死亡谱、病因谱、健康谱的改变,生物- 心理- 社会医学模式的转换势在必行。现代生物- 心理- 社会医学模式强调心理和社会因素对人类健康的影响,肯定医学人文精神对健康

的意义。“生物-心理- 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为医疗活动中人的回归和人的价值

3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医学从来都不是与社会、文化无关的纯自然科学,它的

研究内容首先应该是对人的关怀,我国历代医家也都奉行“医乃仁术”的思想。 “医乃仁术”更是“人学”,就医学科学而言,从根本上来说,医学科学精神应从属于医学人文精神,二者之间并没有泾渭分明的界限,医学科学精神和医学人文精神在本质上是相通的。科学本身并不是目的,其目的是实现对人的关怀,而医学和医疗技术作为与人类生命息息相关的一门科学更应该是人道主义的体现。无论是心理、精神、行为习惯还是社会环境的良性发展,单纯的科技手段都是远远不够的,人文关怀必不可少。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在医学发展的不同阶段,医学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二者地位不同,凸现程度不同,但从来就不是截然对立的。当 瘟疫流行、传染病肆虐之时,施展医术,挽救生命,维系健康,既是医学科学精神的张扬,也是医学人文精神的体现。临床实践证明,在医疗活动中,如果只重视医学的科学精神,忽略医学的人文本质特点,只注重对躯体疾病的诊治,忽略患者的心理需求与感受,其结果要么是直接影响临床疗效,甚或加重病情,加速死亡,要么引起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因此,作为医务工作者,一定要记住古希腊圣贤的一句格言:“知道是谁生了病比知道他生了什么病更重要。”

医学科学和医学人文的任何一方面都不可能单独完成现代医学的完整建构。医疗科学技术为患者的疾患痊愈提供物质保证,医学人文精神为患者的心身康复提供精神支持;医学技术手段解决的是患者的生理痛苦,医学人文关怀安抚的是患者的心理冲突和社会调适;医学技术将患者从病魔的阴影下挽救出来,将活着的希望带给患者,使患者获得有限的具体的满足;医学人文关怀将患者从心灵的煎熬中解放出来,将生命的价值赋予患者,使患者获得无限的永恒的生活激情。 医学不断走向成熟的标志之一就是,医学人文中交织着医学科学技术的维度,医学科学中蕴涵着医学人文的精髓,二者形成张力,弥合分歧,互补共进,在“观念层次上相互启发,方法层次上相互借用,学科层次上共同整合,精神层次上相互交

4融”。医学工作者在追寻医学真理的过程中,必须要将人文精神渗透到其当中去。牢牢把握医学的“人文”属性的医学科学精神才能实现其自身的发展与突破,只有医学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融合,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化才能真正得以实现,医学科学才能更好的造福人类。 1

2廖继尧.大力弘扬医学科学精神[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2,18(9) 医学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交融——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张艳萍,张宗明

3郭永松. 医学模式转变的人道主义价值[J ] . 医学与社会,1999 ,12 (6) :11.

医学的人文精神范文第2篇

在深化医疗革新的现在,我们审视当今医学,透过种种近况寻究遮掩在当今医疗事业中的深刻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在当今的医疗做事中,医疗的硬件设施渐趋完备,而我们的医学人文建设却未能与之同步成长,并显得滞后于迅速完备的医疗硬件。医生人文精神的缺失,已成为制约医疗工作革新与成长的突出课题。

