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设计建筑空间论文范文

2024-02-03

整合设计建筑空间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建筑;规划设计;节能设计

引言

建筑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较为严重的资源和能源浪费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在现阶段的建筑规划设计中,逐渐将节能理念融入其中,通过节能设计加大管控力度,减少工程建设中资源浪费和污染问题的产生。在建筑节能设计中,需要从多方面展开分析与考量,以此提高设计水平,实现最终目标要求。下文就对建筑规划设计中节能建筑设计进行分析与说明。

1建筑规划设计中节能建筑设计的特点分析

1.1节能性

在节能建筑设计的时候,其主要的特点之一就是较强的节能性,可以从电气设备的选择、节能型用电设施的利用、电能控制系统的节能设计等几个方面来提高工程整体的能源节约效果,使传统能源的利用率得以有效提升。从成本控制这一方面来讲,节能建筑设计不仅能够改善建筑室内的居住环境,也可以帮助建筑使用者降低自身的居住成本。

1.2宜居性

通过对建筑规划设计中的节能建筑设计进行分析可知,节能建筑设计的特点之一为宜居性,其目的就是保证建筑使用者的身心健康,使建筑使用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保障。节能建筑设计的宜居性体现在给排水设计、保温设计、温控设计、采光设计等多个方面,可以通过良好的宜居性设计,对建筑工程的整体使用效果进行提升,确保工程整体的安全性,使建筑使用者的身心健康得到保障。

1.3绿色环保

通过对建筑规划设计中的节能建筑设计进行分析可知,绿色环保是节能建筑设计的一个重要特点,其主要表现在建筑室内的结构、电气系统、给排水、装饰等整体设计上,可以对工程整体的环保性和绿色性进行提升,将工程使用产生的碳排放量控制在最低化,且能够进一步降低水资源及电力资源的消耗量。

2建筑规划设计对建筑节能的影响

2.1设计方案影响工程建造直接能源消耗

建筑的平面设计对建筑从外界获能的能力有着巨大的影响。例如,房屋建设采用内廊式或外廊式,涉及多少房间比较合适,房间进深多少,楼房高度和成熟等问题,最终都会影响到建筑的能耗。

2.2设计方案影响建成后使用的能耗

建筑专业设计的学科领域非常复杂,要做到有效的建筑节能就必须要从建设的整个过程中来操作。从建筑的初步规划、方案设计、施工进度安排,到模拟运营、投入使用最终拆除这一整个过程中,都可以找到实现建筑节能的节点。现在人们比较重视的是如何减少施工过程中使用的能源,而对建筑投入使用后的能耗节约缺乏关注。在许多发达国家,由于设计阶段投入的功夫深,虽然技术水平与我国相持平,但能耗却只有我国的一半,甚至更少。因此,我们要将建筑寿命周期理论和建筑节能理论充分地结合起来,让建筑在整个寿命期内的能耗逐渐降低,实现长远的效益。在方案设计当中,建筑师需要对建筑的方位、体形、朝向进行优化,必须要为充分利用自然风、阳光等自然资源创造条件。

3建筑规划设计中的建筑节能设计策略

3.1调节建筑密度,增大自然资源利用率

在建筑规划设计中,设计人员需适当降低前排楼层的垂直高度,提升后排楼层的垂直高度,确保每一幢单体建筑都能够获得充足的光照。与此同时,建筑物所处区域的地理气候环境条件不同,建筑节能设计理念、方式与意义也各不相同。例如,对于北方地区来说,冬季低温天气持续时间较长,设计人员要尽可能地让建筑物保持坐北朝南的地理方位,扩大光照面积,合理利用太阳光产生的热量。此外,北方地区四季分明,风力较大,空气干燥。设计人员应结合季节性的风向变化,对门窗的位置进行合理选择,尽量减少空氣对流,以达到通风保温的良好效果。

对于南方地区来说,设计人员应保证住宅建筑分布排列的整齐性。如果住宅建筑间错排列,则会造成严重的土地资源浪费。在对门窗结构开展设计工作时,需重点考量夏季高温天气持续较长,利用自然风调节温度,可改善室内环境品质,降低制冷设备的使用频率,从而减少能源损耗与温室气体的排放。

3.2合理化结构布局

在节能建筑设计中,结构布局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其不仅是对内部空间的优化和处理,还是对外部空间环境的科学把控。目前,建筑结构布局多是以行列示、错列示、周边式、混合式和自由式这五种为主。其要求设计人员结合所在地区环境、气候、地质地貌等特征,科学选择规划布局方式,提高自然资源利用率。如对于较为寒冷的地区,可采用周边式的结构布局方式,有效利用自然资源,增强自然采光和通风效果。在空间方面要考虑高层建筑物对低层建筑物的影响,当一栋建筑物远高于其他建筑时,由于气流的作用,在建筑物之间容易形成高速风和涡流,从而加速热量的损失。设计者应注重建筑群面与空间结构布局的科学规划和设计,营造微气候区,改善建筑所在区域环境特征,降低能源消耗,以此提高建筑的舒适性和健康性。

3.3建筑体型系数处理

在建筑规划设计中,建筑体型系数计算,要求获取精准的与室外大气接触外表面积和包围面积参数,以两者比值计算体型系数,之后再按照体型系数决定建筑外表面围护结构特征和要求,以此减少热能散失,实现能源节约的目标。 在建筑规划设计中,要开展各项参数额收集工作,准确掌握参数间的关系,以增强设计合理性。有研究表明:建筑物体形系数每增加0.01,耗能热量指标增加2.5%左右。所以从降低建筑物能耗的角度出发,在满足使用功能、建筑平面布局、建筑美学的前提下,建筑物的体形系数越小越有利于节能,节能型住宅体形系数在0.25到0.28之间最为合理。

3.4门窗节能设计

在现有建筑规划设计中,由于材料应用、结构特征等客观因素影响,使门窗成为能源损失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在对门窗部分进行设计时,必须从保温效果、密封性能、安全防护和外形设计等方面同时入手,构建完善的节能设计体系。在进行保温设计时,要在保证结构强度基础上,选择新型门窗材料。同时,在设计中还可通过优化密封性,降低空气流通对节能效果的影响。安全防护和外形设计是在满足保温和密封设计的基础上,对防护围栏和防护网结构进行优化,可实现安全性能、稳定性能和美观度的统一。

3.5建筑墙体设计的节能措施

墙体也是建筑围护结构中的重要内容:①要选择隔热保温性能较好的材料来作为单一性的材料外墙;②在墙体中间使用保温材料,从而促进保温夹层的符合墙体的形成;③在外墙的外侧设计保温层,以增强墙体的外隔热性能,保温效果比较显著,很难受到外界温度变化的影响,而且还可以确保主体结构的完整性,避免出现热桥和冷桥现象的发生。此外,建筑外墙保温材料主要是指保温砂浆、聚苯板以及聚氨酯等,但是不同的保温材料特点各异。相对来说,保温砂浆的保温性能比较小,改性聚氨酯和阻燃型聚苯板要比前者的保温性能都要明显,便于施工的正常进行,适用范围比较广泛。在墙体保温中,外墙体遮阳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已经被广泛应用在热工性能的墙面中,遮阳隔热效果比较明显。

3.6采光节能设计

在设计方案中,通过门窗区域优化、内部墙面涂料设计及太阳能利用等,提升光照利用水平。在采光节能设计中,还需强化采光区域影响分析、结构稳定性和安全性设计,避免因设计方案不合理造成施工變更等问题。

4结束语

总之,建筑规划设计中的节能建筑设计,要从节能环保角度展开分析和探讨,对内外空间资源加以科学规划和配置,增大自然能源利用率,且注重建筑的通风与采光,以此降低资源的损耗,打造宜居、健康、节能的空间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

参考文献

[1]郭一雄.绿色建筑理念下建筑规划节能设计应用策略探究[J].黑龙江科学,2020,11(2):130-131.

