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网络概念范文

2023-09-19

通信网络概念范文第1篇

1.填空题

(1)一个完整的通信系统应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助在接收设备中,检波器的作用是_____。

(3)调制是用一音频信号控制载波的_____,_____,_____。

(4)无线电波传播速度固定不变,频率越高,波长_____,频率,波长越长。

(5)短波的波长较短,地面绕射能力_____,且地面吸收损耗_______,不宜_____ 传播,短波能被电离层反射到远处,上要以_____方式传播。

(6)波长比辣波更短的无线电波称为_____,不能以_____和______方式传 播,只能以_____方式传播。

2。判断题

(1)低频信号可直接从天线有效地辐射。(错误)

(2)高频电子技术所研究的高频工作频率范困是300kHz--300MHz。 (正确) (3)为了有效地发射电磁波,天线尺寸必须与辐射信一号的波长相比拟。(正确) (4)电视、调频广播和移动通信均属于短波通信。(错误)

2.5自测题

1。填空题

(1)衡量谐振电路选频性能的指标有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际谐振曲线偏离理想谐振曲线的程度,用_指标来衡量。

(3)谐振回路的品质因数Q愈大,通频带愈______,选择性愈________。

(4)己知LC并联谐振回路的电感L在ƒ=30MHz时测得L=1µH,Qo=100。求谐 振频率ƒ。=30MHz时的电容C=______和并联谐振电阻R。=_______。

(5)小信号调谐放大器的集电极负载为_______。

(6)小信号调谐放大器多级级联后,增益________,计算式为_______;级联后通频 带_________,若各级带宽相同,则计算式为__________。

(7)小信号调谐放大器双调谐回路的带宽为单调谐回路带宽的______倍。

(8)调谐放大器主要由______和______组成,其衡量指标为_______ 和_____。

(9)品体管在高频工作时,放大能力______。晶体管频率参数包括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10)所谓双参差调谐,是将两级单调谐回路放大器的谐振频率。分别调整到 __________和_____信号的中心频率。

2。选择、判断题

(1)对千小信号谐振放大器,当LC谐振回路的电容增大时,谐振频率和回路的品质 因数都增加。为什么?(错误)

(2)题(1)中,当LC谐振回路的电感增大时,谐振频率和回路的品质因数都减小。 为什么?(正确)

(3)在相同条件F,双调谐回路放大器和单调谐回路放大器相比,下列表达正确的是 ( B )。

A 双调谐回路放大器的选择性比单调谐回路放大器好,通频带也较窄 B双调谐回路放大器的选择性比单调谐回路放大器好,通频带也较宽 C.双调谐回路放大器的选择性比.单调谐回路放大器差,通频带也较窄 D。双调谐回路放大器的选择性比单调谐回路放大器差通频带也较宽。 (4)调谐放大器不稳定的内部因素是由于( B )引起的 A、Cb,e

BCb,c

C

Cb,e和

Cb,c

D都不是

(5)耦合回路中,(C)为临界藕合;()为弱藕; A )为强耦合。

B(

合A、η>1

B、η<1C、η=1

D、η≠1

(6)声表面波滤波器的中心频率可(A),相对带宽(D

);矩形系数( E )。 A.很高B.很低C.较窄 D.较宽E.小F.大

3.5自测题

1.填空题

(1)高频功率放大器原来工作于临界状态,当谐振阻抗增大时,工作于

态,此时Ico, Iclm _____,

ic波形出现_____。

(2)丙类功放大器输出波形不失真是由于_____。

率_(3)高频功率放大器的调整是指保证放大器工作在______状态,获得所需要的_____ 和______。

(4)丙类放大器的最佳导通角是______。

(5)己知功率放大器原工作在临界状态,当改变电源电压时,管子发热严重,说明管子进人了______。

(6)在谐振功率放大器中,匹配网络的阻抗变换作用是

(7)功率放大器的分类,当2θ=______时为甲类,当2θ=______时为乙类,当 θ<______时为丙类。

(8)丙类高频功率放大器,要实现集电极调幅,放大器应工作______状态;若要 实现基极调幅,放大器应工作于______状态。

(9)输入单频信号时,丙类高频功率放大器原工作于临界状态,当电源电压时,工作于______状态,

Ec增大

Ico,

Iclm______,

ic波形为______电流。

(10)丙类高频功率放大器工作在欠压状态时,输出功率______,效率______,集 电极管耗______输出

2.判断题

(1)丙类高频功率放大器原工作于临界状态。当其负载断开时。其电流功率Ρ。增加。(错误)

Ico,

Iclm增加,

(2)丙类高频功率放大器输出功率6w,当集电极效率为60%时,晶体管集电极损耗 为2 .4W。(错误)

