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服务业产业链范文

2024-06-23

科技服务业产业链范文第1篇

专业论文

推动科技金融产业创新 加快广东省产业转型升级

推动科技金融产业创新 加快广东省产业转型升级

摘 要:近年来,广东省积极探索金融、科技、产业三者融合创新,创造出了精彩纷呈、亮点频出的好成绩。但由于三者在管理体制、制度设计和运行模式上仍然存在障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当前,广东省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加快推动金融科技产业融合创新,并探索一套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将有效提升广东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和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关键词:广东省;金融科技产业;创新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5-0039-03

金融科技产业的融合创新是适应全球新一轮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金融、科技、产业紧密结合,将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核动力,为转型升级插上腾飞的翅膀。当前,广东省正处在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大力推动金融科技产业融合创新,是提升广东省经济综合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一、金融科技有效支持广东省产业转型升级

近年来,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先行地和试验田的广东省,积极探索建立金融科技产业融合创新的工作机制和政策机制,搭建融合发展的协作平台,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创造出了精彩纷、呈亮点频出的好成绩。

(一)金融资本引导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近年来,广东省充分发挥省高新区发展引导专项资金作用,引导高新区“二次创业”和创新体系建设,加大力度实施“双提升”战略,推进高新区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支撑引领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使高新区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一方面是高新区呈现质升量增的变化。高新区以占全省0.2%的土地面积,创造了全省约1/6的工业总产值、1/6的出口额、1/3的高新技术产品产值,成为了广东经济发展的“金字招牌”。其中,深圳市以316亿元/平方公里的高产值超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过台湾新竹科技园,位居全国高新区首位。另一方面是高新区的创新型产业集群加快发展。广东省以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为抓手,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在高新区集聚发展,初步形成了深圳市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新一代互联网产业集群、广州市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惠州市规模超千亿的智能终端及云计算应用产业集群以及稀贵金属集成电路设计等12个省级以上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

2012年,广东省高新技术成为优化提升产业结构“主力军”。全省有高新技术企业6 699家;高新技术产品产值4万亿元,增长12.4%。2012年,全省21个省级以上高新区营业总收入达2.05万亿元,增长19.0%。其中,9个国家级高新区营业总收入17 935.76亿元,增长18.9%;12个省级高新区营业总收入2 569.46亿元,增长19.6%。

(二)科技攻关带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科学技术攻关加快对广东省抢占新一轮经济增长点和把握发展主动权尤为重要。2012年,在广东省委省政府优先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策引领下,战略性新兴产业表现出良好发展态势,加快推进了广东先导产业的培育发展。2012年,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达到2 651.41亿元,增长12%,增幅比全省规模以上工业高3.6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12.1%。从行业领域看,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以高端新型电子信息和高端装备制造为主,液晶电视模组产能占全球的1/4强,LED规模约占全国的一半,新能源汽车产能超万辆。

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技术攻关重大专项的带动下,广东省有望在MOCVD超材料等60多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尖端领域,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装备,形成一批拉动产业发展的新增长点。例如,LED产品不断成熟,成本持续下降,成功进入市场巨大的室内照明领域,拉动LED产业新的增长;新一代通信云计算核电风电光伏等技术日臻成熟,也进入大规模应用和产业化阶段。可以说,科技攻关突破使广东战略性新兴产业迎来新一轮大发展。

值得提及的是,近年来,广东省探索建立多种创新要素间紧密联系协调互动合作的协同创新机制,使LED产业核心技术攻关和市场应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用示范实现“两头突破”。 一是采取产学研合作方式研发出MOCVD国产化样机,成功突破了LED外延片制造的核心技术和装备。国产MOCVD样机等一批战略性产品成功研发,LED芯片制备技术领域的专利申请量近1 700件,约占相关专利总量的20%,连续3年保持30%以上的增长率,引领产业逐渐向高端环节延伸。二是加快LED照明产品应用示范及推广,全面推进“绿色照明示范城市”建设工程。全省已新安装的LED路灯近60万盏,超过历年总和;新增应用路段超过1万公里,规模继续领跑全国。据统计,2012年,广东省LED产业保持持续快速增长态势,实现总产值2 170.36亿元,同比增长44.7%,产业规模继续位居全国首位。

(三)科技服务大力推动专业镇转型升级

近年来,广东省在技术和服务上大力推动专业镇转型升级,促进专业镇从产业集群向创新型产业集群转型。一是推动专业镇的转型。按照“一镇一策”思路,利用产业生态方法指导专业镇科学发展,全年完成50多个专业镇产业生态发展调研,确立了从技术服务层面开展专业镇的提升建设。二是推动产业技术攻关。以专业镇产学研合作和联合实施技术路线图计划为抓手,加快推动产业共性技术攻关。围绕产业升级的共性技术需求,先后制定30多个专业镇产业技术路线图,为陶瓷、纺织、服装、五金、家电等区域支柱产业的升级规划技术发展路径,指导企业开展创新。

目前,以传统产业为主导的专业镇对区域经济的贡献率日益提高,数量逐年递增,截至2012年底,全省省级专业镇数量增至342个,创造的GDP约1.8万亿元,同比增长12.5%,占全省GDP比重的31.6%,对区域经济的平均贡献率达到39.3%。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纵观广东省的经济版图,专业镇经济雄踞1/3强,已成为广东省区县和乡镇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也是广东省科技支撑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在公共创新服务平台的带动下,专业镇通过突破重大关键共性技术,打造销售品牌,提升传统产业的价值链,使金属制品、纺织服装、玩具礼品等一大批传统产业重新焕发生机。与此同时,专业镇抢抓机遇,积极培育LED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会展和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成功地实现了专业镇的转型升级。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二、金融科技产业融合深层次问题初探

广东省科技金融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不能满足科技创新产业化的融资需要。由于在管理体制、制度设计和运行模式上仍然存在障碍,企业资金、政府投入、创业风险投资、银行贷款、股票融资、债券资金等不同性质的资金缺乏协调互动,存在着功能缺失和政策失调等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传统信贷模式难以提供融资服务

银行是我国金融资源配置的主渠道,其人员配备和风险控制主要是针对现金流充足或抵押品丰富的大中型企业而设置的。科技型企业缺乏抵质押物、技术风险大、成长性难以把握、放贷成本高、收益相对较低,因此难以成为银行的重点关注对象。要解决这个问题,不仅需要银行等金融机构在更新服务理念、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等方面继续做出探索和努力,也需要发挥产业、财政、税收等政策合力,为金融资源更好的介入科技型中小企业营造良好的环境。