[2]杨洲.建筑规划设计中的建筑节能规划[J].住宅与房地产,2020(21):70.

[3]王涛,李伟.基于绿色理念的建筑规划节能设计研究[J].建材与装饰,2020(07):132-133.

整合设计建筑空间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随着最近几年房地产行业的大热,小型建筑凭借其占地面积小、构造精美等特点开始有了更多的发展市场。因此,对于小型建筑的设计问题也变得非常热门。空间创意设计是整个建筑设计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关系到建筑的整体风格,特别是对于小型建筑来说,空间创意设计是修饰小型建筑空间小的问题的主要方式。创意设计不同于传统设计,它将创意融于设计之中,进而实现设计对于创意的表达。本文从目前我国的小型建筑设计基本情况出发,提出了小型建筑的空间设计必要性问题,同时对小型建筑空间设计提出若干建议。

关键词:小型建筑;空间;创意;设计;时尚

创意一词是在我国文化产业不断发展的今天应用非常频繁的一词,甚至可以自成一独立产业,有人把创意看作是对于传统的叛逆,也有人说创意就是将自己的想法自由地表达出来,不管怎样,创意都是一种新颖性、独特性的想法,通过创意可以实现对于美和艺术的创造。创意设计就是在设计中融入创意的内容,进而获得新的设计理念和设计内容,是现代建筑设计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1 小型建筑的空间设计现状

对于小型建筑来讲,空间的局限是其空间设计中所必须要处理的问题,如何变狭小为灵动是每个建筑师在处理小型建筑设计中第一个要考虑的问题。就目前建筑业中比较典型的小型建筑来看,其空间设计的现状可以概括如下:首先就是小型建筑的空间设计基本都能产生增大面积的视觉效果,小型建筑的空间局限使得每个设计师都能在设计中考虑到增大视觉效果这一点。其次是小型建筑的空间设计都为模仿,创新的东西很少,这是目前设计中存在的一个问题,也是妨碍设计发展的主要障碍。再次是小型建筑的空间设计为产生增大空间的视觉效果而忽视了艺术性问题。正是由于这些现状,才使得小型建筑的空间创意设计成为必要。

2 小型建筑的空间创意设计的必要性

根据目前小型建筑的空间设计现状就可以发现,缺乏创新是大多数设计都存在的问题,这就使得创意设计的出现成为发展的选择:

(1)小型建筑的空间创意设计可以为现代建筑注入新的元素。面对科技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也都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人们的审美也是时时刻刻在改变。在今天,时尚不只是服装美容行业的追求,对于任何与艺术相关联的行业来说,时尚都成为必然的要求,建筑的设计领域也是如此。在小型建筑的空间设计中,创意就是要推陈出新,就是要不断寻找新的视觉和突破,这样,通过创意设计,可以有更多的新元素出现在小型建筑的空间设计中。现代建筑的设计理念是相通的,小型建筑的空间设计中的元素也很有可能成为大型建筑局部构思中的选择,所以小型建筑空间创意设计过程中产生的新突破就可以应用于更多的建筑设计领域。因此,小型建筑的空间创意设计可以为现代建筑注入新的元素。

(2)小型建筑的空间创意设计有利于吸引人们对于小型建筑的欣赏。小型建筑一直是人们对于建筑欣赏中容易忽视的部分,大型建筑因其磅礴的气势或者独特的外形成为业外人士对于建筑欣赏的全部内容。通过空间创意设计,可以赋予小型建筑不一样的生命力,使小型建筑对于艺术形成不同于大型建筑的表达形式,最终成为人们心中美的表现。小型建筑的空间创意设计就在于不断探索,在有限的空间内展示出更丰富的内容,这就很大程度上美化了小型建筑。所以说,小型建筑的空间创意设计有利于吸引人们对于小型建筑的欣赏,进而扩大小型建筑的发展空间和市场。

3 小型建筑的空间创意设计理念

设计理念,就是在设计过程中所秉承的原则以及指导设计人设计的方法的总和,设计理念问题关系到整个设计成果的质量甚至是设计者的素质水平。

(1)空间创意设计的古今中外的融合理念。小型建筑的空间创意设计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期间会涉及多种因素的筛选、磨合、确定等,在这个过程中就会应用到一个重要的理念,就是古今中外的融合。小型建筑的空间创意设计中,古今融合的理念就是要求设计者要考虑多方因素,不只是当代的,古代的也要考虑进去,不只是国内的,国外的因素也非常重要。建筑作为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其影响的范围是最广的,艺术没有国界,只要是美的,就能得到认可,所以,建筑风格想要获得更大范围的影响力,就必须融合古今中外的多种因素,只有这样,它的受众范围才能更广。小型建筑本身与大型建筑相比,竞争优势就不是很明显,所以,其空间创意设计中就必须要考虑受众的因素。因此,古今中外融合的理念是小型建筑空间设计中非常重要的理念。

(2)空间创意设计的新颖独特但不脱离生活理念。新颖性是创意设计的核心,如何设计出与众不同的美的作品是每个小型建筑的空间设计人员考虑最多的问题,所以,我们常常看到设计师们为了寻求突破不断寻找灵感,不断感受和尝试所谓的不可能的事,进而试图获得走在时尚前沿的创意。但是,艺术脱离生活却也源于生活,创意的东西也是如此,它们是对于生活的升华和提炼,是通过对生活中的具体事务的转化获得的。因此,新颖独特但不脱离生活的理念是小型建筑空间设计中一项非常重要的理念。此外,无论是用于观赏也好,还是作为实际应用,建筑最終要服务于人,小型建筑的空间创意设计也是如此,所以说,只有来自于生活的东西才能融入生活,获得人们的认可。总之,设计师在进行空间创意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要坚持新颖但不脱离生活的理念。

4 对发展小型建筑的空间创意设计的建议

在今天,时代的发展和变化速度是非常快的,人们对于美的观念和想法也是飞速的变化着,小型建筑的空间创意设计想要跟得上时代的步伐,不断满足人们对于欣赏美的需求,就必须要不断发展,不断改进:

(1)空间创意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小型建筑自身的特点。小型建筑的空间创意设计本身就是小型建筑整体的一部分,是为小型建筑整体风格服务的。因此,在进行空间创意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小型建筑自身的特点,进而实现整体的协调完美。设计师们在设计过程中,必须把小型建筑的主体牢记于脑中,这样,设计时的每一个创意的产生都是与建筑整体紧密相连的,最终的创意设计才会适合,不突兀。

(2)空间创意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小型建筑周围的环境。实现建筑与环境的完美融合始终是设计师们追求的最高境界。因此,在小型建筑的空间创意设计过程中要把环境因素考虑进去,如果周围的环境以绿化为主,那么小型建筑的空间设计就要体现出自然的特色,而周国周围的环境多为现代式高楼大厦,那么小型建筑的空间设计就要体现出现代气息,要有现代感,只有这样,建筑与环境才能相得益彰,实现环境烘托建筑,建筑为环境增加亮点,达到建筑设计的最高境界。

5 结束语

对于小型建筑的空间创意设计的发展,是建筑领域今后发展的主要方向,它也将为人们带来更多的建筑视觉盛宴。

参考文献:

[1] 承恺.空间创意的视觉设计[J].设计艺术,2012(03).

