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科性质管理论文范文

2024-02-04

语文学科性质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体系发生了重要转变,更加注重语文学科与班级管理的全面融合。尤其在“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积极影响下,班主任已经将班级管理工作与语文学科教学逐渐融为一体,力求通过正确的课堂德育教育评价,逐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美化和触动现代小学生幼小的心灵,在提升学生语文学科综合成绩的同时,强化小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水平。基于此,文章简要分析了几点学科教学与班主任管理结合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班主任管理;班级管理;德育教育

引言:班主任管理并非单纯是指对学生的学习行为习惯、班级学习风气、班级文化氛围进行管理和优化建设,更需要在班级管理以及学科教学相辅相成的积极引导下,全面做好小学高段年级学生心理管理以及德育教育。班主任应当通过语文学科教育渗透德育教育,在正确的课堂评价与班级管理引导下,让学生的心灵受到激励和鼓舞。为此,越来越多的小学一线班主任教师正在研究如何做好语文学科以及班级管理的有效融合。

一、做好班级学习风气优化建设

在班主任管理中,班级学习风气建设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内容,小学班集体中是否具有积极向上的班风、学风,会对学生的语文学科学习成绩以及德育教育产生关键性影响。如果小学班集体缺少正确的班风和学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受到较大负面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与效率明显不足。小学高段年级是帮助学生养成正确学习行为习惯以及思想道德修养的关键时期,因此,班主任教师应当围绕语文学科教学工作,积极开展更具深度的班级管理工作,着重做好班风、学风的优化建设工作。

例如,在进行《七律·长征》一课教学活动中,班主任教师便可以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学习,感悟红军在遇到困难局面、千难万险时所展现的乐观精神、拼搏精神以及强烈的英雄主义。随后班主任教师再将课文与学生的班级学习生活进行融合,让学生认识到:“即便学习是一件比较艰苦的事情、即便学生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也不能轻言放弃,而是要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乐观以及完全拼搏的精神”。这样便可以在班级内形成积极向上的班风和学风,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建立起正确的学习与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1]。

二、加强班级管理模式创新调整

一直以来,很多班主任教师在班级管理工作中都表现出:管理手段先进性不足、管理理念创新性缺失、管理模式丰富性偏弱等问題,这对于学生的学习成绩提升以及德育教育引导会产生不利影响。为此,班主任教师需要积极创新调整班级管理模式,提升班级管理模式的优越性、创新性和先进性水平,进而实现对现代小学生的心灵塑造以及思想道德修养的养成。

例如,在进行《穷人》一课教学时,班主任教师便可以采取“小组合作教学法”,让小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深度学习,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其中,真正做到各抒己见,在思维交流碰撞的同时,让学生的课堂学习能效大幅提升。比如,班主任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组内讨论:“桑娜与渔夫的内心世界是什么样的?在日常生活中应当如何做出美化人们心灵的事情?”。通过这种教学模式,主动联系学生日常生活实际,让学生能够对问题进行更加深刻的分析与理解,实现对学生美丽心灵以及思想品德的正确引导。班主任无须对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考核,只需要在每个小组内随机对某个学生进行提问,就能够准确了解每个小组内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实现对各个学习小组的针对性监管。

三、注重班级教育评价体系改革

小学班主任教师必须要彻底改变老旧的教育教学评价模式,积极做好班级管理教育评价体系的改革创新,要让学生认可和接受新的教育评价方式,这不仅是提高班级管理能效的关键所在,更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比如,班主任教师可以在班级内实施“激励奖励机制”,对于表现好的学生进行激励奖励,而对于表现不佳的学生并不采取极端的教育管理方式,而是通过正确的引导与激励,让学生从正面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与缺陷,从而使学生主动进行改正,这样才能让学生的心灵以及品德得到积极有效的正面教育。例如,在《只有一个地球》一课教学时,班主任教师便可以通过播放破坏大自然环境导致小动物、植物死亡等极具视觉和心理冲击力的视频资料,让学生认识到保护大自然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使小学生可以从点滴的行动中主动去保护自然环境,勇于制止其他人破坏自然环境的行为[2]。

四、结语

小学高段年级班主任教师,应当注重对学生的心灵与品德进行培养教育,尤其要做好语文学科与班级管理的融合发展,这不仅符合素质教育给小学高段年级教育提出的基本要求,也是实现对小学生思想美、心灵美、文化美、品德美良好教育培养的重要途径。为此,班主任教师应当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基本理念,逐步探索出新的德育教育实践路线,让学生能够实现“寓教于乐”,真正学习好语文学科基础知识并且养成积极向上的思想道德修养。

参考文献

[1]李丹.如何将小学语文教学与班主任管理工作有机结合[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1(04):165-166.

[2]王丽娟.管理与教学相辅相成——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与班级管理[J].科普童话,2020(22):175.

