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养老问题实践报告范文

2024-03-30

农村养老问题实践报告范文第1篇

1 现阶段我国养老保障状况

1.1 家庭养老面临困境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 农村都是以子女赡养为主要的养老途径。但是, 伴随着世界全球化的发展, 东西方的文化得到了激烈的碰撞与交融, 西方的那种独立的价值观念对我们的传统文化产生了强烈的冲击, 现在的年轻人对血缘关系的淡漠, 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 对经济利益的重视程度超过了以往的任何一个时期, 人们尊老养老的观念日益渐微, 部分的年轻人甚至产生抵触行为。农村青壮劳动力, 为了养家糊口, 外出务工, 但是又不能拖家带口, 只能把父母留在家中, 这样, 留守在村里的老人只能自己照顾自己, 使原先的家庭养老失去了应有的功能。

1.2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

在养老过程中, 除了最基本的“吃”“穿”“住”“葬”, 在看病就医方面有很大的需求。农村社会养老制度的不健全主要体现在“医疗制度”的不健全。根据调查显示, 64.1%留守老人在生病的时候会选择就医, 剩下的一部分都是“大病随便吃点药, 小病直接抗过去的”理念, 7.8%的老人由于行动不便, 错失去医院及时治疗的时机, 这样就严重降低了农村养老的水准。从2007年开始, 我国在农村推行的新农合减轻了医药费的负担, 但是由于老人的自身发展的局限性, 如果没有子女帮助, 往往都是对医院望而却步, 难以承受医药费用。

2 我国农村养老模式存在的问题

2.1 自我养老满足不了现实的生活需求

2.1.1 传统的土地功能不断弱化, 难以继续支撑农村养老。

我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历史的农业大国, 在原先很长的时间里, 农民依靠土地进行农业生产, 以获取必须的生活资料。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现代化的进程逐步加快, 传统意义上的农业生产受到了限制, 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同时, 增加了农业的生产成本, 而且工农业的剪刀差致使农产品价格低廉, 依靠单纯的农业生产, 无法获取利润, 长此以往, 农民种地的积极性大大消退, 全国好多地方土地撂荒现象严重, 农村土地的保障功能不断地弱化。

2.1.2 受农业收入低的影响, 农民养老储蓄不足。

虽然现在我国一再强调城乡一体化发展, 但是由于各种客观因素, 城镇居民于农村居民的收入, 消费等生活各方面都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对于农村的老龄人口来说, 长期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 没有其他的生活上收入来源, 与城镇同龄老年人口相比较, 自身的养老能力远远不足。现阶段正处于步入老年队伍的农村人口, 在年轻的时候正赶上我国经济发展的起步时期, 在各种制度下, 农民当时只能被局限于土地上, 不能外出务工, 收活收入单一, 平时生产所获得的只能仅限于养家糊口, 几乎没有任何的养老的积蓄。

2.1.3 农村老人心理世界空虚, 精神得不到慰藉。

农村社会的结构单一, 发展缓慢, 事物的新旧更替漫长, 缺乏活力, 对于生于此, 长于此的农村人口在步入到老年阶段, 内心世界会感到寂寞与孤独, 尤其是现在农村人口的不但外流, 农村空心化现象加重, 村中仅剩下寥寥无几的老人, 内心的苦闷得不到宣泄, 对子女的精神慰藉更加渴望。但是自身养老的模式, 是与这种感情依托背道而驰, 老人在生活上自己照顾自己, 在心理上, 也得不到子女给予的安慰, 说到底, 自我养老模式对于生活坏境困难的农村老人来说, 是一种无奈之举。

2.2 家庭养老负担沉重

2.2.1 家庭规模逐渐向小型化发展。

从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以来, 我国人口增长的速度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但是也产生了一些消极的影响, 人口出生率受到了严重的限制, 再一个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医疗水平不断提高, 人们的物质生活不断改善, 人口的死亡率不断下降, 造成了人口老龄化严重的后果。人口的控制, 导致家庭人口规模的不断缩减。家庭人口的缩减, 造成家庭规模朝小型化的发展。这就意味着处在代纪中间年轻夫妇不但要承担起赡养4个老人, 还要抚养下面1到2个孩子, 承受着巨大的负担, 使家庭供养老人的能力不断下降, 家庭养老存在着巨大的隐患。

2.2.2 农村青壮劳动力不断外流。

至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 在这个过程中, 吸引了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城镇生活的优越性, 经济收入较高, 户籍制度的放宽, 使进城人口不再愿意返乡, 但是, 由于流动的人口主要为青年人, 这样就会使农村老人变为空巢老人, 老年生活得不到子女的照顾。

2.3 集体养老受集体经济变革的影响, 难以发挥出应有的功能

2.3.1 硬件设施难以满足日常需求。

受到自身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 农村的医疗卫生, 活动中心, 娱乐设施等都比较匮乏, 难以满足日常需要。集体的养老机构由于资金短缺, 年久失修, 居住条件较差, 不能保证老年人的养老需求。

2.3.2 养老机构服务水平较低。

我国现有的集体养老模式由两种形式构成。一种是分散供养。分散供养是老人依然生活在家中, 日常的生活需要由集体统一供应, 同时还为老人提供相应的医疗救助。另一种是集中供养。集中供养的模式是把村里的老人集中在一起, 由养老院, 敬老院等服务机构为老人提供日常生活起居照顾等服务。老年人处于疾病多发期, 而且发病具有不确定性, 分散供养在老年人生病的时候, 难以及时获得救治。集中供养虽然配备相应的医疗救助措施, 但是, 由于经费的欠缺, 难以保证专业医疗人员的配备, 使老年人得到专业的救助。现有的医疗人员, 素质偏低, 难以掌握专业的医疗知识与技术, 保障不了医治需要。