(3)丙类高频功率放大器电压利用系数为集电极电压与基极电压之比。(错误) (4)高频功率放大器功率增益是指集电极输出功率.与基极激励功率之比。(正确)

(5)输人单频信号时,丙类高频功率放大器原工作于临.界状态,当电源电压Ec增大时,工作于 Ico,Iclm减小,

ic波形为凹陷电流。(错误)

4.5自测题

1.填空题

(1)正弦波振荡器由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三部分组成。

(2)石英晶体稳定频率的原因有________。

(3)电感三点式振荡器的特点是_________起振(填“容易”或“不易”),输出电压幅度________(填“大”或“小”),频率调节________ (填“方便”或“不方便”)。

(4)们电容.三点式振荡器的特点是振荡波形_________(填“好”或“不好”),振荡频率________,(填“高”或“低”,频率调节________(填“方便”,或“不方便”)。

(5)晶体振荡器和泛音振荡器的振荡频率相比,_________振荡器振荡频率高。

(6)根据石英晶体的电抗特性,当f=fs;时,石英晶体呈_______性;当fsfp时,石英晶体呈______性。

(7)振荡器起振时要有大的放大倍数,应丁作于_________类状态,进入稳定状态 时,为了使稳频效果好,应工作______状态。 (8)使用石英振荡器,是利用石英的______特性。

(9)要产生频率较高的正弦波信号应采用_______振荡器,要产生频率较低的正弦

波信号应采用_______振荡器,要产生频率稳定度高的正弦信号应采用_______振荡器。

(10)克拉泼振荡器频率稳定度比普通的电容.三点式振荡器频率稳定度高的原因 是______.

2。判断题

(1)某一电子设备中,要求振荡电路的频率为20MHz.且频率稳定度高达10-8,应采用LC振荡器。(错误)

(2) LC正弦波振荡器提高频率稳定度的措是降低回路的Q值和使晶体管.与回路

施处子紧藕合。(错误)

(3〕设计一个稳定度高的频率可调振荡器(通常采用晶体振荡器)。(错误)

5.5自测题

1.填空题 (1)调幅的过程,实质上是_______搬移的过程。

(2)在调幅制发射机的频谱中,功率消耗最大的是______。

(3)调幅系数为1的调幅信号功率分配比例是:载波占调幅波总功率的______。 (4)调幅按功率大小分类为______、______。

(5)高电平调制在______放大器中进行,分______、______。 (6) DSB信号的特点为______。

(7)同步检波器用来解调SSB或DSB调幅信号,对本地载波的要求是______。 (8)三极管检波与二极管检波的区别是______。

(9)大信号包络检波,实际加在二极管上的电压是______电压与_______电压之 差。二极管输出电流是______。

(10)大信号包络检波器的工作原理是利用______和RC网络______的滤波特性 工作的。

2判断题

(1)大信号基极调幅应使放大器工作在过压状态,大信号集电极调幅应使放大器工 作在欠压状态。(错误)

(2)大信号基极调幅的优点是效率高。(错误)

(3)调幅发射机载频变化时将使调幅信号成为过调幅信号。(错误)

(4)单边带接收机比调幅接收机信噪比大为提高,主要是因为信号带宽压缩一半。(正确)

(5)的在集电极调幅电路中,若Ec=9V,则BVceo≥18V.(错误)

(6)大信号集电极调幅电路的最佳集电极负载电阻为

() 1Ec-UcesR8(Po)cp=

C2(错误)

6.5自测题

1.填空题

(1)窄带调频时,调领波与调幅波的频宽度______。

带(2)在宽带调频中,调颇信号的带宽与频偏、调制信号频率的关系为______。 (3)调频指数越大,调频波频带______。 (4)鉴频灵敏度高说明______。

(5)晶振调频电路的频率决定于______。

(6)晶振调频电路的频率稳定度决定于______。 (7)间接调频电路由_______组成。 (8)晶振调频电路的优点是______。

2、判断题

(1)调频信号的频偏址与调制信号的频率有关。(错误) (2)调相信号的最大相移狱与调制信号的相位有关。(错误) (3)调频波的调制灵敏度为Δƒ∕Δu。(正确)

7.5自测题

1.填空题

(1)变频器的主要技术要求是______。

(2)中频干扰是指______对接收机形成的干扰,抑制这种干扰的主要方法有______。 (3)超外差接收机采用变频技术的好处是______。

(4)超外差接收机变频器负载采用______,它的作用是______。

(5)一中波收音机,当听到110OkHz的电台信号时,其木振频率为______,能产生 镜像干扰的频率是______。

(6)调幅器、同步检波器和变频器都是由非线性器件和滤波器组成,但所用的滤波器 有所不同,调幅器所用的为_______,同步检波所用的为_______,变频器所用的 为______。