语文学科性质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 语文教师;班主任工作;优势

班主任工作是一项复杂而又艰苦的工作,它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师既教书又育人,课堂旁征博引,润物细无声地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和思想引导。在班主任工作中,语文教师若能正确认识自身内在的优势,更新教育观念,释放个人魅力,以实事求是的态度通过多种渠道开展班主任工作,必能开创班主任工作的新局面,孕育一方锦绣花园。下面,笔者从实际出发,谈谈语文教师在班主任工作中具有的优势及优势的发挥。

一、语文教师在班主任工作中的优势

1. 语文教师更感性,能以情感人。文学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唐诗宋词使人气质典雅,在众多教师中,语文教师更感性且细腻。语文教师这一特性及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点,使得语文教师更能在教学工作中以情动人,引导学生的思想感情走向,有利于班主任的工作开展。

2. 语文教师具备较强的表达、沟通能力,能更好地与人沟通。在班主任日常工作中,做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做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协调各方教育力量等方面无一不用到口才。而“自古文人多辩才”正好印证了语文教师的口才,当这份口才用在班主任工作中时,必定展现别样风采。

3. 语文教师具有较强的写作能力,利于提高交际水平。语文教师受过中文专业系统的学习,写作能力又是师范生的技能之一。因此,语文教师具有较强的写作应用能力,在制定相应的班级制度、教学计划、班级工作总结与反思、科研论文等班主任工作方面,语文教师往往是得心应手的。此外,语文教师一般思想都比较活跃,这就有利于在班级中开展各种文体活动。如开展诗歌、散文朗诵大赛等语文活动,这既能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提高写作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合作能力,又能使师生关系在活动中更加融洽。

二、 怎样充分发挥优势

1. 挖掘语文中的素材,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这也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在这个共同目标的驱动下,语文班主任如果充分运用教材中的生动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可以达到一箭双雕的效果。

2. 发挥专长,进行班级管理。在班级工作中,语文教师应充分发挥自己能说会写的特长,用含蓄优美的书面语和学生进行沟通,把自己的期望寓于文学中和学生进行思想交流,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真诚的祝愿、善意的提醒、谆谆的告诫都化成了无声的却又饱含情感的字句,侵润学生的心田,心与心靠近了,感情产生了共鸣,班级各项工作、学生的思想问题等等就都在这字里行间一蹴而就。

3. 弘扬爱心,进行民主机智教学。教师的教学离不开机智,班主任工作尤其如此。教师使所有学生成为“副班主任”、“语文助理教师”是教育机智的体现;教师用“法治”取代“人治”,通过“班级法律”规范学生和自己,是教育机智的体现。这些机智的源头活水来自于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学生的热爱,才使得班主任工作中不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笔者认为,语文教师班主任只有这样开展工作,才更利于优势的发挥,从而做好班主任工作。

三、发挥优势应注意的事项

1.明确语文教师与班主任的双重角色职能问题。语文教师担任班主任,对学科教学来说,他是从事语文学科教学的教师;对学校的基本管理单位班级来说,又是班级教育管理的主要负责人和实施者。正是语文教师、班主任的这种双重角色,使其在发挥优势时,应该明确二者职能问题。

2. 处理好语文学科的传统教学与创新教育问题。对于语文学科,用讲述的方法是获取知识最为经济有效的方式,所以教师讲得精彩、讲得好,会给学生一种“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觉。在此,笔者借语文教学中的“讲”,道出创新教育问题,也带出语文教师应注意的一些问题。因为课堂不但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而且还是语文教师展示个人魅力的地方,而学生与教师的接触更多来自课堂。因此,教师只有被更多的学生认可,班主任各项工作才会被积极响应,从而得到更好地贯彻落实。

3. 与时俱进,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当今班主任的一项不容忽视且提上日程的重中之重的工作,更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它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造就合格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感情细腻善于捕捉学生心理的语文教师,担任班主任有显著优势的同时也意味着要肩负更重的担子。所以,我们教师心理素质的提高也是不容忽视的。

?? 编辑:郭裕嘉

语文学科性质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孙长青,江苏省海安曲塘高级中学校长。中学高级教师,南京师范大学文学学士,苏州大学管理学硕士,现苏州大学在读博士,师从教育家朱永新教授。海安县第七批专业拔尖人才,海安县优秀德育工作者,南通市优秀校长,江苏省高等学校招生委员会先进个人,全国教育科研先进个人,中国西部教育顾问。先后主持开发了校本课程教材达42本,主持国家级课题“典范英语”的研究报告获得阶段性实验报告一等奖,2013年3月12日《中国青年报》以《“典范英语”破解农村英语教学之困》为题,全面推介了这一课程建设的先进经验,人民网全文转载此文,两会代表一人一报。

2014年2月13日上午,中国科学院院士周成虎先生回母校曲塘中学省亲。这位海安历史上的首位科学院院士,饮水思源,不忘母校哺育之恩。孙长青就是他此行最想见的人士之一。在曲塘中学,孙校长与周院士一起参观了新校区的高标准图书馆和实验室,周成虎院士连连赞叹。