3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农村养老模式存在问题的原因

3.1 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低下

农村和城市在养老保障的力度方面存在的差距主要是由于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及城市的发展水平。无论是自我养老、家庭养老还是集体养老, 能不能发挥他们的应有的功能还主要是看经济支持力度的高低。农村由于本身的发展局限性, 没有太多的经济来源, 养乐的基础设施建设, 养老费用的投资, 都需要高额的投资才能完成, 一般的集体很难承担起如此高额的花费, 如果政府部门承担的话, 会给地方财政带来巨大的压力。如此以往, 农村养老机构的发展受到很大的局限。同时, 自我养老能力也会受到个人经济水平的影响。

3.2 农村养老需求数量较大、需求层次提高

我国农村人口基数大, 经济发展水平低下的特点决定了农村养老需求数量大的现状。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我国农村养老面临着两个显著的问题:一是农村老年人口所占比重大, 相应的养老需求数量的规模庞大。虽然说, 家庭养老模式为主要的养老模式为我国缓解了养老压力, 但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弱质性, 决定了家庭养老只能保证老年人的日常生活, 对于花费较高的措施, 比如大病治疗和娱乐生活等高投入项目难以保障实施。二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农村老人的需求层次不断地提高。老年人因为年纪已高, 身体机能在逐步的丧失, 活力有限, 平时的活动半径在不断地缩减, 紧紧随之而来的是内心的孤独感, 与寂寞的感觉。

4 我国养老保障模式发展对策

4.1 政府应积极承担养老责任

现阶段, 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日益严峻, 国家和政府必须提高应对养老问题的重视程度。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保证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覆盖面积与支持力度, 政府要积极引导社会资金向农村老年人口养老部分的流动, 加强监管社会养老保险的运作机制, 保障农村老年人口, 老有所养, 病有所医。要健全农村社会养老的保障体系, 养老保障立法体系, 使农村有制可寻, 有法可依。丰富农村社会生活, 组织文化下乡活动, 满足农村老人的精神世界需求, 建立多功能活动室, 促进老年人之间的交流, 改变老人孤独, 寂寞的内心现状。加快农村养老与城市接轨的步伐。

4.2 强化家庭养老的主导功能

尊老尽孝是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 发挥家庭养老的主要功能, 不仅可以积极的促进家庭和谐, 更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正能量。而且从我国目前的国情出发, 我国人口基数大, 人口老龄化的现象较为严重, 仅仅依靠国家难以维持全民覆盖的养老保障。家庭作为一个基本的生产单位, 家庭成员有责任、有义务承担起赡养老人的重任, 不仅要保障老年人的生活需要, 更要及时关注老年人的精神需求。这不仅可以减轻国家的经济负担, 同时也强化了家庭中血缘, 亲情的重要性。在社会上形成良好的家庭养老氛围。

4.3 开发多功能性质的社区养老

中国是一个强调熟人社会的国家, 老年人对故土的眷恋, 对邻里的依赖更是达到了一种无以附加的程度。我们在发展社区养老的过程中, 不仅要保证老年人的生活起居, 还要着重考虑到老年人的精神世界需求。因地制宜地发展社区养老, 能促进老年人之间的人际交流, 减除他们内心的孤独与苦闷, 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同时我们完善养老社区的医疗配备, 化解他们的就医忧患, 还要发展适合老年人的娱乐活动项目, 增加他们的生活情趣, 使他们得到健康长足的发展。

摘要: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日趋严重, 农村老人在全国所占的比例不断加大, 在此背景下, 农村养老保障逐渐陷入困境。本文对我国的养老保障模式进行了系统分析, 找出我国当前我国养老所存在的问题, 以及相关的原因。结合实际情况, 最后文章提出了解决现阶段我国养老保障问题的途径。

关键词:农村,养老模式,路径

参考文献

[1] 曹永红.国外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J].经济论坛, 2011年第12期.

[2] 孟艳春.中国养老模式与优化路径探析[J].河北学刊, 2011 (1) :35-37.

农村养老问题实践报告范文第2篇

( 一) 农村养老的基本状况和突出问题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四个全面”的基本内容之一,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所在, 解决“三农”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而农民的养老问题是三农问题中的重要问题, 它影响着社会的和谐稳定, 影响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 影响着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 影响着“人民幸福”的中国梦的实现。

