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技术论文范文

2023-09-16

教育信息技术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计算机的普及应用以飞快的速度发展,在小学中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是基础教育发展的必然;在小学实施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取得了骄人的成果;但是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具体环节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通过切合实际的分析,针对小学计算机教学中的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促使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日趋完善。

【关键词】信息技术;计算机教学;问题;对策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提升每个人的信息技术的文化素养是社会的刚性需求。教育部于2000年11月l4日印发的《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已经将信息技术列入全国中小学必修课程。在小学教学中全力推行信息技术教育,也满足了“学习计算机从娃娃抓起”的教育方针;在小学开展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受原有的教育思想及各种机制的影响以及受各个区域的小学环境条件、师资力量等影响,在小学教育中普及信息技术还存在一些问题,从实际出发解决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对实现我国的教育目标有着战略性的意义。

一、均衡发展办学条件,加大对信息技术的投资力度

在一些偏远和经济发展较慢地区,很多小学学校由于地方教育的发展很不均衡,在小学中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的各项条件都不能达到信息技术教学的基本需要;在一些小学的计算机教学中,硬件设施不能满足信息技术教学的需要,同时能够实施计算机教学的师资资源也存在着不小差异:这让一些小学的计算机教育教学发展失去了很好的机会,不能有效地与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目标相衔接。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要均衡发展,要想使各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学达到相对的平衡,就要突破各种信息资源分布不均这一瓶颈,加强信息技术教育的投资力度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举措,均衡各小学的能够实施信息技术教学的师资配备,促使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在具体的实施中能满足信息技术教育目标发展的需求。

二、转变思想,提升信息技术在小学教学中的地位

在实际教学中不难发现,对于在小学中开展信息技术教学的课程,老师通常都把把这门学科主管地认为是和学习无关紧要的一门学科,小学生在课堂上更是把信息技术这门学科当作是一种娱乐课程等,有着学与不学无所谓及看电影打游戏就是学习电脑的消极态度。基于这样一种不正确的教育和学习观念,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让大多数人课程认识不足,其发展的情况少人问滓,这就导致了一些小学中,虽然国家配备了一些先进的信息技术教学器材和教学设备,但这一切让一些小学被动地接受,或被看成学校身份的象征,在具体的信息技术教学实施中却形同虚设、流于形式。改变这一困境首先要搞清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本质就是一门独特的信息技术入门学科,是与信息时代的发展和需求相适应,开设信息技术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培养小学生的信息思想,提升小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意思和对新事物的创新意识。总之,转变思想,提升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在传统教学中的地位是小学信息技术稳健发展的基础。

三、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更要注重小学生的内在需求

信息技术教学旨在对课程的整合,从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教师在教的过程中不要只满足对所学教材讲解的基本要求;这让信息技术教学失去了灵活性、生动性,让电脑课在小学生心目中产生了教条化、抽象化思想等。因此,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要对教材、小学生的思想及学习冬季进行认真分析,拓展信息技术教材的实用性,在教学中全面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动机; 同时针对小学生学习能力和层次的不同进行教学,分析学生认知情况对教材内容理解能力,认真研究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技巧和方法,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还能提升小学生对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学习兴趣,从而轻松突破了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样板化、教条化的瓶颈。

在进行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时,要依据不同小学生年龄段的心理特点和兴趣取向,拓展小学电脑教材的实用性、延伸性及教法的新颖性,创新出适合小学生认知特点和兴趣动机的高效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课堂,从而让不同小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需求和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的一致性达成共识,让小学计算机教学开展更加顺利。

四、传统教学模式及课时因素影响着小学信息技术教学

由于多年受传统教育教学的思想影响,一些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依然延续这和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不匹配的教学模式。受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特殊性影响,单一化的传统教学不能满足当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要求。因此在当前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教学特点,充分发挥多媒体等计算机手段让小学生在学习中能感受到信息技术带来的魅力,同时也能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采用多元化的信息技术教学手段不仅能提高教学效果还能拓展小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认识的不足,在一些小学学校里信息技术课程编排非常少,不能让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目标在短时间内得到完成,这就阻碍了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正常发展。结合实际,转变认识,在具体的课时安排中对信息技术课程合理地进行分配,为教学目标的实现奠定基础。