孙校长主政曲塘中学,在继承和发展上动足了脑筋。提出了“以内涵发展为本,走特色办学之路”的办学思路,确立了“平民本色,精英气质”的办学理念,明确了“立一等人品、求一等学识、铸一等体魄”的办学目标,确立了以“特色文化”引领学校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办学思想。2013年,曲塘中学顺利通过江苏省高中学校星级转评,成为省四星级重点学校。

细数孙长青校长的工作轨迹,细心品读着一名共产党员的精神世界,不难感受到他的责任与境界,留给我们的无限思索……

德育新模式:关心教育

孙校长认为,高中教育有一个很重要的任务——除了知识积累,还要教会学生做人,让学生成为对社会有用的高素质人才,并让他们通过大学的学习进一步去发展自己。

于是,孙校长在“全员德育”、“全程管理”的基础上,潜心构建了以平等性、引导性、生成性为特征的新的德育模式——“关心教育”,意在引领学生学会关心父母、关心他人、关心社会。

瑞典教育家爱伦·凯指出: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良好的环境是学生形成正确思想和优秀人格的基础。为了让关爱之心迅速传递渗透,孙校长十分注重把“渗透”作为德育的一种基本理念,他追求“无痕”的教育,讲究的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学校干部、老师的言行直接影响到学生,在学校的各项工作中,都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因素,教师要恰到好处地把握教育资源和教育契机,在自然和谐的氛围中实施“无痕”的教育。孙长青校长从加强学校党建工作做起,通过开展“党员示范岗”、召开科学发展观现场会等形式,发挥党员在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及学习生活中的示范、引导、带动和辐射作用,以“示范岗”带动全盘,实现党建工作和学校事业发展的整体协调推进。

孙长青校长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学校的规章制度中有的,他总是率先垂范做领导班子成员的榜样。从规范制度到定时例会;从勇挑重担到工作在先;从提升能力到树立典范;从热心服务到解决疾苦……由于孙校长的身体力行,学校领导班子形成了团结、合作、树形象的团队精神,领导班子时时处处的卓越表现折服着全体教师,让教师校有所形,使有所榜。学校整体教师风气在领导班子的群体带动下,日益发生着变化。每一名党员都以实际行动为党员书写新的名片,每一名教师都以敬业奉献、乐业爱生、苦心钻研、团队合作为指针,不断前行创建新业绩。

教师素质是学校整体得以提升的基石,为了有效提高教师的基本素质,使曲中教师团队凝心聚力,孙长青校长从形成教师的读书习惯做起。积极倡导建立“书香校园”,鼓励老师们多看名著,汲取教育教学理念的精华,有机融入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形成“自己特色”。为增强教师阅读的自主性,使读书活动持久化开展下去,孙校长在教师中开展了“月读一本书,日读一页书”的读书活动。撰写读书笔记,畅谈读书心得,开展网上学习与交流,鼓励老师在优秀教育网站《教育在线》和学校网站的《读书论坛》上谈感想说体会,进而让教师拓宽阅读面,强化教学反思,提升思维深度。

孙校长一面要求教师不断加强学习,一面通过各种形式来强化整体教师队伍的师德,使讲师德、树师名、建师行成为曲中教师的自觉行动。在广大教师中营造以为人师表为荣,以衣冠不正为耻;以积极进取为荣,以不思进取为耻;以严谨治学为荣,以不务正业为耻;以团结协作为荣,以自私自利为耻的积极向上的和谐氛围。同时引导教师牢固确立“以生为本”的理念,要求他们立足新时代高中生的特点,从内心热爱学生,做到深入了解学生,坚持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努力建立民主平等、亲密的师生关系,作学生的良师益友。要求教师尽可能从各方面给予学生以关心和帮助,及时解除学生思想上的困惑,掌握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有意识地督促教师将关爱教育融于学校的日常环境中,用教师自己的品行去影响学生,用“关心”来培养“关心”。一次,曲中开展校运会,在教师接力赛时,有位老师摔倒受伤了。赛后,高中二年级在家都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宠儿”,却纷纷写下问候的小纸条送到老师的桌上,试问,如果没有老师昨天的言传身教的“关心”,能有今天感人的一幕吗?

在曲塘中学,一名学生,不管他原来的成绩如何,个人品德怎么样,只要经过老师的培养,经过“关心教育”的熏陶,孙校长都希望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有较大进步,成为一个有理想,有目标,能够为社会所用的人才,为国家建设服务。

教学新方式:导学课堂

教学永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孙长青校长积极践行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改革。他统整德育、教学、社区活动、社团活动等资源,以校本研究为手段,以研究性学习为抓手,优化学校课程;研究推行集智式备课,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探索“以学定教、先学后教、以教导学、以练固学”的教学方式,打造出曲中特色的自主、合作、探究、发展的“导学课堂”。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孙长青校长带着满腔的热情和对学生负责的教育理念,与时俱进,大胆尝试,与教师们一同站在了课改的最前沿。针对学校整合后教师平均年龄结构偏大,拔尖人才缺乏的状况,他多次长时间深入教师群体,通过集体座谈、个人交心、书面收集等方式展开调研,获取第一手资料,在经过对资料的提炼和缜密思考后,孙校长确定把加强校本研修作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切入点。