精神心理卫生科,一提起这个题目,大家就会想到那些令人恐惧的精神病人。各种媒体对那些精神病人的描述也让人不寒而栗。我院精神心理卫生科成立于1992年,而我在这里工作只有短短的1个月。问我有什么感受,真是个中辛苦,一言难尽。但我要用充满真挚的笑脸告诉大家,我爱我的工作,我爱这个特殊的科室,更爱每一个精神病人!因为这些有精神心理疾病的患者,他们虽然有各种各样的病症反应,有的发作起来对我们连踢带打,恶语相加,有的发作起来疯疯癫癫,给他们洗发臭的衣服是家常便饭,挨骂受气更是我们的工作内容。但当他们通过我们的医治和护理,病情一天天好起来的时候,尽管他们大多数都不记得自己曾经对我们做过什么。可人性的善良,家庭般的温暖,病人与医护人员兄弟姐妹般的亲情,这在任何科室都无法体会。绝大多数病人,刚入院时,对医护人员是相当排斥的,但我们的宗旨是“视患者如亲人,一切为了病人,为了病人的一切,为了一切病人,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业形象,使每一位病人感到温暖和亲切。”这样才能够赢得他们的信任,才能保持医患关系的和谐健康。这种和谐的医患关系减轻了患者的精神负担,打消了他们的顾虑,让他们能够对我们敞开心扉,重新燃起对生活的热情,更快地恢复健康。下面我给大家讲述一个发生在我身边的故事,相信大家听后就会理解我们工作中的辛苦与幸福。曾经有一个不满20岁的病人,来的时候简直就是一座火山,随时随刻向别人喷发他的愤怒与暴力。他用他强壮的身体袭击周围的每一个人,在伤害别人的同时也在伤害自己,对生活失去信心,一心求死。为了其他的病人和他自己,我们有时不得不用束缚带把他保护起来。可就是这位患者竟然咬开了束缚带,用头往墙上撞,护士上前阻止却被一拳打翻在地。大家想一想这样的病人谁不感恐惧。看到他如此具有危险性,治疗他时我真是胆战心惊,根本不敢靠前。然而主任、护士长却对待他像亲人一样,不怕脏、不怕苦,那样耐性细致,那样和蔼可亲,那样不厌其烦。主任拉着他的手问寒问暖,护士长为他擦脸洗衣。我被他们所感动,所折服。我也学着他们主动和病人沟通交流,加强生活护理。在我们的精心治疗和护理下,他很快达到了临床治愈,对我们医护人员礼帽有加,感激万千。当这个病人出院时对着我们医护人员深深地鞠躬致谢。那时我心中油然升起一种成就感,一种我从未有过的自豪!从那时开始,我更加热爱这个富有挑战性的科室。就是这样经过一天天的治疗与护理,用我们的理解和爱心照顾着他们,既便是再苦再累也只化做一个字“值”!精神心理卫生科也并不是象别人想象中的是个充满铁链、铁锁和铁笼的监狱和牢房。您去过吗?那我告诉您,用病人的话说“很舒适、很温馨、很家庭化、很有人情味”。因为我们突出的是人性化服务,科学的人文关怀融入在工作的方方面面。。先进的治疗、人性化的护理、优质的服务、良好的管理、舒适的环境,病人和医护人员其乐融融。通过治疗,使他们逐渐摆脱了抑郁和焦虑情绪。有人说,你们精神科的医护人员就是幼儿园老师,只要脾气好就行了。我的内心感受是,长期从事精神心理卫生工作,没有压力是不现实的。但我们充分利用所掌握的专业特长应用于自身工作、生活和成长过程中。面对压力和紧张,学会减缓压力,放松紧张情绪。以饱满的热情、旺盛的斗志为病人服务。回头来看,从事精神卫生护理工作对我自身心态的稳定和人格成长是非常有益处的。我决心,尽心竭力地做好本职工作,让我的青春、人生过得更充实,更有价值!小时侯,我的理想是当一位教师。因为它能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正所谓“十年育树,百年育人。”但我现在可以自豪地说:我找到了比教师更适合我的职业。那就是通过我的工作,医治患者解除精神的痛苦,抚平患者心灵的创伤。这同样也是一项崇高而伟大的事业,

所有的病最后都是心病,所有的医最后都是医心。如同阅读,目视手翻,最后的感喟与思考,都在内心完成。让人文灵魂照亮医学,这与医学的意义是一致的。夸大人的生命在医学中的最终意义,是医学人要达到的最高境界。大医医心,让医生更具人文灵魂使医患联系融入更多的人性体贴,才会使医学成为更神圣的工作。

