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学的研究方法范文

2023-09-20

工程地质学的研究方法范文第1篇

【摘 要】为提高工程地质勘察质量,在工程地质勘察中应查明与岩土有关的水文地质问题,评价地下水对岩土体和建筑工程可能产生的作用及其影响,且提供必要的水文地质资料。文章从岩土的水理性质、岩土水文地质工程勘察的影响因素、地下水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以及岩土工程勘察水文地质参数的测定等方面对岩土水文地质工程勘察进行了研究分析。

【关键词】岩土水文地质;工程勘察;水理性质;因素;危害;测定;评价

影响工程的水文地质因素有:地下水的类型、地下水位及变动幅度、含水层和隔水层的厚度和分布及组合关系、土层或岩层渗透性强弱及渗透系数、承压含水层的特征及水头等。以下就岩土水文地质工程勘察进行研究分析。

一、岩土的水理性质

岩土的水理性质是指岩土与水相互作用时岩土显示出来的各种性质。(1)地下水按其在岩土中的赋存形式可分为结合水、重力水和毛细管水三种,其中结合水又可分为强结合水和弱结合水两种。(2)岩土的主要的水理性质:①软化性,是指岩土体浸水后,力学强度降低的特性,一般用软化系数表示,它是判断岩石耐风化、耐水浸能力的指标。②透水性,是指在水的重力作用下,岩土允许水透过自身的性能。透水性通常以渗透系数表示,岩土体的渗透系数可通过抽水试验求取。③崩解性,是指岩土浸水湿化后,由于土粒连接被削弱、破坏,使土体崩散、解体的特性。④给水性,是指在重力作用下饱水岩土能从孔隙、裂隙中自由流出一定水量的性能,以给水度表示。⑤胀缩性,是指岩土吸水后体积增大,失水后体积减小的特性,岩土的胀缩性是由于颗粒表面结合水膜吸水变厚、失水变薄造成的。

二、岩土水文地质工程勘察的影响因素

1、地质环境条件。包括工程所在区域的地质构造特征、基底构造及其地层岩性、新构造运动等方面的内容。

2、地下水位情况。包括近2~5年最高地下水位、水位变化趋势;地下水补给排泄条件、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补排关系及对地下水位的影响等。地下水位的变化对岩土工程的影响巨大,是工程勘察的重点内容。

3、自然地理条件。包括气象水文特征和地形地貌等内容。气象水文特征是指工程所属地域是属于亚热带还是热带,拥有的湿润程度与热量等。

4、含、隔水层情况。各含水层和隔水层的埋藏条件、地下水类型、流向、水位及其变化幅度;主要含水层的分布、厚度及埋深等;不同地质条件下对地下水赋存和渗流状态的影响、判定地下水水质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等。

三、地下水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

1、水位下降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水位的降低主要是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如集中大量抽取地下水以及上游筑坝截夺下游地下水的补给等。地下水的过大下降可能引起岩土工程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常常诱发地裂、地表塌陷、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对岩土体、建筑物的稳定性产生重大影响并直接威胁人类生命财产安全。(2)地下水源枯竭、水质恶化等环境问题,对人类自身的居住环境造成很大威胁。(3)施工降水等活动中产生水头差导致动水压力的产生,使粉细砂、粉土层中的土颗粒受到冲刷,将细颗粒冲走,使土的结构遭到破坏。

1、水位上升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水位上升的原因很碰,主要有人类活动因素如工程建筑施工、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渗透等影响;地质因素如含水层岩土颗粒大小、总体岩性水平变化等。有时往往是几种因素的综合结果。比如土壤沼泽化、盐渍化,造成岩土中地下水对建筑物腐蚀性增强。斜坡、河岸等岩土产生滑移、崩塌等不良地质现象。一些具特殊性的岩土体结构破坏、强度降低、软化等危害性。

3、地下水频繁升降对岩土工程造成的危害。地下水的升降变化能引起膨胀性岩土产生不均匀的胀缩变形,当地下水升降频繁时,不仅使岩土的膨胀收缩变形往复发生,而且会导致岩土的膨胀收缩幅度不断加大,进而形成地裂引起建筑物特别是轻型建筑物的破坏。地下水升降变动带内由于地下水的频繁交替,会将土层中胶结物一铁、铝成分淋失,使土层失去胶结物而变得松软,孔隙比增大,含水量增多,压缩性增大,强度降低,给岩土工程基础选择、处理带来较大的麻烦。