目前农村养老主要存在以下几种问题: 一是生活负担和精神负担沉重。农村老人身体不好还要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 例如带孩子、种地、喂猪、养鸡、放牛羊等, 为了让家庭物质生活更丰富, 他们倾尽了全力, 再苦再累依然坚持着, 从不抱怨。身体不好、不能干活的老人担心子女说他们是吃“闲饭”的人, 并且在心里担心子女的就业、生活问题; 孙子、孙女的教育、升学问题, 为家庭奋斗了一辈子、操碎了心。二是医疗负担沉重。多数老人的支出主要用于治病吃药, 并且医药费是自己付。据调查, 在农村老人中主要存在两种情况: 第一, 虽然有农村合作医疗, 但是必须是先自掏腰包再报销, 生活十分贫困的老人根本没有自费的能力。第二, 平常的小病不予报销, 数额达到一定程度才给予报销。在平常生活中, 大多数老人易得一些普通病, 如: 发烧、感冒、咳嗽、腰间盘突出等, 每次花费虽然不多, 但常年生病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三是养儿防老的尴尬。自古以来, “养儿防老”的观念根深蒂固, 尤其是在偏远落后的农村地区, 儿子养老的观念深入人心, 认为儿子就是顶梁柱, 生女儿就是“绝户头”。尽管老人为了儿子上学、结婚、买房子、找工作付出了一辈子的积蓄, 但在现实中由于各种原因, 与儿子生活在一起的老人并不幸福, 相反与女儿生活在一起的老人幸福度较高。据调查, 有些与儿子儿媳生活在一起的老人, 生活的小心翼翼, 平时省吃俭用, 还要看儿子儿媳的脸色行事; 相反与女儿生活在一起的老人, 女儿女婿照顾老人无微不至, 老人平常跳跳广场舞、健健身, 生活十分快乐。四是赡养老人的方式使老人缺乏尊严感。古人云: “多儿多女累爹妈”, 父母为了儿女可谓抛头颅洒热血, 付出了所有, 但等老人年事已高, 没有劳动能力时, 子女在赡养老人方面互相推诿。现在在农村中主要有以下几种养老形式: ( 1) 轮流养老, 即老人在儿女家轮流过一个月或两个月; ( 2) 分摊养老, 老人不与儿女住在一起, 每个儿女按比例提供给老人一定的粮食和钱物; ( 3) 寄养老人, 儿女出钱把老人送到敬老院、光荣院等, 每个月定期来看望老人。凡此种种情况, 老人生活并不幸福。一是在轮流养老上, 轮到哪个儿女家就在哪个儿女家吃住, 若老人有一定的积蓄, 儿女们就互相争抢; 若老人贫苦或身体不健康时, 儿女们互相推让, 各种矛盾不断。二是在分摊养老上, 老人要为自己的吃饭生活发愁, 必要时还要找儿女们催要。三是在寄养老人上, 一旦生病, 儿女又不在身边, 倍感孤独和凄凉。同时, 养老院收费昂贵, 一些家庭没有能力承担。五是国家养老政策有待完善。据调查, 一些农村的土地已被国家收购, 一次性补贴几万元, 但一些没有劳动能力的老人只能靠着国家收购的土地和每月75 元的补助过日子, 一旦生大病、补助花完, 老人日后的生活就难以保障。

( 二) 主要原因分析

一是农村经济发展速度缓慢。经济的发展跟不上物价的脚步, 随着小孩升学、教育和自身就业、买房、买车等问题的不断涌现, 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负担愈加沉重, 已无暇顾及老年人的养老问题, 经济基础的缺乏严重制约着老年人的生活水平和质量。

二是养老观念差。当今社会一部分人养老观念日益淡薄, 忘却了孝老敬亲的传统美德, 不懂“家有一老, 如有一宝”的真理, 把老人当成“包袱”、“拖油瓶”, 嫌弃、抛弃老人。

三是尊老、敬老气氛不浓厚。老人是社会的财富, 人人应尊老、爱老、孝老、敬老, 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经济、社会条件和自身认识水平的影响, 尊老、敬老气氛不浓厚的原因是: ( 1) 国家重视不够。国家应再加强对青少年孝老敬亲思想的教育, 使每个人都能做到“孔融让梨”。 ( 2) 社会关注不够。养老问题是全社会的问题, 各行各业应以政府为主导, 集中力量关爱老年人。 ( 3) 宣传力度不够。学校要加强孝老敬亲的教育; 媒体应多发布一些尊老爱老的公益宣传片;电影公司多制作一些以爱老为主题的电影, 合力打造一个充满着和谐的世界。

四是农村社会保障缺乏。农民以种地为生活来源, 随着岁数的增长, 健康度和劳动能力越来越下降。在土地里朝黄土背朝天的奋斗一辈子, 一个汗珠摔八瓣, 但是年老之后并不像工人、白领、学者、教授那样享有退休金等养老补助, 生活来源是孩子们的供给和每个月75 元的补助。孤寡老人生活更加困难。同时, 农村养老保险覆盖率低, 老人的生活难以保障。

二、提升农村老人生活质量及幸福感的思路

一是要大力发展农村的经济。只有这样农村子女才能更有能力履行赡养义务。这就要求当地政府充分的招商引资, 将企业与村进行更好的联系。制造类型的企业进入农村, 在村里开设工厂, 这样既能满足企业用工荒, 同时也能增加农村子女的收入。但同时政府也要从税收方面给予企业进村开办工厂一定的优惠, 帮助企业以及农村能更好进一步发展。

二是国家、政府、社会要更加注重农村养老问题。国家和政府要加强对农村的投入, 特别是对农村老人的补助, 提高农村老年人的生活水平, 使农村老人老有所依、老有所养。社会要加大对农村的重视。爱心企业多多奉献爱心;媒体要加强对农村养老的报导。各行各业以国家政府为主导, 集中力量关爱老年人。

三是加强道德宣传教育, 培养和提高农村子女的自觉赡养意识。尽管我国已为保护老年人权益而制定了一些法律法规, 但却没有明确规定赡养老人的标准, 而这个标准的制定又对农村老年人的生活保障十分的重要。长期以来, 农村老年人的生活标准还停留在儿女的“良心”上, 给老年人多少钱或是多少物, 全凭儿女们的道德水准。弘扬孝道、关爱老人是全社会每个人的责任, 年轻人要对老人多一点关注, 多一点爱, 善待今天的老人, 就是善待明天的自己。因此, 我们应该把孝敬、尊崇、赡养老人作为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有关的舆论宣传, 树立有关典型, 倡导百善孝为先, 加强道德的约束力和舆论的影响力, 从而营造出人人都来关爱老年人的良好风尚。