(7)混频器和变频器的区别______。

(8)调幅收音机中频信号频率为_______,调频收音机中频信号频率为_______,电 视机中频信号频率为______。

2,判断题

(1)器件的非线性在放大器应用中是有害的,在频率变换应用中是有利的。(正确)

(2)若非线性元件的伏安特性为i=

a+0auau1+

35,不能用来混频。(正确)

(3)超外差接收机混频器的任务是提高增益,抑制干扰。把接收到的各种不同频率的 有用信号的载频变换为某一固定中频。(错误)

8.5自测题

1.填空题

(1)反馈控制系统的分类有______。 (2)锁相环路的组成有______。 (3)锁相环路的基木特性是______。

(4)锁相环路中鉴相器的作用是把______转换为误差电压输出。 (5)AGC电路的作用是______。

(6)AFC电路是指以消除______为目的的反馈控制电路。 (7)接收机自动音量控制能自动保持音举的原因是______。 (8)调幅接收机采用AFC电路的原因是______。 2.判断题

通信网络概念范文第2篇

以模糊电冰霜为例,电冰箱的模糊控制主要是根据温度传感器测得的各室温度值和算出的温度变化,运用模糊推理确定食物温度,控制压缩机运转和风门,达到最佳的运行状态和最佳保鲜效果.现以用于冰霜化霜的模糊控制为例具体地加以说明.以前冰箱的定时化霜的冰箱门的开闭之间没有直接关系.现在模糊控制技术将冰箱门开闭次数,开闭频率和最佳化霜时间加以统计和分析,预置于控制程序中,让其记忆,而后,根据冰箱实际运行选择在冰箱门开闭最少的时间段内进行自动化霜,使冰箱内温度波动最小,对食品的质量影响最小.简言之,模糊控制就是以模糊数学为工具,把控制专家和操作技师的经验模拟下来,通过模糊控制软件,将最善于处理模糊概念的人脑思维方法体现出来,作出正确的判断.

模糊控制最适宜用于难以用精确的数学模型来表达的控制系统,多数的家用电器的自动化,智能化且节能是最主要的发展方向,而其控制正是一种难以建立精确数学模型的控制问题.

模糊技术的应用

近年来,人们将模糊理论应用于工业,医学,地震预报,工程设计,信息处理以及经济管理等,已逐渐发展成为一门成熟的技术.目前,应用最多也是最成功的,一是工业过程控制,二是模糊家电产品.前者如水厂水质净化控制,地铁车辆运行自动控制,汽车自动变速控制,染色配色系统,超净室恒温恒湿系统,化学反应罐温度控制等.80年代下旬日本开始把模糊技术用于家用电器,在全世界迅速掀起了模糊家用电器热.市场上陆续推出了模糊洗衣机,电冰箱,空调器,电烤箱,电饭锅,摄录一体机,电风扇,吸尘器,自动电话,衣物干燥机,自动热水器,电子炉灶等,不胜枚举.模糊控制技术使家用产品智能化程度大大提高,操作更加简便,性能得到改善,同时又有明显的节能效益.无疑,它将成为家用电器更新换代的关键技术.

1987年,可以说是日本模糊控制技术推广应用的里程碑.寺野寿郎将1987年称之为"日本模糊元年",因为这一年日立公司将模糊控制技术成功地应用于仙台市地铁,使地铁启动和制动均极为平衡,再无冲撞之感,而且停车能精确到10厘米以内.因此,模糊控制技术的知名度和声誉大增.

由于美国的半导体技术,软件设计和单片机技术等方面具有优势,为模糊控制技术在军事工程方面的应用打下了基础,并使这一高新科技已成为美国90年代军事工程中的热点之

一.美国已将它用于信息工程,图象识别,人工智能,空间飞行,卫星与导弹的控制等系统,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模糊技术在地震预报,心理学和金融等领域也得到成功的应用.如证券公司应用"模糊"逻辑买卖证券和股票,可以在错综复杂,瞬息万变的市场条件下,像最有经验的行家一样,指导人们何时买入,何时抛出等.

国内外发展现状

模糊技术作为一门引入注目的应用科学,越来越受到全世界人们的关注,专家们认为它有可能成为21世纪科学发展的一项基础技术.为了确保21世纪的科技竞争力,各国争先恐后地发展模糊技术.