五、意识的缺失,影响了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发展

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人民深刻认识到,互联网络是把“双刃剑”,在加速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互联网的利用不当,也能给成长中的孩子造成负面的影响,如网游、色情、暴力等不健康的内容及网恋、网瘾等不良现象,给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威胁。计算机作为网络的主体,让一些对计算机及网络利用认识不足的家长有了相当大的抵触思想。这就促使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不但要让学生在学习中拓展了知识渠道、激发了学习的兴趣;还要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同时提高小学生对新事物的自制力和鉴别力等,促使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快速的发展。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学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受不同因素的影响,制约着信息技术教学目标的发展完成和任务的。综合分析影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原因,及时找出解决问题的策略,以更好地完成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目标和任务。

参考文献:

[1]葛明飞.小学计算机教学之我见.科技资讯,2006(8)

[2]司马岩.计算机教学方法探讨.中国远程教育,2003(2)

教育信息技术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信息技术教育;信息技术人才

随着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普及和应用,我国的信息化时代已经来临,其中教育领域的信息化建设势必先行。

一、教育信息化及其必要性分析

1.教育信息化

所谓教育信息化,就是指信息技术在我国教育领域的高度普及和应用,并全面深入到各项学科教学中,从而实现教育效果与效率的双重提高,这是一种全新的教育形态,通常来说,人们将教育信息化看作为追求信息化教育的过程。而从其表现形式来看,教育信息化就是借助现今的教育资源以及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过程。教育信息化与信息技术教育密不可分,实现教育信息化,首先应该从培养信息技术人才入手。

2.必要性分析

2.1信息化教学方法的应用能够凸显学生主体地位

如今教学过程强调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教师在课堂上可以作为引导者,帮助学生自主学习,使他们拥有主动学习的热情和能力,而不是一味的强制灌输,一味的自我陶醉。教育信息化的实现,使传统死板的课堂环境变得活泼,能够很好的解决上述问题,不仅能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还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有利于建立平等、和谐、活泼的课堂环境。

2.2信息化教学有利于教师进行因材施教

教师所面对的学生接受能力不一,并且在其他各方面素质上也具有明显的差异性,这就要求教师进行因材施教,从学生的特点出发,统筹全局,兼顾个体;但由于授课时间和教师精力的制约,课堂上教师往往容易顾此失彼,难以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如果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则能很好的弥补上述客观存在的问题,使授课的内容更加丰富,授课方式也更加多元化,进而可以多方面地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更能贴近因材施教的实际需求;另外还能令教师的教学方法更加科学化、直观化,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2.3 信息化教学有利于学生提升学习兴趣

传统的教学模式通常死板,课堂上许多教师习惯于使用粉笔与黑板,习惯于将知识和要点进行机械式的灌输。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学生显然对学习提不起兴趣,进而形成了教师一边口若悬河,另一边学生昏昏欲睡的课堂怪相。如果此时有效地运用多媒体技术,例如利用精美的画面和动态立体的影像取代一成不变的板书,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效地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其学习兴趣。

2.4信息化教学有利于优化课堂教学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一方面不仅给学生创造了一个轻松的学习空间,使学生从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地实现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还能有效地降低教师的教学强度,通过合理地设置问题和采用多元化的引导方式,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使其自行思考问题,这样可以每名学生进入到这样的教学活动中,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优化。

二、大力发展信息技术教育,促进教育信息化的实现

信息技术教育和教育信息化两大部分密不可分,且相互影响,相互促进。这样必然要求我国在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不仅要大力培养信息技术人才实施信息技术教育,还要积极引进各种信息化技术,使二者共同发展,不可偏废。其中信息技术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大量的信息技术人才,而信息技术人才又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前提,因此,科学合理的进行信息技术人才培养则成为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关键。从我国信息技术教育的实际出发,提出以下五个建议:

1.信息技术的教育目标应侧重于高级认知能力培养

社会开放程度的不断推进和互联网技术的高度普及,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使人们的思维空间越来越广阔。信息技术教育的过程中,以往单纯的行为训练已经无法满足当今社会的种种需求,因此教育目标应该侧重于更高一级的认知能力培养方面。简而言之,就是教育活动要将学生的思维活动规范以及四维空间秩序维护作为重点,信息技术教育应该从知道、领会、运用、分析、综合以及评价等六个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培养他们对于信息社会的认同。现代化的教育不是单纯的教会学生操作计算机,记住几个基本概念,甚至是考取某些资格证书,而是要让他们深刻体会到信息技术的内涵和作用,培养他们自我学习以及适应多变社会环境的能力,在此基础上,掌握更加丰富的信息技术。

2.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应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