教研员的专业引领是孙校长的第一把火。要提高课堂教学研究的实效性,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必须给教师们直接的学习样本,及时地指出他们身上存在的遗缺。作为学校一把手,无论工作多忙,他每天都坚持走进课堂,走进各教研组,与骨干教师、教研组长一起研究教学,多次在关键“节点”特邀县局以及友邻学校的专家名师走进教师课堂,集思广益,逐步探讨出符合曲中实际的“导学先行,尊重个性”的集体备课模式。建立了相对稳定的备课小组,在各年级各学科开展“专家引领、同伴互助”主题式单元集体备课活动,确立每周一为集体备课日,每月进行一次集体备课。数学、语文、英语三个备课组的主题式集体备课开展得尤为突出,数学学科的“自主探究、学会学习”,语文学科的“研究字词教学方法,感悟语言内涵”,英语学科的“探索单词记忆方法,分层次培养学生积累、运用、感悟语感”,切合学生认知实际预设,针对学科重点难点布局。教师们感到这样的融合各方智慧的备课,用之得心应手,教后效果显著。

一节好的导学课不是看教师讲得是否精彩,而是要看学生是否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是否进行了小组合作学习。这一要求的精神实质就是真正为学生创造属于自己的空间。孙校长的又一力作就是抓住“课堂”这个龙头,把上好课作为学校的“兴校之本”。

首先,孙校长要求教师坚决把课堂还给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有尊重、善待每个学生的观念,培养学生成为学习主人的意识。他们利用导学稿,引导学生养成有步骤预习的习惯,培养善于质疑问难的能力和敢于表达不同意见的胆量。导学课堂的研讨环节,要做到师生平等、生生平等;展示环节,要创设宽松的说话空间,让学生敢于自信的表达自己的学习成果。

其次,孙校长十分强调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要求导学课堂必须经常开展师生间、学生间、小组间的交流、讨论、争论,让孩子们一起克服学习的困难,品尝学习的乐趣,体验合作的快乐。

再次,孙校长很是看重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强调课堂教学应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要求教师开展创造性思维要以生动活泼、民主和谐的教育氛围为前提,教学过程要自始至终充满温馨宽松的气氛,让学生在思维上积极,在情绪上放松,没有压抑感,能愉快的敞开自己的心灵,充分展开思维的翅膀自由地去想,自由的去问,自由的去说。

每月的观议课展示是孙校长在曲中的一个新创举。“当事者迷,旁观者清”,孙校长觉得听评课目标性强,能很好地让教师感受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能促进教师的教学能力迅速提高。因此,不能把这种好方法弱化为学校领导检查教学工作的手段,可以发扬光大,让教师全员参与。于是,在海安县曲唐中学出现了“月观议课”这种促进教师成长的新形式,“月观议课”在学校层面,教研组层面,年级组层面全面开花。由谁主教,谁来主评,也有了创新。上课教师可以点将、可以抽签;评课可以集中面评,可以分散书评,可以召集人主评参与人补充,可以随时指定参与人主评召集人总结,评课反对泛泛而谈,讲究准确,讲究深度讲究理论支撑。虽说开始时部分教师有时是在被动参与,但滚滚洪流还是裹挟着他们向研究型教师,专业化发展前进了一大步。曲中课改之路也因这些扎实的实践而愈走愈清晰,愈走愈宽广。

在孙长青校长及其学校领导班子的精心打造和带领下,曲塘中学教师队伍已不断壮大成一个人人参与、积极响应的和谐、专业化、梯队式发展团队。团队中的每个成员精诚团结,密切合作,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在2012年的高考中,学校参考人数1063人,本一达线409人,本二达线868人,本科达线率为82%。全校进入全省前1000名的学生达9人;其中文科最高分389,列全省第84名,荣录复旦大学;理科最高分考生416,列全省前60名,荣录香港大学并获得48万元的奖学金。

今天,积极向上、团结奋进的精神面貌与和谐氛围构成了曲塘中学“快乐学堂”“快乐教师”的主旋律。

校园新文化:人文立校

孙校长注重打造人文校园,硬件软件两手抓,他整合学校的环境文化、管理文化、课程文化、组织文化,彰显校园亮点,逐步营造了一个良好的人文环境,形成了“德能双馨、止于至善”的教师文化和“有朝气、有才气、有灵气”的学生文化。

孙校长生长在农村,是在农村成长起来的优秀中青年教育工作者。他常说:“不管到何时,不管发展到什么程度,我都割舍不了对农村教育的情结。”对于农村教育他有深深地眷恋与忧患。工作二十五年,他致力于农村教育竟达二十三年,这份情感是不悔的人生铭证。对于农村教师的生存状况他用自己的心态去感染教师安于教书、安于育人,作为校长他尽最大努力改善学习工作环境。用爱与智慧不断为师生搭建成长的平台。