(二)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尚不完善

近年来,我国尽管加快市场建设步伐,但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仍不够完善。一方面,创业板股票高溢价发行的“造富”运动,吸引了大量短期资金进入风险投资“赚快钱”,热衷于投资Pre-IPO(即将上市的企业)项目,缺少对早中期项目的资金支持;另一方面,由于中小板、创业板市场实际进入门槛仍然较高、发行审核效率偏低,创业板市场对自主创新企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持不足,大量需要资金支持的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被排除在外。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不成熟已严重制约了科技型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获取资金。我国债券市场仍不发达,虽然市场规模近些年有较大扩展,但市场上针对中小企业的集合债券、集合票据等债券仍处于起步阶段。

(三)创业投资发展规模有限,专业投资能力不强

创业投资大多投资于成熟期的、传统产业领域内的企业,仅有约1/3的资金支持了种子期和初创期的科技型企业。一是对地方的引导和激励缺乏有效手段,国家层面针对科技保险的资金支持还没做任何安排;二是科技企业保险意识亟待提高;三是部分政策落实不到位,如实施细则不够明确、相关税收政策没落实等;四是相关合作机制不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完善,科技保险涉及的部门间缺乏顺畅的沟通和协作机制。

(四)科技金融产业结合缺乏整体顶层设计

从国外的经验看,由国家出面对创新型中小企业进行金融支持是惯例,如美国设立了中小企业服务局(SBA),主要通过“小企业投资公司计划”(SBIC)担保债券和参与证券等方式为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英国也设立了小企业服务局(SBA),通过小企业贷款担保方案提供信用担保;德国政府也出资建立相关担保机构等等,但我国科技与金融结合从整体设计上还没有上升到国家战略的层面,这就使得科技金融的融合仍显力不从心。另外,科技与金融的结合,除了提供资金要素之外,很重要的一点还要发挥金融市场的作用,推进科技企业的充分竞争、兼并重组、优胜劣汰、做强做大,实现经济资源的合理配置、有效流动和更有效率的使用。目前,这种深层次的结合还处于不太成熟的阶段。

因此,尽管广东省科技金融创新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效,但由于缺少国家层面的战略设计,以及市场体系不健全等原因,还远没有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政策的普适性和普惠性没有预期得好,更没有出现科技型中小企业普遍受益的局面。

三、加强科技金融创新 促进广东省产业转型升级

科技是产业发展的核心推动力,金融是现代经济的重要主体,科技与金融的有机融合是促进产业裂变的核动力,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如果科技与金融对接好,就可以促进提高科技成果产品化的效率。审视现实,科技与金融如何有效结合,是关乎创新型广东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战略性课题。

(一)重视政策制度的顶层设计

广东省已进入到经济转型、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对科技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更加迫切,这必然要求加强对科技金融创新的整体顶层设计。

1.制定中长期融资战略规划

研究制定支持广东省科技创新发展的中长期投融资政策框架,明确支持科技创新的基本融资体制、政府职责和导向措施,形成合理有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效的促进科技创新的融资体系。

2.健全融资风险担保机制

建议通过设立广东省科技发展扶持型基金,对重大科技项目的贷款融资进行财政风险补偿,进一步完善专业的风险担保机构职能,完善金融机构和担保机构在科技融资上的风险分担机制,发挥政策性资金的职能,把社会资金吸引到科技创新产业上来。

3.加大确保优先安排科技创新资金

在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环境下,综合运用财政、税收、外汇、政府采购等政策手段,通过税收优惠和呆坏账拨备及核销等措施,加大对社会资金投向科技创新领域的引导力度。而在国家实施相对紧缩的货币政策时期,则要为科技创新留出足够的融资额度。

(二)完善科技风险投资体制

风险投资对扶持高新技术中小企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不过,目前的风险投资对广东科技生产力的促进作用还十分有限。其主要原因有二,一是风险资本规模较小,难以满足高科技项目融资的需求,偏小的风险资本既加大了风险投资机构的风险,又无法发挥风险资本“助推器”的作用;二是缺乏有效的资金撤出渠道,难以形成投入产出的良性循环机制。

为了完善风险投资体制,拓宽科技融资空间,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建立多元化的融资渠道。以政府投入为先导,在利率、税收上给予适当优惠,鼓励各类金融机构、上市公司和大型企业集团通过建立风险基金的方式吸引社会闲散资金,扩大风险资本规模。二是针对高新技术企业的股本权益、债券、商业票据等,建立和完善各种类型的场外交易市场,在吸引社会资金为科技企业提供资金来源的同时,向风险投资提供更多的退出渠道。三是设立并完善多层次股权市场,即主板和中小板、创业板、“新三板”市场、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场外交易市场等,形成一个金字塔状。同时,要培育更多的市场机制,扩大私募债发行与场外交易,增加资产证券等结构化产品,共同拓宽科技融资空间。

健全和完善风险投资机制不仅能够拓宽高新技术产业的融资渠道,同时还将激发科技企业自主创新的热情,有利于推动创新型广东省的建设。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三)发挥商业银行的重要作用

我国商业银行的间接融资占融资总量的70%以上。因此,在完善支持科技创新发展的金融支持体系中,商业银行应发挥重要作用,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实现突破。

1.创新信贷制度

商业银行需要创新信贷制度,建立适合科技企业发展的业务流程,同时也要调整对创新企业的信用评级和信用增级方式,以更为科学的方式评估创新企业的未来现金流,采取灵活担保方式,增加担保物品种,探索在专有技术、专利等动产上设置抵押或质押,开展税款返还担保、股票股权抵押、保单抵押、债券抵押、应收货款抵押及其他权益抵押等多种贷款形式。

2.探索利用金融创新工具

针对高新技术企业高风险的状况,商业银行应进一步完善风险定价机制,探索科技融资的利率市场化问题,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贷款的浮动力度。同时,商业银行可积极探索资产证券化、可转换债券、供应链融资等在科技创新企业融资过程中的运用方式,解决“收益与风险不对称”问题,降低交易成本。

3.强化风险监控与管理

商业银行需要结合科技产业的特点,建立科技金融的监测框架,消除监测盲点、加强风险监控,尤其是要密切关注和监测潜在的行业性风险,合理配置科技创新企业中的信贷规模比重。商业银行还应加强与产权交易、担保机构、律师事务所、第三方权威评估公司等相关机构联动,共同探讨科技企业的资产评估、风险鉴定工作。