四是建全农村养老保障设施。在加大道德宣传力度的同时, 也要进一步为老年人生活提供更多的保障。大力实现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养老保险全覆盖, 解决农村看病难、看病贵、看不起病的问题, 并提议建立村级或乡级老龄事业发展专项基金或养老基金, 这样可以用于老年福利设施建设和特困老年人的救助以及老年人的养老补贴, 使老人心理上有了依靠。

三、结语

当前, 农村养老和城市养老之间仍然存在很大差距, 国家应该采取多种措施, 为农村老人的晚年幸福创造条件。社会应加大力度传播尊老、爱老、敬老的正能量, 并号召爱心企业伸出爱心之手, 共同营造社会和谐、老人幸福的良好氛围。学校要加强对学生尊老敬老传统美德的教育。作为儿女, 不仅要满足老人的物质需要, 更应让老人精神愉悦, 心理温暖。善待今天的老人就是善待明天的自己。

摘要:“三农”问题一直是党和国家重点关注的问题。由于生活环境、经济状况和文化素养等原因, 农村老人成为社会的弱势群体。本文通过剖析农村养老存在的原因, 并寻找其根源, 以及提出解决方案。

关键词:农村养老,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 郑军.中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中政府责任的理论框架:基于制度文化的视角[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12 (10) .

[2] 张正军, 刘玮.社会转型期的农村养老:家庭方式需要支持[J].西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学版) , 2012 (03) .

农村养老问题实践报告范文第3篇

1.调查结果分析 1.1 被调查居民的基本情况

在被调查的202位居民中,农民人数占总人数的44%,学生、个体经营者和教师分别占样本总体的17%、13%和13%。其中,有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家庭占61%。由此可见,建立和完善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迫在眉睫。

调查数据显示,分别有53%和31%的居民将支出优先用于基本生活和教育,仅有7%的调查对象选择了养老。农村居民对于养老问题的认识还处于起步阶段,并且与其职业有密切的关系。教师、国家公务员和个体经营者因为有较高的稳定收入,对养老问题关注较少,由于农村居民人均收入较低和巨额的教育、医疗等消费开支,使多数农村家庭经济负担加重,养老便成为困扰农村居民的主要因素。 1.2 农村居民对于养老问题的认知

通过对统计数据的分析,发现天津市农村居民对养老问题的认知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农村居民尤其是农民对养老认识缺失,医疗保健意识较差。

据调查,67%的农村居民选择依靠自己或子女来养老,仅有9%的居民选择依靠养老保险养老。其中,国家机关公务员和教师希望依靠养老保险来养老;个体经营者和学生更强调以后依靠自身养老;而农民对于社会养老没有认识。

调查中发现,尽管大多数老年人感觉自己身体健康状况良好,但57%的老年人患有慢性病,而且定期做检查或治疗的仅有22%。虽然有97%的农村老人加入了农村养老保险和合作医疗保险,但由于受到保障低水平和高限制的影响,大多数的农村居民并没有从中得到实惠。这样的现状更加深了农村居民“靠人不如靠己”的养老观念。

2、对于由谁赡养,农村居民存在偏见。

近30%的居民选择应该由儿子来履行赡养义务。农村老年人自养能力较低。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农村老年人在劳动年龄阶段创造的财产收入基本上都用于子女婚嫁和盖房上,而不是用来储蓄养老。因此,到了老年,经济上只能依赖子女,使农村老年人生活非常艰难,只能靠“养儿防老”。而随着农村富余劳动力不断向城镇转移和计划生育政策的不断实施,农村老年人面临的压力更大,甚至只能依靠配偶。

3、对精神慰藉认识淡薄,农村老人闲暇生活单调。

34%居民认为给钱给物就是孝顺,而42%的老人对自己的精神生活不满意,他们普遍认为很少与子女进行交流,尤其是面对面的交流。近年来,农村人口向城镇的流动与迁移,直接导致了农村老年父母身边子女数减少,虽然这些流迁人口仍能在经济上接济父母,但老人的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受到了较大影响。

当前农村老人的闲暇生活以消遣娱乐为主,大多是传统的休闲方式,如看电视、串门聊天,或搓麻将、玩扑克,几乎没有现代科技的踪迹。我认为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第一农村老人文化程度偏低,不能正常地学习科技文化知识;第二缺少必要的文化娱乐设施和器材;第三缺乏组织和引导。

4、农村居民对敬老院“敬而远之”。

56%的农民认为子女健在却将老人送敬老院是不孝的表现,会受到亲戚邻居的嘲笑。更有72%的老人选择在家养老,不希望到养老院。这其中一部分人认为自己有儿有女,到养老院去是给自己和子女脸上抹黑,怕儿女遭到社会舆论的谴责,或者有的居民经济条件较好,不符合政府规定的到养老院养老的条件,另一些人则认为养老院条件和服务水平达不到自己的要求,所以不愿选择养老院养老。

5、对外来介入人员认知的偏见。

在解决赡养老人问题时,往往需要有一些外来人员参与进来。然而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认为“家丑不可外扬”以及外部介入工作效率的低下,人们对外部介入人员还存在一定的排斥和不信任。

受调查居民的态度表明,他们不希望邻居或熟人介入自己的家庭问题,可接受的外部人员主要是政府工作人员、亲戚和社会志愿者,他们的主要工作是为老人寻找物质支持,提高老人的精神生活水平如陪老人聊天、组织老人开展一些文体活动,以及关注提高老人的健康水平(提供健康知识和医疗保障)。而不希望“外人”去调节家人关于养老的矛盾或解决无人赡养等问题。外界介入的仅仅是一些“面”的工作,没有“质”的深入。 2.农村居民养老制度的探索