[2] 曹方.视觉传达设计[J].美术环境,2011(10).

整合设计建筑空间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建筑已不再是简单的遮风挡雨的钢筋加水泥,没有生命的冰冷空间,而是被赋予了情感思想,情绪思愫,这些思绪感情被人们融合到环境艺术设计中,使建筑有了生命,有了温度。它们发生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关键词:建筑情感;空间;环境艺术设计

建筑关注人文思潮的变化,满足人心理审美和精神追求是居住环境进步的阶梯。建筑情感空间和环境空间的同构关系可以通过视觉语言来传达给居住者,或者听觉、触觉同步感官汇聚成内在表象的抽象具体化。空间设计,它是通过人的生理感验,进而与人发生情感的直接诉求联系,从而蕴藉其诉求的各种情愫。关注人类情感变化,关注受众心理需求,满足精神财富追求,浅谈其中与环境艺术设计的缠绵悱恻之关系。

1 情感空间通过视觉语言传达

任何空间效果和环境艺术的传达,视觉是最直接的传达方式。各种不同形状巧妙组合或单一呈现的空间形式,无论错综复杂或简洁单一。都在或抽象或具象的程度上承载了居住需求者对环境的诉求。建筑情感空间和视觉语言互相依存,互相作用,互相融合视觉语言作为建筑情感空间的载体,情感空间的设计实效借助视觉语言传送给环境居住者;情感空间的架构韵之以色彩点缀,同时遵循视觉空间秩序性的规定;以建筑情感信息定位为依据的准确色彩描绘,利用色彩本身的情感属性和人的情感信息定位紧密结合,丰富了视觉语言的传达效果和受众接受率。不同环境设计中不同的色彩,其所表现出的情感也各异。色彩和谐地存在于建筑空间视觉语言之中,为建筑情感空间赋予极佳的视觉表情和恰切的心理感情定势。充分传达建筑情感需求的环境艺术设计是视觉语言的使命。

2 空间结构与建筑情感的同构关系

空间结构是建筑情感空间的魂,运用实质存在中有限的物理空间,通过空间结构和几何线条、节点的巧夺天工之艺术思想构建出环境需求者五花八门的心理情感需求,是如今环境艺术设计的一大命题,随着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如何运用有限的空间构造营造出无限的空间感受,已是建筑情感课题的使命。建筑空间情感化、人性化的塑造,使其充满了特定的情感信息。应该通过其特有的空间结构关系和艺术表现力传递建筑的情感。这种特定建筑情感的凝固和展示,就是以具有可感性、可视性、可触性的空间结构汇聚成的。即把抽象性的情感概念以抽象的空间符号或具象的结构形式,转化为可被感知的情感符号或视觉语汇,以空间结构语汇来完成情感的寄托。北京水立方建筑特定的水滴造型,有意借鉴水滴的圆润和柔和之造型,同构出一种曲柔之美,银白色的外表同时辉映天空的背景,强化造型透视的逐层柔软加快的节奏伸展,增加了建筑的固有高度感,高峻威严、稳重直观。使人自然产生定位联想从而表达建筑情感。升高的架空结构性语汇既符合这个建筑的构造逻辑,内部钢化结构榫接得当,相连细密有间且不显突兀,犹如自然界生物体的体位神经脉络,清晰而又各自有着重要作用,不至于浪费器材而哗众取宠。既满足内部空间需求,给人以宽阔的空间感,又自然地作为了造型的视觉元素,本土的传统建筑情感意念与现代设计审美思想,通过简约的塑形和空间序列的有机整合,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话语转化成现代感的设计语汇,保留在了特定的结构之中,从而展现出华夏雄厚的建筑文化和气度非凡的精神。

人对于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投注,是一种极具抽象意义的无法捕捉的思维运动,也是众多情感本质外化的分支之一。是个抽象概念意义的阐述和信息传达,这就必须依附于具体的客观实体,建筑空间的多维度表现,即是基于此基础之上。建筑情感转换成几何图形或是空间意象以及色相元素等一种符号或者综合作用的诸元素集合体,传递给受众。而建筑本身的固有属性,决定了情感信息的转移,必须依赖于视觉和触觉等多维度感知和对它的准确识别和判断,以可视化的形式被人们认知。建筑信息通过刺激人的各种感触器官,使人产生一定的思维冲动和心觉联想,在大脑中经过与已有经验、知识和心理概念的相对比、分析联系、类似整合,进而与所要传递的建筑情感信息达成心觉共识,进而引起心理上的共鸣和精神共振。

3 环境色彩与建筑情感空间相互依存

色彩在建筑中是不可缺少的元器件,在环境艺术设计当中更是评判环境艺术设计结果成败的关键因素。对于不同色彩的色相、色感、色性以及色调冷暖的把握,是一个环境艺术设计者的必修课。各种颜色有各自自成系统的色彩意象。例如,蓝色给人以智慧、平和、清新、勇敢的抽象联想,有明晰合乎逻辑的心态,能够促使人思维明朗。很多后现代派的建筑紧紧抓住蓝色基调的这些属性和情感特征,利用蓝色的反光材料地面和周围深蓝色湖水图像的墙面,营造出一个轻松、安宁、舒适的环境空间。蓝色同时还传递给人一种健康的信息。在空间设计中利用色彩最大限度地发挥其自身的特有属性渲染空间氛围和环境改造,能够取得建筑形体语言想要表达而无法比及的表情效果。建筑色彩空间情感语汇构建、展示,直接构筑起现代人与环境及其构成元素间沟通桥梁。形成人与自然和谐之美。

色彩不仅提供各种视觉美享受,根据色彩各种特性、属性的联结架设起人与自然对话的桥梁,促使人与其相通的心理性质和社会文化发生联系,引发相应情感沟通。也可以宣泄某些负面情绪,缓解心理压力,对形成健康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有正面积极的影响。抽象的情感色彩含义,通过特定的色彩符号的空间语序构造,塑造出完美空间艺术设计。通过这些象征或寓意的手法借助环境设计和空间营造融化人类情感,是建筑情感诉求的具体表现,也能够促使环境设计向人文领域发展。渗透进以人为本、以居住者舒适,满意为空间环境设计的不懈追求。

参考文献:

[1] 邓福星,王菊生.造型原理[M].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0.

[2] 章利国.现代设计美学[M].河南美术出版社,1999.

[3] 安藤忠雄.论建筑[M].