医学的人文精神范文第3篇

1 医患纠纷现状分析

1.1 医务人员人文精神缺失是导致医患关系紧张, 造成医患冲突频发的主要原因

据文献报道[2], 全国有73.33%的医院都曾发生过患者及其家属使用暴力殴打、威胁、辱骂医务人员的现象;59.63%的医院发生过因病人对治疗结果不满意, 扰乱医院正常秩序, 威胁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情况;76.67%的医院发生过患者及其家属在治疗结束后拒绝出院和不交纳住院费的情况;61.48%的医院发生过病人去世后, 病人家属在医院内摆花圈、烧纸和设灵堂的事件[3]。2008年, 来自天津10所医疗机构的调查显示:公众对医务人员服务态度满意的占50.4%;对医生的医疗水平及治疗效果满意的占46.9%;对医疗费用水平满意的占32.8%[4]。从国内卫生系统调查及各大媒体报道情况看, 仅2012年2~3月间新闻媒体就报道了10起法院关于医患纠纷的案件, 可以看出60天发生10起, 可见每周就发生1起[5]。

为什么医学分科原来越细、医学技术越来越高超、医疗仪器越来越精密, 而人们对医疗活动的抱怨指责却越来越多, 医患关系越来越紧张?当深究这些问题时, 我们就会发现, 导致医患矛盾恶化, 医患冲突频发的原因虽然有诸多原因, 但医务人员人文精神的缺失无疑是导致医患矛盾升级的主要原因之一。

医学失去了人文精神, 就不能称为医学;医务人员失去了人文关怀, 就不能得到病人的信赖与尊敬。无论是东方的古代医学, 还是西方的古代医学, 医务人员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是浑然一体的。中华传统医学尊崇“医乃仁术”, 提倡“医者仁心”;西方医学的奠基人希波克拉底强调医术是“一切艺术中最美和最高尚的艺术”, 并且提出“爱人与爱技术是并行的”“对于一个医生来说, 了解病人比了解一个人患什么病更重要”等等。历史表明, 大凡思想圣洁、德高望重之医学家, 无不具备丰富的医学人文修养。

1.2 不重视培育医学生人文精神是导致医务人员人文精神缺失的主要原因

医务人员具备大量的人文知识, 懂得人文关怀, 这需要他们从医学生时代起直至一生进行医学人文精神的塑造, 用医学人文精神来指导其医疗行为。然而, 目前医学院校医学人文教育的现状并不令人满意。

1) 医学生对医学人文精神普遍缺乏必要的认知和理解。根据贺兰英对广东医学院2007、2008、2009级临床、护理两个专业在校学生的调查[6]:在医学认知方面有97%的学生认为医学是自然科学, 有45%的学生认为医学是一种技术, 只有17%的学生认识到医学具有人文特点;而在学生对医学人文知识的重视程度方面有48%的学生认为作为医学生学好医学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就可以了, 有35%的学生认为医学生除了要学好专业知识和技能外, 还应学习相关的文史哲知识, 有5%的学生认为要专业知识和文史哲知识并重;在对于21世纪的医务人员应具备什么样的素质方面, 有95%的学生认为要掌握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有24%的学生认为医务人员应具有关心与关注病人的生命与健康、病人的权利和需要、人格和尊严等人文精神。

2) 医学院校对人文教育不重视, 人文教育课程设置师资配备不合理。西方的医学课程基本上由自然科学、社会人文科学、医学3大部类组成, 其中人文医学课程占总学时的比重, 以美、德为多, 达20%~25%, 英、日约为10%~15%, 在医学人文学科群中, 医学与人文科学交叉的边缘学科成为核心课程。我国医学院校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学时占总学时的比例最高为9.3%, 最低为4.6%, 大多数院校7%~8%, 平均为7.45%[7], 相比之下, 人文课程学时偏少。

教育部原副部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周远清在参加天津医科大学主办的“医学与人文”高峰论坛时说:“医学教育的课程体系中, 绝大多数的课程都是专业课程, 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课程较少, 这就导致了我国医学教育中人文精神的欠缺。”同时参加高峰论坛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咸中说:“好医生和差医生的区别, 不仅体现在医术专业水平上, 更重要的是在对待病人的态度上。医学生要有人文素养, 否则就不能很好地为患者服务。”