四、岩土工程勘察水文地质参数的测定

1、地下水的测量要求:(1)地下水水位的测定,在工程地质勘察中,凡遇含水地层时,均应测定地下水位。其中静止水位的测量应有一定的稳定时间,其稳定时间按含水层的渗透性确定;当采用泥浆钻进时,测水位前应将测水管打入含水层中20cm或洗孔后测量;对多层含水层的水位测量,必要时应采取止水措施与其他含水层隔开。(2)测定地下水流向可用几何法,并同时测量各孔内水位,确定地下水的流向。地下水流速的测定可采用批示剂法或充电法。(3)抽水试验应符合抽水试验方法,可根据渗透系数的应用范围具体选用不同的方法;抽水试验宜三次降深,最大降深应接近工程设计所需的地下水位降深的标高;水位测量应采用同一方法和儀器,读数对抽水孔为厘米,对观测孔为毫米;当涌水量与时间关系曲线和动水位与时间的关系曲线,在一定范围内波动,而没有持续上升和下降时,可认为已经稳定;抽水结束后应测量恢复水位等。(4)渗水试验和注水试验可在度坑或钻孔中进行。对砂土和粉土,可采用试坑单环法;对粘性土可采用试坑双环法;试验深度较大时可采用钻孔法。(5)压水试验应根据工程要求,结合工程地质测绘和钻探资料,确定试验孔位,按岩层的渗透特性划分试验段,按需要确定试验的起始压力、最大压力和压力级数,及时绘制压力与压入水量的关系曲线,计算试段的透水率,确定P—Q曲线类型。

2、测定不同的水文地质参数选择不同的测定方法:(1)测水位:钻孔、探井或测压管观测。(2)渗透系数、导水系数:抽水试验、注水试验、压水试验、室内渗透试验。(3)给水度、释水系数:单孔抽水试验、非稳定流抽水试验、地下水位长期观测、室内试验。(4)越流系数、越流因数:多孑L抽水试验。(5)单位吸水率:注水试验、压水试验。(6)毛细水上升高度:试坑观测、室内试验。

五、岩土工程勘察中水文地质的评价

1、工程地质勘察中还应密切结合建筑物地基基础类型,查明与该地基基础类型有关的水文地质问题,提供选型所需的水文地质资料。

2、应重点评价地下水对岩土体和建筑的作用和影响,预测可能产生的岩土工程危害,提出防治措施。

3、不仅要查明地下水的天然赋存状态和天然条件下的变化规律,更重要的是分析和预测今后在人为工程活动影响下地下水的变化情况,及其对岩土体和建筑物的不良作用。地下水位的高低对各种建筑物都很重要,在分析工程地质问题时,地下水位以上和以下要分别对待。

4、按地下水对工程的作用与影响,提出在不同条件下应当重点评价的地质问题并提出防治措施。

5、密切结合建筑物地基基础类型(如基坑工程、边坡工程、桩基工程)和施工需要,查明有关水文地质问题,提供所需的水文地质参数。

结束语

水文地质工作是岩土工程的重要部分,在工程勘察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岩土工程计算不精确的原因有地质条件、计算模式、计算参数等方面,因此要做好水文地质勘察,必须掌握最可信的地质条件及原型实测,才能保证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GB50021-200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S].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2、常士骠,张苏民,等.工程地质手册[M].4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工程地质学的研究方法范文第2篇

GPS RTK即实时动态卫星全球定位技术的简称, 它是通过一台基准站和若干台移动站组成的测量系统, 基准站和移动站之间使用无线数据链进行连接。移动站以基准站的已知数据获得改正参数, 基准站和移动站同时接收卫星信号得到测量数据, 基准站同时又把测量修正参数通过无线数据链传送给移动站, 使移动站测量数据得到改正而获得所需要的测量成果, 这样移动站就可以实时、方便、快捷的进行各种测量工作。GPS RTK数据处理实际上是基准站和流动站之间的单基线处理过程。

RT K测量技术的主要特点是: (1) 一个以上已知控制点即可工作, 这在矿区周围已知控制点破坏严重、资料不好收集的情况下不致影响工作; (2) 直观快捷, 可以实时观测、记录、使用测量数据, 无须再进行复杂的平差计算; (3) 精度高, 其测量成果远远高于导航型手持机的测量精度、可以达到厘米级, 完全可以达到除高等级控制测量外的所有测量工作的需要; (4) 目前该技术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受无线通讯技术的限制, 目前市场出售的多数品牌的GPS RTK数据链连接最大可达到二、三十公里, 一般只在10公里左右, 山区根据地形情况则作用距离更近。随着移动通信技禾、卫星差分 (星链) 、网络RTK等新技术在GPSRTK测量工作中的应用, GPS RTK将拥有更广的发展前景。

2 GPS RTK在地质工程测量工作中的应用

地质勘探工程测量是地质找矿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主要任务一是为地质设计和研究地层构造提供测绘资料;二是根据地质勘探工程设计, 在实地定线、布设, 始出施工位置和掘进方向;三是定位工程点, 为编成地质报告和储量计算提供有关资料。地质勘探工程测量的主要内容包括矿区控制测量、地形测量、布设工程点测量、勘探线剖面测量、地质工程点定位测量、勘探坑道测量、贯通测量、物化探测量等8方面。除勘探坑道测量和贯通测量外 (坑道内收不到卫星信号) , 其他6项测量工作GPS RTK都可以直接完成。