孙校长关心曲塘中学的每一名职工。不论是在职员工还是退休职工,校长皆做到关怀备至。让教师在工作中无时无刻不体会着党组织的关怀与温暖,学校一名职工四年前被诊断患有直肠癌,孙校长逢年过节都会亲自前往慰问,亲自过问他的治疗方案,时刻关心该老师孩子的生活与学习。学校每年两次为退休教师组织慰问活动,更让这些曲塘中学曾经的教育功臣们感受到党组织没有忘记他们。

孙校长关心关注后进生、特困生及外来务工子女、留守学生的成长。他带领党员干部牵头开展了“168爱心师生结对”活动,为学校每一名学困生、贫困生配备一名老师,帮助解决他们的生活、学习、思想等方面的困难。学校将每年募集所得的爱心基金近8万元全部用于资助学生,惠及的学生近千人次。

德育工作是学校育人的首要工作。孙长青校长亲自指导强化管理,加强常规检查、管理和考核。他要求全校学生在认真遵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基础上,严守《曲塘中学班级管理细则》和《曲塘中学学生行为一日常规》。指导编写《曲中校歌》并人人传唱,在歌中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寓教于乐。强化“以德治校”、“以法治校”的思想,规范基础、突出重点、亮化特色,学校积极构建心理健康帮扶网络体系,开设有心灵氧吧。充分利用晨会、班会、国旗下讲话、德育简报、班级板报以及校内外活动等途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五爱”教育。以“五导”教育活动为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组织参观、磨练、社会调查、观看电影、话剧、欣赏高雅音乐等多种形式的德育实践活动,使学校学生在体验教育中感受快乐,在快乐中接受教育。孙校长还倡议学生积极开展“关爱心连心”活动,先后赴海安县特殊教育学校、曲塘镇敬老院慰问残疾学生、孤寡老人,学生们不仅为这些弱势群体打扫卫生,还为他们带去了精彩的文艺表演。

孙校长将学校的安全工作牵挂在心。学校专门聘请了校外法制副校长,及时对学生进行法制、安全教育,使学生知法、懂法、守法,并学会自我保护。为维护校园及周边安全,学校与所在地的曲塘派出所建立治安协作,每天早、中、晚,派出所派出民警维护校园周边治安,社区联防志愿者也深入学校一同协助学校维持治安。行之有效的安全控措得到了各家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

在青年教师的成长方面,孙长青校长努力让每个人都找到自己发展的支点。他千方百计搭平台,铺路子,送出去,请进来,为教师创设丰富的学习实践的机会。为体现科研先导的理念,学校承担了国家级、市区级课题,聘请了专家、名师做顾问,形成了以中青年教师为核心的研究群体。“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学校培养了一批优秀青年骨干教师,能够经常面向全区,全市,全省上公开课,示范课。

孙校长追求无止境,奉献不言苦。2011年学校启动四星级高中创建工作以来,他每周回家的次数由原来的两次减少为一次,牺牲了几乎每一个休息日和节假日,把学校当成了自己的家。为了便于工作,力争“忠孝两全”,他甚至将年迈的父母接到曲塘,安置于学校附近的租赁房内。

众擎矢志佳绩鲜,一枝独秀暗香来。曲塘中学能有今天的辉煌,离不开学校上级领导的鼎力支持,离不开全体教师的汗水挥洒,更离不开孙长青校长的运筹和付出。但是孙校长却是一个十分低调不肯张扬的人,在采访结束前,他一再希望我们多讲领导集体的成绩,多讲老师们的付出,多感谢历任校领导的辛勤奠基。相信有孙长青这样谦诚实干的校长和乐于奉献的曲中干部教师群体,海安县曲塘中学的明天一定更加精彩,更加烂漫……

语文学科性质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一、朗读吟诵入境,与美共鸣

用字凝练传神的诗歌,句式优美多样的散文,对话富有个性的小说,都需要士师并茂的诵读,只有这样才能体会其中的意蕴和美感。朗读吟诵是一种语言艺术,它先出于口,再入于耳,然后然于心,它可以使枯燥干巴的视觉文字转化为生动的听觉声音。声情并茂的朗读吟诵,不仅可以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而且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索和联想,从而更好的理解和体验佳作的内容和意境。教室带领学生有感情的朗读,随文情的起伏,语调的变化,可以读出名篇佳作的感情基调和韵味之美,读活那些传神的字眼和诗眼,领会到许多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美韵。也可以在课堂上播放专家吟诵的录音磁带,其和谐的音韵,音美的旋律,铿锵的声调,烘托出浓郁的美的氛围,学生会在这美的氛围的感染下,情不自禁的进入美的意境。

二、引导学生联想美,扩展美域

在初中的语文课上,教师们需要采用多媒体等先进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引导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形式美,更能够让学生从内心深处体会内容美。在真正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借助电影、动画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柔和生动的形象语言,真正的把学生带入优美的意境中,从心灵深处感受与领悟美。比如说,“不同的文学大家对春有着不同的感受和理解,闻名全国的于漪老师在讲解《春》时,他是这样理解的,春就是春光明媚,和风细雨,绿色盎然;谈到春,我们都能够想象到万物复苏的情景,是令人心情非常愉悦的。那么朱自清的这篇散文又是怎样讲述春的呢?”通过老师轻声细语的朗读,希望把大家带入优美的画面中,从内心深处体会作者的难绘之景、难摹之声、难描之形、难传之神,我们不仅能够体会到春天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还能够体会到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引导学生品味美,挖掘美感