整合设计建筑空间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文创产业因其广阔的发展前景,已经成为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土楼建筑文创产业不仅能作为载体将地方特色体现出来,也能丰富人们的生活。本文首先分析土楼建筑文化特征,包括土楼建筑的外形与结构特征、意象特征及当地的生态资源,其次揭示了土楼文创产业存在的创新性不足、实用度低和开发不够深入等问题,最后基于土楼建筑文化提出了文创产品的设计思路。

【关键词】土楼建筑文化;文创产品;传统文化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福建省教育厅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基于闽南传统建筑特色的文创产品设计开发与应用研究”(项目编号:JAT190431)资助。

当前,文化创意产业是一种新的文化业态,也是新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1]。在众多的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中,利用各地的特色文化、地域和建筑等资源来进行创作设计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也提出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通过各种形式进一步弘扬传统文化[2] ,通过文创产品设计来拓展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内涵是重要途径。文创产品不仅具有功能价值同时还具有文化价值。

福建省文化资源丰富,其中土楼建筑文化资源近年已吸引了大量的游客,但是其文创产品的发展却与其旅游规模的增长不匹配[3],发展速度较慢。结合分析土楼建筑文创行业存在的问题,分析土楼建筑文化特征,设计基于土楼建筑文化的文创产品是本文探討的主要内容。

一、土楼建筑文化特征分析

(一)土楼建筑外形与结构特征

土楼建筑文化创意产品独特性在于其独有的外形结构和地域性文化,这些属性赋予了土楼建筑独一无二的价值。土楼建筑形式与其他的古民居相比具有显著的差异性,其建筑造型、材质选择和色彩搭配无不透露出强烈的地域色彩[4]。

同时,土楼建筑多以土楼群的形象出现[5],方楼和圆楼一起,共同构成了福建土楼的错落有致的建筑形象。福建土楼大多以圆形为主,其建筑造型独特、空间利用率较高,四通八达、布局及结构合理,并且有向中心凝聚的建筑形式。土楼的外在形式大多以青岩和鹅卵石铺垫,以石灰、黄土等天然材料建造墙体,具有苍凉质朴、经久耐用、厚重肃穆的质感。方形土楼是圆形土楼视觉和精神上的另一种体现和延伸,它在内部结构上与圆形土楼极为相似,外形上呈现出比较明显的几何图形和围合的建造形态、它的体积更大,层高更高。但方形土楼的循环功能、通风效果、采光能力、噪音大小与圆形土楼相比,整体建造技术相对落后一些。圆楼与方楼,二者相互呼应、互为一体,内外结构高低错落、与周边自然协调、颜色搭配完美、造型工整有序。土建筑楼屹立于崇山峻岭中,造型绝世而独立,是浑然天成而又独具一格的建筑景观。

(二)土楼建筑文化的意象特征

海德格尔认为,居住不只是住宿,而且人类生存的最基本形式。人首先需要居住,住处不仅是物质上的遮蔽所,更是心之所在,因此,土楼建筑不仅仅是人民居住的场所,也蕴含着人们的精神寄托。土楼建筑无论从选址、取材,还是建筑内部的空间布局等都符合一定的逻辑[6]。

选址方面注重阴阳和山水的搭配,取材方面利用大自然的树木、泥土、石头等资源,给人们带来自然、朴实、稳重、田野的气息。土楼的内部空间以宗族和对称为主,分为上堂、中堂、下堂,依次对应建筑中心、接待贵客及边缘地带。土楼居民以血缘、家庭聚集而居,它的选址、建造取材、空间安排无不体现尊卑有序、天人合一的儒家传统思想。

虽然土楼建筑形态多样,但是离不开圆与方的意象形态,圆形土楼向中心凝聚、靠拢,具有和谐圆满、生生不息的情感特征;而方形土楼则呈现刚正、稳定,体现和谐中带有一定规矩的传统精神。长期的颠簸迁徙生活养成客家人坚忍不拔的个性与较强的凝聚力,因此受地理环境的影响,造就客家人集中式的建筑形式。所以,他们的建筑结构中也体现以和为贵的艺术形态和精神内涵。这些独特的文化意象特征为当地文创产品的设计与开发提供源源不断的素材并得以利用和推广。

(三)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

自然资源是地球给予人类的恩赐,闽南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土楼的建筑取之自然,还之自然,采用很多原生态建筑材料,都是可回收,比如当地的木材,竹子,石灰,黄土,卵石,泥土等[7]。土楼的青房檐古朴素雅,外墙夯土厚重威严,而卵石则活泼动感,整体建筑既朴实厚重又不失活力。土楼在建造过程中,就地采用丰富的自然资源进行加工,不仅充分展示土楼的原生态地域特征、本色之美,更突出客家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也是对传统工艺的传承。

因此,在文创设计中,可利用自然资源增强产品的地域特征,比如,在材料和工业上也运用当地特有的自然资源以及加工工艺,让游客参观或参与到纪念品的制作过程,做出独一无二的产品,从而加深消费者的旅游印象,达到产品效果,也为当地的文化传播,提升经济有量化的促进作用。

二、土楼文创产业存在的问题

(一)文创产品创新性不足

当前土楼文创产品一直以来更偏重文化社会效益和宣传教育功能,多是简单的展示文化资源或以旅游形式展示为主。而这些文创产品总体表现不仅形式过于单一而且缺乏足够的创新性,这些都会妨碍土楼建筑文化资源的有效发挥,最终使文创产品脱离了消费者真正的需求。同时,一部分土楼建筑文创产品没有从地域文化的角度出发,在设计效果上无法得到良好的呈现,同质化严重,由此出现部分土楼文创产品存在雷同的感官体验,难以激发消费者对这些文创产品新的购买欲望。

(二)文创产品性价比低

随着土楼文化被更多人关注,其衍生出来的文创产品热度和关注度也在进一步提升,与这些进一步上升的还有基于土楼建筑文化设计的文创产品价格。部分文创产品价格显著上涨,而其工艺水平和实用性却与其标价极不相符[8]。性价比过低的文创产品也让消费者对土楼的部分文创产品产生了潜在的抵触情绪和心理,进而影响到土楼建筑文化的传播。发展带有地域文化特征的文创产品的功能之一就是通过文化创意的设计体现,为土楼的建筑文化更好地推广和宣传。性价比过低的文化创意产品将大量消费者拒之门外,甚至产生恶性循环,降低了相关文创产品的销售量,最终阻碍了土楼文化的有效传播。

(三)文创产品开发未深入

当前土楼建筑相关的文创产品多种多样,也有一部分优秀作品,但是大部分产品还相对比较粗糙,开发不够深入。一方面,当前阶段土楼建筑相关文创产品中,很多设计未将“形态”和“意境”进行合理的结合,过于注重在外表和造型上的夸张与模仿,未曾考虑到文化与创意之间的内在关联[9],甚至与当地文化产生冲突。而如果文创产品脱离了文化和创意之间的内在联系,长此以往,就将会使文创产品本身价值变得浅薄;另一方面,一些土楼建筑文创产品的设计仅仅是文化的粗浅拼接,未充分考虑土楼文化的传承,不了解土楼建筑的背景渊源和文化内涵,导致文化主题不够明确。

三、基于土楼建筑的文创设计

(一)展现地域文化的创新设计

我国地域辽阔,不同的地域特征形成了不同的文化形态,以福建地区为例,有:客家文化、莆仙文化、闽南文化、闽东文化等。地域文化是人们在长期改善和提升生存环境、生活水平的经验累积,也是人们经过实践检验后思想和精神的体现。地域文化的差异导致人们对产品的设计、款式、加工、制造、包装、消费等产生深远的影响。正是这种文化差异使得表现出来的产品对游客有着强烈的吸引力,因此,文创产品中包含的文化魅力是保持产品经久不衰的重要因素,它的灵魂和价值也在于其独一无二的地域文化。