信息技术自身就具有很多优势,如直观性、多元化、趣味性、科技化等等,因此,在进行信息技术教育的时候,就应该充分发挥其原本的优势,将隐性知识作为教育主要内容。在教学方法上采取多种方式融合,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比如:任务驱动、案例教学以及协作教学等等。而在教学手段上,目前应用最为普遍的就是多媒体技术,借助这项技术可以实现知识的互联和师生之间的互动,能够提高课堂实效性。在评价方法上也是如此,教师可以采用计算机辅助测试的形式,建立统一化、系统性的评价体系,能够更加全面的分析学生的学习状况,从而能够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科学态度、科学方法以及利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教学的灵活性、适应性和个性化。最终能促进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生则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3.信息技术教育的课程设置和教材建设应是动态开放的

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不仅注重如何获取信息以及信息的分析加工,还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信息技术的更新,实现科学合理地更新,这样才能够实现教育的科学性。动态化的教学模式是推进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手段,能使知识的传播手段和过程与实际的教学情况相结合,充分满足大多数学生的需求。而在教材方面,我国可以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充分的挖掘网络资源,同时也可将优秀的教程上传到网络,与各地学校、教师进行交流,从而实现资源共享。

4.大学信息技术教育应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相衔接

从学生受教育的系统性和整体性来看,大学信息技术教育应充分考虑学生在中小学时期所打下的基础。因此,大学信息技术教育在进行课程设计时,应首先掌握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情况,并结合学生对信息技术教育内容的掌握程度,尽量避免教育的重复、资源的浪费,方便那些在中小学接受了信息技术教育的学生,在步入大学殿堂后,能够受到更高层次的、与专业紧密结合的信息技术教育。

5.强化信息技术教师队伍建设

从现阶段我国学校信息技术课程的情况来看,很多教师缺乏专业化的训练。学校应该吧这个问题重视起来,定期组织教师参加相关的培训活动,不断进修和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定期地组织和开展持续性的教师培训活动,鼓励教师进行进修和学习,提高教师的专业化素质和专业技能。这样才能够胜任多变的信息化教育任务,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

结束语:

文章从教育信息化及其必要性开始分析,从中认识到教育信息化是我国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而教育信息化的实现,需要大量的信息技术人才,因此搞好信息技术教育就成为了目前我国教育领域的头等大事。现阶段我国信息技术课程在高等院校基本普及,但是这与实际需求相比还远远不够,文章针对信息技术教育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能够促进我国信息技术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提高,从而推动我国的教育信息化实现。■

参考文献

[1] 张敬涛. 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的现状与未来发展策略[J]. 电化教育研究,2009(01).

[2] 万朝阳. 浅谈教育信息化与信息技术教育[J]. 河南教育(高校版),2006(08).

作者简介:孙奕敏(1976-),女,山东菏泽人,工学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信息技术。

教育信息技术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信息技术教育;需求;探讨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未来十年我国要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所谓教育信息化,是指在国家及教育部门的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在教育系统的各个领域全面深入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加速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過程。教育信息化的特征通常可以分别从技术层面和教育层面加以考察。从技术上看,教育信息化的基本特点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从教育层面看,教育信息化可以看作一个追求信息化教育的過程。信息化教育具有以下显著特点:教材多媒化、资源全球化、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任务合作化、环境虚拟化、管理自动化。

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伴随着网络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传感技术等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伴随着国家在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投入不断加大,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信息化体系将逐步构建,终端设施将逐步普及,数字化校园将伫立在我们面前,而伴随着网络教学资源体系建设,国际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引进,网络学习课程的开发,数字图书馆和虚拟实验室将逐步建立……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会更加深远,在创新人才培养、构建学习型社会方面的优势会愈加突显。然而,面对着奔涌而来的教育信息化浪潮,正如何克抗教授所言: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会自然而然地创造教育奇迹,它可以被用于促进教育革新,也可以被用于强化传统教育,因为任何技术的社会作用都取决于它的使用者。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如何发挥信息技术优势,以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推动课程改革,特别是教学结构的改革,将课改推向更深层次,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更要践行的课题。

一、教育信息化为教育教学改革创设了无限的可能性

技术的突飞猛进使得信息时代的教育较之传统意义上的教育有了太多变化的可能:多媒体技术使得信息的表示形式异彩纷呈,从而改变了学习者的认知方式;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构建的智能导师系统,能够根据学习者的个性特点和需求进行教学或提供帮助,个性化教学孕育而生;网络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信息资源的分布和人们对它的拥有关系,信息由不对称逐步趋向对称,引起教师权威的削弱,从而改变了师生之间的教、学关系;学校不再是系统学习的唯一场所,利用信息技术支持自主学习或通過大规模的合作和信息交流完成学习任务成为当前国际教育的发展潮流;信息技术改变了时空结构,资源全球化,形成了信息的多源性、易得性、可选性,从而改变了学习者的学习状态。虚拟教育与现实教育结合,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贯通,这是未来信息化学校的发展方向。