在模糊控制理论方面的研究,美国处于世界领先的水平.从1995年到1997年,美国的电力部门拨款120万美元资助美国电网的模糊神经元网络控制系统的开发.另外,智能汽车高速公路运行系统,金融管理系统研究计划也在实施之中.日本就模糊技术的研究开发制定了长远规划,确定了6个重要发展课题:1,基础研究:研究基本概念,模糊数学理论和方法,以确保应用开发的连续性.2,模糊电脑:实现模糊信息的电脑处理,包括电脑的构造,逻辑记忆和存等.3,机器智能:实现模糊信息处理,使机器能高速地识别和判断模糊信息,包括智能控制,机器人,通信处理和模式识别等.4,人机系统:实现人机系统,包括模糊数据库,模糊专家系统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5,人与社会系统:主要进行复杂的人类行为分析,包括决策支持系统,医疗诊断系统,行为心理透视系统及社会经济模型.6,自然系统:研究模拟和理解自然现象,包括辨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判断大气污染状况,进行地震预测和经济系统分析.近年来,我国在模糊控制技术的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国家经贸于1994年所立的国家重大技术项目"模糊控制技术的开发与应用"中特别包含了一个子项目——模糊控制技术标准化.这个项目,由国家技术监督局标准化司直接承担并负责组织实施.迄今已有两年时间,取得了重大进展.这个子项目的实施必将对我国模糊控制技术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通信网络概念范文第3篇

1、客观真实性。信息是事物存在方式和运动变化的客观反映,客观、真实是信息最重要的本质特征,是信息生命所在。

2、传递性。传递是信息的基本要素和明显特征。信息只有借助于一定的载体(媒介),经过传递才能为人们所感知和接受。没有传递就没有信息,更谈不上信息的效用。

3、时效性。信息的最大特点是在于它的不确定性,千变万化、稍纵即逝。信息的功能、作用、效益都是随着时间的延续而改变的,这种性能即信息的时效性。时效性是时间与效能的统一性,它既表明信息的时间价值,也表明信息的经济价值。一个信息如果超过了其价值的实用期就会贬值,甚至毫无用处。

4、有用性(或称目的性)。信息是为人类服务的,它是人类社会的重要资源,人类利用它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

5、可处理性。这一特征包括多方面内容,如信息的可拓展、可引伸、可浓缩等。这一特征使信息得以增值或便于

传递、利用。

通信网络概念范文第4篇

1.通过具体操作,认识几分之一。例如“分数”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整体“1”。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分数。把“1”平均分成分母份,表示这样的分子份。所以分数可以表述成一个除法算式:如二分之一相当于1除以2。其中,1 分子相当于被除数,——分数线相当于除号,2 分母相于除数,而0.5分数值相当于商。分数还可以表述为一个比,例如;二分之一相当于1比2,其中1分子相当于前项,“——”分数线相当于比号,2分母相当于后项,而0.5分数值相当于比值。

2、出现几分之几,巩固几分之一。如:出现方图格,表示出十分之五,用笔来划一划,得出5个十分之一就是十分之五

通信网络概念范文第5篇

1 中学生物概念教学的重要性及其特征

1.1 中学生物概念教学的重要性

学习掌握好生物学概念是中学生物教学的关键。中学生物, 理论繁多, 如果不形象地、生动地将这些理论知识教授, 而只是强加地让学生注意背定义、做习题、抄笔记, 而忽视学生对于生物概念的理解, 往往就会令学生产生厌烦, 其结果必然是让学生失去对该门学科的兴趣。不仅不能让学生活学活用、灵活理解, 反而会让学生对生物学产生排斥感, 厌烦感。因此, 通俗易懂地让学生自发地, 出自内心的了解和学习, 继而灵活运用生物学概念是生物学教学成功的关键。

1.2 中学生物概念教学特征

生物学概念教学, 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不仅仅是应对考试, 还能够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热情, 开发学生智力。学生形成、理解和掌握一个概念, 即是认知的过程。学生要通过实验获得感性知识, 在教师的提示下通过思考, 把新事物与自己知识结构已有的事物联系起来。通过学习生物概念, 将理论联系实际, 可以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如通过从认真观察, 到运用理论知识解释所见到的现象的过程。概念的学习方法亦可融会贯通地运用与其他学科的学习, 对于不同学科的不同概念可以比较、分析, 还可从新旧概念之间的联系中, 不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认识, 从而加强学生的学习、理解能力。

2 生物概念教学的方法

生物概念教学如此重要, 但概念大都抽象难懂, 记忆又难, 而且描述性的文字令学生望而生畏。那么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怎么样教授这些晦涩难懂的概念, 把学生从死记硬背中解脱出来呢?