目前, 教育部规定的医学人文课程仅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和卫生法学, 而有的学校还未全部开设, 造成医学生人文素养薄弱。许多医学院校人文教育师资配备大多为思想政治课教师, 其知识构成偏向于人文, 缺乏医学背景知识, 医学知识储备不足, 而医学专业教师虽然具备医学知识背景, 但知识结构较为单一。

医学生由于在学校学习期间未得到良好的人文教育, 缺少人文精神的滋润, 无法深刻领会人文精神的内涵, 导致人文素质不高, 因此毕业走向医疗岗位后, 不能很好地与患者进行情感交流, 不能很好地关爱患者。

2 培育医学生人文精神是医学教育的重要职责

医学职业的崇高性, 要求医务人员必须具有人文精神, 而医学生是未来的医务工作者, 培育其人文精神对提高医院的医德医风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

1982年, 美国医学会医学教育委员会在《医学教育的未来方向》报告中, 就明确提出要加强医学生的人文社会科学教育;英国在《明天的医生》报告中也提出医学教育和实践中要加入更多的平衡课程, 以达到医学人文与医学自然科学的相互渗透以至包容。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费因曼曾经说过, 医学不仅是科学, 也是人学, 要想造福人类, 更有待于人文的引领。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医学会副会长、天津医科大学原校长郝希山说:医科院校不以培养哲学家为目的, 但要教会学生注意理性思维。要帮助学生掌握认识医学发展规律的方法, 让学生按照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不断研究和解决医学实践中的整体问题。医科院校不以培养伦理学家为目的, 但要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要教导学生牢固地树立尊重人、关怀人的意识, 还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 有锲而不舍的工作精神。医科院校不以培养经济学家为目的, 但要使学生掌握卫生经济的理论和方法。要让学生学会用科学的态度分析医疗实践中的公平与效益问题, 要使有限的医疗卫生资源为最大多数人服务, 而不是“乱检查、乱开处方”。医科院校不以培养心理学家为目的, 但要让学生掌握心理分析和心理治疗的方法。让医学生自觉地将心身疾病的防治作为自己的职责。医学院校不以培养社会活动家为目的, 但要让学生掌握社会预防的方法, 通过社会干预、健康教育等途径, 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医学教育要培养医学生的科学素养, 同时要塑造医学生的人文精神。只有二者并重, 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医学工作者[8]。

医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结合才能得到良好的发展, 医学生受到良好的人文教育才能健康成长。目前, 我国的许多医学院校受传统生物医学模式的影响较大, 仍存在重技术轻人文的问题, 尽管医学模式已转变成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但仍然不重视医学生的人文精神的培育。因此, 必须加大医学教育的改革力度, 让医学院校切实履行培育医学生人文精神的职责, 科学设置人文教育课程, 合理配备人文教育师资, 建设人文校园, 将医学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有机结合, 使医学生不仅学到医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而且学到人文知识, 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

摘要:医务人员人文精神的缺失是医患关系紧张和医患冲突频发的主要原因, 而不重视培育医学生的人文精神又是导致医务人员人文精神缺失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医学院校必须履行培育医学生人文精神的职责, 将医学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有机结合, 使医学生不仅学到医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而且学到人文知识, 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

关键词:医学生,人文精神,培育

参考文献

[1] 李芳, 李义庭, 刘芳.医学、医学教育的本质与医学人文精神的培养[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 (10) :66-68.

[2] 倪辕.医患纠纷的现状分析及对策[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1, 5 (13) :207.

[3] 李琳, 姜蕾.加强医院管理促进和谐医患关系形成[J].医学研究与教育, 2011, 2 (28) :106.

医学的人文精神范文第4篇

建议开发正心正举“三宝”

《宋人轶事汇编》记载:钱俶进宝犀带,太祖曰:“朕有三条带,与此不同。”俶请宣示,上笑曰:“汴河一条,惠民河一条,五丈河一条。”俶大惭服。

为切实发扬“中国医学人文大会”精神,我建议,为北京正心正举应用科学研究院在对外宣传、对内积淀的过程中,有必要精心撰写、编辑打造系列工具书“三宝”:《正心正举理论与践行丛书》、《智者同行/正心正举访谈录》《正心正举研修班课程讲义》。