二、教育信息化助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的实现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双基”内涵的时代特色,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界定要与时俱进;强调课程内容与现代社会生活的整合;强调学生的学习過程与学习方法,不仅仅是关注学习结果,更注重体验;强调在学习知识的過程中,形成积极的、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在注重学科内在逻辑的同时,强调根据学生的经验来组织教学内容;强调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强调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建立促进教师、学生、课程发展的发展性评价体系;推广面向应用教学及学习的過程性评价方法;强调发挥教育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提高课程的适应性、实现课程的多样化;在重视“双基”的同时,特别强调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信息技术为构建符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展方向的新型教学模式提供最佳手段。新型教学模式包括:计算机支持的讲授式教学、基于问题的探究式教学、基于案例的教学模式、基于资源的自主学习、计算机支持的合作学习、WebOuest网络探究学习、基于ICT的协作性学习、基于问题的研究性学习等等。大量实验表明,这些教学模式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中有着无法替代的独特价值。而实验也同样表明,这些教学模式需要建立在信息化所营造的一种新型教育教学环境之上,即要有必要的信息化环境的支撑。信息化环境包括丰富的网络资源、工具以及交流与合作平台等等。

按照行为主义的观点,教学就是通過提供一定的刺激来激起预期的学生反应,可以说利用任何媒体都可以产生满足这种需要的刺激。教学中起作用的是方法而不是媒体,这是以科拉克(美国著名的教育技术专家)为代表的学媒无关说的重要观点。但是,按照当前国际流行的建构主义教学观,没有适当的媒体很难创设允许学生自由探索和建构的学习环境。也就是说,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作用具有不可替代性。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与我国倡导的创新教育密切相关的。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的实现需要教育信息化是不容置疑的。

三、教育信息化需要教师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应用水平

任何教育理念、教育原则、教育内容无不经過教师的践行。作为教育思想与教育现实的纽带,任何教育教学改革都以教师自身理念与方法的更新为前提。教育信息化要求教师能够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的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积极主动地投身到教育信息化浪潮中,加强学习,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并有意识地利用信息技术支持教育改革和促进教育发展。

自20世纪末计算机走进我国中小学教学领域,到今天伴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学校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已历经10余年,经历了单纯的计算机辅助“教学”(CAI)、计算机辅助“学习”(CAL),发展到利用信息技术支持的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合作学习的开展,利用电子学档实现面向学习過程的评价等等,可以说在以信息技术促进学校教育教学的革新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然而不得不承认,我们也经常看到:不少教师缺乏信息学的基本知识,信息意识薄弱,信息的敏感度低,不能根据教学需要使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无法开展信息化教学。很多教师手中的媒体仅仅是知识展示的工具,教学過程一如既往地充斥着讲授与演示,少见的是学生的探究和实践。“人灌”变成了“电灌”,不少教师被戏称为“拉洋片儿的”,技术的优势没有发挥出来或過度使用技术的现象比比皆是。因为教师信息素养低下,很多设备被闲置的现象也绝不是个例。以上种种,究其原因:一是受经济条件的制约,不少学校信息化环境不健全,甚至缺乏信息化环境;二是教师教育理念的陈旧,对教育信息化缺乏认识;三是教师、学生信息素养普遍较低,不具备开展信息化教学的能力。信息化环境可以通過加大教育投入来实现,教育理念的转变以及教师、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和提高不可能一蹴而就,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因此,必须从信息化视野的框架下关注教师教育。2002年,教育部下达了《关于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意见》,指出“教师教育信息化既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推动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力量。”教师要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包含信息技术知识与操作、信息处理的方法与技能,在此過程中了解技术的优势,这样才能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過程的有机结合;要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了解信息技术对个体在信息化社会生存的价值、发展的价值、享受的价值,以及所应具备的社会责任以及情感与态度,了解信息技术在弥合数字鸿沟、构建信息文化、适应知识社会等方面的价值,才能以积极的态度迎接技术的挑战,并主动将其作为促进自身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教师应具备的信息素养主要包括信息意识、信息处理能力、信息交流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信息判断能力等几个方面。具体而言,一是有强烈的信息意识,对信息有较强的敏感度;对信息、信息化、信息社会有基本正确的理解;关心教育信息化进程,积极投入教育信息化的工作。二是认识到获取信息对教育与科研工作的重要性,在学习或教育教学工作中,能根据自己的信息需求,灵活地通過多种渠道较迅速地获取有效信息。三是能有效地吸收、存储、快速提取和发送信息;能较好地管理自己搜集到的或自己生成的信息。四是能选择恰当的信息技术方式对相关信息进行有效整合,准确地进行信息的表达与呈现,能创造性地使用信息解决问题。五是能准确、高效地解读信息和批判性地评价信息;能将信息应用于批判性思考。六是能将信息技术手段灵活地应用于自己的终身学习。七是有较强的信息道德意识和信息安全意识等。