2.1 采用归纳法明确概念

归纳是生物学最基本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该逐步引导学生在观察实验的现象这种感性材料的基础上, 通过对感性材料的特征和规律综合归纳, 从抽象的、定性的材料,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是学生自己顺理成章地归纳、推理出生物概念。例如在学习“糖”这个概念时, 教师可根据教材的安排, 举例葡萄糖、果糖和核糖的分子式。让学生探讨这些糖分子式的共同特点, 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 指定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让学生自己不断补充、完善, 最后教师归纳出“糖”的概念糖类物质是多羟基 (2个或以上) 的醛类或酮类化合物。通过这样的教学, 学生参与了知识的形成过程, 不仅让学生打破了新概念的陌生感, 而且让学生积极灵活的掌握了看起来枯燥无味的概念。在讨论的过程中, 学生之间的交流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提升交际能力。这种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具体到抽象, 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能够使学生逐步学会归纳知识的方法运用于以后的学习以及其他学科的学习中。

2.2 用分析的方法把握概念

分析即是把事物分解为各个部分加以考察。中学生物教学中的概念纷繁复杂, 一个知识点往往包含很多部分。只通过归纳而不进行分析, 得到的概念就会统一化, 将束缚学生的想象力, 不利于对概念的理解和灵活运用。把概念分为多个要点, 各个突破, 可以事半功倍。

2.3 深入概念, 加深学生的理解

概念的教授应该伴随着学生自身的理解。除了用语言文字把它反应的本质表达, 还要定量分析, 上升到理性认识。对概念深入浅出的剖析, 可以将学生的模糊认识澄清。在教学过程中, 可以讲述概念的相关背景知识。例如在讲青霉素时, 可以讲述弗莱明发现青霉素的过程。从而提出弗莱明虽然是在一次偶然机会中发现了青霉素, 但没有有准备的头脑和细心观察的习惯, 就不会有如此伟大成果出现。青霉素救活了很多生命, 弗莱明也因此获得诺贝尔生理及医学奖。这样, 把青霉素这个枯燥的概念变成一个小故事加深了学生对这个枯燥概念的理解。而且, 在弗莱明这个实例中, 告诉学生应该留心周围的现象, 多思考、多动手, 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变成理论知识, 再将这种理论知识转化到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中。不仅让学生掌握了知识, 而且教会了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要积极思考, 融会贯通的学习理念。

2.4 注重概念之间的横向和纵向关系

生物概念不是孤立的, 而是互相联系的。横向的联系存在于生物教科书的各个章节。例如糖类, 脂类, 蛋白质和核酸是组成生物体的四种大分子。把这四个概念同时提到组成成分的高度, 在学习的时候让学生从结构和功能上相互比较, 能够加深学生对概念的认识, 使学生充分明确概念的实质。

纵向的联系指的是有包含关系的概念, 如生物类群, 生态系统和生物圈。这三个概念, 初学者很难一次性同时接受而又不产生混淆。其实只要用一条竖线列出其从属关系, 就能够让学生耳目一新的掌握。相对于一个个灌输型的教学, 结合多媒体等新兴教学手段, 就能够很容易的让学生掌握。

这种对比也可以运用于生物概念和其他学科的概念。生物、物理和化学是自然科学的统一, 在高考中也得以体现, 交叉学科的题目也层出不穷。运用不同学科间概念的对比可以培养学生以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应对交叉学科问题的综合能力。

2.5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生物学的概念众多, 仅在课堂中的教授很难达到让学生融会贯通的程度, 要靠学生自己的领悟力和自学能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应该从兴趣开始。生物本身就是一门和实际结合很紧密、生动灵活的学科, 用启发式的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在课后可以布置一些阅读作业, 或者让布置讨论作业一起集体完成。

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预习-上课-复习-作业-总结的学习习惯。生物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学科, 横向和纵向的联系十分复杂。如果不及时复习总结, 即使上课和作业得到重视, 往往也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总之, 中学生物概念教学有一定难度, 但也有一定的规律性和趣味性。纷繁复杂的生物学概念, 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授方法。如果能做到灵活的课堂教授与学生主动的自学, 就可以使生物学课程事半功倍。

摘要:中学生物教学课程中包含着大量的生物学术语, 而基础课程的课时又十分有限。本文针对这种矛盾, 从中学生物概念教学的特征和重要性出发, 阐明了生物概念教学的具体方法以及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中学生物,概念教学,生物概念

参考文献

[1] 黄灿.高等代数概念教学[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 , 2001 (6) :94~95.

[2] 时述军.浅谈高中生物概念教学[J].赤峰学院学报, 2006 (5) :133~134.