(四)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

不断加强促进科技与金融融合,有利于为科技型企业提供持续发展的创新动力。目前,90%的欧美跨国公司将创新融入了企业战略,80%以上的企业有研发中心,企业10%以上的利润投入研发,苹果、微软、三星和思科等企业的研发投入强度(研发投入占销售额之比)都在10%以上,高的甚至达到20%以上。企业竞争就是创新竞争。近年来,柯达公司破产,诺基亚、索尼等大企业业绩下滑都是在创新竞争上出了问题。在我国,许多企业竞争还停留在成本和价格竞争的层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次,技术上“凑合”+营销上“忽悠”成为一部分企业的市场常态,特别是制造业大而不强,研发投入依然偏低。据统计,即使是2009年全国制造业创新投入最多的100家企业,其平均研发投入强度也不足5%,与美欧日等国家相去甚远。因此,从长期看,科技与金融结合就是完善对企业创新的发现、评价、决策和激励机制,帮助企业提高创新能力,培育以产品创新为主的核心竞争力,解决企业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这也是广东省经济转型的根本要义和制度保障所在。当前,特别要创新信贷管理制度,加大配套金融的服务和支持力度,推动战略新兴产业的技术集成,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强金融科技和产业对接,撬动广东省新兴产业的发展。

[责任编辑 高惠琦]

科技服务业产业链范文第2篇

文化产业作为当代人类社会新的财富创造形态及其所产生的巨大的乘数效应,已经引

起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成为世界各国各地区竞相争抢的战略高地。在世界文化与经济、科 技相互交融的大背景下,从国内外文化产业发展的经验来看,文化产品的科技含量对文化企 业的效益与兴衰起着决定性作用,科技创新在文化产业发展和区域综合竞争力提升方面的 作用越来越突出,科技创新对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和持续稳定具有根本支撑作用。

一、科技创新对文化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作为人类社会实践的直接产物,科学技术在推动人类文明的进 步方面,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一)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开拓了文化产业的发展空间

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带动了文化产业向更广、更深的空间发展,科技进步深化了文化产 业的内涵。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会拓展出新兴的消费市场和就业空间,为传统文化产业发 展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现代高新技术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二十世纪以来,印刷复制、录音 录像、电子排版、网络传输、数字化等技术在文化领域的广泛应用,使文化艺术品可以批量生

产。高科技的发展,特别是信息产业的渗透,使文化产业出现多种形态。最典型的就是互联 网的出现使其成为第四媒体,并由此产生了网上电影、网上出版、网上论坛等一系列新的文 化形态。在知识经济时代,文化产业的发展可以促进知识的传播和普及,它是知识经济时代 的先导性产业,它已经成为提供知识、教育、审美和休闲娱乐的重要载体。

(二)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增强了文化产业的发展后劲

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的进展与应用,促进了当代文化产业的形成与发展。

信息技术领域的数字革命对文化的形成、交流、传播、演变、发展等,都产生了巨大影响。信

息技术已经成为媒体、影视、演出、娱乐、广告等文化产业在制造、传播、营销等方面离不开的

工具。

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民族。在我们丰富多彩的文化资源中,有很多值 得我们去重新开发和演绎的作司凡科技的进步,为传统文化的复兴提供了可能。不断的科 技进步,为文化产业的做大做强提供了技术支持,产生了一大批的文化精品,为传统文化的 推陈出新,增强其发展后劲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广西桂林推出的大型桂林山水实景演出 《印象刘三姐>,通过聘请专业的导演和技术人员,通过对光、电、影等新技术的运用,产生了

美轮美免、迷幻离奇的影像效果。这一山水实景演出获得了首批“全国文化产业示范基 地”、“10大演出盛事奖”等多个奖项,有力地拉动了地方相关产业的发展。

(三)科技创祈和技术进步优化和提升了文化产业结构

现代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各种文化资源与高新技术的融合,构建了新的

文化生产和消费方式,培育出新的文化消费群体。同时,它还以高新技术带动传统文化产业 更新换代,日益向技术密集、信息密集、知识密集型发展,不断产生文化产业的新业态〕 二十世纪后期,互联网的出现带来了文化消费的大变革,诞生了以电子信息和网络技术 发展为基础的网络经济,网络服务提升了文化产业的附加值。数字技术应用于传媒产业,使 传媒产业迈人了数字时代。数字技术让数字出版、数字广播、数字电视、数字电影成为新的 文化产业,为文化产业增值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而数字技术与通信技术的结合,更

是造就了一种全新的传媒形式—网络传媒(包括电脑互联网络和移动网络)。数字技术还在更广领域创造了具有超强互动、服务个性化、传媒分众化的“数字新传媒,如数字照相 机、数字摄像机、MP4播放器、3G手机等。

另外,通过引进高新技术,一些文化创意产业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跨越式发展。如多媒 体设计、网页设计、游戏设计等,离开高新技术的支撑,其发展是无法想象的,更谈不上产业

提升。Photoshop、nash、CorelDraw、3DsMAx、iliustrator、Drearnweaver等设计软件的开发,让

文化产品的设计师们更加得心应手,为人们享受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提供了可能。技术的 进步,不但使得文化产品在人们的生活世界随时享用成为可能,同时,促进了文化产业的结 构优化。

(四)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增强了文化产业的竞争力

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朝阳产业”,文化产业已经成为体现国家核心竟争力的重要内容。

而是否有高新科技支撑,成为检验各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质量、发展规模和发展前景的一个重 要指标。发达的高新技术,已经成为文化产业做大做强的重要推动力。科技创新和技术进 步成为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的关键。

文化产业竞争力,是指文化产业通过生产和销售文化产品,提供各种文化服务,占有市 场和获取利润的能力。就提高创新能力来讲,科技创新本身就是创新能力的一部分,而文化 内容的创新也离不开技术的支持,产品形式的推陈出新更是与新技术开发密切相关。科技 创新是提高文化产品质量、满足市场需求的重要手段,利用科技创新甚至可以开发出新的需 求,拓展出全新的市场。

高新技术在文化产品生产、传播、销售等环节中的应用,有利于降低绝对成本和相对成 本。要想充分发挥资源效益而不破坏资源与环境,也只有通过高新技术应用才能实现,技术 创新是文化产业获得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保证。