从以上七个方面的内容来看,信息素养指的不仅仅是在技术和操作层面上的素养,技术素养仅仅是信息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信息素养更强调人们对信息的认识、理解和态度,以及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交流与表达、开展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人文色彩。在信息时代,教师无论作为社会人,还是作为职业角色都应该掌握信息技术并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

四、教育信息化需要加快全民信息技术的普及及应用

伴随着信息化浪潮,技术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社会各方面。能够自信地、有创造性地并富有成效地应用信息技术成为生活的一项基本技能。信息技术能力不仅包括对于技术技能与技巧的精通,还包括了正确地、安全地、负责任地将这些技能应用于学习、日常生活和工作当中。信息技术能力是现代人参加、参与现代社会的基础。因此,教育信息化需要全民信息素养的整体提高。

在我国现有条件下,公民信息素养的提升主要依赖学校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深化来逐步实现。为了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发展趋势,我国明确提出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并特别强调要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但现实问题也摆在我们面前:在应试教育的挤压下,信息技术课开设状况不容乐观,师资队伍参差不齐,课时不能保证,教学质量偏低;同时,学校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实践整体上仍处于较低层次,如不加以扭转,长此以往,学生信息素养、乃至全民信息素养偏低的问题将成为我国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最大障碍。

技术是人类丰富的、充满魅力的伟大智慧的结晶。不仅如此,在应用技术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過程中,还包含着解决问题的方法、手段以及实现的方案和步骤。因此,要十分重视信息技术教育的开展,在信息技术教育的過程中,不仅要使学生获得丰富的知识,更要让他们体验技术的思想与方法,体验信息技术的魅力,充分认识信息技术的价值,认识它对提升全民信息素养的意义,认识到它对推进国家教育信息化、创新人才培养、提高国际竞争力的意义,要激励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创造,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学生成长有着深层次的影响和价值。

信息技术革命的第三次浪潮即将来临,此刻我们正站在下一次技术革命的门槛上。我们要认清形势,加快步伐,迎接技术革命的挑战。

[责任编辑 冯荣光]

教育信息技术论文范文第4篇

A.离休B.退休C.离岗D.续聘

2. 以下属于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按照程序的是( )。 (多选 )

A.制定公开招聘方案B.公布招聘岗位、资格条件等招聘信息C.审查应聘人员资格条件

D.考试、考察

3. 两化融合是指 工业化与 信息化深度融合。 (填空 )

4. 教育信息化包含六个组成要素: 信息资源、信息网络、信息技术应用、信息技术和产业、信息化人才、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 (填空 )

5.网路资源是指通过计算机互联网将分布在不同地方的计算机硬件资源、软件资源和各种信息资源组成充分共享的资源集成,其中与教育、教学相关的资源就称之为网络教育资源。 (填空 )

6. 信息产业是国家经济的先导产业。这一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简答 )

信息产业是国家经济的先导产业。这一作用体现在4个方面:⑴信息产业的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和社会再生产的基础。⑵信息产业作为高新技术产业群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带动其他高新技术产业腾飞的龙头产业。⑶信息产业的不断拓展,信息技术向国民经济各领域的不断渗透,将创造出新的产业门类。⑷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将缩短技术创新的周期,极大提高国家的知识创新能力。

7. ( )是指在线服务商免费向消费者或用户提供信息在线服务,而营业活动全部用广告收入支持。 (单选 )

A.网上订阅模式B.付费浏览模式C.广告支持模式D.网上赠予模式8. 多数医学信号属于( ),如心电图、脑电图等。 (单选 )

A.信息随时间变化的一维图像

B.信息随时间变化的多维图像C.信息在空间分布的一维图像D.信息在空间分布的多维图像

9. 所谓( ),就是运用计算机、通信、医疗技术与设备,通过数据、文字、语音和图像资料的远距离传送,实现专家与病人、专家与医务人员之间异地“面对面”的会诊。 (单选 )

A.医疗信息系统B.电子病历C.远程医疗D.医学影像信息系统

10. 教育信息化,要求在教育过程中较全面地运用以( )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改革,从而适应正在到来的信息化社会提出的新要求。 (多选 )