通信网络概念范文第6篇

摘要:在分析、梳理中国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相关术语的基础上,指出了加强术语规范化建设的必要性,同时也提出了加强术语规范化建设的若干思考。

关键词:农业发展模式,术语,标准化

收稿日期:2013-01-06

作者简介:李军(1968—),男,上海奉贤人,博士,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农林经济管理。通信方式:lijun3521@aliyun.com。

从中国农业发展的历史状况来看,与不同阶段农业发展模式相关的术语概念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的农业知识体系,为农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然而,不可否认的是,这些术语的丰富性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概念应用的混乱失序。而在农业的发展过程中,整理、分析此类术语,对于提升农业科学的认识水平和应用程度都具有基础性的意义。正因为如此,随着中国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的形成和深化,规范其术语表达,实现术语的规范化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农业发展模式及其相关术语

农业发展模式是指农业发展的基本类型及其实现方式。从农业发展的历史轨迹来看,农业发展模式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以“刀耕火种”为基础的原始农业阶段;依靠畜力铁器的传统农业阶段;以现代工业和科学技术为支撑的现代农业阶段[1]。随着中国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当代中国正处在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关键时期,农业发展模式的嬗变不可避免地带来了诸多新概念、新术语,为农业科学提供了新的研究对象和表达方式。如何准确、清晰地把握农业发展模式的内涵与特点,如何认识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和前景,是一个值得关注和研究的重要问题。

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下,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概念体系变得愈发丰富和复杂,如何规范科学术语因而也就成为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话题。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在现代农业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如“石油农业”“精细农业”“有机农业”“白色农业”“蓝色农业”“绿色农业”“生态农业”“质量农业”“都市农业”“设施农业”“立体农业”等诸多农业发展模式新的概念。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在组织探讨可持续农业等发展模式时,又先后提出了“都市农业与城郊农业”“绿色农业与绿色生态农业”和“可持续农业、低碳农业与循环农业”等多种农业发展模式[2]。

正是由于农业科学范畴内的农业发展模式新概念、新名称大量涌现,出现了相当数量的新术语,所以研究者有必要用科学的方法来定义、指称这些新的概念,促进农业发展模式相关术语向规范化的方向发展。这既可以反映科学工作者的科学素养和治学态度,同时又有利于促进学科发展和学术交流,促进现代农业的科学发展,具有重要的语言学意义和科学意义。

二术语规范化的必要性

术语规范化不仅是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也是专业学术交流、促进学科发展和中国现代农业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如果术语不统一、不规范,就会影响各种信息的记录、交流和传播,从而也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农业标准化是指将先进的农业科技成果和成熟的农业经验转化为普遍的农业生产、经营标准,提升现代农业的系统性和科学性,以取得更为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农业标准化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收若干政策的意见》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加强农业标准化工作,深入开展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3],进一步凸显了农业标准化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实现农业标准化的前提条件之一就是农业科技术语的规范化,尤其是在农业结构调整,农村经济转型发展的背景下,现代农业发展模式术语体系的规范化是关系到现代农业能否真正实现标准化的重大问题。

1农业信息的标准化是农业标准化的题中应有之义,而信息标准化必然需要首先实现术语概念在一定范围内的统一

具体而言,在描述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的过程中,为农业科技术语做出最基础、最通用、最有规律的规范定义与内涵阐释,不仅有助于相关农业科技信息的传播、共享和开发利用,而且能够有效避免农业科技信息的模糊化或重复利用,在农业生产、经营上提高决策的可靠性和科学性。例如,在“生态农业”“绿色农业”等概念的使用上,由于此类术语在概念内涵方面具有相当程度的交叉性,因而在术语的应用上常常造成语义混淆、概念外延不清晰的缺失。然而,由于这两个概念之间存在差异,将其混为一谈必然会在农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导致信息的不对称,从而影响决策行为的准确性。因此,提升农业科技术语的规范化水平,是农业信息交换的必然要求,也是农业信息标准化的必然步骤。

2农业术语的标准化对于现代农业理论的建构和更新,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中国现代农业的生产、经营实践中,农业理论及其指导意义是不容忽视的内在动力,也是农业标准化的实现途径之一。纵观中国农业的历史与现状,我们可以清晰地认识到:自传统农业典籍起,农业理论不仅起到了概括、总结农业实践的作用,而且是传播和延续农业知识的基础性因素。因此,农业理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农业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基本单位就是农业科技术语。换句话说,完善、成熟的术语体系是现代农业理论得以建构的充要条件。对这些术语进行规范化的界定,实质上是对相关理论概念的梳理、辨析,增强了现代农业理论的科学性和系统性,有助于在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中减少因概念不统一而造成的诸多障碍。

三术语使用的现实问题

术语规范化的工作不仅与农业标准化的实践密切相关,也与术语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现实问题有着直接的联系。正是由于在当前的农业发展中出现了混用、错用相关术语、概念的现象,为现代农业发展模式中的相关术语建立统一标准才成为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必需环节。