从发达国家文化产业的发展经验来看,科技进步对提升国家文化产业的竞争力起到了

„呀不可估量的作用,科技成为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和源泉。

二、河南省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面临的问题

国家统计局20(巧年首次发布的文化产业统计数据表明,2(X)5年,全国有九个省市文化 产业实现增加值超过100亿元,河南省跻身其中。事实表明,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成为河南 经济强省目标的强力助推器,是顺利实现“两个跨越”的重要保障。

不过总体来看,河南文化产业近年来虽取得了较大进展,但就现阶段来说,河南省的文 化产业与发达省份还有一定差距,还处在初级阶段,尚需大力开发。

(一)文化产业管理模式落后

尽管这几年我们下了很大决心要在体制上进行改革,大力解放文化生产力,但整体上进 展缓慢,效率低下。在文化发展和文化建设上,文化体制改革滞后,现行的文化管理体制仍 然沿袭了计划经济时代的管理模式,存在着管办不分、政事不分、政企不分、事企不分的弊 端,政府管理部门职能交叉、权责不明,造成管理的错位、越位、缺位。行政色彩浓厚,市场意

识淡薄,不是找市场,而是市长,一切都是按照计划进行的,致使文化发展缺乏活力和竞争 力。在投资问题上,主要依靠政府,尚未真正建立起多元化的投融资体制和机制,实践证明, 只有从根本上破除制约文化发展体制性障碍,文化生产力才可能得到充分的解放和发展。

(二)文化产业总体规模偏小

作为一个中部省份,我省发展文化产业起步较晚,从整体上看,河南文化产业总量小、比 重低。2005年,河南文化产业增加值为339.64亿元,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2%。

而全国部分文化产业发达省份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文化产业增加值比重占到6-

7%,相比之下我省还存在不小的差距。同时,河南文化产业还缺乏拳头产品和重点企业。 具体讲:河南大型文化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在文化市场上市场份额小,竞争弱;资金规模小, 软、硬件水平都较低;创新少,精品少。虽然一些文化企业已初具规模,如河南文化影视集 团,河南报业集团,河南出版集团等,但与全国文化产业的龙头企业相比还有很大距离。总 之,河南文化产业仍处于起步、探索、培育、发展的初级阶段,与发达省份相比差距还很大,但

后劲十足,发展潜力和空间巨大。

(三)文化产业产业结构失衡

河南省文化产业虽然已经初具规模,但结构不合理,主体产业所占比重偏低。我省文化 产业核心层、外围层、相关层三者的增加值之比为21.8:7.2:71.0,全国平均水平为24.7: 2

3.3:52.0。从中可以看出,河南文化产业的主体部分一一核心层与外围层构成的“文化服 务”仅占29%,远远小于全国48.0%的水平,特别是包括新兴的互联网信息服务、与居民生 活密切相关的文化休闲娱乐服务及其他文化服务的外围层所占比重太小,仅为7%。核心 层比重比全国水平低近3个百分点,外围层比重低16.1个百分点,形成了“核心”不够核 心,“主体”达不到主体的局面,直接影响了全省文化产业的规模。

三、科技创新引领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

现代文化产业作为知识密集、信息密集、技术密集的新兴产业,撬动其发展的是创意,支 撑其发展的是科技。我国现代文化产业的发展,必须建立在科技创新的基础之上,依靠科技 创新推动现代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

(一)以企业为载体,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文化科技创新体系

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最终要落实在载体和产业链上。要积极实施项目拉动,重点建设和 引进一批具有示范性和导向性的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并努力打破地区和部门分割垄断,培育 一批创新能力强,有实力参与国际竞争的大型文化产业集团。要大力推进文化产业的集群 战略。任何产业实际上都由一系列产业链条组成,并通过链条之间互动使企业得到发展壮 大。

文化产业也不例外,同样需要集群。在集群内,容易产生专业知识、创意、技能、市场资 讯等方面的积累效应,使文化企业在相互学习、合作、竞争中共同繁荣。集群内物质资源共 享,则可大大降低文化企业生产成本。产业集群还会强化企业创新动力,实现规模扩张。文 化产业上下游各个点相互依存和协作,又可拉长产业链,使文化产品得到深度开发,不断增 加附加值。

(二)鼓励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建立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良性机制

要通过建立文化产业园区、文化产品交易市场等措施,规范文化产业管理体系。运用财 政、税收等优惠政策,鼓励文化企业增加科技投人。要利用法律武器,加强对文化产品核心 技术的保护,在关键领域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专利和技术标准。要积极发挥消费 政策的引导作用,加大对民族文化产品的支持力度,为企业开拓市场提供有力支撑。要特别 重视中小企业的创新力量,通过引人风险投资基金等手段,扶持一批具有较强竞争能力、创 新能力的中小企业。科技主管部门要制定政策法规,促进科技成果向文化产业转化,引导高 新技术进入文化领域,不断实现科技创新。

(三)加强中外科技文化交流,建立开放的科技文化体系

要认清我省目前文化产业发展与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差距,加强和先进国家的技术

交流。通过建立国际合作,充分利用国际市场,尤其是国外先进的技术,将其与国内的文化

产品和服务相结合。吸取国外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扬长避短,促进河南省文化产业 的跨越式发展。

科技服务业产业链范文第3篇

记者李嘉、特约记者周红松、通讯员李美贵报道:6日,在通城县黄袍山绿色产品有限公司加工车间,流水线工人正快速灌装油茶籽油。据了解,该县正逐步提升油茶、生猪、茶叶、药材等传统产业,着力打造四大“绿色品牌”。

该县努力做大做强“本草天香”油茶品牌,建好油茶产业园。借助湖北黄袍山绿色食品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在5个乡镇建起优质油茶基地,形成比较完备的油茶产、供、销产业链条。

借力通城现有的“华中两头乌”生猪品牌,大力发展养猪产业。以牌合村、石冲村、新三汇等专业合作社为依托,建立15个万头以上养殖小区。

科技服务业产业链范文第4篇

一、强化产业集团领导班子和党组织的建设工作,着力提高领导班子理论水平、政策水平、管理水平和工作水平,自觉做到廉洁自律。

1、2008年下半年,科技产业集团党总支顺利完成了换届选举的相关工作。产业集团党总支从学校事业发展大局和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要求出发,积极行动起来,广泛宣传动员,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尊重党员的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利,严格按照换届选举工作的指导思想、组织原则、工作程序和要求组织换届选举,同时广大党员积极主动参与换届选举工作,正确行使民主权利,体现出了较高的政治素质和政治修养,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党总支委员会,并选举产生了新一任党总支书记、副书记。日前, 校党委对产业集团党总支的换届选举结果进行了批复。