A.计算机B.多媒体C.网络通讯D.物联网

11. 计算机辅助教学综合应用( )等计算机技术,克服了传统教学情景方式上单

一、片面的缺点,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个人化学习环境。 (多选 )

A.多媒体B.超文本C.人工智能D.网络通信

12. 信息收集包括对信息的分类排序、分析综合、运算、建模处理等等。 (判断 )错误

13. 信息组织与存储是基于信息共享而来的,它主要实现一次输入,多次使用,一地存储,多方共享。 (判断 )

正确

14. 数据流程图是描述管理信息系统逻辑模型的主要工具,主要有细化性和具体性两个特点。 (判断 )

错误

教育信息技术论文范文第5篇

内容摘要    在新课程改革的教育模式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創新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因此,在目前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及实际生活中相关的事物,创新课堂导入,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为主,使小学教学得到显著的创新,从而全面提升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    小学教学;信息化技术;创新教育

1  新课改下小学信息技术创新教育的必要性

1.1  提高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效率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教师要想提高教学效率,不仅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操作,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还可以让学生体验丰富有趣的教学内容,提高对知识的理解,此外,教师还可以将授课形式变得生动且直观,以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提高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质量。

1.2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操作实践技能

在新的教育模式中,计算机以其特有的多媒体特点深深地吸引着学生,使学生对信息技术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和好奇心。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做到就是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自学能力,并引导他们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以促进他们核心素质的发展。教师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将其转化成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利用多媒体的优势,扩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1.3  促进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改革

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教师大多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方式,他们只注重理论知识的教学和考查,没有充分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使得教学内容枯燥无味,学生对其课程提不起兴趣,同时,教师“偏激”的教学模式及教材内容的滞后性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所以信息技术教学改革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  小学信息技术创新教育新模式

2.1  创新教学载体

目前由于我国小学教师缺乏创新意识,所以不能选用合理地选用教学载体。对此,教师应加强选用教学载体的能力,教师应根据学生的需求选取符合学生的教学载体,让学生对此产生兴趣,学生学习兴趣的产生主要是教师能否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例如,在教学表格优化以及修饰这部分内容时,对于表格的修饰学生需要一步一步地根据教师提供的“样表”来进行具体的修饰,但是这其中的要求对象可以与样表相同,所以在实施内容方面,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让他们根据自己的设计能力和兴趣爱好去实际操作。

2.2  创新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

在学习如何设计应用文档时,教师可以将整个文档划分为几个部分,然后让学生对其中一部分进行模仿制作,学生要根据已有素材进行类似的部分的创作,并且教师还可以要求合同一小组的学生之间进行相互配合创作,这样不仅能提高创作效率,还能出现不同效果的创作成果。同时,在进行模仿创作时学生还能掌握文本框技能以及艺术字的创作技能等。虽然在模仿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问题,但是完全可以有各种途径进行解决,从而达到创新的目标。

2.3  创新学习模式

所有的创新都是从“疑”这个词开始的。因此,老师在设计教学时要巧妙地设疑,要留出足够的空间让学生进行创造,引导学生用多种思维来解决问题,从而启发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老师要根据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分类指导,分析好讲解与实践的关系。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在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指正,帮助学生更好地克服操作中出现的薄弱环节。在教学方法上,教师要鼓励学生多提问,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引导学生独立学习,积极思考,使其创新思维能够得到不断地开发。

3  实施小学信息技术创新教育的有效对策

3.1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趣味性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然后导入新课。例如,在课堂引入时,教师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其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一些图片或动画视频展示给学生。又如,在教学编辑文字时,教师可以采用播放相关视频的形式,使整个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们边看边学习,让学生们能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更加直观地了解文字编辑的重要意义,让学生们通过文字编辑来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3.2  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小学生年龄普遍较小,所以他们在面对信息技术这门学科时会感到陌生又新奇。在其学科的理论学习中,学生往往不够重视,而是对实践操作比较感兴趣,那么,如何把学生的能力培养放在首位呢?作者认为,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因此,在WPS中进行文字编辑学习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写一封信给朋友或父母,这不仅可以加快学生打字速度,还可以提高他们的语言组织能力。所以说,采用这种创新的教学方法,不仅能给学生带来成就感,而且能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3.3  实施多元教学评价

所谓教育评价,是指以教学目标为基础,对教学过程以及教学结果相关的信息进行收集,然后根据教学中的信息资料展开相应的科学判断,从而实施教育内容策略的调整与优化。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采用多元化地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以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在目前的信息技术教育中,信息技术教育方式应不断进行改进,传统的教育方式已经不再适合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需求,不符合新时代的教育发展。因此,新时代的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应该积极融入创新性的信息技术教学,我们坚信,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入,老师们不懈的努力,我国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将会获得到重大的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万初伟.浅议新课程背景下小学信息技术创新教育[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05):90.