2.1 矿区控制测量

矿区控制测量一般都是根据矿区作业面积在国家等级控制点之上做首级控制, 在矿区作业面积不太大的情况下, 一、二级小三角点或导线点即可满足要求。根据GPS RT K的厘米级精度指标, 它完全可以满足一般矿区的控制测量需要。吉林省国家控制点分布比较密集均匀, 我们在使用GPS RT K测量过程中, 有相当一部分工作是在国家等级控制点上架设基准站, 直接进行各种工程测量, 在矿区国家等级控制点不能满足需要时, 利用GPS RTK发展布设矿区控制点即可满足各种地质工程测量的需要。实践证明各项精度指标完全符合有关规范的要求。

2.2 地形测量

在地质找矿所需要的大比例尺地形测图的工作中, 在地形条件较好的情况下 (主要指相对高差较小、坡度不陡, 接收卫星信号好无线连接无死角) , 可直接利用GPS RTK采集测量数据。否则, 在地形条件较差的情况下, 可利用RTK GPS配合全站仪等其他测量仪器采集测量数据。无论那种方法, 与传统测量方法相比, 都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测图精度。

2.3 工程点布设

在工程点布设精度要求较高、导航型手持GPS不能满足需要的情况下, 只有GPS RTK能担此重任。我们把设计工程点坐标输人到掌上机上, 然后利用GPS RTK的放样功能, 把点位布设到实地。其他如GPS的静态测量、后差分测量都无此功能, 无法完成工程点布设任务。

2.4 勘探线剖面测量

在所有的GPS测量中, 只有GPSR TK能完成勘探线剖面测量任务。一是GPS RTK的线放样功能可确保观测点在设计剖面线上不偏移;二是可保证观测地形点的高程精度。而静态和后差分无法直接确定剖面线位置, 导航型手持GPS高程测量又木准确。

2.5 地质工程点定位测量

使用GPS RTK进行地质工程点定位测量非常方便, 只要在离工区十数公里以内找到国家控制点 (这在吉林省是不难办到的) 即可开始工作, 如果控制点离工区较远, 利用RTK测量方法发展一到二级将控制点引到工区也是很容易的事情。工作时选择有利地形架设好基准站, 移动站既可对各地质工程点进行逐一测量。

2.6 物化探测量

物化探工作, 一般都是先在测区内运用测量的方法, 沿直线方向布设一系列等距离或者按一定规律分布的物化探观测点或取样点, 即布设物化探网。利用GPS RT K的线放样功能是很容易办到的, 首先把设计好的基线或测线点输人到GPS RTK掌上机, 然后利用GPS RTK线放样方法将设计点位布设到实地。

3 基于GPS RTK的地质工程测量应用

(1) 设置好基准站。基准站应设置在地势较高通讯条件较好的地点上, 根据测区的自然地理条件和工作范围, 在基准站与流动站之间数据链连接最好的点位上设置基准站, 在国家已知控制点不能满足工作需要时, 可用RTK单点定位方法发展已知点, 其精度完全可以满足工作需要。

(2) 移动站工作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基准站和移动站的各项参数设置必须保持一致;二是移动站要始终保持与基准站的数据链连接;三是移动站设置时必须注意对中整平和输人数据的准确性;四是线放样时线上偏移距不能过大, 遇复杂地形偏移过大时应做好标志以保证地质工作人员准确找到点位标志,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测量的精度。

(3) 使用GPSR TK测量系统进行地质工程测量是测量工作的一大进步, 他从根本上改变了测量工作的传统作业方式。

总之, 与传统的经纬仪视距、全站仪光电测距相比, 使用GPSR TK测量系统提高了地质工程测量精度。在测网和剖面布设时基本消除了网线偏移和网闭合差, 只存在很小的个点的离差, 在地质工程点定位测量时, 由于直接在高等级控制点下工作, 大大降低了测量点位的累积误差, 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在林区作业时, 基本避免了砍伐树木, 减少了与林业部门的行业纠纷和毁林赔偿, 同时也缩短了测量工作进程;降低了测量工作者的劳动强度, 缩短了作业时间。为我们今后的地质工程测量工作和其他测量工作提供了十分有力的条件;促进了找矿工作的顺利进行。

摘要:本文基于笔者多年从事地质工程测量的相关工作经验, 以GPS RTK在地质工程测量的中的应用为研究对象, 探讨了GPS RTK在地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方向, 结合具体的工程经验, 给出了GPS RTK在地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思路, 相信对从事相关工作的同行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GPS RTK,地质,工程测量,矿区

参考文献

[1] 城市测量规范CJJ8-99[S].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 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CJJ73-97[S].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 全球定位系统 (GPS) 测量规范GB/T18314-2001[S].