福建土楼是历经千百年历史沉淀形成的产物,也是我国建筑遗产中的瑰宝。它具有强烈的地域特征,其建筑形式、材质选择、色彩搭配与其他古民居相比,有着显著的差异,都具有强烈的地域色彩。它不仅是人们在长期生活中形成的宝贵财富,也是当地居民日常生活的反映,体现当地的建筑文化和地域文化。当今世界逐渐趋于一体的状态,地域的历史资源、艺术形式、文化传统不仅可以为人欣赏,更应该用于消费。

基于地域文化的设计策略,设计师应该充分提炼和应用地域文化中最有魅力的地方,设计出与现代生活相适应的文创产品参与全球化竞争。比如,福建味家生活用品有限公司,利用邵武本土的竹子资源,所生产出来的家居用品都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安溪铁观音产业,以闽南特有的剪纸图案作为外包装,既保留原有的茶艺韵味,又融入福建独特的地域文化;漳州恒丽电子集团,设计出各种休闲表,在指针、表盘和表带等结构和造型上,以闽南地域的花砖纹路作为产品语言进行设计创新,还有景德镇的陶瓷、无锡的泥人等等都是应用地域文化进行设计创新的例子。因此,通过设计出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创产品,使游客真切地感受到地域文化的生命与活力,增加产品的吸引力,从而吸引游客购买。

(二)通过视觉转换传递文化

费孝通先生把文化归纳为器物层、组织层和观念层三个层次,这三个层次是正反馈的映射机制,从而构成一个整体,缺一不可。土楼建筑作为文化的物质生产层面,在文创产品设计中,可在土楼的形体和功能上进行创新,利用當地民俗、地域等特色文化,挖掘其内在的文化特征和积淀。客家人以宗族制聚居则是组织层文化行为与制度层面的体现,折射出深层次的道德情操、审美趣味,宗教情感及规章条例等。因此,透过清晰地了解土楼地域文化的基本结构,把握视觉特征与设计语言之间的联系,文创产业更应凸显产品的本地特征和内涵,从而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客家传统文化是土楼建筑的灵魂,通过深层次挖掘土楼文化元素,提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元素,通过具象化、符号化的形式,将视觉转换为文化传递。因为在人的感官中,视觉冲击是最直接有效的,譬如土楼“四菜一汤”的造型、圆形及方形的建筑结构、山峰优美起伏的线条、宽大的屋檐、屋顶上的瓦片纹、天然的泥土色、几何纹饰、动物纹饰等都是土楼建筑显著的形态特点。

可把握土楼文化中形态、意象、色彩、图形等特征,通过对土楼资源的挖掘、提炼和重新编码等,对各种有形视觉符号元素的语言转换,即取其“形”、传其“意”、使得传统文化符号在现代产品设计中得以应用与发展,从而创作出耐看、时尚,而又融艺术与文化为一体的文创产品,让游客感受到土楼文化的生命与活力。

(三)体现现代科技创新

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在文创产品中融入实用性及高科技属性是个新的发展趋势。如在文创产品功能上,集合现代“云”存储技术、定位系统或公众号,不仅能够清晰地展示土楼建筑的历史文化、建筑外观,还能定位到具体位置、实时更新气候状况,为出行者提供便利和旅游心得。

现代科技的应用,如以土楼为造型的手表、MP4、摄像机等电子产品,融入动画效果、无线传播功能等,都能够给人带来全新的感受和体验。尤其是用无线虚拟技术传播土楼文化,不仅给游客带来全新的体验,亦是现代科技进步、紧跟潮流的体现。通过科技手段,将土楼建筑的内部结构、风俗民情、文化特点等全方位展示出来,让人们更容易融情于境,这不仅有助于摆脱土楼旅游纪念品低档次、雷同的现状,也有利于开发更具有现代感和科技感的文创产品。

(四)意境的转换

目前很多文创产品空有外表,却没有将“形”与“意”结合起来,缺乏“匠人精神”。而意境的转换,不同于外观这些具象化的视觉感受,它是将客观事物经过艺术化的处理,使得主客观情感达到契合状态,从而实现共鸣,它具有抽象的情感特点。文创产品的外观和内在都承载着文化的深层含义,除了考虑产品的视觉、功能外,还应实现意象与产品的映射关系,这是一种更抽象、更深层次的表现形式。

如提取土楼中建筑的外形意象元素、材质意象元素、纹路意象元素、装饰图案意象元素等进行文创产品开发与应用。可以通过其圆形的外观形态寄托着对幸福圆满生活的追求;方形外观则体现严肃、有规有矩的传统精神;木质象征古朴的传统韵味;装饰纹样又与八卦符、驱邪止煞、法力无边的象征意义联系起来;土楼普遍处于优美的山区周边,也可以通过优美的线条勾勒出山峦的起伏寓意着依山傍水的恬静生态;在村居的袅袅炊烟中,可以通过雾化的方式来展现优雅温馨的生活状态,从而为土楼纪念品的开发研究提供更广阔的想象空间。将土楼建筑的有形特征与意境有效地结合起来,以独有的意象特征映射出产品的特色,从而弘扬土楼建筑文化。

四、结束语

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不仅需要考虑其艺术品属性,还应体现实用性。优秀的文化创意产品一方面能助力当地区域经济,另一方面能够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通过挖掘土楼优秀设计元素的基础上,总结其文化特征,分析当前土楼建筑文创设计产业存在的问题,提出基于土楼建筑文化的文创设计建议,为土楼的文创产品设计与发展提供方向性参考。

参考文献:

[1]金元浦.我国当前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新形态、新趋势与新问题[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6,30(04):2-10.

[2]雒树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奋力开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局面[J].人民论坛,2018,(06):6-9.

[3]郑泳华.漳州土楼文化遗产衍生之文创产品设计[J].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2(03):62-67.

[4]刘亚楠,洪小春.传统圆形土楼建筑形式及其现代演绎研究[J].职大学报,2017,000(005):55-58.

[5]王雅君.从社区参与视角探讨南靖田螺坑土楼群旅游可持续发展[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4,(29).

[6]汤跃然,曹波.中国传统民居风水研究——以福建土楼为例[J].中外建筑,2012,(4):49-50.

[7]周祎,李睿,赵海波.地域文化旅游开发不合理及遗留问题研究——以南靖田螺坑土楼景区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2019,000(031):202-205.

[8]肖兰.新时代下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开发策略研究[J].艺术品鉴,2019(6Z):101-103.

[9]郑泳华.漳州土楼文化遗产衍生之文创产品设计[J].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032(003):62-67.