现代社会,中国农村的养老方式已不再是单一的家庭养老,而是以家庭养老为主,多种养老方式并存的农村养老格局。许多新的养老方式在市场经济的今天,正在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认真分析比较研究不同的养老方式,寻求一种适合中国农村情况的养老制度,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将具有重要意义。

2.1通过宣传教育,形成浓厚的尊老敬老的社会氛围

通过多种宣传工具,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大张旗鼓地做好尊老敬老的宣传教育工作,仍有其现实意义。通过这种宣传教育使人们认识到,尊老敬老养老是宪法规定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老人不仅是家庭奠基人,为社会创造过财富,年老后理应受到尊敬和照顾,不尊重甚至虐待老人于法于理于情皆不容。并通过社会舆论约束,从道义和制度上规范人们的尊老敬老行为,改变过去片面的女儿不养老和重物质轻精神的养老观念,使老人时刻保持心情舒畅,精神愉快,颐养天年。

2.2大力发展农村经济

农村经济的发展是解决农村养老问题极其重要的经济基础,家庭、社区和社会养老都不同程度地受制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在家庭养老方面,家庭对老年人的赡养程度取决于子女的经济支付能力;在社区养老方面农村经济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社区养老的实现程度;在社会养老保险方面,经济发展水平是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和发展的基础。 2.3不断完善家庭养老

加强社会引导。首先,加强对子女的引导。子女是家庭养老的主要承担者,他们的态度和行为直接影响到家庭养老实现程度。因此要大力提倡孝文化,通过宣传,重塑孝文化的主导地位,运用褒扬和谴责的舆论监督,从正反两方面引导子女,强化孝顺父母的意识,使“孝”成为一种社会行为准则。其次,加强对老人的引导。必须引导老人在身体健康、心态以及对待生活态度几方面做好准备。同时,也要引导老人爱护子女,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帮助子女料理好家务,共建和谐家庭。

加强自我经济保障。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获取的收入在逐渐减少,而各种消费支出(特别是医疗保健支出)却不断增加。这就自然形成一个资金缺口,因此必须自我及早做好养老经济储备,尽量经济独立。

加强法制监督。赡养父母是宪法对子女规定的应尽义务,因此,必须加强法制宣传,强化法制意识,加强法制监督,必要时运用法律手段督促子女履行赡养父母的责任。 2.4搞好社区养老 首先应增加老年福利机构的数目,争取每个乡镇至少有一个福利机构。为了减轻集体的经济负担,在经济好的地方可将老年福利机构如养老院等产业化,将个人或企业投资引导到这方面来,这样既可提高服务质量,又可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养老院可扩大服务范围,以适当的收费标准接纳一些子女常年在外打工,独自居住的老人,针对老人的不同需求,提供短期入住、看护、治疗等服务。还可以利用一些身体硬朗的老人以及中青少年志愿者来提供生活慰藉服务。还可以组织接受社会救济的老人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农活或手工工艺,来增加院里的收入。

其次,应通过大力发展慈善事业,鼓励一部分先富起来的人为孤寡老人们提供捐赠。同时,可以在城乡敬老院之间开展各种联谊活动,增加城乡老人的交流,丰富老人们的老年精神文化生活。

第三要做好医疗保健服务。可以通过增加农村社会福利保健服务机构,争取每个地方至少有一个医疗点,以便更好地保障老年人的身体健康。

第四要大力发展老年服务组织。一方面应扩大老年协会的覆盖面,在有条件的社区都应建立老年协会分会,组织当地老年人开展活动,促使更大范围地实现老年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协会的职能,在生活、娱乐、法制宣传、医疗保健等方面提供完善的服务。 2.5大力推进社会养老

建立新型基本养老保险机制。改变现在的个人储蓄式社会保险模式,建立具有真正意义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机制。如:资金以区县为单位统一筹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方共同承担,筹资比例根据各区、县经济状况选择5︰3︰2或4︰4︰2等不同形式。其中,个人出资部分由投保者缴纳,不缴纳者,视为未参加保险,不能享受养老保险待遇。集体出资部分,可通过税收方式向乡镇企业等单位收取,不足部分由区县财政补贴。国家出资部分主要由财政负担,同时可通过发行农村社保福利彩票等方式筹集补充。筹集的标准按“广覆盖、低标准”的原则确定。

农村养老问题实践报告范文第4篇

一、基本情况

**地处汉江上游,川陕渝交界的大巴山北麓,南与重庆市毗邻,北接汉阴汉滨、东连岚皋、西与汉中镇 巴接壤。总面积2204平方公里,全县辖25个乡镇,212个村(居)委会,1367个村小组,总人口339281人,全县农业人口288290人,占总人口数的84%,农村18周岁至60周岁之间的人数(不含在校生)154196人,占总人口数的45%,60岁以上(含60岁)38000人,占总人口数的11%。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167元。全县已参加农村养老保险人数3750人,占农村适龄人口的2%。

二、农村居民缴费及财政补贴资金测算情况

1、18岁至60岁之间的农村居民,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为缴费基数,费率按10%、15%、20%、25%、30%分别为216.7元、325.1元、433.4元、541.8元、650.1元,根据我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农民生活消费水平,18至45岁年龄段费率按8%、46至59岁年龄段费率按10%比较合适。

2、新型农保财政补贴:我县农村60岁以上居民人口为38000人,按每人每月给予50元养老补贴,全年共需资金2280万元;参保人员缴费补贴标准,按我县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167元为缴费基数,年缴费额为216.7元,财政给予2%的缴费补贴,每人每年补43.34元,共需补贴668.28万元,如财政给予2.5%、3%、

3.5%、4%的缴费补贴,每人每年补贴分别为54.17元、65.01元、75.85元、86.68元,所需补贴分别为835.35万元、1002.42万元、1169.49万元、1336.57万元。以上两项按照最低标准测算,县财政全年共需补贴2948.28万元。