第一本《正心正举理论与践行丛书》,内容为结合心正举人文科学生态全息创新思维力理论,由可方面人员通过进行全观视野,激发全息思维,撰文阐释与实证应用心得。

第二本《智者同行/正心正举访谈录》,特邀包括各地医院院长、专家学者等高端人士,以对话访谈文体,展示应用哲学的社会意义和核心价值。

第三本《正心正举研修班课程讲义》,属于系列丛书,内容包括医学、金融、企业、艺术、教育、健康等主题的研修班,传播内容不局限于“双微”加同名杂志书刊、加网络微信文章这种架构,更重要的是应用全媒体的传播力吸引流量,尝试转化成不仅仅可以让正心正举研究院赚到利润,更有利于提升自我品牌影响力。“一旦有了好的品牌,商业模式便会水到渠成。”

1 对于上述系列杂志丛书,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实现它的商业价值。比如举办各省市城市活动论坛,把它做成一个活动品牌;再比如借用现在的一个流行词汇——IP,正心正举艺术人文可以侧重文化故事电影的开发,医学人文则可以侧重国际医学人文图书版权的购买翻译、开展与之相关的培训教育等。

杂志或丛书的稿源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约稿,另一种是采访稿。 我们从9月9日结束的“中国医学人文大会”上的嘉宾与参会院长中选择采访对象,不迷信某个领域的权威,因为有些所谓权威把文章写得很拗口,搞得很多人看不懂,我们要做的是回归常识,说人话,把事情原本的样子呈现出来。

书刊成功的关键是:内容永远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内容解决的是人们内心的焦虑,这也是内容存在的意义。

人们常说,知识付费的风口出现了,这也印证了内容价值最大化的时代的到来。原来我们习惯信息免费,连读书也要免费,但真正有价值的内容是可以收费的。今天的消费正在升级,从功能性消费,或者是物质消费,向文化消费、精神消费升级。内容就成了最大的机会。所以优质内容就成了流量入口和连接方式,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还是要紧紧抓住内容这个核心。按照正心正举的原理宗旨等,要重新定义内容,因为内容不再是静态的知识,它在互联网背景下可以跟一切相关联。

例如:9月9日上午甘肃省妇幼保健院院长仇杰、山东千佛山医院孙洪军院长的发言给与会者展现了一个多重空间的感觉,有多条的2 故事线索在里面,是一个很复杂的内容系统,但是结果指向是让医学人文活了起来,让医生与患者在不知不觉中应证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和谐。

创造内容本身就是创意,也是营销,而且还有自我传播的力量,有媒体属性;内容也是一个情感,带着人格属性。我们在采访的同时,可以链接正心正与智者同行举高端的频道,和直播平台通过社交媒体将读者、学员、专家互动起来让内容更有价值。更重要的是我们在采访院长、科室主任、医生的过程中可以分步骤地细化、归纳、结合正心正举创新人文科技生态思维力全息理论转化成为指导“中国特色的医学人文教学系列教材”。

正心正举三宝平台的力量:当前,整个社会个体在崛起,尤其是新一代人,自我意识越来越强,有创造性的人才越来越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有创造性的才能。正心正举三宝发展的就是平台化的趋势,因为很多的服务是在平台上完成的。面向未来的企业是社会化的企业,而这个平台上集聚的是自由人联合体,每一个关注人文、科技、生态发展的人都可能有自己的创造性思维,有自己品牌,大家在平台上学习、交流、成长、工作就是实现了正心正举创办初衷与方向,让更多的智者参与其中获得力量。

正心正举三宝链接的力量:正心正举理论系列杂志丛书对北京正心正举应用科学研究院的壮大将起到纲举目张的作用,“把它做起来,其他事情都好办。”他不仅仅是与智者、院长、校长、行长、艺术家3 牵线的龙头,更奠定了研究院整个学术品味与走向的战略作用:通过“正心正举人文科技生态思维力全息理论系列杂志丛书”的编撰与出版,正心正举应用科学研究院的周围团结了一批学者,而且会与社会各界大家、名流也藉此得到了加强。