2、集团领导班子在积极参加学校处级干部十七大理论学习培训班的基础上,集团党总支又在相关处级干部中进行了三个单元的十七大精神学习教育活动。通过领导班子的自身建设,集团领导班子凝聚力、战斗力和精神面貌都有了显著增加,领导班子成员的工作积极性、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大大增强。

3、顺利圆满完成了产业集团职工岗位设置和聘任工作。为此集团按照学校的统一要求,成立了岗位设置与聘任工作领导小组和相关 1

工作小组,根据校办产业的实际情况,指导和帮助相关企业科学高效设置岗位,较好地完成了产业集团机关和所属企业的岗位设置和聘任工作。

4、七一前夕,集团党总支认真开展评优表彰活动。集团党总支按照学校党委的统一部署,在组织评选好1个校级先进党支部和4名校级优秀共产党员的基础上,集团党总支还组织评选了2个集团党总支先进党支部和3名集团党总支优秀共产党员。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大地震后,产业集团所属企业和广大产业职工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奉献爱心。半年来,科技产业集团及所属企业教职工累计向地震灾区捐款38478元。同时科技产业集团党总支51名党员还自愿交纳“特殊党费” 13215元。另外,集团所属学校投资企业岩土公司根据四川灾区的请求,无条件派出10名专家进行灾区地质灾害调查,并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用了20多天就完成了平常需要半年时间才能完成的工作任务,为灾区作出了实际贡献。

5、产业集团党总支十分注重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努力做好广大教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集团党总支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积极稳妥搞改革,保驾护航促发展的党建工作思路,有力促进了集团各项工作的开展。集团领导班子和党总支一班人坚持深入企业生产一线开展调查研究,努力帮助和解决产业职工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从职工上访转变为主动下访,转变和改进工作作风。集团领导班子十分注重党风廉政建设,经常性地进开展警示教育。一年来,完善和制订了集团和企业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团总经理办公会议事规则,自觉做到勤政廉政,坚持做到廉洁自律。

二、积极做好学校投资企业的投资收益回报和企业资产处置工作。

通过产业集团广大职工的共同努力,集团所属学校投资企业本累计实现投资收益300余万元,同时集团还积极通过企业改组改制的资产处置实现改制企业产权转让收益260余万元。至此,2008科技产业集团累计向学校上交各类收益达560余万元,这是有史以来产业向学校上交回报最多的一次。

三、全面推进我校校办产业规范化建设的各项工作

1、完成了设计院、监理中心、精细化学品厂、爆破公司等4家改制企业的国有资产评估备案工作。规范制定了精细化学品厂和爆破公司国有产权转让方案,完成了精细化学品厂和爆破公司国有产权的上市交易工作。

2、完成了建筑设计研究院、监理咨询中心、爆破公司、精细化学品厂等4家企业的改组改制工作。一年来,集团投入大量精力积极做好每一个改制企业的改制方案的制订、职工的安置、资产审计评估、公司治理结构的建立、企业业务的重组、企业资产的处置与转让、工商税务的变更登记等工作,确保改制企业各个阶段的工作顺利有序进行。

3、协助主管校领导组织协调召开10余次校办产业规范化建设工作协调会,及时协调处理校办产业规范化建设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积极推进校办产业规范化建设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4、积极与后勤、国资等部门研究确定我校后勤企业的处置原则,初步拟定了后勤企业的改革方案。指导并督促应用技术学院所属的驾驶培训中心制定处置方案,在争取获得最大收益的前提下,努力避免可能带来的风险。

5、完成了南苑宾馆承包到期后管理工作的移交,与学校国资部门一起做好南苑宾馆全资企业的处置工作;遗留资产的清点;资产评估和转让的交接工作;以及南苑宾馆原用房产的对外招租工作。

6、根据教育部和新闻出版总署关于高等学校出版体制改革的有关精神和工作要求,集团代表学校于2008年6月初向教育部和新闻出版总署提出将我校出版社纳入第二批高校出版社体制改革的申请,并得到批准。目前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集团提出了《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有关转制工作的安排意见》,现已经我校校办产业规范化建设工作协调会讨论通过,正在组织实施。

7、依法切实履行学校投资企业“三会”人员的职责,认真参加大正公司、岩土公司、华洋通信公司、传动公司、印发公司、鹤壁煤电公司和内蒙古太西煤公司等学校对外投资企业的董事会、监事会和股东会,切实维护学校的合法权益。同时强化对南京培训接待中心的

监管,并与后勤集团重新签订了承包经营协议。

8、继续做好鼎力公司、机械厂、铜山产学研中心、科技总厂等关停企业的资产处置、人员安置、债权债务清理等工作。同时集团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精力积极处理与机电科技公司的合作事宜、企业的搬迁、遗留债权债务的处理、资产处置、厂房移交等大量复杂繁琐和棘手的工作,经过不懈努力,机电科技公司已于2008年10月底全部顺利从我校文昌校区搬离,为学校下一步文昌校区的重新规划创造了有利条件。

9、2008年3月,根据教育部要求,在我校校办产业规范化建设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科技产业集团认真对我校2007校办产业规范化建设工作进展情况进行总结,并及时将工作总结上报教育部。

10、2008年5月,根据教育部的有关文件精神,按照校领导的要求,及时与学校有关部门一起积极做好我校校级领导在学校企业兼职的清理工作,并将我校校级领导在学校企业兼职的专项清理工作情况上报教育部高校产业规范化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

11、根据学校行政领导班子换届和职能部门负责人的调整变化情况,集团及时拟定我校校办产业规范化建设工作各个组织机构和资产经营公司的人员调整方案,并经学校同意后上报教育部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备案。

12、根据教育部和学校的要求,集团已着手办理大正有限公司、岩土工程有限公司、华洋通信有限公司、传动与自动化有限公司、贝克福尔有限公司、中大电子有限公司、鹤壁煤电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太西煤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中我校及铜山产学研中心所持有的国有股权无偿划转至资产经营有限公司的相关工作,并积极准备申报材料,现已上报教育部,待批复后组织实施。

四、进一步加强对校办控参股企业的管理、监督和服务。

1、开展对校办独资企业的内部管理、财务制度、重大事项、劳动人事制度、债权债务、资产状况等专项检查。同时,认真研究并努力帮助解决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有关问题,协助企业开拓市场,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2、积极配合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做好改革改制企业负责人任期经