[2] 李永霞.浅议新课程背景下小学信息技术创新教育[J].东西南北,2019,(08):179.

[3] 刘晶晶.新课程背景下小学信息技术创新教育分析[J].新课程(中),2019,(03):137.

[作者简介:王泽,贵州省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玉溪镇大路学校。]

教育信息技术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 以中学信息技术课程作为分析对象,探讨在大数据时代,中学信息技术教学应当如何有效应用大数据技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从而有效提高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大数据;信息技术;云计算;教学改革;素质教育;MOOC;教学资源

1 前言

自步入21世纪以来,国家愈发重视教育事业发展,尤其是近年来,对教育事业发展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同时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收到明显成效。伴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以云计算、大数据为典型的新技术不断涌现,且在教育教学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此形势下,中学教育改革也愈加强调新科技、新手段的开发与应用,以此来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得到进一步推进和深化。

为适应新时期、新形势的发展,中学信息技术课程作为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基础能力与综合信息素养的主要课程,更应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积极把握大数据时代所带来的发展机遇,应对好相关挑战,做到充分应用大数据的优势及其特点来开展课程教学,从而实现有效改善教学现状,不断提升课程教学有效性的目标。

2 大数据的主要特点及其在中学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优势

大数据的主要特点 “大数据”并非具体指一项技术、一类产品,其是新世纪信息技术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是在物联网、云技术等技术热点之后出现的一个新的技术热点,是一个相对抽象的概念。其之所以被称为“大数据”,根本原因在于其呈现出与以往数据完全不同的特点,如数据量庞大、种类多样、获取数据信息途径广、非结构化、传播迅速等。这些特点正好符合新时代人们个性化、多样化的发展需求。伴随着大数据的出现,互联网与各行各业的发展正朝着快速融合、深度融合的趋势演进,各行各业都在不断地探索应用大数据来获得行业新的发展增长点与创新点的路径和方法,以期从中获益,进而在行业中崭露头角。在教育行业中,大数据与信息技术课程两者之间的发展本来就密切相关,可以说大数据的出现是信息技术教学的一大突破;同样,大数据也为信息技术教学提供了新的教学思维与手段,从而有力推进素质教育的改革与创新。

大数据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前文提到,大数据的出现,本质在于信息技术发展达到一定程度之后而衍生出的一类新事物,其是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一大胜利和突破,因而与信息技术学科发展紧密相关,对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等方面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数据凭借其技术优势与独特性,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发挥出重大优势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在融合大数据与中学信息技术课程过程中,教师需要依靠大数据所具备的信息优势来为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提供数据支撑,同时要切实结合课程教育目标及教学实际情况,在融合教学中不断完善教学模式,从而达到有效提升课程教学效率的目的。

大数据在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优势首先体现在MOOC模式方面。MOOC模式指的是通过大数据技术和互联网技术来搜集有效的教学资源,并在此过程中有机整合教学对象学习的实际需求,从而制定出具有针对性且类型不一、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在线教育课程,以及一些与课程相关的教学资源库和专题学习、练习测评、互动交流等教学模块。同时,在这些资源库及相关教学模块中,蕴含着丰富的教学资源,包括教师与学生的各类文档资源等。大数据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主要是依靠这类教学原始数据来实现。

在大数据时代,MOOC模式利用其不同于传统模式的远程教育特点,在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得到十分广泛的應用。该模式下的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不仅具有数据量大、数据类型多样等特点,而且体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因而尤为适应新时期中学生愈加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实现不同学生都可以依据自身学习实际情况来自主选择不同的学习内容、方法。同时,基于MOOC教育模式,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实际情况,总结出学生学习的一般及重点规律,进而使用大数据技术来探索建立符合群体学习特点与规律的预测模型,为进一步推进中学信息技术个性化教学奠定基础。