正心正举三宝大道至简的力量:随着时代向前迈进,信息社会对个体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但实际上每个人用于学习的时间却在被不断分割。需要读的太多,可以读的时间却太少,矛盾之间形成了正心正举系列杂志丛书的价值——相对于汗牛充栋的专书,这类普及类读物能更有效地填补每个人的短板。

在这个人文素养、科技素养、生态意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被反复提及的时代,系列杂志丛书的价值还将进一步凸显。人文素养是有传承的,有脉络的。要谈人文素养,就不得不看一百年来的人文与科技之间相互包容、相互推动、相互击穿的实证。读系列杂志丛书后。回头再谈人文素养,一定会更有底气。

附:关于编撰“正心正举系列杂志丛书”的策划方案

4 关于编撰“正心正举系列杂志丛书”的策划方案

一、 序言

邀请全国政协副主席韩启德、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许嘉璐题字。邀请中国医师协会会长张雁灵、中国华侨公益基金秘书长何继宁、《中国医学人文杂志》社长王德、中国医师协会医学人文委员会主任高金声作序

邀请参加9月8日中国医学人文大会的两院院士予以题词或者留言,以及以上领导在会场的照片。

以本次会议为抓手,邀请相关主要领导与医院院长作为编委会名誉主席与成员,积极筹划加快推进,联系一些有实力的高科技医药设备企业做赞助,与本书相关联的院长与编委,提前预定所要书籍数量,将印刷费用分摊。

二、系列杂志丛书---中国医学人文的力量 内容框架

第一部分:中国医学人文行动调查报告(图片)

以调查报告的形式梳理中国医学人文发展状况。报告分以下几个部分:

1、中国医学人文过去30年的状况概述;

2、2013年以来当前医学人文改善成长的报告;

3、2017年中国医学人文的大会的报告;

4、19大会议提出人文素养的要求与展望。

5

5、正心正举人文科学生态创新思维力全息理论对中国医学人文的启迪。

由此,涵盖了医学人文过去、现在、未来等热点问题,用真实的数字和实际的调查对中国医学人文状况作全面地展示,用数字说话,有理有据梳理中国医学人文。同时力求通过正心正举人文科学生态创新思维力全息理论与调研,为今后的中国医学人文事业指明方向。

第二部分:十大人文爱心使者

盘点过去一年间在中国境内反响强烈、引起社会关注的十大人文爱心使者公益事件。人物:本次大会获奖的10个,以及医疗卫生战线英模人物。

第三部分:中国白求恩式好医生人物榜

将本年度选出的中国白求恩式好医生人物,进行系统性采访,梳理他们的爱心事件,强调中国医学人文力量在树立慈善榜样过程中的推进作用。

备选人物:本次大会获奖的白求恩式好医生

第四部分:人文爱心医院

由每一个医院院长说起详细讲这次表彰的“人文爱心医院”做全方位立体化的记录他们医院在人文素养提升上面所做的工作。

6 第五部分:人文爱心科室

从医院第一线的科室说起,在推广爱心科室经验交流的同时,凸出介绍每位科室主任在人文医学方面的所作出的特殊贡献。

第六部分:社会公益机构

罗列过去一年中各个慈善机构、公益组织、基金组织等机构参与的各项与中国医学人文公益项目所关联的公益机构,以及取得的成效。包括在过去一年中的公益项目和实施情况。

第七部分:政府的力量

国务院医改办、国家卫计委、中国医师协会、全国各省、自治区卫计委发布的关于中国医学人文政策、法规出台前的调研与指导的相关文字。

第八部分:正心正举医学人文的力量

全面介绍2013年至2017年正心正举创始人陈剑锋在正心正举人文科技生态思维力全息理论对医学人文的启迪语指导的真实案例,用实证证实正心正举人文科技生态思维力全息理论推医学人文的重要价值。

第九部分:正心正举系列杂志丛书的春天

“正心正举人文科技生态思维力全息理论系列杂志丛书”主要内7 容、路径图、理念和意义。突出北京正心正举应用科学研究院研究平台,大家来传播“正心正举人文科技生态思维力全息理论”概念。加入19大后更多吻合“中国医学人文”指导意见的内容,和各重要领导、学者、院长、医学专家对丛书的评价。