欣赏美是指人们在感受美好事物的基础上,通过不同的方式对审美对象进行品鉴。学生如何学会欣赏美,这就需要教师进行认真引导,帮助他们提升自我的鉴赏能力。欣赏文学作品就是将文学作品的审美对象进行分析。而文学作品中的审美对象,或许是真实的人物,或美丽的大自然景色,或质朴的语言,或精致的结构等等。作为语文老师,要懂得运用审美对象来引导学生,激发他们探索知识的欲望。比如说,朱自清的《背影》一文,首先要学会欣赏文章的结构美,在开头部分设置悬念,引出文章主题背影;中间部分叙事,刻画背影;结尾部分抒情,深化背影。其次,欣赏特定角度所表现的独特美。这篇文章主要表达的就是父亲对于儿子的爱护之情以及儿子对于父亲的敬爱之情,作者以父亲的背影作为特定的角度。将父亲对儿子的爱真真切切的表达出来,非常令人感动;最后欣赏文章的内容美。通过朴实的内容的描述,让大家感受到充满爱意的父子之情。文章运用这样简单清晰的文字,学生是比较容易理解的,通过文章的学习,学生不仅掌握了课文的内容,而且还学会了欣赏。

四、联系实际生活培养创造美

创造美是以在特定的环境中用心去感受美以及欣赏美为基础,并且采用不同的修饰方法,自然的将事物美好的一面展现出来。针对学生开展创造美的教育活动,有助于学生开动脑筋,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从而扩展审美教育范围。那么对学生进行创造美的培养该如何展开呢?第一,通过语文课程内容去培养。以魏巍《我的老师》为例,这篇文章主要表达的就是老师对于学生的爱护之情以及学生对于老师的敬爱之情,这样的情感比较能引起学生们的共鸣。通过这一节课,学生们从内心深处能够感受到美好,那么,在他们的习作中将会非常自然的表达美好的事物。第二,通过社会实践去培养。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局限于校园课堂,也要注重课外实践,要让学生尝试课外實践,让学生自己去寻找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内心深处能够感受到美好,自然的用语言来表达美好。

美育教育是初中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是很有意义的,它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同时能够帮助他们发现美好的人事物。因此,我们要发展美育教育,让他们学会用美的眼光去看待生活,感受生活,从而使得身心得到健康成长。

语文学科性质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过程评价”是对学生语文学习活动的全过程的评价,包括课前预习、课堂表现、作业完成质量、学习态度以及学习习惯、能力和效果的评价。

实施高年级语文教学“过程评价”,一是依据教育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影响高年级学生语文成绩的因素有很多,总体表现为智力因素和非智力两大方面。“过程评价”是将二者有机结合,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效提升学习能力和成绩。二是依据学习评价理论。学习活动离不开评价。现行的评价体系重视学习结果,忽视对学习过程的评价。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和导向功能,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对学习产生直接的动力。

我是怎样实施语文教学“过程评价”的呢?

一、 建构《学生一周学习情况组内评价表》

新课程强调转变学习方式,倡导自主、探究学习。近几年,我在语文教学中探索基于小组合作学习的语文教学“过程评价”,建构起“小组内学习过程评价”的基本方案。通过对学生尤其是小组长的培训,学生能熟练地完成“每日评价”(见《学生一周学习情况组内评价表》),为实施语文教学“过程评价”奠定了基础。

1. 评价实行“等级制”,等级依次为“优秀”“良好”“中等”。

2. 家长评价内容为书面家庭作业、组内评价内容主要是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学习任务适时完成情况、小组合作学习成效以及学习态度等方面;教师评价内容主要是学生课堂表现、书面作业完成质量等方面。

3. 各小组每周对组内各成员的“成绩”进行统计并记入个人成绩统计表。

4. 评价分值:“优秀”为“1分”;“良好”为“0.8”;“中等”为“0.5”,其余不得分。

此表由小组中的“船长”带领组内成员共同填写,教师适当参与,给予指导。

二、 形成语文学科“过程评价”体系

在完善“过程评价”操作方案、实施“过程评价”的基础上,我结合学校开展的“自组织教学模式”的研究以及原有的“三卡”激励方法,完成了“过程评价”的基本体系:

1. 将课前预习与课堂教学相结合。评价的方法是凡预习的加1分,课堂发言分层加分:正副船长每次加1分,大副二副每次加2分,水手每次加3分;对自组织教学中的发言的、补充发言的,质疑的,则依据不同的表现每人次加1—2分 ;小组作业全部过关的每人次加2分,当天作业未完成的则扣1—2分。

2. 将形成性检测列入过程评价之中。考满分的学生直接获得一枚“启航卡”,获得“优秀”等第的加5分,进步明显的加5分,只奖不罚。

3. 将小组考核和个人考核相结合。小组每周评一次,获得最高分的小组,每人获得一枚“启航卡”。个人每月评一次,获得前10名的每人获得一枚“启航卡”。学生用10枚“启航卡”可以换取一枚“扬帆卡”,3枚“扬帆卡”可以换取一枚“致远卡”。