三、存在的问题

通过测算存在以下问题:

1、县财政对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农村居民实施养老保险缴费补贴,以2%的标准按20%的参保率计算,全年需资金133.65万元,按照我县财政收入情况,县财政无力全额承担。

2、我县60岁以上的(含60岁)农村居民38000人,如按照政策规定本人不缴纳养老保险费,由财政每月补贴50元,需资金2280万元/年,占我县2007年财政收入的27%,县财政更无力承担。

3、目前我县农村养老保险工作尚未移交,机构、编制、经费等诸多方面制约此项工作的开展。

四、建议

1、按照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陕政办发[2008]4号)文件要求,采取重点突破、以点带面、逐步推进的方法,主要抓好村组干部、外出务工经商农民、失地农民、农村专业大户、计划生育独生子女户(双女户)等重点人群率先参保,逐步向有经济条件且有参保愿望的农民扩展,不断扩大农保覆盖范围。

2、落实农保人员编制,明确管理和经办机构性质,统一农保机构名称,落实工作经费。建议县级劳动保障部门内设“农村社会保险股”,设置行政编制2-3名;设置参照公务员管理的全额事业单位“农村社会保险经办中心”,编制5-10名。

3、把宣传发动作为推进新型农保试点工作的重要抓手,采取的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宣传方式,使新型农保工作得到较快发展。一是通过“点对面”的宣传方式,充分利用县有线电视开办专题栏目,采取立体式的宣传;二是采取“面对面”的宣传方式,组织流动宣传车进行新型农保政策宣传和咨询服务活动;三是实施“点对点”的宣传方式,聘请有宣讲能力的参保者或到期领取户作为新型农保政策义务宣讲员。通过多角度全方位的宣传,实现新旧体制的顺利过渡,为加快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奠定良好的群众基础。

农村养老问题实践报告范文第5篇

一、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状况

目前我国农村老人的生活质量不高, 保障水平低下,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经济供养方面

农村老年人主要的经济收入就是依赖农作物, 经济收入的来源比较单一, 当年龄越大带来劳动能力下降时, 经济收入也会随之下降与减少。受传统观念的影响, 所有积蓄都会留给儿女, 而当自身需要养老时也只能依靠子女提供, 一旦子女没有经济能力或者不履行赡养义务时, 农村老年人就会毫无依靠。所以如何改变这种现状, 解决好农村老年人老有所养是当下全社会应该重视的问题。

(二) 生活照料方面

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程度的不断加快, 使农村大量劳动力向城镇转移, 转移过程中有很多在城镇安家落户, 只有老人留守在农村, 子女对于老人的生活照料和赡养义务都不能实现, 传统家庭功能日益弱化, 家庭结构和规模的改变, 这些都导致了家庭养老功能的缺失。

(三) 精神慰藉方面

随着家庭规模的减少, 大量农村年轻人由于升学或者生计的原因到城市学习和打工, 导致农村空巢家庭数量不断攀升。即使很多子女提供足够的生活费, 但年轻人受生活压力的困扰也没有足够的时间与父母沟通, 留守老人及独居老人缺乏精神寄托, 农村老人精神方面的需求未得到满足和重视, 这样促使老年人产生不良情绪, 不利于其身心健康, 所以精神慰藉方面应引起子女、地区及社会各阶层的广泛关注。

(四) 医疗保健方面

目前我国政府对农村实行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在一定程度上为大多数老年人提供了最基本的医疗保障。但受到多方面因素的限制, 可利用的医疗资源是有限的, 使得老人在发生重大疾病时只能局限于本地有限的医疗资源, 农村老年人在医疗保障方面十分欠缺, 甚至很多人由于经济能力而放弃治疗。农村卫生保健投入的不足, 老年人身体机能日益下降, 对医疗保障的迫切需求, 农村卫生条件的恶劣等一系列情况都充分表明我国农村养老事业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三农问题的解决, 甚至就会影响农村发展和稳定, 可见养老事业在农村的实行任重道远。

二、研究农村老年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必要性

(一) 农村老龄化程度严重

人口老龄化是全世界各个国家面临的总体人口发展趋势。据相关学者与部门统计, 到2050年, 全世界老龄化人口从目前的6亿飙升到20亿, 作为世界人口最多的中国, 人口老龄化进程已经给人民生活的各个领域带来深刻影响, 尤其在中国农村, 人口老龄化加之家庭功能弱化、家庭结构与规模简化, 给农村农民生活带来极大冲击, 农村养老的难度日益提升。

(二) 农村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经济问题

农村人口老龄化随之带来的是农村大部分劳动力劳动能力的弱化, 再加上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的现象严重, 制约农村经济发展与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农村家庭结构的变化和家庭规模的缩小, 家庭养老功能减弱, “重幼轻老”现象严重及医疗条件较差, 这些问题使得农村老年人赡养成为问题, 亟须有效的养老模式解决农村养老问题。

(三) 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符合中国农村养老群体的需求

中国传统的“养儿防老”理念深入人心, 尤其是农村老年人的观念十分保守。因此, 在农村推行社会养老或机构养老的模式很难符和老年人养老的意愿, 近年来逐渐兴起的“居家养老”成了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选择, 并逐渐成为农村老年人养老模式的主流。社区居家养老无论对于子女还是老年人自身而言所需资金比例较少, 而且在熟悉的环境生活会给老年人带来极大的安全感和精神慰藉。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农村老年人的脆弱和依赖。