农业科技术语是农业学科语言基本的和不可缺少的核心单位,是涉及“三农”问题信息沟通所必需的媒介,所以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相关术语在农业科学领域内也得到了广泛的使用。然而,问题在于:一方面,在特定的知识领域中,概念是用定义进行描述的,与之相关的术语被赋予约定的指称,因而农业发展模式的相关术语必然要具有单一化、专业化、系统化与准确化的特点;另一方面,各种不同的农业发展模式在概念、原则、特征等方面既有共性,又有着截然不同的个性差异,这就导致与其相关的术语概念存在着口语化、含糊化、内涵不确定等诸多缺陷,也使这些术语在概念、内涵、层次关系、基本特征等方面出现了认识不到位、界定不清楚、重复使用等现象,从而造成术语的实际运用与概念内涵不相匹配。

1术语用词的不规范

在术语的使用上,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是术语用词的不规范。按照术语规范化的基本原则,术语应当反映所指示概念的特征,词语本身能够确切地表达其意义[4]。然而,在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的术语体系中,部分术语的内涵与名称不能完全对应,从而造成语义的混淆和概念的不明确。例如,“绿色农业”的概念就存在着指向不清的问题。从词形来看,“绿色”是对这种农业发展模式的限定,突出其注重环境保护、自然无公害的特点。在实际使用中,“绿色农业”往往是指广义上的“大农业”,即包括“白色农业”“蓝色农业”“设施农业”“观光农业”等概念在内。诚然,“绿色农业”指称的是该模式的绿色性,即农业生产过程及产品使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有其命名的内在理路。然而,“绿色”一词在很大程度上限制甚至误导了人们对于这一概念的接受和解读,使人们将“绿色农业”和“白色农业”“蓝色农业”等概念作为同一层级的术语加以认识,随之造成了该术语内涵的狭窄化和片面化。

2术语概念的一义多词

在术语的使用上,另一个较为常见的问题是术语概念的一义多词。从术语规范化的角度来看,科学、标准的术语应当具有单义性的特点,即一个术语仅指称一个概念,而一个概念也同样仅用一个术语来表达,实现术语和概念内涵的一一对应。然而,在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的术语体系中,一义多词的现象比较普遍,如“质量农业”又被称为“精致农业”,“白色农业”又被称为“微生物农业”,“设施农业”又被称为“环境控制农业”或“工厂化农业”,“观光农业”则常被“休闲农业”“旅游农业”的概念替代。由此造成的问题在于,一个概念以不止一个术语加以表达,从而产生同义词,极易引起使用上的误解和混乱,对于农业知识体系的建构和农业科学的传播形成了一定程度的阻碍。

3术语表达缺乏准确性

在术语的使用上,我们还应当注意到,一部分术语是对外来术语单词的直译,而在直译的过程中其名称过于宽泛,使术语表达缺乏准确性。

例如,“精细农业”的概念就比较容易引起误解。“精细农业”主要是指在高新技术的基础上,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精细化。然而,“精细”一词并未突出这个概念的基本前提,即现代化信息高新技术、作物栽培管理辅助决策支持技术、农业工程装备技术等现代化高新科技。不仅如此,“精细农业”这一术语指代比较模糊,未能凸显出这一农业发展模式的现代性。换言之,中国传统农业长期以来已经形成了“精耕细作”的传统,从词义上看也可以被称作“精细农业”。因此,“精细农业”这一术语存在着概念含糊、不准确的缺失,混淆了“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的差异性。与之相类似,“质量农业”的术语概念也存在着这样的问题。尽管这个术语指的是一种质量优先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但“质量”一词不仅仅适用于“现代农业”,而且同样也适用于“传统农业”对农业生产以及农副产品质量的关注和重视。所以,这个术语也未能明确概念内涵的阶段性,造成了意义指向的不明确。

总之,从农业实践的角度来看,术语的不规范必然导致农业发展模式间选择的不确定性、随意性,使之缺乏因地制宜的针对性,导致农业发展模式实际运用的多变性、反复性,使之缺乏科学规划的长效性,使人们过度地追求农业发展模式的时尚性和概念的炒作性,致使其脱离实际,带来了发展的被动性。

四中国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相关术语规范化的方法

《GB/T 16—1997 术语规范编写规定》明确指出:“制定术语规范的目的之一就是协调概念、概念体系和不同语种中的术语”,术语规范化工作“应为每个标准建立相应的概念体系”,“概念的定义应能在某种语境中替代该概念对应的术语”,“概念的定义应以汉语或国家规定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表达”,“不同语种所表述的定义应在内容上等同,并尽可能使用类似结构”,“应指出国际标准的概念体系与国家标准的概念体系以及不同民族语言的概念体系之间的差异。如果一个标准对于某个语种有所限制或规定,应指出这样的限定”。以此作为术语规范化工作的准则,在中国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的术语体系建构过程中,我们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对术语进行规范化。