济责任审计与相关企业的财务审计工作。

3、积极帮助企业做好2008工商税务和劳动年检工作。

4、认真负责完成产业职工考核工作和职工职称评审申报工作。

五、加强企业安全生产监督检查管理。

1、强化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年初与所有企业或部门落实签定了2008安全生产责任书。对企业负责人调整变化的及时重新签定安全生产责任书,明确安全生产责任。

2、组织开展本安全员培训和消防演练比赛活动,帮助企业落实特殊工种培训和考级工作。

3、强化对企业安全生产检查监督管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坚持每月自查、自改的安全检查工作制度,集团所属企业一年来未发生安全生产事故。

六、努力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切实关心和帮助特困职工,维护学校的稳定大局。

1、努力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切实帮助产业职工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在学校的统一领导下,积极协调处理产业职工特别是原机械厂安置到校内有关单位的部分职工的劳动纠纷、独生子女待遇、岗位聘任、劳动保险等方面的问题。关心慰问生病住院职工,凡老职工去世集团都要去看望并慰问。

2、集团一如既往切实关心和慰问企业困难职工。一年来先后慰问困难职工近百人次,通过各种渠道发放的慰问金和补助近5万元。

总之,一年来产业集团一班人虚心学习、埋头苦干,在困难和压力面前不退缩,认真研究解决工作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较好地完成了年初制定的各项任务和工作目标。我们决心在新的一年里,继续以饱满的热情,勤奋的工作,进取的精神,真抓实干、开拓创新,把产业集团的各项工作做得更好,以优异的成绩迎接百年校庆。

中国矿业大学科技产业集团

科技服务业产业链范文第5篇

西安航天科技产业基地成立于2006年7月2日,属于陕西省政府、西安市政府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共建的高科技产业园区,总规划面积为22.19平方公里,位于西安市东南部,与西安主城区相邻,距市中心钟楼仅7公里,绕城高速公路2.8公里。该区域南依秦岭,北瞰曲江,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众多优美的自然和人文景观。

1、建设世界一流的航天科技产业新城

西安航天科技产业基地坚持航天民用产业为主、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方针,通过重点发展航天特种技术应用、信息技术、新材料与新能源、卫星应用、装备制造等产业,形成对区域经济和航天经济具有带动作用的航天民用高技术产业集群,使西安成为我国最具规模的航天高技术研发基地、航天科技成果转化基地、航天产品制造基地、航天民用项目产业化基地。

同时,为了实现国际化、市场化、人文化、生态化、宜商宜居以及“四节约一环保”的目标,西安航天科技产业基地采取“一次规划,分期开发,市场化运作”的建设模式,加之“十一五”期间,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对航天基地不低于100亿元的投资,将实现航天基地跨越式发展,并早日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航天科技产业新城。

2、全力打造国内领先的

半导体与太阳能光伏产业园区

西安航天科技产业基地在重点发展航天技术民用化产业的同时,本着“放眼全球,发挥优势,重点突破,承接转移,实现错位发展;统筹规划,营造环境,聚集资源,集群发展,着力自主创新”的指导思想,凭借西安雄厚的科研实力和丰富的技术人才为依托,在西安航天科技产业基地着力打造国内领先的半导体与太阳能光伏产业园区。

西安是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发祥地和主要科研、教育基地之一,有多个国内“第一”诞生于此。近年来,国家先后在西安批准设立了“国家集成电路设计西安产业化基地”和“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因此西安具有非常雄厚的科研实力和技术人才。同时在全球新一轮半导体产业转移的大潮流中,西安已形成以英飞凌公司为代表的设计企业群,以应用材料公司为代表的半导体设备制造企业群,以西岳电子为代表的芯片生产企业群,以美光科技、爱尔微电子为代表的封装测试企业群。

在太阳能光伏产业方面,西安也已经具备了相对比较完整的产业供应链和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的人才和科研基础。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理工大学是国内最早从事太阳能光伏研究的单位之一,多年来在太阳能电池材料、太阳能电池及组件方面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而以西安理工大工厂、华山厂(741厂)、骊晶公司、矽美公司、华晶公司、希朗公司、碧辟佳阳公司、华陆工程科技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业内知名企业也为西安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基于上述优势考虑,西安航天科技产业基地将半导体与太阳能光伏产业园区定位在:先进半导体功能器件,包括第三代半导体功能器件的科研与规模化生产、封装与测试等;半导体光电器件与传感器,包括大功率蓝/白光LED、半导体传感器与MEMS的科研与规模化生产、封装测试与应用等;硅材料业,半导体级抛光片、太阳能级硅片;太阳能电池及组件的研发制造,以及一批太阳能系统应用企业。园区力争在5-8年内,成为国际知名的半导体功能器件和太阳能光伏产业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基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超过50%;国内领先的先进半导体功能器件产业和太阳能光伏产业的科技创新平台、企业孵化平台、产品研发平台、人才培养平台、规模生产平台,并通过培育和扶植一批基础好的中小型企业,在园区形成并发挥半导体功能器件产业和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要素和资源的集聚效应,拥有从原材料生产到系统应用的完整产业链,规模企业集群雏形初现。建成后,园区将成为世界一流的具有鲜明特色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创新驱动型和技术密集型现代化科技园区。

3、政策优惠力挺高新项目

西安航天科技产业基地扎根于西安,除了享受到作为国家西部大开发“桥头堡”的西安市为企业提供的各项区域优惠政策外,为了更好的吸引国内外知名企业以及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高新技术项目,西安航天基地特别制定了“开拓者”计划,对前两年入区企业及项目给予重点扶植。

西安航天科技产业基地热忱欢迎各位朋友到基地参观考察、投资兴业。让我们共同发展,共创繁荣,携手奋进,共创美好未来!