整合设计建筑空间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通过探讨居住空间设计风格的应用策略,提高设计风格应用的合理性。通过分析居住空间设计中设计风格在选用方面存在的现象和问题,探讨设计师在定位设计风格时,为实现设计风格的合理化应用需综合考虑的主客观因素。认为在设计风格的应用与表现上,设计师可以从几方面策略入手,包括以实现空间使用功能为前提,合理地运用现代工艺和材料,注重住宅内设计风格与居住环境整体风格的协调统一等。

关键词:居住空间设计 设计风格 应用

文献标识码:A

一、居住空间设计与设计风格

(一)居住空间设计

居住空间设计的本质内涵,即指设计者依托住宅固有建筑结构之形态,根据居住者的年龄特征、性格爱好、经济条件等各方面因素,合理地组织和运用界面造型、铺贴、涂刷、陈设等装修及装饰手段,将居住者生活的各种情境物化到居住空间中来,使空间在满足各项居住功能的基础上提高家居环境的物质水平,并能使家居空间实现一定的美学价值的创作活动。

(二)居住空间设计风格

风格一词可以拆解开来解釋为风貌和格调,泛指设计作品中所表达的艺术特质和个性态度。室内设计风格派生于建筑风格,指以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地域特色为依据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设计形态,通过各种设计元素的应用来达到室内环境中的功能性和艺术性要求,并营造出特有的室内空间氛围。[1]居住空间设计作为一种艺术创作活动,其创作手法及最终营造的居住空间氛围中所呈现出来的,具有一定规律性及代表性的风貌和特质,便是居住空间设计风格。历史与文化是人类生活的源头和核心,也是居住空间设计风格的精髓和内涵。

二、居住空间设计风格的产生和发展

居住空间设计从-开始便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其设计风格不仅能够反映出居住者的生活情趣和态度,也能够映射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文化和时代风貌等。伴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生活内容的不断丰富,人们开始对居住空间的使用功能和审美价值提出更高要求,在人们对住宅建筑形式、居住空间形式、陈设和装饰艺术等的创作和尝试中,逐步形成了一些经典的居住空间设计样式、手法和思潮,经过时间的历练,演化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居住空间设计风格体系。

在我国,伴随着装饰行业的发展,居住空间的设计风格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最初的模仿、盲从转变到创新、发展的过程,其表现手法也从纯粹重视界面装饰,一味复制传统装饰样式,转变到更加重视空间构成的合理性以及居住空间精神氛围的营造,人们逐步意识到突出人文关怀,坚持以人为本才是居住空间设计设计的根本。上世纪九十年代,居住空间设计从单一的居住型向舒适型和享受型转化[2],设计风格的概念走进百姓的视野,人们开始对西方的室内装饰进行追捧和复制,使通过低层次模仿而形成的笼统欧式风格成为这一时期应用最为广泛的设计风格。新世纪以来,居住空间设计风格呈现出了多元化发展的势头,人们摒弃过去笼统的风格分类方式,开始将设计风格进行细分,逐渐归纳出现代风格、欧式风格、美式风格、地中海风格、东南亚风格、中式风格等。近年来,随着对居住空间设计风格的实践和研究的深入,又将各类风格做了进一步细分,例如,欧式风格根据地域可以派生出北欧风格和南欧风格,也可根据不同的历史时期细分为古典欧式风格、新古典欧式风格等。

三、设计风格的应用策略

如果把设计风格比作穿线,那么所有的装饰元素就是珍珠,没有了穿线,一切元素就会变成一盘散珠。[3]因此,对居住空间设计风格进行准确把握和合理应用应成为整个设计活动的轴心和设计作品的灵魂。但目前在国内设计市场中,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对设计风格的定义、要素及文化内涵存在一定曲解,因而在设计风格的应用方面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诸如,选择设计风格时角度单一,设计师仅选择擅长的风格做设计;或是过度推崇奢华的设计风格,不考虑居住空间室内外环境的整体性等。合理应用设计风格,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策略入手:

(一)以实现使用功能为前提

居住空间设计要在满足各项使用功能的基础上,体现一定的审美价值。使用功能的实现,满足的是人们的物质需求,而对于居住空间设计风格的运用和表现,满足的则是人们的审美需求。因此,设计风格的表现要以实现居住空间基本功能为前提,并尽可能通过对设计风格的合理运用,巧妙地扩充居住空间的使用功能。

首先,不能过分强调设计风格而牺牲功能。例如,在小户型的居住空间设计中运用欧式风格时,大量使用复杂的装饰线脚或大量摆放只具有装饰价值的陈设品,会占据一定的居住空间,阻碍空间基本居住功能的实现,也会使空间氛围变得压抑。其次,要利用适当的设计风格扩充使用功能。例如,在小户型的居住空间设计中可采用日式设计风格,将榻榻米和地台的形式运用其中,不仅使设计风格的表现更加准确、地道,局部抬高的地面也可以对居住空间的使用功能进行划分,同时满足小户型的居住空间设计对储藏功能的迫切需求。

(二)与现代工艺和材料相适应

设计不完全是艺术,而应是一种妥协的艺术。居住空间设计也是如此,正是因为这种妥协,才能使居住空间设计充分包容和吸收各种技术和文化的特点,实现技术与艺术的结合。在居住空间设计作品中体现设计风格,这便是一种将居住空间设计艺术化的手段,而这种艺术化手段必须通过一定的工艺技术来实现,此外,材料也是体现设计风格的一种重要的手段[4]。随着工业化生产的发展,一些传统的工艺和材料已经成了一种奢侈的选择,例如传统样式的雕花木作,其制作工艺已基本由先进的机械化生产替代了传统的手工工艺,在材料上也开始运用合成材料来替代天然的木材与石材等。因此,在居住空间设计风格的表现和运用上,需与现代的工艺和材料相适应。先进的现代工艺、技术以及材料能够提高设计风格实现效率,但脱离实际一味追求先进工艺也可能造成浪费,不论是传统工艺还是现代技术,选择适宜的工艺来表现设计风格,远比工艺本身的先进性更重要。

(三)与建筑及景观设计风格相协调

室内设计是建筑设计的深化和延伸,室内设计的创作必须与建筑设计的主导思想相一致,在风格上应与建筑设计的语言一脉相承。居住空间设计作为室内设计的一大类别,其设计风格也应与住宅建筑设计的精神相融合。同时,居住空間也离不开生活中的自然环境所具有的依托作用[5]。从整体来看,住宅的建筑设计、景观设计以及室内设计应是住宅区由外到内营造整体居住氛围的不同组成部分,三者应是和谐统一、互相渗透的。目前,居住区的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在设计风格上是一致的,而室内的设计经常处于住宅室外环境的设计环节之后,由专门的设计师结合业主的需求重新组织设计语言。虽然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业主对住宅室内氛围营造上的个性化需求,但若室内外所运用的设计语言以及呈现出的设计风格大相径庭,必然会导致住宅大环境设计的整体性缺失。例如,当下常见的托斯卡纳风格的居住区,其建筑风格及景观设计风格上都具有意大利小镇特色,若在此建筑形态下选用中式的居住空间设计风格,定会破坏居住环境设计风格的整体性,阻隔设计风格在室内外环境间的相互渗透和延续,且在中式风格的设计中不可避免地出现拱形造型门窗等建筑固有构件,也会使设计风格的表现变得不伦不类。从细部来看,部分居住空间的建筑形态和空间构成具有一定特殊性,应根据建筑形态的特点因势利导,选用与该结构相适应的设计风格。由此可见,在居住空间设计中不能只着眼于室内的居住环境,孤立地考虑设计风格,而应着眼于整体,注重居住空间设计风格与住宅建筑形态以及居住空间室外环境间的协调统一。