四、出版单位:待定

五、《正心正举系列杂志丛书》工作流程

1) 10月15日,出《正心正举人文科技生态思维力全息理论系列杂志丛书》写作细纲,

2) 2018年2月1日前,交稿,所有图片准备工作就绪。 3) 2018年4月1日最后一批交付印刷厂。 4) 2018年4月15日丛书问世。

六、《正心正举系列杂志丛书》》编委会名单

1) 总策划:张全灵、高金声(商榷)

总顾问(待定) 主

编:陈剑锋 副主编(待定)

委:罗军、徐杰、张岩、王薇、赵紫弘、罗宇鹏、王乐、张建君、卜召洲、尹超、罗江(待定)

2)

正心正举研究院秘书处赵紫弘愿意主动承担此项任务,利用半年的时间在大家群策群力的基础上完成首部系列图书的编撰、印刷、首发。

北京正心正举应用科学研究院秘书处

2017年9月13日

医学的人文精神范文第5篇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这是一个明智的时代,也是一个愚昧的时代!

这是一个信仰的时代,也是一个怀疑的时代!

对于90后年轻人而言,或许面临的就是这样一个难于言说、语焉不详的时代。在这个飞速发展的年代,各种从未想象过的事物竞相涌现,他们享受着中国的高速经济增长,以及随之而来的消费主义和全球化。然而,正处在转型期的中国,生存环境的复杂性同样深刻影响着90后年轻人,他们行步匆匆,又不免步履杂乱,自信又脆弱,期翼又失望,奋进又颓废,复杂地交融在他们的身上,铸成了如此斑斓多彩、莫衷一是的独特的“90后”。

遗憾的是, 90年代在世人的眼里,更多地被视为“跨掉的一代”,他们缺少理想和信仰、无社会责任感,功利欲望心强烈、过分自我和追求个性,既无正确的现代价值观作为指引,更无传承优秀的传统价值,这使“90后”后处于一种精神匮乏的“悬空状态”,势必也会造成他们在行为上的失范,也使他们的形象蒙上了一层灰色黯淡的色彩。

对于90后,无论是褒是贬,是赞赏还是批评,评论结果是客观或者片面姑且不论,但至少代表社会一种声音,一种舆论倾向,一种对于未来社会承担者即90后的一种忧思。

刘宁、杨云龙现象的产生,绝不是偶然的,它反映了在主流意识形态影响下,我们90后年轻人对责任感的承担,90后年轻人对社会生活各方面(如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现状与活动的关心、了解与行为投入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主体的社会责任感。90后青年人关注政治,关注民生,热心公益事务,对传统美德抱以高度敬意和认同,大批90后大学生网友热捧刘宁、杨云龙,称他们为“平民英雄”, “即使不曾谋面,却被他深深感动”,亦称“他是用行动诠释着什么是真实的90后大学生,什么是具有爱心奉献和高度社会责任感的90一代,什么是我们90后的真善美”,这些言论都反映出当今人们内心对美好事物的祈盼!。而从众多媒体如火如荼报道刘宁、杨云龙事迹来看,也反应了在一个社会急剧转型和巨大变迁的今天,人们仍然对扶危济困、助人为乐等传统美德保持着敬意。

医学的人文精神范文第6篇

在深化医疗革新的现在,我们审视当今医学,透过种种近况寻究遮掩在当今医疗事业中的深刻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在当今的医疗做事中,医疗的硬件设施渐趋完备,而我们的医学人文建设却未能与之同步成长,并显得滞后于迅速完备的医疗硬件。医生人文精神的缺失,已成为制约医疗工作革新与成长的突出课题。