把社区居家养老引入养老事业中, 既可以有效利用一切可利用的现有资源, 还可以解决一部分农村人口的就业问题, 无论从国家还是社会或是个人角度都具有较大的实践意义。

三、目前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存在的问题

(一) 资金来源渠道单一, 财力状况紧张

很长时间以来, 我国养老事业的资金几乎都是政府的财政支出在进行维系。目前的实际情况是城市社区养老服务明显优于农村, 对城市的资金投入也明显高于农村的投入, 对农村养老的重视程度不够;此外, 各级乡镇农村, 坐等上一级政府的财政拨款和相应的养老政策实施与保障, 认为开展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不是自己该负责的事情, 而是应该由政府全权负责, 所以不主动筹集资金用于居家养老服务。

(二) 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主体单一

目前, 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的供给主体主要是政府, 政府相关部门通过乡镇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站承担并负责着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的实施与运行工作, 成为居家养老服务的主体。

而行政村和家庭供给主体作用不够突出, 大部分行政村的基础养老服务设施极度缺乏, 尤其是提供给老年人的娱乐与消遣场所较少。

(三) 养老从业人员数量少, 专业化水平低

很多农村目前对于居家养老的服务设施供给, 只能让少数老年群体的需求得到满足, 而绝大部分农村老年人群体并未真正享受到来自政府或所在村的养老服务。未享受到的一个根本原因就是农村老年人口数量巨大, 而面对庞大的需要服务的老年人群, 服务人员数量和质量都不能满足养老对象的需求。在人员数量上, 由于工作强度、工作压力、工资水平、社会认知等多方面原因, 致使从事养老服务的人员数量难以保证, 市场缺口大;在人员质量上, 从事养老服务的人员专业性不强, 大多是一些文化水平较低, 学习能力较弱的中年人群, 很多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培训, 所以提供的服务也只能是低层次的, 这样一来养老服务的专业化水平就很难提升, 服务质量也就很难提高。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亟须专业人员的配备, 建立高素质的人才服务队伍促进我国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事业的发展。

(四) 医疗保障方面制约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发展

农村养老服务目前不能做到医养结合, 缺乏对老人定期进行身体健康检查。大部分农村医疗卫生条件较差, 专门的医院几乎没有, 只有村卫生院或者私人诊所, 一些病症无法得到治疗;另外, 农村老年人即使到离所居住地很远的市区医院, 医疗保险范围内的用药又不能满足大重病的需求, 而有的药物很多不在保险报销范围内, 增大了他们的经济负担, 给很多家庭带来困扰。

四、小结

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是目前比较适合我国国情与人口老龄化严重的养老模式, 是我国养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套完善、健全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构建对农村的经济发展与稳定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需要借鉴其他国家在社区居家养老方面的好的做法, 涉及其长处后将其应用到养老服务的实践中去, 这样能更好地促进我国农村养老事业的发展。

摘要:中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 也是人口老龄化十分严重的国家, 尤其中国的农村老龄化程度极其严重, 如不解决好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 将影响农村的稳定与经济发展, 会给整个社会带来不好的后果。本文从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入手开始研究, 概括出农村老年人目前的生活状态, 进而指出研究农村老年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最后指出目前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存在的问题。希望文章能够为更多的学者提出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措施提供更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农村,社区居家养老,养老服务,问题

参考文献

[1] 姚虹.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要的区域及群体差异研究——以恩施市为例[D].武汉:武汉大学, 2017.

[2] 冯文娟.当前中国居家养老方式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9, 29 (2) :103-105.

[3] 贺薪蒙.我国社区居家养老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研究综述[J].知识经济, 2013 (20) :36-37.

[4] 郭竞成.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强度与需求弹性——基于浙江农耕老年人问卷调查的研究[J].社会保障研究, 2012 (3) :47-57.

[5] 艾宏伟.构建新形势下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基于苏北地区实证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4 (19) :82-83.

农村养老问题实践报告范文第6篇

前言:社会实践的参加者:一帮大学同学。实践的主题:通过调查与分析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情况而让我们村里的子女以及干部懂得如何最优化最合理地处理这些问题,以让老年人快乐幸福地安享晚年。时间:2012年1月27—1月31日。地点:我所居住的那个村子。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告如下。

一、 活动内容

(一) 活动目的: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农村养老状况,发现其中存在的优缺点,从而提出自己的想法以及建议。

(二) 活动准备:由于我所在的农村地区人口比较多,所以我和一帮同学首先选取一个有很多老年人居住的村子作为重点调查目标。我们须向村委会那里得知目前我们这个村子的所有老人的人数;其次,我们了解了总体上老人目前生活的状态;之后打听到村干部在致力于农村养老这个问题上所做的贡献。

(三) 活动形式:1.选取重点目标实地走访;

2.询问村干部实际农村养老实际情况;

3.查阅相关资料。

(四) 活动过程:

1.从资料中了解相关情况。我们首先在实践活动的第一天上网先搜索到了一些关于我国农村养老的普遍状况和一些数据以及存在的问题。接着,我们便来到了我所在的村委会向他们了解农村养老情况,同时查阅了很多资料,了解到了农村里一些特殊老人目前的生活状况。

2.实地了解情况。接下来的几天,我和一帮同学就一个个地到农村里有老年人居住的家里,仔细询问他们当前的生活情况,儿女的赡养状况,村里的干部为此所做的努力以及他们目前对生活的态度。