(四)传统的复兴和民族文化的觉醒

我国的居住空间设计由于兴起时间较晚,为了尽快追赶上西方设计行业发展的步伐,利用“拿来主义”的实践方式在东方的文化土壤上,根据世俗化的设计需求把对西方现代文明的崇拜转化为对各种西方古典设计符号的大量模仿和批量生产。在这一过程中,居住空间设计风格曾一度忽视了对本土传统文化的关注和传承。近年来大众的民族意识不断觉醒,对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的呼声日渐高涨,这一思潮在对设计风格的应用上主要表现为中式风格的回归和盛行。从国内影响因素来看,在我国的设计市场中充斥西方设计风格和元素,长此以往不论是业主还是设计师都会感受到居住空间设计的风格和思路上十分被动且设计作品缺乏设计文化认同感,他们开始希望通过中式居住空间设计风格的复兴来维系现代居住空间设计与中国传统居住空间设计风格的连结,填补当今盲目西化居住空间设计作品所缺失的文化内涵和认同感。从外来影响因素来看,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世界开始认识中国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整个国际设计领域中,将东方文化进行挖掘和解读,并将相应的文化符号运用于现代居住空间设计中,形成了的一种时尚、前卫的居住空间设计风格新思潮。这也使得国人从另一个角度认识到在居住空间设计风格的选择和应用中继承和发扬本民族文化的更多可能性。

(五)形成设计师的个人风格

设计师不应该只是商业行为的延续,其设计作品更应该具备美学理念和创作意义,一味重复堆砌已有的元素来做设计,所营造出的设计风格往往会比较单薄。近年来,一些资深的设计师基于多年的设计创作实践,以及对设计语言和形式的掌握、表达与运用能力,逐渐形成了具有独创性的个人风格,而这种设计师树立个人设计风格的趋势,将成为居住空间设计风格选择与应用的一个重要方向。例如,中国台湾设计师邱德光,他将装饰元素与现代设计结合,开创了新装饰主义东方美学风格,在他的新装饰主义风格的设计中,通常将古典的装饰元素、图案图腾进行几何化、简约化、节奏化、色彩单一化、样式夸大化,将古典设计风格转化为适合当今生活的设计风格,他的设计不拘泥于堆砌造型和色彩,更具时代的温度和文化的涵养,是有灵魂,有由来的个人风格。个人风格反映的是居住空间设计师个人对设计、社会发展以及业主生活的理解与展望,需要居住空间设计师具备较高的设计素养和生活经验,来赋予居住空间设计风格新的形式和内涵。

(六)实现绿色环保的理念

对于居住空间设计,无论是审美还是功能,都是基于人本主义的出发点嘲。让环保生态理念在居住空间设计风格中得以实现,不仅要控制设计与施工过程中各种消耗的经济性,也要强调对社会、自然、生态等大环境的深层影响和综合效应。目前,随着居住空间设计风格理论的普及,人们风格化的居住空间设计的追求不断升温,居住空间设计一度产生了过度风格化的倾向。这主要是由两方面原因造成的,其一,业主出于对居住环境奢华装饰效果的向往,更多偏爱装饰手法复杂的设计风格。其二,部分设计师希望在对设计风格的极度表现中实现炫技和盈利的目的,将并不适宜的设计风格强加给业主。过度风格化的居住空间设计往往施工工艺繁杂,大量消耗天然石材和木材等高档材料,增加了造价却不一定能使居住空间的审美价值得到提升,舍本求末地为了表现风格而设计,由此加大了对自然资源的浪费,有悖于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环保设计理念。随着人们对居住空间设计风格认识观念的改变,人们通过奢华设计效果来满足享受与炫耀心理的消费倾向逐渐弱化,绿色环保的设计理念将成为居住空间设计风格选择与应用的重要理念。

结语

从业主角度看,设计风格能直接反映居住者的生活志趣和态度。因此,从业主的独特需求考虑,恰当应用的设计风格非常关键,这对于提高大众生活品质以及审美水平也具有着重要意义。对设计师而言,在居住空间设计作品中合理运用装饰元素,准确诠释设计风格,是设计水平走向成熟的标志。在设计风格的应用与表现上,设计师可以结合上述几点策略内容,综合考虑所有的主客观因素,在追求设计的视觉效果和审美价值的同时体现设计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

参考文献

[1]黄诗智砣装修材料对室内设计风格形成的重要性[J]设计2015 (11):80-81

[2]朱忠翠中国当代室内设计史(下)[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 62-63

[3]吴天篪风格的魅力[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1-2

[4]汤佳后现代风格在建筑室内设计中的应用方法研究[J]设计,2016 (07):154-155

[5]粱宇锋中式庭院设计在现代居住空间中的融合型研究[J]设计2017 (04):102-103

[6]易夏媛现代住宅空间设计中的伦理性思考[J]设计,2016 (03):70-71

整合设计建筑空间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本文以建筑的空间关系为研究对象,从建筑的积极空间与消极空间角度切入,并基于唯物主义对立统一的辩证规律,分析建筑中的积极空间与消极空间的对立统一关系,找出并解决建筑空间中积极空间与消极空间的不平衡,不兼容等矛盾性问题。以期为建筑师提供一种“形而上”的设计思维,并达到建筑积极空间与消极空间关系的相对平衡统一。

一。

关键词:建筑;积极空间;消极空间;对立统一;空间关系

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1672-7053(2020)02-0098-02

目前,国外对人与建筑,建筑与自然,人与自然的空间关系研究较多,如隈研吾在光之教堂设计中,是“正”空间与“负”空间之间的融合与共通。而目前我国的建筑师并未对于这种“形而上”的空间概念进行深,入研究,是因为建筑师在实盘操作设计中更多从二维平面图入手,基于西方几何美学的角度进行建筑设计及空间划分。本文运用文献分析法与调研分析法,基于唯物辩证法及其规律、相关理论及建筑实例进行分析总结,研究建筑设计中的空间关系,最后概括出一种新的建筑形式与空间关系。

1建筑积极空间与消极空间概述

芦原义信在《外部空间设计》中说:“建筑外部空间是从在自然当中限定自然开始的……外部空间建立起框框向内的向心秩序,在该框框中创造出满足人的意图和功能的积极空间。相对的,自然是无限延伸的离心空间,可以把它认为是消极空间。”积极空间具有的凝聚力能满足人们的目的需求,它给人带来活力的感受;而消极空间是一种离心空间,它会造成人们想迫切离开空间的欲望[1]。积极空间往往在设计中是大多建筑师最为看重的空间,大多情况下是消极空间互补与积极空間,积极空间为主,消极空间为辅助空间。人在建筑空间中积极中空间流动,在消极空间内停留。从意象角度对积极空间进行剖析,该角度实际上是一种形而上的设计思维,空间亦可比作一篇诗词,有墨韵清清,素心潺潺的平淡,也有波澜壮阔,气势磅礴的冲击。消极空间被比作前者,而积极空间则为后者。

1.1积极空间

积极空间可以理解为“正空间”与“活力空间”。情感思维角度分析,积极空间为吸引空间,该空间吸引人们进入,吸引人们在其中互动,吸引人们在其中停留。从空间布局角度分析,积极空间为一个建筑组织内部的主空间,给人们提供服务,满足人们需求。

1.2消极空间

消极空间亦可理解为“负空间”“惰性空间”。从建筑空间中的留白部分往往会产生消极空间,部分积极空间内还会产生消极的停留点。如果操场是积极空间那么教室就是消极空间;如果商场是积极的,那么每个店铺就是消极的;如果店面是积极的,那试衣间就是消极的。消极空间也被称为“离心空间”,是空间中.相对压抑的部分,迫使人们快速离开,不做过多的停留。每次切入视角的不同,空间的消极程度不同,而程度相对低的区域即为该组织内部相对消极的空间。