1充分利用与术语规范有关的各类原始资料,对术语的概念内涵形成清晰、全面的认识

这也就是说,对中国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及其相关术语的研究,必须立足于尽可能全面地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从原始资料中梳理某一种发展模式的历史演进以及术语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从而切实理解和把握这一术语提出的历史语境及其概念内涵的变化与特点。尤其是对于术语规范化的工作而言,相对应的国际标准和国外发达国家在定义农业发展模式相关术语方面的先进经验,都值得我们充分地借鉴,而与之有关的各类出版物如专业词典、叙词表等工具书也对于术语规范化的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例如,在讨论“可持续农业”的概念时,首先要对与这个名词有关的资料进行梳理,即Agriculture Sustainability in Changing World Order一书提出“农业可持续性”的思想,《丹波宣言》重申了“可持续农业”的发展模式,此后“可持续农业”的观念与实践不断得到完善,并最终形成了当前我们所认识的“可持续农业”概念。从这种方法出发,我们能够动态地、历史地发掘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相关术语的具体内涵,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农业科技术语的精确性。

2运用语言学知识对术语的概念定义、内涵与外延进行语法分析,规范术语用词,统一术语界定

语言学知识是术语规范化的重要支撑,术语的命名和释义必然要在词汇、语法、语义等相关知识结构中完成。因此,以语言学知识为基础对术语的概念定义、内涵及外延做出分析,是实现术语规范化的必要步骤,而规范化的术语也必然要遵循汉语以及其他少数民族的语言规范。当前,科技术语的使用不可避免存在着盲目借鉴西方术语的缺失,不少名词来自外来词的音译,术语用词、词语搭配和概念表述都在很大程度上违背了通用性原则,从而造成语言的陌生化,为术语应用增添了阻碍。在这种情况下,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的相关术语应当按照汉语语法或国家规定的少数民族语言语法来加以规范,如“精细农业”“高效生态农业”等从外来词中转译而来的名词都要坚持“约定俗成”的准则,将precision agriculture、efficient ecoagriculture等词译为符合汉语规范、且被大多数人接受的“精细”“高效生态”等。

中国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相关术语的词语构造是有规律可循的,从内部结构形式来看,是合成词中常见的偏正式。如“石油农业”“精细农业”“有机农业”“白色农业”“高效生态农业”等术语,前一词素显然与后一词素“农业”属于同一义类。因此,这种构词法也就成为规范术语命名的一个重要前提。不仅如此,术语的概念内涵同样要根据语言学知识加以界定。例如,“生态农业”“可持续农业”“有机农业”等概念都应放在语境论的前提下加以探讨,强调这些术语的语义离不开具体的语境,使其虽然在术语用词上与传统农业有所关联,但在概念内涵上又与后者形成了较大的差异,从而有效地推动了术语概念的准确性和单义性。正因为这样,语言学对于术语规范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的术语系统必然要以语言学方法为抓手建构起来。

3对术语进行分类研究和比较研究,编纂术语手册,构建概念体系

在实现术语规范化的过程中,不同术语在词形、词义等方面的交叉、含混无疑为标准化工作制造了相当程度的障碍。正因为这样,对术语进行分类研究和比较研究才显得尤为重要。科技术语具有系统性和开放性,由此导致的是不同术语的概念内涵往往相互联系,而新的术语又源源不断地出现。在这样的情形下,术语规范化工作所要完成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将术语进行分类,按照术语的概念内涵及其主要特征来加以区分,从而形成相应的术语类型集合。因此,术语规范化的工作必然需要对术语作出比较研究,从内涵、外延等不同方面加以辨析。在此基础上,术语规范化的另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编纂术语手册,按照术语的类型特点罗列其定义、概念内涵、基本特征等内容,从而构建起关于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的概念体系,清晰明确地呈现出相关术语和整个术语系统。

综上所述,对中国现有农业发展模式相关术语的规范化是一个影响农业活动的关键问题,对其进行规范是提升现代农业信息化、标准化程度的重要举措之一,也是术语学科学发展和术语规范化趋势的必然结果。正因为如此,术语规范化问题实质上是探讨和梳理中国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相关术语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对于完善术语的使用和农业知识体系的实践性具有不可低估的价值与意义。

参 考 文 献

[1]靳明绿色农业产业成长研究[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40

[2]李军论中国当代农业发展模式的术语体系研究之背景、意义与原则[J]上海农业学报,2011(3):51-54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 [M]人民出版社,2004:4

[4]叶柏林,陈志田标准化[M]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114

上一篇:风险管理措施范文下一篇:我有一个想法作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