3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现状与存在的问题研究

现阶段,我国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总体上看,较之以往取得一定的发展和进步,尤其是在新一轮课程改革背景下,该课程也在不断尝试与探索教学改革新路径、新方法、新手段,并且主动寻求与大数据的融合路径,并积极实践。然而在实践教学中,由于教学基础设施条件、教材、教师教学观念及业务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中学信息技术课程在推进改革过程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与阻碍,突出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教学内容更新滞后 现代信息技术是社会发展最前沿、最核心的技术之一,代表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而信息技术课程正承担着将先进的信息技术转化并传授给学生的任务,并通过信息技术教学,培养出新的信息技术人才,进而为信息技术后继发展提供人才保障。然而,纵观我国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现状不难发现,多数中学未能符合上述要求,特别是在教材选择方面,所使用的教材多年不变,教学内容单一、滞后,与当前科技发展水平不符,且未与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科技相联系,因而无法适应和满足当代学生的学习与发展需求,同时给信息技术教学改革推进带来一定阻碍。

教学方式亟待改进 除教学内容单一滞后之外,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现状还有一个突出问题,即教学方式刻板、落后。目前,不少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师在教学中仍然是以传统的教师讲授与演示、学生听讲并记录的方式进行,过程中缺少学生操作实践的机会,造成不少中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不高,技术水平低下,未能形成计算机应用能力与信息技术综合素养,课程教学有效性不高。此外,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只重教材文本内容讲解,忽略对学生计算机实际应用和操作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课堂上也未能就云计算、互联网、大数据等前沿信息技术进行挖掘与拓展,教学考试内容较为基础、单一,在很大程度上给学生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4 大数据下的中学信息技术有效教学策略探讨

结合上述分析,笔者认为在大数据时代,中学信息技术课程要想提升教学质量与效率,达到有效教学目的,则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积极应用大数据技术开展个性化教学 现阶段,我国基础教育正处于改革的关键时期,中学信息技术课程作为本轮改革的重点课程之一,应当切实贯彻并有效落实改革的各项要求,尤其是在课程教学中尊重并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为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和个性化特点,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自我探究与实践,并在探究实践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大数据作为新时代重要的前沿科技产物之一,将其与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有机结合,能够有效满足新时期新形势下的中学信息技术新课标要求。教师利用大数据的搜索、跟踪、整理等功能,能够掌握学生学习全过程的各类数据,并通过建立数据库的形式,将包含学生课堂表现、家庭背景、考试成绩在内的多项内容保存在数据库中,并利用大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利于应用大数据技术挖掘学生各种行为和表现存在的内在规律、特点及相互联系,并结合数据分析结果科学制订教学计划,开展创新且富有个性化的信息技术教学活动。

应用大数据构建MOOC学习平台 前文提到,大数据在教育教学领域应用最广的为MOOC教学模式。对此,教师可以应用大数据技术来构建中学信息技术MOOC学习平台,并在该平台上为学生提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信息技术课程学习资源,同时针对不同学生科学制订针对性的学习计划,帮助学生有选择、有针对地完成。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在该平台上利用大数据搜集、分类、跟踪、分析、整合等功能,为每一个学生建立起独立的学习行为档案,并对学生学习行为进行分析,从而找出其学习行为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再利用大数据构建学生群体学习行为模式,并进行分析、优化和预测,从而实现有效提升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整体质量。

应用大数据技术开展异步网络协作学习 异步网络协作学习模式是大数据在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又一个典型应用。该模式主要是指教师应用大数据技术来搜集与学生学习有关的信息,并且利用异步网络学习平台将搜集到的信息发布出去,在平台上实现同学生的交流、互动。在该平台上,教师可以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发布相关教学通知或者布置课后作业等,也可以在線为学生解答疑惑,有效促进师生间的交流、互动,最终促进信息技术课程整体教学效率的提升。

应用大数据技术实施科学的教学评价 通过大数据技术的有效应用,还可以帮助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建立能覆盖学生学习全程的信息库,并通过分析这些数据,有效掌握学生学习特点、规律及成效,进而为教学评价工作提供依据。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应用大数据挖掘技术中的关联分析、演变分析等功能,通过分析学生学习行为有关数据信息,找到其学习行为内在规律和联系,从而准确找到学生学习的主要优势和存在的问题,为教师客观评价提供有效依据,进而帮助提升教学评价的科学性、合理性、有效性。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并积极应用大数据的优势开展信息技术教学,并以此来达到有效优化信息技术改革、实施个性化教学以及提升课程教学有效性等目的。

参考文献

[1]王哲,张跃.大数据方法与外语教学创新研究:以“2015年百万同题英文写作研究”为例[J].外语电化教学,

2015(5):3-8.

[2]董福贵,靳春旭.大数据时代“大型数据库应用”课程教学体系改进研究[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7(3):58-61,65.

[3]乔月音.大数据时代下电子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无线互联科技,2015(22):127.

上一篇:幼儿教师教育论文范文下一篇:教育专业毕业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