科技服务业产业链范文第6篇

与国际知名的航电系统供应商相比,虽然在同代技术的产品性能、可靠性等方面还存在着一定差距,但基本不差代。然而在航电军民融合协同发展、产融结合等产业化发展方面,由于受历史、文化、地域、政策等主客观因素,无论在发展思路还是在发展举措上,航电系统公司还需要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航电系统的产业化发展问题,是核心能力提升和战略转型问题,是军用技术如何向民用技术转化的问题,是商业模式创新实现军民产业有机结合的问题,更是如何实现技术和产品相关多元走向市场、实现产业规模化发展的问题。”航电系统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卢广山说。从此不难看出,对于航空高科技企业而言,首先要解决军民如何融合的问题,其次要考虑融合到什么程度,最终要实现商业成功、提升企业价值。

背景:让集团“两融、三新、五化、万亿”发展战略贯穿于航电产业发展始终

随着集团战略的深度推进,市场化改革步伐的进一步加快,构建起母子公司管理架构,推动航空电子产业快速发展,集团专门成立了由5家事业单位和13家工业企业(包括2家上市公司)组成的航电系统公司业务板块,该板块是集团航电产业或业务发展的主体,是集团“两融、三新、五化、万亿”发展战略的承接主体,是集团战略的“承重墙”。

公司组建以来,以集团“两融、三新、五化、万亿”战略为指引,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科技创新、提升能力、战略转型为主线,以资本化运作、产融结合、产业快速发展为目标,全力推进专业化整合、市场化改革、资本化运作、国际化开拓和产业化发展,创新体制机制,提升核心竞争力,全面实现资源资本化、技术产业化、产业市场化、军民融合化,努力推动航电产业跨越发展。

航电系统发展到今天,面临着多个关键要素的转型发展,比如创新模式、发展模式、研发模式以及资源整合模式等,都面临着与市场、与国际标准接轨的挑战。要应对这些转变和挑战就必须将集团战略贯穿于航电产业发展始终,坚持改革调整,坚持创新发展,坚持核心能力引领,坚持转变发展方式,坚持推进战略转型,统筹好改革与发展两个大局,统筹好专业化和多元化两个关系,统筹好产业发展、业务并购和资本运作三方面工作,协同推进市场化改革、资本化运作、专业化整合、国际化开拓和产业化发展这“五化”举措。

集团战略在航电系统公司有着广泛而深刻的丰富实践,具体来讲如下。

两融。将航空电子技术和产品融入全球航空产业链,通过与国际航电系统供应商合资合作进入全球民机航电市场,大力发展国际军贸业务,实现国际军贸市场、航电系统加改装市场的新突破;融入区域经济发展圈,就是借力区域发展契机,将航空电子技术推向国民经济发展的大舞台,为国民经济发展贡献力量,将航空电子技术和产品转化成工业技术和产品(或民用技术和产品),真正进入到民用市场,实现商业成功。

三新。随着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航空电子技术也在创新发展,从技术、产品、子系统、系统,无不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航空电子技术与航空电子产业正处于工业化和信息化高度发展、军民用产业协调发展的新阶段,决定了航电产业的发展必须采用新的研发模式、产业组织模式和商业模式,实现由“技术创新型”向“技术+设计创新型”转变,由“技术依赖型”向“技术+商业创新型”转变,由“资源依赖型”向“整合与配置资源型”转变,由“企业自身实体型”向“跨界型”(跨越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跨越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不同地域)转变,最终实现技术和商业模式相结合,构建一个从技术到产业化的转化体系。

五化。创新发展是企业发展的第一动力,资本运营是企业发展的第二个动力。前者解决的是技术和产品的跨越发展问题,后者解决的是企业实现跨越发展所需要的资源支撑和保障问题。五化战略中既有体制、机制的问题,也有产融结合问题,还有按照现代公司治理结构来重新打造公司的治理和管理问题。①航电产业应建立健全股东会、董事会、经理层三层现代法人治理结构,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构建总部与成员单位一体化经营管理体系,规范运营,加快市场化改革;②重新定位专业、技术、产品等核心能力,实现战略、业务链、价值链的有效协同,组建航电协同研究平台,创新航电系统研发体系,积极推动航电专业化能力和业务整合;③通过多元融资、业务整合,提升航电系统资产证券化率,实现航电整体上市,加快资本化运作;④通过合作、创新和并购,拓展航电空白专业领域,加快航电产业平台、专业中心和产业基地建设,最终实现航电产业跨越式发展。

通过“两融、三新、五化、万亿”发展战略的实施,最终实现企业发展的目标—航空电子技术和产品产业化发展。

构建军民融合协同发展机制

谋求航电系统产业化发展

从霍尼韦尔、柯林斯、GE公司等这些国际同行看,基本上走的都是军民融合的产业发展之路,无一不是积极引入外部资源为我所用,不失时机地通过重组、上市、相互参股、兼并收购等多种途径积极壮大和发展自己;从发展现状来看,只有军民融合协调发展,恰当地把军用技术移植到民用领域,形成军民融合、军民互动、军民互相支持互相促进的发展格局,才能够更好地实现航空武器装备的持续发展,形成强大的“保军”实力和全球竞争优势。

为此,航电系统公司提出了“航空为本、全面创新、相关多元、整合并购、体系发展、市场导向、合资合作、国际标准、资本运营、品牌塑造、协同发展、产业经营,最终实现军民融合协同发展的产业发展新格局”的产业发展思路。

航空为本。航电系统公司的成立就是为满足航空武器装备的发展,为各型飞行器、发动机和防务系统提供先进的航空电子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因此,航空为本是航电系统公司的使命和责任。

全面创新。随着航空武器装备和民用飞机的发展,从平台到系统,从机内到机外,从技术到产品,从产品到系统,整个航空工业在全面转变。全面转变的背后,需要我们航电系统在观念、技术、管理、市场和体制等方面的全面创新。

相关多元。军民融合的核心就是军用技术要通过相关多元转化到民用产业。相关多元的内涵是,技术是相关的,但是形成的产品、产业和市场是多元的。很难想象,一项技术只对应一个产品或市场。因此,相关多元指的是产品谱系、产业结构、市场层面要能够多元化。

整合并购。航空电子技术几乎覆盖了电子信息的核心领域,从射频探测到光电探测,从计算机到网络,从显示到控制,从导航系统到自动控制系统,从传感器到基础器件、微电子,几乎覆盖了整个电子信息的全产业链和全价值链。由于历史的演变,目前航电的产业架构仍然是基于单个企业面向专业和产品的发展模式,已不能满足现代航空电子技术发展的需求,需要从专业、技术和能力上进行业务整合,从而更好地适应航空电子系统发展的要求。发展民用产业更是如此。通过整合,提升我们的核心竞争力;通过整合,完善我们的技术要素和产品要求;通过整合,更好地为市场提供满足市场和客户需求的产品。

整合并购的过程,就是跟市场对接的过程,是内生增长与外延并购齐头并进的两条战略。因此,市场导向、合资合作、国际标准、资本运营、品牌塑造、协同发展等,这些合起来,就构成了航电系统公司产业化发展的总体战略思路。

坚持内生发展和外延并购并重

实现从高科技技术向高科技产业迈进

资源价值最大化永远是企业追求的目标。对航电系统公司而言,航空电子的技术和产品体现了高科技的先进性和技术应用的创新性。在航电系统公司产业发展战略中,既有集成核心技术、核心产品、核心资源优势创新发展的新经济产业(包括新能源电子、物联网电子、智能与自动化系统以及其他一些相对应的电子技术和产品领域),也有快速通过业务并购来解决向民用产业转化的成熟技术和产品领域。

那么如何将航空电子的技术、产品、知识、管理,以及核心能力、核心资源优势转化成与市场接轨的产业发展状态?