工程地质学的研究方法范文第3篇

在我国, 当对其地质资源进行勘探的过程中会利用探矿技术, 目前随着地质环境的变化, 导致地质勘查变得愈发艰难。基于此, 本文对探矿工程进行分析。

1 探矿工程在地质资源勘查研究中的作用

探矿工程在以前人们思想中认为对其地质进行研究的探索, 实现矿资源的获得。其实现在再考虑到探矿工程已经不仅仅停留在找矿, 而实现了在地质勘察中的作用发挥, 通过对地下进行勘察, 从而得到矿样, 总之作用难以取代, 对此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1 有助于地质找矿工作的开展

对于地质构造中的矿石资源, 为了更为准确地探测, 就要使用比较先进的技术, 对此可以使用红外探测以及远程传感器, 使其位置根伟准确性。虽然很比较发达的国家相比较, 在探测的技术上还是相对比较不先进, 正是深入地地质研究较少, 很多的矿产资源不能被充分利用, 导致资源的浪费。在未来的矿产勘测中, 矿产的需要是必然, 为了国家的实力以及人们所需, 就需要进行深化矿产资源及勘探。对此一定要加深深层次的矿产勘探, 以前人们很难利用其相关的方式进行矿源的勘测, 必须借助探矿工程, 实现位置的确定。

1.2 能够直接获取岩层样品, 有利于地质分析

岩石的样品是勘察的判断依据, 对此利用探矿工程可以实现技术的利用。相关的人员可以通过探索地质资源之前的岩层样品, 对于所勘探的地下情况有一个了解。地下资源分部如何, 而且利用样品可以判断开采条件优劣。对于存在的地质资源多少就是利用岩层样品的矿含量以及特点进行判断。这样可以动态地进行勘察人员分配, 实现问题解决的充分准备。

1.3 整治地质灾害

探矿工程可以在地质勘查中对于地质灾害进行发现, 但是这一切最为基础的就是做好探矿工程, 而且其结果起决定作用。通过一个大概了解以后, 利用其技术实现详细了解之后, 才能针对问题, 复垦过程中, 通过各种方法, 动态地了解地质和地下的条件。实现措施的选择, 实现工作效率的提高。

2 地质资源勘察的具体内容

2.1 深部找矿

我国相关的勘测人员从目前的现状来看, 深度停留在300~500m的范围内, 对此很多的矿资源得不到更为广泛的勘测, 实现不了利用。在我国开采矿产的速度已经慢于整个所需速度, 而且随着人们的消耗, 我国的矿产资源也慢慢变少, 而且很多的矿产资源得不到利用, 导致进行更深一步的探测变得非常有必要, 对此就要进行500米以下地层中进行勘测。对此面对如今的矿产形式, 加强勘察研究工作, 实现相关短缺问题的解决变得非常有必要。

2.2 探测地球科学

在对其地球信息进行的直接获得的方式可以通过对陆地进行探测而实现, 一般需要充分地通过对专业设备以及技术的采用, 从而实现了监测岩石圈的目的。对地壳的物理组成以及地质构造就可以及时进行归纳以及分析, 以便了解地热构造, 对地下水系统的运行的状况的分析, 相关的常规信息可以获得。

2.3 新能源的开发与勘查

利用探矿工程可以实现对其新能源进行勘探比如对煤层气、深层地热能, 天然气水合物以及干热岩等等。因为在我国一般都是利用煤层气以及地热能进行使用, 目前正在对其清洁能源进行推广, 因为在深厚的岩层中, 藏着能源需要使用探矿工程进行开发, 所以值得注意的是要实现能源的持续发展。

3 探矿工程的发展方向及趋势

3.1 提高钻探技术

我们的国家正在数字的技术使用中逐渐成熟, 以前都是在利用传统的工程, 目前在利用探矿工程的技术的过程中, 在地层的分析中, 定向钻探技术正成为广泛的应用技术。在开展科学的研究之后, 对于比较坚硬的地质进行勘察时, 就可以结合三重组合技术, 实现了地质的开采顺利进行, 将其探矿技术的使用越来越熟练, 实现了更加准确的目的。

3.2 实现探矿监测数据化

在进行全面监测的过程中, 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以及对岩石的复杂结构进行数字化研究变得非常有必要。之前在相关的研究中, 并没有做到理论上的更深一步研究, 而且利用数据化监控实现了形式的改变。很多出现的问题也会很快地通过此监控而实现发现, 在探测的过程中, 对于问题进行分析, 实现工作效率的提高。主要实现了相关的人员可以通过图像的直观显现更为形象地理解地质勘察发展情况。在这个过程中, 高级管理人员也可以就操作系统进行创建, 实现数据监测的完整, 利用所得的数据进行严格的分析, 实现其数据结果的建立, 而且得到相关的信息, 有必要地做好相关的准备。在整个的探矿工程中, 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在工作的过程中, 数字化以及信息化的利用过程中, 一定要仔细地进行判断, 将其结果确定准确, 实现矿物开发。