2建筑积极空间与消极空间的对立统一关系

对立统一是唯物主义的辩证规律,对立统一概念来源于黑格尔《逻辑学》中的“本质论”。在本质论中,各个规定(范畴)成双成对、互相依存,黑格尔用“映现”概念来加以把握,“映现”所展示的是成对概念间的对立统一关系[2]。所谓的对立统一即为一分为二地看问题,将矛盾一分为二,用不同的思想理论体系,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分析,进行研究,从而解决问题,在设计时设计师可以从多角度,多观点,甚至多维度的相对概念进行设计的思辨,去构建完成一一个更好的、相对完善稳健的实际作品。积极空间与消极空间在形而上的视角来看,前者为活力空间,后者为离心空间。在几何学角度来看亦可分为正空间与负空间,以下从对立性与统一性对建筑积极空间与消极空间进行分析。2.1积极空间与消极空间的相对对立

1)互斥:建筑空间有时会出现积极空间与消极空间相对对立的情况,如空间应用性质及空间关系在建筑设计建造中出现的相关问题,基于解构主义设计思维指导下,将建筑拆解成单一单元进行结解构,并进行解析。前文所提到积极空间即为正空间,消极空间意为负空间,正负二者是以不可调和的矛盾而存在,人们想要通过形而上的思维理念去解决实际存在的、对立互相排斥关系的事件。

2)排异:基于解构主义设计思维指导下,可以对一些整体积极空间中的消极插入进行比照,当一个空间比重是相对完整积极的空间,再强行介入一个消极空间时会显得格格不入,且会破坏空间单元内的功能。

2.2积极空间与消极空间的相对统一

1)平衡:人与自然是一种平衡,建筑与环境是一种平衡,建筑空间各组织需要平衡,积极空间与消极空间在一个装置体系更需要相对平衡。建筑是人与自然对立统一可以进行调节使其之间关系相平衡的媒介。随着包豪斯时期的盒子式建筑产生,虽然满足了人们的需求,但是随之出现了建筑与自然的矛盾关系愈演愈烈,其关系也就是文章所提到的“离心空间”与“活力空间”的相对对立。视角回归建筑总体,“正空间”与“负空间”的博弈从未停止过,如大堂与通往地下庭院,地下停车场的楼梯区域,,是否应该隐藏相对导向性的消极空间区域,大部分的设计师都会选择规避这个矛盾,将该区域整体隐藏,设置到相对不起眼的区域,而另外一部分设计师开始对传统设计思维提出质疑,经过统筹观,多角度剖析最后使建筑中相对对立的设计观点达到一种相对平衡的状态。

2)融合:设计师、建筑师们应多角度、多维度思考问题,如从空间应用性质及空间关系去解决建筑设计建造中出现的相关问.题,及时地给出解决方案,融合建筑积极空间与消极空间。在进行设计时,可以组织建筑内部的边界融合,例如,大部分的展博空间在设计时考虑到积极空间与消极空间的比重、比例与服务关系,通过空间之间的边界融合,从而取缔钢筋混凝土的空间分割,最终达到建筑空间的合理化。

3哈尔滨大剧院积极空间与消极空间的对立统一关系体现

哈尔滨大剧院是由MAD建筑设计事务所马岩松建筑师设计的,在2010年赢得了“哈尔滨文化岛”设计国际竞赛,从概念设计到建成耗时六年,完成了涵盖哈尔滨大剧院市民文化中心和剧院周围湿地景观设计。世界新闻建筑奖对于哈尔滨大剧院的评语是“这座与自然紧密联系的哈尔滨新文化地标,同时亦出色地表现了对人与建筑的互动与参与的注重。”

1)哈尔滨大剧院中的相对积极空间。以一种全局观对哈尔滨大剧院建筑整体进行研究,其主体建筑可以简单地概括为“活力空间”“正空间”,屋顶平台是人可以通过廊道进入的并可以体验的积极空间。其中相对的积极空间是整个建筑组织中的主要空间即大剧院、小剧院以及大厅。最后将辨析视角限定在大剧院和小剧院空间,其主舞台为相对积极空间。

2)哈尔滨大剧院中的相对消极空间。哈尔滨大剧院之外的空间都可以简单地概括为“离心空间”“负空间”,建筑的下沉广场和地下停车场是人们可以从室内通过连接的楼梯或通道进行互动的相对消极空间。哈尔滨大剧院空间中的相对的消极空间是整个建筑组织中的辅助空间即设备间、卫生间、排练室。将辨析视角限定在大剧院和小剧院空间,其排练室、后台为相对消极空间。3.1建筑组织内部空间的相对对立

1)互斥:在哈尔滨大剧院中整体布局中,基于人群在文化建筑中的活动动线分析,取消了单一方位的剧场设置,而是直接将两个单元分离,以保证人群活动预路线并给人舒适的空间体验。

2)排异:哈尔滨大剧院中主剧院的密闭性与大堂的开放性即为空间中不可调和,形成互相排异的空间单元,马岩松将该建筑的定位即为本身就是一个自带回声的乐器,通过调研哈尔滨大剧院两年来的场次,对于需求空间回声音效的节目占了很大比重。因此,以上提到的两个空间如果强行介入必然产生排异。在哈尔滨大剧院案例中还有很多类似相互排异的空间单元成对出现,如建筑顶部露台台与室内,人们只能通过室外的U形通道前往参观,不可以从室内直接进入。

3.2建筑组织内部空间相对统一

1)平衡:在哈尔滨大剧院整体建筑空间安排中,其大厅的楼梯区域设计值得探讨。通往下沉庭院与地下停车场的楼梯被设置在了大剧场与小剧场之间的主通道上,采用与整体建筑空间形态相符合的、非线性的技术方法设置了该空间,并将楼梯巧妙地融合在了主空间环境中,从而解决了正负空间的矛盾问题,达到了相对的对立统一。

2)融合:积极空间与消极空间虽为矛盾,但也相互扶持,如积极空间中消极停驻点,消极空间中的积极动线。建筑组织内部的边界融合,积极空间在哈尔滨大剧院的分布极其精巧,大堂为面积比重最大的积极空间,两部分比重为1:3的异形花生形态。大剧场作为设计的最主要部分,将积极空间与消极空间边界的融合做到巧夺天工,大厅与前台、室内装置小品等消极空间做到边界消融,取消了传统的边界,让空间的绝对性削弱增添了通透性、连通性、观赏性,最终达到各部分空间的相对融合。

4结语

本文以唯物主义的对立统一思辨规律为基础,以哈尔滨大剧院为案例,分析建筑中积极空间与消极空间之间的关系。以一分为二的思维方式对积极空间与消极空间关系进行调整并融合,最终找到相对平衡、统一的状态,以期为之后的空间关系研究提供一些帮助。

参考文献

[1]缪嘉怡.基于视知觉的体验空间营造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5(09):173-174.

[2]杨水远,王坤.“对立统一”作为辩证法核心的确立及其文论影响[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02):19-26.

[3]侯幼彬.建筑——空间与实体的对立统一——建筑矛盾初探[J].建筑学报,1979(04):16-20.

[4]佟冬.边缘——消极空間与积极空间日清的上海识庐项目设计实践[J].时代建筑,2018(04):138-143

[5]金炜鑫.商业性流动空间的设计分析[J].工业设计,2018(08):89-90.

上一篇:历史知识教学模式论文范文下一篇:幼儿教师情绪管理论文范文