这就形成了“每天评价—每周评价—起航卡—扬帆卡—致远卡(可获三好生称号)”的评价体系。

三、 通过反馈交流增强评价有效性

在实施“过程评价”的过程中,我将评价结果及时向学生家长进行反馈,让家长通过留言方式与教师沟通。此外,通过与学生座谈等方式,不断完善评价的方法和策略。通过对每周的记录数据和家长留言作统计和分析,跟踪观察个别学生(抽取的实验对象)了解,我深刻地感到“学习过程评价”对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提升学习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家长能通过“反馈表”及时了解到孩子一周学习的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督促孩子更好地学习;学生通过“反馈表”,及时了解自己的不足,更加明确了奋斗目标,增强了学习动力。

四、 “自组织教学模式”中的“过程评价”策略

结合平时教学中采用的“自组织教学模式”,我在实施“过程评价”中主要采用以下策略:

1. 基于小组合作学习的小组评价机制。在“学习过程评价”中许多项目是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下进行的。在此过程中,小组成员根据其不同的分工,担任不同角色,负责组织各自承担的评价工作。如:预习评价,家庭作业评价、作业评比、课堂发言评价等以小组评价为主要方式,再辅之以教师的抽查评价。

2. “本周十佳”评比。每周根据“学习过程评价”的得分,确定10名以上(约占班级总人数的40%)为“本周十佳”,发放奖励“星册”,再引入动态的“梯级成长性目标”奖励举措,如:“启航卡”、“扬帆卡”、“致远卡”等。

3. 课堂教学中的“奖励分”机制。课堂是学习的主渠道,学生课堂上的学习状态,直接影响学习氛围和学习效果。到了小学高年级,由于学生的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因素等原因,高年级的学生课堂发言的积极性远不如小学低年级。如何改变这一状态? 虽然方法很多,我采用的主要是课堂表现“加分”的方法,让那些勇于参与学习过程的学生得到“实惠”(因为这些加到的“分”直接关系着“本周十佳”的评比)。奖励分远比送上几句空洞的赞誉更有意义(当然赏识性语言也必不可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因此得到充分的调动。奖励分的形式是多样的,一次精彩的朗读,一次智慧的发言,一个词语(成语)的正确使用,一次独到的理解……都是很好的奖励机会,学生因此获得了学习的动力。

4. 因人而异的“达标机制”。所谓“因人而异”实际上是一种分层教学思想。根据评价目标,教师可以有弹性地掌握达标时间和目标达成度。优等生可适当提高标准,潜能生可以适当降低标准。例如 :课堂发言,对于水平相对较低一些的“水手”给予的评价分就比大副和船长高,教师对待不同层次的学生就可以在达标的时间和程度上弹性操作。对于潜能生也可以为其制定适合的达标“时间表”,使其在老师和小组的关心下最终达标。

5. 自我评价与组内评价相结合。实施“学习过程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学习效率。因此,强化学生的自我评价意识,是将“外力作用”,转化成“内驱力”的关键。我发现当学生有满意的表现或是获得了加分的机会,他自己郑重地将得分(或是加分)填在统计表中的时候,那一份自豪和幸福真可谓“喜形于色”,溢于言表。

6. 巧用评价中的激励元素。凡是对小学生有激励作用的因素,皆称之为激励“元素”。“精彩一刻”—当小老师、精彩的发言等可得到一定分值的奖励。

语文教学“过程评价”的实施引起我一系列的反思:

—实施“学习过程评价”体现的理念:关心每一个学生,关心学生的每一天,关心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学习过程评价”在教师、学生之间,引入了“第三方”(相对客观公正的评价体系),它融洽了师生关系,使教师、学生成为合作者,成为学习的“共同体”。

—“学习过程评价”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学习质量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它实现了教师与家长的有效沟通,让每一位家长都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之中,为家长教育管理孩子提供了凭借,改变了家长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被动局面,变关心结果为关心过程,以便适时干预、调控、指导学生的学习行为,更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学习质量。此举也为教师真实地全面地了解学生提供了参照,让教师对学生的学业水平的评价更科学合理,有利于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学习过程评价”在操作中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它体现在统一要求下的不同处理方式,即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在评价尺度上有所区别,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进步。但要考虑的是如何保护孩子的那一份在学习中的进取心,给予一定的压力,又让他们能够承受,从而实现化压力为动力,化腐朽为神奇。

—实施“学习过程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主动发展,自觉发展,因而,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必须关注学生的学习心理,积极主动地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上的困难,减轻学习压力,变压力为动力,从而将外部力量转化成自主学习的内驱力。

近几年我采用“自组织教学”模式,将“学习过程评价”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激活了学生的内在的学习动力,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所任教的毕业班(接手时均为中下等成绩)学生成绩连续三年名列前茅。

(作者单位:南京市翠屏山小学)