3.3 提升钻探工艺和设备

有关的部门一定要重视其钻探的设备, 在工艺上应该利用新的理念进行探究。在利用工艺的过程中, 一定要加强进行优化。在深入研究探矿工程的过程中, 可以在人才的引进上进行应该在素质以及能力技术上进行加强, 而且针对目前存在的设备的缺陷以及不及时的维护, 使其出现很多的问题。在日常的工作中, 一定要定时地进行加强对其设备进行维修以及硬件设施的加强, 实现钻探工艺的提高。

结束语

总而言之, 作为地质资源的勘察者来说, 虽然科学理论固然重要, 但是技术上的学习同样重要。而且在整个的地质资源勘查工作中, 可以利用技术实现对其地质资源以及对其环境进行保护的措施基础。为了实现探矿工程的重要作用的发挥, 实现地质勘查的顺利进行, 就需要将技术加以重视。只有这样, 地质企业才能健康发展, 实现经济快速腾飞。

摘要: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 相对的能源越来越少, 面对能源的需求, 对此能源开发就变得非常有必要, 加强勘查地质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对此相关技术的利用是重要手段, 利用探矿工程就可以实现对其地下的矿产进行进一步地勘探, 实现实物样品的获得。众所周知, 探测矿产的环境比较恶劣, 而且面临的风险比较大。所以无论是技术还是人员上要求都非常严格。

关键词:探矿工程,地质资源,勘察

参考文献

[1] 张洪洲.探矿工程在地质资源勘察研究中的作用[J].山西建筑, 2016, 42 (17) :78-80.

工程地质学的研究方法范文第4篇

一般而言, 我们要求在水文地质勘察中必须对地下水位变化、类型、自然地理条件、各含水层以及地质环境条件等引起重视, 通过有效水文地质数据以及资料的搜集, 能够将工程区域内具体的水文地质条件判断出来, 这样有利于保障后续勘察工作的顺利进行。

诸如人们对于地质环境条件的相关要求包含了勘察工作范围内所有的基底构造、地质构造特征、第四系厚度以及新构造运动等环节的控制, 另外还有地层岩性等内容;对于地下水位的情况包含了勘察区域最近两到五年内最高地下水位以及水位变化的趋势等, 还有地下水补排关系、地下水补给排泄的条件以及地下水位影响各因素等。由于地下水位变化对于整个岩土勘察工程项目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因而其应当被归纳在工程项目勘察的重点范畴内。我们认为勘察各个含水层以及隔水层水位、埋藏条件、变化幅度、地下水类型以及流向等都是非常重要的, 这有助于勘察工作者实时了解含水层的厚度、分布以及埋深等情况, 以便将大体的一个参考数据编制出来。

1. 主要的影响研究

1.1 地下水动水压力的影响

地下水产生的一部分动水压力应当是第一个水文地质造成的影响。通常情况下, 在勘察岩土操作中, , 若是再自然条件下有地下水存在, 便会造成极大的影响, 若发生人为触动, 极有可能影响到自然条件下的地下水, 使其有不同程度失衡的情况出现。此时便会有较大的动水压力形成, 紧接着便会对岩土勘察的进度造成影响, 若是有较大的压力情况存在, 便会危机到岩土工程的地质情况, 随之便有不应管涌一类的问题出现, 这不仅会使整个岩土勘察的工作效率受到影响, 还会危及现场勘察者的生命安全。

1.2 地下水位升降变化的影响

由于忽视水文地质的勘察而有地下水升降变化的问题出现是很常见的, 当出现这一类问题, 首先是会影响到整个岩土内部结构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随后地表便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车沉降、裂缝等问题, 严重者还会引起自然灾害 (诸如:地表塌陷等) 。

若危害源自地下水位的上升, 首先应当是对其形成的因素进行分析, 大体分成两类, 一类是水文气象因素;一类是地质因素。前者有施工、降水量以及气温, 后者则有总体岩性产状以及含水层结构等。有时候, 其会由多种因素共同造成影响。若地下水位并非是正常状态上升, 极有可能腐蚀建筑物, 至此便会形成滑坡与斜坡等情况。

若危害源自地下水位的下降, 如果地下水下降的幅度非常之大, 便可能引发地质灾害 (诸如:地面沉降、地裂以及地面塌陷等) , 严重者还会引起环境问题 (诸如水源枯竭或水质恶化等) , 若不有效预防和处理, 便会对人类健康和生存造成威胁。