3.记录数据。我们把一些数据记录下来,之后再总结讨论农村养老中存在的优缺点,最后我们汇总出关于这个问题的意见向当地的村委会提出。

二、调查资料

实践活动中的调查资料分为三部分。

(一)上网搜索到的资料。通过网络资源,我们了解到如今中国政府在农村养老这个问题上做出了一些惠民政策。从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提出,到2009年已经在全国10%县市开展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再到2010年开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开始逐步推广,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影响逐步扩大。它的主要内容是:坚持“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的原则。目前我国农村860岁以上的老人已达8000多万,占农业人口的10%以上,按照国际社会通行的标准,我国农村已成为老龄化社会。而村家庭结构的小型化,家庭养老负担沉重,使得生活富裕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二)从村委会那里得来的资料。我们了解到了目前我们村里的老人大约有100多位,而且子女不在家的老人竟然占到了80%,“空巢”老人现象普遍存在。调查发现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惠及面甚少,但是由于农村医疗合作社的建立,我们村里的只要是农村户口的人都会享有医疗保险的福利,可惜的是,资金上报比例还是很少。

(三)实地走访所取得的资料。我们走访了很多位老人,还专门为那些“空巢”老人干了一些我们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我们发现有些老人还在以种地维持生计,有些老人则靠子女的收入生活,而有些老人因为种种原因,只能靠村里的资助生活。同时他们的生活态度会有些消极,他们不愿意麻烦自己的子女,有的老人甚至不为了不让儿女担心,隐瞒了自己生大病的事实,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

三、调查结果

(一)农村逐步呈现老龄化,农村养老问题不容小觑。由于城乡差距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再安于靠种地维持生活,所以他们选择了外出打工,把老人和孩子留在农村。加之如今的医疗水平也在不断改善,尤其是新型农村医疗合作社的建立后,很多老人的看病难得问题得以解决,因此农村老年人人口在不断上涨,农村老龄化的时代已经到来,随之而来的农村养老问题也接踵而来。

(二)政府、子女在农村养老问题中的表现

1.执行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形成了以养老保险为主,医疗保险为辅的制度,但是在调查过程中,村干部在资金保障方面做得还不到位。

2.实行农村社会救济。通过网上资料,我了解到很多经济发达省市如北京、浙江、广东等已经全面实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当然我们省也不例外。我们村里的贫困老人都会获得村里的帮助,每个月也都会有几十元的保障。虽然这些钱远远不够他们的消费,但是至少表明了政府在这方面所做的工作,以后的路任重而道远。

3.虽然金钱可以给老年人生活保障,但他们的精神活动更应被关心。调查走访中发现一般子女都会定期或者不定期地给父母钱财让他们安享晚年,但还是有一部分老年人依然坚持在田间忙碌,靠自己的能力赚钱。大多数的老年人生活简朴,开销甚少。闲暇时由于子女不能陪伴左右,只能和其它老人一起聊聊天,看看电视,基本上没有什么娱乐活动。而且村里对这方面也不是很重视,基本上没有开展过什么集体活动。所以,不仅是村里的干部,还有他们的子女,不能简单地认为物质上的满足就可以让老年人过的很好,其实不然,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他们最大的愿望还是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经常回来看看他们。

四、经验体会

(一)我们在选择做调查实践活动时,需要将我们的视野扩大,从影响到我们身边的事情开始考虑,即取材有针对性,要有意义,同时需要从多个角度辩证的看待,从由表及里的思维着手,在这个主题上,我们不仅看到了农村老年人目前所缺的物质是什么,更体会到了他们精神领域所缺的那份情感。

(二)“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话说明我们在做一件事情前要有充分的准备。这次活动我和我的一帮同学们就做足了准备,我们不仅在网上找到了相关的资料,更是针对我们村的情况,找到了我们村里的关于农村养老问题的资料。

(三)我觉得任何一个政策的实施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中间都会存在种种问题,因此要加强从上级到下级的执行能力,真正把福利和好处带给农民。

五、理性思考

(一)我国农村社会保障机制建设存在一些主要问题。

1.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完善与合理,缺乏有力地监督保证。相关的《社会保障法》依然未制定出台,可见这项机制仍未被列为法律条例,所以给执行带来了困难,因此导致农民对社会保障的认识不足,对受益缺乏信任感。 2.社会养老保障制度覆盖范围小,但这是民生问题,需要政府加大力度扩大农村养老保险范围。据了解,大多数老年人对养老保险的了解不足,只有少部分老年人参保,就算是这样,因为缴费农民可以自由选择,不少人选择每月最低档,这样缴费10年后的农民每月也只领到很少一部分的钱,所以对于保障老年人的生活帮助不是很大,并未起到很大的作用。

3.农村养老资金运行低效,农民信心下降。如今的体制下,有谁能确保证国家财政拨下来的资金丝毫不偏差地到达农村老年人手中。我恐怕没有人能担保吧!因为我们深知在资金运行过程中,一些资金挪用贪污的现象偶尔会存在,这值得我们严肃审视与处理,政府人员必须要抱着对人民负责的态度,一直秉持着公正廉洁的原则。

六、问题与建议

(一)通过立法途径的形式约束和强制执行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农村社会养老必须得到全社会的普遍重视,农村与城镇之间的差距应该通过社会多方的努力不断减小。

(二)在给农村老人带来保障机制的同时,千万不要忘了关注他们的内心世界。每个人都会变老,每一位老人都期待拥有一个健康幸福的晚年,所以不仅政府要给老人们应有的关心,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子女要时刻记住常回家看看。

(三)加大社会保障力度,希望国家大力扶持并真正做到对人民负责。就以我们村为例,我们的干部们首先要大力向村民们宣传农村养老保险的益处,其次希望他们工作更具人性化,在分发养老金的同时可以主动到那些老年人的家里与他们聊聊天。平时可以想方设法得组织一些娱乐活动来丰富老年人的生活。

上一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施工范文下一篇:农村小学食堂整改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