语文学科性质管理论文范文第6篇

初中语文教育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技术对初中语文老师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在这一要求下,初中语文教师如何提高自身素质便成为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与改革中的一个关键点。

一、反思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中,初中语文教师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初中语文教师的岗位责任不明确

当前初中语文课程作为主课之一,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往往集班主任与任课教师于一身。更为严重的是,在广大农村中学,由于师资匾乏,一名初中语文教师除担任班主任与某些班级(有些为跨年级)的语文教师外,还兼有学校的管理岗位职能。这一局面的存在,囿于学校导向、个人认识、精力分配等主客观因素,部分初中语文教师很难制定清晰、明确的岗位职责。

2.教学过程中很难实现精细化

语文课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一位合格的初中语文教师,就课程内容本身而言,应解读出语文的文字美、艺术美、逻辑美、德育美、思想美等多维知识体系,并通过不同的讲授和互动方式及工具,与学生进行交流,达到授业目标。但是在“唯成绩导向”的原则下,语文教学过程机械化、功利化,很难实现精细化、人文化的教学过程。

3.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工作缺乏自我检查、评估及改进

對于大多数初中语文教师而言,往往更倾向于将精力用于参加或被动参与学校的教学效果考评中,教学反思多为任务性地、零散地记录教学得失。在实践中,很少有初中语文教师将教学反思固化为一种行动力,对阶段性教学工作成果进行自发地自我检查和评估,并建立形成与之相关的教学反思档案制度。由于不善自发检查及评估,对阶段工作结果的成绩和不足分析不力,很难准确掌握自我提升的进程。

二、初中语文教师教学反思的改进举措

综上,初中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反思工具,从“教学目标清晰化、教学过程精细化、教学反思结果化、教学改进持续化”四个方面,对教学反思进行科学梳理与重构,从而助推初中语文教师自身素质的不断提升与完善,为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与改革提供强大的能力保障。

1.制定多维的综合教学目标

语文的学科性质决定了教学目标的多维性。初中语文教师要根据教学任务,研读教学大纲之要求,并针对所教授学生的能力、素质缺陷、兴趣点等,制定本学期的语文教学目标。该项工作与“PDCA循环”中的“P阶段”相契合,主要是“依据前阶段(学期)的工作成果,进一步明确本阶段(学期)的工作任务,制定本阶段(学期)的工作目标”。

2.对多维教学目标的精细化执行

初中语文教师要针对“P阶段”制定的多维教学目标,创新教学手段与模式,通过启发式、情境式、角色式等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注重传统教授过程与现代教学媒介的整合利用,实现师生之间快乐的“教学相长”的教学过程。除了实现以成绩为主要结果导向的教学目标外,初中语文教师还要注重德育、心理、团队意识等目标的教学。

(1)德育教学

语文教学中的德育功能正在受到越来越普遍的认同与应用。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对课本内容进行深浅适度的引申和发散教育,通过课文中的典故联想到相关典故,再由故事性向思想性进行升华,完成德育之旅,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2)心理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初中语文课程教学的重要目标和内容。由于该目标更具抽象性和不易测量性,初中语文教师在实践中,要结合课文内容,辅以课外读物,通过现代教学媒介,创新教学方式,注重教与学的交互性,并要注意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3)团队教育

在社会生活中,团队意识作为一种协作精神被大力提倡。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也要体现团队精神的培养,除了借助语文课文内容灌输相关理念外,教师更要注重通过创新教学模式,比如分组辩论等具体教学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

但是,无论教学目标如何多元化,这些目标在实践中都应该有机联系在一起,不能简单地分解目标,孤立地进行单一目标的执行。在教学目标执行过程中,要注意建立详细的教学反思档案,记录在各阶段、各目标实施过程中完成成果、工作创新等。

3.持续改进教学反思,不断推进语文教师专业化水平

当前,我国大多数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工作止步于此,即制定教学目标,继而完成教学目标。教学反思中往往就是按部就班地记录教学目标及教学任务的执行过程及细节,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这是一个不完整的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的作用尚未真正发挥实效。鉴于此,在以上两阶段之基础上,丰富“教学反思结果化、教学改进持续化”过程,即‘`PDCA循环”中的\"C阶段”和“A阶段”。

其中,“℃阶段”为“工作评价与控制”阶段,主要工作是初中语文教师运用“教学反思档案”,将目标执行过程与教学任务完成结果进行梳理,将实际完成目标与原定教学目标进行对照评价,找出成绩和不足,并形成教学反思结论。\"A阶段”是一个对教学反思持续提升的阶段,主要工作是针对上一阶段的教学反思结论,制定出改进举措,为下一阶段(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中目标的制定提供依据。

总之,在教学实践中,初中语文教师要立足于整体“校本建设”及个体“职业生涯规划”的双重诉求,通过教学反思,通过导人管理学中的工具“PDCA循环”,实现“教学目标清晰化、教学过程精细化、教学反思结果化、教学改进持续化”,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反思实践者”。

上一篇:数学兴趣提高研究论文范文下一篇:高效阅读小学语文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