若危害源自地下水位频繁的升降,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地下水位升降的变化极有可能对膨胀性岩土造成影响, 使其有不均匀的收缩膨胀变形的问题出现, 此时水位若是过于频繁的升降, 极有可能增强岩土膨胀收缩的幅度, 随之便可能有地裂问题产生, 紧接着便会损坏周围的建筑物。

1.3 水文地质在岩土工程勘察中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 国内大部分的岩土勘察工作, 均没有对水文地质这方面的勘察引起过多重视, 但是前文中已经有提到, 水文地质的勘察对于整个岩土勘察工作的顺利进行是十分重要的, 因为需要我们在岩土勘察中客观而又全面的对水文地质进行评价和分析,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使整个勘察工作的高效性和高质量受到保障。但是从实际的岩土勘察现场来看, 由于水文地质勘察环节不受重视, 使得在整个岩土勘察中存在着很多问题 (诸如:安全问题、质量问题等) 。因此我们需要全面地对水文地质勘察的工作进行分析。

首先针对地下建筑物会受到地下水腐蚀的问题, 我们在施工操作中必须将相关的防腐蚀护理工作做好;随后在选择地基时, 应当综合性大对岩土的透水性、软化性、胀缩性以及崩解性等内容进行考虑, 以便更加科学的对岩土水理性质进行分析;最后还应当对勘察现场可能发生流砂、地震液化、管涌以及潜蚀等问题的可能性进行分析。

除此之外, 从岩土工程项目具体的施工状况以及基础设计情况出发, 需要加强水文地质在岩土工程项目勘察操作中的评析工作力度, 我们认为这一环节的重点应当是对地下水对于岩石危害的影响性能进行研究, 以便在掌握可靠水文参数的情况下, 能够准确预测出岩土勘察工程项目在具体施工操作中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及挑战, 提前拟定出有效的应对措施。

2. 总结

综上所述, 我们对于岩土勘察工作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也将更加现代化的技术应用于其中。然而长时间以来, 人们在岩土勘察中往往会忽略掉水文地质勘察这一部分内容能给, 而这样极不科学的, 因为水文地质勘察虽然在整个岩土勘察操作中属于极小一部分工作范畴, 但是其对于整个勘察结果的影响是十分重要的。若没能够及时将一些科学的监管审查制度编制出来, 在一定程度上会引发地下水问题, 随之便会对整个岩土勘察的工作效率以及工作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因而我们认为非常有必要在各种科学手段的采用下, 将一套符合现代化发展的水文地质勘察标准制定出来, 以便能够尽早发现存在于勘察操作中的各种问题, 并采取科学手段解决, 确保整个勘察工作的稳定性、安全性。

摘要:不断发展着的社会科技与经济, 进一步加快了国内岩土勘察工作的步伐。众所周知, 在岩土勘察工作当中, 若是有水文地质一类的问题存在, 势必会对整个岩土勘察的工作效率造成影响, 在一定程度上还会对岩土勘察工作的进一步前行形成阻碍。基于此, 在科学技术的不断完善中, 我们将着重探讨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中水文地质所造成的影响。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水文地质,影响

参考文献

[1] 祝凤春, 杨晓飞.岩土工程勘察中水文地质的应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5, 05:166-167.

工程地质学的研究方法范文第5篇

地质工程数值法是工科院校学生地质工程专业重要的基础理论课之一, 对学生专业素质、能力的培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没有地质工程数值法做支撑, 专业的很多计算理论、软件开发、工程分析等工作都将一筹莫展, 只能拿别人的现成经验做事, 永远没有创新可能。但长期以来, 地质工程数值法的教学效果总是难以令人满意。很多学生认为地质工程数值法是最伤脑筋的一门课程, 学生反映学习难度大, 教学效果难以提高。一方面是因为地质工程数值法的课程特点内容抽象, 覆盖知识面广, 学习难度大。地质工程数值法的主要内容包括有限单元法、有限差分法、离散元法、DDA法等, 要想学好数值法必须具备力学、地质工程、计算机等方面的知识。