精神心理卫生科,一提起这个题目,大家就会想到那些令人恐惧的精神病人。各种媒体对那些精神病人的描述也让人不寒而栗。我院精神心理卫生科成立于1992年,而我在这里工作只有短短的1个月。问我有什么感受,真是个中辛苦,一言难尽。但我要用充满真挚的笑脸告诉大家,我爱我的工作,我爱这个特殊的科室,更爱每一个精神病人!因为这些有精神心理疾病的患者,他们虽然有各种各样的病症反应,有的发作起来对我们连踢带打,恶语相加,有的发作起来疯疯癫癫,给他们洗发臭的衣服是家常便饭,挨骂受气更是我们的工作内容。但当他们通过我们的医治和护理,病情一天天好起来的时候,尽管他们大多数都不记得自己曾经对我们做过什么。可人性的善良,家庭般的温暖,病人与医护人员兄弟姐妹般的亲情,这在任何科室都无法体会。绝大多数病人,刚入院时,对医护人员是相当排斥的,但我们的宗旨是“视患者如亲人,一切为了病人,为了病人的一切,为了一切病人,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业形象,使每一位病人感到温暖和亲切。”这样才能够赢得他们的信任,才能保持医患关系的和谐健康。这种和谐的医患关系减轻了患者的精神负担,打消了他们的顾虑,让他们能够对我们敞开心扉,重新燃起对生活的热情,更快地恢复健康。下面我给大家讲述一个发生在我身边的故事,相信大家听后就会理解我们工作中的辛苦与幸福。曾经有一个不满20岁的病人,来的时候简直就是一座火山,随时随刻向别人喷发他的愤怒与暴力。他用他强壮的身体袭击周围的每一个人,在伤害别人的同时也在伤害自己,对生活失去信心,一心求死。为了其他的病人和他自己,我们有时不得不用束缚带把他保护起来。可就是这位患者竟然咬开了束缚带,用头往墙上撞,护士上前阻止却被一拳打翻在地。大家想一想这样的病人谁不感恐惧。看到他如此具有危险性,治疗他时我真是胆战心惊,根本不敢靠前。然而主任、护士长却对待他像亲人一样,不怕脏、不怕苦,那样耐性细致,那样和蔼可亲,那样不厌其烦。主任拉着他的手问寒问暖,护士长为他擦脸洗衣。我被他们所感动,所折服。我也学着他们主动和病人沟通交流,加强生活护理。在我们的精心治疗和护理下,他很快达到了临床治愈,对我们医护人员礼帽有加,感激万千。当这个病人出院时对着我们医护人员深深地鞠躬致谢。那时我心中油然升起一种成就感,一种我从未有过的自豪!从那时开始,我更加热爱这个富有挑战性的科室。就是这样经过一天天的治疗与护理,用我们的理解和爱心照顾着他们,既便是再苦再累也只化做一个字“值”!精神心理卫生科也并不是象别人想象中的是个充满铁链、铁锁和铁笼的监狱和牢房。您去过吗?那我告诉您,用病人的话说“很舒适、很温馨、很家庭化、很有人情味”。因为我们突出的是人性化服务,科学的人文关怀融入在工作的方方面面。。先进的治疗、人性化的护理、优质的服务、良好的管理、舒适的环境,病人和医护人员其乐融融。通过治疗,使他们逐渐摆脱了抑郁和焦虑情绪。有人说,你们精神科的医护人员就是幼儿园老师,只要脾气好就行了。我的内心感受是,长期从事精神心理卫生工作,没有压力是不现实的。但我们充分利用所掌握的专业特长应用于自身工作、生活和成长过程中。面对压力和紧张,学会减缓压力,放松紧张情绪。以饱满的热情、旺盛的斗志为病人服务。回头来看,从事精神卫生护理工作对我自身心态的稳定和人格成长是非常有益处的。我决心,尽心竭力地做好本职工作,让我的青春、人生过得更充实,更有价值!小时侯,我的理想是当一位教师。因为它能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正所谓“十年育树,百年育人。”但我现在可以自豪地说:我找到了比教师更适合我的职业。那就是通过我的工作,医治患者解除精神的痛苦,抚平患者心灵的创伤。这同样也是一项崇高而伟大的事业,

所有的病最后都是心病,所有的医最后都是医心。如同阅读,目视手翻,最后的感喟与思考,都在内心完成。让人文灵魂照亮医学,这与医学的意义是一致的。夸大人的生命在医学中的最终意义,是医学人要达到的最高境界。大医医心,让医生更具人文灵魂使医患联系融入更多的人性体贴,才会使医学成为更神圣的工作。

上一篇:语文老师求职信范文下一篇:银行对账单格式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