内生增长和外延并购相结合是航电系统公司进入相关业务领域进行产业化发展的具体手段。内生是基础、并购是手段,与市场接轨是目的。若不具备自我研发实力,不将技术和产品集成起来,光靠并购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内生是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源泉,外部并购是打造一个面向市场的产业平台,整合资源,形成产品,进入市场。

“我们一部分自己做研发,一部分靠外部并购,内生和并购不是一刀切的概念。并购是解决市场的路径问题,解决产业的路径问题,解决产品的业务扩大问题。业务的拓展、市场的拓展、产业的拓展要通过并购来实现。但是核心能力、核心技术、核心产品的发展,则需要我们通过自己的创新发展来解决。”卢广山说。

第一条路径是立足内生发展,即对于非航空民品中的新产业、新产品,通过整合内部资源,将先进的技术转化成产品,将产品打入市场,通过市场扩大形成产业规模。

航空电子技术受先进的电子技术发展影响较大,对创新发展的要求很高,是航空工业技术发展变化最快、面临竞争最激烈的产业之一;航电系统是软硬件结合的多功能集成化产品,在航空制造业的价值链和产业链中价值空间较大、是国内外供应商竞相争夺的领域之一。因此,航电系统公司必须满足客户与市场的需求以及技术发展的要求,从原来的平台牵引、技术牵引到真正地实现需求牵引、技术推动并举,实现自主创新超前发展。随着航空武器装备从有人化向无人化转变,从单平台向多平台转变,从以航空为主向空天一体化转变,从单机系统向网络系统转变,这些都对航电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航电系统不能够自主创新、超前发展,就不能满足现代航空武器装备的要求。

第二条路径是适时外延并购,即对于相对成熟的技术和产品,通过与市场快速对接,外延并购,将先进的技术和产品优势在相关的产业链、价值链和市场平台上发挥作用,实现技术和产品向不同类型市场转化,向更广泛的技术和产品转化。

长期以来,受计划经济的影响与经营模式的制约,大多数单位仍处于军品主导的经营模式,先进的技术与产品不能够走向民用领域,市场化程度不够高。为适应市场需求,解决现有技术和产品向成熟市场的转化,并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要求建立产业化发展模式,尚需要时日。为缩短时间,就必须迅速解决技术和产品对民用产业的转化问题,怎样可以转化?如何快速转化?这其中,业务并购就是抓手之一。

通过业务并购,航电系统公司可以解决如下问题:①将现有技术和产品向成熟市场转化。②将现有技术和产品向其它技术和产品进行集成,促成新产品、新系统、新技术的派生发展。③与市场对接,快速进入一个新的产业链和价值链。

以“3699”业务战略为依托

实现航电产业跨越式发展

战略如何落地?航电系统公司提出了“3699”总体业务战略,即以三大产业中心为主体,以六大区域产业基地为承载,搭建起九大专业平台,发展好九大产业的总体发展规划思路。

三大中心。为了推动非航空民品的快速发展,最终实现与市场的全面接轨,航电系统公司提出了要建立军机航电系统中心、民机航电系统中心、非航空民品的技术创新发展中心,因为军机、民机和非航空民品产业发展都有各自的市场经济环境和产业规律。三大中心的建立,就是要建立适应军民用航空电子技术与系统和非航空民品发展要求的研发和创新发展中心,全面支撑航电系统公司产业发展。

六大区域产业基地。通过与重点区域经济发展圈融合资源、市场、技术、产品和产业,打造电子信息器件、惯性器件、传感器、连接器、汽车系统及电子、微电子等六大产业基地,逐步形成在重点区域经济发展圈布局航电产业的发展新格局。

按照集团公司融入区域经济发展圈的要求,航电系统公司在进行战略和产业的选择时,遵循总体原则:业务发展战略要与区域经济品牌形成有效的对接。目前,航电系统公司与上海市、山东省共6家企业共同投资组建中航民用航空电子有限公司,建设上海民机航电产业园,为中航工业和美国GE公司民机航电产业的对外合作提供了重要保证;积极推动中关村航空科技园建设,构建凝聚研发资源与技术实现创新发展的平台,设立北京青云航电科技有限公司作为北京航电产业发展平台,中关村航空科技园已于2010年12月31日完成奠基,北京顺义航空产业园区正在加速推进;陕西宝鸡航空装备产业园、宝成航空精密制造工业园已开工建设;已完成深圳市军工科技创业园建设,深圳航空产业园建设正在稳步推进中;成都红外传感器和重庆集成电路制造基地正在规划建设中。

九大专业平台。航电系统公司将着力发展射频探测、光电探测、座舱显示与控制、飞行控制与作动、综合惯导系统、综合处理与网络、综合数据管理与信息、火控和发射、大气数据与传感等九大专业平台,构建航电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发展态势。

九大产业。航电系统公司结合自身技术、产品和资源优势,同时贯穿“相关多元”的产业发展战略,确定了航空、基础器件、通信系统及电子、汽车系统与电子、智能与自动化系统、物联网电子、医疗设备、新能源电子、安防电子与软件产业共九大产业。除航空以外的其他八大产业都是非航空民品电子信息领域的新兴产业,是航电系统公司将航空电子技术的先进性与非航空民品产业开发的战略有机结合的重要战略选择。也就是说,航电系统公司利用自身拥有的价值链、产业链、技术要素、产品要素,到市场里找到相关的产业链、价值链,通过相互匹配来实现相关多元的战略对接,实现与市场的匹配,解决对社会资源的整合和产业化发展的路径。

上一篇:快乐大本营张卫健范文下一篇:快捷酒店设计装修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