1 地质工程数值法教学现状

笔者是基于岩土工程专业开设的《地质工程数值法》课程来进行分析的。地质工程数值法与其他专业课有很大的不同, 在教学形式方面:由于课时有限, 理论课22课时, 上机课10课时, 要在这样短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 教师总觉得有很多知识需要讲解。教课进度快, 对学生自学能力要求很高, 如果中间某个环节没有理解, 后续的课程就很难理解了, 因此学生产生了畏难情绪, 无论老师怎么讲解, 也只能一知半解, 总有一些不清楚或遗漏的地方, 逐渐产生了畏难和厌学情绪, 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思想动力, 就对地质工程数值法缺乏学习兴趣。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 所以无法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内容方面:现有课程体系的教学内容过于注重系统性、完整性, 与高等应用型本科教育所突出的“应用型”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地质工程数值法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 这门课对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要求比较高, 学生对上机这部分教学实践环节不够重视, 加上对老师讲解的内容没有完全掌握, 所以学生在上机操作时不会融会贯通, 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课程教学内容改革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工程地质问题的数值分析方法, 如有限元法、边界元法、离散元法、流行元法、不连续变形法 (DDA) 、界面元法及工程地质问题反分析法。结合课时及学生的实际情况, 在原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进行了相应的改革。介绍目前地质工程数值法应用最广泛的计算工具, 例如FLAC、ANSYS、GEOSLOPE、PLAXIS等, 增加大量的工程实例教学, 使教学理论和实际工程应用相结合, 适当增加上机课课时,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 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授课方式方法对每一门课程都很重要, 对教学难度大的地质工程数值法尤其如此。在地质工程数值法的教学过程中, 会出现大量的抽象乏味的数学方程式, 这些复杂的方程会影响学生认识和理解课程内容。教师对板书、教学课件、专业录像片、等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有效组合, 充分发挥各种教学方法的优点, 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调整教学的方式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 增进师生互动, 发挥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的启发引导作用, 把握教学节奏, 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思考。课堂上, 地质工程数值法教师应放弃为完成“教学任务”的“一气呵成”, 不妨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停下来, 听学生讲、评学生所讲。通过训练学生敢想象、敢说的教学活动, 让学生充分体验和尝试成功的喜悦, 满足学生表现自我的情感需求, 引导他们积极的、快乐的情感体验, 提高其学习兴趣和信心, 从而驱使学生将内在的欲求转化为主动的积极的行为。其次, 教学过程密切联系工程实践。教师应加强地质工程数值法知识的应用性教学, 使学生真切地认识到学好地质工程数值法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明确学习目的, 产生应学感。最后, 应引入相关课外知识, 调节课堂气氛。在课堂上还应该拓展知识面, 调节课堂气氛。可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与环节, 适时方便地添加或引入课外知识, 开拓学生的知识面。

4 教师队伍建设

本专业地质工程数值法课程教师队伍现有副教授、讲师、助教各一名, 其中2人具有博士学位, 1人为在读博士。他们均为40岁以下教师, 师资队伍结构相对合理。通过与相关水利水电、电力、交通、土木等领域的科研设计单位合作, 任课教师进入到生产一线进行调研、科研与实践工作, 积累工程实践经验, 提高教师水平, 从而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此外还邀请生产单位中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理论基础的工程技术人员讲授地质工程数值法在实际工程中遇到的问题, 可以使相关教师得到培训, 同时也会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针对地质工程数值法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结合本校地质工程专业改革和学生就业方向, 对“地质工程数值法”课程进行了改革。通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及教师队伍建设, 全方位地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提高课堂学习的注意力,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摘要:地质工程数值法是高等学校地质工程专业培养计划中重要的专业理论课, 这门课的教学效果对于培养地质工程专业学生所具备的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在已有教学改革的基础上, 继续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师队伍建设三个方面进行深化改革, 激发与保持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对地质工程数值法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 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地质工程数值法,多媒体,教学方式,课程

参考文献

[1] 王道俊, 郭文安.主体教育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

[2] 高芳.课堂教学应关照学生主体性的发挥[J].教书育人.

[3]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工程地质学的研究方法范文第6篇

1 轨道交通工程勘察的要求及方法

根据施工区域所处地理位置的不同, 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以及地下水位, 同样有所差异。于轨道交通工程施工前, 通过勘察, 对地下水的质量及各岩土层的渗透系数等进行评估, 有助于了解含水层情况以及水文地质条件, 进而为工程施工提供参考。区域内的岩土特征与水文特征, 可通过相互影响而产生变化。当地下水位发生变化时, 岩土的紧密度往往会随之发生变化。轨道工程勘察过程中, 勘察人员可将可塑性、渗透性、软化性及涨缩性等参数共同作为重点数据, 对施工区域内的水文地质问题进行分析, 进而判断其是否会对工程的施工质量造成影响。以软化性为例, 施工区域内, 部分岩土会被软化而夹杂于地下。如该区域的地下水位与岩土所处区域存在重叠, 软弱结构则会产生。因上述原理而形成的软土地基, 对轨道交通施工质量的影响极其严重。

2 水文地质问题对轨道交通工程勘察的危害及解决建议

2.1 水文地质问题对轨道交通基础的危害及解决建议

水文地质问题对轨道交通基础的危害, 主要体现在埋深、桩基以及开挖三方面, 具体表现如下:

2.1.1 埋深问题及解决建议

地表水与地下水的水位均会对轨道交通的埋深造成影响。以地下水为例:如工程施工当地地下水位较高, 工程的基础很容易因地下水腐蚀而发生塌陷。另外, 地下水压同样会对工程的埋深造成影响。如桩基无法承受地下水压, 则工程的施工必然受到阻碍。对此, 工程可从排水以及埋深设计两方面解决上述问题。例如:工程可将排水固结法应用到施工过程中。可在土基上设置部分竖向的排水孔, 使缝隙中的水得以排出并固结, 进而使工程基础的强度得以提升。需注意的是, 将基础埋设在设计洪水最大冲刷线以下, 是解决地下水腐蚀问题的有效手段。设计过程中, 设计人员可采纳该手段, 提高工程的稳定性。

2.1.2 桩基问题及解决建议

轨道交通工程勘察过程中, 地下水对桩基的危害同样较大。天然情况下, 轨道交通的地基造价较低, 且稳定性较强。但如果基础沉降量过大, 则工程的稳定性, 通常会因此而减弱。导致轨道交通施工区域基础沉降量过大的原因, 与地下承压水或流动水的流速过大有关。实践经验显示, 当地下水流速超过3m/min时, 沉降风险将显著提升。为提高桩基的稳定性及承载力, 勘察人员可将地下水的赋存运动特征, 纳入到勘察的重点工作之中。通过测量地下水流速、单桩承载力, 以及施工区域土壤对桩身的摩擦力的方式, 了解地下水可能对桩基所造成的危害, 进而为工程施工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

2.1.3 开挖问题及解决建议

基础开挖, 属于轨道交通施工的重点环节。为提高工程质量, 勘察人员应在勘察过程中对所有能够影响基础开挖的因素进行排查, 以便明确工程开挖是否存在风险以及限制因素。水文地质问题中, 地下水位属于影响基础开挖安全性的主要因素。如地下水位上升, 粉细砂以及粉土通常会呈现出饱和液化的状态, 施工时, 极容易发生流砂。如未对可液化砂土进行处理即展开施工, 基坑坍塌、滑移的风险一般较高。对此, 工程勘察人员可通过对地下水位的评估, 以及对近些年施工区域地下水位变化规律的观察, 判断施工区域的地下水位, 是否存在上升的可能。如存在该可能, 则表明轨道交通基础液化及开裂变形的风险较高, 及时给予处理极为重要。

2.2 水文地质问题对轨道稳定性的危害及解决建议

水文地质问题对轨道稳定性的危害, 主要体现在腐蚀以及支护两方面。危害的表现以及解决方案如下:

2.2.1 腐蚀问题及解决建议

以地铁为代表的轨道交通, 多伴随建筑物而存在。当工程基础被破坏时, 地下构筑物在防潮、防水以及稳定性等方面均会出现异常, 进而对工程的安全性造成影响。理论上讲, 当地下水位较高时, 人为降低水位可有效减少地下水对基础的腐蚀。但由人为降低水位所导致的裂缝以及地表坍塌等问题却不容忽视。为提高工程施工的安全性, 勘察人员应在施工前对当地的地下水位以及地质情况进行勘测。如发现地下水位较高, 且膨胀土存在不均匀的胀缩变形现象, 则表明该区域轨道交通建筑物因地面裂缝问题而被破坏的几率较高, 工程应予以注意。

2.2.2 支护问题及解决建议

从支护的角度看, 地下水对桩基的影响会随着施工高度的增加而加大。因此, 高层建筑支护的稳定性受地下水的影响通常较大。与高层建筑不同, 轨道交通的高度一般较低, 但地下水对支护稳定性的影响仍显著存在。对此, 工程可通过排水或抽水的方式, 使地下水位得以降低。为避免轨道变形, 可将止水帷幕应用到工程中。通过设置防水涂层等方式做好防水措施, 以减轻地下水位过高对支护稳定性所带来的影响, 提高工程的安全性。

结论:

综上所述, 地下水位过高, 对轨道交通岩土工程勘察的影响, 主要体现在容易腐蚀桩基、导致支护不稳定性等方面。为提高工程施工质量, 勘察人员可将地下水位、地下水流速、土质特点等指标的获取, 均纳入到勘察过程中。通过对上述指标的整理, 判断工程当地的水文地质情况, 是否会对工程的稳定性及安全性造成影响。进而为工程施工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 使轨道交通施工质量得以提升。

摘要:水文地质问题的研究, 是轨道交通工程勘察过程中的主要工作之一。本文简要介绍了轨道交通工程勘察的要求与方法, 强调了解决水文地质问题的重要性。基于此, 重点从埋深以及轨道的稳定性两方面出发, 具体阐述了水文地质问题的危害性表现。并根据不同的危害, 提出了不同的解决建议。以期能够为轨道交通稳定性以及安全性的提高, 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轨道交通工程

参考文献

[1] 朱敏, 孙健, 陈焦.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分析和水文地质灾害预防[J].科技风, 2017 (24) :126-127.

上一篇:企业内部培训范文下一篇:银行党建工作意见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